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

2024-12-05

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16篇)

1.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 篇一

“逻辑”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方面,在传统逻辑影响下,“逻辑”被认为是研究思维的科学。而在现代逻辑中,它却被普遍定义为研究推理的科学。事实上,由于传统逻辑把逻辑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混淆了,带有严重的心理主义色彩,因此“逻辑研究推理并且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⑴这一解释则更显得合理一些。逻辑本身存在着一种内在机制,即“必然地得出”。

逻辑思维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逻辑思维的进行是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而寻求“必然地得出”。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艺术设计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它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获得“必然地得出”——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领域中满足目标市场,体现多种功能,实现复合价值。因此,当逻辑思维被引入设计领域时,它便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性方法或工具,从而指导艺术设计的思考及实践过程。

艺术设计在实施制作之前肯定受到某种需要、目的或精神趋向的限制和驱使,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对各类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理性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力求在造物过程和造物产品中体现这种需要、目的或精神趋向。

在这一阶段,艺术设计首先获得的是一些必然的前提,逻辑思维的作用就是以这些命题为基础,通过多样性的推论形式最终获得“必然地得出”这一结果。我们以对一个椅子的设计为例来进一步说明逻辑思维的运用。在设计椅子之前,设计者获得了如下信息:A.人们正需要一种造物,可以满足“坐”的需求;B.这种造物必须让人在生理上感到舒适;C.此造物应符合一类人的文化心理;D.这一造物须被安置在恰当功能空间中。

首先,根据第一条命题的规定,设计者通过逻辑思维得出这样的推论:应该设计出一种有一承重面一支撑体或有多承受面多支撑体的造物;其次,通过第二条命题,设计者推导出了需要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一承重面一支撑体或多承重面多支撑体的造物;第三条命题则进一步使推论走向对造型和色彩以及心理因素的思考中去;而在最后一条命题中不难发现,这种逻辑推论最终结果必然会要求一种实用的、体现功能的、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文化内涵的、多联系的造物。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例子只能体现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过程,实际设计思维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成分,推理顺序可能并不像此例一步一步进行,推理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化的,并且还可能伴随着形象思维的参与。

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这种理性思考过程中,设计须掌握较为清晰、明确的设计目的,以便通过随后相关思维活动将其转化为设计方案或实际造物。前面我们已提到过现代逻辑的两个特征:构造形式语言和建立演算系统。当建立演算系统这一特征体现在思维活动中时就能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对艺术设计过程予以指导,尽可能摆脱盲目的经验化技术表现。

那么形象思维在进行过程中有哪些方式呢?从一般意义上说,设计者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深化法”,即通过对来自生活但比生活更典型更集中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深化,在思维中创造较为生动的新形象。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加强和深化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客观基础上进行分析。

第二种是“分化法”,它类似于图案中的写生变化,即由一种形象拓展出多种形象,并保持原形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符号。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再创造,它主要是以再想象为基础的。

第三种是“变异法”。在这种方法指导下,思维活动中往往带有某种虚构和幻想成分,同时也最具创造性。设计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已有的形象资料基础上分解、组合、打散、构成为不同新的形象。这种思维方法在毕加索的绘画中比较常见。他的《亚维农少女》就曾将处在右下方的一位少女形象通过打散构成创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造型。

形象思维通过上述的特征及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作为设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给设计者提供三种具体表现形式:首先是原形模仿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建立在深化法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表现形式。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以各种原始的生活形象为原型,通过深化法,以一种模拟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使目标消费市场产生共鸣,达到最终审美目的和实用目的,完成多种价值的实现。

其次是象征表现形式。它可被视为分化法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设计者主要从原始形象中提炼出一般性共同特征,并以自己创造的抽象、形象语汇和符号以象征的手法分化出一般性质的形象。这种形式多用于标志设计中。

2.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 篇二

一、舞蹈创新思维方式

(一) 顺向思维

艺术产生于生活, 往往艺术手段与思维来源于生活, 因此在创作舞蹈的时候以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周边的人和事物。在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要凭着专业态度, 认真对待周围发生的一切, 这些都是舞蹈创作中的重要灵感与资源来源, 要找到事物的自身特点与要领, 再加入艺术的手段进行编排, 使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生命力与活力。只有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才能够打造出优秀的舞蹈, 使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有深刻的印象。舞蹈要通过夸张的动作才能够使人印象深刻, 从而达到舞台的艺术效果, 在创作舞蹈时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开发自己本身的思维, 才能够使舞蹈具有生命力, 展现出艺术的美感, 使人过目不忘。

(二) 逆向思维

在创作舞蹈的时候, 要不断的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关键要素。舞蹈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艺术天分, 将自身的优点进行渗入, 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层次。这样的艺术手法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凝聚力, 会使观众觉得眼前一亮, 立刻被全新的舞蹈形式所吸引。比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 在创作的时候结合自己的优点, 没有按照传统的舞蹈艺术, 而是营造出全新的艺术魅力, 这样的舞蹈效果使杨丽萍被众人所熟知, 更不用说她的“孔雀舞”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觉。在作品中不但要融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还要结合作品的背景, 使得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有一定的体验, 使其仿佛身临其境, 这就是舞蹈创作中最高的境界。

(三) 追求个性

在舞蹈中要不断的结合舞者的自身性格, 展现别具风味的魅力, 要挣脱传统的艺术思维, 开启全新的个性化舞蹈艺术。舞蹈是一门能够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表演形式, 通过专业的水平加上舞者独具的艺术特点, 使舞蹈能够体现出舞者的魅力, 达到艺术的巅峰。不论是现代舞还是传统的民族舞, 在创作的过程中都要不断的抓住全新的思维理念, 结合自身的艺术特点深层次的展现艺术美感。因此不同的舞蹈带给观众不同的个性魅力, 使观众能够不断的被舞蹈的内涵所吸引, 舞步转变时, 能够表达出舞者的多方向情绪, 利用完美的动作表现能够体现出舞者个性化追求, 突破原始的艺术魅力, 达到艺术的巅峰。

二、舞蹈创新的原则

(一) 与生活相结合

“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在现代舞蹈艺术创作中要本着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将生活中的艺术带进舞蹈中, 这样能够使舞蹈从心理上更加贴近于生活, 使观赏者能够读懂舞蹈中的艺术美。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舞蹈动作来展示生活中的魅力, 对于每一个舞蹈创作者来说, 所有的舞蹈灵感均取自于生活, 在舞蹈的演绎中可以感知到生活的独特, 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 是通过人的独特动作艺术所展现, 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对美的认知, 使舞蹈在生活的结合中能够达到不同的艺术魅力。只有通过在生活中找到艺术魅力, 才能够真正的将艺术与生活结合, 打造出贴近生活的舞蹈艺术。总的来说, 舞蹈家在创作舞蹈的时候要不断的发掘身边的实物, 将艺术与生活结合, 从生活中不断的发掘, 创新, 使创作出的舞蹈更加优美, 使人过目不忘。

(二) 投入情感

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注重对舞蹈的情感注入, 使舞蹈能够有一定的情感元素, 因此在观察生活中要不断的添加自身的情感, 这样才能使舞蹈内涵得到生动表达, 这样的舞蹈形式才能够有一定的生机。舞蹈创作的过程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要深入生活, 将自己的情感带入生活中, 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动的舞蹈, 这样的舞蹈才会被人熟知, 使人能够理解舞蹈的真正内涵并引起共鸣。

三、结语

在现代的舞蹈创作, 要不断的抓住艺术重心, 才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的舞蹈。舞蹈家要贴近生活, 使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领略到独特的艺术美感, 还要不断的结合自身特点, 加入自身的情感, 这样创造出的舞蹈才能够被人熟知, 使观众领悟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辉.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原则探析[J].价值工程, 2013 (21) .

