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质量监控流程

2024-11-26

输血过程质量监控流程(精选5篇)

1.输血过程质量监控流程 篇一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在病床边进行的最后核对是发现受血者身份弄错,从而防止致死性不配合输血发生的最后机会)。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臵

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

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

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

也输注给患者。

6、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这种输血器可以使

血液或其成分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从而对输入的容量和输入的速度进行准确控制。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

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8.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

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8.2、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

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8.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

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9、血液加温问题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若有特殊情况,如: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还要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对血液进行加温。如果加温的血液未用则应报

废。

10、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

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按说明书操作)。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①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②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1、输血患者的监测

11.1、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

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因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故要特别重视这一期间的监测。

11.2、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12、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

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督促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

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2.输血过程质量监控流程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69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输全血3例, 红细胞悬液672例, 洗涤红细胞2例, 血小板11例, 冷沉淀2例, 排除输血浆者。选择2014年1-12月632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输全血6例, 输红细胞悬液602例, 输洗涤红细胞2例, 血小板22例, 排除输血浆者。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原制定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 观察组按照改进后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 并使用输血查对单。两组输血质量考核方法均采用本院输血护理质量组采取个案追踪的方法, 每月随机考核10例全过程输血护理操作, 各护理单元质量考核小组每月亦采取个案追踪的方法考核全过程输血护理操作1~2例, 每月将输血质量缺陷上报护理部,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1.3 评价指标

(1) 输血不良反应, 是指患者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疾病感染等。 (2) 输血护理质量缺陷, 是指在配血、取血、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输血护理记录各个环节出现的缺陷。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8例 (1.3%) , 低于对照组17例 (2.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6, P<0.05) 。

2.2 两组患者输血护理质量缺陷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护理质量缺陷37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22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5.36,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分析

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存在较多缺陷, 具体表现在, (1) 输血查对方面:①输血“三查八对”查对项目不全, “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质量、包装是否完好, “八对”即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 (Rh血型) 、交叉配血结果[4]。较多低年资护士三查八对项目知晓不全, 操作时存在查对不全面的现象, 特别是漏查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及Rh血型的现象较多。②双人查对执行不严格, 表现在输血的各个环节。采集配血标本时一人单独操作, 无第二人核对;输血时二人核对的依从性不高, 存在治疗室双人核对, 床边一人核对的现象;夜间值班时双人查对落实不到位。③核对流程不规范, 查对时仅携带交叉配血报告单, 不携带病历查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血型;双人查对时机械读交叉配血报告单, 较多年轻护士未找到查对项目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对应位置, 使查对流于形式;未执行双人交叉查对及诵读查对。④输血时未双向查对, 患者或家属不知晓自己的血型, 未参与血型查对。 (2) 输血转运存放及输血的时效方面:各科室护士自输血科取血, 无贮存血液的专用容器;将同一患者的多袋血同一时间取回, 致使血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全血和红细胞未在30 min内开始输注, 4 h内未输完;200 ml血小板未在20 min内输完;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时, 未先输血小板后输红细胞;1个单位冷沉淀输完超过10 min。 (3) 输血过程观察不规范:表现在输血重点时段监测不到位, 输血开始、输血后5 min、15 min、输血完毕未监测生命体征;输血后每30 min巡回观察不认真;部分年轻只注重患者的生命体征, 未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 (4) 用毕的血袋处理不规范:输血完毕血袋未送血库冰箱保留24 h。 (5) 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表现在只记录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 未记录患者输血种类、血型及量, 未记录输血开始、输血15 min、输血完毕时的生命体征及输血滴速。

3.2 输血查对单的应用

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中查对缺陷占全部缺陷的38%, 输血流程中采血、取血、输血各环节查对项目多而繁琐, 但如果任一环节查对不认真, 都可能发生致命的错误, 故院护理质量委员会及输血委员会经过讨论设计了输血查对单, 具体内容是, (1) 眉栏项目:包括患者科室、病区、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2) 采集血标本:采集者和核对者签名。 (3) 取血:包括取血的时间, 取血者签名等。 (4) 输血前查对:查对有无输血知情同意书, 查患者的交叉配血报告单、发血单及血袋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5) 床旁查对:再次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填写输血开始时间。 (6) 输血后查对:最后再查输血“三查八对”项目, 初核者及复核者签名, 填写输血完毕时间。所有核对内容均采用表格式, 只需要对查对内容进行打勾, 每个环节要求护士逐一确认, 双人签名。

