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2024-06-26

初中名著导学案三(共11篇)

1.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一

名著同读:《三国演义》学案三参考答案

1、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马跃檀溪”这一情节。

答:刘备到荆州,刘表待他甚厚。刘表想废长立幼,刘备劝止他。刘表后妻蔡夫人忌恨刘备,命弟蔡瑁在襄阳设宴,欲借机杀刘备。至期,伊籍暗中告诉刘备,刘备急飞身上“的卢”马奔出襄阳城。至城西檀溪,人马俱陷入水中,刘备急呼“的卢”,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蔡瑁引军 追至溪边,备急勒马往西南而去,乃至南漳访问司马徽,得知闻伏龙、凤雏之名。

2、请简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答: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不巧诸葛亮不在。数日后,刘、关、张冒雪再次前往,可惜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一番开导才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睡觉,刘备三人冒着严寒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最终终于请到诸葛亮,成就蜀汉大业。(37、38回)

3、试述诸葛亮初出茅庐后在新野巧用火攻大破曹军的故事。

答:曹操统一了北方后,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扎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4、《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请简述赵云救阿斗一事。

答: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儿子阿斗(刘禅)裹在怀中,持枪上马,在长坂坡与曹军浴血奋战,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刘禅摔到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见此情景,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第41、41回)

5、《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答: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军大将“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但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6、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与张昭有三个回合的舌战,请问从中体现出诸葛亮的哪些形象特点? 答:在第一回合,诸葛亮对张昭的挑衅以“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作答,“小可”二字透出诸葛亮认为自己功业尚不止于此的宏大理想。第二回合,诸葛亮面对张昭的当面嘲笑,明告以大义,表现了诸葛亮具有观察入微、洞烛深远的战略眼光。第三回合,诸葛亮以大鹏自况,表现了自己的万里之志,并且显露了他高明的论辩技巧。总的说来,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有深远战略眼光的能言善辩的智者形象。

7、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故事情节,并简单概括蒋干中计的多方面原因?

答: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醋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蔡瑁和张允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蒋干中计的原因:一是周瑜计设得高明;二是蒋干的盲目自信;三是曹操的生性多疑。

8、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苦肉计”出自第四十六回中。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周、黄设计了“愿打”与“愿挨”的绝妙苦肉计:两人故意在大帐内,尤其是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由于是真打,所以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9、试着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除去诸葛亮。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任务。之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从而骗得曹军乱箭齐发,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天明后清点草船上的箭,总数已超十万支。“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充分体现了诺言宾聪明才智。

10、结合四十八、四十九回,说一说因“以弱胜强,一波三折”而千古传诵的的战役是哪一场战役,请简述战役经过,并结合具体情节思考在这场战役中为什么孙权、刘备联军能“以弱胜强”。答:赤壁之战。公元二0八年,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并顺江而下,虎视江东。为了抗衡曹操,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委任都督周瑜统军五万,雄踞江南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峙。联军众志成城,依据长江天险,并在周瑜、孔明、黄盖等一批文武良才的运筹帷幄下,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赤壁之战,因其“以弱胜强,一波三折”而千古传颂。

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

2.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二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的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导学案注重学生主体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主,教师运用具体的英语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英语的世界里进行探索性学习。诚然,导学的有效性成为导学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2.指导学生分层次学习。学生是有个性的学习主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习中也要分层次指导。目前初中英语的教材多呈现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语感以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具有效性。知识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呈现次序,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等逻辑顺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的层次性使其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考虑,便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彻底吃透教材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分别准备出教案和学案,充分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案的设计要严格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合理地设置学生学习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八年级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课的导学案中,在成果的展示环节里,我安排了选词造句,按照语法进行组合,根据句子观察频度副词使用的区别、表格填空、问答口语练习等,都以完成下列课堂目标为核心。

(1)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2)掌握表示经常、总是、从不、有时等相关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能够和“every day、once a week”在句子中的位置区别开来。

(3)通过课堂各项练习,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导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很多学生的见解,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竞赛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三、学案导学过程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指点和帮助,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详细解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Unit 4What would you do?导学案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帮助他人,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What would you do if you...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并在虚拟的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去处理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会用虚拟语气提建议,学生会用虚拟语气谈论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在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便于学生通过探索独立掌握知识。此外,导学案的教学还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3.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英语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初中英语的导学案的结构与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1、教材理解

