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的职责

2024-10-01

行政领导的职责(共10篇)

1.行政领导的职责 篇一

1、负责董事长日常行程和事务的安排;

2、负责董事长办公室办公的环境的整理工作;

3、负责董事长办公室文书的撰写,文件、函件的收发,文档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统计、汇总董事长所需的各类信息、报表、资料及时上呈董事长审阅;

5、负责上传下达董事长的指令并跟进、督办、落实、检查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报告董事长;

6、负责处理董事长授权范围内的文件、电话和邮件,并经过仔细筛选后报告董事长;

7、按照董事长意见,并根据宾客来访时间进行会晤安排;

8、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并合理的安排外出行程;

9、完成董事长交代的其他事务

2.行政领导的职责 篇二

领导的基本内容今天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没有什么两样,可能再过几个世纪也不会变化,但领导的环境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新环境是什么?毫无疑问应当首推汹涌而至的信息化大潮。所有的领导者都面临着新的信息化领导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被领导者,所有的领导者都需要发展信息化领导力。正如施乐公司“创造性领导力中心”专家预测,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人们就不需要在Leadership前面加E,那时的领导力就是“信息化领导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执政能力的本质就是领导力。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培育和不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领导者,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带领广大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霍国庆等的研究,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者在信息化时代吸引和影响追随者和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信息化的时代特征、领导者面临的信息化领导情境、被领导者特征,研究分析适宜的领导者能力和行为,提出培育和提升行政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

二、信息化时代的三个基本特征:IT化、知识化、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人类社会以不可逆转之势向信息社会迈进。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论的观点,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的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劳动者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造新的劳动手段(劳动工具),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在各个社会形态中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构成了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从信息化对生产力三要素表现形式的影响看,IT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构成了信息化时代的三个基本特征。(1)IT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通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崭新的劳动手段,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的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从点到面、从经济部门到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深化应用;(2)知识化。人们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了各种知识,信息技术给了人类更强大的知识积累、传播能力,打破了知识应用的空间、时间限制,带来知识学习、使用和创造知识革命,促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3)全球化。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使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不再受疆域限制,劳动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劳动工具和知识积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资本、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反过来,知识化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促进了IT化快速发展;优秀人才、先进文化的全球化流动也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技术的创新。IT化、全球化、知识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IT化、全球化和知识化作用于行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形成了新的行政信息化领导情境和被领导者特征。

三、信息化时代领导情境与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技术快速、持续、广泛应用,深刻改造着经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改进经济效率、行政效率,强化产品与服务创新,允许公众更广泛地参与和透明管理,提高了区域竞争地位。据测算,1995-2003年信息通信技术对全球GDP增长速度的贡献达15%,比1989-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而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报告指出,信息科学的潜力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正在得到利用,信息时代的许多新兴产业还在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电子政务的兴起与发展,使决策者可以更快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政府与公众沟通、民众参政议政有了更多渠道,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信息技术发展还显著改变了社会组织形式,BBS、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用户群等网络群体发展迅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交互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也带来“数字鸿沟”、互联网治理、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信息技术广泛渗透,要求领导者具备应用IT促进变革能力。

知识和创新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覆盖了所有其他既有学科和技术,并使各学科广泛交叉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知识化的深入发展使脑力劳动者成为劳动者主体,知识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地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2005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GDP中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对发达国家GNP增长的贡献为5%-10%,80年代上升到60%-80%。知识的开发不具有排他性,“协作和群策群力迸发的思想火花的撞击,更能推动知识创新的成功”。创新就是运用知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发展与积累依赖于创新。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加快了知识积累、传播速度,推动了知识合作创造,创新周期明显缩短。正如路甬祥院士所讲,企业竞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较量,集中表现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要求领导者具备领导知识创新能力。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球化竞争与合作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信息技术虽然不是全球化的源动力,却是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全球化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人流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流动。据商务部统计,1995-2004年全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均达到6.5%,远高于同期全球生产年平均4%左右的增长速度,2005-2007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1%。发达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集中于高附加值和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将其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分包模式,也给发展中国家发展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机遇。同时,IT技术使巨额资金可以瞬间穿梭各国,全球金融流动数量、速度、复杂性和关联性出现惊人增长,金融产品不断创新。2005年,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值达1408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30倍。信息网络技术还给了个人或小团体前所未有的力量,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人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人进行竞争或合作。全球化进程加快也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如金融全球化使一国经济更容易受外部波动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利益分配不平衡,全球化冲击传统国界概念和国家主权观念等。如何抓住全球化发展机遇、妥善应对挑战,要求行政领导者具备全球化领导能力。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强力推进。信息技术是影响21世纪发展的最强劲的驱动力量,为了获取其全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各国纷纷确立了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发展战略。美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信息化战略,保持和扩大了信息化方面的整体优势。欧盟连续制定“电子欧洲-2002”、“电子欧洲-2005”计划,目标是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日本公布了“iu-Japan”战略,计划建设一个“利用ICT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也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目标宏大的信息化战略,要求行政领导者具备信息化战略领导能力。

四、信息化时代被领导者特征与信息化领导力

公众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和全球化的频繁交流,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性,他们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经济收入,开始重视个人发展、个人成就感,追求归属感,喜好工作的挑战性、自主性,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希望组织对自身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等。领导者应该能够包容差异,建立开放、宽容、竞合、创造和创业驱动的文化,最大限度实现本地远景目标、各类组织战略目标与群众个人目标的统一,凝聚和鼓舞公众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多元化的公众价值观,要求领导者具备文化塑造能力。

公众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普遍提高。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分享、知识在公众中的普及,缩小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水平和能力差距,冲击了领导权威。被领导者中出现更多知识型、综合型人才,他们看重领导者较好素质和行为吸引的内在影响,要求领导者更多的不是命令、强制与强权,而应该通过个人魅力和沟通、鼓舞等方式影响被领导者,持续关注和研究群众的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与群众进行沟通,主动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适应群众变化。知识型的被领导者越来越多,要求领导者具备非权力影响力。

公众对领导者及其决策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时代的公众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参与愿望和民主意识,他们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抱负。互联网普及给了公众参与的手段和空间,互联网在凝聚民意方面开始发挥主流渠道作用,要求领导者加大信息公开、接受监督、民意采纳力度,给予群众更多授权并鼓励参与决策,应充分推进法律约束下的群众自律管理,同时注重培养和提升下属领导者的领导力。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上网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充分说明最高领导层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今年我国发生的很多大事,包括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网民的广泛参与凝聚了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进了中央决策,改变了事件进程。被领导者反作用力不断增强,要求领导者具备授权领导力。

公众跨区域流动与合作更加频繁。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无论哪个区域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同时也为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信息网络技术使人们可以打破疆域、超越时空参与合作与竞争;知识化使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层次、领域进一步深入,信息资源、知识技术成为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使人才和知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地、无障碍地参与全世界的竞争,虚拟组织成为开发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的有效渠道。被领导者跨界流动和组合更加频繁,要求领导者具备无边界管理能力。