[2]殷志强.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J].黄河之声, 2011 (12) .

3.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 篇三

关键词:汉语思维;英语作文;词汇;句法;篇章

英语作文作为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主观题,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但是,汉语思维干扰和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作文上尤为明显。实践证明,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与其他语言技能不同,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手段。学生用英语写作既涉及到母语和第二语言间的语际转换,还涉及汉语思维模式和英语思维模式间的转换。如果思维模式转换顺利,那将对外语学习和言语活动起促进作用。若转换不顺利,那将阻碍外语学习和言语活动。

一、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甚了解,经常用汉语思维,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 tea”,英语应为“black tea”。“黑眼珠”被写成“black eye”,应为“dark brown eye”。因为英语中“black eye”意为“被打得发青的眼圈”。在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还不能用英语思考,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的汉语翻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例如:“Excessive smoking will injure your body.”中,“body”在英语中作“躯体”讲,而汉语“身体”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躯体”,二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该句表达的意思显然是指“身体状况”,而误用了“body”,应该改为“health”。

二、重词义而轻词性产生的错误

因为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是先打好汉语腹稿,然后再进行英语对译,因此在进行对译时常常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词性,以致句子中出现不合乎英语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最为典型的错误是:1.把动词误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做主语;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在句子中做谓语;3.混淆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4.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在句子中做谓语。例如:

(1)My father adviced me not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

(2)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1)把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2)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随手写来,又检查不出错,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三、如何有效避免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

1.加强词汇学习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学生不但要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拼写、意思,还要弄清其感情色彩、固定搭配和使用场合。对同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分析,对词缀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规律。

2.通过背诵训练

背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语言输入过程,而写作刚是语言的输出过程。只有学生不断地输入纯正英语,才能有效地保证英文写作的质量。

要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学生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简单机械的背诵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使其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率低,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以提高背诵速度,增强学习效果。

要科学选择背诵的资料。如果太多生疏的单词,也会影响同学生们背诵的信心。同时,背诵时还要注意句子的语调、不完全爆破、重弱读等语音现象,增强诵读的节奏,提高背诵的效果。

3.进行仿写训练

仿写是避免汉语因素干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模仿写作中,格式、构思、表达方式等都可模仿,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创新变通,用英语思维来理解,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结束语

4.创作思维导图有什么步骤 篇四

第一步

在一张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图像,代表你的目标。不要担心自己画不好,这没关系的。重要的是用一幅图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因为图像可以激活你的想象力,启动你的思维。

第二步

绘制从中央图像向外发散的第一个粗线条。绘制主分支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从中央图像出发画两条线,使它们在尾端连接,然后在其中间涂色。不要画直线,而要画弯曲的线条,因为弯曲的线条更悦目,因此也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第三步

现在为主分支涂色

第四至第七步

在 每个分支上写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这些就是你的主要想法(你的基本分类概念)。虽然你会禁不住要写短语或词组,但是每个分支上写一个关键词可以帮助你 界定问题的本质,同时还可以使联想更加突出地存入你的记忆中。短语和句子会限制你的思维,使你的记忆混乱。为相关的思想和联系添加二级分支,并且写上关键 词。

笫八步

按照顺时针顺序,为另一主题绘制另一条主分支。为你的思维:导图添加几条空白分支,你的大脑会有想在上面写些什么的冲动。(这两个基本分类概念是计划和费用。)

第九步

为你相关的次级想法绘制第二、第三级分支。二级分支与主分支相连,三级分支与二级分支相连,以此类推。在这一过程中,联想就是一切。你可以就某一情形问以下问题来为每个分支选择关键词:谁、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

第十步

不仅仅是中心思想要使用图像表示,而是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图像。记住,图像可以大大地强化记忆(一图胜干言)。

第十一至第十三步

继续这个过程,直到完成你的手绘思维导图。

为什么每条线上只能写一个词语

我 们前面已经讲过,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就是,关键词需要用印刷体清晰地写在在每条线上,而且每条线上只能写一个词语。反常的是,这一规则看上去似乎 会限制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然而它事实上会给予认知能力和其他智力充分的自由。你越是用单个词语去思考,而不是用句子或短语,你的思维导图功能就越强大。

要用一个词语来总结你的思想或想法并用它来标记一个分支,确实会很困难,但是这是创作思维导图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你的思绪清晰、流畅。下图说明了这一规则是如何让“错过项目最后期限”(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消极的短语)这一概念变得明晰的。

把两个或多个词语写在一条线上,它们自然会混合在一起,这会使思绪发展的方向受到限制。结果就是,一旦两个想法混合在一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含混不清。

如果大脑只注意一个词语,它就能思考这一词语所引发的各种可能性。然而,如果一个分支上写两个或更多个词语,那么大脑就会立即面临一个兴趣的冲突:它必须分散注意力和关注多个想法。这种分散必然破坏大脑真正有机的思维过程。

在 这个例子中,关键词是“项目”。“最后期限”是另外一个问题,可以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考量。例如,最初定的这一“最后期限”现实吗?都有哪些时间段?分配给 它的有什么样的资源?把“最后期限”放大可以使我们从业务、团队、项目等探索:这个词语。同样,把“错过”一词放在另一个分支上,也可以让我们把这个概念 深入思考下去。例如,我们可以评价说这个项目虽然“完成”(打个钩),但“没有按期完成”。

但这并不是说,与一个想法相关的词语一定得是一个个通过在一条线上写一个词语,思维导图创作者能够用大量细微的联系来分析大画面。反过来,对于这些细微的联系,也可以进一步详细地分析。在把握宏观的前提下,从微观的视角深入看待一个问题。

每 个词语都拥有大量可能的联系,把词语混合在一起会立即限制可能的联系,进而抑制你的思维进程。使词语清晰地无地分离开来,可以促进思维的畅通。保持每个 “思想分支”清晰,并且与其他分支明显区别开来,有助于思维导图的使用者轻松地回忆起这条思想分分支,而不必担心出现混乱。因此,“一线一词”这一原则 有:助于提升记忆力和回忆力。

需要重申的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图像。不要忘记思维导图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尽可能使用图像。图像最有助于回忆,因为对于大脑来说,一图值千言。

思想的真相和自由

在任何商务情景中,例如商务谈判,遵循“一线一词”的规则可以使你更真实地看清自己的境况和谈判对手的情形(参见第5章)。

真相可以改变生活。如果“项目最后期限错过”这样消极的短语不断在记忆中重复,那么它就会逐渐成为那个人行动的“虚假真相”。在商界许多人说过“最后期限过了”这样的话,实际上,它所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含混不清的,但是如果他们经常这样想的话,它就变成了现实。

