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精选8篇)
1.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一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现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视。学习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体会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背诵课文。
3.说话训练,尝试表达自己对荷叶的喜爱之情。评价设计(检测这些目标的评价活动方案)
1、针对目标:识字方法:
(1)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2)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
2、针对目标2: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重点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3、针对目标3:拓展练习: 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学习活动方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春天过去了,快乐的夏天又笑盈盈地走来了。瞧,她给我们带来了一池美丽的荷叶。大家认真观察,池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教师相机勾画荷叶图。
二、自主识字
1.看图说:“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有许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听,他们来了”。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谁在说话?我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同学们能把他们找出来,送到玩的地方吗?(板贴)
2. 生自读课文。师:这么美的故事,同学们快美美地读一读吧。3.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①根据形旁识字。如,草字头跟植物有关(荷);王字旁跟珠宝玉器有关(珠);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摇);竹字头跟竹子有关(篮);
②背诵古诗识字。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做游戏识字。根据老师出示的字卡做动作:“停” “摇”“蹲”。5.读扩展练习短文,巩固识字: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静悄悄的。一位妈妈蹲在摇篮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只蝴蝶飞来了,停在摇篮边,展开彩色的翅膀,跳着欢快的舞蹈,花儿笑了,小草也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三、品读领悟
1.荷叶的小伙伴们多可爱呀,你们喜欢谁呢?喜欢谁就把那一段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他?
2.现在我们四个人一小组,把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吧。让大伙帮你提提意见。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快乐呢?指名读课文。4.指导学习小水珠部分。
①你好,小水珠,我想采访你一下,你喜欢荷叶吗?为什么?
②师板书: 摇篮 摇篮是什么意思?躺在这里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同学们做一下躺的动作。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我们就是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一吹,我们就顺着风摇啊摇,像躺在摇篮里?什么感觉?(舒服)那谁愿意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指名读)
④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当一当小水珠。(齐读课文)5.同样的方法学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部分。6.自由练读,尝试背诵。
四、巩固延伸,指导书写。
1.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快乐,它们都很感激荷叶,它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荷叶又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2.拓展练习: 美丽的荷叶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呢?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 “荷叶是我的()”。()。1.指导写字。荷叶这么美,要把荷叶写美,出示“叶、美”生字卡片。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己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师选择展示,小组内交流。
五、当堂达标
1、选词填空。
躺 立 蹲 躲(1)小青蛙()在荷叶上。(2)小蜻蜓()在荷叶上。(3)小水珠()在荷叶床上。(4)小鱼()在荷叶伞上。
2、按课文内容连线:
小水珠的 停机坪 荷叶是 小蜻蜓的 小青蛙的 小朋友的 小雨儿的 摇篮
凉伞
凉帽 歌台
2.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设计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标准,学习领域
1 引言
“设计导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1], 学习内容不仅包括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 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不仅培养学生处理开放性工作任务的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设计导向”在职业教育的体现与具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学习中偏重理论、缺少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 在具体的职业行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从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这一具体可行的转换步骤, 使“设计导向”职教理念在实现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做事、做人上更具操作性。
本文从企业、市场调研入手, 通过与行业专家、企业人员、毕业生多层次面谈讨论, 归纳出网络技术专业可能就业的典型职业岗位。然后调研企业专家、技术人员, 确定该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开展该专业职业教育所需的教育条件, 进而形成行动领域。再按照一定教学法、方法论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其中, 《web应用开发》是“动态网页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学习领域的内容之一, 之后,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序化要求, 使该课程标准即学习领域的开发体现“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2 基于设计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开发的总体步骤
姜大源等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一文中归纳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 给出了课程开发的八个基本步骤。第一步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 了解职业与工作过程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调查并掌握该教育职业开展所需的教育件;第三步根据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该教育职业所包含的职业行动领域的数量和范围;第四步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主要是描述和界定所确定的各个职业行动领域的功能、所需的资格或能力;第五步与行业企业专家做出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第六步根据教学法、方法论由行动领域导入到学习领域;第七步扩展描述学习领域, 包括学习目标、时间及内容;第八步扩展表述学习情境, 主要通过学习情境具体化来深入展开。“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学时和课程内容三个要素。其中课程内容的两大关键性因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在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课程开发摒弃“惰性知识”而关注“行动知识”, 即掌握那些对行动至关重要的应用性知识。谢尔滕博士和里德尔博士将应用性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范畴和程序性范畴, 并将陈述性知识再细分为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以及理解性和论证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指的是处置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除应用性知识之外还具有一定控制和调节作用, 旨在激活其他类型的知识———元知识[2]。
3《web应用开发》课程标准开发
3.1《web应用开发》课程标准开发过程 (见图2)
网络技术专业教师与深圳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进行了多层次的面谈讨论, 了解到网络技术专业典型职业岗位有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站管理维护员等首次岗位以及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等发展岗位。同时了解了岗位职业教育所需的教育条件, 确定了首次岗位和发展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进而把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频率高、知识性强的工作任务集合形成行动领域, 从而得到网络技术专业的行动领域, 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络构架集成、网站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数据库维护等工作任务。其中, “网站设计”行动领域具体包含“程序设计、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等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教学法、方法论导出“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职业的“学习领域”, 见表1, 因而《web应用开发》是该岗位学习领域的内容之一。然后, 开发该学习领域,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设计上,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要求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
