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2024-11-20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18篇)

1.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一

牡丹江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安全管理制度

一、使用远程教育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禁止非正常关机,禁止随意插拨各种连接线。

二、管理人员要随时升级防病毒软件,保证每周进行日常病毒检测,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任何程序、数据要经过病毒检查,同时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三、相关人员不得传播、复制、编写病毒程序、严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色情及暴力的信息。

四、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网络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五、完善安全保卫措施,注意防火防盗。教室内应按防火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六、加强教室内用电管理,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事故;按综合布线设计进行用电线路铺设,不得私拉乱接;远程教育室用电不得超负荷;每天下班前,须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关闭总电源,最后关好门窗。

七、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照明电及其他电器

设备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

八、定期检查、保养远程教育设备,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妥善保管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和重要随机文件。

九、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请人员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维修时,学校相关人员应自始自终协同。

十、远程教育场所应列为单位重点防火、防盗部门,下班前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检查。

2.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二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又称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于2004年, 实现“三种模式”, 即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 以应用为核心, 高质量建设高效益应用为原则, 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水准。2006至2007年度我市教育局先后为全市中小学备置了彩电、DVD、教学光盘、电脑和教育宽带网, 学校布置了多媒体教室, 这样,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设施就备齐了。

一、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学, 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 注意力容易分散, 运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学后, 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 表现力和可控性强, 绚丽的色彩, 迷人的画面,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 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我在教《两只小狮子》一课, 其中一词“懒洋洋”让学生去理解, 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 让学生用动作表演, 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 再让他们去说, 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 跷着腿, 摇着尾巴, 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 再让学生去演一演, 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 跷着腿, 哼着调, 把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 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 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 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 看动画兴趣十足, 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 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 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 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二、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学, 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 可见,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

1. 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的画面和配音, 可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为了渲染气氛,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体会感情, 在朗读时, 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 指导学生朗读。再如我教《两只小狮子》一课,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狮子妈妈的神态、动作, 然后结合生活中自己妈妈说话的语气, 想象地读一读, 最后听听画面中的配音, 将自己的语气和配音进行比较之后, 教师再指导、鼓励学生个别读、跟读、小组赛读等, 多读几遍之后, 学生进入了情境, 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

2.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中的音乐, 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课文内容不同, 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 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 来烘托、渲染气氛,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 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一段适合的音乐, 学生边听边想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 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的节奏, 让学生从音乐中欣赏朗读, 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 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范读后, 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给谁配音。学生听了兴趣盎然, 读得声情并茂。

三、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学, 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只要教师创造条件, 正确诱导,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教《乌鸦和狐狸》一课时, 问学生:“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这里的”直流“一词, 你怎么理解。”一学生答:“就是一直流的意思。”老师点击鼠标, 出现了狐狸流口水的画面, 又问:“谁还有不同想法?”一学生又答:“就是不停地在流。”另一学生边看画面边站起来说:“我觉得就像没有扭紧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可见, 学生能有此丰富的想象, 和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是分不开的。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地, 作为一名教育者, 就应把创新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探索其实施途径与方法, 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我们的祖国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3.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三

预计到今年底,“农远工程”完成投资111亿,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亿,地方投资61亿。 “三种模式”将覆盖中西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将使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以小班教学为主的教学光盘资源已经覆盖小学所有年级和学科,为农村初中提供了名师名课、示范课、教学实验、教学素材等教学光盘,教学多媒体资源覆盖初中9个学科和小学8个学科,共4129个学时。视频资源覆盖初中11个学科和小学7个学科,以及专题教育(安全教育、少先队活动、远离毒品等)、科学人生、世纪讲坛和学科实验等资源,共2099小时。教学素材资源7692条。这些资源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平台按照教学进度每周向农村中小学免费发送。

到目前为止,国家级面对面培训先后培训了15000多名一线教师,各项目省已有80多万教师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培训了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实现了工程确定的培训目标。国家级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和送培下乡相结合,培训骨干教师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面对面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培训送到县、送到乡、送到项目学校。

我国已应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教学光盘应用培训、学校安全培训、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培训等,培训人次近300万。今年暑假,教育部还对西部100个县的农村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并将培训资源发送给所有工程项目学校,实现了大规模、高效益、低成本推进教师培训的目的,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

截止到2006年底,农村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数量由2002年的146万台提高到2006年的305.6万台;农村小学由2002年平均每98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提高到2006年平均每39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农村初中由2002年平均每49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提高到2006年平均每19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农村学生不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活动,还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

4.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四

学校管理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有一个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现提出项目学校管理人员管理办法。

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敬业爱岗,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2、必须通过县级或县级以上的项目技术和业务培训,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经验。

3、具有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胜任(或在指导下能够胜任)实验课题的研究任务,并能撰写相关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4、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承担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的领取、安装、调试等工作。

2、承担项目设备的操作与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节目播出安排及时接收、下载、整理、刻录远程教育资源。

4、做好各种表册的登记工作,管理好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力争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5、承担学校(教学点)全体教师的教学应用培训工作,力争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远程教育设备操作、资源应用、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

6、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示范、教研教改工作,督促全体教师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

7、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收集的经济资源信息或扶贫信息,积极配合当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村党员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与进步。

8、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l、管理人员一经审查确认,该教师的工作岗位在项目实施期内一般不得调动。

2、项目管理人员从事项目设备操作与教学应用研究的工作量每周按4课时计算。

3、学校成立以项目管理人员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小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工作。

4、对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工作执行情况实行专档管理。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效绩,由县项目执行办公室根据学校(教学点)工作记录按学考核。

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 篇五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

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若干对策.

作 者:余实 作者单位:湖南融众投资担保公司,湖南,长沙,410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1)分类号:U7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 教学资源

6.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六

为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实现我县城乡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和同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实现我县教育既定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意见,以科

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县远程教育的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机制,把远程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应用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促进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协调发展,着力加强远程教育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用二年的时间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二、实施应用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远程教育事业

要把远程教育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成立远程教育应用领导机构,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发改委主任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机构,教育局负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应用,制定符合实际的远程教育应用计划,搞好所建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要千方百计的加大投入,落实工程教育资源建设费,设备日常维护费,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应用机制,推进三种模式的应用

优质的资源快捷地传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三种模式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提供了传播平台,抓好三种模式的应用,发挥三种模式设备的效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远程教育的应用思路是:创新教育新理念,创新教学新方法,创新应用新机制。要把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断实践中,探索三种模式的应用规律,提高应用的效益和水平。在应用中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实现应用机制的创新。

1、乡(镇)中心校工作的职责

(1)成立领导组,保障应用的落实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远程教育应用的第一责任人。根据科教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初中制定三种模式中心校制定模式一、二的教学应用计划。从资源的获取、利用、管理、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安排、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培训、设备的运行等方面加以落实。通过教学实践,创出本校应用新机制。

