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精选14篇)
1.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一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二)建设内容
1、营造林工程
(1)林种树种:在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和坡度25°以下、土层厚度小于30厘米,以及植被稀疏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宜林荒山营造水土保持林。采用根系发达,固土力强,能减缓地表径流,保护地表植被的树种,如刺槐、侧柏及胡枝子。
在黛溪河、潴龙河、淦沟河源头及水库、塘坝周围营造水源涵养林,选择易形成枯枝落叶层,截流能力强的刺槐、毛白杨、油松等作为造林树种。
靠近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等主要道路的山坡,采用油松和苦楝、臭椿、桑树等树种,在发挥防护功能的同时,改善自然景观,起到一定的绿化美化作用。
(2)造林方式
为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荒山绿化速度,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全部采用人工植苗造林。
2、苗木基地建设
邹平县山区防护林建设项目共需苗木259.22万株,其中刺槐175.61万株,侧柏72.41万株,油松7.22万株,其他3.98万株。
要满足以上苗木供应,需累计育苗275亩。邹平县目前年育苗面积3000亩左右,主要以黑杨为主。项目建设开始后,要以国营苗圃为依托,调整育苗树种结构,以需求定培育,保证山区防护林建设用苗。
3、森林保护与管护工程
一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搞好林木的病虫防治,特别是美国白蛾的防治;二是通过修建了望台,开设防火道,设置隔离带等措施,防止山林火灾;三是建立专业护林队伍,加强幼林管护,防止人畜毁林。需建立测报点5处,了望台10个,开设防火道39公里,配备护林员13人。
4、配套工程
在造林地比较集中,有一定水源的地方,建设蓄水及引水设施,保证造林及扶育管护用水,提高成活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荒山造林面积1.3万亩,植树259.22万株,其中刺槐175.61万株,侧柏72.41万株,油松7.22万株,其他3.98万株。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达到80%以上。
据调查,每亩森林每年可涵蓄降水67立方米,减少土壤侵蚀1.5立方米。越是山高坡陡、土层薄的地方,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果越明显。可以预测项目建成后,每年涵蓄降水87万立方米,减少土壤侵蚀2万方以上,能有效地保护道路、桥、涵等设施,防止水库、塘坝及河道淤积。同时,明显改善山区气候和自然景观,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山区防护林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的基本框架大体如下:
第一部分 项目摘要
一、公司简单描述
二、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三、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四、已投入的资金及用途
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六、市场概况和营销策略
七、主要业务部门及业绩简介
八、核心经营团队
九、公司优势说明
十、目前公司为实现目标的增资需求:原因、数量、方式、用途、偿还
十一、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及退出方案)
十二、财务分析
1、财务历史数据
2、财务预计
3、资产负债情况
第二部分 项目综述
第一章 公司介绍
一、公司的宗旨
二、公司简介资料
三、各部门职能和经营目标
四、公司管理
1、董事会
2、经营团队
3、外部支持
第二章 技术与产品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产品状况
1、主要产品目录
2、产品特性
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知识产权策略
6、无形资产
三.产品生产
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行业政策
第四章 竞争分析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 市场营销
一、概述营销计划
二、销售政策的制定
三、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
五、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七、产品价格方案
1、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
第六章 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投资形式
四、资本结构
五、回报/偿还计划
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
七、投资抵押
八、投资担保
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
十三、杂费支付
第七章 项目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
一、资源风险
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研发风险
四、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成本控制风险
六、竞争风险
七、政策风险
八、财务风险
九、管理风险
十、破产风险
第九章 公司管理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章 项目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销售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8、财务指标分析
北京尊盛代写:商业计划书,财务顾问,资金申请报告
2.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二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 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是连接天山南北, 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是我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
但是由于乌鲁木齐地区属内陆干旱荒漠区,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远离水汽源地, 降水量稀少 (年降水量仅236毫米) , 加上水资源缺乏决定了乌鲁木齐市原有绿化基础十分薄弱, 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和创建园林城市发展的需要,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乌鲁木齐市绿地分布很不均衡, 配比失调, 绿地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
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其重点在于绿心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其绿地覆盖率要保持在50%以上, 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覆盖率普篇为50%~80%, 但乌鲁木齐市2005年绿地覆盖率只有21.29% (乌鲁木齐市2006年年鉴) , 与50%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另外, 乌鲁木齐市绿地分布很不均衡, 配比失调, 绿地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在城市中心区最密集的区域接近4万人/km2 (人均建设用地25m2/人) 。中心区过高的密度带来了许多问题, 其中, 环境绿化缺乏, “热岛”效应明显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 乌鲁木齐市必须在城区大力增加绿地面积, 大力营造大型防护林生态屏障, 提高森林覆盖率, 绿地覆盖率也是美化城市景观、创建园林城市的需要。
二、资金投入跟不上, 种苗场基础条件较差, 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 严重影响了防护林景观效能的发挥
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 目前乌鲁木齐市还未能实现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的目标, 这与作为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对外窗口形象的城市极不相称。因此建议加强乌鲁木齐市。耐寒彩叶树种良种基地建设, 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育苗栽培技术, 提高生产能力, 建议开发利用具有多项防护功能, 兼具观赏性, 适宜多种防护绿地类型应用的树种;多使用生态幅宽, 适应温带荒漠干旱区城市极端气候环境的种类;节水, 少修剪, 具有较低的养护管理成本, 不需特殊保护可以露地越冬的种类。为乌鲁木齐市生态防护林建设景观效能的发挥做出贡献。
三、人工造林未成林造林地比例大, 树种单一
