《仪器分析》课程论文(精选8篇)
1.《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篇一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本文论述了《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我们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性、研究性与创新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改革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合理,体现出仪器分析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分析化学是一门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状态进行系统测量与表征的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1]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仪器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中一门新颖的交叉学科。[2,3]《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目前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和工程以及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4]由单纯提供分析测试数据,上升到从原始的分析测试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静态和动态物质信息,以解决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物质的信息科学,仪器分析的发展被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本科生的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化学领域发展现状和教学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又要介绍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而就目前我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尚与国内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乏及时更新,这本身与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是相矛盾的。因此,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更新,我国各高校都普遍增大了《仪器分析》课程内容的比重,并且结合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来更新教学内容,以便培养知识结构较新、动手能力颇强的学生。同时,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对基础课实验室进行合格评估的通知》精神,建设了一批合格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对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突出本科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北京大学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60学时,实验有18个,涵盖了11种仪器分析方法。
南京大学的《仪器分析》实验开出时间为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共有26个实验项目以供选择,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48学时,其中前13个实验项目为必选实验,后13个实验项目为选修实验。中山大学的《基础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54学时,开设基础性实验17个,综合型实验9个。其中选做实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铅锌矿烟道灰中锗的光谱定量分析,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废水中镉的测定和中药冲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等。此外,还组织实验每8人一组前往分析测试中心、化学院实验中心和各研究所进行大型仪器教学参观。因此,我们亟需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将《仪器分析》课程的改革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研究现有课程体系,重视教学实践内容
我们必须了解课程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首先,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涉及的学科和领域非常广泛,仪器工作原理往往是多学科交叉,比其他基础课更抽象、更枯燥,化学和环境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是由于课堂上介绍仪器原理时未能见到实物,故常理解不透,印象也不深,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仪器的工作原理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教学从偏重知识记忆、偏重教师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其自身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或者按照仪器分析方法发展历程的方法,再结合相关国际刊物文献资料学习探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仪器分析实验作为仪器分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化学课程相比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严重的三多三少的矛盾,即班次多、人数多、实验组多,而老师少、仪器少、实验室少。此外,还存在重复验证实验多,综合实验少;合作完成实验多,独立操作的实践机会少等情况。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以前主要集中在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激励。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根本没有阅读过仪器使用说明书,遇到问题时通常依靠老师来解决,在实验中完全缺乏主动性,能力得不到及时地培养和提高。
此外,所涉及的大型贵重仪器实验或是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时间短,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受到大型仪器数量的限制,虽然采取大循环(每组2~4人)做实验,但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依然偏少。为提高学生上机的时间利用率,所开出的12个实验基本上都是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课中,许多学生反映独自操作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希望实验室能随时对外开放,能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能让他们自己设计、验证实验。往往给学生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机会,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才能成为一种自觉性行为,懂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叶圣陶语)的道理。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突出多媒体教学
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教学模式从主观能动性出发,就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或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多媒体就是目前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途径。通过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示平时课堂上难以在黑板上完成的实验装置、光路图、电路图或仪器外观形状等,还可以对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对仪器有直观感觉的认识,一目了然。
不但可以将大型精密仪器的形状、各部分结构、工作原理甚至操作技术,以图片、影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把各方法原理以动画形式模拟出来,甚至还可以借助模拟仿真实验,让学生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教学主题,[5]当然,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听课的环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可以做到听课和记笔记两不误,而采用多媒体上课后,往往让学生感觉讲课进度加快,来不及记笔记。
此外,在讲解分析方法的原理时,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有些学生思考速度跟不上讲课速度。因此,在听课这一环节上,要求学生上课前结合课本中的思考题进行预习,上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认真听,适当作些记录,无须照抄笔记,课后再利用课件进行复习和巩固。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一直延续下来,说明必然有它不可忽视的优势,而《仪器分析》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那我们就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渗透课程的重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取决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实行分层次教学,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不同的仪器及其应用实例。其中,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各种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的分析检测以及蛋白质、酶、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等;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重点掌握生产过程的监控,如化工生产方面原材料、中间体和出厂成品的质量检测等;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检测。要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会给自己将来的工作或者科研带来很大的帮助,并从内心重视这门课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仪器分析的原理方法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涉及食品安全的毒、苏丹红事件,涉及环境安全问题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空气中污染物的监测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诱导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仪器分析课程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去学习,带来的效果是任何一种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四、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是,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仪器、实验步骤,甚至连细节和注意点也一一交代,学生被动地按照实验的步骤一步步机械地完成即可,未能真正达到投入学习的目的,所学到的仪器分析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并未真正融合,使得学生不愿动脑筋,甚至不预习,实验时只需逐条看黑板、结合讲义也能完成实验,其结果只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巩固或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教师做得很细致很周到,但这样的实验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更不用说培养其创新能力了。