(2)强化教研教改,开展校本研训

以中心校建学校远程教育教研组,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抓好日常教学研究和应用。定期开展活动,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有利于应用的教研制度。要强化校本研训,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新理念、新方法。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三次以上教学观摩课、教学竞赛、专题研究为内容的教研活动。各校教研组要负责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会使用设备并利用资源教学。要培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教研的指导作用。

(3)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根据农村远程教育工作运行情况,乡镇中心校要从管理、培训、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各学校对次项工作建立考核机制,抓好工作的管理和自评;县教育局要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同时将次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管理之中,每学期对远程教育各项目校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4)抓好设备的使用管理,保障应用的正常开展

学校要落实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措施,各种制度要统一公布上墙,让教师学生自觉遵守执行。要确定1-2名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护。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卫星资源的接收工作,及时下载大量丰富多种媒体的资源,做好登记和建档工作,结合实际进行对资源进行本地化改造,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成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资源,保障应用的正常开展。

2、三种模式的应用

熟悉三种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开展日常应用,要把三种模式的应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排出课表,狠抓设备和资源的使用。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同时帮助教师备课,开展农民教育活动。教学点的光盘应用课每周不低于10课时,农村小学、初中不低于15课时,要覆盖各年级、各学科。依托乡镇中心完小校,负责本乡镇教学点资源的传送,保证资源的更新。要做好播放记载,总结利用设备的教学经验。

模式二:卫星接收点。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卫星所具备功能开展教学,排出课表和收视表,落实应用计划。农村小学每周至少安排20节以上的应用课,要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利用课余时间收看远程电视教育节目,每学期每个教师要达到40课时以上,要求做好笔记。学校通过整合电教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媒体教学,实现内容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应用的普及率和效益。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具备模式二的全部功能。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备课,形成电子备课制度,开展好教研和培训活动,为农村党员教育、科技培训提供服务。除抓基本应用外,还要抓好整合应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展资源的整合,开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整合。要求

应用课每周达到50课时以上,覆盖各年级、各学科。

根据我县对工程建设模式的改造方案,凡涉及改造的学校,应用工作主要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通过登录县远程教育平台和市远程教育平台获取优质资源,充实学校资源库,整合所有力量,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满足师生的需求。

(三)加强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体系,依托县远程教育中心开展三种模式的应用工作。要把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作为指导思想,要求基层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育设备加强教学的研究和应用。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教研计划,建立从事三种模式应用的教研制度,要通过组织观摩示范课、教学竞赛、专题座谈会、现场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学校教师的应用,通过开展活动,树立典型,推广新经验新做法。要在全县形成面向学生应用为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的共识。教研工作的另一项任务就是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建立县、乡、校三级培训体系,对广大教师进行普遍轮训提高,这是抓好应用的关键所在,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培训新格局,使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县负责对乡教研员和项目校骨干教师的培训,项目校骨干教师负责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项目校的校长是抓好应用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应用的基本技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

基础硬件配置已经基本完成,资源的利用迫在眉睫,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就是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别,使偏远的山区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要切实加强资源的建设,增加投入,这是做好应用的保证。一方面要以县建立县远程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全县教育资源管理、使用、信息交流、资源发布和共享的县域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研发自己的特色资源。再次,制定统一的教育资源下载制度和管理制度,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及时将最新的资源传送到基层学校。

(五)构建学校信息平台

在“校校通”实施的基础上,要整合网络平台,构建县、乡、校将形成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搭建学校的信息平台,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除已建成的校园网站外,其它所有乡镇初中、乡示范小学及有条件的小学均要建成自己校园网站。建立起学校的信息平台,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其中,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这是实现远程教育应用效益发挥的新的增长点,必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六)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

远程教育平台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育信息平台,更是农村党员教育中心、科技培训的传播中心。学校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重要阵地,要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平台为农服务的作用,要形成面向社会开放的应用格局。要采取分时间利用的办法,即:课时教学用、假日农民用,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掌握。要安排好应用时间表并公布上墙,每周至少有一次向农民党员开放的时间。要把远程教育平台与学校所建的网站整合充分发挥为农服务的功能。

(七)建立考评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工程应用评估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三种模式的应用与研究,要对项目校加强评估督导,要对学校、教师纳入考核。对应用突出有特色的学校实行奖励,对于开展不得力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促进应用的良性发展。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以管理促应用,向管理要效益,以县统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共同遵守。要成立县工程技术服务指导组,指导全县设备的维护、使用。

三、应用效果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必将会对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深刻的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三种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质。

1、教育理念的创新。三种模式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更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创新,广大教师必将成为三种模式的实践者、探索者,必将成为三种模式应用的技术骨干,必将成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2、教学模式的创新。三种模式的创新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应用的效果,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3、应用机制的创新。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是一项机制的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健全有效的管理、激励、保障、应用机制,真正促进了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7.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七

经过这几年的应用实践,教育技术设备由最初用一张木桌子进行管理,到现在用钢质多媒体讲台将计算机、实物展示台、中控等设备统一进行管理,在硬件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研究了学校以往经历,考察了兄弟学校在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上的经验,在钢质讲台上进行大胆的革新。在每张讲台上安装了网络门禁,与学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进行连接,公用一张卡,方便教师使用和保管。利用网络门禁对多媒体讲台可以进行班级多媒体使用者、使用时间等设置;记录使用者的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等信息。通过这样改造,可以记录学科教师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对教师就可以进行考核,也使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管理

由于班级多媒体设备类别多,操作复杂,于是课题组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在招标书中就将整套设备的功能进行标明。在设备到校进行安装调试时,要求多媒体集成商满足一键开机功能,只要任课教师在中控面板上按一个键就可以将计算机启动、投影机启动、屏幕降下等动作。对于任课教师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模式,即必须先通过公司技术员进行的操作培训、现场练习、操作考核等程序,成绩合格后才可以发卡使用多媒体设备。这样做极大的保证了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正确操作率,减少多媒体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故障。

在每个班级里由班主任推荐一名负责任的同学担任班级电教员,对班级电教员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基本使用和简单故障维护等培训,协助任课教师能够顺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教室多媒体使用登记表》登记任课学科、时间、设备情况等信息。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班级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开关机,且时间间隔比较短,这样操作有以下弊端:直接影响投影机灯泡寿命;这样的开关机还会出现机器启动不正常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组进行讨论,通过两条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在班级电教员职责里添加一条要求,即要求每个班级电教员需要到教师办公室了解一天有哪几节课要用到多媒体,根据实际情况提醒上一节课的任课教师是否要关闭系统;二是要求任课教师提前到班级电教员处登记或提前到任课教室接前一节课老师班。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维护程序的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故障报修程序、故障设备维修程序、故障硬件更换程序等。

四、故障报修程序

班级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班级电教员通过常规检查后还是无法解决的故障,用电话联系学校管理员进行报修,学校管理员接到报修电话就应在《教室多媒体设备问题处理登记表》记录。如发生学校管理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向系统集成商报修,并由学校管理员进行记录,在《金华市第六中学多媒体设备报修联系单》上登记。

