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9篇)
1.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一
合肥市城西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
2013年9月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区、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本规划,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
一、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
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四、健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要有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应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五、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力争在三年内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100%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达标率达到100%。
六、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将此列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七、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每年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八、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水平(教师)必须相当于二级甲等;
九、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负责对学生各类小报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答卷、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十、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十一、红领巾广播站每年必须播出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节目5次以上,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及时报道学校有关工作动态、先进事例;
十二、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十三、加强与区、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系、沟通、协调,积极参加区、市语委组织的各项语言文字宣传活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加强学校管理,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师生员工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全体师生行动起来,才能切实做好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当好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为我国新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作出贡献。
2.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二
我们供水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立足于自身特点,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 消化吸收, 建设企业级数据库, 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建立以信息技术实现供水运营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以人、设备、生产和经营四要素的信息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体系, 尽可能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实现公司给水、供水运营的整体优化。
1 公司供水信息化发展现状
公司于2006年搬入新供水调度大楼, 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先后组建调度大楼局域网络, 办公自动化系统, 兰村、枣沟水厂实时监测SCADA系统, 城市管网SCADA调度系统, 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供水管网水量模型等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为供水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做了一些信息化建设工作, 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很多已开发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是:现有的软件系统目前还是一个个单一的子系统, 有的系统还是单机版的软件, 有的系统设计时仍是封闭式不开放系统,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相互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数据的价值, 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系统来加强企业管理。
具体表现在:1) 计算机版权意识不够。2) 整体效能发挥不足。3) 对数据缺乏深度开发和处理能力。4)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5) 应用系统方面可靠性不高。
2 公司供水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针对目前公司自动化、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需要建立一个规范5 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设计标准的系统, 符合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 坚持良好的开放性, 是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要有良好的协作性与独立性, 既要充分的体现现有部门之间、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的合作性, 又要全面体现各个部门的职能、各应用系统的差异。既要把握全局, 又要从小处着眼, 使公司信息系统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 供水信息系统结构框架
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要依据我市区、我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和需要, 制定详细的供水信息化需求分析, 确保信息安全、系统可靠运行的原则, 分阶段建设和完善供水自动化和信息化。
1) 建立供水企业级城域网络体系。公司目前已经采用中国电信 (原中国联通) CDMA通信技术, 在城市范围内新建十多个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 (需要改造的还有40多个监测点) , 租用电信DDN专线光缆将CDMA信号数据送到公司调度服务器, 同时建立公司与Internet网络的接口;改造兰村、枣沟等水厂的控制网络、工业现场总线网络、工业以太网络, 统一转换为TCP/IP协议, 与水厂办公自动化网络一起连接到公司企业网系统中;改造原调度系统230 M无线电通讯网络, 通过协议转换计算机, 将230 M无线电通讯数据转换为TCP/IP协议, 同时控制调度模拟屏数据的输出;采用光纤通信连接各水厂、营销部、供水部, 使其办公楼之间组成内部局域网络, 完成覆盖全公司多网合一的通讯网络体系。
2) 建立办公信息化网络硬件平台。利用公司调度大楼的计算机网络中心, 构建网络服务器、中心网络交换机和网络路由器, 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把公司办公自动化信息、营业收费系统数据、监控与调度指导系统数据、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水质化验数据以及客户服务等信息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中心服务器上;实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将网络敷设到各办公室, 并通过无线网络及光纤连接到分布在全市供水范围内各水厂、加压站和营销部, 建立起覆盖全公司的完整的办公信息化网络硬件平台。
3) 建立以水厂为中心的供水生产自动化网络体系。对早期的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 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接口, 运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和B/S结构的软件平台进行更新, 实现网络的互联, 达到数据共享;同时完善各水厂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防雷措施, 提高设备的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兰村水厂、枣沟水厂、十水厂、八水厂、七水厂、五水厂以及各加压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建立供水DCS集散型控制系统, 提高水厂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通过集中管理, 实现管理自动化目标。
4) 建立以调度中心为中心的供水生产调度自动化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新一代辅助调度指挥系统 (SCADA) , 更新现有的供水调度系统, 研究供水需求预测模型和供水管网优化辅助调度模型, 实现全市区供水管网中四十多个压力、水质、流量监测点, 各水厂、配水厂及加压站的自动化实时监测和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在完善、真实地数据基础之上, 实现管网数据的录入、检查和快速查询;完成各种管网分析模型的建模和优化;在调度指导系统中能够利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处理管网突发爆管事故, 采用准确的关阀搜索方案和优化算法, 制定出合理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5) 建立以水质监测中心为中心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 利用互联网技术, 利用公司网站实时发布全市区的水质监测点的水质检测情况, 利用SCADA技术, 建立水质远程遥测点。
6) 建立以生产处为中心的一户一表, 户表的采购、报装、安装、维护信息管理系统。随着一户一表的深入开展, 户表的信息化管理也提上日程, 建立户表的报装、安装、维护管理信息系统, 同营销部、水表中心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来实现户表报装、维护的信息化管理。
