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2024-10-01

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精选12篇)

1.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一

呼和浩特市妇联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庭文化以其独树一帜的作用、功能和所处的地位,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目前的家庭现状,找出影响家庭和谐的最直接、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妇联系统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职能作用,呼市妇联精心组织,对我市9个旗县区一些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家庭支出情况,目前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和最担忧的问题等,共收回问卷1000多份,其中城区618户,农区437户,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的家庭文明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呼市妇联围绕家庭文明工程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先进文化引领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以营造和谐、健康、文明、温馨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了“妇女、家园、环境”、“不让毒品进我家,拒绝邪教”、“消防知识进家庭”、“尊老爱幼活动日”、“家庭五个一创百户”、“建巾帼新功,树文明新风”、“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美德进家庭”、“妇女健身”、“家庭读书”、家庭助廉、和谐家庭、家庭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家庭、“家和万事兴”等等活动。家庭文化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取得初步成效。

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1997年我市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担任组长、文明办、妇联等18个部门组成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触角延伸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公安、民政等各个领域,将家庭文化建设纳入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中。并对每年涌现出的五好文明家庭进行表彰,市妇联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创办专题栏目开展联办活动,借助传媒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传播家庭美德,宣传家庭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新典型。弘扬家庭美德,这项活动得到广大家庭的拥护和支持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五好文明家庭,在问卷调查中有97%以上的人愿意自己的家庭成为五好文明家庭,各旗县区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家庭和谐对社会和谐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我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市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文化是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制约,更是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真实写照。有家庭就有家庭文化,家庭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因此家庭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社会,而且家庭文化还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家庭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现在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宽了,范围也开阔了,它不仅限于家庭内各成员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且成为住宅小区、居住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9年市妇联对我市1000多名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城区618人,旗县437人。在我市家庭状况调查中普通家庭(父、母、子女家庭)占64%,其他如三代同堂、单亲、丁克单身家庭约占40%,这次检查的对象主要有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城镇居民、私营企业、工人、农民、其他等不同人群。调查对象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属夫妻双方共同收入,消费主要用于孩子的家庭占59.3%,在你最关心和最担心事情有69.6%的家庭最担心,生病住院,35.4%的家庭最关心子女就业问题,27%关心住房问题,35%家庭关心经济状况问题,23%的人担心养老问题,32%子女上学问题等。健康保健31.3%,家庭关系10.3%,在家庭消费调查中,个人交往和人情消费34.4%,书报消费7.7%,烟酒、化妆品消费26.8%。休闲时间支配上,如体育锻炼36.4%,聚会42.6%,读书学习35.9%,股票、保险8.1%,打麻将8.1%,学习充电3.3%,上网5.3%。旗县区对生病住院、人情消费、养老问题担心程度都高于城区,分别为86%、38%、43.6%。在调查中每个家庭最关注的仍然是健康(担心有病住院)、子女教育、就业、经济收入。

从家庭结构可看出,小家庭数量增加,传统的三代同堂一起生活的家庭在逐渐缩小,城市化推动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更新人们的家庭观念,改善人们的家庭关系。单元化的高楼建筑取代了几代居住的格局,家庭文化有了各具特色的居室条件和享乐环境。家庭中男女平等意识提高,但在孝敬和赡养老人问题,有4.7%人认为出嫁的女儿可以不赡养老人,5.3%认为不继承遗产可不赡养老人,3.4%人认为分家不公不赡养等看法,这些问题也说明了法律知识和性别意识宣传的重要性。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人在休闲时,朋友聚会、体育锻炼、健康、跳舞、唱歌娱乐、读书学习都占有很大比例,说明大家对精神方面的需要和对生活质量追求在提高。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追求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满足需求的方式也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生活日益丰富,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话、电视机、录音机、CD、录像机等)及文化传播工具的普及,繁重家务劳动的减轻,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开始由物质型向精神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家庭文化娱乐兴起,家庭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二是家庭文化消费的变化。家庭中注重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家庭生活由温保型逐步向小康型转化。富而思乐,经济富裕了,物质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方式起了变化,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需求层面都呈新的态势。家庭用于购买书、报、文化娱乐、外出旅游的支出逐年增加,音乐、书法、美术、摄影、收藏等在许多家庭中掀起热潮。这些通过市妇联这几年开展的“家和万事兴”活动就可以反映出,群众参与文化娱乐普通高涨。

三是家庭文化心理变化。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视野日趋扩大,自我价值观念增强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美化家庭、美化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家庭文化心理也由以往的被动型,欣赏型精神活动转变为强烈的自我参与型的“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的心理愿望。

家庭文化日渐丰富多彩而且又复杂多变,呈现多样性、发展性和自觉性。家庭现代化气息更浓了,人均面积扩大,家庭由大变小,家庭活动已成为家庭美德建设载体。

三、家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不可避免地给婚姻与家庭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在家庭中更为集中地凸现出来,通过调查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婚姻与家庭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家庭代际关系存在错位,爱幼有余,尊老不足,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缺乏足够重视。

2、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难以吸纳外来人口。在我市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基本上是在社区城镇居民中开展。随着我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其不稳定性,许多社区对外来人口的家庭无法过问,极少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部分人难以纳入家庭文化建设当中。

3、家庭暴力时有发生。据市妇联在接待上访案件中统计显示我市家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在妇联系统2008年接待上访案件605件,其中家庭暴力案件167件,占27.6%。家庭暴力不但造成了家庭的破裂,而且由此引发了以暴制暴等违法犯罪行为,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4、邻里关系淡薄。许多家庭住在一个小区的不认识,有的住在一个单元、楼上楼下、对面的家庭也互相不认识、互不来往。邻里关系淡薄,互相帮助更谈不上。?

5、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仍在影响着部分地区。在有些农村仍存在 “出嫁女”责任田得不到解决等问题。在问卷中,58.7%的人表示有重男轻女倾向。性别歧视引发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而且还连带引起教育、就医、养老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幸福、稳定。

6、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由于家庭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是某些教育机构不能代替的。许多家长更加的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家庭消费主要用于孩子的占59.3%,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但在孩子的德育教育方面,家长的关心程度不如在生活和智力方面。因此也引发了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婚姻与家庭情况的调查,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妇联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以满足广大家庭的需要,以适应多样化、知识化、网络化社会的需求。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平安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和谐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参与构建和谐家庭的局面,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2、努力提高女性素质,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所以,提高女性素质是妇联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要以家庭为单位,大力提高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3、扩大活动的普及面和实效性。要从实际出发,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做好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各种与家庭相关连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让群众受益,保证构建和谐家庭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4、保证经费投入,健立建全长效工作机制。家庭创建活动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要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家庭文化建设特点。因此,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尤为重要,是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工作机制的前提。

