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精选8篇)
1.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一
安康市教育局
关于转发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体育局、高新区社管局、市直中小学:
现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知》(陕教基二办【2012】1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做好相关经验的总结和优秀成果的征集、上报工作。同时,就做好我市的参展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主题要求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演活动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产业和科研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展示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应用成果的重要窗口。征集时间紧、任务重,请各县区和有关学校高度重视,明确承办单位和负责人,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如期完成优秀成果的遴选和报送工作。
二、把握相关要求:
1、各县区至少报送5件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成果分布要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市直各中小学必须要有成果报送,每校不少于3件。
2、请石泉、宁陕、岚皋、平利、旬阳5县认真总结本县区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区域性教学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经验材料,并制作5分钟的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专题片,一并上报参加展演。
3、请市电教馆认真总结全市教育信息化经验,形成文字材料,并完成1个5分钟的专题片、2块展板,作为市级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上报省教育厅。
4、各县区和学校于7月14日前将优秀成果案例申报表原件一式两份报送市电教馆,并将电子稿发指定邮箱。推荐上报的优秀成果必须于8月5日前以县区(市直学校以校)为单位统一报送至市电教馆。
联 系 人:冯 喆 电话:3208756 电子邮箱:23665677@QQ.com 地 址:安康市五星街53号市电化教育馆(邮编725000)
二0一二年七月十日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
知
陕教基二办〔2012〕14号
各市(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
为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定于2012年9月在深圳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2〕10号)要求,我省决定组团参加本次展演活动。现就展演成果的推荐报送及参展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展演主题与时间
本次展演活动以“普及、探索、融合—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定于2012年9月25日—27日在深圳市会展中心2号、3号展馆举办。具体时间安排为:9月23日—24日布展,25日上午开展,27日下午撤展。
二、展演内容
本次展演分各省综合成果展区、专题类优秀成果展区和论坛交流三部分,主要展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成果,要求充分体现普及性、变革性和创新性。
综合成果展区重点展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具体包括三类成果: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各市(县、区)在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和省级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综合成果展区由省教育厅整体设计并集中布展,展演内容由各市按要求统一上报。专题类优秀成果和论坛交流成果由各市推荐申报,经省教育厅和教育部逐级遴选确认后进行展示及现场交流。
三、展演形式
本次展演采用展览、演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以展板、实物、专题片、专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展示,也可现场展示远程同步教学、模拟课堂、说课等。1.适合作为展板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等。
2.实物成果,主要指反映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的书籍、宣传册、案例集;优质教育资源、案例演示光盘;具有显著应用效果的校本教材或地方教材等。3.适合播放的专题片、课堂实录、各类主题或专题活动实录等。
4.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高清电视进行体验的各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课程、教师培训、空中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协同教研等建设成果。
5.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在展演现场远程观摩的远程同步课堂。6.现场模拟课堂和现场说课。一个教学时段不超过20分钟。
四、展演成果推荐报送要求
(一)成果类别和内容要求。1.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
由各市推荐本地区中小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突出优秀案例成果,如: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层教学、双语教学、有效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校本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等各个层面上所取得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应用成果。这些成果应能够清晰有效地在改变中小学的教与学方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体现出特色。
2.市(县、区)在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
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要能够凸显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亮点和突出效果。可从以下方面总结形成教学应用成果优秀案例:教育信息化促进本地区教育公平与均衡,网络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区域(跨区域)网络教研,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用创新(如德育教育)、协作教学与协作学习、城乡学校同步教学、空中课堂、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和服务等方面的做法、成效和经验。3.专题类优秀展演案例。
专题类优秀成果通过各市推荐和省级评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近年来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成果突出、案例生动的市(县、区、学校)可推荐典型案例候选,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选推荐至教育部备选,特别优秀者将参加展演期间的现场论坛交流。专题类优秀成果集中关注各地中小学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个性化”教与学的优秀教学案例。
(二)数量要求。
1.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
各市每个县(区)至少报送5件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成果分布要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市直属中小学校必须要有成果报送,每校不少于3件。2.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
各市上报1份市级经验材料、1个5分钟的专题片、2块展板,作为市级区域性教学应用成果。同时遴选上报3—5个县(区)级区域信息化优秀成果。省直属学校西安中学、西安爱知中学和西安小学每校至少上报5件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或专题类优秀成果案例。3.专题类优秀展演成果不限数量。
(三)成果形式和格式要求。
各市(县、区)在推荐报送成果时要兼顾各种展演形式,避免成果形式过于集中。其中展板标准为200cm(高)×150cm(宽),分辨率不低于200dpi,只需报送展板源文件和所有素材文件电子稿;视频文件分辨率不低于720p。
五、工作进度安排
7月10日—8月10日:以市为单位推荐报送优秀成果案例。8月11日—8月20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议遴选优秀成果。8月21日—9月20日:集中修改和制作展演成果案例。9月23日—9月24日:参展作品布展。
六、组织管理
(一)由于本次展演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展演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我省展演工作,制定我省展区布展方案,组织专家遴选推荐我省参展项目。各市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承办单位和负责人,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如期完成各地和各校优秀成果的遴选和报送工作。各市(区)须在7月15日前将优秀成果案例申报表(见附件)原件一式两份报送省电教馆,并将电子稿发指定邮箱。推荐展演成果须在8月10日前以市为单位统一报送省电教馆。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各地上报的成果进行省级评选,为优秀成果颁发证书并评定优秀组织奖。
(二)各市(县、区)要提前做好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代表观摩展演活动的组织工作,安排领队负责参展和观摩人员的组织及安全工作。
(三)积极鼓励省内高校、科研、出版等机构申报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参加展演,参加展演的产品必须为自主研发的教学课件素材、制作工具、资源库、网络课程、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产品及服务要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并已取得较好效果。
