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3篇)
1.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将“小组合作”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做下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按照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在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4-6人为宜,创建学习小组。
二、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更重中之重是选出合适的尽职的小组长。我们可以确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定期选任、公平竞争。有了组长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老师要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需要组长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组员做,这些“行为”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具体要求。
三、小组的评价与奖励。
我们学校为每班提供了《小组捆绑评价手册》,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或自己再新增一些评价内容对小组一天、一周、一月进行分别评价、计分,对小组及其成员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加扣分。为此,我专门在教室的黑板右侧设置了《小组考评栏》,记录各个小组每天的加扣分情况,考评内容包括作业、合作、展示、倾听、点评等,以及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早操、纪律、早读等也可纳入加减分的范围,由各小组长、值日班长、正副班长负担考评、记录,每周考评第一名的小组可以享受一次“无作业日”,最后一名的小组加罚作业三天。一周一次小结公布,一月一次总评,最后将一月总评后的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展在教室外的《成长的足迹》的考评栏上。这样既能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鼓励,又对后进的小组以惩戒警示和促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选好合作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我们要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集体研究,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或热点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载体。
于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预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中,预习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租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前预习,比如教学中需要的资料的查找,以及课前预习卡的完成。预习上,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首先对小组内对自己的预习成功进行交流。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就更加丰富了,预习卡上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这样教师教得也轻松了,学生学得也愉快,效果也不错。
二、识字课上的小组合作
认识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简单重复的识字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上识字课的前一天,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归纳本单元的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并归纳识字方法。学生课前会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认真归纳,总结。特别是在识字方法上,学生总能呈现出让你意识不到的好方法,如字谜识字法,形声字识字法,字意识法,形近字识字法,儿歌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等。所以,识字课上,我会留足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交换见解,相互提醒、补充,在全班交流,加深印象。这样做,完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课上的小组合作
在阅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重点选择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涉及面广的,学生回答不全的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最终达成共识。
四、展示分享课上的小组合作
展示课上,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等活动。需要各小组成员在课前合作准备,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有良好的展示。所以,展示课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型,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作文课上的小组合作
习作课上的合作,我们可将重点放在习作修改上。先让同学们将自己写好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自我评价。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评,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一起修改每个成员的作文,修改的重点放在找错别字、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上面。这样合作评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做到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综合性学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教材中至少会编排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往往要求小组内首先制定计划,如,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人员的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派的任务各自去完成。然后将所有成员完成的任务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努力去研究,去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将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一、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策略
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人数上以4-6人为宜。同组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提供了可能,而异组同质又为各合作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构建好学习合作小组后,教师还要指导各个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 明确任务职责,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发言人、资料员、记录员等。 不同分工可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策略
1.制订规则,提供行动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规则。规则既要有宏观方面的,如:善于倾听,主动参与,互帮互学,质疑反思,自律自控,服从安排;又要有微观方面的,如讨论问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心问题,不东拉西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楚,明白易懂;对组内成员的质疑要耐心解释, 态度友好等。
2.调整座位,创造合作环境
在大班额环境中,学生合作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座位安排是否合理直接相关。为方便同组成员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材料,共享合作成果,不干扰其它小组,应该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紧密的坐在一起。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对班内学生座位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有利于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我所带的班59人,按照之前组建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课桌拼组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结构,前后两排,每排3人,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最后一组5人,全班就分成了三大组,10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环坐四周,组与组之间留出间隙以便组织活动,这样,属于同一合作小组的学生位置固定,坐的紧凑,有利于共享资源,相互交流。
3.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意识
从一般的合作小组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许多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与小组成员合作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加强合作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按照规范开展活动, 便成为提高小组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之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程,要求学生熟记在心,在合作中将规程内化为意识,自觉地支配行动。
4.丰富活动,浓厚合作氛围
语文学习小组合作氛围能不能形成,合作学习的效率能不能提升,最终还得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来促成。 在教学实践中,除课堂上合作学习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了小组内的作业互查、作文互批;小组间的课堂辩论、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同时,把小组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开展了 “ 中秋诗文朗诵”、 “黑河湿地考察”、“探访名胜古迹” 等活动。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发挥各小组的群体智慧,增进组内成员间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评价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1.整体评价,强调合作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也是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评价要注重整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和共同进步,而不是单个人的进步。评价时可暂不考虑组内差异, 这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共赢目标。
