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共13篇)
1.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一
中共**县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者、执行者。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为进一步调动乡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根据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政策规定和县委的要求,结合**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和理顺乡镇人员管理体制。一是将乡镇“七站八所”的人员经费、工资等全部拔付到乡镇,由乡镇统一管理。人员的考核全部由乡镇考核。二是根据县委办发„2009‟**号《**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第十二条第5款规定,乡镇站所工作人员由县委组织部调配,其他部门和单位一律不能调配。三是规范人员借调程序,借调乡镇工作人员必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县委组织部办理借调手续,加强对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督察,对违反政策和制度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对不同的乡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乡镇具体情况,把全县17个乡镇分为城郊乡镇(***)、交通沿线乡镇(***)、条件较好乡镇(***)、条件较差乡镇(***)、艰苦边远乡镇(***)。这五类乡镇的系数分别为0.7,0.9,1,1.2,1.4。
二、建立健全乡镇干部交流机制。一是加强乡镇之间干部的横向交流。城郊乡镇、交通沿线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后,优先从艰苦边远乡镇领导班子中交流。从艰苦边远乡镇和条件较差乡镇的干部提拔后一般交流到城郊乡镇、公路沿线乡镇或条件较好乡镇任职,城郊乡镇、公路沿线乡镇或条件较好乡镇干部提拔后一般交流到艰苦边远乡镇和条件较差乡镇任职。城郊乡镇、公路沿线乡镇或条件较好乡镇一般不分配新就业学生,这些乡镇干部出现空缺时,优先从艰苦边远乡镇选调,艰苦边远乡镇没有合适人选时,再从条件较差乡镇选调。在艰苦边远乡镇工作满5年的干部和在条件较差乡镇工作满8年的干部,根据本人需要,必须进行交流。二是加强乡镇与县直机关干部的纵向交流。县直单位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选调。同等条件下,要按照艰苦边远乡镇、条件较差乡镇、条件较好乡镇、交通沿线乡镇、城郊乡镇的顺序,依次优先考虑。三是建立县直单位面向乡镇选拔工作人员的制度,从2012年起,除特殊岗位要求外,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时,一般应从基层工作2年以上的干部中择优选调。对2003年以来新录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县直机关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乡镇培养锻炼1年以上。四是加强艰苦边远乡镇干部的岗位历炼。每个艰苦边远乡镇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到县委办、人大办、2 政府办、政协办、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进行一年的跟班学习。五是对长期在乡镇任职的干部在职级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乡镇任副科级满一定年限(任职满10年)的干部,经本人申请,可以交流到县直单位内设机构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也可以在县直单位或乡镇享受正科级待遇。具体任职年限为:任职所限×任职乡镇系数。六是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提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党政正职中选拔;推荐副县级领导干部时,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一个重要条件进行考虑。提拔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干部,要有一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
三、建立健全艰苦边远乡镇干部关爱机制。一是建立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联系艰苦边远乡镇制度。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要联系一个艰苦边远乡镇和条件较差乡镇,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所联系乡镇干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努力改善艰苦边远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县财政每年为每个边远乡镇安排5万元的专项经费,为每个条件较差乡镇安排3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以改善艰苦边远乡镇和条件较差乡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是为艰苦边远乡镇和条件较差乡镇工作人员发放艰苦边远地方生活补贴。艰苦边远乡镇每人每月发放400元,条件较差乡镇每人每月200元。发放 范围为县财政全额拨款,工资关系在乡镇的乡镇行政和事业站所在编在职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补贴按照考勤考核结果按月发放。各乡镇工作人员,由所在乡镇进行考核。工作人员工作变动的,变更后补贴从变动次月起执行。
四、努力为乡镇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在作出决策和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根据不同乡镇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二是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实实在在为乡镇干部减负,让他们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在各种评比中,要采取分类评比的办法,相同类型的乡镇作为一顺评比。三是县直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工作的具体指导,及时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注意总结推广乡镇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四是县直部门不能直接打电话让乡镇派人取文件,要充分发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作用,时间要求紧急的文件,可先用传真或电子邮件把文件内容传送到乡镇,然后通过邮寄等方式把文件送达乡镇。
五、大力宣传表彰优秀乡镇干部。结合“七一”庆祝活动或其他活动,县委、政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乡镇干部评选活动,并予以表彰奖励。积极鼓励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深入乡镇基层采访,创作出更多弘扬主旋律,讴歌乡 镇干部的好作品。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宣讲团、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爱护乡镇干部的良好风气。
2.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二
1乡镇卫生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者认识不足, 内控环境松懈
目前,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 习惯于行政指挥, 院长实行家长式领导, 轻视内部控制,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 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 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 使会计内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从我们近几年掌握的情况来看, 主要是单位管理者, 尤其是院长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甚至个别单位的院长无视财经法规纪律, 随意操作, 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执行起来力度不够, 在工作流程中产生漏洞, 直接造成单位经济损失。
1.2 运行成本增加, 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要正常运行, 需要严密的控制程序, 而每一个程序的执行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运行成本。正因为如此, 单位领导往往不愿意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使内部控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这样存在着潜在的隐患, 有可能给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
1.3 人员素质不高, 制度更新滞后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来实现, 因而执行人员主要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 都会影响实施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 部分会计人员没有专业素质和专业职称, 综合素质偏低;还有的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少, 不学习, 不交流, 控制松懈, 操作意识不强;而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思想上缺乏责任性;更有的无视财经法规, 弄虚作假, 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
1.4 缺少科学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目前, 乡镇卫生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建立,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加上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 效果不理想。如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 制衡机制不健全, 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 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在实际工作中, 还有个别单位领导以人手不够为由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 存在会计不审查复核、管理决策人员既批发票又付款、采购兼保管等违法现象, 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 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 即使有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亦难以发挥作用。
2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
2.1 改善单位内部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首先, 单位领导要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 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卫规财发[2006]227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试行) 的通知》精神,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院长到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 层层把关, 对不合理的开支坚决杜绝。对重大项目决策及大额资金使用, 需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 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购置, 需参加竞标、实际考察后, 才能签订合同予以购置。对卫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购需求, 由各科室做计划上报批准后, 由采购人员统一购买, 以杜绝浪费资源。其次, 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及时更新知识, 提高操作能力, 应安排会计人员经常参加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学习, 与兄弟单位交流, 使其提高执行内控的能力。最后, 各职能部门授权要明确, 做到因岗设人, 责任到位。由于医院现金流量特别大, 对此, 应加强对门诊和住院现金收入的管理。对每日的挂号、门诊、住院收入逐一汇总, 一一核对, 督促收款员及时将款存入银行, 以防止挪用公款、 舞弊行为的发生[1]。同时要发挥社会审计机构
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必要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授予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 对工程预算、结算进行审核, 签注意见, 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个好的环境, 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以防其形同虚设[2]。
2.2 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评价:一是健全性。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主要指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制度, 是否紧密衔接, 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适用性。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遵循;三是协调性。与本单位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 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控制措施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 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 但要注意的是, 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健全性, 两者应兼顾。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只能说是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但制度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都有赖于执行的部门及人员。实际工作中, 一是要严把用人关, 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好院长准入关, 要把那些懂管理、会管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院长岗位上来, 对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选拔, 要确保重要岗位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二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对院长及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 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形成自我控制、自检自律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是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制度, 以便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只有确立全员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意识, 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对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来规范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才能有效保障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 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3 充分发挥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乡镇卫生院的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 要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方案。包括对乡镇卫生院的行政、业务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 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将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纳入目标管理;二是要指导和帮助各单位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没有制度必然导致单位内部管理紊乱;三是局机关要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 组织人员定期与不定期下去监督检查, 并制定相应奖罚制度;四是改革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办法, 由县卫生局牵头, 在本系统招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会计, 组织设立本系统会计核算中心。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办法, 逐步将各单位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做账, 单位只设报账员, 定期到核算中心报账;五是建立院长离任审计制度, 对院长离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受损失。
摘要:指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解决的一些难点, 并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见解, 旨在探索和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内控制度,监督机制,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规财发[2006]227号关于《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试行) 》的通知第十一条、第十四条[R].北京:卫生部, 2006.
