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 教学设计

2024-09-04

菩萨兵 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菩萨兵 教学设计 篇一

《菩萨兵》教学设计

【 课 题 】

《菩萨兵》 语文 三年级

【教材简解】

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关心与爱护的故事。红军战士们以实际的爱民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赖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文章虽语言朴实,却饱含真情;既详略得当,又刻画典型人物。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族同胞称“菩萨司令”、“菩萨兵”的原因。

2.难点: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句子的含义。

【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暗含文章的中心,理解课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从读懂课题开始,紧扣课题,设置疑问,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在精读过程中,突出情感主线,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创设多样形式,留足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

通过练习复述故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让学生能综合理解、积累、运用文中的语言。配合文章插图,回归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设计思路】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内容。

2.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3.读写结合,用书面表达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救苦救难的人。)

2.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兵”的理解。(板书:兵)大声朗读课题。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要称他们为“菩萨兵”?什么样的兵能称为“菩萨兵”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质疑 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提醒注意:藏族(二字都是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字都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等字词的发音。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 藏民 春耕 一段 糊涂 糟蹋 怨不得平平展展

挨饿 露面 同胞 播种 翻译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师生共同理解部分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提醒注意长句子的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及自学情况,主要包括字、词、句的朗读和对课文的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三、学习课文第一、九自然段。

(一)学习第九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源自文中一句话,请大家找一下。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指谁?“菩萨一样的兵”指谁?(相机简介朱总司令的生平。)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简介:长征的历史、藏族人民居住区等)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总司令。

1)抓住“一„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藏民们为什么会害怕?想象反动军队是如何对待军民的?

2)朗读体会。(体现朱总司令的急。)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通过首尾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比较发生在藏民身上的异常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生字 1.请大家翻开课本到课后第二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互相提醒。

2.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几个生字,看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要注意些什么,在哪里起笔,怎么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藏、糊、怨、耕、播。)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发现学生课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指导,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①、“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②、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③、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怎么受得了呢?”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相机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①、了解“节气”。

②、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同桌相互交流。3.指名读“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追问: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过渡: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划出藏族同胞看到的情景。

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老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总司令、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3.指导朗读。

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4.总结。

出示对联: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横批: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五、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战士们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总司令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书面表达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六、作业

1、将《菩萨兵》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3、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2.菩萨兵 教学设计 篇二

一、见“山”“水”, 思“山”“水”——开讲艺术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开讲艺术在语文课堂中必须成为整节课中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引导部分, 它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要为整节课奠定一个知识基础, 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 从而更加有目的地去学习。

在《善于想象》这节课的开讲部分, 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山、水二字与山、水二字的简笔画, 在学生轻松地回答出这是什么之后, 紧接着又随手画了一道波浪线, 问学生这是什么, 这一提问, 然后随机点几名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给出的答案丰富多彩。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 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齐声回答“山”“水”, 可以使得课堂气氛轻松下来, 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其次,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随手画了一道波浪线, 接下去问学生想到了什么, 这个举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调动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明确了这节课的主题就是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学会想象、善于想象;最后, 因为学生对于波浪线的联想并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答案的课题, 程老师在这一版块中的启发诱导也十分到位, 通过“固象事物好说而抽象事物难说”这一句话, 将学生对于那道波浪线的思考从固象事物引导到了抽象领域, 这一点为了接下来的更加深入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让学生明确想象并不仅仅是局限在对于固象事物的联想上, 对抽象事物的联想也同样很重要。

二、想象“想象”, 引领“想象”——启发诱导艺术

在三维目标中, “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重要方面, 在近年来的教学中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见在任何事上懂得方法比单纯掌握知识重要得多。而在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将这样一种重视变成了单纯地讲授方法, 而忽视了方法在训练中渗透比单纯的讲授要更加显著。

程老师在这一节作文的能力训练课中, 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 程老师重视方法, 但绝对单纯地不是“讲”方法, 他让学生了解想象的方法之后, 又将想象的方法渗透在逐层的训练之中, 让学生自己去体悟。程老师对于学生掌握方法的训练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他的启发诱导之中。