2.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二

1 南京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总体情况

截至2009年底, 南京市共有农机合作社55家, 基本实现了主要涉农镇街“一镇一社”的发展目标。合作社成员数达到2 078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主要农机具1 945台 (套) , 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6 929万元, 其中农机资产原值6 474万元;合作社作业面积5.47万hm2;实现利润1 523万元, 平均每个合作社实现利润27.7万元。

1.1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特点

1.1.1 合作社发展加速

该市55家合作社中, 2007年成立的有5家, 2008年成立的有15家, 其余35家都是在2009年注册成立的, 合作社呈现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 (见图1) 。

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总量2007年为1 133万元, 2008年为4 073万元, 2009年为6 929万元, 平均每个合作社固定资产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29家, 2007年有4家, 2008年新增12家, 2009年新增13家。

1.1.2 机具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55家农机合作社拥有主要农业机械1 945台 (不含配套机械) , 占全市保有量的9.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有340台, 占全市保有量的14.7%;联合收割机232台, 占全市保有量的18.5%;插秧机310台, 占全市保有量的17.7%;植保机械471台, 占全市保有量的6.5%。农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使用效率也在不断增加。据调查, 成立合作社、机具实行集中管理和作业后, 机具使用率提高了30%以上。

1.1.3 作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55家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共计5.47万hm2, 按水稻、小麦 (油菜) 共两熟计算, 约占全市总作业量的12.8%, 平均每个合作社作业面积993.33 hm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作业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有2家, 1333.33~3 333.33 hm2的有12家, 666.67~1 333.33hm2的有13家, 333.33~666.67 hm2有16家, 333.33 hm2以下的有12家。六合隆兴和普东农机合作社年作业面积都达到4 333.33 hm2, 前者主要从事机耕和机收服务, 业务量各占一半, 后者全部从事机收服务。

1.1.4 作业环节更加全面

2007年、2008年成立的合作社服务项目大都局限于单纯的耕、种、收等作业服务, 同时组织机手外出跨区作业。2009年, 合作社服务领域有了拓展, 在耕、种、收等服务基础上, 机插秧、机植保、秸秆机械化还田开始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据调查, 2009年合作社机耕面积1.47万hm2, 占合作社总作业面积的27%;从事机插秧作业服务的合作社20家, 机插秧面积4 093 hm2, 占合作社总作业面积的7.5%, 占全市机插秧总面积的19.2%;机收面积1.61万hm2, 占合作社总作业面积的30%, 占全市总作业面积的10.3%;机植保面积5 200 hm2, 占合作社总作业面积的9.5%, 其中2010年成立的6家植保专业合作社, 全年开展统防统治作业面积1 800 hm2;2010年参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合作社共28家, 作业面积7 200 hm2, 占全市机械化还田总面积的14.5%。

1.1.5 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

农机合作社除了成员自身作业需要外, 积极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据统计, 55个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村, 涉及6.1万个农户 (承包户) , 占农户总数的9.3%。除了服务本地农民, 合作社还积极开展跨区作业服务, 2009年跨区作业面积达到2.27万hm2, 占合作社作业面积的45.1%。

1.2 农机合作社在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1.2.1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

农机合作社具备比较完善的服务功能, 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利用机具集中、品种全面的优势, 可以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及时的机械作业服务, 农机合作社在提供高效、规模化作业服务的同时, 还在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合作社通过高效率的机械服务,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许多生产经营问题。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 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从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该市少数地区, 农机合作社已经可以开展“保姆式”作业服务, 将农村劳动力完全解放出来。

1.2.3 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方面, 农机合作社社员通过农机作业服务, 获得了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报酬;另一方面, 因为提供的标准化农机作业服务, 能节约种子、水、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 提高作物产量, 降低种田风险, 提高种田收益。同时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 也能从二、三产业中获得大量的非农收入。

1.2.4 增强了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该市农机户很多, 分布零散, 以前主要由乡镇农机站管理。但目前该市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普遍不足, 很难及时有效地为农机户、为农民提供服务。通过农机合作社这个平台, 可以将农机户组织起来, 开展技术培训、维修、安全、管理、试验推广等公益性服务, 从而弥补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 为基层农机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3 南京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得益的几个方面

该市农机合作社良好的发展势头, 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3.1 国家对农机化事业的重视

近几年, 国家十分重视农机化发展, 农机化发展资金不断增加。仅农机购置补贴一项, 2007、2008、2009年, 中央及省级财政用于该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分别为1 223万元、2 230万元、4 272万元, 连续2年翻番;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分别为189万元、372万元、435万元, 年增长超过50%。2009年, 四级财政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高达4 792万元, 是2008年的1.77倍。大量的财政补贴, 刺激了合作社购置农机的热情, 促进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1.3.2 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

一方面土地经营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负担”, 将自己的少量土地承包出去, 成为相当一部分的外出务工农民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十分重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农村改革, 土地逐步集中, 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开展规模化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3.3 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

一是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合作社及成员享有优先购买权利, 购置部分大型农机在普惠制基础上享受特殊优惠。二是库房建设用地政策。对符合“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存放场库用地按农业生产用地管理。三是金融支持政策。对符合“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建设场库、维修网点以及购置运输工具等必要的资金贷款, 给予80%的贴息和担保额4%的补贴。四是项目支持政策。对符合“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 优先向省、市有关部门推荐, 申请项目和资金。2009年该市共有5家合作社享受到了省农机局23万元的机库建设补助资金, 共建设机库1 471 m2。五是确保用油政策。在中石化、中石油、市发改委和市农林局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确保2009年农业机械作业用油供应的通知》中明确, 农忙时节, 农机合作社农机用油可以得到优先和优惠供应。

2 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目前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发展不平衡

(1) 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六合、栖霞区的农机合作社分别为19个和10个, 已经实现了“一镇两社”;江宁区有农机合作社10个, 达到了“一镇一社”的阶段性目标;浦口、溧水、高淳区 (县) 农机合作社分别为4个、6个、6个, 与阶段性目标相比差距还较大。总体上, 与农机作业服务的全覆盖 (每个镇街4~6个农机合作社) 相比, 该市农机合作社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2) 发展规模不平衡。一些较大的合作社, 如六合区普东合作社, 拥有高性能联合机31台, 固定资产778万元, 社员38户, 2009年作业面积4 333.33 hm2, 居全市首位。南京侯冲农机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13万元, 拥有2台大中型拖拉机和5台插秧机, 2009年作业面积200 hm2, 规模就相对较小。

2.1.2 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服务于大宗作物, 如水稻、小麦的耕、种、收、植保等环节, 服务于经济作物、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合作社目前还是空白。

