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演讲稿

2024-08-23

物联网演讲稿(精选15篇)

1.物联网演讲稿 篇一

工业工程简介: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IE的意识:

(1)成本与效率的意识。IE追求整体效益最佳(以提高总生产率为目标),必须树立成本与效率的意识。一切工作从大处着眼,从总目标出发;从小处着手,对每个细节都力求节约、杜绝浪费,寻求以成本最低、效率更高的方法去完成各项工作。

(2)问题和改革的意识。IE追求合理性,使各生产要素有效的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它包括从操作方法、生产流程直至到组织管理各项业务及各个系统的合理化。任何工作都能找到合理更好的方法去完成,改善无止境。为了使工作方法更趋合理,就要坚持改善、再改善。树立问题与改革意识,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寻求对策,勇于改革和创新。

(3)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IE追求高效与优质的统一。推动工作简化、专门化和标准化,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了重要作用。生产技术的改进的成果都可以以标准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贯彻。

(4)全局和整体意识。现代IE追求系统整体的优化,为此必须从全局和整体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IE手法,并结合IE的整体和全局性,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5)以人为中心的意识。人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它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生产系统的设计、管理、革新和发展,使每个人都关心和参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工程人员还需要具备不断改进创新的意识、快速响应需求的意识等。在IE的运用中,树立IE意识比掌握IE技术和方法更为重要,效率意识又是尤为重要。[

物联网应用:

1)制造过程监控与管理:

应用需求:供需转换、工时统计;刀具、模具、夹具管理;产品状况质量在线检测;设备状况检测与节能等。

预期效果:生产周期缩短45%,减少导致生产的误操作80%,减低运营成本13%-25%。2)供应链智能管理: 应用需求:减低库存;快速查找与出入库;快速盘点;特殊物料实时监控。

预期效果:实库存的可用性提高5%~10%;提高仓库产品的吞吐量可达20%;减少人工成本25%。3)智能物流:

应用需求:提高物流流通效率,降低库存;特殊贮藏要求的货品在线监测与防伪;物流货品及时跟踪。

预期效果:现在所说的车间物流是一个重点,实际上我们要拓展到大的物流方面,像仓库清点、车辆调度、产品配送、车辆跟踪、物流结算、物流监控等等。预期将减少盗窃损失40%~50%;提高送货速度10%;货车车辆自动调度,节省人力成本约52%,减少车辆拥堵18%。

仓库管理 传统仓库管理

1)传统的仓库系统内部 ,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以人为记忆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对于整个仓储区而言,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严重浪费。

2)随着库存品种及数量的增加以及出入库频率的剧增,传统的仓库作业模式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而现有已经建立的计算机管理的仓库管理系统,随着商品流通的加剧,也难以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实时的要求。

3)条码技术在解决了仓库作业人员的数据输入的自动化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准确传输,确保仓库作业效率,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仓库空间。

1)对库存品进行科学编码,并列印库存品条码标签。

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例如要追踪单品,还是实现保质期 /批次管理)对库存品进行科学编码,在科学编码的基础上,入库前列印出库存品条码标签,以便于后续仓库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2)对仓库的库位进行科学编码,并用条码符号加以标识,实现仓库的库位管理。对仓库的库位进行科学编码,用条码符号加以标识,并在入库时采集库存品所入的库位,同时导入管理系统。仓库的库位管理有利于在大型仓库或多品种仓库中快速定位库存品所在的位置,有利于实现先进先出的管理目标及仓库作业的效率。

3)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仓库管理。

对于大型的仓库,由于仓库作业无法在计算机旁直接作业,可以使用手持数据终端先分散采集相关数据,后把采集的数据上载到计算机系统集中批量处理。此时给生产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现场的数据采集。同时在现场也可查询相关信息,在此之前会将系统中的有关数据下载手持终端中。

4)数据的上传与同步

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仓库管理系统中,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系统中更新已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终端中,以便在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

3.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的主要模块有:系统管理、标签制作、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调拨管理、报表分析、终端数据采集程序等。

图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结构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相关设置及系统用户信息和用户权限管理。

(2)标签制作模块。依据入库单及标签制作申请单录入的货物信息生成每个物品的电子标签,在标签表面上打印标签序号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在芯片内记录产品的详细信息。

(3)入库管理模块。仓库管理员根据订货清单清点检查每一件货品,检查合格后,扫描货架库位标签和入库物品上的标签,并输入物品数量。进行入库登记。将数据记入扫描终端设备内的入库操作数据表,然后将物品放置到指定库位上。全部物品入库完毕后,由管理员将入库数据导入后台管理数据库内,完成入库操作。经过这一流程后,仓库中每一种物品的位置、数量、规格型号等都可以在仓储管理软件中一目了然地查找出来。实现了仓储状态的可视化。

(4)出库管理模块。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领料申请查询仓储状态,然后做出预出库单;保管员根据预出库单将指定库位的物品取出,使用扫描终端设备扫描库位标签和物品标签,对出库信息进行登记,数据记入出库数据表;全部出库物品取出后将出库信息上传到主机。与预出库单作比较,并根据实出数量进行登记。

(5)盘点管理模块。使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的采集。如物品标签、摆放货架、物品数量等。系统可根据事先设定的产品分类,自动产生或人工选择产生盘点任务表.进行盘点作业,盘点作业主要扫描产品标签和相应的库位信息。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列出已盘产品与未盘产品,并根据需求进行盘盈、盘亏等操作。

(6)调拨管理模块。出现调拨情况时,根据调拨情况选择不同的调拨流程。

(7)报表分析模块。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相关报表,供相关人员查询

2.物联网演讲稿 篇二

所谓的物联网冰箱, 就是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使得冰箱和物体之间能够识别的冰箱。从使用上看, 物联网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实现了自由对话, 提高了人类对食品的管理与应用。从技术上看, 它是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现在, 物联网已开始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世界上第一台物联网冰箱由海尔集团制造。“物联网冰箱”是世界冰箱史上一款里程碑式的革命性产品。其不仅可以储存食物, 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 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同时, 它还带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浏览资讯、播放视频等多项生活与娱乐功能, 让原本属于生活电器的冰箱成为一个娱乐中心。

