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15册音乐教案

2024-09-11

八年级第15册音乐教案(精选4篇)

1.八年级第15册音乐教案 篇一

第一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

教材分析:本课适合采用专题美术欣赏方式,课程除了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外, 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 充分理解和体会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 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以及艺术家的思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绘画和有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 同,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加以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 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 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 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 语言有所认识。

2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 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3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 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4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像艺术比较研究,或传统肖 像表现和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结合欣赏学习, 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法 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教学重点: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 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 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 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欣 赏的审美享受。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 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本、课外学生自己所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纸笔等美术课用具.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照相机什么时候发明?------1893年

照相机发明之前,如何记录、再现人物相貌?------肖像画

如果没有肖像画,我们能知道十九世纪前的人是什么样子吗?达 *芬奇是什 么样子吗? 看来肖像画还挺重要,能让我们认识古人。2.有了照相机,还需要肖像画吗? 3.比较绘画和摄影的异同: 拿出自己的照片,和课本上的肖像画进行比较。说说感受。照片捕捉人物真实、快捷;自画像的线条、结构突显个性、情感。点出课题: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

二、新课教学 了解肖像画

1、先区分肖像画和人物画的异同

人物画: 绘画的一种, 以 人物形象为主体 的绘画之通称。比如说很多中国历代著名的 绘画: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 ,五代南唐顾闳中 的《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 ,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现代 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人物画。

肖像画

是人物画的一种, 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中国肖像画传统称谓有写真或传神。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写真

绘写人像要求形神肖似,俗话说:像,故名。◇传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 故, 顾曰:“四体妍蚩(美丑 , 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这个 中。” 图绘人物,当求其能表达出神情意态,故称“传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了解肖像画创作最高要求、或最高境界是:能达到形神兼备。

3、欣赏外国肖像画,千百年来, 艺术家在肖像画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智慧, 各个历史时期出现 的肖像画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我们就以外国肖像画发展里程为 线索,选择经典代表作进行欣赏,学习了解名作是怎样创作的。

欣赏视频“在绘画中永生”或自己看书 P1— P5, 5------10分钟。说说比较喜欢哪幅作品或哪种表现方法。从庞贝《罗马少女》开始;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 微笑转瞬即逝, 仪态宁静安详, 正面胸像构图,透视点呈金字塔形。

《自画像》——线条流畅洗练,面部刻画尤其深入细致。

拉斐尔 《雅典学院》 ——主题崇拜希腊精神, 追求最高生活理想。画面纵深 感很强,汇聚着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对立中心的著名学者。

18、19世纪西班牙戈雅《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 19世纪法国画家大卫歌颂大革命的杰作《马拉之死》—— 现代绘画 : 相机的发明促使画家思考肖像画真正的艺术价值。

代表画家凡 *高 《自画像》 :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自 画像》很多, —— 1886年的《自画像》较写实, 1887在笔触上作了尝试, 1888年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1889年旋转的笔触抒发了他内心如火的创作 激情。

你喜欢哪个年代的?为什么? 毕加索 《朵拉·玛尔的肖像》 —— 毕加索敢于摒弃旧风, 探索新的风格样式。《朵》 将人物的形体进行了分解和重新组合, 目的是多视点地表现人物不同的面 以及多变的情感。

与凡·高相比,毕加索走得更远, 《朵》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它在造型上 有什么特点?——“视觉冲击力很强”、“人物很怪异,装饰性强”

莫迪里阿尼《戴帽的芙劳》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别具一格, 《戴》一下子就让我们从中读出一种什么样的 情绪?——忧郁,你觉得他是采用什么方法做到这一点的呢? ——“人物的脸、脖子好象特别长,眼睛细细地,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 的林黛玉。”

脸部的拉长是一种三度空间的绘画简化方式, 即他不去深化空间, 而去简化 空间, 使之平面化, 把线的夸张表现引向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性功能, 整个画面极 具装饰美感和浪漫情调,色彩对比也较为鲜明。

4、艺术家是如何创作肖像画的——

A.敏锐的观察、并努力理解形形色色的人。用充满情感、寻找美的眼光去看 待客观对象;B.在观察中抓住总体形象,抓住对象的特征,形成自己的创作意象;C.然后就围绕初步的创作意象,将对象的某一瞬间的神情状态凝固于画作 上。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只停留在照抄表面, 只有把握了这个人的外部特征和内心 世界, 进行再创造, 才能画好一幅肖像画。一千年以后, 这个人像不像又有什么 关系?他创作了一件艺术品,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 艺术家的鲜明个性和绘 画的永恒魅力才是创造肖像艺术的基本动力。

三、工作坊

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幅肖像画,写下自己的欣赏体会,其中包括对作品客观分 析(表现内容、表现方法 和主观感受(对作品文化、精神价值的理解、共鸣等

四、下节课作业准备:铅笔(2B 以上、色彩(油画棒等

第 2课时 二讲授新课: 进入新课 : 肖像画创作要求能达到形神兼备。千百年来, 艺术家在肖像画上发挥着自己的聪 明、智慧,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肖像画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教学流程:从庞贝《罗马少女》开始——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的《蒙娜丽 莎》、《自画像》——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西班牙戈雅《国王卡 洛斯四世一家》—— 19世纪法国画家大卫歌颂大革命的杰作《马拉之死》—— 现代绘画代表画家凡 *高、毕加索、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回顾与古典主义风格 肖像艺术的比较 《伦伯朗自画像》 ——最后总结归纳出肖像画创作的原理——继 续介绍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创作肖像画的——从名作欣赏深入到名作是怎样画出 来的。

在远古时期 , 人们在山顶洞中的洞壁上画的几乎是动物很少有人像 ? 当时人们 的最大需要是吃饱肚子 , 画的越象越能捕捉到这些动物,进入奴隶社会后 , 有一部 分人有剩余的资产去追求精神生活 , 画像看书等.<少女肖像 > 重点欣赏: 《蒙娜丽莎》时 , 讲到达 *芬奇时说一下文艺复兴三杰 _____文艺复兴 _____-中世 纪去理解(动画片三个火枪手 , 里教皇的权利相对独立是因为他是上帝和人之间的 信使 , 国王还要敬他三分 , 是因为科学不发达 , 相信神灵的存在 , 甘受奴役 , 后

来一部 分新型的资本主义诞生 , 宣扬主宰人类不是神而是人 ____到文艺复兴的爆发 让学 生有一个总体的历史脉络的思路.A 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自画像》——拉斐尔《雅典学院》