2.定期评价与非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即时的、全面恰当的评价必不可少,但有时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可能虚报“战绩”。 因此,教师要适时改即时的、定期的评价为延迟的、非定期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多地从合作、交流过程及其结果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成果。
3.多元评价,多方参与
3.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加之教师编制紧张,数量有限,特别是人们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高中“大班额”现象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因为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要么太近,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更直接的结果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班额过大,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全班学生把握不过来,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彻。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够,不少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指名回答的学生人数很有限,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当陪客。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环境中,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有效增加每个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明确新课程理念,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科学合理分配小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但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形式,所以应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组织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大班额的特点,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以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地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现组内个别成员无所事事,搭便车,共享别人的成果,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教师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表达。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和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进行互助合作必须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对人宽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问会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语文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典型段落、文章结构和中心进行质疑。
三、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抓住重点难点设疑
大班额由于人数多,学生思维活,路子广,点子多,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知识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好面子,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怕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感染,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疑。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不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合理、必要、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如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笔者给学生的问题是“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谁是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小说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从祥林嫂接触的人物开始分析讨论,看起来鲁四老爷、四婶、小伙计、柳妈、“我”都和祥林嫂的死没有关系,而正是这种“无主名无意识的集体”(钱理群语)构成了杀人团伙,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最后把祥林嫂推向了死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最终明白了鲁迅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适时转变教师角色,及时指导多元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指导、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是要多给学生帮助指导。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指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制止;当小组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奖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三是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把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在同类人的背景中考评。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组员互评、组际评比、师评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凭借这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堂是复杂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尽管研究的证据都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但总不能让学生一直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仍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少,时间过短,都达不到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选那些有必要、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坚决杜绝大班额下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班额无法改变的现实下,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项目名称:本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论文,课题号:GS[2014]GHB145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雒兴萍.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国锋.浅谈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
4.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5.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它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让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学生的团队精神。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1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让孩子们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男女生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并让各小组谈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并推选小组的组长,当然组长也不是固定的,今后要竞聘担当的。为了更好的交流每过一段时间再结合各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恰当的调整,力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合作氛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2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一旦确立下来就要经常运用形成习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完善。而教师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如何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还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
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最后学会评价。在低段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低年级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多的是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少的是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时,充分挖掘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愿意在合作学习中把任务完成。
如: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字音、记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用生字说说句子。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巩固,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一人讲读音、字形结构等,其他成员进行检查、纠正;一人读,其他成员听写等等。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由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去自己体会摸索,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初读课文时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如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句子等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样,就避免了朗读指导的机械性、模仿性。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同提高。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们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渎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
