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精选8篇)
1.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 篇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案
【学习目标】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掌握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简述山西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重难点】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学习过程 【要点梳理】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 2.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 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①建设坑口电站
②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2.效果:形成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五.环境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水:沉淀净化
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阻氧灭火
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重点研讨】
研讨一: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优势条件
2.开发面临的问题
研讨二:山西省紧邻黄河,为何不发展水运?
研讨三: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巩固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问题。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几种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答案:(1)B
(2)B
(3)B
(4)D(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2010·安庆模拟)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发展的问题,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
(2)材料二中A处风能贫乏,但却掌握着中国的能源命脉,试分析原因。
(3)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把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重点开发这些区域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问题、能源分布。第(1)题,材料一提示了我国的能源构成和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反映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大于生产。第(2)题,A处为塔里木盆地;受周围山脉阻挡,风能贫乏,但该地油气资源丰富。第(3)题,要从风能资源蕴藏量、能源需求与供应、经济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答案:(1)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大于能源生产,能源短缺。(2)A处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四周高大山脉阻挡风的进入,风能贫乏;该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西气东输的起点。
(3)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等。
【达标检测】
1.(2009·山东文综·T29(3)、(4)·11分)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命题立意】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环渤海地区资源、能源利用的特点、成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精析精讲】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由此可总结出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第(2)题,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因而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要围绕能耗高来回答。【参考答案】(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2.(2007·广东地理·T21·3分)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精析精讲】正确认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多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单
一、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产业会逐渐萎缩。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凸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就业压力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出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参考答案】AC
(2010·蚌埠模拟)读以下两图,回答问题
(1)该省煤炭资源不向北运,也不向西运输,是因为____ _________。主要向东运输有三条铁路线,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该省可以变输煤为输电,但输电的不利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开发利用情况。第(1)题,该省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煤炭资源丰富,而东部的京津唐地区能源短缺。第(2)题,火力发电耗水量大,而该区缺水严重,建设火力发电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第(3)题,根据图乙中箭头方向可判断E、F处的工业部门。答案:(1)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大秦线
神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线
(2)山西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 境压力
(3)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时事链接·中国陆域发现可燃冰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2009年9月25日宣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材料二
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1)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作为能源,可燃冰具备的特点可能包括(5分)
()①可再生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值高
④清洁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结合材料二,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7分)(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8分)(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8分)
解析】第(1)题,由于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是其重要组成成分,因而其为非可再生能源;“可燃冰”遇火即可燃烧,且燃烧后只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第(2)题,主要考查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结合地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燃冰”的地下储存条件特殊,这决定了它开采成本很高且对开采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开采时也很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我国的“水塔”,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第(4)题,“可燃冰”的储量大,且为洁净的能源,其发现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与储备具有重要意义。答案:(1)D(2)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
(3)对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4)“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对我国扩大新的清洁能源领域,增强我 国能源战略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 篇二
北极地区是指66°34’N以北的广大陆地和海域,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带,总面积约在2 100万km2,涉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8个环北极国家[1]。北极地区终年被积雪所覆盖,气候严寒,人口稀少,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尤其是在沉积盆地和大陆架下方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已探明的 原油储量 为2 150亿桶,累计开采843亿桶,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0;天然气556 000亿m3(相当于3 475亿桶原油,约占世界的2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2]。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北极油气资源的战略价值尤为凸显。
2008年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对北极圈内33个地理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发 布了《北极 地区油气 潜力评估 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其中石油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其中84%的油气资源分布在近海区[3]。而相关最 新研究估 计北极具有910亿桶原油,1 363万亿ft3天然气及400亿桶液化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4,5]。毋庸置疑,北极由于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将成为世界下一个能源仓库。
2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2.1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北极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集中于围绕北冰洋的环北极盆地群中,呈近WE走向展布[6]。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超过70%的石油可能位于5省———阿拉斯加北极、美洲盆 地、东巴伦支盆地、东格陵兰盆地和西格陵兰—加拿大东部区域;超过70%的天然气可能位于三省———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巴伦支海盆地和北极阿拉斯加。整个西伯利亚西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盆地,预计总共蕴藏超过3 600亿桶石油;北极圈内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预计将有80亿桶未发现的石油和190 000亿m3的天然气;在巴伦支海,挪威石油理事会(NPD)表示,不包括该地区之前与俄罗斯有争议的海域,挪威巴伦支海有21.4亿桶石油资源和4 850亿m3天然气资源有待被发现,而对于俄罗斯,在巴伦支海未被发现的石油资源估计高达6 290亿桶;在格陵兰岛东部裂谷盆地,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阿拉斯加外大陆架包含266.5亿桶石油和37 400亿m3天然气[7]。
从地区分布来说,北极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的36%。欧亚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欧亚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拥有1 943亿桶油当量的未开发资源,是整个欧亚基础资源量的74%。北极欧亚区域拥有更多的天然气,而北极北美区域拥有更多石油资源,估计北极北美区域的石油资源占北极未开发石油资源总量的65%,而占北极未开发天然气的26%。其中,北极阿拉斯加地区估计拥有北极地 区最大的 未开发石 油储量,约为300亿桶。
北极第二大石油区域是美亚海盆地(Amera-sia Basin),位于加拿大以北,估计拥有97亿桶未开发石油可采储量。北极的第三大石油区域是东格陵兰裂谷(East Greenland Rift),估计拥有约89亿桶的未开发石油储量。总的来说,这3个北美区域预计约有486亿桶未开发石油,占北极未开发石油总量的54%(表1)。
注:表中只选取七大北极盆地,这7个盆地拥有约3 600亿桶石油当量或超过87%的未被发现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 .
