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2024-08-27

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13篇)

1.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一

黄旗堡街道 “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2010年,我街道高标准在6个社区和35各村的建成了 “农家书屋”覆盖率达70%以上。具体情况如下:

一、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将创建标准“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了工作日程。

二、成立了黄旗堡街道创建“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标准“农家书屋”工作的组织领导,顺利完成了“农家书屋”的选点、初审和报批,使“农家书屋”创建工作顺利启动,使其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帮手,积极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每个“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村干部兼任“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图书馆专家对管理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图书采取免费借阅、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规范了村民的借阅行为,防止图书的丢失、破坏,而需求登记制度则帮助了农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做法极大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农民积极参

与“农家书屋”管理,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经;同时我办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0

年12月

2.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二

一、阜阳市农家书屋现状

阜阳市现有农家书屋496个。07年此项工作由新闻出版局负责在县、市区搞试点, 09年建成169个, 2009年已全面铺开,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 (截止2009年) 。

1、农家书屋——农民身边的图书馆

界首市有330个行政村, 已建52个农家书屋, 80%地点设在村委会, 15%在学校, 5%落脚在农民家。普遍是一室多用, 即是办公室、阅览室、外借室, 又是书库、采编室。阜南县属于全国贫困县, 全县有360个行政村, 目前已建成80个农家书屋, 和界首县不同的是, 他们把书屋设在农资商店、学校门岗, 有的和书店联手, 销、借、阅一条龙服务。由于他们接近农村、贴近农村, 农家书屋可以利用自己的独有优势, 如看书、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集体分散等条件的限制, 在场头、地边、室内、院中、饭前之余都可以看书读报。另一方面, 也必须清楚地看到,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选址不当和别的原因, 严重地制约了它自身的发展, 消弱了它应有的社会效益, 还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发展、完善。

2、管理员——农村文明建设的使者

太和县有320多个行政村, 目前已建70多个农家书屋。从统计资料看, 村支书兼管理员占75%, 宣传员、文书占15%, 学校老师、农民占5%, 管理员年龄在27~65岁之间,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5%, 高中占65%, 初中5%, 这是一支新兴的农村图书馆工作者, 他们热爱农村、了解农民、熟悉农业知识, 这些优势无疑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守护者农家书屋, 传播着科技文明, 遗憾的是由于他们对从事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 又缺少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也给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3、书刊———农村文明进步的阶梯

农家书屋藏书决定着书屋工作的成败和新农村建设进步的快慢。目前, 阜阳市农家书屋基本上是政府采购、集体配置。据不完全统计, 平均每家3600册左右, 按学科和专业粗略地统计社会科学占35%, 自然科学占15%, 文学类占40%, 综合类占5%;物质载体以印刷型图书为主, 部分少量的电子读物供计算机服务, 出版时间近3年的占50%, 3~5年内出版的占40%, 5年以上占10%。从阜阳市农家书屋反馈的情况看, 科植、养殖、革命故事和经典名著很受欢迎;年轻人的言情网络小说, 科幻故事很少有人问津, 另外艺术类和老年保健书籍供不应求, 农民现在很重视下一代的培养, 望子成龙, 期盼他们学有专长、绘画、音乐、艺术类有点断档;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村里留守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医疗条件还不够理想的情况下, 自我保健尤其重要, 需要老年保健、医药卫生知识方面的图书。

二、对阜阳市农家书屋现状的思考

以上影响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不利因素,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积极的应对、保障措施, 为此, 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规范管理模式

每个书屋必备的两个管理制度即:“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和村民借阅制度”;建立财产登记薄, 在接收书刊清点登记之后, 加盖馆藏章;图书按照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等分为六大类, 分类以实用为原则, 便于查找;图书作必要的加工整理, 对每本书编制索书号, 并把写有索书号的书标贴在本书的书脊上;按六大类制作指示标牌, 图书上架。

2、优化运营机制

在统筹城乡共同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应注重城乡文化互动共享机制。整合城乡共享资源, 统筹规划,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书报刊综合阅览室、农家书屋、便民书店, 将“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馆”与“都市图书馆”结合起来, 发挥图书馆设施的集体效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界首有家书屋开进农资店, 方便群众获双赢, 徽商农家福在地城街上开个连锁店, 店主申请把农家书屋办在了农资店, 供前来购买农用物质用户阅读, 既宣传了图书,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同时也为农资店带来了人气。另外管理员的选拔和培训也很重要。

3、搭起共建的平台

农家书屋同乡镇综合文化站书报刊阅览室, 市、县公共图书馆共同搭建农村图书馆事业这个平台, 唱好为“三农”服务这台大戏。方法一:我车他搭, 利用县 (市) 级图书馆藏书量、人力资源、服务技术的优势, 乡镇图书馆地域和承上启下的优势, 社区和村贴近老百姓的优势, 互惠、互补、互进。方法二:他车我搭。当前我国各地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 新出台了一些提高农村素质, 帮助农民脱贫治富的举措, 其中很多活动与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无疑为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二者有机结合, 共谋发展, 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农家书屋建立起来了, 如何长治久安, 扎根于民众之中, 造福于邻里乡亲, 还需有一个保障机构。

