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19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5篇)

1.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特殊教育

谈多媒体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洞口县特殊教育学校 傅双风

【关键词】 素质教学 培智教育 多媒体辅助教学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能将学生带进一个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化静态为动态、突破难点、创设情境、节省时间、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步从传统单一的教授式转入到创新多元化的探究式。教师,也逐步从传道者转化为引领者,学生,更是从课堂的配角转化为探究的主体。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介入。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渗透,多媒体的推广与运用,为教学手段的创新输入了新的血液。辅助培智教育教学作为当今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层面,因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智障学生的自立能力,促使其形成独立的人格,最终能适应纷繁的社会生活。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就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与运用,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因其特有的形象性,更为普遍应用。

纵观当今的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的课件,并未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教者在课件的设计上,存在着误区,普遍偏重于课件的展示性,忽略了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寻求原因,认识误区

首先,作为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当前培智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几大误区,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原因,做到追根究底,以便对症下药。当前存在的误区有:(1)重形式而轻实效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容易涣散,缺乏持久性,因此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插入很多漂亮的图片和音乐,片面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试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但恰恰这些华丽的外表,冲淡了课堂的教学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重数量而轻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多媒体的一大优势。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操作,生动的图画、逼真的效果,学生学的时候兴趣盎然,看的时候目不转睛,看起来,课堂氛围浓厚,但却忽略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因此到了独立练习时却头脑空空。(3)重过程而轻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打着“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装饰门面,究其实质,上课时仅仅是把原先的板书搬上“荧屏”,有的把自己的教案搬上“荧屏”;根本不注重如何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种肤浅的应用,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产生厌倦甚至反感的情绪。

二、产生以上误区的原因

(1)、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过程,它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在我们特殊学校,许多教师没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自然在教学改革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产生误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2)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不足

有些数学教师认为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和目的是节省板书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因此制作的课件仅仅是照搬原来板书的内容,插入许多“花哨”的图象和音乐,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过多地插入音乐和声音有时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没有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

目前,特殊学校许多数学教师仅仅掌握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课件,大部分是用来制作文本,没有掌握诸如“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因此,制作的课件单调,缺乏生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集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于一体的优势。

(4)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许多学校把一堂课质量的高低与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认为使用了计算机的数学课质量就一定高,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实际上,许多教师使用了计算机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所以,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应该看它是否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如何才能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服务呢?

一、科学选材,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课件的设计,必须注重科学性,强调课件运用的合理性。

1、深化认识,弄清目的。(1)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培养学生有步骤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①以计算机为教具,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切实掌握数学概念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③培养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和文化,独立地阐述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多媒体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节省较多的教学时间,有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②可以综合运用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以及逼真的音响等众多的媒体效果大大丰富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制作的课件可以反复使用,便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④可以减少板书内容,避免使用粉笔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2、理论引航,改变观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一个人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基于数学活动的经验、智力操作、活动中的数学交流、判断与选择,并通过反省来对知识进行再组织,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知识仅仅靠别人的告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缺陷。智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且由于智力残疾,他们的生活经验较正常学生少,形象思维发展得不够好,抽象思维发展更缓慢,有的重度智障学生甚至于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特殊学校数学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生活体验和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持,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关键是数学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教学、特殊教育理论、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构建新型的特殊学校数学教学模式。

3、掌握技术,摆正位置

要能正确而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必须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为智障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在其中。但要避免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只顾形式而不顾实质。

4、研透教材,服务课题

并非每一节数学课都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数学课题,认真制作数学课件。课件制作和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2)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3)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优化;(4)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认真选择课件内容,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时间应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活动相符合,使学生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信息的呈现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吻合。

5、健全机制,科学评价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把是否使用计算机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评价一节数学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课堂交流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训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促使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数学课件;调动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积极性;避免只讲形式,不求实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

总之,在特殊学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辅之有方,恰到好处地使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因此,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的切合点上,能在学生矛盾处、疑惑处,点亮学生的思维,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引领学生从旧的知识点逐步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 杨新宇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5-28

2、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岑宏洁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0-01 期刊

3、信息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向——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易斌 情报资料工作 2008-05-25 期刊

2.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关键词:历史教学,普及应用,课堂气氛,知识结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其应用的普及, 历史教学实践对媒体技术的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本文试从营造课堂气氛、知识结构展示和学生学习效果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以求找到多媒体教学和历史课堂的最佳契合点。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 实现了对课堂学习资料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气氛塑造、知识结构展示等方面, 为历史教学带来活力。

二、历史教学过程中多维历史资料的展示

历史教学是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整理, 让学生实现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总结。在历史教学当中, 会涉及大量史料和历史人物, 历史学习的难点在于对历史资料的记忆和整理。而多媒体技术则可将文字性的历史资料, 通过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历史资料的整理中, 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个人的历史传记电影及相关视频。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基于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记诵。由于大的历史环境的缺失, 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命运走向的认识不清晰。而这便无法实现其对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掌握。而传记电影, 往往是以历史人物的一生为主线, 将历史人物放置到大的历史背景当中, 通过对其一生的经历, 展现其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有效弥合了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之间时间的阻隔, 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再现。而这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整体把握和感知。

