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工作条例(11篇)
1.本科毕业工作条例 篇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 作 总 结
系(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8PSK技术在无线移动通信
系统中的分析及仿真
专业(方向): 通信工程 班 级: 通信09-2班
学 生:
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第一阶段:
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查找收集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仔细阅读,理解8PSK调制解调原理等相关知识,做好开题论证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
1月8日—4月1日,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初步确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并准备写论文的初稿。完成外文翻译、读书笔记和工作计划的撰写。第三阶段:
4月2日—5月20日,完成方案的设计及仿真,完成论文初稿,根据指导老师给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对所需的知识再加深理解,对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再进行分析论证,再对论文进行多次的修改,最终完成论文的编写。第四阶段:
5月21日—5月25日,准备整个毕业设计所提交的文档和毕业答辩PPT以及答辩资料,准备论文答辩。第五阶段:
小结:
在本次设计中,第一开始,我没有深刻认识8PSK的调制解调原理,导致我在一段时期内毕业设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后来经过我在网上和图书馆找了大量资料之后,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之后,我才慢慢的对8PSK的调制解调有了深刻的了解。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通信原理与数字信号两门专业课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也通过仿真软件的使用,让我知道仿真软件很有用,技能仿真实物,又能节约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各方面能力,主要是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我今后的实际工作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
在论文即将完稿之至,首先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刘亚荣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她都严格把关,对我们很负责,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2.本科毕业工作条例 篇二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分析、综合研究后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根据各高校教学计划精神,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一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进行一次综合、全面的考核;二是使学生深入学习和切实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让学校和教师通过该项工作, 更全面地考察和了解教学质量, 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和考试制度的一部分, 大学生必须通过全部所学专业课程的考试并合格, 才能被准予毕业, 获得大学毕业文凭。如果毕业论文不合格, 即使修满学分, 各科成绩合格, 仍然不能毕业。与此同时, 自1981年起, 我国实行学位制度, 规定凡申请学位者, 都要提交学位论文。由此可见, 从理论上讲, 大学生在结束本科学习, 获得“双证”之前, 至少应当提交两份合格论文———毕业论文与学位论文, 意即本科毕业论文, 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 而且也是拿到本科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现如今, 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只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论文, 通过“验收”即可获得双证。应该说, 已经降低要求了, 可是这项工作进行得仍可谓不尽如人意。
二、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存在的问题散议
(一) 表现在撰文主体方面的问题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问世, 不仅要求作者能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 还要求其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功底。许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没有前期大量的资料收集, 没有关注学术问题, 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训练, 当然更没有学术思想火花的储备。因此, 这样的学生在撰写论文期间, 常常会频繁更换论题, 更有甚者, 为了应付毕业, 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 现在的高校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考核体系上都偏重于专业核心课的讲授, 而忽视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有些学生提交的论文文题不统一;有些学生的篇章结构不合理;更多的学生言不达意;至于标点乱用、错字别字百出现象则更加普遍。这些连小学生都该杜绝的问题在本科毕业论文中频出, 实在是令人咋舌。
(二) 表现在论文各要素上的问题
1.论文选题偏窄、形式单一。以常理来讲, 当前各学科发展迅猛, 本科生毕业论文各专业方向选题理当非常广泛, 形式不拘一格。但是现状却让人不容乐观。毕业论文整体选题范围广, 但是就某个专业方向而言, 选题略显集中, 甚至连续几届会有相同题目但是内容却没有超越;论文形式拘束, 基本都是历史沿革、解决办法 (抄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论) , 而每一个部分却又是蜻蜓点水, 鲜有写得较为深刻的文章。