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北极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冰冷的油气热区”,该地区的油气开发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西北地区的罗曼威尔斯最先开始北极地区石油商业开采。迄今为止,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西北地区和挪威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油气田[9]。随着近海 油气勘探 开发技术 和船舶航运技术的进步,以及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导致的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现实,近年来北极国家纷纷加强了北冰洋的油气勘探开发。
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方面,俄罗斯的态度最为积极,动作最为频繁。俄罗斯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为“未来北极能源的引导者”。2000—2011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Gazflot公司在喀拉海 (主要是在 鄂毕湾和 塔兹湾)钻了27口井,发现了卡缅诺梅海气田、北卡缅诺梅海气田、楚克梁辛 气田和鄂 毕湾气田。2011年9月,俄罗斯Gazprom Nef Shelf(GNS)公司投资40亿美元,启动了伯朝拉海Prirazlomnoye油田(石油可采储量为5.2亿桶)的开发,这是俄罗斯独自在北极海域开发的第一个油田[10]。此外,为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俄罗斯政府正尝试通过增加国外投资来促进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此将取消北极大陆架所有新的油气项目的出口关税以 吸引外国 油气巨头。 俄罗斯石 油公司Rosneft也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在北冰洋的喀拉海和黑海开展价值32亿美元的油气勘探合作,共同开发抗冰钻井平台技术。截至2013年年初,俄罗斯在北极海域共钻86口探井,发现了24个油气藏(包括在海陆过渡区)和400多个有潜力的油气开发项目[11]。
其他北极各国在北极油气钻探开发方面也不甘落后,丹麦格陵兰岛已经给11家公司发出了17个开发其西海岸地区的勘探许可证,其中英国的Cairn能源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测试性钻探。挪威政府2013年夏季前将决定开放巴伦支海东南部和Jan Mayen进行石油钻井,并为巴伦支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巴伦支海的探井数量已超过30口,其中Goliat和Snohvit两个油气田早已投入开发[12]。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巴伦支海的天然气田,通过140km的天然气管道将气输往岛上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厂。加拿大西北地方政府也一直在推动谋求更多些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条长约1 220km的从Inuvik通往艾伯 塔的输气 管道[13]。美国早 在1967年就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被开发的最主要的石油项目[14]。近年来,在阿拉斯加沿岸地区油气勘探方面又投入了37.5亿美元,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钻探也已经在2012年启动[15]。
2.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与障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05亿桶/d。在未来的20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证76.4万桶/d的增量,而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石油产量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于海洋[16]。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北极地区有新增石油储量900亿桶、新增天然气储量50万亿m3的潜力,新增储量 的80% 来自海洋。在 接下来的20年中,北冰洋可能会从深海勘探阶段进入到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和全球油价总体不断上升,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有很好的前景。
但是北极油气资源潜力的发挥也将遭遇高成本、高风险、环保以及主权纠纷等一系列障碍。1北极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需要铺设管道,与石油相比,其低密度长距离的运输大大增加了成本;2北极气候寒冷,地理条件复杂,北极油气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开发成本更高、开发时间更长、风险更大;3没有解决的北极主权问题可能在经济主权重叠的地区阻止和减缓这些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进程;4北极环保压力和成本巨大,尤其是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环保组织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总体来说,北极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资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但显著增加北极油气产量的时间是难以预料的。
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
截至2011年6月,北极地区石油累计产量约200亿桶,天然气累 计产量395.76万亿m3。2011年,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挪威东巴伦支海石油产量之和已达到700万桶/d,而2011年全球水平的石油产量约为7 200万桶/d,约占全球石油日产量的10%,由此可见北极地区的石油开发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已发挥出巨大作用。而随着北极东北和西北航道的相继开通,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开发计划,到2030年,将有17亿~412亿m3(液化后合135万~3 000万t)天然气由LNG船只通过北极东 北航道运 输到东亚 和东南亚[17]。2009年4月29日北极理事会在挪威特罗姆瑟会议上发布的“北极海运评估报告”(AMSA)也认为,到2020年,光俄罗斯伯朝拉海域的油气运输每年就可高达4 000万t[18]。在不远的将来,一旦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势必会对现有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3.1 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
世界能源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博弈之后逐渐趋于均衡状态。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1美国和欧佩克国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其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加之国内繁荣的石油和页岩气生产,使得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远超其他力量。欧佩克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0%和供应量的40%。作为石油终端供应商,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供应方面占有主导地位。2俄罗斯、里海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稳定的出口能力,在国际石 油市场上 的地位逐 渐上升。3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推动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3.2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供给方的潜在影响
(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能源地位可能下滑。目前,原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目前提供世界40%的石油,并且拥有世界70% 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欧佩克国家。过去40年中,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的焦点,欧佩克组织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经常以石油为手段,通过限产来确保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展望未来,在石油供应方面,虽然欧佩克组织在国际石油供给市场的主导地位一时之间难以撼动,但由于中东地区很多产油大国已接近或达到产量峰值,后续产油潜力受限,因此其所占市场份额也将不断面临冲击:根据BP的预测,未来20年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预计会增长1 200万桶/d,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环北极国家(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将持续增加,增幅将达到500万桶/d,有望再次开启产量快速增长之门[19]。在天然气方面,随着天然气对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预计天然气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2.1%),北极地区蕴藏着世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一)一旦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将意味着天然气价格也会面临长期走低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受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带动,天然气价格逐步与石油价格脱钩,天然气将不断抢占石油市场份额,在此趋势下,中东地区的能源地位可能将下滑,未来可能仅是亚洲的能源中心而不是世界的能源中心,这也有助 于缓解中 东持续的 紧张动荡局势。
