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2024-06-30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一

要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就要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可以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各自的专业和特点每次定“中心发言人”实行轮流坐庄,并辅以“共同讨论”让每个教师能真正参与这一活动。

实行教师“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补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是教师彼此之间个体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价值,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二、强化管理做好:“一、三、五”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做到“一超前”、“三落实”、“五统一”。

“一超前”即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

“三落实”即一是落实时间。每周分年级备课组固定时间按教学进度备课。二是落实人员。即按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落实人员。三是落实管理。

“五统一”即是指按《新课程标准》备课做到内容、进度、教法、学练方法、保护与帮助的“五统一”。

三、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为确保备课的质量,每一位主备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查阅各种资料,找结帮教师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把握准教材的重难点。备课时,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及主体地位等,按照“学—导—练”三环节设计出详细的教案。教案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灵活性、先进性”。

四、备课组在研讨时,备课组长要切实加强责任心

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发表意见,可针对教案的各环节,研究如何最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在自时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其中重难点的处理办法可有多种;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等。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一下要求:

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三、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准备好教学用具。

4、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月查制”,并将分数记入个人考核档案。

2.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二

目前, 传统的语文集体备课正走向一条程序化、单一化的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1. 重形式, 轻内容

集体备课时, 任凭备课组长大呼小叫, 招朋引伴, 备课成员依然胜似闲庭信步, 姗姗来迟, 个别备课成员甚至借故身体欠佳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脱;个别教师由于绩效工资, 害怕别人超越于己不利, 采取“沉默是金”的哑巴原则。传统集体备课最终沦落成为煞有介事、无关核心的空洞的形式主义的载体。

2. 重备课, 轻反思

新课程理念中, 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 反思非常重要, 但现在集体备课中关于课后反思的内容却鲜有耳闻。

3. 重统一, 轻差异

在传统的集体备课中, 有些教师采用拿来主义, 照本宣科, 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主张和创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各异, 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 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安排不同的练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最大的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重骨干教师, 轻其他成员

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 每组常常挑选一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在传统的集体备课中, 往往是备课组长一人讲经说法, 其他人或是随声附和, 或是“沉默如金”。因此, 最后形成的成果其实并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往往是个别骨干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

5. 重传统, 轻创新

为应付检查, 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是备课组长将本学期教材的各章节分给各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各自查找资料, 编写教案,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符合校情、教情、学情。备课组长只是将各位教师的备课汇集复印, 分发到个人。备课组长与教师成为集体偷懒的怂恿者和实践者!

正因为传统的语文集体备课有以上种种弊端,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一种新型的集体备课形式喷薄而出, 它以聊天的形式进行, 教师以或立、或躺、或坐、或笑、或说等态势无拘无束地心旷神怡地进行集体备课, 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就是聊天式集体备课。

二聊天式集体备课的特点

1. 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集体备课需要时间进行保障, 传统的集体备课时间是学校安排的、固定的, 往往是每周一次。而聊天式集体备课突破了传统集体备课时间之拘囿, 可秉烛彻夜畅谈, 也可寥寥数语, 可于日暮, 也可于晨曦, 甚至于上课之前寥寥数分钟。

2. 突破了地点的限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地点往往是固定的, 但聊天式集体备课则可以或于曲径通幽之处, 或于其乐融融之家中, 或于风驰电掣之公车之上, 抑或于草庐之中等。

3. 突破了人数的限制

以备课组为单位, 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 全体教学人员参与教学案的制定、收集素材等过程的教研活动。这是传统的教研活动的要求。它往往由本学科教学人员组成, 人数常常是确定的。但是, 聊天式集体备课的人数却非如此。其形式格外地自由不羁, 或三四人, 或十几人, 或几十人等。

4. 突破了学科的限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 同一学科的教师往往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针对同一学科的教材、大纲等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 同一学科的知识往往涉及其他学科。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富有个性灵动的学生时, 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聊天式集体备课中, 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相互交流, 借鉴吸收, 拓宽思路, 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以求达到集体备课实效的最大公约数。