2.论文各构成部分不尽人意。首先, 中文摘要不会写。论文摘要是浓缩篇章要义、表达中心思想的, 它常被放在篇首。但是不少学生把摘要写成了文章的引言, 即在摘要中交代写作目的、背景或者是意义, 有的并不体现文章各部分内容, 而是另外阐述观点, 让摘要独立成段。第二, 英文摘要形同虚设。能够按照正确的英语语法撰写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 而且保证专业术语不出问题的, 恐怕真的不多见。对于非英专业的大学生来讲,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机会使用英文, 而他们所要从事的科学研究也基本用不上英文原始资料。无论是它的摘要内容水准还是它的语法准确性, 恐怕都羞于见人, 更何况仅仅是个摘要而已, 能有什么意义?第三, 参考文献盲目追求数量, 不管是否真的有过直接参考或是间接引用到, 甚至都不考虑是否与论题相关, 不考究其真实性, 一律全都摘上, 以使文章形式漂亮。如果该列的没有列, 无关的乱堆砌, 就违背了这项工作的初衷, 丧失了它的意义。第四, 千篇一律的“致谢”, 毫无感情的语言。如果说论文内容的撰写体现了作者的水平的话, 那么论文的“致谢”就反映作者的态度了。致谢是对论文写作的指导者或提出过重要建议者表达真诚的感激, 相信每位毕业生大都有对自己的学业有巨大帮助的人, 但是现在不少毕业论文的“致谢”确流于俗套, 只谢导师不谢他人, 且毫无真情实感。这也可谓本科教育的一个败笔。
事实上, 存放在档案管里的历届学生毕业论文, 不仅可以显现一个学校教育实践的得失及教学水平的高低, 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大计。
(三) 表现在论文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本科生数量也越来越多, 但是教师队伍规模相对变化不大, 特别是对一些起步较晚、学科建设有待完善的院校而言, 某些专业方向上的选题欠缺相对数量的指导教师, 因此导致分到教师手里的学生论文往往与教师自身的研究领域有一定跨度, 由此要求指导教师对篇篇论文都指导得细致入微、保证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逐篇检测核对学生论文, 筛查抄袭现象更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 表现在教育软环境方面的问题
基于目前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安排,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近一个月中进行的, 而这一时段又是学生们需要决断人生中许多重要事情的时段。这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强大的动力和创作主动性的话, 恐怕保质保量的论文并不容易诞生。
再谈一下答辩环节。如果论文成绩不合格, 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获取学位。纵观各院校毕业论文工作情况我们可以发现, 为了不影响学校毕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影响学生前途, 导师往往在答辩时皮鞭高高举起, 而后轻轻落下, 仅仅是吓唬一下而已, 每年真正论文不过的几乎没有。这样我们从另一侧面也应知道, 通过了的不见得是真的合格了的。
本科毕业论文应该说是一个大学生四年期间最后也是最长、最完整的一份作业, 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写好一篇毕业论文, 既要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有较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而且事实上, 我们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并不高, 并不要求篇篇都要有多少创新性, 只要能够做到观点明确、结构合理、文字通顺就好。
三、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亟待完善
综上, 当前高校毕业论文及其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的不少, 需要完善之处也不仅仅一处。因此, 若能更新教育理念, 同时增强广大论文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敬业精神、提高其业务水平等, 自然会从根本上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因此, 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气开展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论文写不出、写不好, 首要原因是无感可发。学生们发现不了问题, 就不会有研究问题的主动性, 论文变成了应景之作, 只会是情急之下的拼凑。所以, 切实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习惯是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引导他们关注专业难题, 鼓励他们积极发表学术观点。可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 即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及本科生自主科研, 并将这项工作与学生学时、学分直接挂钩, 应该说这项工作意义非常。
二是切实开设论文撰写指导课。这主要是针对想写论文但不会写的学生而言。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 能够快速检索、收集到所需的有效资料。其次, 这门课在内容设置上还要结合专业特点, 对学生文法修辞进行强化培养, 狠抓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开设论文撰写指导课就是要从基本的文法素养抓起,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准确无歧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 在论文撰写指导课上, 教师应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确定、摘要及关键词的提炼、参考文献的引用以及篇章结构的设置、格式的规范等诸要素进行专门的讲解与训练。
三是尽力改善教育软环境, 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审核的工作成效。学校要坚定正确的办学、教育理念, 对于确属不合格甚至滥竽充数的毕业论文, 坚决不予通过, 才能使论文撰写工作不流于形式, 也才能从思想上根除学生侥幸心理, 进而切实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总之,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微小, 易被忽视, 但却牵扯着许多关乎大局的东西, 故整改工作任重而道远, 本文亦仅就现象散议一二, 权作抛砖引玉, 以期将来的有效改善。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考查大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检测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但是, 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这不仅表现在学生方面, 也表现在指导教师、学校甚至整个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开设论文撰写指导课、改善教育软环境应为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艳红, 郑春凤.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2]汤印明.对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 (23) .
[3]桂诗章.全民学英语须深思[J].上海教育, 2007, (10) .