3.关于苏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苏木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聚集了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基层工作的优秀干部,他们责任重、压力大,长期工作在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乡镇苏木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政策、制度等原因,乡镇苏木干部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了解我盟乡镇苏木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笔者先后深入不同地区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分别是乡镇党政班子、乡镇苏木干部、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乡镇苏木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不求上进。调查显示有20%的人认为,有些乡镇苏木干部工作缺乏激情,有为难不作为现象。部分乡镇苏木干部整天埋头于琐事,没有时间潜心研究国家政策的导向,对党和国家农村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和作用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贯彻执行少,即使执行,也很少按照上级要求,很难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贯彻实施,常常流于形式。工作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有的干部思想保守,由于乡镇苏木干部的日常工作在农村,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少,视野比较狭窄,加上一些干部对学习不重视,对工作中的新理念、新事物接受比较慢,市场竞争意识差、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
干部培训有待加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对乡镇干部培训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多数时候还是就工作谈工作,干部思想解放不夠。培训形式较单一,在旗县市委党校听讲座时间多,到现场实地讲解少,在旗县市内开展培训的时间多,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时间少。培训对象主要限于科级领导,对一般干部的培训较少,还没有实现全覆盖。每年组织集中培训的次数少,每次培训的时间也很短,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提升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差。乡镇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任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比较多,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工作压力大。在调研中,认为工资待遇太低的人超过半数,有些乡镇离县城驻地较远,交通不便利,无论是看病、子女上学等非常不方便,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不丰富。
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于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主要原因是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四风问题;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亟需加强。
干部后续力量不足。苏木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许多优秀干部不愿待在苏木乡镇工作,都想方设法往城里“挤”,而旗直机关年轻干部极少愿意到苏木乡镇交流任职锻炼。目前苏木乡镇公务员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大多为1996年实行公务员制度整体过渡人员;应当扩大招录农牧类、管理类、城乡规划类公务员,采取公开选聘的形式选用事业人员。应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和控制考录公务员在苏木乡镇服务期制度。
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是干部选拔用人机制不健全。认为进口偏窄、出口受阻、晋升交流难,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的乡镇苏木干部占19%。其次是干部考核工作机制不健全。考核工作不到位,目前很多考核内容比较虚、务实的少,公平性、透明度不高。最后是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干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和诫勉惩处等方面考核结果体现的不够充分,直接影响干部工作热情。
加强苏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乡镇干部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引导他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认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列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思想政治建设,是乡镇苏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弘扬求实创新精神,助推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要加强乡镇干部的经常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乡镇苏木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业务开展产生具体矛盾逐一解决,增加人员学习业务及工作的经济性和主动性,提高乡镇干部整体队伍的能力素质。在现阶段,要组织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提升乡镇苏木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乡镇苏木干部队伍应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也价值观。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值价值观做引导,在乡镇具体工作中来践行。
选好配强苏木乡镇领导班子。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新时期好干部“二十字”标准,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熟悉农村牧区工作的干部进入苏木乡镇领导班子。苏木乡镇党政正职,一般要从经过多岗位锻炼、能总揽全局、作风民主、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中选拔。真正体现“五湖四海”原则,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大胆使用热爱基层、甘于奉献的干部;在不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和党内外法规的前提下,上级在执行干部政策特别是选聘、录用、领导干部选任方面不要过于教条,真正赋予期县市党委充分的选人用人自主权。
加强苏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为适应新形势下苏木乡镇工作复杂性的要求,切实提高苏木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应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强化苏木乡镇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有关政策培训,学会运用惠农惠牧政策,为农村牧区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强化苏木乡镇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本领;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运用法律手段调处农村牧区矛盾;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苏木乡镇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苏木乡镇干部指导群众致富的技能水平。
减少苏木乡镇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晋升年限。兴安盟严格执行《关于印发<关于旗县(市、区)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58号)文件,提高了苏木乡镇公务员职级待遇,使干部在基层安心,激励他们扎根基层、扎实干事。但是具体执行当中大家普遍感觉晋升职级的任职年限太长,应适当减少晋升年限,因苏木乡镇工作特殊情况,如15年晋升时间应减少到10~12年。
4.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贯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群众服务,也只有充分引导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直接的纽带,乡镇干部队伍的工作效果决定了我们党群众基础的牢固程度,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的工作现状堪忧。
我县在乡镇工作的乡镇干部职工共有2114人。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镇干部虽然为我县的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工作效果与现今时代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干部进出机制不畅,整体素质偏低。全县乡镇干部2114人,其中公务员521人,本科学历334人大专学历102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737人。具体的原因:一是因为编制限制新招录公务员的人数卡得比较紧,而每年部队退役政策性安臵的人数多,比例失调,近两年全县招录公务员40人,其中安排到乡镇人数不多,而退伍安臵311人,其中安臵到乡镇248人,退伍安臵和公务员到乡镇的比例及不相称;二是乡镇留人不住,因为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差别巨大,很多在乡镇工作突出,表现优异的干部纷纷往机关调。乡镇成了人才 1
培训基地,机关成了人才收割机。三是乡镇干部因为待遇差、学习的机会不多等种种原因,积极性不高,整体执行力不强。
2.乡镇干部基本待遇难以保证,生存困难。我们努力的目标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安居了才能乐业,但部分乡镇干部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满足不了,难以“安居”,也难做到“乐业”。在我县总体而言,乡镇与县直机关的干部待遇差别比较大,各乡镇之间贫富不均条件不
一。特别在现行的06年财政体制下,实行乡镇经费包干,在财政收入少,底子薄,干部队伍庞大的乡镇,情况更加紧张,非县财政统发的干部经常是连裸体工资都不能按时到位,一年到头,交通补助、电话补助、下乡补助等等都拿不到现钱,只能摆往来账,甚至还有些自收自支编制的干部参加工作多年连养老保险都没有参保。曾经出现过在职乡镇干部锁政府大门要工资、写信给省领导要求解决待遇问题的怪现象。
3.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群众基础不牢。因乡镇干部基本待遇到不了位,乡镇政府也因此在管理上底气不足,在干部管理上难以严格到位,加之机关与乡镇之间的差别,乡镇干部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任务繁重,但学习培训机会少、解决级别也难,权责不对等,造成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原本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没有了进村入户的必然要求,加之通讯发达,人手一个手机,在干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便派生出了一些“星期一干部”,只在星期一开碰头会时参加,平时工作电话联系,用电话遥控指挥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稀少,群众基础薄弱。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国家政策落实的基本保障。国家的农村政策通过层层传达,到乡镇干部这一层是联系政策和群众的最后一根纽带,只有乡镇干部认真的学习政策,吃透了政策,才能确保政策的落实不走样。同时,国家的政策制定是从全局考虑制定的,每个地方的落实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群众对政策的认识认同程度不一,落实的过程是艰难的,比如我们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都是从难到易,都是通过乡镇干部走村入户一家家宣传政策做工作才逐步落实到位的。乡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决定了政策落实的到位率。
2.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从最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看,信访的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群体性信访愈演愈烈,部分群体缠访闹访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在处理信访维稳工作方面花费了巨额的财力和精力,但效果不佳,各方面的意见纷纷。问题何在呢?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了,群众基础薄弱了,政府引导群众的能力不强了。
当今时代,信息发达,民智开化,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自我维权和争取利益的意识强了。政府要求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政府的执政思路,执政方法是理性的,而普通群众追求公平公正,要求解决利益诉求,在个人利益面前,是感性重于理性的。这也就造成了有的群众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法律条条知道,对自己不利的不知道,知道也装作不知道。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老百姓有农民式的智慧,对自己有利的都知道,不利的都不知道,碰到熟人讲点面子,还
讲道理,碰到不熟的可以把面子取下来装入口袋里,只讲利益不讲道理。所以这个“熟”很重要,这个“熟”就是干部多深入群众中,为群众服好务,在日常联系中建立起的政府干部的威信,就是政府的引导能力。
3.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历史性的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达,各种思潮泛滥,西方反对势力、邪教分子的反宣工作从来没有停歇过;群众通过媒体了解到各种腐败现象认为社会不公;在反映各种利益诉求过程中相互攀比个人要求得不到解决而不满。因此,对政府的期望值很高,依赖思想很重,同时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我们政府增加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县,乡镇干部队伍是与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乡镇干部的形象如何,是不是积极进取、是不是勤政廉政、是不是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直接决定着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纠纷也很多,单靠法律调节远远不够,更多的只能靠乡镇干部的调解、疏导,促进和谐。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坚持乡镇优先的用人导向,促进人才回流。乡镇是一级政府,工作接触的对象复杂,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的要求很高,乡镇工作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因为机关单位和乡镇之间工作条件和工作福利待遇之间的差别,导致优先的人才堆积在机关,机关干部非提拔不下乡镇,乡镇一将难求,形成了一种本末倒臵现象。建议县委出台措施树立一种乡镇优先的用人导向,来促使优秀的人才
到乡镇服务。只有基础牢固了,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2.全方位的关心乡镇干部,减少人才的流失。一是从待遇上保障乡镇干部的基本生存条件,实现所有在编在职的乡镇干部基本工资能够按时到位,最好全部实现由县财政打卡,确保养老保险等基本的待遇能够到位。二是在解决职级待遇方面优先乡镇干部。三是给予乡镇干部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
3.调整职能加强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快机构改革,调整、强化乡镇的工作职能,实行权责对等。现在许多部门强调部门工作的重要性,纷纷收编实行直管,但收编后的具体工作仍在乡镇,乡镇在人员安排时存在政令不畅的情况。这种收编管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乡镇政府的不信任,是对乡镇政府职能的一种弱化,不利于乡镇政府对干部的管理。二是在关心的基础上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管理。强化纪律,夯实作风,鼓励、引导、促使干部深入村组和群众打成一片,夯实群众基础,确保政策的落实不走样。三是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特别是联系群众工作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工作效果和个人待遇挂钩。