5. 突破了人情绪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和调节。传统集体备课之时, 场面往往庄严而肃穆, 备课成员正襟危坐, 脸色森然, 情绪低落。若有校长莅临指导或其他学校同仁在侧观瞻品赏, 则备课成员个个如坐针毡, 诚惶诚恐。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 备课质量可想而知。而聊天式集体备课恰恰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的, 人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敏锐、牢固、活跃, 人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富有创造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很显然, 相对于传统的集体备课, 聊天式集体备课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聊天式集体备课应遵循的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思维空间。备课人常常打破心灵之禁锢, 若脱笼之鹄, 放飞心灵, 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开放了自己思维之空间, 培养了备课人质疑之意识, 挖掘了备课人质疑之潜能。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了教研领域:它不仅开放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也开放了与本学科有联系的学科内容, 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得以交融, 得以拓展。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了教研时间:不再拘泥于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 可以在课前, 也可在课后等时间自由交流。

2. 民主性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集体备课时的拘谨、骨干教师的一言九鼎, 其他教师的人云亦云, 聊天式集体备课创造了一种更民主、更平等、更宽松的相互合作的教研氛围。这既可使教师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 在教研中像亲人拉家常那样亲切、朋友聊天那样友好, 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讨论交流, 相互沟通, 共同提高, 这无疑培养了教师们合作、研究、创新的教研精神。

3. 个性化原则

传统的集体备课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与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方面都过于统一, 甚至连教法都整齐划一。再加上备课组长的权威性, 教师们往往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 囫囵吞枣, 完全照搬。魏书生先生曾告诫我们:“一个教师, 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 不是去证明, 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 不加任何改变。”因此, 在聊天式集体备课中, 教师常常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实事求是批判地吸收集体备课生成的智慧, 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符合自己个性的教案。

4. 批判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疑, 最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想的独立性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与传统的集体备课相比, 聊天式备课对批判性思维特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的特点。教师时时体会到山重水复般的迷惘与疑虑, 孜孜不倦的执著与痴迷, 蓦然回首的发现与狂喜、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整个教研过程因为有了教师批判性的参与而绚丽。

5. 记忆性原则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对记忆的作用明显。这是因为积极的情绪能激起识记活动的有意性, 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迅速地激起识记活动的有意性, 促进了识记的自觉程度, 使记忆达到最佳效果。消极的情绪状态对记忆的作用则相反。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 聊天式备课人员则改变了传统集体备课中教师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对教研内容的暂时性遗忘, 大大提高了知识、能力水平的发挥, 也加深了对教研内容的记忆。

总之, 传统式语文集体备课虽有优点, 但弊端明显, 而聊天式因为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 开放、合作、研究、批判、创新的教研精神而美丽, 所以, 语文集体备课时, 我们应在发扬传统式优点的同时大胆采用聊天式, 将教师自觉、自由地凝聚在一起, 思索、研讨、质疑、反思、争鸣、创造, 使每一位参与者的成长路途中都流溢着创造的灵光、智慧的异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评价机制;思考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非常重多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是学校里的业务骨干,兼任着很多额外的管理任务。相比其它学科来说,语文教师任务重,责任大。很难拿出充足时间静下来深入研究课本、教学方法和学法。那么怎样才能紧跟社会和课改的步伐,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我认为只有通过集体备课,高效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给教师减负、给教师充电。下面,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集体备课,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集体备课要立足教学的实际情况

备课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我们教学经验多么的丰富,也要很好的备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备课也是学校教学检查重要督查内容。但是由于语文教学任务繁多,我们不可能做到处处到位,很多时候会出现应付敷衍的情况。这样无形中助长了抄袭、敷衍的不良风气。因此,我们学校有必要采取集体备课这一形式,进而达到节省备课时间,减轻备课负担,又能够集思广益搞好教学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二、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有效的提高备课效果

