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精选18篇)
1.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一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2.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二
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 与湖南、广东交界, 除汉族外, 还生活着瑶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贺州学院创建于1943年,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级为本科高校, 2013年迎接本科合格评估, 音乐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突出。
一、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贺州学院音乐学专业专职教师共15人, 1以下将从职称、年龄、学历、学习方式等方面分析教师队伍现状。
1. 职称分布与年龄分布成正比
表1与表2显示, 职称分布与年龄分布成正比, 呈锥形, 中间大、两端小。讲师职称占66%, 助教和教授共占34%;年龄上30~49岁占80%, 20~29岁和50~59岁占20%。在学位方面, 虽然硕士生高达67%, 但博士生比例为0%。
音乐专业基本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艺术类“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35%”的要求。音乐学专业已形成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 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相互支持的教学格局;但博士研究生教师仍然匮乏。
2. 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流动性大
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 升本后学生数量是升本前的两倍, 而专职任课教师却没有增长;师生比高达1:19, 略低于本科评估1:18的比例;教师人数在升本后的第二年2010年达到峰值, 随后逐年减少, 基本保持在15人;聘入教师数量与流失教师数量持平。
师生比偏低, 导致教师课时量大, 教学任务繁重。这种现象在声乐、钢琴等技能课教师身上尤为明显, 他们每人每周至少则22节课。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根据了解, 自2009年音乐专业招收本科生以来, 每年新聘入教师3~4人, 都是研究生学历。但这批教师在贺州学院任教的时间并不长, 因考博、辞职、跳槽等原因在2~4年内先后离开了贺州学院。长期以来, 教学主力由40岁以上为贺州学院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和39岁以下入校以来是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两部分组成。
3. 跨学科硕士比例高
通过表1和表4的学位表数据可以看出, 获得硕士学位的10人中, 艺术硕士、教育硕士、文学硕士共占总人数的30%, 工程硕士占70%;而这70%的工程硕士, 全都攻读的是软件方向, 跨学科读研的比例高。
据了解, 10位硕士生在本科阶段获的都是文学学士的文凭, 但七成的教师却跨学科报考了软件工程硕士。分析其原因如下:软件工程硕士入学考试通过率高, 考试难度相对较小, 2014年前报考的考生, 招考高校自主命题;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 使工作与学习两者兼顾;具备招生资格的高校, 是国家985或211等顶尖高校;跨专业可以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学院在经费上给与支持, 鼓励专职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
当然, 跨学科读硕也反映了新升本科高校, 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由于学科背景差异巨大, 教师学习过程异常艰难, 所学知识难以直接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4. 重视本土研究、缺乏理论学习系统性
表5中, 67%的教师研究方向为贺州本土音乐;在研究方法的学习上, 系统学习过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教师为0%, 他们是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的方式获得知识。
上述数据说明, 一方面专职任课教师在科研方面对本土音乐研究非常重视, 研究均立足于贺州特色的瑶族音乐和客家音乐;但另一方面在研究成果上缺少“拳头产品”, 没有打造以贺州学院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根据调查, 教师发表论文核心期刊少、代表专著少, 这种现象与是否系统学习2理论知识有很大关系。以瑶族音乐研究为例, 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有樊祖荫、田联韬、伍国栋、吴宁华、赵书峰、杨民康、彭兆荣、蓝雪霏等。他们的学术成果含金量高, 是因为除具备扎实的音乐学知识、丰富的田野素材外, 他们还牢固地掌握了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他们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解释、分析、阐述了民族音乐中的现象。而跨学科理论的运用, 使音乐现象从深度到广度, 都得到了透彻挖掘。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掌握, 大都是在学者们脱产攻读硕士和博士阶段提升的。
二、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贺州学院音乐学专职教师数量略少, 教学负担重, 长期超负荷工作;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主力, 形成明晰的梯队层次;教师队伍的学历虽然已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标准, 但硕士学位一半以上专业不对口, 所学知识难以直接运用于教学;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空缺;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 副教授职称次之, 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明显偏少;对本土音乐研究十分重视, 但受原有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限制, 研究成果无业界影响力;本土音乐研究以教师个人研究为主, 没有形成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贺州学院音乐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新升本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建议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本土研究团队化
在本土音乐的研究上, 应培养学科带头人,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建立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应以高学历、高职称、熟悉本土音乐的人员为培养对象。民族地区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传承发展本土音乐的责任。
2. 请进来与走出去
“请进来”指引进人才。通过招聘等方式聘入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 这是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在短期内, 也可以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走出去”指培养人才。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形式包括脱产读博、国内外访问学习、交流学者等。
3. 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 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根本方法。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 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总之, 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高校存在硬件差、软件弱、生源质量差等先天不足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更是无法与一流高校相比。在激烈地高校竞争中, 这类高校只有走服务地方、立足本地的应用型高校道路, 才能寻求发展。音乐教师队伍应顺应时代要求, 转变教学理念, 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209/141772.html
[2]王建坤, 张鑫鑫.高校音乐专业师资队伍优化的思考——基于五所院校音乐专业师资的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10.
