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2024-12-31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2篇)

1.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一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铺垫情节

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

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2.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二

目前, 传统的语文集体备课正走向一条程序化、单一化的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1. 重形式, 轻内容

集体备课时, 任凭备课组长大呼小叫, 招朋引伴, 备课成员依然胜似闲庭信步, 姗姗来迟, 个别备课成员甚至借故身体欠佳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脱;个别教师由于绩效工资, 害怕别人超越于己不利, 采取“沉默是金”的哑巴原则。传统集体备课最终沦落成为煞有介事、无关核心的空洞的形式主义的载体。

2. 重备课, 轻反思

新课程理念中, 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 反思非常重要, 但现在集体备课中关于课后反思的内容却鲜有耳闻。

3. 重统一, 轻差异

在传统的集体备课中, 有些教师采用拿来主义, 照本宣科, 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主张和创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各异, 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 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安排不同的练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尽最大的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重骨干教师, 轻其他成员

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 每组常常挑选一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在传统的集体备课中, 往往是备课组长一人讲经说法, 其他人或是随声附和, 或是“沉默如金”。因此, 最后形成的成果其实并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往往是个别骨干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

5. 重传统, 轻创新

为应付检查, 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是备课组长将本学期教材的各章节分给各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各自查找资料, 编写教案,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符合校情、教情、学情。备课组长只是将各位教师的备课汇集复印, 分发到个人。备课组长与教师成为集体偷懒的怂恿者和实践者!

正因为传统的语文集体备课有以上种种弊端,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一种新型的集体备课形式喷薄而出, 它以聊天的形式进行, 教师以或立、或躺、或坐、或笑、或说等态势无拘无束地心旷神怡地进行集体备课, 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就是聊天式集体备课。

二聊天式集体备课的特点

1. 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集体备课需要时间进行保障, 传统的集体备课时间是学校安排的、固定的, 往往是每周一次。而聊天式集体备课突破了传统集体备课时间之拘囿, 可秉烛彻夜畅谈, 也可寥寥数语, 可于日暮, 也可于晨曦, 甚至于上课之前寥寥数分钟。

2. 突破了地点的限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地点往往是固定的, 但聊天式集体备课则可以或于曲径通幽之处, 或于其乐融融之家中, 或于风驰电掣之公车之上, 抑或于草庐之中等。

3. 突破了人数的限制

以备课组为单位, 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 全体教学人员参与教学案的制定、收集素材等过程的教研活动。这是传统的教研活动的要求。它往往由本学科教学人员组成, 人数常常是确定的。但是, 聊天式集体备课的人数却非如此。其形式格外地自由不羁, 或三四人, 或十几人, 或几十人等。

4. 突破了学科的限制

传统的集体备课, 同一学科的教师往往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针对同一学科的教材、大纲等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 同一学科的知识往往涉及其他学科。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富有个性灵动的学生时, 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聊天式集体备课中, 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相互交流, 借鉴吸收, 拓宽思路, 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以求达到集体备课实效的最大公约数。

5. 突破了人情绪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和调节。传统集体备课之时, 场面往往庄严而肃穆, 备课成员正襟危坐, 脸色森然, 情绪低落。若有校长莅临指导或其他学校同仁在侧观瞻品赏, 则备课成员个个如坐针毡, 诚惶诚恐。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 备课质量可想而知。而聊天式集体备课恰恰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的, 人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想象敏锐、牢固、活跃, 人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富有创造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很显然, 相对于传统的集体备课, 聊天式集体备课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聊天式集体备课应遵循的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思维空间。备课人常常打破心灵之禁锢, 若脱笼之鹄, 放飞心灵, 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开放了自己思维之空间, 培养了备课人质疑之意识, 挖掘了备课人质疑之潜能。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了教研领域:它不仅开放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也开放了与本学科有联系的学科内容, 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得以交融, 得以拓展。聊天式集体备课开放了教研时间:不再拘泥于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 可以在课前, 也可在课后等时间自由交流。

2. 民主性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集体备课时的拘谨、骨干教师的一言九鼎, 其他教师的人云亦云, 聊天式集体备课创造了一种更民主、更平等、更宽松的相互合作的教研氛围。这既可使教师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 在教研中像亲人拉家常那样亲切、朋友聊天那样友好, 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讨论交流, 相互沟通, 共同提高, 这无疑培养了教师们合作、研究、创新的教研精神。