在明确“想象”这一概念的时候, 程老师通过让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形容一下“想象”有什么作用这一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其实就是让学生想象“想象”是什么, 同时在这思考中体悟想象的特点。在学生给予了丰富多彩的答案之后,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 程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总结, 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想象的作用。在接下来让学生根据三个图形说出自己能联想到的东西的时候, 一个男生起来回答三个图形让他联想到了三个朝代, 而在说出自己理由的时候却并不是十分让人信服。程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 他再次对学生明确了想象要合乎常理的要求, 这一要求并不是说想象要有一个范式, 而是他反复强调的想象你要自圆其说, 通过这一例子, 程老师就让学生再次明确了前面提出的关于想象的方法和要求, 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来学生的回答便更加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而另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自己的观点是三个图形体现了人的一个变化过程, 就是人的棱角被磨平而个性逐渐丧失, 男生所举的例子是鲁迅的文风转变, 这和他自己的观点并不相符, 于是程老师清晰地指出了他的例子的失当之处, 让他再想一个符合这一点的例子, 在不知不觉中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在想象之中, 所举的例子也要能够印证自己的观点, 在作文中也要做到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 逐步地明确了前面所讲的想象的方法与要求。

三、卒“课”显志, 情感升华——结讲艺术

在一堂课的课堂教学结尾, 要依据本课所讲的内容, 把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 进行系统的教学总结, 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 同时力求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三

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

4.《菩萨兵》教学反思 篇四

《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以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文中人物语言的语气词使用特别能表现人物的情感,如“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能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现在已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等等。在学生的阅读交流时,抓住这一特点,指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朗读表达,以收到“文以辞发、声以情显”的效果。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子们会提出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

5.课文菩萨兵教学设计 篇五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他是怎么说的?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四、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

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五、教学8、9自然段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驱散了。

1、齐读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会想什么?

3、引读:他们说:……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六、总结课文

6.菩萨兵 教学设计 篇六

一、解放思想,解放课堂

实施“兵教兵”教学策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改革,是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学讲课堂视频,让他们体会一下新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既惊讶又兴奋激动。他们觉得惊讶的是,原来学生可以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前给其他同学讲课,老师也可以像学生一样在下面听讲。他们觉得兴奋激动的是,他们也将要和视频里的同学一样去自学并教别人。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新型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二、兵教兵策略应从提高“讲”的自信心开始

由于多年来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加之农村孩子的英语口语和表现欲都较弱,现在让他们去“教”别人,他们跃跃欲试但又担心、害怕。基于这一点,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Come on!Now,you’re a teacher,just be confident!Believe in yourself.Excellent!You have done a good job.ⅩⅩⅩis indeed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has made full preparations for her lesson.在这些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学生们变得自信、大胆,都争先恐后要当“小先生”。当然,在他们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张同学在讲解“call”的短语时讲得很精彩,而同学们却皱起了眉头。教师并没有打断她,待她讲完后问大家:“Can you keep all the phrases Zhang has taught you in mind?”同学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摇头。这时,教师把目光投向张同学温和地说:“You have made full preparations for your lesson and indeed a responsible teacher,but I think it’s better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mount of the phrases you teach next time,OK?这种委婉的建议张同学很乐意接受,以后再轮到她教学时,她都认真备课并向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而另一名学生,每次轮到她讲时,声音很小,其他同学都听不太清。于是,教师就说:“Your voice is soft and beautiful,Why not raise your voice to make all the students hear you clearly?Believe in yourself!”以后的课堂上,她都尽力提高自己的声音,讲的过程中还会非常关心地问同学们“Can you hear me clearly?”有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学生们的“教学”积极性就更高也更自信了,学讲计划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保证。

三、兵教兵策略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兵教兵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如教授Moudle 4 Unit 1 Reading中的“Advertisement”时,各小组派代表口头展示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杂志所查阅的与“advertisement”相关的信息。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学起课文来就得心应手。在学生对课文掌握较好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文章的篇章结构,并有学生自愿当“小先生”为大家分析本篇文章的结构。最后又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公益和商业广告进行辩论,每个小组的组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长负责记录并汇总出小组的共同观点再交给大组长,每一大组再派出代表发表观点并给出结论。之后,教师给出一问题供学生思考:“What friendly advice do you like giving when facing different kinds of ads?”

