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2024-09-15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共9篇)

1.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一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

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

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6)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2)明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还要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3.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

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14.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民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

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调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发展要通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保障,实现科技跨越。

19.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0.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2.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二

广东是工业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广东农业与农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值进一步提高,效益进一步提升。2009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3337.5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农民人均收入达6906.93元,位居全国第四[1]。然而,广东人多地少,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且与科研脱节;加之农业基础研究系统性不够,农业科技储备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研究,特别是农业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共性关科技问题的研究,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2 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的投入。农业科技贡献率与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力逐步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广东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由2002年的48%上升到2009年的5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九五”期间的18%提高到目前的40%[2]。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0年的1764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2085万千瓦,增长了1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6%[4]。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作物产出率从2005年的5010公斤/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5175公斤/公顷,增加了165公斤/公顷。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03年的1908.6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37.59亿元,增加了75%,平均增长率为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054.58元增加到2009年6906.93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3年的2927.35元增长到2009年的5019.81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3 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

随着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地非农化日益严重,耕地资源紧缺状况越来越明显,耕地资源紧缺对土地密集型农业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广东农业发展面临土地等资源刚性约束较全国其它地区更加严峻。截止2009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位于全国倒数第二位,低于国际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人),并且还在不断减少,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加大[3]。

3.2 优异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广东虽已建有许多国家作物种植资源库和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库(或资源圃),但许多特色、高抗、优异的种质资源仍散落在不同地方,加之缺乏科学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以及资源鉴定评价方法,大量的优异基因尚未被开发利用。例如,目前广东省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野生稻资源22000多份,占全国稻种资源的1/3;但由于目前对稻种资源的鉴定评价主要采用常规的方法,主要针对形态及农艺性状,且基本停留在表型上,对性状表型与控制性状的基因关系,以及基因的传递和变异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对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

3.3 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缺乏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优良品种以及高效的种植技术,。然而,由于我省农户土地规模小,农业经营分散,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生产的共性关键新技术使用动力不足,导致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缺乏,部分农产品的单位产出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水稻为例,由于缺乏适应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以及相应的高效生产技术,加之水体和土体污染严重,广东土地生产力及品质持续下降[5]。

3.4 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

在广东,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类激素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生活垃圾、废水、畜禽粪便和养殖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再加上工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呈现全方位恶化趋势,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而且也加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据统计,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为771.15公斤/公顷和34.82公斤/公顷,均位于我国31个省市的第二位。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1][3]。

3.5 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繁

一方面,广东背靠亚欧大陆,面临热带海洋,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性海洋气候,洪、涝、旱、台风、地质灾害频发,农业遭受的灾害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6至2009年广东省农物受灾面积达512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63亿元[3]。另一方面,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温度高、湿度大,病虫害如水稻稻瘟病、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疫病发生频繁,而且发生的面积和危害有逐年扩大趋势;很多重大疫病,如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人兽共患病难以用药物有效控制,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据统计,广东粮食自给率仅为45%左右、猪肉自给率不到50%[5]。

3.6 农业装备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广东农业装备高新技术研究相对薄弱,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适合广东特色农产品的关键生产环节的适用装备,缺少优势农产品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加工装备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低。目前,广东主要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只有53.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8.6%,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5.9%,水稻机械化播栽几乎空白;有20万公顷的池塘尚未安装增氧机,占池塘总面积64.1%,机械投饵机的应用率更低,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几乎空白[5]。农业劳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为0.62千瓦/人,排全国倒数第4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全国第22位[1]。这种状况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竞争力不强。

3.7 农产品产后加工与市场发展滞后

目前,农产品加工的技术相对薄弱,产品品质单一,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和产业配套存在缺陷,农产品流通不顺;农产品产后加工和市场发展滞后。以稻米加工为例,目前广东稻米年产量1400万吨以上,其中碎米占200万吨以上,米糠占140万吨以上,对米糠及碎米中蛋白质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尚未起步。据统计,广东省方便糊、方便面食品产量约2万吨,销售额约为6亿元,发展速度缓慢[5]。

3.8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虽然广东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人民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信息化的新模式;加上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政府机构等不同单位处于自身的利益、技术水平等种种原因,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基层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新信息的软硬件设备和大型实用的数据库;使得这些信息利用的主体无法完全投入到农业这个大市场中去,农业信息化服务市场难以真正形成。