考 虑了“一线一词”的原则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有比“错过项目最后期限”更大的画面,也就是说,还有积极的和更富洞察力的方面。同样,有人会说类似于“我的第 一笔生意全搞砸了”这样的话。如果考虑一下“一线一词”的原则,这明显是不正确的。生意一定还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否则它最初就根本不会启动或存在。

除了这一非常重要的真理外,“一线一词”思维导图(也是真正的思维导图)还可以赋予大脑真正的自由。它可以让大脑自由地表达、看清全景、释放无限的创造力、思考、记住想要记住的东西、探索无限的大脑世界。这些都是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5.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篇五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辩证思维的认识作用

(1)思维方法的本质

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辩证思维的实质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3)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必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另外,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及其辩证规律,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辩证的思维,即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辩证思维的作用

1、统帅作用。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它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作用。

2、突破作用。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3、提升作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辩证思维的运用

1、 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

2、 能够深刻理解、巧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关键。

辩证思维的训练

1、 正确处理辩证与逻辑的关系。

2、 立意要高,视角要新。

6.四种思维方式解读关于人的思维 篇六

世间万物的变化无一不是:人、财、物、信、时、道六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用六种不同的笔记方式来区分它们,如下:(弥缝注:这里财的笔记方式和下面记忆方式的图略有不同)

相应的你可以取各字的形意来记忆各种笔记方式:

实际案例

会计法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笔记如上图)

答:

会计法是‘人’ 影响 ‘信’ 影响 ‘财’影响 ‘道’。

人是 规范会计行为

信是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财是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道是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六角法

实际应用

某自主招生面试题:武广高铁的开通对于社会有什么影响?

人财物信时道,交通属于时,因为交通缩短的运输的时间。

时—人   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时—财   带动内地经济

时—物   物流得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壮大

时—信   学习粤语的人变多了

7.浅谈戏剧导演的创作思维 篇七

(一)戏剧创作思想出现偏差。当前,许多戏剧团体为追求收益,刻意迎合市场,在创作思想上出现了偏差。特别在经济不景气的地区尤为突出。戏剧团体为了经济利益,降低戏剧创作标准,迎合商家和投资者,放弃了艺术应该秉承的创作思想。还有一些地区的戏剧演出为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和拉升票房,出现了一些荒诞戏和无厘头戏,这些作品严重地扰乱了戏剧艺术审美,不利于戏剧艺术的良性发展。

(二)戏剧评奖机制不完善。戏剧创作有两个基本目的:演出和评奖,演出是为了服务观众,评奖是奖励演员和剧作者。较为普遍的评奖模式是观众投票与专家评奖相结合。但是现在出现了政府以行政命令来规范评奖机制的情况,并且评奖设定的门槛越来越高,每届的大奖屈指可数,小的奖项又被取消,造成一些优秀的小剧作无法被推进公众视线。有些地方政府对戏剧艺术不重视,没有制定扶持和奖励重点剧目团体的办法。由于创作队伍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创作人才涌向回报丰厚、见效快速的电影和影视剧,形成艺术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新戏不新,老戏重演。现代创作的部分历史题材戏剧,由于作者个人的观点差异,往往出现主题把握不明确或是曲解的现象。虽说是新创作的剧本,但是内容老套、剧情抄袭、戏路跑偏,观众看了不知所云,很明显在创作思想上比较混乱。并且当代创作的反映社会民生的现实题材作品较少,主题思想不够深刻,精品作品就更少了。另外就是新戏老演,这里指的是表演方面。剧本立意不错,但是舞台表现陈旧,舞台形象不新鲜,缺乏现代感,复古气息太凝重。

二、戏剧导演的基本素质

戏剧导演是整部剧的组织者和设计师,导演始终是戏剧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是用舞台艺术语言实现戏剧艺术思想的全能人才。优秀的导演首先要具备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很好地协调剧组各方面的表演艺术问题和相关的场务事宜;其次,导演需要多项专业技能,能够对整部戏剧的表演、编剧、舞美、音响、人物造型等设计了如指掌,能够对演员的表演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还必须能够跟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友好的沟通,具备统筹各项业务的能力;另外,导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文化素养达到较高程度,在挖掘剧本、分析剧本、选择恰当的表演方式方面才能把握得准确到位。此外,戏剧导演还要具备较深厚的艺术创造力、感知力和表现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要善于动态地关注观众的审美情趣以保证创作与指导的有效性,导演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导演工作顺利开展和投入创作的关键。

三、戏剧导演的创作思维

(一)尊重剧本,尊重事实。戏剧导演在接到合适的戏剧剧本时,需要认真地理解剧本、剖析剧本,理解作者的立意和艺术表达方向。导演在艺术改编上一定要尊重原著、尊重客观事实,不得仅凭个人意愿随意修改和创新。特别是对戏剧演员的服装、造型、台词和剧情设置都要符合当下的社会道德规范,不得随意塑造另类古怪的艺术形象,台词用语应恰当、高雅,避免过分粗俗的用语出现。导演在指导整部剧作伊始,就应该清晰地明确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并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尊重原著,尊重艺术,尊重广大观众的艺术体验。

(二)富于创造,紧跟时代。当代的戏剧导演应该在意识中树立创新的概念。艺术的不断进步都是经过多代人的探讨创新和二度创造才实现的。戏剧导演本身要树立创新思维,在尊重戏剧事实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巧设新意,在艺术创造上紧跟时代,不断拓宽艺术视野,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局限于狭小的空间闭门造车。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同其他优秀的导演交流和学习。还要善于从细节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深入基层把握基层观众的审美走向。

(三)认清本质,坚守原则。戏剧导演要充分地把握戏剧的创作本质。现在的影视作品创作大多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市场化倾向比较严重。有些导演为迎合市场或是制片人的需求,在戏剧的二度创作上不能客观地对待艺术创作,在演员的选用上任人唯亲,工作态度不认真,降低了艺术追求的真善美标准。导演在工作岗位上必须坚守自己正确的创作原则,不要被世俗化,自己的心中应该确定较高的艺术追求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和发散艺术创作思维。

8.探讨装置艺术的创作思维 篇八

始于60年代的装置艺术,是英文词汇“installation art”的意译,从专业领域看,装置艺术就是将特定的物质文化实体,加以艺术化的系列改造,并将之重新赋予丰富精神文化属性的观念艺术,即“世界不是你看到的样子,而是艺术家想要你看到的样子”。从受众角度看,对装置艺术的欣赏仅凭视觉所感受到的直观印象是不够的,只有捕捉更深层次的讯息,才接近作品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知道,大脑活动分三个层次:对外界情境最直接敏锐的本能反应、受自身下意识或习惯支配的行为运作和受教育、训练、经验影响的思考部分。站在受众体验的角度,它们都对设计的创作思维有所影响。

给予受众本能刺激的创作思维

本能反应的形成是人类自然进化的规律,这种进化的结果使我们对外界环境的直观信号非常敏感。装置艺术的思维创作阶段,非常注重考虑如何将这些基于本能的、原始的吸引力让我们在生理心理上产生愉悦、刺激或印象深刻的体验。针对这些完全下意识的体验,装置艺术的创作思维之一就是给予受众本能刺激,即包含激发正面情感、诱发好奇感受在内的两种有效模式。