三、建立测评体系

通过统计分析, 农家书屋建设诸多因素, 全面了解掌握农家书屋管理、运营、使用、需求等各方面的情况, 使其持续发展。

1、细化测评体系, 量化测评指标

基础业务建设:包括办馆条件即馆舍建筑面积, 现代化技术设备所投入的经费, 管理人员文化程度, 书刊入藏量、图书保护管理等;读者服务工作是农家书屋创建之本, 包括开馆时间, 年外借册次, 特别是为本地政治、经济服务实效和讲座, 培训班、报告会等其他形式的读书活动;管理包括图书和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及财务管理。根据以上内容确定得分因素和指标。

2、注重评估结果, 立足评估效益

建立测评体系领导小组, 由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民读者、分管领导及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通过测评体系, 评估农家书屋, 用科技知识指导致富的效果;评估农家书屋在传播知识, 愉悦身心, 增长知识, 提高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3、评价体系的优化与推广

通过对测评体系结果的统计分析, 去伪存真, 抓住典型, 扬长避短, 探求适合我市农家书屋发展的模式, 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寻求切合实际的方式和方法, 以点带面, 全面推广。

四、建议

1、为农家书屋提供技术支持

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 我省各基层馆大部分都参与举办了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培训, 农家书屋走向科学管理的轨道, 使书屋真正成为农民获取致富信息、学习农业科技的场所, 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

2、以农家书屋为平台, 创新服务

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上的优势, 利用特色馆藏, 为地方的经济开展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对与当地经济、文化等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和精心筛选, 定期散发到我市各农家书屋, 由他们适时提供给村民。这也是农家书屋正常运作以后, 基层公共图书馆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3、以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中心, 建立农家书屋协作协调网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原阜阳县图书馆就曾依托乡镇文化站成立了“农民图书协会”, 该协会也曾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不少经济效益和丰富的精神享受。但是, 由于条件限制, 乡镇文化站曾经一度功能萎缩, 而阜阳市图书馆也历经几次行政变更, 致使“农民图书协会”这项工作没能够红火地开展下来。

如今, 党中央落实惠民政策, “农家书屋”应运而生, 这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 无疑又是一次机遇。如果各地基层图书馆都主动服务, 以创新的服务理念把当地农家书屋联合起来, 会同各地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那么, 一个充满生机的农家书屋协作协调网就可以建立起来, 此举势必将推动我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玉.阜阳市农家书屋状况调查[J].图书馆工作, 2009, (04) .

3.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功能延伸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76-05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目的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保证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甘肃省是最早试行农家书屋工程的西部省份,自2005年12月17日在兰州市榆中县的15个行政村挂牌后,到2009年年底,甘肃全省已建成农家书屋7600余个,到2010年年底,建成书屋总数逾万个,可覆盖全省60%以上的农民、2/3的行政村。

农家书屋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随着该项工程不断走向深入化和细致化,甘肃省对农家书屋具体功能的认识也发生转变和深化,从最初的以全国统一设定的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基本目标为准,发展到现在的将农家书屋的功能更具体化。2009年,甘肃省在书屋功能上不断创新,探索出农家书屋的“四大功能”:一是科学配置图书,发挥学习场所功能;二是传递市场信息,发挥信息窗口功能;三是开展宣讲活动,发挥基层阵地功能:四是开展培训教育,发挥培训基地功能。

2010年元月初,笔者在甘肃省白银市的强湾村、白崖子村、月亮湾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个别村民进行访谈,试图了解农家书屋的实际运行和利用情况,重点考察农家书屋发挥的功能和效果。笔者对强湾村和白崖子村的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了书屋的基本配置,及村民的借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农家书屋的基本配置情况:书目配置基本符合国家规定

1.1纸质类资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强湾村和白崖子村在书目配置方面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每个书屋不少于1000册图书的标准。图书种类包括文学、艺术、少儿读物、农业科技等,基本能满足农村读者的需求。

相对来说,报刊的配置则相对较差。强湾村农家书屋共有《甘肃科技报》《甘肃日报》《白银日报》《农民日报》《健康文摘报》《中国青年报》等七种报纸,但书屋空间狭小,报纸成摞堆放于一张邻近墙角的书桌之上,取阅报纸很不方便。在调查中,并没有看到当日的报纸。为此,笔者走访了该书屋管理员,书屋管理员解释说,通常情况下,报纸并不能按期到。由于强湾村距县城较远,因此,报纸是先送到县上,再由县里派人送到强湾村,而县里则可能会截留某些报纸,因此,报纸送达强湾村农家书屋时,不仅已经过期,而且还会缺失一部分。管理员补充说,报纸一般是半月或者一月送一次,有的报纸还可能没有,而且很多报纸都没人看。相比较来说,期刊更受村民读者的欢迎。《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中包含着有趣的股市、时尚信息、笑话幽默等内容,更符合农村读者娱乐休闲的需要。

