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日记

2024-07-10

让学生爱上日记(精选16篇)

1.让学生爱上日记 篇一

轮流日记让孩子重新爱上作文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周洲晖

(“轮流日记”,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流顺序)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放晚学时,我听见孙润全在对小组长说:“今天的‘轮流日记’让我写吧,好不好?今天我有东西写,我一定会写好的。”他的眼神里既有些羞怯,又充满着渴望。能有学生主动要求写日记,况且是以前那个提起作文就头大的学生,我的心里一阵开心,看来,“轮流日记”真是功不可没!

一、自由、创造带来新动力

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他们心血浇灌的结晶。没有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作文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而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的灵敏,语言表达惊人的畅达而富有个性。因此,要使“轮流日记”成为孩子们写作的叩门石,首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孩子的自主心理、期待心理、喜新心理,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活他们的写作情趣。

当一本本漂亮而富有童趣的日记本分到每个小组时,当我宣布每个小组都将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是晶亮晶亮的,于是一个个充满诗意、蕴含着美好希冀的名字诞生了——“星星点点”(因为我们的作文就像天上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小作家专集”(我们都是小作家)、”七彩的世界”(我们要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写进日记里),还有“金色童年”„„多么奇妙的想法,多么精彩的解说。我欣喜万分。当我提出每一篇文章内容自定、形式不限时,当我希望每一页文字都能精心设计、配上插图时,我看到孩子们的小脸是通红通红的。我知道一定已有许多出色的念头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我充满期待。孩子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篇篇显然经过认真修改的习作,一个个工整娟秀的汉字,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图,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我信心百倍。

二、作者意识造就新成功

写作不光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儿童健康、自然地宣泄情感,与别人沟通、倾诉的需要。必须让孩子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情感满足。在沟通应用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孩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实践中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白作文的写作要求。

每天,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任务多么紧张,我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小作者”当众宣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孩子边聆听边及时评价。这样不但避免了抄袭现象(因为教师个人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全班同学的阅读面则很广),更培养了学生的作者意识。他们让自己站在一个作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的文章是给谁看的,我这样写他们看得明白吗?如何才能打动同学呢?„„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每一篇文章都会有闪光点。因此,我和孩子们商定:以欣赏为宗旨、以学习为目的,尽力去发掘同伴日记中的优秀之处。“他的双脚微微颤抖,脸上的汗珠一粒粒掉下来„„”“请停一下,我觉得王杰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很准确。上次我们去儿童公园玩,方凯杰走吊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是!是!”其他孩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朗读在继续,只是“小作者”的声音更响亮了。正是这种同伴的欣赏、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投注了更多的心血。

三、圈圈划划产生新激情

以往的日记由于是全员参与,涉及面广,教师很难一一细心批改,学生也往往只重视最后的得分,而对教师的修改、点评却熟视无睹。这是因为传统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批改的过程,试想不置身于其中,又怎能关切至深呢,所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批改,还孩子写作主人的权利,让孩子在平等、亲切的氛围中,互相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们教室里有一个“轮流日记”展示台。每天早上,当“小作者”宣读完自己的作品后,就会把“轮流日记”本放在那里,其他孩子可以自由评改。他们用“☆”标出好词,用”——”划出妙句,用”O”圈出错别字,用“?”在句子不通顺、不连贯、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表明自己的疑问。他们是那么认真、重视、一丝不苟。再来看看孩子们多彩的评语吧!他们会挑刺——“字不够好。”“有点罗嗦!”他们也会建议——“插图请用彩色笔。”“最好把‘芭芭’和‘老虎’作战的经过写得详细些。”他们更懂得欣赏和鼓励——“有创意,棒极了!,写得很真实。” “好词好句用得太多,不一定是好的。”“虽然好词好句不多,但很有趣。”“继续努力吧,我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多了不起的孩子,那一句句评语简直就是一颗颗夺目的珍珠,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而“小作者”们会时不时地走到展示台去瞧瞧伙伴们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时而皱眉长叹,时而乐得咯咯直笑。在批改与被批改之间,孩子们的欣赏、表达、交际等能力都逐渐提高了。

四、小组竞赛引发新责任

“轮流日记”中的作品不再是个人赢得老师赞扬的砝码,也不再是遭受同伴不屑的缘由,它的优劣成了小组间综合评比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为团体争光添彩的机会,同时也就担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孩子是好胜的,是有自尊心的,更是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这种对小组得失的负责,形成了一份压力,继而又转化为动力。因为他们明自,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有可能为小组迎来胜利,也许是仔细推敲得来的一个好词,也许是擦掉重写的一行字迹,也许是插图中的一条细线。在课间,我们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同一小组的孩子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地阐述着、争论着、比较着、评价着,这是孩子们在对“轮流日记”进行自发的集体评改。为了“胜利”,他们群策群力,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这一过程不仅使

原先基础较差的孩子获得了“多帮一”的指导,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优秀的孩子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看着他们为自己的本子包上厚厚的、但不失精美的书皮纸,看着他们舍不得本子有一个褶子、有一条折痕,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本的珍爱,这更是一种对自己成果、同伴成果、集体成果的珍爱啊!