(1)激发正面情感。作为人类本能层次最原始部分,自然我们会对美好、温馨、香甜、光明的状态和事物产生正面的情感,这也是源于人和万物共生和相互演化。装置艺术家在创作阶段往往着重打造作品的优雅外观、细腻触感,以迎合受众对美好事物的心理喜好,从而为进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

(2)诱发好奇感受。人的成长本是好奇心不断释放与满足的过程,外界于人始终是神秘的。随阅历增加,旧的好奇心会在满足中消失,但以之转化的知识体验基础又促发了新幻想,使人在遇见未知时产生新的好奇。装置艺术不乏通过采取对作品形态、色彩、材质等特殊改造来换取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诱发受众的好奇感受,并引发他们在所设置的疑点和悬念前做更长时间的逗留。

给予受众行为诱导的创作思维

受经验、训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会因习惯养成行为动作定势。在行为状态作用下,我们的举动并不受意识主导,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高速路上,我们可以在与后座朋友聊天的同时熟练地控制手中方向盘、稳定驾驶汽车。惯常行为不会让我们留意,但当环境场景的客观变化使我们不得不人为去调整变化时,新的行为状态会让我们不自觉地聚焦注意力,审视那些与我们行为发生新关系的外物属性,并产生

系列特殊的情绪感受。装置艺术的创作者通过抓住人们思维的这特点,通过干预、诱导行为,改变受众情绪体验,而为自己的作品细节博取了更多关注。

(1)建立互动关系。我们在参观传统的设计时,往往会被传递孤单的感觉,因材料、技术等局限,我们不得不独自面对和思考艺术品,这样严肃单调的观赏状态难让人对作品产生全面生动的理解,也难让人一直坚持到最后。装置艺术的创作思维却强调交互性,如借助离散传感器对参观者的互动作出即时回应,从而激发受众与作品做更深交流,其作品的被感知度也显著提升。

(2)打通感官体验。人们认知身边事物,80%是通过视觉行为的完成,单方面的视觉体验并不能完成对事物的完整感知,当我们综合各个感官进行互通体验时,我们会有更全面的感悟和更愉悦的体会。装置中刻意营造的环境氛围、夸张凸显的装置某些特质,都能无形中打通人的感官体验,让受众在视听、视触、视味中更真切感知作品所要传达的情绪。

给予受众思考衍伸的创作思维

在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人类大脑能够思考自身的运作,这也是有意识的思维并加以归纳的基础。思考赋予事物意义和价值,其重要性同样之于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表达。面对一件作品我们陷入认真的思考或反思时,离创作者所想表达的观念就越接近。因而给予受众衍伸思考的余地,是装置艺术家在作品伊始必须强化的创作思维。

(1)打破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是我们认知的固定倾向,若按已有思维去打量事物,就只能局限某个角度看表层。装置艺术的创作思维往往是通过光怪陆离、颠覆逻辑的呈现方式,使受众破除惯性思维的干扰,从多个全新角度来体会和感悟。

(2)唤起记忆片段。记忆大多寄托人们某些细腻情感,那些能让人深情回忆的作品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当记忆的片段与作品表达的情感无形默契时,微妙的情感纽带会让人产生一种被理解、被读懂的感动,这种感动增加了对作品的亲切感和熟悉感,最终有助于内涵的升华。

(3)创造想象空间。想象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复杂的认知能力,不仅可丰富事物形象,弥补表象不足;也可让原先被框死的概念免受约束而被重新注解,这种特性与装置艺术旨在重新解读事物的创作初衷不谋而合。设计师可巧设意向,让受众借助想象打开对作品的新理解和新感悟。

9.改变大脑的思维方式 篇九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古代社会,以酷刑的惩罚来规训不听话的成员,进入现代社会,则依托权威、知识和技术,建立起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规训体系。现代学校,通过集体课堂、统一教材,规训人的思想;现代医院,通过集体病房、医生问诊,规训人的身体。回想一下小时候,是不是总是被教导要听话。长大以后,听话的孩子往往过得比较压抑,不敢反抗权威,不敢追求自己,这就是被规训的结果。

2.《历史研究》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大作。他总结概括了人类历史上的26个文明形态。文明的成长过程如同登山,有的开始很顺,爬得很快,却一不留神摔到悬崖下;有的开局不易,困难重重,却风霜雪雨中成功登顶。今日之欧洲,物质丰富、生活无忧,成为难民的避风塘和矛盾的集散地,逐渐丧失了活力、丧失了动力。相比较而言,中国资源匮乏、压力巨大,白手起家、筚路蓝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0.创作优秀作文的思维方式 篇十

古典音乐并不是一个很明确的名词,在任何朝代,只要是先前的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通常情况下,就被认定为古典音乐。也就是说,现在咱们认为的流行音乐在经过千百年后,咱们的子孙后代在重新审视这些流行音乐的时候,他们可能就认为这些被咱们认为是流行音乐的音乐,而在他们看来就会被认定为是古典音乐。所以顾名思义,古典音乐就是对前人音乐的一个统称。由于古典音乐大多都是历史悠久,传唱不衰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们喜欢的经典音乐。这种音乐大多意蕴深厚、架构宏大、音律优美、历史悠久、价值持久、便于传承,更富有宏大的民族文化和研究价值。而流行音乐就比较容易辨认,流行音乐大多都是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的歌曲。流行音乐大多都是以当下的时代背景为题材,情感表现更加真实、强烈、简单、质朴;从歌曲特点上来说,流行音乐大多音域狭窄、歌词简单易懂、整体短小精悍。虽然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分,但从音乐本质而言,无论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音乐的一部分内容,在音乐的基础知识上来说,都是相通的,为了追求情感的表达和音律的优美方面都是一致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断融合创新的趋势,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增加了许多音乐形式和表达技巧,古典音乐元素更是融入其中。这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和成功案例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对于大学音乐教学中二者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这些例子充分说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可以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构成方式、和声、高音、节奏、表现的内心情感都是一致的。鉴于此,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基础,只是二者结合力度大小的问题。现在作为大学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协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的音乐元素融合具有深远影响。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大学音乐教学现在都包括古典音乐教学和流行音乐教学,但二者是被当做两个不同学科进行教学的,没有有机结合,使得很多学生对古典音乐都有一种陌生感。不过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相当高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完善的理解音乐知识结构和音乐体系。在大学中将两种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系统把握音乐体系和结构,深刻的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水平、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其次,大学教学中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教学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典音乐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的儒家思想、为人之道、善恶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其中,学生不仅学校到音乐专业知识,还可以学校的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是忠心为国,什么是除暴安良,什么是喜结良缘等等,这些都包含着古典音乐当中。这些道理都被古人智慧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所以学生学好古典音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三是可以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偏见。很多学生都对古典音乐感觉乏味,感觉不好听,那是学生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欣赏。古典音乐大多音律舒缓、作曲婉转的特点,这对现在生活节奏变快的年轻人来说,根本受不了这种慢节奏,因为他们为了节省时间,都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处事风格。流行音乐正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作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久而久之,古典音乐就会被蒙上高雅、脱离社会、落伍、无法欣赏的各种偏见面纱。大学音乐教师如果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教学,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各种错误认识,意义重大。最后就是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凝聚力。中国古典音乐都是音乐中的精华,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现代大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古典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现代教学中,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在大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而很少人会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化,而流行音乐正符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其次就是学生对音乐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音乐欣赏能力不高,整体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对欣赏古典音乐造成障碍;再次就是老师对古典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根本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和欲望。所以大学音乐教师要很好的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教材讲授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无法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魅力。现在大学音乐老师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用现代教育理论重新审视古典音乐教材,尽量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将二者相同的、相通的地方整理到一起进行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也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古典音乐乏味;即可以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了解音乐知识结构,又能认识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也不会感觉到古典音乐离他们那么遥远。