首先,教師要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准确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学生理解教材。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3、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平行训练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5、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6、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让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但教师只要引导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7、知识整理

4.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四

一、导学案的阐释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指导,引导是目的,是关键。因此,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以能帮助学生方便学习为根本出发点。“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二、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为保证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导学案从编写到使用以三周时间(第一周初审,第二周终审,第三周使用)为一个周期,中间必须经过初审、修订、终审三个环节。一份导学案要经过“个备”(备课组老师按分配任务提前备课)—“集备”(备课组集体备课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初审”(学术委员会对备课组修订好的导学案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修订”(备课组参照学术委员的意见再次进行修订)—“终审”(学术委员对修订后的导学案进行终审,合格的交给导学案室,不合格的返回备课组再次修订,按程序重来)—“打印”(导学案室把学术委员终审合格的导学案交由打印室打印)才能使用。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①学法指导,②学习目标,③重点、难点,④知识链接,⑤学习过程,⑥整理学案,⑦达标测评,⑧学习反思。要设计好一份真正好用、实用的导学案,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必须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

(一)学法指导

主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我们知道“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在这里强调学法指导不是导学案中单列的一个环节,而是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指点迷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1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导学案的学法指导:“①认真阅读教材‘第1课’,完成独学中的问题,认真观察本课中的每一幅彩图,初步了解人类的祖先、最早起源地、出现的时间、四个进化阶段及三大主要人种,并理解记忆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②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出来。”方法指导必须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例如,独立自学(学习建议:认真阅读教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基础感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合作交流;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我),构建知识框架(归纳总结、串联整合),检测巩固(学习建议:独立完成,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二)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①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提升了哪些能力;③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具体、全面。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识记人类的祖先、最早起源地、出现的时间、四个进化阶段以及三大主要人种;②理解记忆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会并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向往。

(三)重点、难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的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特点及作用。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知识链接

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学生所缺乏的关键性学习材料,包括旧知或者拓展性材料,以方便学生建立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者给学生提供学科有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也就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前挂后连,拓展延伸,也可以不单独设置该栏目,将其穿插在各个问题情境后面进行,作为问题探究活动的知识帮助或情境拓展。

(五)学习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整个导学案的灵魂,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是导学案设计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环节。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及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式学习来体现,具体就是要符合“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A、B、C三个层次:A为课前独学;B为课中群学;C为拓展应用)、问题情境化”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设计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高效课堂学生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的基本学习程序,能够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学习过程包含独立自学、合作交流、质疑解难、构建知识框架、检测巩固、拓展应用等环节。如何设计这部分内容,从以下几个环节与大家交流:

1.独立自学

独立自学的难度为A级,此环节设置以识记和理解为主的知识性问题,重在巩固基础,使绝大部分同学通过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或翻阅参考书、工具书即能自己解决。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难度为B级,此环节应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有梯度,应选择学生独立自学时感觉有难度,需要与同学合作交流或在老师的点拨下才能解决的问题。

3.质疑解难

质疑探究的难度为B级,此环节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如:学生可针对以上所学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查漏补缺。

4.构建知识框架

构建知识框架的难度是B级,此环节是简单绘制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形成知识体系。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导学案时可以由老师自己构建,进行一个月后再以老师构出框架、学生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框架了。

5.检测巩固

检测巩固的难度是A、B级,本环节是对独立自学、合作交流、质疑解难、构建知识框架的效果检测,在题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精挑细选,要体现学习目标,与会考标准相吻合,多参照每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题目不能太多,一般3到6个。如前文提到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人类祖先、最早起源地、出现的时间、四个进化阶段及三大主要人种,并理解记忆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根据学习目标再结合考试标准选择下面的4道题作为检测巩固的题目:

(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约300万年前,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 )

A. 非洲B. 欧洲C. 亚洲D. 美洲

(2)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 )

A . 黄种人B. 黑种人C. 白种人D.红种人

(3)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①早期猿人②晚期猿人

③早期智人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4)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 进化阶段不同C. 体貌特征不同D.生活习俗不同

(5)氏族社会后期明显的特征是( )

A.集体居住,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B.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C.私有财产出现

D. 血缘关系和财产继承依从父系确认

(6)父系氏族社会能够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男子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变化

