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2024-06-13

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精选12篇)

1.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一

大学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论文

1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其特点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以下两个特点:ESP教学目标清晰。仅仅是为了语言目的而去学习语言,这不是ESP的教学目标,而是要以语言为基础来学习某种特定的专业课程。ESP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分析能力(needsanalysis)。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以下两个特点:ESP教学目标清晰。仅仅是为了语言目的而去学习语言,这不是ESP的教学目标,而是要以语言为基础来学习某种特定的专业课程。ESP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分析能力(needsanalysis)。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learningneeds)。ESP教学突出在某一特定学科范围内,学习者语用能力方面可以得到提高。学习者以英语沟通为目标,强调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之间的关联。

2大学英语教学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ESP模式的英语教学不仅突出了语言教学的特征,还包容了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这种交叉学科融合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开展ESP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2.1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仅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并不重视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这种教学模式在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但无法在根本上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交际英语能力。ESP模式的英语教学突出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目标性比较强,这就有助于减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压力。学习内容有了针对性,对英语学习就不会再有畏难情绪了,这就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ESP模式的英语教学具有实践融合理论的特点,把教学重心从“英语知识”转移到“英语应用”上来,把英语知识和学科知识很好地进行融合,使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2符合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地在相关行业工作,发挥专业特长,这就要求专业和行业要有对应性。大学英语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相关行业范围内,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实践沟通的能力。ESP模式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这种“以实践为主,以就业为目的”的ESP教学模式,把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源都放在学生身上,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其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2.3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ESP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职场上日渐明显。ESP英语教学突出交叉专业学科的包容性,例如职业、专业、企业和实践技能等相关特征,课程体系的注重学科实践性特征,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入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相互结合起来,这就促进了学生在未来职场的适应性。此外,ESP英语教学理念还能指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就业模式,例如为一些相关企业专门培养“订单人才”等就业模式。

3ESP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学生尽管学习了十几年英语,但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仍然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要求“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设置在第五至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3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设置专业英语文献翻译、专业英语阅读、专业英语写作等课程。保证专业英语学习四年的持续性”。这就从战略的层次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但如何来实施呢?

3.1加强ESP课程开设的合理性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以社会需求为核心的理论,重视所学课程的工具性和市场性。很明显,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层次的,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发展都在国内,少数学生会参与国际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因此束定芳教授提出,一刀切式地设置ESP教学课程是一种教学资源浪费的表现。所有院校和所有科目都进行全英语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这也并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而少数一些适合的课程用英语进行教学,就能吸引部分国际学生入校就读。一些院系有开设ESP课程的需求,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相关的教学资源,同大学英语教学部一起来成立ESP课程小组,研究、讨论和制定ESP课程的教学对象、计划、模式、课程、考核等教学大纲,把ESP应用到协调管理的公共选修课体系,一起来解决ESP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协调课程为学生”的教学管理理念,变“逼我学”为“我想学”。不仅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和差异,也展现了课程的独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技术能力、语言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2完善教学大纲,强化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技巧、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要想最终达到专业交际的目标,就必须把语言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对应地结合起来,还要准确地应用到专业信息交流的`实践环节中去。当前,虽然我国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在不断发展,但还是无法满足学生专业信息交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ESP教师则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实施“打开国门”战略中,我们国家要想提升各个行业竞争力,特别是对外经贸等涉外行业的英语沟通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不可少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交际人才。

3.3重视ESP教师的培训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熟练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专业技能知识是ESP教师所必须达到的标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师只是少数。当前负责ESP教学的教师,要么是英语专业教师,要么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仅仅掌握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知识。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学院要支持和鼓励英语教师提升学位,继续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许多高校已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政策。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这种措施有利于ESP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但是英语教师提升学历一般选择的都是文科专业,很少有教师会挑选理科专业。所以,对于专业是理科方面的ESP教师,应该从中挑选出英语基础扎实的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继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式,即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专业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准备最新的专业知识材料,英语教师课堂进行教授,对于课程中的专业问题和难点,专业教师必须提前向英语教师讲解清楚;而英语老师则负责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两者的分工必须明确,合作流程要规范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教学的开展,实现ESP理论的优势性。

4结语

当前,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国际间的经贸往来、科技影响、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科技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目标已迫在眉睫,ESP教学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总之,ESP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基础语言教学和专业技术方向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新理念,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更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达到教学双方的双赢。

2.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二

1 更新教学理念

Donald Freeman曾将教学的定义称为“认知定义” (cognitive definition) , 他主张教学是思考与实践的结合。因此, 教学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活动, 而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个人思维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例如, 各种教学法的运用、决策能力、个人思维方式、学术兴趣与偏好、自我意识、自我观察、经验积累等等。Ravitz&Snow (1988) 也从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教学理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 而非教师主导的学习;

2) 教师授课的内容是第二位的, 第一位是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或思考;

3) 激发学生兴趣和努力比任何一项专业知识的探讨更为重要。

高职ESP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 在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任务, 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做到让学生学一点, 会一点, 用一点, 提高高职ESP教学的效率。

2 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非英语专业ESP课程宜采用任务教学法, 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ESP的有效教学方式—即采用任务教学法及互帮互助互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了以往ESP课程的沉闷气氛, 降低了ESP课程的学习难度, 营造了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 巧妙地使学生养成了课外主动预复习的习惯,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互动, 最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并在快乐的“动”的过程中实现职业英语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学习等能力的提升。

高职学生是高考第三批次录入的, 总的来说, 基础相对较弱。但他们在ESP的学习上还是很有潜力的,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高职学生接触这门课程时的心理特征分析及ESP课程语言组织上的特点、难点分析;不难得出以下两点判断。

一是, 高职学生一方面对ESP课程满怀期待, 并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英语素养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 当他们真正面对ESP教材时又常常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满纸的英文令他们胆怯, 本就不足的信心也就被严重削弱, 大多数同学对自己能否学好这门课全然没有把握。这时, 他们会把学好这门课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希望老师能为他们打造一把开启学习智慧的钥匙, 让他们提高职业英语素养的愿望化为现实。

二是, ESP课程可分为两个层面: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前者以读译能力为重, 后者则注重听说。理论知识类的文章在语言组织上的特点是:被动句较多、长句较多。对于语法知识本就薄弱的高职生来说, 很难用中文准确表达被动句的意思。他们对长句的理解往往一头雾水, 其症结在于理不清结构。在文章中不断碰到这样的句子会打消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实训英语在语言组织上往往非常简练、较口语化。但是简练的语言易造成理解上的歧异。同时, 口语的表达也是大多数高职生的弱项, 多年哑巴英语的学习已成他们开口的障碍, 诚然语音语调也有待改善。这是ESP实训课程的教学难点。怎样化难为易, 使学生能顺利将学习进行下去,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成为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ESP的教学中采取任务教学法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