7) 建立以生产处为中心的地理信息、管网信息、生产设备维护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可靠的基础数据,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对基础数据资料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应设专人对管网信息进行核实, 在新建管网验收过程中应重视信息资料的审核,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可以保证信息资料的可靠性。规范化的数据资料管理十分重要。
8) 建立以技术处、企划处为中心的供水各项管理、计划等办公自动化网络体系。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一套标准化的规范, 充分运用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建立企业级服务器和数据库, 来实现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运用B/S结构设计模式实现在公司内部建立以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基础, 集企划、生产、调度、营销、客服中心等部门于一体的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采用Internet浏览器方式实现多种信息源的数据共享, 为公司今后发展决策支持系统作准备。
9) 组建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团队。信息现代化与供水生产的有机结合, 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用2年~3年的时间,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力量, 培养一支既具有实际工作能力, 又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队伍, 同时造就一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4 结语
供水信息化的发展是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国内供水行业正在由生产管理型企业向经营服务型企业转变。通过经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服务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 将是供水企业的根本目标。因此, 我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就是围绕生产经营和营销服务两条主线, 要真正实现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益和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为目的, 要在规范供水生产营销管理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通过建立统一、标准、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 将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融合在这一信息管理平台中, 使之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3.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三
改革开放后,从沿海经济开放特区确定到东西部经济区划分,到省域经济宏观分工布局,我国以地市级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09年,国家陆续出台了12个区域振兴规划,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制定与实施区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也就成为促进与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谈谈制定和实施区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首先,应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的关系,即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应服从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对未来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它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地域空间上的落实和体现,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主导产业结构配置、区域空间布局和调整等,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主导意义和关键性的中心内容。
一般而言,广义的人才发展规划,是指根据组织或区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或区域任务和环境对组织或区域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才资源的过程。因此,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应该是从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专项子规划,是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服从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人才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看待,实质上是从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出发,结合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背景,对区域人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区域人才的层次、数量、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出区域人才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和任务等,并通过实施人才发展规划,使区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人才优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二者要高度协调,人才发展要紧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能自说自话,尤其应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前提条件和总体战略,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布局、区域内局部产业发展重点等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引进、配置等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也要有自身特色,如需要考虑本区域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现状,清楚了解本区域人才的优势与劣势,以做到扬长避短。
其次,应突出区域经济的特点,即区域人才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出区域特色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不但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水平,而且还通过区域间的相互关联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区域经济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它既有一般综合性国民经济特性,又有区域特征。
各地区在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规划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此,各区域在制定区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区域的区情特点出发,在充分研究区域内外自然、地理、历史、经济、社会、人才资源的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的人才资源评价与区域竞争力分析,找出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的重点布局等,确立本区域的人才发展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协调发展。
再次,应把握“中长期”的特点,即区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做到立足当前、规划长远
一般来讲,就人才发展规划自身而言,其规划期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有时可长达10年。2010年6月出台的《人才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针对人才发展工作、面向2020年战略目标作出的完整而又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因此,各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应在中央发布的《人才规划纲要》框架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域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各区域在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时,应把握住“中长期”这一关键词,既要着眼于当前,也要谋划长远。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应该是战略性、宏观性、导向性的人才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既要有定性目标,也要有定量目标,定性目标应是战略性和导向性的,定量目标则应是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的。目标确定后,实现目标的手段成为规划实施的关键,而实施人才工程是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制定与实施人才工程时,应在中央部署的《人才规划纲要》框架内,制定适合本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工程,不宜过多过滥而导致人才政策碎片化。