物联网冰箱的食品智能管理和预定功能。当我们把食品买回家, 放到冰箱里, 冰箱就会自动显示冰箱里储存了什么样的食品, 你可以很详细的看到保质期、数量等各种信息, 同样你可以了解到更详细的信息。包括食品的产地、营养成分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3.人联网/物联网/互联网 篇三

让每个公民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身份证换装正悄然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4年开始正式施行,第二代非接触式IC卡居民身份证也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进行换发。联系到先前新浪、搜狐等网站列出的“第二代身份证概念股一览表”,可以预言:一场围绕二代身份证的商业大战即将上演。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第一代证为聚脂薄膜密封单页卡式,只具备视读功能,难以与计算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已不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身份证升级换代工作势在必行。”公安部居民身份证管理处的一位专业人士说,“新的身份证从技术上提高了政府管理人口变动和迁移的能力,也为人口更自由的流动提供了保障。”

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环保材料,坚固、耐用、环保,和第一代视读证件相比,第二代身份证增加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非接触式IC芯片,将持证人的照片图像和身份项目内容等信息数字化后加密存入芯片,这些信息可以经过终端读卡器判读,从而实现了“电子防伪”和“数字管理”两大功能。

由于在防伪、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先进性,这种电子身份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青睐。芬兰是这方面的先行者,1999年12月,芬兰政府开发的电子身份证软件系统就已经开始运行。2003年11月,英国内政部也开始实施一项为期6个月的电子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的试点,准备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新型身份证系统。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为庞大的国家也加入到电子身份证的行列中,将使这个产业迎来一个井喷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身份证在国际上尚存一定的争议,这种高科技手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遭到反对。有人指出,电子身份证的便利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居民个人信息的基础之上,而如果电子身份证成为个人生活详细信息的存储库,这些信息就存在泄密的可能,尤其是有权进入身份证系统的政府或公司如果滥用这些数据,更加难以防范。为了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滥用,则必须通过详细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更重要的是制定严格的行政程序来约束接触这些信息的执法机构,而后者正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用好电子身份证,并非一件易事。

电子标签让物物对话

电子标签为世界上的所有货物添加了“对话”的特性,开辟了全新的“物联网”时代

人们一面把自己的身份证升级到“智能”,一面也着手给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颁发“身份证”。2004年2月,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对外宣布,我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已全面展开,不久以后,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都要有“身份证”。

电子标签不同于条型码,无需人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快捷方便。

早在2003年六月,沃尔玛就要求其100家主要供应商在2005年1月1日前在包装箱和托盘上贴上RFID标签,该零售巨人还表示希望其余8万余家供应商在2006年1月1日之前使用这一技术。起初人们只在感叹零售业的又一次大变革即将到来,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全球物联网的开端。

正如互联网把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采用了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也将带来另一次革命性变化。世界上的所有货物都将通过此技术联系在一起,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对话”,组成了一个“物联网”!

麦德龙2003年在德国的Rheinberg开设的特大未来零售店就是 “活生生的实验室”。RFID技术帮助麦德龙提高零售中的供应链效率, 同时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麦德龙的未来商店里,这种RFID技术可实时地识别产品、防范窃贼、跟踪库存及物品到期日,还可查看客户积分卡的状态,以及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和智能秤来监视并为水果和蔬菜称重。从物品识别方面看来,这家未来商店中的各种产品,如CD、DVD和录像带等,都采用了以RFID为基础的系统加上标签以防止盗窃。只需扫描一下CD或DVD,消费者就可以看到他们正想购买的专辑或影片的介绍性预览。化妆品和食物也贴上了标签,并放在智能货架上。这种应用可以提供实时库存和保质期控制,及时更新销售数据并发现放置错误的物品。

电子标签能否得到广泛的推广,最大的制约在于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广的关键。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正致力于此,因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标签,将大大地降低我国电子标签的生产成本。由于被沃尔玛等公司所采用,Sun、SAP、Oracle和IBM等也开始在公司的主流产品中集成射频鉴别(RFID)技术。

正如互联网诞生以来一直伴有网络病毒、垃圾邮件等负面影响一样,电子标签在打造全球“物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顾虑。因为每一个标签的存储器都能控制一个单独的识别码,标签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和跟踪任何目标的移动,从货架到购物车再到家庭或壁橱。麦德龙发言人也曾表示,超市将匿名收集客户数、购物时间及路线,但并不获取个人数据,随后又声称“超市外面并无任何读标签器,因此电子标签在商店外毫无价值。”虽然,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在顾客购买产品时消除RFID标记,但考虑到退换物品的问题,人们不得不在隐私权和消费权之间权衡得失。

其实,很多招致批评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都不会出现。因为现在电子标签的应用至少还在试验阶段,在未来几年里,电子标签的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分销中心和零售业务的后端,这些业务并不涉及隐私权。

“一卡通”诠释智能交通

一卡在手,持卡人可以方便、快捷、清洁、安全地进行缴费活动,数字化都市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当你乘上公共汽车,不用投币,也不用出示任何月票、凭证,只需用IC卡轻轻感应,就能缴纳车费;当你驱车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把你的IC卡往专用设备上一划,一两秒钟就完成了整个缴费过程;还有乘坐出租车、缴纳水电煤气费、物业管理费等等现金往来都可以用一张IC卡结算……

这不是科幻迷对未来生活蓝图的勾勒,也并非电影里面的虚构镜头,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的真实生活场景。在很多发达国家,“一卡多用”已是普遍做法。像韩国釜山市早在七年前就筹划城市公众信息卡,先期启动了交通运输卡,后又将公众领域的单项事务信息卡进行组合,统一为“数字釜山卡”,应用领域扩展到市民生活保障、电子商务、旅游卫生、文体、金融、电信等。在中国香港,八达通卡也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全香港有超过1000万张八达通卡在市面上流通,超过253家商户接受八达通卡,包括公共交通、停车场、零售业(超市、便利店、快餐、饼店、个人护理商店等)、自助服务(贩卖机/销售亭、电话亭、影印机)、康乐设施、学校及出入保安系统等,平均每天处理的交易量逾814万宗,金额达港币5440万元。一卡通的使用情况,成为了评价一个现代化城市综合素质水平的指标。

