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智慧筑起师德丰碑

2024-12-21

用爱心和智慧筑起师德丰碑(共3篇)(共3篇)

1.用爱心和智慧筑起师德丰碑 篇一

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师德之歌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挚爱孩子。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促使我深入地了解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并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老师的一个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亲吻,一个拥抱,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当得知孩子们有苦恼和不幸时,我总是关心他们,开导他们,使他们得到慰藉,获得信心。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就会感到无限幸福。平时我就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用满腔热情点燃孩子们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孩子们打开神秘的大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孩子,激励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们,也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使我形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比较系统的各班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也能为同事们分忧解难,缺少人手时,只要需要,我就勇挑重担顶上去,并且都能出色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虽然辛苦,但是想到孩子,想到教学,所有的付出又觉得都是值得的。俗话说:“当老师是个良心活”,我也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们都知道新时期师德的要义是创新,因为教师的角色正从“传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化为发现问题的启示人,从授业者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所以作为老师,我也不断更新观念,研究孩子们的思想变化特点,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三尺讲台,是我人生最绚丽的舞台,我要在教书育人的这条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我愿一生都把学生们扛在肩上,倾尽我全部的生命让他们离自己的理想近一点。

2.用爱心和智慧筑起师德丰碑 篇二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 个子不高, 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 破旧的衣服划了一些口子, 不用问就知道, 那是他与别人打架的“杰作”。今天也是因为与同学打架, 他被请到了我的办公室。

……

“你想说什么?”我没有发火, 知道发火也解决不了问题, 关键是要他能说说心里话。

“我想说, 老师, 放弃我吧, 我是个坏孩子。”他低声讷讷地说。

“你说说好孩子是什么样的?”他的话让我惊异, 我无法回答, 转移了话题。

“好孩子?乖, 听老师的话;学习好;对人善良。”他想了一会才说。

“你说了三点。乖、学习好、对人善良。其中的前两点你没有, 对不对?”我慢慢地问他, 他点点头。

“‘乖’这个词, 我觉得用得不太好。如果说听话就是乖, 我觉得还是不用好。人无完人, 老师的话也不一定是真理, 所以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个概念也不完全是对的。”

显然他对我的话产生了兴趣, 认真地听着。

“学习好就是好孩子?这也不一定是对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人的好与坏, 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人, 在这个社会上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样受到世人的敬佩。你不是喜欢看成龙的影片吗?成龙学习不好, 小学还没有毕业, 可他却是国际知名影星, 你能说他是坏孩子吗?”

他兴奋地点点头, 眼睛有些发亮, 一动不动地盯着我, 期待着我的下文。

“至于你说的第三点, 我完全赞成。因为你说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与人为善。在今天的社会, 如果人人都像你所说的以善良为本, 待人友好, 我们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我停了下来, 认真地看着他。

“我觉得坏人至少是做出危害他人的事, 对这个社会构成威胁。可你并没有危害他人, 也没有对这个社会构成威胁, 所以, 我想告诉你, 其实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你也是一个好孩子。”

他没有再说话, 他在沉思, 我也没有讲话, 我必须给他时间, 让他静静地思考, 他的确应该好好地想想了。

“我其实不想打架的, 我同桌碰了前座女生的头发, 他却不承认, 前座的女生就骂我, 我就和我同桌打起来了。”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你后悔吗?”我像一个朋友一样问他。

“不, 做了就不后悔。我想让他知道, 他做错了。”他摇摇头。

“可你也付出了代价, 你的手受了伤。”我指着他的手说道。“如果你先忍耐一下, 让老师把课讲完, 下课后再对你的前座说明情况, 效果会如何?”我与他商量。

“可她要是不听我的解释呢?”他提出了另外的问题。

“被人误解是经常的事, 就像你今天被老师误解在课堂上捣乱一样。相信时间会让一切误解都过去的。再说, 就算误解不会澄清, 可你问心无愧, 算是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自己, 这不也是你说的‘对人善良’吗?”

他信服地点点头, 郑重地告诉我:“相信我, 我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 我明白了, 我不是一个坏孩子。”

他鞠了一躬, 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读罢此文, 我不禁为郭老师精湛的教育艺术啧啧称道。这则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一、心系一份责任, 给生命呵护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向恶, 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厌学, 哪个孩子第一次迈进学校大门不是心怀好奇与对知识的渴望?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开化, 成绩差, 但并不意味着事事不如人;有些孩子脑袋瓜子灵活, 却生性好动, 甚至常常惹是生非……蹩脚的雕刻师, 总是埋怨这块玉不够完整, 那块玉棱角太多, 都不符合他的要求, 而一个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则会依顺各块玉的形状雕刻出各种富有个性的惊艳之作。学校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优质品”, 更要防止“废品”, 特别是“危险品”的出现。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强, 蕴涵着巨大的潜能, 决定这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的潜能发挥了多少。弃恶扬善、习文识礼是教师的天职, 一个高明的教师总是视每一个孩子为可以“雕琢的玉”, 并且是挖掘学生潜能的高手。

面对“桀骜不驯”、“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的少年, 郭老师“没有发火”, 心里想的是“发火也解决不了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要他能说说心里话。”试想如果老师先是劈头盖脸训斥一顿, 然后找家长揭其“劣迹”, 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一棵小树苗遭到狂风的摧残后它可能以后永远都会是一棵歪脖子树, 作为老师的我们忍心做狂风去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吗?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应当是呵护生命的使者。