最后,应关注国内经济市场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即区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树立国际化和法治化意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资本、物资、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不断加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逐步完善,人们的市场经济及其法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国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在制定和实施区域人才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国内经济市场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树立人才竞争、人才流动、人才素质、人才构成国际化的战略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政府劳工部门制定的规划;二是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部分的人力资源规划。如美国劳工部的五年战略规划、加拿大人力资源部“2009-2010规划和优先事项”、日本新增长战略基本方案(2010-2020年)等。这些规划都是着眼于一定的国家或区域的,又都是置身于国际人力资源市场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环境之中。因此,我国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也仍然需要置身于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在一个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甚至是国际人力资源市场中考虑人才问题,谋划区域人才发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制定和实施区域人才规划时,要有充分的法治意识和规则观念,即政府要依据法治的意识和市场的规则在区域内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清楚地知道政府自身该干什么与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与不该怎么干。通常来说,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一般都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牢牢把握规划制定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明确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能与既有定位。
总之,在制定和实施区域人才规划时,政府要针对区域发展的自身特点与内在需要,着眼国内经济市场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做到在区域人才发展工作中不缺位、不越位、不蛮干。
4.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四
一、总体办学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胆探索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全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办学根本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是为了人的一切。我们教育理念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三、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具体工作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施“3+1”工程,达到一星级学校标准,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2)中期目标: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达到二、三星级学校标准,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3)远期目标:即学校愿景,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质量名牌学校、管理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教科研先进学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六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合作)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小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努力形成“知书达礼、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为教材,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特点做好预防流行病、传染病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在三到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关注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教学工作按“抓六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训、常查、常比、常测;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强师、科研强教、科研强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5.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五
一、学校发展形式分析
(一)学校概况
文山南鹰学校始创于1999年,在文山已有18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由于市政规划之需,学校于2016年8月从文山大石洞搬迁至卧龙高登村租用育才幼儿园一楼场地进行过渡办学。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学生157人,九个教学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5人,其中一级教师2人。十几年来,经过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文山市合格学校、文明学校;学生在小升初、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办学特色逐年凸显,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
(二)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领导班子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二是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2.学校管理规范。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四个阵地(升旗黑板报、主题队会、实践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积极开展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5.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教师参与率高,主动性强。(三)存在主要问题
1.校舍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规范办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九个教学班,教室基本够用,但缺乏各种功能室,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材。2.办学特色需要凸显不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成绩一直在市内前列,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社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使学生人数逐年增加。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15名教师中,五十岁以上教师有2名,其中两名将要退休。教师人数少,师资力量薄弱,在新课改中,要彻底消除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陈旧思想,改革教学方式,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做实、做活,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积极主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二、学校办学理念三风一训
1.办学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三风一训
校风:文明朴实好学勤奋 教风:敬业博学严谨求实
学风:勤学创新活泼守纪
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三、学校发展目标:
1.总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实现把南鹰学校建成“文化管理凸显,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再提高,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目标。2.具体目标:
(1)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人为本,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的特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管理创新目标:健全制度管理,由制度管理精细化逐步走向文化管理。(3)德育建设目标:全方位育人,让中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基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高尚,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性格活泼开朗,行为善思好学等综合素养。
(4)教学科研目标:继续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实践研究,使学生能更快、更易的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把提高教学质量转移到依靠道德课堂构建,强化教学科研工作的轨道上来。(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6)后勤保障目标: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将学校扩建工作早日列入议事日程;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学校财物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四、学校发展年度目标分述 第一年(2015-2016学年度)