3.高中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探究 篇三
一、高中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的意义
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就是民族音乐教育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流传的民歌浩如烟海。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地方语言各不相同,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个性较强,特色鲜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伟大和丰富,增强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平等观的思想。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意识到各民族音乐文化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优秀遗产。第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多重乐感能力。一脉相承的汉族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音乐的根基。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少数民族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高中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探讨
(一)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振奋爱国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民族的团结和生活的温馨;了解祖国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高中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1.对身边的流行音乐开发利用。例如,在欣赏蒙古民歌《四海》时,我在课前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蒙古民歌的认识情况,我发现他们都会唱洋溢着蒙古韵味的脍炙人口的流行民歌——《吉祥三宝》。在本课教学中,我借用《吉祥三宝》这首歌,设置了悬疑,蒙古族音乐的“吉祥三宝”是哪“三宝”?这引起学生的好奇,整堂课学生一直处在疑惑的兴奋中。但直到课完成,答案才揭晓——“长调”、“马头琴”、“呼麦”是蒙古族音乐的“吉祥三宝”。2.从“原生态”入手,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原生态”一词成了音乐领域描述原汁原味民歌的时髦词汇。“原生态”民歌以朴实自然的特殊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文化活动的一大新亮点。高中音乐欣赏的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不就是“原生态”吗?如果老师简单介绍,然后放录音,激不起学生的兴趣。那我就收集“西部民歌大赛”、“星光大道”、“青歌赛”等资料,把所要欣赏的歌曲制作成“原生态”音像资料,这些生动的音像资料就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3.以音乐为本,多元化聆听、深层次体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的教学活动牢牢地建立在多元化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应与“地理、语言、风土人情”等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但要注意在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时,应该体现音乐自身的特色,以音乐课教学内容为主,相关学科知识为辅。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大多数学生就会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该民族生活、环境等美丽景象,所以音乐课中运用一些画面能使音乐视听结合,便于学生理解音乐。但是,过多的使用视觉内容,有时甚至整节课都配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图像资料,容易干扰学生聆听音乐,不利于他们从音乐的本质去把握音乐。4.对比欣赏,综合整理,总结各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各种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如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欣赏蒙古族民歌《四海》、藏族民歌《酒歌》、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等几首民歌,要求进行对比欣赏,找出几部作品旋律、节奏、和声、音乐情感、作品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由于各作品存在着较鲜明的对比,通过聆听、比较,学生均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4.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中的力度记号要求学生有强弱的朗读歌词,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内容。
二、认识拍号
小学阶段的歌曲最常见的拍号是2/4、4/4、和3/4拍,对于一首没学过的歌曲来说,,先掌握节奏尤为重要。如在教唱〈新世纪的新一代〉时,首先先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节奏累型,然后带领学生拍打四四拍的节奏,待学生熟练后再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欢快的歌声来抒发热爱党的感情,并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四、读谱训练。
5.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篇五
李秋 法学1101班 110501110
(一)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不同的体会,可以说受益匪浅。对基本乐理的学习,对简谱试唱的练习,对各地民歌民谣及著名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老师对我国当代著名歌唱家细致介绍,都使我们感悟颇深,我们对音乐的欣赏可以说是层次提高了、深度增加了、体会更深了。
在层次的提高上,现代信息传播的加快与网络的发展,也促进音乐作品的传播,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层次不齐可以说是当今音乐创作的现状概况。我们需要音乐优秀作品的滋养,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放松身心、了解文化、感悟生命,可以提高自己的气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在课上欣赏的内蒙古民歌《牧歌》、《塞北的雪》,这两首一动一静、风格不同的民歌使我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草原的广阔、空旷、宁静祥和,也体会到了西北牧 民充满热情的生活和奔放的生命。我们在欣赏音乐中放松,在愉快的过程中感悟和学习。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我们学会了拒绝那些没有质量、没有形象、没有思想的歌曲,也更不会再去听有些可以说是庸俗的、无聊的歌了。
在深度和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上,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乐理、还学会了一些音乐语言,知道怎么去欣赏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魅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作曲家是按照自己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的集合起来,在欣赏音乐时,该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意境,音乐具有何种风格、特色,使用何种乐器、人声来表现的,是用何种音乐元素来组成的,我们都必须有所了解,必须将自己的耳朵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成一个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俗话说,学习知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欣赏音乐也一样,对于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承不朽、世代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启发的作品,它为什么那么优秀、为什么那么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它如何就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而不是那样的艺术情境呢?我们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逐渐有了自己的判别力,体会更深了。比如在法国作曲家圣璨的作品《天鹅》中,我们知道了用浑厚坚实的大提琴可以表现天鹅的气质优雅,而钢琴则可以表现出湖水的平静清澈,二者结合就仿佛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对音乐鉴赏课中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学习的认识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们这是民族音乐鉴赏课,不是小学生的音乐课,为什么要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呢?但是还是那句话: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又怎么能够欣赏出整部音乐作品的美呢?就好像学习课文要先学习生字一样,你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艺术情怀呢?