(2)北极地区将成为能源“新中东”。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分别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约13%、30%和20%。由于过去几年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扬,石油供应日益紧缺,未来北极地区的能源开采具有极大的利润空间,作为新兴世界能源仓库的可能性加大。随着环北极国家多个油气项目的加紧开发和建设,北极地区将逐渐呈现出成为全球能源“新中东”的趋势。
在北极地区成为能源“新中东”的演进过程中,俄罗斯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含油气远景面积达1 290万km2,其中海洋和内海大陆架为560万km2[20],掌握未来北极陆上绝大部分实体油气资源,海上潜力部分也占很大比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俄罗斯主要油气产区北极西西伯 利亚盆地 面积350万km2,拥有36.6亿桶原油、651.5万亿m3天然气、203.3亿桶液化天然气,而俄罗斯 北极海大 陆架面积 达442万km2,其中70%~75%的地区具有油气远景,油气资源中以天然气为主。2003年俄联邦政府批准的《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北极大陆架建立和开发新的油气开采中心,加快发展油气运输设施,力争到2020年石油开采量达到5.2亿t,天然气开采量增长到7 100亿~7 300亿m3。随着俄罗斯能源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将在整个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10年内,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紧张局势,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全球能源界必然将目光转移到更加廉价、环保、高效的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储备上来。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天然气将迎来黄金时代,尤其随着天然气消费的东移趋势,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进一 步增长。IEA估计到2035年全球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7万亿m3,其中超过70%来自俄罗斯,而与此同时,2035年亚太地区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国和印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0%、46%和42%[21]。届时俄罗斯通过向欧洲、亚太出口天然气以拉动自身经济增长的想法变得更加现实,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也将大大增强,其获得梦寐以求的国际油气定价权的可能性加大。在可以预见的20年内,俄罗斯凭借其在天然气领域能源超级大国的优势实现再次崛起也并非遥 不可及。
3.3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消费方的潜在影响
根据BP公司的预测,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非常强劲,在未来的20年内,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增长800万桶/d)、印度(增长350万桶/d)和中东地区国家(增长400万桶/d)的能源需求增长几乎构成了全球能源需求净增长的份额,但短期内用于满足预期需求增长的新增供应将依然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这就使得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增加,一旦中东地区遭遇战争或政治动乱等紧急状况,能源进口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迅速显现,威胁中、印等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如果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并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供应国际市场,将大大分散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进口风险。
4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与中国
4.1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消费需求旺盛,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表2),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石油 进口来源 地有限且 集中,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 (表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依赖中东,而中东的紧张局势是旷日持久的,稍有异动势必将牵动中国能源神经;另一方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靠海运,且路线单一,70% 的石油运输必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这条海盗出没的“世界上最恐怖的航线”,因此石油运输风险极大。
注:表中依存度与通常依存度略有差别,公式计算时分母为一国石油年需求量,并非消费量,假定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平稳增长 .
万t
注:*包括在途石油的数量变化,未予另外说明的石油动向, 未经确认的军事用油等;+指的是低于0.05.
4.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影响
北极作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将来有可能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提供保障。北极航道也可充当洲际能源运 输的新走 廊,随着北极 东北航道1进入商业化运营,一旦北极油气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未来来自北极圈内北欧、俄罗斯和北美地区的大量油气资源将可以通过海运经此航道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沿海港口。罗伯特 ·瓦德教授2008年1月16日在《金融时报》中这样写道:“从距离和安全的角度,开通北方航线是具有吸引力的。上海与鹿特丹之间跨越俄罗斯顶部的东北海上航线1,要比走苏伊士运河节省将近1 000英里”。以北极为目的地,开辟能源新通道,不但可以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有效分散我国石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风险,也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这一危险地区,保障油气在途运输安全。充足的油气供应将继续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中国在未来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4.3 中国参与北极能源战略定位
(1)充分参与北极能源开发,中国的北极战略定位需要从以往的科学考察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转变为以实现中国能源安全为目标。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利益,理应作为中国北极战略的基石,为此可以提供北极能源开发需要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本,将北冰洋冰层下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和安全便利的北极航道纳入未来中国能源整体战略体系。
(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入,对于北极能源开发和北极航道的和平利用,需要因势利导。由于北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北极地区和资源的划分方法,也没有一个被各方认可的约束北极资源利用的公约,要抓住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国际协调机制原则这一时机,利用北极 理事会正 式观察员 国的身份,充分介入北极理事会关于能源和航道开发国际机制的构建,使即将形成的国际机制有利于中国在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上权益的获取。
(3)采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北极俱乐部”。在北极8国排他性“瓜分”北极资源的情况下,中国参与北极能源开发的唯一或者说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能源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与所在国公司共同开发经营。北极8国中,芬兰和瑞典并不拥有北极内的海域或近海大陆架,因此对北极圈内的油气资源基本无能为力。在剩下的6国中,俄罗斯与冰岛近年来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最为密切,也是最有希望为中国企业亮起绿灯的国家。中国三大油企需要抓住机遇,为开拓油源,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而未雨绸缪。
5 结束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冰雪覆盖的北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的边缘地带,并不被世人重视,但随着北冰洋能源价值和战略价值的逐渐显现,该地区正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伴随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周缘国家纷纷加快了北极油气开发进程,使得北极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势必会对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未来北极油气一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北极地区将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能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从而对欧佩克国家造成强烈冲击,并将显著改善各主要能源消费大国油气进口格局。