五、设备维修程序

当接到班级多媒体设备故障报修后,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并记录维修的结果。故障已解决的维修应让班主任在《教室多媒体设备问题处理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故障无法解决需要返修,也要得到班主任的确认,才能将故障设备带离班级;对返修班级的设备,按标书要求替换备用设备,做到不影响教学工作。

六、故障硬件更换程序

学校教师基本配备计算机,都已经使用了三年,逐渐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每年都有教师需要更换一些配件,学校根据需要会适时购买一些,并将配件保存在总务处仓库里。需要向学校信息中心进行申请更换,并填写《硬件更换申请表》,由技术员对该硬件进行检测并登记故障原因,诊断是否更换,确需更换时将总务处的存根开给教师,让教师携带损坏硬件和《申请单》去总务仓库领取新的硬件。

七、研究成果

建立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机制,建立了一支负责任的小电教员队伍;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套维护保障程序等保障教学的有效工具;不仅为教育技术设备出成效、降损耗作出了贡献,而且使全校师生及管理人员均能自觉地、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大改善了学校教育技术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红玉, 田保红, 王海明.《教学模式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教育部就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3].孙祯祥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浙江师范大学

[4].孙祯祥教授.《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与素质》.浙江师范大学

8.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 小学学校 教育管理 相关举措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农村学校之中,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比如国家开展的贫困扶持项目及西部大开发和定向生等一系列教育举措。在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

一、现如今小学学校面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

小学是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点的起步阶段,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所以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使其更加完善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其教育体制。但是现如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较为潜在、难以发现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还有漏洞而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限制了负责人对小学学校管理措施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某些小学学校的管理手段比较老旧,没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其管理手段和相关措施,致使小学学校的教育体制与一些名列前茅的学校相差甚大,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为保证小学学习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吸纳各个专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管理手段,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推进。

二、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小学学校的管理体系不能同改革开放之前的教育管理措施一模一样。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从前的管理手段已逐渐衰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从前不尽相同,其单一化的管理手段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化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受到应征者和学生家长的接受和支持。小学学校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如何较为有效地创新学校的管理举措并完善教育体制呢?

1.创新并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政策。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孩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最基础的阶段,为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习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较为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清楚明白权益对教师、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要性,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学生的家长本校与其余小学学校的优势,并且这位负责人向家长保证了保护小学生的一些权益,使得小学生的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学习而放心。比如:因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多数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中受委屈、受伤害,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月都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各个教师的教育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教育方案进一步改进,保证在不使小学生受委屈的同时而学到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小学生的家长能够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的学习。

2.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打造安全校园。

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大多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学生家长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制定一些措施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用校车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等一些重要举措。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为使小学生能够安全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这所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不惜斥巨资建造安全性能较高的校车接受小学生上下学,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学及回到家中。除此之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要求小学生如需请假,必须由学生家长亲自打电话要求,并且学生家长所用的电话号码需是小学学校的预留电话等类似能够保障小学生安全的一些重要措施。另外,负责人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护演练,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通过演练的形式而得以有效强化。

3.科学合理地分配小学学校的管理任务。

小学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仅仅只有一个,如若学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必须让这位负责人经手,那么这位负责人就会成为“骡子”,一天24小时都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所以负责人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任务下发到相关部门完成。小学学校的规模虽然没有高中、大学的管理体系完善,但是其麻雀虽小五脏却齐全——有一些较常见的管理部门,比如:财务部、教务处、政教处等常见部门,为保证管理制度在小学学校之中有效实施和反馈,学校的负责人应根据部分的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任务。例如:某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为使学校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及时反馈信息,这位负责人依据学校各个部分的职责而科学的分配了相关任务,比如:教务处专管小学生教学方面的事物,政教处却专管小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夜不归宿等类似的安全性的原则问题。

三、结语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此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依据新时代的政策法规管理学校,使得小学学校的教育能够步入教育的正轨。

参考文献:

[1]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2]谢勇.浅析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3]姜迎雪.浅谈如何搞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吉林教育,2012(34).

9.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九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的不断丰富,远程教育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方式。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呼唤开放的课程资源,开放的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封闭的课程资源无疑是课改路上的绊脚石。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远程教育的起动与实施,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更为深远,它不仅转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而且解决了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不足、教师培训不实、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共享,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远程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运用远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的指导思想,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传播技术和学习理论,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相互综合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还在于它带来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物质实体相互分离,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确立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传递和反馈教育信息,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教学、动手活动和学习探究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以求最大教学效

益”的指导思

想。

二、做好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 远程教育的实施与推广,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禁锢,它在更大意义上实现了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通过专项讲座培训,教师自身实践,学生亲身体验等方式,经过调查、对比、分析与论证学校师生达成了统一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知识传授不再是简单死板的空间想象,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它同时扬弃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融入小组研究,讨论的研习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动手活动和实习课程,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前往博物馆、科技中心或可参加“实际的”现场学习,接受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天、地、人三者的互动融合与统一。

三、做到人员、经费,专用教室三到位 为保障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与高效运作,我校选派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了隆回县远程教育培训,订购远程教育相关的书刊,相应配件,提高远程教育人员的津贴待遇,制做网页,定时接收远程资源,选用最好的教室装配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播放室,完善了防盗、防光、防尘等设备设施,为确保我校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了操作过程的“四化”

1、强化培训:

⑴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⑵利用模式三设备开展教师的业务学习,通过观看新课程理念课堂实录,专家讲座,计算机操作实录等光盘,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

2、细化管理

⑴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时检查监督远教工作的开展情况,促使师生高效运用远教资源。

⑵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机房管理、微机使用、两种模式的应用保障制度,细化操作规程,保证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各种应用模式都发挥作用。

⑶配备兼职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多媒体教室的检查与管理,定时下载网络资源并整合,定期对所有远程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养护;负责教师微机培训。

3、经常化使用

除学校集中培训外,学校要求教师每两周必须运用远程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中授课一节,同时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研究课、公开课和观摩课等活动,促使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4、深化课题研究: 远程教育工作虽在我校刚刚起步,但它正以无穷的魅力,深广的内涵,吸引着我校广大教师在学习中探索,在反馈中总结,在实践中深化。

10.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提高“农远工程”的教育绩效,是“农远工程”当前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笔者参与湖北省“农远工程”项目验收并结合多次考察和调研,分析了“农远工程”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远工程”教育绩效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绩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83-0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关键之举。“农远工程”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向农村中小学输送大量的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快速发展。[1] 要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使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学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农远工程”教育绩效是教育管理者、广大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 农远工程”应用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2006年参与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验收”工作,并多次参与了对“农远工程”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教学运用、资源运用、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考察和调研。事实证明,“农远工程”在资源管理和教学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正在逐步缩小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农远工程”的应用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亲眼目睹以及和师生进行交谈,了解到“农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由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提供的教学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致使资源的应用效果不高。

2.资源管理不规范

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几乎对下载资源没有进行整理和保存,时间长以后,下载的资源被删除,基本上没有刻录成光盘保存,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教师培训不扎实