1、集体备课是教师对教科书进行横向探究和评价,进而能够提高教学实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我们高效设计教学,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为首要任务。也就是要求我们摒弃以前教学中老师主导,孩子们跟随的学习模式。积极倡导孩子们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有效的进行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总结。要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从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开始。为了有效地实现孩子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把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性落实到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之中,使孩子们真正实现高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有效关注和指导,了解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无形中给我们的备课增添了很多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集思广益才,这样才能取得高效的效果。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有效传递方法和教学经验,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推广。

2、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水平。现阶段,我们小学语文集体备课需要有效加强,重点着眼于我们备课能力的提高。集体备课是一个循序螺旋式提高的过程。在我们小学语文备课过程中,最怕流于表面,搞形式主义。这样不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宗旨,而且造成了我们教学水平的停止不前,甚至降低。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要牢记集体备课的宗旨,并制定成套的反思、檢查和评价制度,来保证我们集体备课真实有效的进行。

三、强化措施,力求成效

1、授课轮席制。备课的好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知道其成效。集体备课中要想检验备课是否适应学生实际,就需要我们进行授课检验。但又不能让每一位老师都把课讲一遍,同时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授课轮席制加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选一人授课,其他人评课,轮流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讲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评课教师也要认真负责,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备课的完善和提高。

2、提前组织试讲。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骨干教师示范性的试讲;另一种是由随机抽取教师练兵式的试讲。完成试讲后,组织评课环节,对备课和授课组织研讨。

3、设置有效的反思环节。集体备课,授课后,所有成员都要对备课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方案,并从我们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孩子们学习的实际出发,加以修改、反思,使备课更加完美,将创新进行到底。

4、个体的微调。备课效果的好坏最终要落实到孩子们的身上,要通过课堂的授课效果来检验,只有通过授课才能对我们的备课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我们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备课方案进行微调,使之更适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

四、备课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个性魅力

集体备课是面向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目的是要通过集体的教研最终形成教学的共案,供学校同年级语文教师共同使用。这就要需要我们通过研讨求同存异,最终形成共案。但并不是要摒弃我们自己的个性,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尊重我们教师的个性特点,允许我们的个性在教案中得以适当的体现。力争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

总之,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一门教学艺术,它既注重教师的创新性,又注重教师个人教学技能和才能的有效发挥。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注重个性的发挥,才能激发教师的备课热情,使集体备课收到良好的备课效果。

4.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制度 篇四

一、集体备课组安排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开展。

二、集体备课时间和内容

1、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三下午,内容为学习领会整个学期、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集体讨论教学设计。

2、活动时间为两周一次,开展“一课、一评、一思、一得”教学研讨活动,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

三、集体备课形式

1、各年级语文学科组集体讨论、集体设计教案。

2、主备教师作备课的中心发言,其他教师事先钻研好教材做好准备。备课时抓住“备”字: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作业,备课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3、组里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及时发到网上邻居供学校教师查阅。

四、集体备课要求

1、各备课组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方向,教学编排体系,教学时间,制订好集体备课计划。

2、每位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每次事先确定备课内容、中心发言人和整理人。

3、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抓一点,析深刻,论透彻”的教学模式,突出“乐”和“趣”。

4、集体备课组要严格按照“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精神开展活动。

5、教师上网交流要及时,个人加减有重点,课后反思要深入,教案复备要深思。

6、每次集体备课要推荐一名教师做好详细的记录,学期末上交记录本到教导处。

5.小学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篇五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语文教研组是每周四下午,数学是每周五下午。众所周知,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作为备课组组长就我们年级在这学期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以下几点: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这学期的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比如:课前三分钟时间的控制、指导朗读具体要抓住的词语、朗读的具体指导。

6.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讲稿 篇六

一教材概述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长春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本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基础上,继续沿袭板块组员的特点。学生到了中年级,虽然识字和写字教学不是重点,但是,识字和写字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要注重随文识字,力求自查工具书自学生字,学会结合上下文自选字义;要严格进行写字训练,要求写得规范、工整、美观。

全册共设计了11个板块,可以把每个板块看做具有人文意义的专题,进行语文学习的载体。其中,除“汉字家园”外,共有28篇课文,8次表达训练,2次综合学习活动,以期实现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目标。二学习目标

