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2024-10-13

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精选9篇)

1.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一

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是在全局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具体步骤。刚才,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洪局长宣读了《阳新县农业局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出现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把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实现控制廉政风险的目的,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它是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的背景下,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完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机制。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找到了在业务工作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三个更加注重”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它可以让我们从抓风险分析和通过对风险的防范管理这样一个具体办法入手,建立预防机制,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够更加具体化,使我们一直说的“预防为主”,从一个口号能够变成一个具体的行动。因此,各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防范的是廉政中的风险,管理的是防范的工作,它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体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

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个更加注重”本质要求就是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类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使腐败行为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在“注重预防”这个问题上,抓住了“风险”的环节,我看就是抓住了预防的关键。当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管理体制、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不能做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需要一个过程,这些因素使许多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存在于一些领域和部门,存在于制度机制中。大量违纪违法案件表明,对这些风险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就会发展成为腐败事实。在反腐败斗争仍然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就是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工作,努力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是落实“三个更加注重”基本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整合力量,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参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具体措施。历史和现实表明,面对各种腐败,任何人 4

都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也没有终生的免疫力,任何掌握权力的公务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许多腐败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监督制约不力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客观地讲,好多工作岗位都存在廉政风险,岗位越重要,风险就越大。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因此都面临着一定的腐败风险,权力越大,掌控的资源越多,风险就越高。大家都知道,腐败问题本身就已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给党和政府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更可惜的是,一些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干部走向了反面,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有的甚至被判刑。同时,还要算一笔帐,查处一起腐败案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时比所涉案的金额还要高得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腐败的危害、腐败的代价、惩处腐败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把劲使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和资源用在防范腐败的各个环节上。因此,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防止我们的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是对我们的干部最好的关心和爱护。

(四)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要求。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就是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改革、创新和运用,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维护我县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依法办事、公平竞争的良好声誉。以良好作风影响和带动政风行风,营造我县良好的社会风气。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目标,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完善风险防范管理的预防措施为手段,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齐心协力,破难攻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二、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抓好预防腐败工作,已成为我们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环节多,内容多,涉及到反腐倡廉建设的方方面面。各单位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各单位在查找风险点时,要从权力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入手,采取先自下而上和后自上而下相结的方式,逐一排查,找准找全岗位(个人)、科室(办、场、所、站)、单位的风险点。一是查找岗位(个人)风险。以全员参与为基本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单位职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认真分析并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内容及主要表现形式。二是查找科室(办、场、所、站)风险。针对人、财、物、事四个关键,分别查找出本科室在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主要表现形式。三是查找单位风险。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改革事项、重要事项审批、重大工程建设和大额度资金安排)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主要表现形式。查找出的风险点要经领导班子严格审核把关后,将单位集体和干部个人的廉政风险点登记汇总,并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处理好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各单位业务工作的关系。廉政风险与具体的职务和岗位密切相关,涉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做好预防腐败工作,必须把廉政风险防范与各单位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它们是一体的,不要分割开来。要围绕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找准廉政风险,防范在先,确保党和政府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直接补贴农民的强农惠农政策,我们也争取到了一些农业项目。我们一定要在规范操作、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制定落实方案、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在政策操作上防止跑冒滴漏;要强化项目资金全程监管和专项检查监督,加强政策落实督导,切实纠正在政策落实过

程中的不及时、打折扣乃至挪用等种种问题,确保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不走样。

三、明确责任,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和保护爱护干部的重要手段。各单位一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统筹结合,扎实推进。各单位要按照局党委的要求,根据本《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工作。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强化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局直各单位要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在找准、找实、找全风险点和健全完善防范措施上下功夫,把各阶段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三)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查找廉政风险点是做好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查找风险点针对岗位,不针对个人。“点”是易发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面”是整个权力运行过程,在具体工作中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全面查找,不能敷衍了事。查找风险点要从具体业务工作入手,逐项工作、逐个环节、逐个岗位查找廉政风险。要突出抓好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要把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力求取得实效。

(四)整理资料,及时上报。各单位必须在7月15前上报本单位的《岗位(个人)廉政风险自查表》、《单位(集体)廉政风险自查表》,在9月10日前上报《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

同志们,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谢谢大家!

2.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二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成因,防范,控制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认识理解不准确, 执行不力

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完全了解内部控制, 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准确, 不完整, 有几种倾向:一是认为内部控制的建立是整章建制, 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归集, 忽略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二是认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 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重要, 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制约, 对内部控制手段与方式方法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的不准确, 不完整, 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审计工具, 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控制措施难以落实, 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与严肃性。

(二) 费用支出增加, 亏损加大

一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 对业务招待费、汽车运输费等没有加以约束控制, 使原本利润不高的企业出现了亏损, 而亏损企业则亏损加大。还有一些企业财产物资管理薄弱, 材料采购和营销体系松散, 存货采购、检验、储存、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 存货的发出没有进行限额审批, 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 多年来的积压、滞销、报废、毁损等和物资不做处理, 致使库存中隐匿了一部分潜亏, 造成企业盈亏不实, 连年亏损。

(三) 对外投资失控, 损失巨大

在许多企业, 对外投资失去控制, 虽有部分投资失败是出于对新入领域不熟悉所致, 但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失败完全是由于个别领导决策失当, 投资失去控制;同时坑蒙拐骗等现象也大量存在, 造成了巨额亏损和诉讼纠纷。出现问题时, 这些领导避重就轻, 企业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四) 权力制约失衡, 资产流失严重