C. 男子在日益频繁的战争中尤有用武之地

D.私有财产出现

6.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的难度为C级,此环节设计主要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向生活延伸,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人类的形成》后,我们的拓展应用设计是:在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你认为这种言论正确吗?并说出你们的原因。奥运会上体育成绩的取得与种族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六)整理学案

此环节是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对一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整体建构并回到知识体系的上位系统。这是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问题式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也是学生课堂学习“动静结合”“知行统一”的过程。学案整理的重点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易错点,最后绘出知识导图(或叫思维导图)。知识导图呈现的形式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特点绘成知识树、知识纲目、图表等各种形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绘制。绘制知识导图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

(七)达标测评

该环节的设计方式有很多,如自评、生生互评、结对子测评、教师抽查等。

(八)学习反思

此环节设计时应在导学案上留一块空白,要求学生每节课都必须写,先从一句话开始,再提高要求。以往我们不注重反思,现在开始注重教师的反思。作为学生来讲,同样需要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总之,一份优秀的导学案设计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名校共同体中的杜金山老师说:“老师用4个小时设计、学生用40分钟完成的导学案应该算一份比较好的导学案,如果老师用40分钟设计、学生用4个小时还完不成的导学案绝对是一份不合格的导学案。”只有我们精心设计出真正好用的导学案,才能真正起到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才能为我们课堂服务。

改革只有两步,一步是开始,一步是坚持。只要我们用心设计、精心设计导学案,利用好导学案,就一定能打造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离不开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①学法指导;②学习目标;③重点、难点;④知识链接;⑤学习过程;⑥整理学案;⑦达标测评;⑧学习反思。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导学案,利用好导学案,就一定能打造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5.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五

什么是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习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既容易操作,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战场,让课堂焕发素质教育的蓬勃生机。

一、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原则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学案的编写。在编写学案的时候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即学案的编写要严格地根据课标的要求来进行,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整体性原则。即学案的编写必须考虑到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以利于他们的预习、学习和复习为原则;

第三、层次性原则。即学案的编写一定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要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要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同时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編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整体框架:

【课标要求】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导学求思】自然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书中淘金】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双基训练】设计3-5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范例剖析】设计3-5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基本题目可不给出解答过程,留空白,先让学生分析、解答。每个题后都要有“归纳点评”)

【思悟小结】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双基测评】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能力培养】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主要是尖子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三、“学案”的形成过程

(一)在集体备课时(单独分配任务、大体研讨内容)[第一次集体备课]

(二)第一次个性化备课:

主备人在平时认真备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然后交给备课组长、学科负责人检查。

(三)第二次集体备课和第二次个性化备课:

在集体备课活动时,集体讨论并修改完善通案和个案。

(四)第三次个性化备课:

上课应用前,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通案和个案,在上课后进行课后反馈的书写。

(五)装订上交:

每周五按上课次序装订,由备课组长上交到教导处。

(六)检查评比:

由备课组长检查通案的数量、个案的质量,并写好检查记录和总结。

(七)整理归档:

形成个人管理档案袋(将个人备课归入个人档案袋)和教务管理档案袋(将集体备课记录、通案备课检查、评比记录等归入教导处管理档案袋)

四、“学案”的使用要求

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并且课堂态势也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一)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

五、“学案”实施效果

(一)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

(二)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四)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五)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好转。

总之,“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通过对“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6.浅谈初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六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 原则 要素

一、导学案的主要原则

导学案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有着本质差别,后者侧重于教师应该怎样去教,前者着力于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维,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认真思考,学生究竟想要学什么?

(一)学有所指

在缺乏教师讲授的课堂中,学生很容易成为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此时,导学案可以让盲目的学生感到学习简便易行。学习有了方向,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也能得到提高。

(二)学有所值

只有“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导学案的设计需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学生则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学有所知

让学生切实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让思考充实我们的课堂。这里,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会得到逐步地提升,课堂学习才会有显著的学习效果。

(四)学有所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语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加智慧。

二、导学案的备课准备

由于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或课堂练习,没有大量的现成资料和练卷,它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和构思,工作量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科组老师集体研讨导学案的设计,就成了备课的重要环节。

