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共12篇)(共12篇)
1.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一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授课时间:2014.3.14 星期五19:00-21:00(第一周)授课地点:机电403
指导教师:袁维红
授课教师:齐建军
参加人员:48名同学
学习目的:
1、让同学们建立起职业道德
2、通过教学让学生跟好的就业
3、通过模拟让学生认识面试,知道如何面试 学习重点:掌握面试要点
授课内容、过程及情况:
首先由老师授课,讲解平时职业道德
1.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面试礼仪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面试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以及学会制作简历
2.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二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 对大学生各方面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门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但关注的重点仍在就业率上, 没有完全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关注度不高, 教学设施不足, 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 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授课教师没有纳入专任教师教学评优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课堂通常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 上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由于学生活动较多, 经常与上课时间冲突, 导致到课率有所下降, 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 课程理念不明确
在我国就业指导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 有关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尚未形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就业知识体系, 因此导致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理念还停滞在发展初期, 只注重就业率, 却忽视了对学生大学四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据调查, 很多高校在大一上半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在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 课程时间跨度较长, 中间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素质、择业观、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则侧重于“职业规划书的撰写”“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忽视了对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课程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对职业的准确定位, 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 师资队伍匮乏
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领域, 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人格魅力, 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据了解, 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政治辅导员担任, 依靠自学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完成教学任务, 受所学专业限制, 对课程教学及改革创新研究有限, 能真正运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比较难实现, 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 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虽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但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模式, 形式过于死板,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明显。在职业规划、求职就业等具有一定参与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 有的课堂仅限于口头说教, 没有职业规划展示、模拟面试等实践教学形式, 课堂内容枯燥,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实用性不强。目前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 教学计划安排学时数较少, 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局限于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面试技巧等内容, 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意识能力等深层次的培养比较欠缺。
(五) 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每位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最终实现顺利就业。据调查,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一方面, 虽然很多高校都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 但由于师资队伍的限制, 对测评结果不能做到个体解释和咨询, 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设计缺乏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与专业结合。由于课程性质属于公共必修课, 大部分高校仍以大班、多专业形式授课, 有的高校还采用集体讲座形式授课, 在课程内容上很难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扩展, 对学生明确职业定位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学科体系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为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等几方面进行实践创新, 真正实现课程价值, 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
(一) 改变课程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在课程教学理念上, 在重视实践与锻炼的同时还要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任课老师应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与课程教学知识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意志, 才能正确地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 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所成就。
(二) 加强课程组织保障,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首先, 针对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多样化、教学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 学校应为授课教师提供深造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 鼓励授课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证书, 到学生中去, 到用人单位中去, 到其他高校进行调研,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其次, 在教学管理上重视校园内部授课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 组织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建立工作QQ群, 上传预制课件、参考资料等, 实现授课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三, 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任教师中聘任一批业务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研究,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最后, 聘请校外专家如就业部门人士、知名企业人士、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等相关人员担任专题课程主讲教师,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讲授就业指导方面的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 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程实践性与实用性
课堂教学应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模式, 通过启发式提问、心理测评、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如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简历制作大赛”“大学生职场礼仪大赛”“职来职往模拟面试”等活动, 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提升职业能力;同时, 为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不足, 还可以开辟网络教学模式, 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教学模式引入日常教学中,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开辟校外实践基地, 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 更好地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 从而做好职业定位;鼓励学生到人才市场进行观摩, 及时了解社会用人需要, 用“生涯人物访谈法”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课程, 应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 经常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大一年级主要讲授职业发展基本理论, 指导学生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 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大二、大三年级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实践活动等形式,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业意识能力和求职技巧;大四年级则侧重于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 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 进行个体指导。在课程内容安排上, 可以按专业进行小班授课, 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关职业及就业知识的扩充与指导,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开展个性化就业教育、咨询服务,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帮助他们进行较完善的职业规划, 尽早了解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问题, 增强职业竞争力。
(五)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促进课程改革创新
目前各高校都已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在授课方式和内容上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订教材, 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对课程的改革创新缺乏主动性。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 通过专家听课反馈、召开授课教师、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其次, 充分调动授课教师自我评价, 鼓励青年授课教师参与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使每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工作、充分展示、主动发展;第三,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 对毕业5年内的学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对就业指导教学的建议, 更好地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进行科学评价, 推进课程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三、总结与思考
面对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首先全面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总结了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改变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课程评价体系几方面对课程的改革创新进行探索, 鼓励用新的课程理念, 结合本校实际, 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真正体现就业指导课程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殷晓莉.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04) :58-59.