由于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工作是从2003年完成的, 因此从龄组上看人工林是幼龄林较多,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6293.51公顷, 占总人工林面积的50.15%。乌鲁木齐市人工造林区域多为荒山荒地, 土层贫瘠, 加上气候较干旱, 因此造林树种上多是耐瘠薄、抗旱树种榆树, 面积达2291.35公顷, 占人工林面积的55.47%。零星立地条件较好区域有少量果树林栽种, 面积661.36公顷, 占人工林各林种面积的6.07%。造林树种单一。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大且树种单一, 林种结构不尽合理,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绿洲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不强,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生态服务功能低, 不能满足搞标准的生态防护要求, 林业有害生物极易扩散蔓延, 建议林业主管部门继续加强管护, 保障林木有效成长, 早日郁闭, 转化为有林地, 以增强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控, 建立好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体系, 预防有害生物的大面积发生。另外要立足生态, 着眼长远, 健全和完善林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通过规划设计把森林引入城市, 把城市建在森林, 把房屋镶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使乌鲁木齐市林业建设走向生态系统稳定、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生态协调的现代化都市。
四、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重点公益林资源少而分散, 相关部门对重点公益林的认识不足, 管护力度不够
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重点公益林主要分布于水磨沟区东南部的甘沟、石人子沟、涝坝沟、金沟两侧和甘沟、呼浪峡、金沟—博格达山北坡一带的浅山区、中山区。乌鲁木齐市城区天然植被面积相对小而且分散, 且乌鲁木齐市林业局成立晚于2004年成立, 且很多区的林业管理归属于建设局, 如水磨沟区、天山区等, 此处对林业知识、荒漠植被的保护管理, 尤其是重点公益林的管护, 征占用的行政管理知识相对缺乏,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破坏原生灌木林植被进行生态建设的现象, 也存在一些对企业征占林地不清楚等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林业管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荒漠植被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5.造林成本逐年上升, 林业投资严重不足, 给造林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3.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工程管理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的约500多个个县,建设范围东起我省的宾县,西至新疆,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项目建设是全国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变化研究的支柱是监测、实验和信息系统,而地面长期定位的生态、环境观测和试验系统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环境效应,深入研究生态特点及生态变化过程,为工程退化提前发出预警,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必须对工程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2.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生态工程,它的经济价值表现为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可以供人们生产生活直接利用所产生的效益。如木材、干鲜果品、薪柴、木本饲料等。间接经济效益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通过改善环境,改善人居和生产条件,表现在林业范畴之外,并与林业有着密切因果关系的效益。例如,保护农田,防灾减灾,使粮食增产的效益,保护牧场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效益及水利、交通、工业设施的效益等。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综合技术研究成果,在防护林庇护范围内可增产干草20%,每年可增产干草22.5万t。每t干草按200元人民币计算,每年增加效益折合人民币0.45亿元;防风固沙林476.1万hm2。潜在经济效益,即可以预见到,但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的效益。例如林产品加工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的效益。"碳汇"在未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分配权的作用等。
3.项目建设是对生态环境及其效益进行评价、预警、调控的需要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水、土、大气等生态环境的屏障。森林植被在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通过与土壤、大气、水流在多界面、多层次、多尺度上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改变和影响区域气候、水资源分布,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资源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建设生态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78年起,我国政府花费巨资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经过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区总面积超过705.6万平方公顷,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等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这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构成了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骨架,是面向21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内容。为此需要获得有效的、完整的成为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政策基础的信息。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通过野外长期定位定时的监测,建立森林、湿地、荒漠、山地生态及其效益的评价、预警、调控体系。
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问题
工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与目的,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安全为主的,而不是以商业目的为主的,这也是一般工程所不具备的。因此客观上要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更要突出社会与公益事业的特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与一般工程管理比较,既有共性,更有突出的个性,因此要求管理手段要更加全面和先进,本文重点从工程建设的个性出发,探讨工程的管理问题。
4.1工程建设的性质
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通过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要手段,恢复与改善三北地区已经严重恶化了的自然与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工程,保障与改善三北地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
4.2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追求的最根本目标。生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只有改善生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坚持体系建设的思想原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个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工程,外部环境要求具备社会保障体系,改单一的林业行为为社会公共行为;内在的需求要求工程建设具备生态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等。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建设的科学发展观原则,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要统筹和协调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各方面利益,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工程自身建设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多林种、多树种结合,造、封、飞结合,要先易后难,并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突出效益的治理原则。
