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基本原理

2024-10-23

设计的基本原理(共12篇)(共12篇)

1.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一

管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3D 草图完成管道布局,并添加相应的管路附件,整个管路系统作为主装配体的一个特殊子装配体,

管路系统子装配体

建立管线系统时,SolidWorks 将在装配体文件中生成一个特殊类型的子装配体。生成的子装配体中包含管线系统所必须的管线以及附件,例如,对于管道而言,管道系统子装配体中可能包含不同长度的管道、弯头以及三通、阀门等相关的附件。

子装配体中包含一个“路线1”特征,如图1所示,通过“路线1”特征可以完成对管道系统属性和管道路径的编辑。

管道子装配体的线路来源于在主装配体中根据零件位置和用户绘制的3D 草图,3D 草图与主装配体相关并且决定管线系统中管道和附件的位置及参数。

如图1所示,3D 草图决定了管道的位置和布局,管道系统的管道附件的位置确定了每段管道的长度。包含整个3D 草图在内的所有零件,均作一个特殊的子装配体存在。

管道系统中的零件

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在管道系统中包含如下几类零件:

管道

管道系统中的管子零件(Pipe 或Tube)。应在管道零件定义管道的直径(标称直径)和壁厚等级(例如,Sch40),这两个参数用于确定管道系统中管道规格并用于筛选管道系统中的其他管路附件。

由于管子名义直径众多,在加上壁厚等级的组合,管子的规格也非常多。一般说来,在管子零件中应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完成各种管子规格的定义。

管路附件

一般说来,管路附件是指管路系统中应用的标准附件,例如弯头、三通、接头、管帽或法兰等标准零件。系统在利用3D 草图建立管道系统时,可以直接应用不同形式的弯头;而对于三通或法兰类型的附件,需要用户自行添加。

其他零件

其他的管路零件,例如用户自定义的非标准管路端头、压力表、阀门等相关的零件。管路系统中的这些零件也可以广义地称为“管路附件”。

连接点和步路点

连接点是管路附件零件中的一个点。连接点定义了管道的起点或结束点,接头零件的每个端口必须有一个连接点。建立管道系统时,必须从现有装配体中零件上的一个连接点开始。

零件中的连接点定义了管道系统的管道参数,如图2所示,连接点定义的管道参数

包括:

管道的类型:管筒、管道(装配式管道)和电力;

管道方向:即从连接点开始管道延伸的方向;

管道的参数:管道系统的参数是指针对此连接点而言,将用于连接的管道的相关数据;

标称直径:也称为名义直径,即要连接的管道的名义直径,与管道零件的名义直径相匹配。

规格区域名称:用于过滤配合零部件规格的标识符号,例如壁厚等级、压力级别等,与管道零件的管道识别符(“$属性@ Pipe Identifier ”)相匹配,

图2 连接点

管路附件中必有一个步路点,此点的位置定义了当管路附件应用于管道系统中时与3D 草图中的一个断点重合的位置,即管路附件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连接点及管路附件在管路中的位置

管道系统设计库

SolidWorks软件提供了用于管道系统设计的设计库,保存在“安装目录datadesign library outing ”文件中,用户可以直接从设计库窗口中应用。

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设计库中文件完成设计,也可以根据管路零件的规则建立自定义的管路设计库。为了简单起见,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用户甚至可以在现有管道系统设计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后再使用。

文件命名和文件复制

建立管道系统后,管道系统装配体、管道零件和管路附件的默认命名和保存方式遵守

如下规则,用户也可以在系统提示保存文件时保存为其他名称或位置。管道系统子装配体建立SolidWorks 管道系统时,系统将利用主装配体的名称给定管道子装配体一个默认名称,其规则是:RouteAssy<#>-主装配体名称.sldasm 例如:RouteAssy1-燃气管布.sldasm

管道零件管道零件默认被复制保存在当前主装配体所在的位置,并建立不同的配置以代表不同的管子长度,文件命名方式为:管道零件的“$属性@ Pipe Identifier ”值+“-”+“子装配体名称”.sldprt 例如:075in Schedule40-RouteAssy1-燃气管布局.sldprt ‰管路附件管路附件仍然使用设计库中的零件。

连接点和管道零件配置参数的关系

实际上,建立管道系统时选择的第一个连接点,已经确定了管路系统的属性:即使用管路的类型(管道或管筒)、名义尺寸和壁厚等级三个因素。管路系统使用配置来区别管道或管筒并与管路附件的大小相适应。

管道附件和管道零件中包含大量的配置,以代表不同尺寸和不同规格,这些配置的建立应采用系列零件设计表的方法最为简单。

管道零件:在管道附件的配置参数中,有两个必备参数:

NominalDiameter@FilterSketetch :用于定义管子的名义直径。

$属性@ Pipe Identifier :管道识别符,用于识别或筛选管道的规格;管道附件的连接点在管道附件的系列零件设计表中,也需要建立两个必备的参数:

$属性@Nominal Pipe Size :定义管道附件的名义直径。Specification@CPoint1 (每个连接点具有一个“Specification ”参数)这两个参数分别代表连接点的【参数】选项组中的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连接参数和设计表参数

因此说,管道零件和管路附件在连接上是有明确的,管道零件的名义直径与规格应于管道附件的名义直径和规格相匹配,如图5所示。

2.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二

此部分是整个小车的大脑,是整个小车运行的核心部件,起着控制小车所有运行状态的作用。通常选用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核心控制单元,本文以台湾凌阳公司的SPCE061A单片机为例予以介绍。SPCE061是一款拥有2K RAM、32KFlash、32个I/O口,并集成了AD/DA功能强大的16位微处理器,它还拥有丰富的语音处理功能,为小车的功能扩展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只要按照该单片机的要求对其编制程序就可以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

小车驱动电机一般利用现成的玩具小车上的配套直流电机。考虑到小车必须能够前进、倒退、停止,并能灵活转向,在左右两轮各装一个电机分别进行驱动。当左轮电机转速高于右轮电机转速时小车向右转,反之则向左转。为了能控制车轮的转速,可以采取PWM调速法,即由单片机的IOB8、IOB9输出一系列频率固定的方波,再通过功率放大来驱动电机,在单片机中编程改变输出方波的占空比就可以改变加到电机上的平均电压,从而可以改变电机的转速。左右轮两个电机转速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小车的前进、倒退、转弯等功能。

二、小车循迹的原理

这里的循迹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循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过15cm。对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探头,可以自己制作或直接采用集成式红外探头。