[2]程曼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5) :16-17.
[3]李志锋, 胡惠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6) :130-132.
3.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三
关键词: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 整合
一、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能力,可以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这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要考虑满足社会上的就业需求。也就是说,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大学生的素质可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满足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两者都是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两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就业指导教育落实到实践中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就业指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教师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学生也能够提高认识,可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向前发展。
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优势
1.堅持以人为本是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总原则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要想有立足之地,就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企业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人才的质量,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只有把人才培养放到第一位,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而且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思想,它可以为法制建设提供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总原则。
2.发挥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各自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有些高校老师非常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但是他们主要侧重于讲解就业的技巧,搜索企业的招聘信息,而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与全程化教育相违背。相反,有些高校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而忽视就业指导方面的讲解,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虽然有所联系,但是二者教育的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只有二者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让二者教育理念整合,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择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办法
1.加强与就业企业的合作
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都来自学校内部,多数都是一毕业就从事教育工作,缺乏社会就业经验。他们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只能依靠相关书籍和老资格教师的成功经验,这样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就业需求,很多指导工作都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仅靠校内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多与招聘企业合作,让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专家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非常有效的。他们会分析出当今企业的就业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
第一,培养学生具有包容的精神。社会是很复杂的,要尊重事务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避免发生极端行为。第二,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的就业需要自己做出抉择,一个合格的人才一定要有主观能动性,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判断问题,从而选择出符合自己的工作。第三,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进行自我思考,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教师只是学生就业中的启发者,学生只有通过自我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实现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融合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
四、小结
高校教师一定要认清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教育地位,让二者更好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进行就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彤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10).
[2]陈月.高校就业指导中强化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6).
4.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013 篇四
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客观题(每小题:2分)
1,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家庭成员
B.老师
C.自己
D.同学或朋友
正确答案:C
2,一份创业规划应该使自身因素和()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A.社会条件
B.人脉资源
C.资金资源
D.家庭因素
正确答案:A
3,小明在大四上学期找到一家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他对工作中不懂的地方不求甚解,认为实习仅仅是积累经验,以后也未必会用到这些知识。你认为他这种做法: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是指值得个人投入一生心力,以获得最大人生价值的生涯目标。
A.工作(work/job)
B.职业(vocation)
C.事业(Enterprise)
D.生涯(career)
正确答案:C
5,以下哪位同学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
A.小a平时很少学习,考试前拼命熬夜
B.小b晚睡晚起,据说每月可以省几十块的早饭钱
C.小c忙于学习,几乎不去运动健身
D.小d每月都制订生活开销计划
正确答案:D
6,我们最好在什么时候开始考虑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
A.大学毕业前
B.刚进大学时
C.上大学之前
D.尽早
正确答案:D
7,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对自我的认知是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职业自我?
A.职业能力
B.职业兴趣
C.职业价值观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8,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在一件事上同时存在。这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9,愿意配合别人或按别人指示办事,而不愿意自己独立做出决策,担负责任,属于什么性格类型:
A.劝服型
B.服从型
C.协作型
D.独立型
正确答案:B
10,如果一个人追求领导力与社会影响,喜欢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且具有较强的言语说服力,你觉得下列哪个职业比较适合他?