在中国内地,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虽然起步稍晚,但已经显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很多城市在公众IC卡发展中也提出了“同业联合、一卡多用”的思路。

上海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公交“一卡通”工程,目前,该市地铁轻轨、249条公交线路、4万辆出租车、市中心4条轮渡线、沪杭高速路上海段收费站、10条交通旅游线和上海至周边旅游景点线路购票等,均已实现“一卡通”收费。未来,上海还计划与无锡、苏州、杭州实现四城市“一卡联动”。除了交通方面的“一卡通”外,上海还有社保卡、TAXI龙卡、图书馆电子读者证等,都是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智能卡,它们的出现和普及,让上海人真正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乐趣。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也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开通,包括巴士公司所属的121条线路的5169辆在用公交车及地铁13号线都可以使用一卡通。据悉,截止到3月中旬,北京市一卡通IC卡的发行量为5万多张,相对于广州、上海,这样的发行量显然非常有限,也与首都的城市地位不相符,“主要是受宣传力度、开通线路和市民接受观念的影响。”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徐凯介绍道,“但是这种情况很快会得到改善,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以及北京市地铁1、2号线和全部公交线路的陆续开通使用,估计到明年年底,一卡通的持卡人有望达到300万以上。”据悉,在2008年之前,北京将实现包括公交、巴士、地铁、城铁、出租、高速路、水上游客船、停车场的一卡通收费应用以及远期的市政领域收费、缴费应用。

数字奥运引导社会信息化

体育的大众性决定了数字奥运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综合工程,而不是单纯的体育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做的一件事,北京、上海相继提出了建设“数字北京”、“数字上海”的计划,当智能交通卡、身份证等一系列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举措都开始实施时,数字城市的梦想已经不再遥远,而数字奥运将是北京建设数字城市的先导,也是整个城市数字化最现实的考虑。

奥运会的综合性决定了数字奥运的综合性,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以及医疗等社会的多方面。电子政务是保证数字奥运通畅的重要因素,而电子商务则是贯穿奥运会始终的主题,但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体育的大众性决定了数字奥运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综合工程,而不是单纯的体育信息化。建立在奥运会基础之上的数字化,在北京市政府看来就是“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使用任何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003年9月北京市对数字奥运进行了专项规划,随着4个“any”而来的就是通信系统、数字广播电视、赛事信息系统、数字奥运建筑、公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奥运智能卡等十六项主要任务。

4.物联网演讲稿 篇四

从被称为物联网元年的2009年,到2011年,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在这两年的历程中,物联网逐渐从热炒阶段步入务实阶段。“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物联网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求是》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指出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同时,中国物联网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院士也一再强调:物联网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应用。在此影响下,面向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产品和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可见,要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应用为王”已成为业界共识。

然而,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呢?

众所周知,在IT、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除了华为、中兴,几乎都处于最底层的“生产代工”环节,都在做着基于国外技术的二次开发。因此,IT、互联网界的真正的龙头企业也都集中在欧美国家。

物联网时代,所谓中国和世界发展同步。然而,中国是否真的能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崛起?答案很迷茫。

首先,从中国人的本性来看,这不无可能。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大家频出;唐宋到西汉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都说明中国是一个对人类的文明和创新做出过引领性贡献的民族。所以,只要加以善用,假以时日,比肩国际巨头不无可能。

然而,从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来看,又着实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战略”的本意被很多人曲解,致使“中国制造”充满了“抄袭、拷贝、山寨”的低劣味道。并且这种误解,日益加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潜心做研发,大量的投资都只为能得到快速回报。恨不得把所有行业都当“房地产”来做。试问,如此利欲熏心,身心浮躁,如何担当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引领世界之重任?

两者相较,中国人本性中的钻研、踏实正在被一点点磨灭;而急功近利、浮夸务虚的一面却日益放大。因而,我们能够在这一轮的全球性战略发展机遇中积攒起核心竞争力吗?能够真正的与国际行业巨头竞争吗?能够不再仅仅是“市场之王”吗?我们能够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吗?

5.物联网见习报告 篇五

见习报告

在本次物联网专业见习中,老师各个方面讲了物联网的定义,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发展远景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们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更加的激发了我们学习物联网是兴趣,明确了学习物联网的方向。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在见习中对物联网发展背景特征和趋势的了解。认识到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物联网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弄明白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一种应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信息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是针对人与人这个特定的领域并且是虚拟的。而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如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等,将信息传送到接收器,再通过互联网传送,通过高层应用进行信息处理,达到“感知”的目的。它解决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它的提出和使用让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有效通信成为可能,这不仅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物品和各种自然资源使用的效率,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互联网和联网的物融合将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系统高度的智能特性和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

通过见习我认识到了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整体发展过程,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并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在技术研发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当前,中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但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距离大规模产业化推广还存在很大差距。专业班级:物联网技术13-02 姓名:卢利川 学号:541313150230 见习中了解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发展现状。智能语音,作为三种人机交互技术之一,在云计算时代获得了更多关注,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语音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行业。物联网时代,语音技术将使人机交互进入新时代。

用嵌入式概念解读物联网

我对嵌入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嵌入式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对物联网有了新的看法。嵌入式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中物体端嵌入的专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可裁减、低功耗、高可靠性、按需定制的计算机。我们可以用嵌入式概念这样定义物联网: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形式,赋予物体嵌入式系统,它才具备上网的条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互联网。这让我对嵌入式、物联网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我将来学习物联网有了很大的帮助。