五、行政信息化领导力构成及提升策略

综上所述,行政信息化领导力应该包含八个方面的能力,即应用IT促进变革能力、领导知识创新能力、全球化领导能力、信息化战略领导能力、文化塑造能力、非权力影响力、授权领导力和无边界管理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一是系统和全面思考领导情境和被领导者特征的变化,理解和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规律,感知被领导者的诉求变化,适时调整领导策略和行为。二是制定和推进信息化战略,营造重视知识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与被领导者的良性互动,引导领导情境和被领导者行为向符合本地发展的方向转变。三是要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善于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快速收集信息、辅助决策,通过持续的科学、民主、正确决策确保战略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四是建立开放、宽容、竞合、创造和创业驱动的文化,最大限度实现本地远景目标与各类组织战略目标、群众个人目标的统一,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向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努力。五是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推进法律、道德约束下的群众自律管理,提高授权领导力,实现组织的分层控制,有效掌控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组织,解决各种现实的、潜在的冲突。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第三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Pulley M L,Sessa V.and Malloy M..E-leadership:A Two-Pronged Idea.http://www.astc.org,2002.

[3] 霍国庆,孟建平,刘斯峰.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08,4.

[4] 邬贺铨.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OL].http://www.tipp.gov.cn/tippweb/indexbbs.jsp,2007,9.

[5] 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 s Competitiveness.Report to the President.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June 2005

[6] 加里·杰瑞夫等.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J].比较,2007,29.

[7] 单志刚.知识经济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 路甬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9] 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data02. asp.

3.浅析行政领导用人艺术 篇三

陈璇(1990-),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摘 要:在行政管理中,行政领导者在领导和核心地位,决定了国家的实施与管理功能。行政领导人如果有超强的用人艺术,充分协调组织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为顺利实现行政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行政领导;用人艺术

行政领导是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者,任何实现和成功,社会企业是离不开行政领导组织和指挥。但行政领导人导致组的大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领导本身的能力,但更依赖于行政领导者用人。用人是领导的基本功能之一,和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用人,往往涉及到领导工作的成败,因此,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领导科学的重要内容。

一、用人艺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地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必须有大量的文化、了解科学,良好的管理和业务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的概念,改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人才的概念,大胆启用新人。

二、提高现代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途径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是在具体领导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并非是一蹴而就,所以,要想提高领导者的用人艺术也必须循序渐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途径:

(一)更新固有观念

1、“人才”观念要更新。人才的流动性很高所以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且越是优秀的人才他们流动的风险性就越高。但是如果在用人上怕冒风险,势必会影响用人质量,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将成为人才真正优秀与否的试金石,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谁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胜利。只有更新人才观念,才有可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拓宽用人渠道。用人渠道的宽窄直接影响到人才选拔的效果。虽然现在的选拔人才的机制相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实行领导负责制以来人才的选拔更加健全,但是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任,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把潜藏在群众中的人才挖掘出来。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

行政领导者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用人艺术往往是领导者某方面知识在行政领导中的应用的结果,所以领导者只有具备相关素质才可能发现人才,不会让人才白白流失。用人艺术对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都要达到很高的要求,如果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不高,那么他也就谈不上有无领导素质了。所以,领导者要切实加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把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理論和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是合格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领导者。

(三)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用人艺术的优良遗产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打开历史书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政治家和洞察力,领导非常细腻,注意的选择和使用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选择人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一个领导角色,领导科学越来越完美的从理论到实践,继续成熟。

综观中国古今领导科学的发展史,值得行政领导者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人才为本”的思想。古人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杰出的封建君王,他在位时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达到顶峰,在他的身上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2、关于“任人唯贤”的思想。自古之中就存在着两种用人思想,一种是“任人唯贤”,一种是“认亲为贤”,历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凡是“任人唯贤”的朝代都能获得长治久安,凡是“认亲为贤”的朝代都衰落腐败。这也给当今我国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借鉴意义,我们在选用干部时决不能拉关系、攀亲戚,一定要认准他是否有真的才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为老百姓谋福利、造福址,才能真正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建立和谐社会。

3、关于“抑制”的思想。在古代和现代领导科学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理论,并有具体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已经知道这种用人方式。如果人们去导演,其短,饶,即使是圣人不能实现这样的事情。因此,领导者必须知道限制。

(四)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用人规律,提高领导用人艺术的能力

1、行政领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只有在实践中,熟悉相关知识,用人的原理和方法,遵循规律,应用程序。离开实践,用人的艺术,像水一样没有来源。

2、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注重加强干部管理。干部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耐心,戒骄戒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自身的领导艺术,才能发现人才,才能让他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结语:领导作为整个行政部门的核心和掌控者,对行政机关和政府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领导的素质如何决定着政府能否有效的运行,而能否善于选拔人才是考验该领导综合素质的最佳体现,善于用人会大大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不善于用人则会降低相关部门工作的效益,所以领导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实践,这有这样才能加强自己的用人艺术,才能为政府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亚平,吴春华.公共行政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金太军,赵晖.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孙关宏,胡雨春,任军峰.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程爱娣,管理者应重视的几项领导艺术.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

[5] 张荣华.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赤峰学院学报.2006

[6] 肖陆军.论行政领导艺术.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7] 荣仕星.领导干部协调艺术论.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4.行政领导值周职责 篇四

行政领导值周职责

为了强化学校全方位管理,确保各处、室、班级职能职责及管理常规的有效落实,做到行政行为无缝覆盖,体现劳逸结合,特制订学校领导、教师分别轮流值周制度。主要任务做好非常规教学时段的学情管理(纪律、卫生、做操、路队)和校园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处理该时段突发事件。值周实行佩戴胸牌及红袖套上岗。

1.值周人员:校长为学校总带班,轮流带班人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当周值班人员为学校教师及学生少先队干,统一由政教处统筹安排。

2、值周时间:行政值周时间为一周七天:前星期日晚5:00至星期五晚3:30。

具体工作要求和职责

一、要求:

1、值周领导在星期天及时提醒、督促门卫4:00前赶到学校负责登记返校住宿学生,不准学生外出校园。同时自己必须于星期天下午5:00前到校负责维持返校住宿学生在校园的活动动态及安全;并于晚上与住宿生看护人员做好交接方可离校。

2.值周领导必须在每天上午、下午以及晚自习相应的预备铃时间内提前20分钟赶到学校。值周期间午休一律在校园巡视,每晚必须到校,手机做到全天候开机。

3.对校园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都要做好及时处理和记载,并及时向校长和相关领导报告,为校长协调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落实善后处理措施。

4、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把当天发生的情况及时对学生通报、教育,使值周时间努力做到三有:即操场上要有身影、喇叭上要有声音、黑板上要有文字。(本周班级考核量化评分和流动红旗公布)