事物都是由一系列元素组成的,音乐也不例外,作曲家作曲和文学家写小说诗歌一样,有整套的表达情感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含诸多元素,有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等等,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魅力,是作曲家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产生的。音乐作品有很多,但是就是因为其中的音乐元素的不同从而造成的艺术效果的不同,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将他们区分出来。而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我们就更需要对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对乐理“音的强弱”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音的强弱对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形象特别重要。音的强弱可以表现出人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态度的表现则是与人物性格的表现有所不同。抑制、平和、安静是由长的音符、慢而疏松的节奏来表现;兴奋、急躁、激动则是由短的音符和快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比如在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通过“强强强”的节奏表现解放军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使人振奋、催人奋进。
(三)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因而,它是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舞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较大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但是我们看到,随着音乐家们的努力,中华民族音乐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诸如我们在课上欣赏到的用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民歌《牧歌》、《二泉映月》等,也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他们经过在专业音乐学院的系统学习,将西洋的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结合起来,演唱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走进新时代》的张也,《西部放歌》的王宏伟,《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殷秀梅等等,2005年春节,天津歌舞剧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鸡年中华民族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音乐会不但通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国内,而且由美国休斯敦音像公司无偿提供音乐会的录音,将制作成CD在全世界发行。自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八年来,在“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著名品牌。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曲《茉莉花》和二胡表演,以及现代民乐组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如潮好评,到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日益活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力量的积累正逐渐地转化为民族自信,也带来民族音乐的回归——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
(四)民族音乐鉴赏课开设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而作为非音乐专业的普通大学,开设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但对于大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积淀、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作品辨别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也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要作用,李岚清同志就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演讲时殷切寄语:“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成为音乐的爱好者。”他认为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钱学森也曾说过:“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
6.教师民族团结心得1 篇六
街道组织学习了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和奎屯市民宗统战工作手册等书籍,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加强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体会。
自古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维护名族团结,反对分裂是每个国人所要肩负的重担。
因此,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的边防巩固,社会的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几千年来的历史证明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乌鲁木齐“7.5”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三股势力”直接煽动、策划下实施的有组
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是新疆60年来发生的性质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影响最坏的暴力犯罪事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有力措施,迅速平息这次事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维护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使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系统了解“7.5“事件真相,认清热比娅及”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罪恶行径,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应以“7.5” 事件为反面教材,大张旗鼓扎实地开展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实现我省的长治久安,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坚持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高度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教育中,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切实打牢维护稳定的基础,努力开创我市反分裂斗争和稳定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的第20个年头,我市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各街道辖区广泛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如少数民族大学生到社区实习,少数民族大学生当老师教社区工作人员学习维语、维吾尔族舞蹈,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在生活工作中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新疆、伊犁反分裂斗争的历史,深刻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同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分子作坚决斗争,全力维护和巩固我市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确保伊犁长治久安。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的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分子,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反动本质、罪恶阴谋和行径。伊犁作为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面临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始终十分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始终十分艰巨。残酷的斗争实践和血的教训都充分说明了一点,对敌人我们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对敌人任何的心慈手软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用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坚决有力、毫不手软地打击敌人,全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是福,**是祸”。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7.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七
1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涵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特有的音乐形式,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中“民族音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 这个微小部分有时能发挥巨大作用。
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播形式主要为无意识传播和有意识传播两种。无意识传播是由民间歌手、民间艺人通过民歌、民间乐曲、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腔调演唱传承下来。这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流传方式, 这种方式常常处于无序状态。有意识传播主要是有师徒关系的教学方式, 师傅给徒弟传授民族音乐的技艺。
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带有一定的文化性、精神性。就文化性来说, 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诸如唢呐、扬琴、马头琴、琵琶等都与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 民族音乐也是我国音乐总体体系发展和融合的重要补充。就精神性内涵来说, 民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提升艺术修养、传递古典文化、凝聚民族情怀的重要作用。
2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提升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 大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 已经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
首先,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大学音乐教学中, 使大学生们系统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 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其次,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使高校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完善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同时, 大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优美动听、独特曲调充分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真善美”, 让高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态度, 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3 大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3.1 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和教育观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音乐一直是在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的, 同时, 还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要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展和提高, 必须以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 适当吸收外来文化。通过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 和本土文化融为一体, 发展和壮大中华文化。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大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应当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和教育观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该把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放在第一位, 在高校学生中树立民族音乐高于外来音乐的地位。让当代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中西方音乐文化, 看到民族音乐文化中别具一格的特点, 同时, 领悟中华民族的神韵。
3.2 加强音乐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学校对音乐软硬件的投入与建设, 即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民族音乐教学器械以及教材编排等等。高校不仅需要一些具有代表性, 而且能引起大学生兴趣的乐器, 还需要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乐器。二者之间数量配置应当平衡, 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才能更为透彻地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器乐文化。
大学音乐的教材编排, 需要大量的参考作品。我国文化博大精深, 古老文化中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 前有《霓裳羽衣》, 后有《白雪遗音》。在编制中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曲目, 还要考虑到音乐本身是否积极向上, 向那些充满活力的高校学生传播正能量的民族音乐, 如古筝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 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川江号子》、《浏阳河》, 都深刻的体现出中华民族浓郁的乡土气息。
3.3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大部分是沿袭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体制, 从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 大多对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甚少。这些教师在音乐教学时会更多的讲解欧美音乐文化知识, 想要扭转这一趋势, 就要在各个师范院校开设民族音乐文化课程。
3.4 加强“民族音乐”的课外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部分大学生开始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各种乐器, 其中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都是民族乐器, 大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大都很活跃, 思维灵敏, 教师可以让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起带头作用, 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少数人带动多数人, 进而引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大学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质量, 推动民族音乐在大学生中的传承, 同时也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方案。而且, 对课外民族音乐活动加以重视, 还能普及音乐知识, 使大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进而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 2014, (01) :134-135.
[2]金铁宏.发展民族音乐教育之我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06) :77-78.
[3]刘婷婷.生命的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传承”刍议[J].歌海, 2009, (01) :46.
[4]段海燕.情感均衡律: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追求[J].陇东学院学报, 2008, (06) :96.
[5]陈香莹.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舞台, 2012, (06) :55.
[6]王春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 2010. (24) :63.
8.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八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 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西藏》《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 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2]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4(5):158.
