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

2025-01-18

“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精选5篇)

1.“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 篇一

关于开展“中华魂”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教育部关工委、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六部委、重庆市教委2015年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中华魂”(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读书活动暨征文、演讲比赛主题教育的有关通知精神,特就我院关于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制定实施方案之一“中华魂”主题征文活动如下:

(一)征文主题

“中华魂”(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

(二)征文对象 化学化工学院全体学生

(三)征文时间

2015年5月11日—2015年5月26日

(四)征文要求

1.征文以“中华魂”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导向。联系自身家庭、学习、校园生活实际,结合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抒发广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追求,脚踏实地的事业追求,积极向上的人格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追求,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大学生。

2.体裁不限,即可论述、议论,也可叙述(真人、真事),还可以是经验总结等。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论据合理。题目不限,字数要求在2000左右。

3.内容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4.征文须保证从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

5.文章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内容用四号宋体字。文章末尾请注明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及联系方式。

(五)奖励形式

学院级:学院选取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以及优秀奖若干。

学校级:设立“征文优秀奖”,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市级、国家级:校关工委将再选吧上报市教委关工委。奖项设置和评奖办法由上级主办单位确定和公布。

(六)征文报送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于5月26日中午12:00前将征文稿件以Word文件格式发至:244365633@qq.com,邮件主题为“征文(报送班级名称)”。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投稿。

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办公室

二○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2.“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 篇二

日前, 记者就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中文学科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贺信民教授。曾担任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的贺信民教授, 现任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几十年来, 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在中文系任领导工作, 对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入的认识。

记者:贺老, 您好。在您的著作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词汇“文脉”, 并且您一直倡导要保护并发扬中华“文脉”, 那么您能具体阐释一下“文脉”的内涵吗?

贺信民:“文脉”即英文中的context一词, 意指上下文的一贯性, 前后文的逻辑性, 是文章写作的一个概念。这应该是“文脉”一词的原初意义和狭义界定。朱自清在《写作杂谈》一文中讲的“文脉”就是这个意思。后来, “文脉”一词被引申为“文明演化之历史血脉”、“文化的承启关系、发展的脉络”等意思, 比如人们要表述一个城市产生、发展、变迁及记忆延续, 也称之为“城市文脉”。我在这里使用“文脉”一词, 是指:中国汉语言文学衍生、发展脉络及其盛衰、消长轨迹。

“中文”, 作为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概念, 天然地承担着“中华文脉”传承、接续的责任。

记者:既然“文脉”一词是指中国汉语言文学衍生、发展脉络及其盛衰、消长轨迹。那您能否具体谈一下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 “文脉”是怎么延展的以及它的现状如何?

贺信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 以迄元、明、清, 名家辈出, 经典无数, 浩如烟海, 波澜壮阔, 蔚为大观。然而, 中华文脉一如中华民族的命运, 也是多灾多难的, 曾几度濒临“断流”之危。特别是近代以降, 先是受新文化运动冲击, 后是被“左翼”文学挤兑, 尤其是“文革”年代被“泛政治文化”阉割, 气息奄奄。原以为新时期的到来, 会使“香火”接续, 重塑“金身”, 孰料市场经济、商品大潮山鸣谷应、势不可挡, 将中华文脉资源横切竖剁、“整销零售”, 折腾得满目疮痍而尤未见消歇。微观地看, 近几十年的出版物, 学人抱怨“无错不成书”;大小纸媒, “鱼成鲁, 虚成虎”, 司空见惯;一些地位显赫的媒体的“名嘴”主持说错话、读错字, 不讲究语法规范 (如“有”的滥用、对成语的任意颠覆) ;为数不少的小、中、大学老师, 甚至是语文老师, 写不好汉字、讲不好汉文;充满电视荧屏的娱乐节目, 更是乱象纷呈、媚俗不堪, 一味追求新潮, 儿戏民族语言成规;著名清口相声演员周立波信口就说出“‘造谣’是名词”;“央一黄” (央视一套黄金时段) 播出的电视剧也常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 人名、地名、建筑、服饰、饮食、民俗、典章制度错讹、混搭, 将“端履门”念成端“复”门, 将“畸形”读成“奇”形……不一而足。宏观一点、高位一点地看, 几乎所有官方文本、首长讲话, 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缺乏文字魅力, 缺少语言“个性”;学术风气不正, 抄袭、剽窃、拼凑丑闻层出不穷;高学历者“博士体”文风普遍, 新八股几成范式;央视《百家讲坛》屡被指伤纠错;有学者曾感叹“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日本” (姜亮夫先生当年就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日本有青年学者就认为中国同行不如他们更熟悉中国经典;不少学者以为, 中国大陆学者不如海外汉学界学风严谨、纯正;屡见报端、杂志的“仿古”诗词, 怎么也读 (更遑言“吟”、“品”) 不出“那么个”味儿来等等。如果用中医脉象作比,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两千年文明史上, 前、中期的“文脉”脉象总体上是“洪”而“实”, 脉动有节律, 强劲有力;近世以降, 尤其是近六十年来, 脉象渐显“浮”而“滑”, 律动快而无序, 隐而不彰。