另外, 通过多媒体技术, 学生可以对历史文物有着更为直观的把握。在历史课本之上, 往往以小面积彩图出现的文物图片, 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 利用互联网从网络上下载大批清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这种视觉化效果更好的课堂效果, 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气氛, 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之情。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 在另一维度上, 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组织的效率和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大大加强, 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更为详实的历史记录让本来扁平化的历史课堂和历史人物, 凸显出其棱角, 展现其个性。学生听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历史作业的把握, 可以有效实现对历史发展轨迹逻辑和规律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 历史课堂由单纯的记忆性质的学科, 变成内涵更为广阔具有深厚人文色彩、具有历史深度的科学。这一转变, 也使得其内涵更加广阔。

三、多媒体环境下历史课堂知识结构展示的发展

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 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关键是对其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在这一主题之下, 学生通过对史料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 才能形成能够贯穿历史发展的整体架构与历史空间的构成。在多媒体环境下, 历史课堂知识的总结,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予以更好的展示。

首先, 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把握, 将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空间, 进行综合整理。在教学提纲的整理中, 教师可以以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为主线, 整理出一条线索, 将全部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而对于比较分析的题目, 历史教师则通过对相同题材具有相似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对于相同主题的考点, 比如以中国的税收制度为例, 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组合, 让学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记忆。

其次, 在历史知识结构展示的方式, 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相关考点, 通过图表、表格、图像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时, 其不仅仅再是对文字的记忆, 而是对整个历史学科的史学思维和史学逻辑进行整合学习。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空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次, 从历史课堂的记忆效果来看, 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分类的知识结构, 更容易记忆。这些分类的知识点, 在记忆上具有相似之处, 并且, 历史考试当中, 其考察形式也往往是进行发展脉络的相互比较, 这对于提高学生记忆的针对性和提供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多媒体教学应用应该说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多媒体教学的经验, 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更能体现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苗登明.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21)

[2]张云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2)

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创设情景 培养创新能力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学的课堂教学,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数学课堂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好、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数学教学成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 数学这门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学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尤其应在多媒体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为其它学科带个好头。本文从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的优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如个别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即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并从这一点引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同时闪烁这一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时学生马上就能悟出什么是角,角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分别闪烁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将角的两边无限拉长、缩短,使学生理解角的边都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再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绕着顶点转动,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角,通过这样的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性质。

将教学里的重点涉及到的知识所形成的过程全部进行回放再现到学生的眼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把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关联。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内。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入手,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媒体展示思维过程中,了解问题产生、解决的过程,顺利地将具体生活中的形象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选择使用。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因而课件也就不可能取代常规知识的阐述。

在运用进行多媒体数学教学时,必须首先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一定要认识到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虽然它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我们要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情感的交流和世界观的渗透,多媒体这是无法做到的,而且多媒体不具备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并用,处理好它们主与次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非常独到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在教育模式上,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上,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无非是辅助教学而已,使用它的时候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

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4.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深入课堂。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投影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求图形的面积时,光靠讲解是无味的,必须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学习为乐。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简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表现力,提高学生观察的效率。

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5.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和采用,其效果也越加明显。下面就谈谈电教手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电教手段的最佳选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学生有一种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但是,这种需要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6—12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这种距离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怎么突破这些难点、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呢?那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完成思维上的过渡,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过渡;由模仿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过渡;也即要多采用直观教学。电教手段正具备这种特点。

投影教学简单易行、图像清晰、色彩鲜明,它可以把讲解、观察溶为一体,可静、可动。容易和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录相教学声相结合,形、声、色、静动变化使多种信息同时刺激人的感官,能表现事物形象的各方面运动的全过程。其艺术感染力强,教学反馈作用大。

因此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电教手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对“学”的指导上,可给学生提供依靠已知独立探索未知的条件,产生“教”与“学”双方的良性循环作用,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活跃教学气氛,使教学程序不断调整、有效地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利教学手段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品格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基础。小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小学生对采用电教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结合的课堂教学颇感兴趣,乐于接受。每当采用投影、幻灯、录相、计算机上课时,每当各种抽拉片、复合片、旋转片,各种彩色的投影教具、学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那红色的五角星、绿色的三角形、彩色的小花、透明的彩棒、活泼的小鸡小鸭和各色各样的实物图形同时感染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时,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摸、想动、想探索个究竟。通过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动、大小、虚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这种兴奋的状态正是引起、巩固和发展思维的基点,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自觉的、积极的。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愉快情境中学习,小学生便有“我要学”、“我乐学”的积极性。这时的课堂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也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也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中的具体应用与作用

(一)电教手段在直观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丰富而鲜明的感性材料

几何形、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把几何图形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年级教材中新增加“图形认识”一节。为了使6岁儿童初步认识长、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可以设计这样的复合片:

底片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几何图形。上面复合一片与底面一一对应的实物图:国旗、手绢、三角板和圆形钟面。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事物的外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图复合片揭掉露出各种几何图形,从而得到正确而抽象的概念。

讲“角”与“平行线”时也可采用以上方法制片。讲“角”时可设计:底片是锐角、钝角、直角等图形,上面复合一一对应的“张开一定角度的剪子、扇子、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等。讲“平行线”时可设计:火车的铁轨、无轨电车的电线、双杠等与底片上各种平行线相重合。便于为学生抽象地认识几何图形提供感性材料。

直观教学证明,人的感官和知觉,对教材感知得越是多种多样就越能促使学生牢固地认识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规律。

讲一年级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时,学生头脑中“加”、“减”的概念没有完全建立,到三年级才揭示完整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口头描述,可设计这样的抽拉投影片:

(1)底片是蓝天上飞着5只小鸟,移动片上画3只小鸟。演示时抽拉移动表示又飞来了3只小鸟,提问:一共有几只小鸟?