“设计导向”要求“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因此, 在扩展描述学习领域中, 《web应用开发》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 还包括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 掌握web应用项目开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严谨务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并培养诚实、守信、坚忍不拔, 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为提高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时间选择上, 《web应用开发》应在《静态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学习完成之后开设。
课程内容的两大关键性因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见图3) , 《web应用开发》把网站开发环境、窗体控件、主题母板、报表等概念知识和理解性知识作为陈述性知识, 把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功能模块划分、软件测试等作为程序性知识, 把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元知识, 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排序上, 《web应用开发》以“网上书店”案例为载体, 该案例对知识模块进行重组, 课程开发采用阶梯式连续递进的线性结构化形式。
3.2《web应用开发》课程标准简介
3.2.1 课程概述与设计
《web应用开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的目标是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总体设计理念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 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并融合了相关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行课是《程序设计基础》、《静态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等。
3.2.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在知识目标上实现:掌握web应用项目开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能力目标上实现:培养严谨务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能胜任综合商业网站的开发工作。在素质目标上实现:为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诚实守信、坚忍不拔, 善于沟通和合作、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和品质。
3.2.3 课程内容
依据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工程师岗位的能力目标, 在总体设计思路基础上, 依据项目安排表, 设计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本课程将网上书店综合项目分解为十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学习情境, 具体包括:网上书店系统需求分析、网上书店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母版页设计、主页的设计与实现、用户注册与登录页面的设计、购物车管理、后台管理、运行测试、网站发布。
3.2.4 学业评价考核
学业评价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 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 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不同学习情境的过程考核, 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结果性考核为辅, 其中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为60%, 结果性评价的比重为40%。
4 结论
《web应用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开发基于“设计导向”的理念, 借鉴德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八个基本步骤。本文分析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开发中需要关注的课程开发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6, 19 (27) :10-13.
3.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有的大纲,规范了教师在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然而,从多年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实际进行的教学课堂与课程标准所构建的理想课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即在教学设计的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我们现在需要迫切讨论的一个话题。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
所谓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所谓的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就是指课程要素之间的良性匹配和高吻合性。[2]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度与吻合程度,即实现内容—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
1. 以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优化为抓手,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3]即要求完全颠覆传统教学的课堂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而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为“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4]故教师应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具体落实到每一节的课程当中,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总结方法,构建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 提高教师标准意识,摒弃“知识系统化”与“应试教育”的思想。教师具有一定标准意识是实施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加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念的了解;“知识系统化”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以求使知识更加系统化。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摒弃“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目前我国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的深广度与课程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4.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阶段性考试实行统考制度,大多数学校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使得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一刀切”考试,学生的基础不同,考试的水平也应不同,所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进行日常评价时,往往会存在配套练习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学生课后做题时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迷茫,所以,教师应严格筛选习题,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1.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下:
所以,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而课堂教学设计又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评价,而教学评价又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又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而课堂教学又依据教学评价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已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认为该模式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如下:
四、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不仅贯彻了第八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上也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师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评价与反思,及时调整课程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论文所提到的标准与流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 王祖浩.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70,188.