重点欣赏 :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 《自画像》——拉斐尔《雅典学院》 知识点 1:微笑转瞬即逝 , 仪态宁静安详 , 正面胸像构图 , 透视点呈金字塔形.教师活动 :“蒙娜丽莎美吗 她的微笑神秘吗 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 , 各抒己见.知识点 2:《自画像》线条流畅洗练 , 面部刻画尤其深入细致.学生可联系电脑合成 的各种类型版本的蒙娜丽莎.教师活动 :比较《蒙娜丽莎》 , 《自画像》 , 你觉得蒙娜丽莎的原形是达 *芬奇吗 学生活动 :“有点相似又不太像 ” 知识点 3:《雅典学院》的主题崇拜希腊精神 , 追求最高生活理想.画面纵深感很强 , 汇聚着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强 , 汇聚着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对立中心的著 名学者.教师活动 :欣赏 《雅典学院》 ,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柏拉图的头像正是以达 *芬奇为 范本的 请用自己的理解来评价一下《雅典学院》.学生活动 :“真的是耶!” 学生综合小组意见 , 发表对《雅典学院》的看法.B, 凡·高《自画像》——毕加索《朵拉·玛尔的肖像》——莫迪里阿尼《戴帽的 芙劳》

知识点 1:相机的发明促使画家思考肖像画真正的艺术价值.1886年的《自画像》 较写实 ,1887在笔触上作了尝试 ,1888年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1889年旋 转的笔触抒发了他内心如火的创作激情.教师活动 :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的《自画像》很多 , 你喜欢哪个 年代的 为什么

学生活动 :同学们各抒己见 , 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知识点 2:毕加索敢于摒弃旧风 , 探索新的风格样式.《朵》将人物的形体进行了分 解和重新组合 , 目的是多视点地表现人物不同的面以及多变的情感.教师活动 :与凡·高相比 , 毕加索走得更远 , 《朵》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它在造型 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视觉冲击力很强 ”,“ 人物很怪异 , 装饰性强 ” 知识点 3:脸部的拉长是一种三度空间的绘画简化方式 , 即他不去深化空间 , 而去简 化空间 , 使之平面化 , 把线的夸张表现引向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性功能 , 整个画面极 具装饰美感和浪漫情调 , 色彩对比也较为鲜明.教师活动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别具一格 , 《戴》一下子就让我们从中读出忧郁的情 绪 , 你觉得他是采用什么方法做到这一点的呢

学生活动 :“人物的脸 , 脖子好象特别长 , 眼睛细细地 , 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林 黛玉.” 三 , 归纳总结 , 课后拓展.通过学习, 大家已初步了解外国肖像画艺术的成就 , 进一步拓展 , 我们的学习效果 会更好.●发动学生学大师 , 尝试在造型 , 色彩或艺术构思上转换学习, 以自己 , 家中亲人或 班级同学为原型 , 进行肖像画创造练习.要求 :注意观察特征 , 争取在外形相似的基 础上进一步描绘人物神态气质.第 2课 关注你我他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 《外国肖像画赏析》 的延伸。从对人物肖像画历史的了解到让 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 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意。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边的人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 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教材启示为什么要画身边的人, 因为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 更容易画出熟 悉人的性格和表情, 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画家们更是将 邻居、家人、朋友像为描绘的对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某种爱意。

教材启示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 可以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 材 料 去表现身边的人物。同时启示如何关注人物的动态、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 各种使用工具的处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比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材还启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 让画笔传达情意。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切 入口,用多种 材料 和方法,去反映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在表现他们外部 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其次再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 倾注于画笔之中。

教材中选用的一些图片, 体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 充分体现了美术教 学的过程。

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 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 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 长处(优点。

2.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 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 关系。

3,教学难点

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4.课时建议:2课时

一、组织教学

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 , 简要讲评上节课小组作业。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 , 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 , 还欣赏了 摄影术发明以后 , 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人 物的五官 , 以及 体会 了通过五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那么今天我们 再来看一些彩色的范图。

看了这些范图你们有什么感觉 ? 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乱涂乱画 , 怎么把人的脸 画成彩色的 , 怎么眼睛不是眼睛 , 鼻子不像鼻子呢 ? 好像这些画都是小孩子画的。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画是出自小朋友之手 , 我请个同学来区分一下。(请同学区分 , 并说出区分原因 而另外这些可都是出自世界鼎鼎有名的大画家之手 , 这个画家 就是谁呢 ?(毕加索 有没有人对毕加索有一点了解的 ?(先让同学回答

(教师介绍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和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父亲也是一

位画家 , 在毕加索很小的时候就教他画画。我们上节课说了 , 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 后 , 许多画家就开始尝试不同的画法 , 从写实的画法转向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法 , 来 表现画家的精神情趣和个性风格。他们还发现 ,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和美 好 , 一切充满了新鲜和活力 , 在孩子们的眼里 , 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 , 所 以他们开始学着像孩子那样去看世界。

创造思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 , 而创造的产物是人类最高成就之一。他在绘画事业上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绘画 , 不断地尝试各种画法。记得有人曾经说 过 ,“ 毕加索的伟大 , 并不在于他的某张画 , 而在于他的创造精神 , 因为他终身都在 创造。”

在他的这几幅画里 , 我们看到人物的形象好像很特别 , 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画 呢 ?(提问同学

(教师介绍 :在此之前 , 所有的不同风格的绘画都是表现一个静止的画面 , 即 使是运动着的人 , 在画上表现出来的也总是停留在某个瞬间的姿态。我们知道一 个人从正面和从侧面看是不一样的 , 毕加索就把在不同时间里看到的同一对象的 不同侧面 , 组织到了一个平面的画面里。

(请同学分析图 :图中画的是一个抱着玩具娃娃的小女孩 , 画家把小女孩的不 同侧面组合在一起 , 让我们看到一个既像正面又像侧面的头部形象。好像小女孩 的头总是在来回地动着。

(教师 总结 :其实在我国民间剪纸和刺绣图案中 , 早就有过许多这样的创作手 法 , 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 只有毕加索发现了它并创造了着名的立体画派。出示马蒂斯画册 , 我们上节课给大家看过马蒂斯的肖像画 , 那么老师手里拿的 这本就是马蒂斯的油画册 , 大家可以借此再了解一下马蒂斯画的特别之处。让学 生了解马蒂斯画派风格 , 观察色彩中的人物肖像与素描人物肖像的共通之处。请注意 , 你们在互相观察和动手之前 , 最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从对象那里 获得的第一感受 , 再根据对象综合出总体印象 , 然后发展成朦胧的臆想。画画时要 凝神专注 , 精神集中 , 调动感情 , 进入角色。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创作肖 像画 , 要么

使它尽可能像你画的那个人 , 要么只画出那个人的情绪和给你的印象 ,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这些都由你们自己来选择。

三、课堂作业 作业 要求 : 1.观察人物特征 , 所画对象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印象中深刻的人物。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3.自己选择表现手段 , 可以是单纯的线条运用也可以明暗与线结合 , 或其它方 法。要突出对象的神情和个性。要注意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 同学们可以自由 选择和发挥。要打破传统的画头像三部曲。