(2)底片是停车场上有9辆汽车,移动片上画2辆汽车,和9辆汽车合在一起。2辆车演示时抽拉移动表示开走了2辆汽车,提问:停车场上还有几辆汽车?

这种简单的一拉一动,使静变为动,使死物变活,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清晰地悟出: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是“减”的意思。这本来很抽象的“加减”概念,一经演示就具体化了,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形象入手到建立抽象概念的第一步。

(二)采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制作投影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用语言表达的困难,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第一,一年级讲“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这要在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时可采用投影片与散片结合使用。

例:9+

4、先出示9个绿皮球(一张片),再出示4个红皮球(散片),一共有几个皮球?

怎么想呢?边理顺学生的思路边演示;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于是把4分成1和3,拉过一个红皮球和9个绿皮球放在一起凑成10。再想10和剩下的3加起来得13。

不把4分解成2和2,是为了突出凑十法的特点。

“8加几”,“7加几”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演示方法,重点都突出在8与7分别和几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散片)分成几和几,凑十后再用10加几。这组演示学具可以多用,简单易变,有利于学生理解凑十法,又能判断分解数的要求分散难点,算理清楚,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突出。

第二,二年级建立除法概念。区分等分、包含时,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们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讲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题:

①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②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可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等分、包含的本质区别:

①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即等分。

②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即包含。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数学,信息传递快,而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三年级进行“倍”的概念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些问题的解决基础是一倍的概念,必须予以重视。

教学中采用抽拉片和散片效果都十分明显。制作片子的关键是突出“两量倍数比较时,谁是标准”。例: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只数的几倍?

先出示小鸡再出示小鸭。而后把两只小鸭框起突出一份。然后抽拉移动小鸭这一份数和小鸡对应比较,有一个两只便和小鸭有一个同样多,有几个同样多就是小鸭的几倍。反复抽拉比较后得出,和小鸭比,有一个同样多,就是小鸭的一倍,因此以小鸭只数为标准数,是一倍数。另一个数中有几个一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抽拉片为学生理解一倍数创设比较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是对两个数的比较而言的,不是孤立存在,不能单说哪个数是一倍数或几倍数,必须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而“倍数”是在“份数”的基础上过渡来的,份数可单独存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四,四年级讲乘法分配律时,对内在知识规律的理解,可采用透明小散片,便于变化、便于组合,既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又可在教学重点上使师生双边活动最佳结合。

演示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①把画有3件上衣,3条裤子的散片同时给学生,并出示例题:一件上衣6元,一条裤子4元,买这些衣服一共多少元?

②学生独立思考,移动组合探究解题方法,并用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

③学生逐一演示自己的解题方法:

学生A:先把上衣放在一起,再把裤子放在一起,用“连加”计算:(6+6+6)+(4+4+4)=30(元)

学生B:认为连加可以简算:6×3+4×3=30(元)

学生C:把散片重新移动: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组成一套,有这样的3套,所以:(6+4)×3=30(元)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计算结果都对,哪种方法好?学生们异口同声认为第三式好,是最优综合式。观察得出:

6×3+4×3=(6+4)×3

学生通过散片位置的调整,思维就按照有理有序的路子展开,最后教师再执果索因,讲叙算理。教学中师生间总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理平衡,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潜在的智力得到发挥,难点也就不难了。

第五,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内在规律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与关键。教学中必须在此突破。

例:“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教材一册中开始渗透解题思想,在四册中正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突破几个基础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建立起:“比较”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同样多”、“多几”、“少几”等的含意。理解“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片①七个绿三角形和七个红圆形相比较,一个绿三角形和一个红圆形上下用虚线连接,表示一个一个对应,谁也没多、谁也没少,说明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

片②先出示七个绿三角形,再在下行旁边出示二个圆形,表示圆形比三角形多2个,圆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理解到圆形中还有和三角形同样多的七个,在同样的基础上加上2,就求出比7多2的数是9。

片③先出示七个绿三角形,提问:圆形比三角形少3个,圆形有几个?

怎么想呢?根据学生的思路演示:假设圆形和三角形同样多,复合七个红圆形,再从七个圆形中去掉3个,抽拉去掉3个圆,底片留下3个圆形的虚线,表示去掉。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在假设同样多的基础上减去3,就求出比7少3的数是4。

学生在动手演示中,就孕伏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为学习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学生对算式中:7+2,7-3中的7就不会误认为是绿三角形的数目,而是与绿三角形同样多的圆的数字了。这也正是渗透了任何一种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部分已知条件组成的规律。对初学应用题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知识渗透。

(三)投影学具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第一,一年级讲授乘法意义时,由于6岁儿童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教师就采用每人6个小钮扣为投影学具,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来。通过对小钮扣的分摆,创设探究概念内涵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①设计两层提问、两次操作活动:

一问:把6个小扣分成3份怎么分?学生实际分摆,并把各种情况在投影上演示。分的情况有:“1、1、4,“1、2、3”,“2、2、2”,三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份的个数有什么不同。突出认识后一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

