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2024-07-13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精选11篇)

1.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一

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州、地)卫生局,厅直各医院:

为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附件

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和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全力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重点工作,继续完善医政管理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带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全面推进各项医政工作。

一、继续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在全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全省20%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三级综合医院和县级医院分别组织实施基本和非基本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同时鼓励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组织部分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为实现全省医疗信息共享和以信息化手段实施医疗行为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积累经验。

(三)继续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为17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全省累计完成28000名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今年是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最后一年,各地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对各医院的手术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四)改善医疗服务。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大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力度。去年全省有不少的医院推行了先诊疗后结算,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对参加检验质控的三级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互认。今年要求各市(州、地)对辖区内的二级医院推行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的工作。

(五)组织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去年我省明确五家医院和两个市(县)开展试点工作,今年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继“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之后的一项重要医改工作内容专抓,让患病儿童享受新农合带来的福音。

(六)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今年计划在全省九个市(州、地)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合理人才流动,引导高水平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也体现医务人员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二、实施“两项工程”、“一个治理”行动。

(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去年我省三家医院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力的推动了我省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今年要配合卫生部开展督导检查,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指导各级医院加强省内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我省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按照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总结、交流和人员培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优质护理病房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检查、评价,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三)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全省各级医院开展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纳入全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活动范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三、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师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各地要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我省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各地在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要充分留有发展的空间,规划的目的是帮助行业有序的发展,而不是制约发展,一但规划通过,就应该认真实施。

(二)完善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和标准。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管理,我厅将出台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开展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三)加强医师管理。我省去年医师资格考试、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成绩。乡镇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达60%,有效的缓解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助理医师执业的状况。今年在抓好医师资格考试同时,抓好乡镇执业助理医师的考前辅导工作,多为基层输送合格人才。

(四)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按卫生部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要开展对医疗美容服务的专项治理工作,各地要按照文件精神要求,抓好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制度,特别是治理医疗美容的虚假违法广告,促进医疗美容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疗美容的安全。

(五)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机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我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机构的步伐,近期将出台加快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审批事项的有关通知,积极、健康、有序的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向县一级所在地发展医疗机构,加快改变我省基层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推进省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立21个质控中心的作用,在各个临床专业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各质控中心要针对目前行业内的问题,认真开展工作,完成质控中心的职责和任务。

(二)继续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地要按去年下发的《贵州省“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市(州、地)为单位,进行自查、自纠、自评活动,向群众提供“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省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组织落实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开展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手术等规范化诊疗工作。

(四)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清理“黑急救护车”专项行动,召开了全省首次院前急救工作会,明确了工作任务。今年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对长期治理不力、任其院前急救管理工作混乱的地方,将挂黄牌警告。

(五)组织做好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特别是手足口、甲流H1N1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各地要认真总结既往成功的经验,落实好组织措施,组织好专家队伍,做到有备无患。

(六)认真组织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医疗抢救工作。今年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加大药品储备力度,发挥常备不懈、救死扶伤的精神,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五、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一)加强监管理,规范执业,确保血液安全。加强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血液安全的监管理力度,强化对采供血液(血浆)全过程管理,规范采供血机构执业行为。

(二)建立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无偿人员结构,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推动社会无偿献血自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规划,建设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

(三)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集中检测操作规程,加强储血点、献血屋、采血点的规划和建设,完善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开展区域化采供血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四)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加强采供血机构人员培训。继续以执业审查为切入点,加强血站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和补充,加强血站实验室建设,完善血站、实验室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血站督导检查。开展核酸检测试点,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建立临床用血考核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建立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积极推行择期手术患者自身储血和自体输血。各级血站要主动提供技术指导。

(六)继续加强血友病诊疗工作。完善血友病患者基本信息、治疗信息及用药信息统一管理制度,规范血友病诊疗和凝血因子类药物应用。

六、继续加强护理管理。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制定我省实施细则,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发展和壮大护理队伍,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逐步解决同工同酬待遇。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护理管理和临床实践。支持三个护士专科培训中心开展工作,扩大培训范围。探索发展护理院,满足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继续加强护理专科建设,加强护理专科培训基地建设,配合医改任务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省护理专科专业水平和能力。