A.工程师
B.护士
C.政治家
D.会计
正确答案:C
11,关于我国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份额和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构成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较快
B.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C.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2,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
B.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
C.能够根据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决策,尽职尽责,有效的开展工作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3,组织规模不同的企业,其对员工进行职业管理的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管理,个人其职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多。你认为这句话: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4,目前来看,以下职业中,属于夕阳职业的是:
A.IT编程人员
B.职业生涯辅导师
C.公交车售票员
D.市场营销经理
正确答案:C
15,以下行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商业
B.制造业
C.房地产业
D.交通运输业
正确答案:B
16,未来五年,通信产业将出现更大技术变化。影响最大的五项关键技术是什么:①光传输 ②卫星通信 ③无线移动通信产品 ④宽带数字技术 ⑤因特网资源 ⑥软件技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正确答案:A
17,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规划与实施计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动计划要清晰,可操作性要强
B.近期计划要具有方向性,中期计划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要详尽
C.近期计划要详尽,中期计划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D.行动计划要对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具有针对性
正确答案:B
18,大学生择业倾向受价值观的影响,其表现为外在的就业动机。把择业考虑第一因素放在社会需要上面,当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就业动机:
A.贡献型
B.谋生型
C.创业型
D.主动型
正确答案:A
19,对于SWOT分析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只能用于个人的分析,不能用于团队和组织的分析
B.它既能用于个人分析,也能用于组织和团队的分析
C.它只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没有说服力
D.它只能分析出个人的优缺点,并不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目前的情况
正确答案:B
20,目标的作用不包括:
A.成功的捷径
B.行动的指南针
C.决策的标准
D.减压器
正确答案:A
主观题(每小题:15分)
1,如何实施一项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答: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
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
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锚;
5、本人的职业兴趣。
2,自我认知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职业价值观1.价值观内涵: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职业价值观:是我们在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3.职业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为人们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自己职业价值观的满足,职业的发展才会持续稳定地前进,获得工作的激情与生活的无限热情。
二、兴趣1.内涵是
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2.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趣:常与个体对事物的新奇感相联系。乐趣: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志趣:乐趣同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时,乐趣便成了志趣。是取得成就的动力。3.兴趣与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取得职业成就的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比尔盖茨的五个抽屉: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爱迪生几乎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
三、性格1.概念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之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做什么”“怎样做”2.分类(1)性向说内向: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外向:开放、爽朗、很好相处,乐
于助人也不拒绝别人的帮助。中间型:即性格兼有部分外向型和部分内向型的特点。
(2)机能类型说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李波(T.A.Ribot)提出的分类观点。理智型:常以理智衡量一切,并支配自己的行为,做事能三思而后行,很少受情绪影响;情绪型:不善于思考,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常感情用事;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富有主动性和自制力,行为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现实生活中。少数人是这三种典型类型的代表,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类型。(3)独立----顺从说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场理论。独立型: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自信心强,不易受暗示和干扰,喜欢将自己的意见强加 于人。顺从型:遇事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和干扰,不加分析地执行一切指示,屈服于他人的权势,不能适应紧急情况。3.性格与职业性格影响职业选择;性格和职业的匹配,会使得我们容易成为有效的工作者。如:理智型的人讲究原则、公平。更适合做法官、律师、技术人员。情感型的人更善于关注他人内心感受。更适合成为护士、艺术家、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四、能力1.能力内涵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活动的完成。2.能力与职业发展当能力和工作的要求相匹配时,最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获得一种满足的感觉。当能力与工作不匹配时,(1)力所不及,则会感到焦虑,甚至产生挫败感;(2)能力超出工作要求太多时,又容易感到工作缺乏挑战,比较乏味。
3,跳槽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对当前“跳槽”的原因及类型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
1、被迫辞职型。这种类型是指本人工作能力低下或水平有限,下属不尊重,上司不得意,所在部分或企业管理混乱,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被上司或上级部门问责免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他将无法在原单位或原部门供职,从人格脸面考虑,被迫辞去职位,另外寻求其他企业或部门供职,以保留一点个人面子。
2、被动拉拢型。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早已被其它企业的老板或经理人所关注,会经常与之取得联系和沟通,表达与之共图大业的意思。这种人,是有技术专长或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一些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他们,是老板和经理人重点关注的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和心态反映,及时与他们沟通,表达本企业与他的利益相关心情和信息,多多建立与企业的感情交流,引导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使他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挂钩,想尽办法留住人,养住人。
3、随意无常型。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普遍,是在企业经历比较浅,没有什么特长和技能,“站这山望那山高”的人,平时不被上司或老板所重视,企业给予的待遇总嫌低,不知自己“半斤八两”,“跳槽”后,仍然不能改变其原来的状态,在思维观念中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到了一个新的单位,还有一种“跳槽”的愿望。这种人,大多是一事无成的人,或者是“一瓶不满半瓶黄晃”的人,到一个新的企业也不会重用,个别人也许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展现某些特长。对这样的人,不可重用,培养价值不大,他的性格喜怒无常,适合做一般事务性的工作。
4、赌气逃避型。在企业中,一些人的性格各异,有些人与上司的性格不尽相同,很难共处,沟通交流困难,或上司不欣赏他的“才能”与“成就”,处处“顶牛”、“撞车”,在工作接触中产生敌对和逆反心理,很难展现自己的才能与特长。这种人,不可成大器。他在职场人不够成熟,不知道如何与上司沟通与交流,自以为是,即使“跳了槽”,也不会有大的发展,也许有了一些小的成就,或更大的成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表现出他的不成熟的一面。在使用上,只能利用他的某些专长,他不会委婉地周旋做事,没有协调沟通能力,不可委以重任。
5、生活所迫型。这种情况,一般是指企业经营不善,企业所给的待遇低下,不能满足员工的正常生活需要,或企业濒临倒闭,员工去向不明面临失业的危险,员工们不得不采取“跳槽”逃生的办法,来维持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需要。
6、利益驱使型。这种是说,为了某种“蝇头小利”的需要,辞去本本企业的职位。常见的有:一是本企业改制转型,如果离开企业,会得到一笔“不小”的经济补偿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为了获得这方面的补偿,生怕企业“有朝一日”经营不善,或说了不算,以眼前利益为重,放弃与企业同舟共济,拿钱走人;二是本人负责企业某方面的的项目或有一定的“专长”,其它企业以“小恩小惠”为诱饵,使其放弃本企业,投奔到其它企业的怀抱。对这种人,企业要慎重使用,起码没有人格,他对企业没有信誉感,甚至为了某种利益出卖企业,是一种不负伤的人。
4,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应遵循哪些原则?
