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框架

2024-12-09

课程设计报告框架(精选8篇)

1.课程设计报告框架 篇一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面向对象编程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几个定义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5.设计主要内容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5.成果形式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2.软件使用手册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3.软件说明书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6.进度计划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2.课程设计报告框架 篇二

1 Mate framework简介

Flex应用系统是基于事件驱动的, AsFusion创建的Mate framework是一个基于标签 (tag-based) 的事件驱动 (event-driven) 的Flex框架。是为了更容易的处理你的Flex应用的事件, 具有显著的三个特点:EventMap (事件地图) 、Injectors (依赖注入机制) 、extensions (插件、扩充) 机制, 它可以应用在你已经开发了一半的flex project里面 (只需要应用它的EventMap方式即可) 同时也不会破坏掉原有的结构, 由于只能在Flex里面使用, 因此它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团队的flex project开发。

2 Mate framework框架控制流程

Mate framework框架控制流程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框架控制流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从用户视图发出的事件控制流程和业务控制和逻辑发出事件的控制流程。

2.1 用户视图发出事件的控制流程

1) 使用分派和响应标签 (Dispatcher and ResponseHandler tags) 实现用户视图与业务控制与逻辑双向数据交换的控制流程。

我们在视图里面建立一个mate tag:Dispatcher, 同时这个标签是一个ResponseHandlers类型的标签。即我们在里面增加了一个的标签。代码如下:

通过上述代码, 我们在视图中使用Dispatcher标签分派某一个event, 然后会给这个event传入一些参数, 同时声明一个ServiceResponseHandler, 作为响应这个event的接收器。也就说, 当这个事件触发后, 会通过ServiceResponseHandler得到一些响应的结果。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将的内容发送给Event Bus, Event Bus将这个被触发的event交给Event Map。我们在Event Map里预先定义了相应的EventHandler标签接收Event Bus传送的消息, 根据EventHandler响应这个Event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 在上图中, EventHandler首先调用的是ServiceInvoker调用一个服务, 当调用完ServiceInvoker后, 将返回值传递给业务处理类, 使用了MethodeInvoker标签调用相应的业务方法, 得到处理返回值后, 在Event Map中使用EventHandler标签调用了ResponseAnnouncer, 将结果传送给Event Bus, 通过Event Bus将ResponseAnnouncer响应结果传递给ResponseHandlers标签, 最后根据ResponseHandlers标签处理数据更新视图。

2) 使用适配器 (Adapter) 实现用户视图与业务控制与逻辑双向数据交换的控制流程。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流程得知, 我们在视图中, 使用标签, 触发了某一个事件, Event Bus将这个触发的事件通知事件地图, 我们在Event Map预先定义事件的处理逻辑来响应这个事件, 在图3所示的控制流程中, 我们再处理逻辑里预先定义了一个ServiceInvoker标签, 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的方法处理相应的信息, 使用Model Manage的方式设定属性值, 当Model Manager的属性发生改变后, 使用Apdapter的方式捕捉到这些改变, 通过Bindings的方式在视图中绑定了Model Manager的属性, 当Model Manager的属性发生了改变, 则会同步更新到视图。

3) 使用依赖注入 (view injection) 实现用户视图与业务控制与逻辑双向数据交换的控制流程。控制流程如图4所示。

在视图中, 我们使用标签, 触发了某一个事件, Event Bus将这个触发的事件告诉事件地图 (Event Map) , 我们在Event Map里定义事件的处理逻辑来响应这个事件, 使用Model Manager的方式设定相应的属性, 当Model Manager的属性发生改变后, 直接使用注入 (Injection) 的方式将Model Manager的改变直接显示到视图。

2.2 业务控制和逻辑发出事件与用户视图单项数据交换的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从业务逻辑层发送一个消息, 传送至Event Map, 使用标签定义处理消息事件, 在标签使用标签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期结束后, 会自动触发下一个标签调用Event发出一个事件。并通过Event Bus将这个事件发送出去, 在视图中使用标签监听这个Event事件, 最终将处理结果反应在视图上面。

3 实现课程发布系统中mate framework框架的应用

课程发布平台主要由后台发布系统和前台浏览系统组成, 后台主要负责课程的管理、教师管理, 权限管理、课程审核、课程发布等主要功能, 前台主要负责课程的浏览、作业提交等功能。

3.1 使用mate framework框架实现教师的登录控制流程设计

图6所示使用mate framework框架实现课程系统教师登录控制流程, 主要使用了双向数据交换控制流程。

3.2 使用mate framework框架实现教师的登录程序实现

首先定义登录事件集, 登录过程中有三个事件发生即登录事件、登录成功事件和课程系统退出事件, 代码实现如下。

4 结束语

如今, mate framework作为流行的Flex框架技术, 许多Web开发人员对它的理解和应用还不深入, 但是随着mate framework框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及开发人员的的理解与应用, 都将对今后使用mate framework框架开发应用系统产生本质的影响, 有利于推动未来mate framework框架的发展。

摘要:该文介绍了目前最流行的Flex开发领域创建可扩展的企业级RIA应用框架Mate framework。Mate framework对于小型和大型项目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本文重点阐述Mate的事件地图和依赖注入课程发布平台在应用项目中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mate framework,事件地图,依赖注入

参考文献

[1]Brown C E.The Essential Guide to Flex3[M].New York, 2008.

[2]姜天格.Flex3企业级Web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Davis M E, Phillips J A.Flex3:A Beginner's Guide[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

[4]吕晓鹏.精通Flex3.0-基于ActionScript3.0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英语文体学课程的概念框架构建 篇三

【关键词】英语文体学;概念框架;构建

引言

英语文体学是一门重要的英语专业理论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课程其教学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老师既要在教学中传授抽象的知识点,又要兼顾学生语言能力训练,还得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保证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学习时他们还是容易开小差,专业知识理解困难,知识结构松散,缺乏系统性,灵活运用程度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从英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规律入手,根据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建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英语文体学课程的概念框架体系。

学科概念框架是指在一个学科范围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具有一定内涵和外延性,着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相互间的联系。概念框架原义为“ 人们用以构筑思想中的经验世界并用以整理思想中的概念的方式”。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人们就已经对“ 概念”进行了精到的反思,并有意识地以“ 概念框架”为出发点进行哲学理论的构建。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概念框架主要被用来进行财务会计(刘大志,2009)和其它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教学改革(杨英杰,2009)。另一方面在现代的语言学转向中,语言学家们对“ 概念框架”更是给予了语言分析以哲学特色,如戴维森提出的“ 概念图式”,斯特劳森的“ 概念构架”,库恩的“ 范式”,乔姆斯基的“ 句法结构”等等,虽必不可苟言一致,但无疑都具有明显的“ 家族相似性”,为语言相关理论课程提供了“概念框架”整合的可能性。因而,就理论课程教学和语言专业课程特点而言,英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更是需要有机整合概念框架,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 英语文体学课程特点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千变万化,绝不是几个简单的语体常规“型式”所能概括的。学习文体学掌握这些“型式”的特点,就能大致判断出某一语篇的文体与某种语体常规的共同点或差距,可以进一步探讨语言使用者如何受某语境因素(如对象、目的、场合等)的影响而遵守或违背常规。这就是对语体的敏感性的提高。(钱瑗,2011)