3. 个性化原则

传统的集体备课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与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方面都过于统一, 甚至连教法都整齐划一。再加上备课组长的权威性, 教师们往往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 囫囵吞枣, 完全照搬。魏书生先生曾告诫我们:“一个教师, 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 不是去证明, 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 不加任何改变。”因此, 在聊天式集体备课中, 教师常常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实事求是批判地吸收集体备课生成的智慧, 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符合自己个性的教案。

4. 批判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疑, 最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想的独立性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与传统的集体备课相比, 聊天式备课对批判性思维特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的特点。教师时时体会到山重水复般的迷惘与疑虑, 孜孜不倦的执著与痴迷, 蓦然回首的发现与狂喜、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整个教研过程因为有了教师批判性的参与而绚丽。

5. 记忆性原则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对记忆的作用明显。这是因为积极的情绪能激起识记活动的有意性, 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迅速地激起识记活动的有意性, 促进了识记的自觉程度, 使记忆达到最佳效果。消极的情绪状态对记忆的作用则相反。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 聊天式备课人员则改变了传统集体备课中教师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对教研内容的暂时性遗忘, 大大提高了知识、能力水平的发挥, 也加深了对教研内容的记忆。

总之, 传统式语文集体备课虽有优点, 但弊端明显, 而聊天式因为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 开放、合作、研究、批判、创新的教研精神而美丽, 所以, 语文集体备课时, 我们应在发扬传统式优点的同时大胆采用聊天式, 将教师自觉、自由地凝聚在一起, 思索、研讨、质疑、反思、争鸣、创造, 使每一位参与者的成长路途中都流溢着创造的灵光、智慧的异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关于初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探究 篇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推崇的备课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优势: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最后,集体备课可以以更鲜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集体备课的步骤

具体而言,集体备课有如下几个步骤:

1.在每个新学期开始之时,确定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与成员,确立每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向,确立每个单元的负责人。

2.在每节新课开始之前,集体备课组中所有成员进行个人备课,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思路确定下来,将所需要的资料收集起来,并将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备课组长组织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拿到一起研讨,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4.备课组根据所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研讨、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较、选择出比较好的教学建议,形成一种新的教案,将其印发至每位教师手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根据该教案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教学。

5.在每位教师教学完成以后,都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求以后的备课更加高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1.教师要及时充电

集体备课的精髓就是吸收每位教师的长处,总结、归纳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组长的责任,更是每位备课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的。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及时充电,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前有所准备,以便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当然,这不仅仅是每次备课的任务,更是语文教师长期的任务,语文教师要常抓不懈,及时充电,多读书、多写文章,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以促进集体备课的成效。

2.规范制度、明确任务

集体备课是一项集体活动,参与的教师比较多,如果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制度,就会导致集体备课秩序混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时,一定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地点,确定主题,规定每位教师的任务,由组织者负责维持备课的正常秩序,并在汇总好每位教师的教案后,通知下一次的研究专题,并做好分工安排。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能有效、有序。

3.分析学生学情,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情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教师就不能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集体备课是个统一的活动,所制定的教案都是统一的,但是教师不能利用这统一的教案来统一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注重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分析学生已有学情的基础上,才能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上,效果有时相差很大。教材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有主观意识的,教师要从学生乐意接受的角度“备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教材,而不是仅仅设计一个用教材“喂”学生的场面。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都应当做到。例如初中老师,尤其是初一老师就要备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关注点等。

四.结语

备课是教学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决定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要想实现“有效备课”的目的,就要转变观念,在个人备课的同时努力尝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并且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归纳、总结来对教学进行补充和提高,以便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每位学生发展,促进每位教师成长的目的。

4.初三语文集体备课1-3课教案 篇四

二〇一一年十月

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负责人:张宝芝)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 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5.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

主备人: 姜湾小学 钟艳珊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脏”,正确读写“火焰、驱赶、领袖、驱寒取暖、气急败坏”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教学准备:投影片、课文插图。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以往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普罗米修斯。学生齐读课题。

3.师生交流资料。昔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对这个神,你们了解吗?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他还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

二、初读导思

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l.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2.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神? 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 3.试述课文主要内容。

三、交流导悟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脏”是多音字。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讨论的方式明确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指导“罚” “狠” “膝”的书写