3.9 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目前,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生猪、油料、糖料等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农资市场价格持续提高;农产品仍未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例如,我国一些重要粮食产品的到岸价格基本上和国内目前市场价格持平;但是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户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土地直接抛荒、隐性抛荒。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10 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

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经济波动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处于很低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2009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3.12倍,贫富差距高于江苏、山东、浙江[1]。广东城乡居民差距由2008年的3.08:1扩大为3.12:1(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除收入外,城乡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也很大[1][3]。

4 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基础研究的需求分析

4.1 对优异特色农业动植物品种资源的需求

动植物品种资源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与战略性物质资源,动植物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以及利用品种资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未来农业发展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尽管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但有大量资源流失国外,正面临“生物海盗”式的掠夺,因此,保护品种资源已迫在眉睫。广东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资源,发展农业具有先天的品种资源优势,然而,广东动植物品种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遭受人为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对一些优异的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粮食作物、果蔬花卉、林木、畜禽动物的种质资源等优异特色资源鉴评与保护与利用、优良农林、园艺作物和畜禽动物的品种创新。

4.2 对农产品高效生产共性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同时,明确要求,“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其首要目标高效、优质,即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然而,就目前而言,农业动植物优良品种较少,良种覆盖率低,“大路货”居多,且良种缺少良法配套。以水稻为例,目前,广东省水稻生产重良种轻良法,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良种的产量潜力,特别是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高效生产共性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研究。

4.3 对保障食品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需求

由于广东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农业的大力发展,广东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广东农用化学品的高投入、粗放管理、低利用效率现象较为普遍,,结果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绿色肥料、绿色农药、绿色饲料添加剂与食品添加剂等环境友好型新型替代性材料研发的共性基础理论与关键的研究、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农业环境复合污染防控理论和生态修复共性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共性关键技术、农产品全程检测监控与追溯关键技术、农产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对该方面基础科学问题的揭示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崭新的途径。

4.4 对重大自然灾害与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需求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台风、洪涝、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霜冻、冰雹、滑坡、泥石流、病虫鼠草害和畜禽疫病等灾害众多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灾害发生规律、成灾过程与发生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对各类灾害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将是保障农业稳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与长期的重大需求。

4.5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农业与循环农业基础研究的需求

全球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和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世界各国进行环境外交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筹码。农业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农业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全球气候变化可导致飓风、暴雨、山洪、干旱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农业病虫害发病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侵蚀和盐渍化的加剧、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农业动植物产量的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对农业而言,就必须走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道路,这也将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科技创新研究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4.6 对农业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基础理论研究的需求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即所谓的“八化”)是世界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标的必由途径,也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与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广东农业生产与上述的“八化”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广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工业的装备水平及智能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相距甚远;适合广东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运保鲜的关键的机械装备和关键技术还十分缺乏;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信息化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农业生态化生产以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生产尚不普及。因此,开展农业集约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将是现阶段广东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实际需求,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保证广东农业率先实现代化,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万忠,易海风,林伟君,等.2010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4

[3]《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李玉琪.农机补贴对水稻收获机械的促进研究.现代农业装备[J].2010(9):60-61

3.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三

1.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和经营方式。其特征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销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既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问题,又有利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拉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的解决白山市农产品以“原字号”进入市场的被动局面,从“原字号”产品结构为主导向加工产品为主导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将农民不断的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向非农业转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体系和组织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市场化、有效突破市场制约,形成全新的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制,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

2.当前白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白山市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化农业,不断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共有成型的有利益連接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20个,带动农户4.5万户,占全市总户的35%;吸收农业劳动力11万人。在这些农业产业化 组织中,按照模式类划分,加工企业带动型有420个,市场带动型有20个。这些农业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目前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进入了总量扩张、加速推进、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的发展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29户,市级龙头企业61户。初步形成了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林蛙为主的特种养殖产业;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蓝莓、葡萄为主的水果产业;以山珍、野果为主的采集产业和木材综合加工产业等六条产业链条。农特产品的二次以上深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2.2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围绕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已建设专业市场10个,农村中介经济组织发展到560户,农村经济人总数达到了6800人。市场体系和流通服务组织的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农村生产加工水平的提高,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传递信息,指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产业基地形成规模

