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鉴赏

2024-10-18

采桑子重阳鉴赏(共4篇)(共4篇)

1.采桑子重阳鉴赏 篇一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日叫“重阳节”。毛泽东1929年10月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这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所以词中才有了“战地黄花分外香”句。因是重阳节,此时菊花正开。古人常于重阳节这天观赏菊花。《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证:“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

毛泽东这首词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任何费解的地方。然而这首词却采古之风于现代之韵。

古往今来,歌咏人生的诗词真是太多了,但大多带有悲观色彩,及时行乐的一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很典型的。全诗只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愈是“念天地之悠悠”,便愈是“感人生之短暂”,前瞻后顾,孤独悲凉,再加上人生坎坷,处处失意,便不免“怆然而涕下”了。毛泽东这里有说“人生易老天难老”且不是悲观面对,而是告诫我们大自然的规律不容回避,应该珍惜生命,造福人类。虽然古今诗人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客观存在,是同样的有限与无限的联结,但是经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么一说,便没有悲观的味了。这就是毛泽东和其他诗人在世界观上的不同之处。

这首词的核心句子,或者说最足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了。这是对革命战争的由衷赞美。谁都知道,战争是伴随着牺牲和灾难的。尤其处在第一线作战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牺牲的可能。如果一是对革命战争具有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如果一是把战争看作是一种幸福,一种愉快,他就不会对“战地黄花”有一种“分外香”的感觉了。这如同当年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话。女儿问他:“你的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只回答她两个字:“斗争。”这就是说,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才是他最大的幸福。可见,毛泽东与马克思的人生态度多么一致。

这样的世界观,带给他的是革命的乐观情绪。这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不止一处可以看到。如《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也是一例。村壁上留下一些弹痕,按常理说有什么好看的呵?但是在伟大的革命家笔下就是与常人不同。那些弹洞村壁,在斜阳、彩虹如带的映照下,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这是词的上半阕。

下半阕主要是描写秋天。毛泽东很喜欢秋天。俄罗斯的大诗人普希金,就很喜欢秋天。每个人都各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这不算特殊。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对秋天的描写可以说独树一帜。在古代文学的传统描写中,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老杜的《秋兴八首》,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了。江边、孤舟、悲号中的猿啼……真的叫人泪下。这些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自不必多说。而老杜在那年多病羁留孤城的逆境中,忧国思家,心事重重,这是很自然的。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种调子。即使在他青年时期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中,也可看到这种特色。尽管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红,还要可爱。

总之,这是一首渗透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它感情饱满,总象宏丽。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了。

2.采桑子·重阳原文以及翻译 篇二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畅谈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仅仅进一步申说。于此,有必要弄清楚以下三点:首要,“人生易老”仅仅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富含消沉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著作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侧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世界间全部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息不断,光景常新。“天”即是片段,“难老”即是指发展变化的进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几乎即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诗的阐明,有必要注意。再次,理解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理解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光不是慨叹人命朝露,并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有必要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新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含义是丰厚的,这心情是高昂的。它提醒出永存的前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新的达观主义精神,象格言相同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天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经过详细理性而闪现的笼统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由于,从另一视点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提高,两句是有机组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当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概不过花酒空愁,一片萧条,满怀凄清。只要毛泽东此言不尽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耕种着英豪的头颅,灌溉着勇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耸立敞开,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分外秀丽,怎能不感到加倍高兴?

3.王寂采桑子的鉴赏 篇三

【作品介绍】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是金代词人王寂的词作。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而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

【原文】

采桑子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⑴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⑵。

【注释】

⑴懊恼:悔恨烦恼。

⑵绿尽疏阴落尽红:即杜牧“绿叶成荫子满枝”诗意。

【赏析】

王寂,金朝河北人,善写情词,善写他人故事。这首采桑子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据载:唐文宗大和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高彦休《阙史》引用杜牧诗事)。遣词用意似有同感。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而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

上片,“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湖州梦”似仿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更显含蓄朦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但见尘土满衣襟,难喜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后一句中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词意顿改。李诗言虽相隔两地,但情感相通,此则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亲相爱,一个“空”字表达了多少惆怅,多少怨恨。一种沉重的失落感,命运乖桀,阴差阳错,无可奈何之情顿上心头。

下片“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感慨命运无情,时光空度,只留下一种深深的怨愤。“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直接化用杜牧诗句,更是表达作者对“绿尽疏阴落尽红”的.无奈,只能懊恼东风的无情。

此词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此词与杜牧原诗相比,杜牧用绝句,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表现的意绪略显轻微,其妙于比兴,但只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的情境。而此词则用长短句,参差交错,富有乐感,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且情感更深内容更详,“恨约心同”更为此词画龙点睛,神、情、意顿时毕现。

【作者介绍】

4.闰重阳古诗鉴赏 篇四

闰重阳

宋·李新

凤历推移二十霜,一回重见闰重阳。

糯田收早醪将熟,朔气来时菊整香。

绿鬓不堪禁晚景,醉杯聊可浣愁肠。

幽人百万扬州鹤,鼎足成欢未易当。

《闰重阳》的作者

李新(1026?~?),字元应,号跨鼇先生,宋丹陵井研治(仙井人,今四川仁寿)人,与秦观同时,唐代曹王李明后人。共有诗540首。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1090)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1100),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1102),入党籍。大观元年(1107)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1123),为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1138),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鼇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迹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鼇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上一篇:实验室主任考核办法下一篇:物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