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精选13篇)
1.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一
医院门诊楼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门诊楼的规范化管理,确保门诊楼的安全与正常运转,制定本规定。
一、行政事务部负责安排门诊楼的安全保卫工作,后勤负责门诊楼的保洁工作。
二、工作时间以外,本院职工、实习生、临时工凭证件出入门诊楼,住院及陪护人员持陪护证出入,行政事务部做好出入登记管理。
三、病房工作人员(包括本院职工、实习生)凭病房值班卡进入病房工作,其他人员未经邀请,谢绝进入病房。
四、保卫人员负责定时开关楼门(早上7:30开,晚11:00关),除夜间值班人员外非住院及陪护人员须于晚11:00前离开门诊楼,由安全员及时进行督促检查。
五、本院职工、实习生、临时工不准在病房内洗澡、留宿,安全员协助病房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
六、门诊楼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前检查水、电、空调使用情况,因未关闭水、电、空调、门窗出现严重后果的,由科室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安全员负责检查各楼层的水、电、空调及窗户关闭情况,并作好记录。
七、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医院行政事务部。
2.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二
1 医院感染因素
1.1 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 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 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 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 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
1.2 医疗器械污染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 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 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 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 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 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 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
医务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 手易被唾液、血液的分泌物等污染。文献报道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经抽样调查, 手表面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8%, 增加了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污染
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 种类繁多, 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消毒剂进货把关不严、紫外线消毒不规范等, 都可成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2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
诊室内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诊室的工作台面, 综合治疗椅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空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各治疗椅间用高1.6m的隔栏分隔, 防止唾液溅在他人身上。
2.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消洗―灭菌”的程序处理。所有耐热的口腔科器械每次使用后分类包装, 采用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不耐热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 浸泡时间>10h, 器械自消毒液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或者干燥处理后放置于无菌容器中备用。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 其内部消毒较难, 因此在每位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 以排出水和气, 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
2.3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眼镜, 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 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 因手套可能穿孔而致手污染, 因此脱去手套后也要求洗手。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触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 因此必须规范的洗手, 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2.4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
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对能耐高温的器械, 必须采用分类独立小包装形式高压灭菌;对不能耐高温的器械, 按需要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 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口腔科检查器材, 如镊子、口镜、探针、弯盘等, 一人一专用;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3 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 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认真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使之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只有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 搞好落实, 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确保患者治牙安全。3.3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通过开展对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 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消毒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医院感染监测, 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并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4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由于影响因素多, 环节复杂, 如果工作未到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口腔科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 所以必须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只有把好消毒灭菌关, 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医院门诊收费内部管理优化对策 篇三
患者是医院的服务对象,医院应对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在门诊收费这方面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门诊得收费程序繁琐,排队现象严重,门诊收费时间过长等。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如何更好地提高门诊收費服务和管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优化管理,完善门诊的收费流程和收费标准。
目前门诊收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门诊的服务流程很繁琐。很多到医院的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像走迷宫一样,要做一项检查通常楼上楼下地跑,楼上楼下地找。由于医院在医院内部设置机构有很多,每个门诊室都有自己的收费窗口,并不只是在一处缴费,所以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会在门诊收费这里浪费很多的时间。
收费工作人员。在门诊收费的工作人员很辛苦,每天都做着重复又有琐碎的工作,每天面对着急的患者,还要无失误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十分辛苦的。他们在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会对工作失去兴趣,精神紧张,所以改善门诊收费程序不仅对患者是有利的,对于工作人员也是有利的。在门诊收费工作安排上,医院可以采取三班倒的方式,让工作人员减少上班时间,让工作人员缓解疲劳,在薪酬方面,医院可以增加薪酬-『,让工作人员得到奖励,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的服务患者。
以人为本。医院顾名思义患者生病才会到医院,生了病的人情绪是焦急地,所以医院的工作人员更要用更好的态度去对待患者。门诊收费的排长队现象已成为医院的一大特征,这种排长队现象会对本来就焦急的患者产生刺激,变得更加的焦急,可能会是他们的态度变得更坏,这样一来也会是门诊收费的工作人员心情变得很坏,这样恶性循环,使医院的形象变得并不是那么好。总结导致门诊收费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医院的设施没有及时的更新,不能接受更多的患者,导致门诊收费压力过大;医院过分扩展,导致压力集中;医院工作人员少,职位空缺严重,导致排队现象严重;门诊收费体系不完善,不能够更科学的提高工作效率。
门诊收费流程的优化改革
门诊收费流程的优化改革。门诊收费的优化改革要把患者作为中心基础,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提升医院的社会责任,体现医院的社会价值。门诊收费刘生的优化改革方案第一是要实现一卡通,一卡通也可以说是门诊卡,这里面有患者的个人信息,医生诊断,所需检查项目以及费用等所有的信息。门诊卡也可作为患者复查时的病例依据。在患者离院时,可到收费部门办理发票,收据等业务。
确保优化流程的有效实施。患者来到医院时,工作人员先指导患者填写个人信息,然后在门诊卡里存入费用,然后进行各项检查,到哪个科室进行检查就在哪个科室划卡,方便便捷,省去了很多麻烦。另一方面,医院要制作收费系统,与门诊卡配套使用,在患者交费时,可自动扣除所需费用,例如患者做出彩超,那么患者要在彩超门诊室进行划门诊卡,已付费用,而且彩超的结果以及分析也会录入你的门诊卡。在检查的过程当中,门诊卡的余额不足可到收费部门进行充值,在检查结束后可到收费部门退换卡里的余额。
门诊收费流程优化后的优势。优化后的门诊收费流程很大程度的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同时也缓解了医院的压力,改善了排长队等现象,大幅度的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1.提高服务水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门诊收费流程优化解决了各种找收费窗口,浪费时间,走不必走的路。很多就医的患者是老年人,他们行动不像年轻人那样方便,这优化方案也解决了老人在缴费时来回跑的不方便。这种优化也间接的改善了医患的关系问题。从医院的角度再出发,这一优化节省了医院的人力成本,取消各个门诊收费站节既省了空间,又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在医院省下的空间可以增减检查项目,更好的服务患者。2。提高服务质量。一对一的服务,在所要检查的地方缴费和检查同时进行,省时省力,也让患者了然钱花在了哪这个问题。3.树立医院新形象。优化的流程让患者满意,这优化了医院的形象。
人员培训、档案管理
人员培训。对于门诊收费人员的培训要思想统一,调查深入。而培训的时间要在休息时进行,既不耽误正常工作还丰富了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有的工作模式,不愿再去学习新的东西,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要对工作者进行深入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与患者都有哪些矛盾、引起矛盾的原因、工作者在工作上有哪些不足、工作者在哪些方面具有提升空间、工作者希望以什么方式进行培训。在员工培训上,要讲解真实案例,剖析案例,丰富培训内容,让员工真正的学会培训内容,了解培训的目的在于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培训的方式要采用小组式学习,同事之间既互助学习又竞争学习。在小组的比拼中要设以奖励,使员工更用心的去学习。
加强门诊档案管理。在完善门诊收费管理的同时,档案管理也尤为重要,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可以给门诊收费管理提供依据。医院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和开发,档案管理良好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展工作。档案的数据积累也会更好的服务医院,促进医院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完善首先要求档案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意识,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更大限度的为医生提供信息,发挥自己的职能。档案的管理也要走进现在的信息时代。跟着时代的步伐,采用电子形式归档整理。这样能过迅速地查询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医院内的医生可以更为便捷的翻阅资料,使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提高。档案馆提的改善提高让医院更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医院门诊工作制度 篇四
2.根据门诊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认真制定出工作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督促、检查和落实。
3.做好门诊专家、离退休专家的管理工作。
4.负责做好门诊部卫生科普宣教工作,根据不同季节流行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专病卫生宣教。
5.负责管理门诊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确保上岗人员仪表端庄,准时上岗,不脱岗,佩戴工牌,使用文明用语。
6.门诊管理人员做到以身作则,对门诊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每日定时检查与每周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发放落实满意度调查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解决。
7..定期组织召开门诊工作会议,认真听取门诊医护人员及患者反馈意见,尽力协调好各科间的关系,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进行。
8.认真做好门诊疾病证明的审查盖章,做到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做好门诊各科室、诊室间的工作关系,解决工作中各种矛盾及问题,确保各科室、诊室的工作顺利开展。
10.受理并登记各科室、各部门的申请、通知、建议,认真受理患者与群众的来信来访,并设立意见本做到热情接待,做到来信(来访)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
11.结合门诊部的具体情况,经常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好门诊秩序,简化各种手续,方便患者就医。
12.做好各项信息统计工作,每月抽查门诊病历、处方、检查单,发放门诊满意度调查表并作汇总、统计及上报。
13.有计划组织安排实习人员及进修人员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医护科研工作。
5.浅析医院门诊日常收费管理 篇五
摘要医院的门诊收费关系到医院经营活动的连贯性、完整性,其管理要点在于保证收费资金的完整性与收入核算的准确性。建立起高素质的收费人员队伍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实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门诊收费 人员管理 内部控制
医院的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而紧密的活动体系,医疗收费问题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从提供医疗服务为起点,最终由收费的确认与实现而完成整个流程。门诊收费作为门诊就医流程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明确其控制要求与管理细节。因此,收费处的工作应做到有理、有据、有备可查。事实表明,规范收费既保障了医院的合法收入,又保护了病人合法权益,从而也保证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收费管理组织
1.成立医疗服务价格小组,监管门诊收费工作,制定日常工作、计算机操作及特殊情况的具体处理方法。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后勤院长担任副组长,由财务科,护理部,医务科,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负责人以及临床科主任担任成员,各科护士长,医技科负责人,收费处负责人为兼职物价员。