5.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业 篇五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业
题目: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姓名:班级:12级营销与策划2班
学号:20123121209
指导老师:廖洁欣
2013年6月24日1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现在社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已经快要度过一年大学生活的我,确有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的必要。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选修课,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对我却是收获颇多。随着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重,现在就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初步的规划,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
(二)自我评价
1.兴趣爱好: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比较活泼开朗,有时候又比较内向,不太善和同学交流;喜欢听歌,但不会唱歌;
2.自我优点:热爱学习,勤奋向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存在缺点:记忆力不是很好。对于生活琐碎事情不太容易记住,考试时易受情绪的影响。没有特专长的一面。
4.自我的潜能的分析,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发挥没发挥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
己的长处,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三)生涯规划的前景
市场营销专业是经管系所有专业中就业率每年都排在前三甲的专业。也是就业广泛的一个专业。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几乎所有销售有关的工作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事,甚至非此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事。那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非此专业的学生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可以这样讲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进行了实践性很强的实作训练,具有高强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快速积极的学习能力。在踏入社会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心应手。在以后胜任更高职位的时候能够进做的更加自信。我国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对专业研究不透彻,社会就业率不高,反而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就业环境不是很好的。
(四)职业选择
1.市场营销总监(从事本地农场品营销推广或外资企业)
2.高级市场策划(网络科技类)
(五)职业生涯路线
1)毕业后,希望进入任意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并且要
一边工作一边深入学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争取扩大发展
人际关系,和同事老板处好关系,并且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抓紧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营销总监,争取进入外资企业,以成熟职业的姿态去处理遇到的事件
2)近年来对于游戏产品策划市场推广是很吃香的一方面工作,所以
我们必须学好专业课,先找一家广告公司去做广告策划,然后积累策划营销的工作实战经验,让自己经验和学识丰富起来后再转去做企划,成为高级市场策划。
(六)职业生涯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最底层销售做起,成为一位与专业接轨的专业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奔着自己的市场营销或市场策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七)行动计划与措施
1)从大二开始,积极准备,考出多种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证书。
2)学好专业知识,将强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3)业余时间找些有关自己专业的兼职工作,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长期计划:
6.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六
学习体会的通知
各系部、各位2011级学生:
由于2011级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汽车工程系有关班级学完了课程并进行考核之外,其它系的11级学生聆听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但没有进行具体考核,也没有成绩。为此,经学院有关部门商定,要求《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还没有进行考核的(汽车系除外)11级学生必须结合当前本人的就业情况和职业教育讲座写一个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学习体会”,字数在800字以上,完成时间在2014年1月20日之前,过时不候。
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学习体会”请用A4纸打印后送交各班班主任,班主任收集汇总后再将学生的“学习体会”转交基础部郭跃老师批阅。
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基础部
7.试析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篇七
1 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涵
成功的经验表明,职业指导能够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不仅仅是帮助毕业生就业,同时还有助于用人单位。首先,对于求职者来说,引导其客观地认识自优缺点、了解职业特点、提高求职成功概率。而对于用人单位,能够帮助其制定合适的人才需求方案,选用优秀的人才,扩展招聘方法和途径等。[1]职业指导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帮助大学生随时补充相应技能,从而保证学生走出校门有基本的就业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能力站稳脚跟,适应社会。
学校职业指导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职业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职业指导主要从职业意识和职业德行以及职业技能三方面展开,最终引导大学生保持一颗正确向上的职业价值观。第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做出正确的选择。[2]第三,职业指导的主要课题是指引学生具备职业意识,有自己的理想,同时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就是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特点做出职业判断,快速适应岗位。第四,职业指导同时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清职业信息,并且解答各种就业疑问。