5.加强组织管理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构建我国北方绿色屏障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林业综合性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实践证明有效的组织保障,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国家保障从国家层面要建立和强化必要的领导组织。
5.1加强市场与经济管理
市场与经济规律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更容易被市场和经济利益所支配,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市场与经济始终是应该处于从属地位的,以赢利为目的的项目开发,必须经过环境评估,减少生态与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政府的介入与对各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必要的。
5.2加强技术与标准管理
4.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论文 篇四
1影响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功率的原因分析
1.1农田林网建设效率较低存在滞后现象,且控制率较低
近些年来,农田林网通常都定位在新垦区,由于该片区经过统一合理的规划,在用地方面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考量,相对来说建设难度较低。在莆田市部分农村地区实行责任制农业生产之后,土地的经营管理被划分给个体农户,即使有关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的优惠政策已经广泛普及,但由于农民尚未形成系统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常不会选择经济价值较低的木麻黄为主要种植植物。另一方面,要征用农民的耕地建林或者收回被农民私自占用为耕地的农田防护林,难度性较大。换个角度分析,假若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收回私自占用的耕地,由于无法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林地在长期受到当地民众破坏的情况下,建设成效较差,不能够达成建设防护林的实质效果。基于以上原因,农田林网的建设工作严重滞后,对于整体防护林网络建设工作造成了漏洞,因而在林网控制方面效率低下,不能够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价值。就针对莆田市秀屿区而言,该地区内的东埔镇西埔围垦面积只有1200hm2,农田林网面积仅达到6hm2,林网的控制率只有25%,该情况反应了农田林网发展的滞后性,并且直接造成农田荒废情况严重,资源浪费尤为突出。
1.2岩岸山体露多
海岸沿线山头众多,且植被较为稀疏,山体遭到群众私自挖土、私自采石的破坏较大。再加之沿海区域长期受到海浪与台风侵蚀,泥沙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大量岩石与山体暴露在外,种植环境恶劣,林木存活率较低且生长缓慢。另外,在群众滥砍滥伐的破坏下,土壤的平衡性失调进而贫瘠,大量土地难以再形成植物生长条件。最后,大部分群众依靠开采矿石为主要经济来源,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私自开采矿石,造成了山体形态以及内部土壤结构的破坏,要恢复林木种植难度性较大。譬如,莆田市双亭乡紫宵洞以及埭头镇大蚶山等,都在不同程度遭到了上述破坏。
1.3老林带更新难
莆田市沿海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多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其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且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巨尾桉、湿地松、相思类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1.4林业执法单靠行政处罚不能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的要求
由于沿海区域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失调,形成地少人多的情况,因此,群众对土地的需求与政府建设断带造林、农田林网、风口、防护林、营造护路林等举措存在强烈的矛盾,在缺乏沟通、协调与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的情况下,群众毁坏营造林私自搭建建筑、私自征用林地进行水产养殖、私自开设旅游项目、私自砍伐树木用于赚取经济利益,更甚之用于安葬建坟,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2提高营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2.1要建立科学合理落实建设用地的生态实偿机制
由于该地区存在激烈的.用地矛盾,要实现全面连接海岸线绿化带,有效提高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促进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以及护路林的网络建设,首要条件就是获取有效的造林土地,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群众耕地需求与防护林建设需求的冲突,协调好相关部门间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要需要抓好政策辅助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建设用地的生态实偿机制,降低群众防护林建设的抵触心理减少各种对林地的破坏行为。如凡参与过占林、毁林行动的农民,坚决要将其土地退耕还林,同时要区别退林地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处理方式。贯彻实施《森林法》中“谁造谁有”等一系列护林造林优惠政策,对农民开荒造林的行为予以实质性的鼓励,重点保护农民承包沿海防护林带培育珍稀药材、花卉、树种的权益。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并严格遵循,促进企业、社会群众开荒造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与热情,提升防护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坚持适地适树,优先利用乡土树种
综合分析莆田市防护林的种植情况发现,存在树种结构不协调不合理情况,因此,针对该情况要重点实施树种结构调整工作。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优先利用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种植易于生长的乡土树种,营造有利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地域自然侵害的树种结构,合理配置能够适应沿海气候条件的草花藤本、木麻黄类、棕榈类、桉类、相思类、秋茄等为主要树种,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树种协调并存的防护林体系结构。坚持分类经营、重点实施、建立有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的原则,围绕基干林带、老林带更新、护路护岸、农田林网展开防护林建设,有效保障了防护林的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沿海地区防护功能。
2.3依靠科枝支撑、突破造林重点与难点
沿海防护林工作重点与难点在于沙岸、泥岸、岩岸和强风口地段断带及其造林技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选育坑逆性强的乔、灌、草植物品种及多树种混交造林的技术攻关。同时,借鉴其它地方沿海地方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本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的问题。
2.4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护工作
①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设防的原则,做好林地的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避因项目建设而新建防护林受到破坏。
②要根据《森林法》、《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挥林业执法作用,切实对防护林征占用的保护,降低征占用林地的规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林地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③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俗话说得好“三分造、七分管”,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是确保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有:除草松土、扩穴、追肥、补植、浇水以及防止人蓄破坏等。同时,还要建立建全林地保护机制,确保造林一片,成一片,确保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
3结束语
5.班组建设中的问题 篇五
在班组, 车间安排工作只要是涉及物质生产的, 工程再难再艰巨班组长和组员们都能想方设法地去完成, 甚至一点怨言都没有, 然而安排“ 政治学习” 或者进行一些“ 小型学习研讨” 等, 往往是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他们认为只要生产任务完成了、安全出事就行了, 更有大胆者公开提意见、要求减轻班组“ 负担”、“ 集中精力搞生产”