面对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都想分一杯羹。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巨大的能源需求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当前中国油气进口受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制 约,严重影响 能源的稳 定供应。因此,为了分散我国能源进口风险,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制定以能源为核心的北极战略,加强与北极理事会各成员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油企与国外油气巨头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北极能源,为中国未来的北极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3.地球资源枯竭与新能源开发 篇三
面对能源的危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太阳能。但是,根据测量,照射到地球的阳光中,有23%被大气所吸收,30%被反射回宇宙,仅有47%可以到达地面。因此,利用率并不理想。
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格拉塞提出:如果在空中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再传输回地面,则效率将大大提高!根据这一理论,他设计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空间站,该装置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微波,并将微波集束发送到地面,同时,被地面的太阳能“电池阵”接收。这就能解决一个数千万人的城市用电问题!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克伯尔教授提出了在月球上索取太阳能的计划。他认为,月球没有氧气,没有风雪雷电,在月球的环形山中设置的太阳能电池阵,就没有被腐蚀的危险,可供长期使用。
他提出,可利用性能极强的激光束把电力传输回地而,这样在月球表面的不同地点建立三个发电站,就能满足全球60亿人口的全天候用电。由于激光具有将能量集中的特性,因而地面的接收系统不至于过大,从而可以给人类提供廉价的电力。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练习题一 篇四
一、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4.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首先就是要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5.在聘用评估中,录用比与应聘人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6.在提取工作信息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8.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9.入职导引项目可以从内心“同化”新员工。()
10.事后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受训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
11.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13.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4.企业应该无私地帮助员工发展各种兴趣和爱好。()
15.一个公司的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6.从广义上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是一种薪酬。()
17.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直线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
18.薪酬一般分为职位薪酬、技能薪酬和能力薪酬几大类。()
19.当公司经营困难时,法律允许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代替货币作为工资发放。()
20.在社会化的磨合阶段,个人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
21.工作分析中的准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
22.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常处于供需矛盾之中,而非供需平衡。()
23.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24.绩效考评的活动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员工个体绩效的提高,而且还注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5.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
26.员工招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27.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
28.员工一旦被企业招用,就属于被完全支配的资源。()
29.可变薪酬主要是对员工能力的报酬。()
30.高管人员薪酬的特殊性体现为长期激励,一般采用股票或股权的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将人视为“社会人”是哪个管理阶段的特征?()
A 工业革命早期C 行为主义理论阶段
B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D 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2.员工招聘活动是一次组织的公关活功,对组织的()形成重大影响。
A 内部形象B 经营活动
C 管理行为D 外部形象
3.情景模拟测试法至少有两个优点,即()
A.可以得到最佳人选,并节省大量的招聘费用
B.可能得到最佳人选和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
C.挑选最佳人才,提高招聘工作效率
D.多角度观察和了解其职业道德
4.绩效考评中的目标管理法,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具体体现,这个方法是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这里要求()
A.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完全一致
B.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完全一致
C.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尽可能一致
D.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可以不一致
5.能够避免趋中趋势的评价方法是()。
A.尺度表法
B.360度评价法
C.交替排序法
D.关键事件法
6.自由职业者的职业锚一般是()。
A.技术型B.管理型
C.创立型D.独立自主型
7.工作岗位评价是在基础上进行的。
A.绩效考核B.薪酬等级
C.薪酬标准D.岗位分析
8.企业招聘大批的初级技术人员,最适合的招聘渠道是()
A.校园招聘B.猎头公司C.熟人推荐D.求职者毛遂自荐
9.对一名工人的绩效,从产量、质量、能耗等方面进行考察,这体现了绩效的()
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相关性
10.在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时要考虑()
A.人力资源流动情况B.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
C.劳动力市场发育情况D.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11.当一个员工希望在企业内横向发展时,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可以帮助他预测其在期望岗位上的()
A.现有能力B.发展潜力C.素质状况D.技能差距
12.在培训效果评价的过程中,一般应用
A.面试B.笔试C.观察D.实验
13.人事部经理准备将一职工提升为车间主任,这一规划属于人力资源中的()
A 补充规划B 晋升规划C 招聘规划D 培养开发规划
14.A.战略性B.物质性C.可用性D.有限性
15.在下列活动中,()不应该由直线部门主管负责。
A.制定雇员晋升人事计划B 拟定培训文件
C.评估雇员工作绩效D 进行薪酬调查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
3.工作说明书
4.员工培训与开发
5.无领导小组讨论
6.工作分析
7.绩效考评
8.岗位评估
9.福利
10.平衡计分卡
11.职业发展
12.360度评估
四、简答题
1.简述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2.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外部招聘?
3.请比较排序法和强制分布法。
4.简述绩效考核的功能。
5.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应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如何分析?
6.阐述双因素理论及其对它的评价?
7.工作分析的原则和程序有哪些?
8.现代企业为什么重视员工培训?
9.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向是什么?请具体阐述。
五、案例分析题
1.李娜是沪上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公司最近招了一名销售员李勇,在经过面谈后,李娜认为李勇在销售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具备公司要找的销售人员条件。可是,两星期后销售部经理却告诉她,李勇提出离开公司。李娜把李勇叫到办公室,就他提出辞职一事进行面谈。
李娜:李勇,我想和你谈谈。希望你能改变你的主意。
李勇:我不这样认为。
李娜:那么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想走,是别的企业给你的薪水更高吗?
李勇:不是。实际上我还没有其他工作。
李娜:你没有新工作就提出辞职?
李勇:是的,我不想在这里呆了,我觉得这里不适合我。
李娜:能够告诉我为什么?
李勇: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别人告诉我,正式的产品培训要一个月后才进行,他们给我一本销售手册,让我在这段时间里阅读学习。
第二天,有人告诉我在徐汇区有一个展览,要我去公关部帮忙一周。第三周,又让我整理公司的图书。在产品培训课程开课的前一天,有人通知我说,由于某些原因课程推迟半个月,安慰我不要着急,说先安排公司的销售骨干胡斌先给我做一些在职培训,并让我陪胡斌一起访问客户。所以我觉得这里不适合我。
李娜:李勇,在我们这种行业里,每个新员工前几个月都是这样的,其他地方也一样。问题:(1)你认为这家公司新员工培训存在哪些问题?
