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2024-07-11

初中函数解题技巧(17篇)

1.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一

初中二次函数的解题小

技巧

【关键词】: 二次函数 题型 解题思路

函效在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生产、商品经济、等又有广泛联系。学生普遍认为函数难学,特别是二次函数,但是二次函数在中考一直占据着压轴题的“席位”,很多考生在这方面都会失分严重,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深刻洞悉函数的内涵,把难点突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到严谨的概念和思想。下面我通过具体课例分析函数教学中常考的题型和大家分享: 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当出现任意三个点坐标的时候,直接代入一般形式y=ax+bx+c构成方程组,可确定a,b,c的值

例析: 已知抛物线y=ax+bx+c经过(-1,10),(1,4),(2,7)三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ax+bx+c,由己知图象经过(1,10),(1,4),(2,7)三点,得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

a-b+c=10 a=2 a+b-c=4 解这个方程组得 b=-3 2a+2b+c=7 c=5

22所求解析式为y=2x-3x+5(2)当出现顶点坐标(h,k)和另一个点坐标时,就用代入顶点式:y=a(x-h)+k可确定a,h,k的值.例 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1,-4)且过点,B(3,0), 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例析: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a(x-h)+k ∵顶点为A(1,-4), 则h=1,k=-4 ∴y=a(x-1)-4 又∵抛物线过点B(3,0), 则0=a(3-1)2-4, 即a=1 ∴所求二次函数为y=(x-1)-4(3)当出现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坐标(X1,0)(X2,0)和另一个点坐标的时候,用交点式(与x轴):y=a(x-x1)(x-x2)式。可确定a的值.例 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0)和(-1,0),且过点,(1,-8,)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例析: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a(x-x1)(x-x2), ∵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0)和(―1,0),∴y=a(x-3)(x+1), 又∵抛物线过点(1,-8,)∴-8=a(1-3)(1+1), 则a=2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3)(x+1), 即y=2x-4x-6 二.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222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b/2a。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4ac=0时,P在x轴上。

3.抛物线与a,b,c的值的关系: a值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b值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当b=0时对称轴是y轴。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c>0交y轴正半轴,c<0交负半轴,c=0交于原点)4.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X1,0).(X2,0);则对称轴为X=x1+x2 /2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X,0); Δ= 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没有交点 222

例己知二次函数y=x-kx+k-5,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 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二个交点。证明:∵(-k)-4(k-5)=k-4k+20 =(k-2)+16 无论k取任何实数,(k-2)≥0 ∴(k-2)+16>0 所以无论k取任何实数, 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二个交点。

5.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原则

例 抛物线y=2(x-3)+4向左平移1个单位,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解析为y=2(x-2)+2 6.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1)在一般形式y=ax+bx+c 中

若a>0, 当 x=-b/2a。时 , y有最小值4ac-b /4a 若a<0时,当 x=-b/2a。时,y有最大值4ac-b /4a(2)在配方形式y=a(x-h)+k中 若a>0, 当 x=h时 , y有最小值k 若a<0时,当 x=h时,y有最大值k 例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星期可卖出300件,现需降价处理,且经市场调查;每降1

222

元,每星期可多卖岀20,在确保盈利的前提下,解答下列问题:

(1)若设每件降x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元,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降价多少元时,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例析:(1).y=(60-40-X)(300+20X)即.y=-20X+100x+6000 ∵降价要确保盈利,则40<60-x≤60(或40<60-x<60)∴解得0≤x<20(或0

特别地,二次函数y=ax+bx+c,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22

即ax+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四.变式训练:即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是中考的压轴题.中考的压轴题一般都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在较复杂的知识背景中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合解决数问题的能力,破解中考的压轴题,审题时首先要有信心和耐心地逐字逐句地读,并做出相应的记号、并联想相关知识,着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实践表明:题目中的条件往往暗示解题手段,结论往往预告解题方向。从已知中努力追忆曾出现过类似的题目,提取出与本问题有关的知识,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抓住题意,层层深入,各个击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 .如图,在直角坐标:X OY 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4,-),且在 轴上截得的线段AB的长为6. 2(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 轴上求作一点P(不写作法)使PA+PC最小,并求P点坐标;

(3)在 轴的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如果存在,求出Q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总复习50课》/中考备考研究中心组编、―南宁:接力出版社,2012.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曾辉玉,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技巧、数学教学研、2012(2)

2.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二

函数的单调性描述的是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刻画, 常被应用于解不等式, 求最值, 求取值范围等问题中, 高中数学教师可用函单调性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解题技巧.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函数单调性的几种常用应用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函数的单调性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方程是一种求解的等式, 它与多种数学知识共通, 并同时存在多种不同求解方法, 教师在进行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时, 学生往往已经经过了多种基础方程与函数知识的学习, 所以对这些题, 他们已经有一套既有的解题思路, 且能够对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自我总结. 然而如果将函数的单调性用到解方程中, 可以给解方程带来新的变化, 教师要做的, 就是在这一基础上,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扩宽与培养.

现以x3+ 2x + (x + 1) 3+ 1 = 0这一题为例:

由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原方程变形为x3+ x + [ (x + 1) 3+ (x + 1) ] = 0.

设f (x) = x3+ x它在区间 ( - ∞ , + ∞ ) 内为单调增函数, 且f (- x) = - f (x) 为奇函数.

原方程化为:f (x) + f (x + 1) = 0, 即f (x + 1) = - f (x) = f ( - x) .

因为f (x) 是单调函数. 所以x + 1 = - x

即 x = -1/2.

经检验x = -1/2为此方程的解.