2.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神?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天神,课文主要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到的残酷惩罚)3.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叙述这个故事的?(板:取火、受罚、得救)(2)指名读每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主去次”,说得简要一些。

第一部分(1—2):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第二部分(3—8):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第三部分(9):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

(3)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5)复述故事

教师提示按板书复述故事的要领。学生按板书复述故事。

四.设疑总结

1.经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你是否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或教育? 2.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设计

31、普罗米修斯

起因 取火 经过 受罚 结果 得救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迁移过渡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请同学们轻声齐读课题。

2.回顾全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回想一下,这篇神话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自读导思

品读课文,评价众神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故事中塑造了哪几个神的形象?(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说一说这几个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初步评价众神。

三、品读导悟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我们来交流交流: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我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

2.学生按要求提示深入认识文中众神的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3.集体交流自学收获,教师引导、评价。(1)普罗米修斯:

①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火种。

出示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引导学生谈感受: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②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出示第5自然段普罗米修斯说的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普罗米修斯说的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③昔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出示第6—8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④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善良的神,当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时,他很同情人类,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⑤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敬佩。(2)宙斯;

(课文第3、7自然段。)从“气急败坏、最严厉、立即执行、狠心”等词语,看出他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儿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昔罗米修斯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十分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有人违抗他的命令,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3)火神:

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对昔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想救普罗米修斯。但是,他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指导读第4自然段)(4)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愤愤不平、用石头砸碎了锁链”等词句看出他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4.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我想,昔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因为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5.归纳文意,充实内容

(1)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归纳的主要内容,你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2)学生尝试添加,并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作引导。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四,课外拓展,补充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赫拉克勒斯”: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昔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哪位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2.学生结合资料交流。

3.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料袋” 小结:我们不能忘记,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4.作业:阅读神话故事《赫拉克勒斯》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起因:勇取火种 经过:忍受折磨 结果:重获自由

6.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六

初三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高家湘

日期 2005年12月

出 师 表(第一教时)

教 学 目 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重 点 难 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 点 难 点)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 点)

课 前 准 备

(教具、预习作业等)

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指导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

恢弘

菲薄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攸 祎

倾颓

驽钝

攘除

咨诹

陛下

长史

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2.简介“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四.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

2.投影强调下列字词:

疲弊

恢弘

之秋也

诚宜

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内外异法

3.齐读第一节,回答: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4.齐读第二节,回答: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5.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五.指导背诵:

六.老师总结:

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七.作业巩固:

教后记

城北初级中学

初三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孙晓芹

高家湘

日期 2005年12月

出 事 表(第二教时)

教 学 目 标

研读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1.解释下列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盖追先帝之殊遇

(3)不宜妄自菲薄

(4)引喻失义

2.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分析3-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叹息痛恨

所以兴隆

2.3-4节内容分析: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3.第5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4.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三.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以: 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拓展练习:

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后记

城北初级中学 初三 年级

语文

主备人

孙晓芹

高家湘

《出师表》(第三教时)

教 学 目 标

研读课文6-9节,总结全文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日期 2005年12月

1.1-5节词句翻译。

2.试背第5节。

二.研读6-9节

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后质疑。

2.重点强调字词:

躬耕

苟全

卑鄙

三顾

感激

有一年

不效

深入不毛

驽钝

奸凶

以彰其咎

咨诹

临表涕零

不胜受恩感激

3.重点句子翻译: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分析第6节: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5.分析第7节: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6.分析第8节: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7.齐读第9节: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总结全文

1.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2.表达方式特点 :

文章第一部分(1-5)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6-7)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8-9)是表决心,直抒热切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3.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教后记

7.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七

关键词:集体备课,图书馆,拿来集思广益

“这节课注重了实践性, 又注重知识学习与能力建构。”“学生展示具有活力和张力。”……当区级公开课《走进图书馆》得到如此评价时, 我的内心感慨万千, 这节课凝聚了众多老师、学生的共同智慧, 是集体备课的结晶。从这节公开课的生成“窥豹”, 可见语文集体备课之“一斑”。

一、集体备课, 学生亦角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除了同组的语文老师, 我们特邀了几位同学参与, 想听听他们对这节课的想法, 结果出人意料。

对于介绍借书流程, 同学们认为纯语言阐述过于单调且不直观, 最好通过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 并自告奋勇担此重任。后来他们果真先预习了借书知识, 去了泰州图书馆, 在一般不允许拍照的情况下争取到图书管理员的同意, 拍摄下借书流程, 使听课的老师和其他同学一目了然。