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范、标准。按照《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切实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年底前完成全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分级检查验收工作,对消毒供应中心(室)采取一票否决制,不达标的要停业整改。要建立全省医院感染监测网。

严肃查处医院感染事件。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对严重医院感染和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力度。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一定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把医院感染影响程度减低到最小范围,对迟报、瞒报的情况要严肃处理。

八、继续做好医疗康复、防盲和戒毒工作。

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医疗科和康复医院建设,探索建立康复医院与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接续服务模式,落实急、慢病分治和分层级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九、做好2011年高考学生体检工作、征兵体检工作。

2.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二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国卫生系统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贡献。全国卫生系统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奋发有为, 开拓进取,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 全面开创新时期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 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 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 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 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 提高门诊报销水平, 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 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试点, 探索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提高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即时结报等便民服务。

出台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试点基层首诊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继续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 制订村卫生室管理规范性文件,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 医师转化, 指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模式, 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加快建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 建立按人头支付的门诊诊疗费制度并纳入新农合报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配比例村卫生室原则上不低于40%, 落实各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专项补助。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 健全管理体制, 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加强分类指导, 开展绩效考核, 调动人员积极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 探索签约服务。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30元,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成效。继续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联系县工作。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住院分娩补助、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逐步向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序推进。推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逐步健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机制。规范各地药品增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 探索建立基本药物统一标识。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 坚持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 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等采购政策。确保重大疾病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对于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于独家品种, 也可以省为单位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少数基层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 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逐步规范基本中药饮片管理。

加强药物政策研究, 适时发布国家药物政策报告。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 修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 提出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鼓励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 重点提高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监管。推动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基地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 逐步将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监测评价范围。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药品 (疫苗) 电子监管系统。

(三)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在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力争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和路径。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 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适时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 争取2013年年底前全国50%以上的县 (市) 参与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围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改革重点,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 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工作。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 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机构床位数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

三、认真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贯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推进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探索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模式, 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市、区) 创建工作。完善各级卫生应急指挥框架, 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等制度, 修订《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 制订《卫生部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 规范国家和省级风险评估工作, 在全国1/4以上的市县级推广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二期建设, 初步实现20个以上省份与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互联互通。制订各级各类卫生应急储备目录, 完善物资储备。启动国家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做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制订疾控机构管理规定和岗位设置管理意见, 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开展疾控体系建设10年评价工作。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 实施“五扩大、六加强”各项措施, 指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以地市为单位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率达到30%,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全面启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落实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维持无脊灰状态, 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加强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性等重点传染病防控, 及时处置暴发疫情。加大中西部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推进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继续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以区县为单位, 网络覆盖率达到65%以上。修订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及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环境卫生监测, 推进疾控工作与爱国卫生紧密结合, 继续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 将健康城镇建设指标纳入其核心建设与考核内容。

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制订早产干预指南和规范。继续实施“降消”项目, 做好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重点联系点工作。探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组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清查, 开展卫生系统专项整治行动和多部门综合整治行动。制订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 推进戒烟服务。

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制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核心指标, 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强化重点医疗技术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 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推进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师制度。加大临床路径管理, 改进医院管理与服务。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建设。制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标准, 引导建立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格局。组织开展专科医师认定和考试试点、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在近100所三级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贯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加强无偿献血和采供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血液核酸检测工作, 保证血液安全。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落实《“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 (2012-2015年) 》, 为3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重点提高955所受援县级医院的能力水平, 巩固东部9省 (市) 对西部8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重点提升县级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推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重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开展平安医院示范地区 (单位) 创建活动。开展医药费用监测工作, 加强医药费用控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 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 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治理活动。制修订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专科诊疗能力评价体系。继续对部属 (管) 医院开展巡查工作。确定首批优质医院重点联系单位, 分批次分步骤推动100所国家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创建工作。贯彻《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严厉打击非法器官移植活动, 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