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缺乏责任感, 制度约束性差, 出现少数不法人员损公肥私。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业务经办人、财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受贿、贪污、挪用公款, 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勾结, 使用假发票, 非法侵吞企业资金及其收益, 牟取不正当利益;自发的或非正式的私有化, 在承包名义下实施控制权的转移;在企业组织转型或公司制改造过程中侵吞国有资产。

二、企业防范与控制风险的策略

(一) 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开展市场调查, 进行市场开发, 走专业化道路, 在市场营销战略选择上下工夫。一是实施寻隙营销战略, 避实就虚, 看准大企业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 在市场的空白点中成功经营, 而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实施营销服务创新战略, 应用新知识、新观念全面提高营销技能, 运用网络营销、重复营销、定制营销、绿色营销等, 加强营销的针对性。三是实施占领市场的特色营销战略, 运用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目标市场特色等, 形成自己的特色。四是实施避强的营销战略。 (1) 联盟战略, 几个中小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联合营销战略, 避免两败俱伤或被大企业吃掉。 (2) 依附式战略, 以一家大企业为龙头, 为他们提供零部件或某一工序的加工, 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 (3) 转移战略, 进行地域转移、消费群转移或产品转移。

(二) 实施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1、搞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 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 所以要层层落实, 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经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从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 需要考虑从哪里购入材料所付出的成本最低, 资金投向那里效益最佳, 采用什么手段管理最佳, 用什么结算方式回收资金最快最好最安全, 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营者用清醒的头脑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任务要服务于企业战略。首先, 要以最经济的方式, 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筹措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其次, 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再次, 以最快的方式收回资金, 最后, 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 实施财务监督。

(三) 实施企业战略规避经营风险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制定规避经营风险的切实可行战略。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1、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作为战略选择,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 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见, 通过企业集群化, 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 减少生产投入, 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 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 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 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经营和发展。

2、依托大企业、大公司, 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 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另一方面, 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内大量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 避免规模不经济, 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 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 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 强化主业发展的选择。

3、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 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 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 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 着力满足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 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 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 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 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 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优势。

(四) 构建起健全、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机制

1、建立起经营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一是事前控制, 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 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 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 制定出灵活可行的管理措施, 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付。二是事中控制, 即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发生,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及时性调整财务活动, 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三是事后控制。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 以经营风险各种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 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2、建立和完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规避对外投资和资金管理风险最有效途径是建立经营预警系统, 加强经营危机管理, 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着手应变, 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3、实行全员风险管理, 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 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做到权、责、利三位一体。

三、结语

目前世界的经济环境非常的复杂, 国际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而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问题, 这不是经济体制的退步, 而是在经济活跃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应该被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对经营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和科学的管理才是大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的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 相信会有更为完善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体制诞生, 企业也会向着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 2009, 10:120-124.

[2]李明.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价值工程, 2015, 17:40-42.

[3]郝宗涛.浅析企业经营风险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07:76-77.

3.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三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资料进行详细调研,深入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路及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本论文对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对策财务预警系统

1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加以采用的方式。要把负债当作资本来使用,对于任何企业家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得好是不容易的。

1.1风险形成的内因

1.1.1负债规模的大小,即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大小。一般在期望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借入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越小,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自有资金收益率标准差也越小,从而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1.1.2负债利息的高低当负债成本、负债规模一定时,负债利息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一定,借入资金利息率越高,期望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这样就会造成财务风险越大。

1.1.3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变现能力即使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若现金流入量不足,也会导致资金短缺。资产变现能力,也称资产的流动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固定资产低。如果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强,企业获利能力就会下降,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的风险就越高:反之,若资产的流动性较弱,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就较大。

1.2风险形成的外因

1.2.1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环境、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它是难以分散和控制的。假如材料价格上涨,这样产品的成本增大,相对盈利减少。如果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盈利水平也相应变化。当供大干需求时,产品滞销,企业必须降低产量,从而企业盈利水平也下降,反之亦然。另外企业内部技术装备、产品结构和设备利用率变化,人工生产率和原材料利用情况的变化,可能出现的事故以及企业人员素质和应变能力等。这些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1.2.2企业筹资能力一个企业筹资能力强弱表明企业应付财务风险能力强弱。企业经营状况好它的筹资能力强,应付风险能力也强:反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它的筹资能力就会减弱,而应付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减弱。

1.2.3经济发展状况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高涨时期,银根放松,市场购销两旺,经济一片繁荣,企业效益普遍上升: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资金短缺,市场疲软,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因此经济萧条时期较之繁荣时期,负债经营的风险更大。

1.2.4金融市场状况企业筹资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当前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制度下,在一定时期,有的货币对外价值呈上浮的趋势,称为“硬货币”,有的货币则出现下浮的趋势,称之为“软货币”。在向国外借入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借款的货币是硬货币还是软货币,还要考虑借款利率的高低,两者更应综合起来分析。

2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树立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在所避免的。如果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风险隐患变为现实,企业必然会遭受失败。未雨绸缪,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尤其是参与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科学估测风险的方法,并因地制宜,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周转环节中,即使估测潜在的负债经营风险,合理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有效预防负债经营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顺利航行!