1.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课堂达标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成长的舞台。
2.依托学校传统文化和读书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构建道德课堂体系,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4.认真做好课题的研究评估准备工作。5.提交学校扩建申报书。6.学校社团活动初见成效。
7.围绕学校社团活动建设,申报市级实验课题立项一个。第二年(2016-2017学年度)
1.培养市级骨干教师一名,校级骨干教师两名。2.市级课题《提高学困生习作能力》结题验收。
3.培养一名市级德育工作管理优秀教师,创新德育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实效。4.争取学校扩建动工。5.学校社团活动成效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6.总结社团活动课题实验情况。第三年(2017-2018学年度)
1.完成学校扩建任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2.积极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多形式教师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3.学校特色鲜明,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经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4.完成社团活动课题实验结题。
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措施
(一)抓好学校班子建设工作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校长是学校之魂,学校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形成一个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班子,是我校班子建设的目标,“人品为本、学识至上”、“校领导即好教师”成为班子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在班子建设上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三个力戒:注重学习,力戒守旧;深入微观,力戒飘浮;狠抓落实,力戒空谈。取得三个权力:深入一线,取得教育实践的主动权;跳出一线,取得教育思想的领导权;指导一条线,取得教育改革的发言权。二是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做好二件事:作示范,身体力行,躬身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1.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
2.以制度为准绳,规范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行为,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楷模。
3.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和评优、评先及绩效工资挂钩。4.提高教研组长和办公室负责人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5.重大问题交由学校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尊重骨干教师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确保单位局面稳定。
(二)凝聚合力,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1.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相结合的管理,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我完善。一是坚持正面引导,追求自我价值。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五种精神:爱心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廉洁从教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引导全体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为追求,努力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的内在需求相结合,帮助教师制定个体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单项指标,鼓励、引导各层次的教职工为之努力奋斗;二是抓好主题教育,规范师德行为。扎实开展“珍惜岗位,关爱学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好园丁”等,将教育局“五条禁令”“五不准”、“十要十不要”纪律内化为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树立学校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三是利用榜样引路,创设争先氛围,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身边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典型,通过树党员形象、“我身边的榜样”教师征文活动,评师德标兵,使中青年教师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自我加压、争优创先、乐于奉献;四是主动排忧解难,满足合理需求。定期开展教工活动,生病教师专程上门慰问等,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立足以章导行
在注重柔性管理的同时,学校继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并逐步完善,进而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3.创设和谐氛围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开开心心、和睦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各抒己见,各行其权,做到合心、合力、合拍;要注意捕捉教师情感的“敏感区”,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帮教师所帮,做到在谈笑风生中求团结,聚合力。
(三)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修订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教研组长、办公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考核办法,提高质量工作的考核权重。2.实行质量目标考核。
3.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及落实工作,实行周通报。
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随堂课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质量提高。一是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践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必须不断地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理清理念。为此,学校要根据校情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及时组织反思讨论,营造新课程学习氛围,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使教学理念的转变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二是在课堂评价上我校坚持以学为本,坚持因学论教,旨在促使教师形成新的课堂观。5.分组开展好帮带活动。
6.按要求做好听课工作,特别是学校领导要率先执行。7.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
8.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道德课堂建构为落脚点,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要围绕两个区级课题,积极营造群体科研氛围,组建群体科研力量,规范课题操作,建立健全课题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科研的含金量和实效性
9.每双周进行一次学生基本功测试和总结。10.做好质量总结、表彰工作。
(四)立足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培育学校传统、形成学校特色,是我们的办学追求。一抓特色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到造就人的品位,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外在表现。我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契机,努力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二抓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富有特色的课程是实施特色建设的蓝图,有针对性地开设并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实验中亟待研究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在申报课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三是要组织好活动评比和总结,推动学校特色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重视学生德育建设,树立“大德育观” 1.在常规化的德育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主体素养。
充分发挥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效应,精心策划,扎实开展敬老助老、诚实守信教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以读书、征文、故事、演讲、书画等为载体,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五爱”为主线,不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好“争当光荣升旗手”活动。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全程贯穿,全科渗透。2.在系列化的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持之以恒开展以规范训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活动,做到一周一个训练重点,一周一次评比,一月一次规范班表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每天检查、每天公布、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帮助学生确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的意识,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系列化的训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4.改革学生德育评价措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