二问:按每份同样多,你可以怎么分?学生二次操作中强化每份同样多,渗透对相同加数的认识。分的情况有:“2、2、2”,“

3、3”,“1、1、1、1、1、1”三种,让学生根据分的5种情况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说明算式意思,认识什么是相同加数。

②设疑过渡,引出乘法

教师提出求100个7是多少?学生列式感到麻烦,引起求简的欲望,这时引出乘法。学生把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3”、“3×2”、“1×6”同时列出求100个7就是7×100。表示求100个7连加的和。方法简便。

③通过反证,深入理解乘法意义,提出为什么1+2+3不能改成乘法呢?因为加数不相同,强化概念内涵。“1+1+4”学生提出可改成“1×2+4”。接着教师提出“3+3+3+5”可以改写成乘法吗?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活跃,他们改写成以下算式:“3×3+5”,“3×4+2”,“3×2+4×2”等。理解概念后运用是很灵活的。

这一简单的小扣学具,经动手演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分摆交流中学生们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聪明智慧、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直观感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这种深刻的感知、靠教师讲是不可能取得的。

第二,利用彩色透明的“奎逊耐彩棒”进行投影教学,把数与形有机结合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对形成概念、理解算理,发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五年级“数的整除”这教学概念枯燥难懂、难记,用彩棒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理解“求一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为什么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都要取,这样所取质因数的连乘积才是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其道理深,不好懂,但用彩条一摆就能一目了然。举一小例:求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演示过程:①分解质因数:4=2×

2、(两条红棒相交),10=2×5,(一红一黄两棒相交)。

②取质因数:公有红棒取一个,(2),两数独有的一红一黄都取来,(2、5),三棒相交表示:2×2×5=20。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

③引导观察:如果两数公有质因数都取:

2、2、所得结果:2×2×2×5=40,不是4和10最小的公倍数。如果两数中独有的不取,观其棒,就不能包含任意一个数的所有质因数,因此也就不是4和10的公倍数了。

形的移动、观察易理解,算理清楚,直观、具体,学生好掌握。如果用短除式讲解,数字抽象不易讲清,学生难懂又没兴趣。

第三,四年级教材中出现“倍数多几”、“倍数少几”的应用题。尤其是求一倍数的逆向思维题目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用散片学具演示不仅可以直观突破难点,还可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比如:在投影仪上摆出三只小鸡为一倍数,再摆出10只小鸭,和小鸡同样多可摆几份,余几只,摆后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表述图意,要求学生能说出:

①小鸭的只数比小鸡的3倍多1只。

②小鸭的只数比小鸡的4倍少2只。

③鸭鸡的和比小鸡的4倍多1只。

④鸭鸡的差比小鸡的2倍多1只。

⑤鸭鸡的和比小鸡的5倍少2只。

⑥鸭鸡的差比小鸡的3倍少2只。

接着提问:怎样才能使鸭的只数是鸡的整倍数呢

①把小鸭的只数去掉1只,鸭是鸡的3倍。和是鸡的4倍,差是鸡的2倍。

②把小鸭的只数添上2只,鸭是鸡的4倍,和是鸡的5倍,差是鸡的3倍,学生自己通过“拿走”或“添上”的动做,强化了只有先处理倍数所带的量,才能得到整倍数,有了相对应的量和倍数才能求出一倍数。这个散片应用的目的正是解决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思维,只有把多的量去掉,把少的量补上才能找准对应关系。这个训练为以后分数、百分数量率的对应也打下了基础。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中,恰如其份地使用电教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第四,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采用投影图形学具,着眼于图形内在联系进行转化,使学生自己推导各种公式,寻根问底,探究规律,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仅举两例说明:

①对梯形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自做一组学具即若干个梯形,其中包含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两个颜色、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学生联想已知通过折、剪、补、拼等办法,可以想出很多种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请学生一一演示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学生a,把两个全等梯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底恰是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学生b:取一直角梯形,连接一条腰中点与梯形顶点、沿线剪下这个三角形拼在下底处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是原梯形上底加下底,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学生c:取一梯形,沿两腰中点连线(中位线)剪下,倒放在下底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底是原梯形(上底+下底),高是原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还有学生沿梯形的高剪下一直角三角形,倒移放在另一侧成长方形。有的把梯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等等。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方法有八、九种之多。

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去传统教法是使用现成的木板拼割教具,按教材规定,只有通过长方形这一条思路推导,显然有它的局限性,限制学生思维,只扶不放,结果只有死记结果。在这种教法的启发下,把教具变为活学具,让学生自行探讨,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于是我们制做了透明演示学具与投影片配合教学,效果是好的。方法如下:

让学生自己做两个等圆纸板,并把其中一个圆等分6份,一个等分16份。然后利用所分小扇形探讨圆面积的计算。这里首先要突破一个难点才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推算,分割后的小扇形要看成近似的小三角形,否则概念不准确,为了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它的可行性,可信性,教师首先设计“曲变直”的复合投影片:把一个圆均分两份,观察半圆中的一半周长这条曲线的弧度;把这圆均分四份,八份,十六份后,这条曲线的弧度变化,随后把复合片中的圆形去掉,只剩这几条曲线;学生很快观察出:分割的份数越多这条弧线就趋于直,形象的观察使学生相信把小扇形看成近似的三角形,圆的半径近似小三角形的高,是有根据的。创设了这个情境之后学生的创造力是极丰富的,他们经过拼摆变形产生很多新颖的构思。