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出具规模。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出具规模的特色基地。如抚松、长白的GAP人参基地 ;靖宇的五味子和西洋参基地;江源的食用菌基地;临江的中药材基地和八道江区的蔬菜基地等。已构建起区域特色产业的新格局。

3.白山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白山市农业产业化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在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1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缓慢

转化增值水平差。与我省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平均为45%,而白山市包括二次加工以上的 只有30%左右。

3.2龙头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有相当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小,处于市场弱势群体中,其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规范,竞争日益激烈,这些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生存压力。

3.3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产品少

全市所有加工的产品中,原料产品占30%,初级产品占50%,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开发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如全市特产品加工企业有141户,但多数是初加工和卖原料的产品,一些产品虽能出口和销往国内外一些大中型城市,但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自身效益不显著。

3.4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差,自律能力差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适应能力不强,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一些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同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同时,农产品专用化程度和品质不高,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1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质生产基地,保证优质高效原料的供应

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战略的有利契机,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入手,千方百计的推动产业集中发展。按照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安排产业布局,形成产业规模和重点。白山市重点发展木材综合加工、人参、西洋参、北五味子、贝母、山葡萄、蓝莓、黑木耳、香菇、梅花鹿、特种野猪、林蛙的生产。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料,进一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2强化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白山市农产品加工体系

从2008年开始,全市重点实施“双十、双百”产业化建设工程。双十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市选择十个试点村,建设十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十个村,建设十个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双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市100个村,建设10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在100个村,建设100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要重点突出特产品的二次加工增值增效。

4.3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白山市企业存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多重制约因素,单独靠企业自身难以克服,必须通过招商引资,走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大招商、大投入,加大农产品的大发展。特别要重视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产业拉动,推动产业发展。

4.4实施品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

应根据白山实际,重点在引进和创新两个方面打造农产品加工的知名品牌,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创名优品牌,组织农产品国际认证,逐步与国际接轨,为白山市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整合品牌,要在发展核心企业的基础上,采取自愿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等有效形式,将全市同类或相关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在各企业间所有制不变,产权不变的情况下,统一企业标准,统一产品质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把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宣传品牌,要充分利用中国农网、市农网等平台,组织市内优势农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

4.5规范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4.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四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紧紧围绕建立新的基层政 权、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等任务,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继作出重 要部署,强调要抓住要领,建设好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实现党在农村的中心 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党迅速在全国农村全面展开了基层组织的创建工作,主要创建了两类组织: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二是农村经济组织。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和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扎实推 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人,而所 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 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 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六大闭幕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中,中央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巩固农村“学教”活动成果,进一步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 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农村有乡镇党委3.75万个,村党组织64.5万个,乡镇、村党组织数约占全国基层党组 织总数的19.7%;有农村党员3 029万名,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3%。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扎实 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 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一切,都与我们 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

二、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 定、农民的福祉,也关系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大力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必须坚持以正面教 育、自我教育为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必 须坚持集中整顿建设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工作 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实现整体推进;必须坚持上下结合,齐抓共管,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 督促检查。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

在充分肯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 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1.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 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 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 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农村基 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

2.随着我_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 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 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4.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 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

5.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五

A.降低物价水平B.增加农民收入 C.减少人口数量 D.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A.30倍 B.25倍 C.20倍 D.16倍

3.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兴办经济特区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A.全面建设和谐农村 B.发展现代农业 C.全面建设小康农村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农民张某以一台手扶拖拉机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贷款叫()。A.信用贷款 B.质押贷款 C.留置贷款 D.抵押贷款

6.下列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说法,哪一种不正确?()A.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B.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 C.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力

D.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将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三农”领域,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的协调发展

7.国家通过加大对“三农”财政支出可以()。①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物质保证 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④有力地促进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A.1 B.2 C.3 D.4 9.1930年1月,毛泽东所写的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0.农民购买了假冒授权种子,可以直接通过()的途径获得赔偿。A.向当地乡政府投诉 B.向当地县农业局投诉 C.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D.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我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体现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因果联系的观点 ③坚持适度原则 ④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下列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作用”的说法,哪一个不正确?()A.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了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 C.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起来了 D.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户的利益与其他主体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了

