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2024-12-18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12篇)

1.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一

(一)调查目的1、了解学生对数学分层作业布置的认识、看法、意见,并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

2、因材施教,更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分层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二)调查对象和过程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校不同班级的学生100名,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答卷时间为10分钟左右。尽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100名学生的样本容量有些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在初中随机抽了100名学生调查,统计学生各项人数所占总体百分比如下:

1、你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A、很简单 B、一般 C、有点难 D、太难 A、11% B、58% C、23% D、3%

2、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量()A、较少 B、合适 C、有点多 D、太多 A、7% B、93% C、0 D、2%

你觉得数学作业有分层的必要吗?()A、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A、96% B、3% C、04、你认为数学分层作业最好应分为几个层次?()

A、不用分层  B、两个层次 C、三个层次  D、四个或更多层次

A、15% B、19% C、61% D、5%

5、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认为A、B、C三种题型的题量所占比例应为()

A、3:5:2  B、4:5:1  C、5:4:1  D、6:3:1

A、45% B、16% C、28% D、10%

6、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通常选择做哪些等级的的题目()可以多选 A、A级  B、B级  C、C级

7、你喜欢哪种选择分层作业的方式()

A、完全由我们自主选择  B、老师适当建议,我们自主选择

C、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我们选择  D、无所谓

A、6% B、32% C、54% D、8%

8、你完成数学分层作业的时间是()

A、45分钟内  B、45-60分钟C、60-75分钟 C、75分钟以上

A、28% B、49% C、21% D、1%

9、分层作业后,你能按时上交作业吗?()

A、能  B、基本能  C、经常不交

A、57% B、42% C、1%

10、你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是()

A、没有时间做  B、太难了,不会做  C、太简单了,不想做  D、我从来都按时完成作业

A、10% B、37% C、3% D、49%

11、你喜欢那种程度的作业?()

A、难,要深入思考的 B、中等,稍微思考的C、容易,不要思考的A、77% B、19% C、4%

12、在碰到较难的拓展探究型作业时,你会选择()

A、一个人解决  B、请教同学或老师  C、抄袭  D、放弃

A、13% B、75% C、3% D、9%

13、你对教师分层布置作业的意见是()可以多选

A、只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  B、造成学生之间学习任务的不公平

C、增加教师的负担,但有利于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D、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A、4% B、6% C、11% D、75%

14、你同意老师针对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吗?()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A、64% B、18% C、18%

15、分层作业后,你觉得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上()

A、没有影响  B、有一定点的影响 C、影响较大 D、影响很大

A、18% B、58% C、20% D、4%

(四)问卷分析如下:

1.学生对数学作业现况的态度

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应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但也有个别的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很淡薄有困难,据了解,学生害怕写作业或只喜欢某些课程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合自己而决定。

2、学生对分层作业的认识情况

学生认识到分层作业布置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大,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的配合,赞同分3个层次,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拓展探究型,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生学习的压力。

3、分层作业布置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及完成作业的情况

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他们选择布置,乐于接受老师的分层作业,并能按时上交,完成作业的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45-60之间,认为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习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大部分选择请教同学和老师。

4、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分层作业时,尝试到了成功的机会,并有所收获,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再也不会坐到那发呆,学生的参与度高。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分层作业克服了一刀切教学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二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置、作业布置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层次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而作业的布置也是,不强求程度低的学生一下子达到高层次的水平,给他们设定一个目标,在实现他们自己的层次目标后进入下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在分层次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摘取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学习就更有信心了。这种分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强调小组的合作性,提倡小组的共同进步。

互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在探究式的学习当中,通过强调小组的合作,小组成员在共同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当中,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小组的共同进步。小组能够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内容当中,可以通过小组共同完成用纸来制作正棱柱、正棱锥、正多面体等,之后进行小组成果的分享,达到对几何体的性质和数学知识深刻认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的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行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寓“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品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王海燕

(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擦火石。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触发思维,积极踊跃地投身数学课堂,精彩而富有艺术的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创设疑问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精彩而艺术的课堂提问,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技巧谈几点体会。