五、相互学习进行新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同一个小组里肯定会有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文章清新动人、设计精致巧妙,成为同组其他成员甚至全班同学的好榜样。就算是平时文学基础较差的孩子,也会有成功的一面,文章一般但插图美观,设计普通但字迹端正。这些点点“金子”都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更使孩子们受益匪浅的是,“轮流日记”呈现出丰富纷繁的写作题材、形式和方法。楼晓慧的诗歌笔调清丽,发人深思:如果给我一片蓝天/我可以做一朵自由自在的白云/如果给我一棵大树/我可以是一片“沙沙”唱歌的绿叶/如果„„/如果什么也没给我/我又将是„„赵思蕙写了鼻子因受不了空气污染而集体出走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陈天炜则独辟蹊径,利用故事连载实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一旦有这样的好点子闪现,孩子们就会争相模仿,于是在班里掀起了一次次的故事热潮、童话热潮、诗歌热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轮流日记”以其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吸引了孩子,激起了孩于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当孩子不再惧怕作文,不再以“抄、编、凑”来应付老师,当他们喜欢用作文来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定然下笔有神,何愁佳作不成呢!

2.让学生爱上日记 篇二

●缘起

写日记倘要有成效,赏识是法宝。常听老师抱怨孩子写日记流于形式、原地踏步,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在写日记时感受到赏识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1. 常规赏识尴尬重重

日记赏识,笔者原先惯用的做法有:在课堂上范读优秀日记;在“日记专栏”贴佳作;书写鼓励性评语;选上乘作品投稿;编辑优秀日记系列丛书。它们虽各有所长,较之“博客日记”却又尴尬重重。

读:范读总是太匆匆

贴:幕后工作太琐碎

评:书写评语太耗时

投:实现愿望太渺茫

编:财力精力太微薄

2. 博客日记优势多多时空自由,沟通方便

免费阅读,版面清洁

赏识面广,不受限制

●操作

1.创最佳日记:目标分层、批阅分层

(一)目标分层: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成功

分层教学有这种神奇的魔力。事先将学生按习作能力高低(其它作业也不例外)分成A、A2、B、C等不同的小组,四个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可以变化,或晋级,或降级,这样,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有可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尝到成功的喜悦,跟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小伙伴公平竞争,也大大树立了自信心。

(二)批阅分层: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进步

如此多日记,逐篇详批太不现实。为了把好“质量关”,也为了及时处理好一些“敏感问题”,因此在孩子把日记上传博客前,我不仅先对他们本子上的“原创日记”进行速阅速评。

“严”改尖子生日记,使之精益求精。

“宽”改中等生日记,使之信心百倍。

“细”改后进生日记,使之天天向上。

2.学必学本领:文字输入技术、日志管理能力

“文字输入”与“日志管理”是学生做博客的必学之招。

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热衷的课。充分利用了孩子们的这份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学好这两项本领。

语文课上先行。信息课中强化。课余个别辅导。。

3. 做至好博客:正气七分、侠气三分

我要求孩子们做博客时要努力达到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对己持七分正气。

1.日记须“自创”

2.打字须“自立”

3.上传须“自觉”

境界二:待人携三分侠气。

(一)勤评论

读小伙伴的博客日记并发表评论,对自己而言,是学习、锻炼的过程,对他人是尊重,是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评论。评论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二)诚回复

让孩子明白,给为自己热心评论的对象真诚致谢是必要的礼节,对别人的评论总是熟视无睹那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三)常助人

与此同时,我在班级里开展“风范博客”与“新手博客”评比活动。每帮助小伙伴上传一篇日记,结对双方皆可上升一级,最后累计,等级高者为胜者。

境界三:闲时追一缕仙气。

进优秀博客,应如入仙境,令人陶醉忘返。日记的灵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生成的,但若恰当选择背景音乐、主页风格,丰富相片、图片等栏目内容,这种形式之美往往令人心旷神怡。鼓励有闲情的同学装饰自己的博客,使之生动立体起来。

●成效

小学生“博客日记”最显著的成效是学生文才、人才并进。

1.“文”出采

孩子们的“文”之出采可从下面信息获得。

1.数量多

2.热情高

3.质量佳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小学生博客日记就是一种能点燃孩子思维火花的方法。

2.人“出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品好,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文如其人”,孩子们不会弄虚作假,不会矫揉造作,一篇篇日记就是一颗颗跳动的、鲜活的心灵。

●问题

白璧亦有微瑕,小学生博客日记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它并非十全十美。班级里约10%的孩子博客停留在零状态,个中原因,或对激励冷淡,或是文字输入有困难,或是家里未曾上宽带网,或生性懒惰。“莫为轻阴便拟归”,云开见日不久时!