5、坚守工作岗位,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先把值周工作托附给其它行政领导代替,方可离开。

二、职责:

1.负责分配、安排本周值周人员(两名教师、六名少先队干)的有关工作。教师:负责楼道、午休纪律、路队纪律、带领队干检查卫生、巡视校园、统计当天的结果等;少先队干:记录每天发现的问题、检查的情况、管理班级纪律。)认真填写好校务日记,每日安全记录表。

2.每天在校园内不定时进行巡视督查,巡查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校园环境、学生就餐、学生午休、师生出勤等方方面面。努力确保室内外环境的洁净,人、财、物的安全,发现问题果断处理,并做好记载。

3、负责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当月工作重点,以及临时性的突击性检查,认真安排、分配、督查本周内工作,并且利用早操学生集会向师生公布,并组织师生进行具体实施。

4、负责检查、管理并记载周内教师岗位纪律情况以及学生上课、课外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的遵守和开展情况,负责书写本周需要下发的通知。

5、负责每天学生的纪律与安全,处理学校当天有关事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不留尾巴;发现学生非正常离校外出,立即督促班主任寻找,并通知班主任立即告知家长,让家长一同寻找。

6、负责每天上午晨会点到、下午上班、两操(广播操、眼保操)教师签到。签到时必须到现场,制止代签现象。

7、负责决定是否上晚自习以及没有上晚自习对住宿生的管理,检查早晚自习、集体备课教师的坐班情况,及时做好登记并督促教师到位。

8、负责检查、统计周内值周教师、值周学生的值周记载,签好字;做到一日一通报、一周一总结;做好班级考核量化和流动红旗评定工作,上下周事务交接和上下周重点管理内容的衔接工作。把记录本转给下周值周领导。上下周当值人员实行无缝交接。

9、每周星期五要认真写好值周情况小结(把一周来值周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小结),保证下周一上午能及时张贴公布。

10、值周人员在上晚自习前20分钟要把教学楼一至四楼的楼道(东西两个楼梯道口)的照明灯打开。上晚自习课时,负责到教室检查各班晚自习情况,督促检查教师是否到教室组织学生上晚自习。下晚自习负责检查督促各班关灯以及关好门窗。

11、若值周时擅自离岗造成学生安全事故,须承担相应责任。

12、协助并督促少先队大队、值周教师做好周一升旗仪式,平时集合、集会的队伍整理、纪律管理、课间操管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3、主持周内的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和师生的集体活动。

报酬及处罚

1、报酬:值周人员圆满完成值周工作,值周津贴标准是补助20元/人.月。

2、罚则:凡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受到处罚:

(1)值周期间不按规定到校,擅离职守的;

(2)空挡时段不按规定巡视校园的;

(3)听任当值岗位人员不履职,不纠正不管理不处罚的;

(4)校园发生突发事件,接到报告不及时到现场的;

5.学校行政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篇五

领 导 机 构

校长:曹化贵

副校长:杨广贤、赵向东 工会主席:董功胜 教导副主任:韩必松

张道学

总务副主任:曹祖阳 团委书记:赵广机 报账员:方江峰 一.校长曹化贵 职责分工

负责学校全面工作。负责政治学习、人事安排、财务审批、制度建设;主持校长办公会议、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

二、副校长职责分工:

在校长的领导下,做好分内分管工作。

杨广贤:分管教学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党建资料、师德师风建设、考核、职称评定、课题研究、家长学校、教育宣传及学校各类资料建设和迎检等工作。指导团委开展好校园文体活动。协助校长抓好招生工作。赵向东 :分管后勤和校园安全工作。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和审核工作;负责学校营养餐工作,规范做好营养餐实名制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保证伙食质量;负责学校文明创建工作,指导团委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工作。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对分管部门责任范围的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工会主席及教代会组长职责分工:

董功胜同志全面负责学校工会教代会工作;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负责发票审核、财务收支监督、公示、民主管理工作;负责教育扶贫工作;负责学校会议记录、差旅登记、购物验收登记工作。四.教导处职责分工

在校长领导下,主持教务处全面工作,并侧重以下方面: 韩必松同志负责制定、撰写教务处计划、总结、活动方案、制定校历、编制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校教学工作行事历;负责课务安排及课程设置工作;负责教务处重大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负责招生及分班工作;负责中考工作;负责学籍管理工作;负责两基资料和年报工作。做好校长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

张道学同志负责教学业务管理与检查、负责考务工作及过程性材料收集归档;负责教师课时统计工作;负责教师病事假和公差临时课务安排工作;负责教师考勤管理及统计工作;联系团委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做好校长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五.总务处职责分工

曹祖阳同志负责总务处工作。总务处在校长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管好学校的财和物及师生的生活,保证物资供应,为教学服务。负责制定总务工作计划,负责学校各类用品的采购、保管和供应,配合教务处搞好爱护公物教育。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搞好学校房屋、门窗、课桌凳等公物的维修及登记、管理、使用工作,管好财物,杜绝浪

费。搞好师生生活福利,管好食堂、宿舍、用电、用水等后勤工作。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及安全资料建设工作;协调团委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六、团委书记职责分工:

赵广机同志负责团队工作。主抓团队、留守儿童及校园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班级一日常规及定期综合检查工作;负责团组织建设;负责校园升旗及国旗下讲话;负责校园文化创建工作;负责普法工作;全面负责校园卫生管理工作。七.报账员职责分工:

在学校总务处的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方江峰同志负责学校财务收支和报账工作;负责义保经费管理和资料建设工作;负责预算与编制工作;配合总务处做好学校财物管理工作。八.奖惩办法:

各班子成员各尽其职,学期内如未出现一次失职行为,将在班主任基本津贴基础上上浮20%;如遇失职行为,将视情节轻重(不利影响的大小、受通报层级的高低等),不仅丧失20%津贴上浮的优待,学校将予以50-200元的经济惩罚。

九.此条款为绩效工资方案的补充,权威性等同于绩效工资方案。

6.论行政领导的素质 篇六

摘要:人格魅力和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人格魅力和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确立科学明智的权力观、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基础,自觉接受教育、严格行为规范、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严格自律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关键。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素质

人格魅力

途径方法

一行政领导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人格魅力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初看这十六字,意思很明白,但是如果细细咀嚼,其回味悠长。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表率;从思想和战略上,自己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坚定不移,就像“北斗星”,处在他应在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一个管理者,如何达到“北斗星”的境界而让他的追随者愿意围绕着他,听从他的指挥呢?我们先看看“北斗星”的“德”。