2 职业指导中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有:第一,职业指导缺乏理论研究。我国对于职业指导的研究工作开始较晚,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于获取知识,而忽略了就业问题,这就导致我们在该领域发展进程缓慢。另外,我国采用的关于职业测评的系统一般都是学习国外的成果,然而,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使得成果并不明显。[3]第二,作用对象和指导的内容局限性。现如今应用的职业指导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毕业生,而不是全体高校学生,目前大部分的学生职业意识还很淡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狭隘,而且指导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这就造成了指导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取得满意成果。第三,当前组织机构还没有建立健全。虽然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已经专门设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其开展工作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散播就业信息,宣传和推广就业相关政策方面,只起到了通知传达的作用,距离职业指导的本质还相距甚远。第四,专业的职业指导人才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很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难以开展,这也是阻碍大学生职业指导进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现在部分高校负责职业指导的教师只是由行政人员或者是思想政治人员代替,根本无法传授给学生所需的专业信息。与国外高校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国外对该领域非常重视,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专项素质和能力。
3 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建议
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度过就业时期,就要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改变。
3.1 转换思想,准确定位
职业指导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其教育理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在内的一种教育形式,经过系统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社会需求和结合自己的特点,正确理智的选择生活理想,确定人生方向,而且还能在走出校门前做好升学或者就业的准备。[4]然而,就业指导属于阶段性的,其作用对象只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和咨询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高校职业指导分阶段进行,将目标分为阶段递进完成。比如,最初的把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作为首要目标来进行;然后,下一阶段的目标则是帮学生寻找更加匹配的岗位;而最高的目标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职业意识,具备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技能,寻求更长远的发展。高校职业指导需要从基础做起,不断向上攀登。
3.2 拓宽职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高校大力发展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仅能独立完成,同时也能借助一些活动机会,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等多样形式。主要需突破以下方面:
首先,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全面地传授现代职业与个体特征的基本知识;普及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必要联系;阐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以及行业竞争等问题的主要特点;鼓励学生培养自身兴趣,开发潜能,提高自身素质,指导他们要主动来适应职业的需求。另外,不要故步自封,定期邀请社会专家、创业人士举办讲座,丰富内容和形式。其次,实时获取搜集职业信息,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深入接触,拓展人才供求途径,尤其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帮助完成指标,推动现代化职业指导管理体系。[5]最后,加强咨询和引导,避免大学生走入职业意识误区,并有针对性的解答职业问题。
3.3 职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技能的提升本身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所以职业指导也应该全面不间断的开展。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提升都会对以后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指导的初级阶段要把了解并规划职业作为工作重心;第二阶段需要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第三阶段是对职业的定向指导;最后阶段辅助大学生选择职业和提供就业咨询。[6]
3.4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创造力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激发学生突破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理念,也需要把发展学生现代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不仅仅是帮助毕业生学会寻找工作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激发创造力,牢牢从根本上为国家栽培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质、专项技能的新时代大学人才。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大学生才能轻松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市场,并掌握人生发展方向的主动权。
3.5 职业指导必须向专业化转变
现代职业指导是大学课堂上的一项重要课程,要想把职业指导转入专业的正规,就必须改变传统将之归为思政范围的观念。首先要做的是将负责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正规地向前发展。国外一些强国都比较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通常都有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职业指导人才团队。比如,在加拿大,几乎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根据学生数量配置足够的专职教师,并且对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国家也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职业指导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走上专业化轨道。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职业指导在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各大院校的现状逐步开展指导工作刻不容缓。只有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宏观看待,并不断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指引大学生坚持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职业信息,看清市场发展规律,避免进入择业误区,端正求职心态,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健康心态,引导大学生向着健康、光明的方向发展。
摘要: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文章主要围绕职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分析现阶段一些未经过职业指导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并就以上问题提出完善高校职业指导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就业
参考文献
[1]彭光成,何琦玲,于志杰.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6(5):87-88.