部分项目学校应用情况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教师应用的基本能力不够,缺乏足够的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不够,更没有长远培训计划和远期培训措施。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提升较快,教师参加了一次培训,过一段时间可能现有的技术水平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上级领导和学校校长制定可持续的培训措施,促进教师的信息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能够跟上信息化教学发展。

4.教育教学应用存在误区

自“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教育应用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应用误区。

误区一:认为应用不深入是因为建设经费投入不够。教育经费在任何时候、任何学校都会有困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经费确实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今后也不可能短期内完全解决。这就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下还需要多方面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现有资源,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激励措施,优化培训方案,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激情,而不要一味地因为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而对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裹足不前。

误区二:认为应用效果不好是因为卫星IP资源不够丰富。“农远工程”提供给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和长期使用的文字教材相比较,应该是非常的丰富了。电子教学资源能够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这可以使教学内容以生动逼真的形态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但是,任何信息内容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多媒体展现,也并不是教材每一段文字都要有电子教材的形式,所以,目前的卫星IP资源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丰富也是有限度的,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应用效果关键在于恰当的应用、巧妙的应用。同样的粉笔,在不同的教师手里,写出了不同的作品。同样的道理,卫星IP资源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同样的资源,但是应用好了,发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误区三:认为应用有难度是因为资源与教材不匹配。很多教师认为卫星IP资源和教材不配套、不吻合给教学带了很大难度。电子教学资源是辅助教学的资源,不是代替文字教材的应用教材,更不是代替教师授课的机器。所以,全盘的与教材完全吻合的电子资源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现在中小学教材也不是统一的,有人教课标版、苏教课标版、北师大课标版、以及其它版本等。[2]所以,也很难做到完全的统一。

二、提高“农远工程”教育绩效的策略

如何提高”农远工程”教育绩效,使现代远程教育从真正意义上服务于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农远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教学应用,让农村、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资源,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3]而教学应用的效果取决于县市领导、学校校长(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认识程度,只有提高了领导的认识,才能狠抓管理,促进应用。从现在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应用,其原因是领导的认识不高,缺乏意识。因此,必须强化意识,提高认识,狠抓管理,促进应用。各县市应该组织各项目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教学应用比赛活动,促进项目学校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2.宣传应用典型,带动教学应用

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的教学应用需要一个逐步认识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该发现典型,狠抓典型,宣传典型,组织向典型学习的活动,同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应用。对于后期项目的工程立项建设应该向前期项目工程及应用搞得比较好的县、市倾斜,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应用。

3.强化师资培训,深化应用质量

教学应用的效果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从现在的应用情况来看,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但这些学校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大部分学校的应用并不理想,主要是教师培训太少,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师资培训目前大部分停留在代表培训、集中培训的层面上,这可以解决“农远工程”中信息化教学师资的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师资培训要有远期培训计划,要有可持续培训策略。要加强校本培训,以校为点,骨干带头,相互协作,也可以通过校际联谊,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和提高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既可以使全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快得到提高,也可以节约培训成本。

4.加强资源管理,激发应用兴趣

城市优化教学资源借助农远信息高速公路把卫星IP资源以数字光盘形式、电视直播接收形式、网络资源等形式传输到农村中小学,给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但事实上,电子教学资源不同于纸质的书本教材,传统的书本教材是物化的、具体的,有了书本,资源就自然保存了。而电子资源需要以电子管理的方案来进行归档整理和保存。否则,很好的教学资源可能杂乱堆积,日积月累给有用资源搜索带来问题;也有可能看过就被删除,没有保存以备后用。所以,建立校本电子资源库,分类存储各个学科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有些资源的重复接收和获取,浪费财力和人力,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快捷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激发教师积极运用电子资源的热情。学校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对下载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目成册和刻录,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的积累,为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应用提供了资源保证。

5.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学应用

“农远工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亮点工程、希望工程,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教育投资比较大的宏伟工程,如果不能够保证其发挥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所以,“农远工程”要重在应用,要奖惩分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学应用效果突出的学校大胆创新,进一步带动应用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实现科学、合理地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6.建立教学指导服务体系,提高教学应用质量

(1)建立教学指导团队

卫星IP资源应用是目前“农远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能否很好地应用教育资源将直接影响着“农远工程”的效益。组织研究“农远工程”的科研专家、一线卫星IP教育资源应用好的优秀教师以及城市信息化教学优秀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团,定期定点到农村中小学进行现场教学指导,也可以提供邮件、电话等形式的教学咨询服务,提供硬件维护,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等。同时教学指导团听取农村中小学教师反馈意见,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农远工程”的良性发展。

(2)建立教学指导网站

农村中小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不便,有必要建立“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指导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服务,使专家、城市优秀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有一个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也能够突破培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自己闲暇时间浏览网站,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7.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农远工程绩效

“农远工程”要发挥很好的作用,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评价的范围要全面。“农远工程”是一项庞大宏伟的希望工程,评价既要涉及硬件建设与维护,也要涉及软件开发与管理;既要涉及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也要涉及实施教学的教师和参与学习的学生;既要涉及城乡学校的资源互通与共享,也要涉及城乡学校的差异;既要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要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第二,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农远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工程,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一定能够准确评价其效果,只有多样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做到准确的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这项工程及具体的教学实践实施之前进行预测性的诊断评价,在这项工程及具体的教学实践实施中进行过程了解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完成后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衡量做出总结性评价。只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才能做到系统化、准确化评价。

第三,评价的方法要科学、客观、准确。通过调研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价量表,确定分级指标,明确具体评价系数,做到人性化的设计。要发挥“农远工程”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评价体系要量化、具体化。建立“农远工程”评价体系量表,要把重点放在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上。尽管目前各个学校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价量表,但大部分是一个统计表,评价衡量指标比较模糊,这种统计表大概反映了教学设施使用次数或者有没有使用,但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具体的应用质量。“农远工程”评价体系要看中有效应用,而不是盲目应用。可以适当在评价体系中设计一些评价细则反映出学生的听课回馈,教师的使用感受和自评,以及同事或相关技术人员的评价意见。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学使用的有效性,也才能够真正以评促进“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绩效。

总之,“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进入实质性教学应用阶段,保证“农远工程”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农村中小学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绩效,稳步推进“农远工程”向前发展,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黄旭光,刘新丽,杨非.卫星IP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2):60-65.

[3]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35-40.