二是班组重“ 结果”轻“ 过程管理”。
随着改革不断深人, “ 分配” 与“ 绩效” 挂钩、“ 评优” 实行“ 一票否决制”与绝对“比例制”结合, 造成“ 阶段结果”掩盖“ 长期不足” , 只要班组安全质量这一年之中没有否决、全年生
产任务能完成, 就不愁荣誉和应得利益。相反, 那些平时始终做到严格管理、不断创新的班组, 因个别问题, 其一年到头努力的结果反而不如那些平时松散管理的班组, 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评价, 从而
加剧这种错误的认识, 渐渐把那些在班组建设上勤勤恳恳的骨干们也推向片面重视班组管理“ 结果”的那一边
三是班组重“ 人治”轻“ 法制”。
在当前相当一部分班组管理中存在“ 随意性大” , 班组规章制度“ 粗放”或“ 可操作性差” , 极个别班组压根就没有。班组“ 奖金分配”、“ 考核处理” 等事关全班的大事全靠班组个别人或几
个人“ 说了算” , 往往出现分配不公、处理问题不规范等影响职工情绪、削弱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情况, 带来班组短时间的混乱、猜疑和小团体等不利班组健康发展因素
四是班组重“ 眼前利益” 轻‘ ,长远发展”。
在班组,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属于热情关注的职工不多,普遍关心和重视的是他们的眼前利益, 班组或个人在企业中“ 多干” 与“ 多投人” 的希望是立杆见影, 今年不拿明年不知是谁收益的思想和观念
在相当班组与个人中已是根深蒂固, 长远发展是领导和他人的事, 不用我们操心
五是班组重“ 个人发挥”轻“ 集体力量”。
我们通常看到有些班组干活的总是那少部分班长与部分骨干, 干活的一刻不停, 班里呆着的是无所事事, 往往干得不亦乐乎任务也不能及时完成, 问其原因,回答无非是“ 他们干不了”、“ 他们干我不放心” 等,把班组集体的力量低估了, 把培育班组成员尽快成才的机会给“ 贪污” 了。结合企业实际应采取的对策是一是加强理论培训, 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素质班组建设的成败在于人、班组活力在于人的智慧和才干的发挥与不断创新, 由此可见, 要搞好班组建设必须从提高班组成员素质人手, 从企业发展高度规划和制定好员工培训这一‘系统工程, 员工培训力求做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
企业发展相结合, 进而增强班组成员搞好班组建设的信心、树立班组建设创新观念。二是加强班组过程控制管理, 全面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班组管理是管理工作在班组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具备管理一切特性, 科学性、系统性是班组管理走出“ 误区” 核心和关键, 其手段是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管理和控制, 其途径是建立完善的班组建设评
价机制。结合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班组建设的实际, 针对过去在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胆剖析自己, 从班组建设体系变革人手, 确保班组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同时展示时代特征, 进一步明确班组建设
“ 做什么”、“ 如何做” , 班组长、班组成员在班组建设中的位置、责任等, 变以往的被动建设为主动加压, 变被动管理为自觉行动, 变片面强调班组物质建设为全面提高班组综合水平。
三是培育班组建设精品文化, 整合班组资源
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 创新的基础在于优秀企业文化, 班组建设提升和发展的核心是培育优秀班组文化, 班组文化的培育使班组资源实现效率最大化, 在班组成员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班组是我家, 建设好班组是班组全体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抓自觉去做, 最终在班组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同时优秀班组文化将成为一双无形的力量约束班组成员的行为, 确保
6.论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论文 篇六
摘 要 本文针对审计工作目前的现状,提出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做到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审计 功能防护性 建设性
1 简 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 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
7.浅谈住宅设计中的安全防护问题 篇七
首先要说的就是窗户的安全问题。《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0352-2005) 中是这样说的: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 安全和易于维修、清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加强牢固窗扇的措施;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 应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注: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 应采取防护措施;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 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窗户的安全性能取决于窗户的材质本身和窗台的高度, 所以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
最近, 采用低窗台或落地窗的住宅越来越多, 有若干情况存在安全问题。如固定窗框强度不够, 使用者轻趴在窗框上会导致玻璃破裂;落地窗仅用固定玻璃, 没有必要的防护, 儿童玩耍、椅子翻倒等正常活动会碰破玻璃, 造成险情;在高层住宅的高层套型中采用落地窗时, 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设施, 老年人普遍反映外眺时眩晕。类似情况只要引起投诉, 设计人员就要承担一定责任。设计固定扇落地玻璃窗时, 务必采取确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低窗台附加栏杆, 重外观效果更得重安全常见的低窗台距地0.5米左右, 如果紧贴内墙增加0.4米栏杆或栅栏肯定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但由于美观要求和利用窗台的需求, 很多人喜欢将栏杆设在紧贴窗扇的位置, 如果窗台台面太大, 如凸窗等, 小孩经常站在窗台上眺望, 而且使用者也必须站到窗台上开启窗户, 这时, 附加在窗台上的栏杆本身高度应达到0.9米, 如果窗台太低, 住户往往会无意识攀登到窗台上, 不宜简单附加低栏杆, 否则危险是没有充分杜绝的。
封闭阳台的栏杆, 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关于阳台,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米”。比窗台护栏要求0.9米高些。规范编制的初衷是, 阳台往往三面临空, 是全家向外眺望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 对栏杆的防护要求应该高些。近年来阳台封闭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工程在设计阶段就按照封闭阳台设计, 并认为封闭阳台的栏杆高度可按窗台要求降低。但在施工图审查或工程监理中经常引起争议。质检和监理部门明确认定阳台是阳台, 窗户是窗户, 指出如果将阳台当窗户, 工程图中出现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 比如面积计算、日照间距、窗地比指标等。一些工程设计虽然按封闭阳台设计, 实施时仍然交给住户自行处理, 引起事故或纠纷使设计者十分被动。所以应考虑到, 封闭阳台并没有改变阳台三面临空, 是全家向外眺望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等性质, 并且阳台是否封闭应是住户自己的选择, 目前封闭的阳台日后敞开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减少或降低标准, 因此封闭阳台的栏杆决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
对于上人屋面的安全防护问题也同样要考虑到栏杆和女儿墙的净高度要求和净距离要求, 尤其是屋面的做法厚度比较高, 更是要注意满足净高的要求。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屋面的面层做法, 而是很不灵活的将女儿墙或者是栏杆的高度设计为1.2米或者是更低, 设计上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正确的, 应该是扣除掉面层后保证规范要求的高度。所以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楼梯的安全防护来说主要从栏杆 (栏板) 的高度和梯井的宽度来考虑的, 对于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楼梯梯井的宽度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 更要注意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比如说设在侯梯厅风井上开的百叶, 如果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安全防护要求, 对成年人还好说, 要是对儿童的话是非常不安全的, 所以对这个细节的安全问题还是要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8.浅谈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及其作用 篇八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重要性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称之为农田防护林。由于该林种多呈带状,又称为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他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1.营造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两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主林带防止主要害风,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向来确定。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