3.3 输血流程的改进

针对存在的输血护理质量缺陷, 对输血流程及细节进行了改进及规范, 具体内容体现在, (1) 查对方法:输血时各环节均采用双人查对, 并且强调是相同的两个人查对, 其中一名必须为未非轮转护士, 这样更有利于落实责任;查对时采用有声诵读及应答的方法, 并且需再交换查对一次;强调与患者查对时采用双向式查对的方法, 即由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 悬挂醒目的血型牌, 使患者及家属参与查对[5]。 (2) 采集配血标本:由责任护士单人查对输血申请单及采集血标本, 改为双人核对, 并同时打印两张采血条码, 一张粘贴在采血试管上, 一张粘贴在输血申请单上, 避免了因手写造成的人为错误;双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配血标本, 如为夜间值班期间, 由帮班护士或值班医师帮助核对。再次禁止护士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及同一患者的血型标本、配血标本, 如为急诊患者需同时抽取者, 用两只试管分别采取, 严格查对。 (3) 取血过程:医院统一配置了取血箱, 以免取血途中血液收到挤压、震荡及冷热的影响血液质量, 并重申全血及红细胞取回后室温存放时间不超过30 min, 血小板从血库取出后立即使用, , 并轻轻摇动血袋血袋, 以防血小板聚集[6];明确规范非抢救患者不可一次取多袋血液, 确保血液“冷链”的完整性[7]。 (4) 输血流程:各科室增加了输血瓶签单, 写明患者的床号、姓名, 以免同科室有多人输血时更换错血;强调必须双人持病历及输血交叉配血单、发血单进行查对, 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全血及红细胞4 h内输完, 血小板20 min内输完, 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时, 应先输血小板后输红细胞[8]。 (5) 输血过程的观察:对护士进行输血相关并发症及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的培训, 规范输血开始5 min、15 min输血滴速的调节及观察要点, 输血全程每30分钟巡视观察一次[9]。规范输血记录三部曲, 即输血开始、输血15 min、输血完毕时生命体征的记录。 (6) 用毕的血袋处理:用毕的血袋送血库冰箱内2℃~8℃保存24 h。

3.4 输血流程改进及输血查对单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改进后的输血流程, 运行1年后,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由2.5%下降至1.3%, 输血护理质量考核中存在的缺陷由225例降为37例, 特别是输血查对单的应用使查对方面的缺陷大为减少, 使输血的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得到了全面的查对, 使护理人员查对有内容可依, 提高了双人查对的依从性, 明确了查对者的责任, 从而减少了输血安全隐患。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护士通过认真查对发现医生输血申请单血型写错1例, Rh血型写错2例, 检验科将血袋号写错2例, 将Rh阴性血液发Rh阳性血液1例。但用毕的血袋送血库冰箱内贮存仍存在缺陷24例, 主要表现在夜间输血时, 今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借鉴别家医院的经验, 各科室统一配发血袋回收盒, 加盖放在冰箱内, 24 h内送血库, 并建立血袋返还登记本。在输血其他环节仍存在个别的护理质量缺陷, 分析原因主要是年轻护士培训后仍有相关知识未掌握, 这要求我们要定期强化培训。

3.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检测流程 篇三

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完整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3)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作急性溶血评估;

(4)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 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5)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 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质控数据失控处理流程

1、常规实验:应该在每天实验开始前(或与第一批次实验同时)进行,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实验; 特殊实验应在每次实验前进行。

2、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后,应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原因: • 重复检测,排除人为误差所致

• 更换质控品,以查明质控品是否过期或变质;

• 更换质控品以后仍不在控,可以进行仪器维护后 再测失控项目,可排除仪器问题引起的失控。

4.输血过程质量监控流程 篇四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源,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工作质量问题: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是保障用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等现象都会影响输血的工作质量,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

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合理用血包括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以及输血治疗不及时和无钱不给输血等,另外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也容易造成一旦有了医疗纠纷,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处于败诉的可能。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对策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对用血工作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血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显得极为重要。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惟一基础,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浆制品)。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前:根据医嘱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知情同意: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必须让病人了解输血存在的已知危险和好处,以及(或者)替代性治疗。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输血。在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注给病人。

输血中:①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②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④在输注时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必要时在输注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防止红细胞叠连而越输越慢。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

输血后:①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若有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②护士还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做永久保存。③输血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

谈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 对病人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的自身 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降低医疗纠纷都有重要的作用。现 就山西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加强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 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为加强输血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院长、医务科、输血 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 长担任主任,输血科主任为秘书.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2 加强血源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献血法》,本院一直使用太原市中心血站提 供的血液,并对其血液进行抽检,加大了输血安全系数。3 极其完善的档案资料及输血登记、统计制度 对中心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严格验收。对新入库的血液