因此,老师们应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重点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可以利用报废解剖后的仪器讲解结构原理,这种方式的教学才更加形象而又直观。这样就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的格局,起到了教师“举一”而学生“反三”的功效。[6]
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增添设计性实验
学习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抄写黑板上的那些条条框框了,而是在于培养自己利用新的知识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本身就是一场教与学的革命。为了提高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分析仪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作用,需要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作较大幅度的调整。基本思路是将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在12周内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以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为目标的必做实验,第二阶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设计性选做实验。
这种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的课题,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独立查阅文献资料,验证实验方案,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得出结论。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可以把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起来,例如,测量水样中金属离子,让学生先查阅文献,再进行水样(可自己采样)中一些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分析和原子吸收测定,得出结果,然后写出类似
科技论文
相关信息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D)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的综合性实验报告。也可将老师的一些科研成果设计成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一些前沿研究领域以及科技创新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教师主要起辅导答疑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人。
通过几年来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利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撰写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综合归纳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研讨式教学孕育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其创新热情,培养了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2.《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篇二
1 仪器分析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学时少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仪器分析教学课时64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实验课时短,学生对于仪器分析实验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动手进行操作,达不到仪器分析实验的实践效果,不足以使学生充分掌握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能达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目标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将宝贵的课时利用好,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提高学生的仪器分析实验效果,成为新形势下的紧迫课题。
1.2 实验内容陈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微型化的分析仪器及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分析手段和方法朝着原位、实时、在线、智能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为化学、生命、能源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而西安科技大学现在的一些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没有随着仪器发展做进一步调整,在实验内容的选材上过于传统和陈旧,如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铅镉以及应用紫外吸收光谱验证物质纯度等实验内容已经过于陈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而且许多实验课内容只是按理论课设置,在实验内容上也是以验证理论课的内容为主,新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等不能及时进入实验课。
1.3 两地办学仪器设备数量少
由于西安科技大学目前两地办学,仪器分析实验所用大型仪器大部分在雁塔校区,学生做仪器分析实验需要从临潼乘车前往雁塔校区,路上耽误时间较长,有效实验时间变短;此外由于仪器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同类仪器设备数量相对偏少,而学生人数较多,即使学生分组做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得不到应有的实验操作训练,教学效果不佳。
1.4 仪器自动化程度高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的大型仪器主要是服务于科研,所以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内部结构多为集成化,且大多带有自动进样功能,操作简便,学生实验时只是机械地按步骤操作,被动地做实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掌握仪器的结构,做完实验仍然是一知半解
1.5 缺少特色实验
目前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也没有文献实验与设计性实验部分,所以学生的实验兴趣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低,解决问题能力差。西安科技大学是煤炭院校,对于煤质分析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仪器分析实验内容都没有涉及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彰显出西安科技大学的特色。
鉴于西安科技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提出改革建议。
2 仪器分析实验改革建议
2.1 适当增加实验学时
建议增加仪器分析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48学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仪器分析实验,真正掌握仪器的基本构造、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建议学校应当增加资金投入,为临潼校区购置仪器分析实验所用基本仪器,如荧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原子吸收、液相、气相色谱等仪器设备,并适当增加仪器设备的台套数。此外建议将雁塔校区部分陈旧仪器用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低,学生在教学上采用较为原始的仪器,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仪器构造、原理的理解。这样将雁塔校区的新仪器和临潼校区的旧仪器结合起来使用,克服了学生“贵重仪器怕弄坏,不敢动手”的心理,又使学生了解了仪器的更新过程
图1
2.3 精心设计实验授课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技能,真正达到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仪器设备及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适当减少一批陈旧的实验,开设一些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适当增加新技术新方法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以及创新型实验内容。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水样中铬、砷、汞等重金属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等实验项目。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是煤炭类院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大型仪器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例如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煤的燃烧,计算活化能;用气质联用仪研究煤的热解成分等实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课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并总结得失,通过这些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4 改变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循环实验方式授课,尽量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避免被动服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仪器分析实验课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验同步进行的方法。在上完理论课后,紧接着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看完演示教学后,将学生带入实验场地,实地对仪器进行观摩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仪器的基本构造,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然后教师对仪器的基本操作过程进行从头到尾做演示性操作,并重点强调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完后,这样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使理论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2.5 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实验室是当代高校实验的一个趋向,可以弥补课时不足的现象