5.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乡镇党委作为农村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其“龙头”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党委自身建设的水平。如何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求得新发展,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对此作了一些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党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对乡镇党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把农民推向市场,农业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在适应和熟悉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对在第一线为他们掌舵护航乡镇党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改变“被动式等待”的工作作风,走下去调研,了解群众和企业“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上门去服务,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实现服务全局和群众长远利益的目的。三是要有经营乡镇的理念。乡镇党委在管理经济时也必须要引入“经营乡镇”的理念,要用“经营”来实现有限土地的价值,实现经济和生态的统一,经过合理的经营,最终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党委必须要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其主要职能已明确在“占据制高点,看清市场走向舞大旗,引导发展大方向”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五是增强服务乡镇发展的意识。要破除“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维习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运用市场经济新的思维方式,探寻加快乡镇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创造不同于过去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开发模式。
(二)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对乡镇委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呈现给农民最大的改变就是乡镇政府少了许多吃“闲饭”的了,另外,由于农业税的取消,现在乡镇干部也不像以前天天同农民要这要那的了,矛盾没有了,干群关系也得到有效缓解,农民想发家、盼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渴望及时了解,表现出了强烈的致富增收的迫切性,农民寄予乡镇党委政府厚望,他们渴望乡镇党委政府能够带他们脱贫致富。二是乡镇体制改革还处于探索前行阶段。2001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撤销“七站八所”,但实际上由于上头有千条线,婆婆太多,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头有多少个机构,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并且还存在着计生、综治、稳定等多项“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虽然农业税全免后,乡镇摆脱了向农民催收公粮、税费的负担,但多出了许多像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综治稳定等等硬性任务,指标数量化,任务层层下达,完不成任务要受罚,造成乡镇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样才能完成任务,造成乡镇干部当前“任务高于一切”的浮燥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三是乡镇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机构改革中,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重新获得了工作岗位,而农村经验丰富、工作年限较长的同志大部分退出工作岗位。目前乡镇干部以年轻同志为主,工作热情高,但农村工作经验普遍不足,掌握的理论与实际工作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处理矛盾、调解纠纷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对欠缺,一定程度影响了上级党委和乡镇党委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四是人员精简带来新问题。按机构改革的要求,各乡镇都把涉农的六大专业:农技推广、林业、农机、水保、畜牧、财会合并或撤消,新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目的在于加强农技服务体系综合功能和镇政府的协调力度。但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一方面随着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的需要、希望技术培训等愿望日益强烈;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技服务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经费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等种种原因,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却日益弱化。改革后XX镇农业服务中心高峰期人员也只有5、6个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搞好全镇的各项惠农服务。这些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对乡镇党委统筹全局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行村民自治对乡镇党委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过去20多年的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了中国农村民主发展的巨大潜力,突出表现出了村民自治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促进作用。虽然党内民主不能等同于村民自治这种社会基层民主,但无论是党内民主还是农村基层民主在方向上都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村民自治体现了民主的群众性和广泛性,党内民主代表着民主的先进性和深刻性,村民自治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生长发育的肥沃土壤,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生长,必将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基本道路。
一是乡镇党委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对村民自治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乡镇党委要在完善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积极支持村民自治,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为农村基层社会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乡镇党委要在积极发展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党内民主,形成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创造出了许多好的民主形式。比如,村委会成员选举的“两票制”模式在很多地方得以推广,并在一定程度扩大到党内的选举上,这使得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与村委会享有同样的群众基础,威信提高了,“两委”的关系也更加协调了。乡镇党委要把农村社会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并自觉运用到党内民主建设中来,为乡镇党委党内民主的发展开辟更加广泛的途径。同时,村民通过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决策、管理、监督村中的重大事务,增强了民主意识,培育了民主素养,养成了民主习惯,又能够促进乡镇党委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为党在农村执政创造良好的执政环境。
三是乡镇党委要善于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要体现在把握村民自治的政治方向、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重大事项上,要完成这些任务,一方面要建立坚强的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能只重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而忽视广大党员在农民中的带头作用。要把每个党员作为做好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对其加强宗旨教育、党性教育、政治理论教育,进行税贫致富的技术培训,使其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思想多元化成为乡镇党委建设中不过逾越的新难题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检验。一是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对乡镇党委妥善解决农村中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并逐步走向富裕。生产多样化带来的思想多元浪潮对广大农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之我国正处于人均收入迈入1000美元大关的关键转型期,很多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大大增强,乡镇党委面临着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妥善维护好农村的社会稳定,又要解决好经济发展的新考验。
二是农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对乡镇党委转变干部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课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中自主意识增强,决策完全独立。乡镇党委在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找准致富门路、搞好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再采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必须要对农副产品的供销等实际问题提前谋划好渠道,不然一旦决策失误,容易造成农民对乡镇党委产生不信任感或抵触情绪。加上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干群关系紧张。因此,乡镇党委又面临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党委的决策意愿变为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课题。
三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乡镇党委的总体战略,成为工作中的新难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基层政府执政的根基,在相信并尊重农民的前提下,充分依赖并挖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乡镇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乡镇党委执行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有效保障。能否有效组织发动群众,动员大多数群众参与,往往是乡镇党委重大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
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总揽全局的水平。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班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全面建设学习型党委。一是坚持自学与集体学相结合。引导班子成员在搞好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和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学习辅导制度等,促进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围绕领导班子的思想、工作、作风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选择与全镇建设十里蔬菜长廊等工作大局紧密相关的学习培训内容,不断提高班子成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要引导班子成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切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求真知、练配合、长才干,真正把理论学习的过程作为提高素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
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是检验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决策机制。要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要求,着眼于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领导班子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XX镇党委一班人在对金环线集资等决策过程中,采取人大代表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的举措,坚持民主公开决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完善责任机制。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引导领导班子成员既服从大局,积极参与和自觉维护集体领导,又各司其职,根据集体的决策和分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到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负责不推责,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优势。三是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进度通报会、工作现场会等制度,及时分析研究、汇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促进、比学赶超的局面,推动领导班子成员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落实。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着力提高镇党委班子服务群众的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是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健全和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党代表、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党外人士和困难群众等制度,主动与他们交流交心交友,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联系相对的村,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督办检查,具体指导,帮助联系点查找工作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多到工作一线、困难大、矛盾问题多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基层愿望作为第一追求,基层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努力为基层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4、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着力增强镇党委班子干事创业的活力。要把竞争激励作为激发党委班子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干部推荐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二是坚持典型引路的有效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和奖励优秀领导干部,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坚持关心爱护干部。特别是对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开拓创新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支持、倍加爱护,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加强指导、生活上主动关心,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镇党委班子的决策水平