2.2财务杠杆原理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企业负债经营要考虑一个适度问题,也就是负债规模,这是负债经营最根本问题。所谓财务杠杆原理就是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适当扩大负债规模,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会增大,扩大负债规模有时虽可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但还必须看到资金成本会随着企业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率增大而提高,企业举债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负效应,分析举债的效果,就需要研究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与投资收益率及资金成本之间最佳结合点,即寻找借入资金的最佳规模,使企业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得到理想的举债效果,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验,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负债比较偏低,還不宜增加借款。确定负债规模主要依赖于三个指标:①资产负债率;②流动比率;③负债比率。

2.3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以不断充实资本资本金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负债水平取决于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和资信状况:同时,在有限责任条件下,资本金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最大限度。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主要途径是:

2.3.1强化企业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产权制度改革虽然使企业法人投资主体的地位得以确认,但企业普遍存在非积累倾向,使企业权益资本的积累能力与投资主体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应强化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责任机制,以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

2.3.2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企业资本金的积累速度如果滞后于产值增长,滞后于利税增长,滞后于消费增长,滞后于资产增长,从而使企业资本金的增长难以适应投资需求的扩张速度,只能靠相应地增加负债来满足。所以说必须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以有利于增强企业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

2.3.3提高资本金的积累比率。长期以来微观的资本积累率缺乏相应的数量界限和合理标准,致使不断下滑,企业维持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已不是资本的积累,而是负债规模的扩大。必须适当提高资本积累比率,充实资本,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2.4制定科学且灵活的财务策略建立信用担保是完善债务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企业上市条件。强化债务清理和破产机制,这正是国家进行债务市场管理的核心所在,这会使债权方和债务方利益均衡,企业在风险损失发生时,凭企业的信誉向银行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去偿还各项债务。

2.4.1优化债务结构。同样债务规模,由于负债结构不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因其还款期短,偿还时间弹性小,一旦现金周转不畅,容易出现偿债危机,其风险要高于长期负债,但长期负债要求企业付出较高的筹资成本,企业应注意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关系,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或还款高峰过早出现而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稳定。

2.4.2筹资与投资做到时间上相配合。按照资产的运用期限长短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通常对于固定资产和恒定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尽量利用长期债务或股本来满足;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需要,尽量利用短期借款解决。

4.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按照市纪委关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廉洁风险内控机制工作的要求,借鉴首钢总公司在廉洁风险防范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公司实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会,主要任务是部署我公司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域,使预防腐败工作求得更大实效。刚才,崔永康同志传达了《关于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首钢长钢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检查考核评估办法》,这是我们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大家要深入学习,认真落实。市纪委领导江声华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廉洁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我们搞好此项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公司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廉洁风险防范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廉洁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管理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行使权力中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廉洁从业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到潜在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最终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不犯或少犯错误。

当前,长钢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技改工程的不断上马,采购、销售量的不断增大,资金流的不断增加,抓紧抓好廉洁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一段时间,公司纪委及上级司法机关查处了部分领导干部及有处置权人员利用职权违法违纪案件,这给我们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和有业务处置权人员极大的警示,同时,这些案件充分说明,我们的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机制制度建设、业务流程控制、重点岗位人员管理教育上还存在着诸多廉洁风险隐患,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按照《关于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首钢长钢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检查考核评估办法》扎实做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企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推行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必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予以加强。廉洁风险的防范,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科技,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靠制度。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风险点进行排查、评估,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要利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流程优化,制度健全,从而有效防范廉洁风险,达到靠制度管人,靠科学管理的目的。

二、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很多事实说明,许多腐败问题的发生,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监督制约不力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通过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防控措施,不断强化风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确保大家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查找风险点,是对事不对人。客观地讲,各个管理岗位都存在廉洁风险,岗位越重要,风险就越大。推行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就是防止我们的干部少犯错误,就是对大家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就是挡在悬崖边的一道防护栏,对我们的党员干部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开展此项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护干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存在廉洁风险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最大限度降低廉洁风险,确保对苗头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早纠正。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廉洁风险防范管理要与自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能职责结合起来,重点人员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有业务处置权人员,重点部门是涉及人、财、物、产、供、销、化验、计量等职能管理部门。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重要部位和重要岗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查找问题,细化管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制度,增强预防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坚持自觉接受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推行企务公开、民主评价机制、公开招标机制,坚持职工参与管理,增强风险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和职工群众监督。

三、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廉洁风险防范工作

抓好这项工作,关键是领导要重视,特别是一把手要重视。

(一)思想认识上做到“三个明白”。首先,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明白,带头查找风险、防范风险是一种责任。这项活动不是对下不对上,而是上上下下都要查找。要把风险点查找,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细化到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岗位风险清楚、化解风险措施得力,确保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二是纪检监察干部要明白,开展廉洁风险防范是今年工作的重头戏,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要针对风险点查找工作中的漏洞,要给公司党委、行政当好参谋。三是每个干部要明白,查找风险、防范风险是一种觉悟、智慧、能力,要将思想认识提高到这个高度上来,解决于己无关、不愿查、不敢查的认识问题,增强查找防范廉洁风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去查找风险、防范风险。

(二)工作落实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要通过认真查找风险点,提出预防措施,加强监控管理,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和措施真正延伸,落实到最前沿的一线岗位,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二是要和本单位工作相结合。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我公司“对标挖潜、降本增效”这一中心工作,认清形势,瞄准目标,紧扣自身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进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查找风险、监控风险、处置风险结合起来,建立一批规范的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全公司各部门、单位及各岗位的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网络。