2.设立稽核监督部门,对门诊和住院的收费、退费进行核查。特别是对退费的核查,各项退费必须提供交费凭据及其相关证明,且核对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严格审批权限,完备审批手续,做好相关凭证德保存和归档工作。
3.建立投诉部门,提升服务质量。投诉部门根据投诉内容及时与相关科室、相关人员联系,并认真进行调查取证,在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的前提下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处理。
二、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严格的票据使用制度。门诊收费员到票据专管员处领用票据时,应交旧领新,已使用过的票据应附有收费日报表,并有稽核员的签字方可作为领用票据的依据。票据专管员在收回发票时,应检查票据是否连号,缴款日报表是否齐全,票据上金额总数与日报表金额总数是否一致,退票张数是否齐全,退款金额是否正确,上下联是否相符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票审核完毕后,由审核人签字,注明审核时间,然后打捆、装箱、存档和备查。另外,要求收费稽核与票据专管应由不同的人担任。切实加强医院收入管理,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有利于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降低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强门诊收入管理,确保收费资金真实完整,维护医院形象,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收费印章管理制度。收费印章一人一章,各收费员领用印章需登记在册,专印专用。各个科室实施诊疗时,应该认真核对盖章单据,避免假章,错盖,以及未收费盖章等情况的发生。收费处工作人员应对本人持有的印章保管得当,避免丢失,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应和备用金一并放入保险柜中存放。
3.门诊退费管理制度。明确退费流程,建立完善的收费退费管理制度,无论是门诊收费退费还是住院需要退款时,对于交费后而需退费时,按编号作废但必须原票据各联齐全,并由经办医生和辅助检查科室的医生签字,确认病人没有做该项检查治疗方可作退款处理。结账后需退款时,出负数冲减并有原票据各联齐全当天打印出退款数据和负数数据明细单由相关科室签字后留档。当天退费分为正常退费(由于缺药或设备维修出现的特殊性情况所形成的退费)与非正常退费
(出现药物过敏或患者主观原因所形成的退费)。正常退费由原收费员在原收费联上进行退费原因说明,并附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处方或检查单据,予以办理退费手续。非正常原因退费及非当天发生的正常退费,除上述单据外还需收费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退费手续。收费员在缴交有发生退费业务的缴款单时,必须将各单据完整附于缴款单后,供票据稽核人员及财务科负责人进行审核。规定可予以退费的具体情况,对于退费金额及时间进行权限管理,退费必须有相应的部门人员确认签字。
三、提高资金安全性及门诊报表数据准确性
1.对收费员应有严格的要求。收费员收缴的现金要做到日清日结,门诊收费员应当每日将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收费日报表(一式两份)与实际收的款项金额核对无误后,当日送交财务科出纳,出纳收款后开具收款收据给收费员。财务科应设专门的稽核员对门诊收入进行稽核,每月应对收费员所收款项进行核对。应当通过电脑联网,掌握收费员当日收款等信息,核对每个收费员应当缴存的现金与电脑信息是否一致,发现少缴款项及时处理。收费员必须每日把当天收到的款项当日上缴,不得隔日,或隔多日才上交,以防收费员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出纳人员应当每年年底对医保、城镇医保、新农合等往来账,到医保局、新农合部门等去对账,以便及时发现收费员漏缴的款项,及时催缴。每月终了,医保收入的计算由门诊收费处负责刷卡的员工将本月医保刷卡自动生成的收入报表分部门(普通医保、城镇医保、新农合等),并将这些单据于每月与相关的医保局、新农合等部门出具的单据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作为入账的依据,应收现金部分向收费员收取,其他部分向相关部门结账。
2.建立抽查制度。财务部门应加大对收费处的各项收费管理,不仅仅核对上报的日报表收费金额,还要核对收费项目的真实性,审查收费账目、抽查退费项目等层层把关,杜绝舞弊行为发生,挽回不应该发生的损失。同时,要求每星期对财务科相关人员进行定期与随机抽查收费的现金及备用金。检查收费员是否按时缴款,金额是否与账面相符,并记录检查的情况及处理结果。
四、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1.定期进行收费人员的财务制度、财经纪律、职业道德、财务知识等培训。同时,加强收费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及行业行风服务态度教育,还应加强收费人员的法制意识教育。
2.定期对收费业务中的要点进行培训学习。收费人员必须严格招考,实行准入制。同时,使其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收费工作者。
五、细化日常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1.人员管理及薪酬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对编外人员的管理。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编外收费员在薪酬福利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正式工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应制定出合理的薪酬制度,根据学历、年资等进行基本工资标准的制定,并结合业务水平、考核等制定奖励措施,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其次,强化素质培养,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员的培训方案,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这样做,可逐步减少编外人员与正式工之间的差距,实现同工同酬的薪酬制度,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归属感,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2.建立一体化工作体系,强化部门间联系。建立以医嘱为中心的自动收费系统,实现医嘱处方电子化,收费项目划价及采集自全动化,以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收费的准确性,减少划价的差错率。对于门诊收费中涉及的各部门应加强联系,如门诊部、药房、检查科室等,门诊部应及时更改医生坐诊信息,药房要及时修改药品的缺药及更换信息,检查科室要及时更改检查项目的开展信息,收费处应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减少由上述情况引起退费及纠纷的发生。
六、结束语
总之,医院收费处只有进一步提高收费的服务质量,节省患者的诊疗时间,才能更好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6.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六
1、在院长领导下,门诊部主任分管监督下,便民服务中心护士长做好便民服务中心全面管理工作;
2、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
3、经常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服务质量;
4、做好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达到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5、经常深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向门诊部主任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
6、严守工作岗位,每日检查开诊情况;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做好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8、做好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9、执行医院工作目标,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并做好实施、检查及总结;
10、协助护理部做好护理质量检查;
11、督促做好预检分诊工作,防治交叉感染;
1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诊环节;
13、做好护患沟通及卫生宣教,设立“意见薄”,及时改善服务
7.医院门诊收费管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篇七
一、加强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的现实意义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是市场价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对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现状及治理对策,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保持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进步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医院门诊收费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医疗事业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性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公共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医疗卫生事业完全依靠财政预算来解决十分困难。因此,医院适度向服务对象收取门诊费用,从而继续提高医疗事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可以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加强医院门诊收费管理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需要
在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公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医院门诊收费管理对于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公共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按照价格规律来节约、开发公共医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的现状
(一)门诊收费服务项目中所含的不必要费用的比例都比较高
当前门诊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过度用药现象。这一现象是指:本来不需用药的,却使用了药物;能用基本药物治愈的却使用了价高的新特药;一个疗程能够治愈的却开了几个疗程的药;本来口服药物可以治疗的却用针剂或用静脉输液代替肌注等。门诊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检查现象。过度检查包括:明明通过医生的临床检查就可以明确地诊断,却使用实验室检查;通过一项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的问题,却采用了多种检查手段;可以采用简易检查手段的,却用了高级的、昂贵的检查手段;对转诊病人或者复诊的病人,还进行了重复检查等。总之,这些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而言,显得多余。
(二)收费、挂号忙闲不均,人力资源配置不佳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一般医院挂号、收费在一天之中存在两个高峰时段,收费高峰一般比挂号高峰延迟1小时。因此,这就极易出现挂号处与收费处忙闲不均的状况,既浪费了本就有限的人力资源,也造成患者挂号、收费排队时间过长、流程流转不畅。
(三)退费过程存在隐患
由于多种原因,如过敏、治疗不配合等,病人在交费后需要退费。当前许多医院对退费的管理比较松散,退费时只需将发票的报销联、科室存根联和原始检查单据交回任何一个收费窗口,收费员检查单据齐全就可通过退费程序将该发票作废。这样做原本是为了方便病人,但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给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提供了机会。甚至有一些员工利用工作便利,偷取或拾得科室存根联及原始检查单,借退费的名义谋取私利,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四)医院对门诊收费工作重视不够
多数医院使用临时工或综合素质较差的收费人员。他们业务不熟练,工作流程不规范,服务态度差,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窗口形象。
三、医院门诊收费治理对策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医院门诊收费监督管理应与时俱进,门诊收费流程也应不断更新。加强医院收费管理监督,可以预防经济犯罪,防止医院资金流失,保障门诊收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从而保护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增加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一)建立完善的门诊收费稽核监督制度
完善的稽核监督制度是收费稽核工作的有力保障。针对收入环节容易出现的漏洞,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约机制。
1. 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 合理分配操作权限。权限的设置应体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不能让每个操作员参与收费、退费、审核的全过程,每个事项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制约。
3. 必须建立统一结账时间,当天收入应当当天上缴财务部门。
4. 强调病员交费后,当天取药或检查。
5. 对收费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使有关人员感到监督的存在。
6. 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票据的管理,一般应由非出纳岗位的会计人员保管,建立收据使用登记簿,将各种收据的数量起讫号码、领用人、领用日期、核销人等依次登记,并妥善保管。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收据使用制度:(1)会计不管开票收钱,只负责收据的稽核工作;(2)使用收据人不得将收据转借、赠送及买卖,不得弄虚作假;(3)作废的收据,要加盖“作废”专用章,各联要连同存根联一起保管;(4)使用人须将已用完的收据存根交保管人核销无误后,才能领用新的空白收据。票据管理员对销号的票据须核对收入是否入账。
(二)实施多元化挂号方案,提升挂号效率
优化门诊收费服务流程,推进其标准化运行,可以减少患者在门诊的停留时间,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同时,这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也能起到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案实现多元化挂号,以提高门诊收费的效率。
1. 预约分段挂号
医院可通过对每时段接诊能力的估算,在互联网上预先发布相应时间段门诊信息,引导患者采用预约挂号的方式选择专家和专科就诊,从而达到缓解高峰时段压力,加快患者流转速度的效果。
2. 分诊分层挂号,有效分流人群
针对有些医院集中设立挂号窗口,造成患者排队时间过长的现象,医院也可采取分诊分层挂号的方法,分散患者的密集度。分诊分层挂号是医院充分利用楼层资源,在各楼层分设挂号窗口,以方便患者在挂号结束后即可快捷就诊的方案。这一方案的运行不仅有效分流高峰人群,也可减少患者往返挂号窗口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3. 采用智能自助挂号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随着电子科技的创新,医院可以引进电子设备,用智能自助挂号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智能自助挂号系统易于操作,患者在短时期内即可顺利取号,挂号费用则与其他医疗费用捆绑后在患者完诊时合并支付,大大提升了挂号效率,可有效缓解挂号高峰。
(三)规范门诊退款流程
由收费人员自身操作失误产生的废票,须经收费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收费人员方能办理退款手续。对于患者已交费的检查单、治疗单,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患者要求退款的,如收据和核算联齐全,经门诊办公室主任在收据和相对应的核算联背面签字后,收费员即可办理退款手续。如患者无法凭原核算联退款,无论是全额还是部分退款,均须检查、治疗的相关科室填写退款通知单一式两联,先由相关检查、治疗科室主任签字后,交由门诊办公室主任审核确认,最后到门诊收费窗口办理退款。所有退款过程必须采用冲账方式,保留操作痕迹,以便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提供门诊清单,建立价格公示查询,保障患者花“明白钱”
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明明白白付费,放心而来,满意而去,医院可在门诊大厅显著位置设立了电子滚动屏、电子触摸屏,悬挂价格公示牌,公布诊疗项目、药品及医用卫生材料名称、收费标准。为患者提供有效发票和医药费用清单,对收费有疑问时可在门诊大厅通过电子触摸屏查阅当日费用明细,若有进一步需要可由专人负责解答,从而减少医患纠纷,杜绝多收、少收、漏收、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使患者在医院真正享受到看病放心、检查放心、消费放心。
摘要:门诊收费是门诊就医流程的关键环节, 同时也是医院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门诊收费管理的现状, 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医院,门诊收费,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付金文.门诊收费系统管理初探[J].现代医院, 2010, (10) .