2.1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能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的有效形式。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 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 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 因而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同时,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 “情境”和“协作学习”对意义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一起讨论和交流, 协商和辩论, 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 学习者群体 (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 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接受,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认为, “使学生学会共享, 懂得合作”是教师的主要作用之一。

2.2 合作学习在高职ESP教学中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将学习内容先分组再分人进行包干, 那么每人需负责的内容就大大减少了, 如果该生在预习时在这块内容上尽心认真, 是可以做到比较完善的。当然, 该生对其它内容也应在预习时适当关注。学生如经过努力能够掌控教学内容,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有信心, 一次次的小成功, 会使信心得到增强, 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也就来了。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安排各小组在同一学习时间如晚自修, 进行预习或复习, 那么在周围氛围的感染下, 即使出于从众心理也会有很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是一个学习团队, 这对于那些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来说, 可以起到“组织”的督促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能巧妙地使学生养成课外主动预复习的习惯。大多数高职生除了上课几乎不会再去翻课本, 对不感兴趣的作业往往只是应付。将任务包干到人, 使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这对每一个自尊又爱脸面的学生来说, 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会。这样就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同时, 这也能迫使调皮懒惰的学生尽快加入这一队伍。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总会充满好奇。老师演绎得再好, 口语再棒, 最多是受到感染, 而同学在课堂上的自我表现却是一种诱惑。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同一类人进行比较, 自己会主动参与竞技。这使得课堂充满悬念, 从而让人感觉刺激并有所追求。课堂事实上已变成表演的舞台。当学习变成一种趣味, 那还愁没有动力吗?

小组合作学习能大大增加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到人人参与活动, 大大增加课堂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则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每堂英语课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教师引导下的由全班学生参加的课堂活动, 目的是完成一项“工程”, 或是对课文的翻译理解、或是业务的口语交际, 即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总是在“动”。光听记不住, 看了才能记住, 只有去做了才能理解。这样的课堂与“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完全一致。学生只有多“动”, 才会得到发展, 也才会有高的学习效率。

2.3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形成“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次节课课堂复习”的循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步骤可操作如下。

课前预习阶段。授课前将下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块, 每组负责一块, 并由组长将这块内容分配至组员。预习的内容是词汇查找、句子翻译。组长还需将本小组成员所查找的所有词汇及词义抄写到黑板上划好的区域内, 同时在组员的合作下将本小组翻译的内容整理成文上交。该组同学需将其他组抄写在黑板上的单词注解到课文中, 并将其他组准备的内容浏览一遍。其他组亦然。

上课阶段。课堂上, 老师讲解每组抄写在黑板上的单词、词组, 并领读, 导入课文。老师读一句, 该组的同学站起来翻译成文 (随着听读能力的养成, 也可以或最好由学生自读自译) , 老师进行点拨、释疑或补充, 同时一定要有评价, 这是学生期待的。在演绎的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专业词汇, 常用英语表达式。通过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通力合作, 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复习阶段。课后,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所有内容进行翻译理解, 整理课文中的专业词汇和高频表达式, 上交作业。

课堂复习阶段。在复习课上, 随意叫学号 (体现平等、民主) 抽查课文复习和掌握的情况, 以保证人人在课外进行复习巩固。这是学生既担心又兴奋的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使所学知识内化。

随着学生信心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 可逐渐增加分块的内容, 进而实行小组间PK、小组成员间PK, 从合作学习逐步过渡到个人自主学习。

3 巧用教学策略

要使ESP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素养, 还需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与学生交往时, 要信守“爱、尊重、欣赏”这一交往原则, 使学生乐意与老师交往。同时要做好榜样作用, 以高尚的人品、娴熟的业务能力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针对高职生听读能力较弱的事实, 录制课文录音MP3, 让学生拷贝到自己的MP3上,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体贴和关怀。课内外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情感交流。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顺利开展。

3.2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舞台, 课外的努力要在课堂上得到肯定和鼓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钦羡都是对勤奋的馈赠, 信心的增强更增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这样的氛围中, 绝大多数同学都跃跃欲试, 对下一次的课堂充满期待。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不吝赞美、对努力但效果不佳的学生要肯定他的努力、给予方法的指导、同时多鼓励;对于个别懒惰的学生可用调侃的方式, 总之, 要维护每位学生的尊严, 保持课堂愉快、积极向上的气氛。

3.3 课堂节奏紧凑、有张有弛, 激动刺激与轻松愉快相结合

每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的趣味英语环节, 可以是日常口语的学习、英语故事的分享、或英语游戏如绕口令、猜谜语、歌曲、笑话与幽默等。这些如同西餐中的甜点, 总能勾起学生的兴趣, 并对下节课的这一环节充满期待。

3.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重视过程学习

传统的考核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 (70-80%) , 适当兼顾平时 (20-30%) 。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 以为学习就是为了期末的考试分数。事实上,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这依靠的是平时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积累, 而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事后全忘掉”的期末相关考试内容的速成。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 将考核分成三块。平时成绩占40%, 其中教师评分和组员互评各占一半 (20%) ;创新考核 (学期内考核) 占20%, 此类考核宜采用游戏的方式 (否则易招致学生反感) , 比如, 可开展“比比谁记得专业词汇多”、“比比谁的翻译能力强”、“比比谁的口语交际强”;期末综合考核占40%, 期末考试应体现综合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易开闭卷结合, 听说读写译结合。它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总结。

高职ESP教学必须服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在ESP教学的实践中,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努力方向,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ESP教学中, 采用任务教学法, 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如此, 降低学生ESP课程的学习难度、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巧用教学策略,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扮演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如此提高ESP的实际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3]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3.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职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应用 分析

H319.3

随着我国与国际上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整个社会对于当代人们的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英语这一门语言作为当代社会进程中最为主要的语言之一,人们对其也其也有着广泛的关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当今社会上的英语教育和社会上的需求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管是传统模式上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冲击。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必须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存在必要性

1、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了WTO之后,在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外的交流,一些外国人也开始了到中国大陆进行发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开始对多元化、专业化英语人才的需要,一般的交际英语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于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考虑,现在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市场的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2、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的21世纪对于一些专业性的人才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点:有着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较轻的能力和素质以及精神的专业知识。随着近几年,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我国的教育部门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已经开始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且根据专门用途英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从而有效的对各个高职院校提中增强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鼓励。根据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专门用途英语制定一定的原则与标准,就是按实用性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有效的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来完成自身岗业的目标的能力。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这个目标,也决定了在高职教育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必要性。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