5.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篇五

时间:2011-04-21 12:35:28来源:毕业论文范文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突出表现特征是:(1)客观存在性。自中国开放郑州谷物交易市场以来,中国虽然有了自己的期货市场,但农民并不能用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表现,原因,防范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表现特征

农业产业化发展到现在,已出现多种形式,而且大多数是跨行业的,但农业产业化的起点是农业,基础是农户,因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四种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

1.自然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风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在农业生产受天然地理环境、大气、气候、光照、温度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波动幅度较大。由于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自然灾害风险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其突出表现特征是:(1)客观存在性。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每年都有自然灾害的发生,只是地区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不同而己。(2)波及范围大。如果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农业产业化生产原料的供给不足,农业产业化的其他产业链会因原料的供给不足而失去运转的可能,它造成的危害波及整个产业链。(3)难以控制性。人们只能通过事先预测,在灾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防灾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能完全控制的。(4)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影响,使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自然灾害更是频频发生,发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市场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存在市场风险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这样,市场风险则是经济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产物。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价格风险。波动的价格尤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只要价格有足够的弹性,价格就能平衡供求,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增进社会及个人的福利。但另一方面,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市场经济的波动,使市场各主体时刻面临着因价格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除了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受价格风险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链中其他加工业、深加工业的产品也要遭受市场风险。

3.信用风险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为较好地维系龙头企业与农户或基地的关系,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合同、契约农业产业化之路。也即人们常说的“订单农业”。但是,在当前我国各级监督管理体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合同订单的执行情况比较差,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履行合同时农户由于缺乏较好的信用意识,往往是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自己产品的归属,而不能较好地履行合同规定。龙头企业有时也会因为市场行情突变,在农业生产前对某一产品的较好的预期被现在较差的现实代替之后,龙头企业也会因为产品效益差的缘故而不生产或减少生产,从而不收购或减少对农户或基地组织原料的收购量。即使收购也不按合同价。信用风险的存在,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约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某个生产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用到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化中的其它产业,如加

工业、深加工业同样也要运用不同的技术。但是,技术的运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收益和效率,其背后一样隐含着风险。农业技术与其他技术要求运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大多数以农民为主而其文化水平太低而难以掌握技术要求带来的风险。另外,每一项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应用有一个适应的特点。论文大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技术优势的体现要更多地依靠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项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各种贸易壁垒客观存在,使中国农产品本来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局面更加被动。论文大全。因此,经济转型时期,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技术风险将更突出和加强。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的产量减少,达不到预期的产量,二是产品滞销。这样,实际上,技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转化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缘由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

1.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改变其生产是以土地为基础,光照、肥、水为必要条件的生产模式。从种子播种到成熟收割,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为三到五个月,其生产周期过长。其中如果某一环节出问题,则农业生产的收益效果就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农业生产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随心所欲种植想种的作物,它必须按作物生长的规律办事。季节不符合作物生长所需,则农业生产难以成功。最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但事情往往不会尽人意。每年水灾、雹灾、虫害的威胁不断,农业生产往往会因自然环境影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益。所以,农业生产理想效益的不可能性将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经营生产的风险。论文大全。

2.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风险的存在。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这一大体制下进行产业化生产,其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1)市场的飞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随之产生的企业与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市场的变化速度加快,且更加出人意料,(2)市场难以正确预测。市场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对农业产业化形成客观上的影响,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向更难以确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对市场的预测能力有限,只能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大致的判断,或者说市场预测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就产生了风险。(3)市场的扩大化。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市场竞争将会更直接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农业方面,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进口量会大大增加,会使原本就己十分落后的农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3.农民素质偏低。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的农民,其素质偏低,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缺乏风险意识。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还不敏感,风险管理的意识还不强。(2)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经济在生产过程。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向自然的索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引发各种危害人类经济生产的破坏性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秩序。(3)信用意识淡薄。我国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的事实决定了在当前我国农民信用普遍低下的现实,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农民信用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4)农民素质不高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而目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素质不高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

4.合同不规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业签订的合同由于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详细,不具体和不完整,合同条款表述含糊,缺少违约处罚条款等使合同变得不规范,不合格,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农户和龙头企业在违约后,由于合同是无效合同或合同内容表述不当,不易追查具体责任人,使合同的履约方权益得不到保护,合同的违约方得不到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约行为的发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重合同,守信用意识的建立。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

1.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自芝加哥贸易所于1848年成立以来,美国已有多家农产品期

货交易市场。自中国开放郑州谷物交易市场以来,中国虽然有了自己的期货市场,但农民并不能用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一是因为农民经营规模太小,而期货合同规定量大;二是期货市场目前运营还不规范。今后,我们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已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另一方面在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农产品期货市场,同时以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参与期货市场,以满足期货市场交易量。

2.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这是世界各国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政策上普遍的做法。这种方法就是在经营利润较多的时期,企业应从经营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保障基金,这样在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龙头企业才有可能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与企业订立的合同才能落到实处。此外,风险基金制度还可以用做农户防御自然灾害的保险,以此来为农户分担风险和保护农民利益,进而保证企业自己加工和销售的货源。