3.本科毕业工作条例 篇三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校园和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存在着主客观诸方面复杂的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全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拓展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全程就业指导 搭建就业平台
[作者简介]徐辉(1968- ),男,山东荣成人,徐州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江苏徐州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8007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52-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一所院校的社会影响与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为毕业生搭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的桥梁,理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探讨并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就业情况不理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模日趋扩大。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已达百余所,毕业生达四十余万,虽然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初次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不够高,就业层级和岗位质量也不够理想。
2.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依旧追求门类齐全,向综合性院校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导致办学特色不突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如由于开办工科专业所需投入大但效益低,一些院校便把精力用于开办文科或管理类专业,投资少效益却很高。这种教育短期行为造成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必然凸显为就业困难。
3.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其真实就业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如反映就业质量的专业对口率、实际就业率、就业稳定性、毕业生薪金水平、毕业生就业后在职业技能方面获得的奖励及贡献率等指标均不理想,这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应的技能,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成因
1.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影响就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已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大多数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就业期望值偏高,在择业中往往过高估价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品格、爱好、气质及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出正确判断,由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够、综合素质欠佳影响就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就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根据江苏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连续三年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评价较高,选择对毕业生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很满意的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78%和65%;而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评价较低,选择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很满意的只占到调查总数的52%和46%。调查反映出了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知识储备不充分,缺乏就业竞争力。
3.思想观念滞后影响就业。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总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薪单位和企业去,不愿意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观念也比较陈旧,片面追求高学历和短期效益,强调实际工作经验,不愿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忽视新进毕业生的系统培训和相关待遇的兑现。
4.就业指导的乏力造成毕业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将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还用原有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而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和舆论引导不够。目前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意共性指导,忽略了个性指导和个案咨询。
5.就业市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不完善,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滞后。社会就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灵活就业。
三、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
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时走出就业困境,应用型本科院校除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素质外,还亟须加强就业指导。当前,较为有效的是加强对在校生的全程就业指导。
全程就业指导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广博的知识内涵和敏锐的观察视野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全程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全程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职业与就业政策指导、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创业技能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四方面内容。
全程就业指导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不仅仅局限在特定的专业之上,更符合“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它与平台培养模式同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每个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逐步提升,针对性强,且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全程就业指导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纳入平台培养计划,使全程就业指导的层层要求得以实现,势必会极大地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
从进入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的就业工作实践看,全程就业指导是成效最为显著的比较成熟的就业指导方式。第一阶段(大一)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新老生互动交流、讲座,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形式加强大学适应性教育,指导新生及时做好角色转变,积极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第二阶段(大二)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技能指导、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资格认证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初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阶段(大三)主要通过邀请成功校友讲座、校友交流会、举办考研与就业讲座、举办求职就业的准备讲座求职技巧与面试礼仪讲座、模拟招聘训练和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人才市场情况和招聘应聘程序,掌握求职择业技巧,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好求职应聘的心理准备。第四阶段(大四)主要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流程,讲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利用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就业心理指导、择业观指导和求职技巧指导及诚信教育、就业安全教育、组织参加双选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诚信履约;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毕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事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现顺利升学或就业。
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其成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穿插于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形成人人关心就业工作、时时处处抓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人员、经费、阵地建设上加大投入,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要确立校院(系)两级、以院(系)为主体的就业工作体制,并把具体工作进一步向班级渗透。就业指导队伍中专兼职人员的比例要适当,采取校外聘请和校内培养相结合,形成“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团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要从单一的管理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并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服务,通过快捷、优质的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同时,还要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的全员化。要通过动员,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只有学校全员参与,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结合实际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四、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举措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
1.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及时有效的就业供需信息系统。一是毕业生信息系统。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机构要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对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身高、专业、特长、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供指导者随时查阅,便于推荐,也便于用人单位查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二是就业信息系统。就业信息是学校开展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信息采集可通过以下渠道: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采集;主动从各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发动全校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等传媒作用,收集用人信息,为毕业生自主选择就业提供条件。
2.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为毕业生代办就业所需的相关证件。二是对毕业生的来电来访要作详细解答。三是将毕业生输送到就业岗位后,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在毕业生就业集中地,有条件的要设立就业服务站或办事处,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毕业生提供再就业服务。四是要注意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可根据相关情况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改进和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不断提高就业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稳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对做好毕业就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各地校友会的资源,设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牵线搭桥,主动占领行业就业市场。
4.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学校、政府、社会市场的协调合作。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学校除了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活动领域以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职业状况的分析与预测,是建立在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基础之上的,加快学校、政府、社会市场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的转换,推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条件。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轶文.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5(5).
[2]宋宗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0).
[3]黄海涛.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大学生就业指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夏科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01(5).
[5]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5).
[6]黄昌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
[7]夏鲁惠.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9(2).