对于卡片展示, 同学们认为光呈现制作好的卡片于展台上, 然后点评缺乏生命力, 最好由制作者根据设计意图上台介绍。比如被文字的优美打动的可以声情并茂地将摘录内容朗诵出来;被文字内涵打动的可以畅谈自己的感悟等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再进行点评, 会有一种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激情。课堂采纳了此条建议, 卡片介绍与评价环环相扣, 同学们意气风发。卡片环节成为整节课的一大亮点, 听课老师被深深触动, 有老师课后即表明回去也要好好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能力。

学生在集体备课中的参与为优化课堂提供了助力, 他们也应是集体备课的主角。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又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亲历言语实践才能获得。因此, 他们是活动的主体。这个主体不仅仅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还指学生与教师一样同是课程的策划者、实施者, 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如上例所示, 集体备课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点子。教师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点子使教学的质量更高, 效果更好。而且在信息化的今天, 学生往往拥有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源, 他们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 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 把过去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引导他们参与集体备课,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绚烂火花。反过来, 教师成熟的经验能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提高分析文本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密切教与学的关系, 充分发挥合力。

二、集体备课, 奉行拿来

集体备课的时候, 老师们不吝赐教, 让我感动, 更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林林总总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我思考着, 梳理着。

一位老师建议整节课找一位学生主持, 老师在一边观战, 彻底放手给学生。可我总觉得这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有差池。少了教师的参与, 似乎不太像语文课, 更似主题班会展示课。最终, 我决定不放弃“导”的身份, 与学生共赴“战场”。

一位老师对现场检索进书库查书的环节表示担忧, 认为会耽误时间, 会冷场。我觉得走进了图书馆, 书库近在咫尺却任它形同虚设有些资源浪费, 肯定会留下遗憾。于是我将介绍借书流程环节与进书库查书同期进行。果然, 当同学们了解完借书流程时, 两位进书库实地演练的同学已拿着“战利品”凯旋等待展示。环节紧凑而自然。

由此可知, 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的智慧要有选择地、有补充地衔接到自己的课堂上而不能完全照单全收, 要奉行“拿来主义”。

奉行“拿来主义”, 关键是知道拿什么, 这就要求集体备课必须是以个人钻研为前提。若没有, 就与新课程提倡发挥教师个人特点与个人教学艺术的观点相背离了。集体备课不是把教师变成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 每人负责一个环节, 生产出整齐划一的“规格产品”, 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前期准备, 结合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取长补短, 再进行二次备课。重要的是在集思广益中明确能够与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符合的内容、方法。

不仅如此, 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情来对集体备课的精华进行调试。比如在卡片展示后本来设计了卡片收集整理环节, 但是同学们热情洋溢, 争相点评, 若不打断, 时间安排就不够了。可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 当学生思想的火花熊熊燃烧之际, 教师不能为了既定的教学流程而扑灭它们。于是我临时取消了收集整理环节, 找时间再补, 让学生继续大显身手, 而这个环节也成为给听课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亮点环节。所以集体备课不能是定案, 而应是预案。预案的调适原则, 是学生的思维、表现推着老师走,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正所谓“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一节课折射了集体备课的优势, 引发了我关于集体备课举措的思考。但所谓思考, 亦只是冰山一角。教无止境, 学无止境, 愿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且行且思, 充分挖掘集体备课的内涵, 将教学活动由个人艺术变为集体智慧的舞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杨顺昌.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有效集体备课的探究[J].学周刊.2012 (10)

8.对语文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语文;集体备课;个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语文教学而言,能够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是语文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学负担的有效途径。为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现阶段很多学校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形式,一时间,集体备课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笔者日常教学实践中,亦有集体备课环节,不可否认,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等方面,确实优势明显,然而,集体备课仍未必成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集体备课,是否能够兼顾个体教师解读文本的个性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组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的课堂。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地解读文本,钻研文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预设,或者说没有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的话,那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只能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想结论,全面的吸收接纳,没有目的的筛选,只能单纯的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同时每位教师的经验、素养不同,这样单纯的接受别人的思路,邯郸学步,后果不堪。