“以德治国”,实施“德治”。“以德治国”就要“以德正人”,领导干部作为管理者,理所当然应当成为人们的道德榜样,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广大群众。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人格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民众的向心力。在解放战争年代,老一辈共产党员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他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为我们培养起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在改革开放 的和平年代,人们不再要求党的干部像过去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依然需要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种奉献精神,更多的体现在处理“公”与“私”的时候,能以高度的觉悟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决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体现在处理“义”与“利”的时候,能做到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社会与群众的利益,服从大局需要,毫不犹豫地舍小家,顾大家;体现在面对物质诱惑,依然谨记个人职业道德。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充分展示出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官者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在“官德”上。做官先做人,树人先树德。没有高尚的从政道德,没有牢固的公仆意识,既难树威也难有为,即使有所为也是胡作非为。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愿望,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凝聚群众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从地而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一瞬间,数以万计的生命离开了我们,这是一个天地同悲的时刻。总理温家宝第一个行动起来,立即赶赴灾区。“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简洁的语言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在现场、在最危急的地方、在汶川的大雨下有我们的总理亲临一线指挥救灾。七十来岁的人,就这样在大雨下淋着,衣服湿透了,仍在鼓励着受困的孩子“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这样的人格魅力

是何其伟大。

(二)、学识和才能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知识广博,才学过人,有与职位相称的个人素养和能力,才能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磁场。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领导科学是一门大学问。领导者只有具有必备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些能力的获得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静得下心学,要长期坚持学。要加强实践锻炼,到困难多、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格魅力实际上是以高尚的道德、扎实的才干、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精神气质。“诸葛一生唯谨慎”,其各方面才能都很优秀,不过“多谋善断”和“鞠躬尽瘁”则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论军事才能,诸葛亮可能不及司马懿、周瑜,仲达曾令他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但他最终能以弱搏强,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颇多建树,其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起到了聚合力量,倍增效益的作用。人格魅力用之有道,便是人之幸事;放任其流,则会祸患无穷。项羽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值得后人笔墨渲染,但他的义气、做人方式以及刚愎自用的人格,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惨痛的历史教训。

(三)、公平和廉政也是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领导干部作为群众的带头人、领路者,高尚的人格有着巨大的力量,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人们崇尚真理,崇尚科学,同样也崇敬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格来自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违反党纪国法的事,不做有损领导干部人格形象的事。自省就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有错即改,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自警就是警告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有任何越轨举动,不要重蹈别人犯

过的错误。自励就是自己激励自己前进,顺境时不满足现状,不甘于平庸,逆境时不气馁退缩,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人格。

清正廉洁,是对每一位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从个人来讲,又是一个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领导干部不论怎样有本事,不清正无以言威信,不廉洁无以言形象。毛泽东、周恩来身居高位,从不为自己、为家庭、为亲友谋取私利,体现了我们的党魂、国魂、民族魂。以高尚的精神境界、美好的品德情操,展示了“人格魅力”的重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四)、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完成事业的基础

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越大就越能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就越能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干好事业。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祁爱群一批又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在平凡的领导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社会的灵魂、正义的化身、群众和干部学习的楷模。相反,一个缺乏高尚人格的领导,哪怕靠职权支撑起一时的光耀,最终也会被揭开画皮,露出狰狞的面目。原四川凉山州委原副书记曹永葆疯狂卖官敛财150余万,原湖南郴州市的“三玩市长”雷渊利,因犯受贿罪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凡此人等,不注重自身修养,不讲官德,不仅毁了自己,也损坏了党的形象,成了社会的蛀虫、干部的败类、人民的垃圾。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执政能力、工作成绩,往往与其“人格魅力”密不可分。“人格魅力”是一种形象,给人以无言的教育;是一种力量,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是一种表率,给人以示范和引导。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他的权力再大,工作也只能是被动的。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给党增光,给事业添彩,展现当代领导者的境界和品格,是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俗话说,“得民心者一呼

百应,失民心者一事无成。”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对民心的影响至关重要,身负重任的领导者必须重视自己人格的塑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动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官威是短暂的,唯有人格魅力才是永恒的。

总之,一个人有无魅力,人格魅力是首要的。人格魅力说到底就是受公允的人格本位的打造。离开了公众,即使自以为有人格,那也无魅力可言,没有魅力,也丧失了影响力。对于一个人来说,人格魅力是很重要的。有人格魅力的人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给事业带来无以估量的前景。

二我国政府行政领导干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和管理能力不足

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即行政领导能力。行政领导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进入21世纪,政府的管理职能空前泛化和复杂化.加入WTO标志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政府不仅要办好国内的事情,而且要全面参与国际事务。所有这些关系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世界和平的大事,都是对行政领导能力的最大考验。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运作相关资源,调整社会利益,促进本地经济社会良性运行,把主观的良好愿望变为现实,都需要很强的行政领导能力。

行政活动的进行主观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从客观即最终效果上看,却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与客观相符,达到预定目标;二是客观不符主观,偏离预定目标,甚至将好事办成坏事。针对后一种情况,就若干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原因各不相同,但行政领导能力不足却是共同的。’行政领导能力弱,往往会造成组织内部混乱无序,内耗严重,离心离德,甚至威胁组织的生存。政府对社会

和公众负责,让公众体会到政府的行政领导能力,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信心。要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行政领导能力。

党性精神的培育和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党性修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这些都是行政领导素质的体现,对于行政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把自身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心中要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

目前,行政领导干部素质现状与干部精神所预期实现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履行公职,可见,他们的角色定位有别于一般的职业群体,但是,部分行政人员公仆意识淡薄,高高在上,滥用权力,甚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政府机关里,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虽然我国也经过了几次行政机构的精简,但在很多地方政府里面,仍然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守信用等不良现象。在出现问题时,经常互相推诱,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等,这些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政府诚信降低。

干部队伍存在廉洁和腐败问题

一些官员手中的行政权力不是用于履行职责,为人民办事,而是把它当成商品用于交易,索贿受贿;还有的干脆直接参与走私和倒卖。十六大以来,中共严肃查处了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吴振汉等省部级官员违纪违法案件。除了以法制裁外,提高我国行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滥用权力,侵犯公民利益,漠视法律尊严时有发生

当前,法治已走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行依法行政势在必行,领导干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虽

然提倡依法执政已多年了,但程度还远远不够充分。一些行政部门越权行政,随意执法,甚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谋求小团体利益,完全无视法律存在;官员在执法办案时存在“走后门”等违规违法行为,通过疏通关系把不合理、不合法变成合理合法。

三我国政府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干部对提高自身素质不重视,缺乏系统培训

我国政府行政干部中有很多受到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优秀干部,但是,确有一部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能适应党的事业的需要。

一是政治素质不够成熟。

二是理论修养不够扎实。

三是领导能力不够全面。

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五是知识结构有待于改善。

因此,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必须在自身知识体系、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等上不断提高和加强,要多读书学习,打开思路,积极探索行政管理的规律,按照政府职能和领导职位的要求,不断增强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能力,以较好的本领服务大众。对干部执政缺乏法律约束,法律意识淡薄