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1.4林带宽度
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的林缘宽度。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两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1.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护屯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河流两岸。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2.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技术
2.1整地挖穴
北方一般为秋季开始大穴整地。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80c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春季造林后,苗木易于成活,而且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
2.2树种的选择
主要以乡土树种中的速生、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为最好。平原地区适宜的乔木树种有:优良的杨树品种如银中杨、中林46杨、黑小2号、美黑3号等。
2.3苗木的选择
一是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要求分枝细小,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二是苗龄要求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3m以上,胸径杨树2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杨树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
2.4栽植密度
因农田防护林建成后,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栽植密度应比用材林的密度适当大些。这不仅能早见成效,并适应窄林带的造林特点。林带行株距,乔木应采用1.5m×2m或2m×2m,要求三角形配置。
2.5栽植技术
杨树的栽植方法简单,关键要细致,提倡大穴、大苗,随起随栽,并要扶正踩实,杨树的栽植深度为60-80cm。要按照“根舒、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
2.6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5%的缺苗断条的,均应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3.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由于树冠对雨雪水有截留作用,因而能延缓地表水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渗透性,从而使地表径流减少,也减少了泥土的流失和河渠泥沙的淤积,产生很好的水文效应。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量。对林网内的玉米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实测与对照点相比,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6.9%,20-40cm土层平均提高30.42%,水分蒸发量减少37%,日平均提高空气相对湿度28%,减少地表径流90%左右,50%-80%的雨水得以渗入地下,不易形成水土流失。前苏联的Levin的观测结果是,有林带保护的休闲地蒸发量比空旷草原减少1/3,有林带保护的冬小麦地土壤蒸发量比空旷草原低2倍。三江平原垦区80年代比60年代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年平均降水量增加6.1%。林网化后的绿洲水分蒸发减少58.3%。
3.2净化空气
林带具有吸收二硫化碳、释放氧气、杀菌等益处。据科学测定,1hm2阔叶林每天大约吸收1t二氧化碳,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氧气730kg,相当于970多人的氧气吸收量。树木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据测定,农村无林区每立方米细菌数目为3-4万个,而在林区只有55-400个,相差100多倍。防护林中许多树种还有吸收有毒气体及滞留、吸附、过滤烟尘污染的作用,如臭椿、旱柳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银杏等有较强的吸氯气能力,其他如桑树能吸收铅尘,紫杉能吸收氟化氢等。空气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尚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会影响人体健康,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据实测资料,在主干道路附近绿化林带中比无树空旷地带的降尘量减少23%-52%,飘尘量减少37%-60%。欧洲一些树林的尘埃阻拦率在5%-13%。另外,农田林网还有减少辐射、改善湿度、降低噪音等功能。
4.结束语
9.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九
A1102000312011级口腔1班单艳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正处于发展阶段,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自然是好事,但不可否认,现阶段,依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医生与护士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病救人,倘若他们自己都生病了,那又该如何去救治患者呢,所以,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累计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非典发生于2003年,那时的我正是小学四年级,对这个东西根本就没什么概念。只记得当时学校要求严格,校领导检查也频繁,千万不能发烧,不然就会被隔离。
后来,我逐渐长大,直到自己选择了医学院,也就意味着我以后很可能就从事这个职业,我了解了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知道了对于这样的传染病,医护人员的感染系数是极高的。但是,当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当患者躺在床上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不能也不被允许退缩,你不可以当胆小鬼,只能向前冲。就是因为心中的信念与责任,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冲向前线,奋斗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无私的,他们也许是一对儿女的父母,一双老人的子女,他们有亲人,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同时也有社会责任。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细菌病毒密集的环境中,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如流感、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疾病。呼吸及消化道传染病的危害医护人员大部分是女性,又要经历妊娠期,目前已知的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感染等能致胎儿畸形或其他感染,应提高警惕。甲戊肝病毒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如不注意也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密切,如果不能掌握自我防护措施,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危害自身健康.在抗击SARS疫情战斗中,大批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献出生命,使我们认识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从非典以后,我们国家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公共卫生安全,也更加注重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保证医生与护士的人生安全。在各个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更新设备,做到再次发生类似的传染病事件的时候,不会像非典那般的慌乱无措。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同时,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