3.绘画日记让低年段学生爱上了作文 篇三

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有的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需要人提醒,一下子让他们“写日记”的确有些为难他们。因此,一开始,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真的能写出什么,而是激发他们对写话产生兴趣。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绘画,有一次,看见几个孩子在座位上认真地画着什么,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一个孩子在画纸上画着两个小女孩,地上画了几朵小花,天空中画了几朵白云和两只小鸟。画纸的空白处歪歪斜斜地写着:今天我和小红到公园玩。我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样?你能把这些写上去吗?”学生在文字的上边写好日期、天气情况。我接着说:“像这样,有日期、天气情况,画上画,配上你想写的话,就是绘画日记。你一年级就学会了绘画日记,真了不起。”几个同学一听,兴趣就来了。孩子们初次认识“绘画日记”,明白了“绘画日记”就是用画绘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时写出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感情。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绘画日记”这一形式:第一行写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天气可以画相应的图案:晴天就画个太阳,阴天就画一朵云,如果下雨就在云朵下面画上雨丝。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有的孩子还给太阳戴上了墨镜,给云朵添上了笑脸,有趣极了。图画下面接着写“我想说的话”。刚开始不要要求太高,写什么都行,一句两句也行,但一定是内心里想说的话。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就爱说、爱画、爱写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感到“绘画日记”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最主要的原因是没话可写,也就是没有养成观察身边人、留意身边事的好习惯。我们的世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需要用我们的眼睛和思维去认识,需要用情感去感受。让孩子们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初,学生在绘画时构图简单,图色效果也比较单一,于是我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找相关资料,一起学习、参考。在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懂得了色彩搭配与绘画日记内容的联系。现在,学生绘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有了“绘画日记”后,家长也特别重视。假期里,他们为孩子创设机会,让孩子去接触、去了解、去感受大自然的可爱,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孩子们到了好多地方,接触了好多的人,看到了好多好多新奇事物,他们就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在“绘画日记”本上留下美好的记忆,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春天到来时,我让学生写绘画日记《春天来了》,让孩子们把在双休日看到、听到的,用自己的彩笔画下来,然后再把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星期一作业收上来,哇!太棒了!我眼前一亮,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篇篇童趣盎然的作文呈现在眼前。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孩子们写的——

3月6日,星期六,阴

放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惠州西湖游玩。

西湖又大又美,湖水清清的。平静的湖面上停泊着许多小船,九曲桥就像一条龙卧在湖面上,壮观极了。我忍不住用相机拍下了这美丽风景。过了桥,我们来到湖心的小岛上,爸爸告诉我它叫“点翠洲”。这时,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舒服极了,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岸边,柳树长出了嫩芽,就像一束束绿色的辫子,一直垂到水里。湖边的山上有一个很高的塔,爸爸告诉我它叫“泗洲塔”。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上高塔时,我很害怕,都不敢往下看了。

惠州西湖真美啊!

2月17日 星期三 阴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从东莞坐车回家,路上爸爸告诉我很快就到虎门大桥了。没过多久,我们就上了虎门大桥。大桥真的好漂亮,好雄伟。桥很宽很长。爸爸告诉我,这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它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就这样,让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把看到、听到的画下来,写下来。学生就有了生活材料,有了生活体验,他们就有物可画、有话可写了。

从“绘画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及其成长。故我把批阅日记当成师生间的一种交流。孩子们真诚、热情地告诉着我他们的发现,我则在批阅时针对学生的日记内容作出真诚的回复,并在他们的日记本上画上一个小太阳或是一颗小红星,写上“你真棒!老师好佩服你”之类鼓励的话。孩子们拿到老师批改后的日记,不管认不认识字都认真地看,发现老师给了奖励,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看着孩子们的样子,自己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为了把优秀作品展示给每一个学生,每星期三我都会抽时间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念自己的日记给大家听,并将画得好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对日记进行评议,并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还把那些写得好的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此外,我和家长取得联系,征得家长的帮忙,要求对孩子的日记进行指导。家长的重视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自然就写得更认真了。两年过去了,学生们在绘画日记的创作过程中真正爱上了写日记。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4.让学生爱上识字 篇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任小满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会读、会讲、会写、会用汉字的教学活动。通过识字教学,形成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写作,促进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成功的识字教学对培养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而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之大,要求之高,对当前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生字,又能使他们乐于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笔者目前正是任教低年级语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 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积极表扬与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 “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热烈地鼓掌,于是学生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二、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快乐识字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应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本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

1、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混淆的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2、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 2 到的效果。像“找朋友”、“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百做不厌。如“找朋友”让几个孩子手拿生字卡片,站在讲台前,老师问:如,“犬”的朋友在哪里?孩子就会拿出相应的卡片回答:“犬”的朋友在这里。接着,就让他带领其它孩子来认读。“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的游戏,就是设置道道关卡,每过一道需认识生字,顺利通过道道关卡,就能夺取最后的小红花。在教学《识字3》时,因为书中是以古代的象形字来引出现代汉字。于是老师就让孩子来玩“兑门票”的游戏。老师手中持“象形字”门票,孩子们手中持生字门票,老师一出示门票,孩子们就马上要拿出生字门票,对号入座。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不正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吗?

