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2024-11-13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共11篇)

1.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材料化学13(1)学号: 13233524 姓名:丁佳卫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网络道德及危机的定义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危机是在网络生活中产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以及存在的潜在危险,其表现在于网络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采取的有悖于传统道德价值理念或不利于良好公共网络环境形成的言行和信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也随着发展起来。人们可以在网上做几乎任何事情,这无疑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比起高中初中的学生来,是非常自由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上网,等等。但他们整天泡在虚拟网络中,并且在网络中干他们现实生活中不敢干的事情。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一个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兴趣和热情,有着无畏的探索精神的群体,更多的投入到互联网的怀抱中去。然而,大学生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学生网民很容易被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存在的虚假、黄色、暴力等元素所迷惑。为了了解大学生中网络道德文明情况,更好的完善大学生网络文明制度,特组织本次调查.【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如网络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约束,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制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一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二 调查对象 当代大学生 三 调查内容

一、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41.8%,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95.2%。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路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母语”文化遭受强烈的冲击。互联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占90%以上的信息时英文文化在网络上取得霸权的地位,从而导致西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由此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甚至产生排斥。此外,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会出于好奇心了冲动心理可以去搜索一些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以及 色情、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背的内容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虽然不少的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的态度,但是,因为自制力较差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和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播。

(二)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由于互联网空间到处都是新生事物,对于容易接收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对网络的迷恋。有的学生因为过分的投入而染上“网络的、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一次上网少则几小时,多则连续几天,吃饭睡觉都是随便来。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同时,调查显示: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经不足为鲜,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当做是作业交给老师的大学生占上网人数的50%左右,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这种现象不仅表示着某一名是、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精神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沦丧。

(三)青年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的行为普遍 在由于光纤电缆和调节器网卡构成的这个“网络社会”中,人以电子化的高速运动的“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着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热情,显示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容貌谈吐北抛在一边,彼此直接因为“大话投机”经常联系。同时,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在网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却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因此,不文明行为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调查显示:86.3%的同学看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见过网络不文明的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35%的大学生曾经在QQ或论坛上对别人的进行恶意的攻击和散步虚假的信息,即使是在学校最受欢迎的BBS,也是仅有17.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很值得一看,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身是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群体,是中国新世纪的希望所在,他们将在新世纪工作好几十年,担任着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的面貌。根据这次调查显示,不同程度“触网”的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92.7%。从平均的上网时间来看,大二的男生女生分别是3.3小时每周和3.2小时每周,大三的男生女生分别是4.6小时每周和4.5小时每周,大四的学生则是鹤立鸡群男生女生的上网时间分别是6.2小时和5.7小时每周。可见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感情和心理,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一个中欧你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的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的利用它来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面对当前青年学生网上道德失去规范的现象,高校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工作,实施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帮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所说的学生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网络时代同样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握了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这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上网青年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的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对人的道德自律教育尤为重要。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教授的指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导利,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上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做良好的网民。通过上述的措施,积极引导上网青年大学生对大量的信息持扬弃的态度,最终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使上网青年大学生把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总而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

(二)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教育性格局 网络是新生事物,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信念等级的教育以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因此,全国各高校在建设网络阵地的同时,不能放松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组织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的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护墙”,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进行批评和发布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丰富和拓展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增强网络教育,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和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非文明等关系,确实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促使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不断升华。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组织网络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电师、报刊等媒体开展宣传,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把网络技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网上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格局,才能较好的解决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开拓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面临这现状的措施

1、大学生网络生活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学习指导为辅;

2、大学生面对网络有自制力,极个别学生经常逃课选择上网;

3、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文明有一定了解。

4、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建立网络道德机制很有必要,但是主动性较差;我国大学生在网络文明机制建立上处于一种相对较被动的地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相比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网络文明方面还有待提高。大学生作为时代建设的后备军,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提倡网络道德文明的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的网络优势,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第二,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提高大学生计机应用水平。第三,要相信学生具有较强分辨能力,但也要注意对个案进行分析和引导:

第四,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使得大学生免于沉迷于网络中。

我国的网络道德文明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想多来说较为落后。政府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建设的宣传,尽快建立网络道德文明机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从根本上杜绝网络不道德情况的发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以科学的观点引导大学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大学生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来思考自身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并付出实践并全面发展自身。

附录一: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 文化程度: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请在该年级后面打勾)

1、自己有电脑吗?()A、有 B、没有

2、你上网用来做什么的?()A、聊天 B、玩游戏 C、学习

3、你聊天的目的是什么?()A、交朋友 B、学习C、打发时间

4、你如何看你所交的朋友?()A、不是真的朋友 B、和现实的朋友一样 C、随便聊聊

5、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长?()A、1-2小时 B、3-4小时 C更长时间

6、聊天时你会说真心话吗?()A、会 B、不会 C、视情况定

7、如果有网友约你见面你会出去吗()?A、会 B、不会 C、视情况定

8、你上网时间有没有受过别人的而已攻击?()A、有过 B、没有过

9、你觉得我国公安机关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如何()A、很满意 B、不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是很了解

10、你认为有必要进行网络文明的教育吗()A、有 B、没有 C、无所谓

11、你曾经用非法的手段进入或攻击他人的网站吗?()A、是 B、经常 D、偶尔 E、没有过

12、如果你侵略了机密的网站,你追求的是什么?()

A、获得机密信息 B、显示自己的网络本领 C、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其他

13、你对语音聊天室存在的谩骂现象是怎么看的?()A、很反感 B、没什么,很好玩 C、别人都在骂,我也骂 D、其他

14、你有没有想过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A、有,而且做 B、想过,没做过 C、完全没做过 附录二: 调查流程:

(1)组员关于调查课题的讨论;(2)确定调查课题;

(3)设计调查问卷(包括纸质调查问卷和网上挂出的调查问卷);(4)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调查问卷;(5)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6)撰写书面的调查报告;(7)做调查总结汇报并上交调查报告;(8)社会实践调查结束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调查结语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2.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二