1、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性

专门用途英语(ESP)指的是在目标以及内容上对特定的人群制定特殊的英语语言学习计划,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一般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除了具有一般普通性之外还具有专业英语语言的特点。专门用途英语具有词汇单一明了、不带有特点感情色彩,词语准确的特点。在专门用途英语中很少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发生同时它也不存在具有拟人、排比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逻辑性,和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2、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不断的加深。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许许多多的外企开始进入到中国这个市场当中。从外企的就业方式上来看,仅仅是掌握英语的基础英语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外企的需要,因为单纯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于专业性的需要,还需要的是对相关工作单位以及技术上的了解。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外企行业中所设立的行业一般都是需要满足于销售与生产的双方面的要求,所以外企所需要的职员不仅仅是掌握普通的英语知识。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才定位模糊,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的特点。所以现阶段,一大部分的外企需要的是不仅懂得英语知识还需要懂得相关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体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性特点。

三、现阶段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现状

1、以英语为主,专业为辅的专门用途英语

在现在的高职院校当中大多数主要就是以英语为主的培训路线。在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主要是以培训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的的,注重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却没有很好的将其余专业性知识相结合。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这样的英语语言培养不仅不能辅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仅仅是对传统学英语的学习。同时,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英语等级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上增加了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门课程,但是实际上却是在完成了英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并没有对基础的英语课程进行代替。

2、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没有满足专业性需要

高职高专的教学应该是满足于学生应用能力的需要。在这个原则之下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应该是有效的保障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以日常生活用语作为教学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大程度上体现每一个不同专业的特色。如果这样进行教学的话就会出现相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的编写和使用上不能够使用英语、相关的法律专业学生不能够使用专业的法律英语词汇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这样的单一的英语教学内容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多专业的就业目标。

四、解决措施以及解决策略

1、培养双师型的英语教师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师的选择上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应该是选择那些既懂得英语的相关知识又懂得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很难适应现在的这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这种形式。所以说现阶段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高职高专中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有效的进行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让教师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

2、设置专业的語言场景

众所周知,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情景模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英语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与需要,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相关的场景中进行语言学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今后工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应变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增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总结语: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门课程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已经是大势所趋。现阶段要将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高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才能让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张雪红.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周捷.重庆市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4.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四

儿童英语学习,不仅要重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同样不能忽视。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学习其他的课程,如果仅靠这些有限的时间是很难让孩子学好英语的,家庭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家长在家教育孩子学英语不仅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还要购买一些课外的教材来辅助学习。学校的教材虽然都是学校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是这些教材的知识面还是有限的,而且如果让孩子在课外还要面对每天在教室使用的教材会让他们感觉很乏味,适当的购买课外儿童英语教材是有很多好处的。

1.增加词汇能力

英语的句子都是靠大量的词汇累积的,课外再增加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增加词汇的最好方式。鼓励孩子多背点东西,因为所有的文学底子都是“背”出来的,但是要提醒家长教幼儿背诵或阅读时,不要用强迫的手段,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不要只是把书本丢给孩子,陪着他一起读一起背,甚至来个比赛,都能化解背诵过程中的不耐烦和无趣。

2.可激发想像力

课外的教材在准备上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爱看的儿童英语故事书,所有的发明、想像其实都不是凭空能想出来的,童话和故事书正是扮演着刺激孩子想像力的角色,累积得越多,孩子的世界就越开阔,未来就更具潜力,而且能够培养英语的思维能力。

3.协助情景演练

5.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五

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确定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根据ESP的以学习为中心的需求分析理论, 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实施, 首先必须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内容重点, 为学生在目标情境中进行职业交流做准备。目标情境需求的分析本质上就是针对目标情境问题, 挖掘出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者对目标情境的态度。

目标情境中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它是学生将来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目标情景的客观需求, 也就是说学生要想成功地在目标情境中运用语言, 所必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要能有效地在商务领域工作, 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洽谈、书写商务函电与合同等相关的词汇以及在这种情境中常用的语体、语篇结构等;具有电子制单、因特网上交易的能力;能进行国际商务谈判, 从事涉外商务管理与服务、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等。

学习者对自身需求的看法也不容忽视。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经历、对英语的态度和文化信息等主观因素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要有时会与目标情境的需要有冲突, 也有可能目标情境的需要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设计课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习者自身的需要, 提高学习者的动机。高职英语的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 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 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愿望。同时还要了解市场需要, 学习者将来在目标岗位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岗位环境和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为:贯彻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重视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 教学中贯穿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 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以岗位所需英语为基本目标, 培养学生在涉外相关工作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 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设立课程模块选择教材

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专业导向要求的重点。高职英语教师要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 根据社会对所教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实际需求, 有选择地使用英语教材, 强化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中, 主要是与客户在电话、网络、商务会谈中口语的直接交流。因此, 要侧重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而模具专业的学生, 更多的是接触有关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书面文字, 因此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业务资料阅读和翻译能力。课程内容的更新整合与新课程的开发, 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 必须对应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 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例如笔者承担旅游英语教学工作, 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 力求从旅游英语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并根据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将旅游英语课程设计为两个模块:基础英语模块和旅游英语模块。

三、按学生专业选择英语教材

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 对ESP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来选择教材可以减少ESP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符合需求的教材, 我们还应进一步分析其真实性的含量, 确定其是否在目标方面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 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 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和真实性的原则, 高职英语必须服从各个专业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围绕高职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英语涉外业务和活动进行教学, 教材应当结合学生专业进行选择, 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 侧重从各自的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例如, 旅游专业毕业生将会经常用到的日常交际用语、景区介绍等;模具、电气专业常见的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 使学生就业时拥有该岗位所需的英语能力。根据专业选择高职英语教材, 能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提高教学效率, 保障坚持“实用为主”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同时, 按专业选择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个性的重视和关怀, 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岗位就业的相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摘要: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推动着高职办学模式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发现和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在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步加以解决, 以求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优化。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展开解决或改善展开论述。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 2001

6.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六

关键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过渡到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任务,培养学生能顺利阅读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并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遗憾的是由于客观条件制约,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仍处于各专业自发的、零散的阶段。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学时少、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与高职基础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学时太少(以我院为例,会计专业英语仅为36个学时),大大影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造成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再有教学安排上也不合理,部分低年级学生某些会计专业课尚未学过就匆匆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因为对教材中的许多会计专业知识不了解,给他们阅读和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使他们对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2.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在专门用途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