4.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四
摘要: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选取植被这一特殊地理要素,进行跨课时、跨学期、跨年级、跨学段目标单元内容的重组,并对该地理要素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重建,将零碎的知识重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重建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植被;教学设计
一、“特殊要素”的学业要求
本节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单独介绍和阐述,但围绕该内容展开的知识较多,对必修和选修教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这一特殊要素在地理Ⅰ中属于五大圈层结构中的生物圈,相较于动物和土壤要素来说,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研究,并且在地理环境五大要素中处于最活跃的地位。在地理Ⅱ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纽带作用,在选修内容中植被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主题的学业要求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该主题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情境中,辨识植被与地貌、大气、水、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简要分析其中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二是通过设计科学的地理实验与实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的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开展野外植被、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了解野外生存常识(地理实践力)。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设计任务(见表1)
2.具体设计过程(见表2~4)
三、教学评价的建议
地理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建构只有立足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与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教育的价值诉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应该尝试从学生思维结构和表现性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以植被为核心地理要素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地以习题或者考试成绩体现。更多依赖于学生在完成某?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它的体现必须是多个方面,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报告、野外实习报告等多样的形式进行评价,更加符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5.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五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主题:《七律 长征》
设计者:石道乡中心小学 王彦娟 课时:第一课时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语调、韵律、节奏体味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教材分析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3个生字,组2个词语。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评价方案:
评价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环节一中完成。
评价任务二:指导读音,学习生字,在教学环节二中完成。
评价任务三: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在教学环节二中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解题导入。教学活动
1、播放《长征》歌曲。
师激情解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2、板书课文题目。(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每次齐读前引言:这是地球的红飘带;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评价要点: 了解长征。环节二: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教学活动
1、听朗诵音频,学生思考: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结合诗中具体词语交流感受:“万水千山”体现红军长征非常艰难„„)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联想画面试谈感受。)
3、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出示学习课文的要求: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4)指导书写。(“崖”字下部里面是两个“土”;“岷”字的“山”要适当地往上靠一点。)
(5)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逶迤、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
(6)全班大声齐读一遍生字。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评价角度:字音、语调、韵律。)
6、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评价要点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准字音并感受。环节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教学活动
1、学生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交流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4、了解文体。
教师介绍文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四大句也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评价要点:熟读全诗。了解诗意,了解文体。环节三:朗读全诗,理解诗歌。教学活动
1、指导朗读: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2、学生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3、教师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评价要点
6.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六
摘自《上海教育》2015年第二期
《课堂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一文很有针对性,对于厘清教学流利与教学目标等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现摘录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也算上假期中的精神食粮吧。
课程实施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聚焦课堂,关注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遵照教育规律来实施教学。
教学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需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旧的教学观偏重于传承知识,注重于教学生“学会”,对于教学准备工作的要求,通常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等进行备课和撰写
教案;现代的教学观倡导在关注知识传承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于教学生“会学”,学校教育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是由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协调运行。可见,原有的经验型备课不能适应当今学校教育的要求,应向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科学型教学设计转变。
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关于教学设计,可以概述为“运用现代学习和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和试行解决问题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通常就是对课程实施中某一单元或一节课进行设计。如果是单元设计,此时安排的课时数通常不止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构思,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
“基于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其设计思想符合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就是切实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注重目标导向”,是强调尊重教学实际,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注重于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重视为展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二、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要求,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切实解决以下三大任务:“教什么”、“怎么教”、“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1.目标任务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阐述的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以及其情感方面的发展。进行课程目标分解要深入分析内容标准,明确内容标准中所表达的核心观念以及需要在教学中解决的基本教学问题等,然后从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课时目标,可把“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有机地自然地整合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中。然后再提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了“目标任务分析”的关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入研讨,可以比较完整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对于本课教学所预期的学习结果,即预期学生“学会什么”。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