4.在所画肖像旁 , 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她的哪些特征。

四、引导评价 1.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 关系 ? 2.能否将人物肖像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 ? 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 ? 被 表现的人物(同学 是否满意 ? 3.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 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 即 “ 造型 ? 表现 ”、“ 设计 ? 应用 ”、“ 欣赏 ? 评述 ”、“ 综合 ? 探索 ”。而本课属于 “ 造型 ? 表现 ” 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 ? 表现 ” 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 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 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 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 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 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 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 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 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 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 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父亲 >>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 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 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 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 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 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 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 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 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 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 型 :造型 • 表现 教学目标 :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 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 征。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 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等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关注身边的人物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猜猜 “ 他 ” 是谁 ?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 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 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 说说 “ 他 ” 的特征

?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 “ 他 ” 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仔细观察, “ 他 ” 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 说说 “ 我 ” 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 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丽萨》 ?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 总结。

?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 有关呢? ? 学生讨论、猜想。

?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 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 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 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 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 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 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 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 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 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突出表现某一主 题。

? 脸型

?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 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 “ 哭过 ”、“ 笑过 ”、“ 怒过 ”、“ 乐过 ”、“ 惊喜过 ” 吗?(有过 ?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 “ 哭、笑、怒、乐、惊 ” 的表情。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 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 并派一名同学到 黑板上画。

?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 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 来?没有的,如何改?

?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 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 探索:头部比例 —— 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 “ 测量 ”“ 三停五眼 ” ,并记下 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 —— 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 —— 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 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 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 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 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 2课 关注你我他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 “ 图 ” 写 “ 话 ”

?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 像》。

?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 “ 话 ” 画 “ 图 ”

?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 画一幅人物肖 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 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 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 出示漫画作品。?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 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 能生动地表现出 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 —— 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 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 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 并鼓励 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第 3课 动 感 生 活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体运动时具体结构变化的研究和探索,学生从中获得新 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线造型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3、学习人物全身写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站立坐卧人物的写生方法,初步学习用 速写这种艺术语言, 较为生动地表现人的多种运动状态。并在这种体验中感受生 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中人的结构特征,全身人物的比例及人物的动态。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动势线这一手段简练、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 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地描绘下来。

教学准备:全身人物比例图、动态图等;速写作品;往届学生的人物绘画作品 学生准备:搜集若干张自己喜欢的人物绘画作品, 表现形式不限。常用绘画工具 自己和他人的合影照片。收集大师的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

1、大师及师生的优秀作品。

2、播放牒片

三、新授 教师结合人体比例、结构图和动态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人体结构与比 例及动态规律: ①全身人物的结构: 全身人物的结构首先为各部分结构的组合,包括脊柱、头、胸、骨盆、上 肢、下肢等,这些外部形体关系可概括为 “ 一竖 ”、“ 二横 ”、“ 三体积 ”、“ 四肢 ” , 其次是上述的结构关系在具体的写生对象,具体的空间状态下所产生的隐与显, 虚与实,大与小,长与短,紧与松等差异与变化。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结构概 念。

②全身人物的比例:

人物的比例通常以头长为单位。我国成年人身高约为 7个半头长度, 从下 颌到乳头至肚脐各 1头长,从足底到膝关节至大转子各 2个头长,大转子连线 至肚脐半个头长。

上肢约为 3个头的长度,肩峰到肘关节 1个头长,肘关节到腕关系 1个头 长度。下肢约为四个头的长度,大转子到膝关节 2个头的长度,膝关节到足底 2个头长度。

③小孩的体形比例特点是:头大,下肢短,上身显得长,十岁左右的儿童身高 为 5个头长略微多点,五岁儿童身高为 5个头长不到,幼儿身高为 4个头长 ④、立七坐五蹲三半

坐着的人由于腿部弯曲,高度为 5个人头,正面对着他时,可用服饰来表现, 侧面对着他时可把腿部弯曲画成近似于直角状。坐着的人一定还有凳子、椅子依 靠着,必须画出你可以看到的凳子,椅子的角,画时要注意透视现象。

2、作画步骤:教师作范画 ①观察人物的姿态进行分析 ②大致轮廓勾出人物姿态

③从头部开始画人物,进行详细刻画 ④修改

3、交流自己所带的照片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带的合影照片进行展示,介绍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它在 你心目中的价值、分量等。

四、学生作业

今天,让我们用心、用笔、用线来画出这张照片中的人物,抒发自己对这张 照片的感情。

五、巡回辅导

六、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花季少年

一、导入

找三、五个模特分别站在老师指定的教室中的某个位置, 由老师喊口令, 做 出口令中的各种动作。

换几个模特上来,做一做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还会有的其他各种动作。(在模特做动作时,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态、结构。

二、新授。

1、欣赏名画及师生优秀作品。

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画?速写和素描有什么不同?你最欣赏哪一幅?你觉得 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你喜欢的原因?你能想像一下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情形下画 的吗?你猜想一下画家当时捕捉此画面时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速写、速写和素描的区别、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师对速写进行准确描述:速写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 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简要明确的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 形式。速写是画家锻炼观察能力, 熟悉生活、记录形象、积累素材的一种很好的 方式, 也是提高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手段。速写使用的工具简单, 易于操作, 是 一种灵活机动的绘画方法。

引导学生从几幅素描和速写的作品中分析、区别它们的联系及不同。

3、图片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又快又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动态。动态线:最能代表人的动作的一条线。何处起笔,机在动态: 正势从头,侧势从背。行立从肩,弯曲从腰。奔起四肢,卧起胸腹。重心线图片分析。

4、教师写生示范指导。

安排一个学生做模特, 做拖地或其他动作, 其他同学观察并讨论如何在短时间内, 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地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

表现技巧分析及示范:一竖两横三四肢。

第一、把写生的对象观察、分析清楚,弄清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人物的 动态可按自己认为最容易下笔的地方入手, 从外向内或从前向后扩展着画, 注意 写生时要把物象结构关系、前后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

第二、要从大体入手,始终强调大体,逐步深入概括地表现局部,要紧紧掌 握第一印象,要有简要的构思,运笔要果断,画时要轻松。从简略定点开始,紧 接着从主要部分入手,局部完成,最后稍调整大体。

最后,注意线条的表现。线造型中的线,有精细长短、曲直起伏、阴阳向背、快慢缓急、虚实疏密、动与静、稚润与老辣等变化。整体上用线, 一般多用长线, 少用短线。运用前实后虚、前粗后细、前轻后重的线条变化加强空间关系, 利用 虚

实、曲直不同线条的特性来处理不同物质和形体特征的对比关系。运用艺术的 筛选、取舍、使写生形象更鲜明、更概括、更强烈。

三、学生练习

安排模特做好动作。学生写生一个同学。要求画出大体形象,注意构图及线条 的变化。

四、教师巡回辅导

第 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 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 “ 造 型 • 表现 ” 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 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 富的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 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 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 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 —— 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 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 察、分析, 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 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学生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 喜欢张扬个性的年 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

2.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 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 已经 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学生对于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 较少。