一、紧贴内容,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提问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很多,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也很多,但如果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则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分散精力。因此,教师的问要问在点子上。为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力求对每一节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避免设置的问题脱离教学中心这根主线,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提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对就知的复习型提问,引发新知的铺垫型提问,启迪思维的理解型提问,巩固新知的应用型提问,检测效果的评价型提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目标采用相应的提问形式。

二、精心预设,设计富有梯度的问题

为了调动班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梯度。例如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这道题有困难,如果不降低难度,许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可以提问:由题目中已知条件能证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学生回答出能证△ACN≌△MCB后,接着问能否证出△MC-F≌△ACE,再问能否证出△CE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给学生的思维搭上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

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精神始终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思维,巧妙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提问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思维的两大思想方法。一道题拿到手后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一般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这往往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题目老师不能为解题而讲题,要明白教育的实质,要通过这些题目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提问时可以用综合法问同学们由已知条件能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再问哪些结论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再从结论入手问要解问题可以有哪几种途径,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锻炼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面向全体,提问要有广泛性和层次性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尽可能面广,更不能只盯住几个同学提问,只为了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提问,否则必然会让另一部分同学受到冷落,削弱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认为提问的问题与他们无关,从而不开动脑筋思考,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在证明上述题目中的△ACN≌△MCB时,可以将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让层次不同的三个同学来回答,这样既增强了提问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又让所有同学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使每一个同学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五、拓宽视野,提问要注意巧妙引申

提问时注意巧妙引申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比如在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引申提出:连接什么样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点四边形的认识。

六、面对实际,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用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去解决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能把数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便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浅显的,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周俊,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6).

3.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质量

G633.6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应试教育模式下作业中存在的弊病,并以素质教育为标准,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模式。基于上述背景,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优势较为明显,作业的设计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富含实践性和差异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并配以分类点评,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必要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习题形式缺乏新颖性,传统数学作业中,习题形式较为单调陈旧,其中计算题和应用题占主要部分,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巩固效果不佳;②忽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间相同,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均存在明显差异,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不同,相同的作业要求很难适应全体同学实际需求;③作业缺乏实践性,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与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引导学生实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教师需从不同角度衡量班级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掌握和领会所学知识,进而建立健康、积极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方法。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措施

1.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知识应用意识,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保证兼顾到班级全体同学。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章节过程中,讲解课本理论部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立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图的构造思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勾勒出立体图形,这也是后期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必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熟练掌握三维图形的基本构造时,可趁热打铁学习“三视图”相关理论,使得学生了解从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图形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选取具有难易差异的几类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关类别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立体几何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并且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即三视图是描述三维立体图形的必要手段。

2.兼顾学生整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班级内部,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保作业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巩固所学知识,获取有效的能力锻炼提升。例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为学生设计如下练习题:“有一项工程,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一人单独去完成,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16小时、丙需要12小时、丁需要10小时”,可以按照难易不同层次作出以下三种提问:①如果四人同时去做这项工程,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②如果甲、乙、丙、丁、甲、乙、……这样的次序让四人轮流去做这项工程,每个人每次工作1小时,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全部工程;③如果基于上述(②)工作方式,如何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工程能够至少提前半小时完成。以上三种提问方式明显的分为易、中、难三种档次,不同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对其中一道做出解答,这样既能鼓励中下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培养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各种弊端。

3.做到分类辅导,增强师生沟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辅导与批改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在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模式下,作业辅导与批改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标准统一的做法,而是进行分类、分层批改,以此保证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性,避免分层设计与布置流于形式。例如在分层、分类作业批改与辅导过程中,对于简单的课内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集中批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一般以3~5人为宜,教师针对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与评价,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锻炼其发散性思维;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为其展示参考答案,并依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找出学生知识掌握中存在的盲区,排解疑问,帮助学生具体掌握所学知识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保证作业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意识,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申艳峰.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J].读写算(教研版),2014,(8):243-243.

[2]梁海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J].速读(上旬),2015,(2):224-224.

