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24-10-18

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精选8篇)

1.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一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测评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700名学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5.1%,男、女生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学生间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中专的学生高于来自大专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总体上,700名被试的心理卫生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女生、中专生、一年级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赵凤 蔡守权 Zhao Feng Cai Shou-quan 作者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00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年,卷(期):22(3)分类号:B844.2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心理卫生 应对方式

2.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二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建设人才的重任。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大学校园里女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而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普遍比男生差,为了及时了解女大学生各个阶段的身体发展变化情况,本文针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跟踪调查与测试,探索女大学生生理特征、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发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女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进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进入高校的女生,其心理发展不稳定和不成熟,她们的感情比较内向、含蓄、意志比较薄弱。在校期间,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已不断成熟,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体重也有所增加,而力量素质发展相对滞后,但仍保留了一些青春期的特点。

2、女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与分析

2.1、女大学生对体质测验的认知调查

(1)女大学生对体质测验的认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体实施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调查显示:非常了解的5人,占总人数的2.7%;了解的80人,占总人数的43.2%;不了解的100人,占总人数的54.1%。学校组织大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或不了解,这说明学校对国家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贯彻落实不够,没有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和宣传国家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规定和要求。

(2)女大学生对体质测验的重视与关注程度。

调查发现十分重视与关注,并进行锻炼希望取得好成绩的人数只有26人,占总人数的14%;一般重视与关注,做了相关了解的有78人,占总人数的42%;不太重视与关注,到时候测验就是了的81人,占总人数的44%。以上数据表明仅仅有一半的学生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3)体质测验项目中的难易程度。

调查显示,77%的学生认为测验800m、肺活量、立定跳远难度比较大。这说明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选用指标和内容不理解。

2.2、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

(1)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原因。

近几年由于现存升学制度的弊端,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仍不正常,加上如付高考进入大学后女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加之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很担忧的46人,占总人数的25%;一般的50人,占总人数的27%;无所谓的89人,占总人数的48%。上述数据表明多数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对高校体育的目的不明确。

(2)对女大学生体质测验评价。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得知,我校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在同等身高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体重处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之间,肺活量指数底下,立定跳远不及格。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3、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1)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了解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可以使我们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其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消遣娱乐的占人数的56%、减肥健美占58%,说明了女大学生对娱乐活动、外貌动机有着强烈的兴趣爱好。

(2)女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有70%女大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水平扎实,教学技能性强,能学自己真正想学的知识。人民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结论

综述以上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身体素质调查对比分析发现:

(1)学生对高校体育的目的不明确,没有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规定和要求。

(2)对喜欢的运动项目具有形体训练功能和韵律感强的体育项目比较为明显。

(3)从喜欢的球类项目的百分比来看,女大学生怕苦、怕累,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

(4)学习动机不明确。

(5)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西学院非体育学院女生身体素质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及变化状况,检查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为高校女生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徐辉.胡锦涛: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民网:http://www.PeopIe.com.cn/,2005,01.

[2]季浏.体育心理学[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辛虹.赵素芬.李清亚.大学生健康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建.马军.王祥.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三

关键词:天津科技大学;09级新生;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分析并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特征。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大一阶段,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个体经历必然会给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到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已接近30%。因而对大一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本研究选取的量表为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即大学生人格问卷。该表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以大学新生为对象,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的,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在日本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全体新生,09级学生的出生年份为1990年左右,处于“80年代”和“90年代”的过渡期,其成长过程中的时代背景可能会对其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特殊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心理特质。通过UPI量表测量一来可以发现这些心理特质,帮助新生们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症状,提高自我认识;二来可以深入地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更好地帮助新生缓解甚至是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全体新生。在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问卷374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率为94.65%。其中男生为265人,女生为89人;城镇学生有194人,农村学生有160人。对象年龄在17~22岁之间。

2.测量工具与方法:测量工具为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以年级会的形式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全体新生集中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回收问卷。

3.研究程序: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问卷调查填写的真实性,测试前做以下三项准备工作:①前期以班级为单位,对新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②向学生们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的保密原则,消除同学们的顾虑,以便真实做答。③向同学们详细解释指导语并作出示范,确保同学们在填写量表时不会出现偏差。准备工作之后,调查按照心理测试的规范流程进行,指导老师讲明要求后由学生当场独立完成。