以上题为例,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解方程, 就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来求出原方程中f (x) 的单调区间. 以往学生可以用解方程的思路求方程的解, 如果将函数的单调性用到解方程中, 方程的解题方法就能增加.

参看以上的整个解题过程, 该题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重点. 学生只要充分注意到题目结构, 就能对方程的解做出迅速的解决. 教师在教授这种方法时, 还可以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一道题, 你们能同时运用多少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洁?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纵向的比较, 会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见解.

二、函数的单调性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在学习数学时, 部分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熟记公式概念, 但在实际解题时, 往往会因为知识结构的缺陷而导致解题过程失误, 同时他们会发现, 套用例题的解法来做题, 比套用公式的出错率低, 他们因此而走向错误的解题思路.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想办法对学生的思路予以纠正, 就拿不等式来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函数的单调性运用在不等式中, 利用它的分类, 换元, 数形结合等方式来求解, 通过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函数中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以一题为例.

已知a、b、c∈R, | a| < 1, | b| < 1, | c| < 1, 求证ab + bc+ ca + 1 > 0.

解:构造函数f (x) = (b + c) x + bc + 1, 只需证x∈ (- 1, 1) 时f (x) > 0恒成立.

当b + c = 0时, f (x) = 1 - b2> 0恒成立.

当b + c≠0时, 一次函数f (x) = (b + c) x + bc +1, 在x∈ (- 1, 1) 上是单调的.

因为f (1) = bc + b + c + 1 = (b + 1) (c + 1) > 0.

所以f (x) = (b +c) x +bc +1在x∈ (-1, 1) 上恒大于零.

综上, 当| a| < 1, | b| < 1, | c| < 1时, (b + c) a + bc + 1> 0恒成立, 从而得证.

在这个例题中, 不等式通过联想构造函数, 同时常量作为变量的瞬时状态, 被置于构造函数的单调区间. 以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 解题方法较为统一, 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解题, 就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 当他们发现用概念解题也不会出错时, 他们的数学思维就会得到自行纠正.

三、函数的单调性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中的应用

有些学生在解较难或较复杂的数学题时, 有时会因为已知条件的属性太多, 或不认真等原因, 因为漏掉条件而出错, 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利用已知条件求取未知, 是教师培养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的关键.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是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它需要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较多, 在大多数情况下, 题目中的所有条件都要运用, 并且缺一不可. 对学生来说, 它主要考验知识点的结合与应用, 这也相当于要求教师在前期教学中打好扎实的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 健全完整的数学思维是很重要的,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科学的学以致用, 才能让它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下题为例:

已知a为实数, f (x) = (x2- 4) (x - a) , 若f (x) 在 ( - ∞ , - 2]和[2, + ∞ ) 上都是递增的, 求a的取值范围.

解:f ' (x) = 3x2- 2ax - 4在 ( - ∞ , - 2]和[2, + ∞ ) 上非负.

f ' (x) = 3x2- 2ax - 4的图象为开口向上且过点 (0, - 4) 的抛物线, 由条件得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 2, 2].

3.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技巧;存在问题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对于理科学生来讲,物理、化学等科目中都会运用到三角函数。三角函数除了能解决数学等科目难题外,还能提高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中进行三角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注重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三角函数单调性等,尽量在三角函数问题解题中少犯错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常遇到的问题

1、对三角函数名称选择不当(多数出现在求角度的问题中)。利用已知角来进行三角函数的求解,是以一种逆向思维,而学生常常会对角的范围以及象限进行错误的判断,导致三角函数解题进入误区。

2、对三角函数平移概念的误读。平移的运用是三角函数的重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通常难以把握平移的原则,将平移图形以及公式分开来看,对平移问题产生错误的解读,所以,梳理平移的概念必不可少,正确运用平移技巧进行三角函数的解题,确保解题的顺利。

例题:已知曲线方程式为,它首先沿着x轴靠右平移个基本单位,接着沿着y轴靠下平移1个基本单位,平移后的方程式改变为( )

解题思路:原曲线方程式可变形为,将曲线向右平移、接着向下平移后可以得出方程式为,根据四个答案格式要求来看,可以将该方程式变形为。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分析:这道题所涉及到的三角函数考点就是平移问题,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公式和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平移概念进行梳理,就可以将已知的量进行转换,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高中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1、化弦切割。所谓化弦切割指的是将已知问题中三角函数的正切、余切,以及三角函数中的正割、余割转化为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将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简单化,进行三角函数的解答。

例题:将sin50°(1+tan10°)进行化简。

解题技巧:该题属于典型的三角函数化弦切割问题,可以通过相应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解题。题目中包含着两种三角函数,即正弦、正切,通过运用切化弦进行正弦、余弦的转换,接着使用倍角公式和两角和公式,对原式进行化简。

故原式可以化简为

2、对角进行转化。由于三角函数对角的要求比较特殊,所以将已知条件中的角转化为单角,同时将其中的一个角看成基础量,可以便于学生通过角的转化进行三角函数的解答。

例题:sin20°cos70°+sin10°sin50°的值为多少。

解题技巧:将上述题目中的特殊角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转化为便于计算的数值,通过这些特殊角值的相互消除、化简,找出sin20°cos70°+sin10°sin50°的值。

正解:

3、化弦成切。化弦成切的技巧与化弦切割技巧类似,都是通过分析已知条件进行函数的转化来便于自己计算,化弦成切可以将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的形式转换,也能提高运用三角函数解题的速度。

例题:已知sinα=,α∈(,π),tan(π-β)=,求出tan(α-2β)的值。

解题技巧:通过将正弦余弦化成切进行该题运算,由已知条件可以知道,sinα的值不会为0,所以,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同时与cosα相除的方法进行换算,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正解:

由已知条件sinα=,α∈(,π)可知cosα=-,tanα=-

又由tan(π-β)=→tanβ=-

所以tanβ==-

4、参数的引用。参数的引用在三角函数解题中比较常见,通过引用参数来替换相应的函数式子,在这个参数范围内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方便三角函数解题。

例题:已知0

解题技巧: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知道,正弦和余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有一个范围,将这两个弦的和进行参数的代换,可以得出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这是一个特殊基数,故原函数用参数t进行替换,为后面的求值提供一个特殊条件。

正解: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y=(1+)(1+)=(1+sinx+cosx)()

将参数t引入,令sinx+cosx=t(1

可以得出y=1+

又由1

y≥3+2,该函数的的最小值为3+2。

三、结语

在进行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需要尽量避免对知识点的错误应用,运用合理正确的解题技巧进行辅助,综合把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常用公式,角象限的的变化以及值域的变化,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白符陵.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 南芳.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教学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郝连军.例析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旬),2013,10:211.

4.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四

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的统一解题技巧分析

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是各省市检测和高考年年必考的题目,形式层出不穷,绝大多数还是区分度颇高的压轴题。许多中上水平的考生往往处理完第一问后,对第二、三问或是匆忙求导眼到手不到形成一堆烂账,或是写了一堆解答过程发现走进死胡同再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得分较低,浪费时间,长此以往对科学备考的负面影响较大。究其原因,很多考生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起步”错误,具体来说就是对哪个函数求导不明确,或为什么要构造新函数F (x)和如何构造函数F (x)不明确。本文结合近两年的高考题,就解答与导数有关的区分度颇高的函数题,如何走好“动一发而系全身”的第一步,谈如何构造函数F (x),给出程序化的构建模式,以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目的。

一、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题概述

与导数有关的区分度颇高的函数题主要包括:讨论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方程根的个数与范围,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不等式的证明,求含参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不等式恒成立时已知含参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求某参数的范围,已知含参(一元参数或二元参数)方程根的个数和范围求某参数的范围等。题目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就是一道题。本文为使问题说明得更加方便,不妨以 f(x)≥g(x)的形式来说明。

二、程序化构造函数F (x)的统一模式

1.直接法:令F (x)= f(x)-g(x)。

2.化积法:若 f(x)-g(x)=h(x)k(x),且h(x)≥0,令F (x)= k(x)。

3.伸缩法:若 f(x)≥ f1(x),则令F (x)= f1(x)-g(x),其中,f1(x)通常可由熟悉的不等式或前一问中的结论得出。

4.控元法:含参问题若已给出参数k的范围,由单调性控元、消元、消参,构建F (x)(F (x)不含参数)。

5.分离变量法:若能分离出变量k≥k(x),则令F (x)=k(x)。

三、程序化构造函数F (x)的统一模式在高考题中的运用

例1 (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科卷第21题)已知函数f(x)=ex-ln(x+m)。

(Ⅰ)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 f(x)的单调性。

(Ⅱ)当m≤2时,证明f(x)>0.

(Ⅰ)解:m=1. f(x)在(-1,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解答过程省略)

(Ⅱ)证明:当m≤2,x∈(-m,+∞)时,ln(x+2)≥ln(x+m)。记F (x)=ex-ln(x+2),则F ′(x)=ex- .

∵F ′′(x)=ex+ >0,∴F ′(x)在(-2,+∞)上单调递增。

∵F ′(0)=1- >0,F ′(-1)= -1<0,即 = ,x0=-ln(x0+2),∴F (x0)= -ln(x0+2)= +x0= >0.

当x∈(-2,x0)时,F ′(x)<0,此时函数F (x)单调递减;当x∈(x0,+∞)时,F ′(x)>0,此时函数F (x)单调递增。

∴ f(x)≥F (x)≥F min(x)=F (x0)>0.

小结 本题是一道含参不等式的`证明题,考生若不假思索地直接采用构造F (x)=左-右,则在求F ′(x)=0时会走进死胡同。问题出在含参,因此应该控元,将两个变量变为一个变量,使其常态化。

例2 (高考山东理科卷第22题)已知函数f(x)= (k为常数,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曲线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

(Ⅰ)求k的值。

(Ⅱ)求 f(x)的单调区间。

(Ⅲ)设g(x)=(x2+x) f ′(x),其中 f ′(x)为 f (x)的导函数。证明:对任意x>0,g(x)<1+e-2.

(Ⅰ)解:k=1.(解答过程省略)

(Ⅱ)解:函数 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解答过程省略)

(Ⅲ)证明:g(x)=(x2+x)・ =(1+x)・ .

欲证g(x)<1+e-2,即证1-x(ln x+1)< (1+e-2)。①

令F 1(x)=1-x(ln x+1),则F (x)=-ln x-2.令F (x)=0,得ln x =-2,∴x = e- 2∈(0,+∞)。

当x∈(0,e- 2)时,F (x)>0,此时F 1(x)单调递增;当x∈(e- 2,+∞)时,F (x)<0,此时F 1(x)单调递减。∴F 1max(x)=F1 (e- 2)=1+e- 2.

令F 2(x)= .∵F (x)= = > 0,∴F 2(x)在(0,+∞)上单调递增。∴F 2(x)>F 2(0)=1.∴不等式①得证。∴ g(x)<1+e- 2(x>0)。

小结 如何构造函数F(x),关键在于F ′(x)=0是否易求(或易估)。若直接求g(x),则g′(x)=0的求解将陷入泥潭。

例3 (20高考辽宁理科卷第21题)设f(x)=ln(x+1)+ +ax+b(a,b∈R,a,b为常数),曲线y= f(x)与直线y= x在(0,0)点相切。

(Ⅰ)求a,b的值。

(Ⅱ)证明:当0 (Ⅰ)解:a=0,b=-1.(解答过程省略)

(Ⅱ)证明:由(Ⅰ)知f(x)=ln(x+1)+ -1.