一、思想道德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关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调查方法

为了解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对在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更好的帮助提高我院道德素质教育水平,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该校六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本调查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这220位调查对象包括从大一到大三的在校生,所在专业包括工程造价、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物联网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应用化工技术。如表1。

3、调查内容

1)校园公德:这是整个调查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学生的扔垃圾情况、对待课桌的情况以及在一些公益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

2)社会公德:通过考察学生在公共场合中表现的举止,以及在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来判断学生的社会公德情况。

3)家庭美德:了解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生日、所穿衣服的大小、鞋码,在家庭中是否为父母做饭,对父母的礼貌情况。

4)诚信美德:通过学生对学生作弊情况、骗取学校贫困资助等情况来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诚信美德情况。

5)健康上网:了解学生上网内容以及对待网上不良信息的态度。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1、社会公德和校园公德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情况统计表明,主动为老人让座的有70%,看自己剩余站数在选择是否让座的占据了22.1%,其余的是选择视而不见。这能够表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需要进一步的得到加强。

在校园公德情况调查中,学生在教室中吃早餐时选择将垃圾随地乱扔的有27%,偶尔乱扔垃圾的占据了55%,只有的18%是从不在教室中选择乱扔垃圾。对于熄灯之后在寝室抽烟喝酒打牌的回答,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有16%,回答不清楚的有31%,只有53%的同学从不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校园公德情况亟需加强。

2、家庭美德较好、诚信美德不足

通过调查显示,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有82%,18%不知道,经常会在节假日为父母亲人送去祝福的有75%。关于在校期间,多久往家里打一次电话的调查中,有15%的同学在一周内会多次打电话,一个周一打的占大多数(57%),半个月一次的有22%,只有6%的同学会选择一个月以上打一次电话。从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考试作弊的情况,认为可以理解的占据了24%,认为没有什么奇怪的自己在考试中也做过弊的占据了41%,只有35%的同学对此反感,自己从未做过弊。对于大学生贫困作假情况调查显示,有2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坚决反对的占据了45%,其余34%表示与自己无关,对此不关心。这是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对待问题,调查结果表名了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诚信美德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逐渐培养其诚信品质。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议

1、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人品和人格的完善,让其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不能仅仅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来强化其思想道德思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一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当前网络的优势,通过对网络上一些行为事件的具体分析,来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让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能够随时随地的上网,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对其思想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其价值取向的转变。因此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网站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及时的了解学生的上网倾向,通过网络和校园内海报等宣传内容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逐渐的树立正确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当今的网络环境,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引起重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来上网,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学校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网络管理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秀凤,王军,杜娟丽,付丽.网络时代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J].成功(教育).2011(02)

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对策

1.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

1.1缺乏社会公德意识

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可以从大学校园里的一些现象中体现出来,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铺张浪费、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随处可见。

1.2价值观扭曲,功利思想强

改革开放以后,“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竟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攀比之风越来越重,自己拿着家里的钱却盲目高消费,甚至还有“卖肾买苹果手机”、“上大学买苹果三件套逼哭家长”这样的事情存在。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浮躁盲目的心理,想着别人没有的我得有,别人有的我更要有。

1.3行为失范,缺乏诚信

大学生忘记了学习的初衷,把时间用在逛街和玩网络游戏上,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上课睡觉、玩手机、大声喧哗、东张西望、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屡屡出现。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也存在行为失范,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给旁人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大学生没有诚实信用观念。在学习方面表现为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论文。在日常行为方面则表现在同学之间说话做事不守信用,借钱不还等。

1.4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到了大学这个集体环境仍然带着这样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和团结同学,缺少集体观念。

2.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对策

由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由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造成,因此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2.1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是在法律制度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让其成为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使道德与法律良好融合。二是从公民角度来讲,社会要重视公民道德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并为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2.2加强学校道德观教育,改进校园管理

学校要重视道德观教育,增加德育教育课程,增加德育师资,改变单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观念。在德育目标方面,学校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德育教育内容方面,学校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共产主义理想为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学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考察方法,摆脱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在校园管理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精神的宣传,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保持校内环境的整洁和优美,完善校园行为规范。对外要规范校外商业设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2.3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加强道德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从内心培养正确的意识,明确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能够增强道德实践能力,提升道德观念能从整体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进步。

首先,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大学生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到增强道德修养对自己的重要性。多学习传统道德文化和先进典型事迹,善于思考、勤于反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再次,大学生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增加社会经验,将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统一,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規范。

总之,大学生道德水平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也决定着社会公民总体素质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只有准确把握现象,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合格人才。相信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肯定会显著提高,我们中国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尹飞.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缺陷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4):2-3.

[2]何国清.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6,(1):3-4.

[3]申云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修补大学生道德缺失[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3.

[4]陈春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及其对策研究[J].希望月报,2007,(5):1-3.

[5]张咏平.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2003,(6):5-6.

4.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调查问卷 篇四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网络也已经是我们查阅信息,浏览新闻,娱乐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Internet目前已经联系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个子网、500多万台电脑主机,直接的用户超过4000万,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电脑公共网络。Internet也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正是由于这种讯息的便捷性,致使我们也暴露在互联网各种弊病的侵害之下,与此同时,网络提供的这个虚拟的平台也使网络道德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请您如实回答以下30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题目下方,这一过程将花费您几分钟的时间,敬请谅解。

我们将对您的调查结果和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年龄: 性别:

1.您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吗?

A.有

B.没有

2.您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多少?

A.30分钟以内

B.30分钟—2小时

C.2小时—4小时

D.4小时—6小时

E.6小时以上

3.您上网一般为了做什么?(多选)

A.查阅资料

B.浏览新闻

C.聊天交友

D.玩游戏

E.影视音乐

F.学术研究

G.BBS

H.购物

I.打发时间

J.处理个人事务

K.其他

4.您曾经在网络上遭遇欺诈事件么?

A.经常

B.偶尔

C.从未

5.您是否信任网上购物等网上交易?