1.概念多而抽象

文体学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内容涉及到语音学、句法学、词汇学、语用学和篇章语言学等,可以说是涉及到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因其目的就是研究语言的各种变体,所以包含的概念繁多,且纯理论性强,所以非常抽象,而学生接触的语言知识有限,理论认识更是缺乏,这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鸿沟。

2.概念细节化

概念多而杂且涉及到语言的各个细节,如研究语音学时又需详细研究其音调、音律、韵等;当涉及到语篇时,需要讲解语篇模式、衔接与连贯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

基于以上两大难点,文体学成为英语专业中教学难度最大的科目之一。

二. 以概念框架为纲的认知图式构建

由于文体学概念多而抽象且细节化,学生理解起来概念不清晰、内容太多不容易掌握和记忆,所以经常会有学生抱怨不知道文体学究竟学了些什么。外来复杂的知识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专业理论课教学时,应针对课程难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

抽象进行具体化处理。概念往往抽象,但放在具体语境中,有具体范围和例子,就能生动起来。所以可以进行细节条理化、整体化处理,注意概念的关联性、系统性,构建出文体学中基本概念框架图,包括其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等。由此得出学科概念框架如下:

结语

英语文体学概念框架的构建有助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树立学科整体观念,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化处理,以避免知识的片段化和表层化。在此概念框架图基础上,教师对相应知识点采用语料逐一举例,这样整个文体学课程就生动化、立体化了。文体学概念框架的构建,不仅有利用文体学本门课程教学的发展,也利于推动英语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4.泵与泵站课程实验报告课程设计 篇四

课程名称:泵与泵站课程实验报告

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12 月 04 日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1.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为 s m s L h m K Q Qz h/ 361.0 / 11.361 / 13003 3max    。

日处理污水量 Q h =30000m 3 /d

最高日平均时污水流量 Q h =Q d /24=1250m 3 /h 04.112501300max  hzQQK

来水管 DN700,管内底标高-4.5m,设计水位标高-4.16m,沉砂池最高水位 4.5m。

2.工艺设计 2.1 污水泵站的基本组成 污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间、集水池、格栅、辅助间,有时还附设变电所

2.2 设计计算 2.2.1

格栅设计 本设计采用中格栅,栅条间隙宽度 20mm,过栅流速 0.8-1.0m/s,格栅倾斜角一般在 45°-75°;格栅断面形式采用矩形,尺寸 φ=20mm,过栅水头损失 0.08-0.15m。设计流量 0.361m 3 /s。(给排水设计手册·五·P280)

2.2.1.1 栅前水深计算 计算过程只求了解可略,本设计取水深 h=0.4m 2.2.1.2 格栅的间隙数

NbhvQn sinmax

式中

n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maxQ

最大设计流量,s m 3 ;

格栅倾角,度;

N

设计的格栅组数,组; b

格栅栅条间隙数,m。,中格栅 e=10—40mm 设计中取60   b=20mm=0.02m  n个 44 4.439.0 4.0 02.060 sin 361.00  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2.2.1.3 格栅栅槽宽度

  bn n S B    1

式中

B

—— 格栅栅槽宽度,m ;

S —— 每根格栅条宽度,m。

设计中取 S =0.01m,B=0.01×(44-1)+0.02×44=1.31m 2.2.1.4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计算

111t a n 2 B Bl

式中

1l——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1 ——渐宽处角度,度; 设计中取

1= 20,m 9.0 B 1  此时进水渠道内流速 s mhBQv / 0.19.0 4.0361.01max 

m 56.03639.0 29.0-31.120 tan 29.0-31.1l01 

2.2.1.5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

mll 28.0256.0212  

2.2.1.6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  sin220gvh  34)(bS  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0 1kh h 

  s i n2)(2341gvbSk h 

式中

1h ——水头损失,m ;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表知  =2.42;

k——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取 k =3。

mgh 103.0 60 sin29.0)02.001.0(42.2 302341    

2.2.1.7 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m h 3.02,栅前槽高 m h h H 7.0 3.0 4.02 1    

栅后槽总高度:

m h h h H 803.0 3.0 103.0 4.02 1      

2.2.1.8 栅槽总长度 mHl l L8.246.0 0.1 5.0 28.0 56.060 tan803.00.1 5.0 28.0 56.0tan0.1 5.02 1            

2.2.1.9 每日栅渣量

0 0 0 1 0 0 08 6 4 0 01 1 m a xW QKW QWZ 式中

W—— 每日栅渣量,d m 3 ;

1W——每日每 10003m污水的栅渣量,3 3 310 m m 污水。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设计中取

1W =0.073 3 310 m m 污水 d m W / 48.11000 5.186400 07.0 361.03  >0.2 m 3 /d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2.2.2 集水池 选择集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的方形泵站,考虑 3 台潜污泵(2 用 1 备),每台水泵的容量为:

考虑采用三台潜污泵(二用一备)

则每台流量:

min / 83.10 / 1805.02361.03 3m s m Q   

集水池有效容积,采用相当于一台泵 6min 的容量(给排水设计手册·五·P192):

W1=10.83×6=64.98m 3 取 65m 3

有效水深 2m,则集水池面积为 F=65/2=32.5m 2 ;取 33m 3 最低水位至池底有 1m 吸水安全水位,则集水池总需容积:W=33×3=99m 3 2.2.3

水泵的选择 2.2.3.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决定。一般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在 5000m 3 以下),设 1~2 套机组;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 15000 m 3)设3~4 套机组。

2.2.3.2

泵站的扬程 ss sd s dH H H h h h      安全

H ——泵站扬程(m)

ssH——吸水地形高度(m),为集水池经常水位与水泵轴线标高之差;其中经常水位是集水池运行中经常保持的水位,一般可以采用平均水位 sdH——压水地形高度(m),为水泵轴线与经常提升水位之间的高差;其中经常提升水位一般用出水正常高水位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h——管道总水头损失(m),初步估计,最大流量时为 2m,最小流量时为 0.1m sh——过栅水头损失(m),由上面计算得 0.127m h 安全——安全水头,一般取 1~2m,本设计取 2m 进水管的设计水位为-4.16m,则 集水池的最高水位为:

(-4.16)-0.05-0.103—0.05=-4.363m(0.05 为过槽钢水头损失,0.103 为过栅损失)

集水池的最低水位为(-4.363)-2=--6.363m(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 2m))

m 5.4(沉砂池最高水位为 863.10)363.6(5.4 静扬程 m H ST     流量最大时:

m h H HST863.14 2 2 863.10      

222222101300  babab baQQSQSQhhhh h  =h a =2,求得 h b =0.0001183,这里约取 h b =0.1m

流量最小时:

m h H HST963.12 2 1.0 863.10      

2.2.3.3 选泵方案比较 如下图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出 a(1300m 3 /h,14.863m),在流量最小处的扬程 12.963m作出 b 点,连结 ab,作出 ab 线,选泵。结果列于表中。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方案编号 用水变化范围 运行泵及其台数 泵 扬 程(m)

所需扬程(m)

扬程利用率(%)

泵 效 率(%)

第一方案选用两台300QW800-15-55 640~850 一台300QW800-15-55 14.7~16.9 14.863 88~100 82.78 1280~1700 两台300QW800-15-55 15.2~16.9 14.863 88~100 82.78 第二方案选用两台250QW600-15-45 410~640 一台 250QW600-15-45 14.2~17.4 14.863 85~100 82.6 820~1280 两台 250QW600-15-45 14.2~17.4 14.863 85~100 82.6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经比较,第一方案的能量利用略好于第二方案,能量浪费少,效率高,所以选择第一方案。

3.3.4 水泵机组的各项参数 表 2

QW800-15-55 型潜污泵性能参数表 型

号 出 口 直径(mm)流

量(m 3 /h)

扬 程(m)

速(r/min)

功 率(kw)

效 率(%)

重 量(kg)300QW800-15-55

300 800 15 980 55 82.78 1350

表 3 电动机性能参数表 电机型号 功率(KW)

转速 r/min 电压(V)

Y250M-2 55 1480 537

3.4 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3.4.1 基础尺寸

表 4

QW 型泵外形及安裝尺寸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e g H lmin

300QW800-15-55 770 780 500 基础长度 L=地脚螺栓孔间距+(400~500)mm

=g+400=780+400mm=1180mm 基础宽度 B=地脚螺栓孔间距+(400~500)mm

=e+400=770+400=1170mm 基础高度 H=3.0w/LBr =3.0  1350 (1.18  1.17  2400)=1.22m 式中:

W---机组总重量

r---混泥土容重 2400kg/ m 3

3.4.2 基础校核:

a、基础重量=1.18  1.17  1.22  2400=4042.40kg 机组重量=1350kg

满足基础重量=机组重量×3,符合要求

b、基础高度=1220mm≮50cm ,符合要求 顶面高出室内地坪取 30cm>10~20cm

3.4.3 水泵机组布置 本设计污潜污泵为两用一备。泵房平面布置要求进出水管顺直,水力条件好,节省电耗,更为紧凑,节省建筑面积。为了能使水泵能够自灌式进水,本设计采用地下湿式泵房,水泵间与集水池合建,已定集水池所需面积为 33m 2,根据机组布置要求,现平面布置尺寸如下: B L6.6×5(给排水快速设计手册·二·P26、28)。详见下图:

尺 寸 编 号 型 号

仲 仲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3.5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3.5.1 机组布置的特点 污水泵机组的开、停比较频繁,污水泵常常采取自灌式工作。这里没有吸水管 3.5.2 水泵及管道特性曲线 3.5.2.1 单泵水泵特性曲线 设泵特性曲线方程为2Q S H Hx x  由泵 300QW800-15-55 的特性曲线上取A(800,14.5),B(700,16.5)代入方程可知 0000133.0700 8005.14 5.162 2 21222 1Q QH HS x

则将 A(800,14.5),代入20000133.0 Q H Hx ,得 0.23  H

所以单水泵特性曲线方程: 20000133.0 0.23 Q H  

表 5 单水泵特性曲线计算 Q(m3 /h)0 200 400 600 800 1000 H(m)23.00

22.47

20.87

18.21

14.49 9.70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3.5.2.2 并联水泵特性曲线 由单泵特性曲线通过横加法原理可知,并联水泵特线计算

表 6 并联水泵特性曲线计算 Q(m 3 /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H(m)23.00

22.47

20.87

18.21

14.49 9.70

3.5.3 管道的特点 潜水泵只有压水管,不用设计吸水管

由水泵特性曲线图可以读出单泵工作,水泵并联工作的工况点分别为(800,15);(700,16.4)

a

单泵压水管,设计流速假设为 1.5m/s,由公式可知 流量为 s m h m Q / 23.0 / 8303 3单 

管径为:

mmvQD 4415.13 2.0 4 4单  ,取 mm 400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其实际流速为:

1.83m/s0.4023 .0 4 42 2并  DQv,满足 1.5m/s~2.0m/s b 当两台水泵水量合用一条压水管,即压水总管,而仅有一台水泵工作时,设计流速为 1.0m/s,管径为:

mmvQD 5410.1.23 0 4 4单  取 mm 0 50

实际流速为:

0.7m/s 1.17m/s0.50.23 4 42 2总单  DQv

满足要求

3.6 计算水泵水头损失 提升水位:

H sT =10.863m 以最不利点 A 为起点,沿 A、B、C、D、E 线顺序计算水头损失。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A-B 段:每根压水管 Q=800m3 /h,管径 DN400,v=1.83m/s, i 1000 20.5。

喇叭口 15.0  ,DN300  900 弯头 1 个  0.49,dn300  DN400 渐扩管 1 个17.0  ,DN400 直管长度为喇叭口标高-泵轴线标高+水平段+伸缩节+止回阀+阀门+两泵之间的长度=8m,DN400  900 弯头 1 个ξ=0.59。

球形伸缩节21.0   DN400 止回阀 1 个 8.1  ,DN400 阀门 1 个 06.0  ,则 A-B 段头损失:

10005.2086.1983.1)59.0 06.0 8.1 21.0 59.0 17.0 49.0 15.0(2         

=0.69+0.123=0.817m B-C 段:dn400  DN500 渐扩管 1 个 21.0  ,dn400  DN500 丁字管 2 个 5.1  。

选用管径 DN500 长 2.4m, Q=1600m3 /h,s m v / 34.2  ,  i 1000 15.6。

则 B-C 段水头损失:

m 88.0 04.0 84.010006.154.26.1934.22 5.12      

C-D 段:DN500 长=过墙孔段长度+立管高度+道路宽度=9m, i 1000 15.6 DN500090  弯头 2 个 64.0  。则 C-D 段水头损:m 45.0 36.0 09.06.1934.22 64.010006.1592      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泵与泵站