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受学时的限制,任课教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专业色彩浓厚,任课教师由会计专业课老师担任,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得掌握,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英语老师。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和期末考核的反馈结果,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许多同学觉得,学完以后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

二、高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作了新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1.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词汇是影响阅读速度、听力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的要素之一。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熟悉专业词汇的构词方法。一般要求领会式掌握1000~1500个本专业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300~500),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并具有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听: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比较熟悉、语速为每分钟150~170词的英语讲课、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并抓住要点。

说: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经过准备,能就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作简短报告和讨论。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写:能在阅读专业文献和有关专业资料时,用英语做笔记、写提纲、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简介等,并能用英语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80词的有关专业内容的短文和信函。文理基本通顺,表达思想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

译:借助词典能将有关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借助词典能将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350汉字。

三、对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1.学生方面

(1)使学生了解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意向和动力,则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材也无济于事。为了让学生具体了解专门用途英语的实用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举出许多实例来加以证明。如准备去外企迎接挑战性的工作等都会用到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会越来越频繁,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有用工具。

(2)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兴趣。专门用途英语既然是基础英语的继承,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做到情况明了,心中有数。

2.教师方面

(1)专门用途英语对教师有非常高的要求。一位合格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而且还要懂语言教学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具有高度责任心,非常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现有的教学条件。

(2)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的教师是搞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侧重专业知识的提高,而不是普通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只有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更兼备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考虑到对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素质培训要比培训英语教师掌握专业更为容易些,可对专业老师进行英语听、说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3.教学方法方面

(1)严格把好预习关。要想保证课堂进度,需要学生事先认真预习并达到初步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可就某些段落采取提问方式,由学生轮流将其译成中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和更正,对于普遍性的疑问和内容,教师详解。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领会情况,个别未预习的学生也会被发现。

(2)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学,就会迫使他们不得不查阅资料,综合地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解答,以此提高他们的专门用途英语的阅读能力,扩大他们的阅读领域。当然,在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前,教师要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提示,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和增强学习信心。

(3)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的强调专业信息交流,教学中宜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又要训练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主要为学生提供示范性的、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熟悉该专门用途英语文体的表达。课外,主要由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总之,无论是课内、课外,要创造浓厚的实践英语的氛围。

(4)掌握单词方法灵活多样。实践教学表明在上新课时领读单词的习惯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较好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对单词形成初步印象,然后上课时直接进入课文,遇到意义难以辨析的生词重点介绍,下次上课开始时先复习重点词汇和短语。

(5)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习惯。专门用途英语毕竟还是一门语言课,尽管学生事先已学过了基础英语,一些学生的语音语调仍需纠正。在课堂上,只要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反复进行大声朗读,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考核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专门用途英语课主要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即考核学生就专业进行阅读、听、说、写、译的能力。所以,其考评方式应该是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既要考评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又要考核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在考核的时候,可以增加平时学习成绩的比重,这样做会对学生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7.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七

关键词:普通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不但涉及到知识的传授,而且关乎技能的训练。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由来已久,不同时期的专家提出过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不同学校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并不相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涉及以下三种教学:普通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双语教学。

一、三种教学的含义

1.普通用途英语的含义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普通用途英语,是通用英语的简称,也被称为普通英语或综合英语。EGP的教学内容以语音、词汇、语法为重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种基本语言技能。

我国的大学英语在起步时,即以基础英语作为课程名称,而四级考试作为全国性水平考试成为EGP的难度要求标准。

2.专门用途英语的含义

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 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语言教学过程,是我国大学英语历史转型期开始出现的教学模式,延续并发展了普通用途英语。它同时也分为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的出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基础语言培养转变为实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专门用途英语使英语学习与学业、就业和职业等各种需求建立了联系,可以满足各种英语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要求。

3.双语教学的含义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被称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 其教学媒介语是两种语言。双语教学是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教学形式。

与印度、新加坡等双语国家不同,我国的双语教学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即采用外文教材,外语和母语同时作为授课语言,交互使用,不分主次,帮助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达到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些地区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条件较好的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大学英语四级的词汇量要求为4000个;而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对高中毕业生的单词量的要求达到3500个,与四级英语水平比较接近。

2.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困境

大部分高校开设普通用途英语课程,以帮助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而《高中课程标准》分级标准中对八级和九级英语水平听说读写的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基本一致。因此,普通用途英语与高中英语内容重复,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懈怠的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四、六级考试早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普通用途英语的教材从课文的选材、词汇的选择到练习遴选都是以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依据,不能满足社会和专业的要求,通过四级考试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看懂外文资料、无法听懂外文讲座的情况屡见不鲜。

3.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得到重视

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要求是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必然面对外文资料和设备,而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有用外语交流技术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和专业更加相关,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成为引领大学英语教学走出迷途的不二选择。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研究探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评估方式等课题。

4.双语教学的尝试

从2002年开始,双语教学被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考核指标,同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各个重点大学纷纷建立试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用非母语思维,达到在母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之间随意进行转换的境界,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而我国的双语教学起步晚,只有重点院校和前沿学科及涉外专业对于双语教学比较重视,其他高校对此方面的投入并不够。

三、如何处理普通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各位专家学者及广大英语教师为此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他们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专门用途英语应该完全取代普通用途英语

复旦大学程雨民教授和著名英语语法学家章振邦教授及上海交大的杨惠中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2.双语教学取代专门用途英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海华教授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完全取代EAP。一些专家们主张:随着双语教学在许多高校逐步开展起来, 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应该推行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只要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现阶段用双语教学完全取代专门用途英语是不符合现实的。目前,普通高校的学生英语能力亟待提高,而实施双语教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材选择等问题都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密不可分。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是開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缺乏专门用途英语的支撑,双语教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如郭剑晶教授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一书中所指出: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基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过渡的桥梁,双语教学才是最终的目标。” 当然,大学英语由普通用途英语转型为专门用途英语,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将遇到很多困难,如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跨学科知识;教学体系尚需理顺等。只有克服上述各种困难,正确认识普通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才能顺应潮流,培养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 [J].外国语,2002 (6):10-12.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 [J].外国语,2003 (4):1-6.

[4]王海华, 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 外语界,2003,(1).

[5]韩金龙.EAP: 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6):24-25.