9.访谈音乐教师心得 篇九
那是一次音乐课,我本来很认真地听课,我的同桌上课不老实,东一晃,西一晃。在老师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老师。老师很生气地问:“怎么回事?”我的同桌很害怕,他反应很快,立刻对老师说:“老师,我同位上课不老实,推了我一把,我就不小心撞到你身上了。”这是什么啊?明明是自己的事,怎么往我的身上推呢!我可气坏了,正想解释,音乐老师让我站了起来:“你推他干嘛?”“我,我……”我马上解释道:“老师,是他自己撞上去的。”“什么?自己撞的?那他为什么不说是前后位推的他呢,干嘛非说是你呢?”我被老师问得回答不上来,觉得再解释已经没用的时候,突然有个女同学:“老师,真的是他自己撞上去的!我看到了。”我对那个女同学真是太感激了,说了声“谢谢”。这时,男同学开始起哄,他们都向着我同桌,说是我推的他;女同学也不甘示弱,都向着我,说与我无关,全班乱成了一锅粥。
老师下面的一句话真是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你!”她气愤地指着我说:“你给我去外面站着!”冤枉死我了,我当时气得都想摔东西了。再一看同位,他竟在那里嬉皮笑脸地看着我,我心想:你这是什么老师啊!跟我同位串通一气,但愿下辈子再也别摊上你这个老师!“算了,再怎么做也斗不过老师,还是出去吧。”就这样,我被罚了一节课。
被老师冤枉不只我一个人,我的同学王晶也和我一样,那次下了美术课,王晶抱着一摞美术作业同我一起往办公室走去,刚进门,就看见音乐老师正和美术老师闲聊。音乐老师一见我站在王晶身边,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音乐老师假装要去厕所,快跑着奔向门外,她跑到王晶跟前的时候,故意用手带了一下,把那一大摞美术作业本弄倒了,全都掉在了地上。我们就急急忙地在地上拾作业,音乐老师不帮忙捡也就算了,竟对美术老师夸张地批评王晶说:“你看看,你看看,这样的学生你还让她抱作业?”美术老师也不帮我们平反,还狠狠地白了我们一眼。接下来的事让王晶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美术老师对王晶说:“你别当组长了。”王晶把作业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回到教室趴在课桌上哭得伤心死了。
10.音乐教师培训心得 篇十
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学习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音乐新课程培训。第一天给我们讲教材分析的老师很年轻,但她很有思想,因为她比我们早一年进行新课程。我们听到的不是每一课怎样教,而是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材的整合,一种思想、一种创新。第二天是她的一堂展示课。听后感受一个字“美”,她的语音很美,歌声很美,形体很美,琴声很美,人长得也美。集这么多美于一身的老师可想而知她的课堂有多美。那天我们讲的题目是《美是不能被说出来的》,她从美学的角度来给我们剖析,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很多感受。
感受一,对于一个音乐作品,一定要挖深,挖透
记得一次和一个老师闲聊,她说她在上三年级教材当中有一课叫《我是草原小牧民》是说,这一课我觉得有很多内容想上,4课时也上不完。其实她就是对于这个教材内容,挖得出,挖得深,所以就觉得有内容好上。这次有幸听了她的一堂音乐课《土耳其进行曲》,课堂教学实实在在,但新理念、新亮点却满堂洋溢,让我大饱眼福。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中,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又引人入胜。在师生互动、共同体验中,我一次次感受到她对音乐课堂的深邃反思,学生们在她精心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慢慢实现着“启情悟智”。她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也令我不禁赞叹。
感受二,要多学音乐教育理论知识
我们老师可能认为,不就是教教小学吗?要学那么多的理论知识用得着吗?听了老师的课,你就会觉得非常用得着。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好多老师听了她的课后说,她怎么这么想得出,我怎么就想不到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呢?我想那是因为她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源与她音乐理论知识的丰厚积淀。下面是她的几条建议想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1、要关注学生的亲历活动。
2、设计的活动必须有助与唤醒学生参与的、容易感动的。
3、在欣赏作品时,多描述感觉,少分析。
4、肢体语言尽可能的表现音乐感觉。
5、每节课起码能有引起孩子们参与的点。
6、音乐知识技能要教透、教到位。
感受三,学会自己整合教材
音乐一门听觉艺术,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是通过音响获得的,因此,我们也不妨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具有欣赏价值的音响信息来让学生感觉音乐,触摸音乐。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来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信息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所以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音乐素材的积累。如:“历届奥运会主题歌”专题欣赏、“抗震救灾”励志歌曲专题欣赏、“动画音乐”专题欣赏、电影主题音乐、音乐剧作品、舞剧作品等等。
在这种课外作品的欣赏中,我们不能像对课内作品一样做到分段仔细聆听,最多只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相对细致的欣赏。大部分还是一种浏览性的欣赏。但是正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样,语文老师也不可能做到对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自己感悟。人说熟读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从小就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听觉体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熏陶呢?
感受四,学习学习再学习
11.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7-01
摘 要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教学;民族音乐;深化
如今,许多中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很多学校也对民族音乐重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逐步被淡忘,媒体和唱片公司也都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青少年的视听世界弥漫着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越来越缺乏听众群体,少数地方戏曲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民族音乐,用民族音乐来感召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诠释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是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赋予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所表现的风格是古战场上纵横驰骋、战鼓轰鸣、军营如林的壮阔场面,教师可以借助联想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2 理解多元文化,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学习民族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意识,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效地吸收曲艺、影视、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共享人类优秀成果。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提高了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创造、表现和鉴赏能力,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例如在讲《音乐鉴赏》的《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时,教师可以根据广东省区域文化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粤曲、粤剧”,因为这些内容被学生所熟悉,这就降低了语言上的沟通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讲《电影音乐》一课时,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感受音乐为电影带来的艺术魅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的优势,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声情并茂,陶冶学生的性情,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形象、快捷、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乐器、传统戏曲、说唱艺术、原生态名歌的赏析,单凭教师的讲授还远远不够,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艰难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上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带给学生生动、形象、丰富的感官信息。例如欣赏民族乐曲《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作品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家的生平简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民族音乐作品,更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在乐曲中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辛酸与悲凉,让学生从优美、凄婉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启迪心智,唤醒心灵。