[2]江亦民.浅谈门诊收费处的管理[J].管理观察, 2010, (29) .
[3]冀晓莉.加强门诊收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J].中国商界, 2010, (6) .
[4]尉晓红, 雷鸣.加强医院编外合同制收费人员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 2009, (6) .
[5]杨慧.浅谈如何做好医院门诊收费审核工作[J].管理观察, 2009, (22) .
8.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八
2、诱发因素:
(1)外界因素也可称之为社会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经济意识的增强,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其次,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急诊病人的救治高风险、医疗后果不可测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特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患者、家属的需要,常常使危机事件在急诊护理中发生。(2)急诊护理管理中薄弱环节多,医疗纠纷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重,从而造成医疗骨干队伍不稳定。(3)急诊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常常受到威胁,易造成医护人员难以安心工作护理质量不高。二、急诊护理管理采取的措施1、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1)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2)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3)不定期抽查急救车设备、药品的配备情况,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4)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死亡事件的发生。(5)转运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2、发挥门诊护士长作用,才能提高门诊急诊护士素质:
门诊护士长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者,在门诊护理工作的运行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医疗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应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 3、护士管理:急诊科护士是临床专科护士。临床专科护士指的是某一专业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因此,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镇静、从容不迫。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长期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努力掌握各方面先进的护理知识,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人人成为多能护士,才能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 4、业务管理:(1)环境管理:急诊科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病人来就诊不会产生恐惧心里,并能很快消除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作为管理者应随时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2)服务质量管理: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大多病情急、重,病人的心情急躁,有的甚至态度专横。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满腔热忱来迎接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病人 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5、增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1)科学的医院危机管理不仅仅反映了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策略化处理护理危机的保障,只有重视护理医院危机管理才能对护理危机的征兆具有敏感性。 (2)护士是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是临床护理危机发生的触发点,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医院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危机教育,提倡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定,能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心与风险意识,使急诊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有正确的认识,使护士在执行每项操作时都向病人解释清楚,并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记录,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时护士的被动。
9.医院门诊管理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 篇九
门诊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流量大,手续较为繁琐。在人工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要做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的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不方便管理、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会造成病人得不到合理快速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在各大领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医院的门诊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数据的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
二、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医院门诊患者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来对患者进行管理,如挂号、诊断、计价、收费、取药等。系统可以详细记录病人从挂号处挂号到门诊缴费,以及经医生诊断后取药的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三、主要要求
系统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病人管理
在此管理模式中,维护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同时也可以删除、修改、添加病人的信息。
(2)挂号系统管理
输入病人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挂号费用,挂号之后会自动生成病号信息到病号信息库中。病历号必须唯一,以供全系统共享调用,整个系统通过这个唯一病历号贯通一体,大夫和病人都可以藉此查询所有的就诊历史信息,并实现划价收费、药房取药等操作。若病号库中已存在该病号,则可以直接进行挂号操作。
(3)医生管理
医生管理模块中存储医生的基本信息。此模块也实现信息化管理医生收发病例。
(4)药品管理
药品发放由药房管理人员完成操作,药房通过收款单来给病人发药。在病人缴费后,可直接到药房取药。发药的同时减少药品库存量。通过查询病号来确定药品名称及数量。
(5)处方管理
处方管理是要完成病历上病情、病史的记载,以及医嘱的开立和实施。
四、系统功能图
门诊管理系统 |
病人管理 |
查询病人信息 |
删除病人信息 |
增加病人信息 |
修改病人信息 |
门诊挂号 |
挂号管理 |
医生管理 |
查询医生信息 |
增加医生信息 |
删除医生信息 |
修改医生信息 |
药房发放药品 |
处方管理 |
处方单录入 |
处方单查询 |
修改处方单 |
查询药品 |
查询发药单 |
药品管理 |
挂号单查询 |
五、数据字典
实体 | 数据项名 | 说明 | 类型 |
病人 Patient | PatientNo | 病人编号 | char(12) |
PatientName | 姓名 | varchar(10) | |
Sex | 性别 | char(1) | |
Age | 年龄 | int | |
ID | 身份证号 | char(18) | |
TEL | 电话 | varchar(12) | |
HP | 过敏药物 | varchar(100) | |
病历 MRecord | M_No | 病历编号 | char(12) |
M_Date | 就诊日期 | Datetime | |
Symptom | 主要症状 | varchar(100) | |
员工 Employee | EmployeeNo | 员工编号 | char(13) |
EmployeeName | 员工姓名 | varchar(10) | |
Sex | 性别 | char(1) | |
Age | 年龄 | int | |
ID | 身份证号 | char(18) | |
TEL | 电话 | varchar(12) | |
Position | 职位 | varchar(10) | |
Salary | 工资 | Numeric(10,2) | |
WorkDate | 工作日期 | DateTime | |
WorkTerm | 工作年限 | int | |
科室 Department | DepartmentNo | 科室编号 | char(5) |
DepartmentName | 科室名称 | varchar(20) | |
Address | 科室位置 | varchar(50) | |
Manager | 负责人 | varchar(10) | |
TEL | 电话 | varchar(12) | |
Introduction | 科室介绍 | varchar(200) | |
挂号单 Register | RegisterNo | 挂号单编号 | char(14) |
RegisterTime | 挂号时间 | Datetime | |
RegisterFree | 挂号费 | Numeric(10,2) | |
药品 Medicine | MedicineNo | 药品编号 | char(15) |
MedicineName | 药品名称 | varchar(25) | |
MedicineClass | 药品类别 | varchar(10) | |
UnitPrice | 单价 | Numeric(10,2) | |
Elements_m | 主要成分 | varchar(200) | |
Function_M | 主要功能 | varchar(200) | |
Usage | 用法用量 | varchar(200) | |
Providcer | 供应商 | varchar(50) | |
ProduceDate | 生产日期 | Datetime | |
Usefullife | 有效日期 | Datetime | |
Matters | 注意事项 | varchar(200) | |
Amount | 库存量 | Int | |
处方 Recipe | RecipeNo | 处方编号 | char(15) |
SickDate | 就诊日期 | Datetime | |
PatientNo | 病人编号 | char(12) | |
ElementNo | 员工编号 | char(13) | |
MedicineName | 药品名称 | varchar(25) | |
Quantity | 药品数量 | Int |
六、数据约束条件
(1)一个医院中有多个诊室,一个诊室中可有多个员工,但一个员工只属于一个诊室。
(2)员工由员工号来唯一标识,存储员工的相关信息,格式为:workDatime+流水号;病人由病人编号唯一标识,存储病人的相关信息,格式为:病人第一次看病时间+流水号;药品由药品编号唯一标识,格式为:p/s+国药准字;挂号由挂号编号唯一标识,格式为:日期+流水号;处方由处方单号唯一标识,格式为:R+日期+流水号。
(3)在同一时间段,药品发放只为一位病人;在同一时间段,医生只为一位病人看病。
(4)员工工作年龄超过18岁,满足工作年龄要求。
(5)联系电话不超过11位数
七、数据流图
病人 |
病人 |
门诊管理系统 |
病人信息 挂号单
缴费 缴费凭证
诊断 处方
取药凭证 药物
病人 |
挂号收费 |
挂号请求
挂号单 挂号信息 挂号记录
缴费 收费记录 收费记录
收费 医生信息
医生记录
接诊 |
看病
处方 诊断信息 诊断记录
取药 |
取药
药物信息
药物 药物记录
八、逻辑设计
关系模式:
(1)病人(病人编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电话、过敏药物)
(2)病历(病历编号、就诊日期、主要症状)
(3)员工(员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电话、职位、工资、工作日期、工作年限)
(4)科室(科室编号、科室名称、科室位置、负责人、电话、科室介绍)
(5)挂号单(挂号单编号、挂号时间、挂号费);
(6)药品(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药品类别、单价、主要成分、主要功能、用法用量、供应商、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库存量)
(7)处方(处方编号、就诊日期、病人编号、员工编号、药品名称、药品数量)
九、E-R图
员工编号 |
医生 |
科室 |
病历 |
病历编号 |
病人 |
药品 |
药 品 编 号 |
病人编号 |
科室编号 |
10.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十袁文丽 (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 围场 06845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工作性质特殊,存在条件简陋;护士少且素质偏低、病人多且治疗时间集中、病种杂易交叉感染、皮试药物多且存在较高风险、管理不到位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我院近年对以上隐患进行了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班工作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检查督导力度。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隐患;安全管理;护理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注射室做为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每日需完成50~80人次左右的注射任务。因门诊注射室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而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我院针对门诊注射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门诊注射室工作的特殊性 ①门诊注射病人较多且治疗时间集中,都迫切希望优先得到治疗;②药品种类多,有些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③病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④需做皮试的药物多,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尤其是青霉素批号更换频繁。 1.2护士人员配置不足 门诊注射室护士人数较少,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基本需求,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造成不安全因素之一。 1.3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①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②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③缺乏有效的沟通;④知识面窄,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小儿输液患者较多,若不能“一针见血”或输液出现渗漏会诱发护理纠纷。 1.4管理缺陷管理者重视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检查不到位。 2安全管理对策 2.1针对门诊注射室的工作特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岗位职责,细化各班工作流程。 2.1.1病人高峰期根据情况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处置各类病人,保证每位病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2.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接到注射卡及药物时应严格逐项进行查对,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查对有无药物配伍禁忌。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接药核对、配药、注射均由1名护士负责到底,严格控制好各环节的质量。实行签名责任制,责任到人。 2.1.3规范皮试药物批号及结果登记制度。凡做皮试者,护士须把药物批号及皮试结果记录在门诊皮试登记本和门诊病历上。做皮试前护士应祥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及家族史,严格按规程操作。与医院协调,门急诊同步使用青霉素批号,以减少护士的重复工作。 2.1.4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急救药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保证无过期失效药。抢救器械定点放置,保持性能良好。皮试及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反应防止意外,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2.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②注射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1次/d,配药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2次/d;[2]③建立隔离注射室,配备专用治疗用物,根据病种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做好终末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2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根据不同的时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增加病人高峰期护士上班人数,运用各种方法缓解护士的超负荷工作压力。 2.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3.1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实施细则》,明确执业责任及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3.2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3]。护士一旦穿上工作服就应抛开一切家庭琐事和烦恼心情而专心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绪控制能力。 2.3.3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仪表,亲切真诚的微笑,同情安慰的语言,以及融入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如注射完毕为病人放下衣袖,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都体现出温暖的亲情,融洽了护患关系。 2.3.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来达到知识的更新,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请资深护士讲解并示范操作技巧,护理部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使护士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挣扎哭闹不配合,更应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脱管及液体滴完等现象。 2.3.5培养慎独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和慎独意识。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及时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2.4加强管理,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护理部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并提出整改建议,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11.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十一【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模式;门诊药房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51-01 由于医院患者的大幅度增多和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医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医院门诊药房采取严格细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使各部门能够精确、高效的持续运行,采取标准、程序化、信息化手段对各部门进行的“细、准、严、精”式管理[2]。本研究对我院门诊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前后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拥有587张床位,下设30个临床科室,10个功能科室,每年约有40万人于我院就诊。我院门诊药房药师中本科以上学历9人,中级以上职称5人,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2013年实施传统药房管理模式的门诊药房和2014年实施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的门诊药房。 2 方法 2.1对照组 于2013年对我院门诊药房采用传统药房管理模式。 2.2实验组 于2014年对我院门诊药房采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①网络化管理:当患者到药房及收费处缴费后,药房人员在电脑上查询并打印出患者所需药品清单,再根据清单上的药品进行药物发放。②药品管理:严格按照三级审查制度[3]对药品进行质量管理;认真查验药品批号及有效期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毒性药品、精神类、麻醉类等特殊药品进行严格管理。③人员管理:对药房人员进行定期调整,以新促老,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合理互补。定期对药房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加强药房人员责任心管理;细化奖惩制度。④调剂管理:收方人员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对处方进行审核;按小时轮换制度对前台及后台窗口的药房人员进行轮换,以避免消极怠工。 2.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每人日调剂量、平均单方调剂时间及患者平均侯药时间进行记录。用我院自制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该调查表共50分。