年级:

6.7.8.9.10.11.12.A.是 B.否 您是否在上网时有过以下行为呢? A.非法攻击他人电脑 B.制作钓鱼网站 C.匿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D.欺骗感情 E.盗取他人上网账号 F.制作病毒并传播 G.从未有过以上行为 您在网站上注册时,如果需要,是否填写真实信息? A.是 B.从不 C.看情况 您是怎样看待网络社交的呢? A.现实方便 B.虚无缥缈 C.模棱两可 您是否在网络上使用粗话脏话?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在浏览网页看到粗话脏话时,您会有什么感受? A.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很正常 B.无所谓,让别人说去吧,我不说就好了 C.不太舒服 D.很反感,厌恶 当别人在网上对您爆粗口,你会怎么做? A.算了我忍了,不理他 B.大方得体地回敬 C.与他争辩,讨回公道 D.以牙还牙 您如何看待在不以辱骂他人为目的情况下,用粗话来表达思想情绪状态态度?

A.只是语气词,流行用语而已

B.少用无妨

C.是不好的做法,会主动回避

D.坚决反对

13.14.15.16.17.18.19.20.您是否曾经参与过人肉搜索或想要使用人肉搜索? A.是 B.不是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人肉搜索情况,你的看法是什么? A.可取 B.难以接受 C.需要在一定程度限制 D.没有想法 您认为人肉搜索突破了传统道德底线了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您对在网上散布个人信息等隐私的态度是什么? A.支持 B.持围观态度 C.坚决反对 D.说不清楚 某大学生意外获得公司账号密码盗取价值2.5万元Q币,您有什么看法? A.网上的虚拟财产不作数的,不算犯法 B.骇客行为,灰色收入 C.网络道德缺失 D.与现实中偷盗没有区别 您了解黑客与骇客吗? A.不清楚 B.都对网站等进行恶意攻击 C.有点神秘,技术性高D.十分了解 您知道反黑客联盟吗? A.没听过 B.听说过但不太懂 C.知道 D.有志加入 对于网络明星您的态度是什么?

A.实力派

B.能被炒红也是一种能力

C.实力有待考证

21.22.23.24.25.26.27.D.没实力,完全是舆论的作用 你遇到的有关舆论偏离轨道发展的情况有哪些?(多选)A.没有 B.栽赃陷害,如: C.互相诋毁,如:人身攻击 D.制造事端,如:为引起关注而散布一些谣言 E.操控舆论,如:对政府官员进行形象包装 你认为网络炒作家的动机是什么? A.星探,伯乐的角色 B.挑衅网民的极限,以玩弄网民于股掌之中 C.控制舆论,铸就某些人的辉煌 D.加强炒作吸引大众眼球,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您认为网络炒作会带来哪些后果?(多选)A.提升网民的激情,提升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B.促进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 C.促进一些小品牌的发展 D.顺其自然,虚拟世界不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E.过强的舆论宣传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F.欺骗网民的感情与良知,致使网络日渐凄凉 G.网络使人失去信任,以至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形成 你对浏览黄色网页有什么看法? A.反感 B.不反感,但不好意思 C.偶尔浏览 D.都成人了,经常浏览 你对黄色网站有什么看法? A.传播低俗文化,应被摒弃 B.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C.促进人们对性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排除好奇心 D.没有想法 您怎样看待现在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A.大家都很自律 B.曾看到有些人的不道德行为 C.从未了解 您如何定义现今的网络交流和网络道德现状?

A.和谐有序

B.和而不同

C.混乱糟糕

D.不清楚

28.您满意现行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吗?

A.满意

B.不满意

C.不清楚

29.请写出您最常浏览的3个网站。

30.您对此次网络调查的方式有何感想?并希望您能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A.满意

B.部分满意

C.不满意

意见:

5.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篇五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而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解决对策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网络道德 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其重要意义包括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人们的自信心,网络在改善人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人们许多共同的话题 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自尊自信,培养健康活泼、宽宏大度、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意志品质,从而逐步完善人格,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

由于网络立法和道德规范的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行为比比皆是。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虚拟社会,网络主体身份注定能够通过许多“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网上交流没有现实中舆论、习惯、法律、内心信念的制约,无需要面对面交流,平常被压抑的丑恶的一面,会在符合的掩护下为所欲为,诸如网上撒谎、谩骂、使用淫秽粗俗语言,往聊天室“灌水”传播无聊的虚假消息,发布虚假的电子邮件,网络赌博等不道德行为。

由于没有规则的约束,传统道德失去了支配性作用。正因为如此,网络时代大学生

往往会产生道德缺失的意识和行为,导致网络道德情感的弱化。

(二)道德情感淡漠与人际关系疏远

现 实中的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繁重的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网交友、网上聊天、BBS 上高谈阔论,压抑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然而沉溺于网上交往,不但会带来现实生活中与朋友、家人关系的疏远,还会引起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造成某种封闭的自我倾向。

同时,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

角色的扮演规则。通过QQ、博客等网上聊天工具进行间接的“交往”,缺乏网络道德的网民可以肆无忌惮地编造各种谎言与虚假信息,行为主体麻木,人情趋于冷漠,进而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丧失了

(三)网络剽窃现象严重,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分享使得网络信息丰富多彩。互联网信息产生、加工和处理的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抄袭,“自由、免费”的思想在大学生网民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网络文章是一种普遍行为,通过网络伤害他人、偷看他人文件也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的行为。甚至部分大学生的人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也直接从网上下载,有的文章中甚至还留有下载的地址,这种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剽窃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加剧了学术腐败.导致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急剧下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内在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生寄托感情的港湾,平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宜泄。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客”,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二)外在原因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2、家庭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夭、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策略

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已让网络德育的开展成为必要,而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则对网络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第一、教育为本——发挥网络德育的核心力量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网络文化是一种前喻文化。德育工作者要顺应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要求,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者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信息和道德冲突,能够进行自我道德判断和选择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并反哺未来社会的道德进步。其次,要加强专业化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队伍成员要增强网上教育的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最后,要丰富教育内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宣传