(二)采用教学新技术。现在教学工具多种多样,有平板电脑、多媒体、手机等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一些经典古典音乐视频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可以将古典音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分成小段,下载下来通过微信发到学生们的手机里,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经典;再比老师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对某个古典名曲的特意点评,发给学生微信群中,这样既不乏知识性又不缺少趣味性,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也都可以接受。所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就需要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再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再搜索些外国名家名曲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此同时,也不断在课程中渗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让学生在二者音乐当中寻找出相同和相通的地方,这对学生理解演奏者的情感和意图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自己也会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把握自我情感的表达,增强音乐作品感染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大学音乐课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自己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信息的被动传递,导致W生接收水平低,学习效率不高。大学音乐老师要根据课堂气氛和讲授内容不断调整授课模式,如何让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是学校老师授课的重点。如果按照以后的老师教,学生听,下课各奔东西的旧有模式,即便有再好的教材和教学工具,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音乐知识。大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程情况,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同之处,将二者进行结合,并且让学生自己各唱一段相同知识点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这样一下子就会带动大家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也不会觉得古典音乐那么羞涩难懂。另外大学音乐老师还可以像举办音乐会、晚会等形式,安排好相关曲目,让学生们自练自演,在音乐实践中让他们体会二者融合的魅力,找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目的。

(四)提高大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已经被喊了很多年了。音乐素质教育往往只是被停留在口头上,因为大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没有提高,学生又谈提高素质呢?现代的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现在不仅只是会讲授一门音乐课程就可以了,现在要求音乐教师对各门音乐课程都要懂,只有这样,大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讲课过程中才能有个整体把握,才能系统的讲音乐知识讲授给学生,才能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但当前大多数音乐讲师都只是将讲课做我自己的工作而已,只要完成授课内容就可以了,并没有考虑到讲课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对学生现在和将来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极其错误的,音乐教学他是一种文化的教学,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所以不能把音乐课当做简单的事情去做。另外就是有的音乐教师音乐知识体系不完整,教授古典音乐的音乐老师,只是研究古典音乐,对流行音乐置若罔闻;而讲授流行音乐的,只是关注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不管不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只懂二者之一的音乐老师,他们就根本达不到驾驭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水平。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积极研究二者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11.浅析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文学思维 篇十一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 ;天人合一;中国文学;立意

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和培植了根深叶茂的造园学,结出奇葩异果的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早在18世纪就引起西方建筑师的重视,英国钱伯斯(SirWilliamChambers,1723~1796年)深感中国园林的艺术境界,“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德国湿泽(LudwigA·Unzer)赞扬中国园林可为一切造园艺术的模范。这些评价,较之今天我们只能欣赏园林的形式美而言,在认识上深刻得多。本文意从中国文学思维形式来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作过程,目的在于领会中华民族传统园林艺术之精髓。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文学家的艺术作品

中国建筑中的“园林建筑”和现代西方的所谓“景观建筑”在内容上似乎相近,但在性质上和基本概念上,二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但是一个独立项目,而且在发展上成为与一般建筑相平行的另一个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并非“景观建筑”或“景观设计”,而是指那些独立的、自成一体、纯然另成一种自我性格的“小天地”。[1]

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产物。由于中国建筑技术和艺术这成熟和普及,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国文学家、画家认为建筑是按一定的形制而建,并不是一种艺术创作。中国文学家占风气之先,自己为自己设计建筑,规划园林,他们和泥木工、山子匠常能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建筑和园林设计工作,往往做出“个性”突出、格调高雅的园林艺术作品来。自然而然,园林艺术的创作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密切起来,可为休戚相依。中国文学方面也有不少诗词歌赋歌颂赞美建筑、园林,《诗经》已启其端。我们后人也从不少中国文学作品中品味到中国建筑金殿玉楼的壮美和中国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法 是按照文学创作的思维模式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中国文学绘画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对其影响至深的首推中国的文学。一部《诗经》不仅确立了“赋、比、兴”的文艺思维体系,而且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理法也基于此脉,不过另具有其环境空间艺术的特殊性而已。

文学思维是指文学形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基于形象思维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更富有综合性的专为文学创作所需的思维模式。文学思维亦称“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其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积累和搜集素材;构思,拟定计划或提纲;然后经过写作将其变成文学作品。同样,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法中的明旨、立意、布局、借景等环节正是体现着中国文学思维的影响。[2]

(一)明旨:文学性的美学思想为总纲——“天人合一”境界

所谓明旨,就是首先明确兴造园林的目的。刘敦桢先生在分析“苏州古典园林”时首先就分析造园目的。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目标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美学家李泽厚从美学概括中国园林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中国人把大自然称为“真”,人造自然称为“假”。“有真为假”的另一含义是根据自然来造园,这样才能达到“做假成真”的艺术效果。明计成大师的《园冶》中论假山有“有真为假,做假成真”之说。概言之,从园林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国的宇宙观和传统文化总纲“天人合一”通过文学与绘画发展而来,也是中国园林形成的历史原委。“天人合一”见诸于中国文学反映在追求“物我交融”的境界,创作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中国绘画则反映在“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创作方法为“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依据就是由中国文学思想所定的崇尚大自然的美学思想。

《园冶·识语》所言:“以人工之美入天然,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绿色生态环境,“天人合一”的文化总纲决定了中国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主张“人与天调”,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日园林虽发展为单体的城市园林或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园林创作内容虽然扩大了,但园林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注重人的社会生产活动与人居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二)立意:以“意在笔先”的文学观念构思园林意境

造园之初除了确定用地性质所牵动的科学技术性构思以外,由于中国园林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学与绘画的影响,与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意在笔先”的观念构思作品意境,即园林设计理法中的立意。借“意”而具内蕴而发挥园林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之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造园如同作诗一样重意境表达:对设计者而言,足以言抒怀;对游览者而言,足以触景生情。汤显祖所为《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也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文以情生,园固相同。

造园总体要立意,局部造景也要立意。一些古典名园甚至连室内的几案、摆设用品无不通过题刻、书画等创造的意境来表达创意。中国园林就是:文理相得,以艺驭术。其创作目的就是要遵循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总纲以及艺术理论“物我交融”的哲理,运用形象思维,借助文学艺术的“比兴”手法和绘画艺术的“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的理法,结合园主与环境特色加以融会贯通。由此,园林的意境便会从无到有,从朦胧走向明朗。意境也正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灵魂所在。

(三)借景:中国文学“比兴”手法的传统

首先,借景秉承了中国文学“比兴”手法的传统,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等优秀传统观念。借景的理论由造园、造景等实践而来,并再三以实践证明是造园艺术的真理。这又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艺术一脉相承的特色所在。