三、红外探头的安装

在小车具体的循迹行走过程中,为了能精确测定黑线位置并确定小车行走的方向,需要同时在底盘装设4个红外探测头,进行两级方向纠正控制,提高其循迹的可靠性。其中循迹传感器共安装4个,全部在一条直线上。其中InfraredMR与InfraredML为第一级方向控制传感器,InfraredSR与InfraredSL为第二级方向控制传感器。小车行走时,始终保持黑线在InfraredMR和InfraredML这两个第一级传感器之间,当小车偏离黑线时,第一级探测器一旦探测到有黑线,单片机就会按照预先编定的程序发送指令给小车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对小车路径予以纠正。若小车回到了轨道上,即4个探测器都只检测到白纸,则小车会继续行走;若小车由于惯性过大依旧偏离轨道,越出了第一级两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这时第二级动作,再次对小车的运动进行纠正,使之回到正确轨道上去。可以看出,第二级方向探测器实际是第一级的后备保护,从而提高了小车循迹的可靠性。

四、软件控制

小车进入循迹模式后,即开始不停地扫描与探测器连接的单片机I/O口,一旦检测到某个I/O口有信号,即进入判断处理程序(switch),先确定4个探测器中的哪一个探测到了黑线,如果InfraredML(左面第一级传感器)或者InfraredSL(左面第二级传感器)探测到黑线,即小车左半部分压到黑线,车身向右偏出,此时应使小车向左转;如果是InfraredMR(右面第一级传感器)或InfraredSR(右面第二级传感器)探测到了黑线,即车身右半部压住黑线,小车向左偏出了轨迹,则应使小车向右转。在经过了方向调整后,小车再继续向前行走,并继续探测黑线重复上述动作。

由于第二级方向控制为第一级的后备,则两个等级间的转向力度必须相互配合。第二级通常是在超出第一级的控制范围的情况下发生作用,它也是最后一层保护,所以它必须要保证小车回到正确轨迹上来,则通常使第二级转向力度大于第一级,即level2>level1 (level1、level2为小车转向力度,其大小通过改变单片机输出的占空比的大小来改变),具体数值在实地实验中得到。

总结

根据本文所讲述的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做出按照一定轨迹行走的智能电动小车。但是按照该方法行走的小车如果是走直线,有可能会是蛇形前进。为了使小车能够按轨迹行走的更流畅,可以在软件编程时运用一些简单的算法。例如,在对小车进行纠偏时,适当提前停止纠偏,而不要等到小车完全不偏时再停止,以防止小车的过冲。

摘要:在众多的电子设计竞赛中, 经常出现了简易智能小车这种集光、机、电于一体的题目。其中按照规定路线运动是其最基本的一项功能, 这实际上考核的就是对电动小车循迹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电动小车循迹设计的基本原理, 让读者了解小车是如何正确地进行循迹的。

关键词:循迹,红外探测,传感

参考文献

[1]徐爱军.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5.

[2]内山明治.运算放大器电路[M].科学出版社, 2001.

[3]神保孝志.光电子学[M].科学出版社, 2001.

[4]吕惠智.红外技术[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8.

[5]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6]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7]吴兴惠.传感器与信号处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3.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式教学 设计

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也是实现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专题式教学的设计目标要体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专题式教学的目标设计首先要体现“原理”课教学的总目标,同时也要体现党和国家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门课程中,“原理”课主要承担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讲授任务。围绕这个教学要求,专题式教学在设计目标方面应该包括: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目标设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设计;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思想觉悟的目标设计。

2.专题式教学的设计结构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贯穿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线索就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真理尺度和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因此,专题设计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科学真理内容;另一反面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解放和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诉求,这一价值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领域中有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3.专题式教学设计的依据是统编教材

所有的专题设计仍然必须以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为基础。目前使用的“原理”教材,由全国一批知名学者、专家汇集集体力量编纂而成,应该说是代表了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最高水平,教材历经若干次修订,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的。因此,专题设计必须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做到合理有度的结合。

除此之外,在进行课程专题设计时,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条件、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回答他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设计的内容

“原理”课的教学,贯穿始終的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但是也有相对独立的内容模块,根据专题设计的原则要求,我们初步按照以下的专题设计方案来安排“原理”课的理论教学: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从整体框架上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对比当今存在的若干社会思潮,使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价值立场和辩证思维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性认知框架,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专题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专题三“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专题二侧重于从实践观出发,揭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说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专题三重点在于说明由实践创造、生成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阐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同时从思维方式意义上阐述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涵。

专题四“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认识辩证过程以及认识目的的研究。训练学生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引导学生从理性高度认知社会。同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专题五“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历史主体等基本原理。同时,强化历史观的方法论运用,引导学生对诸如“科学发展观”、“生态危机”、“文化软实力”等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唯物史观的解读。

专题六“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本质”和专题七“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及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内容,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本质性的剖析。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使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当中。

专题八“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和专题九“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主要是从宏观层面阐述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与资本主义进行本质性区分。尤为重要的是,从实践观出发,阐明共产主义建构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

1.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与协调

“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优化组合运用探究法、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讲授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原著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比较抽象的概念、范畴、基本原理,教师仍然可以也有必要采取讲授式方法;对于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比较有疑惑的问题,可采取讨论与辩论、情境创设的方式解决,如针对近年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普世价值等观点,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批判并不见得能被学生接受,最好的办法是展开讨论,教师作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些思潮的来龙去脉,去比较这些思潮的长短优劣,从而自觉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原理”课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还应包括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的经典原著,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实践论》等的部分章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甚至反复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

2.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空间的延伸与补充

专题教学要强调课外教学空间的延伸。所谓课外教学空间,一是指课间,课间十分钟如果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比如播放一些与专题相关的影视片段、音乐、演讲等内容,那么,不仅拓展了专题内容,而且保证了学生思考的延续性;二是指网络课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设置了“原理”课的网络课堂,网络课堂的优势在于首先不受时间限制,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任何课外时间段进行学习。同时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既可以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拓展学习的需求;三是指课外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如QQ、微博、微信等手段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新闻、书籍、评论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课外教学空间各种平台的搭建,激发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3.注重教学组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专题式教学是通过教学组集体力量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主管教师和学生助教“四位一体”共同协作完成。课程主持人的主要工作是从总体上负责、主持整个“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教师根据设置好的专题,从其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若干专题精心备课,然后到不同的课堂进行讲授。主管教师(相当于课堂班主任,也是主讲教师之一) 除负责本课堂的几个专题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责本课堂的日常教学管理、课堂讨论、答疑、批改作业和试卷、判定学生成绩等工作。学生助教一般由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要是协助主管教师完成本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如负责考勤、放映录像、布置主管教师委托的教学事宜,同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等。

4.注重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支持

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必须进行課程评价与课程考核。这就需要在完善以往的课程评价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表现结合起来。在考试方式上,改变过去纯粹的知识点考核,而代之以考核学生的思想理论觉悟情况和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考勤、课堂讨论发言、作业、读书笔记、小论文、课外实践等指标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原理”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手段,力求切实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倬.关于开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 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

[3] 凌小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2(3).