及其制品合格后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姓名、血型、编 号、血液制品种类、献血量、采血日期等。对于受血人资料也逐

一登记,包括姓名、科室、住院号、用血量等。出入库资料一目

了然。对血液及成份血做到每月统计汇总。对各科使用成份 血情况进行总结评比。4 加强查对制度

从接收标本后进行登记,标明病人姓名、床号、科室、用血 量、送检人、检查人等。对配血单、标本管、血型单。逐一查对,再由护士进行复查后方能发血。5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我们对实验室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各项操作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以患者住院床边的血型登记卡与护士抽取病人标 本血型相吻合才能进行配血。所有病人除AB0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D)的检测。配血试验除进行传统的盐水配血法 外.还全部进行聚凝胺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大大增加了输 血的安全系数。提高输血水平.推广成份输血

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到输血治疗 的效果。为了提高成份输血比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曾组

织成份输血的学术讲座,发放成份输血的优点的宣传小册子,使成份输血得到进一步的推广。7 提倡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避免输血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同 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发热、过敏等副作用。还减少了 异体输血前一系列准备环节,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及抢救治疗时 间,同时也节约了血源。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是一项综合的管理,需要由中心血站、输血科、临床用血科室及医务科协同完成,医 院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完善输血工作的主要环节.应予充 分重视。

[作者简介】许大巍(1970一).男,山西洪洞人,主管技师,1998年毕业 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医疗本科。

(收稿日期:2002—07—22;修回__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实践

杨 燕(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医医院 665000)我院开设病床150张,是一个地区级中医医院。年出院 病人约2200人次,年手术量260台次,年用血量约1万毫升。

虽然如此,我们本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从事临床输血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将我院安全 输血管理工作介绍如下。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自《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施行 以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安全输血工作。取消院内采血,临 床用血由地区中心血库供给。院内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 会,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控感办、医教科、检验科人员任组 员,负责检查和监督临床用血。建立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 查用血情况,可输可不输的不准输,坚决不允许“营养血”或 “安慰血”出现。检查血液来源渠道是否符合,检查输血物品 的使用和处理,杜绝不符合规范的临床用血现象出现,以减 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血。2 全员教育、常抓不懈

虽然输血是一种抢救行为或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如 管理不严,血液将是一种潜在传染源。已知某些病毒、细菌 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症疾、巨细胞病毒、菌血症等可以通过输血 途经传播⋯。象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检测中存在“窗口期”现 象,如果在采血、储血、供血、用血过程中那一个环节管理不

慎,将给患者健康或生命以及社会、医院和医务人员、家庭造

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及输血相关知识,用墙报和 查房机会向病人宣传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无偿献血、家属献 血或自身储血重要性。责任医生和护士要承担向需要输血 的患者进行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以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输 血有潜在危险的意识。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3 严格执行安全输血措施

自从实行“三统一”后。本地区制定了加强对献血人员 管理措施和相应输血管理措施,我们也制定了安全输血的具 体措施。

3.1 严格掌握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指征。

3.2 在决定输血前,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所患疾病需 要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说明输血有潜在危险性。征得患 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3.3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签字,连同受血

者血样送血库交叉配血后备血。

3.4 到血库取血时必须仔细检查献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期、有效期,并严格检查血袋的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及血 液颜色,以判断是否有变质和细菌污染。

3.5 为确保受血者和操作者身体健康,在整个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使用物品必须一人一 用一消毒。输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必须消毒毁 型并登记,以备核查。被血液污染的区域要立即消毒。3.6 严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并作记录,以便随访。要真正落实临床安全输血,除严格遵守《献血法》及有关 配套文件要求外。医务人员还要转变输血观念,建立科学的 输血新观念,明白合理用血的道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 上做好,医务人员同时还要承担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参考文献

4.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 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O00.674(收稿日期;2002—10—17__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防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是保证临床输 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蓝。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 液管理办法》及《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我 院输血科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输血 质量管理体系。近3年来,保证了受血者和供血 者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岗位责

任、人员素质与培训、试剂、仪器、环境与制度、操作指导、质量控制、质量制度等方面。1.科内设质量管理组:质量管理组由科主 任、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检验师及相应人员 组成,负责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2.人员素质与培训一全科l7人,专业技术 人员占8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占