(2)针对此案例,结合相关培训理论,就如何避免上述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2.A公司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网络公司,在创业初期,公司制定了比较科学的薪酬制度,企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增加,成员的数量、质量构成等与开始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公司的薪酬体系还是沿用以前的。公司的领导层原以为公司已经是兵强马壮,经营业绩应该大超过以前,但是事与愿违,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断出现滑坡,一些技术中坚人员离开,企业其他人员也开始“军心不稳”,公司很快就陷入困境。A公司感觉到形势不妙,再任由这种势头发展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于是决定采取措施。经过企业调查和管理诊断之后,发现主要问题是企业一直采用的薪酬系统有问题。突出表现在知识员工的薪酬没有外部竞争力;薪酬政策没有向技术和业务骨干倾斜;企业的薪酬等级和要素结构设计不合理等,不仅严重刺伤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也给一线经理造成管理障碍,从而导致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
针对此案例,请分析:
(1)请就该公司的薪酬改革提出你的思路。
(2)你认为一套合理的薪资制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B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装饰设计公司,主要业务是面向商场、酒店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以大项目为主,定位较高,目标是在10年内做到全国同行业排行前5名。2003年,公司的业务非常饱和,但到年底却发现全年利润只有11%,而且年初公司承诺员工的提成及奖金还尚未扣除。老板非常震惊,认为是目前的薪酬制度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养懒了员工。于是提出2004要改革薪酬制度。对设计人员一律实行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管理办法,同时与回款率挂钩。要求每个设计人员每个月至少要完成15万元的项目,底薪一律为1500元(目前为3000-6000元),不能完成者降职为设计助理,底薪为800元;同时实行自动淘汰机制。
请问:(1)你认为该公司的此次薪酬改革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题 篇五
判断题
1.企业不仅需要物质资源的投资,还需要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投资是第一位的投资()
2.人力资源的特点不包括两重性()
3.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是一样的()4.工作分析系统方法包括员工导向与工作导向()
5.工作分析是对工作内容及有关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描述和研究的过程()6.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战略是不相关的,是各自独立的()7.人力资源绝对量的构成不包括求业人口()8.现状规划法是定量需求预测法()
9.德尔菲法要求专家进行讨论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10.通过管理人员接替图,使得组织既对其内部管理人员的情况非常明了,又体现出组织对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
11.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应考虑本地区劳动力的择业心态与模式、本地区劳动力的工作价值观等。()
12.招聘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13.情商测试是一种心理测试的方法()
14.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15.绩效管理是HRM的中心,是企业管理的中心()16.绩效考核的方法包括客观考级法和主观考绩法()17.职业安全是非金钱性奖励()
18.工资按内容划分可以分为职务工资制、职能工资制、结构工资制()19.奖励性调整不是工资调整的内容()
20.奖金额的支付按超过定额标准产量的多少计,称为“哈西制”()单选题
1.在诸多培训方案中,效果最差,费用也最低的是()
A.授课 B.角色扮演 C.计划性指导 D.案例研究 2.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
A.工作要素 B.职务 C.职责 D.职位 3.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进行预测规划的方法()
A.现状规划 B.经验预测法 C.趋势分析法 D.回归分析法 4.有针对性地发问,可提高考察的深度、清晰度,有直观印象的招聘方法是()A.笔试 B.面试 C.心理测试 D.情景模拟 5.绩效的标准是基于()
A.工作 B.工作者 C.工作群体 D.组织 6.具有间接而久远激励作用的报酬是()
A.奖金 B.工资 C.福利 D.津贴
7.适用于绩效难以量化,或需要以某种规范行为来完成任务的员工如:售货员、服务员的考核方法是()
A.品质基础性考核 B.行为基础性考核 C.效果基础性考核 D.其他考核方法 8.各职级的工资范围随着等级上升而扩大,这是()职务工资 A.单一型B.范围型等额式C.范围型累加式D.单一型等额式 9.由岗位人员做述职报告,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等反映在报告内的考核方法()
A.目标管理法 B.述职评价 C.360度反馈 D.平衡计分卡法 10.当用趋势分析法预测医院护士需求量时,应选择的组织因素是()A.病床数 B.医院面积 C.医院所处位置 D.当地的经济状况 11.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A.获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使用成本 D.保障成本
12.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13.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下面哪个方面不是人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内容?()A.体质 B.智力 C.思想 D.技能
14.“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
A.资源 B.成本 C.工具 D.物体 15.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这是针对谁来说的?()
A.对企业决策层 B.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C.对一般管理者 D.对一个普通员工 16.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17.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的什么特点?()A.封闭式的自危表现 B.开放式的悦纳表现 C.封闭式的悦纳表现 D.开放式的自危表现 18.“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符合下面哪种思想假设?()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19.主张集体奖,而不主张个人奖。这是哪种假设的思想?()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20.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A.企业人 B.环境 C.文化 D.产品
21.()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中期规划。
A.1年期规划 B.4年期规划 C.6年期规划 D.10年期规划 22.人力资源()达到协调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入力资源供需预测则是为这一活动服务的。
A.管理 B.开发 C.供求 D.定性定沦 2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A.定性 B.定量 C.任务 D.目标
24.完整的工作分析包括六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推述阶段、运用阶段和()。
A.反馈阶段 B.改进阶段 C.总结阶段 D.运行控制阶段 25.工作分析包括六个阶段,而贯穿六个阶段的是()。A.运行控制 B.计划阶段 C.分析阶段 D.描述阶段
26.工作分析,是()组织某个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是整个工作分析的核心部分。
A.收集、综合、整理 B.收集、分析、整理 C.收集、整理、综合 D.整理、收集、综合
27.工作分析在描述阶段,通常采用文字说明、工作列表问卷、活动分析和()等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A.回归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 C.定性分析法 D.决定因素法 28.人员招聘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招聘到精英人员 B.获得组织所需要的人 C.增加单位人力资源储备 D.提高单位影响力 29.以下不是绩效考评的目的的是()。
A.建立公司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程序和方法 B.考核员工工作业绩
C.将不同的员工进行科学的比较D.公司整体工作绩效的改善和提升
30.绩效考评,从内涵上说就是对人和事进行评价;从表面上说,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
A.员工业绩 B.员工表现 C.日常工作 D.日常工作中的人 31.绩效考评一般应()进行。
A.逐级 B.自上而下 C.越级 D.同级
32.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而得到的以货币或非货币方式给予的补偿的总和。
A.资本 B.劳动 C.智力 D.体力
33.某岗位的小时工资标准为l0元/4小时,生产一个产品的工时定额为0.25小时/个,由于技术革新,某工人在1小时内共生产出14件产品,则该工人的计件工资为()元。
A.28 B.35 C.140 D.560 34.在薪资管理工作中,企业往往引入薪点,它的主要作用是()。A.便于薪酬的计算 B.便于薪酬与绩效的挂钩 C.便于财务部门发放工资 D.便于薪酬的管理 35.附加工资属于()A.计时工资 B.奖金
C津贴和补贴 D.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多项选择题
1.人口的质量或素质主要包括()。
A.思想道德素质 B.科技文化素质 C.身体健康素质 D.心理素质 2.根据斯特雷斯和邓菲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可能因企业变革的程度不同而采取以()战略。
A.家长式战略 B.发展式战略 C.任务式战略 D.转型式战略 E.参与战略 3.根据舒勒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分成()类型。A.诱引战略 B.累积型 C.效用型 D.协助型
4.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具有的()等经济价值的总和。A.知识 B.社会地位 C.技能 D.经验 5.下面属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是()
A.人力资源外包 B.员工自助式服务 C.知识管理 D.虚拟实践社团 6.运用阶段是对工作分析的验证,此阶段的工作主要有()。A.工作的运行控制 B.建立工作分析小组
C.培训工作分析的运用人员 D.制定各种具体的应用文件
7.在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发布面试通知和进行面试前的各个工作有()。A.确定而试考官 B.选择合适的而试方法 C.设计评价量表和而试提纲 D.面试场所的布置与环境控制
8.人事测评就是对人与事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结合测量和评价。A.定量 B.定性 C.定比 D.定质 9.人事测评的意义()
A.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B.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
C.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 D.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 10.人事测评的基本类型有()
A.纸笔测验 B.情景测验 C.投射测验 D.心理测验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 职务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绩效 职业生涯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成本 培训目标 薪酬
简答题