4.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四

尊重马克思主义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对于我们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在“原理”课展开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既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还应遵循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

在选择教学设计模式前,要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材组织呈现、教学媒介、教学形式和策略分析,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直观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巩固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等原则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是“原理”课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因此我们的多媒体课件每一章都设计一个课前或课间的音乐或视频、问题导入、理论系统阐述、理论拓展或最新研究成果、课堂活动到课外实践、学习思考与课外阅读等的教学过程。如绪论部分,课前播放视频《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针对课程思考导入:为什么马克思的思想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针对绪论教学内容课间播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深入浅出的系统阐述与理论拓展,并设计了课堂讨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最后还安排了学习思考与阅读文献,以巩固学习成果。

“原理”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实践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要特别重视理论拓展、课堂活动、课后实践环节。这些环节设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学不单纯是一个理论灌输的过程,而是要以生为本、师生密切配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完成的。首先,理论拓展方面,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选择到内化为思想意志再到外化为行为是有它的发展规律的。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拓展设计,我们不能仅仅阐述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通过比较唯物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世界本原的看法,还有旧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处理与马克思的本质理论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理解并信服。这一理论拓展的成功,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起到很大作用,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内容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课堂活动主要是指师生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以生为本或双主体关系。因此要达到教学效果关键还在于师生间思想的交流碰撞、情感心灵的融合沟通。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再辅以多媒体视频,使课件内容真正掌握在学生头脑中。

课堂活动可以是讨论、辩论(哲学原理部分尤其强调这种方式)、观点交锋(学生事先无准备的)、案例分析、论坛(利用网络媒体)等。最后课外实践环节同样重要,因为理论要回到实践才能显现理论的作用,才能服务社会。我们可以在每章都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如第三章设计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考察家乡三十年的变迁;科学技术对当地发展的利与弊等,第四章设计让学生考察当地一些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等,所有这些实践课题让学生进行图片收集、整理资料,做成PPT,并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上交流;参观、采访等方式都值得尝试。三、依据新时代学生特点和接受心理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16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但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回答。这些问题有宏观层面带有根本性的,也有大量具体的表象层次的。

今天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起成长,一方面自主性和竞争意识增强,但个人本位意识也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国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得失为出发点,虽有爱国心却没有坚定的信仰和政治立场。信息时代使得他们成为网络阅读一代,而与现实隔离。要使“原理”课成为学生学有所用、终生受益的一门课,切实需要我们把握有利时机,转变大学生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落实这一教育理念不能只停留在观念的提出和口号的宣传上,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运用研究大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关政治、思想以及道德、价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内化并接受进一步将教育内容外化付诸于行动。这是一个受教育者个体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接收、不接受,自然也就不行为。这就使得我们必须研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规律。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一个自身角色上的转换,他们对自身成才、加强理论修养、实现自我具有强烈的需要,因此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有很强的选择性。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只是了解到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了解到的这些又是他们从中学到大学十余年中反复接受的,使他们感到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而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在选择时把教育信息屏蔽,不去理解和记忆,对于教育内容不认同、不相信,即便是接受了也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信念,付诸于实际行动。因此,了解大学生需要是我们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进而消除大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存在的障碍,从而把正确的思想外化为行为。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外,还需借助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构建“原理”课教学方法,在“知情意志行”上达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1.认知心理学教学方法

人都有好奇心,都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也会提出很多疑问。兴趣是认知的起点,解决疑问是认知的动力。我们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训练思维的方法、利用注意规律方法、辩论的方法增强原理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哲学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我们精选多个案例与视频分析阐述基本概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师生都省时省力。

2.情感认同教学方法

教师要紧扣时代生活实际和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尽可能把一些现实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的迷惑问题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从理论上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敏感而具代表性的主题通过谈话、各抒己见的方式,在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以提高教学效果。

3.心理意志培养方法

大学生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化为行为的过程中相当大程度上依赖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共同参与,并认为知易行难、知多行少。再比如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人或事会让他们产生现实与理想脱离的困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一些著名人物或经典事例,激发学生热情,向这些伟大人物和新时代的榜样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可以正反举例,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做出正确的选择。

4.采用“走出去”的现场教学方法

如华南农业大学每年都有团日评比活动,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学生的党团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学生的参观、实习、社会调研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现场教学,把课堂延伸出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和实例出发,主动地用理论去解决具体问题和分析具体实例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和事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理论,掌握该学科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说服力和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同感,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此外,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利用写生的机会,把原理内容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比。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做法很受艺术专业学生欢迎,既学到了理论,又深化了专业水平。

四、贴近现实,利用先进技术开发教学资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好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原理”课多媒体课件开发要紧跟时代发展,贴近现实,兼顾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建设“原理”课多媒体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目前我们仍在探索中的一项任务,但共识还是有的。

首先是如何联系实际,也要辩证地看。既要关注国际,又要关注国内;既要关注社会,又要关注个人;同时还要看到实际也是变化发展着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要注意典型性和生动性,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近几年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重点分析,有理论有案例有视频,讲清本质和根源,同时证明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学生通过一些表面问题看到资本主义实质,认清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有全球性环境问题,列举国内国际上重大事例如哥本哈根环境大会,结合第三章和第五章经济全球化内容进行了关于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发展问题、利益问题的讨论。学生也是受益良多。还有其他一些热点问题如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等,都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深入思考。

其次是关于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分为教师授课课件和学生课后自学课件。学生课后都喜欢拷贝教师授课课件,这就启示我们可以以教师教学课件为平台,以其他教学资源数据库进行外部链接,满足师生需要。教师授课课件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简明扼要;课后自学课件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测验、自我体验、讨论留言、布置和提交作业等。这样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最后是关于多媒体资源库问题。目前我们在教学基础上主要考虑到五个方面:一是经典原著资料。这部分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节选,作为教师课上引用和学生课后学习的延伸。二是案例资料。主要选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代表性案例、社会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或者课后作业分析,这部分要不断更新,保留代表性的,补充最新的。三是视频资源。主要是社会热点,影视作品,纪录片等,有的要进行必要剪接用于课堂放映,其他可以课后观看。关键是视频内容选择上要与课本内容契合,寓教于乐。四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料。这部分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选择学生做出的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资料供师生交流使用。同时也激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做好社会实践,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五是试题资料。这部分主要供学生自我测验,目前很多高校基本上都有建立,但我们认为试题也要更新。

5.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篇五

以虚控实

虚乃事物看不见的部分,实乃事物看得见的部分。虚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实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存在形式。