五、依法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强化卫生监督

落实《国务院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相关能力建设。完成年度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工作任务, 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培训及跟踪评价工作。以粮食、蔬菜、肉、乳、婴幼儿食品和非法添加物等为重点, 实施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至少覆盖50%的县级行政区域。完善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组织开展优先评估项目, 推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相关研究。适时发布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 完善相关检验方法。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 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率扩大到90%以上。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 落实首席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紧缺人才以及基层复合型人才等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职业病诊断机构市 (地) 级覆盖率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 (区) 覆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扩大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 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防护工作。实施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方案。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 确保实现量化分级管理率, 住宿场所和游泳场所达到100%, 美容美发场所达到50%以上,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 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六、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根据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各项工作。

七、中医药工作

根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安排中医药工作, 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八、加强人才、科技创新、卫生信息化工作, 为医改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以及农村医学生免费培养。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完善专科医师培训路径, 建立公共卫生医师毕业后培训模式。做好“十二五”继续医学教育, 落实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修订全科医生评价标准。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 推动出台相关机构编制标准。开展省和地市级新任卫生行政领导干部卫生政策法规培训。

强化医学研究规范管理, 完善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等制度建设。部署2014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任务。制订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后两年的实施发展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制订创新药物保护管理规定, 促进创新药物与大病保障的有机结合。出台《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 (试行) 》等文件。

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联通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省份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实现卫生信息化3521建设总体框架。完善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 建设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加快推进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各省级平台及大型定点医疗机构等试点单位的互联互通。

九、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 改进会风文风,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做好权力运行网上监控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完善医德考评制度, 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继续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 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 着力构建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十、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改革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加强医改监测和评估工作, 做好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依法行政。宣传贯彻《精神卫生法》。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专科护士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办法》、《临床药师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探索行政复议案件现场审理方式。开展卫生系统“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促进行政审批权力规范运行。

加大医改投入力度, 落实好医改各项投入政策。继续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急救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地市级医院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建设,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启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人员周转宿舍和妇幼保健体系等建设。做好牵头联系的吕梁山片区、卫生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以及对口帮扶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等工作, 继续推动卫生援疆、援藏、援青和玉树地震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贯彻《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 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以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范围。规范开展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 全面推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加强医学装备管理, 促进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落实《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医改投入监测平台、医改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抓好卫生总费用核算、医改资金监管和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全覆盖,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推进建立医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机制。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2013年原则上降低到33%以下。

加强和改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加强发言人队伍建设。围绕深化医改和落实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持续推出卫生系统重大先进典型。做好突发事件风险沟通, 推动和创新健康传播,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抓好卫生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 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加强卫生系统官方网站以及“12320”卫生热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卫生系统微博客的运用和管理。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着力推进院务公开和采供血、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公开。

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 完善预防和减少卫生信访问题的综合体系, 全力解决重点案件、突出问题。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三

会议总结了“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要求,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在“十三五”期间要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医疗事业改革发展新方向,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做好改革、发展、管理三篇文章。一是深化改革。通过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是加快发展。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大型医院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积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是加强管理。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依法行政为核心,强化思想教育,严格逗硬考核,提升医疗服务监管能力,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和执业环境。

会上,各级医院分别就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4.2011年度医政药政工作要点 篇四

2011年,卫生局医政工作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11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部署和2011年自治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重点工作,继续完善医政管理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带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全面推进各项医政管理工作。药政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安排,按照全国和自治区卫生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在我旗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医政工作要点: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贯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对全旗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精神,对开展较好、取得一定创新经验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全旗推广。

(3)进一步规范120急救接、转诊流程,使卫生资源共享;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旗医疗急救

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旗血液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个专业的医疗质量。

2.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按照自治区、市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

3.加强医院卫生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医院卫生行风建设是“三个代表”和“三贴近”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看病贵,看病难”热点问题,围绕“医院生存与发展”主题,把行风建设工作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创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格观、人生观。坚持与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万名医务工作者支农活动,在活动中间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工作,使支农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

(2)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的扎扎实实,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个人档案,按照

100分制的要求,把医院的卫生支农与医院院长考核挂钩,把卫生技术人员支农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5.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同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7.其它工作