4.数据处理:测试结束后,组织专人对所有问卷进行有效性筛查和打分。之后,汇总所有的样本数据,录入EXCEL文档并保存。最后,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统计结果。

二、调查结果

1.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下表)。

UPI筛选结果共分三类:第一类为可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第二类为可能有一般的心理问题,第三类为心理健康。由表1的结果可见,2009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超过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应当引起学校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下表)。

表2所示为所有新生的UPI问卷中各个项目的选择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情况。这里列出的为选择率排前20位的项目,选择率均超过15%,其中要排除第5、10、35和50题四道测谎题。每一个被选择的项目都是某一类心理问题代表性症状或表现,将这些项目归类后,可以看出新生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性别差异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对男女生的得分做t检验分析,由表3所示,统计的结果为:t=-3.074,P=0.118,P>0.05。这表示男女新生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进一步说明性别差异的因素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

4.城乡差异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对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得分做t检验分析,由表4所示,统计结果为:t=0.270,P=0.521,P>0.05。这表示城乡新生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进一步说明城乡差异的因素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1.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研究所用量表在标准UPI的基础上略作改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包括16个身体症状的项目、40个精神状态项目和4个测伪尺度,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所有常见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其中8、16、25、26为关键选项,对作出这些项选择的学生要特别关注)。第三部分为4道附加题,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观感受。

根据UPI的筛选标准,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类: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1)UPI总分≧25分;(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附加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筛选标准:(1)UPI﹤25分,而且≧20分;(2)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3)附加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根据调查结果,10.17%的学生属于第一类,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28.53%的学生属于第二类,可能有心理问题,一、二类的比例超过总人数的1/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与同期的研究结果相比差异却不明显。

2.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09级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新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的症状表现为:①强迫症状: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过于拘泥;②人际关系障碍:在乎别人的视线等,容易被人误解;③神经衰弱症状: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④情绪不稳定症状:爱操心,莫名其妙地不安,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⑤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心,父母期望过高,缺乏决断能力;⑥躯体症状:脖子、肩膀酸痛;身体倦乏。

分析原因,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以及存在的以上各种问题是由各种生理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而造成的。

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中小学时期僵化的应试教育、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家长的过度保护使他们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极度缺乏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从而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和意志的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出现心理疾病,甚至是离校出走、自杀等。

社会环境因素: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环境和节奏的急剧变化以及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的增多和难以兼顾;再加上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造成了内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强烈的求知欲望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从而产生了各种的不安、紧张、焦虑、迷惘等等。而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变化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3.不同性别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男女大学生得分之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性别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大。而据前人的相关研究,发现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对男女性别不同的社会期望和教育差异,使得男孩相比女孩在整体的心理素质方面可能更为良好。但本次调查却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男女平等和子女教育的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说明了现代女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自强自立的趋势。但是,女生的平均得分相对男生还是高出了2分多;另外,在第8、16、25、26这几个敏感题的选择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基本都是女生,这也说明女生相比男生在心理素质上还是有欠缺,应该引起必要的关注。

4.城乡生长环境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生长环境不同的本科新生之间UPI得分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来自城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没有明显的人格状况差异,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不同。客观原因可能是: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逐步缩小;同时当今信息资讯飞速发展,即使生活在农村也可以通过卫星电视、网络、手机等及时获取外面的各种信息。这些变化使得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比较富足,视野开阔,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各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主观因素可能是:多数农村大学生也同城镇大学生一样,受当今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潮的影响,自主和独立的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很强烈,因而即使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学也能较好地适应新环境以及与城镇学生相处。

四、结果评价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一类情况的学生要需尽快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二类情况的学生应积极关注,防止可能存在的问题恶化;而对于三类情况的学生也要做好预防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和完善对09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通过分阶段地组织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调查,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访谈以及日常的行为观察,尽量做到对每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全面了解,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大学四年。鼓励新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用其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同时拓宽各种宣传渠道,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塑造良好品格。另外,针对新生共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学习、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员,举办系列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走出心理迷茫。

3.加强学生寝室、班级和社团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创意新颖并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互助交流和心理调适能力,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体生活,同时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时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5.对个别明显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差异的学生,应该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走出心理困惑,重新树立健康人格。必要时应及时向专业心理治疗机构转介,以免耽误学生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慧清,宏高.健康调查与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7).