13.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年。A.70 B.50 C.30 D.10 14.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是()。A.华西村 B.谭家夼村 C.儒家庄 D.梁家庄

15.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关于“村民委员会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的说法,哪一种不正确?()A.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C.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D.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接受村民委员会的领导

1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A.是否有足够的物质资源 B.是否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能否增加实施对象的物质利益 D.能否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7.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给予补偿。A.原用途 B.征收后的用途 C.市场评估价格 D.协商价格

18.可分配盈余中除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之外的剩余部分,应该按比例分配给合作社成员。此项分配应考虑的依据不包括()。A.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 B.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C.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公积金份额

D.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

19.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A.统筹城乡发展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减轻农民负担 D.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2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国家或集体所有 D.以上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们选出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21.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农用地 B.耕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22.“三农问题”的性质表现为()。

A.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 B.是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

C.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 D.是一个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2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包括()。A.有助于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B.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C.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D.有助于改善政府对农业的管理 24.下列有关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B.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共同经营、管理

C.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D.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

25.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A.节约型农业 B.循环农业 C.高产出农业 D.生态农业

26.以下各项属于国家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的措施的是()。

A.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B.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C.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D.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 27.新形势下我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保障权益 B.以农为重,强农富民;城乡统筹,区域联动 C.求真务实,固本强基;制度创新,统筹兼顾 D.以人为本,组织协调:发展经济,农业最先 28.有关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B.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C.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可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D.蔬菜生产基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 29.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的是()。A.家庭承包责任制

B.村民自治 C.村委会

D.乡镇企业

30.下列有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办法,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B.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C.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D.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所给命题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31.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3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是本社社长。()33.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3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农业建设成为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35.村民委员会有权决定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36.“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37.国有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收回。()38.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而这种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39.我省力争到2020年全省乡镇、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0.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在解散、破产清算时,可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农民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提高农民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2.【答案】A。解析:《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3.【答案】A。解析: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则是在农业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基础,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4.【答案】D。解析: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由此提出了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其中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答案】D。

6.【答案】C。解析: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的城乡双向演进过程。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在谋划区域发展时统筹兼顾,防止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实行协同推进。重中之重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因此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并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C项说法错误。

7.【答案】D。解析:①③④都是加大对“三农”财政支出所能达到的效果,而②是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故不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答案】B。解析:《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故正确答案为B。9.【答案】C。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发表于1928年10月,主要阐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条件和原因。《井冈山的斗争》发表于1928年11月,主要阐述井冈山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1930年1月,主要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及其意义。《反对本本主义》发表于1930年5月,主要从思想路线上批判“城市中心论”,阐明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历史必然。10.【答案】A。

11.【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三个适应”可看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由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与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符合的,即①③,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A。解析: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它是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改变。所以选项A不正确。13.【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故正确答案为B。14.【答案】A。

15.【答案】D。解析: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选项D不正确。

16.【答案】C。解析: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特别是使从事粮食生产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其收益不低于从事其它农产品生产的收益。因此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特别是制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时,必须使农民特别是生产粮食的农民能切切实实地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是所制定的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

17.【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故正确答案为A。18.【答案】B。19.【答案】A。解析: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延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关键环节,解决该环节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以便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日趋文明、民主,从而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0.【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故正确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21.【答案】A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22.【答案】ABC。

23.【答案】ABCD。解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有助于改善政府对农业的管理。

24.【答案】A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25.【答案】ABD。

26.【答案】ABC。D项是国家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不属于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措施的范围。27.【答案】AB。解析:我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保障权益;以农为重,强农富民;城乡统筹,区域联动;求真务实,固本强基”。C项虽然“求真务实,固本强基”正确,但“制度创新,统筹兼顾”不是基本原则,故不选。

28.【答案】A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蔬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29.【答案】ACD。

30.【答案】A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六条,“……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判断题 31.【答案】A。

32.【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33.【答案】A。34.【答案】A。

35.【答案】B。解析:《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八)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36.【答案】B。解析:“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的问题。

37.【答案】B。《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二)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三)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四)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38.【答案】A。

39.【答案】B。解析:年份应为2012年。

6.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六

农村基础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设备,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农村基础建设中实行技术革新。应当加强技术的引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扶持与帮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技术效用,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应当摒弃传统的农村基础建设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树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基础建设理念,对现有的建设模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平台[3],对各类工作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加快数据收集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便捷也使各类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与公开,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应对,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

2.2 加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强对监督体系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推动农业经济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与了解,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农村基础建设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任务安排,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彻底落实到个人等方式,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且从资金投入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扶持,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2.3 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机制,结合新时期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对其各项工作以及人员配置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规划,使监督机制成为一个独立且完善的机构,更好地对农村基础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对农村基础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与工作规范,及时发现农村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良好的监督体系也有利于改进农村基础建设模式与建设方法,提高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并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

3 结语

农村基础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來,农村基础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农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等方式,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肖海越.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8):180-185.