与强湾村相比,白崖子村的情况则相对差一些。在农家书屋里并未见到报纸和杂志。书屋管理员说,报纸和杂志基本能按时到达,每周二和周五都有人送报纸或杂志来。当问及书屋里没有报纸和杂志的原因时,书屋管理员说,杂志类的读物都是刚一送到就被村民拿去看了,之后没有回收上来。月亮湾村地处山沟,村委会所在地距离最近的山村坐车也要十分钟,所以读者很少。管理员说因为村委会搬了一次家,所以,农家书屋的很多书打包之后还没有拆包。

1.2电子音像、网络类多媒体资源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应配备不少于100种(张)电子音像制品,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在实际走访过程中,笔者未亲眼见到光盘等电子音像制品。管理员说,戏剧、小品类的音像产品非常受欢迎,大部分被乡村音乐班借走了,但是,借走之后再未归还,流失严重。所以,有了新的光盘时,管理员不是十分乐意外借。但是,在书屋里播放又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强湾村的农家书屋是一间十几平米的村委会办公室,书屋里所有的配置包括:三个书架,一个取暖的炉子,三张堆放报纸和杂志的桌子,一台液晶电脑。笔者一行四人的到来使书屋显得有些拥挤。电脑作为播放音像制品的工具之一,也因为它的稀有和珍贵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该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说,“不让小孩子玩电脑,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玩,再就是回乡的大学生可能会来查资料。”这是村委会唯一的一台电脑,是甘肃省商务厅捐赠的。村民家里很少有装电脑的,一年的宽带费用让村民们觉得不能接受。而在中学生普遍都会上网的情况下,他们能选择的只有学校附近的网吧。

白崖子村的基本设施条件较好。书屋面积几乎是强湾村农家书屋的三倍,村委会配有一台29寸的彩电,并且有相应的音响设备,但是,也没有看到音像制品,据书屋管理员说,村里的老年人非常喜欢戏剧类光盘,但也是有借无还,流失严重。由于怕流失太多,部分光盘被管理员收起来了,没有外借,有时也会在村里放映,受到年龄大的村民们的喜爱。白崖子村目前还没有通网络,且据书屋管理员说,村子里的居民都没有电脑。

2农家书屋图书资源的借阅情况

建设农家书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而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取决于农家书屋所配的图书等资源是否受到农民读者的欢迎。

在笔者进行实地调查的两个农家书屋中,强湾村农家书屋的读者借阅情况要好于白崖子村。通过借阅登记本可以看到,从2008年12月10日农家书屋开放到2010年1月6日,总共有348人次前来借阅图书。其借阅范围涉及农业技术、小说、人物传记、儿童读物等各个方面。据书屋管理员说,按规定每个读者只能借一本图书,但是,考虑到有的读者家庭距离比较远,也可以多借,不过,所借图书基本都已收回。借书不需要办理借阅证,因为都是本村居民,都很熟悉,所以只要登记借阅的图书、日期、借阅者姓名,即可以将图书借走。

不同读者的借阅情况有显著差异,而且两极分化很明显。借阅次数多的读者有达到接近百次的借阅记录,也有村民则很少借书,还有很多未借过书的村民。强湾村的前村主任强有雷是在农家书屋借书次数最多的读者,他60多岁,平时很喜欢看书,他平时看得较多的书包括小说、人物传记等。他说,他很喜欢看《毛泽东传》,而且他觉得村里的很多人也对《毛泽东传》很感兴趣。在借阅登记册上,传记类图书的借阅次数为4.6%。他说,看了这些人物传记之后讲给孙子听,孙子也表现出对这些知识的有兴趣。

在强湾村农家书屋,通过与5个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谈话,笔者了解到,与学校图书室相比,他们更喜欢农家书屋。因为农家书屋里“有更多课外书”,而学校图书室则较多是教辅类书籍。他们并不经常

购买课外书,但都会使用网络,他们都有自己的QQ,当要求展示他们的网络技术时,他们熟练地登录QQ,到空间里偷菜等。平时他们在网吧上网,通常不超过两个小时。

根据白崖子村农家书屋的借阅登记册的统计数据,从2008年12月15日农家书屋开放以来,到2009年12月31日,共有49人前来借书,是强湾村农家书屋借阅人次的1/7,而2008年12月15日书屋开放以后到2009年1月8日的24天中,只有1人到书屋借书。当笔者询问坐在农家书屋周围的村民“是否知道农家书屋”时,他们回答说“不知道”。村委会的院子里有两个乒乓球台,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在打乒乓球,而在靠边的一个稍微隐蔽的地方则有人在打麻将。该村的农家书屋也是在笔者进行调查时才开的门。