按《辞海》解释,比兴为传统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朱熹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即托物言志,朱熹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借景是文学艺术的比兴手法在园林艺术中衍生的新葩。借因造景、藉因成景,其二元因素的根本代表是物、我,即自然与人。借景的托物言志,体现在将自然的拟人化过程中。

计成大师最终师纳出借景的诀窍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而在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方面也是从文学“比兴”演变而来的借景,其来源还可以追溯到创造中国文字之首要的“假借”理法。借景是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涉及理法的核心内容,主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所有环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目寄心期的统一必然动之以情,以景触动游人的情感。可谓又回到了中国园林的以景抒情、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上来。

三、园林的立意和格调要通过文学形式表达

园林创作中的立意要通过“问名”以及题额、楹联来具体表达,也正显明了中国文学与风景园林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

(一)问名

中国人重视问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正名提到成败之关键。中国园林是以文学为基础,强调诗性思维,问名在此显得尤为得重要。因名解意的过程称为“问名心晓”。[4]

苏州有一私家园林名为“退思园”,其意为“退而思过”。园主人任兰生是清光绪年间官员,被弹劾解职后挂甲归田,延请袁龙为他设计了这退思园。园门背后上方砖雕额题:“云烟锁钥”,既反映出江南水乡烟云缭绕的地理特点,也映射出园主人遭贬之后的处境与心态,一语双关。园内主体建筑名曰“退思草堂”,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写照。院内建筑的延展仿效八股文“起、承、转、合”的章法:以“水香榭”为“起”景,九曲廊起到衔承的作用。九为最高之数,使人感受到主人愁肠百转的郁闷心情。园中假山,下穿洞上安亭,景名“眠云亭”,意在“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卧石人。”其实此处显示出园主人在造园时并非看破红尘,而对入世还暗存眷顾。赏景人如果没有如此得中国传统文学修养,恐怕是赏不出此园林的深层意味来的。

从“问名心晓”过程可以了解到“颐和园”是取“颐养冲和”之意,是皇帝为孝敬太后所建。同一主题中,而上海建于明代的豫园,意却取自“豫悦老亲”,故名“豫园”。在江苏、四川等地的众多园林都体现着不同的中国文化及造园者的“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的景名,不胜枚举。又如:苏州的“曲园”,取意《老子》中“曲则全”之句,将园子命名为“曲园”,于曲折中生出新意,于至简中见出深情,寥寥几笔,人生的意蕴尽含其中。

通过园中问名,主、客观经碰撞后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效果,在景物以外产生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园林的“问名”过程,可以说是将地理景观文学艺术化的过程。文学中的诗是言志。中国园林将自然美和社会哲理结合为艺术美,没有文学的升华是不可能产生“寓教于景”的艺术效果的。问名,相当于文学创作中的命题。作文要按题行文,行文纲举目张。园林造景艺术犹如文学创作,是讲求章法和理法,要按题造景。问名主要是阐明造园目的,点出造的特色,或表明地域所在,或借名抒情。

(二)题额、楹联。园林中所蕴含的文学艺术不仅表现在问名

由于园景组成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貌、植物、建筑、水体、山石、假山、园路、场地以及小品等。除了青蛙、鸣蝉、飞鸟等小动物以及流水、清风外,其他组成因素都属默声者。因此,设计者的立意及意境也有借题额、楹联和摩崖石刻等文学形式表达。于是衍生出园林微观鉴赏的“三绝”:文法、书法和刀法。额题,既可“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地点出园林艺术的特色,又给游人以提高欣赏水平的启示。诸如苏州拙政园腰门里面的“左通”、“右达”,狮子林入口内的“读画”、“听香”等。但凡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看到“读画”,便可联想到苏东坡评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也是造园家,他亲自经营建造的辋川别业是一个占地很大的私家园林,他的相当一部分的诗歌和绘画作品描写的景象都是他在辋川别业中的生活。他的园林设计也充分体现他回归自然,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因而能达到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思想境界。而中国园林设计思想也正是这些文人画家的追求自然的儒道思想的一种形像化展现,这又回到了文学上来。所以,杨鸿勋先生说中国园林是用诗画创造空间。这正是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特色与魅力所在。

楹联较之题额有更大的篇幅可以抒发胸意。京口古城以三山依傍长江的美景著称,金、焦二山居于江上,北固山虎踞江岸,三山之上古刹环宇,林深水渺,是相互借景的极则。乾隆南巡时,留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乾隆以一问句点出三山名胜,将比兴、借代等文学化手法,运用到极致,让天人之境、人文名胜相互交融,极富天人合一的韵味。

四、结语

清.钱咏在《履园丛话》一文中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道破了中国文学和园林的关系。中国古代造园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是中国园林接受文学艺术普遍规律影响所反映的特殊属性。

深刻的文化内涵、深邃的意境情趣使中国园林艺术著称于世。中国园林艺术不仅体现出我们的生活品味,更反映出我们先人留下的精神追求和民族特质。随着城市建筑、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学习、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是从事风景园林设计者们经常思考和付诸实践的命题。我们不仅要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或许也应注重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传统园林的精髓。我们以现代生活为内容,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天人合一”总则行事。可谓“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注释】

[1]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第305页

[2]孟兆桢.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第17页

[3]孟兆桢.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第18页

[4]孟兆桢.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第23页

【参考文献】

[1]孟兆桢,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方晓风,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张良皋,匠学七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12.访谈节目的创作及编导思维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创作,编导思维

最近几年,在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当中,电视访谈节目逐渐兴起,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对于完全表达人物风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拥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电视观众对于访谈节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么这样制作出高水平,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编导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下面将进一步研究电视访谈节目创作及编导思维。

1 电视访谈节目的创作

1.1 主持人和被访谈者之间的交流

主持人在访谈开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个时期,主持人扮演着记者的角色,一定要清楚受访者的实际情况,包含工作、学历及经历等内容。针对要访问的话题多个方面基础论述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认识,若之前不了解受访者的情况,将导致采访没有办法顺利实施,甚至出现尴尬的局面。

1.2 问题准备和提问方式

在进行访谈时,要求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访问属于一场带有目的性的思想沟通,交流的内容重点表现在主持人提出的问题里面,主持人必须要有意识地引导被访者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答案,所以,提问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引导性,这对于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1.3 现场安排和录制

访谈类的节目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沟通而闲聊,而是要引起受访者的共鸣,同时将观众带入节目当中。以自然、顺畅、亲切为特色的访谈类节目,不能把之前所准备的问题生硬地提出来,因为这样不顾受访者感受的提问,很容易导致节目缺乏紧凑性,同时使提问缺少连贯性。在节目进行中,要求主持人一定采用平和自然的心态与受访者共同回忆往事,使观众在节目当中感受到受访者那些真实的故事,在每一个具体的故事当中,深刻地感受到人生体会。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不仅要照顾节目,还要考虑受访者,并要带动观众情绪,做好整体的统筹工作,随时调动现场的氛围,掌控好节目的主旨和节奏。