(一)准备阶段

导学案的设计建议备足充分的提前量,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研讨和修改,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寒暑假将制定任务安排下去,让每个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好自己的导学案。同时做好研讨发言的准备,以便在科组会议中大家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讨论阶段(核心环节)1.新学期中,集体备课时,首先设计人主讲,围绕以下三点进行:学案的设计意图。2.学案的使用方法。3.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同组教师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导学案初步成型,并投入使用。

(三)完善阶段

在导学案使用之后,进行第二次的讨论。教师们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导学案提出改进的方向,对下一个章节的导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一)学习目标

导学案中必须首先向学生呈现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目标的制定必须语言精炼,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活动便不再盲目无助,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

(二)学法指导

导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份导学案,易于上手。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导学案中份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导学、质疑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即时练习等。

1.知识链接。导学案的首要环节就是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心中有数,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知识储备。

2.预习导学。导学案把教材进行问题化设计和加工,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

3.独立自学。在自读的学习过程中,导学案需作出培养自主能力的设计,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做,让学生能迅速掌握简单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质疑探究。导学案呈现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或看书、或查阅、或调查,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经历了自主探究过程。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5.合作探究。导学案中还必须设计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伙伴互帮互助才能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6.即使练习。导学案中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问题设计,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四、结束语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快乐地学习,为了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地钻研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导学案,真正把导学案变成指导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找到最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

7.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七

1 学生应用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

1.1 无视导学案存在

小部分学生对导学案视若无睹, 导学案发下去, 看都不看一下, 就做自己的事情, 把导学案晾在一边;或自以为是, 认为导学案只不过是一形式, 跟他们学习没有任何关系。

1.2 走马观花式

有一部分学生有看导学案, 但是对导学案中的具体内容不仔细阅读, 不看教学目标, 不看重难点, 只看一下练习中的内容, 为做练习而做练习, 根本不管重难点, 不管学习目标。

1.3 有应用, 但不理解

一部分同学有去阅读, 但不理解里面的含义, 有的同学有认真阅读学案, 但没有真正理解学案对他们的意义。

2 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导学案

针对以上这三种情况, 我对学生做如下引导。

2.1 强调导学案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无视导学案存在的情况, 要特别强调导学案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信息课而言, 学生已经不重视了, 如果老师再不重视的话, 那么学生更加无所谓, 所以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科重视。准备发导学案之前, 笔者先强调了导学案的意义, 在初三 (2) 班上课时, 在笔者已经强调的情况下, 发现有一个学生还是随手一扔, 满脸不屑, 笔者没说什么,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一连提问他三次, 每次问的都是导学案中原原本本的内容, 结果他云里雾里, 不懂得回答, 同时我叫同学念出答案, 连续三次, 不仅那位同学, 全班同学都对那张8K的纸张重视起来。这样, 对于每个班级, 针对学生对导学案的忽视程度, 使用不同方法让他们重视起来。到第二次再使用导学案时, 学生的情况有明显的好转。

另外, 教师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生对这种方法的重视程度, 笔者做过一个实验, 在两个班使用导学案, 在一个班级里课后没有把导学案收上来, 在另一个班级中把导学案收上来, 而且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中做笔记, 有问题的把它记在导学案中, 在交上来后, 对每一个同学的导学案都做了批注, 再发下去, 结果发现两个班的效果简直天差地别, 老师认真对待, 学生才会重视, 因为对于初中生而言, 学习还是属于一种被动的行为, 学习语数英等主科尚且如此, 更别提学习副科了, 只要老师足够的重视, 学生也会把他当成很重要的科目来对待的。而且, 只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才能有成效。

2.2 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很多学生不明白导学案的意义, 发下去后, 他们就随意浏览一下, 就直接去做下面的练习题了, 结果没有真正掌握一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属于毫无目的的机械式的操作。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花了一节课时间, 在班级中解读了导学案中各个要素的意义及学生应该如何对待。鸿志班的学生对每一科都比较认真, 而且学习能力也相对强一些, 在这种班级中, 如果不给他们解释清楚如何使用导学案, 他们使用效率也不高。因此老师花点时间来解释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学习目标, 以三维目标作为出发点, 带着目标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如在幻灯片的动画设置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在幻灯片中添加动画操作;掌握动画效果选项的设置操作;知道四种动画方式的异同点;掌握动画的删除操作, 在导学案的探究任务中, 分别设有这几个目标的探究任务, 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 再返回提问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剖析重难点, 重点问题是否能够吃得透, 有问题及时寻求解决的方法, 如果自行及小组中都解决不了的, 要及时做记录, 找出不能解决的那个点, 这样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有目的, 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如同样在幻灯片的动画设置中, 大部分同学不会去对“效果”选项进行修改, 只是简单的对对象添加动画效果。这个时候, 就得对导学案中的具体任务设置这一目标的内容。然后, 让学生互助学习, 就这个难点提问, 让学生小结, 教师再引导, 再小结, 最后教师再总结。