23.5%I从事输血工作5年以上者占82.3 ; 所有工作人员均持有沈阳市卫生事业管理局考 核合格后发给的《采供血单位检验人员上岗

证》。

3.岗位责任t从血源管理到血液I晦床应用 全过程,有8个重要环节涉及输血安全问题:①

供血员无冒名顶替、无重复献血,坚持核对身份

证、献血证、献血卡;②体检化验结果准确无误{ ③不符合献血标准者不许供血;④采血无污染、血袋血与二次复检血样管相符,⑤坚持二次复 检,不合格的血液不许投放临床使用;⑥按规程 贮存血液,在有效期内输用I⑦坚持盐水介质和

酶介质交叉配血|⑧发血时与取血的医务人员 共同检查血液质量、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将此

8个环节的责任分别落实到供血员管理岗、体 检岗、化验岗、采血岗、质控岗、贮血岗、配血岗、发血岗的工作人员,按规程完成操作后做记录

作者单位:110003 冼用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 院输血科(张秀慢 刘显智 郭兑山);中国医科大学医务处(张

岚)坚持经常。

4.仪器和试剂质量管理:计量仪器均经计 量局检测合格。所购试剂均有卫生部批准生产 文号、生物检定所批批检合格证。购入试剂均经 质检组检测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自配试剂 均做对照试验合格。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 剂、代血浆、输血器等需随机抽样进行热原检查 和细菌培养,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5.加强质量控制: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关 键环节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为此,从血样本采 集到化验结果发出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① 确保检验标本正确无误I②选用卫生部临床检 验中心推荐的化验方法I③使用卫生部批准生 产并有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证明的试剂盒;

④检验人员有上岗证;⑤谷丙转氨酶(ALT)测

定前每次均进行波长、比血皿、试剂质量检测I ⑥坚持室内质控,每批化验均用临界值血清做 质控物,测定常规条件下变异(RcV)。使各值为 允许误差范围,每批测定的质控结果在允许误 差范围内,结果可以报告。如质控结果失控,则

结果不予报出,待查明失控原因并纠正后全部

标本重作。坚持室内质控,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 差及其它可追查性误差}⑦积极参加临床检验 中心组织的ALT、I-IBsAg、抗HCV检测室问 质评,了解本实验室这些项目的准确度,并不断 改进工作,提高检测水平。

6.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各种记 录保存完整,做到随时可以查到每袋血液质量 检测的原始记录。主要的记录有;①供血者档案(含32项内容)I②消毒灭菌操作记录及培养报 告单I③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 热原检查、细菌培养报告单|④血液保存记录} ⑤交叉配血记录I⑥发血记录|@试剂、仪器质 量检查记录及采购、运输、保存记录,⑧初筛及 二次复检的各种原始记录I⑨试剂盒的批准文 号、批批擅报告及其说明书I⑩抗凝剂、输血器、.

1r,2陀.

1,1≯/

{ 0 . . ; f . __ __l,一次性注射器等的批准文号及许可证等。

7.视特殊情况增加必要的检测:如骨髓移 植输血时,必须检测供血者血清巨细胞、病毒 IgM抗体。

二、结果与讨论

1.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任务:国内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7.6 ~ 19.7 叫,输进口第Ⅶ 因子发生艾滋病抗体(HⅣ)感染已有4倒跚,输血传染疟疾也有报 告啪。我院从1991年与1994年起分另0将抗丙 型肝炎抗体(HCV)检测、抗HIV检测列入供 血员筛选项目。1 993年实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体系,1994~1996年输血量680万毫升,成分 输血占57 ~69,至今未发现输血感染。调 查了输血2~56次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输

血量超过3 000毫升者3o例,辖血超过7次住

院观察60~546天者27例,上述受血者输血后 均未发生输血后肝炎及其它输血感染。国内徐 氏报告90饲有输血史住院病人,患丙型肝炎 46例,其中输血量超过l 000毫升的60蒯受血 者,血清抗HCV阳性率达95.々%“]。林氏报告 输血7次以上的9例受血者,输血后血清抗

HCV阳性达7倒[。我科30倒输血量超过3 000毫升、输血超过7次的27例,均未发生输 血后肝炎,说明临床输血质擘管理体系确实发

挥了作用。

(1)做好血液入库前的二次复检是保证输 血安全的重要环节:我科从1995年1月至 1996年l0月共采血10 876单位,二次复检不 合格率0.21。通过二次复查,阻断了23例可

能发生输血传播肝炎的途径。

(2)加强室间质评:通过参加化验检测项目 的室闻质评,寻找本室工作的差距.加以改进,提高检测准确度 几年来,沈阳市卫生防疫站和 沈阳市性病防治所抽检我科的供血者标本,全