3.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长们 “ 掠夺性的爱 ” 的包围下, 他们缺乏对生活 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教学思路: 毕加索提出了 “ 拾来的材料 ” 概念, 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 和个性化, 因此, 我们整合校本课程 “ 废弃物的艺术加工 ” 与学校传统科技节活动, 把本课学习材料定为 “ 废旧物 ” ,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 ——“ 捡拾 ” 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 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 探究制作 方法, 创新作品主题, 进行创作实践, 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 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 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评析和考察,认识雕塑的表现语言;2.技能目标:探究材料特征, 发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美感, 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 形式,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雕塑作品;3.情感目标:体验创造的乐趣, 增强生活情趣, 培养对美的感悟力, 提高合作交 流能力,渗透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 空间造型的理解和表现;发现材料的美感,运用恰当方法、形式创作雕塑;教学难点: 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材料: 1.课件、范作、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如各种纸材、塑料、布、木、线、粮食、泥土等,特别是富有乡土气息的材料,如:自然生活中很容易就 能找到的麦秸、稻草、鹅卵石, “ 扬中三宝 ” 芦、柳、竹等,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扑 克、光盘、机械零件、方便袋等。

2.所需的加工工具:泥塑工具、绘画工具、美工刀、剪刀、钳子、铅丝、乳胶、双面胶、铅丝、针、线、等。教学过程: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 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 如吸管、易 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 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设计意图】 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制作做好材料准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做事 有条理的习惯。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教师拎着很大的蛇皮袋进班。学生眼里满是困惑:咦?老师到底在做什么 ? 为奖励同学们上节课的出色表现,老师为同学们变个魔术,愿不愿意看?(教师从袋子里 “ 变 ” 出各种人类家庭生活中废弃的物品:铲子、锅、镇流器、螺 丝、旧衣服、扑克牌、麻将、化妆品罐子、钥匙等。

近距离展示教师 “ 捡拾 ” 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2.教师用学生随机挑选的几件物品进行组合、搭配, 进行简单人物或动物雕塑创 作,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 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 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 几根铁钉, 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 给废旧物 以生命。

【设计意图】本导入环节从生活出发,通过设疑、“ 变魔术 ” 展示、示范表演,让 学生初步观察、触摸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废弃物, 初步感知废旧雕塑过程与简单方 法, 唤醒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尝试的动机。同时肯定上节课学生的表现, 让他 们充满自信地进入学习状态,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 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 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组员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 :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 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2废旧材料拥有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 受;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材料形态 废旧材料种类 主要加工方法 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 稻谷、豆类、电池、贝壳 粘贴、串 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 线绳、羽毛、芦苇、草 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 纸张、塑料、布 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 金属、石、木、泥、石膏 焊接、切割、堆砌、扎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立足学生生活经验, 渗透探究及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观 察和发现材料的美感, 了解材料是我们借以表达情感, 寄情抒怀的物质载体, 为 下一环节探究材料的造型方法奠定基础。组间的材料调换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

享,培养了学生分享、合作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 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 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探究后交流。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空间与体积呈现 过程。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 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巧妙的空 间造型方法。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 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 那么, 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 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 尝试 “ 头脑风暴 ” , 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 “ 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 “ 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 “ 热带鱼 ”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基础上,利用 “ 最近发展区 ” 理论, 从一两件材料入手, 采用 “ 头脑风暴 ” 的方法,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 行猜想,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在此过程中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为解决 教学难点埋下伏笔。如果学生思考的结果与下一环节艺术家作品创意相似, 学生 的自信心会极大地增强。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PPT 播放综合材料雕塑作品图片3、4、5、6引导学生分析 :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 “ 生命 ” ?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设计意图】 从美术和人文等角度对名作进行欣赏, 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也 体现了美术与文化的融合。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 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 选派同 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 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 结合材料呈现 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 敢于想象、创造, 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造型。【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变传统的教师 “ 教式 ” 为学 生 “ 学式 ” ,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学生边探究边思 考边猜想边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 “ 塑像 ” , 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乡土资源如芦柳竹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 外形的 “ 像 ” ,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 “ 生命 ” 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5.随机拍摄学生创作过程,留下本课课堂骄教学图片。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明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领悟 “ 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 的真谛。作业要求较宽泛, 给了学生展现能力, 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QQ 摄像头、数码相机即拍即用的功能,迅速 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其他同学可以既借鉴他们的优点,也能为他们的作品出谋划策。2.创作基本完成, 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 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 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发挥评价的功能, 注意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的对应 性, 淡化美术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拨功能,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过程 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4.结合校本课程 “ 废弃物的艺术加工 ” 和学校科技节举行 “ 生命的绽放 —— 废弃 物雕塑展 ” ,举办收藏拍卖会,通过参与学校大型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令我感悟多多,现列举三点与同仁共勉: 一是要立足学生生活。教师应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 来, 如学生学习材料大部分来自校园和家庭生活;作品的展示是通过数码相机和 QQ 摄像头这两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教学成果最终发挥的是美化家庭 生活的功效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 还让他们 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表。

二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实 用功能,使课堂呈现 “ 美 ”“ 变 ”“ 趣 ” 的特点。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数码相机和 QQ 摄像头即拍即得功能,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不仅能更准确 地了解学生的最终作业, 记录下学生作业过程, 甚至还能直播全班同学或者学生 个体创作过程及其学习状态,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评价提供了硬件支撑。三是注重个性表达。罗丹说:“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由内 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颤动。” 目前我们的 美术教学较侧重于注重客观物象的再现, 常常忽略了学生主观情感的表达, 所以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不用太在乎造型上的像是不像,而要多揣摩塑造对象的精、气、神, 注重表现其生命本质。教师尤其要对学生作品中流露出的个人的感受性 的东西加以肯定与引导。

当学生的创造之泉滋润了废旧物, 废旧物便绽放了生命。希望本课的教学能促使 学生不断地寻求新材料, 利用新语言, 探索新方法, 发现生活中的美, 让自己的 生命绽放艺术创造的光辉。

第 5课《寻古探幽》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苏教版中学美术 15册 “ 综合、探索 ” 单元,《寻古探幽》。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寻古探幽》一课属于 “ 综合、探索 ” 学习领域。本课学习内容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阴刻线、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 动手在泥板上绘 刻、仿制一块画像砖。学生自己动手,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 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学生也许想 象力已经开始遭遇瓶颈,但动手创造能力却是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从以下 3方面设计本节课总教学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与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收集到的关于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在评论中养成崇尚文明, 传承优秀名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2、实践与创造:通过阴刻线、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在制作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的能力。

3、拓展与体验: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梅兰芳史料纪念馆、泰州古旧民居, 与古老文明对话, 对历史大胆猜测, 增强他们对家乡古老文明的研究兴趣, 以及 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时代特点。

2、紫砂泥画像砖的制作方法,过程。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1、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正确认识其艺术及考古价值