根据学习探究结果及时总结, 信息技术这门课以实践为主, 完全可以自行及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但在实践中要学会总结。对于学案中的练习,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这是检验对目标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志。每道习题都要进行实践, 如果有问题, 及时给予标注, 而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直到解决为止。

2.3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信息课这门学科不要求学生课后花任何的时间, 因为这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对于初三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已经够紧张的了, 如果要求他们花时间去复习或者去预习, 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应该把预习学习复习一步到位。因此, 课堂最后五分钟的总结就相当于复习, 在最后的五分钟中, 要求学生针对学案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其他学员帮忙解决, 如果全班都无人能解决, 说明这个问题是个难点, 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做详细解答, 要求学生做笔记。一般一节课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行解决, 只有一两个问题全班同学都无法解决, 这样, 学生的印象也深了, 而且那些简单的知识也没必要重复讲解, 浪费时间。

如果学生都没有问题, 老师也有必要提出一两个问题, 让学生想想看这个问题他们有没有遇到过, 因为有时候, 学生发现不了问题。记得有一次, 在上Power Point课让幻灯片动起来的内容时, 使用了导学案教学方法。因为这节课内容学生都比较感兴趣, 而且自学起来都比较容易。所以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时, 很少有同学提出问题来, 等了一会儿, 笔者发现还没有同学提出任何问题, 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想让一个内容重复播放, 应该如何自定义动画?结果全班没有几个同学能够回答。所以在小结时, 老师也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2.4 适时鼓励学生

学生一开始使用导学案可能还不适应,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时老师的鼓励就显得犹为重要, 学生喜欢被老师表扬, 喜欢得到肯定, 越肯定, 他们的积极性越高, 所以, 在课堂中, 我从不吝啬我的赞美言词, 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 或者发现了一个问题, 哪怕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 都给予肯定, 这样对于中等生或者差生, 他们才能敢于提出问题, 否则, 他们就会觉得问题会不会被老师耻笑, 是不是太简单了。同时, 及时给予肯定, 对于那些只是偶尔认真的学生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会从都不听课变得对这个课感兴趣。初三 (1) 班有一个学生, 平时上课的时候都是趴着的, 很少有认真听讲, 有一节课, 不知道什么原因, 这个学生突然心血来潮, 很认真的听了一会儿, 被笔者发现了, 及时表扬了这个同学, 我看到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接下来他不趴着了, 挺认真的听了一节课。一节课结束后, 笔者特意走到他的桌前, 诚心诚意的表扬了他, 从那以后, 发现他上课用心了很多, 他自学的能力很强, 使用导学案用得相当的好。所以只要给予足够的信心,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载体。导学案编写体现了教师的功底和对知识的把握, 学生应用导学案学习,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由内到外的真正将知识学懂, 学透,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摘要:学案引导教学法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是我们劳电组的研究课题, 这个方法现在已经应用很普遍, 各个学科都在推广, 但就我们信息课而言, 大部分同学还没有真正有效的应用学案。很多同学都不明白学案对于他们的意义何在, 如何使用。因此, 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犹为重要。

关键词:导学案,信息技术,引导

参考文献

8.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八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因为它完善了传统授课模式中一些较为落后的方面,换之以新的生命力,预习对于初中英语学习,尤其对八年级的英语来说仍是必不可少的,预习为接下来的课堂埋下伏笔,预习导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它对于初中英语课堂的价值远远大于我们所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我们高度重视并应广为推崇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预习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预习情况,主要研究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我们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对预习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很好地进行预习。探究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层面。

在很多老师看来,“教学”就是“教”和“学”,老师的主要责任就在于“教”,而这个“教”指的就是课堂上的授课,所以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认为它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们认为只要自己讲课讲得好,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愈多,过分重视课堂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相应地忽视了前期的预习。虽然也会告诉学生要提前预习,但是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对预习的要求不是很明确,或者就是对预习的监控度不够。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不会太重视预习,因为毕竟老师也没有严抓预习这方面。