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求发展、上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要紧紧抓住扩建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后三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不断完善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求发展,抓住机遇不放松。
1.抓好学校改建工作,启动教学楼改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抓好绿化改造工作。学校扩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校情重新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抓好设施配套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争取办学资金,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学校每一项设施都服务于、服从于学校的主动发展,保障学校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好财物管理工作,厉行勤俭节约,依法办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规划已定,宏伟蓝图描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要上下齐心,凝心聚力,按照规划,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向社会提交满意答卷。
6.中心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六
中 长 期 教 育 发 展 规 划
(2015—2020)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规划。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求实、创新、奋进”为宗旨,树立现代教育观、新型教师观、21世纪学生观,深入实践邓小平同志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创办高境界、高效益的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区内的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校。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本五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设施配备。
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达标是重点,校园文化是我们今后五年的投入立足点。具体规划如下:
1、学校的所有室都将配齐配足特色校园文化,届时学校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2年时间)
2、努力进行校园的文化、绿化、美化活动,配齐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打造规范化、花园式学校。(3年时间)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此,要开发全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刁庄小学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本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村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知感恩、行孝心、做好人”的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 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合作主动发展”的特色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深化教育科研
在学校课题组通过结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教学科研实验工作。辐射全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通过学习、实验、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进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345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345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全面、和
谐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1、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根据“精选内容、减少课时、提高质量”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英语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学科流程管理工作备课注重“二次备课”,强调课堂随笔;课堂教学以学为本,教学相长,作业布置,在强调规范的同时,重在“拓展”、重在“适量”、重在“习惯”、重在“探究”、重在“实践”;课后辅导,重在实效,体现分层,面向全体;评价反馈,讲求及时,重在有效,帮助提高。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基本功训练。领导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进行具体指导,帮助解决疑难。每学期以教学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发扬,以激励教师。
四、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动态的、吸优从教的师资调控制度已被社会认可。因此,坚定考核聘任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整不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优者上,能者进,人品至上,水平至上,在流动中稳定,在稳定中提高。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提高上创造条件。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也唯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体现学校存在的价值。我们在坚持基础学科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发展为策略,确实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
(1).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人本”教育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合格小公民道德建设”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切德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改善学校的整体面貌。
(2).建立完善少先队活动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建立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评比制度,不断完善评比细则,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使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逐渐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5).建立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逐步尝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家长跟踪评价的评价方法。
(6)、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要为每个学生设置个性品行记录;要让大大小小的排头兵“上墙”,要让每一个学生不仅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还能吸纳身边的榜样;要奖惩相宜,表彰、鼓励要对集体,批评、帮助只对个人。
(7)要加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扩大学习容量,增强训练密度,减少无效劳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学校的宏伟蓝图,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学校实现中长期办学目标,为创建品牌学校而努力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校要发展,要成为21世纪人才的摇篮,必须改革与创新。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展示学校的明天;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倡导“体验、激活、综合”的教育方式;它将要走的是“教研、创新”之路,要实现的是学校教育目标。我们不仅有充分的信心,而且还有坚定的决心:单庄小学一定会为洪水学区教育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5,9
刁庄小学中远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
7.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七
罗立欣:尊敬的教育部领导:我是一名2010届毕业生, 学的是涉农专业。毕业在即, 但是目前还没有落实工作。我的建议是高等教育当中涉农专业的设置要和我们未来的就业紧密联系, 否则我们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之中派不上用场, 感到无用武之地。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做的事情是初中高中就可以做的。大学专业的设置要和就业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就像职业院校那样。可以和企业订单式的培养。学以致用!