2、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采用启发式、范例演示等教学法进行教学, 突出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 中,通过对画像石、画像砖的欣赏,引起情感共鸣,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尊崇, 并能自觉地投入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继承优良民族精神的行动中去。

在学法上, 主要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教学难 点,在 体会 创作的快乐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课业类别:欣赏、手工制作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 运用阴线刻、凸显浮雕等 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

教学方法:手工制作

教学用具准备:教师 —— 多媒体课件《寻古探幽》、仿制的画像砖范例 学生 —— 紫沙泥块、颜料、刻刀或小竹片(也可准备长铁钉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创 造美的快乐,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把教学流程设计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分析评价

1、【教学导入】 5分钟

播放一段画像石视频,用课件展示一段关于画像石、画像砖的挖掘现场的片 段。让学生们看到发掘的过程,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通过欣 赏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情景导入法 【设计意图】 设计情景导入法, 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 角色,融入到所学知识当中。

2、【教学发展】 5分钟

当师生共同欣赏完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发现画像石、画像砖和我们平时 接触到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吗?请学生简单归纳雕塑和绘画作品的不同(表现 手法、形式

把学生分成 6组, 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活动, 分组根据不同主题收 集图片, 每个组把收集到的图片向全班展示, 交流作品故事, 背景简介及艺术特 点。【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材料, 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激发对 优秀民族文化的珍惜、热爱、崇敬之情。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 综合 • 探索 ” 学习领 域的教学活动, 应以学生的研究和探索为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 与美术相关的问题, 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 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教学深入】 5分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出示一枚印章, 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 印章的制作与我们学习的哪一个知识点很相似? 学生交流,从印章联系到画像砖 —— 从而揭示本课主题:仿制画像砖。画像砖雕刻技法 — 阳刻:线条块面凸出。阴刻:线条凹进。表现形式 — 人物多以 侧面为主, 情节生动有趣, 富于生活情趣。动物造型具有鲜明的装饰性, 又不失 神态逼真。结构、线条、造型质朴雄劲。

并用幻灯片展示制作步骤:

1、确定内容,牙签起稿。

2、选择表现形式,阴刻 或阳刻。

3、拓印 教师提问,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小结:画像砖与我国传统的印 章、书法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老文化的爱国之心。【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示范, 使学生清楚了怎么制作仿画像砖, 以及注意事项, 并进行灵活 变通,比如用大铁钉来代替竹片进行刻画。

4、【教学实践】 25分钟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 大胆创作, 尽情发挥创造美丽, 我把作 业定为 6个创作小组自由选题,挑选各自感兴趣的内容用画像砖的形式表达出 来,技法不限,工具不限。在创作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平整泥板。在学 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泥板变型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借鉴,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六个创作小组互相协作,分 工明确, 选定一种表象形式, 阴刻线还是阳刻线。运用小竹片或者大铁钉进行雕 刻。【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分 小组在课堂实践中通过摔打、画、刻、雕、涂、拓,亲近泥巴获得身心的愉悦, 同时锻炼造型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分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

彼此协助、相互支撑, 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 并达成团体目标, 同时分组合 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

5、【分析评价】 5分钟

在学生制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同时 教师进行点评, 表扬作品当中的闪光点, 对作品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重视学 生的自我评价, 体现了 《新课程标准》 中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的教育观和评价观。教 师评价,生生互评,让学生自己选出他们喜欢的作品,并且在黑板上简单拓 印。【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 “ 主人 ”。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 “ 可持续发展 ” 学力的基本标志。

6、【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以 “ 家乡的古老文化 ” 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以班级黑 板报为载体,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传承家乡文明,保护家乡文物。【设 计意图】新课程标准 “ 综合、探索 ” 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美 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提出鼓励和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教学,学生 可以完成技能方面、认知方面的教学要求。

【教学反思】 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动手制作的课型,符合初中生好动,好钻研的 身心特点, 动手制作课堂气氛活泼。但是在课堂实践中, 有些学生在制作的时候 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用牙签起稿时图案太复杂,学生画不好;在用小竹片挖 泥的时候, 经常挖的太深, 是整个图案显得不整齐。结合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时 要求学生不要选择太过复杂的图案, 尽量选择一些抽象的, 或者线条简洁的, 只 有容易做、做得好,学生才有进一步刻画的兴趣,否则往往会半途而废。

第六课《打开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第十五册第六课内容。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立体贺卡的制作方 法, 学习将平面的纸张, 运用一定技法和辅助材料制作成立体贺卡, 将它们赠送 给父母、老师或同学, 让它们打开后呈现奇妙的立体图形, 产生令人惊奇的喜悦, 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增进感情, 传递美好的祝愿。其中立体贺卡设计构思 与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是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两个基本环节。学生们通过了 解自制立体贺卡的种类与意义、形式与外形来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知识进行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培养形象 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在版面布置上,教材第 24页介绍了贺卡的种类和意义。这些贺卡有印刷的,也 有学生自制的,造型简洁、新颖,主题明确,形象优美,体现出浓浓的艺术情趣 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教材第 25页主要介绍了切割、折叠和组合等制作立体贺卡 的不同方法,以及同一件作品由于打开角度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形象,教材第 26页和第 27页介绍了几件由学生制作的模拟不同物象的立体贺卡,让学生明 确立体贺卡的趣味就是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意想不到的立体形态, 从而给人 以惊喜。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平面设计和立体制作能力, 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 而各种不同类型的贺卡又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 的

内容, 是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这对于处在十四五岁、乐于交往的中学 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但他们对立体贺卡的创意设计方法, 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各种 材料的特性来制作富有情趣的立体贺卡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 本节课的设计 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通过对立体贺卡作品的欣赏评析、师生的互动, 对学生 创意思维的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在感受立体贺卡作品之美的同时, 逐步了解和掌 握运用彩色卡纸和其它不同材料进行立体贺卡制作的要点和难点, 使其创作出来 的作品更具形式美感和艺术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制立体贺卡的种类与意义、形式和表现手法,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能 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独具个性 的作品。

2、通过运用彩色卡纸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一件以 “ 感恩 ” 为主题的立体贺卡作品, 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和能力, 并在此过程中感受立体贺卡作品的形式美、材质美 和色彩美。

3、培养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会用美术的方式与周 围人交流沟通,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立体贺卡的特点, 感受它的艺术美, 利用合适的材料进行立体贺卡的设计与 制作。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综合运用各种材质的不同色彩、质感 和肌理,创作出新颖有趣、独具个性的作品来。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小刀、双面胶、绘画工具、彩色卡纸、毛线、羽毛、钮扣、彩 带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立体贺卡作品。【教学方式】: 情境法、谈话法、观察法、探究法、比较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课前选择几种不同材料, 用各种不同技法精心制作一张巨大的立体贺卡, 将 作品包装后带进课堂,故作神秘地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 物,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 想!”“ 那现在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帮老师把 这件礼物打开。” 学生上台从包装纸中取出贺卡并展开, 上书:“ 祝同学们学习进 步、健康快乐!” 教师请同学说说刚才在贺卡打开的刹那,自己内心是怎样的感 受。学生回答:“ 惊奇、喜悦、兴奋!”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 《打开的喜悦》并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自制的立体贺卡作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让 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整体感知立体贺卡的艺术魅力。