2. 学生层面。

可能是因为老师对待预习的力度不够,没有强烈要求学生做好哪些预习工作,所以部分学生就受此影响,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在很多学生看来,预习作用不大,毕竟上课时老师还会再讲一遍,那么前期预习就相当于在做“无用功”,不过是浪费时间之举罢了。他们存在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内心深处就对预习有一种抵触心理,就不愿意去预习,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这样就会使得课堂学习导入慢,学生反应慢,学习状态不够好,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不佳。

二、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导学案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案,是通过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内心深处喜爱它,愿意主动去学。这种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要的,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中间位置,没有了七年级时的新鲜感,也没有九年级面临着的巨大压力,他们就更加需要这种兴趣了。预习导学就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后期教学工作的先导,若是没有预习,学生对后面的内容可能就不会掌握的太好,难以跟上进度。英语老师只有深刻认识到这点,知道预习导学的价值所在,在课堂上大力推崇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英语成绩好的初中生,必然有在上课之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所以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轻轻松松跟上老师的步调,对所学知识能够轻易理解。导学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可以拥有主动意识,真正地将学习看作自己的事业,预习导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通过这种预习导学,学生不仅对接下来的正式学习有了良好的基础,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所以,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都有无比重要的价值。

三、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策略

1. 巧设预习导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导学对于这节课来的授课说意义非凡,因为一开始的预习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堂课的初步掌握情况,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态度。要怎样在最初就让学生愿意预习呢?首先肯定要给他们设置好的预习导学情境,有那样吸引人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内心深处迸发出那种对预习的渴望。所以老师应该要在最开始巧设预习导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教材中会学到《Food Festival》,如果是中文的话,这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所以老师就要利用这点,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给大家渲染一种浓浓的食物文化氛围,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各种食品,带领大家进入那样的情境中,一下子就让学生走进书本,愿意去预习。有了这样的预习想法,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能进行预习工作了。巧设预习导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

2. 开展预习导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导学活动对于初中英语预习来说实在是很重要的一项,因为英语的语言性,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不能太枯燥无味,否则是埋没了这门学科的优势。既如此,老师在预习导学中就要根据此特色,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立足于书本却脱离它,不能照本宣科,囿于传统,而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教材中有一课是《Our Clothes》,在进行这课的预习时,老师可以很好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让大家说说自己身上的衣服,还有就是谈谈一些设计灵感,再进一步谈论他们喜欢的服装颜色啊、款式啊,总之就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先让学生接触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侧面的预习导学,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说你要去预习,而是借助于这些小活动,达到预习导学的效果,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这种预习导学活动,创设了非常好的预习铺垫工作,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对预习就不再是反感或者存在错误的认知了。开展预习导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实现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

3. 设置问题进行预习导学,激发学生全面思考。

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若是没有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去找寻问题的答案,那样对于知识的理解也难以进入更深层次。英语虽然不用像数学那样做很多的题,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问号要去解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学习就可以不依靠问题了。反之,在初中英语预习中,老师还是要多向学生提问,设置问题进行预习导学,借此激发学生全面思考。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教材中会学到《Feeling Excited》,这是对情绪的一种学习,老师根据这一主题内容,完全可以设置很多问题,对预习导学进行辅助,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预习。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有这些问题,学生就会被这些问号羁绊住,就想要去知道答案,就会主动地去探索、预习,积极思考,想得更多、更全面。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知欲以及求知心都会上升,对预习就更有兴趣,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设置问题进行预习导学,激发学生全面思考,促进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

4. 检查预习导学效果,客观评价学生的预习。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所谓预习,不是说看过一遍课本就可以了,也不是只要知道了它大体讲的内容是什么就够了,还要懂得更多,以一点扩散到线、面,从多个角度感悟,这样才是充分发挥预习的最大作用。很多学生在预习英语时,总是会囿于“主题”这两个字,以为只要掌握好它的大体内容就足矣,其实不然,还要多读、多悟,要进行深入的预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老师就要对他们的预习进行检查,客观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为后期预习准备。例如,仁爱版八年级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单元是《Our World》,这样一看我们也就知道它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世界的,所以有些学生在预习时就只是简单看一下其中的文章,不会仔细去探索更多。所以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知道他们在预习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工作,检查预习的效果如何,客观评价他们的预习,对他们通过预习的所学所知,要有公平全面的点评。只有做到了这点,学生以后才会真的用心预习,不会仅仅走马观花地过一遍,而是带有目的、真正去进行预习。检查预习导学效果,客观评价学生的预习,提升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帮助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预习现状,探索学生不爱预习的原因,思索后知道了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大意义,所以老师们应该相应地采取一些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兴趣成为前进路上的推动力,让主动成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通过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突破,最终实现课堂最佳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宫丽艳,王忠莉.谈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1(12):40-40.