3.引导经营主体参与商业投保和合作保险。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由于高风险、高赔付率,赢利低,商业保险在农业领域不活跃,保险的范围、灾种都十分有限。所以,今后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组建各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此外,还要发展合作保险方式。行业性、地区性的合作保险组织以互助共济为目的,不追求赢利,又可以降低成本,是解决一般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来推动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建立合同约束机制。合同(契约)约束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普遍采用的运行方式,“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资金扶持合同和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合同等,明确规定各方的责权利,以合同关系为纽带,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谋求发展。合同一经签订,应当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基地,农户接受龙头企业指导,搞好农产品的生产,按合同规定向龙头企业交售产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服务,按照让利原则保护性地收购农户签约产品。签约双方必须履约,违约必究。一方面要防止龙头企业利用自己强势地位对农户进行强买强卖,与农户争利,甚至侵害农民权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农户违约,搞签约产品谁出价高,就卖给谁的违约活动。争取让合同(契约)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不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教育,还包括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加强文化和技术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生产方面的知识,有利于降低技术应用方面的风险,加强对他们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增强信用观念,提高合同(契约)的兑现率,减少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明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风险及其防范.农业经济问题,2001.8

2。牛若峰,张集文等.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与技术.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8

6.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六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资本特征比较明显的企业,独特高效的管理水平体现出我们企业的特征,精心打造出管理品牌才能昭示企业核心中的业务的竞争力;同样管理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保持住企业营销决策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中的优势。

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

1.目

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封闭型、被动型、粗放型、物本型的管理模式。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电力物资流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作用由此而大大加强。这种情况,又必然要求电力物资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人本型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形势并存的环境下,多数企业只需埋头生产,并无库存和积压之虞,因此投资饥渴和扩张欲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方式。这使得管理只能是粗放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奔向“过剩”,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创新。

2.企业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有别于以土地、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它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动力,以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要它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电力物资部门更要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对我们未来和现在的工作加以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我们在制度上是不是完善?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方法渗透到工作中,合理分摊、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做到稳健经营。

比如说,可持续的经营风险,它需要什么样的资产实力,或者说要保证什么样的现金流,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作保证。

提高效益基于管理创新

电力物资部门要在强化管理,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整合各方面技术知识,做到有章可循,质量稳定,使得每一环节均在有价值的良性运行中,提高竞争力。同样电力物资的持续发展要着眼于企业文化意识、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架构的完善,管理的科学、严明,以规章规范统一技术操作,以制度约束行为。电力物资部门在管理创新的领域和内容管理创新需要合适的切入点。管理创新只有在关键的领域进行改革与突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要在捕捉外部环境和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电力物资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电力物资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时,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强化管理是生产力意识

电力物资部门有技术、装备、资源等生存发展的基础,就要立足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科学的运作机制,以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标准,讲究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方位管理,实现管理效率价值。

7.直销经营渠道的法律风险防范 篇七

1 我国目前直销经营渠道的法律风险分析

直销, 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 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 (以下简称消费者) 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直销只是多种营销方式的一种。作为一个行业来讲, 它的运营方式相对比较复杂。

大部分人将直销混同于传销。我国直销业虽已合法化, 但涉嫌非法传销的法律风险仍居首位。虽然有的企业千方百计规避“多层次计酬”跟《直销管理条例》之间的矛盾, 但最终仍难免落入非法传销活动的窠臼。

除混同于传销的法律风险外, 直销企业还面临以下法律风险:

1.1 违规操作的行政处罚法律风险

直销企业违规操作, 主要承担以下行政处罚法律责任:

(1) 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 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许可证, 构成体育消费的各种资料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为了解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比例, 以体育物质性消费的体育服饰、体育器械、体育图书和非物质类的体育场馆的租用费、体育比赛门票、参与健身的学费等六个指标, 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实物性的体育消费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非物质类的体育消费。其中又以体育服饰的购买占的比重最大, 由于体育服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居民体育健身的需要, 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穿着的需要。随着体育运动品牌的发展, 体育服饰已成为人们着装的流行趋势, 不仅仅只是体育消费的一部分。在调查对象中有些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也会购买运动鞋及运动服, 这几乎是这类人的所有体育消费开支。其次, 购买体育器械的消费也占体育物质性消费一定的比例, 居民多用于购买球类等易耗体育用品, 如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在调查中居民购买体育图书的消费基本上没有。而在服务性的体育消费中, 体育场馆的租用费和健身学费占的比重大, 例如:江西省中小城市有一定的小球爱好者 (主要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 , 而这些项目的场馆基本上都是要收费, 因此, 在进行这些体育项目锻炼时都需一定的费用支出。而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少, 主要是由于江西省中小城市举办的商业性的体育比赛很少的原因造成的, 这和大城市相比较有很大差距。

4结论与建议

(1) 结论。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对体育消费的方式都有影响, 而其中受居民个人收入的高低影响最大。这也表明加大城市经济建设, 提高居超范围经营;

(2) 进行欺骗、误导宣传和推销;

(3) 招募直销员违规;

(4) 业务培训违规;

(5) 直销员违规推销;

(6) 违反计酬制度 (如超过30%返利) 或退换货制度;

(7) 直销企业违反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

(8) 直销企业违反保证金制度规定。

1.2 直销员管理法律风险

直销在推销员劳动管理上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主要表现为推销员身份定位的法律风险。推销员与直销企业是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关系, 还是一种生产伙伴的合作关系?如属劳动关系, 直销企业应享有和承担何种权利义务?如不属劳动关系, 那么直销企业的规章制度适用于推销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如何界定直销员领取报酬的性质, 能否直接认定为劳动报酬?