(1)拟定《伊金霍洛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严格执行《伊金霍洛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关于实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专家审核制度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2)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把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为重点来抓,切实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3)做好全旗优秀医师、护士评选、表彰的相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向社会宣传卫生。

(4)按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发布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5)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征兵体检的组织、协调和查体工作;做好医疗事故的调解、协调和处理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效率;做好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和其它应急工作。

二、药政工作要点1.强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进一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引导医生和患者改变用药习惯,发挥基本药物的实际作用,避免非基本药物的滥用,促进合理、安全、有效、廉价用药。

(2)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根据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进一步加强药政管理工作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抗菌药物、高价药品等对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影响较大的药品,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药品配送监督管理,保证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合格

伊旗卫生局医政、药政股

5.2014年全市医政工作要点 篇五

一、以医改为重点,着力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1.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4月4日全国和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启动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以 “315”模式为主的公立医院体制改革。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以人事分配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监管机制、补偿机制、服务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进行药品药械省级网采平台集中采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科学制定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科学布局、优化结构、适度规模、多元办医的原则,适应城市新区发展的需要,制定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机构。优先支持发展薄弱学科、特色专科、康复医院和新兴的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合理控制县级公立医院规模和数量。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3.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制定实施《《张掖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三级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以技术、资产等为纽带的联合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

4.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推动落实《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年内,二级综合医院100%建立院内HIS、LIS、PACS信息共享系统。组织开展电子病历分级评估工作和医疗机构信息联网注册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医院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的安排,及时做好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工作,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50%的区域信息系统平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建设任务。

5.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督导检查。按照《张掖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季督导、年考核”,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分阶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动态,及时发现解决改革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二、以患者为根本,着力抓好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6.不断改善医疗服务。重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急诊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病理科等专科建设,提高县级医院对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提升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继续完善推行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在60%以上,提高二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力争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达9天、11天以内。促进二、三级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加强医疗费用监测,开展医疗服务暗访活动。实施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县级医

院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骨干医师竞聘定期交流制度,严格考核,加强督导,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水平。

7.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贯彻落实《甘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二级、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和0.6:1,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分别达到100%和80%,一级及以下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达到60%,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实施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面达90%以上。开展护理重点专科评审工作,对ICU、急诊、血透、新生儿、产科、手术室等高危科室实行专科准入制度,切实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各级医疗机构每月开展1次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培训,年内举办1次优质护理服务技能大赛。

8.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按照原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及《甘肃省急诊预检分诊及接诊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通知》要求,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对急救指挥调度人员和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提高急诊急救效能和水平。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健全完善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等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项整治。

9.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全国大型义诊周”等活动。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无假日门诊、急救病人“先接诊、后付费”等便民制度,推行上下午错峰门诊服务、分时段诊疗、检查服务缩短患者集中排队时间等惠民措施。落实医疗机构之间检验影像结果互认制度,切实减轻患者诊疗费用。

10.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做好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的申报、评价、推荐、考核等工作,加强有关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学科实力。支持有实力的医院和专科申报国家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评审,抓好市级重点专科评估工作,启动县级重点专科建设。年内,每个市级医院新申报培育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3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每个县级医院新申报培育省级以上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不少于2个。

11.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和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落实发展社会办医相关政策。支持发展老年护理和康复服务。加强对社会办医指导监管,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有效提升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支持引导规模小、层次低、专科特色不明显的民营医院调整办医思路,向“专、精、优”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竞争力。

12.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综合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病房。落实中医师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制度。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掌握至少15项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提供综合中医药服务。鼓励开展中医养生、中医保健、食疗药膳等服务。支持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深入开展全市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三、以质量为核心,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水平

13.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组织开展以“

四、八排队”等“22项” 核心制度为内容的医疗机构综合督查工作,加强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探索建立推行以治理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基础的以奖代补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床位补助资金进行以奖代补考

核,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和控费评价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加大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每季度对辖区重点医疗单位进行一次不良积分稽查通报,组织开展一次行政查房活动。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持续抓好医护岗位“三基”训练考核,组织一次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工作。加强病历处方质量控制管理,开展一次全市病历处方展评活动。各医院每月坚持由业务院长牵头,医务、护理、院感、质控等科室参与,负责对临床、医技等科室行1次巡查。各县区每季度对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进行1次医疗质量督导。