3问题分析与思考

甘肃省最早践行农家书屋的建设工程,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农家书屋的数量快速增长,在农家书屋硬件设施日益齐备的前提下,其实际运行情况更应该受到关注。

3.1农家书屋的报纸、杂志、音像类资源仍不完备

农家书屋应配备的报刊应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而笔者的实际调查情况显示,农家书屋的图书配备基本齐全,而报刊、音像制品等资源缺乏。拿报纸来说,在秉承“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的新闻观念下,及时将报纸送达书屋才是对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强湾村农家书屋的报纸不仅不能及时送达,还会在传递过程中遭到截留。远离市区的偏远地理位置是报纸不能及时送到的客观原因,而能否配备专人给农家书屋运送这些资源,则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音像制品受到广大农民读者的欢迎,因为它更符合农民的接受水平。在笔者的调查的过程中,强湾村和白崖子村都有村民反映,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音像制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农民现有的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们的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这使得农家书屋管理员不愿将音像制品外借,因为担心有去无回。对农家书屋基本配置所做的要求中,只对农家书屋需配置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网络资源等做了规定,至于如何有效利用并没有提出合理的建议,也没有对电视机、VCD等播放设施的配置作出明确规定,这也是音像制品类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因素之一。

网络资源是所调查地区的农家书屋中罕见的。除强湾村有一台商务厅捐赠的电脑外,其他两家农家书屋都没有电脑,而且也没有通网络。当网络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常态,当网络已普及到几乎各个阶层,当手机上网已经发展到3G,这些农家书屋网络资源的配备则显得更加必要。手机上网的普及使农民有了更多的接触网络的机会,但是这也是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占了较大比重,他们更多地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而查资料、看新闻对他们来说仍然是相对不熟悉的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背景。

3.2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应该说,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就相当于“把关人”。在白银,他们被称作“文书”。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读者对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总体上看,在调查的三家农家书屋中,强湾村的文书是比较负责任的,他能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如果有人要借书,给他打电话他也来。该村的前支书还说“晚上有人找也得来”,并认为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因为这份工作比较辛苦。强湾村的文书每年有4900元的工资,担任书屋管理员没有额外补助。其他两个村的文书则相对不那么称职。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的管理、使用及改进,为了保证农家书屋能够发挥自身的效用,各地纷纷开展管理员的培训,要求管理员既要管理、服务,同时也要创新。《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对管理员做了具体要求,并将管理员应具备的有关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归纳。然而,与实际情况相比,这些对书屋管理员的规定并未落到实处。在所调查的农家书屋中并没有见到管理员手册,而管理员也并未提到曾受到相关培训。

目前,书屋管理员大都是由村委会成员义务担任的。除了国家每年发放的工资,没有额外的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劳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并且以此来实现自身价值。笔者以为,如果保证书屋管理员可以劳有所得,给予他们一定的劳动补偿,则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毕竟“在其位谋其职”的观念还是深入中国老百姓观念的。

有些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选用退休教师担任,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退休教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多的空闲时间,他们可以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和有效运行。然而,由于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可能会与农村读者的阅读喜好存在差异,而长期离开农业劳动的他们,也可能不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从而影响到书屋在选购图书方面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适当的经济补助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对劳动的肯定。

3.3“知沟”仍然存在

建设农家书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丰富农民日常生活和劳作之余的文化生活。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仍然是贫困,农民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赚钱,众多农民进城务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几乎无暇顾及自身的文化需求。农忙时节不用说,而农忙过后,又想其他办法打工赚钱。因此,农民的自身情况决定了他们对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来说,他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如强湾村前村主任强有雷,从2008年12月10日书屋开放到2010年1月5日,他累计有18次借阅登记。而他自身的基本条件(曾为村主任、现已退休、有不错的经济条件)都是他能经常到农家书屋的前提。相比其他村民,他更多地享受到了农家书屋的实惠。

这与知沟理论的假设很相似。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的一种理论假说,其代表学者是美国的传播学家蒂奇诺等。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识的发展没有止境,知沟的扩大也将继续。

3.4农民有其自身特有的阅读兴趣

在调查中了解到,《毛泽东传》等传记类作品受到农民的喜爱。不可否认,农村仍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农民的思想中仍然保留着新中国建立初期对领袖的崇拜,通过传记来了解他们心中的伟人,进一步深化这一伟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他们喜爱传记的原因。其他名人传记,包括外国名人的传记,如《希特勒传》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喜爱,这符合农民读者的本性。他们喜爱带有故事性的书,对伟人有一种天生的崇敬,阅读人物传记既是一种消遣,也是希望通过学习这些伟人,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3.5偏远地区农家书屋的状况堪忧