二、探究活动一:自制立体贺卡的种类与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卡片给你周围的人,比如亲人、老师或同学?这些卡 片可以传递我们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情境, 我们可以分别送祝福卡、感谢卡、致歉卡、友谊卡等,它们能够传递我们的友谊、亲情和美好的祝愿。

2.市场上有很多印刷精美的贺卡,但我们为什么还强调要自己设计与制作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像印刷品与艺术品原作不能等同一样, 我们自己的设计 也许从外观上不如买的精致, 但作品中留有我们的智慧和情感, 而在制作过程中 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贺卡来传递我们的情 感,认识到自制立体贺卡的意义与价值。

三、探究活动二:自制立体贺卡的形式与外形

1.教师请全班同学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想一想并动手试一试:如果用这 张纸做贺卡,可以用哪些不同的形式让这张平面的纸变得立体起来? 学生动手尝试,并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相关图片并小结: 立体贺卡的形式主要有二折式、三折式、对折式、台历式、像框式和开窗式等。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

思? 请学生上台画一画自己所能设想到的贺卡外形。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相关图片并小结:贺卡外形主要可分为规则形和异形, 规则形如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菱形、心形,异形如树叶形、花朵形、鞋形、房形、葫芦形、卡通动物形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 观察发现立体贺卡的几种主要制作 形式和外形设计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后面的设计奠定基础。

四、探究活动三:自制立体贺卡的材料与技法

1.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以彩色卡纸做底板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辅助材料来 装饰我们的作品? 学生回答:有毛线、羽毛、钮扣、包装纸、彩带、吸管、珠子、树叶、海绵、泡 沫、植物种子、废旧画报等。

请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材料,说一说材料有什么特性,可以用来做什么。2.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立体贺卡的制作技法,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补充并适当演示,主要技法有:切割、折叠、剪贴、绘画、卡接、插接、编织、镂空、镶嵌、拓印、立纸条等方法。

3.学生观察教材第 25页中三种不同方式对纸张进行切割和折叠而成的立体形 态作品, 让学生对照成品图和制作图说说全切线、半切线以及峰线、谷线的不同 意义。

4.动手试一试:除了这三种外,你还能运用同样的制作原理画出其它形式的底 图并切割折叠出不同的立体形态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材料与制作技法的思考探究, 让学生的思维得 以扩展, 综合运用多种不同材料与制作技法,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避免 与他人雷同。

五、探究活动四:自制立体贺卡的创意要诀

通过教材第 26页鞋形贺卡与房形贺卡以及其它几件同龄学生作品的欣赏, 引导 学生总结出作品创意的六大要诀: 1.加一加。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会有什么结果? 2.减一减。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会怎么样呢? 3.变一变。改变一下大小、形状、颜色等,会怎么样?

4.联一联。由这件东西能联想到另外的哪些东西,有哪些共通之处? 5.代一代。有另外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东西吗? 6.反一反。如果把一件东西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 果? 【设计意图】 :通过同龄人作品的欣赏以及对作品创意方法的总结提炼, 让学生 的创意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拓展, 同时也为学生的灵感来源提供了具体操作可行 的方法。

六、探究活动五:自制立体贺卡的制作步骤

以教师自制的立体贺卡作品为例,让学生猜猜老师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制作出来 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制作步骤: 1.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2.设计结构,安排图形文字;3.选用材料,精心描绘制作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明确构思的重要和全局观念, 在有了整体设 计方案后,再有条不紊地进行后面每一环节的制作。

七、明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创作

结合学校近期开展的感恩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让学生回想自己身边有哪些值得自 己感恩的人,设计制作一张立体形态的感恩贺卡送给他(她,要求: 真 —— 真情投入;巧 —— 构思巧妙;

精 —— 工艺精致;美 —— 造型优美。

同时配以歌曲《感恩的心》作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 :学生作品虽然不可能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 但通过明确要求, 至 少让学生知道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 真之所以放在第一位, 是因为学生只要在制 作过程中怀着感恩的心情真诚投入了, 那就已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了, 制作技法 倒在其次。

八、学生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将制作好的部分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及时展示,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意构 思,其他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创意、造型、色彩、材料 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竞赛评奖的方法,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造 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制作奖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解说,对别人作品的客观评价,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彰显了他们的个性, 使他们获得了作品完成后的成 功感和愉悦感, 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化美术学习兴趣都有着很重要的 促进作用。

九、拓展延伸

1.课后请学生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送给值得自己感恩的人,设想当对方打开 贺卡的那一瞬间充盈在心间的感动与惊喜,自己也会收获一份期待和快乐的。2.提醒学生要经常关注自己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并 注重平时的收集积累。要求学生做到多看、多想、多收集, 这样上课时既能有充 足的制作材料,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废旧物品转化为精美的艺术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 让美术作品成为人 与人之间表达情感、传达祝愿的载体, 学生会深刻地感悟到美术的价值和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从而更加热爱美术, 热爱用美术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同时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同材质的价值和美 感,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提高学生收集美术材料的意识与环保意识。【教学反思】: 由课题 《打开的喜悦》 可知,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打开 的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 练层面, 而是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立体贺卡制作基本知识和技法的同时, 不忘另两 条线索的同时展开, 并贯穿课堂始终, 一条是情感线, 一条是创意线。贺卡是联 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是承载我们各种情感的载体, 有了感恩之情的 依托, 在进行立体贺卡基本技法制作的同时就蕴含了浓浓的人情味, 学生就有了 真心的投入。另一条创意线则是通过与各个教学环节的融汇交叉而体现出来的。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按 “ 激趣导入 —— 自制立体贺卡的种类与意义 —— 形 式与外形 —— 材料与技法 —— 创意要诀 —— 制作步骤 —— 设计创作 —— 交流评 价 —— 拓展延伸 ” 的线索逐步展开,在每一环节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尽量让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去感受, 去发现, 发展其创意思维能力, 避免与别 人的雷同, 凸显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个性,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原理举一反三, 激 发出创意无限。

第 7课 有趣的 “ 墙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立体构成作品欣赏、基本知识和累积构成的制作练习,使学生在提高 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能力的同时,了解累积构造的基本规律。(2 感受基本形在累积构造中的作用, 初步培养开发学生立体形态的创造潜能, 重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集体主义 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形, 通过不同形式的累积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 “ 墙体 ” 是本课 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在累积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1、课前准备

教具:各色彩卡纸、双面胶、剪刀、美工刀、回形针、部分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各色彩卡纸、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等。