2.1.3 收益差异较大

从2009年合作社实现纯利润的分布来看, 50万元以上的有5家, 30万元~50万元的有8家, 20万元~30万元的有13家, 10万元~20万元的有20家, 10万元以下的有9家。从平均每个社员获得利润的分布来看, 3万元以上的有4家, 2万元~3万元的有9家, 1万元~2万元的有26家, 1万元以下的有16家。2009年六合区普东合作社实现纯利润165万元, 平均每个社员4.34万元;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2009年纯利润仅2万元, 平均每个社员仅有利润0.25万元。

2.1.4 运转不规范

从调研情况来看, 目前该市合作社中按“五有”标准 (有较完善的组织制度、有适量的作业机具、有一定的服务规模、有配套的服务保障设施、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设立的合作社有34家, 占总数的61.8%。这其中仅有24家完全按“五有”的标准规范运作, 占总数的43.6%。与“五有”标准有差距的主要是在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和收益分配方面不够规范, 其中“官办” (农机站成立的合作社) 的占15家。“官办”的合作社, 组织大都松散, 制度流于形式, 合作社的运作很不规范, 如江宁湖熟的长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只是按照规定组建了合作社, “三会”基本没有定期召开, 社员还是各自为阵, 合作社只是个“空壳”。

2.2 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2.2.1 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合作社是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一类合作组织, 在促进农村制度改革、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方面,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基本缺失的现状下, 合作社是基层农机服务网络的重要一环。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只片面强调发展生产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 并不重视发展提供作业服务性质的农机合作组织。

2.2.2 机库用地难以解决

该市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95台, 联合收割机225台, 插秧机320台, 运输车250辆, 这四种机具按平均每台需机库10 m2计算, 需机库面积13 900 m2, 再加上其他机具, 合作社约需机库面积2万m2以上。目前, 全市合作社仅有机库面积6 000 m2, 机库建设缺口高达1.4万m2。机械无处存放, 影响了机械保养, 增加了机械损耗和维修使用成本。关键问题是库房建设用地难以解决。虽然市农林局会同市委农工办、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明确了库房建设用地支持政策, 但在国家土地政策的大环境下, 该政策在多数区县难以实施, 这是影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2.2.3 机具陈旧

目前该市合作社拥有的机具中, 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都是2005年前后购置的, 比例高达60%以上, 90年代购置的悬挂式收割机也还有一定的数量;使用5年以上的手扶拖拉机所占比例更是占到70%以上。在这些旧机具的处理上, 目前缺乏固定有效的流动渠道, 报废更新政策尚不完善。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如手扶拖拉机, 闲置不用;而对价值较高的高性能收割机,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合作社作二手机贱卖, 经济实力较差的合作社, 则继续勉强使用, 这部分机具往往作业质量较差, 经济效益不好。

2.2.4 贷款难

《意见》中明确了合作社可享受信贷支持, 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一些地方金融机构为规避金融风险, 要求合作社提供非机具担保, 比如房产等;同时贷款金额也很少, 给合作社融资带来了困难。一些地方, 农村小额信贷政策不到位或不公开, 购机农民难以享受。

2.2.5 利润下降

受零散机具和跨区作业机具的低价竞争, 以及受高油价的影响, 合作社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单纯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合作社更为明显。利润下降, 降低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愿望。

3 几点建议

鉴于农机合作社在农村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突出作用, 结合该市实际, 到2015年要实现主要大宗作物机具基本向合作社集中, 合作社作业区域实现农村全覆盖, 作业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农机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部门协调, 落实扶持政策。将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纳入政府对区县的考核。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在购机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合作社机库建设的土地审批、合作社注册、合作社作业收入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以支持。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级购置补贴政策向合作社进一步倾斜, 在继续保证合作社优先购置的基础上, 给予合作社更为优惠的购置补贴标准。要确保农机合作社金融扶持政策的实施, 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开设维修网点。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试验、示范、培训等, 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3.3 鼓励合作社发展土地承包

合作社通过承包土地, 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方面可以发挥机械集中的优势, 提升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 向生产领域拓展后, 也可以平衡农机作业的淡旺季, 实现进一步增效。

3.4 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

开展“五有”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 通过星级评定, 培育一批先进合作社典型, 创建一批服务好、叫得响、标准高、影响广、经营活、效益好的农机服务品牌。建议政府在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中, 专门切出一块用于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

3.5 加大服务力度

3.单亲母亲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单亲母亲;家庭;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35-02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崆峒区西门口社区单亲母亲有40名,其中享受低保的18人,打工22人,她们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拮据,生活比较困难

被调查的40名单亲母亲以打工和无业居多,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没保证,心里不踏实,使单亲母亲经济拮据且压力较大。大部分单亲母亲以打零工为主,基本上无固定的收入。有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有的甚至靠娘家人抚养子女和支付日常开支。有的因配偶生前患有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有的因自身有病,不能正常工作,没有收入,使她们处于贫困的边缘。单亲母亲生存质量相对较低,有近一半的单亲母亲寄住在娘家或租房居住。如在某药店打工的张某,丈夫因患脑瘤去世,留下年迈的公公婆婆和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与她相依为命。张某本人患有风湿关节炎,加上现在也已有40多岁了,干一天的活都觉的撑不下来。丈夫看病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致使她经济压力大,生活困难。

(二)缺少资金,没有致富项目

调查中了解到,也有部分单亲母亲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没资金、没项目、没条件,加之既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充足,极大地制约了自我发展的步伐。如在社区当居民小组长的高某生活态度积极,工作能力强,希望组织能联系给予小额贷款,自已创一番事业。

(三)子女多未成年,正在求学之中

在调查走访的单亲母亲中,子女均正在求学,为了帮扶子女完成学业解决生活费用,不少单亲贫困母亲紧衣缩食,通过打工、低保、亲戚资助等方式,帮助孩子完成学业解决生活难题。如在金桥当钟点工的牛某某,10岁的女儿因患青光眼,为给女儿看病,借亲戚朋友8000多元的治疗费。

(四)子女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在调研中,单亲母亲反应她们现在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们虽然在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以保护、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们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教育知识;工作辛苦,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对孩子教育投入少;因为内心觉的大人过错而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对孩子有不恰当的迁就;家庭文化生活贫瘠,单亲母亲一方的教育不够全面等问题,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单亲母亲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她们自身的问题,而且与长辈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家庭的稳定等问题直接相关,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关注单亲母亲家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标志。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有关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帮助单亲母亲家庭的重要性,针对单亲母亲就业难、收入少的现状,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单亲母亲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她们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单亲贫困母亲自主创业。如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税费减免等。政府在制定政策、上新项目时,要向单亲母亲倾斜,为她们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各种金融组织设立发放的创业小额贷款,要优先提供给有创业要求的单亲母亲,要减少申请手续,加强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切实有效地为她们提供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各用工单位要为单亲母亲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单亲母亲就业。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单亲母亲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帮助單亲母亲,特别是单亲贫困母亲,帮助她们脱贫致富。要根据单亲母亲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提高就业率。对大龄单亲母亲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对年轻单亲母亲,应作为实施“女性素质工程”的主要对象,不仅要引导她们学技能、增本领,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还要积极为他们提供致富项目、资金、信息等多种服务,切实帮助单亲贫困母亲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对单亲贫困母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她们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