部准确无误。

(3)严格热原检查和细菌培养工作t对购入 的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随机抽

样进行热原检查和细苗培养.对于保证输血安

全是必需的。

2.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环节:文献报导,输血不良反应率为O.94,其中发热反应率0.29。过敏反应率0-53%,溶血反应约1/百万[|]。十几年来,我院投有发 生溶血反应。调查2O 000人次输血记录,过敏

反应率为0.18,发热反应事O.30%。坚持用 合格的血銎试剂、ABO血型检测的正反定基、用盐水介质和酶介质交叉配血.对瑗防溶血反 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年来我科用酶介质交

叉配血19 333人次,发现有15啻lI盐水介质配

血相合,而木瓜酶介质配血不合,其中有1倒为 4O天的小儿,经进一步检查为免疫性抗D抗 体。分析可能是Rb阴性母亲血液中的免疫性 抗体lgG通过胎盘到胎儿血中所致(xeG的半 寿期为z4天)J。

3.认真对供血者进行体检和化验t对体检

不合格者不许献血。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巡回

观察供血者的反应。采血后1小时内供血者不 得离去,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与安全。4.健全输血管理体系:实行临床输血管理 体系是维护血站和医院利益、保护输血工作者 的需要。目前筛选供血者化验HBsAg、抗 HCV、抗HIV、梅毒血清凝集试验(RPR)的方 法还有缺陷,加之存在 窗日期,还不能完全阻 断输血传播疾病,因此血站和输血科应严格选

用供血员,以使所输用的血液、血液成分完全符

合法定标准。

5.实行无偿献血: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关键 是全面实行无偿献血,根除有偿献血的弊病。

参考文慧 肖星甫,主绾.■血拉术手册.虚 市t四川并技出版社,1992I9“t6. 栖天t.*成民,田兆膏.主霸.瞄床■直学.北京睡并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艨社,1993I400~416. 3 陈怦录,用盛请·蠢t.暮.t直与■●后蹇丧虎行的■壹

夏防治.中茸输^杂春,1995,8(‘)一191~193. 徐艳云,李壤毫,尊书,尊.输.I(泉)病人中意橐HCV状况 的谓壹.^民军压,l9口3,7.18. 林靛肾.邹蠼摄.糟■后丙壅肝炎的循壹丹折.中华医黄囊

囊掌囊毒,1995-5‘2){78~”79. 康椿善.主鞠.临床生暂化学.戈京 ^民卫生出版牡,1989,36.

(收瞢t1996-__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河北省沧卅『市中心医院(061001)于彦居柳国良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挽救生命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血液的输注及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的疾病日益 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我院在加强用血瞥理,提高成分输 血比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加强用血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面贯 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1 医院顿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主 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台,定期与临床科室、血库取得 联系,了解我院用血情况。

1.2 严格执行血源管理的“三统一”原则,我院一律使用规定 的采血机构一沧州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及血渣成分。主动及时

与其联系,保证用血安全。1.3 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输血的各种成分,并担负着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输血及 无偿献血的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清输注血液的治疗目的,可 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的可能性。

1.4 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科主任签字核对。在保证临辟乏急救用血.严格控制<600毫升 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O0毫升原则上是不能输血,申请输血 量在2000毫升必须经有关人员核对,这样也就减少了用血的

总量

1.5 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由我院输血管理委员台拟定 的输血适应症、禁忌症,每科发放两份,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采取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 的原则 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新鲜血。减少 了我院的用血总量,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1.6 临床医师重视并提倡成分输血:根据病情不同,选择相应 的血液制品。我院主要使用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 小板、少浆血、新鲜血浆。既减少了临床用血 量,还大大提高 成分输血的比例。真正让患者得到缺什幺成分就补什么成分,减少丁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搞好血库建设

2.1 接受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不断完善血库的各项 工作制度。

2.2 严格把好血液质量关: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定好血 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为血液质量监督员。每天检查血液质量、确 保临床用血安全。若发现血液有质量同题,及时与采血机构一 中心血站取得联系,进行调查。

2.3 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核对、签名制度:患者需要输血时. 要与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查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的血标本。包括病人的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联号、血量、用血时问、医 师及标本采集者签字。血型鉴定要正反定型,结果无误后才能 出报告,每次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肉眼观察无凝集和溶血,还