3 结束语
通过对西安科技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现状分析,探讨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意见。提出通过精心设计实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模式更加科学;通过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等方式使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到新的层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
摘要:以西安科技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及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范卫东,杨正宏.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99-102.
[2]吕海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3):16-18.
[3]崔连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89-192.
[4]张国平,訾言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84-86.
[5]孙悦.从仪器分析教学谈大学生个人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论坛,2008,5(1):89-90.
[6]吴育廉,柯行.浅谈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5):10-11.
3.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仪器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手段;巧、实、新、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18-02
仪器分析方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比较特殊的仪器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测试方法;仪器分析学科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验性都极强的前沿学科,涉及学科较多,有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光学、电学、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等,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其成果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仪器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食品安全专业等专业必开的一门核心技能课,课程内容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等。由于该课程原理抽象,学生较难把握,因而在高职高专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一直是个难点[1]。本文根据笔者讲授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的经历,从巧、实、新、严这几方面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巧:讲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绪论,讲好绪论是上好仪器分析课程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2]。要精心准备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介绍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当前一些热点和具体事例介绍仪器分析课程在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以三聚氰胺、塑化剂事件为例,说明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光绪之死悬疑破解为例,讲述法医等对西陵保存的光绪头发、衣物、遗骨所作的检测和研究,引出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二、实:精心调整教材内容,优化产教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度。基于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遍现实,仪器分析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因而需在教学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已经选用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与补充,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工作原理以及检测数据处理等不作要求,较大幅度增加分析仪器的操作与使用、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适度补充一些前沿性的知识(如新仪器、新方法、新动态、新趋势以及新的应用范围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学时分配上,可适度增大光谱和色谱的学时比例;对常见的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酸度计测水样pH值等,应作详细的讲解,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产教结合。
三、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教学仪器种类繁多,理论知识抽象,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学生不易接受,也难以当堂对分析仪器形成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缺乏生动性的劣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内容逐一展示给学生。利用Flash多媒体软件,可以将不能随意搬动拆卸的精密仪器“大卸八块”,将其各组成部分及整个工作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比如在讲六通阀进样器时,可以利用网络下载有关六通阀进样器工作过程的动画模型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六通阀进样器工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样品或载气的流动状态。这比老师花大量时间在黑板上写字或者画图更为直观、形象、生动,更能节约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适当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增大信息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5]。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将仪器分析仿真软件引入课堂,在电脑上模拟仪器操作。这种模拟实验课能使学生很快掌握分析条件、参数选择、基本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学生在熟练完成仪器仿真实验后进入实验室,可以更快、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减少仪器损害和药品浪费。仿真软件还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自动检测,如果操作不当,则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进而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6]。
四、严:将实训与技能考证相结合,促进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
仪器分析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仪器,才能真正掌握并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真切感受到仪器分析的魅力所在。从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开始,教师就应该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学生形成扎实的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因此,在原有实验考核的基础上,与化学检验工技能考证结合起来,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评分细则要求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从实验准确、在规定时间完成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适应社会需求。实验教学过程要始终秉承职业岗位技能的观念。比如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微量铁含量时,按照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从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使用,到分光光度计百分透光率的调“0”和“100”、比色皿的成套性检查,实验规定的操作时间、标准曲线的绘制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打分,确保人人过关。采用上述措施,笔者所在的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化学检验工的考证过关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仪器分析学科发展迅速;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跟踪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多到企业参观实习,真正做到产教结合,让学生提前与企业接轨;还要通过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了解,因材施教,不断地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安亭,孙雪萍.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调查及对策分析[J]. 大学化学,2008,23(5):20-24.