以虚控实,就是以无形来把控有形,就是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来把控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存在形式。以虚控实,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根本的管理原理。在管理活动中,规律是虚,现象是实;思维是虚,行为是实;哲学是虚,科学是实。

以一持万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是由“一”所生,所以,掌握了“一”就把握了“万”。

6.分析报告的基本写作原理 篇六

无论是哪种报告,在写作方法上都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明确报告的接收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不同的接收者(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般职员)需要的信息不同,在写作时要选择接受者希望得到的内容。

2)注意客观性和真实性。要如实报告研究调查及其他商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阐述事实本身,少花笔墨去定不相关的细节。

3)篇章结构安排合理、逻辑性强。报告分几大主要部分,分几个小节,大标题和小标题各是什么。正式的报告要讲究规范性,一般由标题、内容提要、目录、引言、正文和结束语等主要部分组成。简短的或非正式的报告要确定小节标题,要点使用要清晰、醒目。

4)篇章的组织模式一般为时间先后顺序式,也就是说,按工作进行的先后顺序来组织篇章结构。或者按照各项工作的主次、重要性来组织。也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如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了几项工作,那就可以在时间总框架内,按工作的主次来组织。

5)语言要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写作时,应尽量多用被动语态,少用第一人称,以免主观、冒昧。常用以下典型句型:

The reports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about …

The reports present the findings of …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

7.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篇七

一、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它的核心结构是N型硅/P型硅构成的活性层。通过特殊工艺向硅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三价硼 (一般107个原子·cm-3~1019个原子·cm-3) 就可以构成P (positive) 型硅。未掺杂的硅晶体中, 每个硅原子通过共价键与周围4个硅原子相连。掺入少量硼后, 硼原子取代某些硅原子的位置, 并且在这些硅原子的位置上也与周围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因为硼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 与周围4个硅原子成键时缺少1个电子, 它需要从硅晶体中获取1个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结构。结果, 硼原子变成负离子, 硅晶体中形成空穴 (空穴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如果向硅晶体中掺入少量五价磷或者砷就构成了N (negative) 型硅, 例如掺入磷 (107个原子·cm-3~1019个原子·cm-3) 。掺入的磷原子同样取代硅原子的位置, 并与周围的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因为磷原子有5个价电子, 成键后剩下1个价电子, 这个电子受到的束缚力比共价键上的电子小得多, 很容易脱离磷原子, 成为自由电子, 结果该磷原子成为正离子。需要说明的是, P型和N型硅都是电中性的。

当把P型硅与N型硅通过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时, 发生如图2所示的PN结形成过程。在N区 (N型硅一侧) 与P区 (P型硅一侧) 的交界面附近, N区的自由电子较多空穴较少, P区则是空穴较多自由电子较少, 这样在P区和N区之间出现空穴和自由电子的浓度差。浓度差导致空穴从P区向N区扩散, 自由电子从N区向P区扩散, 二者在界面附近复合。P区界面附近带正电荷的空穴离开后, 留下带负电荷的硼, 因此形成1个负电荷区。同理, 在N区界面附近出现1个正电荷区。通常把交界面附近的这种正、负电荷区域叫做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中的正、负电荷产生1个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 空穴和电子发生漂移, 方向与它们各自的扩散方向相反, 即电子从P区漂移到N区, 空穴从N区漂移到P区。显然, 内建电场同时又起着阻碍电子和空穴继续扩散的作用。随着扩散的进行, 空间电荷逐渐增多, 内建电场逐渐增强, 空穴和电子的漂移也逐渐增强, 但空穴和电子的扩散却逐渐变弱。无外界影响时, 空穴和电子的扩散和漂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此时, 空间电荷的数量一定, 空间电荷区不再扩展, 内建电场的大小就确定下来。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入射到P N结表面时, 光子在硅表面及体内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由于入射光的强度因材料的吸收而不断衰减, 因而沿着光照方向, 材料内部电子-空穴对的浓度逐渐降低, 这导致电子–空穴对向内部扩散。当电子-空穴对扩散到P N结边界时, 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 空穴、电子被分别拉向P区和N区, 电子-空穴对被分离。空穴在P区积累, 电子在N区积累, 结果产生一个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在P区和N区之间形成与PN结电势反向的光生电势, 这就是著名的光生伏特效应。该效应使PN结内部形成自N区向P区的光生电流 (如图3所示) , 当PN结与外电路接通, 只要光照不停止, 就会有电流源源不断地通过电路。

二、有机聚合物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多种结构类型, 但都呈夹心式, 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电池的顶部一般为透明的玻璃基底, 上面镀有可透光的金属薄层作为前电极, 一般为铟锡氧化物 (ITO) 。与前电极接触的是有机半导体层, 它连接一层不透明的金属作为背电极。当外部负载通过金属导线与两个电极相连时, 就形成一个太阳能电池, 它的光伏效应区是有机半导体层。按照有机半导体层的结构,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即单层结构 (单一有机或共轭聚合物材料) 、双层异质结结构和体异质结结构。

对于聚合物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其有机半导体双层由共轭聚合物 (电子给体, 类似于P型硅) 和富勒烯或其衍生物 (电子受体, 类似于N型硅) 构成, 厚度常为100~200nm。常见的电子给体有聚噻吩、聚对苯乙烯撑及其衍生物, 其中P3HT (聚3-己基噻吩) 在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常见的电子受体是PCBM, 它是C60的一种可溶性衍生物。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于图5。通常, ITO电极和有机半导体层之间还夹一层透明导电聚合物修饰层, 厚度为30~60nm, 以提高电池的性能。

当光透过ITO电极照射到有机半导体层上时, 层中的电子给体P3HT吸收光子, 发生如图6所示的过程。在光子的激发下, P3HT最高占据轨道上的价电子跃迁到最低空轨道上, 最高占据轨道留下空穴, 形成电子–空穴对。由于电子给体P3HT最低空轨道的能量比电子受体PCBM最低空轨道的能量高, 所以跃迁电子从P3HT的最低空轨道转移到PCBM的最低空轨道上, 最终被金属负极收集。同时, 空穴向ITO正极转移, 并被收集。这样就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 产生光电流和光电压。

有机聚合物单层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可以简单地看做是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除去电子受体层。与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比, 单层太阳能电池存在电子、空穴复合率更高等缺点, 因此电池转化效率较低。