[8]胡家增.大学生就业指导要适应新变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4.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篇四
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根据《黄冈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以及教务处关于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如下:
一、2012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整体安排
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指导教师、学生选题(或选题方向),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文献综述和开题工作,并进行初期检查;第二阶段,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实验室申请及其实验室准备,进行资料收集、实验、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中期检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以及论文的批阅和修改;第三阶段,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答辩和成绩评定;第四阶段,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和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数据上网、相关材料归档,院(系)组织管理工作评价。
1、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文献综述
(1)教师出题与选题(2011年6月15日前完成)
(2)指导教师与学生间沟通并下达任务(2011年6月30日前)
(3)文献查阅与文献综述(2011年9月15日前)
2、初期检查: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011年10月30日)
3、论文(设计)实验调研阶段(2012年11月1日—5月10日)
(1)完善研究方案
(2)实验室申请,实验室准备
(3)实验与调研
(4)数据整理与论文初稿
(5)论文的批阅与修改
4、中期检查(2012年4月25日—4月30日)
(1)论文记载、实验室申请、实验室记载
(2)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日志等
(3)实验室状况
5、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
6、优秀论文评选(2012年6月2日前完成)
7、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归档、电子文档上网(2012年6月7日前完成)
8、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价(2012年6月中旬完成)
二、做好2012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意见
1、提高认识,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士学位评定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我校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各位指导老师应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工作,作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此项工作中,积极为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创造条件,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
2、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各位老师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
(1)加强选题的指导:选题要新颖,紧跟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选题的大小和范畴适当。老师在设计课题时要特别重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经费支撑,厉行节约,鼓励老师将科研课题内容作为学生论文的选题。
(2)加强研究过程的辅导:
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过程和前提,也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水平高低的重要证据,更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指导教师要尽可能教会学生检索文献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确定查找文献的必需关键词,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遴选和使用和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文献综述的目的意义,规范格式,指导学生写好文献综述(具体要求:阅读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2篇,近5年文献不得少于5篇;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文献综述必须与论文相关,以后要整合到毕业论文(设计)正文中去。文献的阅读和文献综述在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工作手册中必须有详细的反映,指导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验调研方案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实验方案应是在大量文献和对文献认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但绝不是别人工作的重复。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制定好实验方案,应在研究的试材、方法、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进实验室前应该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技术路线、步骤,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器皿,需要药品和材料的名称和量,实验的地方和时间等),方案必须得到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负责人的同意才能实施。
实验的指导和实验室的管理。实验过程与实验室管理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证。具体要求是:
——学生进实验室前有得到批准的实验室申请表和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必须下实验室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
——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由负责该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考核认可会使用后方能进行操作,否则要经过培训得到认可,大型和精密贵重仪器必须在指导教师在场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违反规定损坏仪器由指导老师负责。
——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并作为答辩资格认定和论文成绩的依据。——进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药品和消耗品的使用必须有详细的登记。
——厉行节约,保障安全。凡有浪费现象和安全事故发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只能是及格及以下。
——实验室使用结束后必须认真清理,办好离室手续,否则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3)加强论文写作的辅导:写作能力是本科学生必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和提高这一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要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教师应当明确提出禁止抄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研究,不做主观结论和不严谨的结论等;二是训练严谨的学术规范,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毕业论文都有一整套的规范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要给予学生基本的指导和严格要求; 三是认真修改论文。
(4)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关: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院(系)形式审查、论文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审阅。只有院系形式审查合格,评阅教师有明确的准予答辩意见和指导教师较详细的评价和评分(≥70分的论文(设计)才能进入答辩程序。
答辩要求学生用多媒体进行,要求学生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等,并回答答辩委员会提出的相关问题。
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举行专门会议,按学生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参照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教师的评分和答辩成绩,综合评分(4:2:4)。优秀论文要进行院(系)级答辩,并公示,进一步完善后推荐到校级评优;不合格论文进行修改后再安排答辩。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5月15日
附件:论文选题要求
教授选题为12个题目(毕业设计题目不少于3个)
副教授或博士选题为10个题目(毕业设计题目不少于2个)
5.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程 篇五
为了圆满完成我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圆满完成,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根据学校《关于我校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有关工作的通知》(见教务处网页)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题
选题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的关键。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选题内容的更新和类型的多样化;严把选题关,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课题的来源,要加大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题目的数量,两专业来源于科研和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的选题不低于题目总数的30%。减少自拟题目的数量,加强对自拟题目的审核工作。
二、指导教师要求