[6]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 [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8.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有效教学,高职院校

一、引言

在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体系中,普通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和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一直是两大主流。目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是突显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普通英语强调理解英语的基本语言结构,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此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们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语言共核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方面的差异也不大”。

显然,仅凭学好普通英语不足以满足用英语处理特定领域事务的需要。要满足这个需要就必须借助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学生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所学专业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且与学习者将来的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也应该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普通英语教学已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老师们只有根据ESP原则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才可以较快地获得专业交际能力,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达到行为的水平,而不只是停留在认知的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应进一步落实“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应重点突出ESP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其文化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结构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而普通英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既有外语知识又有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这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学仅停留在单纯掌握基本英语语言知识或日常的交际用语已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正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者的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应用能力,使英语学习更具实际意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知,高职英语教学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而ESP的教学目标恰恰体现了高职英语的这一教学目标。

三、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是培养能力的载体,是ESP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对完成教学目标、对有效实施ESP教学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材都必须针对不同的读者选入不同的内容。市场上目前虽有一些ESP英语教材,但大部分选材大都偏重对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而且教材内容大多是从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拷贝而来,几乎不加任何改动,语句单词生涩难懂;部分语句虽有解释,但解释得很不够;甚至该解释的语句没有解释。而有些语句不需要作者作解释的,课文中却给予了注释。这样的教材就连本科生学起来也很头痛,更何况高职的学生?因此,适合高职学生所使用的ESP教材的研发势在必行。

高职英语课程的开发一直缺少有高职特色的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沿用的是普通高校的课程开发方法,脱离学生的职业需求,所以未能形成自己的英语课程特色。ESP最重要的是它的课程开发理念,其课程的设计皆从目标岗位出发。为突显高职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ESP教学团队必须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将来的就要需要、强调技能训练的英语教材。

四、培训合格的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ESP教师作为教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与我国理想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所要承担的任务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必须与专业教师合作,他们都应该是教材设计的参与者。Dudley-Evans和St John认为ESP教学的实施者应称为“practitioner”,而非“teacher”,合格的ESP教师须兼具以下五种角色:老师;课程设计者;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者;研究者;测试与评估者。这样的教师队伍对高职教学目标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不断根据教学评估中的反馈信息对教材进行更新和改进。一支善于沟通的ESP教师队伍,有助于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因此,ESP教师角色可以为我们建设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师队伍提供现成的依据。

然而,ESP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普通的英语教师很难胜任。ESP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普通的英语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无法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词义,他们绝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虽然语言功底扎实,但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故而对进行ESP教学感到无能为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而有合理的ESP教师队伍,这个队伍应该有懂得英语的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组成,然后再对他们作必要的岗前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以促使他们能够胜任ESP的教学,逐渐让他们成为既精通英语又懂得相关专业的“双师型”ESP教师队伍。

五、采用合作化教学手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科学途径

在组建了ESP教学队伍以后,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就要合作分工,共同完成全面ESP教学过程,包括分析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其合作内容一般包括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交流教学观点和思想、共同编写教材或组织教学资料、共同熟悉和学习教学大纲、共同收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及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特长,使之取长补短呢?金品卓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实施ESP跨学科的合作教学。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了五年的服装英语教学的教师,也认为,该方法确也科学、可取。

笔者在组织和实施服装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科学有效地实施ESP教学必须要作较长时间的教学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专业教师负责协助英语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数目等;专业教师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英语教师提供讲座或辅导;英语教师为专业教师提供语音语调及其他必要的语言知识的培训。

在具体的教学上,笔者曾组织尝试过三种授课形式,效果都不错,它们是:

1.以专业教师为主,英语教师为辅的授课形式。

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走向课堂,在讲授涉及到大量专业知识,少量语言知识的章节时,可采用此种授课形式。

2.以英语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授课形式。

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走向课堂,在讲授涉及到大量语言知识,少量专业知识的章节时,可采用此种授课形式。

3.兼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教师单一授课形式。

ESP教学团队成员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已具有了跨学科的教学能力以后,可采用此种授课形式。

六、开发必要的课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补充

开展ESP教学当然要比开展公共英语的教学难度更大,毕竟目前市场上有关ESP的教学素材和软件可选择性比起公共英语的教学素材和软件来算是少之有少。所以为了丰富平时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们学起来不感到单调乏味,老师们必须要学会而且要擅长于课件的制作,这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较好的激发。

七、结语

ESP教学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需求。既然社会需要既有良好的英语技能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就要重视和加强ESP的教学研究、强化ESP教学,把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把ESP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1) .

[2]金品卓.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3]陈冰冰.关于ESP教学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温州大学学报, 2004, (6) .

[4]胡春洞, 王才仁.ESP的理论和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9.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九

“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泰勒(R.Tyler)最早提出。他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满足预期目标的程度作出测定和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从而为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得到教学增值的过程[1]。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指出,评价常与测试相联系,每当谈到评价的方法时,许多教师马上就想到测试。然而,评价与测试之间是很不同的。评价通常以搜集到有关学习者当前情况的信息作出的,而测试只是搜集信息的方法之一[2]。

事实上,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就其目的不同,教育评价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它的目的是监督事物的发展,并调整、修正发展进程,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终结性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某一阶段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效果,提供一个总体评价成绩的资料。总结性评价是一种诊断性评价,它一般在期末或学期结束时进行[3]。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有水平测试,如大学英语A, B级考试;成绩测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专门用途英语的评价则多采用此种方式。这些测试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下的评价体系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作为一种语言基础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完整体系,充分体现了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去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本质上这一目的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引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当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校方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其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教师队伍;教材不成熟,模式过于传统,等等[4]。这些问题导致了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仍然照搬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模式,只强调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其评价体系也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1. 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而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主体———企业,则完全没有参与其中。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也完全处于被动局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2. 评价方法单一。

很多职业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有的甚至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3. 评价内容狭隘。

由于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往往集中于易于用纸、笔检测到的知识技能层面上,题型也大多集中于选择、填空题,没有涉及较为高级的心智技能,如辩论、口语、交际等[5]。

在此种评价机制下,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挫伤,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使得学生钻研应试技巧,而不重视语言能力的运用,只注重学习结果,(准确而言是考试分数)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语言能力恰巧正是专门用途英语所要培养的,这样一来就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在结束学业以后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连基本的应用文都看不懂。

三、多元评价模式的确立与实施

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现行存在诸多问题的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革命性的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应试教育”特征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越来越希望能够摆脱“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困境。在以“实用为主”为原则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也日益重视评价功能的转化,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这种评价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摸索一种巧妙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自优势的评价体系,以期对教学活动起到最大程度的反拨作用。本文中构建的专门用途英语多元评价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专门英语课程多元评价模式不是单纯的标准化的测验,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作出的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对课程内容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无法考查学生在动态的真实的背景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综合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