1、建立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镇党委对本镇的经济 工作进行决策,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调查研究,提出问题。②系统分析,确定目标。③收集信息,拟定方案。④评估方案,总体权衡。⑤审慎抉择,优选方案。所有党委成员要集中全 部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 的方案中,选择出或综合成一个在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 的方案。在把握好几大程序的同时,还要建立起党委决策的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对重要环节、重大事项要明确责任到人,防止出现说起来谁都负责,实际上谁又都不负责的现象。
2、提高镇党委特别是一把手对全局工作的驾驭能力,保证决策的针对性。党委书记作为班子的带头人,其一言一行都对班子的其他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因为镇党委集体决策的意见需要一把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拍板定案,所以作为“班长”的党委书记应首先带头通熟悉全镇工作,站在更高的高度,统筹全镇工作。一方面,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带头参加市、区委党校、上级部门组织的以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工业经济及企业管理、农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参观、调研等活动,增加对产业发展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本领。这样,使党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最后作出决断时,能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从而使决策贴紧本镇的发展实际。
3、推进经济决策的具体实施,保证决策的实效性。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实施决策的详细计划,明确工作任 务和时序进度,在此基础上层层落实具体措施,把各项 任务和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人,并定期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和 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搞好综合协 调,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互相扯皮。在实施的过程中,乡镇党委尤其要把决策的目标及整个方案和实施计划、步骤等,向下交底,为广大执行者充分接受和透彻了解,力求统一思想,做到“人心齐、泰山移”,要注意充分 尊重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 经济决策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创新发展载体,领办新型农民专合组织
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镇党委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载体,引导农民创办农民专合组织。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作为基本职能,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产业发展,落脚于群众增收致富,创办了莲花池特色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五福寺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大石桥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办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并且以党员为骨干,搭建合作社的管理平台,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成立合作社党支部,把分散在各村,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党员组织起来,更好地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堡垒。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二年之间一年一个台阶,从2009年的300亩,发展到2010年的2000余亩,预计2010年末,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2000亩以上,以十里蔬菜长廊为核心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将全面提速。
三、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大大加强。一是发展思路不适应。一些同志,不熟悉经济工作,对镇村的改革和发展缺乏明晰的思路。二是业务知识与能力不适应。普遍存在疲于应付繁杂事务,缺乏学习,知识不足、信息不灵,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难以起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作用。三是领导经济的方法手段不适应。有时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还停留在单纯靠行政手段推动上,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协调推进经济工作。
(二)基层工作时间短情况不熟。由于大多数乡镇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与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有些同志不愿意长时间待在更艰苦的乡镇一线,经常是把乡镇作为到城区工作的一级跳板,干部流动性很大,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么不愿意来,要么来了就急于调走,在基层工作时间较短,对农村工作情况不熟,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刚刚熟悉业务工作后,就又调走了,新来的同志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债务负担重,行政管理难。一是财政运行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税收征管职能被弱化,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目前多数乡镇的经费来源依靠区级财政拨付、转移支付和税后返还。而乡镇事权没有相应减少,并有加重的趋势,XX一个年财政支出200万元的小乡镇,历史债务就有1000多万元,沉重的财政压力已影响到镇机关的正常运行,镇财政基本上属于保基本运作的吃饭财政,已很难独立投入资金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行政管理难。一方面是管理范围的扩大和管理对象的增多,另一方面是行政权力的削减和行政程序的严格,乡镇的管理难度加大,出现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情况。譬如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难度很大,对计划外生育的控制也缺乏有效的办法。
(四)干群关系处理难,稳定压力加大。镇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转变与妥善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乡镇党委干部作风的转变与农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不相适应,有些群众对乡镇党委寄以很高的期望,但由于政府职能的转换,这些群众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些群众由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受损,从而对乡镇党委不信任,甚至出现逆反心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镇改造、土地征用等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措施不断增多,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的利益群体,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断地向政府争利益,要好处,达不到要求,就无理纠缠,甚至越级上访。
四、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希望上级更加重视乡镇党委建设
1、在思想上重视乡镇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党委担负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重任,面临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上级高度重视和支持乡镇工作。上级部门能把乡镇工作放到重要位臵,理解乡镇工作,支持乡镇工作。对下达给乡镇的各项工作,不是简单地下指标、分任务,而是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2、在财力上向乡镇倾斜。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加乡镇可用财力,现在的乡镇财政大多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承担重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希望上级在确保乡镇既得利益和区本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财力分配适度向乡镇倾斜,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适当调整乡镇财政结构,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议由市、区安排资金投资建设。上级在下达各项临时性工作时,要适当考虑乡镇负担,做到“费随事转”。
3、在组织上为乡镇工作提供保障。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目前,各种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区两级部门,处于一线的乡镇普遍缺乏。建议组织部门在配备干部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需求,尽可能地输送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二)健全科学的考核办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与乡镇新职能相适应的农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社会稳定、农民收入为主要指标的绩效体系。对上级部门需乡镇配合的乡镇职责以外的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
切实强化目标管理。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任期目标和目标。要把目标细化、量化,并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通过一定途径公开承诺并公示。制定具体的考评办法,对每名干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建立乡镇党代表参与测评乡镇党委委员、乡镇人大代表参与测评乡镇政府领导成员等制度。探索运用民意调查的办法,将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完善激励机制。在政治上多关心乡镇干部,注重从乡镇干部队伍中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优先提拔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是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
(三)理顺权力编制,完善推进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的配套机制 一是加强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管理权限,增强站所的属地服务意识。建立工作双向报告制度,乡镇站所负责人要自觉遵守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主管部门汇报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双向互通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乡镇党委、政府对站所工作人员具有职务任免调整的建议权;完善乡镇站所干部考核制度,增加乡镇党政班子对站所的考核评测比重,作为垂直管理站所工作人员考核等次、调整使用干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二是补充、清理相结合,严格按照编制配备乡镇工作人员。针对各乡镇行政编制普遍缺编的情况,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适时开展乡镇公务员招录工作,为乡镇机关补充新鲜血液。
(四)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6.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六
按照县、镇主题教育工作安排,为了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特制定个人调研方案如下:
一、调研目的乡镇领导班子是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火车头”,是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一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如何打造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责任的干部队伍,是党委和组织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思考,有针对性地加强镇级领导班子建设。
二、调研总体安排
(一)调研内容
围绕龙阳镇各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存在问题,重点调研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我镇级领导班子建设现状
2.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3.领导班子建设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
4.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5.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建责任制方面的问题
(二)调研方式
1.实地调研。
深入各村,走访机关干部、村干部、群众了解领导班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走访各村群众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的工作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
2.召开座谈会。
采取互动交流方式召开座谈会,在班子成员中召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专题座谈会,了解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开展情况、班子凝聚力等内容,干部交流提升班子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3.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查看我镇近两年来的相关工作资料,全面了解领导班子的有关情况。
(三)形成调研报告
10月初到中旬,认真梳理调研情况,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四)调研成果转化
7.关于加强机关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机关干部,能力建设,四种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作为机关干部, 个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机关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提高以下四种能力:
1 提高学习能力, 不断用新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
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的一项基本能力, 也是一名干部的基础能力。对于机关干部来说, 学习能力是自身诸种能力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 是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个人的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基础能力。每一位机关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 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