严格按照《广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程》(2006年3月修订)(见教务处网页)的要求,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到位、指导精力到位,实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制,特别要杜绝本科毕业论文雷同的现象,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关键指标。学院将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研究和解决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指导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教师,坚决予以处理,以保证和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
按《广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2006年3月修订)(见教务处网页)和《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见附件1),以实现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
1、题目规范。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在各种文档中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本科毕业论文课题情况统计表、论文封面、论文正文标题、毕业论文成绩单等文档中的毕业论文题目务必保持一致,不能缩写或增减词。
2、名称规范。学院、专业、班级等名称不能缩写或增减词(如: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2006级1班)。专业名称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名称保持一致。
3、目录规范。
4、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规范。
5、正文规范。
6、注释、参考文献或资料要规范。
7、致谢词规范。
四、具体工作安排与要求
1、各系、指导教师、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与要求。(见附件2:体育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各阶段时间安排表)
2、严格掌握评分标准,既要拉开档次,又要兼顾公平,校级优秀论文控制在本科毕业论文总数的5%以内,按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和公布工作。
3、按时完成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荐工作和创新奖评选的申报工作,创新奖推选原则上应在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产生,申报比率控制在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人数的1%以内,创新奖申报必须交齐评选材料,凡是未能按时上交申报材料的论文(设计),一律不予受理。
4、为展现我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和成果,教务处将编印和出版“广州大学2010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为此,要求各系于2010年6月4日前向学院教科办提交1篇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5000字的论文(设计)压缩稿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推荐创新奖论文(设计)的除外),具体格式要求见《广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2006年3月修订)第七点的要求。(各系要做好初审工作,凡是不符合格式要求的,教务处一律不考虑录选)。
体育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小组
6.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 篇六
在老师下发了翻译文献,我开始了文献的翻译工作。定题的时候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因为题目确立了文章的翻译大体走向。经过不懈努力的翻译,文献的大致内容基本翻译完成。最后经过不断的检查和特殊词汇的修改,翻译工作圆满完成。
2、论文选题时间20xx年4月1日4月7日
老师给了论文任务书与论文资料,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与写作方向,明确了毕业任务。
3、读书报告时间20xx年4月8日4月9日
在老师帮忙确定了论文题目之后,我开始到网上和图书馆查找关于课题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系统的学习论文的制作规范和相关知识,将一些在课设用的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摘抄。最终完成读书报告工作。
4、开题报告时间20xx年4月10日4月18日
7.本科毕业工作条例 篇七
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既有宏观的论述, 也有具体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意见。本文拟结合英语专业实际和笔者自身实际工作体会, 对上述问题再度进行深入探讨, 并就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总体质量欠佳。虽然, 各高校每年都可能评选一批优秀毕业论文, 有的还结集出版,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 就英语专业而言, 在已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院校中, 包括一些重点院校, 在“毕业论文质量”这一指标上得A的比例相当低,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近年来, 由于考证、考研、考公务员、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压力, 毕业生往往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部分毕业论文出现东拼西凑的现象, 个别学生甚至从国内外网站和期刊杂志全文“借鉴”和“引用”。有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则将中文学术论文翻译成英语, 有的甚至干脆请“枪手”代劳, 直接从网上购买论文交差应付。
二是有的院校对本科生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学生只需学习“实用技能”就够了, 忽视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导致毕业生理论素养严重缺乏,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低下, 选题失当, 写出的论文多为经验式、感想式的, 缺乏理论的深度, 更谈不上创新。
三是有的院系对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只是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简单地搞几次讲座, 就让学生匆匆上马。加上毕业论文写作周期过短, 3~5个月, 甚至一两个月, 这对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四是指导教师的问题。教师指导不够到位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各个高校, 外语教师都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 时间与精力有限, 自身的科研和论文都无暇顾及,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方面难免“发水”。有的学校指导费用偏低, 影响了教师认真指导的积极性。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自己本身没有做过什么科研课题, 实践经验不足, 作为指导教师, 水平和素养欠佳, 这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是有的高校科研条件有限, 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英语专业学生查阅原版外文资料困难, 有的甚至连原版英美文学名著都无法找到, 更不用说相关原文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了。
六是毕业生本身的英语水平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毕业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无法正确深入理解原文著作和相关参考资料, 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都不具备, 如不“借鉴”和“引用”, 复制粘贴, 用英语写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 (a mission impossible) 。
七是有的高校出于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招生及学生个人前途等的考虑, 在明知毕业生论文并未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 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标准, 放学生一马, 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越来越不重视。
八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考研和求职没有多少联系。除高校和科研单位招聘外,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本不在乎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水平如何, 只要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就行。而高校和科研单位一般只进博士生和硕士生, 本科生基本无法进入。如此, 本科毕业生也就失去了写好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 导致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 英语专业也不例外。近年来, 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日渐强烈。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管理, 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坚持之必要性
撰写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是贯彻执行《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4]毕业论文撰写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和学术英语表达能力, 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 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 而更是一个研究者和写作者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训练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在“测试与评估”中规定:“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 长度为3, 000~5, 000个单词, 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5]此项规定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性质、要求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说明, 对其评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项规定表明: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学士学位: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6]“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BG 001.81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7]本科生要申请学士学位应当提交学位论文。对绝大多数本科生而言, 学士学位论文即毕业论文。