[2]黄利强,林鹏. 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80-81.
[3]边传周,潘春梅. 高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57-59.
[4]邱细敏. 高职高专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药学教育,2003,19(4):38-39.
[5]夏峥. 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市场,2012(32):141-142.
4.《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篇四
一、仪器分析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多年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较弱,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二是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训练呈现机械化、模仿化的特点。教师习惯于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甚至必要的实验实训课未能开设,此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效率不高。三是“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四是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凸显学生能力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分析行业精密仪器的普遍使用和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人才竞争也呈现出愈加激烈的态势。在高职院校学好仪器分析课程,掌握仪器分析操作技能,成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校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建立理实一体化仪器分析课程教室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仪器分析课程涉及的知识有各种仪器的组成部件、类型、基本原理、相关分析流程、专门术语以及分析方法等。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学院建立了仪器分析一体化教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前,先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的仪器实物,让学生大概了解仪器各个组成部件以及整个操作步骤、分析流程,对分析仪器有一个感性认识。
以“液相色谱法”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液相色谱仪,对其构造及实验原理不了解,书本上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对液相色谱仪的现场教学,教师介绍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如高压输液系统、六通阀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显示系统等,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各个仪器部件的作用是什么?样品分析的整个流程是怎么样的?如何通过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接着就有针对性地介绍仪器各个部件的作用、实验原理、分析流程等。学生根据对液相色谱仪的感性认识,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一些示意图、操作流程图、操作动画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真教学新平台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探索“做中学”教学模式。教师直接在仿真实验室里讲解理论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光路、仪器构造、检测原理等,通过人机对话进行仿真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构成、测试原理、操作规程等,从而实现绿色实验“做中学”教学模式。
例如,在气相仿真实验中,计算机中进样器的进样、点火等形象、生动的动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仿真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模拟操作,对操作步骤、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等进行仿真实训,可以为后面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了仪器实物参观、课堂知识讲授、仿真演示实验后,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也了解了仪器操作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理论知识放到实际操作中加以验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结合实际引入设计性实验
现行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大多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仪器,初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巩固对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但是,对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做的只是分析方法最后的验证。而对一个分析方法的掌握,最根本的应该是掌握分析方法的建立,即分析方法的设计部分,它是一个分析实验的核心。因此我们在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生产的运用,引入设计性实验,给学生一个分析目标,由学生自己查阅参考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校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准备,自行完成设计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及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训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觉得受益匪浅。
5.《医用电子仪器》课程考试大纲 篇五
一、参考书目
1、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余学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邓亲恺.科学出版社,2004.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2004.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医学仪器概述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信息的基本特性,医学仪器结构、工作方式、设计原则、特性及分类。〔考试内容〕
1-1生物医学工程BME
1-2生物信息知识简介
1-3医学仪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1-5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仪器设计
1-6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及发展展望
第二章 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理信息测量的干扰、噪声、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考试内容〕
2-1人体电子测量中的电磁干扰
2-2测试系统的噪声
2-3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三章 信号放大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及隔离级设计。
〔考试内容〕
3-1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
3-3隔离级设计