4 通过学民歌、唱民歌,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去感染每一位高中生,使他们在学习民族音乐中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在民族音乐里领略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感受各民族人民的豪迈与婉约,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把每个省具有特色的民歌都选出来让大家分享,如湖北民歌《龙船调》、福建民歌《采茶灯》、东北民歌《看秧歌》等,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样,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能对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树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自己的祖国。
12.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十二
一、民族音乐的回归对于高校音乐的教育改革意义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民族音乐在整体艺术感官上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学生能够在被民族音乐熏陶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了解后,培养和提高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素养并开阔视野。自从新文化运动过后,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核心都在于国外音乐,包括各种音乐形式都趋于外国化,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却非常少。学生渐渐掌握了欧美和流行音乐,对我国民族乐的了解却仅限于只言片语,仅有的几个高校教授民族乐也无法改变民族音乐日益没落的现状。而民族音乐的大面积回归却可以让我国的音乐教育内涵变得更加完善,也可以使得在音乐方面产生更多的音乐形式。
其次,高校学生应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和历史更加了解。在完善以及使音乐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的同时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民族音乐的回归可以让学生们明白自己作为学生,身上肩负的关于民族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责任,也明白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是少数民族音乐。
最后,从来都被看作是一种媒介的民族音乐也可以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使其更加亲近。而学生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知晓民族音乐表达出来的涵义与美感。学会对音乐的品味,通过对音乐历史背景的学习和了解,达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并形成保护历史的观念目标。
二、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中回归的具体内容
(一)关于乐器色彩回归高校音乐
经过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西方和中方的许多文化都开始互相融合。在现代音乐中也是一样,器乐在器色上渐渐被西方的表现形式所创新。为了实现与西方音乐的统一和融合,笙类乐器渐渐开始了键盘化。鼓类乐器和吹管乐器都开始实现了与西方乐器对应的定音和加键化,连弓弦类的乐器都开始了提琴化。这些变化不仅没有表现出我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魅力,还失去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感和美感。因此我国相关学者和专家应该在研究民族音乐回归时首先将民族音乐的乐器色彩矫正和传播。
在我国,所有的民族音乐使用的乐器中都含有自身独特的乐器色彩,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都是独特的。而乐器色彩在人们身上充当的角色通常是代表人们对某一种乐器的音高变化或者音质变化而形成的感知。现今,民族音乐的民资心理就体现在对器乐的追求上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这种器乐的追求也在进步。久而久之渐渐表现在了改良乐器、选择和制造乐器以及对乐器的演奏等行为方式里面。古时候曾经有过“八音齐鸣”,不同的音色利用不同的演奏手法融合在一起,非常的令人震撼。器乐有本身的独特音色,但是要将这些音色演奏出不同的感情和动人心弦的声音却需要复杂高超的演奏手法。在演奏过程中,除了将乐器的本身音色表现出来之外,还能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性能。利用民族乐器合奏出来的音乐体现出来的音色是民族经过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美,也是民族心理所追求的美。
(二)关于声色回归高校音乐
在我国而今的民族音乐现状上来看,由于一味的追求中西乐相结合,导致原本民族音乐上的声色被忽视,当需要利用民族乐器进行合奏表演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单个乐音本体中具有的色彩,在感知声色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听觉方面感受到音高以及音质的变化。声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而这种特性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让音质变得更加悦耳以及追求音高定量中存在的色彩感。而声色具有的心理性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音高的变异性,以及追求音高定量中存在的色彩感。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心理性和物理性都包含在了其中,但是由于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因此他们也具有不同的心理声色。具有变异性以及定性的民族音乐发出来的声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出现不同的变化。例如腔音的变化,不论是高音变强还是变弱,对声色的影响变化都是非常多的。在传统的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中腔音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在声乐中包含了抖音、滑音等,在器乐中包含了注、吟、绰等。当一首民族音乐采用了多种不一样的心理声色的时候,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整体音乐的表现力都会显得格外的饱满和强烈。将心理声色运用得当,不止可以将音乐的审美需求完美的表达出现,还可以将音乐本身的语调和声调仔细的诠释出来。而这些,都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色彩元素以及基础。在一些稀少的地域地方,仍有一部分在努力保存原生态的音乐,这些音乐中就存在有非常多的带腔声色。在显示出民族文化和音乐标识的同时,他们作为能够展现出我国声色音乐独特美的稀少存在,也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
(三)关于五声变化调色回归高校音乐
在中国,所有的民族音乐中都具有相应的民族调色。调色指的是对其本身以及变化产生的色彩进行调试,其实是音乐的声音在一定的音高环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心理反应,通常有徵和羽两个种类。其主要特征是针对羽和徵多宫多调的色彩体系,由小三度、小二度组成的三音列是调色的主要核心。经过偏音和正音互相变化可以达成转调的多变,在其中可以用偏音来代替正音,在这里要感受到音乐调色的变化可以从首调工尺谱字命名的调色变化着手。另外,人们由听觉生理调节对音乐的调高渐变构成的调色变化,是调色变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地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民族,而不同的民族也代表了会有代表各民族独特的不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结构。这些旋律结构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划分成了许多种色块,这些色块就是组成我国民族音乐色彩的主要构成部分。民族音乐中形成的调色美是因为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不断的在进行音乐调色交替而形成的,而五声性变化的调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直以来最夺目的一部分势必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应该将其继续传承、传播下去。
(四)关于多线并进回归高校音乐
在现今的高校音乐教学中,若是希望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到原本的地位、散发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就必须追求多线并进的乐色。将许多种不同的音色结合在一起,追求合奏时音乐音色的饱满以及美感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质。受西方音乐观念和科学化理念影响,我国的很多传统民族乐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制作材料已经和曾经有了巨大差异,导致乐器的共鸣腔体受到影响的同时也令乐器再也发不出传统民族乐器的个性音色。在曾经,我国民族音乐的色彩表现形式和特性都是非常多样和特别的,除了追求柔美和刺激感,还有一定的紧张感。对于经过千年沉淀后的乐色,更加强调的是多线条的旋律色彩组合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地域独特的民族音乐。要让多线并进的乐色回归民族音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西方乐理和中国乐理进行区分,被掺杂了西方文化的中国民族音乐始终不是正宗的民族音乐。
三、结语
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乐理的中国民族音乐并算不上是正宗的传统民族音乐。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具有丰富饱满的音色、具有耀眼动人的特质,可以表现的领域也渗透在了方方面面中,具有强烈的艺术精髓。可是这些都逐渐被人们丢弃在了历史长河中,许多学生对中国自身的音乐不感兴趣,却对西方的音乐大力吹捧。这些情况都是需要民族音乐回归来解决的,有了纯正的民族音乐才能够培养出纯正的民族之魂。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做了简要分析。首先介绍了民族音乐的回归对于高校音乐的教育改革意义,提出了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关于民族音乐传承的重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中回归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韩东.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J].黄河之声,2015,08:19.