3、猜字谜、编儿歌巧识字:

刚开始,教师可以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来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认识生字。在教学“午”字,学生可以编出: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 “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 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一类的游戏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在故事中识字

把生字编成一个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识字的热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5、在比较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可以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容易记住了。

6、利用熟字带生字来识字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加三点水是“海”,“住”去掉单人旁就是“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三、挖掘生活源泉,为学生拓展识字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摆脱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阅读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一来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和学习中去,孩子们自然兴趣大增。

1、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不仅我们的语文书,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事物都是识字的好机会、好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比如,小学生刚入学,对同学的名字特别感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这时,可以趁热打铁,每天请一个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增加了七八十个课外识字量。另外,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去认识路标及牌匾或街头广告上的生字。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上的汉字,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只要我们适时的引导,就能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主动识字的习惯。

2、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引导孩子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既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记忆贮存。孩子经常在课外诵读儿歌、背古诗,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都能背诵二十多首古诗。经典的智慧不断输入孩子纯净的心灵,日后必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积累语言,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古文诵读,能大大促进孩子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而学生在有了相应的识字量之后,又会更加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识字,识字的欲望更强烈。

5.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五

实施“开放阅读”一学期来,我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慢慢地爱上读书。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本学期,我个人从网上购书十多本,并把自己买的书展示给学生看,利用晨读、午诵、空堂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我总觉得,要想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要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他感觉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确信你今天没有重复你昨天说过的话。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应成为学生进入书籍世界的引路人。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引导学生看什么书上,我没有过度要求,只要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读什么都可以。因为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读书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

二、创设最优的阅读环境

首先是成立班级图书角。书柜里面有老师从自己家带来的书籍,也有同学们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并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同学们可以自由借书看。每当中午阅读课零声响起时,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看起书来,课余时间,也总有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有些同学已经把其中的一些书籍看过几遍了。

另外就是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每个学生只需买一本书,通过班里漂流,年级漂流,就可以看很多本。这学期,我们班的孩子通过读书漂流活动已经看了:《一百条裙子》、《绿山墙的安妮》、《水浒转》、《夏洛的网》、《小狗钱钱》、《彼得潘》、《西游记》、《爸爸爱喜禾》等8本书,字数将近六、七十万。

还有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每节课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就可以看课外书;代课老师请假时空出的课,我也基本都是让学生看书了;中午一到校就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都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有时

候连下课都手不离书了。学期末我统计了一下,全班同学的阅读量基本都上了一百多万,有个别学生甚至上了二百多万。这在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三、教给恰当的阅读方法

1、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科学地阅读。一个人精力有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规定的必读书以及一些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要“精读”;有的书可以“速读”,知道大概意思即可;有的书可以挑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选读”;总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写。毛主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阅读卡。如: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对于重要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可做上不同的记号,在自备本上摘录好词好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面前一本书,手中一支笔,旁边一本摘记本,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好词、好句、我的感想。

3、听与说。在读、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真地听,大胆地说。利用阅读课,晨会课等时间,请学生朗读精彩片段,进行全班性的阅读欣赏。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学会说,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鼓励每位同学上台说,以朗读为基础,从不脱稿地说逐渐过渡到脱稿,从片断到全文,从说内容故事到对文章的看法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化。

4、定期举行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活动中,不断采用阶段小结和回顾总结的形式,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如:适时开展“比比谁的读书笔记好”、“朗读比赛”、“读书故事大赛”、“演讲比赛”、“读书推介会”等竞技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篇六

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作者/ 林 菁

刚接手四年级这个班时,许多同学的作业字迹潦草,偷懒方式五花八门。

虽然我苦口婆心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却没有什么效果。经过分析,我发现他们对作业应付了事的主要原因,一是语文学习热情不高,觉得语文作业枯燥无味;二是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使孩子养成了散漫的习惯。

这种窘况使我陷入了迷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如何布置家庭作业才科学合理,并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地主动完成,而不是应付了事?