三、展望

目前, 在各种形式的太阳能电池中, 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应用最广, 但它也具有原料成本高, 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有机聚合物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是利用电子给体和受体的能级差来最大限度地把它们分离成自由电子和空穴, 具有结构设计性强、材料轻、成本低、加工性能好、便于制造等优点。但是它的一些缺点限制了其光电转化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例如, 因为电子-空穴只能在界面附近分离, 而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膜与膜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 在远离界面的区域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往往还没迁移到界面上就复合了。又如, 电子和空穴在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中的迁移率通常很低, 它们在界面上分离出来后, 在向电极运动的过程中会大量损失。为了提高转换效率, 科学家提出了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就是将给体、受体材料共混, 形成一个连续、互相贯穿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极大地增加了给体、受体材料的接触面积, 缩短了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距离, 使它们可以更多地到达界面进行分离, 因此能量转换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至今, 人们正在研究的太阳能电池已经远不止我们介绍的这几种, 其他类型还有待同学们去了解。

参考文献

[1]Pearson G L, et al.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ure Silicon and SiliconAlloys Containing Boron and Phosphorus[J].Phys Rev, 1949, 75 (5) :865~883

[2]文杰.光电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张智, 等.全固态有机太阳能电池[J].化学通报, 2005, 11:823~831

[4]何有军, 等.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J].化学进展, 2009, 21 (11) :2303~2318

[5]孟庆蕾, 等.PEDOT:PSS/ZnPc作为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阳极修饰层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 2010, 39 (3) :670~674

[6]Tang C W.Two-layer organic solar cell[J].Appl Phys Lett, 1986, 48 (2) :183~185

[7]Yu G, et al.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Enhanced Eff iciencies viaa Network of Internal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s[J].Science, 1995, 270 (5243) :1789~1791

[8]Marks R N, et al.The photovoltaic response in poly (p-phenylenevinylene) thin-f ilm devices[J].J Phys Condens Matter, 1994, 6 (7) :1379~1394

8.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篇八

关于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发展方向,多数专家的意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但是,从目前古陶瓷鉴定的现状来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还是要依靠传统的眼学鉴定。这是因为,现代科学鉴定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诸如,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花时较多,需要储备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大量古陶瓷标本,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鉴定成本较高;以及鉴定技术不成熟,误差较大,有的鉴定技术已经被作伪造假者破解等问题。

传统眼学鉴定的主观性较强,常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由于传统“眼学鉴定”的依据是鉴定者的经验,每个鉴定者的专业经验、擅长领域、所处的地域环境等不尽相同,使用的鉴定标准和依据不同,对于同一器物常有不同的意见。以致有人认为传统眼学鉴定不科学,缺乏统一的标准, 是一种主观经验。此外,许多初学古陶瓷鉴定的人,常常感觉古陶瓷鉴定很难。有的人看了不少的书,对古代陶瓷的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和各个窑口的特点都很熟悉,但结果却是买了很多的假货,水平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他们常常感到困惑的是: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件陶瓷在有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真即是真,假即是假;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大家却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或本质,简单地说就是真假对比,识真辨伪。古陶瓷鉴定与日常生活中诸如钞票、烟、酒、电器、皮革、印刷品、出版物、衣服等物品的鉴定,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这些不同的物品,我们通常从包装、外观、成色、质地、手感、气味、防伪标记、质量等方面鉴别它们是正品,还是属于伪劣仿冒产品。尽管各种物品的鉴定方法和具体标准不一样,但是任何鉴定活动都是在比较中完成的,即鉴定者在充分认识鉴定对象的基本特征与属性的基础上,确立一定的鉴定指标、标准或要素,然后对照被鉴定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得出相应的鉴定结论(图1、2)。

从实际鉴定情况来看,鉴定古陶瓷比鉴定日常生活中的钞票、烟、酒、电器、衣服等物品要难很多。日常中的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常接触,并不需要特别学习,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懂得如何鉴别它们的真伪、优劣。古陶瓷鉴定与其他物品的鉴定一样,只有“识真”,才能“辨伪”。然而,由于中国古陶瓷其历史悠久、窑口众多,各个窑口、各个时期的产品五彩斑斓,表现在胎、釉、造型、工艺与装饰上的特点各不相同,要全面认识和熟悉中国古陶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样的一个学习和积累过程,其实就是“识真”的过程,通过对各个窑口、各个时期器物的认识,从而确立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在头脑中形成“数据库”(图3、4、5、6、7、8)。 因而,传统眼学鉴定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同时又是“科学的”。 许多人常常感觉学习古陶瓷鉴定很难,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识真”不仅要求掌握各个窑口、各个时期陶瓷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实物对照起来,形成直观的印象,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特征,而是要多摸多看,将器物背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学习的古陶瓷著作、图录与实物标本,必须真实可靠,否则等于是确立了一个错误的鉴定标准,危害极大(图9、10、11、12)。

古陶瓷“辨伪”的前提在于“识伪”。学习古陶瓷鉴定需要深入市场与赝品打交道,要善于归纳和分析,不仅要熟悉假东西的基本特点和常用作伪方法,同时还要掌握最新的造假动态。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对假东西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即使不知道真东西是什么样的,遇到了真东西,也能感觉到它与假东西不一样,从而将真东西从假东西中鉴别出来。一些初学古陶瓷收藏的朋友,在书店买上几本带彩图的古陶瓷书籍,然后就按图索骥地开始在古玩市场中买东西,头脑中毫无赝品的概念,误以为和书本图录上差不多的东西都是真品,这样买来的东西差不多都是赝品。事实上,传统眼学鉴定,对古陶瓷鉴定者的学识和经验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掌握较全面的古陶瓷知识,所谓见多识广,对历代真、假陶瓷接触较多,拥有较多的实物标本,长期从事陶瓷鉴定与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规律和特点,才能得出可靠的鉴定结论(图13、14、15、16)。

在古陶瓷鉴定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古陶瓷鉴定的标准问题。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即从哪些方面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与年代。冯先铭先生在《瓷器鉴定的五大要领》一文中,提出可以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和支烧方法等五个方面鉴定瓷器。实际上文章中提到的鉴定标准有八个方面,即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款识和支烧方法。之后的许多古陶瓷鉴定著作和文章,大多都遵循冯先铭先生的体系或略有阐发。冯先生提出的八大标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在实际的陶瓷鉴定中,由于造假手法日新月异,花样翻新,有的甚至将现代高科技手段用于古陶瓷的仿制,以致任何现有的经验和总结都显得有些不足。事实上,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经过归纳总结,并经实践检验,都可能成为古陶瓷鉴定的标准之一。

依据笔者近年来的鉴定和研究经验,认为古陶瓷鉴定中比较常用和适用的标准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标准为古陶瓷的时代与窑口特征,包括胎、釉、彩(色料)、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包括制作工艺和装烧工艺)、底足、窑疵和艺术风格等;第二类标准为古陶瓷的历史痕迹,包括胎釉的老化、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第三类标准为器物的新仿作伪特征,包括作旧、臆造、违背历史常识、自相矛盾等。