学号 10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D-E 段:外管道总水头损失(即从泵站到细格栅进水口)为 0.1m。

则 A-E 管路水头损失:

  h 0.817+0.88+0.45+0.1=2.25m,与估算的 2m 相近3.7 求工况点 比阻 S=Σh/Q 并2 =2.25/1600 2 =0.00000088 根据公式 H=10.863+0.00000088Q 2,列流量与水头损失计算表,再描点作图:

最高水位管道特性曲线计算

Q(m3/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H(m)10.863

11.0038

11.4262

12.130

13.116

14.383

15.932

最低水位管道特性曲线计算

Q(m3/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H(m)8.863

9.0038

9.4262

10.130

11.116

12.383

13.932

5.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篇五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AUTOCAD的电路图绘制及联

锁表制作

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4年6月

目录

任务书..............................................一、概述............................................二、组合图的连接....................................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2、组合连接图的连接..............................三、联锁表的制作....................................1、联锁表的功能..................................2、联锁表的特点..................................3、联锁表制作的一般规律..........................四、电路图的绘制....................................1、CAD简介......................................2、CAD基本绘图技巧..............................1 2 2 2 2 4 4 4 6 7 7 7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3、绘图中注意事项................................8

五、总结............................................9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任务书

一、课题内容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按规范编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电路图或局部电路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附图1);

2.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

3.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图或局部图(附图2-5)。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5、注意事项:

 组合连接图要用A4纸手绘。

 联锁表的表格可以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但是里面的内容全部要手写,请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老师会随机抽问。 AUTOCAD所制图可打印,也要自己完成,老师会随机找一条电路要某个同学画出来。

 所有的要求,其实都是要让大家掌握所学的知识。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一、概述

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核,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车站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以及大一对AUTOCAD的学习,在大三时刻,通过绘制站场组合连接图、制作联锁表、绘制网络线电路图,是对我们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很好检查。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好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课设内容上,不论是考试还是走向工作,制作联锁表和CAD绘制电路图 都是学信号的基本必备素养。然后从课设的形式上无疑是对大家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

二、组合图的连接

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继电器进行联锁逻辑控制功能。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所用继电器数量很多,若直接用继电器来搭建继电电路实现联锁控制功能既费时又费力。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将对应车站信号平面的信号机,道岔,道岔区段的一些继电器设计成一个组合,这些组合与具体的站场无关或关联很少。可以在工厂预先组装配线,节省大量施工时间。

明确组合选取原则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站场平面布置图选取相应组合,然后根据站场结构将这些组合连接形成组合连接图。

2、组合连接图的连接

按照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的设备顺序,将按照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区段所选用的定型组合和零散组合连接起来,绘制出组合连接图。绘制过程中的一些组 2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标号可以参考下列表格。

注意:信号机中的标注:D表示单置信号机B表示并置信号机A表示差置信号机1表示向左2表示向右。道岔中的标注:I表示撇形道岔II表示捺形道岔,1表示双动道岔左2表示双动道岔右。A表示1到7小号B表示大于9大号。

图2-1 3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三、联锁表的制作

1、联锁表的功能

能反映出一个车站股道数量、进路条数、进路要求的联锁条件、列车运行方向及信号显示方式的图表叫联锁表。

联锁表按照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和运输部门提出的设备运用要求来制作,是信号施工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计信号联锁电路的主要依据。

2、联锁表的内容(1)方向栏

填写进路性质(包括通过、接车、发车、调车、转场和延续进路等)及其运行方向。(2)进路号码栏

将全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顺序编号。通过进路由正线接、发车进路组成,不另行编号,仅将接发车进路号码以分数形式填写。(3)进路栏

逐条列出联锁范围内的全部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当列车进路的同一始端和同一终端间存在两条以上进路方式时,除列出基本进路外,还应列出一条主要变通进路作为第二种方式 进路栏的主要表示方式: a.列车进路

列车接至x股道时,为“至x股道”;列车由x股道发车时,为“由x股道”;通过进路,为“经x股道向xx方向通过; b.调车进路

由Dxx信号机调车时,为“由Dxx”;调车至某一顺向调车信号机时,为“至Dxx”;调车至某一背向调车信号机时,为“向Dxx”;调车至某一股道时,为“至x股道”;向尽头线、专用线、机务段、双线出口处等调车时,应为“向Dxx”;当进站信号机内方仅能作调车终端时,为“至xx进站信号机”。(4)进路方式栏

同一始端和终端按钮所建立的进路条数。无变通进路的为“1”,有一条变通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进路的为“2”,有两条变通进路的为“3”。(5)排列进路按下按钮栏

排列进路时应顺序按下的按钮名称顺序排列(包括按下的变通按钮或起变通按钮作用的调车按钮名称)。(6)确定运行方向道岔栏

如有两种以上运行方式时,应标注区别开通进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对向道岔位置。

(7)信号机栏

表明本条进路防护信号机应显示的灯光和进路表示器的显示状态。(8)道岔栏

顺序填写所排列进路中的全部道岔以及有关防护和带动道岔的编号和位置。用道岔号码外加小括号“()”表示进路要求该道岔处于反位位置,不加括号表示为定位。防护或带动道岔用加“{ }”来表示。

另外,根据有关规定,在通过交叉渡线中的一组双动道岔反位排列进路时,应将另一组双动道岔防护在定位位置并锁闭,用“[ ]”表示。股道中间出岔,在排列接发车进路时,也要求将此道岔带到定位位置并锁闭,亦用“[ ]”表示。(9)敌对信号栏

以下两条进路道岔位置相同又有重叠部分的都是敌对进路:

a.同一到发线上对向的列车进路与列车进路; b.同一到发线上对向的列车进路与调车进路; c.同一咽喉区对向重叠的列车进路;

d.同一咽喉区对向重叠或顺向重叠的列车进路与调车进路; e.同一咽喉区对向重叠的调车进路;

f.进站信号机外方列车制动距离内接车方向超过6‟的下坡道,而在该下坡道方向的接车进路的末端未设计隔开设备时,该坡道方向的接车与对方咽喉的接车进路,非同一到发线顺向的发车进路以及对方咽喉的调车进路;

g.防护进路的信号机设在侵限绝缘处,禁止同时开通的进路。另外,还要注意区分无条件敌对和有条件敌对。只要某条进路一旦建立,某架信号机不允许开放,这就是无条件敌对;所谓有条件敌对,是指只有当有关道岔处于一定位置时 5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才构成敌对关系(以< >表示),否则便构不成敌对关系。(10)轨道电路栏