1.4 后期剪辑和制作

节目剪辑是后期制作过程中不能缺少的步骤,相当于是对节目的再次创作。在剪辑时,要将人际表达的真实感当作核心,剪辑风格的选择十分关键,应该尽可能采用放松、自然的剪辑风格,或者相对严肃的沟通氛围。剪辑风格不仅要表达创作的主旨,还要科学安排节目内容和构造,使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

2 电视访谈节目编导思维

2.1 简述编导思维

编导思维属于创新思维的一种,电视节目若想在行业当中获胜,创新则是十分有效的路径。电视节目创新重点就是激发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以及能力。

编导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导者,在构思过程中,必须运筹帷幄和纵观全局的思维,必须要对其进行整体的掌控和设计。不仅要思考总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协调每个部分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语言每个要素的优点,让每个语言形态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整体当中,编导创新发挥着调和的功能。

2.2 节目组成要素多样化

电视访谈类的节目,在确定受访者和题材以及内容后,并不代表节目就可以正常进行,内容提取虽然重要,但节目当中各种各样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应用同样是重点要素,这就要求创作团队集思广益,巧妙的构思,合作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访谈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要不然不仅导致素材浪费,而且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应该打破传统访谈类节目格式单一的特点,防止模式化偏重。这就需要开拓节目立体化的空间,模式多样且不断改变,尽可能在节目内容和背景资料及外景画面,还有字幕以及图片等多个方面做文章,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增强节目的细节魅力,促使栏目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2.3 在访谈节目中添加故事性和纪实性

访谈类的节目重视热点或者是社会重视的人物,主要采取主持人和受访者面对面,一对一沟通的方式,了解人物那些不为人知的新闻事件,在任务和事件碰撞的过程中,使用热点人物对于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并通过新闻事件反映焦点人物。人物访谈节目主要探索提问的内容必须是故事与具体的细节,一定要围绕着人生与智慧,具体的阐述人物成长的道路,不断研究其成功的智慧。

3 结语

通过本文对访谈节目创作及编导思维的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电视访谈节目在许多电视媒体当中占据核心位置,其策划、创作、录制到后期这些环节均具有独特的创作方式。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创作,具有创新性的编导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获得理想的节目的效果。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访谈节目创作及编导思维的研究,能够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3.成功背后的十大思维方式 篇十三

一、理解世界真相的智慧

二、处理你和组织关系的智慧

三、学会获取财富的智慧

四、掌握基本管理原理的智慧

五、掌握基本营销的智慧

六、理解品牌运作的智慧

七、学会处理男女关系的智慧

八、处理感性与理性关系的智慧

九、理解基本经济常识的智慧

十、处理你和自己关系的智慧(做有价值的事情,交有价值的人)

一、理解世界真相的智慧-----活着就无法回避的世界

1)大众迷醉表象,成功钟情真相;

要思考导致成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要关注表象。

例:隋炀帝---唐高祖李渊---李世民

交往的表象是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但交往的核心是有平等才有友谊。

2)要学会算计这个世界,否则就要被这个世界所算计;

例:因特网、手机;小说

3)世界上最大的学问是“折腾”的学问;

例:富人折腾钱、穷人折腾自己

4)世界三大盈利产品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烟、酒、化妆品;

5)经验让我们生存,知识让我们成才;

活着靠经验,长大靠知识。既有经验,又有知识是人物。

枪杆子里出政权;确保党指挥枪。

直接下级,其忠诚最重要,如果其能力极强,但忠诚不强,其对组织的破坏力是极大的;一线下级,其能力最重要,忠诚次之。

要有所有知识的反向思考能力。

6)真理的背面还是真理;

运动使人长寿,但乌龟不动动也能活的很长。

多元化能够成功,但专业化也能成功。

任何事情在一极有效,在另外一极同样有效。

创新是从反面看,从背面思考。

例:当人说知识能让我们成功时,一定要分析什么样的知识能成才。

7)商业的本质就是不公平;

成功者利用了不公平来成就事业。

要想成功,有两种思维方式:要么找一个比我们更强大的人依靠他,要么找一个比自己更弱的人,驱动他。强者依靠和弱者驱动,都是创造一种商业的不公平,不公平才有利润。

8)道德永远是弱者的武器;

穷人讲道德,成功者讲实力。穷人讲对错,成功者讲双赢。

例:穷人告状,告赢了,但一辈子搭进去了。

经商的最高境界,首先要讲双赢,然后再思考对错,最后再找到一个合理的途径去解决它。

正确的思维方式:挣钱的速度超过涨价的速度。

9)魔术、品牌含有大量欺骗,因为人类喜欢被欺骗;

因为虚幻给人制造快乐。

10)失败者轻信,成功者自信;

普通人不成功,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们希望国家来保护自己,政府来替自己解决问题。

11)忍辱比负重更重要。

身处深水沟里时,要仰望星空。

二、处理你和组织关系的智慧

1、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制造英雄,不断消灭英雄的历史;

例:和坤;忠诚于组织。

四句话来检验是否是好秘书:

1)领导未来你先来,认真检查主席台;

2)领导未讲你先讲,试试话筒响不响;

3)领导讲完你先鼓掌,你不鼓掌谁鼓掌;

4)开完会后,领导先走你后走,问问礼品有没有或问丢没丢东西。

不好的秘书四句话:

1)领导夹菜你转桌;

2)领导约会你瞎说;

3)领导讲话你闲聊,不好好听;

4)陪领导打麻将,领导叫听你自摸。

要做合格的下级:和领导吃饭时,领导动筷子你才能动。

2、中国教育“滋阴不壮阳”。

六大美德: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要对别人报有爱心);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要有胆量去研究创新。中美思维的差别:中国思维是向后看的,美国的思维是向前看的。

3、学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4、学习经典就是为了不按那些方法打;

5、悲喜交加“家”文化。

三、学会获取财富的智慧

终身贫穷是可耻的1、“混乱”是最大的商业机会;

乱世出英雄,混水才好摸鱼。

混乱不规则:就是从消费者思考的角度,他已无法判断产品好和不好的标准,国家已没有法律来约束,你几乎是怎么卖货怎么来。

2、做有价值的事,交往有价值的人;

要做跟你的成功有关系的事情。

跟成功的人在一起,获取他们的思想,跟他们合作才能挣到钱。

3、专注目标而非对手;

不要过多地关注外界及对手怎么看你,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

4、与强者差异才能与强者并行;

例:棉袜子

5、重复就是力量。

重复到极至。简洁,大量重复,就忘不掉了。

例:脑白金

6、他们叫生活,我们叫生存。

四、掌握基本管理原理的智慧---摆脱不了的各种管理

1、误区: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要用多元化挣钱,专业化投入。

2、你不能靠优秀的人才取胜,你必须靠优秀的方法取胜。

优秀的方法能把普通的人变成人才。

要做到:靠优秀的方法把普通的人变成优秀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考核

例:跟小朋友说,十分钟跑到大树底下给你糖吃。这句话代表了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工作目标:到大树底下;

考核标准:十分钟到;

工作方法:跑过去;

奖惩制度:给你糖吃。

成功的企业每一个员工工作岗位上一定有一张纸,上面写:

1)你的工作岗位的目标是什么(工作岗位);

2)考核你的三大标准是什么(标准不要超过三个,一般两个就够了)(考核标准);