古陶瓷鉴定的标准虽然较多,但不同的标准在鉴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如书画鉴定将鉴定的依据分为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包括作品的时代气息、书画家的个人风格、笔墨特点等,辅助依据包括纸绢、印章、题跋、装裱、旁证材料等。主要依据在鉴定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鉴定工作的重心,辅助依据起辅助证明的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辅助依据有时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古陶瓷鉴定的主要标准,同样也是在于器物本身,其中第一类标准,即器物的时代与窑口特征是鉴定工作的重心,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因为器物的胎、釉、彩、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底足、窑疵和艺术风格等是构成器物的基本要素,一件器物成为真品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它所具有的时代与窑口特征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古陶瓷鉴定的第二类标准,包括胎釉的老化、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属于古陶瓷的历史痕迹,即经过一定的历史岁月后在外观和理化性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它们附属于古陶瓷器物之上,同时由于自身质地、保存环境、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这类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古陶瓷鉴定的第三类标准,是从仿品角度提出来的,知己知彼,识伪方能辨伪。

在具体的鉴定实践中,不同器物的鉴定要领是不一样的。许多现代高仿品对所仿对象的各种特征都精心模仿,尽力做到一模一样,然后通过作旧制造出各种“老旧痕迹”。对于这类高仿品的鉴定,如果仅局限于器物的某些具体特征,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得出错误的结论。仿品与真品虽然相似,但它们之间在“细微之处”肯定存在差别,只有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图17、18)。古陶瓷鉴定最可靠的方法,是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察。道理很简单,现代仿品要仿制出器物的某些特征,在某些方面以假乱真是很容易的,而要完全仿制出器物的所有特征,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以假乱真,则很难做到。仿制水平无论有多高,它也是“仿”,在仿制的过程中,会受到客观和主观等因素的限制。客观因素,诸如在材料上难以做到与真品完全一样,在技术上很难完全复原古代的工艺等。主观因素,一是仿制者头脑中有蓝本,因而在造型、纹饰、款识以及艺术风格上虽能做到形似,但要做到气韵生动却很难;二是由于仿制者对真品的认识程度有限,因而在仿制过程中有时忽略真品的某些主要特征,而在有时又人为地夸大某些特征,甚至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反而为鉴定提供了明显破绽。另外,有的仿品虽然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能做到与真品一样惟妙惟肖,但是它却缺乏历史的痕迹,因而也较容易鉴别。有的搞收藏的人,抱着明显的新仿品研究半天,指着底足的火石红、花纹画法或土浸、气泡等这些所谓的特征,咬定自己的藏品是真品,正是陷入了只看局部特征不重视整体的误区。因而,在古陶瓷鉴定中,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察是非常重要的。

从事古陶瓷鉴定与收藏通常会遇到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器物,对于不熟悉的器物,有时很难一下给出鉴定意见。原因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缺乏一个鉴定的标准,没有对比的依据。不可否认,它们之中既有臆造品,也有真品,将它们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不能给出准确鉴定结论的器物,不妨先存疑,待证据充分后再作结论。中国古代陶瓷窑口众多、产品丰富多彩,其中有我们尚未认识的窑口和器物,这是很正常的。

在古陶瓷鉴定中,并非所有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是新仿品,也并非所有看似与真品相同的东西都是真品。没有见过的东西,也许是鉴定者认识上的局限;看似相同的东西,也许是仿制水平比较高明,而差别却在细微之处。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管赝品的仿制水平有多高,如何乱真,只要在鉴定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运用古陶瓷鉴定的各种标准,通过细致的对比和分析,总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9.POS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篇九

POS机系统基本原理是先将商品资料创建于计算机文件内,透过计算机收银机联机架构,商品上之条码能透过收银设备上光学读取设备直接读入后(或由键盘直接输入代号)马上可以显示商品信息(单价,部门,折扣...)加速收银速度与正确性。每笔商品销售明细资料(售价,部门,时段,客层)自动记录下来,再由联机架购传回计算机。经由计算机计算处理即能生成各种销售统计分析信息当为经营管理依据。

收款机组成收款机由主机(板)、打印机,显示屏、钱箱、键盘组成。高档收款机可外接条码阅读器电子称、刷卡器等外设。

一类机:部门分类数8-15个,单项商品管理数不超过500个,有日营业统计报表。二类机:部门分类数30-99个,单项商品管理数500-7000个,有丰富的日,月营业额统计报表,可与电脑联网。三类机:即POS机,由486以上电脑主机、9寸显示器、钱箱、高速打印机、标准键盘等组成,具备标准电脑接口。

收款机注意事项

1、可靠性高:收款机的使用频率很高,且使用环境差,这就对收款机的可靠性提出比较高的要求,首先是设计水平高,其次是产品的生产工艺及选用的器件质量好,再次是产品的出产检验要完善

2、易维护:收款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故障。这要求产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故障提示清晰,部件更换方便。

3、易操作:由于目前我国收款员素质不是很高,这就要求收款机操作起来简单明了。

4、要有长期服务:收款机是一种专用的高科技产品,其中有一部分是易损件和易耗品,这就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技术支持和充裕的备件供应。特别是使用初期(一星期左右)使用不够熟练,要求商家随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反映。

超市收银机使用方法? 在进货的时候,把条码录入到电脑里,电脑在账目上形成库存,当你出售物品的时候,把条码用电子枪扫描,就等于消除库存

在你录入条码的时候可以制定好货品的成本价格,销售价格,这样就可以在每月查询出哪种货品好销售,利润额度,当天的营业额

10.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实践报告 篇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

(一)调查目的: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长期性问题,它是一个客观社会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二)时间及地点:2011年11月

(三)调查对象:延庆庆源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

(四)调查方法:问卷法;访问法

(五)调查方式:采访,询问,亲身体验

一 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现状概况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尽管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的寻找方法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特别是

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难问题。

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子女求学问题。一是留守在家的子女求学问题。而其中流动子女求学问题尤为突出。

现在农民工流动子女的求学仍然困难重重,入学难,学费高,到了适合年龄没能及时入学接受教育。因为是外来人员,没有当地户口,城市公立学校一般不接受农民工子女进校,即使通过种种渠道求得入学资格,也要交上大笔借读款目,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好点的公立学校门槛过高,大量农民工子女只能选择设施简陋,师资无保证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大多位于城郊,教学设施简陋,通常无住宿条件,因而使得农民工子女上学十分不便,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另外,城乡区域间的差异使得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心理压力大,由于农民工子女家庭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他们的心理也开始边缘化。调查发现,年龄较小的受影响较小,而年龄较大的孩子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于此同时,留守在家乡的农民工子女的求学状况也并不乐观,虽然说留守子女并不存在太大的入学困难,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留守子女能够及时轻易的进到户籍所在地就读。但大多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学校教学条件差,优秀师资外流,留守子女的教育也同样没有保障。再加上父母在外,无人督促,学习热情不高,质量下降。容易出现逃学厌学情绪。