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 2020年达到40%。即便如此, 我国每年还有至少60%~70%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不能成为高校降低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的借口。大学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毕业生不同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就会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按照目前的职称评聘体系, 虽然也从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核, 但一般情况下, 申报者的科研成果, 也就是学术专著或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袁隆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艰难历程就是一个极端的例证。在美国, 虽然本科生和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 但大学教师们都面临着publish or perish的巨大压力。凡是与搞学问沾边的人, 都要争取著书立说, 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毕业论文撰写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还无法像发达国家高校一样, 让本科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 写出高质量的学年论文。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在英语语言水平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前, 也无法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另外, 学生学年论文也无法取代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在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都只是论文的雏形, 它只是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对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是一种探索尝试性质的作业;而毕业论文则要求能更充分地展示出作者的分析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 要比学年论文更规范、更系统, 其论点更加深刻, 内容更充实、更具有综合性, 是大学所学四年之大成, 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发挥和综合的体现。” (李正栓2006) 因此, 毕业论文撰写也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毕业论文写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总体性的研究、写作过程, 也是学校培养和养成其担负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最后机会。如果我们连这唯一的、最后的机会都加以放弃的话, 本科教育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虽然,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尤其是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比例的扩大, 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并据调查, 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主力军”, 报考者中有六成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介绍, 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2%, 比2010届 (6.7%) 高2.5个百分点, 比2009届 (8.4%) 高0.8个百分点。[8]但不可否认的是, 每年仍有大量的考生落榜。并且, 更为重要的是每年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并未报考。对他们而言, 本科教育将是他们接受的最后的学校正规教育。这种状况短期内恐难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点, 从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统计中不难看出。[9]由于种种原因, 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 但端倪可察。
因此, 通过毕业论文写作, 强化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现实的、迫切的需要。毕业论文不仅不能取消, 相反的, 此项工作还应该坚持并进一步加强。那种对本来应该做好, 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做好, 而经过努力又可以做好的事情贸然地宣布取消的做法,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提升质量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 应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 从各个相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在于学校强化教学和管理。
第一, 学校应更加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把它作为衡量和检测本校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 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 防止流于形式。”[10]各高校应制订从选题→指导→写作→答辩→最终成绩评定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相信此类制度和标准各个高校都已制订, 目前的问题在于是否以及如何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第二, 院系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加强对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增强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不仅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 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第三, 院系应开设学术论文写作或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知识、撰写方法、写作格式、规范标准等。就英语专业而言, 应让学生掌握:
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步骤, 包括论文选题、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拟稿、修改、定稿等;
2. 学术论文的基本框架及逻辑结构;
3. 论文的格式 (引文格式、参考书目格式、论文整体结构与格式等) ;
4. 专题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英美社会文化、英语学科教学法、比较文学等) 写作方法;
5. 论文答辩程序及准备工作;
6. 其他相关知识。
第四, 学校应加大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师风师德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适当提高论文指导津贴, 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使教师指导落到实处。
第五, 学校应加大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的投入;英语专业应更多地引进原版外文资料、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 购置足量的原版英美文学名著, 以尽快改变科研条件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局面。
第六, 学校可采用学术不端和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检测, 严格把关, 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和抄袭, 防止教师指导“发水”, 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和学术诚信。
第七,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应将毕业论文纳入招生和引进本科毕业生的考察指标, 如有的学校规定, 录取的研究生其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在“良好”及其以上。毕业论文不仅反映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也反映毕业生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发展潜力。
第八,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尽可能减小毕业生求职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的巨大冲击, 尽快扭转部分毕业生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为求职东奔西走, 南征北战, 荒废学业的局面;坚决刹住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实习”、“顶岗”为名, 强迫毕业学生置学业于不顾, 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 为其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歪风。
总之, 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现状的既有毕业生本身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 更有高校教学和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面的原因。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院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齐抓共管, 通力合作, 但关键还在于学校自身强化教学和管理。唯有如此,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的现状才有望得以根本改变,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无奈呼吁也才能渐渐平息, 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才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42.5%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EB/OL]. (2007-12-17) .[2013-09-16].搜狐网.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071217/n254128058.shtml.