∵ < (0 构造F (x)=ln(x+1)+ - ,则F ′(x)= + - = .

当x∈(0,2)时,∵x2+15x-36<0,∴F ′(x)<0.∴F (x)单调递减。∴F (x) ∴ln(x+1)+ < .∴ln(x+1)+ -1< ,即f(x)< .

小结 本题若直接对f(x)求导,则会在计算f ′(x)=0时碰壁。原因在于对 求导时,既有根式又有分式,而ln(x+1)的导数仅有分式,使得在求f ′(x)=0时眼到手不到。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英才学校)

(责任编校/周峰)

《高中生》・高考网助你解答函数压轴题有一个好的开始――

《利用二次求导巧解高考函数压轴题》

5.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 篇五

一、 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历史学科的中考命题,与前几年相比,在考核标准、命题立意,试卷的整体要求及各种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做了许多调整。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从这一原则出发,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二、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1.开卷考试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2.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①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以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方面,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新整合,在试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或场景,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历史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在命题特点上体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题量的适当性,试题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设计的新颖性,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等。

三、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1)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生活性

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是20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命题加大了对学生身边历史的考查力度,以学生生活和实践中熟悉的人、物、事或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为材料,营造有别于教材的新情境,设计新问题进行考查。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范围,确定要答的内容,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知识点的张冠李戴、不全面或顺序颠倒。答题要求规范有序,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3.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技巧: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如何分析材料?

我们现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图片、表格。

1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材料的中心意思。

2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

(5)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

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6)问答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

(7)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所有的答案。 (8)因为是计算机阅卷,答题下笔前一定要看清答题的区域,不要超出规定的答题区域范围。字一定要写工整、清晰。

4.问答题的解答技巧

(1)问答题是测试考生分析、理解、判断、概括、归纳、综合等能力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要审好题,抓好关键词;二要确定答题范围与内容;三要规范组织答案,做到条理化。

一等(10—12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从史出,语言流畅;

二等(6-9分):主题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史实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等(5分及以下):主题不够明确,史实不清,语句不够通顺。

(2)发掘问题的思维空间,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

6.初中数学常用的解题技巧 篇六

由于数学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这样就会响解题思路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AB=DC,AC=DB。求证:∠A=∠D。

此题是一道比较经典的证明全等的题型,主要是对学生对已知条件整合能力和观察识图能力的锻炼。然而,从图形的直观角度来证明∠AOC=∠DOB,这样的思路只会落入题目所设下的陷阱。

发挥想象力,借助面积出奇制胜

面积问题是数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在面积定义及相关规律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其中的韵味,能够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数学论证思维,就有可能在其他数学问题中借助面积,出奇制胜顺利实现解题。

巧取特殊值,以简代繁

初中数学虽然是基础数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难度,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下,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初中数学越来越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很多数学问题的设置上,都进行了相当难度的调整,使得数学问题显得较为繁杂,单一的思维或者解题方式,在有些题目面前会显得较为艰难。如有些数学问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它的性质,如果从所有的值去逐一考虑,那么问题将不胜其烦甚至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避开常规解法,跳出既定数学思维,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巧妙转换,过渡求解法

7.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七

一、复杂分数比较大小时“设而不求”

在中学数学里,有些题目的技巧隐涵在题目之中,当我们觉得用常规方法很难或无法解答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或许有特殊的解答方法.

例1比较368972/764797与368975/764804的大小.

解:设368972/764797=a/b,则368975/764804=(a+3)/(b+7).

由a/b-(a+3)/(b+7)=(7a-3b)/b(b+7),因为7a-3b>0,b(b+7)>0.

所以(7a-3b)/b(b+7)>0,即有a/b-(a+3)/(b+7)>0.

从而有368972/764797>368975/764804.

两个分数虽很复杂,但对应的分子、分母相差无几,设其中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为a、b.另一个就变成a+3、b+7的形式,不光简化了分数形式,而且揭示了两个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比较大小寻找到了实质性的突破.

二、在几何问题代数化时“设而不求”

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实质上就是把证明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当几何证明没有定理性质可以运用时,而求证的是线段之间用运算等式呈现出来的,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计算.

例2如果在一直线上顺次有四个点A、B、C、D,如图1所示.

求证:AD·BC+AB·CD=AC·BD.

证明:设AB=a,BC=b,CD=c.

则AD·BC+AB·CD=(a+b+c) b+ac=ab+b2+bc+ac=b(a+b)+c(a+b)=(a+b)(b+c)=AC·BD.

在几何证明里,有时设而不求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降低问题的思考坡度.

三、解方程换元时“设而不求”

解各种类型的方程,是我们初中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列出方程容易,解出方程有时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我们往往把方程中某个代数式设为未知数,简化原来较复杂的方程.

例3解方程

解:可设x2+6=y,原方程变形为

去分母并整理得y2-49x2=0,所以y+7x=0或y-7x=0.

即x2+7x+6=0或x2-7x+6=0,得x1=-1,x2=-6,x3=1,x4=6.

经检验x1、x2、x3、x4都是原方程的解.

换元不是随便换,有时换元,虽然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但没把难度降到最低,换元时,关键要找到几个代数式的共有部分.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技能,灵活的运用解题技巧,是一个初中生是否有创造力的具体体现.要使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必须对学生进行适量的解题训练,训练的题目要典型,要认真的分析和探索解题规律和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多而熟练的解答题目就会自然形成解题技巧.