若总分小于30分,则为不满意;在30至40分之间为较满意;大于4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等于(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用统计软件SPSS 13.5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 0. 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两组药房的工作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每人日调剂量较对照组大幅度增加;实验组的平均单方调剂时间与患者平均侯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显著缩短,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 05)。 表1 两组药房的工作效率对比 组别每人日调剂量(张)平均单方调剂时间(分钟)患者平均侯药时间(分钟) 实验组210±5.362.01±0.5610.35±1.36* 对照组100±3.12*4.89±1.20*24.13±2.06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 05。 3.2两组药房的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88.92%)明显高于对照组(63.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表 2两组药房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总例数(n)不满意较满意满意总满意 实验组12001333367311067(88.92)* 对照组1300473466361827(63.62)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 05。 4 讨论 目前,在药房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较为严重的弊端:药房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低下;工作枯燥,模式单一;工作场所局限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药房工作人员的情绪低落及工作效率下降。为实现医院门诊药房的高效、快速运行和医院可持续发展对医院门诊药房实施严格、细致的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的必然选择[4]。精细化管理模式会使药房管理更加规范,增加医院的收益,有助于医院工作人员相互协作,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该模式实现了最大的程度上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医院门诊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大大缩短药房人员的平均单方调剂时间和患者的平均侯药时间;能显著提高药房人员的日调剂量;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升高。 总之, 对门诊药房采取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瑞宝.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和实践解析[J].海峡药学, 2015, (03):248-249. [2] 朱红兰.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醫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参花(下), 2013, (05):137-138. [3] 程静.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体会[J].海峡药学,2013,25(08):196-197. 12.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 篇十二1 门诊候诊环节的划分和特点 1.1 门诊候诊环节划分 门诊候诊环节是指患者在门诊接受医疗性或非医疗性服务之前或各种服务间期的等候。大型医院由于人员集中,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就诊高峰时段,登记注册、挂号、门诊诊区候诊、交费、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取药、抽血、输液注射、取检查报告、以及门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排队等候现象比较普遍。 1.2 门诊候诊环节特点 1.2.1 患方。 由于躯体疾病导致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行动不便。由于就诊环境陌生导致患者就诊盲目、不知所措、缺乏安全感。患者候诊心理特点多表现为急躁、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猜忌、疑虑。患者候诊心理需求包括尊重、关爱、安全、就诊流程清晰。 1.2.2 院方。 门诊服务包括医疗性服务和非医疗性服务,服务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其中非医疗性服务在门诊服务中占有较高比例,体现着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门诊量不断增长,瞬时人员流量剧增,门诊空间、环境与就诊需求之间产生矛盾,突显候诊环节管理的重要性。 2 门诊候诊环节管理 2.1 管理原则 2.1.1 公平透明原则。 利用排队心理学理论,即没有解释的等待比有解释的等待显得时间更漫长。通过公平和透明的方式,实时通报、公示就诊或检查进展情况,让患者及时了解就诊或检查的进度和需要等候的时间,缓解盲目等候的焦躁情绪。 2.1.2 人员流向均衡原则。 依照门诊服务流程的先后顺序,不同环节依次出现人群高峰。找出流程中的高峰瓶颈,分析其原因,消除瓶颈障碍,改善服务流程[1]。缓解过度集中现象,将就诊人群比较均匀的分布在门诊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2.1.3 尊重关爱原则。 本着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充分认识患者固有的身心特点,理解患者在候诊环节的心理需求,掌握患者对候诊时间和环境的容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门诊候诊环节管理,如附加服务、及时提醒服务等,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满足患者候诊心理需求。 2.1.4 安全至上原则。 大型医院日均门诊量为8000至10000人次,再加上来院检查治疗和陪同家属,日均接诊流量近2万人次。其中行动不便、认知障碍、易情绪化等弱势群体过度集中,致使门诊候诊环节安全隐患尤显突出。医院应积极查找安全隐患,监测门诊流量,在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建立联动机制,采取分流患者、摆放警示牌、修建残障设施、尽量缩短院内候诊时间等安全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候诊环境。 2.2 管理措施 2.2.1 分诊叫号系统。 分诊叫号顺序以挂号号序为准,患者持挂号条到相应门诊分诊台,扫描挂号条上条形码,患者信息进入分诊系统。根据挂号类别,系统将患者分诊到相应诊室及诊桌。患者到候诊区坐等,候诊区叫号显示屏显示患者姓名、号别、号序、就诊诊室及诊桌、候诊状态或就诊状态,提示患者按号序就诊。医生工作站未诊信息栏中显示分诊后待诊患者信息,医生按照挂号号序接诊患者。医生完成接诊后,患者信息进入已诊信息栏中,叫号显示屏上该患者信息消失。通过分诊叫号系统,使得候诊透明,就诊有序。 2.2.2 排队叫号系统。 排队叫号顺序以到诊取号号序为准,在门诊抽血室、输液室、超声检查室安装排队叫号系统。患者到诊后首先点击排队叫号机,自助取排队号条,号条上显示号序、到诊时间、之前候诊人数。患者到候诊区坐等,候诊区安装叫号显示屏,显示当前就诊患者的号序及就诊窗口,并有同步语音提示。每个窗口医务人员完成接诊后,按键、呼叫当前最小号序患者到此窗口就诊。通过排队叫号系统,使得检查、治疗透明有序。 2.2.3 导诊和咨询服务。 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负责门诊导诊和咨询工作。岗位设置在挂号大厅,负责解答实名制办理注册手续或开通社保卡信息的咨询,提供检诊服务,指导挂号,解答就诊疑问,引导患者准确进入门诊就诊流程,顺利完成诊疗过程等。通过开放式导诊和咨询服务,使患者在无助的等待中得到帮助,能明显改善候诊感受。 2.2.4 多种形式的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对帮助患者顺利完成门诊就诊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温馨提示形式包括宣传栏、闭路电视、电子显示屏、各种医疗单据(如挂号号条、检验检查申请单、各种检查预约单、处方、注射单、换药治疗单、警示牌等)。温馨提示内容包括各科诊室、检查室、治疗室、抽血室、药房等位置提示;窗口开放、就诊、检查、治疗等时间提示;各种诊疗相关事宜提示;科室联系电话;路面、坡道、玻璃、设施、放射源等安全提示。患者通过各种提示,能明确下一步如何就诊,也便于医务人员有效帮助患者完成就诊。有事可做、防患未然的等待能明显改善候诊感受。 2.2.5 分时段就诊、检查和治疗。 根据门诊患者流量、需求和每位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时间,测算不同科室每单元接诊、检查、治疗的工作量。在预约单上注明就诊、检查和治疗的时间段。提倡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检查和治疗,使得各环节人员流量趋于均衡,减少患者在医院候诊时间。 2.2.6 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高门诊工作效率。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串起HIS系统的重要纽带,它作为一个载体整合了HIS、LIS、PACS、合理用药子系统等,确保门诊患者就诊信息快捷有效地传递和共享,对提高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2]。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人事字典、科室字典、执业项目字典、疾病诊断字典、物价字典、药事字典等,规范执业行为,缩短非医疗性等候时间,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丰富医疗服务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 2.2.7 便民服务。 大型医院应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实名制注册,开展自助挂号、自助取号、自助取检验报告、自助查询等多种便民服务,减少门诊非医疗性等候时间。其中自助查询服务包括医疗保险政策、物价信息、检查检验报告等。自助查询方式包括门诊大厅触摸屏、医院网站首页的查询模块。 2.2.8 诊间健康宣教。 医务人员在患者候诊或治疗期间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及不同社会属性,构建一个尽可能多为门诊患者服务的、可行有效的差异化健康教育方案[4]。让患者了解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自我防控意识和水平,指导患者和家属通过医疗手段、家庭护理等措施,尽早康复。诊间宣教形式包括医患现场交流,设立宣传栏、报刊手册架,摆放多发病、常见病或专科疾病的健康宣传手册、防病指南等。通过开展诊间宣教,充分利用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使患者在候诊期间有所收获。 2.2.9 志愿者服务。 大型医院是老、幼、弱、病、残、孕等众多弱势群体聚集的公共场所。医院应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为需要帮助的患者创建温暖的港湾,为志愿者奉献爱心提供场所。医院根据门诊候诊环节及其需求,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包括挂号大厅、门诊各楼层出入口、抽血室、输液室、取药大厅等。服务内容包括搀扶、就诊环节衔接的引领、位置指示、困难答疑等。通过志愿者的服务,满足了门诊突显的非医疗性服务需求,补充了医院门诊管理中的不足,让患者在各候诊环节中感受到便利和温馨。 2.2.10 院内就诊急救系统。 门诊患者中出现急危重症时,应本着“优先”和“先救治、后付费”的救治原则。门诊各科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抢救用品处于备用状态。门诊各科室加强对候诊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急危重症病情变化。急危重症发作地点所在科室为第一责任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科室工作人员应立即实施紧急救治,并呼叫院内“120”,联系家属。急诊科接到门诊抢救呼叫电话,立即派人携带抢救药品、物品、平车参加抢救,保障候诊安全。 3 效果 3.1 门诊患者流量分布 监测门诊患者流量,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缓解就诊流程瓶颈。门诊患者流量监测手段包括门诊各科室现场监测、信息技术平台监测和监控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门诊各环节瞬时接诊流量、最高流量,对预警流量和突发事件风险进行评估。当瞬时流量达到预警流量时,科室启动增援方案,及时分流患者。当科室采取分流措施后仍不能缓解现状时,由医院行政部门干预,协调全院医疗资源,确保门诊工作秩序和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工作日上午患者流量占64.5%,下午患者流量占35.5%,周末患者流量占全院的12.3%。提示医院应加强上午门诊候诊环节的管理,而下午和周末仍有接诊空间,可以进一步挖掘这部分时段的接诊潜力。 3.2 门诊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门诊服务窗口等候时间的长短反映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流程。近年来,医院定期监测挂号、交费和取药窗口的等候时间,每月监测一周,每天上、下午各监测三个时段。监测方法为每个时间点监测各窗口排队患者从队尾排到窗口的时间,取其平均值。以201年为例,我院月均门诊量17万人次,最高达21万人次,每个月门诊量增幅在13.5%~30.9%,而门诊空间不变,挂号、交费、取药窗口数量不变。监测挂号窗口平均等候时间为4.2分钟~12.分钟,交费窗口平均等候时间为2.6分钟~4.2分钟,取药平均等候时间为2.分钟~6.4分钟。在门诊候诊环节管理中,依托信息化建设,改进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服务窗口平均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候诊感受。 3.3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 综合性医院不仅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5]。医院每季度组织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涉及门诊系统27个科室和部门,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医辅科室,内容除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外,特别对服务态度、就诊环境、便民措施等进行调查。从近三年门诊患者满意度,表扬、批评和建议信件的数量(见表1)看出,医院虽然接诊空间狭小有限,但通过不懈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为门诊患者创造较为合理的就诊流程和就诊空间,不断改善就诊和候诊感受,并得到患者的理解和认可。 4 讨论 4.1 大型医院门诊候诊环节管理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是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共同课题,针对大型医院门诊特点,加强候诊管理对提高门诊服务更加重要。据调查,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医疗技术,患者对综合性医院门诊候诊时间和就医环境最不满意[6]。医院应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效率,缩短候诊时间,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改善就诊环境。笔者提出了门诊流程优化原则,以及布局科学合理、信息化辅助流程、简化就诊流程、加强导医服务、分时段就诊、诊室布局均衡等六方面的解决方案[7]。只有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不断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注重候诊环节管理,才能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4.2 大型医院门诊候诊环节管理应突出人性化的特点 在医院空间狭小有限,建筑格局相对固定,门诊量不断增长,而服务内容和就诊需求千差万别的情况下,如何体现人性化的候诊环节服务,给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在尊重患者权益的基础上,应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做到公平、透明、及时告知,缩短候诊及窗口服务等候时间,增添候诊附加服务,加强门诊患者诊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8],从细节做起,改善候诊感受,保障候诊安全。 4.3 大型医院门诊候诊环节管理应体现公益性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指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加强其公益性,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目前,大型公立医院门诊量逐年递增,其内部原因是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外部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就医需求增长、医疗卫生改革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及持卡结算政策改革等。大型医院门诊接诊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加强门诊候诊环节管理是提高接诊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应体现医院公益性,注重社会效益,服务对象广覆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质量严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丰根,林才,蔺胜照.论医院服务流程瓶颈的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6):6-7. [2]马志晖.完善门诊信息系统提高门诊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3):82-83. [3]张明,沈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51-53. [4]沈天洁,陈春,张向阳,等.门诊候诊患者差异化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院,2010,14(5):62-63. [5]张柠,孙冬悦,周海清.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10):25-27. [6]张柠,孙冬悦,周海清.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11):18-19. [7]计虹.医院门诊流程现状分析与优化对策[J].中国医院,2010,14(7):69-72. 13.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全 篇十三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院感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人民群众对健康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院感染索赔事件不断增多。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社会关注,更是医疗机构自身如何保护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大科研课题。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意在指导医院管理、疾病控制、临床医疗和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认识、正确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和消毒,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与职责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与职责 第二节 其他相关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第三节 医院感染管理机关人员的职责 第四节 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运行机制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制度建设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规章制度 三、医院感染管理内部沟通制度 四、医院感染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五、消毒药械(剂)的管理制度 六、医院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七、消毒灭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八、医院室内环境保洁制度 九、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十、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在职教育制度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灭菌检测报告制度 十三、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四、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五、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六、临床检验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十七、药剂科消毒隔离制度 十八、功能科消毒隔离制度 十九、医院感染流行、爆发报告及控制制度二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管理制度 二十一、二 十二、二 十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奖惩办法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奖惩规定 第三章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二、治疗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三、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四、换药室(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五、妇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二节 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传染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三、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四、中心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五、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 二、心血管系统 三、血液系统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五、中枢神经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手术部位 八、皮肤和软组织 九、骨和关节 十、生殖道 十一、口腔 十二、其他部位 第五章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第一节 刺伤的职业防护 一、尽量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不必要的操作 二、预防刺伤事件的原则 三、接种乙肝疫苗 四、刺伤的补救措施 第二节 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的职业防护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与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从确保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开展必要的检测、严格的管理措施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与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三)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对有关预防和控制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六)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七)对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八)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十)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十一)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该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长及兼职监控护士组成。