联系人:姚 远 电 话:029—87323812 电子邮箱:sn87323812@126.com 地 址:西安市药王洞153号省电化教育馆(邮编710003)
附件: 各市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优秀成果案例申报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七月四日
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二
本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探索、普及、融合”,综合展示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和新的尝试,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教育部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一次大型活动,通过展览演示、论坛交流、科技成果体验等丰富、生动的形式,为来自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旨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论坛”“中小学互动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论坛”和“变革中的课堂——教师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创新论坛”,以及若干技术讲座,活动内容丰富,对促进校长、教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三
2014年12月7日至11日在梧州举行了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学校派出了2名教师参加,我有幸能够去观摩本次大赛。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我看到了参加大赛的教师都具有非常好的学科素养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非常准确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选手们都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选手们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资源的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第三,选手们展示了良好的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除了能熟练使用、操作教育技术外,还能够运用技术服务于教学,同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也并未摒弃传统教学的手段,如:板书、实验等,而是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
但是大赛中,选手们表现出来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忽略学科本身的目标、教学任务,而是单纯追求技术的使用;有的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不当,PPT的制作还应更精细,注重实效,像舞动的荷花,飞舞的蝴蝶等对课堂教学无关联的内容尽量不要使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有的演示文稿没有导航,一键到底,如若发生问题,无法挽救。另外,要找准整合点。分析整合点是不是最好的,课前课后都可以使用技术,课前用于研究,课后用于拓展延伸,课上用很少的时间进行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我看到老师们在搜集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时,有些品位不高,甚至是伪科学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一个境界,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创设情境娱乐一下。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促进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师的教,还可以借助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进行梳理,重构我们的课程。
4.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体会 篇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体会
人们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这对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无法实现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育教学的资源也改变了人们生存和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会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也会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根本变化。
一、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否比其它教学手段高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学生的认
知水平而定,如果运用不当,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在教一年级的一节《人民币的认识》这堂课时,大家不妨充当一下小朋友的身份来试想一下:如果只要解决象“这是一元”、“这是一角”、“这是一分”、“1元=10角”这类问题时,应该是易如反掌,但是我们在买卖、找零等日常购物活动所需要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就在这里被无形地忽略了。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生活中在商店里购物的片段,当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时候,再在提前准备的小商店里模拟售货员与顾客的买卖行为,运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各种实物,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课堂气氛便十分活跃,学生对人民币比以前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可以想象,教学效果肯定大大提高。所以说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会让这堂课的效果逊色不少。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优化了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
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步入了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视、听、触、想、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优化了课堂。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新课程目标结合点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本质的是对未来人才的素养教育,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国家数学课
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主题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现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已经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需求。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理念和技能以适应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几乎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会使教育者的权威削弱,教师很难维持知识灌输者的角色,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应该再满足于单科试的纯教育,要懂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还要学会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协作,要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拜学生为老师。
为了顺利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新的能力结构。
五、新时期教师基本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需要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的工程,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这需要全社会,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大好形势让我们欣喜,而大多数老师不具备教育理论大纲的信息素养的要求,因此我校近年来正在分批、分层次地进行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尽可能使各年龄段的教师的信息操
5.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体会点滴 篇五