[2]杨乃鹏,凌正飞.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常熟高专学报,2012(16):39-40.
[3]金晓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4):261-262.
[4]郭江平.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理工高教研究,2014(12):96.
[8]娄进举.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11(3):42-43.
[5]胡亚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26.
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G647.3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对于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的认知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学生的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顯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一个原则便是端正态度、求职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放过各种学习及实习机会、要敢于在各种场合将自己推销出去。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献文.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2]邢灿华.谈谈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技巧.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3]宋志海,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9.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篇九
题目: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必须看清自己
我们都憧憬着踏进大学,在这片神圣的领土里收获更多的知识,体验更多的人生道理,以更高的姿态进入社会的竞争领域。
大学四年的时光隧道,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大半,宛如昨日我们还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走进这里。大三的我们,面对着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好的形势,一方面顶着完成学业的压力,一方面考虑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职业不知如何抉择的问题。有的人只想度过大学,安安分分地找份稳定的工作;有的人想通过在社团,学生会等渠道锻炼自身更多的能力,借此获得更多单位的青睐;不少人已经自己创业,为实现在社会上立足走出了第一步;但其实更多的人,目前仍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惑,没有明确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庸庸碌碌地过完每天的日子。
《与梦相约》该电影就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搭上大学的末班车,面临的许多问题与他们各自的应对策略和选择。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必须看清自己。
相信我们都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新评估了一次,更加清楚地明白到自身的优缺点,目标,能力,社会环境需要我去做什么,以及我的职业与生活上的规划。片中沈小艺和张自强都对自己做出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白到自身的价值,这使得沈小艺在应聘中能很好地应对招聘单位的提问,和张自强获得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未必每个人都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像片中梁天宇的这类人,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只能是大城市,但其实那里的就业已经快要达到饱和状态,而且竞争力很大,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容易遭到企业的冷门对待。机遇不一定在人多的地方,而在于有发掘的眼光。
尽管我们都有可能在求职上犯过错误,但要相信,错了就改,重新认识错误,找出根源,才能解决问题。邵猛这一角色的故事必定会令大家有更多的反思,让我们知道在求职生涯中不能只有追求薪酬高就好和什么职位都适合自己的想法。这样会使自身无法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做起,从低做起的简单道理,不能片面追求金钱上的利益,更多的是考虑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不能盲目跟风,每个人都有特长,这样社会分工才有意义,工作上才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了求职的曙光,在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方向的邵猛找到了一份与自身特长和兴趣都相关的工作。
10.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十
[摘要]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改变课程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切实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31-02
新时期下,伴随着高考扩招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自2009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被确认为高校必修课程以来,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学科体系建立时间不长,受到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对大学生各方面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关注的重点仍在就业率上,没有完全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关注度不高,教学设施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授课教师没有纳入专任教师教学评优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课堂通常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上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由于学生活动较多,经常与上课时间冲突,导致到课率有所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理念不明确
在我国就业指导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关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形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就业知识体系,因此导致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理念还停滞在发展初期,只注重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学生大学四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据调查,很多高校在大一上半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时间跨度较长,中间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职业素质、择业观、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则侧重于“职业规划书的撰写”“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忽视了对大学生正确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课程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对职业的准确定位,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师资队伍匮乏
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领域,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人格魅力,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据了解,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政治辅导员担任,依靠自学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完成教学任务,受所学专业限制,对课程教学及改革创新研究有限,能真正运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比较难实现,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虽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但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模式,形式过于死板,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在职业规划、求职就业等具有一定参与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有的课堂仅限于口头说教,没有职业规划展示、模拟面试等实践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实用性不强。目前由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教学计划安排学时数较少,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局限于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面试技巧等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意识能力等深层次的培养比较欠缺。
(五)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每位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一方面,虽然很多高校都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但由于师资队伍的限制,对测评结果不能做到个体解释和咨询,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设计缺乏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与专业结合。由于课程性质属于公共必修课,大部分高校仍以大班、多专业形式授课,有的高校还采用集体讲座形式授课,在课程内容上很难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扩展,对学生明确职业定位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学科体系的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为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等几方面进行实践创新,真正实现课程价值,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
(一)改变课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在重视实践与锻炼的同时还要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任课老师应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与课程教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意志,才能正确地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所成就。
(二)加强课程组织保障,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首先,针对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多样化、教学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学校应为授课教师提供深造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授课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证书,到学生中去,到用人单位中去,到其他高校进行调研,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其次,在教学管理上重视校园内部授课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组织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工作QQ群,上传预制课件、参考资料等,实现授课教师间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三,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任教师中聘任一批业务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最后,聘请校外专家如就业部门人士、知名企业人士、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等相关人员担任专题课程主讲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讲授就业指导方面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程实践性与实用性