4.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 篇四

一、课题背景: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应试教育又一次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又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做不完的作业,机械的重复来又重复去的数学题,使得多少孩子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又使得多少孩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青少年记忆。面对这一切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深深的探索,到底怎样才能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们学校开始展开了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并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在学校间互相交流、借鉴。

二、研究目标:

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以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以往的数学作业没能摆脱大锅饭的模式束缚,面向全体学生老师教学的是同一个内容,学生完成的是同一份作业,第二天来到所得到的也是同等水平的评价方式。所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的分层布置作业就要求突破过去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以灵活的、新颖有趣的、富有探索价值的开放式作业为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3、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彻底消失。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变被动写作业为主动要求完成作业,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周红梅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研究内容

㈠、数学作业的类型

关于数学作业的设计,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新知识简单的重复模仿和简单的记忆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如果仅仅把做作业看成是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的重复是错误的,更应该引起我们为人师者注意的是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观点去思考去发现,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盈利问题》后,可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自己根据手中钱的多少合理选择商品。这样就能为以后的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立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或设计空调室内机的外罩,并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学习《概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摸球或者抛正方体的游戏,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㈡、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把课内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⑴基础知识

所谓的分层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改革并非对传统全盘的否定,它更多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对于传统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合理取舍。首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环节,而要很好的把握住基础知识,课本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体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把基础夯实了,砸劳了,然后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延伸。

⑵拓展性知识

由于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较深,作业的布置局限性大,千人一面的作业内容让好孩子“吃不饱”,孬孩子又“吃不了”,一样的作业也很难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我们倡导的发展性的作业是面向一部分同学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㈢、分层布置作业的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而认真的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⑵课内外联系的原则。

我们数学书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量的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⑶层次性原则。

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⑷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我们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七至九年级的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就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效的实施措施。

(2)文献法: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有关的文献,获取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3)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分层作业实施情况的调查,记录并收集资料,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六、本课题研究过程

1、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明确分工,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实践研究的实施。

在2008年8月开始,确定学校的七至九年级为实践研究的年级。

(1)2008年10月使参与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落实到位,开始实施课题。

(2)2008年11月课题开题。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的实施,我们要求每位参与者都事先做好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并在教师间相互交流,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为课题实践阶段。为了使分层布置作业的有效开展,要对课题实施全程跟踪调查,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课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5)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组织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提炼相关策略,做好个案的收集。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了分层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往的时候看到作业就感到头痛,万不得已不愿去做,现在有了分层作业学生感觉对自己的作业有了明显的兴趣,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也避免了抄作业的现象。而且对于一部分差生而言,当学习有了一定进步以后,再来选择高层次的作业,学生自己本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2、作业自然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落后生,课堂发言比以往更加积极,课堂作业更加认真。由于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都和以往有所不同,每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会存在着不同,在进行相互交流的时候,学生感到了新鲜感和满足感。互相较量的氛围也在慢慢的蔓延。

3、对于家长而言,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在悄悄变化。对老师的认同度也在慢慢的提升。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在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开家长交流会的时候,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经验之谈,互相评价着这种方法的好处,满意的表情在每个人的脸上洋溢。

八、课题研究反思

5.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篇五

宣威市阿都乡梨树完小林明宇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因此,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设计课外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如何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以往的作业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个性。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依据题意补充问题,至少提出3个或3个以上)我校六年级(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据调查表明,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中存在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三个层次学生的现状,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在布置作业作业时应遵循: 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设计一道“我来当回设计师”的实践题,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计算出客厅的面积,根据客厅面积到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地砖,算出在美观、节约的前提下需要买多少块。教师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研究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一道探索题:(1)测量一本新华字典长、宽、高,并算出它的表面积。(2)现有4本字典,你有几种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省包装纸?又如:王大伯打算用30米长的篱笆靠着一面墙围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地来养鸡,请问王大伯怎样围能使鸡的活动范围最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不仅使学生思维活跃、理解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求证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艰辛和快乐。

五、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6.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六

发布:刘贵丽时间:2011-1-15 15:24:02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284 讨论:0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刘贵丽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开始萌发。《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或机械模仿。同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作业的设计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

基于此,为使学生人人都能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发展。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适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的模式。

研究任务:

(1)学生分层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3)课外作业的分层,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4)多元智能分层作业设计,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刘贵丽丁淑琴

课题成员:李国霞 李丽梅 徐明 丁桂兰 赵丽梅 马顺平张玉琴 马卉 鲁娟 郑艳萍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1、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

主要工作:

(1)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6月):

主要工作:

(1)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

(2)分析现状。以调查与问卷为依据,对比分析传统作业的弊端。

(3)寻找“对策”。研究“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特点”,并根据新课程的价值观,提出有关“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4)“对策”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把“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在实践中进行运转,验证其可行性。

(5)充实,调整,完善。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经验,推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训练,探索并实践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择性,有利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的各类作业。

(6)阶段性课题总结,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科研经费,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是“吴忠市教科研工作特色学校”、“宁夏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先进单位”。积淀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主持人是一线年轻的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力保障。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完成作业的态度、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理想中的作业结构形式,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3)教育实验法:对配合新授课内容的作业如何设计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实验法,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巩固性作业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巩固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研讨交流法:对巩固性作业要通过统计作业上交人数、计算平均完成时间、分析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检测等手段,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探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实现更好地辅助有效教学的目的。

(6)案例研究法:对研究性作业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通过公开课、研究课,探求研究性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中的积极作用,探求研究性作业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汇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研究成果。包括:计算类分层作业;空间与图形类的分层作业;统计与概率类的分层作业;实践与综合应用类的分层作业;课外个性化分层作业汇编。

7.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篇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由于受传统落后的作业观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还是游离于教学实践, 作业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习题形式单一, 内容乏味

主要是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 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缺乏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2. 时间上的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 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 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 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 形成一刀切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会明显发现, 如果作业设计得过于肤浅, 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业设计得有深度, 学困生就难以解答, 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 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 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这样, 我们的教学将会走上一条轻负高效之路。

二、分层作业设计概念界定

1. 分层作业

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为三种难度的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做。

2. 分层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 对学生进行分层, 然后设计作业时, 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 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三、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

1. 学生的分层

教学中我发现本班的十几个学生属于优等生的行列, 七八个人处于接受知识较慢的行列, 另外十来个处于中等的水平。我把他们分为A、B、C三层。A层为学困组,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不主动, 成绩欠佳。B层为有待提高组, 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高, 但上进心不强, 学习不够刻苦, 学习成绩不稳定。C层为优等生, 这组学生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 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量的分层

优等生适当减少做基础题的作业量, 学做一些拓展思维的题目和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后进生增加基础题的作业量, 控制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 确保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而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于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

3. 作业难度的分层

每次新课上完, 教师就将作业分为三层, 既A、B、C三层。每一次学习内容后的作业,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原因, 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提高组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空间, 也让基础组的学生得到充分练习。

A层:基础题,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题目。

B层:提高题, 难度比A层略高, 它是A层题目的拓展。这类题目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解答。

C层:综合拓展题, 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对训练智力有一定帮助。

4. 作业设计的分层

这里就计算教学中的作业分层来讲, 在计算教学中, 要求A层同学掌握计算顺序, 熟练计算方法, 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 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B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 要尽可能地提高计算能力;C层同学计算A层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 同时必须做拓展题, 以培养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分层设计措施

通过这段时间对分层作业的研究, 我觉得以下几个措施比较科学可行:

1. 以人为本, 注意基础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很多帮助。

2. 由浅入深, 注意层次性

在大部分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 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使练习具有层次性, 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3. 思维拓展, 注意开放性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在作业中还安排了拓展练习、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之内尽可能发展得更好, 发展得更远。

分层作业设计, 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 老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 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真正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 2001 (1) .

[2]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 2007 (7) .

8.浅议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层落实,使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他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适合自身水平层次的作业,从而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和提高。

一、作业的地位和现状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而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精心研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布景方式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忽略了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传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采取的是同一制:同一内容,同一难度,同一要求。这样势必会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而长期使用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结果。例如:抄作业,作业马虎,字迹溱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完成,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

二、如何考虑分层作业

1、分层作业要体现人性化。案例1:班中学生小A在理解能力上确实存在偏差,在计算能力上单单是整数的加减乘除都有较大困难,让他去完成分数、幂的运算作业简直是看天书。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听地非常认真,但慢慢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听不懂,就失去了耐心,转而趴在桌上了。难道神圣的数学大门就这样把他关在外面了吗?