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就是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我们可以设计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静止的曲线,变成运动的变化的曲线;让静止的几何体,变成可以转动的,可以多角度观察的几何体;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的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确实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对边的垂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时,学生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境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是很广的,它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直至提出新理论的能力。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动画出示):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面对未来,教育应注重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像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主动参与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利用因特网和校园网,与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课堂中学生只要打开指定网页就可以自主操作课件,反复学习、反复练习,直至理解并掌握知识。借助计算机反馈速度快,不厌其烦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体化教学。练习、测评等都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计算机会不厌其烦地与学习者相互交流,直到学习者通过了各环节的学习指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感觉不到外在的学习压力,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该说,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CAI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學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工具与传统教学工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6.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构建;《有效获取信息》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8-1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在计算机多种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由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学习者,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学习者根据合作主题,借助网络通信工具结成学习伙伴,协商设计合作方案,讨论探索,展开合作行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该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加团体意识。
一、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场所。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
为了便于管理和方便,在学校内架设了学习型网站,学生只要在IE的地址栏中输入正确网址就可以进入学习网站,点击相应的学习内容,就可以进行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及时在线交流和管理,要求学生先进行注册,注册也很简单,老师也可以在上课前进行批量注册,当然学生也可以用自己别名进行注册,对于学生来讲,只要会上网就可以上学习网站,没有增加额外的负担,而且在校内的任一何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上都可以进到学习网站上来。
二、《有效获取信息》案例
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人分组形式将学生搭配起来,以个体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指定任务,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也能调动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的积极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知道了信息的多样性和来源的广泛性,所以在收集信息之前,必须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并确定采集的途径和策略。那么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呢?获取信息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有些问题向老师请教,老师也不一定都知道,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如何从网上搜索信息的知识。
(一)自助学习,组内协作
1.实践内容。在本节课的学习网站中按主页栏目的要求完成任务。(1)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书P14中的专业、专题网站。生:以小组形式互助进行,完成专业、专题网站的访问。师巡视指导,并对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广播展示和讲解。师:问这些网站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学习网站在线交流回答。承转:这些都是明确知道网站地址的,可以直接去访问,对于信息海洋中,如果不知道具体网址,我们该怎么办呢?(2)使用搜索引擎。①全文搜索引擎。师:要求学生看书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分类。回答学习网站上问题:什么是全文搜索引擎?师生交流和讲解;生练习:打开书P14中目前常见的全文搜索引擎:问:这些搜索引擎有什么特点?生讨论回答。师说明小结。问:什么是关键字,师讲述。生试试:在百度中输入关键字“中国图书网”能搜到什么?让学生感觉到关键字的作用。同时要求生完成书P15中的实践学习和讨论学习内容。②目录索引搜索引擎。生看书P15页目录索引搜索引擎中的内容回答什么是目录搜索引擎。体验:完成书P15中的目录索引代表网站:同时比较和百度,谷歌等全文搜索引擎有何不同?在dir.iask.com中按分类找找春节的信息。比较两种搜索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分类目录搜索?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关键词搜索?
2.学习方法。学生参考教材,自主学习下载信息,填写操作方法。遇到疑难问题向小组成员求助。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自我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反馈指导
教师根据各组反馈信息组织教学。
1.个别小组存在的问题。请其他小组成员予以帮助,演示操作。
2.共性问题:教师演示。针对学生不会或易出错的知识点演示讲解。
7.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74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领学生从自我学习逐步转向自主、合作的高效学习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一、合理分组,优化小组构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合理分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基础、个人兴趣来进行分组。例如,从学生个人爱好出发,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喜好来选择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共同探究、分析感兴趣的课题;亦可结合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多次分组,打破原有小组的固定结构,不断优化重组,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以四年级上册《我的卡通故事》为例,笔者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组合,将全体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以“圣诞”为主题设定合作学习任务,对小组负责人、组员各自的分工做出明确表述。例如,在一个七人小组中,小组负责人A将各组员的任务明确下发给各人,组员B负总责圣诞贺卡图案布局和卡片样式的设计,C负责圣诞树的绘制(利用画图软件),D负责圣诞老人的绘制,E负责雪橇部分,F负责背景部分,G负责调色。组员共同协作,制作圣诞贺卡,任务完成后由小组负责人检查,对不协调、不美观之处进行商议和修改,将修改调整后的贺卡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各小组任务完成并提交作品后,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上台阐述本组作品的具体内容及设计意图,然后由教师打分,并由全体学生选出最优秀的贺卡作品。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学生们掌握了贺卡类作品的制作技巧,并对画图软件的简单应用有了一定的心得,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完成分组后,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便于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以下两方面内容展开教学,首先,应保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基于教材知识点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给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及学习题目,确保学生通过活动掌握预定知识;其次,教师在设计环节应融入部分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能力的活动,以强化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促使他们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制作班报》这一章中,如何将图片和文本框插入word中并做好格式设置,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而难点则在于利用图片和文本框实现合理布局,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班报作品。