笔者调查的强湾村和白崖子村离白银市较近。但是,由于这些村子都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利,而且村民们住得比较分散,因此,限制了他们去农家书屋。所以,农家书屋的位置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客观存在的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如何使农家书屋最大限度地惠及村民是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村民都搬到市里居住,村里的居民越来越少,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笔者在强湾村小学了解到,一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家书屋该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农家书屋功能的延伸、发展

农家书屋最初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农民,随着书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农家书屋认识的深入,发展和延伸农家书屋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的重大推动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家书屋与在校学生和学校的关系密切。

4.1农家书屋与在校学生间的关系

作为农村里的知识阶层,在校学生们更能与农家书屋产生直接的联系。笔者进行调查时碰到的几个初中生都表示喜欢到农家书屋来。其中一个叫金芳的初中生在书屋里共借阅19次图书。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妹妹(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也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书,她的借阅记录为10次。

创办农家书屋的目的是要促进农民群众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然而,如果不是从小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想要使现阶段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存在很大困难。因此,现阶段可以使各村的农民多接受一些能在短期内得到实际效益的技术性知识,如电焊、维修,甚至养花、种草等技术知识。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将农民读者定位成“泛农民”,一味提供实用技术培训等致富类图书。“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应该采取多样化、分层次的差异化策略,满足农民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项目,将经济目标作为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为了能让这些农民读者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环境。孩子们正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黄金时期,他们更有可能成功地完成从纯粹的农民到知识型农民的蜕变。所以,他们才是农家书屋更应重点培养的对象。

4.2农家书屋与学校间的关系

鉴于农家书屋与在校学生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对在校学生的潜在、长远的影响,可以将农家书屋建设在学校里或者在学校附近,将农家书屋与学校进行嫁接将会产生“一树多果”的效应。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们的借阅,也会为村民们借书带来便利。由于村民们大都住得比较分散,因而到农家书屋借书存在很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阅读积极性。如果将农家书屋建设在学校附近,村民们就可以将借书、还书的事情交给孩子们。孩子们每个星期都有固定的上学、放学时间,因而可以保证村民的阅读需求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同时,也能保证图书的及时归还。而学生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因此,能确保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尤其像月亮湾村这样居住分散的山村,更需要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附近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真正就成了摆设。

当然,由于农家书屋和学校分别归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因此,需要分管这两个单位的上级机构协商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定,从而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

农家书屋需要派专人进行管理,并且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当前,农家书屋大多建在村委会,并由村委会的相关成员进行管理,这其实反映了农家书屋缺乏专门管理人员的问题。而实际情况表明,由村委会成员兼职管理农家书屋的效果并不好,没有相应的劳动报酬,书屋管理员也不具备全面管理图书的素质,而且也没有相应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农家书屋和学校进行结合后则需要改善书屋的管理情况。因为学校可能与村委会距离较远,因此,不能再将村委会工作人员作为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

从农家书屋开始兴起,到现在已有15年的时间,作为“三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现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文化层次的提升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它受到经济、社会、书屋管理员、农民自身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在全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的前提下,农家书屋所起到的效果也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因此,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利洁.从读者定位审视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J].出版发行研究,2007(11)

[2]瞿振元等编.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陈惠民.最后的前沿:农村图书市场解读[J]中国出版,2006(10)

4.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四

一、保证开放时间,春节期间“不打烊”。

春节期间,外出农民工和放假学生集中返乡,农民群众闲暇时间较多,文化需求旺盛,为了使农家书屋更好的为农民服务,我镇农家书屋根据自身情况和读者需求,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开放工作,均适当延长了开放时间,制订了值班制度,方便群众来书屋借书、看书的需求。全镇21个农家书屋春节期间实行全天12小时免费开放,时间从7:30-19:30,书屋管理员克服困难,每天坚守岗位,做好书屋的各项服务,方便群众阅读。

二、多形式广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

镇包村干部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村串户开展宣传,提高群众对农家书屋的知晓度和服务满意度。如司马村、周古堆村、冯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积极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村两委干部逐户登门邀请外出务工返乡过年的群众来书屋看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演讲活动。

5.农家书屋总结 篇五

为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完善农家书屋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农家书屋工程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安徽省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回头看”活动。从XX年5月下旬开始,至XX年6月20日止,各地以市为单位,对XX-XX年度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全面摸排,认真查找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认真总结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工作经验,进一步巩固成果,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工程考评长效机制,提高农家书屋工程为农民朋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本次“回头看”活动的重点是对照民生工程政策要求和农家书屋工程相关制度规定,查找农家书屋“建、管、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安徽省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回头看”活动中查找出的普遍性、制度性问题,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调研工作要与督查工作相结合,通过督查调研找出问题根源,单位拿出措施,深入整改,健全制度,完善提高。要注重做好机制创新和总结工作,认真总结“回头看”活动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及时推广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确保民生工程持久发挥作用。