这一点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而言,伤害可能更大。因为对文本的掌控不够,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意见全盘接收,直接带进课堂,长此以往,青年教师错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第一时间,显然并不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为集体备课而丧失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二、集体备课,是否容易流于形式,助长教师的惰性

现阶段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由一位教师承担主要备课任务提出教学方案,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可行性的授课方案。然而,现实中,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极易造成同组的其他教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备课过程中,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没有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的教学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看上去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

不仅如此,因为学校对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加上有些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不足,教学研讨热情不够,缺少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图省事,即便是自己的主持准备的课文,也未必会去花足够的时间准备,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从网上剪切、粘贴,不加修改的“现成品”。

集体备课,是个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加强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因为这样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而养成了教师的惰性,是否与集体备课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三、集体备课,是否能兼顾不同班级学生的特殊性

教学是要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单个的学生,每个教师面对的班级不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如果都拿着相同的教学设计去教不同的学生,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兼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显然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的。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准备不足,对教学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估不足,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学习的掌握程度考虑不足,仅仅只是依靠不成熟,甚至不实际的集体备课案去面对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集体备课,是为了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没有顾及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否是纸上谈兵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集体备课不是没有好处的,但是要想让其恰到好处,还需改进。首先,要想将集体备课落实,学校须出面组织安排。学校仅凭一纸行政命令的下达,集体备课是难以落实到实处的,学校应该出面牵头,在场地、时间、制度的常规上,责任的负责到人等方面做出具体实际可操作化的安排。其次,应该尽可能地对集体备课提前规划,在学期之初,将备课任务落实到个人,让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前期的集体备课,可以由主讲人先行试讲,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后,二次备课,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吸收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不能够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解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为了图一时的省事,而荒废了自己。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在集体智慧基础上突出个人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更好地让集体备课这种形式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目光与辩证的智慧去看待。

参考文献

[1]徐金国.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10(4).

[2]王玲.简谈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09(6).

[3]刘娥.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5(2).

[4]严景东.对集体备课热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8).

9.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

3.了解小说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的知识

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

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所学的几个单元的外国小说中,如《丹柯》《炮兽》等你觉得小说的情节怎样呢?请举例具体分析。(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对,也就是说作家在让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即使小说情节“摇摆”

《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情节“摇摆”呢?大家认真阅读体会。

二、作家简介(用投影)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三、梳理情节,体会情节的“摇摆”——“文似看山不喜平”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摇摆”呢?具体情节如何?

喜爱、热衷、痴迷葫芦,——“移情别恋”,爱好绘画。具体如下

热爱葫芦——买到好葫芦——葫芦被缴——葫芦被砸——葫芦高价出售——爱好绘画

2.通过课文的这些情节,你能发现让情节“摇摆”的原因吗?结合情节分析。(讨论)

讨论、交流:出乎意料;突发事件;危机爆发。

3.小说情节一般过程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候开端前有序幕、结局后有尾声。请把课文的情节进行划分。

热爱葫芦(开端)——买到好葫芦(发展)——葫芦被缴——葫芦被砸(高潮)——葫芦高价出售(结局)——爱好绘画(尾声)

4.课文第一段与后文有什么联系?起怎样作用?

(倒叙,形成悬念,与结尾遥相呼应)

四、理解课文细节描写作用——细节让情节丰满充实

1.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600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

——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2.清兵卫的父亲对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了。

——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 3.“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4.“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句话如何理解?

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证明此葫芦不同寻常,为下文被卖六百块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5.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拓展延伸。

1.根据大家对小说情节梳理和对课文细节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2.读了这篇小说,让你想到怎样一篇文章?简单分析。(《风筝》)

3.中日两国在教育孩子方面,为什会有如此相似之处?学生讨论。

【美文赏读】

你是一盏灯

夏商醒来时发现长途汽车趴在了路边。他迷迷糊糊地问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车抛锚了?”高颧姑娘看了他一下,低声说:“我也不清楚。” 从前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夏商的猜测。嘈杂声迅速变成了坚硬的愤怒在车厢里扔来扔去。有人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破车,有人则叫嚷着退票。其实外面黑咕隆呼的,除了司机,大概没有人知道所居何处。不过夏商觉得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腊月二十七,谁不想早点儿赶回家去吃顿团圆饭呢?况且长脸司机蛮横地把车票从70元提到100元,现在这种愤怒终于找到了释放点。憋闷