1.薪酬设计的策略选择 2.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3.比较奖金与福利的特点。4.绩效考核的主要模式及其选择 5.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流程
6.影响薪酬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流程。
8.职业高原现象类型、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案例分析
1.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薪酬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第三,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2.A是K公司的老员工,大学毕业即加入K公司,从普通的员工做到如今的高级销售经理。K公司在年初制定了销售计划,较上提高了近100%,同时改变了绩效考核办法,由原来的按季度考核改为按月考核,并且实行了负激励。尽管员工反对声音挺大,但新办法还是从1月开始实施了。然而一季度过后,公司业绩距离目标甚远,员工的绩效奖金也较去年大幅减少。A君认为是公司制订的计划不切实际,考核目标太高无法完成,而公司则认为是员工们的干劲不足。在数次沟通无效后,A君愤而离职,并带走了部分同事和部分客户资源。
运用你所学的人力资源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
3.1990年10月,飞龙集团只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75万元,员工几十人的小企业,而1991年实现利润400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6000万元,1993年和1994年都超过2亿元。短短几年,飞龙集团可谓飞黄腾达,“牛气”冲天。1995年6月飞龙集团突然在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飞龙集团进入休整,然后便不见踪迹了。
飞龙集团除1992年向社会严格招聘营销人才外,从来没有对人才结构认真地进行过战略性设计。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联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的现象,而且持续3年之久。作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保健品前几名的公司,外人或许难以想象,公司竟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竟没有一个完整地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人员素质的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从1993年开始,飞龙集团在无人才结构设计的前提下,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1993年3月,一位高层领导的失误造成营销中心主任离开公司,营销中心一度陷入混乱。这样一来,实际上就造成了无法管理和不管理。请问: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飞龙集团的失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招聘理论来分析。)
答案:
判断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单选题
1-10 AABBACBCBA 11-20 BBAABCBABD 21-30 ABCDACDBCD 31-35 ABBBD 多项选择
1ABC 2ABCD 3BCD 4ACD 5ABD6CD7ABCD8AB 9ABCD 10ABC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职务分析:职务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分析,它是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没有成功与失败区别,也没有进步快慢之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系列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成本:即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获取成本、开发成本、以及员工离职时产生的离职成本。
培训目标:即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预先设定的,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后希望达到的目标。
薪酬:薪酬是组织对它的职工给组织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或答谢。
简答题
1.薪酬设计的策略选择 答案:
薪酬水平策略
主要是根据当地薪酬行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企业自身薪酬水平的策略。
(1)市场领先策略(2)市场跟随策略
(3)成本导向策略(4)混合薪酬策略 薪酬结构策略
薪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总体薪酬所包含的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和浮动部分薪酬(主要指奖金和绩效薪酬)所占的比例。
(1)高弹性薪酬模式:绩效薪酬比例大,基本薪酬比例小,激励性强。(2)高稳定薪酬模式:基本薪酬比例大,绩效薪酬比例小,稳定性强。
(3)调和型薪酬模式:绩效薪酬和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激励性与稳定性兼备。
(4)混合型薪酬结构策略: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人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薪酬结构策略。
2.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案:
1.绩效系统的建立应当是基于明确清晰的企业战略 2.绩效管理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3.绩效管理应当被平衡实施 4.绩效管理应当是客观和明确的
5.绩效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 6.绩效管理应当包括不同层面人员的衡量指标 7.绩效管理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联系
3.比较奖金与福利的特点。答案:
奖金的特点:
1.更直接的物质刺激性; 2.以绩效考评为基础;
3.更具及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福利的特点:
1.能吸引保持住人才;
2.对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与运营成本的降低,都有间接而巨大的积极作用。降低离职率 提高满意感 增强归属感
4.绩效考核的主要模式及其选择 答案: 主要模式:
1.关键绩效指标 2.目标管理法 3.平衡记分卡 4.360度反馈 5.述职评价 选择:
1.从绩效考核模式本身的特性
2.从绩效考核体系运作的成本角度 3.从绩效考核的文化背景角度 5.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流程 答案:
1.公司依据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2.员工确定个人职业发展意向;
3.员工个人职业素质客观测试,并与职业辅导员协商确定初步职业发展规划; 4.公司职业发展委员会审核和修正员工职业发展初步规划; 5.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正式规划; 6.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 7.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情况评估
6.影响薪酬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外在因素
1.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2.地区及行业的特点与惯例。3.当地生活水平。
4.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法规。
(二)内在因素
1.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与内容。2.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财政实力。3.企业的发展阶段。
4.公司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
7.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流程。答案:
1.制定本企业的付酬原则与策略 2.职务设计与职务分析 3.职务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8、职业高原现象类型、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结构高原:是指由于组织结构的限制,个体在组织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
内容高原:是指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之后,工作缺乏挑战性而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停滞;
个人高原:一般指个体对生活和工作缺乏方向感和热情而造成的无法面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现象。
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2)组织因素
(3)家庭因素
(4)个人因素
组织面对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管理对策
(1)岗位轮换与工作丰富化
(2)竞聘上岗
(3)宽带薪酬
(4)双通道晋升
(5)完善培训体系
(6)职业生涯指导
(7)培养良好的企业
六 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
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
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
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
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 2.参考要点:主要从绩效考核方面作答
6.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 篇六
一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二类药:“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三类药:“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四类药:“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五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六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中药复方制剂;
6.2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3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主要包括: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等。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七类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是指不同给药途径或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八类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九类药:“仿制药”是指注册申请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分期及内容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最低病例数(试验组)20-30例。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最低病例数(试验组)100例。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最低病例数(试验组)300例。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最低病例数(试验组)2000例。
新药注册管理法规