[2]刘爱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7:181.
13.音乐教师心得体会 篇十三
张建平导师的《合唱训练》专题,从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听辩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现场练习通俗易懂的解析合唱歌曲,使我懂得了更多的合唱指挥的方法和技巧。
幽默风趣的陈常台老师结合多部声乐作品进行排练,参与合唱排练过程中,学习陈老师的排练方法和指挥手势,在舒心愉悦的演唱中收获满满。
胡萧老师《和弦的魅与创作的美》从和弦的颜色入手,讲解和弦编配从简单到复杂,通过歌曲《共产儿童团歌》进行编配丰富多彩的和弦去演奏、演唱同时感受体验哪种伴奏效果,一曲《我爱上你,平邑》让在座的老师欣赏到了他精湛的技艺。老师们无不叹服,美哉!
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韩均宇先生的讲述和现场演唱让我们感悟:歌唱是“精致”的艺术,必须具备丰厚文化底蕴。
朴实无华的魏会平老师、声乐王子邱伟老师、温柔俊美的李会清老师等等,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令我们意犹未尽……
14.国培音乐教师学习心得 篇十四
刘春艳
就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下面是我对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的课堂上老师教学为主体更换为学生为主体。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来设想一下,例如:上一节欣赏课,如果教师先将曲名,作者,作品的表现内容等介绍给学生,这时学生还没有听到音乐,就已经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和联想。所以,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意境,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学生探索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被别人夸奖,那么,积极地评价是学生的一个对症好药。学生博得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格外有积极性,与老师的配合也就默契了许多。另一方面也充分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愿意去表现,思维开拓了,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动起来了,好展开了,音乐课效果也就随之有所体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也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本人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很多学生是非常愿意上音乐课的。原因并不是对音乐课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课这门学科不用考试,是一门比较轻松的科目。实际上,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音乐课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音乐课教学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音乐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也是非常多的,例如:
㈠有些学生时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的学科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因该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技艺去吸引学生。自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关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喜欢崇敬这样的老教师,从而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带的课目。如果反之,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甚至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没有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用此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求。使得学生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然后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作为教师要深入教材,熟悉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有感染力的语言
和精湛的技艺进行教学,是所教的内容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㈡ 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科学,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同时也是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所在,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他们才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作品上来,这样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才可以创新。
三. 从同学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中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的喜欢流行音乐。身边的MP3中满装了最流行的歌曲,周杰伦、蔡依林等等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闲下来时张口闭口也都在讨论某某明星是否出了新专辑。由此可见流行音乐慢慢的已经成了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些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红歌”同学们都不感兴趣,甚至非常排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的面对呢?
一直以来,在音乐教育中对流行音乐是持抵制态度的,认为流行音乐有勃于高雅艺术。因此在教材中流行歌曲是很少见的。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学生唱课本歌曲时如同嚼蜡,而唱流行歌曲时是兴致勃勃、有滋有味。为什么流行歌曲对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流行歌曲是否可以走进课堂呢?我认为,学生如此喜欢流行音乐,教师不该、也不能把它拒之门外。我们应该结
合教学的实际,索性尝试采集部分流行歌曲,作为教学资源,把它引用到音乐课教学之中。例如:利用流行歌曲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找来学生熟悉,会场的流行歌曲的曲谱,让他们来视唱,大部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都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引用流行歌曲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接下来我简单谈一下文艺晚会的策划与组织技巧。
怎样策划一台文艺晚会?文艺晚会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既要对晚会的节目、形式等提前策划安排,还要加强晚会进程的指导,活动组织要求高,难度较大,准备周期较长。具体策划组织文艺晚会要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晚会主题与形式。一场成功的晚会总有一名成功的导演,策划举办文艺晚会,首先要考虑晚会的目的,明确晚会的主题与形式。如迎接新年到来的 “元旦文艺晚会”,应该既要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还要喜迎新年的到来,可以“收获”、“钟声”、“迈向辉煌”等为主题;欢送毕业生的“毕业晚会”,要突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喜悦和对未来憧憬,深情表达对母校的留念之情,可以“再创辉煌”、“一路走好”等为主题;纪念五四或七一的文艺晚会,要突出爱国的主题,可以“青春之歌”、“红旗颂”等为主题。
2、积极搞好晚会各项准备工作。在确定晚会的主题和演出时间、地点后,就要积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①及时印发文件,以宣传展板、海报等形式搞好宣传,扩大晚会影响,吸引广大师生关注和参与到晚会中来。②征集晚会节目或下达节目任务。认真策划晚会的节目形式,广泛动员和安排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节目准备。若参加的节目较多,要组织人员对节目进行初选,确定正式演出节目。若按照节目形式下达的任务,则要组织人员加强节目准备情况 的检查和指导,确保节目质量。在确定正式节目后,要设计制作好节目单。③晚会正式举行之前,组织节目进行彩排,并请专业老师对节目进行指导。彩排后,要对节目演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④确定工作人员。晚会需要一大批工作人员,主要有:舞台总监、主持人(包括主持人的确定和训练、主持人服饰的设计和化妆、台词的编写等)、舞台联络、灯光、音响控制、话筒保管、服装、化妆、摄影摄像、礼仪服务、领导和评委的邀请等。演出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出工作要求。⑤精心设计、布置晚会舞台。舞台布置要突出主题,力求简洁大方,且有较强的创意。⑥做好演出场地的安全检查、设施设备的装备。⑦做好安全工作预案,对演出中的安全值班和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考虑。
3、做好正式演出的组织工作 ①安全保卫的落实,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的准备情况。②做好观众组织工作,最好是观众凭票入场,禁止闲杂人员扰乱会场秩序。③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演出人员、领导及评委按时入场。④做好舞台演出的指挥,随时检查各工作环节,确保按照预定方案演出,若紧急情况要灵活处理。
4、做好演出后的各项工作。文艺晚会演出结束后,一般情况下组织人员会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对演出后的工作考虑不多。文艺晚会演出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好演出场所的清理工作,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如观众是否完全离场、水电是否关闭等。②及时公布演出结果,对演出的优秀节目进行表彰和奖励。③做好晚会的总结工作,对晚会组织的各工作环节进行加大,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组织类似活动的能力。
15.音乐教学中民族性的强化 篇十五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 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必须把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题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提高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准和鉴赏力, 最终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培养的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在教师“吃透”教材的同时, 通过一些新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努力使学生掌握民族音乐中各种音乐形式的风格特征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并力争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去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强化的目的。
一、在教学方法上的实施
1.生活引入法
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但很喜欢观察大人们如何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例如, 在讲《凤阳花鼓》这首歌时, 我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流传地域及由来, 感受歌中节奏和旋律的特征。然后, 在启发他们理解歌中所表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 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 进而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奔小康的大好形势进行重新填词, 歌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使他们懂得民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方言教学法