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
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
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
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
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
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
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书写慢慢被键盘所代替,写字教学正渐渐被课堂所忽视,写字也越来越被边缘化,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利于学生对汉字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深刻领悟。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为和个人素养。所以,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
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地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和写字技能,把汉字抒写得正确、整洁、端正,这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的学习以及未来走向工作岗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优化写字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认真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催生创造,引发遐想。从
这个意义上说必须重视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一、写字教学离不开兴趣的引领
学生写字兴趣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如某些学生兴趣不在写字上,而倾注于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有教师的因素如教法单
一、枯燥等没有吸引力;有写字本身所具有的因素,如反复、单
一、枯燥的练习使学生乏味。总之,写字兴趣的培养是促进书写水平提高的关键。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围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媒体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获得情绪的满足,智慧的挑战,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喜欢上写字教学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迁移慢慢的对写字产生兴趣。因此,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和写字的热情,比如开展写字比赛、让学生参加书法大赛、成立书法小组,还可以用班级板报、走廊展板向全体师生展示写字成果,让师生欣赏。同时让汉字抒写好的学生向身边的同学介绍他们用心习字的经验,帮助其他学生为写好字树立信心,学校要对参加书法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精神鼓励,以便这些学生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熏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习好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好字形成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思想上对习好字有了质的认识,也就有了
坚持到底把字写好的动力和决心。
二、写字教学离不开教师榜样作用的引领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写字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大方,给学生的整体印象深刻,学生自然会把教师的书写态度和书写结果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作为自己努力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力。教师是写字教学的主角,教师写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道理很简单,要求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能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自身写字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还应明确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写字教学涉及到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担任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写字教学。„„“所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各科作业都要对学生的写字提出要求,要书写规范、工整、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学校领导在制定教师考核细则中对教师的写字教学要有严格的要求,要督促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加强自身的素质,加
强自身的书写能力。
三、写字教学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如果小学生写字
姿势不规范,不正确,字写得不好不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正确的执笔的方法,人与书本的距离、身体与桌子的距离都要明确告知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身体要挺直,头要正,教师在检查学生写字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评议与纠正,不留死角。学生字写不好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执笔方法不对、笔画顺序不规范、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结
构安排不合理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勤于指导。
四、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制度,创建成才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励评价是学生写字兴趣能否持续,写字热情能否保持的关键。写字教学评价制度,是学校对全体师生提出的一项书写考核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对对写字教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校对低、高年级任课教师提出不同的写字教学要求。对低年级特别强调书写态度和写字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结构的把握,注重汉字书写的正确、整洁、端正;对高年级侧重的是学生书写的流利程度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学校同时要注
重发展性的评价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以促进写字教学发展。
写字无疑是一件枯燥乏味、单调反复的活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有限,兴趣坚持不持久,每天的写字练习会让其感到烦躁焦灼。这就要求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枯燥的写字变得让学生感兴趣。例如开展夺红旗、获得小红花、写字小卫士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把写得好的字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更好的张贴在学校走廊的展板上或橱窗里,让大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请写得好的学生完成班级黑板报的书写,适时做老师的小助手在黑板上写字,这样学生的写字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字也就会越写越好,越写兴趣越浓。学校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得到性
情的陶冶和成功的愉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写字教学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必须经过师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断地实践操练,不断地反复练习,方能收获喜悦、修成正果。因此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对写字教学高度重视,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中,细化要求,讲究写字的指
6.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张彦江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是非常注重师道尊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别无选择,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使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要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倾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平等交流与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满足心灵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是对自己感到满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也有这种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那么,传统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呢?回答是否定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教室布局、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连课桌椅也一律按照“秧田式”进行摆放。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厌学就成了个别学生的必然选择。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与教师、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与友爱,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真正体验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导入新课时是这样入手的:“同学们昨天调查了绿色食品加工厂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算帐的,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发现秘密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求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被点燃了,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全班小组讨论,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