一是要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彼德·圣吉说过:“未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唯一优势是比别人学得更快一些,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是这样, 一个领导者也是这样。”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创新空前加快, 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 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 都有一个努力掌握新知识的任务。机关工作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干部知识更新的要求更广泛、更迫切。每名机关干部必须解决好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问题, 把学习作为人生的必需、工作的必需来对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自我加压, 自强不息, 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二是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思考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思考的过程是对照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 也是理论联系实际,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能够作用于本职工作实际和知识的重要环节。
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也是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它不仅决定着学习能力的实用性, 而且决定着学习能力的实践性。在学习理论、涉猎知识的全过程中, 要实实在在地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 面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 把理论放到实际问题中来思考, 把实际问题放到理论高度来分析, 从中提炼出对具体工作具有指导性的认识来。要把学习作为自我超越的过程, 通过学习, 勇于摒弃那些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 树立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 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永葆先进性。
2 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认真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所从事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这就要求每一个机关干部, 不仅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而且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把创造作为工作的常态, 在创新中实现工作的突破。
一是要注重确立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关键是确立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方向上既坚持顺向思维又坚持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在思维方法上既坚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又坚持发散思维、集合思维, 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调整和变换认识问题的视角, 并以发展时代的价值观为指导形成不拘泥于传统和陈规陋习又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二是要向群众学习, 向实践学习。群众是创造的主体、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脱离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实践,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创新, 工作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三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造性工作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 势必与传统的观念相抵牾。面对阻力和风险, 自觉地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并将其付诸实践, 不仅是一种能力建设, 而且是世界观建设, 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每一个机关干部都要有一种为开创新局面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这种勇气从何而来?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来自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看准了的, 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 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党的十七大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现在的关键是抓好落实。机关干部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战略高度, 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抓落实中下功夫, 在抓落实中做表率, 在抓落实中创实绩。
一是要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是把理论付诸实践、思想变为行动、决策化为现实的过程, 也是解决矛盾、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的过程。目前, 油田各项工作任务很重, 要求很高, 难度很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少想个人荣辱, 敢于冒风险, 不怕得罪人, 按照科学发展观, 扑下身子抓落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 锲而不舍,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要善于科学运筹, 力求事半功倍。抓落实的能力首先是一种决断能力, 抓落实不能光靠劲头, 还要讲究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 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 都要认真对待, 严肃处理, 丝毫不能马虎。同时, 又要善于抓重点, 抓要害, 抓根本, 抓主要矛盾, 抓关键环节, 做到举重若轻, “四两拨千斤”, 用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
三是要强化目标责任制, 推动机关层层抓落实。抓落实既要靠加强教育, 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 也要靠明确责任, 强化外在的约束力。在提高机关凝聚力、号召力的同时, 要善于建立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 善于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机关和人头, 谁来统领全局, 谁来具体实施, 谁来监督检查, 每个环节都要责任明确, 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 人人有责任、层层有压力。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督查机制, 健全巡视督察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 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度和取得的效果, 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 坚决杜绝坐而论道、只说不干的现象。
4 提高自律能力, 树立机关干部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形象是机关干部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职工群众如何看待机关干部队伍, 就是通过一个个干部个体的形象来判断的。当前, 有少数机关干部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境界低下, 行为失范, 自高自大, 脱离群众, 甚至有一些机关干部, 利用手中的那一点点权力对前来办事的人员横加刁难, 吃拿卡要, 将过去干群之间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 搞成了“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这些行为败坏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 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一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增强公仆意识, 端正对群众的态度, 增进对群众的感情, 满腔热情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党员干部, 要立志做事, 不能立志谋权, 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用在为职工谋利益上。
二是要做到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机关干部不仅要做工作的组织者、带头者, 还要做良好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味, 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每名干部都应当有一两项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爱好, 像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跑步打球等等, 工作之余, 潜心从之, 不仅能够陶冶情操, 提高修养, 还能够丰富生活, 放松身心, 为更好地工作积蓄能量。
8.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八
宁津县老干部局潘娜娜
内容提要:积极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适应老干部“双高期”特点的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提高重视,是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前提; 加强建设,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基础;
发挥作用,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目标。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使离退休干部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继续发挥好离退休干部的余热作用,我局结合老干部工作的实际,积极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适应老干部“双高期”特点的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全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员2230人,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1个,党支部49个,党小组164个。几年来,县委、组织部门和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当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落实,使其组织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化。一是完善了组织生活制度,使离退休干部的组织生活得到保证。二是建立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和学习制度,每年为支部的每名党员征订了《党员文摘》等报刊,每年“七.一建党节”都组
织老干部党员参加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娱乐比赛活动,对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老干部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三是坚持每月1-2次组织活动制度,组织离退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信念,使老干部自觉地关心和支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二、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离退休干部出现的“双高期”特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干部年龄大,患病多,出勤率下降。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离休干部年龄普遍增高,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因长年有病、行动不便或经常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老干部在逐年增加,有时影响了党内组织活动的开展。
2、离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建设问题。从班子建设看,由于离休干部已不存在“后继队伍”问题,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将会越来越窄。这样,对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3、个别一些单位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高,抓支部建设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投入的精力少,缺乏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还有的因原单位变革或易地安置而没有
纳入党组织管理,甚至还有的只交党费,无人召集过组织生活参加学习,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和改进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是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前提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不仅是关心爱护老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体现出一种政治责任,而且是促进党的建设,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是衡量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单位党组织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认识问题,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要真正起到“主角”作用,要把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离退休老党员的管理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局积极配合单位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指导好、推动好。组织工作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单位党组织三家要真正形成合力,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设,推动、促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好工作。
(2)老干部党员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高度重视。老干部党支部在老干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老干部离退休后又一个家。离休干部对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要支持、关心,以支部为家,不断发挥自己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我县离休老干部积极支持、关心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
(二)加强建设,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基础
(1)加强组织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根据实际,及时换届,选配好支部班子;对因原单位变革或易地安置而没有纳入