(三)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帮扶活动

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帮扶档案,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资金。采取政府支持与慈善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将救助单亲贫困母亲列入社会慈善救助总体规划,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女干部、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类优秀的妇女与单亲贫困母亲结对帮扶,组织社区义工和家庭志愿者进行扶贫帮困等,为单亲贫困母亲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岗位等多种服务,解决她们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四)采取多样形式,提供心理援助

成立单亲母亲俱乐部,把她们组织起来,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她们能够相互倾诉,舒缓心理压力。

一要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单亲母亲交友联谊会,让她们各自展现自已的才艺,树立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为单亲母亲重组家庭创造条件。

二要举办“我与孩子同行”亲子苑活动,增进母子的感情,关注单亲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要组织单亲母亲外出参观学习,帮助她们摆脱离异、丧偶造成的阴影,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4.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四

为进一步掌握全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更好的发挥家庭服务业在全区转移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自治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协调办公室于2016年10月通过各地、州、市人社系统和自治区家庭服务业协会两条渠道对全区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情况做了不完全调查统计,并形成报告如下:

一、形式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全区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家庭服务。发展家庭服务业,不仅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解决广大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以此来扩大就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必将成为日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

从目前全区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来看,家庭服务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就业领域。农业的调整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促使一部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转移。而目前,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区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人数只占到全部转移就业人数的30%,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转移 1 就业人数占到全部转移就业人数60%-70% 的比例尚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是扩大就业的潜力。

二、全区家庭服务业现状

本次调查活动通过人社系统和自治区家庭服务业协会共同完成。虽不全面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情况。

1、此次调查统计共涉及全疆大、中、小家庭服务业企业473家。从业人员总数:14645人,其中员工制人数7717人,占到总从业人员的53%,未与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的兼职人员6928名,占到总从业人数的47%。持证上岗的人数为8890人,占总人数的61%。男性员工2716人,占到总人数的27%,女性员工5001人,占到总人数的73%,其中男性员工从事业务范围主要为搬迁和外墙清洁。

2、以2015年全区内荣获人社部开展创建的全国家政服务企业“千户百强”情况看新疆只有16家企业获得千户企业名称,千户企业只占全疆家庭服务企业总户数的0.25%。从所占比例数可以看出全疆成规模的家庭服务业企业数非常少,与居民对优质服务的需求严重不匹配;另外全疆没有产生一家百强企业,说明新疆的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状态相对落后,缺乏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示范性企业。

三、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强化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的作用。2 为加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家很早就出台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但在全区范围内,这一制度并未发挥理想的作用。家庭服务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涉及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展改革委、民政局部门、商务部门、财政部门、总工会、团委、妇联7家单位。内地发达区域根据工作需要,还增加了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金融局、市统计局、市残联6家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全区各成员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并未全部发挥出联席会议制度的管理优势。建议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并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定期召开全区范围内的联席会议,全面总结上年工作,研究部署全区家庭服务业重点任务,制定并下发工作要点,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和区县贯彻落实。

(二)共享、完善配套政策的实施。通过此次全区摸底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显示,不论是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还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地、州、市下属部门,对本行业政策并不了解。更有甚者,连自己是发展家庭服务业中心城市都不知道。有些地、州、市部门对本辖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一无所知,也从未开展过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对此项工作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为把政策落实到实处,避免跨部门过程中出现对政策的误读,建议建立政策共享机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文件分享给其他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应加强对政策的学习掌握,由联系会议办公室做好文件整理、汇编工作。

(三)加强行业协会领导。自治区家协成立于2012年3月,目 3 前拥有会员单位近百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协会做了很多引领工作: 1、2015年协会副会长单位新疆傻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凭借自己公司的信誉和实力顺利通过ISO质量认证工作,在行业内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2、2014—2016年上半年,协会副会长单位石河子市立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凭借公司十六年实战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通过了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制定的兵团家政行业服务标准中期验收考评,为行业朝着标准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3、在人社部门的要求下,协会强力推进维护家政机构、雇主、家政服务员三方合法权益的《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使行业用工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和职业化。

4、协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按照《关于加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州相继成立地方协会组织,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奎屯市、昌吉市等。

5、举办家庭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技,充分让老百姓了解了家庭服务的技术含量在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让从业者充分认识了家庭服务行业的职业感,站着做人,跪着干活只是一种方式。家政服务员和雇主的人格是平等的,这大大提升了从业者的自信心。

6、评选十佳家政服务员、金牌家政服务员的活动成为家庭服务业内一块亮丽的风景,从业者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将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奉献爱心成为这个行业永恒的主题。

全区协会之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由自治区级协会带头,各地、州、市级协会共同引导、规范行业的管理体系。

(四)落实发展家庭服务业中心城市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全区家 4 庭服务业的发展,落实发展家庭服务业中心城市制度。中心城市由2016年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昌吉市、库尔勒市、喀什市6家调整为2017年的乌鲁木齐市、哈密市、阿克苏市、奎屯市、昌吉市、库尔勒市、喀什市7家。每个中心城市将享受每年60万的发展扶持资金。但是,目前对这一政策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机制,从而并不能真正发挥出此政策的激励效果。

(五)加强市场管理。根据国家商务部制定的《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商务部承担全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职责,负责监督管理家庭服务业机构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服务业的监督管理。”

家庭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进入门槛较低、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家庭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质量欠缺衡量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行业内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人数低于50%,雇佣关系方面多数为兼职人员,签订正式劳务合同的只占到从业人员的40%左右。家庭服务业企业多以中介形势存活于市场,少部分拥有专业且完善的运营体系。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还有一些 5 家庭需要一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为社区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现在的市场服务功能还都不能满足需求。就是一些一般性的家政服务,由于市场提供服务的主体存在小、乱、散、差的状态,所以鱼龙混杂就在所难免了,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公司又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水平低下、技术质量层次不齐等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七)人员培训人足,素质有待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些家政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企业对岗前、岗中及跟踪的服务始终没有跟上。一些家政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市场对持证上岗要求不够严格,持证上岗和无证上岗获取相同的报酬,造成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难以提高。