中美认识物联网比较。见习中认识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印刷技术与媒体、物联网的本质、在中国谁控制了物联网、智能电网的三个层面、实现智能电网的要素、开放才能共享、合作与封闭、形式与内涵以及长尾理论。

见习中我认识到物联网的核心是整合四大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决策技术和执行体系。在中国传感专家控制了物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主要是传感技术,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在以后的物联网技术学习中,我会更加关注传感技术,从而更好的掌握物联网技术。

在专业见习期间,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以及让我们早点了解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要求。

6.物联网培训总结 篇六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2009年8 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然传感器可以是光照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我对物联网应用才有了理解基础。通过学习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曾经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无疑,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应是创造世界的工程师。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 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所以,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

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实现比如说对猪肉的溯源,从而知道这块猪肉有没有被打过瘦肉精;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五粮液酒的溯源,了解到这瓶酒是否是真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摸索期,有些学校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学校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则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

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7.物联网演讲稿 篇七

马凯副总理强调, 要实现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 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国内产业急需, 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 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 要高度重视标准制订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 抓紧制订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 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中, 要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 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 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 以及提升社会化管理, 深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 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做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第三, 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 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 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 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 积极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第四, 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 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 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主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8.物联网来袭 篇八

10月20日,在江苏昆山“3G产业峰会”上,华为公司透露正在研发一个数字家庭平台项目,正属于物联网范畴。而在9月14日举行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更宣布将涉足物联网领域。

受到相关概念的刺激,新大陆(SZ000997)、远望谷(SZ 002161)、厦门信达(SZ 000701)等几家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相关的上市公司连续涨停,涨幅惊人。如此高频率的信息冲击,让物联网的热度瞬间飙升。

实际上,此概念在业界并不陌生。“物联网”的英文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在中国被称为“传感网”,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不过这次用户端不仅局限于电脑,而且延伸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相互连接。

简单来说,物联网的用途无处不在,除用于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公共领域外,还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早上开车上班,设置好程序后车载系统会为你自动驾驶;公司里的电灯、空调无需控制自动开启,咖啡杯会为你斟满并传递过来;到家之前发出指令,厨房的微波炉和电饭煲就开始自动烹饪。

物联网可以让所有物品像拥有头脑一样,主动自觉地为你服务。这些画面曾经出现在科幻片中,可见它能让现代人最容易想到的是未来的便捷,有人称其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互联网”。

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中,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此后中科院先后投入数亿元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目前同德、美、英、韩等国一起,为传感网制订国际标准。2009年8月7日,温家宝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徼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虽然在此之前很少有哪家公司以物联网的名称进行新技术宣传,但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此技术之上进行了尝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购物和公交支付、中国电信的“全球眼”技术等部让人们提前享受到便利。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业务,跟人与人通信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市场可以达到万亿规模。不过有人也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挑战:此技术在各类行业中的运用建立在机器、物品甚至动物、植物都可联网的前提下,但把所有物品都植入一个甚至多个识别芯片在短期内还有很大难度。

9.教案01.物联网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联网概念,了解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3D造型模块的搭建与拆卸。团队合作,动手搭建出简单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视频等材料,发挥想象力,了解物联网及其应用。(2)认识学习3D造型模块的搭建与拆卸。

(3)通过团队合作,应用比特造型模块,创意设计出造型。(4)围绕作品的创意,用途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展示。(5个W+1个H)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2)通过模块的组建,拼装,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提高团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4)作品的描述展示,设计理念和功能说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物联网的概念。难点:团队合作搭建作品。

三、教学资源

PPT课件,图片资料,比特造型模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

小组讨论: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观看物联网介绍视频,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图1物联网介绍视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讨论介绍物联网在交通、食品溯源、医疗健康、智慧家居、安全防护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实验(认识3D造型模块)

图2:3D造型模块

图3:3D造型模块连接

图4:3D造型模块拆卸、设计创作(3D模块搭建)(1)设计

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造型设计。(2)创作

团队合作,拼装3D造型模块,制作完成创意作品。(团队合作完成作品拼装)4、作品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5W+1H对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演讲。

遵循5W设计理念(who、why、where、what、when)

Who?:这个作品是谁做的?(自我介绍)精彩的开头和自我介绍—引人注目 What?:制作的作品名字叫什么?作品的外观和功能介绍? Why?:制作这个作品的灵感?

When?:这个作品什么时候做的?(或什么时候用?…)

Where?:这个作品在哪里制作完成的?(或在什么地方使用?…)

How?:给大家展示作品如何使用?

10.物联网应用分析 篇十

发表时间:2011-2-3 吴浩 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无线物联网 无线移动通信 网络应用 物联网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个网络发展重点。无线物联网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该文就物联网的发展和无线物联网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1.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结构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发展到3G时代,第三代通信网络不仅能提供语音业务还能提供比较快速的分组多媒体业务。3G网络的框架结构主要有核心网、接入网和无线终端组成如图1所示。

图1:终端组成

目前的无线终端主要是手机、电脑等设备,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无线终端会包括更多嵌入芯片的智能设备。接入网主要有RNC设备来实现,RNC主要对手机(等智能终端)接入3G无线网络进行上下行的接入和调控,具体表现在呼叫性处理、无线链路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切换机制的实现等。RNC不仅支持传统上的语音功能还要支持数据包传输和连接IP分组交换网桥接功能,未来的RNC平台演进还需要支持IPV4或者IPV6等功能。

核心网主要有电路域(CS)、分组域(PS)、寄存器等组成。电路域主要承载语音呼叫控制、信令处理和接受消息.执行终端到移动交换中心的呼叫路由、语音部分的计费等功能。分组域在以前网络的基础上增加并引进了一些设备功能:主要有GPRS支持节点SGSN和支持网关GGSN等设备组成。它们构建了无线系统网络并提供分组交换业务固定网络间的借口。它们能完成分组业务的会话管理、移动行管理、分组传输交换、用户计费借口提供等功能,并通过一些寄存器对分组用户进行鉴权验证。寄存器比较多主要有:HLR,VLR,AUC等。本地位置寄存器HLR是负责本地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数据库中有用户信息,移动终端注册位置信息,还有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等。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主要负责访问本地区域的寄存器控制信息。当一个终端进入新的位置区域时,就需要注册,用户就会进入本地的VLR进行注册接纳并交换信息(如位置区信息,移动台标示,移动台漫游号等)。鉴权中心AUC主要验证每个用户的国际移动识别码(IMSI)是否合法,通过HLR向VLR,MSC,SGSN等需要鉴权的网元发送鉴权数据。