排列进路时要检查轨道区段的空闲,应注意的是超限绝缘的检查。(11)其它联锁关系栏

a.单线(双线)双向自动闭塞区段和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只有在取得发车权后才能开放出站信号,自动闭塞区段还要检查离区区段的条件。所有闭塞制式都要检查有关闭塞条件。在“其它联锁”栏中用“BS”表示;

b.所排列进路与局部控制道岔、非进路调车、机务联系、延续进路等之间的联锁关系在“其它联锁”栏中用以下符号表示: JK—表示所排列进路与局部控制方式为敌对; F—表示所排列进路与非进路调车为敌对;

Y—表示所排列接车进路末端应延续至另一延喉额有关线路; T—表示本联锁区向其它联锁区域排列进路时应取得对方同意。

3、联锁表制作的一般规律

(1)在编制联锁表是要顺序填写各条进路,编写的顺序是先编写列车进路,再编写调车进路。在编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时的顺序是,先编写左咽喉,再编写右咽喉。

(2)对于防护几条进路的信号机要将这几条进路连续地编写在一起。(3)特别要注意检查带动道岔、防护道岔、条件敌对、侵限绝缘的编写。防止出现遗漏。

(4)迎面进路涉及到对方咽喉的敌对进路只有向股道调车或接车时才有迎面进路。

(5)同方向的调车信号机可以作为同方向调车进路的终端。(6)单置调车信号机不能做反方向调车进路的终端。

(7)并置和差置进路的终端是同方向的调车信号机,进路的终端按钮是反方向调车信号机的按钮;尽头型的调车信号机可以作反方向的进路终端。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四、电路图的绘制

1、CAD简介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工程制图:建筑工程、装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水电工程、土木施工等等。

2、CAD基本绘图技巧

(1)文字标注

电路图中除了线路与电子元件的图形符号外,还要标注出各个电子元件的表示符号,如电阻为R等,即要进行文字注写。CAD中文字标注方法为:绘图→文字→多行文字→指定第一个角点→指定对角点→出现文字编辑框→输入文字→确定。

(2)利用对象捕捉精确绘图

在CAD绘图中,要随时定点的位置来作图,利用系统提供的对象捕捉功能捕捉图形对象上的某些特征点,从而快速、精确地绘制图形。对象捕捉的设置方法是:工具→草图设置(出现草图设置对话框)→在对象捕捉选项卡下→启用对象捕捉→在对象捕捉模式对话框中选中相应复选框(端点、中点、交点等)。利用对象捕捉功能能增强绘图的准确性,提高绘图速度。如电路图中的所有节点,为准确定位圆心的位置,复制时必须捕捉交点。

(3)掌握基本的绘图与编辑命令

绘制电路图时,要画出要求大小和形状的图样,必须熟练掌握CAD绘图与编辑命令,如直线的绘制,矩形、圆的绘制,复制、修改、文字标注等命令。掌握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是电子技术设计人员的基本功,还要具备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熟悉电路的基本技术及计算。即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CAD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

绘制电路图是CAD软件的实际应用,在电路图形的绘制中,除了熟练地应用绘图与编辑命令外,还要掌握其一定的技巧与专业知识。绘制电路图时熟练地应用块、及对象捕捉功能,就能使绘制图形变的轻松、简单、准确、快捷,在实际设计绘图工作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绘图中注意事项

一、养成经常存盘的好习惯

相信不少“过来人”都有过因为断电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把辛辛苦苦做的图纸丢失的悲惨教训。可能不少新学CAD制图的朋友在学习的时候也常常因为是练习用的图纸而没有SAVE的习惯吧?建议这样的朋友在自己的硬盘上建立一个名称为“CAD练习”的文件夹,把自己平时做练习时绘制的图纸都保存在这里,在平时制图的时候也试着常使用一下“Ctrl+S”组合键保存一下自己的图纸,养成保存图纸的良好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不会因为电脑把你几个小时的工作成果丢失而对着你的电脑发“恼”了„„

二、存盘的技巧

存盘也有技巧?当然有!是人就难免都会有出错的时候,有时因为误操作做了错误的删除命令而又保存了图纸无法挽回怎么办?建议大家在做复杂的图纸的时候使用“另存为”这种保存方法,如每隔半小时就把正在制作的图纸另存为新的文件,当然,最好与原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如“某工程图”在保存的时候可每隔半小时另存为“某工程图001”、“某工程图002”、“某工程图003”„„依次类推,这样,如果出现正在绘制的“某工程图008”出现上述难以挽回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回头打开“某工程图007”继续我们的制图工作,把图纸丢失的损失挽回到最小。当然,在该制图工作完成并审图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把多余的图纸删除,保留最后的完成图以节约我们的硬盘空间。

三、利用好CAD本身的制作块与阵列功能

CAD本身提供的块与阵列功能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公司的同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类不同型号的产品中甚至不同类的产品中也经常会出现相同型号的零部件,如果能在平时工作中做好积累,把常用零部件做成块(不要忘记块命名的唯一性哦),那么在复杂图纸中直接使用块插入,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我们的重复劳动。阵列功能同样的道理也就不必多说了,学习制图的朋友要掌握这个功能只要做几个简单的练习就可以轻松做到。

四、利用图层工具

避免制图中的误操作还有一招就是使用图层工具了,图层工具主要有图层的开关功能、冻结解冻功能、图层的锁定解锁功能等等,在制图的过程中使用好这些功能可以方便的查看图纸不同层上的细节,避免已做好部分图纸的误删、误动等等。

五、做好个人说明

这里笔者所说的并非是在制图完成之后所添加的文字说明,而是能让制图人员在制图过程中避免遗忘所做的个人说明,如“因某某问题在某处做修改”等,而对于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部分大型图纸在中间被打断的时候,制图人员也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新图层,以醒目的颜色用圆以及文字工具把未完成的位置标注出来,以便于下次制图打开文件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便于继续工作。

五、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比以往的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整个流程下来,除了基本熟悉了各个信号组合,各个组合之间的连接,联锁表的制作,CAD基本绘图方法,我们还开始学会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说实话,刚开始被老师任命为小组组长,首先是感到惊讶,然后一股无形的压力就扑面而来。我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和组员们一起协调好,防止一些同学“打酱油”的同时不能影响到大家的复习时间。不过后来这些担心慢慢开始消散,组员们的信任以及大家团结一心的表现,使得任务经历了些许波折后依旧圆满地完成了。另一方面,说来惭愧,大学三年,在同一个专业,仍然有许多人相互之间不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有时让人挺尴尬的,经过团队的磨合,我对我的组员有了基本的了解,总的来说,大家都是好样的!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也感谢组员 9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们对我的信任,一个组是一个整体,总体的成功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最后,我想说,一件看似复杂的事情,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然后收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6.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篇六