1.中药新药的研制应当符合中医药理论,注重临床实践基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均一,保障中药材来源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应关注对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药,对创制的新药、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实行特殊审批。
3.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
4.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5.中药注册申请,应当明确处方组成、药材基原、药材产地与资源状况以及药材前处理(包括炮制)、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等工艺,明确关键工艺参数。
6.中药复方制剂除提供综述资料、药学研究资料外,应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对不同类别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药理毒理和临床试验资料。
7.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应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8.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后,申请人应当从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
9.药物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证明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10.申请人完成临床试验后,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统计分析报告以及数据库。
11.未按照规定时限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责令申请人修改试验方案、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
12.临床试验期间,根据研究情况可以调整制剂工艺和规格,若调整后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能有影响的,应以补充申请的形式申报,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13.临床试验用药物出现质量问题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责令申请人修改试验方案、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
14.申请人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药物研究或者进行单项试验、检测、样品的试制等的,应当与被委托方签订合同,并在申请注册时予以说明。申请人对申报资料中的药物研究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中医基础知识
证:既不是疾病的全过程,又不是疾病的某一项临床表现,而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病机的本质概括,包括病因(如风寒,风热,湿热等),病位(如表,里,脏,腑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的概括。
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呕吐等。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即疾病的全过程,如感冒,肺炎等。
病因:即致病因素,中医学称之为“病源”或“邪气”。根据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中医学将其分为外感,内伤和其他致病三大类。
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肤,口鼻侵入机体而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疠。六淫: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反常气候。
六淫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机体而发病,故六淫所致之病统称为外病。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等。3.兼挟性:六淫在自然界不是单独存在的,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侵袭机体而发病,又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如外感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等。4.转化性:一年之中,四季六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久雨生晴,久晴多热,热极生风,风盛生燥,燥极生火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就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
问题思考(参考书:生药资源学)
1、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依据: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依据:1.临床的需要:凡是临床需要、市场紧缺或未饱和的药
物,可以立项研究、开发,同时必须按临床需要选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2.药物的状况:药物成分的性质、作用,资源状况;3.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和其他中药新药研究的各类技术要求等。
2、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要求: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可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两大类。概括的说,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有剂量要求,但没有不良作用;3.配方的组成和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3、保健食品研究技术资料的一般要求:1)对受试物的要求: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2)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要求。3)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1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的10倍左右。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4、中医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涉及到的主要产品:中医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产量达到最大,又不危害永续利用,即最大持续产量的原则。中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多层次、多途径的。主要涉及原料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开发、也可有保健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甜味剂、色素、香料、油脂、花粉、生物农药、鞣料等的综合开发,要求做到物尽其用,最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资源。
5、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保健食品等研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
1)急性毒性实验: 测定LD50,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为进一步进行毒性试验的剂量和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2)遗传毒性试验: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3分)。
3)致畸试验:了解受试物对胎仔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4)短期喂养试验: 对只需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0d喂养试验,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并可初步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
5)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 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作用剂量;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仔代的致畸作用,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6)代谢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为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了解有无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
7.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 篇七
1.1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
吉林省共有49个县 (市) , 但受到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农作物产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中部地区的扶余、榆树、农安、德惠、公主岭、梨树、前郭、长岭等八个县 (市) 的粮食产量均超过100×104t, 其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接近60%。而粮食产量在50×104t以下的县有14个, 其产量仅占全省4.65%。因此, 受到粮食产地分布的影响, 吉林省秸秆产量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中部地区是秸秆主产区, 东部与西部地区秸秆产量较小。
1.2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来自于《吉林省统计年鉴》 (2005-2014) , 其中豆类作物中大豆产量较高, 在豆类作物中所占比重较大, 将其单独列出, 其他豆类作物归入其他豆类, 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等油料作物产量较低归入其他油料作物。2004—2013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到,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水稻和大豆, 尤其是玉米占有主要地位, 而其他农作物产量较小。
东北三省农作物耕作条件类似, 因此吉林省可比照黑龙江省、辽宁省确定不同农作物的谷草比系数, 具体如下表2示。
根据谷草比系数可以估算出吉林省2004—2013年各年秸秆资源潜力, 具体如表3所示。很明显,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一直是增加的, 为吉林省农作物秸秆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
2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状况及潜力