四、形式多样化的兵教兵策略使得课堂更有趣味性和活力

兵教兵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同位互教、小组内教、面向全班教学等。教师在排座位时可以将成绩好的与成绩较差的同学排在一起,便于一对一地兵教兵。优生在给学困生讲解知识的同时,又使得自己的知识得以内化和升华。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一些“小先生”,在适当时候让“小先生”上讲台前讲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教别人”的责任感,还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结束语

兵教兵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学生们“动”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们学得积极、认真,“教”得自信、高效。农村高中的孩子们也因为这种学讲新模式而“洋气”了、自信了,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费月正.高中英语:活力在于学生互助的策略[J].英语教师,2015(06).

7.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案设计 篇七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他是怎么说的?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四、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

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五、教学8、9自然段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

1、齐读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会想什么?

3、引读:他们说:……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疤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六、总结课文

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

让我们也满怀着感激把课文读一读。

8.《菩萨兵》 篇八

《菩萨兵》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学情分析:

《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设计与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师: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着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复习词句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饿 露面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师: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是复习词、句的朗读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5、生提问。

6、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设计意图: 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A、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B、师: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D、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E、师述: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F、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G、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H、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I、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J、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K、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A、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B、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C、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设计意图: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D、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E、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F、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

G、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H、师总结,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 军

心 情

民 民

心 情

心 鱼

心 水

相 情

印 深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9.纸上站“兵” 篇九

题目一出我就纳闷儿啦!我能不迷糊吗:“纸”是什么纸?草纸、作文纸、画画纸、餐巾纸……这纸再大, 能站几个“兵”啊?哪来的“兵”啊?大家一个个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期待着游戏早些开始。

终于, 何老师掏出了一张报纸, 再让我们猜猜报纸上能站几个人。原来在报纸上站人就叫作纸上站“兵”啊, 原来我们就是“兵”。还真有意思。大家讨论开啦:一、二、三、四……争了半天, 最多也只说出能站四个同学。老师摇摇头, 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铺上报纸, 开始纸上站“兵”的游戏。

老师选出九名男同学, 让其中八名同学各自伸出一只脚站在报纸边缘, 让一名同学站在报纸的中间, 除他之外, 其余每个人都只在报纸中占有“一脚之地”。站好阵势后, 老师让站在边缘的同学紧紧抱住站在纸中间的同学, 然后吩咐大家说:“等我喊一、二、三, 大家都收起站在纸外的那只脚, 呈‘金鸡独立’状。”啊, 如此是不是有点儿悬哪!不管他了, 拼了!“一、二、三, 收!”随着老师的口令, 同学们收起站在纸外的那只脚, 大家你抓着我, 我抓着你, 相互搀扶, 相互依靠, 终于稳定下来, 摆了个“漂亮”的阵容。这张小小的报纸上居然站了九个人, 太不可思议啦!

10.菩萨兵读后感 篇十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实善良、团结爱心、勤劳互助,而我最想说的是不尚空谈,事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高贵品格。

任何美好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实际行动,我们心存远大理想而不依靠实际行动就会落空。我们维护班级学校的集体荣誉,平时就要在班里学习上要帮助落后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活中同学们要相互关心和爱护,和不良习惯和行为做斗争。

大到国家也是一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国家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就需要现实生活中全国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和踏实肯干,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也不是靠向别人求助求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行动干出来的。

11.菩萨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十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能够自主交流,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朱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带的红军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以回忆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更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组检查

1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请打开学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检查。