曾韵洁:尊敬的各位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们:我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 谈一下我的看法: (1) 希望专业的设置更加合理。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 我们学院还有个专业是会计, 两个专业的课程安排几乎一样。而且像我们这种文科的课程几乎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 学校也不知道安排我们进行怎样的实践。 (2) 希望大学不要太功利了, 国家为了帮助贫困生设立了8000元和5000元的奖学金, 这几乎成了每学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后拿到奖学金的人通常情况下都不是最贫困的学生, 而是那些学生会的干部和有很多加分的人, 而且对手之间的人身攻击更是家常便饭。奖学金的评比可以公正、公平吗? (3) 大学的考试也是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事。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有作弊, 但上了大学之后我就不得不“被作弊”了, 很多事很无奈, 学校要求考试不作弊, 但是从老师给我们划考试范围考试就是作弊的开始, 而当同学找到你要求抄答案的时候, 拒绝是一件很难的事。当然, 如果家庭背景够厚, 也完全可以在补考后通过考试, 这些应该算“潜规则”吧。很多时候都想, 我们能不能不考试, 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察, 但这又会陷入另一个中国式的沼泽:论文抄袭。真的可以问一句, 哪篇论文不抄啊?大一的时候我想自己写, 结果发现几乎不可能, 给的时间很短, 写的东西自己并不敢兴趣, 最后自己写的分八成不如在网上下一篇来的高。感觉有很多话说, 却又理不出个头绪, 我真的希望中国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真正的知识。
胡凯敏:我是一名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我对第二轮公开征求的意见为:第一, 我希望国家教育机构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在提高高等教育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专科院校的设施建设, 加强专科院校教师资源的配置, 完善专科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第二, 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参差不齐, 希望国家教育机构能够实现本科和专科的统一均衡发展。在某些正规大型的人才市场, 就业服务存在着很多漏洞, 如某些企业以假乱真, 以次充好, 欺骗引诱毕业生, 给国家造成了一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普遍提高;还有某些院校的就业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综合配置一些专业相关性质的就业服务, 把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建设做的更好更完善更公平。第三, 希望国家教育机构能够加强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和诚信建设, 在高等院校的考试中仍存在漏洞, 加强舞弊的预防措施, 从小事做起, 让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 如某些地区出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大规模泄题, 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给所有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考试氛围。
8.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为此,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自2009年1月7日起,《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引起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期沙龙约请了一些读者就《规划纲要》如何体现幼教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王小溪(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认为国家政策有必要同时解决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有限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偏向于公办幼儿园,因此造成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有的甚至向高标准、豪华型发展。而民办学前教育迄今为止基本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大部分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
何月兰(桂林市教育局):
而目前,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相当少,大多数孩子是在民办幼儿园里受教育的。从事业发展需要来看,国家对民办幼儿园应给予鼓励扶持,然而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政策又相对较少,存在教育管理上的“盲区”。因此我建议政策制定时要将公办、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师资培养、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统筹考虑。
南京市沿河幼儿园全体教师:
幼儿教育要公平协调发展,我们认为集体园也不应该被忽略。据2007年调查统计,南京市有集体园77所,收托幼儿近2万名。虽然集体园教师和公办园教师承担着同样的重任,但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工资低、没有房贴以及教师应有的补贴等福利保障,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一方面,一些优秀教师频频跳槽,使得教师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集体园长期不能引进年轻教师,教师队伍老化。此外,由于集体园开办时间长,幼儿园还要支付退休教师23%的退休工资,入不敷出。教师们不免有些恐慌: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了青春年华,而一旦幼儿园生源减少时,我们将何去何从?所以我们也强烈呼吁政府关注包括集体园在内的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发展,在规划政策时一视同仁地对待。
刘华(深圳市教育局):
解决学前教育的低水平状况,解决长期以来只有少数人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办法只有一个,将学前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中去,提供面向公众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建立起面向公众的公共学前教育财政支持体系。
在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围时,必须跳出长期以来一直桎梏我们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即要从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公办、民办属性分类中跳出来,立足面向公众、面向全社会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只要是向公众提供了合乎标准的学前教育服务,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政府都应当承担责任,财政都要投入,都要一视同仁地支持、管理和监督。应当有计划地增加财政对学前教育的供给,并通过改变原有财政供给方式扩大财政的受益面,通过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纳入到教育机构管理范围中去,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纳入到整个教师队伍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应当有明确的学前教育比例。只有这样。公共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那么,面对地区间极不平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如何既立足各地实际又满足基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呢?
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具体位置。我认为,可以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一般公共服务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公共服务一类和一般公共服务二类。目前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属于一般公共服务。那么,到底是属于一般公共服务一类还是二类。可以根据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给予具体考虑。
其次,应该明确政府具体承担的责任以及政府与公众分担的费用,并列出各地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时间推进表,向社会公布。比如,列入一般公共服务一类或二类的学前教育,政府具体承担什么责任,财政经费投入到什么程度,政府与家庭如何具体分担学前教育经费,都应该让民众知道。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如为所有教师提供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用的财政资助,向困难家庭发放“学前教育券”等。香港地区的经验就更值得我们借鉴。2007年前香港政府按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予资助,2007年起则向所有香港户籍的学前儿童发放可充抵一定学费的“学券”,通过设定条件。使所有能使用“学券”(即可以得到财政资助)的学前教育机构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有合格的教师和提供一定标准的学前教育服务。
李世霞(青岛市教育局):
我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缩小差距,充分体现教育公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明确幼儿教师身份、地位和编制,使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社会地位得到保障,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其中,要注意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权益,稳定师资队伍。一要探讨研究有关政策,分阶段、逐步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现行教师序列;将中小学剩余的教师编制适当充实到乡镇以下农村幼儿园。以增加公办教师的数量。减轻农村幼儿园经费支出的负担;制定有关政策,从税收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非公办农村幼儿教师部分工资及养老保险支出。二要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议将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整体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其次。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解决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各级政府的办园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加大现有公办园的投入力度;二是建立更多的公办园,增加财政拨款公办园的数量;三是要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及时交付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要规定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及公办园所占本辖区内的比例数。