四、工作思路及解决办法

我区家庭服务业工作要准确定位,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质量、扩大供给促进就业这一主要任务,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持续加强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诚信服务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和服务标 6 准;着力推进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健全各地、州、市间家庭服务输出输入对接机制,提升家庭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工作,整合优质资源,引导和促进家政企业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运营,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全区家庭服务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推进我区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两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家庭服务企业(单位)经营行为规范,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开展家庭服务行业诚信建设,进行家庭服务机构诚信经营教育、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守信教育,引导企业、从业人员、家庭增强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推行家庭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时研究制定新的业态服务标准和规范。鼓励各地针对未出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业态制定地方标准,推动家庭服务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推行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家政服务业相关管理规定,保障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依托家庭服务信息网络、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理顺关系、健全功能,加强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促进信息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实现家庭服务供需信息对接和共享。支持通讯、网络企业设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站、呼叫中心,为家庭和家庭服务企业(单位)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加强企业经营和市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突出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全力维护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三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作用,扎实推进家庭服务业“两化” 建设。

(二)建立家政服务业注册登记制度。加强家政、居家养老、病患陪护等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企业(机构)、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制度和数据库,开展家庭服务评价与监督,实现家庭服务可追溯。

(三)抓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家庭服务品牌建设,引导和促进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打造一批规模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家庭服务龙头企业和全区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加强家庭服务业职业化建设。打造行业文化,塑造行业精神,强化职业认同。落实好职业培训政策,对城乡有意愿的劳动者申请参加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的,做到应训尽训;对参加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把各类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的重点,联合妇联实施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主要依托各地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扩大妇女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人数和规模;依托协会实施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员专项培训工程。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和“千户百强”企业(单位)加强师资培训。支持各地、州、市建立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认定、推荐一批示范性强的国家级、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示范基地。鼓励开展家庭服务业相关领域的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

5.渭南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服务业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服务业对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结构、降低消耗、改善民生、增强长期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落实市委跨越发展的重大部署,促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十一五”时期,我市服务业总体发展较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77.5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277.93亿元,总量增加100亿元。从业人员由55万人扩大到65万人, 增加10万人。财税贡献由7.8亿元提高到约13亿元,增加5亿元。涉及行业由16个门类、45个大类扩展到18个门类、50个大类,增加了2门类5个大类。但从近年来我市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工业的贡献率处于45-49%之间,服务业的贡献率在35-37%之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远落后于工业,仍未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道远。

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以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较,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约5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金融保险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比约30%;而新兴产业除房地产约占10%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一批新兴行业比重还不足10%。可见,部分新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城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依然落后。我市服务业资源和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主要以农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与“三农”工作关系较大的科技、信息、农村金融、商品流通、法律咨询等则相当缺乏,发展还相当落后。相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服务业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已成为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商贸流通实力增强,但仍处过路经济地位。“十一五”期间是渭南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1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1.8亿元,共有流通企业4323家,商业网点近8万家,商贸流通从业人员达到20余万人。但我市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中心商务区功能不够完备,上规模、上档次、品牌影响力大的领军型企业还不多,商贸业文化内涵彰显还不够,仍未从根本上摆脱西安大都市建设带给我们的抑制性劣势,仍与我们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不匹配。

文化旅游发展强劲,但知名度竞争力还待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做大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加强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加快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山水观光游览、湿地休闲度假、东府民居民俗、人文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并成功晋升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但客观地讲,我市旅游业的知名度、竞争力还不高,与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还不相称,与经济增长的期望值还有距离。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后发优势明显增强。2006年至2010年底,我市实施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项目68个,累计投资达51亿元。2011年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72亿元,占市级重点项目的20.4%,占年度投资的9.1%。华县商贸城、大荔时代新城、白水苹果物流、华山旅游综合开发、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洽川景区综合开发、韩城旅游设施建设、华山温泉大酒店、富平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将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潼关国际物流港、蒲城通用航空大会等新型服务业项目,将以其规模和辐射带动效应,使我市服务业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制约和影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占GDP比重偏低。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5160元,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城市化水平为40%,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省的7.7%。总量明显偏低,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近几年,市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促进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大型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仍未改变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物流、金融、会展、研发、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慢的局面,总体发展仍然滞后于全省平均速度,特别是为工业生产服务和产业集聚服务的产品研发、金融、咨询、中介、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是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依托,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只有4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仅约33万。城市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完善,制约了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消费水平不高。渭南的消费水平不仅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就是和邻近的地市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8亿元,人均约 4300元,总量比西安、咸阳、宝鸡和周边的运城都低,人均则更低。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西安低6326元和3378元,比咸阳低2996元和684元,比宝鸡低3060元和668元,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11546元,一定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购买能力。

五是推进机制缺乏。目前,我市服务业缺乏权威性的综合协调部门和统一整体的发展规划、政策和工作部署,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核心城区之间有些问题的沟通协调不畅,互相掣肘现象时有发生,在政策扶持、服务导向、融资渠道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扩大发展空间。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作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服务业发展。要依托现有工业基础,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等服务水平,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渭南,走制造性与服务业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要把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相结合。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城入户,提高中心城镇规模,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产业集聚,扩大经营领域,使中心城镇服务业发展成为城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强化规划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渭南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明确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相关措施,对我市的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与工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点线面结合起来、与近中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我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突出重点和特色。从发展的优势、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把旅游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等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短期内有可能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抓重点、抓特色来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旅游业。突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品牌,围绕山、水、圣、陵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华山、少华山、洽川湿地、富平陶艺、韩城及潼关古城、蒲城桥陵等精品景区,丰富山水人文、历史名胜、生态观光等旅游内容,完善配套地方小吃、休闲度假、特色购物、民俗演艺等服务产业体系。物流业。加快构建“一个主中心(渭南市物流园区)、两个副中心(华县、富平物流园区)、三个节点(韩城、蒲城、潼关县物流园区)”的现代物流体系。统一整合运输、仓储及管理研发、设计咨询等服务外包资源,大力引进和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外包服务企业。加快渭南陆路口岸建设,支持和争取设立渭南海关,在省级层面规划建设内陆型港口贸易集散基地和外向型产业保税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挖掘老腔、皮影、阿宫腔等民俗文化内涵,组建渭南演艺集团,建设华山旅游文化创意平台、司马迁史记碑林、中华仓颉文字博物馆、华州国际皮影等文化创意园,吸引中外文化名人、影视大家来渭南搞创意、编大剧,创建华夏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社区服务业。结合“国卫”创建活动,建立一批新型文明社区,大力发展养老、文教、家政、物业等社会服务业,积极创建城市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化环保、物流配送、租赁、劳务、生活资讯等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水利、交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坚持载体带动。坚持把重点项目、重点服务企业和重点园区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一是积极作好争取“陕西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为我市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二是围绕建设和发展关中东部现代物流业、中小企业创业、文化旅游业、通用航空会展、现代农业服务五大聚集区,以加快实施白水苹果物流中心、高新区国际农科园、富平国际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县皮影产业化、三秦一村一品大观园、高新区渭南国际会展中心、合阳洽川景区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争取每年服务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例不低于20%,年度投资不低于10%,争取每年实施上亿元项目10个。四是以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为原则,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优势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服务业发展。五是建议设立全市扶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列入年度统筹财力预算,用于补助、贴息和奖励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形成全社会重视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6.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六