移动网络也可以剖为多层平面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分三个平面结构: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传输平面。传输平面主要对链路层数据进行差错控制,对传输层别的信令处理,传输网络层的数据进行承载等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数据路径。控制平面主要对应用层协议以及传输这些协议的信令承载。用户平面主要对用户需要的收发信息(包括语音,分组和视频等业务)进行交互和承载,具体平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具体平面结构图

1.2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未来发展到LTE长期演进策略.再到后面的4G等,从单纯的语音通信到交互式多媒体和视频业务等。从广义上来讲未来的无线网络具备以下特征:

①方便、高速、统一的无线接入;

②支持多种网络环境,融合多种传输资源,支持各种移动模式;

③基于IP地址的路由分配,支持更多多媒体业务;

④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更大的业务容量,更广的融合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融合也是未来的趋势。从传输网和业务网,到目前团家提出的“三网融合”这些都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必然趋势。但网络融合涉及到业务,市场,技术和体制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1-2-3 吴浩 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无线物联网 无线移动通信 网络应用 物联网 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个网络发展重点。无线物联网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该文就物联网的发展和无线物联网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二、物联网的发展

2.1 物联网的介绍

物联网简单的理解就是把物体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并能相互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各种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装置,GPS等方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感应器嵌入列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最数据通过云计箅、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目前中国物联刚发展迅速,基础研发水平领先,物联网产值巨大,各政府也比较重视。目前中国移动和厦门市合作建直物联网示范城市,不仅可以实现手机订票,还可以利用手机监控工地噪声,甚至利用手机实施无线视频智能交通等。但物联网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射频识别技术还不全面,接口协议不统一、计费计算等。2.2 物联网的主体结构

物联网需要对物体可感知,可识别,可控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出的物联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物体的全面感知,利用RFID、二维码等技术随时随地获取和监控物体的信息。

二、要实现远端识别,必须进行可靠传输。需要通过各种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心实时准确的发送出去。

三、可控制必须能对物体进行分析和处理等能力。这就需要智能识别、计算机对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分析和处理等技术。根据这些要求,目前业界公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即是用RFID等传感器的感知层;第二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可靠传输的网络层;第三层是方便用户使用的应用层。如图3所示。

图3:物联网的主体结构

2.2.1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利用传感器采集设备信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在一定距离内实现发射和识别,感知层应有感应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在感应节点处有识别器对物体进行检索识别,但在远端用户需要监控感应节点信息时就需要接入网关了,网关把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输层进行后台处理,到最后提供给用户使用。

2.2.2 网络层是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安全无误的传输,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应用层。网络层要有数据库的存储,可靠地传输数据信息,还具备网络管理等功能。说到底网络层就是对感知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技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比较、挖掘和智能的处理等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一个人的话,网络层可以说是整个物联网的“腰”。网络层是物联网中物物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仪需要识别数据信息,更能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多功能平台。

2.2.3 应用层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功能。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在应用层上定制需要的服务信息;如查询信息,监控信息、控制信息等。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层会大大拓展到各行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三、融合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3.1 无线物联网应用描述

为了方便,人们总习惯用移动的方式与网络连接。无线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物联网并能实现对目标物体识别,监控和控制等功能,此时的物联网便称之为无线物联网,目前的物联网主要集中在展会区域,通过固定区域放置射频识别器,实现该片区域地智能化,无线物联网还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

在未来的无线物联网中,我们利用手机终端访问物联网数据库,查询目标信息。比如利用手机访问特定网址,经过身份验证后,输入产品的电子标签就可以查询所买的超市商品信息。无线物联网也可以用于智能监控,利用手机终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可以视频查看目标区域的交通情况,以便选择方便快捷的路线。同样我们可以把该技术用于很多区域:如医院,仓库物流等,实现远程智能监控。另外我们通过无线物联网也可以用手机终端去控制装配有电子标签的家用电器,比如设置空调的开启时间和温度,电视的开启设置等。由上可以看出,无线物联网的应用能真正给我们带来足不出户的方便,是未来物联网的重点发展方向。3.2 无线物联网实施模型

根据上述功能,提出如图4的无线互联网实施模型。

图4:无线互联网实施模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物联网就是外面的大圈,里面的小圈是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机其中一种)通过核心网接入,而物联网上有许多网络节点,如智能监控、信息查询等。这些节点放置了智能传感器,实时的采集目标物体信息(如放在医院和交通路门进行监控,对超市、银行信息查询等)通过网络层进行传输处理,提供给用户需要的信息。

从上可以看出:要让未来的无线物联网做到畅通无阻,首先要能让移动终端能方便快捷的接入和高速的带宽,这些是无线移动通信网重点发展的方向。其次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节点,放置我们需要的区域,如超市,医院,仓库等。通过这些节点我们能实时的对目标物体进行监控处理。最后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这也是物联网的核,任何物体是靠互联网连在一起的,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到才能实现远端监控和处理,才能让物体更智能。

11.十问物联网 篇十一

1、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在现有的基于计算设备和信息连接的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等各种传感设备,感知物体,并同时利用数据通信等技术,将物体及其所感知的信息连接到包括互联Ijj日在内的网络中,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物体的物体网络,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Things”。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基础是感知、识别和网络,在所有物体及其信息接入网络后,就可以使网络与所有的物理系统整合,然后利用已经具有的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对物体进行管理和智能控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物联网的基本原理?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是感知物体,利用各种传感手段感知物体,将物体信息化,然后通过网络将物体和信息连接。所以我们在理解物联网的时候,不应该将信息网络与实际的基础设施、物体等物理系统分离,而应该看成是通过信息与物理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从而使物体接入网络成为可能,虽然网络中接入的是嵌入在物体中的传感器感知的信息,但实际上就是将该物体接入了网络,并因此可以实现对该物体的管理和控制,也就实现了人类对于该物体的感知和交互。