14.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效。在市医院组建医疗质量和手术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启动各级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成果专题宣传教育年活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各县区、市直各医疗单位年内在当地电视、报纸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均不少于2次,成果集中展示、专场演讲活动不少于1次。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全面规范院务公开工作,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开展1次民营医疗机构观摩活动和二级以上医院巡查工作。

15.深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实施《张掖市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方案》,落实抗菌药物处方权审批、处方点评、医嘱点评、排序通报、定期评估等制度,规范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目录定期备案、静脉输液准入工作。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市级专家组巡讲活动,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生培训率达到100%。三级、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不超过50种、30种。严格落实抗菌药物监测管理制度,二级以上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监测率达100%。

16.强化“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年内,邀请省上专家在张掖举办“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培训班,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知晓率和开展率均达到100%。通过示范创建,促进全市癌痛治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

17.进一步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目录摸底调查专项活动。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提高入组率,规范诊疗行为,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全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分别达到12类48种和8类32种,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不低于60%和80%。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组织实施相应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推进规范化诊疗工作。

18.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张掖市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组织开展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专项督导检查活动。加强对新生儿科、ICU、手术室、血液透析手术室等重点科室院感控制。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落实院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市、县、乡三级院感监控网络,实行院感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持续提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预检分诊规范化设置率和消毒灭菌、医疗废物、传染病监测报告等管理制度规范实施率均达100%。各级疾控、卫生监督机构每季度对辖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督导检查均不得少于1次。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救治工作。

19.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报请市政府印发实施《张掖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处理医疗纠纷机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开展医疗纠纷隐患排查,强化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四位一体”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督促医疗机构履行

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的告知义务。实行医院重点部位和科室24小时安全监控及安全值班制度,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闹”,维护医疗机构诊疗秩序。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引导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支持,改善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制度和张掖市卫生局规定“十不准”规定,进一步推进无“红包”、无“回扣”医院创建工作,确保各医疗机构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四、以监管为抓手,着力推进医疗行业依法行政工作

20.严格医疗机构准入管理。严格执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查、依法准入”制度,抓好新医疗机构、设备、技术、人员的准入管理。依法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备案管理,规范实施现场校验,坚决注销无人员、无设备、无技术的执业科目,坚决杜绝非法办医和违规采购设备等现象发生。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摸底调查,组织开展诚信民营医院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民营医院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相关信息,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广告审查流程,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管理。

21.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加强对有毒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安全监管,严格按照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审办麻醉药品《印鉴卡》和《麻醉药品专用卡》,不定期对医疗机构开展督促检查,做到“专柜、专账、专册,双人、双锁”管理,在资格、设施、存放、使用等方面做到全面规范,杜绝违规使用麻醉等特殊药品现象发生。加强儿童用药和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强化介入诊疗等医用耗材的规范化使用管理,保障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

22.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上岗管理。督促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新取得处方资质人员岗前培训制度,严格实行无资质人员带教签字管理制度。积极组织本年度无资质人员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精心做好通知、报名、考试、咨询等环节的服务,努力提高考试过关率,为推动依法行医进程奠定基础。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医师执业情况。严格医护人员执业注册管理,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23.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建立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指导辖区内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管控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准入和动态管理,按照省卫计委要求,组织做好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三、四级内镜技术应用报批工作。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心血管介入技术等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检查。

24.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培育,完善无偿献血管理招募制度,提高固定献血人员比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力度,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进农村、社区、进高校、进机关活动,构筑全民广泛参与的血源应急保障体系,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设置采血点、储血点和中心血库。加快推进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血站内部质量控制,推进血站核酸集中检测工作,强化血友病管理。贯彻落实原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开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以及输血新技术培训,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积极开展自体血回输和临床合理用血点评工作,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深入开展“标准化血库(输血科)”创建活动,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有效利用血液资源, 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