网络法律知识,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化,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

第二、道德自律——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道德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发扬自律精神。网络带来自由的同时,肩负的道德责任感也就越大,这时更需要大学生发挥自律精神,在网络的空间,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自己管理自己。我们要提高网络道德认知、培养网络道德情感以及锻炼网络道德意志,确立网络道德信念,最终我们要养成网络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大学生实现网络道德自律的归宿点。第三、加强监管———优化网络道德社会环境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网络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其生存和发展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秩序的保障。而要保证互联网良好的秩序环境,单凭道德是不行的,还必须用法治。同时,政府作为网络监管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过滤网络入口信息,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五、个人总结

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无论网络文化带来哪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汲取其中有利的信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利用网络章显个性、展示才华,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9期。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载《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曾丽达:《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邱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张文峰:《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政法学刊》,2003年第4期。

1.于睿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8(03)

2.孙秀娟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与网络道德教育 2006(05)

3.范大裕 青少年沉迷网络因素分析与防治 [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4.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2000

5.李俊文 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 [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2008(07)

6.孙伟平;贾旭东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1998(08)

6.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六

彭尚源戴志秦明旺

摘要:本文作者采取座谈、个别谈话和走访等方式,结合平时的观察、思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以全面、客观、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对策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在校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一、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从表面上看,现代大学生似乎缺少以往的政治热情,但我们坚决不能用“政治淡漠”来简单加以概括,如果说学生已经由盲目的冲动变为勤于理性思考,逐步趋于成熟则更为客观准确。他们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观察和处理问题,更多地表现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一)政治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对祖国的热爱会变成大学生一种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动机,继而 产生巨大的热情,为追求真理不辞辛劳的攀登,从而形成无畏的创业精神。集体主义使大学生将自己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紧密相联,继而形成一种促进自己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和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是比较关心政治的,他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对于一些国内外大事,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在与一位马哲教师交流中,得知该位老师对同学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迫切心情颇有体会。这个情况同时通过我校开设的马克思哲学课上同学们对于老师所分析的政治国际形式的强烈兴趣也可以看出:

1、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多数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理论,能够主动学习并迅速接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科学的思辨能力,不断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积极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2、不断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要求入党人数逐渐增多,对加入党组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大学生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有关报道,我国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已超过70万名,占学生总数的8%。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1.16%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7%左右。从我校来看,每当大学新生刚入校时,通过军政训练和入学教育引导,90%以上的新生都不约而同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调查结果,我校近几年在思想上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比例约为85%,而毕业生年级中的学生党员平均人数为30%。这正是我校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具体表现,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立场上比较坚定。

3、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给予了热情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感自豪。在与同学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政府作出的英明战略决策,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人生观。总体上看,大学生人生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勤学善思、注重能力、全面提高、立志成才是其人生观的基本特点。

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明显增强。现实社会需要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学们一致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我校,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除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上自习外,就是进图书馆、听音室、网络学习室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同学们表示“现在还是想多学些有用的东西,将来才能有点作为”。

(三)价值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在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也同样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同时,由于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理想化,加之外界的多种诱惑,不良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既不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也不是惟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而是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价值目标多样化,带有明显的务实倾向。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强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革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一样,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同步性,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并向获取实惠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多样性和务实性的价值取向同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和多元利益主体等体制的出现是相吻合的。

(四)道德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思考,校园的大学生群体大体上完成了东、西方道德标准的否定与肯定,一贯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形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道德观念。应当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等。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忠、孝、仁、义、礼、信、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忠、孝”的选择率最高。

1、传统道德意识的回归。前些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大学生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进而发展到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全盘否定,甚至连大学生自己也感觉到道德的伦丧,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淡漠。但是,受到5000年文明熏陶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完全醉倒,长期积淀在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教育成果唤醒了他们,使他们在扬弃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与传统美德,并且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接受和发扬了这种传统美德,表现在有的同学主动开始研究代表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等。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待人要真诚;在他们看来,增长才干固然重要,但自身修养和做人的基本素质也同样重要!

2、崇尚理想人格。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的课外读物中,领袖著作、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有逐步增多趋势,他们为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而赞叹,为他们伟大的人格力量所倾倒。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依然体现时代特征,应继续发扬”,表明当代大学生们崇尚理想人格,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3、追求平等。人人平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大学生在这方面一直是身体力行的。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同学们要求平等的意识非常强烈。其中大多数同学对考试作弊等个别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他们渴望相互理解,渴望被人尊重,把

这些当作追求平等的最高待遇;他们愿意参加有报酬的社会活动,对所得的劳动报酬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和承认。

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智育,轻德育。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使自己有所发展,必须依靠真才实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所以大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中,实践则少之又少。个别同学忽视德育、不注重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些直接导致他们意识淡化。甚至极个别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不愿上政治理论课,不愿意担任社会工作,政治上不求进步,公益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是厌倦和反感。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做出损害他人利益和集体荣誉的行为,道德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二)注重实惠,缺乏理想。“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评论是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现实写真。过去对宏大理想的追求,代之以对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更能体现个性的目标选择,这样虽有增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减轻心理压力等积极的一面,但其生活缺少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以锻炼能力为目的,仅仅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理论功底不强,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处在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中。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觉得“学习无动力、生活无目的、无聊苦闷”;甚至有的学生不明白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三)贪图享乐,怯于奉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同学中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据调查,把金钱看作是人生首要目的同学的比例在近年来有所升高。在采访同学过程中,有不少同学认为金钱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赚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个人私欲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意识较为薄弱。

(四)强调自我,忽视他人。一些大学生曲解个性化教育的真正含义,以为提倡个性就是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有的竟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在大学生的演讲稿和话语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实现自我”。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对国家集体利益漠然置之;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关系紧张;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出现偷盗、借财物不还等损害他人利益;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畸形消费。自我意识的膨胀使个别学生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意义就在于“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歪曲化。

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 人的 回报呢?