所以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汽车、水源、空气等物体基础设施与PC、数据中心、手机、网络设备等IT基础设施是完全融合的统一整体。

3、物联网系统的构成

完整的物联网是一个包容世界的大网络,受制于不同的政治、国家、文化和利益,短时间这个大网络还很难成为现实,但基于物联网概念的局部或者小的应用早已经开始。

—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了:末端设备或子系统、通信连接系统、管理和应用系统,分别对应物联网中的感知层、网络层、管理和应用层。感知层实现全面感知,就是让“物”会“说话”,成为“智能物件”,将其进行识别或数据采集;网络层实现识别和所采集信息的可靠传递,就是通过现有的五花八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的;而管理和应用层对应智能处理,对感知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进而进行控制和管理。

4物联网发展历程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并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准确定义:一种基于标准和可互操作通信协议、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在这个网络里,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物”具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个性,通过智能接口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之中。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其中物联网不可或缺,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对“智慧地球”构想积极回应,并将其作为美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

2009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问题;明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自此“物联网”提到国家议事日程。

5、物联网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在“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中”,物联网被列为六大关键之一。“智能电网”投资110亿美元;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投190亿美元;与物联网相关的“智慧地球”、“智能微尘”等项目提升了创新能力。

日本:提出“u社会”战略,制定了从E-Tapart、U-Tapan到I-Japart战略目标。2009年3月提出“数字日本创新计划”;2009年7月提出“I-Japart战略2015",其中交通、医疗、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和物联网是重点。

韩国:2004年提出“U-Korea战略”,为期10年;2006年推出的U-IT839,建宽带网、IPV6网、泛在传感网、发展RFID/USN等8项业务,并在食品/药品、航空行李、军火管理、道路设施应用试点。2009年6月开始物/物/人实现智能通信、建设智能福利娱乐城。

欧盟:推动ICT在欧盟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提高综合竞争力,在RFID/物联网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力推广RFID应用,着力解决安全和隐私、国际治理、无线频率和标准等问题。2009年6月推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报告》14项行动计划,力夺主导地位;2009年10月推出“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力推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能源等18个主要领域应用,明确12项关键技术,首推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

6、我国的物联网发展状况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的探索,国家金卡工程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开展了成功试点和规模应用。特别是电信智能卡整合了电子钱包功能推出的移动支付应用,以及手机做为RFID的读写器开展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与贵重物品的识别防伪等,以及遍布30个试点城市的“一卡通”工程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启动了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无线一射频识别RFID的行业应用试点工作。主要涉及农业领域的生猪、肉禽的饲养及食品加工的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管理;工业领域的煤矿安全生产,对矿工的安全监护;工业生产的托盘管理;药品及烟酒的动态可追溯监管;物流领域的邮政包裹、民航行李、铁路货车调度监管等、远洋运输集装箱等;军用物资供给、军械及电子伤票动态管理等;在城市交通、公路、水运等交通管理以及涉车涉驾的智能交通综合应用等RFID应用初见成效,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位。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门票、安保、物品运输管理到食品安全、公交管理、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相应的物联网应用。

7、物联网已有的应用有哪些?

目前物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很多领域,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加强公共安全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在食品安全追踪、危险品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物流领域、电子支付、安保、高速不停车收费、环境监测和资产追踪管理等行业和领域都已经有成熟应用。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物联网应用国,应用案例占全球59%、五大通信运营商共推“智能电网”新市场;欧盟统一行动计划,重点推动RFID/M2M应用,而以药品监管、物流、零售、远程控制应用最多;日本物联网在移动支付、电网、远程监测、

智能家居、汽车联网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韩国的货运港口管理、停车管理系统和服装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物联网应用也非常成功。

国内典型的应用就是目前的上海世博会门票和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其次还有中小城市局域性年费车辆识别与监控系统、中国移动厦门e卡通手机支付、智能交通、环境监测、智能医疗等系统。

8、传感器网、物联网和泛在网的关系

在物联网概念的驱动下,传感、泛在、物联网络得到了很多关注,虽然传感器网、物联网、泛在网不是新名词,但很容易让人迷糊。

传感器就是指能够把外部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接入网络,传感器网目前通常强调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泛在网络),强调智能在周边的部署,以及自然人机交互和异构网络融合。泛在,也翻译为无处不在。

物联网的概念最宽泛,应该包含了传感器网和泛在网,传感器网和泛在网是物联网得以实现的基础。

9、什么是RFlD技术?

物体标识和感知是物联网的基础,而RFID就是物体感知和标识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10、物联网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一项技术在服务于世界的同时,也会对世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在今天这些负面影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物联网成为一个全球胜物体大网的实现。

1)安全问题

所有物体接入网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安全问题,如同互联网一样,国家、地区、企业、组织都会有一些涉及安全和利益的物体和信息,如果完全物联网化,安全问题将是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2)隐私问题

与安全问题一样,在一个所有物体都接人的大的网络中,如果物体被感知和标识的信息完全对网络开放,必然会涉及隐私被侵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

3)标准化问题

12.物联网演讲稿 篇十二

1、射频识别技术。

就物联网的整个技术领域来看, 射频识别技术是十分关键的技术, 其同样被称为是电子标签, 射频识别技术体现了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其主要用于信息的传输, 且通过不同信息的获取来识别工作, 其主要包含标签、阅读器和天线[1]。该技术主要针对不同状态的物体进行识别, 大型超市较多使用, 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管理效率。

2、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能够将计算分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不属于本地计算机的范围, 有关使用者可以对资源进行切换, 根据自己需求访问其他的计算系统, 通过网络对于计算机资源进行综合, 提升系统的计算能力和系统作用。