使夏商离开了座位。夏商把旅行包交给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请她照看一下,自己则费劲地钻出人墙挤下了车。四周黑透了,山风像一把冰刀划着夏商的脸,他扶了扶头上的军帽。长脸司机钻在车底下,嘭嘭的敲打声被黑暗放大又吞没了。夏商站了片刻,搓着手回到了车上。高颧骨姑娘缩在座位上。看着她浮在灯影里的疲惫,夏商心里像被铁块撞了一下。车厢里不断有人上上下下,打听着修车的进度,但消息似乎和外边的夜色一样黑暗。过了10分钟,一脸憔悴的长脸司机告诉大家,车没法修了。愤怒像冰山一样压向司机,责骂声变得杂乱无章。长脸司机无奈地说:“你们当中谁能把车修好,我出300元。”嘈杂声像一把枯草被割去了,整个车厢一片静寂。夏商迟疑了一下说:“我来试试”。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贴到夏商的身上。长脸司机一看有人修车,又是个军人,仿佛找到了救星。“我有个要求。”夏商说:“300元我不要,但是你得把多收的车费退还给大家。”长脸司机明显感到为难,后来终于说:“好吧。不过,如果你修不好,我就不能照办了。”

故障被排队是半个小时以后,当夏商汗涔涔地钻出车底时,长脸司机对夏商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现在,夏商关心的是他和长脸司机的约定。

“天太黑了。”长脸司机嬉着脸说,“等到站了再说行不行?”

“不行!”夏商斩钉截铁地说,“车上多少人,你可以把钱交给我!”

长脸司机意识到自己的尾巴被踩住了,嘴角一牵,牵也一脸的无奈。车上坐了62人,按约定,多收的1860元全部交到了夏商手里。夏商拿着钱环视着大家说:“请安静,有件事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夏商说着,用手指了指邻座的高颧骨姑娘,“昨天下午,她在车站被人偷了钱包,连车票也买不起了。她是出门打工的,也就是说她一年的血汗白流了。和大家一样,我与她素不相识,可她的遭遇让人同情,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30元钱捐出来,让她也能过一个欢乐的春节。”车厢里静得出奇,所有的怜悯都聚焦到高颧骨姑娘的脸上。她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模糊的灯影下忽然嘤嘤而泣。

10.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十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第二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5、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2、通过分析对话和细节描写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透过外在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思想感情的发展。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11.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环境 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 模式

一、前言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我们课题的实践研究,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集体备课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探析

(一)组建团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

因为网络集体备课是传统集体备课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校本研修的辐射面,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学校单年级单班集体备课难这一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在中国教师行动网创建“小学教研工作团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五步式”集体备课。

(二)加强网络构建,发挥职能监督作用

为了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另一方面积极构建集体备课网络,明确职责。首先,由教研骨干承担团队的管理员,主要是组建团队,邀请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加入教研工作团队,并通过层层培训、督促、指导教师参加网上集体备课,重点完成语文学科的“专业引领”这一环节;学校教导主任担任审核员和监督员,依据“五步式”集体备课程序,审核学校主备教案或督促教师按时参加集体研讨;全体语文学科教师采取轮流主备的方式、上传主备教案、参与集体研讨、主备修改并上传集体研究的教学预案,同年级语文学科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二次生成)、课堂实践及教后反思。这样各个环节均有人负责把关,管理员实施全程监控,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控,保证了集体备课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为使教师们在其他时间教学研讨的更方便快捷,团队还可以建立QQ群和微信群,保证学科教师之间,学科教师与教研员及学科专家们随时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疑难。

(三)确保网络集体备课的规范有序

为了确保网络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在实施网络集体备课之前,可结合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和完善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和本地实情,制订《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制度》,民主制订、共同遵守。对那些不参加集体备课的和没有精心准备的、不参加集体研讨或虽参与了研讨但处于应付的以及不按要求上传集体研究预案、拒不承担任务不服从安排的、不进行个性修改和反思的、上传不良信息的教师,可以将网络集体备课情况与其本人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四)提高网络集体备课质量

1、要突出主题,保证集体研讨有方向、上质量。

紧紧围绕“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敦促教师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构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2、要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重视教师课中的自我监控,课后的静心反思,在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的过程中,或给予自我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3、要加强研究、改进完善。

在网络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周组织教师进行1—2个课例的研究,在与教师们频繁的网络交流中,在与教师们面对面真诚地探讨中,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便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调整策略,改进方法,确保网络集体备课效果。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几种模式