学习山东民歌《花蛤蟆》和江苏昆山民歌《搭凉棚》时, 上课的开始我演唱了这两首不同方言的民歌。勾起同学们的兴趣。然后, 我教同学们学说这两种方言让同学试着来唱。如果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的地方民歌都用普通话来演唱的话, 就会适得其反。所以, 讲述民歌我们要运用各民族的地方语言来范唱!这样才会说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用语言来勾起学生们的兴趣。真正让学生体会民歌的与重不同。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那种浓郁色彩。
3.音乐体裁差异法
体裁差异法主要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体裁的作品的对比, 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较好地掌握这些作品的音乐特色。以介绍蒙古族的《牧歌》和陕北民歌《兰花花》为例, 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是掌握蒙古族长调和陕北信天游两种体裁的特色和各自鲜明的音乐表述方式。
《牧歌》属于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 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长调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生活有关, 字少腔长、气息绵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 宜于叙事, 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 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民间艺人拉苏荣说, “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 他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只要是蒙古人听到长调, 都会体味到其中那份独有的激动与苍凉”。
《兰花花》则属于陕北信天游这一体裁。陕北是民歌之乡, 民歌浩如烟海。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 《兰花花》是信天游中的具有特色的代表作。信天游, 又叫顺天游, 是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的汉族民歌体裁。其节奏自由, 纯朴大方, 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 一般每节两句, 两句一韵, 下一节可换韵, 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 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 是对爱情的颂歌, 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 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整节课的教学, 不仅学唱了这两部作品, 更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和巨大差异, 领略了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民族习惯, 了解了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学生易于接受, 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
4.音乐情景创设教学法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 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 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 完成教学活动。情境, 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 触景生情在情感体验中, 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陶冶淑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 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 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 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
二、教学手段的运用突显民族性音乐教学
教学手段媒体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 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 如齐唱、轮唱、合唱歌曲, 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 播放教学录音带。主要在两方面体现:一是在播放影音资料上实施民族性的音乐教学。二是运用幻灯片来实施民族性的音乐教学。
1.在播放影音资料上实施民族性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水准的人、高尚情操的人。在具体教学中, 虽然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讲解来达到对学生的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的目的, 但运用投影来演示教学内容及运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 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 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民族乐器上的体现, 用课件播放出来。
2.运用幻灯片来实施民族性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 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 增大教学容量, 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 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 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 或独此一种, 或二者兼有, 或三者兼之, 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通过情景再现, 能激发情绪, 丰富情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因此, 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中, 我先请了一位会弹琵琶的同学来演奏这首琵琶曲。然后把琵琶和《春江花月夜》的所表现的景色都通过幻灯片投放在屏幕上。欣赏曲子的同时把音乐和图片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去。去感受这首曲子。领略曲子美的所在。也反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和大批优秀的民族器乐曲, 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我给学生上欣赏课时, 或利用音像图片, 或启发他们思考和感受, 加深他们对民族乐器中各种音色和风格的认识, 并通过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 启发他们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 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以丰富学生精神境界, 陶冶他们的情操。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通过情景再现, 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因此, 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学的民族性的强化。
三、民族音乐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的设计面非常之广, 有方言与音乐结合问题, 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问题, 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 做到言简意赅,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主题思想, 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 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领略韵味, 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 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对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能从历史的、系统的、概括的角度去阐释, 从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兴盛、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角度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对授课内容有个通盘设计, 合理布局, 色彩浓淡相宜, 重点突出, 深入浅出,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 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另外,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 他们受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所以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积淀。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拓展教育的外延, 增加教育的内涵。
一首好的歌 (乐) 曲, 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 感受美、理解美, 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 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总之, 以音乐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是, 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决非是空洞的政治说教, 更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应更新过去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错误观念, 因此, 音乐课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与音乐艺术的美感为一体来进行,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两大方面论述在音乐教学中民族性的强化。一是在教学方法方面, 采用了生活引入法、方言教学法、体裁差异法和情境创设法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通过教学手段、媒体的运用来强化民族性的音乐教学。通过两点来论述:一是播放影音资料。二是运用幻灯片。运用在音乐教学中, 有助于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起到更好的效果。论文最后, 结合以上民族性音乐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论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道德, 以此增强其对民族民间音乐更深层的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论是:通过这种民族性强的音乐教学, 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民族性,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美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宋玮.音乐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长宁区教育学院, 2005:85-91.