当然, 事态也许没有这么悲观。近几年来, 严肃出版物文字错讹现象有所改观;一批学养深厚的大家前辈著书立说、言传身教, 孜孜不倦地传续着“学统”“香火”;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不仅有傲视前贤的学术新著, 而且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说方式;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意识到传统资源的宝贵, 有志于做中华文脉传人。尽管如此, 从学风、文风、世风大势研判, 中华文脉的“魂”兮归来依然是雾里端倪, 前景也许不错, 近景则未可乐观。

记者:从“三风”令人担忧的现状, 我们确实也感觉到了中华文脉的脉息“浮”、“滑”, 那么作为与文脉天然相连的中文学科在这样的时刻, 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

贺信民:作为与中国现代大学同步走来的老牌学科, 又是深深扎根于文明古国的传统学科, 应该说中文学科是中国大学中最成熟的学科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当下, 中文专业不仅分布广, 而且规模大。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 目前中国大陆开设中文专业的院校约有500多所 (有信息说有593所) 。截至2012年底, 全部在校专科生有9百多万人 (9642267人) , 在校本科生有1千多万人 (14270888) 人;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院校约300多所, 在读硕士生约143万人, 博士生近28万人。

这样的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规模, 究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设置还是教育市场的客观需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明晰? (是明晰好还是不明晰好?) 课程体系是否完善? (“完善”的标准是什么?是“完善”好还是不完善好?) 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 (“质量”标准是什么?谁来给出评价结论?) 各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就业质量?是专业对口好还是不对口好?是看一时还是看长远?) 这些问题, 恐怕很难有谁能给出中肯而明确的回答, 只有等待时间和实践去证明了。

中文学科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寻解, 也许有助于破解上述难题。

我对“中文学科使命”的回答是:专业重建与文化担当。

所谓“专业重建”, 是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审视、定位, 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梳理、构建, 对教材编写、选定原则的重新反思、修正,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途径的重新考量、确立。所谓“文化担当”, 是指:在对“文化育人”大理念认同的前提下, 通过经典文本的系统阅读、讲解、消化、领悟, 让丰富博大的传统人文精神“细无声”地注入受教者的血脉, 促使健全人格的养成, 并使之在其人生全程中不断发酵、再生、弥散, 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记者:中文学科专业重建的历史使命可谓重大, 文化担当的使命更是意义深远。在当今大环境里, 中文作为一个学科, 它的重建需要各种条件, 您认为当下的现状对于学科的发展以及重建有什么影响?

