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蚁》教学设计文案(共2篇)(共2篇)
1.《囚蚁》教学设计文案 篇一
《囚蚁》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1、师激情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在平时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记得吗,作家王蒙睁开发现的眼睛就发现透明无色的水在不同的海域就有不同的颜色,九岁费奥多罗夫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竟然发现了生命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么著名作家赵丽宏在五岁时她发现了什么呢?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囚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囚是这课的生字,它是会意字,所谓会意字,是通过它的字形去猜测或体会它的字义,同学们想不想试一下?
生1:就是把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没有自由。师:哪里像一个封闭的牢房。生:就是那个口。
师:还有哪个同学愿意猜测一下?同学们不要拘束,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生2:我认为就是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封闭空间里,他没有自由。
3、指导书写生字。
师:我们在写这个字里要注意,这个字虽然很简单,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个外边的口是个像个完全封闭的空间,我们在写的时候这个口在封紧,自己在生字表里把这个字写一遍。这个字可不可以组几个词给我听听看? 生:囚禁。囚犯。
师:囚蚁是什么意思呢? 生:把蚂蚁关起来。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根据我们汉字的构字特点,来记住它的字形并且了解它的字义,学习能力真不错,那么其它字词同学们掌握怎么样。我们来读一下。
二、自学交流
1、检查词语:饲养遗憾饼干屑安乐窝突发奇想无所不能安安静静 窸窸窣窣惊惶不安平心静气兴致勃勃威风凛凛 指导读好“窸窸窣窣”。
师:指导这个词再读一次。它是个象声词,在课文中它是描写谁发出的声音,这两个字比较生僻我我们再把它读两次。
2、检查课文主要内容。同学们字词读得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迅速地浏览一遍课文。
师:好,我想听你说一下。
生:作者小时候认要所有的动物可以由人来饲养,也可以养大,在五岁时和妹妹捉蚂蚁到玻璃瓶里,15只蚂蚁全死了,第二次找来一个火柴盒把蚂蚁放进里面,扎一些小洞,把稻草剪碎后放进火柴盒,还给它们饼开屑,可后来蚂蚁全逃了,作者从中明了道理。师:她基本上按课文的顺序,把文章中相关的词句进行了一个提炼和小结,说得比较清晰的。我再请个同学看看。生:作者小时候认为所以动物可以由人来饲养,在五岁时和妹妹突发奇想把蚂蚁关进玻璃瓶里饲养,把瓶盖旋紧,结果过不久蚂蚁死了,第二次她又把蚂蚁放到火柴盒里,结果蚂蚁会逃了,于是从试验中作者明白了没有什么比自由的天性更可贵的道理。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发言也比较清晰,但是我觉得,在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说它的过程可以拣重点来说,比方说第一次养蚂蚁,蚂蚁全死了,第二次养蚂蚁,蚂蚁全逃了。我们可以抓重点词来说。在两个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有一个细节可能忽略了,她首先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那干嘛去养蚂蚁呢?这个地方我觉得漏了一个环节。请你补充一下。,生:因为作者对蚂蚁特别有好感。
师:特别有好感,而所有的动物在她的眼里可以由人来饲养。所以她想把自己最喜爱的蚂蚁饲养,让它长大。让我们来归理下。看板书: 第一次养蚂蚁死 由人饲养自由生活 养蚂蚁逃
师:童年时她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于是选择喜欢的蚂蚁来饲养,第一次养蚂蚁,蚂蚁都死了,第二次蚂蚁,蚂蚁都逃了,从而明白了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
3、质疑:
师:这篇作文的思路,叙述顺序都清楚了,那么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兴趣,或者有疑惑? 生:为什么是囚蚁?
生:为什么第一次蚂蚁都死了,第二次都逃了? 生:两次试验有什么不同不处? 生:为什么要做第二次试验? 生:这个结论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提问都非常有价值,那我们把它归理一下,就会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回到课文中的试验过程,那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讲这个问题?
三、深入探究
1、请大家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和妹妹是怎样养蚂蚁的,为什么说它们是囚蚁,找到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批注。
2、生自学课文,圈点批注。
3、交流。
探讨第一次养蚂蚁的过程。
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和妹妹第一次是怎样养蚂蚁的,谁来给我们讲讲?请你来讲?
生:读“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15只蚂蚁,再旋紧瓶盖。”从“旋紧”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和妹妹将里面变成一个密不透风没有空气的地方,蚂蚁就没有透气的地方,就没有新鲜的空气。师:那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下,她是怎么样养这只蚂蚁?是把蚂蚁都怎么样?
生:关在里面。,师:还有吗?