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检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组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第二节 其他相关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医务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做好医师和医技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调查与感染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工作。 二、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的制度。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三、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做好医院医疗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污水的处理、排放,使其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使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使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四、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助做好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督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五、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制定正确的样品收集、运送和处理规范,保证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生物安全。 (二)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检测。 (三)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四)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第三节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的职责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依据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组织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考核本科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三)掌握有关医院感染信息,对本院医院感染检查结果定期分析、总结与反馈。经常与科室取得联系,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与预防工作。组织贯彻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并考核执行情况。 (四)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医院感染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五)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科室各级人员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六)结合实际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七)组织本科室完成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在职教育任务。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出方向、方针及政策。 (三)掌握全院感染疫情及全院各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定期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情况,及时上报,并制定初步控制措施。 (四)掌握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向药剂科提供信息,初步提出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五)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购进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六)协助科主任制定医院感染控制计划,设计整理各项调查资料和统计表格。 (七)与医院感染管理护士一同深入科室,采集各种标本,每月到病案室调查出院病历,掌握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情况,并统计上报。 (八)督促有关科室和人员做好医院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经常深入病房,检查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及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负责收集医院感染监测的调查表,填写有关的各项调查登记表格,总结每月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有关监控资料。 (四)定期按计划完成各项微生物学的检测采样工作,每半年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五)学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六)做好办公室的内务及接待来访者的工作。 (七)向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并对全院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共同管理。 (八)对所管病区的医院感染状况、发病情况、病种、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九)注意收集信息:通过深入临床检验中心、放射科及参加临床科室的查访等各种途径收集医院感染的信息,从而减少错报、漏报。 (十)按时完成主任交办的临时任务。 四、兼职医院感染检验技师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科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工作,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标准。 (二)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的资料登记及统计、分析工作。发现特设微生物或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医师完成调查和科研任务。 (四)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配合医院感染医师立即深入现场,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调查分析发病原因。 (五)定期公布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五、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监控及资料收集与上报工作。对医院感染病历,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及“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每月10号以前填报上月“医院感染病人月报表”。 (二)经常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怀疑医院感染发生时,及时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确定诊断,定期分析科室医院感染情况并向科主任汇报。 (三)预防因接诊不当造成的医院感染,督促检查本科室医师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五)配合监控专职人员开展调查及科研工作。 (六)协助科主任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六、兼职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监测工作。 (二)督促、检查本科室预防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预防因护理措施不当造成的医院感染,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或者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流行。 (五)督促住院医师按时填报“感染病例登记表”,对疑有院内感染者,督促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合理用药。 (六)高危重点科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及工作人员手的监测,其他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次月20号以前将医院感染监测报表上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七)负责对本科室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等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七、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过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送病原学检查并做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控制蔓延,如实填写报表。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 (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掌握个人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防止锐器刺伤。 八、医院焚化炉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指导下,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二)熟练掌握医疗废物处理和消毒基本知识及焚化炉等设备的性能。 (三)每日定时定点对各科室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消毒和焚烧处理,并作好记录。 (四)负责收集全院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对其进行分类、消毒及毁形处理,并做好处理后的记录。 (五)定期对焚化炉、毁形机等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 (六)保证对焚化炉油料消耗的供给,确保高效低耗。 (七)协助各科室做好特殊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 (八)做好焚化炉工作间的室内外清洁卫生。 (九)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节 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运行机制 一、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的组成 医院中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分为三级: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的运行包括三条主线: (一)制定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该网的中心,对全院医院感染监控做出决策,制定出各种计划或方案,并向该医务和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下达执行计划的任务,使得工作层层落实。 (二)监督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专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的部门,必须对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向全院公布的医院感染监控计划或方案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监督,检查其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协助解决;提供技术咨询;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质量,进行评比。 (三)信息反馈 该网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信息的反馈,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反监测结果、结果的分析、感染的预测等资料,以简报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并同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制度建设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的目的,旨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有利于发扬民主,互通信息,使纵向、横向工作不脱节,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主管院长主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参加。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主要议定的事项。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管理制度。2.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3.考核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 4.遇到紧急问题及突发事件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会议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重视会议质量,严格控制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议事效率。 (五)每次会议均有记录,记录保存3年以上。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业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订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人的回顾性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前瞻性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评估,分类总汇。 (四)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抽样检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一次监测。 (五)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奖挂钩。 (六)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七)加强传染病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上报工作。 (八)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请示汇报。 (九)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十)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药剂、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十一)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十二)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 (十三)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十四)监督、指导污水处理站、焚化炉的工作,有效管理医疗废物,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三、医院感染管理内部沟通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建立医院内部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传递内部有关信息,确保对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应策划建立本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本科室的质量目标,规定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三)科室内部沟通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周五下午负责召开科室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医院感染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具体策划和安排,以保证科室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的正确性、有效性。 2.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本科室的工作。 (四)科室横向沟通 1.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管理制度》,与医院采购部门有沟通,对购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保证其采购、保管、发放使用过程的合理性。 2.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药剂科有效沟通,对医院每月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曲线分析。 (五)全院沟通的实现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两月召开一次全院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会议,学习医院感染有关知识,总结前一阶段医院感染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协助解决各科室、各部门间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2.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每周下科室2-3次,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监督意见书》,督促可是改正,并对改正结果进行反馈检查。每月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综合质量进行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反馈到科室,对不足之处督促整改。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临时工进行一次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对调入、分配来院人员和招聘、实习、进修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全院在册、在岗的医护人员以讲大课及电子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率达98%以上。 4.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编写一期《医院感染简讯》,使全部医护人员能系统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宣传沟通。 (六)内部沟通记录归档: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将会议纪要、检查登记表、培训记录和考核情况等沟通性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四、医院感染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该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负责目标的分解,资料收集、统计和分析。 (三)数据、资料的收集 1.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每月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综合质量进行检查,对照质量目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做好记录。 2.医院感染发生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准确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在24小时之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病人出院后,经治医师准确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交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统一上报。 3.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应认真审阅每一份出院病历,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好登记、统计和分析。并于每月20号以前,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上月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月报表》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4.每月中旬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对上月各科室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复查,收集、统计上月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漏报情况。 