第四章生物电测量仪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测量仪器设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性能参数,了解脑电图机的辅助仪器,脑电测量的最新技术实现及应用。〔考试内容〕
4-1生物电位基础知识
4-2心电图机
4-3 ECG-6511型心电图机
4-4脑电图机
4-5肌电图机
第五章血压测量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血压的间接测量(柯氏音法)、血压直接测量的标定方法,了解血压的自动测量原理、血压的概念。
〔考试内容〕
5-1概述
5-2 血压直接测量
5-3血压传感器标定
5-4血压间接测量
5-5 血压的自动测量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原理、生理参数的测量及监护仪的主要指标。了解远程监护及动态心电图技术。
〔考试内容〕
6-1监护仪概论
6-2生理参数的测量及监护仪的主要指标
6-3 床边监护仪
6-4中央监护系统
6-5动态监护
6-6监护仪的发展动态
第七章心脏治疗仪器与高频电刀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心脏除颤器、起搏器和高频电刀工作原理,了解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及电极。
〔考试内容〕
7-1心脏起搏器简介
7-2固定型和R波抑制型心脏起搏器
7-3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和电极
7-4心脏除颤器的介绍
7-5高频电刀
第八章医用电子仪器的电气安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医用电子仪器系统的电气安全知识,了解电气安全参数的测试和检验。
〔考试内容〕
8-1医用电子仪器的电气安全概述
8-2电击
8-3医用电子仪器的接地
6.06仪器分析 篇六
精油成分分析除上面提到的物理和化学法外,目前常用的是仪器分析法。在确定精油成分时,仪器分析是必要的物段。在确定某一成分化学结构前,首先要提纯该样品,然后采用多种仪器分析物段来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分离出来的组分进行鉴定,一是保留数据法,另一个是研究波谱特征法。
“保留数据法”的优点是除了色谱法所使用的仪器和知识外,不需要有另个的仪器和专门知识。此方法要求色谱条件严格标准化,以便有确定的保留值。而且,现在的经验做法是选择几个已知化合物加入混合物中,以这此已知化合物作为保留值参考点,由插值法求未知化合物的保留值。因此在气相色谱中,以正烷烃系列化合物作为参考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留值有可能与参考值偶然巧合,因而一个保留值是不足以鉴定某一物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留值偶然巧合的情况就大减少了,因此在保留数值上作鉴定时,习惯上至少要有两个很好选择的不同系统:在气液色谱中用两个极性不同的柱子,在薄层色谱中可用双向展开。
波谱法是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的方法,用于鉴别色谱馏分的波谱中,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使用得最普遍。因为对于微量样品来说,它们解决问题迅速,而且每个有机化合物都具有其特征的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IR能确定分子功能基团的特征,MS一般揭示分子量和结构特征。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是芳香化合物领域中经常采用的,根据每个GC峰的质谱图,通过对照参考图谱,或用Varian质谱系统SS100检索进行鉴定。在缺少参考时,根据经验,研究者可试图从质谱碎片图去阐明化合物的结构。
IR与气相色谱仪直接连接成GC—IR,它和GC-MS一样,从气相色谱仪流出的成分可依次测定IR光谱。
还可以用核磁共振(NMR)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数据,如化学位移常数,偶合常数等。
小结
7.《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校药学专业2008级即G081001班、G081002班的毕业实习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 随机调查2008级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兴趣的评价 (见表1)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71.8%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仪器分析技术课很感兴趣, 21.3%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一般, 还有6.9%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对其并不感兴趣。
2.2 对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内容的评价 (见表2)
被调查学生中, 42.0%的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内容与药学专业密切相关, 35.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与药学专业的结合程度尚可, 不需再调整, 而22.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与药学专业结合不紧密, 希望调整其内容。
2.3 对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实验与理论学时比例的评价
被调查学生中, 42.7%的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实验与理论学时比例合适, 50.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中实验课学时过少, 需要增加实验课学时, 而6.9%的学生则认为该课程中实验课学时过多, 具体见表3。
2.4 对仪器分析技术实验课程课前预习的评价
被调查学生中, 61.1%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对完成仪器分析技术实验课程大有帮助;26.7%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对完成实验帮助作用一般;而12.2%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对完成实验没有作用, 具体见表4。
2.5 对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中模拟软件应用的评价
对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模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对实验教学有辅助与指导作用的调查显示:56.5%的学生认为模拟仪器软件与传统实验教学结合使用后, 辅助与指导作用大;28.2%的学生认为模拟软件对仪器操作有一定辅助与指导作用;而15.3%的学生认为模拟软件应用对仪器操作辅助与指导作用少, 具体见表5。
2.6 对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考核的评价
针对仪器分析技术考核形式采取与执业资格考试中仪器分析模块中相同的形式, 81.7%的学生表示认同这种考核模式, 13.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只有4.6%的学生不赞同, 具体见表6。
2.7 对学习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后收获的调查
在调查中, 31.3%的学生认为学过仪器分析技术这门课后收获很大;46.6%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2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收获一般;只有0.8%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 具体见表7。
3 讨论
医药类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和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联系, 使学生愿意学习, 乐于学习, 学习收获大。调查表明,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被应用到药物检验分析中来, 学生掌握一些测试方法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学生也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而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 也有少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加强教育, 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 即所谓“学以致用”, 此次调查结果充分说明这一点,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课程内容与实际药学工作联系较为紧密, 但也有22.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与药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希望调整相关内容。