2. 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重点地考核。

各个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对英语的需求不相同,每个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不同这要求我们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对学生的各项语言能力的考评进行不同的侧重。在多元评价模式下的专门英语教学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起点低、基础薄,我们可以在同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在低年级时的英语成绩进行分班设置(由于大多数学校一般在第一年开设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在第二年开始开设),比如从高至低分为A, B, C三级,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此外,不同的专业对于英语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如文秘、商务管理等专业在实际运用当中可能更加侧重要求口语、写作能力的运用,而像计算机、机电等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相比而言可能更为重要。那么在不同专业需求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对各部分能力的考核分值。

3. 多种评价主体。

在多元评价模式当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展开自评和他评。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个体表演、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制定一些评估方法的示范,帮助学生自评和互评。比如,在涉及口语的评价当中,可以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一个等级有相应的标准描述[6]。在口语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对自己和他人进行一个客观评价。除了对于语言表现的描述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评价中对如下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努力程度,同以往相比的进步的程度的判断,对于情感态度、学习反思及主要学习需求的描述等。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组长,然后请他们制定平时课堂口语考核档案,记录学生们平时表现情况。在写作能力的评价当中也可以采用此法,教师将学生的作文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然后通过示范给出一些正确的反馈及评分标准,请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评或互评,评完后请批改者在作业上签上名字,由教师统一检查批改情况,再对批改不规范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这种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接收到对方的反馈,教师能根据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错误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也能从自评互评中更好地消化知识,加深印象。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将企业加入到评价的主体当中来。一学期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几次,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然后对其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考查。

本文中所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各占一半的分值。体系结构和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

在实施此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项考核的分值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的需求性而进行增减。

2.对于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的评分细则可由任课教师制定,可列出许多加分项目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课堂考核还可适当加入对出勤的考查,此外,学生在课外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是英语表演等都可以纳入加分项目。

3.分层次、分组教学,并由教师或组长建立学生平时成绩档案袋,记录学生点滴的进步。教师可定期查看,并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出自己的评论。教师在教学的评价中应多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毕竟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多加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减少对英语这门课程的恐惧感,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高职高专专门用途英语的多元评价模式综合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在专业领域上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当中去。

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推行不仅仅是局部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它所依赖的是高职高专专门用途英语这门课程的整体改革。因此,在这一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这一部分,本文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索。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全面推行富有成效的专门用途英语评价模式,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与规范。

参考文献

[1]曾必好.“122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Vol.26, No.1:113-116.

[2]王蔷, 程晓堂.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3]陈治云: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8.5.

[4]贾梦霞, 黄瑛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ESP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Vol.7, No.3:157-159.

[5]蔡植瑜.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11, Vol.16, No.11:173-174.

10.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十

【关键词】专门用途 英语教材 课程建设

所谓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缩写为“ESP”,它是指为特定学科、特定职业而服务的英语,是为某种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教学课程。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人才的培养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加强,熟练运用英语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与之相适应,我国的英语教育也不断进行调整、改革。

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1.课程改革提升对英语教学要求。首先,最新高中英语教学课标要求高中生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与大学英语教学达到了同样高的水平,高中也将开设与大学英语相近的课程,这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极大压力,迫使大学英语做出相应改革,提升英语教学要求。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对专门用途英语给予高度重视,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把综合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全面学习,2009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分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部分来进行。

2.普通英语教学丧失活力。大学普通的英语教学目前仍停留于基础教育层次,词汇的掌握,语法的学习依然是英语课程的目标,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依然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听、说、读、写严重分离。大学虽然已通过高考的“鬼门关”,但依然面临各种资格证考试的压力,英语学习更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变的枯燥无味,其中还有不少学校将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获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外力的强压下,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应付英语考试,英语课堂也只能成为四六级考试的培训课。这种基础英语教学忽视了优等生的良好基础,也忽视了对普通学生的兴趣激发,将基础不同的学生集中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唯一的英语课变成学生打瞌睡、走神的佳地,这也极大地挫伤了英语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整个英语学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倘若任其发展,英语教育便失去意义。

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就目前高校的教育情况看,专门用途英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的大多数专业往往只开设大学英语一门课程,并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英语基础高低不一,无法展开深入的专门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有些吃力,另一方面是教师英语教学能力不足,其“词汇+翻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难以两全。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方向

1.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是一个档次的提升,而基础英语又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实行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首先就应该打好英语基础,目前高中虽然实行了新的课标,提升对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要求,但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整体英语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这期间大学依然需要基础英语教学。在改革初期,最合理的方式是实行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堂与专门用途英语课堂,即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可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可先进行基础英语的培养,再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

2.培养针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英语技能与专业技能的结合,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数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也不具备充足的信心进行英语授课,实现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二为一是改革顺利展开的前提。

三、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方向

1.英语知识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是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结合体,其最终目的即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应用,因此,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做到英语与专业的密切结合。其中应涉及专业名词的学习与应用,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口职业的交流等方面,并注意将知识的讲解与案例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学习,了解专业英语的用法。

2.专业学科细化。专门用途英语,重在“专门”,它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同专业应开设不同的英语教学,因此,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细化专业学科,针对不同专业编写不同教材,像商务英语教材、新闻英语教材、计算机英语教材,使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有所依据。

严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材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充分地掌握知识,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另外,学生学习应时积极主动的过程,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充分把握知识,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总之,新的时代要求下,英语教学改革是必然的选择,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无疑是其改革的最佳选择。专门用途英语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科,既使学生英语技能得以提升,也使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和拓展,是一举两得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余中伦.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反思和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3:74-76.

11.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十一

一、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完善

我国加入WTO后,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 外语的应用性特征显得越来越明显。0007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在谈到课程设置时, 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各高校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王守仁教授指出,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 要把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ESP教学放到议事日程上来。[5]国内一些高校, 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 逐步开始开设一些ESP课程。

二、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各种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又称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相对于职业基本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对当前的社会职业结构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职业竞争的激烈, 使得高校必须根据各种不同专业的岗位具有不同的特色, 着力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从而增强他们未来的职场综合竞争力。

2.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特征。职业核心能力虽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 但是不同的专业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主要是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能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根据相应的交际对象和交际需求, 恰当的应用英语语言形式顺利完成和解决各种涉外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一种语言的学习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因此, 在教授一门语言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教授一种文化。现在英语教学倡导“用英语进行思维”, 指的是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去设身处地的了解学习英语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因此, 在高职应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应用英语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 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 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在不同场合顺利完成交际过程的交际能力, 让学生能够成功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三、高校英语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1.教师应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能够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高校学校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增强对英语文化底蕴的了解, 才能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增加英语背景知识的介绍, 使得学生对说英语的民族文化能有较深刻的了解, 通过分析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 能够实现自如交流的目的。

2.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际氛围。人们是在一定的交际文化环境中学会语言的使用的, 所以说,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环境。在授课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创造出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 引导学生尽量使用目标语, 逐步让学生排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进而最终能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提出具有分析性的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不同的文化现象。

3.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能够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因此,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学生才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两种不同民族的文化, 对英语文化有一个客观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吸收。

4.加强英语教学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首先, 要让学生对英语应用者和汉语应用者之间逻辑思维的区别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汉语, 逐渐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性和汉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其次, 改变原来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注重对英语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Mueller, L (1977) .Language as Art and Art as Language.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The English Journal, Vol.66, No.7.