5.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天登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毁形情况,每月统计一次,认真填写《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级月报表》,在次月20号以前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6.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消毒灭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的检测登记工作。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重点部门(手术室、口腔科、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消毒供应室、导管室、重症监护室、内窥镜室、检验中心)每月监测一次,并于次月20号前将监测结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7.手术是每月对全院无菌切品数进行跟踪监测和统计,并于次月20号前将统计结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8.手术是每月对肌肉注射感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统计,并于次月20号前将统计结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供应室每天对预真空灭菌器的效能进行监测和统计,并于次月20号前将统计结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0.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每周对各科室使用中的戊二醛、“84”消毒液等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进行抽样检测,并做好登记和统计。 11.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每月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价格分段进行曲线管理。 (四)数据的统计、分析 1.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上条款 (三)1-11的全部内容。 2.统计方法的选择 将各种统计数据输入电脑,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电子表、直方图、曲线图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3.判断统计方法是否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改进了工作质量。 4.统计记录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各项统计记录进行管理,至少保存3年以上。 五、消毒药械(剂)的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剂)的购进、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剂)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剂)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剂)的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设备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保证进货质量。 (五)设备科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剂)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六)医院自配消毒药剂时,应建立登记册,记录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七)科室建立《消毒效果登记本》,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八)使用部门应严格掌握消毒、灭菌药械(剂)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六、医院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一)医院环境分类及高危科室的区域划分 1.根据医院环境卫生学要求将医院环境划分为四类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房、新生儿病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洁净区、血液透析室、治疗室、急诊室、化验室和各类普通病房。 Ⅳ类环境:传染科及各病房。 2.根据高危科室的消毒要求进行区域划分 手术室、导管室、备注透析室、消毒供应室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各科室内窥镜室划分为候诊室、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 3.各类环境的消毒要求 临床医务人员应以《临床消毒灭菌手册》为指南,用紫外线灯或多功能灯、静态消毒机每日定时对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进行消毒、连台手术前必须再次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后当班护士做好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空气消毒落实情况,并记录在《消毒效果登记本》上。 ⅡⅢ类环境地面无污染时,每日用清水拖地2-3次;当墙面、地面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应用消毒液喷洒、拖地或擦洗。 Ⅳ类环境参照Ⅱ、Ⅲ类环境执行。 (二)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1.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2.检测时间要求 (1)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ICU、CUU、及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腹腔镜、胸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关节镜、椎间盘镜)、活检钳及进、出透析器的透析液每月监测一次;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各类普通病房、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重点科室或区域随机抽查。采样方法见《消毒技术规范》20.6条款。检验科微生物监测室检验师及时将结果粘贴在《微生物监测登记本》上,同时对本部门、本科室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2)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两次。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督促立即更换。监测结果,填写在《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登记本》上,并统计,分析和归档。 3.卫生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监测不合格者,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应查找原因,采取整改措施,直至监测合格。 七、消毒灭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一)各科室使用的各种消毒、灭菌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检查、记录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运行情况;保存好使用说明书、各种图纸、工具等。若有丢失,由科主任负责。 (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操作规程、性能、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操作,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负责人允许并保养人陪同才可操作。对违反操作规程,工作不负责任导致设备损坏者,一切维修费用由当事人和科室负责。 (三)消毒、灭菌设备所在科室要指定专人保管、保养,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将设备外借和外调使用,否则导致的一切后果由科主任和当事人负责。特殊情况需外借必须请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同意。 (五)设备在使用保修期内,使用科室要对设备全面测试,发现问题,立即报告设备科与厂家联系维修,把一切故障排除在保修期以内。若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未报告者,设备由保养人和科主任负管理责任。 (六)保养设备损坏后,首先由设备科维修人员进行检查,不能现场处理者,立即通知保修公司,并确定维修方式,需要请示的立即请示,并实行首修负责制,由谁接待维修任务谁就负责到底。要求维修人员做好备案及维修登记,若未及时备案而由此发生的损失由当事人(维修人员)负责。 (七)医院不具备维修条件的设备,由设备科维修人员及时请有关技术人员维修或寄出修理,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私自请人维修。 (八)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如预真空压力锅、环氧乙烷灭菌锅的操作人员,应由国家相关技术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九)科室在操作或维修保养时发现设备故障,不符合《设施设备完好标准》时,应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经检修好的设备应由可是负责人在《维修申请单》上签字验收。确认设备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科室使用的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医院室内环境保洁制度 (一)医院的病房环境不宜过于拥挤,应按规定设置病房床数,保持一定的病床间距,以利于患者的隔离治疗。 (二)保持室内环境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三)保持病房清洁,床头柜一柜一巾,每天湿擦1次;地面每天湿拖2-3次,有污迹时随时清洁、拖地。 (四)及时收集、倾倒病房垃圾,渣子篓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注意灭鼠、灭蚊、灭蝇灯,随时清扫蛛网。 (五)每月大扫除一次,擦拭门窗、玻璃,保证室内无卫生死角。 九、医院感染病理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病例责任报告人。 (二)医护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病人有疑似医院感染情况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病人出院后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记录在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 (三)各科室负责人应对本科室出院病例严格把关,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应认真审阅每一份出院病历,每月20号以前对本科室上月出院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病历的查漏补报工作。 (四)每月20号以前,各科室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上月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月报表”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五)每月中旬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对全院上月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科室,通知经管医师进行补报。对医院感染漏报率超过20%的科室,每漏报1例,扣科室奖金50元。 (六)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感染的继续发生。 (七)对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不报告,造成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追究其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后果严重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条款,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在职教育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力争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一次,撰写医院感染相关论文一篇,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 (二)每年组织1-2次院感监测员的培训,提高监测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临床医务人员每年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的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或学术交流活动,每年至少6学时。每年组织一次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的考试,了解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对新上岗人员、招聘、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培训率达100%,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时下发医院感染学习资料,使科室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习。 (六)每季度将全院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估,编辑《医院感染简讯》下发到科室,使各医务人员能系统地了解医院感染信息。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首饰,操作时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炮手。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必须同时备2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七)特殊区域如各科室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物表及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 (八)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配餐室、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把、扫把、抹布等)标识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扫(一床一扫),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后浸泡,脸盆痰盂(除一次性)出院后终末处理备用,住院期间每周消毒一次。 (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部颁标准建立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有脓血、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服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 (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 (十六)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 (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由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十八)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发出。 (十九)内窥镜应设检查区和清洁区,检查前必须先做肝功能、HBV、HCV、HIV等检查,检查阳性者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二十)救护车辆及担架运送传染病人及尸体后,应用消毒液擦洗消毒。(二十一)焚化室回收待焚化的污物应密封,室内及容器应定期清洁消毒。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监测报告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护士和监控医师是执行医院感染监测的直接报告人,必须要求按时进行医院感染的有关监测。 (二)监测内容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每月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检测。 2.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重点部门每月监测一次。 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科室每天对灯管使用时间记录并签名,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半年对灯光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并记录。 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能监测 (1)化学监测:每月必测,每锅必测。每天灭菌前进行一次B-D实验。(2)生物监测:每月必测(供应室) (3)工艺监测:每锅必测。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5.环氧乙烷灭菌效能检测 (1)化学监测:每月必测,每锅必测。(2)生物监测:每月必测(医院感染管理科)6.消毒药剂、消毒药械的监测 (1)消毒药剂:化学试纸监测其浓度、定期监测成分含量与细菌培养相结合。(2)消毒药械:物理监测与微生物学监测相结合。 7.医院污水监测:环境卫生监督部门每半年对医院污水进行一次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自测。 8.无菌切口监测:相关科室的监测员对每例无菌切口进行跟踪观察、统计、分析,每月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肌肉注射化脓率监测:注射室监测员对每位肌肉注射病人进行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对本科监测项目严格把关,监测员在进行各项检测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四)科室一旦发现监测不合格情况,应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五)各种监测月报表应在次月20日前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十三、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管理 1.专人管理,相对固定。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3.非本室工作人员及非操作时间内严禁进入。4.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5.病人需进入室内治疗或换药时,应穿患服,严禁家属陪伴入室。 (二)环境管理 1.环境整洁,窗明几净,四壁无尘,无污迹。 2.地面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扫工具,每日至少湿拖2-3次。3.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物品定位放置,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室内。4.污物与污染敷料应放污物桶内,每日专人回收焚烧,并清洁污物桶一次。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等特殊细菌感染的病人应予隔离,用后污染敷料密封运送焚化炉焚烧,所用器械单独浸泡消毒后清洗、灭菌。 5.每日空气消毒1次,室内物品、环境每周大清扫消毒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 (三)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有灭菌日期、名称、责任人,按灭菌日期先后次序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2.灭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存放在无菌橱中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溶液,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5.使用中消毒液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时监测。 6.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消毒浸泡、毁形、回收;传染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装入防刺、防水容器内,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7.换药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守一人一碗、一盘、二镊的换药制度。换药所用溶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并有明显标记。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所用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浸泡器械时,应打开关节,盒盖上有使用时间。侵入组织的器械必须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十四、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二)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手术间布局合理,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区域间标志明确。 (三)术前做传染病筛查,有传染病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严格区分,分别安排在一般手术间或无菌(隔离)手术间。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绿脓杆菌、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的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敷料运送焚化炉焚烧处理。 (四)手术室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病时,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 (五)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根据手术大小合理安排,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 (六)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七)凡是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用过的器械,按消-洗-消原则处理后备用。 (八)手术室对手术病人做好详细登记,按月上报无菌切口感染情况,协同相关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九)具体措施 1.