最后,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加强专项督导,明确政府职责,落实相关政策,保证实施效果。在教育示范区(市)、教育示范镇(办事处)的评选中,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是否达到市级示范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督促各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督查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王燕兰(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作为一线的园长,我非常赞成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这样园长经济压力会相对减轻,可以将注意力从经费转入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幼儿园质量提升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上。
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应该说,学前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政府职能缺位、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流失、民办幼儿园政策界定不清等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学前教育现实属性不明的问题。从学前教育的根本属性,即公益性来看,我国政策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公益性是指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核心是“公共性”。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性,如学前教育应该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而不只为某些阶层独享;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个体或群体享受了学前教育并不意味着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权利剥夺;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学前教育的受益面是多维的,并不会使其他付费者的权益排斥在外。
而从教育投资主体的公共性来看,意味着政府公共资金的到位,因为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一般来说,公益性事业成本大、周期长、收益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其投身其它非公益性事业。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民间资本发育不足、社会非营利性机构相对匮乏。各级政府便成为举办公益性事业责无旁贷的第一主体。
然而,学前教育公益性并不是完全脱离私人利益的抽象公共利益,它建立在私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因为公益性中的“公”是由无数的“私”组成的。在学前教育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私人资本的卷入、市场化的机制并不会遵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而是要在政府公共资金的引导下“合理营利”。
当下,各级政府和民众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社会和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未来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将“发展学前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新时期的共识,将学前教育的根本属性,即公益性明确写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余琳(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凸显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除了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应有的投入,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人体制外,我建议在体制上应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各种形式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各地可根据地方经济的差异,进行如下几方面的调整:
完全的公益性。即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基本达到现在对义务教育投入的水平,并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普遍的公益性。以公立幼儿园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需要加大教育管理部门的投入,增加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及相应的事业人员编制。并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价格以及质量的控制。
维持性的公益性。以公立幼儿园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以一定的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主要手段来维持较好的公益性。
不同地区还可尝试充分利用公立幼儿园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师资和设施的优势,在收费上进一步放开。将投资于这些公立幼儿园的教育经费逐步抽出,用于举办和支持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为目的的公立幼儿园。
贾宗萍(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为了教育良性和均衡发展,在经费方面,可以调整财政投入体制,积极探索发展学前教育的新模式,如完善学前教育收费政策,提高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级财政预算增加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不断提高幼儿园经费的拨付比例,并用定额发放补助经费等方式解决学前教育的经费问题,如南京市对低保家庭子女入园减免保育教育费160元人/月。海门市对乡镇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补贴400元的定额补助(市乡财政分半负担);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对幼儿园项目优惠收费等。
梁慧娟(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方面,我建议:
1、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制度,提高教师供给质量
就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幼儿园资格制度亟须在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法定身份、保障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地位和待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申请条件,其中“提高法定资格的学历要求”的做法不能全国“一刀切”。而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以免适得其反,致使合格幼儿园教师短缺的问题恶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初检一实习一正式合格”等做法,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加强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建立多级晋升的幼儿园教师资格等级证书制度和定期再认证制度;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分类管理,规范幼儿园教师资格与更高级教师资格的融通问题,目前一些国家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幼、小教师资格“互通互认”,并相应建立起融通的教师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国家还应通过保障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质量监管制度、根据地区差异分类推进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调整工作等措施来加强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的管理。
2、多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以增加对高质量教师的公共需求
在越来越多的政府承担对早期教育的公共责任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纷纷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客观上增加了对高质量教师的公共需求,使得高质量教师有机会通过申请公办教师职位改善自身的地位和待遇。
在投入方式上,各国主要采取了两种做法:其一,是将早期教育的部分学段纳入义务教育或免费公共教育体制。普遍的做法是将4岁~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免费公共教育体系。其二,是专项投资针对弱势群体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教育项目。如美国的“提前开端(Head Start)”项目,英国的“确保开端(Sure Start)”项目。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幼儿教育财政情况确定优先采取哪一种做法。
3、合理设置幼儿园教师编制