在解题探索之中,不要一味地追求解题正确结果,而要寻求解题方式方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题目,解答无法下手,或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是否换个思路,想一想有无特殊方法,这就是跳出原来的思维圈子,去重新审视和考虑问题,数学的思维往往与生活的思维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离开此“山”,就是问题转机的开始.

摘要:在初中数学中,有一类题目需要按“先设后求”的常规思路来解答,但有时按其常规,反而使题目变得复杂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利用题目中条件的内在联系,采用“设而不求”的特殊思路解答问题,这样能简化解题步骤,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解题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8.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八

例1 (2014·徐州)某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关系:y=ax2+bx-75. 其图像如图1.

(1) 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2) 销售单价在什么范围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不低于16元?

【思路突破】(1) 由函数y=ax2+bx-75的图像过点(5,0)、(7,16),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顶点坐标可确定最值;

(2) 根据函数值大于或等于16,列出不等式,求出x的值,得出单价销售范围.

解:(1) y=ax2+bx-75图像过点(5,0)、(7,16),∴25a+5b-75=0,49a+7b-75=16,解得a=-1,b=20.

∴y=-x2+20x-75=-(x-10)2+25,顶点坐标是(10,25),

即当x=10时,y最大=25.

答:销售单价为10元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5元.

(2) (方法一)∵函数y=-x2+20x-75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10,可知点(7,16)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13,16),

又∵函数y=-x2+20x-75图像开口向下,

∴当7≤x≤13时,y≥16.

(方法二)由-(x-10)2+25=16,

得x1=13,x2=7.

又∵函数y=-x2+20x-75图像开口向下,

∴当7≤x≤13时,y≥16.

答:销售单价不少于7元且不超过13元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不低于16元.

【解后反思】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结合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再利用顶点坐标求最值.方法一利用对称点求不等式的解集;方法二通过解方程-(x-10)2+25=16得x1=13,x2=7.两种方法各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其实很多时候函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解决.

例2 (2015·安徽)如图2,一次函数y1=x与二次函数y2=ax2+bx+c的图像相交于P、Q两点,则函数y=ax2+(b-1)x+c的图像可能是( ).

【思路突破】由一次函数y1=x与二次函数y2=ax2+bx+c的图像相交于P、Q两点,得出方程ax2+(b-1)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进而得出函数y=ax2+(b-1)x+c【解后反思】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直线和抛物线的交点,交点坐标和方程的关系以及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等,函数与方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熟练掌握函数与方程问题的相互转化及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例3 (2015·连云港)在某市组织的大型商业演出活动中,对团体购买门票实行优惠,决定在原定票价基础上每张降价80元,这样按原定票价需花费6 000元购买的门票张数,现在只花费了4 800元.

(1) 求每张门票的原定票价;

(2) 根据实际情况,活动组织单位决定对于个人购票也采取优惠政策,原定票价经过连续二次降价后降为324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思路突破】(1) 设每张门票的原定票价为x元,则现在每张门票的票价为(x-80)元,根据“按原定票价需花费6 000元购买的门票张数,现在只花费了4 800元”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

(2)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y,根据“原定票价经过连续二次降价后降为324元”建立方程.

(2)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y,根据题意得 400(1-y)2=324,

解得:y1=0.1,y2=1.9(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次降价10%.

【解后反思】方程应用类型的题目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例5 (2015·南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3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思路突破】首先根据根的情况利用根的判别式解得a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结合函数图像确定其函数值的取【解后反思】关于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如果仅仅从方程的角度只考虑Δ>0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仅能说明有两个不等实数根而已,要进一步满足两根在-1和0之间,必须将方程转化为对应的二次函数,然后结合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开口方向,对称轴,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进一步列出参数需要满足的条件方可.

9.初中历史单选题解题技巧 篇九

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1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法西斯党建立

B.纳粹党建立

C.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

D.德国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例2 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破解法:这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命中率。

2.否定型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例1 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例2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破解法:除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之外,这类题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

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3.因果型选择题

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处死了专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1649年建立共和国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破解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4.比较型选择题

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例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 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破解法: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5.组合型选择题

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例 下列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①端午节 ②劳动节 ③青年节 ④建军节 ⑤国庆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破解法:

①肯定筛选法(选基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10.初中化学除杂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篇十

初中化学除杂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一、解除杂题的原则、要领、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六种常用方法:方法适用范围或原理举例化学方法化气法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除NaCl中Na2CO3,可加适量稀HCl:Na2CO3+ 2HCl=2NaCl+ CO2↑+ H2O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除去NaOH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的Ca(OH)2:Na2CO3+ Ca(OH)2==CaCO3↓+2NaOH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除Fe SO4中的Cu SO4,可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CuSO4+Fe==Cu+Fe SO4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硫酸,再过滤:CuO+ H2SO4==CuSO4+ H2O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除CaO中的CaCO3可加热:CaCO3CaO+ CO2↑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除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O+CuOCu+CO2

11.初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十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对完形填空试题的要求,但对照九年级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阅读部分),我们认为,完形填空部分旨在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理解篇章和使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主要包括:

1.语言知识,如,各种语法规则、句型句式等,但目前单纯考查语法的现象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词汇知识,测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词汇的基本和常见用法、习惯用法和搭配以及对词汇意义的记忆或特定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查。

2.判断推理,考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上下文段落的街接、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

3.综合型测试,这是完形填空中最难的部分。它主要是对所掌握或应该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主要是:在正确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所给选项的准确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其中后两种考查形式目前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部分。