笔者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一部分优秀的电子板报作品,要求他们自细观看课件并积极思考,通过优秀作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基础上确立班报宣传主题,做好栏目规划,并收集各方素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素材,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网络查阅等方式开展自主探究,然后由小组负责人汇报自主探究成果,教师做出评估后带领各小组掌握班报制作流程,确立整体布局,由学生实践操作完成班报作品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各小组下发学习任务很简单,但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如部分小组成员缺乏参与热情;有的小组存在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小组负责人极为忙碌而部分组员无事可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沟通指导,使小组合作状况不断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小学合作学习,需要让学生充分领悟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原则,了解合作学习的步骤,合理有效地进行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分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担当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在制作综合实践作品WORD报刊时,组长明确分工,有的学生负责设计版面,有的学生负责整理图片,有的学生负责整理文字,有的学生负责校验,有的学生负责报头、报花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各司其职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个人职责和承担的创作义务,不仅是“各自为政”完成手头的任务,还要时刻听从组长协调,照顾整体团队创建进程,或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创作进度,以配合整体团队创作的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跟踪和指导,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收获与他人团队学习的乐趣。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他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或某项作品时很容易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是教师不能对学生创作的作品做出单纯的评判,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丧失学习热情与动力。教师在评价小组作品时应注意站在小组、学生个体的立场上,与其他学生共同欣赏、评价,利用组间互评的方式来加强创意交流,通过展示制作思路、方法和技巧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实现各小组共同进步。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工作的教学一线的教师重视并应用这一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合作创新精神,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增添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杨瑜,刘庆圣.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2011(11).
[2] 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6).
8.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 篇八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要实现现代化与数字化相结合,必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逐步夯实教育基础,努力实现传统教育向数字信息化教育的跨越式变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除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外,初中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逐渐向数字化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起到了奠定基础和示范效果的作用。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管理系统”阐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特点
1、教材多样化。传统教学中的教材主要包括课本、计算机等,而数字化资源应用教学中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智能化教学,使“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课堂变成“师生和谐互动”的新型课堂。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工具,以及用数字化手段把知识体系与课堂教学运作联系起来,并围绕数字化工具和网络技术,从根本上创建一个全新的基础教学模式,这套教学模式除了要保存传统教学技能的作用外,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最终完成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数字化资源应用能够清晰明了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眼前,并附带一些图形、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享受视听等多种感官盛宴。
2、资源共享化。数字化应用资源融入互联网通信技术,而互联网将全世界的信息资源汇聚成一个信息海洋,用户运用相应的搜索引擎能快速寻找到有用的信息资源。此外,网络上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站,如电子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教育新闻网等,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或上传等功能实现资源的在线共享。学校也可以组建数字化信息教育网站,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浏览、上传、下载、分享相关的教育资源。
3、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资源应用教学是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在这个系统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管理的过程中。数字化资源应用管理系统本身拥有测试评分、问题解答、任务分配、作业安排、讨论交流等管理模块,能够自动更新学生的身份与测试评分信息、任务分配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各项任务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
4、环境虚拟化。数字化资源应用教学是建立在网络空间上的教学模式,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时空距离的虚拟世界,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从而实现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目的。在网络教学空间中可以无限享受各种虚拟教学活动,如虚拟课堂、虚拟图书馆等。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过程
1、根据课程内容定位资源范围与类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从而准确定位学习资源的范围与类型。如理论知识讲解模块,单靠苍白无力的文字是很难表述清楚的,此时需要收集一些直观的数字图片和案例。又如在作业练习与讲解过程中,需要收集类似参考样例的资源。
2、收集数字化学习资料。根据前面确定的数字化资源范围和类型后,就可以着手在互联网、教育资源库等网站收集目标学习资料。在收集学习资料过程中,可对不符合条件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如果实在找不到目标资料,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资料进行二次加工。
3、搭建资源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建立在Windows系统下操作,信息技术教师操作起来方便简单。另外,对学生而言,只要通过自带浏览器搜索进入即可。设计资源引用平台结构,确定平台的主体功能和模块,每个模块有各自的权限和功能,平常要加强对系统平台的实用功能与资源的维护和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科技产品不断进入教育领域,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在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方兴未艾,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科技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将数字化信息资源注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参与管理。通过系统登陆、课堂作业、互评查阅、交流讨论等数字化界面,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阅浏览资料、预习复习课程、完成试卷测试,让学生有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系统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2015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观摩学习体会10-11
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09-03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本教学的应用08-13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10-15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0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07-27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应用06-14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0
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