一、基本情况

1.家政服务公司运作情况

目前,全旗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有326人,大小家政服务机构有四个。大体分为工商部门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和未到工商部门注册的用电话联系业务的家政服务公司等两种类型。

2、家政服务业市场基本情况

在调研的家庭中,85%的家庭没请过家政服务员,但其中有5%是家庭有病重老人或看小孩子的急切需要,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员,有75%的家庭表示将来要请家庭服务员,有15%左右的家庭已经聘请家政服务员。

3.妇联组织扶持小额贷款促进县域经济情况

近年来,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低收入家庭经济收入和促进创业就业工作,旗妇联结合全旗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举办家政培训班5期,培训下岗职工和社区居民278人,就业率达90%;扶持20万元的巾帼创业贴息小额贷款协助三名下岗女工成立两家家政服务公司,成功带动60人就业,为促进我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存在问题

1、就目前情况看,在人口较少的旗县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最大瓶颈是用工荒,尽管我们在不断地宣传动员,乃至于加以免费培训,小额贷款帮扶,但是家政公司招工难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困难。

2、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看小孩儿等家政服务,现有家政市场还尚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全旗家政服务业虽有家政协会的管理机构,但多数家政服务人员不服从管理,他们喜欢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组合,自由发展。广大居民面对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的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3、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有家政服务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用工荒,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存在做家政人员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做家政的陈旧观念。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当地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无业和农村外来务工妇女等弱势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些家政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低,在家政行业326人中,210多名家政服务人员受过培训以外,其他家政服务人员不愿意接受培训,即使免费培训也不响应、怕影响收入,基本没有接受任何岗前培训。

5、扶持家政服务业地方政策较少。扩大家政服务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只有政府在家政服务人员的个人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家政公司规范的管理,才能使有需求的家庭放心选择家政服务员,大量农民工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同时提高非公经济人员对家政

服务业的认识。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妇联组织要继续联合各相关部门以社区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以市场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的作用,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2、提升档次,优化资源。已建的家政服务公司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优化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领域,扩大覆盖范围,推动服务内容向相关生活服务业以及购物、配送等方面拓展,让家政企业拥有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和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

3、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行业管理和扶持力度。当前的家政服务业正处于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阶段。在管理上,政府应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监管力度,对无照经营家政服务业的,要加大整治力度,依法治理,更好的维护正规家政服务公司的合法权益。

7.家庭暴力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自以来,**镇妇联共接到各类妇女来访、来电投诉家庭暴力案件10起,其中自述家暴7起,占70%,通过邻居或亲戚举报的3起,占30%。其中丈夫对妻子的家暴行为8起、儿媳对婆婆的家暴行为占起,受害者均为家庭地位弱势、身体条件弱势的女性。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家庭的和谐与文明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但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而且时有发生。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现从当前家庭暴力的基本表现情况、产生原因、危害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表现情况

涉及家庭暴力的10个家庭,全部来自农村。施暴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2人,占20%,36-50岁的6人,占60%,51岁以上的2人,占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4人,占40%,初中、高中文化的6人,占60%;施暴者男性8人,占80%,施暴者女性2人,占20%。

这些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丈夫赌博、酗酒后殴打妻子;2、丈夫有外遇,对妻子没有感情,经常借故暴打;3、家境贫困,丈夫性情暴躁无故殴打妻子;4、家庭矛盾尖锐,儿媳关系不和。

二、家庭暴力产生原因

1、女性在家庭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是家暴产生的主要因素。婚姻家暴中的女性,一是大多在婚姻中过度依赖家庭和丈夫,缺乏独立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由于女性在家庭经济地位上的不独立,或者在性格中的过分懦弱,在家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就形成了唾面自干的习惯,而把自己变成无足轻重失去价值感的“无形保姆”。二是处于婆媳关系中的农村老年女性,这些女性在家庭中毫无经济能力和地位,基本生活完全依靠子女供养,但同时因各种原因在家庭关系中长期和媳妇处于矛盾状态,其媳妇时常通过虐待、殴打等暴力行为来发泄积怨。

2、婚外情是导致家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前卫,婚外情现象逐渐出现,并有蔓延趋势。婚外两性关系不仅是破坏一夫一妻原则、妨碍婚姻家庭巩固的一种消极因素,而且很容易形成各种纠纷,一些男性因热衷于“养情人”、“养二奶”,对妻子和家庭逐渐产生逃避、厌恶的负面心理,妻子稍有愤怒反抗,就会实施家庭暴力,有的男性甚至将家庭暴力作为逼迫妻子离婚的手段。

3、“家丑不可外扬”的封建意识使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家庭暴力大多数发生在施暴者与受害者共同居住的家庭里,其暴力行为很难让外人知晓。大多数受暴女性往往受传统道德的影响,认为丈夫因脾气暴躁施暴很正常,不敢理直气壮地对暴行进行控诉和反抗,有的受暴女性出于自尊,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是个人的家庭隐私,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激化而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不向外张扬,更谈不上要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由此导致施暴者变本加厉,且不为外人知晓,隐蔽性很强。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

1、严重侵害妇女身心健康。家庭暴力发生后,受暴女性不仅身体上会遭到严重伤害,心理上也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和阴影。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惧、压抑的家庭氛围里,会导致逐渐丧失自尊和自信。

2、破坏家庭的和谐稳定。家庭矛盾一旦演变成家庭暴力,就会容易陷入家庭暴力-家人反目-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夫妻或母子、婆媳之间的裂痕必然越来越深,最终导致家庭关系逐渐恶化。

3、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长期在家庭暴力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内向等心理障碍,生理、心理要承受更多的伤害和煎熬,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家庭暴力的防治措施

1、切实发挥妇女娘家人的维权作用。成立镇妇女法律援助站,同时对社会公开妇联维权电话,与本地公安、司法、各村分工合作,加大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为受害妇女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与维权服务。同时与村、信访相关部门建成网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村妇联组织从源头防治,一旦发现某户发生家庭矛盾问题,及早参预,及时处理,做好第一时间保护人。

2、加强法律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广泛宣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理念和知识。二是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市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3、着力提升妇女劳动技能。促进社区及农村闲散妇女就业及劳动力转移,使妇女通过自身能力增加家庭收入。加强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中青年妇女实现自我就业和创业,切实增强广大妇女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推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