三、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就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出感言:“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得可怜!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生生的多渠道互动交流把大部分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普遍动脑动口,广泛交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平台。那么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呢?我认为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人人尝试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后进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求后进生学会倾听,听完再动手操作,认真分析;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四、加强情感交流,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传统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孤立于群体之外,无法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他们必须同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我想,这里的“共甘苦”正是合作的真谛。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组织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在集体中生存与学习。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形成组间的明争暗赛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组内合作及与其他组的竞争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既达到了学生个体在与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又培养了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注重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应以解决开放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为中心。这种问题能打破学生认识结构的原有平衡,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有效地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如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老师自己不能呈示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合作就没有展开的前提。在一节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运用,而是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因此恰当地把握合作交流的机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的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发生分歧时,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时,遇到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此时,小组合作学习最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7.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1、大班额体育课易出现的问题
1.1、体育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
由于教学的人数过多、场地小、器材缺等因素的制约, 体育教师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和管理学生上面, 对学生的需要难以满足, 体育新课标的要求难以实现。
1.2、体育教学目标、任务难以完成
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是根据学生完成各种练习活动来实现的。场地小, 人数多, 同时上课的班级、人数多, 也就意味着器材的相对缺乏, 学生所能练习、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学生合理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得不到保障, 体育课的基本特征都难于体现, 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1.3、学生的组织、管理难度加大, 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加
场地小, 多班级同时上课, 相互干扰, 体育教师在大量学生面前只能匆忙应付, 安全措施得不到充分落实。
2、小组合作的实质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合作之前,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怎样完成任务,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在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练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并注意观察学生活动中的各方面的表现, 做到心中有数。练习结束后, 要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 了解每个小组的练习情况。
3、小组组建与使用
3.1、科学分组, 合理安排
组建小组, 是分组合作的前提, 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 综合素质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 通常以4-6 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每个人要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 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同时, 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和领导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和简单问题的处理。根据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还应注意选拔培养体育骨干, 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 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小组长及骨干就能引导本组体育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 大胆地去进行活动。同时, 改变传统的活动方式, 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让他们充分交流, 自由发挥, 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的意识得到培养。
3.2、用好小组长
作为一组之长, 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产生前应让同学们知道小组长的重要性, 以及担任小组长要具备的条件, 然后进行自我推荐, 民主产生。因为体育科的组长与其它学科的组长有所区别, 他们大多好动易兴奋, 且运动能力较强, 热爱体育, 但又“自由散漫”不守纪律。初当小组长时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所以体育体育教师要与小组长多交流, 多鼓励, 经常了解小组长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 使小组长得到全面发展。小组长培养好了, 他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在课中, 小组长可以组织和带领本小组成员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纠正小组成员的错误动作技术, 起到保护和帮助的作用。使课堂中的伤害事故降到最低。在分组练习时, 小组长可以负责本小组的练习, 体育教师就能够通观全局, 游刃有余, 不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了。
3.3、和谐互动, 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合作。 学会自信与不歧视他人, 这样小组所有成员才会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学会倾听, 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的对与错, 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 真诚谦虚地沟通, 合作才会愉快。学生只有这样和谐互动, 才可能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上的实施
4.1、开展讨论, 各抒已见
在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便于学生合作学习, 应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自由发表意见, 讨论后进行小组总结, 再由各小组的组长汇报。
4.2、开展竞争, 互助合作
体育课堂中有了竞争的注入更显活亿与生命力。 如在平时的教学中, 采用小组游戏比赛的教学方式, 来调动小组合作的兴趣。
4.3、小组交流, 扬长避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 因而, 即使是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也愿意开口交流, 互相学习, 扬长避短。如在平时新授课的练习中, 让小组成员先进行指定的合作练习, 然后,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合作伙伴。这样, 学生在多次的交流、沟通中, 巩固了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变化伙伴的小组交流,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体育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了学生内化别人知识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4.4、小组表演, 体验成功
每次练习之后, 让各小组合作表演。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不仅能尽现学生的能力,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互助精神。
5、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5.1、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