6.农家书屋读书活动总结 篇六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时机,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朋友知晓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对农家书屋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布置,贴春联,挂彩灯,农家书屋节日氛围浓厚,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我局组织有关人员春节前夕深入双墩村、梅桥乡农家书屋走访慰问农家书屋管理员,布置春节期间农家书屋落实开放时间和活动开展事宜。

四、开展多种活动。以农家书屋为依托,组织村民开展阅读,结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文艺节目和交流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迎新春、送图书进农家书屋”谈心得、写春联等等。相继举办了“珠城欢乐颂”,淮上区书法摄影艺术大展,农民篮球赛,选送了10个花鼓灯节目在市区展演,在曹老集镇举办 “三下乡”活动中邀请农业、卫生、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书屋、信息服务站提供指导服务。正月十五,还将举办全区锣鼓大赛。

7.农家书屋惠农家 篇七

向阳乡新甸村农民邵荣在农家书屋里学到了“米薯间作”技术,3公顷土地年收入5万多元。

农家书屋,一个不算太大的地方,却将精神的食粮输送到了农村不同需求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因此更充实、更富裕,也更幸福。目前双辽市19个乡(镇、街)195个行政村共有农家书屋202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全部覆盖。

为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书屋管理部门把王奔镇、服先镇、新立乡和辽西街电厂社区农家书屋作为试点,在出版物的配置中,遵循让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原则,通过走访农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分析已有借阅登记等方式,对农民阅读需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把健全的管理制度放在重点来抓,定期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制定了《农家书屋读者须知》、《农家书屋书刊借阅制度》等简便易行的管理办法,逐步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8.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篇八

**乡于1987年从**分出设立,该乡地处瑞金西北部,离市区89公里,与宁都的**、赖村、于都的**和本市**镇相邻,全乡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91亩,山地区54870亩,有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总人口12576人,2630户。

一、基本情况:

1、建设情况。我乡现有农家书屋点5个,分别是**村山塘背小组、**村青山背小组、**中心小学、**初中、**村龙下小组。其中,2011年新建点2个,即**初中和**村龙下小组两个点。5个点位置不一,**中心小学和**初中两个点就在学校所在处,**村青山背小组和**村龙下小组两个点在村委会,**村山塘背小组点在山塘背群众家中。

2、管理情况。一是人员落实情况:我乡5个农家书屋点都有专职管理人员,其中**村山塘背小组和**村青山背小组管理人员为残疾人,**中心小学和**初中管理人员为老师。二是工作落实情况。几个点都严格落实图书借阅、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且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图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被盗、遗失、受潮等情况。此外,还尽可能多的为群众提供借阅的方便。中心小学和**初中除了双休日外,其余时间都是借阅时间;其他三个村级点都实行AB岗制度,其中**村山塘背小组点实行乡干部与管理人员轮流管理结合,**村青山背小组和**龙下小组点实行村干部与管理人员轮流管理结合,这样确保了所在书屋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书屋的开放时间。

二、存在问题

1、建设方面:一是速度慢。部分村没能充分认识农家书屋作用,加之场地、资金限制,农家书屋建设积极性不高。目前为止,全乡还有三个村没有建设农

1家书屋点。二是场地还有待改良。建成的点中有些点空间小,阅读室设备差,防火、防水等专业设施偏少。三是投入偏低。乡村两级财力紧张,用在农家书屋上的资金偏少。四是单纯的书籍配送远不能满足所有对象的阅读需求,最新的信息无法从书籍获得。

2、管理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仅限于图书的整齐摆放及卫生的打扫,部分管理人员因以往没有从事过图书管理方面的培训,对图书报刊等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待提高,图书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二是开展活动数量少,由于平时所服务对象是留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加之经费所限,我乡几个点较少甚至没有开展过征文、读书比赛等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建设方面:积极引导村一级建设农家书屋,争取两年内达到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完善现有农家书屋,把现有农家书屋的硬件完善好,为群众提供一个更优的借阅环境。

2、管理方面:加强学习,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筹措资金并积极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群众阅读的兴趣。

四、几点建议

1、建设方面:一是在全市建设一批示范点,探索统一标准,形成样板,以点带面。二是增加对已有农家书屋书籍配送数量,同时应提高书籍配送的针对性,如学校的点就应多配送师生教学所需书籍,村一级的点就应多配送实用技术、时政方针等方面的书籍。三是增加对农家书屋投入,增配电子阅览设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2、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二

是实行统一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可以按每月借阅数量或者开放日出勤情况或平时整理分类情况进行单一或综合考核,尔后对考核人员按绩效给予补贴。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明确书屋所需资金来源,强化政府对农家书屋正常活动的扶持,保证农家书屋正常有序积极地开展各项读书及征文活动。