调查同时表明, 超过半数被调查学生认为实验课前将所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或国家标准进行预习对实验的顺利完成大有帮助, 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或没有帮助, 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积极引导, 提高学生的认识, 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调查结果也显示, 学生非常欢迎为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而采用的虚拟仪器分析软件, 如大型精密仪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模拟使用, 学生完成了模拟实验后, 进入实验室可更快、更好地投入实际操作。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考核形式采取与执业资格考试中仪器分析模块相同的形式。
仪器分析技术是一门实验学科, 一切用实验研究的科学都不能脱离实践。调查结果也凸显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加大实验课学时比例,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在加强实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 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实验学时,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 同时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药学岗位要求, 采取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模式, 开放实验室,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亮, 王岩.浅谈《仪器分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开封大学学报, 2009, 23 (2) :74~75.
8.《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篇八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仪器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农、林、水科学中的应用与日俱增,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手段。仪器分析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仪器分析实验是学生验证分析理论、掌握仪器分析应用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即4号文件)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同时,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为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实验内容的设计极为重要。一方面要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适应各学院现有的仪器设备硬件条件,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现状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不仅涉及到相关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还涉及有机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室的配置,要最大程度地与仪器分析理论课配合。目前独立学院的仪器分析实验课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做实验完全按教材或教师演示进行操作,造成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解不深,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对实验内容印象不深刻,积极性不高。就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来看,仪器分析实验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验积极性不高。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科学等开设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专业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仪器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通常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不深刻。仪器分析涉及部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如果缺乏这些知识将会造成对仪器分析的原理理解不深刻。第二,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学生的实验安全基本常识匮乏,造成师生人身安全及实验室安全隐患。第三,缺乏对与实验仪器相关联的设备的了解。例如计算机和电机等,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是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资源有限。仪器分析使用的大多属于大型精密仪器,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这就决定了学校购买的数量有限。例如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一般独立学院的实验中心都只有一台,教学时学生只能分批分组轮流操作。
对于独立学院这种新发展起来的教学载体,很多硬件设备都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实验室面积和仪器种类、数量有限,这会影响每个学生独立操作试验的时间和空间,影响教学质量。
3.教材针对性差,有使用的局限性。仪器分析和其他普通化学实验不同,仪器型号多样且更新换代较快,很难有可供不同学校共同采用的教材。市面上现成的课本是编写者根据自身环境编写,有其局限性,在实验仪器选择上,不能涵盖现有仪器,或者书中所列的实验仪器与各学院采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误操作;有些实验的课时安排不符合各学院的教学要求;还有一些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验证性试验,由于这类实验的结果已为学生所知,往往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独立学院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从不同教材上选取与该院仪器相关的部分,印制零散的讲义分发给学生,内容与实际操作不完全配套,而且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教学效果不佳。仪器分析实验安排通常是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这样的安排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来说,师资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在进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时,往往显得不够。
例如,在电化学分析实验中,二十多组学生同时开展实验,教师一方面必须保证学生安全,时刻关注整个实验室情况,另一方面要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对教师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实验室设备多面积大,使一些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充分指导。而在原子吸收光谱等实验中,一台仪器二十多组学生轮流操作,参与实验的学生多,每人分配在实验操作上的时间就较少,有些实验只有一次动手机会,学生掌握实验技巧的时间不充分。
