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4-10-02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精选7篇)

1.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一

第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

2、教师制作有秋天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过秋天的雨吗?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秋天的雨景图)

3、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好漂亮,好漂亮!黄黄的大菠萝和雪梨,好像闻到了甜甜的气味,我好想咬一口;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

4、你们说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拿着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这把钥匙就是--(课件出示:秋天的雨)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读懂生字词语,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2、刚才大家自学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认识的字组成的。(男女同学轮读词语。)

3、读得真不错,这些字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钥匙扇子,柿子,衣裳这些词语后面一字都是轻声;扇子的扇是多音字。)

4、文中哪个句子中两个读音都有?(课件出示:“你看……炎热”)

5、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要注意读正确这个字的两个读音。

6、读得太棒了!接下来老师想听听你们读课文,能满足老师这个小小的愿望吗?〔开火车读课文。〕

7、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

8、这一次他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带着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来把问题读一读?请大家带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愿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10、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吧。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读其它的句子。

1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课文当中的五个自然段写得都很美。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再好好地读一读吗?(生自读最喜欢的段落。)

1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13、你读得真好,我们都闻到水果的香味了,刚才饱了眼福了,接下来我们来写写生字吧。

14、(出示课件: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要提醒大家:柿子的子要读轻声,仙子的子不读轻声。我们把这两个词语再来读一读

15、〔出示课件: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看看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爽)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让我们来写生字和词语吧。请同学们把田字格里的生字各写两个,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各抄写一遍。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秋天的雨是神奇而美好的,你们一定想去看看秋天的颜色,闻闻秋天的气味,听听秋天的声音吧。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吧。

五、作业。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二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3.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每个句子的顺序,并懂得两个自然段的顺序。教育学生向韩小宁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

3、会用“什么时候,谁还在做什么”句式说、写句子。能正确回答问题,把答话连成通顺的话。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力。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能理解生字词,学会用运。

2、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句子和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和先后顺序。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用具:

大字课文、词卡、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教学生字词。

1、板书课题:7 我自己做

2、出示放大课文,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生字词。

3、板书生字词:

秦 韩 宁 郑 敏 抄

4、教学读音。

5、指名学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6、讲解词语的意思。

秦、韩、郑都是人的姓。

“抄”可举例让学生理解。

7、指导书写。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课文中写了谁和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课外作业。

2、默写生字词。

秦 韩 宁 郑 敏 抄写

二、学习课文

1、板书课题,由课题导入新课。

2、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回答下面的问题:

谁叫大家做数学题?

秦老师叫大家做几道数学题?

韩小宁做好了多少道数学题?

韩小宁还有几道数学题没做出来?

(4)总结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秦老师叫大家做数学题,韩小宁做好了五道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说说每句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

第二句:郑敏华叫韩小宁抄他的作业。

第三句:韩小宁没有抄。

第四句:韩小宁做好了这道题。

(3)说说韩小宁是怎样做出这道题的?

韩小宁认真地看了看题目,想了又想,就做出了这道题。

(4)总结这一段的段意。

(5)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向韩小宁学习,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复习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内在联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1、集体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第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写秦老师叫大家做六道数学题,第二句话是说韩小宁做好了五道数学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第二自然段有四句话,第一句先说下课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说明这道题比较难。第二句话再说郑敏华叫韩小宁抄他的作业。第三句话是说韩小宁说他自己做。第四句话是写韩小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做出了这道题。这四句话联系紧密,不能颠倒。

三、指导朗读

1、让学生熟读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每句话。

3、教师泛读。

4、教师领读。

5、分组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四、小结

我们说话做事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课文中的句子也是一样,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又先后之分。在学习课文时要学会弄清他们的先后顺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拼音练习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二、读下面的词语,在写一句话。

做好了--

做出来了--

1、读词语。

2、让学生说句子,鼓励学生多说句子。

3、师生评议。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

( ),( )还在( )。

1、读例句,总结句式。

2、老师举例:下课了,小明还在教室里读书。

3、让学生说写句子。

4、师生评议。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大家做数学题。

大家做( )道数学题。

( )叫大家做( )道数学题。

( ),( )叫大家做( )道数学题。

1、让学生独立填空。

2、指导学生比较每句话的异同。

3、做一些拓展练习。

五、看图回答问题,在连成通顺的话。

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什么?

郑敏华说什么?

韩小宁怎么说?怎么做?