11.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一

徐雁冰副厅长致欢迎辞。他对出席大会的嘉宾表示欢迎, 并简要介绍了湖北省的经济状况、教育发展状况和中小学章程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

孙霄兵司长作了主旨报告。孙司长指出, 学校章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必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必须准确把握章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不断完善建设机制, 积极作为, 推进实施, 让章程在学校办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让章程切实成为学校的办学依据。

王定华司长作了专门报告。王司长分析了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明确了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的新任务, 指明了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王司长特别指出, 推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 要用法治思维来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各地中小学要以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基础和出发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及上海、青岛、杭州、沈阳等教育行政机构的有关嘉宾交流了各地的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经验。徐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武汉市以教育部委托专项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为契机, 注重基线调研、注重制度设计、注重形成成果及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为重点, 努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得到与会领导、代表的高度评价。

在分组讨论中, 教育部委托专项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遴选推荐的实验校代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长吕向东围绕“以法制精神构建学校章程, 以法制思维实施学校章程”, 武汉市洪山区英格中学校长张新华围绕“现代学校管理学校安全的前置化、常态化”,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长黄智玲围绕“以教育共同体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作体机制”与来自上海、重庆的共6位校长进行了典型交流发言, 引发大家的深层思考。其他与会者就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的法律地位与外部关系、中小学章程制定的理论与实践等主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黑龙江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王新宇、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彬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伍锦昌分别代表三个小组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教育部委托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专家组成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彬教授和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蒲蕊教授分别作了《学校章程建设:反思与前瞻》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民主、法治、责任》的专题报告。

1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本教研制度 篇十二

一、学校要建立以教务主任和远教管理人员牵头的远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拟订好学校远程教育教研计划,按计划实施学校远程教研活动,活动有总结、有记录。

二、明确学校的远程校本教研课题,深入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三、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集体教研活动,认真组织讨论教师反馈的教学或社区服务信息,总结经验,提高远程教育教学与服务的质量。

四、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远程教育优质示范课活动。让全体教师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远教论文、优秀教学反思、优秀社区服务员、优秀信息传递员、典型先进材料等评比活动,奖励先进,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

六、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以上的村、校联席会议,认真总结与研讨本片区的远程教育问题,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质量。

七、组织或委派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认真学习先进学校或其它地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本校的远程教育工作。

八、认真组织教师不断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与远程教育知识,提高本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从技能到服务的全方位教师人才队伍,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与社区服务。

13.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三

市项目办:

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在我县实施以来,各级项目实施单位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工程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三种模式已基本安装到位,教学应用陆续开展。现将我县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机构建设及组织管理切实加强

(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县通过电视、广播、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务必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前,全县上下一致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对于探索和实现我县义务教育信息化,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对于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保证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结合实际,确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和建设为基础、培训为重点,科研为先导、应用为核心的工作原则,制定了项目工作目标,落实了项目工作任务,建立了项目工作运行机制和考评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小轻任组长,县教育局局长肖鹏、副局长吴来生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日常事务。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本校项目工作。

二、工管理到位,设备安装、验收等工程建设规范有序

(一)为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组织管理有序,我县要求施工队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的各项规定,对施工设备、施工程序、施工进度、施工结果逐校进行真实有效的记录,保证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做到了施工各环节科学规范,确保了工程质量。

1、完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安装。

2、选择了适宜的卫生天线站址,安装了卫星天线及避雷系统。能够用九州数字卫星接收机正常接收三套节目,能用数据接收卡及专用的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及西安通视数据接收系统接收中央教育台的IP数据。

3、对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规范合理的安装。强电、弱电严格按照《施工管理手册》中的附图进行布线,负荷均衡,满足负荷要求。室内电脑桌、电动屏幕、投影机、电视机、中控系统的安装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其进行了联合调试,设备运行良好。

4、按照《施工管理手册》中的附图

7、附图9的标准安装了网络教室。按要求安装了交换机柜,采用8芯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星型布线结构。水晶头全部严格按照TIA568B的标准压接。强电采用16mmI的铜芯线,负荷均衡,满足负荷要求。弱电规范合理。设备全部按模式三系统结构示意图所示连接,安放规范。经过通电测试,学生机、教师机和服务器运转正常。

(二)我县各学校项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项目评估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评估。各学校从项目组织机构、配套资金、人员培训、设备建设、资源接收和应用管理、课题研究以及项目实施在当地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项目执行中取得的经验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计划措施,在向县项目办提交书面汇报材料的同时,并提供了与项目有关的档案资料。

在各学校自查评估的基础上,县项目办按照验收标准,于10月中下旬组织人员赴各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学校能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精神,保证了远程教育设备按时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设备进行管理,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

三、师资培训到位,技术支持服务等运行保障机制迅速形成 我县通过组织省、市、县级不同层面的应用和技术培训,使学校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试点项目几种模式技术解决方案的特点,初步掌握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能在当地和所在学校承担示范、培训工作任务,为学校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项目培训工作要求,我县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完善了有效的培训检查、考核、认证制度,确保了培训质量。各级应用培训10天,72学时,集中培训了6名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和108名计算机教室(模式三)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和县级技术人员;市级培训64人;县级培训156人。同时,各学校采取教师自学、骨干教师讲授、小组学习、校内外教学研讨等形式对学科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

我县充分发挥硬件厂商、曙光公司、县电教馆技术骨干和参加省级培训的一线教师的作用,结合项目开展和资源应用,针对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定期组织对各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进行硬件设备、系统维护及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方面的培训,逐步培养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方面的业务骨干队伍。为鼓励教师使用三种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我县建立了一系列的运行保障机制。要求中小学教师运用三种模式组织教育教学成为农村中小学校的经常性、制度化的正常教学活动。把教师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优、职务职称晋升与聘任的重要指标。教育行政部门还组织专门力量,整合电教、教研等各方面优势,设立专门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与学习方法研究。我县认真组织指导研究和交流活动,结合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通过观摩教学、巡回指导、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树立典型,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要求各试点学校建立专门的运用三种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教研制度,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四、资源的接收和管理到位,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强化

(一)强化接收管理,发挥资源效益

1、各学校都能按应用远程教育IP接收软件接收中小学课程资源,按通视接收软件接收教育部网站、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星空放送等资源。

2、各学校IP资源接收着重于教育资源部分,以与学校教学相关的内容为主(包括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等方面),同时兼顾农村实用技术信息,综合发挥本项目的作用。

3、各学校《软件资源管理制度》、《项目设备管理制度》、《教学资源及光盘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上墙,并严格按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对资源的管理。

4、各学校根据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节目播出安排,制定了接收计划,定时做好了远程扶贫项目资源的接收、浏览、下载、管理工作。

5、各学校的项目配发软件都在《软件登记卡》上注册,浏览接收教育资源情况都在《设备使用及接收资源记录表》上记载,下载的资源节目都在《收录资源目录》上进行编目,统一管理。

(二)面向学生,强化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和城市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此,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办督促各项目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三种模式的功能和作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县各项目学校将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迅速普及开来,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领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抓好了教学光盘在完善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优势;要求卫星教学收视点必须面向学生,进入课堂。各学校根据教育电视台卫星数据节目播出时间表,做出了合理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了收看。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接收、整理、刻录各种课程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所配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精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我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办指导督促学校建立三种模式应用保障制度,区别不同学校、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区别不同学校、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达到了每个学生每周都有2节以上的课在装备的教学上的基本要求。各项目学校都做到了管理制度、课时安排上墙,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在抓好教育教学应用的同时,我县还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功能,促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当地政治、精神、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五、地方配套经费和维护运转经费落实到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影响深远