二、胸怀一颗爱心, 给生命润泽

羊群中偶有一只或几只羊开小差掉队, 牧羊人会快步走到羊群的外侧, 挡住去路, 扬鞭而不伤及, 只须吆喝一声, 离群的羊就又回到队伍中来。学生非圣贤, 他们也会犯错误、闹情绪, 甚至顶撞老师。冰心曾说过:“有了爱, 便有了一切;有了爱, 才有了教育的先机。”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 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扰, 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 从人的尊严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郭老师首先指出了“‘乖’、‘学习好’就是‘好孩子’”的错误之处, 并例举了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人物——成龙这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导致“他对我的话有了兴趣, 兴致勃勃地认真地听着”, “他兴奋地点点头, 眼睛有些发亮, 一动不动地盯着我, 期待着我的下文”。接着话锋一转:“至于你说的第三点, 我完全赞成。因为你说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与人为善。……其实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你也是一个好孩子。”郭老师与学生的谈话, 其用意显然是让学生重新找回自尊。自尊孕育自信, 自信促成自强, 教育就是润泽和点化生命的过程。

三、心存一份智慧, 让生命鲜活

不少老师认为, 教育学生无外乎表扬 (或批评) 和说教两种方式, 而且普遍觉得批评才是教育, 其实这是对教育方式的片面理解。学生最反感老师在批评自己时, 又讽刺又挖苦, 还向家长告状。个别老师因为一个学生犯一点小错, 就在课堂上唠叨半节课, 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其实批评也应当像春雨一样, 既滋润根系, 又不伤及枝叶。学生毕竟是孩子, 不懂得理性地思考问题, 最厌烦老师滔滔不绝地说服教育。

3.用智慧和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灵 篇三

【关键词】智慧    爱心    心灵   教育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毕业那年分配到村小教书,至今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一直默默耕耘在乡村教育的育人岗位上,从当初的孩子王到现在的中年老成,一切都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回忆起20多年来在这个偏僻、交通闭塞、人口稀少的乡村学校教书的点点滴滴,其中的艰辛、酸甜苦辣是很多人无法体会的,所幸学生给了我坚守农村的信心,纯朴善良的乡亲们的期盼给了我留在农村学校教书的理由。一路上我感受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一起唱儿歌,一起背书……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感到骄傲,为他们的淘气调皮恼怒,为他们的天真善良感到欣慰。在这所农村小学教书,虽然交通极不便利,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生素质远远不如城镇学校,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工作的执著与热爱。这么多年,与山里纯朴、热情的家长打交道,我能体会到他们对孩子教育热切的期盼。看着山里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我深深体会到乡村教师肩上的重任,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乡村的教育上,为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下谈谈我多年来在农村学校的点滴教育。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探求教育的智慧,用智慧和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灵世界。山里的孩子纯朴善良,但少不了骨子里透出的那份野蛮,当他们一起玩耍时总免不了产生摩擦。教师在面对“事多”的学生时就要想点子、支妙招,给他们关爱,让他们凋敝的心灵重新沐浴老师温暖的爱,让失去的童心重新返回人性的天地。在批评和教育他们的时候,要善于给孩子的成长留下空间,给孩子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机会。比如班上曾有两个男生一起玩耍,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了摩擦,尽管一名同学道了歉,可觉得委屈的另一名同学只是表面服气,并找理由请假在家。我知道这个学生的心结没打开,于是我就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想出了许多妙招。我与他交谈,在批评他时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夸他大方、勇敢、懂事乖巧,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再引导这两位同学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后来两人又和睦地坐在一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应该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很有可能让你挖掘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给学生自我教育的空间和机会,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教师只有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戴和尊敬,才能融入他们的群体。冬去春来,不知不觉我在农村小学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已从教二十多个春秋了。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中,虽然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辉煌成就,但我能始终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我热爱的乡村小学教育事业中,用辛勤的汗水和挚诚的爱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首肯、家长的信赖与尊重、孩子们的喜爱。蓦然回首,回忆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的教学生涯既艰辛又幸福快乐。我已年近半百,这些年来只要我一走进校园,孩子们都围着我转,有的爬上我大腿、扯我的衣服,有的帮我拔白头发,帮我捶捶背,问这问那,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每当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和甜美的欢笑声,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充实与满足。这些年来自然也少不了几分艰辛,农村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生活习惯差,意志力薄弱,加上他们远离学校,很小就要住校,生活很难自理。所以在学校我同样也得围绕他们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他们写字、读书、写作业;看看他们的床铺整理好了没有,衣服洗好了没有;班级、宿舍是否打扫干净了,手把手地指导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乡村教师的工作就如同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而我从没叫一声累,毫无怨言地工作着、忙碌着。

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慧心教导他们,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在这所偏远的村小,师资严重缺乏,每年老师来了又走,始终保持两三个老师。我既是校长,也是班主任;既是任课教师,又是保姆,期间的辛酸难以想象。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影响到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孩子们都能在这所乡村乐园里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孩子们走进校园,我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他们,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用慧心教导他们,用激情点燃他们的智慧,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还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学困生和调皮生是最让人头疼的。在我们这个贫困落后的地方,很多家长为生活所迫,只能到外面打拼,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要么跟着爷爷奶奶,要么跟着外公外婆,要么被托付给亲戚,亲情的严重缺失造成了他们生活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与他们促膝谈心,用爱心和真心对待他们,用真情唤起他们生活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他们走出“困境”。

上一篇:重庆仁爱医院综合检查汇报下一篇:励志微电影剧本《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