2.小组活动。

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小组位置,组长迅速明确第一个被检查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组织。

3.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习惯于小组合作,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向同学展示自己,注重一些小组合作时学生积极参与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小组,组长不是指挥者,而是领队员,进行有序检查。例如在小组检查读书情况是,遇到对于读错课文的,要等一句话读完,再有其他组员有序发表意见。】

三、交流展示

1.词语关

师:请同学们,把书合上。离开书本,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胞 地区 一段时间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同胞 怨恨 糟蹋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①开火车读

②放到句子中读

③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大家读得很正确,但没有读出词语的特有味道,想读出味道,让我们放到课文中读读。

2.句子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 )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 )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 )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3.课文关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展示,不能够只是关注优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朗读,也就是针对后进生的课堂策略的尝试,应该量体裁衣,在建立一个进步的阶梯同时,又给后今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最大范围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生字关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学习多音字“挨” 。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门面,要树立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在范写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钩要出锋快,撇要有尖脚,捺要有平脚。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半包围要把中心稳。上下结构要紧凑。】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跟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读课文,感受菩萨兵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景自现。提出多多读课文,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让学生自己在脑中放着有关菩萨兵的电影。】

五、作业

完成过关窗口。

12.坚守城乡电网的“调度父子兵” 篇十二

在院校里父子俩同是钻研业务的学习尖子

1979年, 三明市技术学校筹建。当时年仅20岁的温春木以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考取了该校首届电工专业班。在学校学习期间, 他虚心好学, 悟性强, 始终是全班前三名的尖子生, 深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温春木毕业后, 被分配到宁化电力公司, 当上了一名电网调度员, 从此开启了他的调度生涯。

温春木的独生子温金辉, 2004年在三明工贸学校职高毕业后, 以较高的录取分数考入泉州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习深造。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 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下定决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家乡的电力事业,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岗位上父子俩同是电网调度的业务骨干

1981年7月, 温春木于三明技校电工专业毕业后, 被分配到宁化电力公司调度室当上一名城乡电网调度员, 这一干就是32年, 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把美好的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电力事业。32年来, 他难得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顿除夕团圆饭, 而是为构建幸福、美丽、温馨的和谐社会始终坚守在城乡电网调度的岗位上, 点亮万家灯火。温春木始终抱着当初的信念, 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家乡电网调度事业。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在坚守城乡电网调度的11 886天, 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防止出现误调度、误操作。温春木从事城乡电网调度工作32年间,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要求的操作流程, 向城乡电网下达着精准无误的调度指令, 从未发生过一次误操作、误调度, 调度事故始终为零。他在三明电网调度史上, 实属安全生产的一名楷模。

2007年7月, 温金辉从泉州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 专业技术拔尖, 被省电力公司录用, 分配到宁化县供电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当调度员, 与父亲一同成为该公司电网调控中心的“父子兵”。小温秉承父业、善于钻研、虚心求教, 把在学院中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 结合父亲手把手的传帮带, 创新、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 他和父亲一样, 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城乡电网调度员。由于小温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 深得公司领导的赏识, 除了担任调控中心调度员一职外, 公司领导还给他加担子, 让他扛起了公司供电可靠性专责的重担。在2012年三明电业系统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选拔赛中, 温金辉获得三明电业系统第一名、福建省电力系统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单位中父子俩同是淡泊名利的谦谦员工

温春木对待工作一直是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认真履责, 对荣誉和地位却看得很淡。他是全公司干部员工公认的城乡电网调度业务骨干, 对组织上从来没有什么要求, 总是把成绩归功于组织, 把荣誉让给同事, 把提拔的机会让给年轻人。他先后多次将三明电业局和宁化县供电有限公司授予他的先进荣誉名额, 有的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员工, 有的让给正要调动工作岗位的同事, 还有的让给了组织拟定提拔的年轻人。温春木常常为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能取得可喜的进步与成功引以为荣。