合作、齐心协力,一起完成了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阅读课程设计相关文档)、小组讨论分工、完成系统开发的各个文档、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小组汇报ppT、个人日记,个人小结的任务。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我们便对这次任务进行了规划和分工。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组的成员一起努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网站的开发设计,并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及个人总结。我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课程设计总结和制作ppT,并上台汇报。面对这样的任务,我开始真的很担心,不是害怕要写那么多资料,而是怕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的人,我怕讲不出话来。有过两次上台经验的潘同学就耐心的给我传授一下他的心得。而且这是我们必经的过程,以后走入社会肯定会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在公共场合讲话,现在如果不去讲的话,那以后我们怎么办呢?还是硬着头皮上吧,没有别的选择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感动,经历了一起奋斗的酸甜苦辣。也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课程设计中文档的撰写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就是网站的设计我真的很担心,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就不是很多,而且对于软件我就更抓狂了。这时候小组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挥了集体的效用。

在这个过程,我受到了好多帮助,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热热的咖啡,让人有无比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其实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的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人格的磨练和交际的能力。

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产生小矛盾的时候,我们没有逃避。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解决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以怎样的方式去解决它,这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问题。我想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会学到很多,学会了怎样去和别人沟通,理解别人所做的事,别人也会宽容的对待我们,从而我们就在无形之中加强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个经验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人类这个群体之中的。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么他不可能长久的生活下去的。

课程设计这样集体的任务光靠团队里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好的,合作的原则就是要利益均沾,责任公担。如果让任务交给一个人,那样既增加了他的压力,也增大了完成任务的风险,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集体工作中,团结是必备因素,要团结就是要让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真诚,自然,微笑;说礼貌用语;不斤斤计较;多讨论,少争论,会谅解对方;对他人主动打招呼;会征求同学的意见,会关心同学,会主动认错,找出共同点;会接受帮助,信守诺言,尊重别人,保持自己的特色。

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与经历,我们会一直记着,这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课程设计报告框架 篇七

一、调研内容

1. 课程简介

《服装陈列设计》是现有服装设计 (服装营销与表演方向) 和新专业“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的一门岗位课,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服装陈列设计中的色彩、灯光、道具、卖场通道设计及服装搭配等方面的能力, 为毕业生从事服装陈列师、服装营销师、助理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广告与策划员及设计展览等相关职业打下基础。课程共72学时, 其中理论知识16学时, 实践操作练习56学时。

2. 对企业需求的调研

在研究《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伊始, 为了解用人单位所需, 本着“按需培养”的原则, 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具体内容包括: (1) 企业对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 (2) 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 (3) 企业对我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调研资料如表1—3所示。

3. 对学生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

结合对企业的调研结果, 为找出我院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所需之间的差距, 我们特在学生中进行了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 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内容包括: (1) 相关课程重要性及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 (3) 企业对我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调研资料如表3—4所示:

4. 对职业资格要求的调研

知为识增范强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具以体考内容工考证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比的提高例, 结合1企.度陈业列师需的重求职要和业专定位业于一特发般点展, 空我间熟们练特掌对握服一装般陈掌列握师及内陈列容员的职业2技.陈能列要师求如进何为行企分业析创。造核服心装价陈值列师行业共分为三个职服业装市等场级营, 销从3.低陈到列计高6划依0和%次管为理:服40装%陈列员40、%服装陈6列0%师、高级服装服陈装列CI师设。计我4.院卖毕场整业6体5生色%为彩高规划职3高5%专学历7, 0有%资格报30考%服装陈装列营员销。商综务合谈《判陈与5列技.色巧设彩计基师2础0知专%识业资格80考%评总则40》%和《陈列60设%计师专业服资装陈格列考与试展大示设6纲.计》色的彩组要1合0求0设, %计现对服0装%陈列师75和%陈列员25 (%Visual Mercha服n装di品si牌ng企D划e7si.g陈n列er色) 4彩的5技%职巧业资5格5%要求作6如5%下统计。35%

5. 相关专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调研

为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许多开设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调研, 听取专家意见、吸收经验、取长补短。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对服装企业调研结果的分析

(1) 服装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 我们发现其对毕业生的学历多为专科毕业生, 我院毕业生满足该方面硬性指标。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注重工作经验。面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应届毕业生, 企业只能无奈地选择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新人。这种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践课程偏少, 动手能力弱。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我们应当注意加强实训方面的课程, 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2) 服装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

从表1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服装陈列技巧、色彩搭配组合、创意精神和时尚敏感度三方面的要求最高, 而在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和审美素养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我们可以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着重培养, 促进学生向企业所需方向发展。

(3) 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

从表2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中可以明确服装及配饰的陈列展示、品牌形象宣传、陈列培训这三方面为核心技能。在课程内容上要向这三方面重点倾斜,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外, 企业对陈列管理监督、视觉营销、陈列道具研发等方面的技能也有较高要求。而这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尚属空白, 需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加以侧重。

2. 对服装陈列师资格要求的调研结果分析

《服装陈列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专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考试内容来划分课程的理论知识将手和实践技能训练。

(1) 理论知识要求

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陈列概论、陈列师的职能、商业空间规划、陈列色彩、服饰色彩搭配原理和方法、陈列构成、橱窗设计、照明设计、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等。考试大纲对知识要求详细, 我们可以直接引入课程, 构架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同时,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商业空间规划、陈列色彩、服装色彩搭配原理和方法、陈列构成、橱窗设计为其中的重点。

(2) 实践技能要求

考核大纲中实践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在指定商业卖场环境或模拟卖场中进行陈列操作。具体为利用平面道具进行模拟操作和在给定场地中进行实际操作。这两种考核形式最能直观反映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部分, 我们可以借鉴这两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对学生既有专业能力的调研分析

改革前课程的重点内容为服装CI、服装展示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学生主要学习展示基础知识、展示工程制图、展示表现形式、展示表现和专卖店展示模型制作。其中, 由于授课教师专业限制, 对于展示工程制图和展示表现的相关软件学生掌握不牢固。而专卖店展示模型的制作又因为缺乏对时尚审美等相关方面的培养, 作业水平较一般, 不具备时装前沿性。具体作业展示如图2、图3。