[2]王玉生.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4):207.

7.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七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根本依托的全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紧紧围绕科学技术这个核心, 以高科技创造性人才为实施载体, 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在经济运营中的作用, 让实用、适用的知识对所有的经济行为真正起到决策性的引领作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

1.1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不是以资源

的消耗为特征而是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增值、知识的使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它最大化了生产中的知识含量, 也使生产紧紧围绕在了知识这个核心周围。知识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2 知识经济是自然-人-社会可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3 知识经济是使经济向轻型、高端化发展的经济形态。

只有紧紧依靠高科技的经营手段, 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 才能使产品提高更多的附加值。

1.4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高效经济。

正是由于知识经济中信息技术高度发达, 信息网络系统十分完善, 便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 促使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虽然知识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但是, 它还要以工业经济作为改革载体。只有充分发育的, 成熟的工业经济, 才能成为知识经济孕育发展的温床。而知识经济又能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带动工业经济的知识化、科学化。通过对这些必要环节的研究分析, 当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具备知识经济的雏形, 这些国家里, 知识经济正以强大的发展势头逐步代替工业经济, 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

而我国目前还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经济, 知识经济还极不成熟, 还处在初步的萌发状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还未能达到足够的支撑力。而且我国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现有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的制约。而且我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 农产品的知识、科技含量不足。所有这些都限制了知识经济在我国的产生发展, 也就是说我国不可能简化全面工业化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太多因素说明了要实现知识经济的困难程度, 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速度。事实上, 社会经济的科技化, 知识化已经在我国潜移默化, 知识经济的脚步声已经在敲击着中国经济的耳膜。

综上所述, 针对我国经济的具体特性给我国经济进行了分析定位:知识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萌动发展阶段, 但是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向知识经济发展转型,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目标。

2 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2.1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逐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农产

品的供求格局上已经科学化转型, 从长期短缺转变为需求总量基本平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 今后农业制约因素不再单纯是资源约束, 而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的“双重约束”。由于农产品市场形成了新的需求约束机制, 在农产品销售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 造成产品销售不及时, 产生效益的波动大, 增产并不一定增收, 甚至还会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中, 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的辉煌后, 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日益突出的需求制约。

2.2 在农业的要素投入中, 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开始绝对下降,

平均年减少700多万人, 与此同时, 资本要素则加速注入农业, 使得物质损耗占农业产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农业科技进步相对滞后的情况下,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意味着农业产品成本加速上升, 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数量日益增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存在, 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不仅如此, 近年来, 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出现的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的态势, 也大大加深了这一矛盾。

2.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对农产品的依靠度很高, 而且农业经济一直以来收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就很大。

在世界经济动荡期, 受到的冲击、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家知道, 旧的经营体制对我国农业、弄产品都是给予重点的扶持保护的, 与国际竞争的关联度极低, 几乎不受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 这样的发展环境也就造成了, 政府只要单纯提高农产品价格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农民生活进行改善。然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后, 高度开放的经济大环境也势必要求农产品市场的适度开放。由于国际经济的冲击, 农村经济无法适应经济的高速转型, 所以很多市场性的负面问题都相继出现。

(1) 农村经济逐渐脱离了政府的扶持保护, 使农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很大影响, 特别是近期, 增长增速趋势更加不明显, 也就使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难度大大增加。

(2) 农业投入、农业再生产在多年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 近年来, 农户的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 尤其是资金、技术严重投入不足, 这已影响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3)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 农业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但今天它明显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这种状况, 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本身的发展, 也影响着我国内需的扩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借助知识经济的发展, 通过小城镇建设, 实现农村城市化