认识255个生字,会写258个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完成8次表达,培养写作兴趣,提高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与人交流的综合性训练;加强综合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实践应用,掌握规律,形成能力。

三、教材特点 显著特点之

一、追求精品文质。显著特点之

二、注重语言积累。显著特点之

三、精选课后练习。

四、教材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

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教材重点难点

本学期注重随文识字,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板块形式编排。全册共11个板块,依次为童年的愿望,汉字家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幽默三则、人间情、长城的故事、山水风情、马的天地、科学趣闻、壮丽的山河、考验。争取在本学期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七、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语文学习启迪学生思想,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先打的思想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具体措施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二)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三)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将“听”、“说”整合起来,从听中学读、读中学写。在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训练中,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7.中小学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一、集体备课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资源共享。

经调查, 集体备课在学校最为常见的模式是:教师个人先备初案——集体探讨——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形成定案。由这一普通常见的模式可以看出, 集体备课首先是教师个人独立备课, 这时教师个人会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 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思维习惯, 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写成初案, 然后在集体备课中拿出进行探讨, 使得教师们在其中了解并掌握信息。另外, 教师个人的初案体现了其本人的教学风格, 这些隐性经验的交流都实现了资源共享。

2. 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集体备课是汇教师集体智慧于一体并立即用于实践检验的一个活动。它实践的对象是学生, 因而它既是理论学习, 又是学情分析;既是反思教学, 又是经验总结;既是教学案例剖析, 又是探讨方法。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通过对教师个人初案进行探讨形成通案, 教师再进行个性化修改, 因材施教, 让学生能够高效并快乐地学习。

3. 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集体备课是相同专业、相同学科、相同年级的教师之间进行的学习交流。教师先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钻研教材, 由浅入深, 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课堂内容, 然后在集体备课会议上把课程的重点、难点、操作方式方法提出来, 征求教师的意见。在活动中, 教师相互补充、质疑、讨论、求同存异, 不断完善教案, 经历了“初案——通案——实践——反思——定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初案由教师个人编写, 它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一种学习;在集体备课中形成通案, 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学习。通过两次逐层的实践反思,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4. 有利于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

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集体备课就是完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行动研究。在集体备课中, 教师们聚在一起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并把这一交流的结晶指导课堂教学, 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无形地浓厚了学校的教学氛围。

5. 有利于“五课”活动的展开。

“五课”是指教师的“备课、说课、上课、思课、评课”, 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过程就是教师与自己或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对话”的一种教研模式, 它需要教师们的共同探讨, 参与反思, 互相共进。而集体备课恰恰为这些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发展的平台, 让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 彰显并突破自己。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活动, 它涉及的个体较多, 因而个体的一些不当行为对其展开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存在一些不良现象。

1. 流水账式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是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共享资源和智慧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教师个体备课的深化。一些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无准备, 完全出于应付, 在备课时匆匆而来, 呆呆而坐, 怏怏而离, 致使集体备课无主题、无目标、无动力, 只是简单地聚在一起聊聊天。

2. 集体备课中主持人与主讲人分不清。

一般的学校都是让有经验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他们在备课中往往侃侃而谈, 变成主讲人, 忽略了初案的编写者, 有时权威霸性的语言让其他教师没有发言的欲望, 久而久之, 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要么毫无准备, 要么备课不充分, 原本一场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个人的备课。

3. 集体备课中的“批斗味”过浓。

一般地, 公开课完成后, 接下来要进行评课。评课的目的是让上课教师获得教学上的改善和进步, 但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评课教师的言语过于激烈、苛刻, 只讲缺点, 不提优点, 集体备课的“研讨会”变成了“批判会”。若再加上上课教师的心高气傲, 好好的一场活动就充满了火药味。有教师说过:“我最怕上公开课, 那让我觉得我是《皇帝的新装》里的赤裸皇帝, 想死的心都有。”这玩笑中透着无奈。长此以往, 我们的教师还有斗志吗?我们孩子的教育指向在哪里?