标,它是课程目标分解结果的具体体现。
3.教学过程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其中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常量,而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是三个变量,要处理好他们的关系,既要发挥他们各自应有的作用,又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完整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和小结阶段。导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准备,引起学习心向,揭示学习主题;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展开教学活动、获取新知、完善结论、加深理解,建立联系、巩固成果。小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教学策略设计。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将教学策略设计中有关的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的、操作性的安排,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流程,“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两者联系
起来,可以较好地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5.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在学科教学中,教科书具有提供有效信息、梳理知识结构、提供学习指导等多方面的功能。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博物馆、科技馆等。教学媒体对于确定教学信息的传送方式具有关键意义。
6.教学评价设计。也可称为“课堂学习评价”。首先应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定的核心要点;然后选择与之适应的评价方法,并安排合适的评价活动。要把教学评价看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评价与教学自然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评价的实施,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要积极体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和全面性,将评价从“对学习的评价”转成“促进学习的评价”。
三、课堂教学设计体例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可从分析教学问题着手,进而提
出解决问题方案、规划教学流程和确定评价方法。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表述中,设置有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等栏目,其中的教学资源栏目可以不单独列出。
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特点与学生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教材分析,应注重于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和相互关系。可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或特点,要指出教材中有关知识与技能的结构,阐明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分析本节的必要基础,要指出本节知识形成的前提条件,阐明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三是分析获取本节知识的主要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要指出本节知识主要学习过程(环节)的特
点和实施要点。四是分析完成这一学习过程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等,要阐明有关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学情分析,主要是针对学生,分析的重点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学情分析的表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着重说明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发展特点,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有怎样的影响。
除此之外,关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特征之间联系的分析,关注的重点有二:一是将本班学生的特征与教材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与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结果之间的差距,二是根据学生特征和教材特点,再结合教师风格和教学环境,确定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指出针对学生特征和教材特点所确定的一些教法和学法,关注实施因材施教的需要。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通常应指明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期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或发生的改变。因此,三个维度的表述要清晰、具体、准确。
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以下基本规范。其一,教学目标内容包含三个基本维度,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目标可按三个维度分述,也可整体表述,目标内容的表述要求简明、清晰、朴实。其二,在教学目标内容中,知识学习方面的目标一般具有可测性,要指明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层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大多是注重体验性或表现性的,要指出通过什么活动、经历什么过程、获得什么体验或收获。其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体现行为目标的要求,表达时应关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程度等。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指最能体现教学目标价
值的教学任务,它的确定与教学目标中的核心目标、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等有关;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疑难或者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它的确定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预设),也可以根据当前的课堂观察、倾听和思考(生成)。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是同项教学任务。
4.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通常以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以“情景——问题——活动”为基本过程。教学设计思路,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维度,要根据教材分析的结果,形成教学脉络,明确纵向思路,并重视操作性;二是方法维度,要根据学情分析以及教法、学法分析的结果,形成教学层次和环节,明确横向结构,并凸现独创性(艺术性);三是目标维度,要根据目标内容细分和能力要求的结果,形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表述。
5.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思路的一种简约的表达形式,通常包括“教学流程图”及其说明。教学流程的展开一般有两个维度,一是内容维度,即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二是方法维度,即教学环节的展开顺序。教学流程的设计应把握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的要求,通过合理实施二个维度的联结,建立起课堂教学结构,然后,采用适当的图形进行表达,形成简明的教学流程图,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呈现出来。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问题、活动、作业、资源、评价等的设计,要阐明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及其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的表述中,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情景的设计及其说明。在情景设计中,创设的情景与展开的教学活动要的联系,要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情景的创设;倡导利用情景导入问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设问”和
“讨论”来展开学习环节。
核心问题的设计及其说明。核心活动的设计及其说明。
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的运用及其说明。作业的设计及其说明。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改进教学的方式。
第一,对教师来说,优化教学结构(两个抓手,第一个是针对性,第二个是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
第二是改善师生关系,一要传递信号给学生,您对他的关注;二是您对他有期望,一定要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满无限的希望。
第三,对学生来说,要增强学习自信,一要有兴趣,喜欢你的课程,喜欢你老师,喜欢你的课堂,课堂上动是思维的动,心动大于行动。二是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让好的学生知道有差距,让差的学生有进步。
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怎么做?