我对学校和班级情况作了仔细调查研究后,发现我校所在地――海阳郭城镇,恰好是作家峻青的故乡。峻青,是全国享有盛誉、作品屡屡入选中小学教材的大作家。身为同乡的这群孩子,却对这位著名作家一无所知。

我灵机一动,决定布置一项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当地调查搜集作家峻青在老家生活时的情况,这不正符合语文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吗?这项没有条条框框的作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课堂上,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介绍了峻青的个人资料,有的介绍了峻青的代表作品,就连平时从不认真对待作业的小枫也开心地告诉我:“老师,我打听到峻青的下落了,他以前和夫人在我们村里住了很长时间,后来才去了上海。”

这样的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来,孩子们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有的求爸爸央姐姐上网查资料,有的拜托亲戚在村子里四处打听。

现在他们都为自己和这样一位大作家生活在这同一片土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原来作家离我们这样近!

借着孩子们完成这项作业的东风,我趁热打铁,在班级里开展了“学习峻青爷爷,人人争当小作家”的.活动。

我们一起欣赏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用其中的优美片段开展了朗诵比赛。孩子们无不被峻青笔下“瓜果遍地的秋色”所吸引,都积极展现自己的朗诵才华。

作为农村孩子,他们第一次在文字中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秋收的乐趣。在他们眼中,秋天的收获已经不仅仅是一篇文章,也不仅仅是赞美和歌颂的声音,更传递出了孩子们内心满满的喜悦!

活动总结上,我告诉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峻青爷爷学习哦,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将来成为像他一样的作家,让家乡的人民也为你们骄傲!”

随即,我布置了一篇描写秋天的作文,他们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从那以后,孩子们似乎被注入了新的能量,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提高,爱上了语文课,所有语文课后作业几乎都能积极完成。

不得不提的是,家长们更在参与的过程中唤醒了心底“望子成龙”的欲望,对孩子的语文作业也变得非常重视了。

这次别样的作业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当然,语文作业布置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实践证明,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作业,才是适合的,最好的!

7.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七

一、做好“点灯人”, 让学生向往阅读

做好“点灯人”,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教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 就会很好奇地凑过来看一看教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教师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 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 那么他们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其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 将一个个有趣、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做好阅读宣传, 让学生喜欢阅读

1. 让学生大声读。

比如说每天中午课前的20分钟可以定为阅读的时间, 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每天中午的20分钟成为他们一天当中最憧憬、最快乐的时光。

2. 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之上, 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对书产生向往之情, 同时还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树立榜样, 让学生走进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还要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学生, 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同时还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 身边的一个个能耳闻目睹的榜样,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从而激发阅读的渴望。

四、开展活动, 让学生爱上阅读

1. 把读书变成游戏, 让学生爱上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 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教学时, 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 读完1本书升1级, 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 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随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

2. 巧用激励, 让学生爱上读书。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 教师可以每周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习作, 或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给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亲子阅读, 让学生更爱阅读

首先, 要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 在开学伊始, 教师可以发一份《告家长书》, 向家长陈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的目标, 以及推荐的亲子阅读的一些书目。

其次, 设置亲子阅读开放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候, 邀请家长, 让家长更加了解教师是怎么指导学生读书的, 进而能在日后积极配合教师, 使自己的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第三, 组建亲子阅读沙龙。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介绍经验。

第四, 鼓励每个家庭建设家庭书橱。

第五, 让图书流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 和别的学生或教师进行交换, 让图书流动起来。

第六, 开展一系列的亲子阅读的活动。如, 快乐一刻钟、亲子共演、亲子共画以及其他的一些形式……同时, 还要建立一个终极的评价体系, 根据自我申报和班级测评, 评出书香家庭, 给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一种鼓励。

总之,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 它不可能立竿见影, 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及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读书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8.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八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下面简略论述我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比如 《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已搬上荧屏,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和价值,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除了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外,推荐的阅读材料在内容上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教师启发,让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上逐渐适应。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識的海洋中了。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书只需知道梗概就可以,有的只需读其中一部分,而有些则需精读、细读,要读通读懂。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读故事梗概、看目录、抓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将略读和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要做到读有所得。当然阅读方法因阅读的书籍和阅读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广大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做好读书笔记,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

徐特立曾谈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培根也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如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和看法等。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写读书心得等。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做的读书笔记分类,如按词、句、段、文分,或按材料的类型分为诗词天地、习作精粹、我的感想等。同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将阅读的感受记录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写出有文采、高质量的作文奠定基础。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他人的精华,慢慢积淀、融合,将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会“薄发”。

四、展示读书成果,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注重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参与阅读。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读书交流,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悟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和大家交流,在交流对话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可以定期举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可以对比较好的笔记给予表扬,对稍有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体会、说想法,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共学生习阅读笔记中的优秀段落,可以用“这几句写得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可以吗?”“这句话太有思想了!你在哪里读到的?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等话语来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他们体验到做好读书笔记的快乐,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更加积极地摘抄好词佳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办手抄报、佳作推介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等,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所感所想展示出来,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9.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方法 篇九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学生不爱学习,他们平时精神抖擞,可是一叫他们学习,就萎靡不振,提不起来精神。怎样使他们爱上学习呢?我认为,要想让他们爱上学习,必须讲究一些教学策略。下面具体谈谈这些策略。

一、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面展现自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动,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展现自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只有忍辱负重,才能成就复国大业。可有一个学有不同的回答。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教师要重视课文的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10.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篇十

李燕

“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小学是一位学生知识摄取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呢?