4. 集体备课中的“搭便车”行为。

大多数学校没有健全集体备课的规章制度, 对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作为也没有相应的奖惩, 从而导致教师的不作为、“搭便车”现象。就像一位数学教师说:“我很少备课, 在集体备课上把其他老师的教案改一下, 有时都不用改, 上课时就照着讲, 省了不少功夫。”这样的行为用于课堂, 学生的求知欲不被磨灭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们教育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东郭先生”?

5. 集体备课中备课内容缺乏逻辑性。

有些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表面工作做得很足, 但实际内容是空洞的。一些备课组将备课内容分配给教师个人, 如张三负责编写数学A册第一章教案, 李四负责数学A册第二章教案等等, 一本教材由几个教师分块完成, 最后再1+1式地简单合并, 装订成册。这倒是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 但是, 我们知道, 老师们的教学风格迥异, 思维方式不同, 这样的分工会导致教案缺乏知识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 体现不出学生哪些懂, 哪些不足。同时粗糙分工, 简单合并, 会使合作陷入互相推诿、盲目做功和滥竽充数等乱象之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 随便上网下载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 应付检查了事, 使一本教案就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三、如何让集体备课更具有实效性

1. 强化集体备课中的模式、环节。

集体备课的重心是一个教案的完成。好的教案本定要合理分工, 科学整合。分工前, 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同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根据全面性、方向性、层次性、评价性原则确定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接着明确分工, 教师再进行个人导学案的设计。

教案本中个案的形成定稿过程要严格。 (1) 通案须是初案经过共同研讨, 大体上能照顾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秉性志趣。 (2) 通案虽然是在集体备课上产生, 但毕竟是教师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由于学情不同, 一些集体智慧下所制定出来的措施、方法、环节, 具体到各班不一定都具有适用性。教师应结合通案, 在个案中融入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差异。 (3) 实践后要反思。对课上的实践检验产生的问题, 在教案上以旁批的形式进行标注补充, 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形成定案。

2. 提高教师的自身意识。

首先意识到重要性。集体备课是以解决本学科教学问题为主题、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的集体活动, 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关系, 是教师新思维、新观念产生与交流的平台, 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聚会活动。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过程和一种手段, 因而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参加, 且做好准备, 在会上共同探讨, 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要有团队意识。光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健康快速地成长的。尤其是教育, 参与者除了教师、学生, 还有家长、学校的管理者, 甚至是社会的其他团体, 参与者层次不同, 仅靠一人之力难以周全。增强团队意识, 充分利用全体教师的所有资源和智慧, 才能提高整体效能。再次要有包容之心。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及学校的扩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新思想走入教师这一行业, 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激情, 但同时也无目的、无创新、无方法, 往往是借助教科书, 找大量资料, 依赖模仿资深教师盲干。对他们, 评价要中肯, 不要带过强的个人色彩。评辩课中, 指出不足是为了改正, 一味地放大缺点, 缩小优点, 容易使组织内部产生不和谐和不公正的因素。宽容的心、赞赏的眼光比过度的批评贬斥更能让人进步。

3. 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虽然教育的法律、法规没有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 但为了使它的存在具有经济实效性,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必须的。

(1) 要有时间保证。集体备课是同科组教师资源、智慧、经验的交流, 它需要给同科组的教师一个共同的时间聚在一起。因此学校应把集体备课时间列入教学工作安排中, 如语文组集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周一上午, 数学组定每周二上午…… (2) 管理过程要严格, 杜绝“搭便车”、“东郭先生”现象。期初要面向全体, 做好行计划, 把握环节, 确定好主持人、主讲人, 会议结束要小结, 期末工作要总结。要严格考勤, 相关责任领导要参加, 做好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及表率工作。 (3) 要具有民主集中制。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主心骨, 要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来促进教学的提升, 所以学校要给予备课组长较强的执行力, 统筹安排。另外集体备课既然是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 应让教师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说出心中所思所想, 真正体现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丰富教研文化、促进教师发展的本质特征。