生:我从“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投进”体会到作者养蚂蚁没有经验,饭粒那么大,蚂蚁那么小。蚂蚁吃起来根据不方便。
师:哦,你感觉作者第一次养蚂蚁没有经验,那么大的饭粒就往里投。还有吗? 生:我从“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蚂蚁被关在一个瓶子里,它们很焦急,它们在寻找从瓶里的出路。
师:你现在在给我们讲的是蚂蚁在瓶里的反应,我现在在问什么问题:和妹妹是怎样养这只蚂蚁的。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作者和她妹妹的行为。刚才同学们在第三自然段当中找到了她们第一次养蚂蚁是蚂蚁放在玻璃瓶里,旋紧瓶盖,把它们关在里面。我请个同学来把她们的做法读给我们听听。
生读: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15只蚂蚁,再旋紧瓶盖。
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
师:好。第一次养蚂蚁的结果是15只蚂蚁全死了,是不是?那作者就开始了第二次养蚂蚁,第二次养蚂蚁又是怎么养的? 探讨第二次养蚂蚁过程。生: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和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我和妹妹还放进一些饼干屑。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很细心,和第一次更加为蚂蚁着想,把蚂蚁照顾得无微不至。
师:在火柴盒上扎一些小洞眼,把稻草剪碎装到火些盒,还放进一些饼干屑这是作者和妹妹在进行第二次养蚂蚁试验,那第二次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把蚂蚁放进玻璃瓶里,旋紧了瓶盖,没有空气,第二次扎小洞,体现了作者的细心。
师:那二次比第一次考虑得更周到,还有吗?
生:我从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作者十分细心,因为稻草十分长,作者剪碎,这样蚂蚁住得十分舒服。师: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这一次还放进一些饼屑,可以让每一只蚂蚁都可以吃,上一次是放的饭粒,饼干屑更适蚁吃。师:可见这一次比上一次的做法更细心,那我们来配合读这一次的做法: 师引读:怕蚂蚁们再闷死——生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来透气。”
师引读:怕它们冻着了——生读“我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家了。”
师:怕它们饿着了——生读“我和妹妹还放进一些饼干屑。”
师:我们对蚂蚁可——生说:关心,可细心,可为它们着想了。处处体现了我们对它们的关爱。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从哪儿流露了这种关爱?
生:我从后面的“把耳朵贴在火柴盒上,火柴盒是比较脏的。作者贴在火柴盒上听蚂蚁的动静,一点都不怕脏。师:这个贴让人感觉很亲近。
生:我从夜深人静时听,感觉到作者很晚熬夜听蚂蚁的动静。师:为什么熬夜听?
生:怕它又象第一次一样死了。
师:听是为了看蚂蚁是不是活着。会不会发生第一次的惨剧。
生:我从平心静气地听体会到。因为如果声音大的话,蚂蚁可能会打扰所以从这句话体会到对蚂蚁的关爱。
师:我们一起来把她对蚂蚁的亲近之情,关切之意读出来,大家练读。学生自由读。
“但可以用耳朵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 指名读。
师:什么叫平心静气地听? 生:不躁动,心平气和地听。
师:连大气也不敢出,这样细心地考虑能不能表现出来。生读。
师指导读好这段话。(声音要小)出示这句话: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 这句话放在这儿表现什么,传递什么? 生:对未来的憧惊。
师:她通过自己的饲养,蚂蚁们能长出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师:虽然只是一种期待,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但在这里,作者的虚实结合,让自己的关爱之情更加细腻,更加有情趣,更加丰富,让我们共同畅想它们的未来。师生共同读这段话。
师:处处传递对它们的关爱,为什么还说她们在囚蚁呢? 生;它们没有自由。
师:文章中哪些语句说蚂蚁没有自由。
生:读“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从它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师:(课件出示)
师:它们在寻找什么?(找出路)师:找到了吗?(没有)师:它们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是什么让它们惊惶不安?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空气了,呼吸都很困难了,它们在用自己的语言喊什么? 生:快救我。放我出去。救命。这是哪里?
师:这15只蚂蚁它们原本在路边排队,搬家,觅食,嬉戏,甚至博斗。现在突然被关进了陌生的环境,它们在里面——生读(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生读(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它们多想找到出口啊,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它们更加——生读(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向每一个光亮处跑去,可是这透明的玻璃已经冷冷地将它们与外界隔绝开来,它们只能用——生读(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快放我出去,谁来救救我们,可惜我们——生读(听不见)
第二天早晨,15只蚂蚁横七竖八地躺在瓶底,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这15只蚂蚁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迫失去了自由的权得,被迫剥夺了活下去的权利,它们的确是被关在玻璃瓶里的囚犯。第二次他们在火柴盒里的表现作者没有描述,大家能想象到吗?赶快和同桌讨论一下,它们在火柴盒里是怎么样的?