如果说, 通过农村人口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话, 那么, 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 实现农村城市化, 则应当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加快小城镇发展建设中, 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本地优、特、土、尖等特色,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城镇发展规划。

3.2 放宽各项政策, 吸纳中外资金, 营造宽松环境, 广纳天下人才。

力争在小城镇中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准和较高知识含量的现代企业。

3.3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资源条件优良、交通便利、乡镇企

业有一定发展的地方,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使小城镇健康、顺利地发展起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知识化经济成为主流趋势,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经济是以农业经济发展为铺垫的, 要发展中国式的知识经济时代, 就要求农业经济提高发展、转型速度, 构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的农业经济。新的经营理念, 经营模式与农业经济完美融合, 相互协调, 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知识化步伐, 是经济大环境的要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其趋势越来越集中于知识化发展。知识应用于经济发展, 可以使高端技术更迅速科学的融入经济产业中。在生产、分配、使用上的知识信息最大化, 会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更快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 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过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 农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化程度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要进入经济时代是受大环境影响的, 所以农业问题是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知识经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文著.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1]李京文著.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8.投资新方向——农村农业 篇八

农业最主要解决人们吃的问题,包括粮食、鸡、鱼肉,范围非常广,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实市场是很大的,过去它不是这些投资基金家投资的热点,但从2000年以后,情况在发生变化。淋先生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加入WTO以后,要求农业与国际接轨,一是要求原来受政府保护的农业开放,这即是中国对世界开放市场,也是世界对中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业想要进入国际市场,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那么就要达到国际标准。

实际上,我国农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非常大,这就意味着整个农业产业需要升级。农业产业的升级,为农业带来了很好的投资机会和价值,包括产业整合机会,以及育苗、动物防疫等。

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中一批高附加值产业备受追捧,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园艺花卉、农产品加工等,都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淋先生告诉创业中国,今后,随着中国农业的放开,外资也可以投资中国的农业相关产业,2006年以后要放开包括育苗在内的多个农业产业。就动物防疫来说,这是一个盈利非常高的产业,毛利率可以达到70%,种子业毛利率的平均利润也达到了50%以上。目前全国只有20多家由国家指定的机构在生产疫苗,如果实行开放之后,将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已经打开了一些国际市场,不少产品还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水海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

创业中国注意到,在出口目的地中,去年我国对欧洲出口同比增长28.9%,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洲出口同比增长25.4%。在这些绿色壁垒最森严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农产品居然能够大幅度增加出口,这至少可以证实两点:一是我们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正迅速增升,二是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的需求正在逐渐加大。如果此刻投资公司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集中资金、技术力量发展部分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则会抓住盈利的先机。

淋先生认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绿色产品。现在食品要求更高,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绿色食品,对农产品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国内有许多很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逐渐在行业出现了龙头企业。

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另外,外来投资的比较优势,不仅在于资金,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机构能把管理和营销技术要素组合起来,而这种要素是中国最稀缺的。

生物农业蕴藏商机

21世纪的农业具有更为多彩的魅力,其显著特点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农业迅速崛起,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投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美国《世界农业》杂志指出,近20多年来的基因技术成果已开始进入商业化推广时期,科技界、经济界人士也普遍认为,全球生物农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势所趋。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过去10年内世界各国在发展生物农业方面的投资增长了10倍。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突破最有可能体现在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三个细分领域。

就生物育种而言,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自第一批基因改性农产品进入市场,5年后其市场规模已跃至40亿美元,估计2003年可达200亿美元以上。

淋先生认为,生物农药领域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我国农药进口关税长时间维持在3%左右,加入WTO给农药生产企业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小,相反会给一些农药出口型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加入WTO后,我国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遭遇绿色壁垒,同时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也逐渐限制这类产品的生产,这就为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让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受市场和环保政策的双向挤压,我国农药行业面临全面升级。技术落后、资金力量薄弱的小企业并购重组的可能性较大,而资质良好的企业则可能在产业升级中脱颖而出。

作为直接关系到人们动物食品的卫生安全的行业,生物兽药的生产经营须经过严格的国家审批,同时对技术水平和资金规模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些都构成了这一利润较高行业的进入壁垒。目前,我国部分以生物兽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已品尝到了丰厚利润的甜头。