贺信民:作为一门传统学科, 中文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已然够大。近十年来, 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种评估、检查不断。不能说这些努力没有成效, 但一是事物的发展、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是现行的一系列做法是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学科建设规律, 这种努力到底是同向驱动呢, 还是南辕北辙呢?也大可商榷。于是, 从业界到社会, 颇多微词, 颇多不满。

据《光明日报》报道, 2011年11月初,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港台韩日等知名大学中文系掌门人聚首杭州, 共商中文学科走出困境的对策。可见, 这次会议的前提性背景是:中文学科面临“困境”已是同行共识。那么, “困境”要素何在?社会世俗化, 教育市场化, 管制政府化, 高校行政化, 学术评价指标化等, 应当是大环境因素。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调侃说:在这个“量化时代”, “国家课题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站在中国大陆中文学科制高点上的北大人也感叹“中文系风光不再”。浙大在读硕士刘杨在其博客中称:“中文学科地位边缘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五期陈会兵文章说:“汉语类课程内容陈旧, 枯燥繁难, 教学矛盾突出。”……质疑、感慨、抱怨、无奈, 实在有之。

从一个“身在此山”者的现实感受来说, 体味也许更杂多。就其主要矛盾而言, 不外如下十种:一是“重理轻文”的普遍偏见使其不能“认祖归‘中’” (回归学科中心地位) ;二是“办学成本廉价”的偏见和“刀下见菜”的功利观念使其不能得到有效支持 (陈平原称其为“长线专业”) ;三是高校扩招和趋利价值观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四是学风浮躁、底蕴不够及供求矛盾等原因导致优秀教师不足;五是权威教材难以适用差异明显的专业需要, 自选教材的自由导致低水平教材流行;六是现行教育制度规定的非专业课程对专业课的大幅挤压, 导致课时缩水;七是现存就业压力导致学制缩水;八是穷于应付的评估检查、量化管理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九是娱乐化环境和网络、手机的普遍使用, 导致学生疏远经典文本, 学力匮乏;十是无处不在的不良文风以及写作的媚俗化、网络化倾向, 极大地误导了学生的文风取向, 弱化了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凡此, 中文学科发展现状的不尽如人意, 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记者:中文学科的现状令人扼腕, 然而其文化担当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文化繁荣也是一个国家要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您认为中文学科要想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呢?

贺信民:根据中文学科发展现状及其应当承载的“文化担当”的天然责任, 我以为, 中文学科重振与中文专业重建, 应该从处理好以下五组矛盾中寻找出路:

一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建国以后, 我们长期受“厚今薄古”思潮影响, 对优秀传统文化、文学遗产轻视、批判、否定多而尊重、借鉴、吸纳少。体现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文上, 自然就是今多古少、今重古轻, 导致了几代人对古典的生疏, 于今抱怨课程内容“繁难”即可见其后果于一斑。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 就是所谓“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的判定、取舍的问题。事实上, 在这一“革命理论”的遮饰下, 大量优秀的、优美的东西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愧对传统, 愧对往圣先贤。

二是现在与未来之间。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说:“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 在其本质意义上, 就是由于有本民族的文化个性。要保持这一民族文化个性, 就要一代复一代地传承、接续、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教育, 尤其是大学文科教育, 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责任。在这一方面, 我觉得《凤凰卫视·百年语文》介绍的叶圣陶等前辈在建国前后所做的努力值得借鉴。他们学养深、视野宽、立意高, 其处理传统、现代与未来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尤其是那种精神诉求和价值导向, 很值得我们效法、参酌。

三是知识与思想之间。文字、语言、文学, 首先具有“知识”的属性。作为一门学科、一个专业, 当然是要学习、掌握的, 而且这个学习、掌握过程绝非易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说话、写文章, 这是一种能力;于是, 这门学科、这种专业, 便又具有了“工具”的属性, 要使用好这一工具也非易事。这里的问题是, 文字、语言这些知识性、工具性材料, 以及由它们组织、结撰而成的文学文本, 又都是某种思想、情感的载体;而包含在这些符号、文体中的思想、情感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所谓“继承传统”, 说到底就是继承往圣先贤创造的、永远散放着真善美光芒的思想和情感;而且, 不光是“继承”, 还有责任“产生”、“创造”新思想, 延续和葆有仁心与诗情。陈平原在谈到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时认为:产生“思想”是其价值所在。在《人文学之“三十年河东”》一文中, 呼唤“人文学本该有的诗意、豪情、侠气与想象力”的回归。