我们制定了很多的法律,但是大量的法律都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原因很复杂,既有人的因素,也有体制的限制,还有法律本身缺乏可操作性。立法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原因。这就使得官员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没有法律站出来约束他,久而久之,法制观念已不再,加上行政相对人的维权意识不足,客观上放纵了行政人员违法行政的行为。在日常行政管理活动中,一些行政官员视自

己的权力至上,习惯发指令、批条子,没有一点服务和责任意识,漠视法律,滥用职权,加上行政相对人权利意识不强、参政意识不足,更助长了违法人员的侵权行为。“买官卖官”和“裙带关系”降低了干部素质

《公务员法》颁布之后,严格的考核制度使行政人员编制体系日益规范化,但是“买官卖官”和靠裙带关系进入机关部门工作的仍然大有人在。中国传统的行政文化是在以血缘为纽带的高度中央集权、极端专制主义的宗法社会里生长起来的,家长制、一言堂、官僚主义、特权现象、人情至上、任人唯亲等传统意识实施与行政本身的宗旨发生冲突,特别是在金钱物质的诱惑下,导致一些行政领导干部价值观混乱,“官本位’抬头。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行政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造成政府机关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任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其自身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和影响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人,也可以腐蚀人;既可以构筑社会大众利益的丰碑,也可以开掘人类自我毁灭的坟墓。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四、新时期我国政府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讲学习,首先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特别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党的宗旨和优良作风的学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的主线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第三,要增强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法制和军事知识以及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拓宽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实践锻炼是提高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政治素养的必修课。因此,领导干部要勇于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到艰苦的环境里和复杂的矛盾中经风雨、见世面,石氏砺思想、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首先,要勤奋工作、真抓实干。其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第三,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成败得失经常进行思考,经常反思怎样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强化公仆意识,加强党性修养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行政干部执政的基点,没有这个正确意识,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是天赋的,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自我磨练、自我改造才能获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就是要努力做好四个模范:一是坚持党的宗旨,做自觉奉献的模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二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维护团结的模范。要从党的利益出发,带头讲正气、讲团结,不争权力、不计个人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班子内

部互相尊重,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三是坚持群众观点,做联系群众的模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把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锤炼高尚人格,做道德修养的模范。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自我批评、自我净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官德”修养

当前政府行政领导干部作风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就是脱离实际,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学风上就是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对学习没兴趣,工作靠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工作作风上就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去抓工作,而是热衷于迎来送往,搞文山会海;领导作风上就是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道“管、卡、压”,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生活作风上就是享乐主义,贪图安逸享受,讲排场、比阔气。

解决上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情操,激励大家自觉坚定地在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二靠制度。必须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完善制度给优良作风提供可靠保障。

(四)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新加坡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借鉴的典范。根据透明国际全球腐败指数显示,2005年全球最清廉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新加坡名列第五,是亚洲最清廉的国家。新加坡政府的执政建立在民主制度和民心基础上,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政府任职,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信念是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关怀草根。政府官员扎根基层,以为民服务为宗

旨,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定期接待选民,听取民意,把脉民生,为民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对人民行动党来说,这决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服务”的高效执政能力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人民看到的是真正为自己服务的、放心的执政者。我们的行政领导干部如果不能真正意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廉洁奉公,提高行政执法能力,那么借用新家坡总理李光耀的说法: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我们将不能生存。

(五)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一方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责任制度规范。进行行政伦理制度立法。所谓行政伦理立法,就是将行政伦理行为上升为行政法律行为,将对行政领导干部的软约束力变成带有强制性的硬约束力,将对行政领导干部的内在强制转化为外在强制。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作用和法律效力。在现代西方民主国家中,越来越多的行政伦理规范被纳入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中,越是发达的国家,法制就越健全。在这一方面,美国的《政府道德法》、英国的《荣誉法典》、日本的《官员服务纪律》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现行法律、行政规章等基础上把行政道德加予法律化。

(六)、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所谓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就是指领导干部自觉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表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习惯来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加强领导

干部权力道德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努力,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权力道德修养的自律对于防止与消除权力异化变质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严以律己,不计名利,淡泊人生,要善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权力道德的人。为官者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并不等于有权威,有权力也并不等于有魅力。位高权大并非就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信服,位低职轻并非就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的“人气指数”除权力因素外,更主要来自非权力因素,即自身的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品行中的反映,是人类道德文明精华的体现。人格魅力是人的性别、知识、气质、能力、感情等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力量吸引、感召人的影响力,它体现在人格内的结构和行为表现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完整的人格追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领导干部必须遵奉更为严格的“道德戒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标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道德的本质特征。领导干部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权力道德修养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一要有勤政爱民,公正廉明的从政修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实。要克服官僚主义,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二要有忠诚积极、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发

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已奉公、甘于奉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好公仆。三要有以民为本、接受监督气魄和勇气。领导干部要做到以民为本,一切想做人民,一切为做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就积极干;凡是不有利于人民的事,就坚决不干。以人民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为根本标准。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八)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础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的大局,这是提高修养的基础条件。学习造就自己,学习完善自己。荀子曰:“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意为学习是一个陶冶性情、加强修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求得显达,而在于能够窘迫时不困惑,遇忧患时意志不衰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要学习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武装头脑;还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权力运用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经验教训明于心中,广博精深的知识文化融于脑海,积淀成明辨是非的道理,升华成催人上进的志向,凝聚成豁达开朗的品性,转化成勤奋工作的力量。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自觉地、最大限度地把精力奉献给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就会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与民争利、牟取私利的工具。

主要参考文献

《认识论与决策科学》张尚仁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行政管理学》周世逑、苏玉堂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现代管理学》李兴山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纲要》曾瑞芝、肖厚智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黄达强、刘怡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宋惠昌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道德建设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治国思想要览》梁振中、张锦成主编,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 《人才学简论》吴玉黎主编,中共中央山东省委党校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2·3 卷

《国家公务员管理概论》徐颂陶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

7.行政领导的职责 篇七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高校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管理工作严重影响教学科研进展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 许多高校从专职教师中选出大量教学骨干, 在继续保持教师编制和担任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 担任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这种用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适应了改革开放对我国高校领导干部提出的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 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截止到2002年, 我国高等教育业已步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对相关管理人员要求的提高, 只有高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教育质量与规模的同步发展。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认为, 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各异, 管理模式和过程也各有区别。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行政权力的作用日益突出, 高校的管理活动主要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承担。因此, 面对数量庞大的高校“双肩挑”行政领导, 只有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提高其管理能力、合理地安排其工作重点, 才能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我国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可以说“双肩挑”的用人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时期的高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 这种用人制度暴露出了愈来愈多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认真理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 我国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的价值阐释

1.“双肩挑”行政领导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选择学历高、职称高的优秀教师做行政领导对外界影响力较大, 有利于对外联系与交流, 可以有效地促进本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优秀的骨干教师本身掌握专业知识, 熟悉科研, 对科研工作轻车熟路, 制订计划能够切实从学科发展、教师的利益出发。这些“双肩挑”领导离任或换任以后, 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2.“双肩挑”行政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内行