还有的把16个扇形拼成大三角形、大梯形、大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等。

在学生多种推导演示之后,学生对这个公式确信无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哪种办法好,使思维简约化。

学生的学具不会很大,要演示清楚,投影就显示了它的放大作用,交流演示使教学气氛活跃,死图变活为学生丰富地联想、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思维的天地,学生利用扎实的双基展开思维,又在发展思维的同时,促进了对双基掌握及灵活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不难证明电教手段只有溶于课堂教学之中,才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由于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师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所以使知识信息量加大输出,又使思维信息量加大反馈,加大密度节省课时,减轻没有必要的师生负担。最大限度地取得教学最佳效果,为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适用电教手段的教学内容,是上好电教课的基础。

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电教手段来完成的。要目的明确,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选用电教手段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时,才可选用。

第二,电教课的关键是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教材重点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叙述清楚时即可运用电化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对内容抽象,枯燥;实物小,看不清楚,示范又不准确易产生误差时,采用其它常规手段效果不佳时,也同样适用。

第三,适时地把握电教手段使用的时机是上好电教课的保证。

在教材关键处,用于学生思维的“愤悱”之时,在学生思维的最佳时刻,如思维的疑点上,兴奋点上,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时刻使用效果比较好。

总之,只有认真地备好课,周密地计划,明确电化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目的。

6.浅谈多媒体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在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今天,从街头巷尾到商场车站,人们随处可看到设计新颖的网站宣传广告,在人们的言谈中也时常听到“网络”、“网校”、“电子商务”等名词,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气息。在信息社会里,人才的竞争用“白热化”这个词来形容是不过分的。那么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在《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即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在论述中何教授特别强调的是“信息知识与能力”。

此时此刻,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以作文教学为例,多年来,作文一直是令广大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用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考作文。尽管书市上这“精品集”那“宝典”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我们拿来细细研究一下,每篇文章的风格几乎同出一辙,内容大同小异。等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踏进社会,连一般的工作总结、求职信也写不好。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我们被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社会需要的你给了没有

2. 从学生个性发展看传统作文。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中国教育因压抑个性已造成了无形的内伤。”从作文教学这个方面来看,何尝不是呢。学生每写一篇作文,无不是按照书本的范围,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完成的。要求写记叙文就不能写成应用文,而且还必须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生动感人。为了考试,教师千方百计地传授“作文秘技”。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没有自由的空间。作文内容的单调,写作格式的刻板,作文要求的成人化、文学化,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作文中自然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发挥,也就谈不上“敢为天下先”的去创造了。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传统作文的种种弊端,已经阻碍了社会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步伐。作文教学需要重新定位。让我们高兴的是,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一个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它必将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内涵。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代的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正如北师大的何教授说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网络作文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3. 对多媒体网络作文的认识。

多媒体网络作文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只是把多媒体网络当作辅助写作的工具,具体一点来讲,它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指校园网和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信息)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作文与传统作文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1)多媒体网络巨大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作提供快捷的服务。无论是校园网,还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写作有关的信息。比如:在学习《旅行家树》一课后,学生就提出想到植物王国去看一看。于是我就给学生留了一个作文:植物王国漫游记。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去查,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有位同学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心”观光了一圈,还有位同学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百科大全”网站。漫游之后,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自己的文档。可见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写作的能力。

(2)多媒体网络作文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便于学生创造。

传统作文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由。写出来的作文完全是程式化的“新八股”,这不能说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内容太死,框框太多。多媒体网络作文则不同,在网络作文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有可选择性,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次作文,老师都提前在网上征集文题,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去出文题,然后进行讨论。老师在网上看后做一些补充或提示,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创造。同时,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文题,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在讨论中也展露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

(3)多媒体网络作文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注重实用,形式灵活。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使得学生作文内容陈旧、千篇 一律。多媒体作文则不同,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儿童成长、大众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多媒体网络作文注重实用。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并不一定都需要,都适合,即使是同类信息,也要会判断哪些是当前要用的。所以网络作文经常会进行一些专题性的信息搜索与处理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作文形式上灵活多变。教学中我把网络作文分为以下几种:(1)主题作文。就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网络创作。例如,学生曾经写过的“关于海”的主题作文,学生根据“海”这一事物从网络中找到各种各样海的资料,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后展开写作。有的写看大海,有的写海的童话,有的写海底世界,有的写关于海洋环保的论文。(2)无主题作文。这里所说的无主题,主要指教者并不给学生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从网络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创作,老师不做任何限制,是一种休闲式的写作。例如,一位学生有一次课间,从网上下载了一幅图片,整个图片是蓝色的背景,地面上是一层厚厚的白雪,雪地里有一辆落满白雪的自行车。他就此展开想象,写了这辆自行车如何为爸爸提供方便,想到爸爸工作如何辛苦,又想到爸爸是如何爱他,想到这些,他就想把这辆自行车搬回家去,怕冻坏了爸爸不能上班。可见,一幅富有感情色彩的图片,也能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感。