3)你的基本工作方法有哪些(工作方法);

4)你的奖惩制度有什么(奖惩制度)。

有了这张纸,叫糊涂人做明白事。员工则就自我管理、自我驱动了。

3、学会务实的管理思维;

例:雀巢老总坐经济舱---节约。

只有把员工的管理纳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里面,你才真正有管理的效率。

4、学会系“扣子”,第一颗“扣子”错了就全错;

第一粒扣子是目标。

目标---方法---坚持

5、整合就是握紧拳头;

例:拳头及绳子;金鱼。

6、把最困难的事交给时间,把最容易的事交给行动;

时间会改变很多事情的性质,事情难时先放一放,做容易的事情,容易事情做多了,困难事情则变容易了。

7、学会理解竞争的基本原理;

学会以静制动;打市场。

8、高度和角度---高度决定速度,角度决定长度;

智慧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

成功取决于所站的高度,所朝的方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成长有三个境界:一条小溪;长江和黄河;大海。

三点智慧思维模式:把缺点转化成特点,把特点转化成卖点。

竞争再激烈,要学会转换。

五、掌握基本营销的智慧---不流血状态下获取财富的手段

获取财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战争;一种是营销。

1、人类交流的本质方法是战争和营销;

2、营销就是一场争夺财富的软战争;

3、每次营销都是惊心动魄的商业“政变”;

渠道的差异

4、营销就是将同样的产品卖出不同;

5、国家营销的力量。

十九世纪是武力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世纪是品牌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征服世界的世纪。国家营销的力量。例:韩剧(推广韩国的品牌)

六、理解品牌运作的智慧---品牌是“第二政府”

品牌统治着消费者。

1、有品牌的经济是大树经济,没有品牌的经济叫小草经济;

例:国外品牌,国内品牌

2、品牌,要么像父亲,要么像母亲,别像保姆;

例:奔驰,沃尔沃,宝马,国产轿车。

3、品牌以温柔的手段席卷财富;

例:立顿等国外品牌。

4、科学给我们真相,品牌给我们幸福;

品牌是把人类的精神和灵魂附着在产品上。

5、感觉是主人,事实是奴仆;

例:SKII6、品牌与广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品牌是信任的力量,广告引起关注。

7、品牌是商海中的灯塔。

高度创造第一,角度创造唯一。

七、学会处理男女关系的智慧---纠缠不清的男女世界

女人有九种:

1)贵。

如宋庆龄,心胸宽广,做事得体。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让所有生活在家里面的人,尽量安全快乐地成长。2)贤;

3)慧;

4)酷;

5)媚;

6)雅;

7)。。

1、男人有边界,女人无边界;

2、男人讲理,女人讲情;

3、女人是群体动物,男人是孤独的动物;

4、女人可以模仿男人,但男人不能模仿女人;

用男人的方式做事,用女人的方式生活。

5、美女大多嫁给死缠烂打的男人;

6、女人的三个阶段:女神,女人,女巫。

八、处理感性与理性关系的智慧---逃不开的情与理

理性产生推导,感性导致行动。

影响人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是非理性的。

1、情感导致行动,而理智导致推论;

2、无法用理性决策,那么就交给上帝;

3、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要把障碍当成历练的机会。

5、要宁弯不折,不要宁折不弯;

当对方把我们踩在脚底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拽着对方的鞋带站起来。

6、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不足够笨;

例:能上金字塔:鹰及蜗牛。

7、危险一旦说出,就变为现实;

例:独木桥

要做大,风险要牢牢扎在心里面。

8、有效的思考就是最重要的行动。

把方案和行动在纸上列出来。

“纸上谈兵”是最重要的思考。

九、理解基本经济常识的智慧---活着就绕不开的经济

1、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胀;

越存钱越贫穷。

2、无标准统治有标准;

有标准的是低级的,高级的没有标准;生产产品是有标准的,但品牌是没有标准的,品牌统治生产;软件统治硬件,无形统治有形;思想统治肉体。

3、只要争取卖高价,一定有很多人举手“同意”;

要想大成功,不加水分是不行的。

要学会在有形上,加无形的魅力。

很多人没有大成功,要么经验太少,要么经验太多,把自己固步自封住了。

十、处理你和自己关系的智慧---摆脱自己的枷锁

1、不争不足以立世,不退不足以大成;

真正的智慧叫知识加勇气。

害败失败就是与成功无缘;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次而已。

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要用勇气来武装自己。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字“卖”;

智慧还是体力,要卖自己的优势部位。

3、你自己究竟在卖什么

例:新加坡酒店卖家的感觉,温暖而熟悉。

4、不要纠缠在对错里出不来

成功者讲双赢,失败者永远纠缠在对错里出不来。

人生不是为对错而来的,是为成功而来的。

改变不了世界,改变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合作态度。

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山不低头,我们爬上去。

5、接受现实,才能超越现实;

中国的教育是生存教育,而不是快乐教育。

不恨富人,才能成为富人。天天恨富人及当官的,则无形中把自己划分到一个穷人的阵营中来。

6、阻碍我们成功的只有我们自己;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弱者的身份出现,弱者人皆踩之。相信自己高于一切。

世上只有智慧和勇气。

7、心随精英,口随大众。

要了解成功者用什么办法席卷我们的财富,来凌驾于我们大众之上。

14.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篇十四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看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否定与解构,超越了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主客同一。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实践这一本体的中介为基础,超越了传统唯物论与唯一心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一、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

“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实践为核心范畴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理论,但在对实践范畴的不同理解中却蕴含着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理上的区别。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为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天才世界观的诞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公开以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原则和全部哲学变革的出发点。他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纳入到实践的解释框架中去理解,指出过去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义的缺点则是:“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_2J这段话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置于实践这一全新的解释原则之下,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看待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去理解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并且从这一角度阐明了自己的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

马克思不仅从实践观点出发去看待整个哲学史,而且还进一步把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归结为实践的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J紧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_4J即便是观念的东西,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也要从物质实践来予以说明。这样,实践范畴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仅社会物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社会精神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样,实践不仅成为马克思理解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马克思理解所有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相比,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

15.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篇十五

乌鸦喝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等

牛顿被苹果砸了 他没把它吃了 反而 想到万有引力 这就是打破常规了

在企业经营中,尤其是市场营销中,有时最怕的就是惯性思维,只看到人家怎么干的、前人怎么做的、政策允许的、行业的游戏规则等等。迷失在自己的惯用套路和行业人的惯性招数上。跟着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长、照搬人家的做法可以生存,但想快速成长和突破就得创新,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我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家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不一会儿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住。如果再过半分钟,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仪器,便会立即引起爆裂,里面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药品,一遇到空气就会突然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实验员们面对这一可怕情景,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这时,实验室里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

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大家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投进玻璃水槽里,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砸缸救人,关键在于舍缸,破缸求命。牺牲缸一个,幸福归大家。

但多数人的思维都想得,想活,而不是先想到舍。殊不知,舍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舍放前得放后,最终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机会视而不见,只因我们被我们思维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天地。

还有个案例: 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都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

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他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沉默,听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

16.改变思维方式的故事 篇十六

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

大家都挨饿。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上一篇:木偶的故事续写下一篇:清明放假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