二、对策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也会对国家、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倡导积极思想,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意识走向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二是学校,三是家庭。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舆论报道等都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这其中有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此时,学校导向就成为了决定学生意识走向的重要因素。那么学校改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呢? 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及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学校一是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二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每种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思想道德与政治意识薄弱的学生,而大学生处于血气方刚、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有的甚至被图谋不轨的坏人所利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行为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中国,均有重

7.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七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信息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中国社会也在这场“网络风”席卷下成长。据网络中心统计, 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为62万, 2002年底我国上网用户为1.1亿, 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网民中, 80%以上是年轻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而且,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网络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失范行为,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那么,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一) 网络社会自身的特点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点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首要原因。网络社会也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 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冲撞和融合。大学生们也利用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而“恣意妄为”, 做出许多违反传统道德和违法的行为。

(二) 网络道德意识薄弱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普遍侧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而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网络道德建设等问题缺乏思考, 网络道德意识薄弱。

(三) 网络道德教育滞后

我国高校现在开设的网络课程学生学的大部分是技术理论, 对网络道德问题探讨较少, 使我国当代大学生对网上信息和行为缺乏甄别能力。大学生网络思想理念, 价值取向也无法有效形成, 这是网络道德教育滞后所致。

(四) 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

网络安全的维护、网络行为的规范, 一是靠网络行为主体良好道德水平的支持, 另外也要靠社会对网络主体的有效监督, 网络主体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从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来看,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

二、加强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所谓网络道德主体是指建设、管理与使用因特网、并具有相应道德需要和能力、道德义务和权利的人或组织。它包括网络用户、站点、网络产品制造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而网络用户作为网络使用者, 是最基本的网络道德主体, 其行为状况是衡量网络道德建设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 必须加强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1.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网络社会也需要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人的行为和维护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网络管理者和国家有关人员应致力于制定出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管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我国在制定网络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我国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制定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们对网络的兴趣和使用水平的提高的网络行为规范。高校及国家有关网络管理这可以发动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规范的制定中来, 才能真正制定出为我国大学生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网络行为规范。

2.加强网络立法

道德建设需要法制建设的维护和推动, 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 道德建设也难以进行。在网络社会中, 传统道德约束力减弱, 道德他律手段失灵, “道德自律”也不是每个网络参与者身上都能发挥作用, 因而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需要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3.建立网德自律机制,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

要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 必须有制度和法规作保障, 但是法律法规不可能解决一些问题, 没有人的“自律”, 仅靠法的“他律”, 是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的, 因此, 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网络环境所要求的道德, 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它指人们在个人独处的时候, 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 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 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 从而使道义时时处处得以体现。

4.加强网上德育工作, 建设校园网络系统

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趣味性、形象性等特点, 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 不仅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 而且更生动活泼, 更易于网络参与者接受。校园网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其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价值观等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载体,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建立校园网络系统。

我国的信息网络起步较晚, 但发展速度却是极其迅速的。信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如网络犯罪等危害社会的行为, 我国在抓住契机进行发展的同时, 更要加强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 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以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M].刘江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2]严耕, 陆俊, 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 (5) :27.

[3]章诗同注.荀子.解蔽[A].见:荀子简注[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233.

[4]严耕, 陆俊, 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 (5) :159-160.

[5]朱熹.四书集注[Z].岳麓书社出版, 1987.

[6]梁启超.论公德[J/OL].中国广播网www.cnradio.com/tfmb/shgd/gddjt2005.12.25.

[7]陈良富, 直松灵, 孙玉兰.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J].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3) .

[8]张文杰, 姜素兰.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9]曾旭日.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亟待加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4) :70-71.

[10]吕耀怀.信息伦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 .

8.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八

【摘要】道德感是在具备道德敏感性的前提下,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反应。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先升后降,性别差异不明显;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的道德感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活动的学生,且主要表现在责任感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道德感强于普通同学,尤其在自尊心和羞耻感方面差异较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感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7-02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群体,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不但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感发展状况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重要影响因子,由于 93后构成了当今大学生的代际主体,本研究将结合 93 后的身心发展规律就大学生道德感的现状展开论述。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同学的失德行为不是因为其故意触犯社会的道德规则,而是因为他无法分辨所做的事情究竟是非道德(nonmoral),还是不道德(immoral),这种偏差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同学缺乏道德认知,很多时候是因为其成长过程中关于道德的理解缺乏认知与情感的交互所致,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道德感敏感度是作为雷斯特(J.Rest)及其明尼苏达研究团队(The Minnesota)所创立的“四成分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而被提出的,雷斯特将其定义为“觉察到某人可能要做或正在做的某事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人的幸福”。雷斯特及其团队在此后的研究中发现,再简单的事情对某些人来说也是困难的,他们无法察觉那是一种道德情境,更不会去有所作为。

本文对于道德感的界定:道德感是在具备道德敏感性的前提下,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反应。当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产生积极愉悦的体验;当道德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诸如羞愧的负向情感体验。道德感具备放大、选择、评价、预测等功能。

一、大学生道德感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

1.问卷的结构

道德感是人所独有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前文已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羞耻感作为其核心情感,故本问卷题目设置依据这四个维度而设定,并参考DDQG量表中的维度。

2.问卷调查的实施

本研究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随即抽取大一至大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其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1。

3.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为考察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以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作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指标,用以确定问卷信度。α其取值在0-1之间,α系数越高,信度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越好,适用于多级问卷,是估计信度的最低信度。α<0.35低信度;0.35<α<0.7中等信度;α>0.7高信度。本问卷结果如表1.2所示。

由表1.2可见,问卷的α系数界于0.318-0.678之间,属于中等信度,自尊心属于低信度的维度,但笔者参阅相关文献,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讲求中庸之道,不自傲,使得许多被试在选择时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提问或调查的方式需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改进。但问卷整体的α系数为0.804,达到了高信度,确保了问卷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综上所述,问卷虽在自尊心这一维度显示了低信度,但整体信度较高,且依据效度优于信度的问卷编制规则,本问卷信效度较高,问卷数据客观可信。