我县在全县中小学建立了5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53个多媒体教室,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了63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和33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项目总投入99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调拨664.6万元,县财政拨付332.3万元。电脑桌、多媒体教室课桌、电视机柜、交换机柜、投影仪吊架等设备则由学校自行购买。我县高度重视项目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维护运转经费由落实,保证了项目设备的正常运转。

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将有利于在我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加快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网上和卫星教育资源,能更换教学观念、深化教育理论,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使农村的孩子能接收丰富的课程资源,接受较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有效地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我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载的教学资源与本地学科教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步,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挥教研室、电教馆等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结合项目认真组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做到每个学校落实10个科研课题,每学期分片区进行2次观摩教学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

PA县项目办

14.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师,阻抗

一、提出问题

教师在“农远”中的角色很重要。首先, 他们是“农远”的直接实施者, 主要表现在:“农远”资源的接收、管理和应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其次, 他们是“农远”的直接受益者, 教师使用“农远”的资源, 不仅能提高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网络等操作水平, 还可以拓宽学科教学的知识面,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第三, 他们是“农远”资源应用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教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农村学校教师在“农远”的实施过程中, 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抗, 本文就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阻抗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师存在的阻抗

(一) 教师的卫星电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低

1.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偏低。

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鼠标、键盘的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图文声编辑处理和软件应用等操作。农村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普遍偏低, 其原因很多, 如当地农村的经济不够发达、重视不够, 教师收入不高等。而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对“农远”资源的下载、管理和应用。

2.缺少有效的培训和操作机会。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各县市管理部门 (一般由教育局) 定期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能的培训, 如开展计算机基本软件的使用、卫星接收与下载、卫星参数的设置、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等培训。但是这些技能培训并不完全适应和满足教师的需求, 教师也并不完全掌握, 导致他们在下载使用“农远”资源中遇到软件或设备问题就不知所措, 而又因技术人员缺少, 要解决面临的问题需要的时间很长, 与此同时, 由于卫星接收设备、计算机的配备少, 大多数教师得到计算机操作和熟练的机会甚少, 缺乏操作机会的教师就无法“熟能生巧”, 教师无法操作计算机和网络, “农远”资源使用受阻, 久而久之这些设备就闲置不用, 造成“农远”资源的浪费。

3.“农远”教师培训的广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教师的培训政策一般是从各个中小学抽调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但是这些教师培训回到学校后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将学到的操作知识技能传授给其他教师, 其他教师无法获得全面有效培训, 就无法掌握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技能, 更谈不上下载使用“农远”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了。

4.缺乏相关软件理论的学习和指导。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关的软件有好几种, 如光盘视频课件、卫星接收软件安装、网络软件安装等,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且很少相关的书籍、资料和文献可供参考, 这些都是教师使用“农远”资源难以逾越的种种障碍。

(二) 教师对“农远”资源重视不够

“农远”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光盘、卫星电视和网络传输到各地农村中小学校。但部分教师认识不到“农远”资源的重要性, 在参加培训时不认真, 敷衍了事, 很多教师参加培训后也不使用“农远”资源辅助教学, 这表明他们对“农远”资源重视不够。

(三) 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 年纪偏大的教师占的比例较高, 他们缺乏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更新。一些教师虽然参加培训或者通过函授教育等渠道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 但由于受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素质的影响, 新的教学理论在农村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得到应用和实施。

(四) 教师使用“农远”资源的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品质, 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①信息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对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农村学校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使他们自己感到很无奈, 并产生自卑心理, 这部分教师对“农远”产生消极的情绪, 甚至产生对抗的心理, 这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师阻抗的策略

(一) 开展有针对性的“农远”资源应用的培训

对农村学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农远”资源应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任务繁重, 如有的老师承担几门课的教学任务, 在边远的农村山区, 存在着几师一校甚至一师一校的情况, 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培训, 这涉及培训内容的合理选择、设计和实施。培训部门应该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学校教师进行详细的摸底分析, 然后选取适合和有针对性的内容和培训方式,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尽可能让每位教师学会掌握所培训的内容和技能。

如开展有针对性的软件操作培训。与“农远”资源应用相关的软件有Office中的PPT、word、Excel、卫星电视管理和网络应用等软件。每一款软件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困难, 必须采用分期对每一款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进行培训, 提供教师上机操作的机会。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学习需要充足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教师来说增加上机操作时间更为重要。首先, 合理安排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上机操作。其次,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增加计算机数量的配置, 让更多的教师能有机会上机操作。当教师的基本操作水平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开展将这些软件应用于教学的培训, 同时提供给教师相配套的文献材料、教学案例或视频材料, 以便他们在实践中需要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二) 重视教学理论的更新和“农远”资源应用的经验交流

1.重视教学理论的更新。

教学理论更新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农远”资源环境下对教学设计的关注与实施, 这涉及教师对“农远”资源的认识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农远”资源相结合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并将其恰当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使“农远”资源与教学有效地整合,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2.开展“农远”资源应用经验交流。

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和相互促进, 因此在学校之间和教师之间应开展“农远”资源应用经验的交流。学校之间交流, 可以跨越市县区域的学校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局限于本学校之内, 通过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 吸收“农远”资源应用经验。交流的内容范围包括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操作的技巧和“农远”资源应用的心得和管理经验等。有效的交流可以使教师吸取更好的经验和教训, 少走弯路, 克服教师在进行“农远”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阻抗。

(三) 加强“农远”教师队伍的建设

1.引进具有高水平的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年轻教师。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农远”应用水平, 需引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或者接收具有相应“农远”技术的西部志愿者, 他们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发挥他们在“农远”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农远”的可持续发展观。

“农远”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需要, 也要适应未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系统价值观。让农村学校教师意识到要“发展”, 就必须重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重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

(四) 重视教师“农远”资源应用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 对教学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③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对“农远”资源利用的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成立“农远”资源应用的评价小组, 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价完成后, 评价小组和教师一起讨论评价的结果, 对教师在利用“农远”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根据本校具体的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注释

1徐晓娟.教师教学自信心的培养[J].职教通讯, 2007, (3) :79.

2杨晓宏, 吴长城, 贾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 :36-39.