四是学问与德性之间。有一位学者说过“化学问于德性”的话。大量事实表明:学高者德昭。以当代学者论, 季羡林、钱钟书、启功、饶宗颐等, 无不是为学堪称大师、尚德堪为世范者。求学问理之际, 德性人品存焉。人文学科中的文、史、哲, 既是最“担道义”的学问, 也是最讲究“知行合一”的学问;因此, 其中大家, 必是品学兼胜、极具人格风范之人。我们讲中文学科专业建设, 一定要在“顶层设计”时, 即确立学问研求与人格养成兼重的原则。这个“先入为主”的意志的有无, 绝非无关宏旨。“人格养成”, 听起来似乎有点“虚”, 其实, 将这一主观意志贯穿于中文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做到的。西南联大时期的那一批教育家, 就视大学教育为“人格养成”的教育;在那个精英教育的年代, 尚且如此, 何况今日?何况今日的中文专业教育?

五是素质与能力之间。而今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 不仅覆盖了高职高专, 而且几乎覆盖了二三本院校。这样的强调, 符合大众化教育时代社会大量应用型人才需求, 自然是大有道理的。然而, “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过分地、片面地强调“应用型”, 事实上必然会弱化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习染和提高。当然, 所谓“应用型”, 主要也是指实践“能力”而言, 而“能力”与“素质”并不矛盾。“素质”既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人格修养, 也包括为人处世的做派、言谈举止中所体现的气质、风范。温儒敏曾说, “文气”应该是中文系学生的“强项”。“文雅的气质”, 那可是受用终生的无价资本。一般地说, 高素质的人, “能力”必不会弱。温儒敏说, “会写文章”也是中文系学生的一大特长 (他所说“文章”, 包括文学创作、学术论文和一般性写作) 。温儒敏的两句话, 不就兼及素质与能力了吗?前文说过, 中文专业学生要着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而尤其重要的则是“读”、“写”二字。“腹有诗书气自华”,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书, 读好书, 无形中积累就厚;“厚积”就会“薄发”, 就会转化为妙笔生花的能力。据说当年南京师大中文系就要求四年写500篇文章。多读、多写, 是提高中文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不二法门。

以上所说的, “操作性”也许不强, 但如果其思路、精神取向能得到同行专家些许认可, 对中文专业重建或有补益。如若循此思路步步为营地去建设、发展, “文化担当”的专业使命即在其中矣。

3.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自测试卷 篇三

活动自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0分)

1.中华儿女优秀的、民族气节和,可以统称为中华美德。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培育。

3.对于国家来说,中华美德是,对于个人来说,中华美德是。

4.从古代的“千里送鹅毛”到现代的“和平玫瑰”,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后天下之乐而乐。

6.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终身学习。

8.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在家庭周围形成并保持、仁爱、、友善的道德关系。

9.”这两句诗写出了

10.对于现阶段的同学们来说,提升个人品德首先就要做到 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二、连线题(共20分)

请同学们用直线将下列美德与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社会公德艰苦朴素

热爱祖国

廉洁奉公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实事求是

尊老爱幼

家庭美德遵纪守法

相濡以沫

爱好和平

三、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下列名言中,主要讲光大个人品德问题的是()。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

B.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身为贫困生,却自强不息,用大家捐助自己的钱设立基金

会,帮助其他贫困生的是()。

A.宋鱼水B.白云苹C.郑心意D.孟佩杰

3.下列节日中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清明节B.春节C.劳动节D.端午节

4.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5.“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规范,它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互敬互爱、团结友善的优秀品质。下列能体现“仁”的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一屋不扫,何以归天下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问答题(第1题10分;2题3题各15分,共 40 分)

1.请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中华美德都有哪些?

2.同学们,有人说“美德是良好的习惯”,也有人说“,美德是高尚的行为”,在你们心目中,美德是什么?请写出三句话。

美德是。美德是。美德是。

3、读了本书中主人公孟佩杰:孝心撑起一片天的故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你们要学习他的那些品质,以提升个人品德呢?