中共**乡委员会

9.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九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二、我县农家书屋情况与存在问题

**共有建成农家书屋**个,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实用图书均在1000册以上,2020年圆满的完成了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活动,配合省、市完成了黑龙江省数字书屋推广注册工作,注册用户超4.5万占全省注册用户的60%,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农家书屋工作总体上虽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屯农家书屋管理流于形式,多数农家书屋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存在书籍丢失、破损,更有甚者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村干部不了解农家书屋这一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只知道逢年过节或上级来检查时才开放,利用率不高。二是少数书籍跟不上时代进步,无法满足群众阅读需求,采购种类单一,出版物无法覆盖各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三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未能帮助少数农民养成阅读习惯。一些农村居民在业余或农闲时间热衷于拉家常,侃大山,甚至赌博等活动,而不愿去读书,读好书。

三、关于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的建议

为确保农家书屋发挥应有的效用,抓好农家书屋的运用工作,促使农家书屋效益最大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进农家书屋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良好生活习惯。我建议下一步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打造具有桦南特色的品牌阅读活动。在以国家、省、市规定开展的活动内容上,鼓励各村屯成立读书会开展以“日学一小时、周读一本书、半年一交流”为主题的群体读书活动,品读经典,交流体会;

利用县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邀请县域内知名的书画爱好者与志愿服务者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读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激发了全县广大群众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更好地感受和体味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严格考核监督。实践证明,促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必须要做到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促进书屋活起来、火起来,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方能吸引更多农民喜爱读书、常品书香。各农家书屋要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即《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农家书屋藏书保管制度》。同时县委宣传部制定考核细则,将不定期深入到各村屯就农家书屋的实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存在问题的村屯进行通报。

10.太阳庙村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篇十

根据县文体局《关于全面推进文化室建设和开展农家书屋建设自查整改的通知》(阳文体文[2012]37号)文件要求,我站对各个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我镇现建有农家书屋11个,各个书屋设备齐全、制度上墙、书柜、书桌及图书、音像制品、报刊、杂志分类清晰、摆放整齐、出版物档案登记完备、借阅登记完整、开放时间基本正常,书屋均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书屋的管理、图书的借阅登记及书屋卫生保洁等工作,尽量为广大群众阅读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农家书屋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镇农家书屋自创建以来,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模式11个农家书屋都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我站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其中富池村、上巢村、港下村、良畈村、郝矶村的农家书屋办得非常好,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和广大村民的称赞。以下就是我镇农家书屋使用和管理具体情况:

1、每个农家书屋都有管理员,由村干部兼任,做好农家书屋有关工作。

2、农家书屋面积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且能够正常免费开放。大部分村的书屋使用面积大都在25平方米以上(除个别村自身条件限制

未能达到)。配备的图书,做到统一编号,综合分类,摆放整齐,书屋整洁卫生。

3、每个农家书屋藏书均为1200种以上,约1500册,种类有科技、政经、文化、生活,且各类册数分配合理。

4、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标准书架、桌椅及灭火器等设备。

5、每个农家书屋内均有统一标牌,统一的《管理员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并张贴上墙。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镇领导及村干部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关系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性不强,存在消极应付思想。

2、因为兼职管理员是村干部兼职,文化水平有限,且常忙于工作和农务,无暇管理,导致图书流失。

3、对群众宣传引导不到位。村民常忙于农务,且有些村民嗜好麻将扑克,参与热情不高,读书意识不强;外出务工青年较多,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在家人员少,没有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4、有些书屋实用新书少,有些知识内容针对性不强,解决不了村民的生产问题,满足不了村民的阅读要求,有的以次充好,甚至把非法的书刊摆上书架,个别书屋的图书归类摆放不整齐。

四、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搞好“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提高农家书屋的质量,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文化需求,达到上级的要求,我站对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把书屋与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活动,提高了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2、加大宣传,倡导全民参与读书活动。对农家书屋开放事宜进行了安排布置,并在书屋前悬挂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公示牌,公布开放时间和管理员电话,便于村民借书阅览。

3、培养管理员。明确管理员的职责,积极发挥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担任管理员。要对管理员统一教育培训,提高管理员素质和能力。

4、规范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好图书清理工作,规范分类各类书籍,对所有的书籍必须要求加盖各村的农家书屋藏书专用章;及时刷新图标,严格建立财产、借阅登记制度,公开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和管理员的联系方式;加强书屋日常管理和维护,扩展借阅方式,确保正常开放和免费借阅。

5、大力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激发村民兴趣,培养经常阅读习惯。改变单

一、乏味的纸质阅读,把读书、学知识融入活动中;培养一批有基础、高素质的读书带头人,带领其他农民爱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