[2]本科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EB/OL]. (2009-10-16) .[2013-09-16].新浪网.新浪教育.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6/055316447035s.shtml.
[3]一石激起千层浪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EB/OL]. (2012-05-07) .[2013-09-16].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07/c_123085058.htm.
[4][5][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 (2004-07-13) .[2013-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6/11/c_112188518.htm.
[7]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就业蓝皮书: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上升[EB/OL]. (2012-06-11) .[2013-04-10].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www.97yjs.com/ArticleDetail4732.html.
8.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创新能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64-01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的内容。它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具有突出作用。更為典型的是,它可以使学生在某一领域较为广泛统揽资料,站在实践问题或学术理论的前沿,深入实践,认真分析,努力钻研,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从而培养创新能力。笔者通过对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B076)的研究,探讨了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通过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措施。
增强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应当从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在日常教学、考核中逐步锻炼。但这决不是说在毕业论文指导阶段就无计可施了。总结多年指导论文的经验教训,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可以通过如下举措提高学生论文的创新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毕业论文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1.1 优化选题设计
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龙头,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关键环节。选题质量体现在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几个方面,选题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选题的合理性应从题目的意义、工作量大小、深浅程度、创新性、难易程度、可行性、实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等多方面来考虑,如果所选题目很有意义,但工作量和难度太大,不仅学生不容易入门,而且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更谈不上取得好的结果。反之,选题太简单,或者仅仅是他人论文的重复,则根本达不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训练的目的。因此选题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选题前期做一些工作:
(1)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做一些有创新性的课题,这可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将课题做得有一定基础后,根据课题内容、选题质量要求、选题的合理性等方面考虑,在整体研究步骤中截取一部分,再精心设计成论文题目。
(2)查阅大量的中外文资料,设计不同方法的实验方案,试做不同方案的关键步骤看是否可行,做到心中有数。
1.2 严谨治学,科学指导
在本科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超过了在大学中的其它任何时期,并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态度,处世哲学、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故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导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首先制定自己的指导方案,然后逐一实施。当学生选题后,及时发给学生任务书,再把有关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设计思路逐一讲解,并一起讨论。督促学生查阅相关大量中外文资料,分析思考,并写出文献综述,初步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确定研究方案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
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为“盲区”,就无法敏锐识别学生的创新性,而课题的研究都具有综合性,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和拓宽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1.3 多引导,少包办
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当学生碰到难题时,决不能包办代替,不作正面、直接的回答,而是善于启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明白对待毕业论文必须严肃认真,对实验数据一定要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马虎大意。
2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化学本科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少数同学基本功不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差;个别同学论文工作不严谨;论文写得不规范,缺乏科学思维能力。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影响学生的创新性:如实验经费投入不够,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由于所报药品未到而不能实施;有些实验仪器缺乏而不能使实验产品表征完整。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也基本上由老师定题,学生选择,而学生自拟题目的几乎为另零,这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
3 毕业论文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考与对策
3.1 大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个大学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3,2 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加强校企联合
进行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设,增加硬件投入,确保毕业论文所需仪器和药品,这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条件。改进毕业论文各项管理工作;加强校企联合,理论结合实际,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3.3 尽早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灵活安排毕业论文时间
学校要多给机会学生申报学生课题,并增加所批项目;引导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科研,培养科研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科研活动。根据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科研时间,毕业论文可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让学生选题,并逐步安排学生做,这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级的考研或就业。
3.4 改革指导方法
在保证传统导师指导中的责任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机制。其一:建立指导小组,实行联合指导,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其二:因人施教,注意学生个体发展;其三:对共性问题或共性实验,实施联合攻关;其四:引人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改进设计方法,开拓毕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大学生的发展空间[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洪得全.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与管理[J].化工高等教育,2002.