分组:4-6人组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2、传授新课 ● 导入:(实物展示

(1教师用纸盒摆出墙式累积构造

师:这里有很多的纸盒现在我把它们摆起来,看看能变成什么? 学生:像一面墙或是屏风等等。

教师补充:对了, 我们可以说它像一面墙, 像屏风等等。它是由一个个形状相同 的纸盒, 经过叠加、聚集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而成新的立体形态, 我们叫它累积 构造。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累积组合基本形。

教师:这位同学摆的太好了!我们看到:这一组和前一组比较,它又变成另外 一种形态。由此, 我们说:相同的基本形重新累积、排列组合后还会变成另外一 种形

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趣的 “ 墙 ”。(板书并出示课件 ● 欣赏图片(课件

运用基本型累积起来的墙,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建筑环境中,它们会发挥什 么作用呢 ? 请看大屏幕:(出示生活中的建筑-----不同的墙面----园林漏窗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图片, 我们看到墙不仅可以分割和变化空间还可以是屏风或 是隔断;起到优化环境或丰富空间的作用。

欣赏、了解到这里, 我们不得不感叹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如果我们设计出这样的 墙就好了。不过,在设计之前,先来回顾一下累积构造的规律。

学生先回答,教师再总结并板书: 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形单元 , 通过叠加、聚集、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 新的立体形态。

当然还要学会基本形的制作方法,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 教师演示制作基本形:(板书制作步骤

基本形的制作材料一般用纸, 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或者是废旧的包装材料, 如空 纸盒,纸杯等等。

第一步:做基本形的外框,(外框的形状有很多种,从横切面看有正方形,三角 形、圆形、星形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随意变化

第二步:装饰变化基本形,(如果想设计出更有趣的 “ 墙 ” ,可以变化基本形的造 型,对内部或是外部加以装饰

第三步:粘合、固定。(可用双面胶粘合或用回形针固定 示范结束后展示教师做好的基本形及成品。

了解了基本形的制作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基本形的累积有哪些样式?(课件 ● 欣赏累积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下面我们就动手做一做,感受累积构成的乐趣。● 工作坊:(出示课件

A、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心目中的艺术墙 B、要求:(1每组设计制作的基本形相同,并达到一定数量(2发挥想象对其外部或内部做装饰(3按照一定规律将基本形累积成墙的形式(4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刀具的安全 C、教师巡回辅导,加强技术指导。● 作品展评:(1 选一位对本组的作品进行点评, 并向同学介绍你的创意、你们的作品产生 什么样视觉效果?(2评选你最欣赏的一组作品。

教师总结:我们设计制作的作品, 如果想引起人们视觉的兴趣, 作品就要有新奇 的变化, 变化越丰富的越能博得人们的视觉欲望, 但变化也不是无限度的, 否则 将会产生琐碎零乱感觉, 就会破坏整体的良好秩序失去美感。因此, 在造型中还 必须要求统一, 调和, 又有适度的对比、变化, 这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既和谐优美, 有活泼丰富的作品。

● 延伸活动:课后大家一起动手把你们没有完成作品整齐的累积起来,做成一 道有趣的墙。

●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中基本形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运用 一定数量的基本形做累积构造练习。同学们做的非常出色,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 生活中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其中,将生活装扮得更美好!第 8课 角 色 游 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初步了解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 的面具艺术。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 培养学生想象力, 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 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课 时:1课时 年 级:初二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面具实物

学具准备: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入室。

2.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 篇二

课题:上学歌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我今天上学喽》,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调动积极性,自己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

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 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 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② 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④ 歌曲处理:

中速、充满朝气地演唱。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注意以上几点,教师范唱后,学生练唱。⑤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边唱边跳,看谁表演的好。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听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段的情绪是怎样。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今后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习、快快乐乐。

第2课 《去同学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

2、能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探索三角铁和木鱼开始。

二、随着《去同学家》的音乐自由律动。

1、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

2、让学生跟录音读,听老师范唱。

三、表演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1、请三位同学分别担任三个角色做示范表演。

2、让全班同学一起做。

3、一对一邀请办法做。

第3课

国旗飘飘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鼓号曲》。

2、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小列兵》,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3、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慢慢积累熟悉歌曲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培养学生边唱边拍能力,感受歌曲的节拍。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爱国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让学生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边唱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

4、与学生一起设计一副类似“飞行棋”的旅行棋。和学生一起到祖国各地玩,让学生感受、体验祖国的壮美,同时让学生自觉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摘果子》的旋律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练声曲:1=C 2∕4

5 3∣5 3∣ⅰ 6∣5—‖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习新歌。

1、老师弹旋律,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歌曲,学生认真听。

3、引导学生看图,老师示范拍手、拍腿,学生跟着学拍手、拍腿。

4、老师带学生边拍手、拍脚边按节奏朗读歌词。

5、老师弹琴,学生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四、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完整聆听一遍,启发学生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系学校的升

旗仪式,让学生说一说国歌响起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2、复听一遍,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爱国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内容,自己应该怎样做?

2、老师进行爱国教育小结。

六、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爱护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聆听《鼓号曲》后,学生能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能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小列兵》,在感受歌曲时进行拍手、拍脚,有一定的节拍意识。

3、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感。

4、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吹喇叭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F 3∕4 3 0∣5 3 0∣5 3 5∣3 0 0‖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三、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学生认真听。

3、老师带学生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第一拍拍手,第二、第三拍拍腿。

4、合着节奏边拍手拍脚边朗读歌词。

5、跟着旋律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分小组编创动作,小组交流。

7、一组一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评出优胜组,进行表扬。

四、聆听《鼓号曲》。

1、要求学生初听音乐时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

2、谈一谈,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

3、复听音乐,要求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

4、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

5、启发学生编创节奏,老师指导。

6、进行交流创编活动。

五、进行课堂小结。

1、表扬大胆创编的学生,鼓励学生要积极上音乐课。

2、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热爱学习做起。

3、热爱我们的祖国就要从小保护环境做起。

第6课动物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2、初步建立高低音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歌《在农场里》

1、利用教室的黑板创设一个农场的自然景象。

2、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想想怎样保护它们。

3、学习新歌《在农场里》

二、学习新歌《青蛙合唱》

1、从探索手板和蛙筒声音开始。

2、导入歌曲听唱。

3、尝试用手臂动作感知歌曲中音的高低走向。

4、综合体验。

5、用手板和蛙筒声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欣赏《动物世界》。

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五、唱游歌曲《小白兔乖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3)

2、欣赏:鸭子拌嘴.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让学生感受民间打击乐器运用力度变化

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2、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欣赏《鸭子拌嘴》,感受力度变化。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复习:

1、集体演唱《牧童》。

2、做游戏《走走跳跳》。

三、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的朋友到了,它是谁?

1、教师拍击节奏,请生猜是谁?

2、请学生拍击,并说说怎样表现强弱?

四、欣赏:鸭子拌嘴

1、导入:同学们,大鸭和小鸭现在在做什么?它们拌起嘴来了,我们 一起去听听它们在说什么?从而教育学生好好地保护动物。

2、初听乐曲。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当时情景怎样?