认为,应充分抓住学生在校时间,学校营造一种浓厚的小学生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推进课外阅读。为了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的扎实有效。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终身读书”、“各班轮流图书角”、“评选读书和讲故事大王”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入进行。让农村的小学生可以天天有书读,选好书,读好书,积极向上,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求知欲望。

其次,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指导,既不要束缚学生手脚,也不要放任自流。

精选图书,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大脑、神经系统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会发生不同的阶段性的变化。1

向小学生推荐读物,必须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应当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所増加,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应当较低年级学生上个层次。可向其推荐《爱的教育》、儿童经典作品《西游记》,历史读物 《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

最后,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如平时的教学中在课内阅读时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同时课外阅读的还可用以下这些方法:(1)抄读法。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2)精读法。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3)浏览法。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4)跳读法。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小学生就会获得广

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11.让学生爱上英语 篇十一

一、词组记忆中的乐趣

有些学生不愿背词组,认为太花工夫而往往不见实效。我想语言还是要靠一定的积累的,可如何才能变机械的背诵为有趣的记忆呢?如当学生在背catch a cold(患感冒)时,我有意请学生猜一个谜语Heat or cold, which runs faster?(冷和热,哪个跑得更快?) 此时,学生往往听懂了谜面,但总是猜不出谜底,但是兴趣却真的被激发起来了。这时,身为老师的我抛出了catch a cold这个词组,我想聪明的学生稍加思索就可以解释了。因为我们可以catch a cold,但是我们从不曾catch a heat,所以谜底应该是Heat runs faster。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想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个词组的。

二、词组记忆中的举一反三

学生学过be filled with(被……注满),该词组的基本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可以按此规律记忆更多的词组。 be+ p.p+ with 是这一类詞组的基本公式,学生利用他们学习过的知识,在老师说中文引导的情况下,类推了be crowded with(被……挤满),be lined with(被……排满) be stocked with(被……堆满) be covered with(被……盖住) be wrapped with(被……包住)等等一系列的词组,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词组记忆中的同音异义

学生在记出太阳和刮风这两个词组时,总是在动词的正确时态上犯错。我就用了谐音使之巧妙相连。上课时,我出其不意地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is the color of the sun and What’s the color of the wind? 学生可以凭自己的想象给出任何答案,而课堂气氛也因此活跃起来。我就在这一片讨论声中给出正确答案:The sun is rose and the wind is blue (太阳是玫瑰色的而风是蓝色的). 学生正常的反应当然是问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我的解释是,在英语中,“升”rise这个动词的过去式rose和玫瑰色rose是同音同词的;“刮风”blow这个动词的过去式blew和蓝色blue是同音不同形。这么一来,学生就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学会了一个知识点。

四、词组记忆中的近义联系

知识是靠平时点滴积累的。学生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把知识点扩充到知识面,这样一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的平面,而不是一个个互相脱离的台阶了。如谈到tired(疲倦,厌倦)这个单词时,我还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一些词组,如be tired of 厌倦……, be tired with/from 因……疲倦, be tired out 筋疲力尽等等。其它的近义词组,如be exhausted 筋疲力尽,也可放置其中。 还有be tired of的相关词组,如be bored with, be sick of,be fed up with 因它们共同的解释而成为了一个知识团。使得学生在词组的运用中可以挥洒自如。

12.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十二

一、从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灵活地处理作文命题

作文命题形式多样, 灵活运用才能极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他们的阅历正在逐步丰富, 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因此, 作文命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 才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 学生都想跃跃欲试介绍自己;《第一次________》《最难忘的一件事》《妈妈的唠叨》等命题作文, 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 引起学生写作的冲动。

对于一些命题作文, 可以灵活处理为话题作文, 使学生在把握中心的同时, 以出众的题目使人“一见钟情”。如在写《谢谢您, 妈妈》的命题作文时, 我就尝试将命题定为话题, 要求学生紧扣中心、自由拟题而写。结果很多学生就以“感恩”为话题写了对很多人的感谢, 甚至有的学生还写到对自然对社会的感谢……总之, 话题作文使学生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 将题目定得颇具吸引力, 为文章增光不少。作文命题也要“与时俱进”。期中考试过后, 不管考试成功或失败, 学生心中都很有感慨, 可以“期中考试”为话题。“十一”期间或“五一”期间, 学生或有所见所闻, 可以以假期为话题。接近期末可写《我身边的一位同学》, 看谁写得最传神、最像, 最后在班中宣读, 由学生猜猜写谁。期末也可以“老师, 我想对你说”为话题, 让学生有感而发, 写对老师的印象、建议等。