温金辉虽然年轻, 但他为人处世同样秉承了他父亲的风格。他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 虽已成为调控中心的业务骨干, 但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来显山露水的表现。由于思想上进、工作积极、业务出色, 温金辉分别于2009年、2011年先后两次被三明电业系统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被三明市文明委评为“社会服务志愿者先进个人”。当领导将荣誉证书颁发到他的手里时, 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得到组织上的认可。

温春木、温金辉父子俩虽然优秀, 但是为人低调、谦虚, 记者首次接触就深有感触, 他们多次拒绝记者拍照采访。最后, 还是靠通过有关领导做他们父子俩的工作后, 记者才从他们的口中采访到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

这两位坚守城乡电网的“调度父子兵”, 为该公司调控中心连续多年被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市供电系统评为“精品班组”、“标杆班组”、“调度管理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 发挥了他们重要的骨干作用。

13.《菩萨蛮》教学设计 篇十三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远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那样留在南方,绝不在北方向金人民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下片,表露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忧国忧民之愁情。

四、合作探究:

本词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明确: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中事,达到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中事则包括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因为难以一一实指,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但其主要寓意则可体会,其胸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福意境写整个襟怀、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实指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体现。

五、教师小结: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上片控诉金兵的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开头两句,由俯瞰“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深深地概括了金兵侵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的痛史。

三、四句写眺望故都、痛感北方山河沦陷敌手。

下片点出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阻挡的,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前两句承上启下,由江水冲破青册的遮拦而奔腾东流,联想到收复中原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是阻挡不住的。结尾两句,借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声,暗示实际恢复大业还将困难重重,因而勾起心中无限的愁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书江西造口壁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哀叹国土沦丧;下片:决心收复失地、报国之志难挡。

14.《苏教版三下菩萨兵》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糊涂”、“尽心尽力”等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t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 指名谈谈理解,教师补充说明。

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饿 露面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1)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强调“藏”,“挨饿”的“挨”多音字,“糊涂”的“涂”为轻声。教师指导写“藏”,学生描红,仿写。3)齐读词语。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5)浏览课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出示小黑板填空:

在 中,带领 帮助,使藏族同胞。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1)“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2)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

3)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了解“节气”。

5)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6)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4、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6、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作业设计: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3、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板书设计:

7、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关心爱护

藏民:

躲跑

返回

15.戴尔兵败平板电脑市场 篇十五

在PC市场稳坐市场前三的戴尔,在平板电脑市场却频频受挫。继2011年停产Android平板电脑到2012年重新进入后,近日,戴尔公司方面再次宣布不再出售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转而专注于开发基于Windows的二合一电脑。对于停产的原因,戴尔方面的解释是市场过度饱和及需求下降,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戴尔自身定位不清晰,迟迟未能打开基于个人消费级平板电脑市场的被迫撤离之举。

看衰市场而停产

戴尔平板电脑业务发展将再度迎来大调整。据外媒日前披露,戴尔公司已经宣布不再出售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而戴尔公司发言人给出的原因是:“鉴于平板电脑市场过度饱和及消费者需求下降,我们决定停售平板电脑Venue。”

戴尔中国方面的媒介部门也向外界实了这一消息,并强调,戴尔虽然停产安卓平板电脑,但是基于Windows的平板还将继续生产销售。至于戴尔接下来在平板电脑方面的策略,以及在中国市场的种种发展,目前则没有收到任何相关信息。

不过,对于目前仍在使用戴尔旗下Android平板电脑的用户,戴尔强调将继续提供对已有的Android设备提供支持,但是这些设备将不会获得新的系统升级。

戴尔剥离Android平板电脑其实并不奇怪,不仅是因为行业局势低迷,同时与戴尔自身经营情况也有关。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显示,2016年一季度平板电脑出货量为3960万台,较去年同期的4640万台下滑了14.7%,龙头企业苹果和三星出货量均出现大幅下滑,苹果发布的2016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也显示,i Pad业务在2016年前3个月的销量达1025万部,营收环比下降38%,同比下降19%。