二、大学生道德感发展状况

1.大学生道德感发展的一般状况

第一,道德感与各核心情感分差较小,说明道德感及各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第二,道德感得分普遍居于中值附近,说明大学生道德感的培养与社会的预期尚有差距,有一定可提升空间;

第三,各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责任感和同情心水平较高,自尊心和羞耻感得分较低。

2.大学生道德感的差异性

人的自然本性中存在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如魏晋玄学家王弼所言“若全同也,相近之辞不生;若全异也,相近之辞不得立。今云近者,有同有异,取其共事无善无恶,则同也;有浓有薄,则异也,虽异而未相远,故曰近也”。人性且有异同,道德感作为人的后天培养的高级情感,也因影响因素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年级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年级差异对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道德感的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01),经事后检验进一步发现,二年级与一、三年级在道德感上差异显著,即大二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感的关键时期。

道德感及其各核心情感随年级的增加表现出年级间的显著差异,这说明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阶段性,这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结合前文中的分析,道德感及各情感得分均不高,说明道德感的培养方式有待改进,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2)性别差异

对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在性别变量上做独立样本T检验,女生在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的平均得分上均高于男生。但男女生在道德感上差异不显著(P=0.28>0.05);男女生在同情心上差异不显著(P=0.56>0.05);男女生在自尊心上的差异不显著(P=0.38>0.05);男女生在责任感上的差异不显著(P=0.59>0.05);男女生在羞耻感上的差异不显著(P=0.48>0.05)。

问卷分析结果,在性别差异这一维度,男女生差异不显著。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于男女角色的道德期望略有不同,在固有观念中总是认为女孩子会更富有同情心,羞耻感更强;男孩子应当责任感和自尊心更强,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女生在道德感及各核心情感上的得分均略高于男生,这是与女生身心发展速度快于男生这一规律所导致的。

(3)实践因素的影响

对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在实践因素变量上做独立样本T检验,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的道德感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活动的大学生(P=0.016<0.05),除羞耻感得分相近外,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的道德感及其他核心情感均高于未参加过活动的大学生;实践因素的差异在同情心上差异不显著(P=0.06>0.05);实践因素的差异在自尊心上差异不显著(P=0.86>0.05);实践因素的差异在责任感上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4<0.01);实践因素的差异在羞耻感上的差异不显著(P=0.73>0.05)。

由此可见,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同学的道德感明显高于未参与过的同学,与假设五相吻合,且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同学责任感极其高于未参加过活动的同学。这一分析结果表明,使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等社会实践中,使其通过最直接的体验的方式自主构建道德感是有效的方式。在这种直接体验中,大学生自我意识得以发展,对于责任感、同情心有了更为直接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后会得到老师、家长或被帮助对象的肯定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4) 角色担当的差异情况

对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因素上做独立样本T检验,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的道德感显著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P=0.05);两者在同情心上差异不显著(P=0.13>0.05)两者在自尊心上差异显著(P=0.04<0.05);两者在责任感上的差异不显著(P=0.23>0.05);两者在羞耻感上的差异显著(P=0.04<0.05)。

综上所述,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的道德感显著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学生干部的身份,是大学生对于自我的一种角色定位,在扮演这一角色时,也同时承担其了相应的责任,也注定会被更多的关注,这也是其自尊心与羞耻感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在同学眼中,学生干部是老师信任的对象,学生干部自己因为这一角色定位,而具备了较高的自我纳悦和自我肯定,自信和自重、自爱的感觉更为强烈,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为其道德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管理心理学中所讲的“领导者”心理,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恰当了,会被更多的人关注,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羞耻感,为了消除这种不良体验,便会对自己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避免失当行为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小蔓.道德情感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胡守棻.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杨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9]岑国桢,顾海根,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0]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11]文福荣,肖少北.青少年道德情感问卷编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50-52,90.

[12]戴艳,郑日昌.大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456-459.

[13]冯源,史一清,甘玉群.道德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10):1271-1273.

9.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篇九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多视角方面探讨: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广、要快的多。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当大学生身上已经反映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的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2、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心理、生理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运动而最终完成。根据认识理论,外在刺激不一定会简单地引起某种反应,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即主体的评价。正由于主体对客体的不同的认知而导致了不同的质、量、度的反应,而这种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主体在这一切生活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的沉积的结果。

3、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思想道德的过程是呈阶梯状的,修养越好,站的台阶就越高,达到的境界就越高。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引导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坚定广大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问精神。

2、转变思想教育观念。

面对新时期赋予给高校思想工作的新任务,抓住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等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生活的思想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求稳、求实、求高、求美,让他们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具体来说,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采取广大同学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感知和理解。二要以理说人,以情动人,以德服人。道理是科学,感情是艺术。入情入理,才能入脑入心。三要有创新意识。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要科学化。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五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文化育人。六是树立典型形象,及时地利用身边人、身边先进事例作为榜样,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七是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达到育人目的。八是加强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变“填鸭式”为“引导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九是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就必须整合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在育人中的作用。

3、加强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

要努力优化校园和学生园区的文化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进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同时,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校园文化、学生园区的文化活动得以丰富多彩地开展。

10.大学生道德调查(附问卷) 篇十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贵州大学大学生道德的调查

学院:农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

组长:张元俊 组员:李宇

联系电话:*** ***

指导老师:熊永兰

一.调查意义及内容

1.调查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在大学里,又接受了更高等的教育。关于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大家可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很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也生活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在一切物质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时,大学生的道德却在这时候出现了问题。现在讲究的是一个和谐社会,道德的问题和以前比起来就会被放大。关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值得我们去调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出现了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又该怎样做。

2.调查内容

2.1背景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正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代独生子女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热情开放、进取心强,敢于创新、张扬个性;但同时,他们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时常感到孤独和空虚„„