一方面加快制定符合幼教用人需求的新编制标准,另一方面还要调整公办教师编制的配置结构,其中。财政教师编制配置的结构性调整更为迫切,而这一调整必须以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结构性调整为根本前提。
4、将各类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政策必须打破目前的“身份管理”格局,确保非公办教师能够享有与公办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为此,首先,要实现政府对整个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统一行业管理。这要求国家先要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学前教育都纳入政策管理范围。其次,在教师制度层面,要通过完善幼儿园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来加强对非公办教师质量的监管与扶持,逐步提高非公办教师队伍中合格教师的比例;要探索建立非公办教师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制度,如尝试“最低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通过完善法律救济制度、规范幼儿园教师聘任制、培育幼儿园教师中介组织等做法来完善非公办教师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
张海凤(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贵阳市近两年对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和膳食问题的调查表明,贵阳市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仍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其中以慢性营养不良为主。同时,38.5%的幼儿园无卫生许可证,94.6%的幼儿园厨房无防蝇、防鼠、防蟑螂措施,一些幼儿园厨房面积小,潮湿且不通风,一些幼儿园一个星期买一次菜,什么便宜买什么。食品卫生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严重匮乏,是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为学前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证农村幼儿园有充足的人员编制。幼儿园每个班的保教人员配备,最低限也应达到“两教一保”,从而保证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政府应将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也能享受到作为公共产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使幼儿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主持人:
9.绿色校园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九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不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有关精神,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配合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学校特拟订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学校”为载体,以培养、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为重点,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学校、家庭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和少先队骨干队伍,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和投身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之中。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教师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教师不吸烟、学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学校围绕三年创建目标,落实具体的创建措施:
(一)加强领导机构
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德育、教务、办公室具体落实,大队辅导员、年级组、班级家长委员会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自然、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
(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充分发挥有关环保部门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有关专家指导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新教学楼栏河、架空层等放置盘栽,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新建一个植物园,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卫生,厕所清洁。
4、人文化校园。校园内设置多个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板报,每个课室的板报每期均出现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校园适当的地方墙壁上悬挂中外名人画象,以及名人格言警句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课室墙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内容,使校园内突出文化性、教育性,体现两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快乐教育的布局融为一体的环境育人氛围。
(四)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科组计划,要有措施,有总结,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利用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所提供的课程机会,拓展环境教育的空间和教育的形式,增加环境教育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介绍、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4、发动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负责保护学校绿化。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5、积极与保卫环境宣传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五)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总结,注重实效和档案管理
1、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总结交流。在校刊、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2、做好环保档案的整理工作,学校档案室和各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对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录像等资料要妥善管理。
五、实施步骤:
学校准备分三年完成规划规定的创建目标:
1、2014年9月——2014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广播和升旗仪式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加强环境教育重要性的深入认识。
(2)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网络和队伍。
(3)各部门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的规章制度和计划。
(4)各学科完成“基础型课程渗透绿色环保教育内容序列表”的制定,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
(5)落实校园环境保洁方案,制订“校园环境公约”、“节约能源公约”、“学校实行垃圾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6)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工作。
(7)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8)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制定完成学校总体发展的三年规划。
2、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结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出好黑板报和小报,举办宣传活动及讲座。
(2)开设兴趣小组和环保专题讲座,以午会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各年级进行专题教育和召开环保主题中队会。
(3)各项制订的规章制度认真实行(节约能源、垃圾处理等)
(4)开展“绿化教室”活动,出好黑板报,每间教室都有绿色宣传栏、都有绿色植物和花草,并在每班设立一名学生环保员负责班级的环境卫生和保护班级绿色植物。
(5)举办学生环境保护知识竞赛。
(6)举行环境保护内容的征文比赛。
(7)申报市绿色学校。3、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继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资料的积累、整理。
(2)开展走进社区的绿色教育志愿者环境保护宣传共建活动。
(3)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探究课中重点落实绿色环境教育)。
(4)继续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实践活动。
(5)继续完善校园绿化工作,落实绿化养护方案。
(6)申报省绿色学校。
【协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个人中长期发展规划书10-10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07-14
中长期铁路规划10-19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09-20
语言文字中长期规划10-06
安乐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发展中长期规划09-15
煤矿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09-17
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10-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