此外,我国兽药行业面临大规模的强制性改造。预计到2005年末,现有的27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将减至400~500家。在此期间,拥有资金、技术优势而率先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将面临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风险来自系统

投资需要考虑风险,在淋先生看来,与许多投资基金人钟情的科技技术类项目相比较,从稳健投资角度来讲,投资农业的风险低于新兴产业。他认为,传统产业是与消费相关的,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消费品,是一种稳健投资获得高额回报的产业,而许多新兴产业更新换代非常快,这需要有非常超前的眼光,才能把握的非常准确。投资高科技的特点是利润大,风险也很大。

淋先生表示,农业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系统性风险,尽管农业产业很大,但是一个弱势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市场环境不像国外那么成熟,法律配套不健全,伪劣食品、假冒食品屡禁不止,市场混乱。中国农业原来在地方经济保护之下,现在逐渐开放,市场化以后,整个市场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也是国外资本在我国农业方面,不敢大举进入投资的原因。

9.农业农村基础知识 篇九

2018云南大理三支一扶考试农村知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

开展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

为全面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动物诊疗行业秩序,我部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加强动物诊疗活动管理,规范动物诊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证开业”“无证行医”和未按规定开展动物诊疗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动物诊疗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动物诊疗行业健康发展。

二、整治时间

2018年5月至11月(为期6个月)。

三、整治范围和内容(一)依法加强从业准入管理

1.针对动物诊疗机构。重点整治动物诊疗机构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问题;虽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但因装修、改造等原因不再符合《动物防疫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的开办条件仍从事动物诊疗活动问题;未配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师问题。

2.针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重点整治未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或未经执业注册人员在动物诊疗机构、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具兽药处方问题;协助执业兽医师开展动物诊疗活动人员未按规定取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或未经执业备案问题;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人员未经执业注册即开展执业活动和出让、出租、出借执业兽医资格证书问题;未按规定登记为乡村兽医即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问题。

(二)严格规范动物诊疗活动

1.针对动物诊疗机构。重点整治动物诊疗机构未按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问题;未建立执行兽医处方内部管理制度问题;使用不符合《兽医处方格式及应用规范》规定的兽医处方笺或电子处方笺问题;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动物诊疗许可证或兽医师执业证书问题;未在动物诊疗机构显著位置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兽医师执业证书、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经营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问题;未按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问题。

2.针对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重点整治执业兽医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问题;未按规定报告执业活动问题;未按规定执行兽医处方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制度或使用兽医处方不规范问题;乡村兽医未具备固定从业场所和必要兽医器械,未如实记录用药情况或违规使用假劣兽药问题。

(三)规范做好动物诊疗行业管理

重点检查发证机关未按规定在全国兽医队伍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并更新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相关信息问题。重点检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未按规定组织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执法检查及其他履职不充分、不到位问题。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6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讲解,切实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及其诊疗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集中整治阶段(6—8月)各地组织开展动物诊疗市场摸底调查,集中开展动物诊疗机构和个人依法取得许可和依法从业专项检查,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案件,处理一批违法机构和人员;按照行政管理层级,由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执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深入巩固阶段(9—10月)督促整改落实,巩固工作成效。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日常监督执法力度,深入持续打击非法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市场秩序。

(四)总结收尾阶段(11月)各地应对本地区近年来动物诊疗活动监管情况及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主要成效、典型案件、问题建议、下一步工作打算等信息进行总结,于12月7日前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告、调查表(附后)及相关材料报送我部兽医局。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我国动物诊疗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强化监督管理对于促进动物诊疗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管职责,健全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确保专项整治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切实用好全国兽医队伍管理信息系统,督促做好动物诊疗许可、兽医执业注册备案、乡村兽医登记、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情况、违法行为记录等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更新,确保管理信息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的准确性、有效性,实现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管,为下一步实现信息公开创造必要条件。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和本系统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杂志等媒介,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管理相对人的守法自觉性。

(四)提升案件查处水平。要强化执法人员专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对动物诊疗行业中存在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理、从重处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为动物诊疗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联系人:农业农村部兽医局 万强 电 话:010—59192029、59191691(传真)电子邮箱:syjyzc@agri.gov.cn 附件:1.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调查表 2.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案件统计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8年5月16日

更多三支一扶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上一篇:幼儿园春节贺词下一篇:猪年春节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