(一)主讲式模式

主讲式集体备课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主题,采取一人主讲,众人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讲式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集体备课方式。众人齐心协力打造一份优质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个过程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但也容易产生为他人备课,事不关己的心理,在集体备课前准备不充分,从而影响了集体备课的效果。因此,组织者在其中充当起重要的角色:一要明确要求;二要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并转化为每个组员的一种需要;三要随时调控集体备课的进度和研讨的氛围和状况,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

(二) 专题式

专题式集体备课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专题性集体备课活动。如围绕 “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识字教学建模研讨”、“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开展活动。 主题式集体备课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提炼研究的专题,以专题形式开展,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教师的参与度高。主题式的研讨更有利于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外显,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分享。如果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有利于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三) 竞争式

竞争式集体备课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在校内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校际间通过互动研讨,对校级的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区域集体备课方式。这种集体备课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评研的过程也是教师交流学习教学知识的过程。这种模式可用于选拔和评比的竞争性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评比,教学目标设计评比等活动。

(四)引领式

引领式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科核心组和中心组等优质教师的作用,对指定的新教师进行研究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这种模式主要是应用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使用优质资源——核心组和中心组成员,他们代表着区内最高学术水平。事实证明,使用优质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效果相对较好。劣势在于 一是优质资源有限;二是优质资源容易变成一种权威。尤其对于新手教师,这种 “权威” 容易限制教师的个人思考,不利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更不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分享。

(五)互惠合作式

12.“集体备课”之我见 篇十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标就是培养师生合作能力,发挥同科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却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

1. 杂和教案

教研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然后由备课组长收齐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这种“承包式”的方法,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谈不上同科教师智慧的碰撞。

2. 下载拼凑

集体备课组在组长的倡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网上下载各英语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根本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更没有体现出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

3. 组长包办

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但是在集体备课中,往往由组长包办,其他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备课由组长包办,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 套用模式

我到许多学校学习听课时都发现类似的情况:几位教师上课的导入、话题、步骤、活动设计、例句、家庭作业、课外阅读都如出一辙。后经了解得知,这几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并将其“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课堂中。课堂教学本来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采用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一理现状。

1.晓之以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强调每个人的潜能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古今中外无数成材者就来自于贫困家庭,这很好证明了人的潜能和向上的本性的伟大驱动力。

教育者可以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勇敢直面苦难,认识到经济贫困只是暂时的困难,并不代表自己就比别人低一等。学生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学业、人格品质上,应充分利用贫困这笔宝贵财富,将贫困的压力转变为勤奋学习、增强能力、锻炼品质的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贫困,最终达到超越贫困的境界。

2.动之以情。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过去体验的良好状态,同时关注对未来的乐观希望、当前的幸福感。它包括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和持之以恒。在群体水平上,它包括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培养更好的公民品质。

教育者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要充满责任心,用自己的真挚情感感染、激发贫困生的情感,实现情感沟通,引导他们克服由于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而形成的对社会、他人的认知偏差及由此产生的躲避、敌意等消极的人际态度,从而促使贫困生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更谈不上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集体备课应是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杂和教案,也不是一人说了算的,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凑,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因此,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合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首先,可以通过讨论、切磋,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介绍经验,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通过信息共享,资料共用,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广的范围收集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分析、挖掘和研究教材,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

2. 制订详细教学计划

任何工作都必须提前制订计划,没有计划,工作就会缺乏超前性。集体备课也如此,教研组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并完成了教学分工后,组长就应该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选定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根据开课时间,排出新学期集体备课安排一览表,并尽早通知到组里的每一位教师,以便于中心发言人早做准备,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准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也便于其他教师做好相应准备,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教师也不例外,加之他们在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会有差异。再加之不同教学班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氛围不同,教师要以友善、平和的心态处世。

3.导之以行。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能够为人的能力、潜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都是这样的支持系统。而贫困生往往从小就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中,经常遭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嘲笑,使他们产生非常低的自我评价,产生无助感。家庭、学校、社会应给贫困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和环境,把助人与育人有机结合,让他们意识到各种资助措施只能为他们“输血”,只有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品格,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培养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4. 励之以志。

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家要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特质,特别是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等。

为此对贫困生要进行“抗逆”教育,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立志崛起,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激励、磨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意志、参与竞争的决心、取得成功的信心,积聚正能量,开创新时代。