三、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 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写作是人心智的反映, 是人格精神的体现, 是学生内心蕴藏着的情感意趣的再现。叶圣陶先生直到晚年仍一再谆谆告诫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所以我们倡导在写作中要有“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这样坚持久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自己评改, 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 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 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再一句一句认真读, 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 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 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 可以从中学到方法, 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 也从中得到提醒。因此, 作文的“善后工作”———批改、评讲要重在激励, 使学生乐于阅读, 才能真正启发他们思考, 诱导情感, 激发再创作的激情。

五、赏识成功,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味到写作带来的愉悦感。学生的写作成果, 口头表达的也好, 书面表达的也好, 都要找到它的长处, 从中发现闪光点, 加以肯定, 给予鼓励, 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 一句温馨话语, 一段舒心的评语, 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 写作的前程, 写作的希望。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 对学生的习作动辄横加指责。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急于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一味地强调多写, 一个学期大小作文几十次, 结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没有提高, 反而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可急于求成, 而必须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有素训练中得到实现。

摘要:对于写作, 许多学生具有畏难情绪。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写作的心理, 激发兴趣, 灵活命题, 让他们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断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时效性。

13.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篇十三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体育课不好上,学生不听话、懒惰,上课积极性不高,等等。从本性上说,少年儿童是喜欢体育的,是喜欢运动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呢?

一、体育课要有新颖感

所谓有新颖感,就是要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的表演艺术。教师的表演如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都要具有艺术修养。特别是体育教师,表演的场地就是在教学课堂上,只有新颖的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掌声。如在学习障碍接力教学内容时,我把教学内容故事化,改编成『小八路送情报』,将各个障碍改编成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到达目的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颖感,兴奋感,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情绪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使学生乐学,使学生在乐趣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动作。

二,教学方法要多变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什么要摆臂才能跳得远?作垫上翻滚是为什么要团身呢?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

四、建立和谐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和学生的愉快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种关注,是一种人文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轻松学习,开放地思考。作为一名体育教

师,要能用情感化学生,以心换心,在心灵上引起“共鸣”。例如:在游戏中,老师对获胜的一方可不失时机的和他们击掌握庆祝,对失败的一方拍拍肩膀或摸摸头,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偶发事件,可采取宽容、转换、停顿、幽默、暗示、冷却等策略;教师和学生是双边的活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应对学生说:“你该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思维滞后的后进生,让他们也能得到应有的关爱,这样学生会让他们看到阳光、看到希望。

五、转换角色

在这个问题上体育教师应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放”绝对不是无目的,无组织的“放羊式”教学,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其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点子解决,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身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练习的方式活了,气氛也就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

14.发现语文之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篇十四

发现语文之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汪海明

摘要:语文,她拥有多姿多彩的生命,绝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一本本的教科书而已。她有着陶冶情操,滋养精神的人文美;有着承载情感,传播情感的人情美;有着或慷慨激昂,或幽默讽刺,或优雅沉郁的文学美;有着亲切熟悉,耐人寻味的生活美。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语文充满生命力,还要让她的生命绽放光彩,这样才能创设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美;人情美;文学美;生活美;教学课堂

语文,就如一位满腹经纶、妙曼美丽的女子,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升学的压力下,教师更加愿意把她当成工具,而很少真正去欣赏她的美,也正是如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没有干劲。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重燃课堂的激情之火?

一、感悟语文的“人文美”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在现如今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下,许多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使得语文的“人文美”教育变得更加重要了。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播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师还应该尽量充分地在语文课文中挖掘人文资源,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欣赏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感悟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人生境界的提高,心灵的丰富,人格的健全。

二、发现语文的“人情美”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只要用心体会,就不难发现:处处都弥漫着“人情美”,即使语文课本,虽是无言,但也并非无情,因为承载和传播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的情感和抱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在无形中引导学生付出真情,置身其中,用心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就会发现语文的“人情美”。

不仅如此,还应该让学生发现教师的“人情美”,爱上教师。难道你想学生私底下叫你“灭绝师太”?难道你想学生因为你“毒誓”般的严格要求而变成不能喜欢语文的“周芷若”?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一位充满人情美的教师,是创设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的催化剂。

三、体会语文的“文学美”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斟酌筛选出来的,它们或是幽雅或是豪放,或是沉郁或是欢快,或是讽刺或是幽默。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原本的一场文学盛宴却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教师拿着刺刀,将课文文本砍成一个个的问题,学生扛着笔杆子,在无数的问题中奋战,在这样的过程中当然没办法体会到语文的“文学美”,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还原语文本来的面目,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语文中的那些文学作品,体会文中情境交融的美境,提高审美能力,体会语文的“文学美”,爱上语文。