2.1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统计资料, 吉林省2008—201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到,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即使是2014年也没有达到50%。2011年, 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秸秆用作农户家庭炊饮燃料和直接废弃燃烧等接近秸秆产量的2/3, 用于还田与畜牧饲料的秸秆量占秸秆产量不到1/6, 用于工业原料秸秆不足l%。2013年, 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为35%, 其中秸秆饲料仅为15.5%, 约2/3的秸秆资源被用作农村生活燃料或废弃焚烧;2014年吉林省可利用的秸秆资源直接用于农村生活燃料的占40%。很明显, 近几年来吉林省秸秆资源直接用于农户家庭燃料和废弃燃烧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2.2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潜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所设定的“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目标, 结合吉林省政府公布的《吉林省发展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目标为 (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转化秸秆2600×104t, 生物质资源替代石油1200×104t、煤炭1000×104t、玉米1300×104t, 实现CO2、SO2替代减排为7000×104t、23×104t。2014年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仅不足43.5%, 与目标80%以上相比,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3 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及效果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很多, 但是较为成熟的是秸秆能源化。因此, 根据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成熟性、技术推广的便利性、吉林省农作物秸秆分布特点, 我省资源能源化综合利用方向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1 农作物秸秆发电
秸秆发电是较为成熟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根据吉林省秸秆资源分布特点, 可以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县 (市) 布置规模化秸秆发电。按照秸秆资源收集半径, 吉林省中部县 (市) 可以布置总装机规模约1000MW左右的秸秆发电厂, 利用秸秆近700×104t。通过秸秆规模化发电, 可以获得发电量近55×108kwh, 供热量约为2000×104GJ, 同时可以获得有机肥原料 (主要是秸秆灰) 超过19×104t。
3.2 秸秆煤制造
秸秆固化为秸秆煤是秸秆非规模化利用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向之一, 只要秸秆资源密度处于平均水平左右即可进行秸秆固化加工布局。吉林省可以在西部地区县 (市) 大量布局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秸秆煤加工厂。在这些地区可以布局秸秆资源利用总规模超过100×104t的各类小型秸秆煤加工企业, 可以生产各类秸秆煤 (压块、颗粒等) 约100×104t。
3.3 村级秸秆气化制造
对于吉林省中东部, 由于秸秆资源密度相对较低, 布置村级秸秆气化站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在吉林省中东部县 (市) 可以自然村为单位布局秸秆气化站, 利用秸秆资源总规模约为50×104t, 生产生物质气约为8×108m3。
3.4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综合效果
3.4.1 经济效果
通过上述给出的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模式的实施, 可直接给农民带来收入超过25×108元, 间接给农民带来收入超过6.5×108元;替代化石能源超过250×104tce, 可以有效缓解吉林省能源供求矛盾。同时, 秸秆发电余热既可以为乡镇居民进行冬季供热, 也可以为农业冬季大棚供热, 实现农业冬季生产, 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
3.4.2 社会与环境效果
秸秆能源化利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就业率的提升。按秸秆发电总装机规模1000MW估算, 可以使整个产业链就业岗位增加近38000个;按秸秆固化总规模100×104t估算, 在冬季可以临时就地安排农民就业近300万人次,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东北冬季农民劳动力闲置问题, 并且对社会治安也起到稳定作用。
从环境角度看, 农作物秸秆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发电, 可以替代减排CO2超过700×104t, 颗粒物减少233×104t, 秸秆固化减少颗粒物排放超过39×104t, 秸秆气化减少颗粒物排放接近18×104t;秸秆能源化副产品“草木灰”是优良的绿色钾肥, 可以替代我国钾肥进口, 降低农作物施肥成本、提升农作物品质、改善因施用化肥所导致的土壤结构;通过农户直燃秸秆量的减少, 可以大幅度改善农村空气质量, 降低村民呼吸道感染几率, 进而减少村民医疗费用支出。
4 结束语
挖掘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对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微观层面上, 使农户增收节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宏观层面上, 通过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可以减少CO2、颗粒物排放量, 改善我省大气质量;通过对化肥的替代, 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 改善土壤品质;可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 促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摘要:吉林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分析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 不仅有助于揭示吉林省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现状, 而且也可以结合吉林省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分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8.开发练习资源 培养创新思维 篇八
设计多解型练习
数学练习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巩固新知,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中的巧妙渗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型练习,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较为开放的数学练习:如图,其中A、B、C这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都为90度,AB=C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三角形EAB全等于三角形BCD。
学生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首先考虑到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有的学生说可以再添加一个条件AE=CB,这样恰好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还有学生想到题意中,已经给出一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我只要再随意的给出一个角对应相等,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因为有判定方法:AAS、ASA。很快学生就又想到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内容,从“HL”的角度入手,寻找更多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解这一练习时,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思维。
课堂中,教师所设计的练习,并没有唯一答案,打破了传统的练习模式,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与提高。
设计规律性练习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训练。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更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知识内容后,在引导学生练习巩固时,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找规律问题:22-12=(2-1)(2+1)=2+1;32-22=(3-2)(3+2)=3+2;42-32=(4-3)(4+3)=4+3;152-142= +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n表示吗?并试着证明一下自己发现。
学生们要想解决最后的问题,必须观察寻找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猜想、分析、观察、创新,在一次次的尝试后,终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在横线上写出“15+14”的结果。并探索出最后规律:(n+1)2-n2=(n+1-n)(n+1+n)=(n+1)+n。在准备证明时,学生发现这是我们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的形式,于是,学生大胆地采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对其进行因式分解,并在因式分解后,证明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规律性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挖掘。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设计创新型练习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枯燥单一的数学练习,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还很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由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型练习,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放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进而更好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实际应用问题:某商店开展促销活动,针对顾客制定了两种不同的方案。
第一方案:用168元办理会员手续,会员在购物时可以享受8折的优惠;第二种方案:如果不加入会员系列,那么每件商品将会享受9.5折的优惠。小红不是该店的会员,你们帮小红算一算,她如果选择购物,应该选哪一个方案会更合算?
这一练习较为开放,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去比较。学生想到需要知道小红购买的商品的原价格是多少,题中并没有给出,于是便将其设为x元。之后,学生们想到最后的问题中让求哪一种更合算,也就是哪一种最后花的钱最少。所以,需要求出这两种方案所需要花的钱数。学生们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后,列出相应的算式。第一种方案:“80%x+168”,这是其所要花费的总价钱。第二种方案:“95%x”。学生们继续思考,单纯地观察这两个算式,我们根本判断不出哪种方案更合算,应为其中有一个未知数“x”。很快学生想到自己课上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想到分情况考虑这一问题。
教师通过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学以致用,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
练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教师要善于设计多样化数学练习,以活跃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借助练习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能源资源的开发练习题】推荐阅读:
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08-29
高中地理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7-3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11-09
白城市畜牧业管理局2011年上半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10-08
新能源开发11-14
化学与能源开发论文08-27
矿产能源开发监管方案08-27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7-25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07-01
浅析宁德畲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