要结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尽量输入同型血,特殊情况下可输 合成血。(O型红细胞、AB血浆)发血时检验人员与取血人员 共同查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献血员的姓名、采 血量、采血日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取走 血液 离开血库不能退回。

· 283 ·

2.4 输血反应反馈,临床用血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输血反应的 不同情况,提出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同

时给予治疗及补救措施。

通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采用合理科 学用血措施,使我院的输血安全有了保障 成分输血,一血多 用,节约用血提高成分输血的比例,而减少患者与家属的经 济负担。

5.输血科质量管理(本站推荐) 篇五

建立并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和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其他医院输血科的管理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21项。以下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况。

1.1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对一天用血量≥1600ml的须经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1.2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1.2.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即: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1.2.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

1.2.3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1.2.4凡输血患者必须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配血试验。

1.3标本管理制度

1.3.1患者标本和供血者配管应存放在4+2℃冰箱内至少存放7天。

1.3.2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1.4审核制度

1.4.1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

1.4.2白班和夜班都实行一值班和二值班,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分别做实验,互相核对并签字。

1.4.3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

1.5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5.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1.5.2血袋有破损、漏血 1.5.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1.5.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1.5.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1.5.6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1.5.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1.5.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6输血反应检查制度 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6.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1.6.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1.7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输血科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

1.8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如有血型偏型导致过期的、血袋破损、絮状等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液,经科主任签字,由专人做无害化报废处理。

1.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24小时值班,保证临床输血的需要,严谨脱岗,标本随到随查,及时发血,上下班当面交接班并写交班记录。

1.10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新购试剂,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均需作比较试验。

1.11冰箱温度登记制度 每天4次对储存血液冰箱(包括红细胞悬液4°C冰箱和血浆-20°C冰箱)和试剂冰箱进行温度登记,夜晚的冰箱温度登记由二值班的工作人员执行。

1.12细菌监测制度 每月对输血科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冰箱内空气培养、桌面细菌培养、洗手培养、配血用生理盐水细菌培养。

1.13血液储存、发放制度 每天对在血液中心取回的和已经发给临床的血液进行登记。了解库存和发放血液的数量,便于血液的管理。注重人员素质培训

输血科成立初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近几年随着医院新大楼的建成使用,临床科室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现在的21个,特别增加了心胸外科等大型高难度的手术,CCU和泌尿科的扩建,使输血科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针对这个问题,科室实行了以下措施:通过各种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每年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大家都养成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使我院输血科水平向全国先进的医疗水平看齐;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在2010年贵州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中,我科室所有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取得了合格的成绩。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

3.1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 输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观念仍未更新,对于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施方法,输血科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印发《输血知识通讯》和无偿献血有关条例到临床各科室。对于输血相关事宜打电话做好沟通联系。

3.2做好与血站的沟通工作 与中心血站开展全方位的业务交流,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报告中心血站,工作中注意每个环节,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3.3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 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新鲜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等需要预约的输注,尽量给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在准备妥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已经开展的工作

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检查、盐水介质配血、凝聚胺配血、卡式微柱凝胶不完全抗体筛查。现有设备

储存血液和血浆的专用冰箱、试剂冰箱、血型学用离心机、免疫微柱孵育箱、数码恒温解冻箱、普通离心机、显微镜、温湿度计,恒温水浴箱、专用取血箱。发展方向 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是输血科工作的发展方向。例如急性等溶性输血、自身输血,既降低患者输入异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的几率,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光量子血液疗法、不完全抗体的测定、疑难配血、特殊血型的鉴定、输血信息化管理等。现在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暂时不能满足区域分工。我院输血科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发展空间还很大。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的增多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有关血液质量的问题也受到看广泛的关注。1998年l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与实施,使得血液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比如如何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输血的有效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追在眉睫

需要解决的瀑题。这些都表明有关血液的工作正在进入到—个新的管理阶段,而有效控制血液的质量,实施血液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是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血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广大输血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以往的统计分析以及报表来看,本市的临床用血量基本得到满足,血液质量明显提高,血液管理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进一 步保证血液质量.保证对血液的有效管理以及如何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1控制质量环节

输血科的主要工作是对血液传染病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然后贴上合格的标签,在将血液发放到所需病人前,对该血液的进行检查、检验。主要包括血液的入库.贮存、交叉配血、发放运输以及以上各环节的检查核对等等.