案例2:班中曾有一位女生代数的计算能力还不错,但从学几何图形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迷惑,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分解能力较弱,基本图形稍微变化一下就“犯晕”了,更不要说复杂图形了。如何继续学习几何?几何证明和求解?跟她课后交流的时候她自己也没了信心。一般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量,而每个学生理解、应用等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

2、分层作业要展现个性化。分层作业的个性化主要是指要承认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在作业选择中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往往让一部分学生完成这个作业,让另一部分学生完成另一个作业。这样的分层作业,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般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

3、分层作业要实现发展化。作业分层并不只是粗糙地把学生按智力、能力进行区分,如果这样理解就完全曲解了分层作业的实际意义。真正的分层作业只是暂时的缓冲,然后在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后的目的是要实现个人的继续发展。故而需要我们深研教材、精选习题,既要考虑到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坡度、有衔接的学习环境。

三、怎么尝试分层作业

1、分层。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宏志组”(即A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即B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奋进组”(即C组)。其中“奋进”就是是奋勇进步,不断提高的意识。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2、布置。在教学中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宏志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宏志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

3、反思。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鼓励“奋进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 “提高组 ”的作业,“提高组 ”的同学去尝试做 “宏志组 ”的作业。 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4、鼓励与肯定相辅助。调查证明,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其实谁都爱听鼓励和肯定的言语,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愉悦一点,所以留心每个人的点滴进步,及时地去鼓励和肯定,才有可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挖掘学生不断发展的潜力。

5、测评。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 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提高题和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宏志组的同学完成,提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6、激励与评价促调整。激励是最好的导师,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是最好的激励方式,适当的、准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激励自己的成长。在评价时,对加油生给分可以适当放松,对优秀生给分需要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加油生和提高生可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评价的机制也要分类、完整。

参考文献

[1]杨晶.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几点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8:65-66,69.

[2]武凤云.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分层作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179.

[3]刘鹏鹏.浅议初中数学分层作业[J].科技信息,2010,10:871.

9.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看法 篇九

(1)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现、感悟、探究学科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获取成就感.

(2)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布置、认真筛选、突出典型习题,提高作业达到的学习效果.

(3)作业设计应有选择性地展开: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解题方法、课堂知识点选择性地设计易错题和典型习题、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自主筛选的空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设置难度较低的基础习题;对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设计富有挑战的习题,增加新的知识点,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5)作业设计应有探究意义: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题应能体现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点分析

(1)预习作业:在编写学案时可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学生学习新课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案,参照学案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案进行预习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在预习新课后进行交流和互检,上课前教师进行批阅,以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找出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易错作业:错题作业也即通过学生的常见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一定的解决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改善其学习方法,使教师发现其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以达到减负提效的作用.具体说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错题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要求每名学生备有一个错题本,摘录下测试或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分类进行整理,出现错题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是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二是粗心大意引起的,三是审题错误出现的.学生可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练习3~4道习题加以巩固.对于不会分类整理错题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指导,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组员间进行探究、总结.其次对于错题原因认真进行反思,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措施.学生在分类整理错题时,应认真分析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学生进行原因反思时,教师应使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二是个性品质、学习习惯是否正确.在学生原因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针对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错题作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还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分层作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因材施教,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成绩也有先后之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挑选出自己能够完成的习题.分层作业从容量上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够实现练习、进步、提升的环境.具体说来,可依据教学目标将分层作业分为自选题和必做题,一般必做题可设置3~4道,自选题可设置2~3道.对于后进生而言,应着重与例题同类的习题,也即必做题;对于中等生而言,应着重例题的变式习题,但必须完成必做题;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实际应用题和开发智力的扩展习题,但必做题也应完成.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有选择地展开习题训练,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结语

数学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活动的延续,作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业设计应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等展开,有选择地设计典型习题、错题等,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的探索性习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作用.