1、先指导学生看图。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连起来说一说。

六、作业。

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贴近,很多学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太难,学生掌握很好。词语的发音也较好。

5.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五

日期 :29-11-2010 (星期一)

时间 :六十分钟

班级 :五年级

学生人数 :45 人

平均年龄 :±11岁

科目 :华语

教材 :水灾新闻

预期学习成果 :1.3: 听读与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能辨别词语的读音,理解

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 (层次 1)

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结束前,学生能够:

a) 以正确的发音读出四个生字新词 (怒吼、及膝、雪中送炭、疏散)。

b) 说出以上生字新词的含义。

c) 应用以上的生字新词来填充。

综合教学 :听、说、读、写、思考

旧有经验 :学生已上过类似的生字新词课。

思维技能 :联想与联系、诠释、评鉴

融合知识 :道德教育

道德价值 :助人

环保意识 :爱护环境

未来学 :设计情境,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教学 、生字新词 、活动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播放录影片段

1. 教师以电脑展示从互联网下载有关水灾的录影片段。

2.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该录影片段。

3. 教师提问,学生尝试回

答。

a.同学们,你们刚刚观

看的录影片段是关于

什么的?(水灾)

b.同学们,你们认为影

片中的水灾是天灾还

是人为的?(天灾)

思考 教具:

1.电脑生字新词

思维:

联想与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4.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5. 教师随机揭示主题--

水灾新闻

默读课文

1. 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师强调正确的默读法:

不指读,不动唇,不出

声。

讲解生字新词

图片:

教学法: 表演法

例图:

(狂风怒吼)

(教练在怒吼) 1. 教师以电脑展示一幅黑猩

猩的图片。

2. 教师要求一位学生出来表

演黑猩猩怒吼。

3. 教师令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该表演,并引导学生猜出

要学的生字新词“怒吼”。

4. 教师以电脑展示“怒吼”

的生字新词。

5. 教师朗读一遍,学生朗读

两遍。

6. 教师适时向学生强调

a.“吼”应读成 (hǒu)而

不是(kǒng)

b.吼的第六笔是“   ”

(提),不是“一”

(横)。

7.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说出

“怒吼”的含义。然后以电

脑展示“怒吼”的含义。

意义:一般指猛兽发威吼

叫,常比喻发出雄

壮的声音。

8. 教师提问学生黑猩猩会在

什么情况下怒吼。

9. 教师适当的利用其他与

怒吼有关的图片给予补

充及说明。

思考 教具:

1.电脑:生字新词

思维:

1.联想

与联  系

2.诠释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10.教师以电脑展示例句。

例句:为了保护小老虎,那只母老虎不顾一切地向侵犯者怒吼。

11.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讲解生字新词

教学法: 直观法

图片:

1.教师以电脑展示一幅有关

水灾的图片。

2.教师令学生观察图片,然

后根据图意回答问题。

3.教师以电脑展示生字新词

“及膝”,学生朗读。必要

时,教师纠正学生读音。

4.教师指示学生说出“及”

的笔画数(三画),并强调

其正确笔顺。

5.教师以电脑展示“及膝”

的含义及例句。

意义:达到膝盖的水平。

例句:下午下了一场倾盆

大雨,低洼之地水

深及膝,使许多人

寸步难行。

6. 教师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

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应该把垃圾丢进河流、水沟等以免造成阻塞。

思考 教具:

1.电脑生字新词

思维:

1.联想

与联系

2.诠释

环保意识:

爱护环境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讲解生字新词

图片:

动画片:

教学法: 观察法

1.教师以电脑展示闪图,学生观察后,猜出相关成语。

2.教师以电脑展示生字新词

“雪中送炭”,学生朗读。必要时,教师纠正读音。

3.教师播放“雪中送炭”的动画片后,学生说出其含义。

4.教师以电脑展示“雪中送

炭”的正确含义及例句。

意义:比喻在别人艰困危急

时,给予适时的帮助。

例句:吉兰丹州发生水灾后,全国人民雪中送炭,捐钱及运送各种救灾物品到灾区。

5.教师说明“炭”字与“灰”

字的不同。

6. 教师向学生灌输助人的道德价值观。

教师小结:

当别人须要我们帮忙时,我们应该在金钱或精神上给予支持,不可袖手旁观。 听

思考 教具:

1.电脑生字新词

思维:

1.联想

与联系

2.诠释

道德价值:

互相帮忙

讲解生字新词

例图:

教学法:声音的模仿

1.教师要求一名学生模仿学

校火警练习时的铃声。

2.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说出听

到铃声后应该做出的反

应。

3.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生字新词。

4.教师以电脑展示“疏散”

一词,并指示学生朗读该生字新词。 听

思考 教具:

1.电脑生字新词

思维:

1.联想

与联系

2.诠释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5.教师说明“疏”的第五笔

是“  ”(提),不是

“一”(横)。

6.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说出该

生字新词的含义。

7.教师以电脑展示该生字的

含义及例句。

意义:把密集的人或东西

散开。

例句:拯救队伍把水灾灾

民一批一批地疏散

到安全的地方。

8.教师提问学生在哪些情况

下会进行疏散行动。

9. 教师适时利用与“疏散”

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并

给予补充及说明。

道德价值:

互相帮忙

分组活动

《动一动脑筋》

1.在我最困苦的时候,只有

你雪中送炭,实在令我太

感动了。(    )

2.天色阴暗,狂风怒吼,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

3.火灾的灾民已被疏散到安

全的地区了。(    )

4.两只猛虎为了争夺食物发出的怒吼声,震动山林。(     )

5.他们有困难时,幸好何老伯

雪中送炭,让他们度过难关。(     )

6.我家附近的小溪,水深及

膝,溪水清澈。(   )

7.为了避免妨碍车祸现场的救护工作,警方疏散围观的群众。(    )

8.姐姐穿着及膝的紫色碎花裙,显得美丽又大方。(     )

1.教师把学生分成八组(每

组五至六个人)进行《比

一比,哪组棒》的游戏。

2.教师通过电脑荧光屏展示

8个号码 ,号码下面星星的数目代表该题目的难易度及得分。

3.教师向学生讲述游戏规

则。

4.教师从一个装了各组组

名的盒子中抽出其中一

组。

5.成功被抽中的那组选择号

码并回答有关问题(回答时限为10秒)。

6.如果该组同学答错,有关 问题将公开给其他组别

回答。

7.答对的组别,教师将给予星星作为鼓励(学生所获得星星的数目是根据该组所选择的题目而定)。

思考 教具:

1. 电脑

生字

新词

思维:

1.联想

联系

2.评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技能 备注

未来学研究

教学法:情境教学

教师设计情境并提问:

1.总结

2. 增广练习

3. 辅导 1. 教师指示学生说出今日所

学的生字新词。

2.教师以电脑展示生字新词

的含义并令学生说出相关

词语。

1. 教师分发活动卷给学生。

2.教师简略说明做法。

3.教师令学生完成活动卷。

1.教师指导须要辅导的学生。

写 教具:

教具:

1.电脑 生字

新词

2.活动

6.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对学生进行拼读带后鼻韵母的训练,提高读后鼻音的拼读质量。

2、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组词。

3、字、词、句的训练。

4、连句成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只有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才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板书习题。

2、教师示范读音节。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学生的读音。

5、集体读。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成词语。(见书本)

2、提示学生写出带此偏旁的字,在组词。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4、师生评议。

三、练习题第三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头戴( ) 眼看( )

脚穿( ) 手搓( )

2、师生一起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音节。

2、组字组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1)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2)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2、讲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完成,又不懂的,再仔细读题,弄懂后再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

5、师生评议。

6、集体读一读。

7、拓展练习。

四、作业

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填空:

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例:郑敏华做完了数学题。

郑敏华把数学题做完了。

(1)他们给大家看自己画的画。

(2)蒋小芸在竹竿上晾手帕。

2、讲解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怎么改。

3、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补充练习。

5、小结。

三、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小八路头戴军帽。

小八路身穿军装。

小八路胳膊上戴着臂章。

2、分析三句话:三句话的主语相同,在合成长句时,把后面的两个主语省略,每个短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补充练习。

四、作业

五、六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改写句子。

支梅在绳子上晾衣服。

2、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小红头上戴着帽子。

小红手上戴着手套。

小红脚上穿着皮鞋。

二、把下面的句子拍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 )接着,她在红领巾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

( )她先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

( )李晓红的红领巾脏了。

( )最后,李晓红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 )然后,他用清水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2、集体读句子,想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说哪句话在前,哪句话在后。

4、指名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排起来。

5、师生评议。

6、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三、作业

第七题

7.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七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开工奠基讲话下一篇:再见了校园生活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