党组织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党员,要抓紧转换,理顺其组织关系,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发挥老干部党支部作用,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组织。我县根据本县实际,合理设置老干部党支部分布,并采取多元化的管理形式。一是离退休党员偏多的单位,应着手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党支部中,按照年龄差别成立高龄党小组,高龄党小组可根据党支部的活动内容选择性参加,要求上可适当放宽。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由发挥,单位党组织起一个宏观调控作用;二是本单位离退休党员较少,单位可与社区党组织进行联系协调,让本单位老党员就近加入社区党组织。这样,既有利于老干部按期、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又有利于提高单位党组织活动质量,需要强调的是,离退休党员党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只是要求老干部在社区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其它关系没有发生变动,原单位仍然承担着为老干部服务、落实两个待遇等各项工作职责;三是可由组织部、老干部局、单位及社区等几家协作,根据某一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数量,成立某单位或某几个单位驻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2)加强制度建设。对老干部党支部的制度建设要抓严抓实,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老干部党支部战斗力的大小,决定了工作的成效,只有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才能够使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有序进行。并且根据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既突出老干部年龄、身体、活动等方面的特殊性,又要兼顾老干部的政治热情,使各项制度的运行更趋完善和合乎实际。我县根据中组部《意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完善“三会一课”、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针对老干部实际,制订了走访制度,送会送文上门制度,真正使老干部感受到党的温暖,也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了他们为党奉献终身的理念。
(3)加强思想建设。新形势下老干部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人生面和世界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老干部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解决老干部的思想问题,是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最大的考验,也是保持党内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县针对老干部思想实际,提出了“三结合”方法,即做好老干部思想工作要与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结合起来,要与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要与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结合起来。不断发挥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真正把老干部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上来。
(三)发挥作用,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目标
(1)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提供优良环境。老干部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积极组织和带领老党员争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支持改革、维护稳定的模范,发挥优良传统、保持革命晚节的模范。
(2)充分发挥老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干部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参谋部”,根据老干部的身体实际,本着量力而行,拾遗补缺、自愿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发挥支部作用与老干部党员个人作用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县广大老干部中开展了“为基层组织建设作奉献”活动,“为党再立新功”活动等,充分发挥老干部们的政
9.加强乡镇卫生院行风建设 篇九
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契机,以健全完善全市卫生系统惩防体系为重点,从加大监督惩处入手,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软环境,推动临江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乡镇卫生院行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大监督惩处力度,以健全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把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贯穿于乡镇卫生院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工作,促进乡镇卫生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固牢思想道德防线
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学习和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单位职工学习培训,不仅学习业务,更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纪律和政策教育学习。卫生局将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衣物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事宜和法律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卫生院活动,把廉洁教育融入卫生院各项工作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制度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各卫生院要明确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对重大决策、重要岗位人员安排、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加强民主监督,实行院务公开,建立职工代表会议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听取职工对为甚各院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廉洁从政、从医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程序,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行为。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规范管理制度,卫生局制定出台《临江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推进刑侦卫生院管理规范化。
三、突出重点,强化行风建设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工作。乡镇卫生院要向社会常年公开义务人员基本情况、岗位职责、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用药目录、收费和报销标准等信息;向卫生局职工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公开院领导班子决定重大工作事项、财务收支情况、药品、耗材等采购情况、奖惩、劳务分配情况、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等。二是大力推进承诺制,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要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文明行医、不收受红包、回扣、对患者认真负责,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按规定收费等内容。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院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病案书写、隔离消毒等各项医疗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实行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把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建立医务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财务收支实行卫生院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重复计费、多收、乱收问题的发生;建立完善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严禁搞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实行集中采购和配送药瓶,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为病人提供卫生、舒适的就医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监管,定期开展督察,严禁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
10.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十
1 加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政工干部是油田企业中干部队伍中的基础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基层职工的凝聚力, 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劲儿往一处使, 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 从而使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而其首要问题就是要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不断地研究探讨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结合, 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为了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加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建设, 以此来提高油田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
2 近年来我国油田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油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的素质高低不齐, 严重阻碍了油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其自身的工作效率。由于油田企业在生产中, 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因此对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自身的素质建设有所忽视, 使得企业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各项工作不能及时顺利的展开。同时由于油田企业中很多政工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 在工作过程中仅仅看重自身的利益, 严重缺少为企业增加利益的思想, 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在国家对企业改革的环境下, 企业之中的员工如同一盘散沙, 不适应新环境下的变化, 最终使得油田企业在日渐发展的国企改革进程中, 处于被动局面。
3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目标
3.1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首先就要求企业基层政工干部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品德, 对基层员工起到模范的作用。作为油田企业的基层政工干部,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就要从自身做起, 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由于政工干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基层员工打交道,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事情要去解决, 这就要求企业政工干部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在对员工进行说服教育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以理服人。油田政工干部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 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和员工之间产生良好的工作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职工中树立威信, 凝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为了加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要提高政工干部的理论知识, 做好它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要求企业重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培养。首先就要严格跟着中国共产党的脚步走, 熟悉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层政工干部要教育职工, 就要比员工具有更加广泛的理论知识, 通过自己知识面的扩展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更好的处理员工之间的多种问题。同时政工干部还要注意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此来促进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3.3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政工干部要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在说和写方面都应具有很好地表达能力。在解决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或问题时, 以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公平的解决问题, 使员工心悦诚服做到以理服人。在做基层员工的工作时应改善态度, 语言婉转且抓住重点;在基层干部整理汇报资料时, 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文笔流畅。同时由于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平常的接触对象是基层员工, 因此其能够要有建设和谐企业的思想,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只有切身了解到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思想问题, 才能对此有很好的解决方式, 从而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使油田企业各项工作的进行和顺利完成。
4 结语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的提高, 能够提高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及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推进油田企业中各项工作的进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通过加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建设来提高油田企业的竞争力, 是目前我国油田企业首先要改善的。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油田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尽快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的素质, 以跟上国家对企业不断进行改革的脚步。
参考文献
11.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学风建设我见 篇十一
一、存在问题
(一)学习时间不足。工