8.XX年关于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XX年关于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20pc年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 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 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山区儿童的未来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研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研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XX年关于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研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独家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区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区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区**乡在20**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市从20**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决因为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研,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研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XX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虽然自20**年1月起,我市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境而言,我市各级财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标准依然偏低。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研,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9.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九

一、特困妇女基本情况

江阴园区是江阴和靖江跨江联动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全区共有1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人口总数 3.2万人,其中妇女 0.85万人,辖区内共有低保户数195户,总人数539人,其中贫困妇女176人,占贫困人口的30.2%。

为深入了解贫困妇女健康状况,江阴园区办事处妇联于2013年10月起逐村逐户走访了180户贫困家庭的中的163位贫困妇女,她们的困苦境况触目惊心,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如果没有社会救助,凭自身力量她们几乎无法摆脱困苦,她们的困苦,不仅是其家庭和个人的悲剧,且将长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一)受教育程度低,代代贫困隐患大。贫困妇女们大多文化程度低,不仅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而且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与能力。本次调查贫困妇女163人,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5人,占9.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5人,占2.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87人,占53.3%;文盲13人,占7.9%。绝大多数贫困妇女文化程度低、无技术,观念保守、思想落后。无法通过“知识技能改变命运”,存在代代贫困的隐患。

(二)经济来源匮乏,因病残致贫多。被调查的163名贫困妇女,因没文化、无技能,身体残疾,难以适应社会需要,靠种田、捡垃圾、打零工为生的育龄妇女有131名,占调查人数的80.3%,她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负担沉重,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因生病或自然灾害致贫的妇女有32名,如因自身或家人伤、病、亡、痴、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致贫,她们占调查总人数的19.7%,她们的困苦状况,令人惊心。莲沁苑社区,有一名叫刘明月的妇女,本身智力低下,从外地嫁到这边,丈夫年长十多岁,育一儿,如今一中高中在读,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严寒酷暑夫妇俩到小沟小河里捞鱼摸虾扒河蚌为生计。2003年时,她得了严重风湿关节炎,医生告诉她,要治好这种病需要十几万元,可丈夫光靠打一点零工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已经十分艰难,虽然节日慰问及困难户的补贴照顾,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无钱做手术治疗,至今只能拖着病腿举步维艰,小病总是拖着更说不上治疗关节病了。迎江村有个妇女,患红斑狼疮,现在肾炎很严重,公公2010年因病去世,为了医病,家里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丈夫难以承受家庭的负担,离家出走,至今渺无音信,如今她的生活困苦不堪。她们大多数家庭为了治病、债台高筑,甚至倾家荡产。

(四)生活水平低下,生活质量差。这163户中,生活简单,自取自炊,一个月都难得吃上鱼、肉、蛋、牛奶等营养食品。95%以上的贫困户家庭中最大的开支都是用于基本生活和看病,生活水准与质量低下,几乎远离现代生活。

(五)健康意识淡薄,遗患更长远。大部分贫困妇女没有定期体检;小病不医成大病的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妇女生殖健康意识淡薄,甚至连免费的三九月份集中性健康检查服务都不参加,遗患长远。她们平时也不懂得健康检查的重要性,有的虽然知道需要做健康检查,但因腐朽陈旧的羞于查体观念而不去检查,小病发现不了,发现都已严重,比如,2013年的两癌筛查查出的宫颈癌3例,乳腺5例,造成长期的家庭痛苦和社会负担。

二、检查结果

1、两次共对131名特困家庭妇女进行健康检查,查出妇科疾病74例,总发病率56.5%。各村检查发病情况详见表1。

表1 江阴园区各村131例特困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

村、社区检查人数(人)妇女病患病人数(人)患病率(%)莲沁苑社区311651.2益馨苑社区9666.7江防村6466.7江峰村4125八圩村161168.7六圩村15853.3五圩村15853.3四圩村10660万丰村10660迎江村5360恒义村7342.9五星村3266.7合计1317456.52、检查发现常见妇科疾病九种,有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总发病62人次,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最高为27.07%,随后依次为子宫肌瘤19.70%、细菌性阴道炎17.3%、乳腺疾病10.02%、念珠菌性阴道炎4.95%、附件囊肿4.95%、滴虫性阴道炎1.73%等。各种妇科病患病情况详见表2。

表2 江阴园区131例特困家庭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

病种患病人数(例)患病率(%)乳腺疾病139.9滴虫性阴道炎21.5念珠菌性阴道炎96.7细菌性阴道炎2720.6慢性宫颈炎2720.6宫颈病变(CIN2级以上)00子宫肌瘤3426.0子宫内膜增厚及宫内异常回声10.8附件包块86.1合计121-

3、本次体检中,除妇科病外,还发现血压增高 18人,肝功能检测异常较明显者15人,需经临床进一步诊治。

三、状况分析

131例特困妇女中,病患病人数74人,患病率56.5%。宫颈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发病率较高,多与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洁卫生用品、不洁性生活及早婚早育等有关,另外部分妇女对妇科常见症状如白带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不重视,不定期进行规范检查,常使一些妇科疾病不能及时发现,本次妇检发现宫颈刮片异常0例。

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6.0%,定期随访,肌瘤小、无症状嘱3--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检查发现的1例子宫内膜增厚及宫内异常回声者,已建议进一步妇科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内膜息肉或其他宫腔异常情况。检查中发现附件包块8例,发病率为6.1%,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卵巢或输卵管肿瘤,以免延误病情,村计生并作跟踪随访服务。乳腺增生8例,乳腺发病率为10.02%,乳腺有结节者5例,建议进一步B超或钼靶检查。

四、工作措施

10.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十

一、领导重视,有序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

区妇联从工作职责出发,把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纳入妇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妇联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谋划和部署推进工作。工作中,切实发挥妇联组织的工作优势,落实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的职责,不断深化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区妇联深入开展工作指导,定期组织检查,了解各级妇联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各地开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连云港市妇联网、《连云港日报》和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确保各地廉政文化进家庭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工作中,各级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各级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党纪检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

二、深入教育,推进家庭助廉文化建设

各级妇联注重以宣传为先导,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承传统、扬正气,赞清廉、斥腐败,使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舆论氛围。

以党员干部家庭为重点,开展以“亲情助廉”、“筑反腐防线 树廉洁家风”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家庭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家庭助廉宣传品、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家庭助廉贺卡、举办家庭助廉知识竞赛、讲座演讲、歌曲演唱、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和革命传统教育片等活动,教育引导干部及其家属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三、强化宣传,营造廉政文化进家庭的浓厚氛围