[2]汪向东,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中学女教师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篇四

中学女教师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中学女教师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自制调查问卷对146名中学女教师进行测评调查.结果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7项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多数中学女教师的睡眠质量较差.结论应不断加强对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作 者:张冬红 王玉婷 霍素芬 Zhang Donghong Wang Yuting Huo Sufen 作者单位:中国.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新乡市,453002刊 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年,卷(期):14(3)分类号:B84关键词:中学 女教师 睡眠质量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五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从调查问卷中可发现。

小学生面对的压力,大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而有一部分是和家长老师的沟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觉得自己和家长老师是站在对立面的,觉得他们都不理解自己,从而感到压力,还有一部分,是和同学在日常相处中产生了摩擦,对人际关系感到有压力。

小学生遇到困难时,女生有6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11%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加需要知心朋友。课余时间中,男生有54%在运动,例如打篮球、乒乓球之类,而女生仅有12%,看来男生运动得多些。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较大裂缝的时候,女生一般会选择不再理对方,而男生却不这样,男生更多是把话摊开来说,这时候友谊的裂缝多半会愈合。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小学生超过90%都认为身心健康很重要,当遇到压力时有5.7%会向亲友请求帮助,超过90%的小学生与朋友发生小摩擦后会主动挽回。

3、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小学生存在的问题。

3.1紧张与焦虑

3.1.1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3.1.2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3.1.3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从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3.2浮躁与急功近利

3.2.1面对自己不拔尖的成绩想要尽快进步而与现实的冲击导致

3.2.2面对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倍感压力

3.3失落与沮丧

3.3.1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导致

3.3.2人际交往没有预想中通畅导致3.4自卑与退缩

3.4.1认为自己的成绩上不去是因为人笨

3.4.2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强

3.4.3不敢再老师面前回答问题

3.4.4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对学习倦怠

4.问题形成的原因。

4.1客观方面

4.1.1学习任务、内容发生了变化。

小学低年级课本比较容易,基本上只要上课听了老师讲的内容,考试时候是不用太担心的,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而到了小学高年级,课本上的内容不仅多,而且难,如果上课之前没有预习好,想要听懂课都是有困难的。高年级的作业相较于低年级来说,题难量多。许多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面对这些改变一般不知要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4.1.2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选择到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照顾孩子。众多留守儿童在家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4.2主观方面

4.2.1.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低年级一直是所谓的尖子生,然而到了高年级,发现也自己旗鼓相当的学生不在少数,并且很有可能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很多。本来是家长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可是到了高年级,家长却说别人成绩比他好,老师也不再过多关注他。这种差距,就会导致同学感到失望,觉得自己失宠了。

4.2.2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上了小学之后,觉得自己有六年的学习时间,要玩一玩,放松放松,到了高年级再去努力。可是这一松气或歇脚,可能就跟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脚步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也有可能这一松一歇就松了六年,歇了六年。到了快小学毕业了才发现自己该念的书都没有好好去念,。

4.3.3畏首畏尾。

发现班上能人太多,觉得自己不如人,从此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团体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也不去,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4.4.4明恋暗恋。

部分早熟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少男少女特有的心理变化。最有可能出现明恋暗恋的时期。也最容易因此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说,暗恋上某一同学。也不敢说,每天见到她/他就觉得人生有意义,见不到她/他就觉得少了什么,听课听不进去,老是走神,更有可能的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眼皮底下开始偷偷地谈恋爱,每天想着风花雪月,不务正业。

5.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5.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设臵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虑,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的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5.2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小学应每学期对在校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室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得学生在学校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5.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周到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5.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5.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不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小学生要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5.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6.结束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小学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小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永胜,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6.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分析 篇六

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现状,我们决定在三、四、五、六年级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普访,问卷收上来以后,我对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分析:

一、从问卷本身来看

这份问卷题目出的不是很好,如第3题“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选择“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第18题“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可选答案“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从我了解的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与他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不诚实性。这就使问卷的可信度降低了。为此,我学习了相关的书籍,原来,在问卷调查一开始的地方应该把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份问卷,谁设计的,设计意图等一系列情况说清楚,这样才能消除被调查者心中的疑虑,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而且,题目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避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问题,像18题就容易使被调查者在做问卷时产生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为减少麻烦而做出随意的回答。

二、从一些问题答案的统计来看

我们从一些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况。

如,第1题“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五年级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选择的是“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其中有9人选择的是“D读书后赚大钱”。首先我们说无论有多少同学是随意性选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被调查同学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说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影响下了解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是一条真理。而少数学生的读书为赚大钱多多少少受传统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受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的不正常现象的诱惑。

第2题“课堂上老师提问”六年级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想一会儿再回答”,其中7人选择了“A马上回答”,19人选择了“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能认识到老师提问以后必须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龄和学习现状等问题,六年级学生与低、中年级学生不同,不愿意举手,等老师抽问才回答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状态。

第4题“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我对六(1)班学生的选择做为分析,其中选择A的12人,选择B的20人,选择D的11人,可见学生对期末考试都比较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成绩报告单,也可能是家长比较关注而影响到学生。11位有信心不紧张的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拔尖的,而是心理素质比较好,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分不开。

第5题“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仍旧是分析六(1)班学生,其中28人选择会不安,18人选择不会不安。从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进入青春期,比较独立,就问卷分析看,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十分希望有父母做伴。如今,父母时常因为忙于工作、应酬,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关注,本人认为这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6题“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我以六(1)班学生的回答做了统计,其中9人选B“没有眼泪”,7人选C“那是假的”,12人选D“非常激动”,其余同学均选择的是“跟着流泪”。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有些意外的,我发现被调查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理性的多,但同时也感到一点焦虑,他们的理性会不会

给他们的情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也是社会必须要关注的。

第12题“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人,选B的没有,选C的18人,选D的27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班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理辅导课,因为一个人总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对健康成长不利。还可以看出一点——六年级学生对教师已经没有了依赖,对家长的依赖也不多,同伴交往成了他们主要的情感沟通渠道。

第13题“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其中选A的是多数,选B的10人,选D的10人;从这道题目的回答也可以看出班级与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此班的学生比较顶真,若正确引导,让它在学习、工作发挥其长处,那就是好事,若没有正确引导,让它存在于人际交往中,那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15题“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我也是对六(1)班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B的20人,从这儿能看出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增强自信。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需要的。

第16题“做事情不成功时”,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5人,选B的9人,选C的18人。我认为选A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我喜欢;选B的学生比较会做事,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选C的同学比较容易放弃,当然也不排除明智的特例。

7.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七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是指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 经五年师范教育, 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人生阶段, 身心发育仍在不断完善, 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正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在校的“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了解“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特点, 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637份, 回收有效问卷612份, 其中男

表1“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因子分≥3的检出人数及比例分布

根据国内惯常使用的标准, 只要任一因子分≥3分 (一个被试者可能同时有一个以上因子≥3分) , 则认为严重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度的痛苦水平, 表明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表1数据显示:本研究被试中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人数为166人次, 检出率为27.1%。各症状按人数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躯体化。

2.2“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男、女生SCL-90各个因子分的比较

表2数据显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女生SCL-90各个因子分均高于男生。进行t检验后发现:在恐怖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 (P<0.001) , 在抑郁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在躯体化、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 (P<0.05) , 在其它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P>0.05) 。

2.3“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个因子分与全国成人常模[2]的比较

表3数据显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的得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所有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P<0.001) 。尤以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的因子分较高最为突出。

2.3“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个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2]比较

表4数据显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大学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P<0.001) ;在焦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在敌意、恐怖、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 (P<0.05) ;在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 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而且心理素质也要比一般人群水平更高一些。

从表1可以看出,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心理障碍水平达到或超过中度水平以上者占有27.1%, 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在10%—30%的水平一致[3], 其比例虽属于正常, 但从“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来看, 仍可认为这一比例偏高。

从表2可以看出,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女生SCL-90各个因子分均高于男生, 这可能与中国家庭对男生女生的教养方式不同有关, 还与中国社会对男生女生的社会期待不同有关。另外, 女生多数比较胆小, 对外界刺激敏感, 情绪波动较大, 更容易产生恐怖和抑郁心理。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易产生焦虑和躯体化的心理症状。