9.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篇九
根据《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制订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为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迎接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李长江
副组长: 张俊汪力平
成 员: 袁传发 李朝晖 李玉林 牛晓鹏
叶新发 李军政 张道功 邓佑文
秘 书:任晓燕
二、由教务科负责组织征集选题。
三、各教研室在原有《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对论文选题进行讨论、筛选。
四、由学术委员会最终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论文题目。
五、具体时间安排:
2009年3月初,由教务科组织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
2009年3月初至2009年4月底,为修改定稿阶段,学生毕业论文的三稿经指导教师同意定稿之后,应按统一要求打印并制作CD光盘,于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初步定于2009年5月中下旬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答辩结束后由由教务科组织毕业论文存档以及有关材料的上报工作。
政法学院
10.本科毕业工作条例 篇十
工作的通知
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工作的管理,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2008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组织与管理
1.各学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的领导组织工作与过程监控。
2.各学院应在第5学期第8周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安排和部署2008级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等工作。
3.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师生间“双向选择”:第5学期第8—12周(2010年10月18日—11月21日)2008级学生在网上选填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师在网上确认所指导的学生。
4.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时间:第6-7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第8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习。
二、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实施和论文撰写和毕业综合实习给予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尤其要认真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反复锤炼,力求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三、指导学生人数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实习质量,原则上要求指导教师每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人数不超过15人。
四、选题与开题 1.选题与开题报告撰写
各学院于第5学期第13周(2010年11月22日—28日)组织开题报告培训,使学生明确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如何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每人一题”的要求,把好2008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质量关。选题确定后,学生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及撰写,于第6学期第3周(2011年3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2.开题报告答辩
第6学期第4—10周(2011年3月21日—5月8日)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必须保证15分钟(报告陈述约7分钟,提问答辩约8分钟)。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开题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各专业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答辩组,答辩组由本学科教师4人(含秘书1人)组成,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答辩组对学生选题是否得当、技术路线是否正确、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等进行评定,并做好答辩记录。学生根据答辩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
五、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1.实习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实习计划、实验方案、并对采集实验样本、实验数据处理、实习记录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2.学院监督。院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应掌握学生实习的总体状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论文(设计)质量和实习教学质量,务必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
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工作务必于第七学期第10周前完成。
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初步掌握选择科研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拟定研究方案,运用实验手段,处理数据,撰写论文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应在扎实阅读,调查,实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请参照教发(2006)7号文要求,按统一格式打印(A4)、装订成册。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所附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篇以上;调研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字,所附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各专业可对此项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
八、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各学院须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1.答辩分两次进行,学生在第七学期第10-11周在网上申请答辩时间,并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第二次答辩的学生须选择或填写申请理由。学生申请后需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申请第一次答辩的学生,若导师不同意则认定该生参加第二次答辩;申请第二次答辩的学生,若导师不同意则认定该生参加第一次答辩。答辩申请结束,第12周专业负责人在网上进行答辩分组,并安排答辩时间、地点,填写答辩组成员姓名,答辩组人数不少于4人(含秘书1人)。
2.答辩时间:第一次答辩时间为第七学期第13—18周(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2月30日)。第二次答辩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实习返校后进行。
3.答辩要求:答辩组成员应于答辩前详细审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每个学生在答辩前应认真准备。学生汇报和教师提问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九、毕业综合实习
第一次答辩结束后,学生开始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学生实习过程中要记好实习工作日志,以备作为毕业实习成绩依据。学生毕业综合实习返校后,应提交毕业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并在网上填写校外综合实习调查表。
十、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成绩按两级制单独记载(及格或不及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60%)、论文(设计)答辩组评分(40%)两部分组成,毕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综合实习表现及实习总结进行评分,计分方式均为百分制。两项成绩最终采用五级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毕业论文(设计)凡弄虚作假和抄袭者,记为不及格,待重新撰写和答辩后给予成绩。
十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
1.各学院认真做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评选及表彰工作,于2012年6月前将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文件及电子版一并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2.各学院按各专业毕业生人数1%筛选较差的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人数不足100人的至少应评出1篇),于2012年6月前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校督导委员会进行审阅,对于评审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做出责令修改直至重做的处理。
十二、经费管理及教师工作量
1.毕业实习组织工作、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按115元/生拨给学院,其中:毕业实习组织工作按15元/生由学院开支;开题报告按50元/生划给开题报告答辩小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按50元/生划给答辩工作组。
2.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补助费:按125元/生拨给指导教师,用于毕业实习耗材费(实验材料、药品、器皿、临时用工、资料复印、图书资料、调查差旅费等)。
3.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按每生25标准课时计算工作量。
十三、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工作总结
各学院应认真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综合实习基本情况、主要工作经验,以及本单位在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工作总结于2012年7月1日前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
教
务
处
11.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篇十一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本科毕业工作条例】推荐阅读:
生科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安排09-28
关于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的通知11-09
本科毕业评语01-21
本科毕业个人总结09-17
本科毕业实习鉴定10-12
本科学生毕业答辩12-26
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自传06-11
学校本科毕业实习总结07-02
学生本科毕业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