二、测试要点

配给完形填空的阅读文章一般要比阅读理解测试的文章从难度上看,要小一些。它所测试的内容是以词汇用法、语法和句型为主,常采用的测试如下:

1.动词,包括时态的变化(尤其在阅读理解填词的试题中居多,四选一的完形填空中则越来越少)、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等形式。

2.名词,包括不可数名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名词所有格;同义或近义词的用法考查有增多的趋势。

3.形容词和副词,包括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个别特殊用法或限定的修饰词。

4.代词,主要是不定代词,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

5.介词、连词等词类考查较少,主要结合文章的实际用法进行设计。

6.句型考查的设计往往是选用一个比较常见的句型,配上几个同(近)义词进行考查。

7.综合类,往往结合文章实际进行考查,句型、习惯用法、固定搭配、根据上下文的实际内容进行选择(包括各种同类词性的不同句型用法和搭配)等。

三、命题特点

经过对近年来对各地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分析,发现完形填空有以下命题特点:

1.第一句不设空,保持完整性,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大意。

2.设空以考查文意为主,信息词汇(或通常所说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比重较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3.降低对单词本身词义的考查要求,以突出本题的主要测试目的:理解全文,通篇考虑,掌握大意,注重关联。

4.增加了考查连词的题,主要是考查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常见复合句中连词的用法,用法相对较易),涉及考生对于行文逻辑的掌握及文句之间关联的理解。

5.注重结合文义考查对词语用法的掌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词义辨析与惯用搭配。新增加的题型——首字母填词类型,更增加了对词汇运用能力的考查。

6.虽然所给出的文章被抽去了10~20个词(阅读理解填词只有10个),但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能理解文章内容,就难以将正确的词填入文中。

因为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知识的测试题型,考查内容细致而全面,考查内容包括:词语用法与辨析、词语搭配与句型、习惯用法及语法、句法与语篇等。它集各种能力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四、命题形式

目前主要流行的完形填空命题形式有:

1.“四选一”的完形填空。在一篇题材熟悉或比较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200~300词之间)内留有10~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一般要求首句不设空,文中的每8个左右单词之间设一个空,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一般情况下,动词为考查重点,其次是形容词和副词、名词、代词、介词、连词等。

2.阅读理解填词。在一篇题材熟悉或比较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00词)内留出10个空白,但给出需要填写的单词的首字母,给以提示,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的要求,写出单词(及正确形式),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阅读理解填词是另一种形式的完形填空,文章中有10处信息缺失,即被挖空,通常7~8个词之间设一空供填词,也是要求首句不设空。一般情况下,动词作为考查重点,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等。

五、做题思路及技巧

1.充分利用首句信息。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是篇幅小,容量大,按一般的命题要求,完形填空题所采用的短文一般不给标题,首句通常是个完整的句子,不设空,目的十分明确,即尽可能减少阅读阻力,由于英文中第一个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所以,这个句子不容忽视,是了解全文的窗口,常常包含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通常由此句可判断文章的大意乃至主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完形填空题首句的提示作用,为解题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展开思维,争取开局顺利。

2.合理的、多方位的逻辑推理。完形填空是一个语篇,必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选择,因此,正确的阅读理解是选择的关键。因此,我们说,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首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内容,考生必须把握作者的思路,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在整个阅读解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始终进行联想、推测等基本的思维活动。考生必须在做完型填空题时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不断地验证推理的正确性,修正非正确性,以达到理解全文、解决问题的目的。正确分析推理是准确解题的必要条件,而准确解题又是对题目进行正确分析推理的必然结果。

3.根据上下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寻找线索。文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而上下文则是营造语境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依据。通读全文,理顺大意,根据上下文找出信息词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完形填空题在命题设计上的趋势是朝着深层化及语境化的方面挖掘,逐渐摒弃单纯的语言分析考查,越来越侧重逻辑推理判断。就设空而言,体现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特点,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隐含信息大都无法单凭字面、个别句子或若干句子的表面理解获知。因此,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或限定才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4.利用语法——主要是词法、句法和习惯用法来分析解题。虽然有的学生对语法问题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完形填空中出现语法考点时,往往是不能直接得出答案的。对于这种题,考生不仅要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更要针对性地对语法结构、句式特点、词的用法(包括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从而迅速解决问题。

5.习惯用法及搭配和词语辨析。完形填空题中对词汇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固定搭配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个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些固定的结构形态,不能随意变动。而在众多的习语当中,介词往往扮演最活跃的角色,其次是副词;固定搭配这里说的不是一些常见的固定词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同一词语发生语意的变化和搭配形式的变化,从而造成意思上的改变;词义辨析题的比重有加大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目,得有较大的词汇量、较强的词语搭配能力才行。

6.对待具体的内容情境,可分别采用一些技巧,如,根据连词and,but or和so所提供的递进、转折、选择和因果关系找答案,根据词(组)的积极或消极色彩与内容关系确定选项;根据逻辑关系和预设答案提供选择方向,还可以根据语气词或关联词,如,generally,luckily/unluckily,finally,however等推知答案。

12.初中英语完型填空解题技巧刍议 篇十二

完形填空题与单项填空题不同。单项填空题通常所给的是单独的句子, 根据句子就可以判定所选的答案。而完形填空题所给的是一篇情景短文, 所选的答案可能要根据整段或整篇文章来判断。所以在做题前, 一定要先浏览全文, 了解全文的大意, 不同的短文有不同的主题思想, 段落之间也一定是承上启下, 前呼后应的, 句与句之间也是紧密相连, 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因此, 在通读全文时, 要一气呵成读完整篇文章, 不要中断思路, 这一步只需了解全文大意。某些不容易理解的细节可以先跳过。只要不影响答题, 都可以先放在一边。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