全国“中华魂”(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

活动自测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名族精神道德品质

2、时代新风社会主义道德

3、安邦之道做人之本

4、真诚友善爱好和平

5、先天下之忧而忧

6、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无私奉献

7、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8、和谐宽容

9、报得三春晖母爱

10、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连线题

社会公德(艰苦朴素 热爱祖国诚实守信 实事求是)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相濡以沫爱好和平)

三、选择题

1、B2、D3、C4、A5、A

四、问答题1、2、美德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美德是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美德是彬彬有礼,宽容大量。

美德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美德是一阵凉爽的春风。

3、答:孟佩杰的真实故事感动了我,她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会驱走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我想对她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孝敬父母,关爱长辈的良好美德!”

4.“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 篇四

议书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梦想吗?正如种子发芽需要春天的召唤,树木生长需要阳光的沐浴,船儿航行需要灯塔的指引一样,我们的生活需要梦想,给予我们希望、力量和方向。今年,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的主题就是“放飞梦想”。

总书记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深情地讲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中国梦!为此,我们特向全区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一、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用理想激发圆梦动力。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志向。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加“中华魂”主题教育,从读一本好书《放飞梦想》开始,努力学习知识,了解中华文明;从阅读中感悟真理,萌发爱国热情。用“中华魂”铸就“中国心”、树立“中国梦”!

二、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善于钻研,勤于实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科学知识成为我们丰满的羽翼,帮助我们放飞梦想,搏击长空!

三、学习雷锋,陶冶情操,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我们要学习雷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品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

四、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用实干实现圆梦目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圆梦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追求梦想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担当,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用坚定的信念去克服它,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在攻坚克难的淬火锤炼中梦想成真!

梦想是一艘航船,它承载着我们的憧憬与希望,驶向幸福的彼岸;梦想是一盏明灯,永远在我们心中点燃,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同学们,让我们立足今天,放眼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吧!

中国梦,我的梦!

倡议者:XXxx区“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好少年

5.“中华魂”主题教育通知 篇五

为了迎接今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党的十七大献礼,宣传和展示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营造出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按照中关工委、教育部关于《关于2011年开展全国青少年“中华魂”(颂歌献给党)主题教育的通知》(中关工委【2010】13号)和2010年全省、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要求以及《龙关工委发【2011】3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及目的“喜迎十七大、颂歌献给党”活动以正面宣党的光辉历史,展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为主要内容。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真理,使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的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更加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心向党、跟党走,使青少年深刻认识自己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担负的使命,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中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领学生知党史,知使命,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方式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至3月)

利用班会课、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板报、墙报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多方面进行宣传。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的意义。

(二)阅读课本、领会内涵(2011年4月至6月)

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颂歌献给党》(中学生读本),5月份组织作文竞赛。

(三)巩固教育活动(2011年7月至12月)

共青团引领组织开展“讲党史、看展览、学英模、唱红歌”等主题教育。利用开展校园文化周活动的契机,组织文艺晚会和书画比赛。

(四)总结阶段

对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经总结。

三、开展活动内容

(一)3月份要求各班主任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学校领导进行一次旗下讲话,各班组织一期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站每周进行一次主题播音。

(二)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利用班会时间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颂歌献给党》(中学生读本),以班为单位,在班级内开展唱红歌、知识竞猜等活动。5月份组织全校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文录入校刊。

(三)以德育室为主阵地,共青团引领组织开展“讲党史、看展览、学英模、唱红歌”等主题教育。利用开展校园文化周活动的契机,组织文艺晚会和书画比赛。

四、有关要求

1、明确责任,整合力量,使活动有声有色,高质量、高效应、高标准地为党的“十七大”献礼。各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2、校团委组织全体团员带头参加各项活动。

3、语文组认真组织作文竞赛,办好一期特色校刊。

4、音乐、美术兴趣小组认真组织好绘画比赛和文艺晚会。

龙陵县龙新初级中学

上一篇:教育部: 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各地必须出台政策下一篇:全国高速公路监控技术研讨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