1、以《连云港妇联网》、连云港日报等杂志作为重要的宣传“窗口”和平台,为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提供一个上下互动、相互交流的平台,深入宣传开展“家庭廉政文化”活动情况和指导各级妇联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情况,推进家庭助廉教育工作。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形式,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对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特色和成效进行专题报道,提高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对家庭廉政文化的知晓率,扩大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社会氛围,形成正确导向,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通过活动对家庭成员进行生动活泼的权力观、利益观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

四、依托载体,积极开展廉洁家庭创建活动

1、将“家庭廉政文化”融入各类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

在全市城乡家庭中开展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的 “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推荐全国级、省级“五好文明家庭”、省、市“巾帼文化中心户”,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用先进典型带动广大家庭廉洁、文明、和谐、幸福,让廉洁自律成为家庭美德的重要内涵和家庭成员的自觉行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美德实践活动。

2、将“家庭廉政文化”融入“现代女性大讲堂”活动中

依托“现代女性大讲堂”平台,开展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各级妇联每年集中组织讲座,向广大家庭成员传授道德修养、廉政文化、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广大家庭读书思廉,形成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合家助廉的家庭廉政文化氛围,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将“家庭廉政文化”融入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中

一是结合全国、省、市“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好军嫂”“好警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庆“三八”等活动,把家庭廉洁状况作为重要评选标准,集中宣传一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条战线的优秀妇女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妇女奋发向上。

二是将家庭廉政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妇女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等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拓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教育家长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用一身正气为子女树立廉洁的榜样,提高广大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崇廉耻贪意识。通过邀请道德模范为学生讲授道德规范事例,提高家长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组织家庭成员积极参加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等活动,在参与中弘扬现代文明意识,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道德意识。通过开展“共建和谐家庭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文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把廉政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

11.服务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二)商贸流通逐渐繁荣。先后引进鑫兴超市、德惠超市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入驻,完成了供销社农贸市场恢复重建。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153家,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共159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户;金融业:26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3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户;教育:2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户。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1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城乡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三)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完成了省道303线、省道210线恢复重建,巴郎山隧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邮政、圆通、韵达、夹金山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基本满足全县居民消费性物流需求。

(四)金融保险业逐步壮大。目前,县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三家银行,各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县农业银行推出了中小型企业金融贷款、微小型企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住房贷款。农村信用社针对广大农牧民推出了助农贷款等多项业务,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境内有中国平安、中华联合财保等保险机构,在财产保险方面已初具规模,三大保险公司均有车辆保险定点维修厂。出险后,定损理赔人员为车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

(五)现代信息服务业初步成型。目前,县境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通信营运商,2g网络已覆盖全县、3g网络覆盖了主要乡镇,网络信号通畅,价格低廉。网络购物平台的对外搭建基本完成,居民通过开通网银便可以在网络上轻松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网络服务。

(六)文化体育事业初见成效。目前我县的体育场馆和学校运动场在节假日基本对外开放,满足了全县居民的锻炼需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在县城也得到全面覆盖,乡镇文化站的建成,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农牧区服务业逐渐起步。全县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了多平台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农牧区服务业逐步起步。

(八)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沙棘叶提取黄酮技术应用,构建了沙棘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县绿野特种养殖基地、县四姑娘山天然沙棘食品有限公司、县夹金山天然野樱桃酒业有限公司、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县兴隆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山沙棘食品厂等企业共申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22项。支持宝清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品牌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九)积极培育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民生服务业,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12.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十二

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本情况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在原***县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的。承担对***县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实行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我县辖区内有药品批发企业一家,药品零售企业129家,医院(包括卫生院)16家,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800个。对此,保证区域食品药品质量,保障城乡居民饮食用药安全任务十分繁重。自建局以来,我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装备不足等困难,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运用行政与技术监督二种手段,严格执法,规范经营,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规范运行

几年来,我局认真做好药品日常监督、药品抽检、市场稽查三者相结合的文章,药品、器械市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用药用械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1、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通过聘请乡、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逐步建立起农村药品市场的`两级监督网。积极引导民营、个体医疗机构加入药品主导供应商供应网络。积极鼓励外市、外省的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到本地农村发展药品集中配送和药品连锁经营。这就既推动了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二是各项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对班子成员,各股室及每个成员的分工,本着各尽所能,发挥长处的原则,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了以乡镇为单位的“责任区制”,以股室为单位的“分工负责”制,以及稽查工作的“组团协作制”。推行药品生产企业内部质量层级责任制,明确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利。三是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认真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2、市场监控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加大药品药械的监督抽检力度。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抽检批次120次,其中中药饮片3批。开展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如:瘦肉精的专项治理,眼科用药专项治理,规范市场票据,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等。开展对区域生产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测工作,提高了监督抽样的靶向性,及时发现并处理市场问题药品。二是严格执法程序,强化内部制约,经常进行自查自纠,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内容标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规范化。三是大力整治药品市场。深入开展“小药店”专项整治,建立了药品零售市场退出机制,对药品连锁公司门店、批发公司门店、药品零售公司分支机构实施集中检查统一向总部反馈的机制,督促其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四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监管方式。进行流通领域药品的网上监管,提高药械监管效率和快速应对能力。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结合药品、药械监管实际,出台一系列符合区域特点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及时调整区域药品零售企业设置申请,实行药品零售企业零距离设置。通过政策倾斜、发展指导等措施,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发展。二是深入调研,强化培训指导。通过开展调研,送政策、送辅导到企业,举办培训班,了解社会各方面意见,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完善自身决策机制。三是落实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能。我局及时完成了全县《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年检工作;完成了涉药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监管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受到监管相对人的好评。四是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如开展老年人安全用药和理性保健消费的宣传,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进一步做好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要继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饮食和安全用药方式,增强群众识别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自我保护能力,增进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拓宽群众知情权渠道。要切实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一方面要加强对包括街道(乡镇)、村监督协管员在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执法水平,增强监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氛围。

2、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提高科学监管和依法行政水平。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执法,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组织各环节的监管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明查暗访和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组织各职能部门有重点地开展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改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同时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药品、药械、保健品广告监管,严禁发布虚假药品广告侵害消费者利益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发生。

3、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合力。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调整时,要继续充分发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作用,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以及街道(乡镇)、村(社区)的联系沟通,及时通报交流信息,求得配合支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网络,进一步提高综合执法和监管频率,形成食品安全监督整治合力。

4、进一步创新工作、完善职能,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

要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增加检测覆盖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要不断完善“两网一规范”建设,进一步研究“两网一规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管理保障机制,保障农民用药安全。要继续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案件查处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尽快建立健全食品重点环节和药品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络,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日常监测。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提出风险警示。要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继续大力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

上一篇:入学申请自我介绍下一篇:电大小教专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