作与学习的时间矛盾是影响镇级干部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乡镇是党和国家与农民群众沟通的主要桥梁,上级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任务,都要通过乡镇干部来贯彻落实。乡镇领导干部承担了繁重的农村工作任务,就很少有机会拿出完整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提高。以我镇为例,每周5天工作时间,每天上午规定下村调研,指导落实计划生育、殡改、新农保等工作,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下午还要处理分管的各种工作,剩余的时间非常有限,个人自学基本上成为一句空话,而每季度一次的中心组集中学习,学习时间短,学习效果很难显现。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部分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够,相当数量的干部局限于党委安排的集中学习或者上级部门组织的集体培训,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够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只有在工作中碰到难题的时候,才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临时抱佛脚”,从书本中找答案、从文件中想办法,这种学习方法,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目前,个别乡镇干部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态度。一是学而不诚。个别干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是发自内心的“我要学”,而是一味迎合上级的口味,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事实上言行不一,是否真正落实了,无人问津。二是学而不思。有些干部在学习上不愿意、不善于动脑筋,学习的思想懒惰,主观地认为学了就好,不需要去思考和深究,甚至认为不用理会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三是学而不精。很多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去学习,为了应付上级的安排,对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是持“人到场,听听即可”的态度,大多数干部对学习的知识都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去深究。四是学而不用。很多干部在学习过后就算了,不能很好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上来,没能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学而不下。很多领导干部只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安排去参加各种各样不同的培训和学习,却不能放下架子,好好的去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乡镇干部学风建设存在以上所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学习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干部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不够正确,有的认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有的认为理论学习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有的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有经验有能力,什么工作都能做,甚至比有的大学生做得还好,吃“老本”,不知道“老革命也会遇上新问题”;有的则认为自己文化低,年龄大,记忆力差,学起来很困难,是“麻篮装狗虱,这边入那边出”,工作确实需要时,才去看看书;有的又认为,什么《宪法》、《刑法》、《经济法》、《合同法》、《行政法》、《乡镇干部法》等等,本本条条那么多,没有时间学,要学习的话只能安排去县(市)里坐下来学。
(二)学习机制不健全。一是学习的时间难保证。乡镇干部学习难集中,组织难度大,普遍存在以会带学、以干带学的情况,一年下来达到集中学习要求的次数少之又少。二是学习经费不足。难以把学习经费纳入公用费用支出预算,很多干部没有去学习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极少次。三是学习与考核没有真正挂钩。虽然有多项学习制度、考核制度,但在执行的时候,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学风建设。
(一)创新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一是围绕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当前,要深入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茂名市第十次党代会、我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一、二次人代会精神。二是围绕提高乡镇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紧紧围绕当前农村的实际,深入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计划生育法》、《信访条例》,以及新颁布的涉及乡镇基层的法律法规。三是围绕提高乡镇干部的执政本领和能力,开展岗位技能学习。根据乡镇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以发展经济、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与此同时,适应乡镇发展的需求,开展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一是运用现代学习理念,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我们学习大多数采取了“满堂灌”,很少采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吸引力。为此,在教学方式上,应积极使用菜单式选
课、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经验分享法等现代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感染力,提高培训效果。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一是请进来。以开展基层组织年建设为契机,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乡镇讲课。二是走出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粤发[2002]13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财政困难、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不高的现状,要有计划地选取一些经济欠发达乡镇的领导干部到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目的在于开阔乡镇干部的视野,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政府管理理念、有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理念的行政管理领导人才。三是建立乡镇干部网络培训平台,推动乡镇干部培训信息化。根据乡镇干部分布散、工作量大、难以经常集中培训的特点,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乡镇干部网络培训平台,广泛运用电子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推动实时和远程培训,实现乡镇干部培训资源共享。
(三)创新学习机制,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一是创新乡镇干部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乡镇干部学习动力机制。一是积极鼓励乡镇干部参加文化学历教育。采取资助学费、提供时间等扶持政策,鼓励乡镇干部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和第二学历教育。特别是鼓励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乡镇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适应乡镇需要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二是把学习成绩和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干部联系起来,破除乡镇干部学习中存在的任务观念,克服工学矛盾,努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彻底改变乡镇干部培训学好与学不好一个样的状况,增强乡镇干部学习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使学习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创新乡镇干部学习的投入保障机制。首先,整合党校资源,从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其次,充分探讨与茂名学院、XX电大、华南师范大学XX网络学院合作,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充分拓宽培训的空间和渠道。再次,针对目前经济欠发达乡镇财政困难的实际,将乡镇干部学习所需经费列入多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12.关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干部在这一建设实践中居于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建设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了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内涵,探索提高其素质能力的途径,是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跨世纪乡镇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政治思想素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阶级和国家,对其公务人员都会提出政治思想素质的严肃要求。乡镇工作者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包括: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人生观,树立起为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在现阶段,要强调他们树立起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价值观念。2、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尤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好邓小平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必须把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关键环节和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农村基层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党组织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1
统领,在卓有成效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的同时,突出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突出教育培训,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要求,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创新机制,精心组织,通过办培训班、集中辅导、专题研讨、座谈讨论、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等活动,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双带”能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雁”。
(二)突出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党委重视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两推一选”、直接民主选举、下派任职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村干部岗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为了更合理地配置使用大学毕业生资源,更好地吸纳、留住、储备和用好大批本土人才,解决当前农村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突出建章立制,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了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党支部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推进村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民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尤其是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四)突出组织设置,农村基层干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创新组织设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如各村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学党章、佩党徽、扬党性”、“一岗双责”、“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地树形象、比作风、竞先进,掀起了“比一比谁的责任感更强、比一比谁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比一比谁为群众办的实事更多”的热潮,大大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五)突出激励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一是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定期实施考核,并实行考核结果与干部报酬、奖惩、职务升降相挂钩;二是定期评先评优,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大力宣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办法,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制约了农村形势发展和需要。
1、驾驭全局能力不强,制约了农村工作的有效推进。2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3战斗力、凝聚力不强。
4、班子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
5、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干部自身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文化程度偏低,不注重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对教育培训认识不高,兴趣不大,缺乏应有的积极性,知识更新不及时,其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
往束手无策。
二是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难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能由过去的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主要职能是教育、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2、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影响。
选人标准不够具体。目前,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过于笼统,具体工作中贯彻起来不好把握、难以操作,致使某些村没有把“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落到实处,没有选准用好干部。在本村确无合适人选时,就会出现降低标准的现象,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3、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激励、使用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影响。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对策与思考
13.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承德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 书面调查结果
1. 人员状况:
截止到2011年年底, 全市205个乡镇, 现有文化站工作人员共计273人, 其中:专职43人, 占15.7%, 兼职230人, 占84.3%。180个乡镇有文化站工作人员, 25个乡镇没有工作人员。现有工作人员中, 属于临时工的10人, 聘用的3人。
2. 工作年限:
从事文化站工作1—3年的129人;3—5年的27人;5年以上的117人。