另外,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网络作文之所以在前边加上“多媒体”是因为作文的创作并不一定只局限于文字,学生可能通过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可能是通过观察一幅乃至多幅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了解一个现象,更有可能是进入虚拟社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的过程,从而为企业起草一份可行性营销计划书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多媒体网络作文关注社会,注重实用。

总之,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设置的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说、视等各种感官的刺激,再现生活场景,并可以进行多角色扮演和体验,真正意义上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展现了学生创造的个性,是出色的情境教学能手。多媒体网络作文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中一面闪亮的旗帜。

7.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 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难题无须多讲,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 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 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 当堂消化吸收, 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 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 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 它的作用对个别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别教学工作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 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准确地做出学习计划, 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的大量工作, 这对教师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 对学生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 它的作用对个别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现代教学;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深入课堂。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尤其要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为其它学科带个好头。本文通过自己对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谈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因此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都必须充分地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考虑。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的效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爱好、 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老师说班长买来一块饼,要平均分给四个同学,怎么分?每人分得的饼数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在学生的回答下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显示班长分饼的方法。这样画面与解说相结合,在学生感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分”的方法看的明明白白,突出了“平均分”,对理解“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由“奇”转化到“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活使我·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直观教学、深入主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前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制作课件,然而在课堂上,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够在短时间里直观地、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的与角两条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使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再到新知识的巩固,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为学生创建了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课时矛盾

我校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需要用大量时间,给学生补课,学习新课程的进度也比较慢,课时矛盾非常突出。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在教学方面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既能学习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做到省时、高效,课时矛盾迎刃而解。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考试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展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

9.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肥西二中 张恺

摘要: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新课改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着重探讨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其目的不仅停留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个层面上,而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作用

一、培养创新勇气、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英语史料、英美国家文化习俗、英语语言的结构与规则等,向学生展示英语的美、趣、妙,帮助学生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多媒体的闪烁和色块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制作CAI课件,在画面上巧妙设计“Information gap”-----信息沟,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效手段。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起到立体组合教学材料,让学生领悟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及其它视频技术,将地道语言使用者真实交际的语用情景、情境连同语用者的情绪表象及体态动作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立体的背景之中感受语言的运用,从而形成语言外围的感受,为语言的运用进行潜意识的准备。不同的人物相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出现得体性的概念。然后播放相关语音辅导,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性练习,并有意控制节奏(轻读、重读、连续),纠正语音,跟准语调。待学生纯熟于耳初步形成体验时,再利用静音功能,让学生模拟原声,根据画面的人物的表情、动作,为图像配出语调、语音、语速及节奏均适宜的声调,这种卡拉OK形式,可用来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朗读经典诗歌,欣赏优秀影视品,让学生在刻意处理选用的画面中,在纯正的语音之中,一次次真切的感受体验语言的内在魅力,接受文化意识的培养,迁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和熟练实现信息的沟通,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作为铺垫。

三、使教学内容梯级回放,完善学生的语感,开发学生的智能。

首先,学生有了初步的语言意识和相当的语言经验之后,可利用音频技术进行梯次回放,进一步相关强化,以便形成有效的积累。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与学生同期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在理解语言内涵的基础上,猜测语段中活动的背景、言者的身份、或根据其语调、语速、节奏进而分析说活人的表情、体态动作。从而在学生完善语感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推理判断力。

第二,在完成对语段整体、背景及环境体验之后,利用与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相关比较,为语篇语言重组积极准备。在适时的讨论后,利用屏幕列出的语段关键词,要求学生自我认同,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用优美的图像或图片,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介绍祖国山川、描绘名人趣事、探讨热点中对相关语言要素的意义及使用有实际的体会,在自然操练中加强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和探求的意见,从而为根本上解决语言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保障。

第三,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背景、临摹篇章、稳定技能。教师应经常选择英、美国家的电影、电视、电子刊物或背景音像资料,有计划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交礼仪、娱乐活动、历史背景,为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奠定文化底蕴。经常挑选贴近中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使学生在接触地道的书面语言过程之中,自觉地拓宽知识面,丰富思想,陶冶心灵,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生整体感受篇章的思想内涵之后,用投影机或媒体课件动态呈现材料中的关键词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运用图表、图形展示段落层次,帮助学生归纳文体特征,通过对比文体特征异同,构建阅读模式。这样做可以辅助学生形成篇章概念,逐步内化信息,建立思维感知模式,进而养成学生以选择信息式为主的快速阅读技能。然后要求学生以读语篇为蓝本进行仿作,以原文句法、逻辑关联,修辞手段为依托,大胆表述个体的各种感受或体验,并相互交流且进行评判,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分寸感。

第四,利用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可以聚焦热点,活跃思想,适应时代。

纷繁复杂的社会蕴藏着无穷的诱惑,学生探求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它的兴衰沉浮。人类的和平、祖国的繁荣、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都让学生为之而心动、振奋。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热点追踪、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世界动态。利用先进的网络交流技术、开展校与校之间的热点讨论、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往来接触,不仅能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也可以强化学生内部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广阔的社会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与社会的接触之中,能形成在社会情境中语言交际的经验和意识,知晓社会的实际需求,在热切的关注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在积极的参与中、竞争中、合作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实践人生的目标。结 论