15.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五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未将职业素养、技能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必要的一环,导致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甚至影响到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本文认为,通过构建国家层面政策导向(宏观)、各级教育部门规定指导(中观)、学校层面策略落实(微观)、社会各界尤其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监测评价政策体系有利于引导中小学参与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小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20-03

为适应广东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广东积极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通过“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的纵向衔接;通过普教——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横向贯通。目前,广东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职教大省,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85万[1],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然而,从广东乃至全国的经验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都是立足于中职教育,往上贯通。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未将职业素养、技能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得中职学生在接收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底蕴,部分学生甚至还未做好接受职业教育的准备。关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界已有相当程度的思考,但缺乏必要的办学实践。因此引导中小学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其义非凡,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

一、引导中小学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无论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需求还是外部社会基础来看,将中小学基础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具备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质上看,是技能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仅涉及到初、中、高三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开发,更是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过程。从图1[2]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包括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还应该有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推进职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贯通”是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

这就需要将中小学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基本劳动技能教育,从而完善初等职业教育,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积极引导中小学参与职业教育,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有利于打通多层次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个性特长和职业倾向是在普通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始萌发和发展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生活有了初步憧憬。在教学内容上,按照中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度增加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和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按照国际经验来看,在中小学开着职业素养课程,能够帮助他们更早的接纳职业教育,为将来毕业分流到职业教育体系接受教育做好铺垫。此外,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在中小学开设这类课程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学生个人和社会的普遍需要

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它要使未来的公民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也应当包括职业教育。对国家而言,无论哪一级教育,学生毕业后都会面临职业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中小学毕业后,也会面临就业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大多从事的是最基层、“零技能”、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以慢慢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从而增加自身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中小学期间,若开设一些基础性的劳动技能课程,有利于这一些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从社会来看,职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无论普教序列的学生在哪一级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凭借中小学期间掌握的初级技能,都能在社会上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国外中小学开展职业教育的状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融合中小学教育初探

20世纪以来,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中小学职业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

德国:从四年制的小学开始进行相关学科、职业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职业,至少要掌握一种职业技能,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线路从基础教育开始,延伸到终身教育。待他们小学毕业后,将被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尽管这些学校的教学侧重点不尽相同,未来的升学渠道也不一样,但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轨。在毕业前,都能够接受良好的职前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技能岗位证书,进入劳动力市场[3]。

而北美地区,以美国为例,其《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六岁开始。从小学阶段教育开始,有针对性的开设职业素养、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课程。同样,加拿大也规定中小学的职业技术课程实行一贯制,从小学到中学,由1年级到12年级。学生中学毕业时至少要掌握两门技术,否则不予毕业。课程设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职业指导,二是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这些基础课程的实施,能够让这些学生即使中学毕业,也能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又为他们未来进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提供了储备,有效降低了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有利于缓解教育体系的升学压力,经济压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也能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选择未来的职业。

日本为把职业指导引入中小学校教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试验。1927 年 11 月,文部省正式发出了“关于尊重学生个性及进行职业指导”的训令,从而把职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正式地引入了学校。

三、广东省中小学实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启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在《小学职业陶冶》中提出:“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陶冶……,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4]他倡导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使儿童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

20世纪80年代后,再次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广东也在引导中小学开展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试点,如从化县的“燎原计划”,但与国外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1定位有偏差

职业教育定位还局限在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且往往被片面地固定在诸如动手实验、小制作等一些在已有模式上的缺少创意的重复性活动,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职业技能教育课程。而职业素养方面,更是被泛化,缺乏有针对性的职场礼仪、工匠精神等文化价值影响。

2普职被分离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实施的是普教与职教体系的完全分离,普教从事升学教育,职业教育从事就业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普教体系内部的教学内容分离。在普通教育课程中鲜见职业课程的影子,从而造成我国多数中学生职业素养匮乏,不知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相反,职业教育中融入了通识教育、人文艺术教育,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进行熏陶。

3教师缺意识

中小学教师在大学接受的师范教育和职前、职中培训,普遍职场经历单一,担任教师之前没有从事其他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和不同岗位、工种的了解,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培训。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意识,更谈不上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4环境较封闭

为方便管理,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校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相对脱节,虽然阻挡了一部分社会不良习气对学校的侵染,但也同样阻挡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途径。而且由于学校、学生都面临升学压力,在潜移默化中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难度,职业教育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少有亲身体验。

5评价不科学

我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还沿用以往应试阶段的结果考核,通过考试代替“过程诊断”,这样导致了教学往往偏重结果,而非过程。相反,职业素养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教学元素,需要通过教师、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进行熏陶,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和对社会的认知上。但目前来说,普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只起应景作用。

四、引导中小学实施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1构建中小学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必须要构建国家层面政策导向(宏观)、各级教育部门规定指导(中观)、学校层面策略落实(微观)、社会各界尤其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监测评价政策体系。首先,国家宏观方面,要尽快出台有利于中小学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将职业素养、劳动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也要指导本地区学校按照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类型、历史文化特点开设一些职业教育课程。第三,微观层面,各个学校要根据师资结构特点和学生来源,开设一些职业教育课程,扩大学生视野,甚至聘请社会人士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此外,可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参与到中小学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接收来自企业的直观感受,增强教学效果。

2分段定位,循序渐进开展职业教育的启蒙、引导、探索

根据中学和小学的性质、特点,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上进行分段定位,小学阶段确定为“职业启蒙”、初中为“职业引导”、高中为“职业探索”(大学以后可以视为“职业体验”或“职业实践”阶段)。依据不同阶段再制定不同的职业教育目标。小学“职业启蒙”阶段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初中“职业引导”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品质;高中课程目标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质、创业素养和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能力。

3课程开发合理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源

职业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校、课堂,更要关注社会发展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地市可以统筹开发,如深圳市就由政府采购中心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社会采购《深圳市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读本》研发项目。

4普职紧密互动,加速引导职业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实施开展

针对职普分离的教育现状,推进实施职普融通教育模式。普教中小学校与职业学校紧密互动,在课程开发方面寻求合作,为职业素养教育在普教系统开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5/01-27/7010211shtml

[2]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3]凯瑟琳·西伦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99

16.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六

一、建立健全了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成立了以校长林朝煌同志为组长,副校长郑国顺、林玉堂同志为副组长,、欧争青 詹朝霞 陈俊泉 唐金建 黄金存 李密蓉 许秀美等同志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各施其责。

二、认真完成了后期接收、教学、教研及维护工作。

A.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年底认真地进行了总结。

其中,光盘播放点课程表课程表,以班为单位,每周一节,计划全年960节;严格按照课表进行教学,认真保持保量地完成拟定任务,并做好了登记工作。

B.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有关人员做好与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工作,并认真做好进行数据的保存、整理,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C.认真执行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D.按时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备好课、上好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努力做到“能用、会用、好用”,真正的做到为教学服务项、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

E.经常向师生进行远程教育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制止一切不规范行为。

三、做好培训工作。

A.按时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类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记载,回校后及时组织学校青年教师参与培训。

B.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组织培训青年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力争做到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学会使用电脑,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17.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七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装备:电视机、DVD机和成套教学光盘。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

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

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运行要求: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光盘;保证设备完好;稳定的供电。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装备:接收天线、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卡、接收软件、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打印机、UPS电源、VGA转换器、避雷设施等。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

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模式一的所有应用。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运行要求:通过卫星传送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新的资源,并及时使学校了解资源传送信息;学校要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教师,及时下载和整理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并具有基本的设备维护能力;稳定的供电条件。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装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设备加上30台学生计算机的PC或NC网络教室设备,和多媒体教室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银幕等。

配备对象:农村初中。

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实现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

主要优势:天网、地网两条信息渠道,资源丰富;提供网络环境,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