从表3可以看出,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各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P<0.001) , 提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于正常人群。

从表4可以看出,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SCL-90各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大学生的得分。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因子的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P<0.001) ;在焦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在敌意、恐怖、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 (P<0.05) ;在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P>0.05) 。这一结果与人们对未来人民教师的社会期待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 导致“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 学生入学动机多不明确 (有的因中考分低而进校, 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入校就读) , 对教师职业的早期定向不满意, 从而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2) “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校大多由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来, 区域性较强, 学习生活环境较闭塞, 生活空间小,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和寂寞, 导致强迫和抑郁症状倾向。 (3) 学生具有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素质, 性格各异, 有的不善于与别人沟通、协作, 许多人表现不知所措, 产生戒备、多疑等心理表现, 有可能出现抑郁或焦虑, 甚至敌意、恐怖、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 (4) 学生对家庭依赖性大, 独立性差, 且一些家庭存在着不当的教养方式, 并堵塞了学生压力的疏导渠道, 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力。 (5) 学校专业课程结构过于理论化, 脱离实际, 且教学方法单调, 实践操作环节少, 使学生对学习没兴趣, 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 (网络游戏, 恋爱等) , 由此引发的矛盾处理不当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6)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 人格异常, 感情脆弱,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也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显然, 加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同时根据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不同时期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2) 建立系统的心理咨询、测试和防治体系, 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 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心理辅导计划, 开展团体咨询。对于高危人群, 如因子分≥3的学生, 应进行随访和加强监护, 并通过分类把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通过团体咨询和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 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问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 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及治疗。对总均分≥3及有不良个性倾向的少数学生, 应主动约请建立咨询关系, 并予以认知行为治疗, 必要时应予药物治疗, 以改善其负性情绪, 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恢复心理健康, 重塑良好的个性品质。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使其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消除不断产生的新的困惑、疑惑和障碍。 (5) 重视就业竞争及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力, 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从而减轻在校生的心理压力。 (6) 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积极沟通, 改变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疏通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的渠道[4]。

另外, 鉴于未来教师工作性质、特点和要求, 建议在师范学校招生面试时增加心理素质测试, 将测试结果列为入取的重要参考标准, 争取师范学校的入取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或超过普通大学生新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一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6-22.

[2]和丽梅, 木崇仙, 陈莹, 王耶盈.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4) :9-13.

[3]余毅震, 黄艳, 李俊杰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 2003, 17, (3) :214-215.

8.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八

关键词:瑜伽;大学生;心理健康

1.前言

瑜伽可以使人达到自我调节和管理的状态同时把紊乱的心理变得安定平和,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和心理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人们与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之一。许多社会学家分析,由于近几年社会状况有些混乱,经济不景气,人们的精神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寻找着各种减压方法,而瑜伽恰恰是最佳选择,在肌肉伸展、心灵放松和呼吸调节中减缓心理压力,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女大学生是高校和社会的特殊人群,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女大学生未来的任务特别繁重,她们毕业后不仅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要完成作为母亲的神圣使命,所以,她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自身与祖国的未来,本文重点研究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进一步在高校里推广与普及瑜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1认识瑜伽

1.1.1瑜伽的起源。“瑜伽”一词源于梵文“yuj”,后被音譯为“Yoga”,它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印度,修行的瑜伽者观察森林里的鸟、兽、虫、鱼发觉到他们的活动、松弛、睡眠等本能的习性及这些动物在生病时,如何利用自然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模仿一些对人有益的动作既而发展形成的。

1.1.2瑜伽的定义。“瑜伽”(Yoga)意为融合、结合和连接。含义是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完美的状态,瑜伽由呼吸、体位、冥想三者结合而成,三者缺一不可。瑜伽是灵魂与永恒真理的结合是一种纯粹的极乐,是超越二重性而产生的。