3、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发展目的在于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通信, 由此可见,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重要组成, 就网络通信技术来看, 其中包含了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等, 其中M2M技术的应用较多, 能够实现近距离的传输, 例如, wifi、rfid、蓝牙等, 其重点是实现无线通信, 发展势头良好[2]。

二、计算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1、应用于家庭生活。

就家庭生活来看, 物联网能够将家庭住宅作为具体的应用平台, 例如, XX高档小区内部在布置样板间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物联网技术, 为其内部增加了很多的系统, 例如, 住宅的安保系统、布线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 由此一来, 住户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住宅区域内部的系统完成具体的操控和应用, 提升家庭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良好管理住宅内部的不同系统。

2、物流领域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物流行业的整个发展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物流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 就整个物流领域来看,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发挥其最重要的功能, 由此实现物流领域发展的合理性。在物流发展的领域应用计算机物联网的过程中, 主要通过计算机物联网的内部集成作用和内部智能性作为主要的特点, 以上两点特征能够显著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帮助其模仿人类的智能, 学会思考并作出判断。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整个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作用在于良好掌握物流领域发展中不同类型的信息, 针对物流运输的整个环节中包含的运输车辆整体性能和运输路线等实施定时监控, 还能够良好的掌握和分析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整体状态和性能情况, 可见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掌控好运输过程的所有环节, 做好物流信息的采集工作。

3、农业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除了应用在家庭领域和物流领域, 还被用于农业生产中, 分析其具体应用来看, 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做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和智能系统, 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帮助来实现以上内容和资源的整合, 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 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之后,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因素、人工因素等都会被上传到传感器上, 由此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分析农业生产环节和生产因素, 做好整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掌控, 提升生产质量, 完成农业生产的监控。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后, 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生产朝向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的方向前进,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3]。

4、交通系统的应用。

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必将是朝向智能交通的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实现交通系统智能化的主要工具, 原因在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电子传感技术、通讯传输技术、数据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综合, 综合运用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中。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且高效的特征, 十分适用于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其能够实现当前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 降低交通系统超负荷的状态, 减少交通压力和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环保性。

5、电网应用。

除了以上四个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涉及到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 应用前景良好。就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电网系统来看, 能够实现电网系统的智能化, 提升电网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提升电网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由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涉及, 电网系统的数据运行和信息都被定时记录, 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系统的异常, 及时解决问题和故障, 提升了电网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降低经济损失。物联网技术和电网系统结合的形式, 能够满足多数人对于电能质量的需求, 完善整个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孙国勇.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 09:42-43.

[2]孙少军.浅谈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J].通讯世界, 2016, 17:92-93.

13.物联网应用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卷烟物流;物联网技术;智能管理

一、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通技术”,其基于的本质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在该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以此来实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及传递。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化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卷烟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卷烟物流信息采集

就现实情况而言,卷烟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工作尚不完善。传统的卷烟物流中,智能化程度较低,对于其信息采集的并不完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失真,对后续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卷烟物流跟踪工作不到位

物流跟踪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影响着整体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现实条件下物流跟踪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分拣智能化欠缺,效率低下分拣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其的准确性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智能化分拣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的卷烟物流企业是通过雇佣人工,进行人工分拣来完成该环节的具体工作的,智能化分拣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人工分拣的工作效率远比不上智能化的速度,同时人工分拣出错率会偏高一些,毕竟人的集中力并不能与长时间工作相匹配,这样便大大降低了分拣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雇佣人工劳动也会形成较高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增多了管理成本,却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效率。2.配送效率欠佳在配送环节中,由于缺乏对配送对象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导致配送效率降低,此环节对定位、追踪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三)卷烟物流信息传送系统不完善

就传统卷烟物流管理工作来看,对于信息传送系统的建构并不完善,缺乏智能化的传送渠道,难以完成准确化的信息传送工作,对卷烟物流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

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不彻底,导致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防伪等工作的验证,影响着物流管理的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切实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做好识别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卷烟物流中的作用巨大。在物流初级工作中,涉及了卷烟的仓储和库存环节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作用RFID技术,对卷烟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以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保证卷烟的质量,打码到条是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运用打码技术,可以及时、全面的采集卷烟生产经营的实物数据,实现对卷烟产品的物流跟踪和全程管理,由此可以使卷烟的供应链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卷烟扫描,实现烟草配送的精准化。

(二)充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做好物流输送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卷烟物流输送工作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通过应用GPS技术,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从而实现实时跟踪、在途查询、综合分析和在途异常安全报警等功能。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当前运行速度等情况,对车载装置进行远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流输送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综合运用GPS、GIS、扫描技术等,及时过去物流在途的消息,同时,如果在途中出现了隐患问题,可以及时给予提醒警报,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一)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延伸,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卷烟物流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进程,便于及时进行识别、追踪和监督等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流信息的失真,从而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其管理流程也有了优化。

(二)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保障了卷烟信息的准确性、输送的安全性,克服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整体卷烟物流管理的工作成本。

(三)提升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物流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对于该技术的推广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以此,物流行业的活力会被大大激发,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从而带动整体经济链的发展。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正确把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整体物流行业领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旻.基于物联网的烟草物流建设应用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06):31-33.

14.关于物联网的论文 篇十四

张志彬1038501

1【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物联网”。那到底什

么是物联网?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它将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它的发展前景怎样?