10.初中理科组分层作业计划 篇十

物化生组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教学方法上,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为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将对理科教学进行分层作业模式的尝试。下面介绍分层作业教学的一些计划: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生物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生物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生物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生物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目标分层

要做到分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如下:A层: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书本练习外,尽可能的给他们留课外有关生物前沿知识或竞赛方面的练习。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有关生物生活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平时在报纸、网络及电视等媒体上多关注生物医学方面的新闻。B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多提问,鼓励他们多多关注自身的生活规律,从中找出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点,并自己尝试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解释。C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加强生物思维能力,平时多辅导多提问。D层:尽量让他们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生物思维能力。课堂课外要多鼓励多辅导,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3.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渠道,根据生物学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所提的问题只是涉及上一至二节课的重点和新课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有为新课作了铺垫。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的问题,给C层和D层的学生的问题相对简单却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而针对A层和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则注重探求、讨论环节。

(2)学生自学。导入新课后,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所设计的问题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一般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基础题每个学生必须回答,选做题则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回答,主要是用于提高A层和B层的提高题。

(3)分组提问,归纳总结。自学之后,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分别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问,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做个别重点指导解决。针对重点、难点、共性问题,老师要加以讲解、归纳、强化,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4.作业分层

学习生物跟学习其他课程一样,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和练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牢固和熟练的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要求分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A、B、C和D四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对作业的要求是:D和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主要是在于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B层通过选择、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侧重知识的综合;A层以综合和探究性问题为主。这样能使全部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课后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C层和D层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归纳要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A、B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对于C、D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并加强进行激励;对于A、B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11.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固材施教;针对性

一、中学生英语作业现状

初中教育阶段,在布置作业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随意性大。很多老师在下课前几分钟或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匆匆布置作业。内容多以机械重复地抄写及背诵字、词、课文,或者完成配套练习上某一部分的习题为主,形式机械、死板。二是依赖性大。教师依赖市场上很多现成的练习,往往不加选择就布置给学生。不同的练习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有些练习的难度过大或过小,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不符,针对性不强。三是没有层次性。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英语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这种千篇一律的作业布置方式并不一定能满足教师对作业布置效果的预期。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做太容易的作业对自己根本没有提高,而且是在浪费时间;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有些太难的作业根本无从着手,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敷衍了事。

二、对初中英语作业的几点建议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论文、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

布置作业时要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来设置作业,以求补救。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多听一听VOA、BBC及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带英文字幕的电影;对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练习,如书写描红;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阅读训练,可从英汉对照版本开始,逐步过渡到英文原版的。随着词汇量的扩大,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积累,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作者简介:钱朝景,女,1984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乐清市淡溪镇中学,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

12.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十二

一、作业效能的逐渐丧失

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练习、达成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但目前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作业效能的正常发挥。

1. 重数量轻质量

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效果是老师们普遍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 效果也适得其反:作业量过大, 往往使得学生忙于应付, 滋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养成草率、马虎等不良习惯, 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 重形式轻效果

英语作为重要学科, 一般每天课后都要布置作业, 作业的编写、布置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可老师不加选择地、应付似地布置作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因为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各种复习资料随处可得, 但它们鱼龙混杂, 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老师不提前做下水作业, 不根据自己学生的层次来精选, 这些作业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1) 缺乏针对性; (2) 重复的练习太多; (3) 难易度把握不准; (4) 作业量过大。这样流于形式的作业, 对学生来讲, 效果甚微, 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产生应付甚至厌倦的心理, 与做作业的目的相违背。

3. 重布置轻批改

与作业布置相比, 作业的批阅与订正同样的重要。有的老师因忙于其他事务或对作业的批与改不够重视;有的教师把批改作业视为一种负担, 没有认识到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是教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漏洞、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途径, 这样, 往往会出现: (1) 学生作业得不到及时批改; (2) 老师批阅后要求学生订正不到位; (3) 学生互改或自改, 缺乏老师的有效监控; (4) 得不到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讲评等, 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作业的实效性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度和积极性。

设计分块分层作业就是针对目前初中英语作业中的这种现状而进行的一种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因人而异, 不能‘一刀切’, 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完成,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 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查漏补缺。分层完成作业, 既可以让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 避免抄作业的现象, 也可以让学优生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1]

分块分层作业就是将每天的作业分成两块, 一块在上课时段完成, 另一块在课后完成, 堂上作业为统一作业, 每人必做, 课后作业实行分层。堂上的分块作业主要为当堂重点知识的应试性巩固练习;课后的作业有三类: (1) 机械性记忆训练类, 如抄写单词、词组;听读、背诵课文等, 这类作业与堂上作业互为补充; (2) 能力训练类, 如阅读、写作等, 它是堂上作业的拓展练习; (3) 特长培养类, 即个性化作业, 如小报制作、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学生每次可从课后三类作业中任选1~2种, 也可3种都选, 用★号分层, “★”为必做题, “★★”为选做题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做) , “★★★”为特长兴趣题。分块分层作业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分块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1.“四精”与“三查”相结合原则