管理内行, 有利于促进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管理组织层次的优化组合。高校教师自身特性决定了他们往往把对本学科、本专业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看得高于一切, 在他们心目中最有权威的人不是握有行政权力的官员, 而是具有高深专业造诣、忠于科学发展规律的专家。“双肩挑”模式所产生的领导来源于教师中的佼佼者, 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和教师群体与行政管理系统之间矛盾的作用。同时, “双肩挑”行政领导更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更懂得教学科研活动如何开展, 更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 教师比较认可[1]。

3.“双肩挑”行政领导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存在, 对于学校政策的制定、解读与实施更具科学性。

大学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发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校作为直接接触最前沿科学领域的阵地, 对其政策的制定、解读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导向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其职能, 才能实现培养先进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双肩挑”模式所产生的行政管理者, 其自身特点和过去的工作经历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发展需求, 从而对学校的教学及科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我国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的困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双肩挑”行政领导为我国高校大量采用, 对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时期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对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与不足。

1. 管理科研难以并重, 工作效率降低。

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高校的“双肩挑”行政领导虽然力图在教学研究与行政领导方面做到齐头并进, 但是由于行政事务众多, 教学工作繁忙, 使得他们难以兼顾, 从而不但影响了他们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而且也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 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2.“双肩挑”模式导致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不能做到人尽其用。

高校教师经过国家长期培养, 无论在科研、教学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双肩挑”模式所选拔出来的教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进入行政领导工作岗位以后, 这些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时间、精力必然会受到行政工作的影响和牵绊, 从而影响了教学科研力量的有效发挥。这样的用人制度无疑是对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浪费。

3. 难以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影响高校全局发展。

“双肩挑”行政领导来源于教师行列, 通过选拔的教师经过简单培训直接上岗, 看待、处理问题的视角难免有所局限, 难以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必然要影响学校整体发展。另外, “双肩挑”行政领导兼任学校行政管理职务, 但教学任务及组织关系等均在原教学院系, 这样就难以摆脱与原单位各项利益的关系, 在校内行政管理中难免有偏向原单位的倾向, 这也是“双肩挑”领导的弊端之一[2]。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双肩挑”模式的理路与定位

高校组织是由事务性部门和学术性部门构成的。因此, 高校管理必须是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并行。对于高校来说, 学术管理是主要的, 行政管理是为学术发展而服务的。然而, 在高校管理的实践中明确区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并非易事,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取缔, 而在于根据我国现状, 如何合理地改进, 使之适合于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 科学设置岗位, 扬长避短

在高校内部, 首先, 各学院、直属单位干部岗位中属于业务管理性质较多的岗位, 例如各个学院的院长和分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 以及各个直属单位的业务领导等, 这些岗位与学科专业结合比较紧密, 可以更多地考虑设置部分时间工作的“双肩挑”管理岗位;同时为了分担“双肩挑”人员的工作负担, 可以考虑配备具有决策权的专职副职岗位, 比如专职副院长等[3]。在日常管理中, 这些“双肩挑”行政领导只从事决策性工作, 而决策后的执行工作应该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担任。这样既可以发挥“双肩挑”行政领导的学术优势, 又避免了他们被烦琐的日常事务所困扰。

其次, 从管理层次的角度, “双肩挑”行政领导的优势及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决定了他们主要应担任决策的角色, 而不是具体的行政执行角色。因此, 不论是院系、校直属单位还是行政部门, 应该避免使“双肩挑”行政领导陷入错误的管理职责, 导致才能的埋没。

(二) 科学选拔, 侧重管理能力

一直以来“双肩挑”行政领导的选拔遵循“教而优则仕”原则, 认为学术成就高的教师在管理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等方面同样优秀, 其实不然。管理工作不同于教研工作, 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从事管理工作的学者, 不能只考虑他们的学术成就, 还要从多方面考察。事实上, 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的专家, 对于管理工作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 教学科研的工作特点又决定了他们长期处于个体工作环境, 较少参与团队合作。因此, 对团队组织工作的性质及特点了解的欠缺导致他们在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方面尚有欠缺。相反, 在管理协调和组织方面能力强的人, 其学术影响可能稍有逊色。

因此, 在对“双肩挑”行政领导的任用选拔上要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 全面考察聘任对象的素质、才能和发展潜力, 突出对管理、协调能力的考察, 认真分析聘任对象与岗位的匹配度。

(三) 注重培训, 提高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一种专门的能力, 它的形成来自于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工作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两个方面。由于“双肩挑”行政领导大多是从在本专业上学术造诣高深的人才中选拔出来的,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工作的经历、经验。因此, 对即将进入管理队伍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很有必要。主管部门应帮助“双肩挑”行政领导在上岗前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指导他们进行角色转换型学习, 构建管理功能层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

另外, 理论与实践具有不同步性, 即使参与了岗前培训, 但是进入管理岗位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与做学术研究时完全不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提供在职培训机会。在培训项目上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大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模式, 以帮助学院院长、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 思考自身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领域的各种问题, 以求以更宽广的战略眼光进行管理决策, 全面掌握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的必要技能[4]。

(四) 科学考核, 有效监督

考核工作是为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高校管理干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它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 对干部任职期间的思想素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了解, 以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 从而达到知人善用, 促进各项工作之目的。因此, 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案, 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机制, 对高校合理选拔任用干部, 实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目前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

考核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考核的对象, 对象不同, 考核的重点也不同。党政机关的“双肩挑”行政领导考核要以管理工作为主, 要以一个管理人才而不能再以一个教学科研人才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工作, 但也应该让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保持某种最低限度的优势, 否则就会逐渐失去当初挑选他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理由。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双肩挑”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如“双肩挑”领导管理、科研难以并重, 行政科研效率双双下降。这些弊端限制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何去何从倍受争议。本文从“双肩挑”历史嬗变入手, 分析其问题所在, 从而试图构建一个适合于我国高校发展的“双肩挑”高校行政领导选拔和任用制度。

关键词:高校,行政领导,双肩挑

参考文献

[1]刘继荣等.对高校干部“双肩挑”的理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6) .

[2]祖秉元.高校管理干部不宜双肩挑[J].教育发展研究, 1998, (5) .

[3]史保东.高校双肩挑人员岗位设置与管理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1) .