衣或者围裙。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安徽宿州一医院医护人员感染病毒性肺炎21人被隔离治疗,5日起,安徽省宿州市皖北煤电总医院多名医护人员头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截至11日,共有21名医护人员被隔离治疗。根据宿州方面的报告,目前安徽省卫生厅认定只是普通病毒性肺炎传染,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未介入调查。
这其中的之一的事故,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依然对群众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安全隐患。
10.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篇十
由于主观原因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当前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感召力。
有的领导认为离退休老干部兢兢业业参加工作几十年,退休后的主要任务就是颐养天年,只要钱发到手、物送到家,把他们的生活待遇落实好,思想政治建设抓与不抓无关紧要;况且思想政治建设是“虚”的,没有硬性指标,花费过多的心思,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多大作用。不可否认,离退休干部大都资历深、阅历广、经验多,但离岗退职后所处的社会、工作、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由集中到分散、由工作到休息,思想容易老化;特别是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离退休干部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产生消极情绪、生活待遇落实不够到位产生不满情绪、家庭生活不顺心产生悲观情绪、周围环境不如意产生失望情绪。
二、学习内容不实际,缺少创新理论,缺乏持久力。
有的地方因“偏科”,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内容单调,只是注重引读落实生活待遇的有关文件,而对学习政治理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内容“过虚”,大多以纯理论为主的满堂灌输,没有联系离退休干部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空洞的理论多,联系实际的少,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显得苍白无力,导致离退休干部对学习党的重大理论、重要思想缺乏持久热情
三、各种措施不到位,活动平台难配套,缺乏适应力。
11.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北安;防护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总结推广防护林造林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是当前林业生产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1.统一规划
1.1制定规划要把握的原则
防护体系的营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从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 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北安实验区的自然优势,建立最佳经济效益的农、林、牧的合理结构,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逐步走向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内部要以立地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为依据,科学地配置林种,相应地选择适生树种,加强植被建设,建立一个由带片网、乔灌草、防经用,长中短及林工商、土水林、名特优相结合的新型的立体林业格局,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大的目的,尽快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1.2如何制定造林规划
(1)收集资料收集试验区的地形图(1/10000)和行政图,了解自然状况(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乡、村、人口、劳力、土地、耕地、农机具、牲畜、农作物品种及其产量、人均口粮,收入等)。
(2)踏查勾绘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凡不同类型植被的、面积大于15亩的区域划为另一小班。
(3)小班登记对于所勾绘小班的土壤、植被、坡向、坡度、地形部位进行现场登记,对难利用地估出其所占百分数。
(4)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对于每个小班,分别进行各地类统计,统计出各地类(农、林、牧)的面积用比例,根据当地情况估评其合理性。
(5)小班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设计各林种、树种及其面积,根据土壤、坡度、坡面完整与否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及造林方式,造林规格、苗木规格等,并计算出各小班用苗(种)量,用工量等。
整地方式有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沟、大中小坑穴等形式,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坡度较大,坡面较小,一般都采用水平阶整地,在有些坡度很大,坡面太小(破碎坡)情况下采用鱼鳞坑“品”字形整地,在塬面及沟边中一般采用坑穴整地方式。对于阔叶树种一般采用中坑穴,针叶树种一般为小坑穴,经济林树种采用大坑穴。
(6)规划的汇总根据各小班设计,分林种、树种统计其面积,分别统计乔、灌、草的面积,统计农、林、牧的面积,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面积,总用工量。各树种的用苗(种)量,总用苗(种)量,拟定各年度造林任务。
2.造林技术分析
2.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1)认真假植对于所有苗木在造林前都应进行开沟假植,埋好土,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经常浇水,保持苗根湿润。
(2)外调苗木的包扎运输对于外调苗木,为防止路途远失水过多,采取包扎运输,阔叶树要用篷布盖严运输,针叶树要沾浆,包扎。
(3)浸泡处理就是将苗木成捆置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保持本身水分平衡,增加造林成活率。
(4)随起随栽随起随栽,可以缩短造林时间,减少阳光直晒,散失水分。
2.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
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
2.3把好栽植技术关
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松类栽植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顶芽。
(1)掌握好苗龄一般常规造林,大多数树种以2a生苗木为佳。1a生苗木质化不好,抗逆性差,成活低。3a生以上苗损苗多,风化,老化严重,树冠大,苗木摆动多,失水多,易引起生理干旱而死。
(2)深栽实砸主要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据统计,经过现场专门培训的村民由于技术熟练,栽植的树比一般村民栽植的成活率高20%~32%。
(3)成丛栽植对于难成活的、幼年怕晒的树种如侧柏等每穴2~3个成丛栽植,可以相互遮荫,形成适于成活的小气候,增强抗抵力和竞争力,提高成活率。
2.4作好苗木的处理
(1)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等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2)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
2.5插杆(扦插)造林
对于一些易发芽的树种如旱柳,垂柳等在水湿地、河边中进行插杆造林,即将高1.50~2m、地径2~5cm的柳杆直接)插入土中,插入深度约50cm。
2.6加强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不仅可以巩固造林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据调查,经过松土锄草的3a生刺槐幼树生长量比未经锄草,松土的幼树高生长提高58.50%,胸径提高105.10%。
总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环节很多,无论从苗木培育,栽植前苗木准备,还是苗木栽植,栽植后苗木管理等各环节,看似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环节上的任何疏忽都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从“苗”做起,在适地适树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抓好每个环节,提高造林质量,这样才可建设好北安防护林体系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桂平,李素若.杨树造林的关键是确定造林密度[J].北京林大学报,2007,56(6).