“四精”为精备、精选、精练与精讲, 即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确定教学活动, 精心备课、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 结合课堂上所讲重点内容, 选择针对性强、变式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现场限时训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重点落实“三查”:一查学生的知识缺漏 (看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还有哪些盲点) ;二查学生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缺失;三查学生完成作业时在习惯上有哪些缺陷。然后,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对学生当堂练习进行精心讲评, 当堂消化好当天所学内容, 及时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

2. 分块与分层相结合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2]作为老师, 要在准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把握“最近发展区”, 将学生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设计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和目标努力,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逐步得到发展与提升。

课堂上基础性应试类巩固练习与课后的三大类可选择练习。分层主要是针对课后三大类练习而言,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 不同兴趣与爱好进行分层, 使每次作业既能及时落实训练目标, 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得到全面提升。

3. 知识学习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原则

通过课后的分层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使知识的学习与特长的培养、兴趣的发展有机结合, 在完成特长性作业的同时, 既进一步发展培养了特长兴趣, 又巩固学习了知识, 寓学于乐。

4. 老师布置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原则

老师精编或精选的课堂上作业是每位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完成的, 而课后作业可采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喜好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5. 作业类型与评价标准相匹配原则

不同类型的作业, 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层次的作业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遵循“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 使学生发扬优点与优势, 修正和克服作业中的不足与错误, 让各层次学生在不断纠偏过程中得到持续的良性的发展与提高。

三、分块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1. 分段分块融合

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个时段, 利用前面30~35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节课重点新知识的学习, 将最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微型练习卷”或其他形式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中考要求进行现场的、针对性强的笔头训练, 使学生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严密监控下完成应试类巩固练习。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说:“在课上做1道题, 顶在课下做1 000道题”。把最重要的作业分块在堂上完成有诸多重要的作用: (1) 学生课堂上精力比较集中, 做作业会比较认真, 能有效保证课堂上作业的完成质量与作业效果; (2) 对后进生个别监控到位, 可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3) 易于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收集, 及时讲评; (4) 减少学生课外家庭作业的时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 能很好地克服甚至杜绝学生抄袭作业、作业不认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

2. 精讲精练联动

分块作业有效落实的前提是:课堂上时间的分段要科学, 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堂上分块作业;重点内容一定要精讲, 节奏要把握好, 重点要突出;课堂上分块练习要精选精编, 既要体现重点, 又要有一定梯度与层次, 要便于重点知识的归纳。只有课堂上教学重点内容落实了“精讲”, 才会有分块作业的“精练”,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观导纠评并行

分块作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上作业的完成, 它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老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实施巡视 (观) 、监控、辅导 (导) , 发现问题与错误, 适时指导纠正 (纠) , 并收集共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评 (评) 或对重点知识进行变式归纳训练。如果观、导、纠、评兼蓄并用齐, 则作业完成及学习效果兼收并行。

4. 基础拓展兼顾

分块作业主要是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巩固性练习与课后的记忆性练习, 包括听读课文、背诵或默写单词、词组、完成口头对话或预习课文相关内容等基础性的作业, 即一颗星☆作业, 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但两颗星☆☆作业则为能力拓展与提升题, 只要求学习能力较强,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而学习基础较差, 又有特长或兴趣的学生,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同一话题的作业, 即三颗星☆☆☆, 如八年级8Bchapter 4Educational Visits中的基础性作业为练习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及目的状语从句 (A块———堂上作业) 、抄写单词、词组、听读模仿课文两遍 (B块———课后作业) ;拓展性作业为阅读老师精选的与本课话题相关的两篇短文或写一封出国申请信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特长性作业是制作一张电子宣传海报 (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国家的著名大学、名胜古迹等) 或英语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一种形式作为作业来完成。

分块分层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有效实现作业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 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能力的提升点、特长的发展点,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共进。

参考文献

[1]牟联发.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8 (9) :31.

[2]余震球.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李政涛.教育学的智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党风廉政答卷答案下一篇:一些团队励志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