生:蚂蚁在火柴盒里到处走动,在寻找出去的路。生: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样找出口,好逃出去。生:在火柴盒里到处找缝隙
生:在火柴盒里很焦急,商量找出口。
师:这火柴盒里虽然透气,虽然有温暖,虽然有食物,可是它们和玻璃瓶一样限制了自由,把它们关在里面,它们被当作了囚犯。火柴盒虽然好,可是那是个狭小的空间,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生读(最后一段: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有人饲养,固然无忧,可怎么比得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所以蚂蚁们宁可在——(生读)安乐窝里虽然应有尽有,让他们无惧风雨,得享美食,可毕竟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所以蚂蚁们宁可在——生读。这一死一逃的试验结果真实地呈现在作者的眼前,也使她终于明白——生读(蚂蚁们是不愿意„„享福。)对于它们来说——生读(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写一写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自由的生活谁都想要,没有拘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师:你也很渴望这样的生活。
生:自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即便是苦,即便是难,那也是快乐的。
4、学习写法,体会呼应。
师:我们予以蚂蚁关爱,可以让蚂蚁感受到温暖,但是如果蚂蚁们关住爱那就是在囚蚁,作者最初的想法是这样的吗?她最初可以为蚂蚁是由人来饲养的,现在的结论是它们不愿意让人来饲养,更渴望自由地生活,这样尽管结论相反的,可是它们都是围绕蚂蚁这个话题而谈,从而形成了首尾呼应的写法。那她得出的这个结论,你接受吗?
生:蚂蚁渴望自由的。不愿意被养的。
四、总结回顾
师:作者是通过真实的试验,真实的过程体会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这其中运用了一种事例求证的探索方法,并把它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很多年以后作者曾戏称囚蚁是她做的了件笨事。可是这件笨事让我们在玩笑也应该学习事例求证这种探索方法以及这种表现方法。
直到现在,作者还常常记起这件事,在羞涩一笑这后,她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
2.《囚蚁》教学设计文案 篇二
一、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展文案是指因会展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会展管理和举办过程中使用的,以记载会展信息的各种文字材料。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在会展文案写作方面的写作技巧和经验、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适应会展综合性工作的需要的一门课程。但目前可参考的教材大多是按照文种类别为框架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加上传统的教学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会展文案文种的概念、特点和写作结构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无法对会展活动的操作过程和目的有系统的认识,使其在实训环节出现“知道按什么结构写”,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传达什么信息”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孤立性和传统“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任务驱动性及工作环节、过程,将过去以文种类别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业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板块。其中,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会展文案类型;掌握常见文案写作结构、方法和要求;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不同文案的写作目的;能够针对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文种;能结合工作需要撰写各阶段的会展文案;素质目标是通过课程实训活动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理念
作为写作类课程,如果完全按照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分别对每种会展文案的概念、特点、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讲授,就显得教学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在实训环节容易出现学生“知道每种文案按什么结构写”,但是离开书本就“不知道怎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来写”的情况。显然,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文案写作综合运用能力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会展项目为课程训练载体,开展体验性教学,促进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体现本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案写作理论与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针对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具体工作需求进行会展文案写作理论与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所需的必备知识,使写作理论与会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城市会展业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舞台和就业机会。
四、课程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模真教学”模式。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一个或多个模拟会展公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和岗位定位(主办方、承办方、会展公司员工、参展企业员工等);以会展活动开展过程为主线,开展公司的业务运行。教师根据模拟会展公司的会展活动运行中各阶段的需要,将每个阶段的写作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按照每个工作任务应达到的目标,逐步进行相关的文案写作理论教学和实训练习。同时,针对每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都通过“引入会展实际活动案例—会展文案写作理论—文种案例—实训练习”的教学思路。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按照工作顺序一步一步了解会展开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应使用的文案是哪些;另一方面,学生都是在模拟真实工作的环境中对每个文案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此来实现“既让学生学习每个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又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文种来完成一份文案”,并且“这个文案应该表达什么信息”,从而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学习任务和工作阶段的转换,除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常用方法外,配合完善以学生角色分组、工作体验和项目小组讨论、写作实训、作业评审和互评等多种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同时,为了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都更加接近实际工作情景,还需要定期邀请企业里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座谈等活动,增加校企交流和沟通,也利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实训。
六、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中,开展全新的课程体系。原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文种类别为框架,新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框架。因会展文案是在开展会展服务、会展策划等一系列活动中使用的文案,因此本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会展服务、会展营销、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展物流管理、展览运输、展览广告设计等组成部分[1]。课程体系的改革将颠覆传统教科书式的内容设置,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利于学生有逻辑地掌握各种文案的适用场合和写作的用意,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程考核方式
鉴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课程考核体系方面,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建立实训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一体的全程化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由实训成绩、理论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实训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教师对实训作业进行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校内实训表现和作业情况,从其知识结构、文字表达、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分阶段加以评价;第二部分由学生相互进行实训作业的评价,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理论成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闭卷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基本素质的评定,如通过学生的课程论文、随堂讨论、实践调查报告等形式加以评定。平时成绩部分由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加课外的各种技能比赛构成。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也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的改革,是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时数、授课对象的差异,合理调整教学手段,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会议展览、节庆、社团活动等文案写作工作,同时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此外还可通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参与行业调研,根据会展行业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实现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结合。
摘要: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会展教育应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通过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从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将过去以文种类别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业的实际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展文案写作,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囚蚁》教学设计文案】推荐阅读: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10-06
怀念母亲教学教学设计09-04
《问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10-13
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10-18
《燕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25
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设计08-03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09-08
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11-08
四季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2-30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