【关键词】 物联网互联网影响发展

什么是物联网

根据百科中对“物联网”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说白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与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只不过物联网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早于1999年,中国就提出了类似物联网的概念,只不过在中国是称作“传感网”,国际上则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进行定位和控制。

物联网对世界的影响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物联网在3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对经济的影响

物联网将技术与社会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将产生一种新的技术经济结构,对社会、经济活动产业巨大的影响,因此、将形成新的经济形态,表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是生产社会化、智能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商品市场的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且能够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这样的话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这一手段进行产业创新和提高商品竞争力,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可以远程地控制商品,随时随地查看和控制商品,可使得物流变得简单无比,等等。一句话,未来的经济会因为物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

二、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

如果把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处理获得了质的飞跃,视作信息技术第一次产业化浪潮;如果把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发展使信息传输获得了巨大提升,视作第二次产业化浪潮。那么,专家表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技术的突破,将掀起第三次产业化浪潮。

物联网实现了由人操控的物与物的联系,相当于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用信息联系了起来。这种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必定会让人有新的想法和新的对事物的看法,这也会促使信息产业的创新,加快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三、对安防的影响

北京奥运期间,物联网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譬如视频联网监控、智能交通指挥、食品安全追溯、环境动态监测等等方面,物联网技术获得了非常大的用武之地。上海世博期间,约34万人在世博园就餐,保证食品安全成为了首要目标。利用物联网,在现场就可快速追溯食品和原料的来源,确保供应渠道的安全可靠。世博会的火警警报装置也利用了物联网,消除了世博期间的火险。汶川地震事信息通过传感网被传递到后方的决策部门,有效规避了人员实地观测可能遭遇的伤亡风险。这一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保证人的安全,危险在未发生的时候就被消除。

物联网的未来

物联网的价值大约是互联网的30倍。其潜力几乎是无穷大的。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的生产过程,我们写的纸是从哪棵树上来的,我们吃的猪肉是从哪头猪上来的,走失的狗可以自动告诉我们它的位置„„现在物联网刚刚起步,没有什么是不能想象、不能实现的。

发展物联网是信息科技的大势所趋,是未来国与国的新一轮科技竞争前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由于物联网涉及范围太广,其发展

15.物联网演讲稿 篇十五

“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天翼展”)自20 09年举办至今已经成功召开了7届。伴随着中国电信及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展览内容从原有的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逐渐延伸至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而本次“天翼展”除了增加“天翼物联产业发展论坛”外,“天翼物联产业联盟”也在展会上成立。中国电信将与产业联盟的成员、政企单位就物联网芯片、终端、网络、平台、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共同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以加速物联网产业生态链的成熟。

步入智能产品物联时代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目前正在向“智能化3.0”的战略转型,做一个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

对此,电信相关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电信未来几年的主要方向均基于智能,未来将是智能信息服务时代,是信息化的进化版本,其中物联网也是电信转型的重点,因为在物联网代,物联网产品也是智能产品,因此现在是一个智能物联时代。”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也是政府支持的中长期重要基础设施与应用领域。

物联网作为中国电信未来五大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发掘新业务、开拓新市场的关键。为此,中国电信计划今年销售1000万部物联网终端,相比去年翻了几倍。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G、3G时代,电信便在GSM和EV-DO网络上提供了物联网模块,形式类似SIM卡。而在刚结束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物联网也成为与5G并列的热门话题。其中,NB-Io T几乎出现在每一家电信企业展台上。

可以预见,随着电信领域4G物联网标准在下半年的推进,其产业发展方向也将明确。中国电信预计4G覆盖率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将达到3G水平,在网络基础就绪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在物联网方面将有不错的发展机会。对此,电信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是物联网发展的铺垫期,明年将是发力期。”

物联网将成中国电信未来增长引擎

物联网之所以炙手可热,是用户需求、技术演进和行业趋势共同作用和选择的结果。

不可否认,物联网今天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物联网终端和相关应用的迅速增长,而在各种互联终端中,移动物联网终端增长最快。据相关统计,2015年底,全球已签约移动业务的物联网终端为4亿部,到2021年将达到15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6%。

其次,物联网需求的增长还得益于传感器、传输和计算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根据之前高盛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间,传感器价格从1.3美元降至平均60美分,降幅达54%;带宽成本急剧下降,过去10中下降了近40%;处理器成本下降近60%。这些使得更多的设备不仅可以被连接,还可以实现智能化。

最后是技术从3G-4G-LPWA-5G的演进,也有利于物联网的发展。根据思科2016年相关报告显示,4G、LPWA以及2020年后5G商用推广,将逐渐推动物联网联网设备成倍增长,预计4G移动M2M设备数占比将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0年的34%;LPWA移动M2M设备数占比将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0年的28%,仅次于4G移动M2M设备数;而2020年后,5G网络商用部署又将提供对物联网至关重要的其他功能,如5G网络切片以及连接比目前多数倍终端的能力。因此技术发展将大大加快物联网联网设备的普及。

由此可见,在需求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物联网将成为继手机之后连接增长的主要方式,最终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互联终端。根据爱立信最新《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全球2015年移动手机用户数共计71亿,预计至2021年年均增长仅3%,增长已见顶。相比之下,物联网则将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按照这个速度,2018年全球物联网(Io T)连接将超越手机,成为数量最多的互联终端;而到2021年,全球互连终端总数将达到280亿部,其中包括近16 0亿部物联网终端,占比为57%。

主导物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引领NB-Io T发展

除了上述技术、市场等因素的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标准的制定也至关重要。物联网产业也是如此。

近日,由中国电信等国内单位发起制定的两项物联网标准“IEEE 1888.1(泛在绿色控制网络:控制和管理)”及“IEEE1888.3(泛在绿色控制网络:安全)”成功转化为ISO/IEC国际标准,中国电信分别担任了两个标准的主席和副主席席位。这是继2015年中国电信主导完成10项国际标准之后的又一突破,再次提升了中国在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此外,在NB-Io T(窄带物联网)领域,中国电信也担当了引领的角色。例如2016年6月,中国电信与华为签署NB-Io T创新研究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物联网创新领域建立起了全方位合作关系。即中国电信与华为将基于中国电信网络架构特点和物联网服务需求,推动NB-Io T物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以NB-Io T在3GPP标准组织的推进及解决方案验证为目标,包括验证NB-Io T物联网新技术、联合建立NB-Io T试验室、开展NB-Io T端到端解决方案研究与验证、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方案等。

上一篇:以门为题的作文下一篇:会计应收账款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