4. 对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调研结果分析

服装陈列设计课程基本在每所设有服装专业的院校均有开设。随着近年来行业的发展, 也有很多院校开设了陈列展示专业, 专门培养从事服装陈列、服装营销、品牌策划等工作的人才。我院也拟开此专业, 补充该方面空白。相对于我们将所有精力投入陈列技巧的教学中, 很多院校着眼于服装营销、卖场氛围的营造甚至环艺设计等相关知识内容, 学生的知识面广, 流行趋势把握能力强, 就业面宽泛,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个别院校开设了参观实践课程, 组织学生实际参观服装展, 用最直接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亦可向其学习, 增强课程的效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在新专业建立之初, 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和调研结果, 对《服装陈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从企业需求和职业资格认定要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先提出从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操作两方面进行改革。

1. 理论知识体系构建

根据调研的结果, 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理论知识体系, 其可划分为陈列专业理论知识和与陈列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两方面内容。其中陈列专业理论知识为核心内容, 包括陈列概论、陈列色彩、陈列构成、橱窗设计、商业空间规划、照明设计、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陈列概论、陈列色彩、陈列构成、陈列管理及陈列手册等方面知识可由服装专业教师讲授。而涉及商业空间规划、照明设计、橱窗设计方面的内容则由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授课更为有效。与陈列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尽管不是最核心的陈列技能知识, 但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专业修养、拓宽就业面, 因此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其具体内容包括: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服装品牌认知、服装材料知识、陈列管理等。

2. 实践技能培训

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满足企业有经验、上手快的要求。同时可以使学生从容面对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实际操作环节。现有课程实践环节为展示模型的制作, 属于模拟陈列操作, 具备一定的直观性。但较用人企业的需求和其他院校情况, 此实践技能培训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所需。因此, 在改进原有模拟操作的前提下, 增加现场操作环节, 学生所学即所用, 才能适应先进的就业环境。原有的模拟操作环节制作周期长, 成效甚微。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无用的模型材料选择和制作上。改进后的模拟操作将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商业空间模板, 学生利用各种平面道具在指定范围内根据给定主题进行实践训练 (如图4) , 直观地培养学生陈列色彩、陈列构成等核心专业技能。现场操作环节拟建立实训室, 搭建若干实际卖场空间。学生在此空间内调配展柜、展架、展台、照明、模特、服装、道具, 培养全面的陈列操作技能。同时该实训场地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场所。在软件操作环节上, 改用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学生AutoCAD、3DMAX、Coreldraw、Photoshop等制作服装陈列手册的软件操作技能。

四、课程改革总结

总结现阶段试运行的课改方案, 有收效也有不足, 很多方面需要继续研究改进。成效如下: (1) 改革后的课程与行业发展接轨, 课程内容丰富, 知识面覆盖全面; (2) 授课手段多样化, 学生反映良好, 课堂效率提高; (3) 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显著。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有: (1) 课改试运行时间较短, 学生还未毕业, 尚未经受就业考验; (2) 拟建的陈列实训室未正式建成使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总之, 在《服装陈列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上, 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 放眼行业发展的未来, 根据当今学生特点制订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形式,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松涛.服装零售店的陈列与设计[J].四川纺织科技, 2001, (5) .

[2]洪麦恩, 唐颖.现代商业空间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王秀莲, 蒋东玲.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J].考试周刊, 2011, (5) .

8.课程设计报告框架 篇八

关键词:健康取向;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6-0114-05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超重肥胖比率不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农村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17%、9.71%、8.28%、4.48%,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4.84、4.07、0.45、0.7个百分点,相比2005年分别增长6.78、4.70、3.21、1.85个百分点。2)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2014年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86.36%,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4.82、7.03、4.08、1.64个百分点,相比2005年分别增长14.04、16.29、7.26、3.68个百分点。3)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滑。19~22岁年龄段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出现下降[1-3] 。伴随着体质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怕苦怕累,意志品质薄弱,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直接导致国民身体素质随之下滑,这会严重影响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实力。引起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体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4],来自学校体育方面的诱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尚未能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一线体育工作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体育课程目标究竟是什么,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与实现课程目标有什么关系,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目标取向是什么,如何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等。

1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的价值与可能

[JP2]体育课程的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5]。教学层次的课程就是“理解的课程”,是学习者能够在课程中获得体验的关键。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完善者,课程目标实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尽管体育课程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受到地区条件、学校环境、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体育课程更需要中小学和体育教师根据学校条件、学情等进行科学设计、开发和实施。课程内容选择是课程开发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课程目标的实现。[JP]

[JP2]体育课程标准给了体育课程内容足够的自主选择权。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规定了特定学习领域、某个水平的学习目标,各地区、各学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6]。2001版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7]。”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8]。”也就是说,体育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已经下放,地方、学校与教师已经具有充足的内容选择权利。这意味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没有对体育课程内容做详细的规定,也就无法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按照固定的内容实施教学。学校和教师在享受课程内容选择权的同时,有义务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体育课程内容。[JP]

2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应然价值取向

2.1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解析

2001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验稿)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目标[7],也就出现了五大领域目标形式。2011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修订版)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合并在一起[8],又出现了四大领域目标形式。不少学者表示这两种目标表述显得大而全。2011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修订版)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8]。如果从三维目标去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就忽视了增进学生健康的首要任务。

200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性质概况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7]。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概况为: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8]。从2001版和2011版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描述可以看出,“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

2.2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取向:增进健康

课程内容选择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内容选择的目标取向与课程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体育课程选择健康取向的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强调健康取向并不否认体育与健康课程诸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维度的目标。

1)健康取向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应尤为如此。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关注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要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点,关爱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本性,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与基石[9]。人的生命存在以人的健康体魄为载体,离开健康的生命存在是难以维持和发展的。对学生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本性,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这就必须给予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生命体。在当前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背景下,“增进学生健康”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活》,确定了未来教育的宗旨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鲜明地体现了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的发展取向[10]。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这是个体能够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前提基础。可见,“增进学生健康”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基本要求。

2)健康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全面发展取向的教育目的观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11]。这里的体力发展其实就是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智力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身体素质的发展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个体素质的完整发展,而非某方面素质的发展。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重视文化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就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1999年,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2]。经过数十年的教育改革,把“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身体素质是个体其他素质存在的载体,没有了身体素质,其他素质也无法正常存在和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部分,理所当然要把“增进学生健康”作为首要目标。

3)健康取向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在: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13]。学生的发展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伴随着学生终身进行的持续过程,它是一个马拉松式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更不可能“立竿见影”。正是因为身体素质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身体保障。增进学生健康除了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外,还是社会用人标准的首要要求。任何用人单位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人才招聘的首要条件就是健康的体魄,并且可以明确提出合理的具体要求。用人单位把健康状况作为评价人才的第一指标无可厚非,试想如果一个员工身体状况不好,即使业务能力再强,也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良好的健康状况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它是长时间的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实上,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存在着巨大差异。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健康,但是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忽视学生的健康。要想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必须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健康取向下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框架构建