18.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八

一、存在问题分析

1. 从教学应用来看

首先, 大多数教师总体上还处于刚刚会用的阶段, 主观上如何解决教师持续的想用;客观上如何能使设备和资源更加好用;如何能使教师们用得好、用得精,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在这些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其次, 我们目前所普遍重视的以及实际能做到的, 还主要集中在教师“教”的一方, 如何利用“三种模式”改进学生的“学”, 在改进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大多数学校都还没有顾及, 而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最后, 虽然在工程实施中, 也配发了不少学科教学资源, 但因班级和学生太多, 或因校长和教师不了解学科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还没有真正用起来。

2. 从资源建设看

首先, 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师和学生资源需求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各类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其次, 鉴于资源严重短缺是目前的主要矛盾, 我们现阶段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资源的“量”, 对资源的内容、形式、针对性以及与新课程理念的衔接等, 都还关注得远远不够。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环境下, 要求各个版本都应当有相应的多媒体资源,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各版本的多媒体配套资源建设情况极不平衡。再次, 我们的资源建设更多考虑的还是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相关的, 多方面的课外、校外活动资源需求则考虑得很少。最后, 目前的资源不论是项目配发的还是市场上能够看到的, 适应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还少, 如何适应量大面广的农村中小学的特殊需求, 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 从设备设施看

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数量少, 无规范的多媒体教室, 大大影响了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在学校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等方面, 我们还没有起步。这对提高教学应用水平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约束。此外, 按照要求, “模式二”的项目学校应能接入互联网, 但由于经费等多方面原因, 加之不少学校尚未搭建起网络平台, 一方面使大量的优质资源无法利用, 另一方面, 计算机的诸多功能也只能处于闲置状态。

4. 从制度和机制保障看

首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农远工程”应用能力培训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不直接联系, 使得培训工作缺乏应用的利益驱动, 实质性地全面推进的难度很大。其次, 信息技术费在一些学校仍然难以完全落实。最后, “农远工程”应用情况还缺乏各方认可的评价指标, 特别是使用情况、保障情况没有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体系之中, 也影响到有关工作的落实。

二、应用工作对策研究

1. 健全保障体系,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首先, 要逐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的新形势下,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确保“农远工程”正常运转的基本费用。在此基础上, 学校必须细化管理, 在保证最大限度有效应用的前提下, 努力节约每一环节的经费支出。硬件更新、软件升级、系统扩容、资源购进, 争取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人财物支持。其次, 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工程的软硬件项目多, 所以, 会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故障, 而这又涉及许多专业技术知识。在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上, 目前, 远程教育接收平台有四个:通视DVB文件接收系统、以泰文件接收系统、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通视DVB, 应每天定时接收, 天天更新;以泰文件有选择地接收相关内容;远教IP数据按照其公告信息提示的时间准时接收, 由于接收的远教IP数据内容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 又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所以, 接收内容不能遗漏。同时, 由于远程教育接收开机时间长, 运行负荷重, 硬件容易损坏, 为了不丢失已下载的资源, 我们应当将下载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刻盘保存。这就要求学校派专人管理, 及时接收管理资源, 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充足、合理、最新。

2. 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

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 而对于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 问题就更为突出。所以, 学校应通过宣传和培训让教师熟悉、会用农远设备,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远程教育网中有“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 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 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 包括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 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学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为了广泛应用资源, 一方面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 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 定期分发节目预告, 让学科教师熟悉远教资源。另一方面是培训, 但是培训的当务之急不是去教教师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 而是要进行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系列实际应用程序的应用培训工作, 如演示文稿的操作, FLASH动画的操作, 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上的资源, 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 凭借以泰接收系统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即学即用FLASH》、《个人网页的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开展教师综合运用计算机的培训工作, 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 普及与提高并重,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3.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 提高人与工程的结合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 贯穿于其它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无论是校本课程、校本培训, 还是校本管理都必须通过校本教研才能得以实现。实践证明, 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是建立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长效机制的好办法。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 认真开展“每周一看, 每周一课, 每周一议”专题教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每周一看”即单周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 双周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 坚持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观看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的优质课例教学。“每周一课”即每周四在45岁以下教师中开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说、上、评、改”活动, 推选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每周一议”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教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 说课后全体教师展开讨论, 提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时切入课堂的最佳运用方案;公开课上完后, 人人参与评课, 各抒己见, 共同提高。通过看课、说课、上课、评课, 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应用中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 我们层层梳理, 形成课题, 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电教技术人员、优秀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对于从应用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 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实际问题, 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采纳应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既促进了应用, 又培养了教师, 还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工作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

4. 健全任务与考核机制, 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应用水平

制定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具体要求, 完善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评估考核制度, 是驱动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动力。项目学校定时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利用网上资料辅助教学情况, 每两周对任课教师检查一次, 做好记录, 评价结果记入任课教师年度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借用资料并用于教学面达到100%, 用远程教育资料教学达到总课时的15%以上。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收看CETV和IP数据广播节目40小时以上。任课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 各学科每学期上优质课2节以上。以农村贫困山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为主题, 积极开展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以研促用, 以研促教, 采取强推硬逼的措施, 规范管理, 促进远程资源的应用。

三、农村中小学远教工作努力方向

1. 项目教师做好资源的管理, 为教师使用提供方便

为了让教师能主动、更多地使用资源, 项目教师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远程IP资源, 只要教师打开IP浏览器, 就可以打开网页, 通过网页访问自己需要的资源主页, 既方便又快捷。由于项目教师的努力, 为资源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方便。

2. 加强使用研究, 让现代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教师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兴趣也更高。只要资源有的内容, 教师都会想法合理利用, 有的教师甚至在互联网上搜索更好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专栏成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是必须的, 特别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山区学校。而教育资源中“教师发展”栏目中提供的专题报告、培训教程、教学案例、经验交流等内容, 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解决教师培训的好材料。观看专家对新教材的解析、优秀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等, 对学校教师教育水平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新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起到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的作用。我们通过教研活动时间集体组织观看, 组织学习讨论和个别教师自己观看, 相互研讨等方式, 发挥了教师培训材料的真正作用。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耐心的讲解, 但收效甚微, 对学生的影响也小, 时间长了, 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远教资源中的专题教育内容图文并茂、讲解清楚详细, 而且针对性强, 有一定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于是, 我们根据资源的内容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等专题教育。还通过广播电视系统, 利用电教馆下发的光盘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疾病预防知识讲座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防火、防溺水、防止交通事故等教育方面, 学校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光盘统一播放, 安全课教师在组织观看后实时进行强调, 有的让学生写出观后感, 使教育内容深刻于学生心中。由于教育措施得力, 在我校周围交通环境复杂的条件下, 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 办好红领巾广播台, 在家长会时, 通过广播系统给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 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等, 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 充分利用好省、市教育资源网, 力争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到达每一所农村学校

同时努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做好为农服务资源下载、农村党员干部频道接收, 及时印发一些为农服务资料, 为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信息。

上一篇:19 白杨 一、教学要求下一篇:大一上英语作文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