8.玛丽·福列特:重塑领导者的职责 篇八

或许可从HTC如今的困境中窥得一斑。

HTC这匹曾经的业界黑马而今跌落深谷,股价创8年来的新低点,市场份额下滑到5%。对如此大的落差,外界纷纷将矛头指向宏达电CEO周永明。过去的一年半中,HTC12位副总裁以上的高管离职,就连主管研发生产的二号人物、创业元老刘庆东也险些离职,原因均是不满周永明的独裁式管理风格。

从1997年加入宏达电以来,周永明依靠其过硬的技术背景和对创新的执著追求,从一名普通工程师逐渐成长为当家人,并成为HTC成功上市的重要推手。其对公司感情之深无人怀疑,而其追求完美、多谋擅断的凌厉作风也直接推动了HTC一度得以与苹果及三星争夺市场。可惜好景不长,在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为首的国产品牌纷纷推出智能手机的今天,HTC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而其凭借机海战术妄图抢攻市场的策略,又伤害了好不容易建立的高端形象,其海外市场策略更是朝令夕改。事实上,由于周永明战略判断失误,直接导致业绩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却对此置若罔闻,据说在高管会议上竟然不许提业绩数据。

正如管理学大师玛丽·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所言,很多领导者并没有搞清自己真正的职责是什么,领导者的强势特质也许正在影响其管理好组织。在她看来,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要求别人为他服务,而是带领大家一起为共同的目标服务。最优秀的领导者没有追随者,而是要和大家一起奋斗。总经理的主要工作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协调,从而成功整合企业内部,定出适合的目标与战略。

领导力的现实

玛丽·帕克·福列特于1868年出生在美国昆西,早先以政治学作品《众议院发言人》成名,后转向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1924年,她出版了其第一部管理学著作《创造性经验》,提出了很多前瞻性观点,而囿于时代背景,其理论价值在其去世后多年才被真正认可。

与其他知名管理学大师完全不同的是,福列特本人并没有太多的管理实践和教学经验,在那个完全由传统男性主宰工商界的时代,福列特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企业任职。终其一生,她都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商业超乎常人的理解,使她在管理理论上的见解超越了时代的束缚,并被后来多位管理学大师奉为灵感缪斯。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就曾直言,福列特曾经是管理学界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她奏响了组成管理学交响乐的每一个音旋……她是管理学的先知。福丽特几乎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领导力领域,她大力批判传统意义上的强权领导模式,关注实践中更能获得成效的理性领导模式。

“最成功的领导者能预见而不是实现未来前景。”福列特认为,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协调、勾画组织的目标和预见先机,应当能把团队的经验组织起来,描绘出未来的蓝图,并积极培养人才,使组织内拥有各个领域的专家,从而使人们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获得尽情发挥。领导者还应是通往更多知识的通道,应该使被领导者获得相对的自由,能融合各种不同声音与观点,调和各方利益,从而使团队能够朝向正确的目标前进。

回到HTC的案例。不可否认,周永明是成功的研发者和创新者,在其案头常常堆满各种手机原型机,他对手机的材料和硬件设计要求十分严格,喜欢不断推出新款手机来征服和吸引消费者。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周永明却缺乏融合各方力量的能力。不但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其他企业高管纷纷离职。而且,也并未在企业内部打造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氛围。HTC在大陆深耕多年,却仍照搬台湾地区的形式模式和设计思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周永明从2011年担任CEO至今,与HTC从顶峰急速滑落如此吻合了。

也许此时你会想到乔布斯?其“暴君”程度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作为企业的精神偶像和创始人,却能做到严格充分授权,尊重专业人士的建议,并且很少插手具体事务。而周永明则连电子元件制造这样的小事也要亲自把控,兼球员和教练于一身。所以,即便HTC的手机质量一流,却越卖越糟糕,问题正在于,消费者未必认同所谓的周永明的爱好。

同样,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创一代白手起家,习惯了亲力亲为。到了二代接班之际常常难以放手,原因就在于离开“家长”,谁都玩儿不转。这不能不说是一代领导力建设的失败。

领导者的要务

福列特的伟大之处在于,早于杜拉克之前,她就提出了人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核心,领导力不是固化的,而是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就不同的工作职能职责以及情景中,来体现不同程度和不同内涵的领导力。她曾经表示,领导者有时更像是心理医生,可以控制整个局势,也能预测未来前景,还能通过培训和教导,悉心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指导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把福列特的理论称为人本管理的典型代表。

从管理学真正兴盛的这半个世纪来看,福列特的确犹如预言家一般。

在HTC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过度强调权力集中和执行力依然是很多亚洲企业的通病,这其实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逻辑隐喻,那就是企业即王国,组织即机器。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之下,很难使知识工作者获得尊重和认同。正如通用汽车的传奇领导者斯隆那条著名的管理原则,没有反对意见的决策就是最糟糕的决策,在一个过度追求权力和管理者至上的组织里,很难拥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在创新为王的时代自然会被迅速淘汰。

责任编辑:焦 晶

9.公司行政人员的职责基本职责 篇九

第一条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领导并具体主持行政办公事务工作。

2.召集公司办公室每周例会,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3.审核批准公司×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公司×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公司防火、防盗及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6.管理公司员工及住宅问题。

7.负责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公司法律事务协调。

8.管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编制。

9.负责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条 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具体安排员工午餐。

3.缴纳电话费。

4.管理环境卫生。

5.安排外来宾客的住宿。

6.具体办理车辆的年检、年审、保险、维修并与管理部门联系。

7.办理经批准的公司员工的暂住证,负责与安委会的工作联系。

第三条 前台文员岗位职责

1.接转交换机电话。

2.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3.负责前台接待、登记。

4.引见、招待、接送来宾。

5.负责监督打卡和汇总考勤。

6.负责请假及加班电报单的保管、汇总、造表。

7.负责锁门,管理电梯,检查灯光、门窗。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第四条 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督办与上报全公司各部门每周的工作计划。

2.落实谈心制度。

3.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研究、报批与实施引导激励员工的激励机

4.安排布置内部会议的资料。

5.组织与安排员工生日及公司集会。

6.负责公司发文管理及报批。

7.协助全公司各部门的资料整理。

8.管理档案。

9.审查文件、记录及内刊。

第五条 文 员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文具与器材。

4.制定办公用品计划并报主任审批。

5.接待与通报总经理室客人。

第六条 司 机

1.保证公司业务部门用车的及时出行与安全。

2.保证公司领导上下班用车及来宾接送用车。

3.负责使用车辆的保管及日常清洗、维护、保养。

行政文员主要工作内容有:

1、协助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护工作秩序;

2、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管理;

3、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发放办公用品、印制名片、办理餐卡、定水、定票、复

印、邮寄等事务;

4、负责接待来宾,接听或转接外部电话;

5、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根据各个公司需要而定)。

行政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起草各种文件、计划、总结和汇报。

3、负责公文的收文管理,包括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负责公文的发文管理,包括核发、登记、印制、分发。

4、负责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记录、磁盘、光盘等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工作。

5、负责人事、劳资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6、负责有关维修资金政策调研工作。

7、协调各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各区县房管部门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关系。

8、节约开支,严格购、领物规定。购买前应经主任确认签字,大件物品的添置、更换须以书面上报,批准后方可购买;购买的办公用品建帐、入库专柜保管,领用实行登记备查制度。