四、享受语文的“生活美”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作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她和生活的息息关系不难发现,难的是发现并享受她的“生活美”。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经验为基础,将课内外的资源联合,对比应用,把语文中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而充满生命力,让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中的生活态度,从而学会并享受语文的“生活美”,爱上语文。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以往枯燥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要把语文不同的角度剖开给学生看,而是应该还原语文本来的面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语文,发现并体会这一学科蕴含的美:她是一种神奇,一种真情,一种力量,一种情结。从而爱上语文的美,爱上语文。

15.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十五

一、加强阅读, 有东西可写

阅读是从语言文字开始, 到理解内容, 最后体会思想感情;作文是从思想感情开始, 到选择内容, 最后形成语言文字的过程。阅读和作文都涉及语言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 只是走向不同而已。它们必然有许多共同点。读的时候, 要把每词每句理解清楚;写的时候, 要把每词每句表达清楚。读和写必然可以相互促进。学生作文内容不够丰富, 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 除了生活比较单调外, 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指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抱怨写作没材料的人, 很大程度上是书读得少。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 长期地、持之以恒地阅读, 这样定能收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同时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 借此来控制阅读的注意力, 弄清文章写什么内容, 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二、观察生活, 让学生会写

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让他们抒发自己的心灵体验。童心、童趣、童真的抒发, 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 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怎样观察生活, 对学生来讲, 是个难题。观察生活, 一是要看, 二是要听。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 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人, 如老师、同学;观察自己的校园、教室等, 并写成观察日记。

学生的活动不应仅仅囿于课堂和校园, 应大胆走出教室, 以开阔学生的视频, 可开展多种综合性语文活动。到街头巷尾, 到农村社区, 做一个有心人, 去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只要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感官, 就能捕捉到因外界而引起的某些情绪或情感的波动, 将对人、事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 从而找到周围人身上的美, 品到周围事物特有的味, 积累起丰富的生活情感, 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

三、分享成功, 让学生乐写

学生的习作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肯定其长处, 委婉地指出缺点, 提出希望, 哪怕通篇都很糟糕的文章, 只要有一句写得好, 也要给予肯定, 以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对差生的作文, 教师可巧妙运用特殊的激励办法, 甚至可以夸张地进行鼓励。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 通过不懈努力, 总有一天会把作文写好的。

此外, 教师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 对比较优秀或者进步比较明显的习作, 可在班级开辟的“习作园地”中展出。这样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 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也可以编辑优秀作文集, 将班上的优秀习作都编辑成册, 供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 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作文水平, 更可以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 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 从“怕写”走向“要写”迈进“乐写”, 循序渐进, 并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持续的激励机制, 最后达到提高的目标。

四、学会修改, 让学生要写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弊端的主要表现是“写—交—批—退”。这样, 即使写得再多, 也很难有所长进。因此, 作文教学要在“改”字上多做文章。对作文的批改, 要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修改本来是作文的一部分, 只会写不会改, 可以说作文才学会了一半。我们可以像鲁迅说的那样, 搜集一些作品的初稿, 指导学生把初稿和定稿对照起来学习, 体会作者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样改。教师要给学生作修改的示范。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当, 又能引导学生仔细钻研教师的批改那就是事半功倍, 甚至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作文教学的批改活动中, 我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第一步:教师先指导学生评价一篇作文, 比如, 从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正确、集中, 选材是否典型, 能否很好地反映主题等方面去评价。学生明确了评价的标准后, 就以组为单位进行评议, 或互相对换评改, 或自己自评, 评完后进行交流。第二步是改, 学生会评别人的作文, 也就会看别人给自己的评价, 当他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后, 再把作文修改一下, 以提高写作水平。

16.让学生爱上上学 篇十六

一、让学生爱上学校

学校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方。在学校,学生学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让学生爱上上学,恐怕仅靠教师课堂上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法是不够的。首先要让学校充满魅力,让学生爱上学校。

从背上小书包那天,他就对学校充满了好奇。渐渐地他们认识了学校,了解了学校的生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便不对学校感兴趣了。当然学校的硬件建设不可能为了吸引学生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然而,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到校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意外的惊喜。

二、让学生爱上学习

(一)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去关怀每一名学生。教育是爱的体现,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作为教师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细心呵护,用宽容与爱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一句赏识的话,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地走向成功;而我们一时气愤的话,会抹煞孩子仅有的自信,让他停住前进的步伐。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我们要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去宽容他们的过错。我们要树立“孩子是在犯错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这样的思想。给孩子真正想要的尊重、理解与爱。达到老师爱孩子,孩子爱老师。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學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的自信。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对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

(二)让学生爱上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减轻学的课业负担,根源便是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广大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教师的建议,调整教材内容,降低课程难度。

2减少考试次数。

不要拿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淡化考试分数的作用,学生的作业量也会随之减少。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正适应了发展性教育中学生主体的方面。

上一篇:北宿镇中心小学安全活动月工作总结下一篇:青年节演讲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