各手术间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及地面,室内每日空气消毒。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 2.连台手术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及地面。动态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1小时以上。 3.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应严格保持无菌。 4.库领各种未经灭菌处理的橡皮类、硅管、内固定器械等,应先清洗后打包灭菌。5.各类物品使用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6.污染手术后的处理方法: (1)器械等物,按消-洗-消原则处理,敷料送焚化炉焚烧。 (2)吸引器、皮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被脓血污染的用具、推车、地面、物表均用消毒液擦拭后,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 (3)特殊感染患者手术,应严密隔离、谢绝参观。手术者必须穿隔离衣,换拖鞋。需要室外用物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尽可能减少室内用物,缩小污染范围。术后,手术者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方可离开。拖鞋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4)传染病人的体液、洗涤液必须消毒处理后排弃,并做好记录。7.特殊污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手术后的处理方法。 (1)凡被脓血污染不耐热的物品,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再进行化学灭菌处理。 (2)一切接触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车、被褥,放置手术间内(布类要松散,带盖的盒要打开盒盖),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物表、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拖地。 (3)接触伤口的器械、物品、敷料,须经高压灭菌。对不能再利用的物品,采取双袋法运送焚烧。 (4)参加污染手术的人员,术后不得参加或出入其他手术间。 十五、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 (二)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洗刷、清洁、消毒、灭菌技术及各类物品性能、保养方法与使用范围。 (三)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无菌包要包装完整,注明名称、灭菌有效日期、责任人,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四)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的物品,定点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绝不外发。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五)严格区分污物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标志醒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路线按由污到洁的顺序进行,不得逆行。 (六)凡被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单独包装,并有明显标记,先高压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七)无菌室每天专人负责擦地板、桌子等,并机械通风一次,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进入无菌间要穿戴好衣、帽、口罩、鞋。室内专门存放灭菌物品,固定放置,每天紫外线照射45-60分钟,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无菌物品一经发出,若要再放回无菌室内,必须再次做灭菌处理。 (九)供应室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医院供应室检查验收标准》、《消毒管理办法》和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有关规定,并按照质量监控标准,对供应室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 十六、临床检验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做到服装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进入隔离间,应穿隔离衣。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三)采集血标本应坚持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止血带,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严格消毒处理。 (四)实验室内保持干净、整洁,对细菌室、免疫室、生化室、体液室等污染区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抹地板、桌面1-2次,室内空气及各实验室台面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如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被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五)各种污染性标本、污染物、一次性注射器等,置污物袋内焚烧处理。放射性垃圾由专业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六)各种检验报告单,放消毒柜内消毒处理后方能发送。 (七)工作人员下班时应整理好各室内务,消毒洗手后方能离开。 (八)各室的空调机应每季度将空气过滤网消毒清洗一次,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 (九)分离出的甲类或乙类传染病菌株,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药剂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药学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二)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办法》,每定期进行健康体健,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者不能从事药品制剂工作。 (三)医院购进的消毒药剂必须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四)使用的消毒药剂要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五)库存消毒药剂要妥善保管,防止消毒药剂的再次污染。 (六)药学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前后洗手。接触传染病人后用消毒液泡手。 (七)随时保持室内清洁,操作台和发药窗口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用药勺取药。 十八、功能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穿工作服,衣帽整洁。 (二)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检查时,应做好检查前后的隔离工作。 (三)接触传染病人的器械,使用后按“消-洗-消”的原则进行消毒。 (四)下科室检查使用过的仪器、电极、袖带等消毒后备用。 (五)被病人污染的被服要及时更换,检查中的各种污染敷料和一次性医疗用品,要密封放置,专人回收,送焚化炉焚烧处理。 (六)每天工作结束时,地面、操作台和空气要进行消毒,做好记录。 十九、医院感染流行、爆发报告及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1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爆发时,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爆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二)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相应临床科室必须建立调查小组,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1)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3)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目前的爆发,并预防类似爆发的再发生。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4)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作出综合判断。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二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采购、使用及回收处理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购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 (二)医院所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生产厂家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生产企业产品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三)医院采购部门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产品、标识和有效期,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的中文标识。 (四)医院采购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失效期、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严格保管,将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厘米,距墙壁5厘米。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部门。 (六)使用科室不得擅自购进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应计划领取。使用前应检查失效期、包装有无破损、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临床表现、处理结果;所涉及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及一次性医疗器械采购部门。 (八)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各科室、班组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二)各科室、班组要指定一名负责人分管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责任范围。 (三)医疗废物处理的原则:分类收集,专人回收,集中处理,对可回收和利用的应进行有效消毒后再回收。 (四)各级人员必须重视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尽量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数量,特别是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的数量。 (五)医院在诊治病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组织器官(体积过大者必须由产生科室进行肢解后才能送焚化炉焚烧处理)、5个月以内的死胎、病理标本、污染敷料,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等医疗废物必须进行焚烧。焚烧物必须用黄色塑料袋包装,集中放入专用容器中并加盖密封。特殊的污染敷料和污物(气性坏疽、乙肝、肿瘤、结核等污染的废弃物)必须用黄色塑料袋双袋密封包装,焚烧处理。 (六)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应毁形后放入专用的消毒容器中浸泡消毒处理,有专人回收,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透、耐刺的容器中,无害化处理。 (七)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容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1.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分别置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内。2.包装袋外面有警示标识。 3.包装袋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渗透和其他缺陷。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及时将封口扎紧。 (八)用于盛装血液、体液标本、病理组织的玻璃器皿及其他污染的玻璃器皿,使用后必须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废弃或回收再利用,不得将其混入焚烧的污物中,影响焚烧炉的正常工作。 (九)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盛装,医疗垃圾用黄色塑料袋分类包装,放射性垃圾用红色塑料袋包装,由科室卫生员定时送到指定的垃圾放置点,由环卫所进行处理。 (十)传染科的医疗废物和病人生活垃圾均用黄色塑料袋分类包装,送焚化炉焚烧。 (十一)污物和垃圾盛放容器必须包装外观清洁,并加盖密封。严禁将医疗废物倾倒入垃圾堆或垃圾道。严禁将非致病菌污染的生活垃圾混入焚烧的医疗废物中。尽量减少医疗废物的含水量和焚化数量,降低医疗废物的处理费用。 (十二)对于不按本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科室和人员,将进行批评教育、口头警告;仍不改正的,将视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不合格,实行科室、班组院感工作一票否决和年终评优一票否决,并与科室奖金挂钩。对造成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负责人,将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二十二、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奖惩办法 环境清洁卫生是反映一个单位和科室管理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是一切服务于病人承诺的具体体现,是医院星级病区服务的重要指标。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清洁卫生制度,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美观的医院环境,特制定本检查奖惩办法: (一)爱卫办每月不定期组织1-2次清洁卫生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将与科室或个人奖金挂钩,从科室当月奖金中扣除。 (二)凡检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扣除科室50元奖金;同时发现两项的扣除100元;同时发现三项扣除200元;同时发现四项的扣除500元,五项以上的扣除1000元。 1.室内地面、墙壁有血迹、痰迹、污迹; 2.墙角、灯、天花板有蛛网; 3.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高危区有灰尘、蛛网、血迹、污迹; 4.墙壁、门窗乱贴乱画; 5.科室高精尖设备(如麻醉机、呼吸机、微机等)有灰尘; 6.卫生间便池尿垢、痰迹、污迹多,恶臭; 7.医护人员值班室不整洁(如被褥不叠,有一次性饭盒、烟头等); 8.不锈钢扶手、垃圾桶、电梯间墙壁等有血迹、痰迹、污迹; 9.病人对清洁卫生有投诉; 10.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 11.门诊各诊室不清洁,有蛛网灰尘; 12.窗沿、墙裙边沿有灰尘; 13.医护人员违规吸烟; 14.医护人员衣冠不整; 15.环境卫生工人未履行职责,工作不到位; 16.玻璃窗及玻璃幕墙有灰尘、痰迹、污迹; 17.科室工作人员清洁包干区不清洁; (三)可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屡教不改或对检查组有抵触的扣除1000元奖金。二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奖惩规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杜绝因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如下奖惩规定: (一)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每月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综合质量检查考评得分达到95分以上(含95分)。 (二)每月一次院感综合质量考评得分达不到95分的,每降低1分,扣除科室奖金总量的5%。 (三)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发现一次,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100元。 (四)使用或储存中的灭菌物品超过有效期,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当月奖金100元。 (五)对需要灭菌的物品,不按要求定期灭菌,弄虚作假,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当月奖金总量的20%。 (六)门诊药房将变质、有明显长菌和异物的液体发给病人,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当月奖金总量的50%。 (七)科室每漏报一例院感病例,扣除科室当月奖金100元。 (八)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中途更换抗生素,病例无记录,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当月奖金100元。 (九)对发生医院感染隐瞒不报的,每发现一例,扣除科室当月奖金总量的50%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各种登记、记录不全或造假的,每发现一例,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100元。 (十一)因消毒隔离不严,造成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病例在3例以上(含3例),扣除科室当月奖金,并根据后果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一)根据本院的门诊病人就医特点制定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二)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三)所有诊室均必须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重点科室应配备速干型消毒剂及设备。 (四)门诊各科室定期对消毒药械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桌、诊椅、诊查床等应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查床(罩)、诊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消毒。 (七)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设立专用厕所。 二、治疗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非手触式)或速干型手消毒剂及设施。 (二)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应有过期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包装,分类码放在防尘技术操作规程。 (三)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六)碘酒、酒精应密封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八)持物钳和持物镊与容器的尺寸应配套,手持部位应在罐外,使用中污染应及时更换。干燥镊子罐每4-8小时更换一次。 (九)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洁。 (十)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 三、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治疗室的基础上还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合理布局,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治疗,床单位、输液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二)每日清洁,必要时进行有效消毒,床单或椅垫(罩)每日更换,传染病人一人一用一更换。 (三)采血室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血液污染的台面及时用环保型高效消毒剂消毒。 (四)医疗废物按相关规定管理。 四、换药室(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换药室(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输液室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室(区)换药。 (二)换药器械应采取压力蒸汽灭菌。 (三)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病人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四)搞好换药的程序管理 1.换药工作开始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清洁换药室、一般换药室和特殊感染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2.换药前要事先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换药姿势应病人舒适,伤口能充分暴露,便于操作为宜。 3.换药开始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遇特殊感染的伤口: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换药还需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4.做好换药物品的准备,依据伤口的情况准备换药物品,一般伤口应准备无菌治疗盘两个、无齿镊两把、酒精棉球和生理盐水棉球数个(分置于一只治疗盘的两侧,不能混放)无菌纱布数块,有的伤口还须准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无菌注射器或拆线剪刀以及细菌培养瓶等,另一只无菌治疗碗须覆盖在盛有物品的治疗碗上。 5.无菌包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检查包外注明有效日期,一旦发现消毒日期失效,包内指示卡变色不均,包内器械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一套无菌换药包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6.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持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而无菌持物钳(镊)也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 7.换药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如有感染伤口换药室医院应在感染换药室完成。无感染换药室的医院,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换药时严禁搞卫生及多余人员流动。