课堂教学应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模式,通过启发式提问、心理测评、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简历制作大赛”“大学生职场礼仪大赛”“职来职往模拟面试”等活动,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为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不足,还可以开辟网络教学模式,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教学模式引入日常教学中,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开辟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更好地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从而做好职业定位;鼓励学生到人才市场进行观摩,及时了解社会用人需要,用“生涯人物访谈法”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课程,应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经常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大一年级主要讲授职业发展基本理论,指导学生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大
二、大三年级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业意识能力和求职技巧;大四年级则侧重于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个体指导。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按专业进行小班授课,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关职业及就业知识的扩充与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开展个性化就业教育、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进行较完善的职业规划,尽早了解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问题,增强职业竞争力。
(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创新
目前各高校都已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授课方式和内容上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订教材,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的改革创新缺乏主动性。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通过专家听课反馈、召开授课教师、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其次,充分调动授课教师自我评价,鼓励青年授课教师参与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使每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工作、充分展示、主动发展;第三,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对毕业5年内的学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对就业指导教学的建议,更好地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进行科学评价,推进课程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三、总结与思考
面对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首先全面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改变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课程评价体系几方面对课程的改革创新进行探索,鼓励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真正体现就业指导课程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殷晓莉.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4):58-59.[2]程曼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16-17.[3]李志锋,胡惠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11.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十一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指导
0 引言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低、底蕴不足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仅表现为重视专业,轻视文化,更由于知识面狭窄, 眼界不开阔,严重缺乏人文精神而影响了对专业的提高。艺术类学生管理难、就业难、升学难已成为目前困扰高校教育的问题之一。
“素质”又叫素养,它一方面指先天的禀赋和品质,另一方面指个体后天主观方面的修养和水平,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体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是制约人的活动方面、水平、质量的内在因素。作为完整的教育观念,它强调两者的结合,而又尤其注重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使个体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且内蕴化的整体质量水平。我们认为:素质的深刻内涵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那么,应该怎样提高高职类艺术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又称工艺美术设计)、速写、风景写生等。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个学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二到三个学期。有的学生对基础课根本不感兴趣,想一步登天的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好早点踏入社会。可学生们根本没意识到如果专业基础没打牢的话,对专业技术课的掌握是有重要影响的。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入学的素质教育时,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行强调。
2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的根本就是学生应具备高技能素质,动手能力强,能在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尽管专业符合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课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还是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可聘请合作企业里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兼职授课,主要讲授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指导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并且可以实施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双证”本身就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肯定,说明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对学生就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市场是高职院校与学生联系的枢纽,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面对的是对社会的设计服务。其学校的培养方向,教师的教学取向都带有明显的市场性。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设计服务工作是复杂的、繁琐的,同时又是诱人的。面对市场的设计热,吸引了众多学生的选择,所以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市场的形势标准是第三位因素。在专业设置上,要求专业设置具有预测性,为人才需求作出提前准备。在专业设置好后,对课程和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以往的注重知识灌输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及时召开专业座谈会和就业指导,明示艺术设计的就业素质。教师应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完善学生的各种素质结构,纠正学生对就业素质的错误理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和时间观念,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努力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自我评价,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择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消除被动、依赖的就业心理,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就业。针对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随意跳槽,恶意违约等现象。在就业指导中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针对目前一些毕业生“有业不就”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层岗位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在全面了解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这个阶段是学生思想动荡最激烈的时候,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之实现一次思想上的升华。
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实际上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本科毕业生还多一点,高职生在小的企业创业是很有特色的。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是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积极的氛围,帮助高职学生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比较小的风险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4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
学校应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因为就业工作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生命线”来抓,以“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教学,以就业促管理”为指导思想。全校形成共识,对学生的就业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学校的声誉归根到底要靠毕业生就业来体现。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确保了学院“出口”渠道的畅通。“订单式”培养,学校必须打破原来传统的培养方案,按企业的要求重新设立学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能力考核方面重新设置。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总的来说,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的目的性,处理理论与技能等等方面。作为新生的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有时候学生呈现出来的学习心理即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警鸣。教师和学校主体应针对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督导,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社会、企业、教育对创新创造力的要求,需要对在职业院校实施创新创造力教学的具体思路和培养途径加以研究。
现实环境的变化已为发展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只要我们理性地认识人才市场需求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只要我们主动地选择市场,只要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支涧.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浅谈.四川教育学报.