[2]姬君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东北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28.
12.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十二
1 建设成效
总场自2002年实施三北工程建设, 20年累计完成防风固沙造林2 825.76 hm2, 农田防护林60.33 hm2, 封沙育林 (草) 7 826.67 hm2, 实施了沙漠沿线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建设, 构筑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森林覆盖率由1.3%提高到9.26%, 沙漠前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北工程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1 生态效益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 马路滩林业总场始终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指导思想, 在树种选择、造林部位、造林方式、密度配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推动乡村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形成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完整的治沙规范技术[1]。建立的防护林体系对沙区、平原区治理成效显著, 并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使地处沙漠前沿的马路滩、白板滩、双槽沙、红柳湾、三板滩等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五滩”开发和黄灌区开发建设建立了生态屏障, 有效保护了农田面积逾1.33万hm2, 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2 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中, 总场采用以经济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想,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逐步由单纯的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过渡[2], 形成了名优新特林果基地及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沙漠生态旅游等产业化建设平台, 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1.2.1马路滩林果良种基地建设。
总场下辖的马路滩林场, 1991年被省林业厅、省三北局列为沙区林果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试验场, 共定植以美国蛇果系和日本富士系为主的脱毒、矮化短枝型新品种266.67 hm2, 建立良种繁育圃20 hm2, 引进国内外经济林新品68个。开发区全部采用以色列高新滴灌工程, 不仅为古浪县发展名、优、新、特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而且也为沙区振兴经济, 发展“多采光, 少用水, 新技术, 高效益”的沙漠产业, 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1.2.2 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
林场在保护沙区原有植被和维持沙区自然景观的前提下, 利用已开发的土地和沙漠丘间低地定植酿造葡萄达333.33 hm2, 130万株以上, 对古浪县沙漠产业开发和葡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1.2.3 建成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在突出绿色与文明, 和谐与生态的前提下, 依据马路滩独特的大漠原始自然景观, 防沙治沙成果和高效农业种植为基本框架, 建立了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形成以农业观光、治沙成果展示、原生态沙漠自然风光三大景区, 确定了以生态休闲地带、生态文化地带、治沙成果展示地带、沙漠动感地带和绿色行动地带为骨架沙漠生态旅游。旅游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以上, 成为古浪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窗口。
1.3 社会效益
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 紧紧围绕“以营林为基础, 大力造林, 强化管护”的方针, 以“绿起来, 活起来, 富起来”为主攻方向, 实现“增资源, 增活力, 增效益”为目标, 成功启动了“腾格里沙漠绿色行动”, 发起了在“沙漠栽棵树”的活动, 倡议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参与绿色行动, 共同建设绿色家园。通过营林造林, 改善了古浪县的生态环境, 美化了人居环境,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3]。
2 主要做法
2.1 突出生态效益, 创新治理模式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林场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 实施“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配套”的治理措施, 坚持不懈地实行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培育了特色产业, 激发了沙漠产业发展的活力, 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效益突出的马路滩治沙模式。
2.2 实施项目拉动, 扩大生态治理
林场先后实施了以色列节水滴灌工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以及生态公益林等项目。通过项目的拉动,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治理效果明显提高, 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扩大沙漠治理范围,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依靠科技, 提高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
林场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成果, 使林业科技始终贯穿防风治沙的全过程[4]。研究探索了大苗深栽、泥浆磷肥沾根、地膜包根、落水栽植、一株树一把草等旱作造林技术。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上, 按照大区域、小方格的方式, 选择定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瘠薄、耐寒耐旱的刺槐、樟子松、红柳等树种并配套节水灌溉等措施, 种植高效蔬菜、中药材, 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 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摘要:对马路滩林业总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效益分析, 对工程建设经验进行了归纳, 地处腾格里沙漠前沿的国有林场, 在三北工程建设中, 使用多种方法将沙漠前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有效保护农田面积逾1.33万hm2, 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马路滩林业总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做法
参考文献
[1]于丽政, 李卫忠, 何婧娜.宁夏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与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 2008 (4) :228-232.
[2]李育材.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经验、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 2001 (5) :3-7, 12.