小组合作离开了独立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 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 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 才考虑寻求帮助, 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而缺乏独立,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5.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 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 不能光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5.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由此以来,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 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 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 可以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有时间通观全局, 确保课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体育课中的练习当作乐事。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大班额”背景下的组织引导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撑。强调小组合作精神, 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供合作条件,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解决体育课上的大班额问题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大班额体育教学严重制约体育课的瓶颈、人数众多、加之场地狭小, 教师导学、导教、导练困难重重, 费时低效。而通过小组合作则可以化多为少、师教生、生教生,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整合体育资源、变被动为主导, 大班额照样可以做到高效愉悦之课堂。
8.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八
一、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方面来概括。
1.学校因素。目前多数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只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于后进生则不够重视,这样对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是极大的阻碍。
2.教师因素。有些教师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少,或者有些教师驾驭大班额课堂的能力较差,自然而然地只注重优秀学生,不能对后进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鼓励。
3.学生因素。有些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能够积极配合小组合作学习工作的开展,或者由于性格过于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交流中只听别人发表意见,自己的问题因缺乏表达而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信心。
4.家长因素。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所在,跟自己没有关系,家庭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而且缺乏与学校、教师的足够交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甚至毫不知情。
二、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小组分配时不能均衡小组的水平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教师对掌握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小组划分时不能够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进行协调分配。合理的小组分配中既要有优秀生,也要有后进生,还要有善于发言者,能够及时地反映学习问题。
2.小组成员之间默契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配合与合作
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在团队合作上存在一定问题,如成员彼此缺乏足够的默契,甚至会产生矛盾。有些学生过于特立独行,会破坏小组内融洽的学习气氛,或者由于分工不明确导致学习程序混乱,彼此缺乏必要的配合与合作,难以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班级人数过多,在划分小组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所以在确定小组数量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小组数量多虽然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但是会导致秩序混乱,教师时间和能力有限,不能顾及所有小组;小组数量过少则会导致小组人数过多,有些学生得不到表现机会。
三、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为了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订合理的育人计划。学校要制订合理的育人计划,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作为教学目的,而不是单纯地考虑升学率。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尤其要对后进生予以充分的鼓励,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环境中,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小组划分要合理。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合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合理搭配,使小组成员的总体水平既不能太弱,又能够保持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需要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也需要思维活跃的同学带动起学习的气氛,同时需要善于表达的同学能够及时反映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3.丰富教学手段。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解放教学思想,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从目前看来,大班额的教育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所以只有贯彻执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9.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九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目前的高职英语大多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而且班越合越大。而英语这一语言类课程,尤其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互动,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怎样在大班课中完成语言技能的训练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合作学习不失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一种为学习者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一定问题、目标为引导,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探究,增强学习效果并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为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国内,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它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使高职英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前几年进行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不仅帮助学生打好了语言基础,更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此,我们把高职英语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了六大项目:迎接客人,安排会议,安排旅游,贸易业务,售后服务,求职应聘。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分组
好的教学内容要得到好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院高职英语一般平均每班有六七十人,有的.甚至更多一些。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同时顾及这么多学生不太可能,课堂纪律也难维持。慢慢的,有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思绪就会脱离课堂。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分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由学生自主组合,6到7人为一组,原则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水平、性别和性格、人际关系,让每个小组处于相近水平,这样能够起到推动整个小组英语学习的作用,使每个小组成员发挥所长,通力合作。小组确定后,组员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全组的分配事宜,组长每两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学生都自觉融入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才华,加强小组合作交流。一旦分组确定后,小组成员上课时就坐在一起,便于开展活动。
3.具体实施
以项目六“求职应聘”为例。这一项目是和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包含下列子任务:职业规划,招聘广告,推荐信,求职信,个人简历,面试,相关听力理解和文章阅读。在这个项目中,前期教师会进行新内容的讲解,并布置一些查找资料、整理记录重要信息、口头对话等小任务,小组成员课后进行分工合作。文章阅读部分,要求各小组完成1―2个不同段落的翻译和讲解(当然这要在把握全文理解的基础上),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模拟老师,进行讲解,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这些小任务完成后,在每个项目最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总的项目展示(presentation)。这是真正考验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英语听说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时候。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两到三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工作场景,需要把项目中的子任务(除了文章阅读)都包含进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小组合作学[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讲,学生多练,避免了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的“满堂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适合大班的高职英语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容易跑题。小组讨论时,一开始还能围绕话题,慢慢有些小组会跑题变成闲聊,由于班级大人数多,教师没有办法时时监管。
2.小组内部参与度不均衡。有些学生由于水平相对较低,不愿积极参与每次的小组活动,为了省事,有时水平高的学生只能独自操作,完成任务。
3.项目展示时,要求每组学生都认真观摩,作出评价,但还是有些学生不配合,讲话影响展示的同学。由于班级太大,教师既要指导评价学生,又要管理班级纪律,显得力不从心。为此还需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郭香菊.合作学习策略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英语教学,2004,27(4):43)45.
[2]张桂兰.高职高专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08(12):22-23.