1.1.3目前瑜伽在健身界的地位和作用。(1)瑜伽的地位。近年来,瑜伽风靡全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瑜伽发展迅速,并且探究瑜伽对心理功能的相关研究日趋丰富,且研究证实瑜伽对人体具有生物意义,并给予正面效果的肯定,现代人发掘和选择具有神奇魅力的瑜伽,将其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确切的说,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哲学。瑜伽是时尚健康的运动项目,集健身、健心为一体,并且深受高校女生的欢迎。(2)瑜伽的作用。首先瑜伽可以给我们能量,在有关瑜伽的文字中,会经常出现能量,这种能量不是指大块的肌肉,而是神清气爽,心境澄明。其次,瑜伽可以打造优雅的身体,能让我们的身体吐故纳新、舒筋活络。再而,瑜伽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情绪、人际交往等。再而瑜伽可以为我们打造柔软优美的体态。最后,瑜伽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让我们在冥想的状态下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院瑜伽协会的120名女学生,均为坚持每天练习瑜伽的本校女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的检索,以及通过体育学院图书馆的书籍、期刊、杂志等相关资料,以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自然实验法。我院瑜伽协会的120名女学生,按时参加协会每天早晚的瑜伽课程,时间均在60分钟,受试者均于训练前后进行指标测试,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按时参加的女学生在练习前发放问卷,练习周期为一个月,之后收回问卷,做以数据处理。

2.2.3调查问卷法。对120名受试者发放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2份,回收率85%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91.2%,

2.2.4访谈法。对专业瑜伽教师和部分女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瑜伽在高校及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

3.结果与分析

3.1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根据我自身的问卷调查以及瑜伽教师的交流,西安体院女学生练习瑜伽的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强身健体,即保持身体健康和改善身体形态,我院女学生则偏向于保持身体形态,塑形便成为他们的目的。

3.1.2放松身心,也就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让身体与心灵达到一种极佳的状态,摆脱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与烦躁。我院女学生不但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也比较注重身心的放松。

3.1.3改善睡眠,根据马斯洛需求定律,睡眠对于我们来说,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女学生已有意识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可见我院女学生在睡眠方面需要改善。

3.1.4结交朋友,人际交往往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瑜伽的练习则正好为学生提供这个平台去结交更多朋友,学生希望自己的圈子更广泛。

3.1.5社会适应性,起源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学说“适者生存”一词。后来专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对社会的适应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培养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主,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使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角色的需要,故学生选择练习瑜伽作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之一,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3.1.6其他,通过回收的问卷,以简单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西安体院瑜伽协会女学生练习瑜伽的动机主要为:改善睡眠占48.3%,占比重最大;放松身心占40.8%,说明女学生在面对学业方面,心理压力大,从而把瑜伽作为减压,增进睡眠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其次是强身健体,占27.5%,主要表现在塑造形体方面;15.8%的女学生认为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通过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有9.2%的女学生选择了社会适应性,认为毕业后,想从事这个项目的发展;还有5.8%的女学生选择了其他。

3.2西安体院瑜伽协会女学生练习瑜伽前后的心理素质的变化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对西安体院瑜伽协会女生的深度交谈大致得出练习瑜伽前后心理状态的差别,并初步了解心理素质差异的多少。具体练习瑜伽后心理状态改善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参加瑜伽训练前睡眠质量较好的为30%,而参加瑜伽训练后睡眠质量较好的为68%,说明瑜伽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2)参加瑜伽训练的43%女学生身体形态有明显提高,相对于之前的20%的比例,则说明瑜伽对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瑜伽训练后的58.3%的女学生提高了社会适应性,比训练前的40%有一定的提高,说明瑜伽可以让女学生增强一定的社会适应性。(4)瑜伽训练后65%的女学生明显的人际方面的提高,相对于训练前54%的比例来讲,说明瑜伽训练对女学生的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

4.结论

4.1瑜伽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放松身心和睡眠质量两个方面。

4.2瑜伽可以使女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得到调节,主要表现在身心放松,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其次是社会适应性的改善,而环境适应方面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

4.3瑜伽的练习让更多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与人交流得到改善,可见瑜伽的普及有很现实的意义与前景。(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B.K.S.艾扬格 杨玉功译 光耀生命[M](印度)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8 22—25

[2] 吉塔.S。艾扬格 姜磊 刘娲路译 女性瑜伽[M](印度)海南出版社 2012 107—111

上一篇:用仿佛的造句下一篇:初三暑假英语日记200字带翻译:Full of exci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