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要“三基”:教学基本环节(教学基本规范)、教学基本细节、教学基本要求。
其一,要有积极的动机;
其二,要有专业的知识(什么事专业?专业就是要有学科背景、有学术视野、有技术标准、有理性判断,还要有态度);
其三,要有娴熟的技能,比如沟通表达,倾听是听别人说,沟通就是把我的想法告诉别人,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想好预案,要频道互通,要换位思考。
其四,要快速行动;快速行动是种修养。
其五,要有良好习惯。教师三个角色,教育管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很好,习惯不好等于零。
教师要做到四个要:
一要想得清楚,二要说得明白,三要做得实在,四要
7.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改进课堂教学
目前, 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 评定结果与教师的很多利益挂钩。众所周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大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被评定的一节课上, 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甚至将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个班多次讲授;这种评价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新课程评价标准对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倡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被评教师能够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效果, 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与掌握,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做到教学目标更加科学, 更加符合新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对教师激励性评价, 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态度, 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教学方式上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书本知识, 注意了书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 教育教学目标上:从以注重知识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对学生“三基”的培养, 既考虑学生目前学习的需要, 又考虑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2) 教学内容上: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科学的价值观。
3) 学习方式上:学生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动手、个性发展”的目标, 从而让教与学的形式呈现“生动、多样、有趣”的局面让他们成为主动参与者。理解和尊重学生, 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4) 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三、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
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一)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教师是否有基本的数学教学素质, 是否具有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等。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事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专家组的评价等。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目前有很多这样的评价系统。
(二) 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专家评价等。基中他人评价可以是同伴的, 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 既可以采用定性评价, 也可以采用定量评价。
四、数学教学课堂评价的着重点———师生状态
新课程体系标准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是决定新课程体系标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一) 学生学的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参与状态:在良好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仅是教的参与者, 更是学的主导者, 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才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教。
2) 团队意识状态:这是新课程体系标准中的核心。较强的团队意识会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 既能发挥各自长处的团队优势, 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3) 创新思维状态:学生是勇于提出有挑战性问题、发表有独创性见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的体现。
4) 情感状态:数学课堂上, 学生应该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只有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才能促发其学习的潜能, 只有适度的紧张感, 才能集中精力, 专注于课堂。长此以往, 对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二) 教师教的状态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环节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中抓住重点, 讲透难点, 还应当恰当处理各章节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促使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是把自己的思想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目标上来。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评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通过评教, 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将改革, 主要介绍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价,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夏正江.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8.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路向探析 篇八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路向
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关心的是内容问题。也即他们将给学生讲授什么。因此,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设计中,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向主要是遵循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新课程改革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中,教师最关心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问题。因此,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中,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向必须遵循课程“逆向设计”模式,即确立预订目标,学习评价和学习经验的选择、组织以及具体的教学指导。课程的逆向设计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在确立学习目标后,紧接着考虑学习评价问题,这与教师传统的课程设计将评价看作是课程(教学)结束时最后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的路向是:目标分解与陈述(确定预定目标)、学业成就评价内容与标准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搜集与整理、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一、目标分解与陈述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所以课程标准只是确定了某一学段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并没有确定学期、单元、课时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是确定了学段目标,而没有确定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集体(最起码是一个教研组)和个人智慧,根据教材内容,社区的价值观以及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从而确保相关的内容标准均匀地安置到不同的教学时间之中。
1.刚性目标与弹性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每位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有刚性目标,同时也有一定的弹性目标。刚性目标是对每一位学生共同的最低要求,是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弹性目标是在达到保底性目标的过程中根据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灵活设计的发展性目标,实现程度没有统一的要求。刚性目标与弹性目标相结合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结合
在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中,由于目标陈述没有具体的、统一的要求,教师陈述的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从而导致教师把90%以上的时间用于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中,强调了目标的三维性,使教师认识到除了陈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还要陈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从而把知识寓于生活之中、寓于过程之中、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也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相结合