1.1提前储存血液

健康的血液在进行储存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核对、验收。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运输条件.物理外观等。这些都是验收以及核对的必备程序。入库后按不同类别,血型,我们将鲜血储存到血库当中,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有效标识,认真做好登记,将有关 资料保存十年. 1.2交叉配血

输血科室必须认真核对供血者的血样,受血者的情况以及申请单。反复检查供血者以及受血者的AB0血型(正,反定型).并且认真检查患者的血型,做到合理匹配。如果要换班,必须做好合理的交接工作。1.3正常的血液发放

血液匹配之后,就是工作人员来血液科取血。发血和取血的双方进行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保存血的外观、姓名,性别,病案号等的核对,如果准确无误的话,双方签字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发放。取血人员要做好相应血液成分所需运输设备及贮存条件的监控。2加强内部管理。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及合理审核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相关部门讨论解决,开展质量监督、定期考核,这些都是质量控制科室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委员会每年应该开展l--2次会议,严格审核质量体系,并且随时改进质量计划. 2.2保证基础。强化质量

应重视udi器材、仪器设备的管理,抓好工作人员的输血技术,严格抓好血液的质量。一定要严格遵循法制教育,医德敦育等,抱着对每—个人负责的态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增强医护人员对于血液质量的责任感。2.3经常进行专业培训

我们经常采取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如安排讲座。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以及岗位技术的有效培训等.为提高其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2.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质量管理的换D就是质量标准,抓好质量标准,定期对质量进行评价以及检查.将每一项制度严格实施、渗透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3注重个性化管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是决策的有效依据,我们应该以《(血液质量管理通报》和反馈制度来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建立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对工作进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将各科的数据、试验原始记录进行上报、存档、收集、汇总.这在提高血液质量管理方 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的来说,血液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工作人员的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保证用血的安全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血站采供血工作管理有法可依,更

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无偿献血工作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供血科作为血液中心的一个职能 科室,担负着如何合理利用血液和及时、全面地满足临床输血中的各种要求的重要工作,是血液中心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之一,对血液中心的形象,信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库是血液中心的窗口,其职责包括及时、准确地发放临床用血,协调和调剂发往各临 床医院之间的血液,避免造成浪费,以及对用血单位的业务指导,做到科学指导临床用 血,进而提高临床用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降低输血风险把好关。如何把好血液质量 关,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l】。

一、血库人员构成和职责

目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库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级职称12人,硕士学 历2人,是一个高素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科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一天两次集中送 血服务。血库主要承担着北京地区临床医院的用血供应,每年向临床提供血液及血液成 分制品数量达到了80万单位。他担负着北京市近几十家医院的血液供应、及时全面地 满足临床输血中的各种要求以及指导合理利用血液等多项使命,因此,血库在安全输血 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血库的具体管理内容 l血库的质量管理

1.1加强血库的冷链管理弘J 采供血机构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贮存和运输的系统,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 法以维持血液和血浆的各项功。冷链管理可以理解为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全过 程的温度控制。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具有不同的体外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文献【3]提示:全 血和红细胞必须贮存在2.8℃的冰箱内,以便在维持红细胞活性的同时将血液中的细菌 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如果血液贮存在8℃以上的环境中,在采集过程中由于疏忽等原 因进入血液的细菌则可能繁殖,从而导致输血有致命的危险;储存温度须在2℃以上也 同样重要,如果血液被冰冻会造成红细胞溶血,输注后也会有致命的危险。血小板必须 在22℃环境下制备和保存,富含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则要在。20℃

以下冰冻保存。因此,要保证各种成分血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就必须做好冷链工作。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冷链系统,使血液从采集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所有环节始终处于所 106 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使血液在要求的条件下运输。实行24h冰箱、冰柜温度监控,每天 四次观察并记录温度,超出温度使用范围,实行温度报警系统;减少开门次数,以保持 温度恒定保证正确的条件下血液安全储存。对入血库血液按血型、品种、日期进行分类 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保持血液良性循环,减少无谓浪费。血液运输注重人与 设备二要素的管理,送血箱内设置温度计并备冷源,有运输记录【4】。

1.2血液产品的贮存地点必须安全,合格血液成分要在正确的条件下安全贮存,以 保证血液安全有效。新鲜血小板贮存在20℃~24℃,振荡保存,冰冻红细胞,血小板在 .65℃以下保存,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贮存在2℃~6℃,冰冻血浆、冷沉淀贮存在.18℃ 以下【51。严格监控冰冻制品溶化的温度,例如:冰冻血小板在42℃水浴下溶化,冷沉淀、冰冻血浆必须在37℃水浴下溶化,并有完整记录。