二 社会存在是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的根本,社会意识起侧面影响作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存在,及各自不能游离于对方而孤立存在。脱离社会意识的“存在”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脱离社会存在的“意识”也不可能是社会人的“意识”。它们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在面对复杂的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时,我们要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国情,才可以正确分析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的根本,并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社会存在是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的根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存在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成为了建设大军中的主力。农民工在城市扎稳后,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就形成了进城务工子女这样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城市求学就成了一个难题。现阶段的中国,贫富分化仍是十分的严峻。农民工子女作为外来的城市的一员,在这个城市发展的冲击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保障。当地的公办学校并不接受这些外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很大原因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户籍问题。其次就是外来人员自己入学政策执行过程繁琐,想要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需要回本地开在本地已没有监护人、同意外出就学的证明,还要到城市各个办事处去申请,批准,才可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公办学校的门槛对于农民工来说实在太高。再次,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很多农民工是自行为子女找学校,而不是通过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联系入学。着表明农民工流入地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提供便捷的渠道,这无形中增大了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交易成本。

在面对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时,还不能忽视社会意识的侧面影响。很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思想观念的落后,成了阻碍其子女求学的一大障碍,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城市很多高学历的人面临着下岗,找不到工作的困扰,他们的子女即使读了书,以后在城市也未必找得到工作,语气浪费钱财读书,还不如早点出来赚钱。农民工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或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家里没有为营造合适孩子学习的基本环境。这样,导致了孩子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的结局。

三 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属于广义上的一种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还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随之出现了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子女失学率仍然较高,近半数的流动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流入地公立学校未能充分地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需求,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也大量的存在,但这些学校在师资、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和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隐患。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但收入低廉。他们负担了城乡双重费用,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极不公正的。“再苦再累都不怕,只要我的小孩比我有出息。”这是无数的农民工的心声。

显然,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身上寄托了父辈们改变贫穷命运的梦想。跟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城市,其陌生感和距离感是难以一下子消除的。对于这些农民工子女,城市如何对待他们?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人的生活离不开那些农民工子女,城市自然应该伸出更多的关爱之手让农民工子女生活得更加幸福,因为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明天的民工子弟仍不能接受良好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那么,农民工的后代,将只能是“农民工第二代”,他们仍然会生存在城市的边缘,依然难以享受城市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当这些“如果”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今日的民工子弟才能跨过城市与农村的鸿沟,成为城市新公民,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先赋性贫穷的屈辱和自致性幸福的希望构成了他们的成长动力。这种动力会大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工的子女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科学技术。这,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的农民工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从而衍生了其子女的求学问题,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关系又能反作用于生产力,只要我们解决好了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问题,使他们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技术,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四 解决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现阶段的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财富、社会、生存文明,中国无疑是硕果累累、成就非凡,但在迅速城市化、国际化的征途上,涌现的一批批社会现实矛盾不得不加以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下,各种各样的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11.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十一

关键词:足球;教学训练;基本原理;意义

足球教学训练可以培养球员的基本足球技能,增强球员体能,使球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比赛,发挥出自身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足球运动研究的深入,足球教学训练正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稳定性和相对独特性的足球教学训练值得推广,以达到提高训练质量并最终提高整体足球水平的目的。

一、足球教学训练要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足球运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及教育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足球教学训练应该适应并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伴随着科技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而科技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足球教学训练的发展。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使得足球教学训练朝着系统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足球教学训练的发展对科技文化、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足球教学训练要侧重培养球员的足球意识

足球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球员的足球竞技能力,因此球员的足球竞技能力的增长与在比赛中所能发挥出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足球教学训练。足球教学训练要重点培养球员的足球意识与能力,如足球技术的训练、足球技战术思维能力、观摩解读比赛的能力与足球运动相匹配的体能能力等。

足球技术训练是足球教学训练中需要持续进行的一项基本内容,有利于球员足球技术的提升。扎实的足球技术保证了球员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是足球比赛的基本保障。足球技战术能力的培养可以保证球员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通过团队合作掌握足球比赛的节奏并最终赢得比赛胜利,这是足球教学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了足球教学训练的水平。优秀的足球教学训练要把技术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并贯穿始终,以达到球员个体水平的提升以及足球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观摩解读比赛能力的培养对于足球技战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可以令球员在足球比赛中根据比赛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适当的技术动作。足球专项体能训练保障了球员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自身技术水平,是提高足球技术和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基础。由于足球比赛的特点并不要求球员全场比赛均处于高强度的运动状态,因此体能训练要结合足球比赛的特点进行,要与足球运动的特点相匹配。

三、足球教学训练具有重复性

足球训练的重复性是球员获取和掌握足球技术、提高足球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足球教学训练中,教练要按照感知—理解—训练—再理解—再训练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球员足球水平,通过反复性的训练达到强化训练内容、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但重复性足球教学训练并不是对同一方式的机械重复,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相结合来达到强化同一项训练内容的目的。如教练讲解与球员练习相结合、多种训练形式相结合、引入足球游戏、阶段性训练和重复性训练相结合等方式。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要增强足球教学训练的吸引力、娱乐性和技术性,逐渐提高球员的足球水平和足球意识。

四、足球教学训练要注重整体性

足球教学训练整体性的内涵在于足球教学训练本身的整体性、足球运动团队的整体性以及球员自身发展的整体性。

足球教学训练的目标、内容和训练手段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整体平衡发展。在足球教学训练中要处理好技术与技术间的联系性、技术和战术的协调统一、教学训练与比赛的相关性、足球意识与能力发展的平衡性等问题。足球运动是一项强调整体合作的团队运动,在足球训练中要兼顾球员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与球队整体协调合作,统一发展,培养球员的技战术能力、身体能力、心理能力、掌控比赛能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的整体能力。在进行足球教学训练时要深刻理解足球教学训练的整体性内涵与其基本原理,合理运用训练方法与手段,形成足球教学训练体系、团队、个人的共赢局面。

五、足球教学训练心理能力的训练

足球教学训练不仅要在球员身体机能与足球意识上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心理能力的训练。在足球比赛中,球员所承受的不仅仅是来自对方进攻的压力,还有许多因素合力造成的心理压力。足球比赛也不仅仅是技战术的展示,还反映了团队和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压力条件下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如果球员心理素质不过关,将不能完全发挥出球员与团队整体应有的理想水平,对球员与团队整体的提升也会产生障碍。

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教练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法提升球员在比赛中的自信心,帮助球员调节情绪,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采用模拟训练法模拟真实比赛环境,强化球员临场比赛的适应能力,也是强化球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心理能力训练中要掌握劳逸结合、松弛有度的原则,在进行强化训练的同时,还要适当进行心理放松,有效减轻球员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东岩.足球教学训练的现状和发展探析[J].运动,2013,(02).