10.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安小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以及课件可以将音乐相关的主题、背景、音乐形象、题材、体裁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所需信息,扫清演唱和理解中的障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形象及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二年级《过新年》一课,运用多媒体,先从声音出发,引导学生在想象过程全体参与律动,喜欢过年;再由观看年画、对联、贺卡,以及街头活动等,引导学生走进新年;然后由迎接新年排练节目,引领学生学习歌曲、秧歌、敲锣打鼓。这样,不但了解了本课内容,而且很快进入到情景之中,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比较形象的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如上《多快乐呀多幸福》一课时,学生对西藏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里舞蹈艺术的内涵和特点。此外特殊的语言,也使学生无法理解作品所体现的寓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播放了西藏舞蹈片段,然后结合刚刚学过的藏族音乐游戏,简介藏族的语言和舞蹈及服饰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从场面、舞姿、声响等方面,感受音乐及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此外,借助这些音响资料,可帮助学生领会作品的艺术内涵,为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情绪,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积极地体验中去,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事半功倍。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云》一课时,它和以往的课型有很大的不同,比较安静、缓慢,不宜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增加了一些难度。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心,突破难点,我设计用动画形式将这一场面进行了展现,用优美的画面和意境,将学生带入其境,主动去感受音乐美、形象美。之后,又与学过的欢快的《小小雨点》加以对比,深入而充分地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在理解的基础上,一个“你能用声音和动作一起来表现这种美吗?”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编排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欣赏,音乐形象比较抽象。但仅通过老师的口头演唱和一架电子琴,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例如上《金铃铛》这一课时,分别展示了关于秋天的图片:枫叶图、丰收图、落叶图、果园图,展现了风萧萧,果累累、金灿灿、叶红红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时,播放歌曲音乐,图片随着歌曲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作品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感受“秋风飒爽”“硕果累累”的同时,感叹“秋”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唱和视唱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教唱。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唱的机会少了,读谱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听唱和视唱能力的提高。

11.浅谈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政治课堂 优化教学 多媒体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很有趣呢?从老师的角度看,除了要广闻博识善于启发外,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可以说,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而走向视听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而向来不被重视、单调、枯燥无味的政治课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下面我就谈一谈多媒体在政治课堂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有效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大家都知道政治课的时代性很强,有很多内容与国内外的时事密切相关,且有的内容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但是课本上的图画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相关资料和信息,增加一些生动鲜活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例如在讲“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吸毒、赌博、传福音等迷信活动使人家破人亡的纪录片,以这种真实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吸毒、赌博、迷信的危害的认识,从而教育学生远离毒品,远离不文明行为,杜绝有损精神文明的活动。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政治课向来不被人们重视,且枯燥无味,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物理、化学两门功课,因为爱学,所以理化素有“理化无差生”之说。大多数学生表示:政治课是因为考学才学的科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我认为利用多媒体的影视听来刺激他们的感官使学生进入情景,再加上老师讲课时态度和蔼、语言生动形象,就会使学生“如坐春风”,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从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这样自然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课时,我首先展示出了一幅蓝天绿水小桥人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配上小鸟的叫声,潺潺的流水的声音。接下来是这样的一组画面:沙尘暴的袭击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排放出来的废水使鱼类大量死亡漂浮在水面上。两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优化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材、黑板和粉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能凭口头讲道理,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学生也不满足于讲解说教,而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详实的材料、充分的数据等等,能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师生的角色和责任,优化师生关系。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们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如播放在中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场景,中国体育健儿夺得金牌,升国旗、奏国歌的画面,立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感情、道德意识情感不断得到感染、启迪、升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音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使學生产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例如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政治中“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这一内容时,教师播放音画《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沉浸在爱的情感中,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尊敬、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尊敬、关心老人,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因而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能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深化。

实践证明,现代多媒体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课堂教学,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代替老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仍需教师的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设计教学,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2.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1.1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学哪一门功课, 首先只有对它感兴趣了, 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学习动机才会增强。人一旦对某些活动产生了兴趣, 就能获得这种活动较好的效果, 对学习活动也是如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所以在课堂上, 生动巧妙的课堂导入, 能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思维力更为活跃。例如《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 学生不太喜欢。如果老师只是单一的讲授, 学生肯定不愿听。如果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切的视频导入新, 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然后再利用图、文、音等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使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故事化繁为简。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 也使他们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 拓展了知识面。

1.2 能拓宽教学内容, 增强师生的互动

教学中呈现课程资源的流畅性与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 而多媒体在呈现课程资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 很多时候是“老师在讲, 学生在听”, 教师在课堂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都是“满堂灌”, 学生在课堂中只能机械地, 被动地接受知识。大部分教师根本上没有做到精讲多练, 究其原因, 很多是课堂中要写的内容, 要画的图形占的时间多, 但如果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件的制作中把要写的内容及要画的图形制作好, 在多媒体课堂上, 教师通过对电脑控制, 逐步把相关内容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为教师节省了大量书写的时间, 对于那些课程任务重教师, 明显地减轻上课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运用了多媒体的声情并茂, 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黑白世界, 丰富了人机交互方式。

1.3 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上好一门课, 关键要看授课时的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 而多媒体有助于教师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多媒体教学能让较于复杂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简单和具体。比如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再现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工作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对“职场”有一个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有一个全新的准备期。

2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并不是采用于多媒体教学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少问题。