3.1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维度

由于运动项目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这里讨论的内容选择主要是体育项目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讲,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主要有三个维度,即:项目选择、频次选择和时间选择。项目选择是选择哪些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频次选择是某一运动项目在一个学期内选择的次数,时间选择是指某一运动项目在一个学期中累计持续的时间。

1)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

按照项目的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描述,即项目对增进学生健康的功效(简称“功效”)、学生对项目感兴趣的程度(简称“趣味”)。具体来说,功效性主要是指运动项目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身体指标的功能和效率;趣味性主要是指运动项目给学生心理上或身体上带来的愉悦感受。从这两个特性出发可以把运动项目划分为四类:类型I功效高且趣味强,类型II功效高但趣味弱、类型III功效低但趣味强、类型IV功效低且趣味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功效性和趣味性是相对而言的,尤其是项目的功效性与练习方法密切相关。下面基于项群训练理论对不同类型项目的趣味性和功效性进行详细分析,可依据分析结果将运动项目划分到各个类别之中。

体能主导类项目一般属于单一动作结构:如跑步类项目属于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投掷类项目属于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跳跃类项目属于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这种单一动作结构的项目由于动作单调,需要练习者不断地重复单个或者一组相同的动作,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疲劳甚至损伤,练习效果也不太容易提高,并且投掷类项目、跳高类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趣味性相对较弱。从运动项目的健康促进功效来看,跑步类和跳远类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一般较大,对健康促进的功效相对较高;而投掷类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相对较小,也有一定的风险,故认为其功效较低;跳高类项目虽然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但是其危险系数较大,因此这里也将其归为“低功效”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目一般属于多元动作结构:如表现难美型项目属于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对抗类、拓展类、游戏类项目属于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这种多元动作结构的练习项目,由于动作变化丰富,练习者不仅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动作,而且可以对动作进行个性化的创新,练习效果也相对比较容易提高,同时练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很频繁,因此趣味性较强。从运动项目的健康促进功效来看,对抗性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健康促进的功效相对较高;而表现难美型、拓展类和游戏类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因此其健康促进功效相对较低。

2)运动项目的频次选择

不同运动项目在课程内容组织编排中出现的频次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效果,它也是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部分。比如,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师为学生选择了篮球、中长跑、立定跳远、拓展游戏等几个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篮球项目这个学期中出现7次,中长跑项目在这个学期中出现2次,这里的7次和2次就是运动项目的频次选择。

3)运动项目的时间选择

时间选择是指某一运动项目在一个学期中累计持续的时间,它也是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部分。比如篮球在某个学期中出现了7次,累计时间为270分钟;中长跑在某个学期出现了两次,累计时间为50分钟。这里的270分钟和50分钟就是运动项目的时间选择。频次选择和时间选择与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相对应。

3.2中小学体育课程项目选择的原则

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可以看作是中小学和体育教师依据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功效特性和兴趣特性,从项目选择、频次选择、时间选择三个维度去组织课程内容。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倡导“特色项目优先、其他项目补充”和“健身功效优先、兼顾学生兴趣”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具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应优先考虑选择体育特色项目,其他运动项目作为补充;在此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对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功效高的项目,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兴趣。

1)特色项目优先,其他项目补充

现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刘延东,2008年在《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14]”,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1月,教育部决定:为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奠定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基础,至201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建设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3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中小学大力发展体育特色项目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掌握体育运动本领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学校优先考虑将特色项目作为主要课程内容,其他运动项目作为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而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

2)健身功效优先,兼顾学生兴趣

[JP2]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在选择其他运动项目作为补充时,或无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既要保证体育教学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又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到底如何兼顾?在“增进学生健康”目标取向导向下,优先考虑健康增进功效高的项目,即把项目的功效性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兼顾考虑运动项目的趣味性。首先,选择类型I功效高且趣味强的项目;其次,选择类型II功效高但趣味弱的项目;再次,选择类型III功效低但趣味强的项目;而类型IV功效低且趣味弱的项目尽量少选或不选。[JP]

3.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框架设计

既要支持特色项目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功效性,又要保证其多样性和趣味性,这对中小学和体育教师来说是个难题,似乎很难兼顾。“一二三四”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框架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1)“一二三四”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框架

借鉴“四分教学”的思路[15],提出“一二三四”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方法,即“一个特色、两个特性、三个维度、四个模块”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框架(如图1所示)。考虑到项目的两个特性、内容选择的三个维度和项目选择的两个原则,给出一种内容选择的方法,即趣味强项目选择频次高、反之选择频次低,功效高项目持续时间长、反之持续时间短。也就是说,那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选择次数要多,但累计时间要看项目的功效性;那些功效高的项目累计时间要长,但是选择的次数要看项目的趣味性。

[TPZK3.TIF,BP][TS(][HT5"K][JZ]图1“一二三四”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框架

[TS)]

2)“一二三四”内容选择框架的优势

“一二三四”内容选择框架有两个优势:第一,功效高的项目持续时间长对增进学生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就拿中长跑来说,学生对它的兴趣并不高,但是它对增进学生健康有重要作用,如果将这一项目的教学以若干次中长跑竞赛的形式分散在整个学期,持续时间较长、选择频次较少,会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第二,学生兴趣高的项目选择频率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对球类兴趣比较高,同时其健身功效也较高,体育教师选择球类项目的频次高一些、持续时间长一些;再如,学生对游戏类项目、拓展类项目兴趣高,但是其健身效果相对低一些,教师选择这类项目时频次可以高一些,但是持续时间相对短一些。[JP]

4结语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了体育课程内容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迫切需要体育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解,根据地区特色、学校特点和班级差异,自主选择适宜的、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在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突出强调体育课程健康取向的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目标、并不否认其他目标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特色、两个特性、三个维度、四个模块”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框架,即在优先选择“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健身功效高、趣味性强的项目。研究团队期望该模型能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提供参考;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提出的模型尚未正式在中小学实施,后续研究将进一步验证框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HT5"SS]

[1]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4.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6(10):6-8.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1(9):IV+1056.

[4]郑华,李淑芳,吴永存.城乡高中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9(5):124-126.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2-344.[JP]

[6]于晓东.新中国60年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回顾[J].体育学刊,2010,17(4):55-58.

[7]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实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9.

[8]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9]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74(3):17-20.

[10]宾金生.基于生命教育视角下野外生存运动与大学生情商培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4(6):105-108.

[1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5-97.

[12]刘道玉.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3):147-153.

[13]姜泓冰.教育视界: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N].人民日报,2010-10-08.

[14]刘延东.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上的讲话[J].中国学校体育,2008(6):6-7.

上一篇:党课:坚定信念立足本职为之奋斗下一篇:习近平在云南调研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