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用结果性目标陈述,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明确、可测量、可评估,结果性目标大部分是从教材中引出的,并以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表述,他对大部分学生是相同的,在一项使用结果性目标的有效课程实施中,学生最后形成的行为与所给出的目标是一样的。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体验性目标来陈述,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体验性目标旨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及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因此,体验性目标虽然也是从教材中引出的,但它超出了教材内容并进一步发展了教材的内容。因此,一种体验性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在一项使用体验性目标的有效课程实施中,学生最后形成的反应不是同质性的,而是多元化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下位目标与上位目标相结合
下位目标是从上位目标中分解出来的,任何下位目标都是为实现上位目标服务的,课时目标是最下位的目标。中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切忌急功近利,而应把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等上位目标结合起来考虑,立足下位,着眼上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目标相结合,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等,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设计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一套系统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指标。对学生进步和表现质量的判断必须反映出教学目标所列举的适当表现的特征。由于教学目标的分解与陈述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学目标分解与陈述后,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目标的内容标准为评价提供了具体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到、考到的内容是全面而均衡的。目标的表现标准为评价提供了程度标准,即回答“很好是多好?”“怎样好才是足够好?”等问题,促进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1]。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确立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标准,“会被一个教师看成好的,也会被另一个教师看成好的”。学生也要运用这种特定的质量指标来引导自己的学习,判断自己的学业与进步。
1.评价内容和标准应是学生应知和应能的
在基于教科书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考虑的是教什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是否已经知道教师所教的东西,能否表现出教师所教的技能,而不是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学到根据目标要求应知和应能的东西,且评估的设计通常是在课程单元完成之后。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表现质量。换言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由学生应知和能做的共识来驱动的[2]。且评估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
2.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建立在目标之上
衡量评价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系列的集中性回答匹配程度的维度,这就需要教师在确立评价内容和标准时明确这样一系列问题:每个评价衡量的都必须是在目标里反映出的内容和技术;每个评价都是对目标所反映的重要的、关键知识与技能的公平、有效的抽样;对于目标中体现的复杂的概念、拓展性推理和高级思维等很难测量的内容在设计评价时必须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3]。
三、教学内容的搜集与整理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还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4]。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组织,从而加强课程与时代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信息,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1.依托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在现代社会,课程资源琳琅满目,虽然“教教材”是我们反对的,但是完全脱离教材另搞一套也不是我们要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用教材教”。应把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搜集和整理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当然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把教材当圣旨,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照搬,而是依托教材,筛选和整合各种不同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教科书的内容,并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图、文、声、像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在十七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夸梅纽斯就曾经说过,所教的学科不应该用口教,这只能顾到耳,同时也应该用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的帮助去发展想象。所以,在学过的东西没有彻底印在眼睛、耳朵、悟性和记忆里面以前,任何新课都不能进行[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图、文、声、像结合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工具,如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搜集和整理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开发出系统的文字内容,同时要尽量开发一些图、声、像的内容。
四、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有别于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追求。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下教学是否合理和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教,所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考虑的主要是教师怎么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知识怎么组织?课堂怎样管理?等问题。而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下的教学是否合理和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否学有所获(达到目标的要求),学生是否学有兴趣是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根本评价标准。所以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应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等问题。
1.教师扮演“中立主席”的角色
教师扮演“中立主席”的角色是指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中性标准的程序中,以“中立主席”的身份指导学生讨论有争议的价值实践[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教师不足以成为对某些问题认识的绝对权威。所以,教师在准备材料与组织讨论过程中最具合理性的方法是采取中立,不以自己的权威地位对课堂中的观点进行控制和限定,以增强结论的开放性。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熟悉材料、提供证据、提出问题和保持讨论的连续性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指导思想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指导思想。教师要扮演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问题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以及自学法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形成。
3.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比如因材施教策略、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以及信息加工教学策略等一系列策略,但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调查、投射分析等方法了解学生自我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自我调控的环境(选择适宜的强化以及形成自我调控的能力),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集体交往以及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自我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Goals.2000:Edueate America Act[DB/OL].http://www.ed.gov/Leglslation/Goals2000/The Act.
[2] 崔允漷.课程实施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研究,2009(1).
[3] 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7(1).
[4] 徐春英.教师的课程管理:整合课程资源.上海教育科研,2011(7).
[5] [捷]夸梅纽斯著.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 史丽晶,刘建新.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作为“中立主席”.教育导刊,2011(5)上半月.
【刘丽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步骤11-10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感悟11-22
小学英语三年级Unit1 Hello!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06-10
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19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10-10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10-05
基于JSP的留言板课程设计12-21
听完刘丽娟老师的讲座心得体会09-15
感动中国刘丽个人简介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