[2]韩利彩.浅谈初中英语导学案在预习中发挥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c版,2014(5):120-121.

9.初中语文导学案优化设计探究 篇九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向案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51-01

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在总体上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的要求,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学习策略的选择,灵活、科学的调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氛围的形成。其基本要求:

(一)做好学生基础现状的科学诊断

从学情调查在红来分析学生的起点,研究当前教与学的差异性,并从学生为原点来进行导学案设计与优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的心智特点,明确应该教什么,如何去教。

(二)在以学定教后,要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凸显学生的主动性

哪些是需要去发现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学会的,哪些是学生不懂的,哪些是需要重点跟进的。这些问题的明确,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我学习创造条件。

(三)注重教学的分层性,凸显学生的差异

分层教学是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兼顾以生为本理念,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上来贯穿分层教学与评价。

(四)注重学法的渗透

从学习过程中来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避免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在一定情境下来转化教法,凸显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注重合作学习的渗透

合作学习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中来进行重新编组,以互动、互助来沟通与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设计中,应该能够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中,为学生创造机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六是鼓励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参与性。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导学案,还要从导学案的学习准备上参与到设计中,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进行文本质疑,从参与设计中获得启发。

二、基于导学案的课程设计

与传统教案相比,导学案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教学实效的展开,特别是从语文课的备课及教学重点难点的预设与解决上,利用相应的导学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突出教学任务,引领学生从中来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以《马来的雨》一课为例,在目标设定上,一要明确马来雨的特点,主要通过课文阅读来寻找关键词句;二要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从多视角上来进行刻画;三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对马来雨的一份深情。在重难点设定上,一要掌握个体、小组合作朗读的方法,对关键词句的鉴赏与学习;二是难点要从情感的理解上揣摩马来雨的内在含义。在导学案设计与优化上,明确四项教学任务。

(一)做好课前的预习与准备

从初读课文来整理易错字词,并有计划的查阅和归纳课文中的描写特点,不同的观察位置,不同的感官体验、表露的情感及名句鉴赏;利用听雨、淋雨、观雨来进行自我感受书写,以一百字为限进行文笔练习。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本任务的实施上,要从教材的熟悉及学案的分发上,锻炼学生的提取阅读,自主学习。

(二)做好课堂实施中的互动与交流

如在全文朗读中注意字词的梳理与思考;对于文本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圈画,并归纳马来雨的特点。在本任务中,可以通过表格设计来进行不同观察点的多重描写,利用小组间的探究与合作,从文章字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句子段落的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教师在点拨中需要强调,语言特色的分析,三个感官、三个视角、多重修辞手法的对比;利用小组合作来进行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及思想。

(三)做好课堂达标训练

主要涉及到马来雨的特点总结,不同感官的不同体验。如手伸到窗外来触摸雨的清凉;雨点落地时对泥土的挑衅,对青石板的撞击;引入《虞美人·听雨》中诗句来讲解。本阶段任务主要侧重于课堂练习,对知识的掌握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检测。

(四)进行课后延伸与课堂拓展

结合文本内容来多角度的描写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熟读文章的重点词句,并结合《僧庐雨》进行范文延伸;结合本地实际来描写雨的特点。通过对本节内容的优化设计,在导学案的实施中,需要从任务的明确上抓住课前准备环节,特别是对学生自主朗读及预习习惯的养成,要从学生的学情实际来制定导学案,凸显导学案的因材施教。

(五)导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导学环节”

导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导学环节”,要从具体的学习任务及学习过程中,结合个别指导与小组学习,积极的开展对学与群学,发挥各自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如通过问题情境的构架,引导学生能够从教学预设中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最后,对于导学案的优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方法及方式,要避免传统单一的讲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结语