二、改进的方法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教学经验,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改进和优化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
1.调整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各学院的硬件设施,编写合适的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多采用探索性试验,尽量避免验证性试验,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实验内容的选取贴近生活,如牙膏中氟离子浓度的测定、“雪碧”中苯甲酸的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培养成就感。
以气相色谱为例,该实验是科研、生产、检验等领域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实验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色谱图的分析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试验参数的设置,条件允许的话从色谱柱的填充这一基本步骤开始。每位同学必须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仅仅观看教师演示。
2.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内容上,除了常规的仪器分析实验,还安排两到三次设计性实验。教育部高教司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设计性实验有明确的定义: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贾素云等人认为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给出的“实验目的与要求”要符合学科的培养目标,实验室提供必需的仪器与药品,由学生自拟实验方案并独立自主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在设计性实验的讲义里,只提出了实验目的与要求,其他步骤都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设计,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可设计提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自由选择,让学生两人一组设计实验步骤。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必须深入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涉及的药品和试剂以及仪器的物性和安全常识,理解实验步骤背后的理论意义,比照书本操作要求更深入地了解,这避免了以往学生机械模仿老师操作的模式,加深其对实验过程的理解记忆。
开设必修实验和选做实验两类,将会使学生在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有综合性较强的训练,有普通仪器操作,也能接触到一些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方法,以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实验有不同的级别要求,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
3.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遵循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放手,逐步加强和深化。多引进生产实际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每次实验前的理论课都在幻灯片上以图片的形式介绍实验仪器的基本组成和试验流程。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完成思考题。考虑仪器数量和实验室面积,可采用双实验双教师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划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学生做一个实验,每个实验一个指导老师,然后交换。这样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使学生有更加充分的动手时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投入到实验中来。
4.改进实验室管理。建议与实验中心的老师配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集中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监管下进行实验,这既可以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又可以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内容。
三、实验内容设计的特点
各独立学院应结合专业特点和现有仪器设备,以及学生的教学和实训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编写适用于本校的实验讲义。可将全部实验分为必做实验和设计性选做实验两部分。必做实验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多个专业试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大型仪器,解决实际问题,其实验内容在社会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设计性选做实验由师生根据教学情况自由选择,是学生在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和设备操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
讲义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国内现有的实验教材,每个实验针对特定的仪器,对实验条件的设置、参数的确定有固定的要求。目前分析仪器发展迅速,种类和型号多样,该讲义应针对各校所购买的特定仪器,可直接用于以后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工作。
另外,在实验的设计上要突出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实验内容贴近实际生产生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满足社会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总之,仪器分析实验在独立学院化学类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各独立学院将购买更多仪器设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硬件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教学内容的编排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田霞,陈峰.独立学院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4).
[2]吴建高.选择仪器分析试验项目的看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9(4).
[3]罗崇建,等.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02(72).
[4]杜彬,林小虎,任学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工程,2007(1).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仪器分析论文08-06
仪器分析总结08-16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08-15
《生化仪器分析》教学大纲10-30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11-13
市场分析专员岗位职责(仪器厂)11-26
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7-19
科学仪器10-09
仪器仪表11-08
小学仪器管理制度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