对于上述问题, 我国《直销管理条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相关法律、规章或制度亦未涉及此问题, 只能依靠潜在行业规则起作民个人收入是促进居民体育消费的前提, 也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体育消费支出所占收入比例低。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支出结构不太合理, 体育消费中以体育服饰支出的物质性消费为主, 非物资类消费低。这表明体育消费观念还不成熟。

(2) 建议。首先,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励作用, 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 积极加大体育市场的开发, 承办一些商业体育赛事。培养居民非物资性消费习惯。其次, 开拓适合各层次群体的体育消费方式和场所, 提升市区盈利性场馆特别是一些健身俱乐部的质量, 提升俱乐部管理水平, 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健身房。最后, 正确引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 拉动体育消费。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闲暇时间休闲娱乐的要求也越高。因此, 正确引导市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对拉动体育消费的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渝, 欧阳柳青.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 2002, (5) .

[2]郭瑞.太原市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山

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用, 但这在法律上又站不住脚。以直销奖金为例, 有的直销企业对分配制度经常改动, 不及时兑现, 因而失去了直销员的信任, 导致直销队伍流失或纠纷增多, 这是直销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1.3 产品定价的法律风险

定价不当也是直销企业的风险之一, 对直销产品价格的自主权和消费者对直销产品价格的认可权之间有很大的对立。产品低价高卖, 消费者难以接受。价格定得过高显然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销量估计不足又将造成企业收益损失的法律风险。

1.4 服务网点建设的法律风险

直销企业往往将很大一部分利润用于直销员的奖金发放, 能够留存给服务网点的比例已经很小。如让直销员开办网点, 由于他们很难在短期内产生庞大的销售业绩, 一定时期后服务网点还不能盈利直销员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因此与企业产生矛盾。

1.5 国家政策变动的法律风险

迄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从国家法律层面对直销业进行规范, 仅从法规或政策层面进行规范, 这具有灵活性的优点。虽然《直销管理条例》已经开始实施, 但未来几年直销依旧面临政策变动的风险。国家出台的限制性规范过多, 必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 如国家对计酬制度、多层次推销等作出更为细致的禁止性规定, 将直接决定某些企业的生死去留问题。

1.6 预期回报法律风险

如果不能按照直销公司的计划所描述的那样得到回报, 直销人员就会遇到回报风险。直销公司的计划有的时候存在陷阱, 有的时候描述过于晦涩, 使得直销人员在理解上产生异议, 导致双方在计酬上发生纠纷。

1.7 群体事件法律风险

尽管直销与金字塔计划不同, 但它毕竟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合作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等关系。这使得直销人员成为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利益, 也会有矛盾。在产生矛盾的时候, 直销人员会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 他们可能会与公司发生对抗, 或者与其他的直销人员群体发生对抗, 酿成大的社会治安事件。

1.8 培训宣传的法律风险

有直销企业不脚踏实地地制造产品, 只通过讲课对有关人员进行洗脑, 把培训当成传教士的宣讲, 对产品进行神化, 其虚假宣传行为直接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消费者使用后没有效果, 结果将导致企业产品品牌下降的法律风险。

2 我国直销经营渠道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从市场发展规律看, 直销不可能完全取代百货、超市、便利店等商业形态。直销的风险可能是个人风险, 也可能转化为社会风险。风险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处理机制。在我国目前比较脆弱的风险处理环境下, 防范直销产业的风险应是直销行业管理的重点。

企业采取直销渠道进行经营时, 应注意采取以下几项风险防范措施:

2.1 依法操作, 划清与非法传销的界限

参与非法传销的企业有时自以为是“合法直销”。为了防止违法犯罪, 要弄清直销与传销几个方面的区别:

(1) 有无入门费。非法传销公司收取入门费, 数额在三五百到千元不等, 非法传销参加者缴费后, 取得加入、介绍或发展他人的资格, 并以此获得回报;直销企业无此费用。

(2) 计酬依据不同。非法传销公司依托的是低质高价产品或者没有产品, 以发展下线及再下线的数量计酬;直销企业的产品物有所值, 以销售产品为计酬依据。

(3) 是否有产品销售。非法传销要求所有销售代表都认购产品, 产品一般不在市场销售, 组织者以下线的销售额计提上线报酬。直销企业产品质量有保障, 少有广告, 没有中间环节, 产品销售是由生产厂家通过营销代表直接顾客手中。

(4) 有无退货保障制度。非法传销公司的产品一旦销售就无法退换。直销有完善的退货制度予以保障。

(5) 有无店铺经营。很多直销企业都有店铺。非法传销往往停留在发展人员上, 经营活动一般处于无店铺状态。

2.2 建立健全直销员风险预防体系

现实社会可能会给直销员带来很多挫折与失败, 造成他对人生产生很多困惑。为了消除直销员一夜暴富的不良心态, 防范直销员因达不到收益预期而导致各种过激行动, 直销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这种教育培训应从直销人员招募开始, 贯穿到培训、日常管理等环节中, 灌输风险意识, 让他们有危机感、责任感;建立直销风险防范与处理小组, 主要工作应包括在企业内部建立直销风险预防的规章制度, 在日常管理中进行直销风险处理演练, 以便风险发生后统一处理。