在做题目前, 要先确定文章的体裁, 文章体裁一般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中考试题一般以记叙性文章为主, 如, 童话、幽默故事、科普知识、简短新闻、名人轶事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做这类文章的完形填空, 首先要从大体上了解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对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弄清其主题思想和大意。然后对空白处的选项进行分析, 找到适合的选项。

二、抓住关键词, 快速选出答案

精读全文时, 短文中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和上下文在意思上和结构上都有着某种必然联系, 试题所提供的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是一个整体, 而题目所要选择的答案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所以不能单从一句话来选择答案, 要从全文来看, 一般而言, 正确答案一定要与上下文和结构上都吻合, 找到文章突破口后, 趁热打铁, 把文中所有能填的空填出来, 切不可在某个题目上停留太久, 在其他答案选定后, 再回来仔细思考。

在做完形填空时, 许多选项的干扰性大, 导致学生失分多, 很多具有迷惑性的选项就需要通过上下句分析, 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三、集中精力, 解决难点

第一次做难以确定答案的题目, 切忌死盯不放, 停留过久,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解决不了问题, 明智的做法是先不填该空, 留到后面集中精力推敲, 往往有时上下文可以相互提示与补充, 很多时候, 后面的文章可以证实上文的答案, 上文中也有暗示下文的答案。从历年中考试卷中,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完形填空词汇主要是实词, 还考查了词组和短语、句型结构的用法, 这些就是需要学生实际运用的部分, 如, 完形填空中常常出现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指的是前后词与词相对应、句子与句子相对应, 一般情况下, 正确的选项中不会出现生僻的词汇, 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普通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也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句子的结构、语法的运用、词语辨析、习惯用法等。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还要注意语言环境, 注意西方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差异, 要有跨文化意识。

四、复读全文, 确定答案

所有题目做完以后, 再仔细检查核对, 这是解题过程中容易遗漏的一个环节, 但是非常重要。此时考生对短文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一些, 也就了解了短文内在发展的逻辑关系。这时候再读一遍文章, 就是检查是否有一些其他原来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也就能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及内在的逻辑关系, 反复比较推敲, 选择一个更符合短文情景的答案, 具体方法是:把整篇文章连同所选答案细读一遍, 凡读起来不通顺或答案没有把握的地方分别标记, 然后将相对应的四个答案逐一放到每个空白处比较, 找出最适合的答案。如果出现原所选答案与复查时所选答案不同的情况, 也不要急于涂改, 要先仔细推敲, 再决定选项。

同时, 在平时的训练中, 对做过的完形填空题目均可重复做上几遍, 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 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应试能力。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 还需要教会他们一些实战做题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完型填空的特点与做这类题的技巧, 那么学生不仅不会畏惧这类题型, 还会在这类题型中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

1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篇十三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14.初中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篇十四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为例

1.弄清题意

此为“文字型”数学证明题,既没有图形,也无直观的已知与求证。如何弄清题意呢?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因此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至关重要,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就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就是命题的结论,据此对题目进行改写:如果在等腰三角形中分别作两底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条平分线长度相等。于是题目的意思就很清晰了,就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作两底角平分线,然后根据已知的条件去求证这两条平分线相等。这样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图形对解决证明题,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提示,所以画图因尽量与题意相符合。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3.根据题意与图形,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

众所周知,命题的条件---已知,命题的结论---求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已知、求证必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 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4.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分析:此题要想证明 BD=CE ,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图形(1)),弄清题意。发现BD、CE分别存在于两对三角形中:△ABD与△ACE,△BEC与△CDB,只要能证明其中任何一对三角形全等,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此

思维属于逆向思维)

5.根据证明的思路,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证明的过程

证明过程的书写,其实就是把证明的思路从脑袋中搬到纸张上。这个过程,对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应用要求较高,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任何的“因为、所以”,在书写是都要符合公理、定理、推论或以已知条件相吻合,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要有根有据!

证明:

∵AB=AC(已知)

∴∠ABC=∠ACB(等边对等角)

∵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

∴∠1=∠ABC,∠2=∠ACB(角平分线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在△BEC与△CDB中,∵∠ACB=∠ABC, BC=CB,∠1=∠

2∴△BEC≌△CD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6.检查证明的过程,看看是否合理、正确

任何正确的步骤,都有相应的合理性和与之相应证的公理、定理、推论,证明过程书写完毕后,对证明过程的每一步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证明过程出现遗漏的关键。最后,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要敢于尝试,多分析,多总结。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15.初中函数解题技巧 篇十五

一、英语阅读理解题常见题型

1.直接题

这种题比较简单, 只要阅读整篇文章, 细心了解文章所叙述的事实或细节, 就可以找到答案。

2.理解题

这类题要求学生对文中个别难句、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

解答这类题目时, 需要学生对文章上下文、甚至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完全通读、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分析题

分析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全文, 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 领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作者对某人、某事所持的主观态度、情感价值观取向, 此类题有一定的难度性。

4.推理题

这类题学生往往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后, 才能找到答案。这就不是一般的简单推理, 而是要经过思考, 归纳、分析全篇的重点句、文章结构、形式和内容, 甚至有时还需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5.归纳题

归纳题常见考题形式多为: (1) 找出文章的主题句。 (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 给短文命出最恰当的标题。英语文章的主题句多数出现在文章开头, 有的时候也在段尾;对于概括中心思想和命出标题, 需仔细推敲揣测原文, 反复斟酌, 筛选答案, 此类题属于阅读理解题里最难的题型。

6.词义、句义题

词义、句义题是指对文章中某个词或某个词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或前缀、后缀、同根词的转换等构词法知识猜测其在文中的意义。