具体到企业方面,出货量排名前五位的平板电脑厂商分别是苹果(25.9%)、三星(15.2%)、亚马逊(5.7%)、联想(5.5%)和华为(5.2%),不见戴尔身影。

而在中国市场,戴尔平板电脑发展则要更差。据ZDC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在2015年度平板电脑的市场关注度上,苹果、三星、台电、诺基亚、联想排名前五,而戴尔排名第16,市场关注度不足1%,仅为0.81%。

战略摇摆不定

戴尔在安卓平板电脑业务上的失利,其实与其战略的摇摆不定有关。有业内专家更是指出,戴尔并不清楚到底要做出什么样的平板电脑,也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戴尔进军平板电脑的时机其实非常好。早在2009年平板电脑才刚刚兴起时,戴尔便发布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随后戴尔推出Streak 10 Pro、Streak 7等产品,并向外界宣告其进军平板电脑市场决心。

与苹果i Pad主打用户娱乐不同的是,戴尔的平板电脑总是想着要兼顾商务使用,如Streak 10 Pro的“双重界面模式”,允许用户在个人及商务模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戴尔方面还将该产品定位为专业用户、中小企业用户量身定制工作和娱乐“思享合一”的移动产品。比达咨询分析师陈彪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产品定位,使得戴尔Android平板电脑未能打开局面,戴尔擅长的地方在于企业级领域,但是Android平板电脑从产品属性来看,更适合于个人消费级。

戴尔的工作、娱乐双定位也未被市场所接纳,到2011年戴尔便叫停了安卓平板电脑的生产。当时戴尔首席商务官Steve Felice表示,对于惠普、RIM等竞争对手持续与i Pad的竞争,戴尔将保持低调且更谨慎的态度,吸取同行失败的经验,并在2012年底前进入市场。

随后,戴尔再次进军安卓平板电脑市场,推出了Venue 7、Venue 8等产品,两款产品的屏幕分别为7英寸和8英寸,分辨率都为1280×800,系统内存为2GB,支持4G连接,系统为Android 4.2.2。从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戴尔的平板电脑配置并不差,但是不管是用户体验还是产品特色都不尽如人意,难以与苹果、三星等厂商抗衡。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表示,戴尔第二次进军安卓平板电脑,其实也仍然没有对产品有清晰的思考,更多的是在于配合当时的私有化进行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2013年初,戴尔宣布达成私有化协议,私有化是为了帮助戴尔转型,而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符合公司的整体策略。但是,戴尔转型围绕的是利润率的提升,而戴尔Android平板电脑不仅规模未有突破,产品定位也偏中低端,难以符合公司转型标准,撤离是无奈之举。

押宝二合一平板前途难料

虽然戴尔表示不再生产Android平板电脑,但其并没有放弃平板电脑这块业务,而是转而专注于开发Windows二合一平板电脑,类似微软Surface和联想Yoga。

从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戴尔这一选择显然更加正确。据IDC数据显示,虽然平板电脑市场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出现明显下滑,但是二合一平板电脑却异军突起,呈现增长态势,而且增速非常明显。

IDC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二合一平板电脑出货1660万台,今后二合一可拆卸式平板电脑将成为平板电脑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到2020年出货量将达到6380万台,占整个平板市场的30%。

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对于戴尔来说,想要发展壮大,让平板业务成为公司又一支柱产业的挑战却并不小。尽管基于Windows的二合一平板电脑占据市场主流,但IDC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二合一设备市场上微软的Windows占据了近60%的份额,处于主导地位。而Android、Chrome OS合并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占据26%左右的市场份额,而苹果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但在w i n d o w s阵营,除了微软Surface,戴尔还将面临诸多势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戴尔并不是第一家看重二合一设备市场的厂商,此前惠普、华硕、宏碁等都在二合一市场上发力,此外华为也在今年初推出Matebook正式进入二合一设备市场。

上一篇:控辍保学精准核实方案下一篇:青年使命与担当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