直销企业应规范与直销员的业务关系, 一切业务都要有合同。与直销员之间实行“买卖制”, 排除劳动关系的适用, 应明确将企业规章制度作为附件列人合同。对于新招募的直销员, 应进行全面培训后方能上岗。

2.3 科学管理, 降低经营法律风险

直销企业要制定降低成本的规划, 通过价值工程、设计创新等方式, 保持直销企业成本领先的地位, 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占有、拓展市场空间, 这样也就可以将销量风险进行有效转移。

直销企业应该实行规范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强化营销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 以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信用限额的评审为核心, 对账务往来实行规范化管理, 由专职人员对整个账款回收过程进行监控。

直销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服务网点经营模式。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进行先期投入, 有品牌的转型企业可以将传统产品导入直销店铺零售管道, 也可以跟现有连锁机构嫁接等。具体如何选择, 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统筹决策。

2.4 异地转战, 重辟战场

我国国内直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直销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使得很多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里寻求新的“蓝海”。如直销企业天狮, 其成功的海外拓展给许多内资企业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如企业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有适宜的拓展时机、庞大的启动资金及企业直销运作的成熟经验, 则不妨一试。应注意的是, 大多数国外市场已很成熟, 企业应抱平常心长时间悉心耕耘, 否则很难得到可观的市场份额。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直销经营渠道的法律分析, 提出了我国直销经营渠道的法律风险防范的四条策略:依法操作, 划清与非法传销的界限, 建立健全直销员风险预防体系, 异地转战, 重辟战场, 科学管理, 降低经营法律风险。

关键词:直销,经营渠道,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高晓勤.我国企业直销模式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8) .

8.防范经营风险上的讲话 篇八

【关键词】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内部经营和外部经济环境、监管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持企业自身长期健康发展,各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才能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这也是企业今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单位为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都有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但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相比较,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内控工作的认识、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反馈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1.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内部控制观念比较淡薄。有部分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更为注重企业的利润指标、安全生产,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部分单位在企业管理中仍沿用传统的人治的管理模式,缺少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未适时修改缺乏適用性,制度先行、制度治理的理念未能全面推行;部分单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意识到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但未能在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上相应跟进,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企业内控建设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2.内控体系未能全业务覆盖,影响内部控制效用。内控体系不够完善,企业面对剧烈的竞争将会很难发挥内控的必要作用。内控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部门,应当配备全面覆盖的内控体系。具体而言,内控体系要覆盖于整个企业的内部,涉及到所有部门。应当设定详尽的规程,让所有部门明确内控中的关键点,并且有序予以协调。遇到各类难题,各部门都要密切协商,不可互相推诿责任。只有这样,内控体系才会发挥出实效性,促进顺利的内控进展。然而从现状来看,部分单位内部控制仅涉及部分部门和部分环节,仅对重点部门、部分关键点进行控制,内控制度设计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没有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各部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风险防控作用。

3.部门职责不清、业务流程不规范,影响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在部门间有分工,但部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业务流管理职责不清,业务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情况同时并存,业务流程不规范、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内部控制作用发挥。企业各层次人员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企业部分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不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发现缺陷或偏差并将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部分人员从个人、小团体利益出发不执行内控流程或执行不力,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作用。

5.监督乏力,影响内控执行效果。在企业内部监督方面,部分企业没有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或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政府监督方面,各监督部门间存在功能交叉,管理部门多而又相互独立,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形成监督合力,影响了政府监督的效力;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受执业环境、业务竞争以及执业监督方面的影响,社会监督未能全面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二、加强内控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在内控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部署原则。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做到部门间分工协作、横向协同;上下级间层层落实,纵向贯通,统筹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2.专业推进原则。立足专业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将内控目标与措施转换成各专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全面覆盖原则。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要覆盖全业务,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端到端的全流程管理,控制措施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

4.业务融合原则。要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活动和控制责任,推进内部控制与经营业务有机融合。

5.“四结合”原则。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要结合公司管理实际,统筹推进,做到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内部控制与制度标准建设相结合。

6.持续提升原则。加强内部控制“执行、评价、完善、提升”闭环管理,持续推动改进与完善,逐步建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转变管理模式、落实依法治企要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各单位需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角度出发,从内部环境、制度建设、授权管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外部监督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1.优化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企业需从规范组织架构、提高内控文化意识、加强内控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优化内部环境。一是要规范组织架构,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设立组织机构,确保组织架构设置合理、部门职责权限明确、人员配置合理;二是要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意识,将内部控制文化融入单位文化体系建设,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各层级加强国家有关内部控制政策规定的培训和宣传,提升全员内控意识,增强全员自觉落实内控措施、主动监督内控执行的意识,为内部控制有效落地提供支撑;三是,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完善内控专业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风险意识强、专业素养高、业务水平精的内控专业化队伍,为内部控制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2.完善内控制度。按文化管心、制度管人要求,遵循职责明确、切合实际、可执行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在企业中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审批权限管理办法、资产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和审计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分析、改进、管理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好制度落地、执行、监督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

3.合理授权。企业要搞好内控,就要分配各部门的授权,适当调配企业内部的各岗位授权。某些企业并没能配备独立性的内控部门,从监督角度来看,监督部门也没能明确应有的职责及权能。管理部门是彼此独立的,然而受到多样的内外要素影响,全方位的监督也缺失了更高的价值性。要解决这种难题,唯有适当分配内控的权责,才能理顺现存的内控机制。企业内的所有职员都要明确自身承担的内控责任,强化日常的学习及交流,确保自身的各项行为都符合内控的机制。认真梳理分析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內容及功能,理清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和不相容岗位,制定岗位授权规范,明确内控权限分配和承担的责任,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正确行使职权,为内部控制有效落地提供前提保障。