2.2调查方法

2.2.1.地点:贵州大学南校区

2.2.2.时间:2011年4月11日

2.2.3.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在校大学生

2.2.4.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估计

2.2.5.调查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填写结果。从而可以知道作废的问卷有哪些,得出的结果具有准确性。最后通过统计得出结论,看问题所在并讨论。

3.调查结果

从对大学生诚信、网络、恋爱道德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2份,有效问卷140份。下面是我们调查的一部分问题。如果你要申请困难补助,你会怎样叙述你的家庭情况。你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你对网上聊天的态度。

你浏览贴吧的时候,发表帖子与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网上聊天时你注意文明用语吗。谈恋爱时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吗。你觉得谈恋爱时什么最重要。

你身边的朋友在大学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吗。

我们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了14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其中有83%的人在描述家庭情况的时候会主要写真实的,但是也会稍微编造一些;有40%的人对考试作弊无所谓,53%的人认为这样会造成不公平;90%的人都认为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让大家不得不这样;70%的人在网上聊天时会说真话;93%的人在聊天时会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在发表帖子的时候,87%的人会发表与主题相关的,只有少部分会发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恋爱方面,24%的人会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60%的人认为谈恋爱感觉最重要;有3%的大学生的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

二、问题及分析

1.网络方面

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技巧和技能,其巨大积极作用已为大学生们所广泛称赞,但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网上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虚拟的网络世界突破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借助于电脑有力地促进了双方交流。正处于情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在紧张、繁忙而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忙里偷闲,上网聊天,寻找精神寄托。这样,网上交流的虚拟性导致网民年龄、性别、身份等与事实上的角色反串,一旦见光就死,使上了圈套的大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极易受到伤害。同时因担心见光死,借助于电脑交流的双方缺乏真诚和责任感,感情的创伤难以扶平。

1.1网络犯罪的滋生

在网上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旦成为网民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上世界中形同虚设。

1.2黄色信息的传播

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英特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色情信息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英特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

1.3西方文化的侵略

英特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于网上优势,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还通过英特网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2.诚信方面

2.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2.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3.恋爱方面

学生对恋爱中涉及的道德观念所持的态度喜忧参半。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我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仍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渴望学生文明恋爱,渴望拥有文明的校园。一些学生对恋爱方面涉及的道德问题宽容的态度深感担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恋爱行为是文明的,但是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产生错误导向。

校规校纪对学生恋爱和文明恋爱的管理规定软弱无力,校规校纪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婚恋行为方面没有取得一致,学校的管理存在困难。恋爱在高校发展如此之迅速、广泛,决不单单是一个高校存在的现象,然而对学生恋爱,高校过去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现在似乎是没有态度,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学校似乎更难以面对学生恋爱,特别是过分亲昵的行为乃至恋爱中的越轨行为等。面对法律、道德、文明、开放,旧的校规校纪似乎无所适从。学校管少了似乎没有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管多了又找不到依据。学生对待学校管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学生恋爱总是背着学校和老师,现在学生理直气壮的恋爱,大庭广众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过分亲昵,在接受教育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学校管宽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敌对心理。

三.结论及对策

1.结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道德整体偏差,那么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安,同时引起人们的不安;带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社会上一些企业公司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抵制的心理。总体上造成社会对大学生评价不高。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建议。

2.对策:

2.1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倡导,鼓励全体人民参加道德建设活动。社会上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重要的舆论工具,能够及时地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作出正确的导向,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从正面起着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错误言行进行有力的批评,从反面产生着积极的“约束”作用。.2学校应该组织,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氛围。

人文氛围中即包含着前人的文化积累,又包含着后人的发展。学校的人文氛围影响了学校的办学风格,是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校园氛围因素。人文氛围的“约束”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因为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也不能放松;在生活学习中不要过多的给学生制造压力;定期组织学生就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进行讨论,对大学生有鞭笞作用。

2.3确立主导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直接源于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解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首先就必须确立一套先进的主导价值观。大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这一主导价值观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 “五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2.4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加强价值观教育

确立主导价值观后,还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而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第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现实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之一,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作用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相适合的环境能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果,而一个不合适的环境,最能使价值观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2.6提升家庭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既然缺乏家庭德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今天中国,要使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有所缓和,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其次,反对家长专制作风,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最后,还要建设文明家庭,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四.总结

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常说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还有的则认为,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宝贝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唯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注定是自私的一代。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可最终决定人的思想道德和性格发展的还是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自己要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

大学生确实存在道德方面的缺陷,但是总体上是好的,社会的一些群体也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大学生。大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行动却与愿望相违背,同时许多大学生对道德问题也是存在困惑,有时候不得不和大家一起违背道德规范,例如“简历不作假,简直一大傻”,许多大学生都持有这样的态度。所以社会和学校,家庭在学生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风气。

大学生是即将成材的祖国栋梁。在大学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更加自如地挥洒壮丽青春。

五.附件

调查问卷

你是大()的学生,性别()

1、如果你要申请困难补助,你会怎样叙述你的家庭情况。()

A.真实描述

B.真实描述,但稍微有些偏差

C.完全编造

D.看情况而定

2、你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因素造成B.现实因素造成C.自私因素造成D.个人因素造成

3、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

A.无所谓

B.会造成不公平

C.为了高分可不择手段

D.很正常

4、你对网上聊天的态度。()

A.网上聊天会说真话B.不真实,很虚拟 C.网上聊天不必说真话 D.看情况而定

5、你浏览贴吧的时候,发表帖子与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A.发表与主题相关的B.发表与主题无关紧要的话

C.乱发,反正与自己无关

D.实是求事

6、在网上聊天时你注意文明用语吗。()A.会注意文明用语

B.不会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

C.看聊天的对象

D.无所谓

7、谈恋爱时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吗。()

A.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

B.不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

C.很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

D.无所谓

8、你觉得谈恋爱时什么最重要。()

A.恋爱的感觉

B.对方的长相

C.价值观的取向

D.相处得来

9、你身边的朋友在大学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吗。()