[3]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10.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的形式化
著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甚至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肯定优等生,同时帮助和鼓励中等生及学困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平等的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完善正确的结果,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点拨,指明方向,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讨论时容易偏离方向,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我们说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提问随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学生讨论无实质内容而言,容易出现讨论的“一分钟热”的现象。而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果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针对“我国人口密度图”,有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
要避免“一分钟热”现象,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较准确的认识,提出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简单了就不值得讨论,太难了则解决不了。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用时主观化
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需要有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环节,于是教师就将学生的讨论看成是一种表演,在抛出一个明明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后,只给学生一两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何况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的现象,使师生的共同学习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还应注意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予适当的合作讨论时间,以避免在其他同学思维还未成熟时优等生已包揽讨论内容、进度的现象,给中等生学困生思考的空间,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参与失衡化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有时候教师过于强调个别学生的发言,而忽略了调动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实际上,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达到每个学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的学习方式,如果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容易将中等生和学困生摆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出现讨论时优等生一言堂,发言时优等生一手包的现象,这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也给他们增加了心里压力,更剥夺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表面文章遮掩了合作性学习的实效性,实际上不仅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更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这个组要分得科学,分的合理。在进行讨论分组时,小组规模一般由2——6人组成,不超过6人。最常用的是4人组,为了使优差生共同发展,通常由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每个人都是所属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组成功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合作小组的分配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固定分组,随机进行,节省时间;第二是自由组合,依照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个性;第三混合编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编成的正式性的合作小组。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所以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也不要过于固定化。
五、形式固定化
其实,小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就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这其中可以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让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也可以面对一个中心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还有一种形式,我把它叫做“一帮一”。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素质基本均等,在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小干部多少、智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个组做到了基本均衡,所以,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就必需有人去帮助、指点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另外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叫它“小组长轮换型”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于此,合作性学习如何真正走进我们的学习中去,如何在学习中发挥好其功用,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设计过程,发现问题,寻求方法,才能使合作交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
总之,要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化教学,教师必须真正的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敢于放手,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长的田园。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11.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很多农民进城打工,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和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机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为了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构建小组、把握契机、培养习惯、师生互助、科学评价等几方面着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到目标。我在构建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根据大班额特点,我先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大班额下,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因此组内人数不能过多,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按前后座位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按学生知识基础分组,可兼顾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弹性调整,如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强而计算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逻辑思维差。我在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所提供的“元角分”布置了“商店购物”。在人员配置上我依照上述原则合理搭配,达到合作、交流的最佳效果;在组员作用上,我注意角色分配,一般设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等;注意角色的轮换,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
2.改变单一的合作方式
针对大班额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4人组单一合作形式,采用同桌2人或3人、4人或6人合作学习小组。
(1)自愿组合合作学习。同桌自主合作学习是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丰收的果园”一课时,低年级学生没有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我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把时间给了学生,同桌一起学习,学生在与同桌交流过程中,检验自己和同桌答案是否相同,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百以内的减法”时,我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提出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减、两位数减一位数再减十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等”方法,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由组合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要求学生分小组统计,调查每个人喜欢哪种水果,学生都逐个记录了下来。为了让每个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统计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生很有兴趣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在大班额教学中,我采用“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小组合作素材,精心安排合作内容进行教学。如在学笔算加法时,我让几个学生进行板演评价之后,分小组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小组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对于合作学习初期的大班额低年级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习惯主动思考,也不会用言语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耐心辅导,鼓励和启发他们思考交流,激发他们动脑、动口的欲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想、敢说。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讨论的习惯
因年龄的特点,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的发表意见。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提示、点拨、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我也参与其中,对小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我尽可能设计一些2个或2个以上的人操作的、能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优势的内容让学生实践。如“卡片摆数”,“小小售货员”,“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等等,培养了学生良好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