6、争取政策支持,及时更新资源。

我镇所有农家书屋主要存在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上述措施整改,已达到上级的要求。

富池镇综合文化站

11.农家书屋简介 篇十一

乡村农家书屋于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全村社名农村群众。书屋面积平方米,藏书册,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自建书屋至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10000余元,用于书屋的建设。书屋现有书柜个,阅览桌椅套,报架个,杂志柜2个,书屋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余张,自费订有《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甘肃人口与计生》等报纸杂志。图书借阅每月开放20天,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阅读210人次。同时注意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准备工作。

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全天为农民服务。书屋建成后,由村理事会负责完善和管理,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学文化、学农村实用技术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新农村新生活。

一.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余册图书和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

二.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

依据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要求所有农家书屋将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监督方式在书屋外墙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使农家书屋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村组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代表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对各类图书认真做好登记、分类、编码、陈列等建档工作;聘请了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对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制订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以此便于长久管理。

四.收集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图书种类。

为了扩大图书种类,拓宽知识领域,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平时书屋将群众反映的需求图书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分类,书屋逐步进行完善。

五.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以解决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为重点,培养村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村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

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效用。

12.农家书屋征文 篇十二

——农家书屋带给村民思想上的转变

2007年的时候,我砖桥社区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书屋。我社区目前拥有图书种类繁多,包括历史文学类、技术指导类、报刊杂志类等等。而当初建立农家书屋的时候,社区也召开了村民大会,将本社区农家书屋的情况在会上告知大家,但是当时大家听后的反映不是很热烈,甚至有些村民说,与其花这些钱买书,不如将资金投入到村民致富中来,这才是看得见的财富。

在村干部的大力宣传后,终于本社区的农家书屋拥有了一批读者。一些村民在茶余饭后喜欢来到农家书屋翻阅报纸杂志等书籍,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增长了知识,这就解决了不少村民在空闲时间打牌聊家常的问题,不知不觉中也解决了不少隐藏的矛盾。因为打牌以及聊家常容易引发口角,从而引发村民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之后,在我们的农家书屋阅览室,常常能听到不少村民高谈阔论国家大事以及社会大事,不知不觉中带动了许多村民养成了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做一个了解时事的爱国人。

本村一名养猪专业户路某,家里饲养了几百头苗猪,每年到夏天的时候,长成的猪就会食量减少,患上病,有的病症似乎有传染性,这样给路某带来不少的损失,而且兽医的治疗也不能彻底根治这一现象。终于一天在农家书屋,路某看到一本《实用养猪大全》的书,路某一下子就被书名所吸引,找个位置坐下来,他完全沉迷在书中的经验介绍中,不知不觉一个下午过去了,晚上我昨晚图书管理员清点书籍的时候,路某激动的问我这本书可不可以让他带回去看。我告诉他,当然可以,农家书屋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农民服务,给农民提供知识方面的帮助。当天晚上,路某就将书籍借回去,细细研读。

两个月后,路某将书还给农家书屋,并欣喜的告诉我们他按照书里介绍的经验,改善养猪的方法,真的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他终于明白在夏季这个高温的季节,如何改善猪的生存环境,以及猪饲料的选择。他说,按照书上的方法,他饲养的猪长势很好,并且健康了许多。当时在农家书屋的许多村民都听到他的这一讲述,大家纷纷表示替他感到高兴,同时也意识到政府设立农家书屋的初衷,从经济上的援助到思想上的“智”富才是关键。趁此机会,我也向广大农家书屋的读者宣传这一成功案例,在思想上真正改变了不少村民的想法,农家书屋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而我们的农家书屋书籍也在不断得到更新。

而今年来,村民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因此养生方面的书籍成为抢手的热点。而我社区农家书屋也会在村民有需求的方面,积极提升,满足大家热议增长的需要。

13.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报告 篇十三

全县27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县城有6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都由县新华书店配送了1435册图书和38套音像资料。县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向部分农家书屋赠送图书六千余册,224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村级网点配送了一台电脑。

二、存在的问题

1、借阅场所严重受限,绝大部分农家书屋设置在村级办公场所(村委会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或某个房间,场所太小,无法开展阅读活动。

2、借阅设施严重溃乏,全县282个农家书屋,有56个书屋没有阅览桌椅,甚至有个别书屋、书架尚未配置起来,书没有上架。

3、管理无法到位。农家书屋基本没有管理人员,更不具备管理知识,图书全部集中堆放,未能实行图书分类,管理工作人员不到位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4、基层服务网点,因经费紧缺无法安装宽带网线,我馆配送的电脑无法上网。

三、建议

1、解决经费,购置桌椅硬件设施,接入网线使电脑正常上网。

2、安排人口比较集中和宽敞的场所做为图书借阅点,以便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上一篇:饭店营销部先进事迹下一篇:市政安全监理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