4.做好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要按依法治企要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编报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要结合公司风险评估工作需求,研究制定适用于公司的风险评估规范,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库;二是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经营环境,从管理和业务层出发,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细化业务风险列表,明确风险责任部门,建立公司规范统一的风险信息库,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方依据和方向。

5.全面开展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具体业务和事项,按经济效益原则,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一是要明确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责任,对存在的风险要制定流程控制规范,提出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二是要根据控制规范,将控制措施与业务管理实现有效融合,强化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财务控制,促进业务规范化运作;三是跨部门业务要明确部门管理界面及职责,部门间要加强配合,实现横向分段管理,确保不留死角,实现边到边、端到端的全业务、全流程控制。

6.加强沟通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上下级、企业内外部实现有效沟通;二是要建立年度风险管理报告与内控评价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按规定报送内控评价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重大事项报告范围、程序和责任考核等内容;三是要加强内控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内控信息平台,实现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督改进、内控测试、缺陷整改等风险内控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信息及时性、可靠性,实现风险防控闭环管理。

7.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内外部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内控执行责任机制,明确单位、部门内控责任人,建立全员参与、各司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责任体系;二是要建立内部控制岗位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责任与个人岗位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三是要完善协同监督机制,通过监察、审计、财务稽核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单位经济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四是要强化外部监督,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指导与监督,开展联合检查、督导,促进企业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奖励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让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防止舞弊、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建群.浅析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7).

9.浅谈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的防范 篇九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因此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由于旅游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旅游事故也日渐增高,旅游纠纷呈上升趋势,多家旅行社因为旅游者的高额索赔而被迫关闭。因此,加强旅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摆在旅游经营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旅游经营行业的法律环境

了解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有效管理企业法律风险的前提。目前我国调整旅游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有:

1、国家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通用性的法律规范。

2、行政法规:

国务院《旅行社条例》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4、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

国家旅游局《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二、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依据: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标准主要是以ISO31000为基本思想、以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国家标准体系,它们主要有:

《ISO31000 风险管理 原则和指导方针》、《GB/T27914-201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和实施指南》、《GB/T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和实施指南》、《GB/T23694-2009 风险管理 术语》,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同样也是旅游经营者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和措施的依据。

三、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的现状:

1、旅游合同条款不严格、责任不明确,导致旅游合同纠纷呈上升态势;

2、旅游者意外事故导致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

3、旅行社或导游谋取合同外利益导致的法律责任;

4、导游为谋取私利,强迫旅游者购物引发的纠纷;

5、旅游经营者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致使没有保全证据而导致的败诉风险。等等。而旅游者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赔偿是旅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四、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1、慎重选择旅游合同文本。旅游经营者切忌一本合同走天下,除使用行业通行的合同文本外,应当根据旅游的类别制定专项旅游合同。各类旅游合同都应涵盖《旅行社条例》第28条要求的十四项内容,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旅游项目制定个性化条款,根据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明确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合作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注意杜绝有关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或者减轻免除自身责任的、在法律上容易被认定无效的“霸王条款”,从法律上构架出全面、合理、风险共担的法律关系。

2、加强合同管理。旅游经营者在从事旅游业务中,与旅游者、保险公司、旅游辅助服务者、地接旅行社、以及其它第三人都不可避免的要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梳理并合理构架不同关系者的权利义务,是管理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如果旅游辅助服务者、第三人等给旅游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旅游经营者都有可能承担连带或补充责任;旅游经营者未经旅游者同意将业务委托目的地旅行社等都将构成违约。所以,注意各个环节的合同管理,以合同补充条款、附件等形式促成合同生效,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

3、注意适时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多个条款将旅游经营者没有履行告知、警示、提示或协助义务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旅行社条例》等行政法规、行业规章也明确规定了旅游经营者应当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的范围和程序,因此,旅游经营者应当熟知这些规定,同时,应当制定保全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的流程和方式。在旅游活动中遇到风险项目,应当及时履行告知、警示义务,并通过诸如让旅游者签署告知书、警示通知等形式,保全履行的证据,有效降低风险。

4、重视旅游保险,利用保险合理规避、转移风险。旅游保险应当是旅游经营者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旅游特点,谨慎选择保险险种,是旅游经营者合理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适时、适当的提醒旅游者购买意外保险,也是旅游经营的重要策略。

5、严格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预防过度服务引发的风险。《旅行社条例》规定不准在合同外提供有偿服务,实践中,有些导游为招揽旅游者,往往喜欢越俎代庖,过度服务,而有些服务需要联络第三方提供,不可避免的产生另行收费,容易触及“合同外有偿服务”这根红线,因此对这一类服务应当制定相关规定和流程,即保证提供旅游者满意的服务,又防止踏雷。

6、严格划清旅游经营者组织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者自行安排的旅游活动,并对旅游者自行安排的旅游项目予以合理注意,在旅游者人身、财产可能遭受损害时,及时履行提示和协助义务,避免因此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综上,旅游经营者在经营中,应当注重识别、梳理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框架,制定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及危机管理预案,使企业在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有效的防范各种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假如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紧张的消防演习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