四、发挥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作用,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应从讲台走到学生小组中间,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关注“学困生”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大班额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中差生的学习情况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我心中先有“差生”后有“优生”,当中差生学习有困难时,我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发现中差生学习成功之处,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通过反馈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其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改变学生之间的竞争方式, 由原来的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由相对独立的个体转变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师生互相合作学习方式, 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 合作学习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次数与广度远不及外国的教育。我国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我国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讲, 学生坐在下面听的形势。很少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通常就是权威, 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后面的学生只是看到前面学生的背影, 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个体对个体的互动, 是一种封闭的互动。课堂是由教师一个人控制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 由于座位的排列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后面学生看到前面学生的背影的状况, 加强了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联系, 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再是则很对个体, 而是群体,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注重竞争, 而忽略了合作, 致使大多数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利己行为严重, 不敢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心得, 害怕别人会超越自己。正是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使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将这种个人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 使小组内的各个成员相互合作, 形成小组与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格局。这样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与小组之间的和谐统一, 学习过程既要遵守自主原则又要注重个性化。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过程。
(一) 明确任务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 要他们知道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否则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桌摆到一起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草草了事, 学生还没有得出结果便终结。实习时也听过有些老师采用合作学习的课。例如, 在教学“百分数”, 涉及8个问题, 数学教师布置任务后, 让全班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数次, 每次都是同一个问题, 然后迅速就在全班让小组几个优秀学生汇报、展示, 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 小组学习便告终。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用了合作学习的名称, 秀了一场。这就是因为在学习前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更没有在小组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查, 丧失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造成了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云里雾里。又如, 在教学“锐角三角形”一课中,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并能通过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三角形的性质的认识。把全班学生分成3人一组, 每个组员负责一方面的内容, 收集资料, 然后在小组中总结。经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 最后在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每个组的成果给予鼓励。
(二) 合理分组
分好小组,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分组时, 如果小组人数过多, 就会造成组员分工不明确, 责任不到位, 有的学生忙得焦头烂额, 有的学生无所事事, 严重影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小组合适人数一般4-6人, 并且分组时我们还应把全班好、中、差平均搭配到每一个小组, 使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整体相近。此外, 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要明确到人,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收集员、发言人可由每个成员轮流担当。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组织管理和纪律, 记录员负责记录, 每个组员都要做资料收集员, 负责搜集某一项资料, 小组整理好结果后由发言人负责汇报结果。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互换可以使每个成员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同时我们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分组方式, 比如为了营造竞争氛围, 我们可以尝试按男女分, 还可以按照兴趣来分, 学生合作得更密切。
(三) 加强管理, 规范合作
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互动, 需要学生多说话、多动手、多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比较, 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吵闹,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堂的管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合作的规范、纪律, 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一点, 势必会造成一堂课气氛热热闹闹, 成了几个优秀学生和教师的表演, 大多数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
(四)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比如在做一些计算题时,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在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我认为选取目标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基础, 并且选取的目标能够挑战学生的智力、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外,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因为合作学习是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各个成员的合作、交流、拓宽每个组员的思路, 交流大家的心得, 使每个组员都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逐步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威力。因此, 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 还要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努力就能够解决的, 与他们的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
(五)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活动, 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全面, 有针对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两个原则。
1. 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对小组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前后知识技能的发展与变化。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哪怕只是一点简单的成功, 都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使学生明白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使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习, 共同解决问题。
2.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 这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应该关注个体的发展, 毕竟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教学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它只是为了个体发展而服务的。因此我们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小组集体做出的成就, 二是要关注小组每个成员具体工作的完成情况与表现。总之,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把课桌椅摆在一起, 不是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否则只能是热闹的场面, 无效的学习。