你将拿什么回忆童年

毛凤伟

(鹤壁市鹿鸣小学,河南鹤壁

童年,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时期应该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甚至是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成人为之羡慕,以至当我们静心思索生活时,总想回到童年。

也许社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生所爱?什么样的童年值得回忆珍藏?答案很简单:能够给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灿烂的笑容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

一、父母篇

饭后,心不在焉地按遥控器,看着儿子在卧室地板上摆起浩瀚大军:三四十辆各种汽车摆起阵势,一群兵人听从他的发号施令……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样短暂,就像流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茫茫的记忆中,我寻觅着童年的足迹。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似地触动心弦,快乐在心中回荡。想起自己孩童时,脖子里挂一把大钥匙,那随意撒野的土坡,一起奔跑撒欢的小伙伴,还有那随手拈来的泥巴、沙包、柳枝、狗尾巴草……春天,吹着自己做的柳笛,带着自编的所谓的草帽,爬墙头打仗;夏天,爬树捉知了,溪水里建水坝,摸鱼捉虾、打水仗,草丛里捉蛐蛐,斗蛐蛐;秋天,麦田里捉迷藏,拿着竹竿打枣,玩老鹰抓小鸡;冬天,比赛抽陀螺,陀螺是自己用硬木棍削成的,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最久。滑着父亲用竹凳做的滑雪板,在自家门前的坡上呼啸而去,就像飞一样的感觉,又费力地拉上来,一遍一遍……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玩着长大的。至今想起那些玩儿来,竟还会暗暗窃笑,仿佛又找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感觉。

二、子女篇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当若干年后,他们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电视荧屏?是独自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与怪物搏斗?……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缺乏“接触自然”的快乐,或者说有些“电子化”了。现在的小孩爱搭积木,玩拼图、电动玩具、毛绒玩具,还有会说话的智能玩具,甚至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他们的玩法带着鲜明的工业文明特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穿的已不再是奢侈品,但活泼、天真没有了,慢慢地也就孤僻了、自闭了、抑郁了,不会与人交流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清代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定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倡导教师自觉地把个人的教学行为置于课程目标、教材的规范之下,又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每节课的教法、风格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如果把集体备课统得过死,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就会限制教师的思维活性,影响教师个性的发挥,课堂也就缺少活力,缺乏个性。

4.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充分检验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课后要及时记下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做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讨论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师的创新思

三、思索篇

就两者的玩法而言,前者是自己动手做着玩,后者是玩工厂生产好的玩具,玩现成的;前者是带有创造性地玩,后者是按照设计人员设置好的程序和方法被动地玩;前者多与小伙伴合群地玩,后者则多独自、孤独地玩,有的甚至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玩。被动、孤独地玩,能产生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吗?我想,他们将来拿什么回忆童年呢?

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那时胖了很多,“聪明”许多,见识多了,干净许多,“礼教”很多,我们是背着书包满操场跑,玩累了,天也黑了才回家,现在的孩子出了校门,书包是爷爷奶奶背着,跑快了、摸脏东西了、稍微有危险的事……就立刻有警告,有制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监护下去玩、去做。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不能束缚与管制孩子的发展,快放手吧。保持其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质疑与探索。多组织户外活动,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让其体验着、尝试着、感受着,进而体验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兴衰成败,领略各种人文风光,体会经典知识所带来的生命冲动,这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教育空间,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就会失去童年的天真。

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更健康地成长,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体验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是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只有自己尝试了一切,才知道什么是难忘的,什么是追求的,无意中就影响着他们,教育他们什么是快乐。现在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缺少,其实缺少的是放开身心。童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故事里所隐藏的哲理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健康而活泼的、阳光的、好动的,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给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其在玩中快乐地生活;进行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其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多给孩子爱的关怀,让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验生活的快乐。孩子应该从我们这里获得必备的生命健康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体验生活的美妙,在社会生存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多年以后,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回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玩儿来,也会暗暗窃笑,也能对童年的事津津乐道。

路和成功教法生成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这些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生长点,抓住它、把握它,并解决它。针对每一次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组应及时总结、完善和反思,将宝贵建议和经验做法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案例、反思、教学论文,这对于每个教师的成长进步都有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集体备课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并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情况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既充分体现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个人主题教育学习总结下一篇:医院质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