[2]秦菊英.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J].美与时代.2006.
12.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篇十二
总而言之, 在高校教育的就业指导中全方位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的主要形式
1. 就业政策与形势教育
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认知有利于毕业生直面客观现实的就业困境, 对高校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推进, 在提升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同时, 也有力地渗透进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 为毕业生了解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学生在政策范围内就业提供了依据,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 正确理解国家在当前特殊情况下采取的就业举措,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赢的就业结果, 防止出现有业不就,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出现。
2. 自我认知及定位教育
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 导致两种结果的出现。一是促使了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挺近,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是造成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 随之不可避免给整个社会带来空前的就业压力, 我国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共计699万, 而就北京地区而言就业率截止四月底不到30%, 其他地区也不容乐观。因此, 在就业压力客观存在的情况下, 除国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举措外, 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应该加强职业认知的理解和学习, 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高度重视, 认识自我, 准确定位, 在就业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特长, 做到有的放矢, 实现契合式就业。
避免部分毕业生出现严重脱离现实就业环境, 一味地盲目攀比的就业心理, 最终造成自身在就业中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均表明加强大学生的认知教育不可或缺。
3. 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教育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毕业生来说, 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体现在:一要教育大学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二要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走向西部;三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积极培养创新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特点和需求, 因材施教地进行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最大限度地适应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就业指导教育对于学生的择业观和从业观培育。
4. 诚信教育
近几年来, 少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比较突出。一般而言, 就业协议对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来说就相当于法律文书, 一旦双方经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 就意味着法律效力的产生, 双方中的任意一方不能随意毁约。但在毕业生的就业实际过程中, 出现的情况往往是部分学生为保证毕业时能有一份保底工作, 先期会与比较满意的单位签约, 待后来有更加满意的单位后, 就会与前一签约单位解约, 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以调整招聘计划。
因此, 高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协议的“契约”意识教育十分必要, 指导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前要结合自身实际慎重选择就业单位, 慎签就业协议;在签订协议后, 要自觉履行就业协议所赋予的法律义务, 尊重用人单位的法律权益;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毁约, 必须事先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协商并平等地解除协议, 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5. 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 大学生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不得不面对的客观存在, 承受压力能力低, 抗压能力不强等严重影响毕业生的高效率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择业认知低、期望值过高、求职技巧缺乏和择业患得患失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高校的有效运行,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抵制心理疾病, 舒缓就业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养成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够及时纠正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调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心理, 引导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6.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教育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对于整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成功、迈向辉煌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 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完全取决于民族团结精神和民族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该学会充分吸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精髓, 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敢于承担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社会实践和学习, 不断锤炼自身, 培养和树立大局观念, 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就业指导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抓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 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与就业指导的相互融合:
1.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框架、专业前景、就业方向、岗位特质和能力要求, 引导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达到专业与职业的最高匹配度。专业教育在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掌握职业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等教育中负有直接的责任。
2. 就业指导课堂
就业指导课堂作为解决学生就业实际问题的第一课堂, 能够有针对性地关注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实际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同时能够在课堂中贯穿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的教育, 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准确认识自我, 克服大学生因盲目造成的自我定位不清, 眼高手低等现象的存在;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 就业实践
学校内外的各种就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参与并实现见习就业的重要形式, 就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式, 了解就业政策, 专业前景等,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
三、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以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是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为此, 我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新动态、新特点和新需求, 要及时掌握并分析利用,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细化,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有效渗透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 实现高校就业工作的不断凝练和高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6) .
[2]王峰, 戴锐.就业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拓展[J].思想教育研究, 2003 (5) .
[3]胡解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的就业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4) .
[4]朱宁.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与择业心理调适[J].高等职业教育, 2005 (12) .
[5]王冬梅, 池卫东.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J].教育与职业, 2006 (12) .
【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推荐阅读: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0106-14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07-26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工作总结09-19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0-06
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07-10
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辞职篇01-0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演讲稿08-31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会感想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