13.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三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重要的。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抓好。从初步的常规教学,准备课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形成与班级相应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意义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聋校; 一年级; 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开展《聋校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课题研究综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沟通学习,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重要的。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抓好。我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有几个年头了,以往也开展过一些不太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次学校统一要求和安排,全校所有班级都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我在一年级数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抓好一年级的小组合作性学习,要从初步的常规教学,准备课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形成与班级相应得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下几点是我在一年级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浅谈:
一、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
1.在常规教学中,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对一些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就鼓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并及时的加以指导。如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有意识的安排3个同学打扫教室,2个同学擦桌凳,2个同学拖地板,完后共同把教室的桌凳摆放整齐。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环节,就必须有合作的意识才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有其中一个同学不做或者偷懒,那么将影响整个打扫教室的工作。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帮助别的同学完成还未做完事情。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2.准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合作学习意识。刚入学的聋哑学生,他们从沟通到和别的同学相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条件的环境,所掌握的手语是他们借助自己内心对事物表象的自我所创造的手势,而并非规范的手语。所以互相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此时我们就要制造机会让他们从沟通开始信任和学习。我上准备课的第一组词语“大、小”时就让学生开始合作,会写的同学写完后帮助困难的同学来手拉手的练习书写词语。如此下来,学生从心里就开始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我便在此关键时候介绍同学们,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对于的聋生来说,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合作,更不知道怎样去合作,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缺乏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1.发现学生资源,初步形成小组学习模式。一个人的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始的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就会发现有能力的学生并培养这些学生成班级里的 管理者和领导者(即班级委员),组织好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学习中也如此,老师会发现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作为临时的学习小组的组长,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以组建班里的小组。我所上的是一年级(3)班的数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我们班的管聪聪、李文飞、管庆冬和李旭这4名学生很优秀,我就把班里的12个学生分成每3人一小组,由他们4人来担任组长,共4个小组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初步形成小组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班级课堂学习。
2.完善班级小组学习模式,全面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初步组建好班级小组,经过几次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了解,一个小组长要顾及两个小组成员,他的压力很大,有时顾此失彼。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完小组里的学习问题。又接着有新的学习任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的赵才静和苏桂英也例如小组长重新分组学习小组,原来的4 组变成6组,每3人一组变成2人一组的一对一帮护模式。我引导所有小组学习外,又特别注重赵才静组和苏桂英组。这样以来,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班上的夏慧琴、龙支浪和李锦华三位同学是很特殊的学生,夏慧琴和龙支浪除了聋哑残疾外,还有智力障碍,李锦华智力正常,但是左手手指残疾带来学习上的不方便和心理压抑。所以在小组学习或者全班学习时,只要求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的学习,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就可以了。比如,夏慧琴同学只要跟着其他同学比一比手势,会数数,学习时不玩就行了。其他两个也是只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很不错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1.复习导入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完成导入复习的任务,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里,老师板书导入复习内容,小组进行合作性练习,做好复习题目。老师让学生展示练习结果,然后对此评价,导入新课。如学习“6的加法”时,用6可以分为5和1,、4和2、3和3作为复习导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以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学习问题,解决新课出现的问题,得出所学习的知识结论。结合新课改的倡导,我们的新知识由学生和老师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去学习得出的,所以在新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聋校班级里的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声动的语言装扮课堂氛围,让人觉得是很枯燥,很低沉的气氛。聋生不主动的发音说话,只用无声的手势表示,造成课堂气氛不好,师生成了各自为营的分裂状况;有的学生没有注意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玩耍。如此老师要随时提醒才把学生的心思转到老师这里。所以老师再怎样注重课堂纪律或学生再如何注意听看都显得课堂活跃性不够。新课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练习中注重学生合作性学习。学习了新课知识后,就是运用新知识的方法去做练习。在学习新课时,只有40%的学生学会,有40%的学生处于模糊状况,20%的学生没有学会。此时在练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和引导不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的知识点。同学之间通过合作性学习,可以提升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培养了他们相互团结进步的学风。
四、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意义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一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给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后,大家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小组长)在整个学习进程里担负着协调者的角色,善于聆听、反馈、解决不同类型的学习成员之间的信息,处理好人际关系。然后,进行学习分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尊敬、互相信任、互相宽容、互相协调;大家在协作探索、协作表述中完成任务,进行交流。及时面向小组同学,甚至面向其他小组,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做小结、汇报,适时修正自己的小结、汇报的内容。
例如我教学《加减混合计算》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明确“要进行的是两步计算:(1)先用‘---’连接前两个数,算出第一步;(2)再用得出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计算”的学习目标,然后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5+3-6= 的计算方法:在5+3-6= 中,先算5+3=8,再算8-6=2.计算时,需要有小组长进行查看是否按步骤连线计算,组内计算情况如何,小组之间方法是否相同。这时就需要学生合作,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合作性地去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目的的分阶段,分层次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愿意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老师正确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不断探讨,不断总结和反思。把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合作意识上,才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范允龙,特殊儿童心理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9.[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刘娟娟.有效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4].韩立福.有效上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5].赵玉池.参与式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论文题目:浅谈聋校一年级数学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姓 名:马海刚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6-12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11-27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如何培养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学科主持人09-12
大班额下的班级管理07-15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07-30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如何导入12-11
水冶镇东北街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08-17
高效课堂下如何建设学习小组08-02
大班合作游戏教师指导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