9、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组织职工考核。

10.行政领导的职责 篇十

当前中华民族开始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复兴,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其他,无一不展现出一种积极的全新的姿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治改革的步伐也平稳迈开。众所周知,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体现在政府组织的高效率,而政府组织的高效率又要在行政组织的工作中得到诠释,行政组织的工作又往往取决于组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行政组织并非仅指我们笼统意义上的静态的组织结构,它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的组织活动的过程的统一。行政组织又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包括立法,司法,企事业单位等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我们一贯研究的行政组织仅是从狭义上解释的,即指政府行政组织。在我国的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辖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各种

行政事务。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一些具体的基本属性,但其自身又有一些

特性。

首先,体现在它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工具,体现了其政治性;同时,行政组织承担了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必须服务于社会,施益于

社会公众,又使行政组织具有社会性的一面。

其次,法制性和权威性。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和撤消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及其程序进行;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这是行政组织法制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行政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政权的机构,以国家。法律形式为后盾,对一切社会组织和公民及社会事务

进行管理和施加影响,因而具有权威性,人人必须服从,不得违背。

再次,还有系统性和动态性。行政组织是按一定的序列和等级组建起来的,庞大的,有严密结构的社会系统,按不同层次,不同管理功能进行划分,形成一个具有制约和隶属关系的权责体系,并受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系统性和动

态性的统一。

在行政组织内部,根据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可以将行政组织划分多个不同机构,如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派出机构、咨询机构等,但在以上机构中起主要作用的却是领导机构。领导机构即在管理活动中进行决策等一系列领导工作。在行政管理中行政领导是当之无愧的“首脑”,在各方面和全过程中都起主导作

用。

行政领导就是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社会活动。

它包括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特定的行政环境三个要素。

行政领导作为行政组织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具有特定的权威,其权威的形成是受多方面的影响的,主要包括:法定的规范,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坚强、团结、密切配合的领导核心以及领导者个人的自身魅力。行政领导者的权威要建

立在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基础上,要与维护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在我国,行政领导制度主要分为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和行政首脑负责制。在行政领导中两种制度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行政领导活动之中。

自20世纪40年代起,一些管理心理学家开始抛却对领导者天生品质的研究,而转向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随即而兴起了一系列的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针对专制、民主与放任作风的领导作风理论,立克特的以“连续统一体”为概念的管理系统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的“结构与关怀维度”的四分图模式,以及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等。在综合各式各样前任对领导者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领导理论又有了新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应变领导论,主要有途径—目标理论和情景领导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领导的归因理论,从而是管理理论进入了全面成熟

阶段。

在领导理论发展的同时,行政领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出现了较为

完善的领导理论方法,产生了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的行政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行政领导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可以分为领导制度具体要求的和提高工

作效率的两种类型。

在我国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有以下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我国行政领导的最根本、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方

法必须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科学的解决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是行政领导者的根本领导方法。坚持和运用这个方法必须做到虚心向群众学习,听取群众意见,领导骨

干与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领导相结合。

(三)矛盾分析的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原则,去分析事物,养成分析矛盾的习惯,是做好行政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的看问题,学会“弹钢琴”和抓关键,并善于从各方面创造有利条

件,使矛盾朝着正确有利的方向转化

行政领导的方法是行政领导制度的具体要求,而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必须采取具体可变的方法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就需要领导的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履行领导职能的过程中,运用智慧和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的技巧。领导艺术来自领导者个人知识、阅历和经验的积累,具有个人的魅力。就种类而言领导艺术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共有三类:待人和用人的艺术,处事的艺术,管理时间的艺术。

(1)待人与用人的艺术。

1)律己宜严,待人宜宽。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尤其对下

属要以诚相待,不得因地位而轻视人。

2)对待下属要仔细分析其心理,对症下药。区别情况,因人而异。对于有不良行为的人,要提前遏制其不良行为,消除消极影响;对于自私者,要在满足其合理要求同时,提出其不合理要求,引导他们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对于虚荣者,领导者不应过分迁就,要找准时机,指出问题,教育其踏实做人。

3)用人唯贤,任人唯能,一心为公,抛却那种“创业用人才,守业用

庸才,罢业用蠢才”的实用主义用人方式。

(2)处事的艺术。领导者每天都要和各种事务打交道,但其处事的方法和艺术不同,效率也不同。领导者处事艺术主要有:

1)善于授权。对于有些事务完全交予下属去做,即显示了对下属的放心和信任,调动下属积极性,又能减轻领导者工作压力,从而集中精力考虑其

他重要工作。

2)抓主要矛盾。正如列宁认为,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于抓住无穷链条中的中心环节,在抓好20%重要工作前提下,抓住80%的一般事务,就能

提高工作效率。

(3)管理时间的艺术。时间这种特殊资源的特点就在于易消逝性,因此领导者要提高领导工作绩效,就必须学会掌握和利用时间。“不能管理和掌握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有效的管理必须从掌握时间开始”。对时间的掌握,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不让一日空过,不让一时虚度。

2)当日事当日毕,无论任何事绝不拖到明日去做。

3)凡事有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4)熟悉自己的生物钟,在一天中精力最旺盛时做最重要的工作。

5)善于挤时间,耗时间要计划化、标准化、定量化。

6)对浪费的时间要进行反省,保持时间的相对连续性。

一般的领导艺术如此,行政领导艺术尤其如此。

在行政领导事务上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四种:

(1)授权艺术。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性。授权艺术可以帮助领导者“分身有术”、“事半功倍”。通过授权留责、适度放权、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授权追踪等授权方式,可以激

发下属的责任心,上进心,从而提高绩效。

(2)用人艺术。就是讲究人尽其才,做到“知人善任”。行政领导者要了解下属、知其所长、以诚相待、扬长避短、用养结合、合理激励、奖励有度,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3)处事艺术。就是讲究事竟其功。干好领导工作、忠于职守、专心本业、统筹安排、学会“弹钢琴”,是行政领导者处事的要则。

(4)运时艺术。包括领导者对本职工作事务处理的时间安排,以及对本组织内各类事务处理的时限的了解和运筹。其原则有自觉形成时间意识,善于把握高效率的黄金时段,能够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延长内在时间,从而提高

时间使用效率。

应当认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迫切需要行政领导现代化。在行政领导过程中,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重视效率的习惯和风气,从个人到整体,要求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强化效率意识,力争工作上游。但行政领导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必须高度重视其真

实绩效,是否对国计民生有积极意义。

许多优良的领导艺术一点也没有“过时”,改革开放还要继续进行。在竞争形势,质量要求、强调效率等问题面前无所作为或抱消极态度,等于认输,以及加强行政组织内部领导体制的建设等还要做更大的努力,均有待和有赖我们广大有

上一篇:市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一篇:20xx临时劳务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