[2]肖东君.论足球教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12.高压氧舱微机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 篇十二

计算机技术较早应用到如CT、核磁、高压氧舱 (英文全名: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 以下简称HBOC) 等医疗设备方面。

引进微机测控技术, 可良好地对氧舱实现加压、稳压、吸氧、排氧、减压及温度、出舱的压力和氧浓度的全程自动控制, 支持舱体环境空气压力和吸氧压力的常规方案及自定义方案, 在安全限度内严格控制压力变化速率, 实现压力曲线的平滑过渡, 支持多路语音切换、多路视频切换监视及录制等功能, 具有过压、氧浓度过高、变送器失效、断路、温度过高过低等非正常情况的报警能力, 可实现双机热备, 支持为有更高可靠性需求的用户提供更佳的监控环境。采用HBOC微机测控技术后, 可以有效地提高氧舱运行的安全性, 改善患者治疗条件, 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 本文以烟台冰轮高压氧的微机控制技术为基础, 对高压氧的微机测控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做了最基本的剖析和介绍。

1高压氧舱测控技术概述

高压氧舱测控技术采用微机自动、电动操作器两种方式, 以严密的控制理论为基础, 选用先进精密的测量传感元件, 对高压氧舱完成稳定而可靠的自动控制。控制理论重点突出用微机进行操舱的稳定性、系统性、实用性, 通过高精密的传感设备对氧舱舱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氧浓度、舱内人员的吸氧量等参数进行监测, 微机经过完善而谨慎的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处理, 然后把处理的结果送给执行机构, 对氧舱的升压、稳压、降压、供氧、排氧等实现实时的自动操舱, 能高度体现在高压氧环境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系统中心控制部分一般选用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及内外接口板卡为主的高档机, 配以高性能的传感器件及执行元件, 进行一体化的微机测控系统工程。系统原理如图1。

2系统硬件组成及基本配置

2.1 工控机, 构建系统运行平台。

2.2 模拟量采集板 (PCL-811) , 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2.3 模拟量输出板 (PCL-726) 输出相应的电压及电流信号, 控制执行机构。

2.4 显示器。

2.5 外围接口电路板。

2.6 打印机。

3系统控制原理

3.1 加压理论。

加压过程要求:单位时间内压入舱内的气体体积相等。

现存条件:直线型气动阀、舱内压力 (P) 、阀前压力 (P0) 。

3.2 系统加减压控制原理。

在加压过程中, 为了满足“加压原理”:系统一般采用实时控制 (1 s校正一次) , 系统设置一个控制时钟以完成工作, 当同一时刻舱内的实际压力及压力变送器传送的压力值 (PC) 小于理论压力值 (P) 时, 系统发送电信号使阀门打开, 开启度增大;当同一时刻舱内的实际压力及压力变送器传送的压力值 (PC) 大于理论压力值时, 系统发送电信号使阀门关闭, 开启度减小;现根据气动阀的线性理论及阀门的特性, 对阀门的开启度 (FK) 实行线性控制:FK=A+B×△P (注:FK表示阀门开启; A表示阀门的初始开度; B表示阀门开启的放大系数; P= PC – P;PC舱内时间压力、P舱内理论压力) 。

3.3 系统采集。

系统单独设计一个时钟来完成信号的采集, 转化及处理;在此系统中采用国际标准电信号 (1~5V或4~20mA) , 工控机CPU根据压力变送器范围转换为相应的压力信号 (例如:压力变送器的范围为0~200kPa, 测其转化关系为:PC=Pmax/ (5-1) *V) ;设计程序在1 s中内对变送信号进行10次采样 (设每次采样的压力值分别P1、P2…P10) , 则在控制的1 s时刻, 采样压力PC = (P1+ P2+…+P10) /10, 以此消除电震荡。Pmax压力变送器的范围最大值。

3.4 氧浓度控制原理。

通风换气控制:根据新版国家统一标准当舱内氧浓度大于23%时 (旧标准为24%) , 氧舱开始通风换气, 减压阀打开40%, 加压阀自动开关, 保持舱内压力在通风时刻的压力值。

舱内病人开始吸氧时, 氧舱控制系统开始自动排氧, 排氧以“最大选择, 渐减跟踪”的方法进行排氧, 即当有第1时刻吸氧值OL1, 排氧阀打开 (POK=pka+ (pkb1) * (po) ) , 当采集到第2时刻吸氧值OL2时, 比较OL1与OL2 大小 (当OL2>=OL1时, POK=pka+ (pkb2) * (po) ;若OL2>=OL1, 则排氧阀减小) ;减压时, 排氧阀全部打开, 即帮助排氧, 有利于排除管路中剩余的费氧。其中, pka为系统常量, 根据现场选定;pkb1为排氧变量, 此参数与舱内压力成反比, 与吸氧流量成正比;po为氧浓度参数, 当舱内氧浓度大于21.50%时, 氧浓度每升高1%, 排氧阀开启度增加20%;POK为阀门开启度, OL为瞬时供氧流量。

4系统软件要求、设计思路及过程

4.1 系统软件开发工具:Delphi6.0。

4.2 系统软件功能流程 (如图5) 。

4.3 系统环境需求、环境配置及主要解决技术

4.3.1 系统环境要求。

推荐:PⅢ800以上机、40G硬盘、256M内存、研华整机最佳;最低配置为P233、4.6G硬盘、64M内存;32真彩色、1024×768分辨率、大字体。

4.3.2 系统环境配置。

安装Delphi6.0工具软件, 配置BDE的Paradox数据库 (别名:Redcross) ;建立数据表fangan, 设置数据库Redcross的PATH为:

D:Redcrossfangan;

(1) 安装DLL Driver驱动;

(2) 安装阀表控件;

(3) 启动Delphi6.0, 测试安装;

(4) 将相应文件拷入相应盘符。

4.3.3 主要解决技术。

(1) 读取数据程序代码:

注:DN:系统控制板ID;Part:要动作控制块号 (0或1) ;DoValue:要动作控制通道;

5接口说明

5.1 工控板硬件设置。

(1) A/D转换板 (PCL-818L) 。

地址:一般为300、310、330、3C0

跳线:JP2为10MHz

JP5为-5V

JP6为S/E

(2) D/A转换板 (PCL-726) 。

地址:一般为200、210、220、2C0

跳线:JP2为-5V

5.2 变送器连接电路。

上一篇:一句好笑的名言名句语录下一篇:中秋月夜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