二、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步骤

大多数英语阅读理解题是以选择题或正误判断的形式出现, 解题步骤主要有:

1.先看短文后面的问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短文后面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这样就可在节省阅读时间的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2.快速阅读短文

在明确题后问题的要求后, 可以快速阅读短文, 题后容易的问题或浅显的答案一般可以在短文中找出答案。

3.通读全文, 捕捉信息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 可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细心捕捉、重点留意与题后问题选项有关的信息, 并加以标记。

4.舍取答案

舍取答案是指把阅读短文时所获取的信息与问题答案进行匹配, 根据短文的信息与选题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5.重读全文

在做完第四步之后, 可以让学生再细心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确定所选的答案准确无误。

三、英语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1.先读问题, 弄清考查要点

2.快读原文, 理解大意

带着问题将短文一口气读完, 了解短文的大意, 注意捕捉与题后问题有关的信息。对大多数短文, 尤其需关注第一段, 或每段的第一句, 该部分常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作者持有的基本观点, 而文章的结尾部分往往是结论或结局, 因此准确把握首尾句就非常重要。

3.细读短文

这是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核心步骤, 学生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中心。 (2) 抓线索。 (3) 联系上下句、英语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分析生词、难句。 (4) 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蕴义。

4.根据题意, 确定答案

5.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

1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篇十六

关键词:中考试题;答题方法;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5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做了一些研究,在如何应对中考试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面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题

准确解答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四排除”。

1.审清题干,抓关键词语,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2.审清题肢,对题肢进行分析和判断,题肢本身观点错误,应首先排除;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也应当排除。

3.审关系,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环节,以干取肢,即按题干的要求选择题肢,有的题肢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也不能入选。

4.对复合型题肢,采用排除法选择。

附:采用排错法十一种情况不选 :

(1)包含绝对性词语不选,如:只有才,一定,肯定,全部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肢干矛盾者不选。(7)间接联系者不选。(8)范围不符者不选。(9)要求单一者不选。(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11)表述有错者不选。

5.相信自己的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二、主观题

非选择题是以文字材料、图表类、漫画类、数据类、图文结合类为主一组或多组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让学生把背景材料、所学的知识、自身实际结合作答的主观性试题。考试过程中,想要拿高分,基础知识很重要,但还要掌握解题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主观题的特点

1.材料表现“新、广、活”。材料主要以最近一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以引文、图表、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2.问题体现“贴近切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重点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表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些主观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要总结答案,且符合课本内容。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

非选择题内容多,形式多样,导致难度增加,虽然不同的主观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会迎刃而解。

1.审问题。看清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审角度。围绕问题“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读懂题意,既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明确问题的指向,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

3.审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角度”等。

4.审时政背景。题目考察的是不是被高度关注的问题,与哪些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对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有些解题要素是题目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

5.放开思维,多角度思考。用正确的答题方法,问什么,答什么,不无的放矢。对活题,则要多角度思维,答案不唯一。要联系教材内外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来组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只有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发现新的见解,回答才会更全面。

6.回到课本,梳理答案。在解题时,要抓住切入点,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先对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且是教材重要内容的知识点来解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语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7.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的答题。卷面就是学生的门面,整洁的卷面,认真的书写,有条理的答题,自然会赢得阅卷者的心,这样学生自然会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了。

8.最后祥查,确保无误。这是最后一步,看看有没有丢题,要点有没有答全,是否答非所问,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三)解题小窍门

1.看分值。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学生可以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比如一个题目的分值是10分,往往包含了5个知识点;如果是6分的题,可能包含2个或者3个知识点。

2.不用口语答题,不张冠李戴。答题要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避免口语化。 答案必须做到理论与材料的密切结合、有机统一,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3.切忌点少面窄。解题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力求完整,不能点少面窄,更不能遗漏问题。

4.要认真书写,尽量多写。要认真书写,合理布局,使卷面美观舒适。多写不会因为写错而扣分,但少写肯定是要扣分的。

5.小窍门。如果在解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从试卷的选择题题干或题支中找相应的知识点作为材料分析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于耀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学论坛.2012.

[2] 陈攀峰.思想政治课改坚守自我,彰显个性[J].新课程:教师,2010(4).

17.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七

清丰县双庙中学

李老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初中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八大方面。

一、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通过公式想实验 公式是实验的原理所在,从公式中想所要测的物理量,从所测物理量想所需的实验器材,再进一步想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规律——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四、仪器——学习物理学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五、联系生活——学习物理的灵丹妙药

物理现象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变知识为能力,才能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举了如下例子:

1、长度测量:太薄太短少积多,圆形弯屈细线法。

2、相对运动:月亮走啊我也走,巍巍青山两岸走。

3、蒸发:凉晒衣粮吹风扇,水中不冷上岸冷。

4、液化:“白气”不是水蒸气,水气液化小雾滴,雾露石油液化气,蒸气汤手更厉害。

5、升华凝华:灯泡变黑霜和雪,冰冻衣服直晒干,人工降雨用干冰,下雪不冷化雪冷。

6、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形成,瞄准射击日月食。

7、平面像:镜子潜艇潜望镜,水中月亮镜中花。

8、折射:筷子变弯眼受骗,叉鱼河底像变浅。

9、增大摩擦:凹凸花纹洒灰渣,筷子提米要挤压。

10、增大压强:磨刀宽带地基厚,履带大象和骆砣。

六、思路——学习物理的捷径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

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

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

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⑦漂浮悬浮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七、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便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八、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例如:

A、规则固体水平放,ρgh算压强

上一篇:生命之纯洁作文650字下一篇:侵害商标权纠纷代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