4. 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集体备课是教师智慧闪现、思维碰撞的平台, 它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作为依托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奖励, 才有竞争, 才能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学校可根据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个案的质量、材料上交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评价细则, 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或在以后的晋升、评优评先中予以政策倾斜, 或在绩效工资中突显出来。

8.语文教学该怎样集体备课 篇八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它是有严格的组织要求和任务要求的,既有单个教师的个体智慧,更体现集体力量的结晶。实践证明,集体备课可以强化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作为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目前集体备课在一些地方成了鸡肋,或是纯粹做做样子,走在过场,应付所谓的检查。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方面,谈谈集体备课。

一、语文集体备课常见的问题

(一)有集体,无备课,形式重于内容。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的分量可想而知。语文教师也是每个学校的比较多的一个群体,学校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语文集体备课,但往往是语文教师人在心不在,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划,漫无目的,属于沙龙性质或是小型的茶话会。

(二)集体备课,各自为政,备课成为“教案之和”。

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备课,看似集体备课,实则假集体备课,没有沟通,没有交流,无法形成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默契。这样的集体备课的结果就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了教案,集体备课就变成了教案的累加,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核心要义。

(三)集体备课,成为各种资料的堆砌搬运。

语文集体备课,需要大家的集体力量,特别是语文,需要查找各种资料,但往往成为各种资料的搬运堆砌,没有目标,缺少思想和逻辑的乱搬乱堆,结果可想而知。

(四)集体备课,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

集体备课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一个人喋喋不休,像是开会或是做报告,这和集体备课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

(五)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上课的某种模板。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讨出一个教案,一个模式,然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教案去授课,这无疑是犯了教育的大忌:因材施教。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加强规范,尽快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恢复它的本质功能,让集体备课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堂,让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受益。

二、改进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做到真集体真备课。

真集体顾名思义就是全体语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一处,真备课,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备课。集体备课要求组织者在集体备课之前就要有所安排,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分工,有记录,等等,集体备课是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学初的集体备课,组织者就要根据本学期的时间,各个年级的课程特点,各个专题的篇目,文题特征等,开展专题研讨,共同研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总体课时,乃至各个专题的重点难点,练习的设计,等等,这样就对整个学期有了大致的安排与构思,纲举目张,宏观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集体备课,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备课途径,我们一定要做到真备课,真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当然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合作意识,每个人既要讲究个性,更要突出合作,一定要扬长补短,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

在具体备课时,组织者要求每个人都要明确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至少每位参与的老师对于要备课有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能充分“备”。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同样要遵循备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领:

首先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充分“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当然,也许每个班级的学生状况不太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层次,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要备教材。语文教材与理科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文章相对独立,每篇文章都有独立性,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对每篇文本进行教材领悟分析,老师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互相沟通交流,不一定做到观点一致,理解一致,但要合情合理,这样每个教师对课文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从微观着手,制订相应的详细的教案,力求实效,进而组织教学。

再次要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特别在语文教学上,其特点不像理科的教学那样精准,那样明确,有时答案是模糊的,有时答案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学生言之成理就行,等等,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挑战,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就要畅所欲言,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展示出来加以讨论研究,使问题更加明朗,教师心中更有了底。教师再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三)集体备课,让每个教师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但毫无疑问这个集体是教师的每个个体构成的,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当然是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让每个教师动起来。要想让每个教师都动起来,这就要求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除了组织相关老师到指定地方参加集体备课外,更重要的是组织者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要务必有内容有主题,比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大到每个专题的目标,教法,小到每一篇课文的备课,都要安排到位,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做什么,该交流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主动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师或者是组织者唱独角戏,“一言堂”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也杜绝了教师为了备课而备课,不得已成了各种资料的搬运工,试想这样的集体备课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学生怎么能在一堆堆的毫无章法的资料中吸取必要的养分。教师动起来,集体备课才有活力,课堂才有生机,学生才有未来。

上一篇:小班健康保护牙齿下一篇: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