1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篇十二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语境中的语篇;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04-0024-4

Abstract: In the long run, the mainstream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should be ESP teaching. Learners of English are concerned with successfully understanding and producing a range of texts us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language across diverse situational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s. Accordingly, ESP teaching is organized through two strands: text in context and language. Teaching text in context refer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s socio-cultural context and its situational context; the language strand outlines the choices availabl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system to express what is described in the text in context, matching the four components: genre, field, tenor and mode.

Key words: ESP, teaching model, text in context, language

1.引言

有关资料显示,当今英语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ESP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很多国家普及开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英语教育界才开始对ESP给与关注。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ESP教学曾出现很好的势头。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又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然而,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高校的ESP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秦秀白,2003:45-49)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ESP的教学方法研究还不够。本文将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层次的解释,对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观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作出探索,与同行们切磋商榷。

2.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

系统功能语法所谈的语言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的,是语境中的语篇。由于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是一种交际活动,所以它应该与交际的环境一致。语境(contexts)意指一个普遍的文化语境和一个具体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胡壮麟等,1987),可以被看作是特定文化中所能表达的意义的总和。文化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影响是最广泛、最微妙的。情景语境是语篇的直接语境(immediate context),可以被看作是促成语篇构成的所有相关特征(motivational relevancies)的抽象化。

语言使用的语境及其功能对使用者对语言的选择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有很大影响。同时,彼此交流的成功还取决于双方对语言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首先,我们需要共同的语音系统,如是书面语,我们需要共同的文字系统。同时,我们有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系统,以使得语音和文字符号与语法模式中的词汇相匹配。最后,我们应懂得词汇和语法所包含的意义及其不同语境中的恰当意义。

语言学家经常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的层次,并用“体现”(realization)一词来描写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Butt,1995:118;胡壮麟,1987:196)。语言层次可以分为表现形式(expression)和内容 (content)。语音(phonology)或文字(graphology)这一表现形式体现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这一内容层次,而词汇语法层次体现语意(semantics)这一内容层次。语意系统则体现语言外的语境层次。换种方式说,语境由语意来体现,语意由词汇语法来体现,而词汇语法则由语音或文字来体现。所以,我们可以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多层次的系统,语言使用者根据特定语境下的恰当意义作出词汇语法的选择,然后用语音或文字表达出这些词汇语法的选择。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层次的解释,本文下一部分将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作出探索。

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因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各种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潜势,成功地理解和创作各种语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将相应地沿两条线索进行:语境中的语篇(text in context)和语言(language)。这两条线索是紧密相连的;语境中的语篇可以看作是较广泛的线索,而语言可以看作是英语中各种可用源泉的更具体的线索。两条线索都建立在语境的两个层次上: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反映出影响语篇和语言的各种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这些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通过英语文化中的各种体裁体现。包含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情景语境包括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

3.1 语境中的语篇的教学

3.1.1 语篇的文化语境分析

文化语境指的是整个社会文化背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长期以来,每种文化都形成了被本言语社团承认的,使用语言达到特定目的的方式。这些公认的,可预知的方式被称为体裁或语类。语篇的文化语境和体裁处于同一个层次,并由体裁来反映。语篇的文化语境分析就是对语篇体裁的探讨(Feez,1998 :8 ;黄国文,2001:1-5),主要包括语篇的社交环境、语篇的社会功能或目的、语篇的体裁结构或称纲要式结构以及各步骤对实现体裁功能的作用、语篇的连贯等,并比较本族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中该体裁在以上各方面的异同。

3.1.2 语篇的情景语境分析

语场指语境的内容,即话题或活动。将要涉及的各种语境中的语场范围由学习内容决定。这些不同内容的语场在技术性(technicality)方面有所不同,比如语篇是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的书信或对船舶构造与特性的介绍等。

语旨指语境中的人际关系因素。这些关系因素由特定情景中语言的使用者决定:作者和读者,说者和听者,制片人和观众。这些语言使用者受到他们彼此之间关系的支配,比如,他们的地位、他们接触的频率和他们的情感投入程度。通过语旨分析,英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跟他人交往,同时能提高对自己和他人语言选择恰当性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文化中特定语境中“恰当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的书信中,双方属正式的商务往来关系。此时,语言技巧策略尤显重要,作者在用词和句式选择上要十分小心,采用语气和情态方式客气、体谅、彬彬有礼地达到交际目的。而船舶构造与特性的介绍是没有确定交际对象的独白,除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就没有任何人际交往的关系,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毫不掺杂个人感情的有距离的平等的关系,所以语篇通常使用陈述语气,语言也比较正式,对说明对象做出客观描述。

语式指特定情景中交际的媒介。交际的媒介影响语篇的组织要素。语式可以被看作是从口语逐渐过渡到书面语的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典型口语化的语言,通常是面对面进行的并伴有一些动作。在连续体的中部,口语和书面语交织在一起,这样有些语篇是书面形式的口语化语言,能够朗读;有些语篇则是口头形式的书面语。连续体的另一端为典型的书面语,这样的语言具有回想性的特点,语篇由作者写给未知的读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同时,各种交流技术的使用,包括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将对语言与交流技术一起所起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带有流程图的说明有别于不带任何可视语篇的说明;同样的信息,出现在带有图片语篇、动感、声音和彩色的网页上与写在纸张上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3.2 语言教学

语言这一线索将概括出英语语言系统中用于描写语境中的语篇可做出的选择,分别与体裁、语场、语旨和语式这四个成分相对应。语言说明语篇达到它交际目的的结构方式,以及用于表达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意义可作出的选择包括诸如身势语、眼神等非语言选择。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教学应对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2.1 体现体裁的语言的教学

体现体裁的语言教学的教学应包括以下项目:

1)所学语篇体裁的主要语言模式,比如,报告体裁和解说体裁中的一般现在时 ;表示行为的动词以及叙述和解说体裁中的感觉过程(sensing processes)。

2)体现体裁的结构特征的语言,比如,报告体裁中的“In the Lower House, ...”等。

3)书面语篇中用于分析小句结构和语篇信息扩展的界限,比如,并列句中的连接词:and, but, or, so;复合句中的从属连词:as, if, since, whenever, after ;复合句中的关系从句:...,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869, ...等。

4)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因素,比如,连接句子或段落的连词:however,there;表示指称的代词:Carla said she誨 do it. ;词的搭配:The residents have lodged a complaint. ;具有各种语义关系的词:同义词、反义词、同一语场的词、上意词—下意词、整体词—部分词;还有省略、替代等。

3.2.2 体现语场的语言的教学

体现语场的语言的教学应包括如下项目:

1)日常词汇。比如,表示各种过程的动词;表示过程参与者的名词词组;表示与过程相关的地点、时间、方式等环境的介词短语和副词;词的多种意义等。

2)专业技术词汇。比如,表示行为过程的digest, metabolise;这些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的vitamins, because of high sugar levels等。

3)名词词组及其扩展(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exciting medical advances in recent times has been genetic research.),包括修饰语(The medical discovery that has had the most impact is ...)。

4)动词词组。包括短语动词,如put off, put up with, put out等。

5)抽象的和技术性的名物化(nominalization)(变为名词的词)。如growth(grow), development (develop), beauty(beautiful), capability(capable)等。

3.2.3 体现语旨的语言的教学

体现语旨的语言的教学包括如下项目:

1)非语言人际交往因素:

——身体语言、手势

——语音、词的重音、语调、声调、节奏和声音大小;

——通过陈述(statement)和疑问(question)进行的信息交流:Have you got the time? ;It’s two o’clock.

——通过提供(offer)和命令(command)进行的货物(goods)和劳务(service) :Can I help you? ;Give me that...

——直接(Go outside and make that noise.)和间接(Perhaps you could do that outside. It’s a bit noisy, isn’t it?)表达命令。

2)情态(modality)的表达(即确定性——certainty和职责——obligation的程度):

——使用表达情态的一系列因素:“They tend to increase with age.”,“Perhaps we might be able to change her mind.”,“If you want my opinion, ...”,“I wouldn't do that if I were you.”。

——挑选出表示主观和客观因素的表达法,主观因素能说明人的身份:“I am certain that the issues are not ...”,“Loggers think that ...”,“The issue will certainly cause ...”,而客观因素不能 :“Logging is ...”。

3)表达人际关系意义的实词:

——表示立场、态度和感情投入的词:“The colors used are gaudy.”,“the Governor’s residence”而不用 house 或 shack;还有像overweight, obese, portly, fat, stocky, matronly这样的词。

——颜色、声音和景象在英语文化中的特定意义:“She was dressed in black.”。

——表达褒义和贬义的常用搭配:heavy footsteps,creaking doors通常暗含贬义而 bright lights通常暗含褒义。

4) 委婉语和幽默:“May I go to the loo?”,“I need to have a leak.”,“He passed away.”。

3.2.4 体现语式的语言的教学

体现语式的语言的教学包括下列项目:

1)被前景化的语言要素(即位于小句、句子、段落和整个语篇开头的语言要素):

——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环境的短语:“After about five minutes, take out the tray.”,“In Table 1, it is clear...”,“Carefully she put one foot in front of the other.”。

——表示行为过程的动词:“Take out the tray after about five minutes.”。

——范畴化或抽象化表达法:比较“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anda’s habitat is due to...”和“People are destroying the places where the panda lives and ...”。

2)前景化所要求的主动或被动 :在“The heavy rainfall led to minor flooding.”中“原因”被前景化,而在“Minor flooding was caused by the heavy rainfall.”中“结果”被前景化。

3)使语篇连贯的信息结构:

——解说体裁中各步骤之间的连接等。

——语篇的引入部分、各段的主题句、语篇中各句子的开头和语篇的结尾之间的连接。

4)谓语(除限定成分之外的整个动词词组)的时态构成 :“I play chess for the school.”,“I played chess...”,“I am going to play chess for the school.”,“I haven’t played chess before.”,“I was going to have to play chess even if I didn't really want to.”。

5) 印刷习惯:

——普通词和非普通词以及高度技术性词的拼写,包括词的发音和词的拼写之间的联系

——语调与标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复合句中的逗号):“Before I could go, I had to clean up.”。

6)不同媒体与语式(口语,书面语,视觉的和动觉的)之间的联系,即多语式资源:

文字语篇与视觉形象(图片说明、图表、平面图、表格)之间的关系:

——文字语篇与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声像的共同使用,比如,制作网页,用箭头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指向某一特定的项目,或表示流程图中的序列。

——在有文字语篇或没有文字语篇情况下不同媒体、移动、声音、视角和光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比如不同的拍摄角度(俯视、仰视或直视)和距离(特写镜头、中距离拍摄或远距离拍摄)所表达的意义。

4.结语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社会语言观对语言层次的解释基础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文中教学各方面所列举的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该教学模式与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有很大不同。

该教学模式从探讨语篇的语境开始,然后在与语篇的语境相联系中进行语言要素的教学,从语篇的宏观教学到微观教学。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只进行语言本身的教学。此教学模式对语篇文化语境分析使学生更加关注语言的真实使用,主动探讨语言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模式,积累大量的语篇成分知识,为有效地构建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语篇打下基础。同时,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文化蓝图和文化资本时,他们使用各种语篇模式的信心也会增强,并能根据需要调整、组合语篇的模式,在文化语境中做出有意识的、策略的、有效的选择,来达到单一的或复杂的交际目的。情景语境分析可以使学生懂得即使使用同一体裁语篇时,我们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语言形式,预见特定情景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意义和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语言使用“恰当性”意识。

该教学模式不仅分析语言要素,而且明确、系统地探讨语言要素与语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该教学模式的语言教学不只注重语篇概念意义的教学,同时注重人际交往意义的教学,并把各种媒体与语篇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正是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获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水平,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Butt, D. & R. Fahey & S. Spinks & C. Yallop. Using Functional Grammar: an Explorer's Guide[M]. Sydney: NCELTR, 1995: 118.

Feez, S. Text-Based Syllabus Design[M]. Sydney: National Center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8: 8.

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1-5.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96.

上一篇:工程资料归档总目录下一篇:2011文化馆上半年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