[3]何婧娜.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与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13.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篇十三
屏障作用,皮脂膜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能有效锁住水分,防止皮肤水分的过渡蒸发,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其结果是皮肤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状态。
润泽皮肤,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分乳化而成,其脂质部分有效滋润皮肤,让皮肤保持润滑和滋养,而使皮肤柔韧、滑润、富有光泽;皮脂膜中的水分可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防止干裂。
皮脂膜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抗感染作用,皮脂膜中的一些游离脂肪酸能够抑制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对皮肤有自我净化作用。
洗面奶严重伤害破坏皮肤的皮脂膜,洗面奶中所含的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发泡剂会严重破坏皮脂膜,而让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和锁水功能减弱而形成皮肤的干燥和敏感。
皮脂膜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抗感染作用,皮脂膜中的一些游离脂肪酸能够抑制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对皮肤有自我净化作用。
14.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四
各级政府正在雷厉风行地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分量,“三农”工作的春天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建设,中心还在于发展产业和扩展就业,焦点和难点在于健全产业发展机制,着力点是在建设中培育主导产业组织和基层党政班子。这些都该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但同时又看到了不少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根源还在认识、方法和工作作风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根据我的了解,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有必要引起注意。
一、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农业部门的职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在“十一五”期间无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
新农村建设是9亿农民自己的事业,无疑也是政府各个部门工作的中心任务,只把它看成农业部门的任务,或看成是基层乡镇政府的任务,是不全面的。首先我们要从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而是要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整个国民经济”一盘棋“的高度看待新农村建设;其次,要全面看待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它包含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几个方面,几乎涉及到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部门;再次,从农村产业发展的现实看,发展现代农业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但是农业产业发展不只是种植、养殖过程,农业产业的产前、产后延伸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甚至延伸到国外。同时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农牧民大量进城务工经商,城乡产业正在互相交融。只有“跳出农村看农业,跳出农业看农村”,才能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要求我们各行业都要树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底新理念,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过去的“三农”工作受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的思路的影响,尽管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一直在参与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但是必定城市是以上工作的重点,在谈到“三农”问题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农牧民收入、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很少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政治各方面去看待整个农村。特别是农业部门从职能分工出发,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处理农村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这就使农村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问题未及时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首先对“涉农部门”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政府各个部门,都要把农村纳入工作视野,把9亿农民也作为服务对象,把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新农村建设包括了“三农”的全部工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涉农部门,各级各部门都大有可为,也给各部门的协作创造了机会。但是观念的转变不是容易的事,“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利益机制,狭隘的单位或部门利益的习惯,会妨碍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在村容村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但是,从目前各地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
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又不完全等同。生产的发展不只是投入问题,关键是要靠体制和机制保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家庭这个经济细胞被激活了,而且要持久地发挥作用。但是家庭外部的经营环境却有待完善。产业的发展机制也有待健全。单家独户的农民。无论与公司,与市场交往,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受到了大大小小垄断力量的挤压,几乎没有可能拿到平均利润。特别是对于职业农户,拿到的生产资料是最高零售价,卖掉的农产品却是最低的产地价,在产业一体化建立以前,职业农户的收入不可能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建设还包括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不仅要靠发展现代农业,也要靠发展二、三产业,所以经济建设也要全面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从个别发展的过程看,难免有曲折。如果基层的社会公共事业、文化教育事业、民主政治事业长期滞后,社会生活、治安、文化、风俗环境就会出问题,从而制约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如果某个环节出了大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得不首先解决这些影响发展、影响农牧民生活的最迫切的问题(交通、就医、上学、环境污染等)所以在不同的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按照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的顺序依次展开,也不是五个方面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结合本村的实际,先急后缓,找到农牧民群众反映最激烈、最迫切的问题作为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然后,在根据发展趋势和群众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逐项展开建设。
三、不能狭隘地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从整体和长远考虑的,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牧民,当然农牧民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从健全社会经济制度,从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种主导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些事情上,政府居于主体地位。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
1、中央政府在工作安排上的导向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新农村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动员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和政府资源,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财政和基本建设资金分配的导向作用。国家财政和基本建设资金的分配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在全国作出了表率,各地也尽力而为,和以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比,“十一五”体现了重中之重。
3、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国家能源优势产区布局、生态环保、能源交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程规划,对社会投资有强大的引导作用,这从根本上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与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力、资金、物质比,政府投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尤其是从生产、生活资金看农牧民确实是主体,这和农牧民是市场主体地位、社会公民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农村生产建设的主体是农户,是农办的合作社,是农户的私人企业或股份公司,农牧民修建住宅、生活的投资主体也是农户。所以农户的投资能力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投资能力,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牧民的主体地位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要积极配合政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搞好村内的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改造。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防止政府在不同建设项目中的错位、缺位和越位倾向。
四、新农村建设规划不能 违背农村的基本政策
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5个:
1、以村容村貌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内容上忽视发展生产;
2、以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代替农家群落规划,忽视了庭院经济和民族风俗特点;
3、以新产业开发规划代替了当前主导产业发展,忽视粮食生产;
4、以政府官员的意图代替了农牧民的意愿,忽视农户的家庭支出能力;
5、关注宅基地整理后的土地开发,忽视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农户的产权和承包经营权。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规划,其基础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以及农牧民家庭、家族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搬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程序搞农村规划,搬用城市居民小区的图纸搞农村住宅建设,肯定是脱离实际的。这里还有一个规划的法律依据问题,目前我国没有农村建设规划的法规,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只能依据当前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依据农村生产、农牧民生活的需要探索编制。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批准程序也不同于城镇建设规划,重要的不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首先是当地农户是否认同;不是平面图、远景图的诱人,而是可行性和建设成本的合理;不是上级领导和参观人群的称赞,而是当地农牧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虽然离不开专家指导,但绝然不是简单的制图技术问题,而是当地农牧民和干部的广泛参与过程、民主决策过程,同时也是贯彻农村基本经济政策的过程。
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执行农村基本经济政策,有2点十分重要:
1、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不能加重农牧民负担。保障农牧民物质利益、尊重农牧民民主权利这是农村工作基本准则,必须认真遵循。
五、新农村建设要从自然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