如果换药伤口为化脓性或特殊感染性伤口,操作者可以戴橡胶手套,但操作者决不应该认为有了手套的保护措施就非常安全,从而忽略了无菌操作的原则。国外有人做过实验,橡胶手套的破损率可达11%左右。所以不能过分的相信和依赖手套的保护作用。另外戴手套操作后还应及时更换手套,以免有的人认为自己戴手套比较安全,而忽略了洗手,污染的手套可给外环境带来再次污染,这同样是很危险的。 8.换药所用溶液(如生理盐水等)应现用现开瓶,开瓶后应注明开瓶时间,使用时限不超过24小时。 9.换药操作基本包括3个步骤:(1)揭去伤口污染敷料;脏敷料应单独放置并尽量减少对外环境的污染。(2)清理伤口,更换引流物,在清理伤口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3)覆盖无菌敷料并加固定。 10.换药后应及时整理换药后的用物,脏敷料倒入封闭性良好的污物桶内,换药后的器械、弯盘、镊子等物可以放入专设的污物桶内由专人封闭运送到中心供应室统一消毒、灭菌处理;或者直接放入高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上油、送压力蒸汽灭菌。 五、妇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合理分区,设预诊区、检查区。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二)医务人员要在诊治传染病、性病病人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做好医患双方的防护。 (三)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治病人必须做到一人一单一窥器一手套;采集标本必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玻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五)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启开后使用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各种器具及时清洗、消毒或灭菌;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收集处理或焚烧。 (七)处理传染病病人后应及时进行床单位消毒,如遇有场地、医疗器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无害化处理,防止扩散。 第二节 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检测,建立本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本,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检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四)病房环境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 (五)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行隔离或转院,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相对集中,必要时转往相关传染医院。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不得少于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不得少于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病人的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应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要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随时消毒。严禁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听诊器要保持清洁,接触传染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消毒。 (十)普通病人餐具、痰缸、便器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重复使用。 (十一)具有传染性的体液如结核性胸、腹水等必须按比例放置消毒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及时对床单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十三)传染病流行季节要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二、传染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 (二)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应≥1.1米;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四)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察不同病种的病人时,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或一次性坐垫,根据病重隔离要求及要条件医院的探视者可穿隔离衣。 第三节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 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及空气净化要求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物分开的原则。 (二)消毒灭菌区、生活办公区与手术区,严格分开,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有实际屏障,专用通道,区域严格分区管理。 (三)无菌区应设手术间(一间手术一张床)、刷(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 (四)手术间表面光滑,无裂隙,无暴露管道等。室内设备简洁,以满足手术需要为准。 (五)净化手术间内空气净化采用垂直层流,并达到《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中的标准。 (六)定期更换合格的空气过滤器(国家批准)空气应经过滤、再循环和保鲜,每小时换气次数、新风量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七)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间的门除物品及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 (八)在实施矫形外科、关节置换手术、心脏置换、无菌眼科手术和骨髓移植等手术,需要在一级特别净化手术室(即100级净化)下进行。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与环境清洁 (一)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预防。 (二)手术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灰尘、无污染。 (三)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一旦污染立即用环保型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清理。 (四)接送病人手术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防水、防渗)一人一换。 (五)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台面应进行彻底的湿式(湿真室)清洁。 (六)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七)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三、手术人员的手和前臂的清洁与消毒 (一)指甲要短,不能戴人工指甲、手表和前臂的首饰,前臂及手不能有破损皮肤。 (二)外科刷手方法和消毒剂选择应参照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外科学。应用刷子接取去污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按外科刷手方法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涂擦双手及刷手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三)连台手术,需重新按外科手术刷手法进行。 四、手术人员的管理 (一)所有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过程。 (二)进入手术室时,按要求更衣,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 (三)当手术衣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观摩手术人员,应穿有明显标识的隔离观摩服,参观手术人员应严格限制并禁止串手术间。 五、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手术室的器械消毒灭菌应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按照颁布要求清洗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因此需要在中心供应室专业化处理,以确保手术成功。 (一)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或用品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法或其他低温灭菌法如低温等离子;小型快速灭菌器不能替代常规的压力蒸汽灭菌方法。 (二)病人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液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应每人更换消毒。 (三)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用环保型消毒剂消毒。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洗净、消毒、晾干。 第四节 中心供应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一、中心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相对独立。 (三)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办公区,四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人、物分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行,不得逆行。 (四)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空气应达到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Ⅱ类环境标准。 二、手术器具压力蒸汽灭菌前的去污 去污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一)影响因素 1.物品本身的复杂性,如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很难清洗,一般情况下,复杂物品必须尽可能拆开,用含酶洗涤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 2.污染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3.物品上残留有机物的数量和状况:有机物会影响灭菌的成功,有机物越多,则灭菌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如物品上有机物变干,则清洗时很难将有机物彻底去除。 (二)去污的方法 1.自来水清洗 可保持血等污染物潮湿,但对软化或去除干的污物无效;自来水只适用于污染较轻、无有机物污染、表面光滑物品的清洗。 2.清洁剂 可保持血等污染物潮湿,松解干的污物,但需配合其他机械活动去除污物。注意很多清洁剂尤其是家用洗涤剂有一定腐蚀性,使用时应防止对金属器械尤其是一些精密医疗仪器的破损。 3.酶清洗剂 酶可有效地分解和去除干和湿润的污物;酶有单酶和多酶,前者只能分解污物中的蛋白质,后者可分解所有的有机物。如配合使用自动清洗器、超声波等,则清洗效果更佳。酶主要用于污染较重,尤其是有机物污染、物品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物品的清洗。 4.酸、碱洗涤剂 PH<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无机污物的清洗;PH>7的洗涤剂主要用于有机污物如血脂肪和粪便的清洗;金属器械主要选择弱碱性洗涤剂。 (三)去污的步骤,即分类、浸泡、清洗、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漂洗、干燥。 1.分类 最好使用完毕即进行分类,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锐利物品必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输液;污物要保持湿润防止干燥,如不能在1-2小时之内及时清洗,必须将物品浸于冷水或酶液体中。 2.浸泡 浸泡可防止污物变干和软化或去除污物;对于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干可先用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分钟。 3.清洗 (1)手工清洗:对于无机器清洗设备或一些复杂物品如各种内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清洁人员必须注意自我防护:戴厚的橡胶手套;戴面罩以保护眼、鼻、口部黏膜;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套袖;头套完全遮盖头发。需有专门的清洗槽和清洗空间,清洗时应避免水的泼溅和气溶胶和形成。(2)清洗器清洗:有全自动和半自动清洗器和专用设备清洗器。这些清洗器一般包括冷水清洗、洗涤剂清洗、漂洗和最后热水消毒(水温为80-90℃,至少可达中等水平消毒)和干燥过程。因此机器清洗勿需先预处理消毒。 (3)超声波清洗:超声波主要是用于去除医疗器械内小的碎屑,为此超声清洗前必须先初步清洗以除去大的污染;在使用前应让机器运转5-10分钟以排除溶解的空气;机器内加酶可大大提高超声清洗的效率;清洗水至少每8小时应更换。 (4)自来水漂洗:手工清洗完毕可先用自来水漂洗,接头用去离子水漂洗。(5)干燥:漂洗完毕后,应尽快将湿的物品擦干或烘干。 (四)注意事项 1.保证每次清洗彻底,否则污物凝固影响以后清洗效果和破坏物品。2.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 3.复杂物品必须手工清洗,有机物污染较重、污物已干、物品较复杂应预先用酶洗涤剂浸泡2分钟以上。 4.一般情况下主张先清洗,但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尽量不要直接用手对尖锐物分类和清洗;避免污物与身体的直接接触。因条件所限和其他原因不能很好的做到自身防护应先消毒后清洗。 三、其他要求 消毒员应持证上岗。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有效日期(布包有效期7天,纸塑包装应按商品批文确定),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有明显标志,清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质量管理和检测措施如下。 (一)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二)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软化水的质量进行监测。 (三)对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 (四)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监控措施。 (五)建立登记制度,所有质量检测、效果监测、工作流程均应登记备案。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应达到国家及卫生部的管理要求。 第五节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必须履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制度及个人防护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记。 (三)检验科的每个工作区应设有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并配有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四)保持室内清洁,操作台、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两次常规清洁消毒,发生污染及时消毒。 (五)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超净台的紫外线消毒灯应定期监测有效强度,按要求记录。 (六)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手套并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禁止戴工作手套进入非工作区。 (八)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 (九)重复使用的器具用后,必须无害化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十)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毒种保存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转运、暂存或焚烧。 (十一)实验动物室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动物逃避或造成人与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烧处理。 (十二)菌种、毒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基本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说明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进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直接关联。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移病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二、医院感染的时间界限 医院感染的“感染”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者。其时间界限计算方法如下。 (一)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 (二)对潜伏期不明者,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为医院感染(一般计算在入院48小时后)。 (三)若病人发生的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四)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在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五)在医院感染统计时,一般病人出院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为医院感染,但不可忽略的是应根据医院感染的定义而判定,如外科手术出院后,局部伤口感染应自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者应在一年以内,与手术者有关且感染涉及的组织在筋膜或筋膜以下。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1.临床诊断 发热(≥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基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1.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以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LA)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性需分别标明。 (三)胸膜腔感染 1.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说明 (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做出病原学诊断。 (2)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3)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其并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感染。 (5)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脏瓣膜)的心内膜炎 1.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瘀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1.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②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③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②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③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菌。 (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三、血液系统 (一)血液相关性感染 1.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2.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学微生物。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厘米,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l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二)败血症 1.临床诊断 发热>38℃或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说明 (1)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经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败血症。 (2)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3)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他感染部位无关。 (4)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5)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复数菌败血症。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1.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院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2.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4)病理活检证实。说明 (1)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2)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可出现HIV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1.临床诊断 【医院门诊管理制度全】推荐阅读: 医院门诊管理系统11-14 中心医院门诊日志管理制度与规范09-10 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09-13 医院门诊保健部09-22 医院门诊收费年终总结08-12 医院门诊药房实习小结10-16 医院门诊楼设计案例12-06 医院门诊主任述职报告11-07 朝阳医院门诊流程再造10-18 提高医院门诊量的建议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