3.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198人, 中专50人, 高中及以下25人。
4. 学识专业:
文化艺术5人、法律65人、经济管理41人、农林13人、其他149人。
(二) 实地调查结果
2011年年底, 主要对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情况, 进行了实地调查。
1. 工作人员配备:
调查的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有工作人员共计20名, 仅两个镇的文化站各有一名专职干部, 其余均为兼职人员。
2. 机构设置现状:
调查的15个乡镇, 已有12个乡镇不挂“文化站”牌子。如有的乡镇设置为“文化教育办公室”, 有的设置为“文化体育办公室”, 多数乡镇已经没有了文化站机构。
3. 活动器材和基础设施:
调查的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仅少数几个有相应的活动室、办公室等, 多数已经没有文化活动器材和标准文化站 (建筑面积300㎡) 站舍, 只有1—2间非专职办公室。
4. 开展文化活动情况:
4 0%的乡镇在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国庆节等节日和县区重大活动期间, 开展农民花会调演、秧歌比赛、大合唱、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活动。但是, 仍有60%的乡镇没有开展文化活动。
5. 下一步建设规划:
通过调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加强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 正在积极谋划。
二、承德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是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各县区没有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视农村文化活动可有可无, 可抓可不抓。尤其乡镇机构改革之后, 现行文化站的人、财、物都由乡镇直接管理, 县区文化部门缺乏调控手段。
二是机制体制不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性障碍, 乡镇文化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标准, 没有纳入目前乡镇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由此, 当乡镇政府核编减员时, 曾经首先将文化站裁掉, 文化站工作人员被挪作他用。
三是财政投入不足。各县区都在加快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建设项目投资逐渐加大, 但对乡镇综合文化建设的投入微乎其微。目前, 县级财政实行的“乡财县管”体制, 使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愈加无力解决文化站建设的费用问题。即使目前中央预算投资文化站建设, 但是在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上, 大多数乡镇政府很难配套。
四是乡镇文化站队伍素质偏低。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中, 初具文化艺术专业技能的仅占2%, 绝大部分兼职人员达不到文化站干部“多才多艺”的要求。85%以上的乡镇没有正式的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 有的虽列入行政或事业编制, 但绝大部分不属于文化站编制, 因此形成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不专干”现象。一方面乡镇政府对文化站人选, 未能给予全面考虑, 有些乡镇文化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层次低、能力有限, 文艺创作人才更是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受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 乡镇一级引进文化专业人才的渠道不通畅。
五是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文化站必备的文化活动器材、报刊图书、影像设备等严重短缺, 有的甚至还没有办公室而是与乡镇其他事业人员共用。有阵地的乡镇文化站, 阵地萎缩、辐射功能差, 缺乏设施器材和图书资料, 加之管理不善, 形同虚设。
六是文化活动形式单调。文化活动方式过于简单, 内容缺乏创新, 往往仅限于逢年过节办几次卡拉OK演出或举办一些广场文化活动, 而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 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 活跃农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阵地和纽带;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第一, 抓住机遇, 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其目标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目标相适应的。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有重要的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文化工程,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拉动政策, 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巨资, 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到位, 加快推进已经国家审批的文化站项目建设, 努力做到谋划到位、配套资金到位、施工进度到位, 确保高标准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抓住有利时机, 尽快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化站建设项目, 在资金投入、土地划拨、项目审批等方面, 要给予优惠政策, 减免一些收费项目。
第二, 提供保障, 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机制。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设立的农村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 承担着乡镇文化管理和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职能。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 必须首先建立人才管理制度, 保证每个文化站配备1—2名列入正式编制的专职人员。选调文化站工作人员, 必须经县级文化部门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取得资格证书后, 方能上岗;其次是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考核制度, 将文化站工作业绩列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体系, 提高文化工作的分值;三是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办公经费、活动经费保障制度, 将本乡镇年度文化工作支出, 列入县、乡镇财政预算, 以保证乡镇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 为切实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面临的问题, 市、县政府部门也要制定、出台一些相关保障措施, 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第三, 搞好活动, 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是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乡镇
浅谈群众舞蹈的特点及发展
肖琳 (浙江省开化县文化馆浙江开化324300)
摘要:近年来, 群众舞蹈活动已成为人民群众自我展示、教育、娱乐、陶醉, 活跃文化生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 本文试从群众舞蹈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群众舞蹈;特征;发展
随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群众舞蹈活动蓬勃发展, 人民群众通过舞蹈形式抒发他们对自然、时代、生活的赞美颂扬及质朴的民族情感。群众舞蹈的普及发展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对发展我国文化事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它已成为我国艺术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因此, 有必要对群众舞蹈的活动特征及发展进行研讨, 使其更好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一、群众舞蹈的概念
群众舞蹈主要是针对非专业舞蹈而言。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并由群众自己参加表演的, 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社会性舞蹈。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自己用舞蹈形式反应生活、抒发情感、进行教育、自我娱乐的一种手段。由于群众舞蹈的创作与演出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不同身份、层次的人, 并广泛活动在社会各部分, 所以, 又构成它是社会性舞蹈, 它不像专业团体必须是适应于舞蹈专业的人, 在一定条件下从事专业舞蹈, 并带有一定商业性。而群众舞蹈则不受期限, 只要条件可能便可舞蹈, 更无经济任务。所以, 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自己表演的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社会性舞蹈。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措施
(一) 紧跟时代脚步
群众舞蹈要表现时代特色, 首要是引领时代文化风尚。舞蹈艺术在当今时代发展是不断走向舞蹈本体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深刻化和形式多元化。群众舞蹈只有结合自身特点, 寓教于乐, 把时代文化精髓吸收并蕴含于艺术创作中, 才能推动群众舞蹈艺术创新与发展。
(二) 贴近群众生活
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 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 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理解和熟悉, 从中筛选典型、具备象征意义的素材, 并对它们有真正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后, 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群众舞蹈根在民间, 在社会生活当中。作为一个群众舞蹈编导始终不能离开这片肥沃的创作土壤。走进生活, 你就会发现新的创作之源, 走进人群, 你就会找到新的灵感。
(三) 弘扬民族文化
舞蹈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 分别表现不同民族思想感情和生活乐趣, 反映其社会关系、精神和意志、理想和愿望。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我们缺少真正可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整体精神境界的群众舞蹈。我们在强调地域风格、特综合文化站必须履行职责, 自觉担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开展乡镇文化活动要紧密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抓住重点, 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编创文艺节目, 组织农民文艺演出, 寓教于乐;要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 举办农民花会、秧歌、游艺游乐等文化活动;要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民业余文艺队伍, 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适时举办农民业余文化培训班, 邀请县文化馆专业干部进行专题讲座, 不断提高农民业余文化水平;要善于挖掘和打造具有本乡镇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文艺节目、文化活动, 提高乡镇文化工作质量。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才能确立自身位置。
第四, 统筹发展, 创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模式。在调查过色、继承传统同时, 又必须着眼当今时代审美需要, 以创作出真正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作品来显现中国人的灵魂, 特别是显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
(四) 表现生命之美
美是舞蹈艺术最本质特征。舞蹈必须讲求美, 以美的动作、线条、造型、画面、旋律、服装创造出美的形象, 表现美的情操和生活内容, 触动人们心灵, 满足人们审美需要, 陶冶人们道德品质, 激励人们生活热情, 鼓舞人们革命意志。这就是舞蹈的品格和功能。
三、群众舞蹈的发展展望
作为一个群众舞蹈干部, 不仅要进行舞蹈普及提高, 还有创作、教学、示范等任务, 同时, 还要掌握舞蹈动向及各方面信息, 从而有利开展工作。首先要有好的知识结构, 要掌握两方面知识, 一是专业知识, 二是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舞蹈理论、编舞技法等舞蹈本体的一些有关知识, 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服装、道具等专业艺术知识。群众舞蹈是一门社会学科, 我们工作对象包涵社会各阶层的人, 不了解人和社会, 我们工作起来定会困难重重。要掌握这方面知识, 靠两方面学习, 一是向书本学习, 二是向生活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 作为群众舞蹈组织者、建设者, 就要拓展思维, 勇于创新, 吃苦耐劳, 拥有献身精神。
针对今后群众舞蹈如何发展, 一是要建立理论研究队伍。对群众舞蹈活动、实践进行科学总结, 上升为理论, 形成自己理论体系, 从而更好的指导群众舞蹈工作, 尤其针对那些平时不重视理论研究的人, 觉得只要能为基层单位编几个舞, 辅导他们跳起来或再夺个名次就行了, 这恰恰是忽视了自身价值。而有的长期从事群众舞蹈工作, 注重学习研究, 有丰富经验, 有自己工作方法和实践, 很好的概括总结就是最有价值的理论, 建立理论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建立创作队伍, 群众舞蹈的提高狠抓创作, 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狠抓创作, 给群众舞蹈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总之,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给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为繁荣和振兴中华民族舞蹈文化, 为发展群众舞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珏.试论在当代群众文化活动中动态的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海宁《花灯》艺术生命生机勃发的启迪[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 2004年
[2]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 (02)
[3]余艳.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现代审美价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3) .
程中, 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反映, 开展乡镇文化活动一靠领导重视, 二靠经费支持。综合分析,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乡镇文化工作还需要创新模式, 如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书画社、电影队、业余剧团等等。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对这些农民自办文化给予大力扶持和鼓励, 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乡镇文化工作的新的着眼点。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嘎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08-18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8-07
兰州大学关于加强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09-12
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07-06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07-22
加强乡镇卫生院行风建设07-13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学风建设我见06-16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汇报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