复听全曲。

3、请一部分学生用乐器表现出强弱,另一部分扮演。

五、大鸭和小鸭回家了,我们也下课吧。(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 大鸭 小鸭

强 弱

第6课我是好孩子

教学目标:

1、对音的高低进一步感知。

2、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争做聪明、勇敢、诚实、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从小教育学生认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1、用对话的方法引入课题。

2、听唱歌曲。

3、感受音的高走向。

4、表演歌曲。

二、欣赏歌曲《是谁在敲》学唱歌曲《小鼓响冬冬》。

1、认识音乐强和弱的记号。

2、学唱歌曲《小鼓响冬冬》。

三、结合音的强弱的表现,欣赏歌曲《是谁在敲》。

四、从小教育学生认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第7课 读读、唱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汉语拼音歌》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韵律,辅助提高记忆汉语拼音的能力。

2、通过音乐与语言,图画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的培养。

3、巩固已学过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读读、唱唱《汉语拼音歌》。

1、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汉语拼音,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3、为歌曲配伴奏。

二、读读、唱唱《画》。

1、复习语文课文中的古诗《画》。

2、听唱歌曲《画》。

3、用唱歌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和唱名曲旋律。

第8课 唱唱、算算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知能发展。

2、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声合唱《还有只金凤凰》。

1、出一道算术题,请学生回答。

2、即兴表演。

二、进行《十只小猪过河》的唱游活动。

1、听录音唱一次。

2、用声势和律动加入歌曲的听唱过程。

3、用小组为单位,协商表演动作。

第9课 冬天的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圣诞节和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的气氛。

2、能愉快地,抒情地演唱和表演歌曲地意境。

3、教育学生过新年严禁放烟火爆竹,以免造成噪音、废气,从而污染 环境。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祝你圣诞快乐》。

2、《新年好》。

二、学唱歌曲。

1、《平安夜》。

2、《新年好》。

3、新年放烟火爆竹好不好?为什麽?

4、教育学生过新年严禁放烟火爆竹,以免造成伤害、噪音、废气,从而污染 环境。

三、搞一下圣诞化装舞会。

四、总结。

第10课 迎春节日

教学目标:

1、能用喜悦地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

2、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和小鼓,感伤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

3、让学生知道春天的来临是播种、植树的好季节。

教学过程:

一、听着《春节序曲》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听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把教室布置起立。

三、欣赏广东方言歌曲《行花街》。

四、比较北方人和广东人过春节有什么区别。

五、介绍锣、鼓、镲三种民族打击乐曲。

六、播放歌曲给学生欣赏。

3.小学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 篇三

执教:苏俊义 2017.8.30

音 乐 课 程 总 目 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题:《好朋友》 课时:1——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律动。2 新学期寄语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2.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四 教学反思:

课题:表演《拉勾勾》 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 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 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2、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B 再听范唱。

C 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四 教学反思:

课题:编创与活动 课时:2——1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自编动作拉勾勾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你的名字叫 什么》及教材主题《好朋友》安排的。启发学生对自编动作感兴趣。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自编动作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四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一天 课时;2——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难点: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聆听《其多列》:

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据在哪里? 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聆听《快乐的一天》:

听前,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教师完整地初听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乐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没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四 教学反思:

课题:《跳绳》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导言:

表演《跳绳》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表演《跳绳》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四、教学反思: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3——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2、结合聆听歌乐曲,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自然背唱《颂祖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抗战时期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国歌,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聆听《颂祖国》 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谈一谈升旗仪式上学生要懂得生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初听乐曲

复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三、结束部分:小结。四|、教学反思: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4——1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四、教学反思: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4——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的节奏。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唱一首歌》

(1)结合歌曲《同唱一首歌》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节奏应注意。(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看哪一种节奏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2、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起来。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可爱的动物 课时:5——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三只小猪》(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说一说乐曲描写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作什么。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猪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说话》 课时:5——2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可爱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动物说话》(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 奏。

3、编创与活动:(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动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2)提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我有一只小羊羔 课时:5——3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小动物的音乐。教学难点: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小羊羔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爱劳动 课时:6——1 教学目的:在聆听《劳动最光荣》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劳动最光荣》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音乐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音乐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洗手绢 课时:5——2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发生练习。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导入。

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音的高低: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小精灵 课时:6——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聆听《小青蛙》

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聆听《野蜂飞舞》

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编创与活动:

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小蜻蜓 课时:6——3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青蛙找家》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表演《小蜻蜓》(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小小音乐家 课时:7——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发生练习。

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表演《法国号》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边唱歌边表演 编创与活动: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表演《布娃娃弹琴》 课时:7——2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布娃娃弹琴》,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发声练习。复习歌曲。

二、学习<<布娃娃弹琴>>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布娃娃?你见到的布娃娃是什么样子?

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 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布娃娃。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 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星光圆舞曲》完整初听乐曲,复听时随音乐做动作,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聆听《星光圆舞曲》 课时:7——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教室。发声练习。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星光圆舞曲》,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

3.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过新年 课时:8——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聆听音乐《小拜年》,感受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教室。复习柯尔文手势。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导入。

聆听《小拜年》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会做什么事?你会用打击乐演奏?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表演《龙咚锵》

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随录音唱歌词。边听录音边唱。

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讨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新年好 课时:8——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新年好》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教室。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导言。

表演《新年好》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 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编创与活动: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聆听《平安夜》提示学生;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复听时随着音乐轻轻做律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欢乐的游乐园 课时:9——1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柯尔文手势。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导言。《欢乐的游乐园》

教师自制罗盘并竖起九首歌曲的小图标《我有一只小羊羔》《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宝宝睡着了》《小蜻蜓》《法国号》《火车开了》《拉勾勾》《大家来劳动》《龙咚锵》 教师简介游戏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转到哪个图标前面,学生便完整准确地背唱歌曲。

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四、教学反思:

课题:喇叭花 课时:9——2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柯尔文手势。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导言。《喇叭花》

教师自制罗盘并竖起九首歌曲的小图标《小青蛙》《口哨与小狗》《星光圆舞曲》《劳动最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号手与鼓手》《三只小猪》

教师简介游戏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转到哪个图标前面,学生便完整准确地背唱歌曲。

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串铃及打击乐器演奏方法简介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小结。

4.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2 篇四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课  题 歌曲:《春天在哪里》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时主要掌握好前十六节奏。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起发谈话法  听赏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时主要掌握好XX X的节奏。 1、读读、拍拍节奏 学习歌曲前练习前十六节奏,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拍好前十六节奏。 2、听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唱准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这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看画寻找春天。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 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 教学回顾 学生能积极“寻找春天”,并能画出“春图” 。学生分组进行了舞蹈动作创编并能进行自由组合创编表演。   组:  阅  

 

上一篇:45-应聘Java工程师简历下一篇: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征文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