10.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应用 篇十

一、课前导学, 加强知识联系性

课前导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学生的自学和预习来使他们充分了解和熟悉物理新课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提前了解待学的物理知识, 这样就能为后续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导学案的合理设计来有效地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而在物理课程前的导学案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即:学生回忆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自主探究未知知识。另外, 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回忆和联系旧知识来逐渐增强新旧知识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已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 在开展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前, 教师需要先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进行充分地调查, 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导学案, 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拓展。由此可见, 课前导学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 在讲解“电功率”知识的时候, 为了确保导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物理教师需要先回忆之前物理章节中学过的功率部分的知识, 然后从功率部分物理知识逐渐过渡到电功率, 从而逐渐引出物理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问:“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称为什么?”, 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功率”, 然后教师可以接着问:“是的, 既然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那么功率与做功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也会结合已学知识总结出:“做相同的功, 功率值与做功时间呈反比, 由公式功率= 功/时间可以看出。”教师又可以接着启发提问:“对, 那么现在要讲的电功率概念实际上就是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功的数值, 其与功率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学生:“功率描述的对象为物体, 而电功率则是描述电能来进行做功。”通过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问答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联系性, 提高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质量。

二、课内导学, 深化学生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 必须要注重课内导学的合理设计, 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导学设计的训练。如果教学中单纯地依靠物理教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加强他们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训练。而就物理课内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而言, 其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 即:讲解、练习和总结。首先, 教师需要先就待学的知识进行讲解, 并要采用合理的实验和道具来清晰、直观地说明问题, 这样学生也可以及时地提出质疑;其次, 练习则需要本着强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理解的原则来进行, 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一些专项的训练练习题, 从而使学生通过训练来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最后, 总结则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归纳物理新知识, 比如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等。另外, 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也有利于整理、总结和归纳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 在讲解摩擦力部分物理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道具来证明摩擦力的存在, 并在学生切实观察摩擦现象的基础上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实际上就是两个物体互相发生阻碍的一种相对阻力, 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摩擦力这一物理概念提出以下问题来与学生进行探讨。“从摩擦力的概念来看, 你们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吗?”经过思考后, 学生会得出:“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并引导学生结合摩擦力的公式来分析, 他们就能得出有关的结论。

三、课外导学, 拓展教学的内容

课后导学也是初中物理导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其可以有效地拓展物理教学的内容, 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 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性, 所以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觉得吃力, 如果借助课后的导学课程设计则可以有效地强化和拓展有关的物理知识。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同时需要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的特性。

11.初中名著导学案三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学案 教学模式 应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96-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浪潮,特别是魏书生教学、杜郎口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导学案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强化和推进,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性交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一言堂”的新型模式,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而完成解惑授业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活动成为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安排的载体,实践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案为指向标,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上课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制订的学案进行预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是进行“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不断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后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根据授课情况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学案进行积极调整,同时监督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断强化和巩固。如:《醉翁亭记》这一篇文言文,在学案中主要是将文章的知识点分基础知识、简答题、问答题等形式进行。首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以及相关作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了解,会出现以下问题进行检验。例如:(1)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2)在文中体现老人和小孩子关系和谐,生活安乐的句子。通过这样类似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章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简答题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简答题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度思考。又如:(1)文中琅琊的状况,用自己的话概括。(2)文中共出现了几幅图,作者重点强调的是哪幅图。(3)太守真的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理解?最后,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1)《醉翁亭记》中作者强调的观点与《岳阳楼记》的主体思想有类似之处,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二者的相同点。(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通过写此篇文章想表达自己的心志,他的心志到底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通过导学案,学生能够清楚把握学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是一门博采众长的学科,一门语文课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需要教师能够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博学多才,涉猎更多与教学相关的科目,有利于拓宽知识面。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完成“三备”的任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学生是活教材,学生自身有其发展规律,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性,心理发展状况和程度不一,要求教师集思广益,不断拓展知识,积极探索,与其他教师不断合作,把握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备课与授课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案的制订和实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激发了教师的创意细胞,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新的灵感。不仅有利于营造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的实现。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是可探寻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学案,学生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主动与教师沟通,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快乐地完成学习目标。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因为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而深入研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工具学科,为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石地位也尤为凸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发和探索,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泉.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高变英.“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良好家风、家训征文下一篇:《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评估管理办法(暂行)》京建法〔2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