A.有性行为

B.没有性行为

C.不看重性

D.很在乎性

10、你认为哪些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A沉迷于网络游戏

B.生活方式不同,习惯不同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政治上的冷漠和投机

11、你进出公共厕所会随手关门吗

A每次

B.常常

C.只是有时

D.几乎不关门

12、网上聊天只要不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伤害,可以不尊重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吗?()

A.同意

B.不同意

13、网上做什么都可以事毫无顾忌吗()A.同意

B.不同意

14、考试时你发现前面座位上的同学作弊,你将会()

A当场向监考老师揭发

B.向监考老师暗示他作弊

C.自己暗示他不要作弊

D.内心看不起他但又不表现出来

15、如果学校设立了一项专业奖学金,你和另一同学的成绩相当,而奖学金的名额只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A.主动把机会让给同学

B.懒得竞争伤感情

C.找机会贬低对方

11.当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对策

收稿日期:2010-10-23

作者简介:田鑫(1974-),男,甘肃平凉人,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工作学;张晓棠(1974-),女,陕西榆林人,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工作学;武燕(1975-),女,陕西西安人,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干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网络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如计算机犯罪、重要信息失密、个人言行失控、个人形象失真、自我人格扭曲、虚拟与现实判若两人等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各级对构筑网络道德防范体系的关注,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主动有为,积极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

(一)道德认知缺失

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趁机对我国青年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对青年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造成冲击和破坏。加之目前我国社会呈现“四个深刻变化”的特点,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

(二)道德取向紊乱

因社会道德生活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使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的支配性作用可能消失,造成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互联网信息的产出也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层出不穷。若青年学生经常在网络上接触一些混沌不清甚至反动、消极的信息,必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影响,最终导致青年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行为选择不定

作为青年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导致人格嬗变的网络游戏等不良信息包围。青年学生因道德认知的缺失,道德取向的紊乱,网络匿名造成的责任感、诚信的缺乏,加之判断的紊乱、标准的多重性、选择的匿名性,使得他们的行为选择具有不确定性,造成在网络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常出现摇摆变化。

(四)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图像、文字甚至人以数字的终端和符号显现,因而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运用它的一些青年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易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出现思想观念的西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弱化、语言的异化、社会交往能力退化、法制观念淡化及现实情感冷漠化等倾向,很容易造成道德行为的失范。

二、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研究,构建网络道德观念新体系

要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定比较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对青年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体系。具体要求:一要反映出网络时代特殊的道德要求;二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三要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系中吸收营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要以开放的心态吸引西方可资借鉴的道德观念;五要在网络道德观念体系中重视网络规范的研究、制订与教育。即加强网络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系统规划,引导学生自觉遵从,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通过加强对网络社会条件下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人格建设,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防止和克服因道德失范而导致网络世界的行为叛逆,使青年学生的行为端正。

(二)针对特点,确定网络道德教育新内容

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反映网络社会的特殊要求和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一是引导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践履科学的道德理念,创建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使他们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也应该遵守法纪,做一名网上道德人。二是积极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标准,启发青年学生爱美心理,培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学会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各类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养成讲究文明的网络礼仪。做为青年学生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要引导青年学生掌握与网络社会的特点相适应的网络礼仪,尤其要学会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等。四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根据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实际,引导青年学生做到: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做“黑客”和“黄客”;讲究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诚实用户;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严守国家的秘密,杜绝与青年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络行为。

(三)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道德教育新空间

网络给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一方面要补好教师信息素质这个短板,使其能善于运用网络新平台。广大教师要努力加强信息知识学习,真正把上网用网作为除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外的“第五习惯”,使信息网络成为摸清学生思想的好帮手、开展教育的大讲堂、调节身心的娱乐园和交流思想的新平台。另一方面给道德教育镶嵌“信息元素”,不断丰富其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站点和网页,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体思想道德信息,建立网站信息引导员制度,奏响网上主旋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青年学生释疑解惑,在网络中对“网上论坛”、“电子信箱”、“交友”、“热线服务”等平台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引导,同网上错误思想做斗争。开设德育讲座,引导阅读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对大家最为关心的时事政治、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帮助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对青年学生的人生选择提供帮助。通过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掌握青年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与时俱进,丰富网络道德培育新途径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渐趋成熟,道德教育要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借助于文化、艺术、体育甚至游戏等多种网络载体,宣传我国社会的主体道德观念。一要注重资源开发。开发我国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领域的重大成果的信息资源,让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和网络时代生长出来的先进道德观念能够通过网络影响青年人,扩大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二要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网络道德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推行广泛而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学会自律,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理性使用网络,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三要搞好结合渗透。联系工作实际,平时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包括报纸、板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的宣传教育,开设有关网络安全法制、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把网络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融入大家的言行之中。

(五)加强管理,积极营造网络道德新环境

加强对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管理和建设,加大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力度,努力在网上营造维护公平正义、褒扬真善美、声讨假丑恶的舆论氛围,凝聚网络世界的道德力量,培育道德理性、道德信念和道德良心,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大家的网络行为同样受到道德力量的约束。一是健全法律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运用网络的法律法规,迅速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执法方面的能力,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学生网上不良行为问题出现。二是加强技术防范。要积极探索新的网络控制管理方法,把技术本身作为控制技术的手段,防止“危害数据”、不良信息的进入,以技术手段支持法律威慑和道德培育,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空间。三是培养慎独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从网络安全与文明上为社会尽责,接受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且自觉地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加强网络道德的自律意识培养,强化青年学生的道德责任和“慎独”意识,在点滴行为中提高道德修养和对网络行为、网络文化的是非鉴别力。

参考文献

[1]赵群.浅析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8).

[2]宋华淼、张鹏.青年学生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3]卢风.应用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张学波.网络沉迷及其矫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5]应悦.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J].中国远程教育,2001,(9).

[6]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全书[R].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7]李高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学者人文论丛[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上一篇:餐饮店长的一周的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护理事故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