[2]王安国, 郭声健, 蔡梦.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1-33.
[3]胡宜娴.情境的创设与能力的培养.音乐天地, 2006, (5) :13-15.
16.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篇十六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 文化传承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比较偏西化,这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探讨如何将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有效融合,促进文化传播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本身的问题
当前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发展,音乐才能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的表征,在高校中得到广泛重视。然而,过去的教育模式普遍只强调文化课程的教育,于是音乐教育成了一个口号,没有付诸行动。音乐教学没能实际实施,民族文化更是被忽略。一般来说,在高校中,只有音乐专业的艺术生才会得到音乐教学,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其他专业很少有机会接受音乐教学,更别说民族音乐文化了,这就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根本无法谈及文化传承。
(二)高校老师的问题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文化也开始在更宽泛的层面开始融合。这样的融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创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阻碍。高校老师由于受到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偏西化,并以此为时尚和创新,让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传播的初始就受阻。
(三)高校学生的问题
21世纪各种流行音乐不断推广,高校学生普遍热衷于流行音乐和网络歌曲,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何为民族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十分抵触民族音乐教学,认为民族音乐史枯燥乏味,缺乏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这里不乏年青人思想前卫的原因,但问题的实质是这些都给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创伤。
二、民族音乐传承的必要性
民族音乐的教学意义是多方面的,音乐是一种感性认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一方面,它凝聚了我国几千来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族音乐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与形象,能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民族意识。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学习是高校学子了解祖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增加我们的爱国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如今喧哗繁华的社会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洗礼可以净化人心,提高个人素养。这种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着我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实施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亲身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联系
(一)高校音乐教学是民族音乐的依托
全球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每个国家的都应该保留其精华的部分,去粗取精的同时,不断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我国的文化个性。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慎重对待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高校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机构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团体机构,应该肩负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要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一个契合点,给学生灌输一个正确合理的音乐文化。仅仅依靠民间民族文化组织来传播民族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组织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它所涉及的社会层次很有限。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民族文化继承的主力军。然而,民间的这些组织很少接触到他们。只有通过高校这个强大的组织来帮助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四、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方向
(一)增强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若希望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中,其必须建立在有一定的师资基础之上,没有优良的师资资源,只能曲解民族音乐的真谛,根本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所以,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必须不断提升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必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影响。
(二)确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
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完全值得继承,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的文化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旧的文化,而是有选择性的吸收。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汲取好的文化并结合优秀的外来文化,全方面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利用多样化的手段促进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都会对新的教学方式感兴趣,而对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缺乏兴趣,我们应从学生本身入手,将教学方式与其心理模式、年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主动地接受,才能将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植入学生脑海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多给予他们阐述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我们宣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四)将原生态音乐纳入教学范围
依照近年来的趋势,人们对原生态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好机会。这些音乐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就像一块璞玉一样,不经任何雕琢,是我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学生对其的兴趣,加上老师的生动讲解,必能将民族音乐文化深入人心。
五、结语
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而民族音乐文化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大学教育是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高校音乐教育会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将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既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又能加速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军梅.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4,(07).
[2]梁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之创新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3]杨永蕾.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2,(14).
作者简介:
17.音乐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十七
音乐心理学家对人的音乐能力的认识,有“先天”说和“后天”说两大派,“先天”说认为音乐能力是天生的,是不能培养的。“后天”说认为,音乐能力是能够培养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任何人都能够获得很高的音乐才能。
音乐才能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因素,但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因素对它起主导作用。大多音乐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不夸大先天因素,例如纳德尔认为,音乐感要求一定的生理前提,但这些前提并不超出每个正常人的禀性,把它发展成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技能意义上的音乐感,是教育的任务。由于“音乐体验本身的直接根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一次可以说正常人实际上应当是有音乐感的。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音乐能力不是可否培养的问题,而是要抓紧及早的培养。音乐教育心理研究首先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当然,音乐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它的目的是使各年龄层的公民都参予到音乐生活中来,因此当我们说,早期音乐教育更有利于一个人音乐才能发展时,并不是说大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接受音乐教育是没有希望的,特别是当我们确认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音乐成为现代人生活部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对音乐的情绪体验,是引发受教育音乐生产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更能促进人身心发展。
音乐心理学对人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当我们谈论到音乐教育对人德智体诸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时,我们是说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所谈论的音乐教育,都是正确的,健康与良好的,不论如何去实行,只要是音乐教育,就能收到如上有益的效果。然而事实上在很多场合中的音乐教育,并不象我们所假设的那样。例如,当家长手里拿着鸡毛掸逼着孩子在钢琴上做枯燥的指法练习或者逼着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会起到什么良好的作用。
认识音乐的本质。
(一)音乐,作为一种听觉音响的艺术,是一种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因此,在人心理力机制中,它属于“知,意,情“情这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
(二)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音乐心理,与整体心理结构发展所需要的创造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三)音乐,作为诱发人想象力的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行为,如果没有诱发因素,在绝大多数情人很难感到自己自然节奏的存在。
(四)音乐,作为非语义性的艺术,触发人各种思维的自想,直接参与和完善人的造活动。
(五)音乐,作为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艺术,具有对人进行无意识的感化作用。因此音乐必须与良好的德育,智育结合来。
(六)音乐,是人类及其丰富的情感精神的艺术宝库,不同音乐的不同情感形态和不同的精神气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层次,作用于人的精神。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音乐心理,作用于人整体心理结构中不同的情感层次。
18.教师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十八
篇一:教师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篇二:教师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新疆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负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因此每年的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都会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有多么的重要。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_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我校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
篇三:教师学习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范文之心得体会: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心得体会《关于团结的心得体会》。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论文10-09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07-10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08-17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路径论文12-21
北方少数民族08-09
少数民族课件09-27
少数民族教案10-07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08-20
少数民族知识竞赛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