2.1 课件制作华而不实, 而忽视了教学实质

不少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明确, 过分注重课件的制作和视频效果只求教育技术更新, 不求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认为, 只要课堂中有了多媒体元素, 就是一堂好的课, 就是体现教学先进性, 其实滥用高科技手段会让学生对“高科技教学手段”产生疲劳。有些课件过于华丽, 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而影响教学质量。

2.2 多媒体教学运用要适度, 不能滥用

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也要经周密的设计, 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是对所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消化的程度;其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觉特点设计制作课件,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之上, 实现在多媒体教学最优化。一种新技术产生后, 能极大地提高应用价值, 但也不是万能的, 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 我们尤其要防止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诚然, 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体态语言要紧密结合多媒体教学才能极大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非越多越好, 而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否则, 适得其反。

2.3 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 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有一些年龄稍大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对多媒体教学带有抵触情绪, 由于学校统一要求要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些教师表面上虽然运用于多媒体技术, 但实际上还是应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此处, 还是一部分老师由于过分地依赖电脑, 被多媒体工具所支配, 成为计算机的“奴仆”。老师转变为“解说员”“放映员”, 学生转变为“观众”。多媒体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主导者。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

2.4 课件的制作水平偏低

目前, 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教师并不多, 再加上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需要耗时耗力, 往往一节课的内容需要很长时间的备课量, 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有的老师要么干脆就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 或是过分地强调课件制定的美学价值而忽视了课件的实际功用, 结果导致学生只注意课件的光鲜上, 而对课件中承载的教学内容置若罔闻。这势必造成课件质量不高,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3 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

教师要在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 将传统教学的优势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 从内容呈现的时机、顺序要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相吻合, 要正确地处理好电子笔与粉笔、黑板与电子板、多媒体呈现与教师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 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 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 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 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 这样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3.2 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 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各种特点, 为教学作好准备, 在教学环节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 但他们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的是导向作用, 将课堂活动引向教学目标, 以便教学目标的达成, 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 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才不失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色的教学。

3.3 加强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制作出科学的教学课件

制作出科学的教学课件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应有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学, 是实现自主学习、个别化教学、重视多元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没有这样的内容, 课程改革很难真正落实。总之, 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 职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独立分析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熟练程度是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任务, 因此广大职业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紧紧围绕课改实践, 提高自己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旭.激情课堂魅力教学——小议多媒体教学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新思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5) :122-123

[2]乔培, 高岭.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与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9) :50-54

[3]傅俭.主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11 (1) :88-89

1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

14.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四

镇平县枣园镇山南校

内容摘要:

多媒体计算机将来自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之后,这也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一工具,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关键词:

呈现

提高

激发

演示

拓宽

创设

启发

陶冶

发展

丰富

掌握

适应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板书、图画,“进步一点”了就用投影仪投出,而教师口头朗读或是范读课文,条件好的学校利用录音机。当然,还可以利用各种背景资料如电影、电视片段、动画等用录像机、电视机。这样的效果虽然好多了,但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牵扯的电教设备多,掌握起来难度大,使教师对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望而生畏,不想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各种设备的转换要耗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注意力受到分散,不利学生的听讲,何况普通的学校又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上这样的语文课可不那么容易。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将来自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用一种设备实现课堂教学的电教化呢?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平时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给学生演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多媒体的运用易于激发兴趣、拓宽信息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九寨沟》时,我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流水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迷人景色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九寨沟的简介,使学生在对九寨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现在九寨沟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随着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几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沟水、山林、以及不同天气时的九寨沟。几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天气多变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宽越好、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收的程度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或干扰。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如在讲《草原》时,开始学生觉得故事离我们遥远,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画面,分别对应文中描绘的草原、天空、牛羊,蒙古包等,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就可以启发学生:文中描绘的草原、天空、牛羊都是怎样的呢?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呢?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便积极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以及近处和远处的蒙古包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小丘,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我随后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蒙汉情深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围绕一个中心,从而告诉我们: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那么,草原上两族人民情谊有多深,他们在一起谈了些什么?他们又是到什么时候才离去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草原上,尽情地领略文章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蒙汉情深的和谐之情。

15.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五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喜欢上了某一学科, 学生的天赋素质才能得到发展。而多媒体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多媒体的感官处理功能, 从而使枯燥的历史内容更为形象化, 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例如, 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了一组圆明园的图片, 展示圆明园被焚前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与被焚后留下的断壁残垣, 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 将学生带入一种凝重的历史氛围, 并由此导课,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北京条约》中,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这个内容时, 我插入一段有关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的视频文件, 让学生体验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与本节的屈辱形成鲜明的对照, 马上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渴望、期盼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

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单靠语言来描述, 缺乏情景渲染, 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不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 从而使学生了解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认识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激起学生对法西斯的痛恨。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 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历史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新课标中所说的这些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实际上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 面对比较抽象概括的教材, 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 然后记笔记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无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 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文字材料、地图等其他各种介质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从中自主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高效化

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过去的事物、具有一度性, 不可能再现重演。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又将现代教法融入多种媒体技术之中, 突出直观教学与情景教学, 加强历史课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高效性, 赋予课堂教学以现代气息。其次, 它以其手段的先进性、内容的形象性、功能的多样性、呈现信息的直观性走进课堂,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实现视听的最佳组合,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再者, 教学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反馈, 使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 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了学习新知的氛围,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便于攻破重点, 化解难点。

上一篇:DIY室内设计有三法下一篇:做好小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