1.3贮血冰箱报警装置完好,要有温度监控,每天记录温度4次,及时记录。发现 异常,立即处理,以保证血液及成分在正确温度下保存。

1.4库存血质量检查符合要求 每天定时整理检查血液,经观察凡属以下情况之

一,血液及制品不得发放:凝块、溶血、细菌污染、重度脂肪血、渗血。在每一工作环节 中,一旦血液质量出现问题,立即上报质控科,查找原因。每周用3%0含氯消毒液毛巾 擦拭冰箱1次,并记录。每月冰箱细菌培养合格【6】。2储血设备、设施的管理

2.1储血设备质量管理我们对各种设备做到标识清楚,有定期校验合格的标识,血液冷藏箱,低温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有高低温报警装置及温度自动记录。定期除霜,清洁消毒,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记录。不在工作状态中的设 备做到标识清楚【川。

2.2设施管理对血库的设施布局按要求做到了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和卫生学标准,环境清洁,采光和空气流通条件好,污染区与非污染区严格分开。设有发血区域和值班 室,以便24h面向临床供血瞄J。3做好供血计划和库存管理拶J 为了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大力提倡成分输血。目前,中心已开展的血液制品包括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稀有血型的冰冻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和辐照血小板。血库已备有悬浮红细胞库、新鲜冰冻血浆库、普通冰冻血浆库、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库、血小板库、RH(.)血库以 充分满足和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Ⅻ。根据各成分血液制品的库存量,及时有效地和献血 服务一科、献血服务二科和其他职能科室沟通,制定血液采集计划包括不同血型和不同 品名的血液制品需求量,以便及时调整采血计划,以保证库存、满足临床需求;并根据 用血计划和旺季、淡季,合理制定采血总规划,及时调整采血量,做到按需采血,保持 血液最高更新率。4血库的记录管理

严格按照SOP对血液储存、发放、运输等过程做好相关质量记录,对临床预约用血

采用电话语音录入,并结合手工记录核实,准确发放。及时归类整理相关资料和记录,为 日后查找统计,开展输血科研提供依据【l¨。

三、血库的发展和提高

1加强科室人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以往认为血库只是单纯的发放血液,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只要责任心强一点,工作认真仔细就可以了,以至于造成临床单位预约、咨询成分用血时,不能做到满意、107 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服务。后对供血科人员进行调整,要求科室人员必须经输血知识技 术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并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如临床用血知识、临床输血技 术规范、公关礼仪等,科室整体素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定期学习血液理论知识和 总结服务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和提高指导临床输血的水平,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2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覆盖医疗机构的血液流转冷链体系,实行血液分类管理,减少血液资源 的不必要浪费【l 21。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血液质量意识通过定期内审、质控、不断完善 和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我们制定了各项操作规程(SOP),制定供血

科质量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检科备份存档【l 31。严格按要求 工作,每一步责任到人,有责任追查制,如完善了送血、退血制度,发血、出库、报废 等制度,每个人责任明确,人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减少了无谓血 液浪费。由专人负责接听临床医院用血咨询电话,及时给予答复并记录,提高对临床医 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3完善血库的供血服务

3.1 血液发放质量管理发放血液时我们始终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库前对血液进

行外观检查,异常血液不得出库,取血人员必须携带专用保温器材,保证运输质量【l引。凡发出的血液要有完整的记录,计算机显示能追踪到每一位献血者。血液在常温下不得 超过30min[15J。无特殊情况血液一经发出不能退回,目的是保证血液质量。3.2做好窗口服务供血科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做到服务热

情仔细,语言亲切,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急诊用血要求准确、快速、安全,对特殊成分用血,需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或上报,做到不因 输血不及时或服务不到位而引起纠纷。对质量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

3-3做好沟通与交流每年发放1次用血单位意见反馈表,虚心听取各用血单位 的合理性建议或意见,并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每年召开1次输血座谈会,交流介绍成 分输血及管理等的先进经验,并对临床的不同意见及时进行说明,使整个供血工作处于 良好的状态中。

四、体会和展望

目前,在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临床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的 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感到陌生,有一些医生对血液有形成分的了解不足和对输血适 应症的掌握不够,习惯于输注全血或用血浆作为营养剂来输注。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 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l引。因此,血库工作人 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成分血输注的适应症、并发症、操 作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疗效。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为临 床提供科学合理的血液制品,以保证受血者的健康。向临床提供所了解的最新输血动态,及时反馈临床输血信息。协助临床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方案,准确判断、处理 临床出现的各种输血反应。

几年来,供血科职工始终牢记“血站与质量"同在的质量方针。通过在血液流程的

上一篇: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下一篇:通用技术课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