25.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与公安等七部门联手,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活动,对各种易发、高发的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检查整顿,集中彻查重大案件,开展群众评议,巩固工作成效。建立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深入持久的打击合力,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送医下乡、义诊义治、医疗广告等活动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管工作,切实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非法行医和欺骗性医疗活动查处率达到100%。

五、以培训为载体,切实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26.积极做好两类培训。举办9期医疗质量管理培训班,加强对业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的培训,开好现场参观学习会,提高其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带头模范作用。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临床用药指南》培训,改变医务人员旧的用药范围和习惯,适应新的药品目录和应用要求。

27.扎实抓好人才培养。抓好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落实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和“走进西部”基层卫生人才项目任务,为县级医院培养骨干人才。督促抓好医院“三基三严”培训,各医院建立实行“一培训、一考核、一过关”制度,确保培训效果。

28.着力推进学会工作。进行医学会换届选举,做好学会《章程》修订完善,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会在防病治病、学术研究、医学鉴定、医疗质量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以项目为平台,统筹抓好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29.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加强全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送工作的督促管理,如期完成4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

6.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 篇六

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医改各项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水平,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要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强化基层责任,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加强监督指导,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善于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动工作的合力,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吉林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配置与其功能和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继续组织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工作,加强地方培训,做好乡村医生注册及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工作。研究制定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加强乡村医生日常性监督管理。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我省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个人筹资提高到30元。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合理规划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基金,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开展农民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运行监测,确保基金安全。

组织推动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工作。继续组织落实《吉林省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1年)》,结合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中期评估结果,加强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 2 — 性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全面实施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规范化建设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妇幼保健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降消”等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接轨。

建立卫生应急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充分发挥卫生应急机动队伍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扩大建设30个卫生应急综合预警示范社区,加大风险因素排查,将卫生应急工作向学校、企业、家庭、社区推进。完善省、市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专业、不同机构,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地区间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卫生应急协同应对的能力。

— 3 — 加大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开展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检查与评估。

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全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信息填报采集工作。完成《吉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1年)》、《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1年)》、《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1年)》等疾病防治规划的终期评估工作。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布病等新发、高发传染病防控。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实施全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政策宣传。完成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项目工作,落实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和加强病人系统管理率的各项措施,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继续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做好鼠疫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砷)中毒等地方性疾病监测。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继续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和甲流、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接种,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努力实现— 4 — 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落实好疫苗供应和冷链建设,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率。以国家精神病管理治疗、慢性病综合干预、癌症筛查、肿瘤登记等慢性病防治项目为重点,逐步拓展全省慢性病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慢性病防治模式。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继续做好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贯彻落实《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加大控烟履约工作力度。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村)活动。

三、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实现6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使用基本药物比例达到标准要求。根据我省基层卫生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非基本药物药品目录。积极推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民。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落实补偿政策,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基

— 5 — 层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减轻群众负担。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实施全品种覆盖抽查检验。制定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药物监测点,做好监测和评价。防范重大问题发生。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培训、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

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有效途径。推广成功的改革模式和具体做法。制订省本级大型医疗机构巡查方案并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各市州开展大型医疗机构巡查工作。开展全省公立医院数据信息统计调查,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基础数据。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施行预约挂号服务。启动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从传统医院向数字化医院转型。广泛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医患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规范医疗广告发布形式及内容,加强对各种媒体发布医疗广告的日常监督。探索建立公立医院医师定期考核机制。制订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程序、流程及检查路径,完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启动医院评审评价试点工作。整合城市支援农村项目,组织实施卫生支农工作。规范和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格实施器官移植准入规定。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6 — 全,保护患者健康。规范卫生服务监管体制,逐步推行医疗监管责任制度,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进一步加强医政管理,做好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准入、人员准入及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研究设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评价与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开展临床重点专科评估与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专科建设。完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医师执业行为管理。继续推进合理用药,推行《国家处方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深化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强化临床检验和血液质量管理,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巩固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服务者队伍。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继续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加大康复医学建设、戒毒医疗管理以及防盲治盲工作力度。弘扬白求恩精神,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

五、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7 — 提高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监督覆盖率。配合做好地方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严格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全省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做好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基本职业卫生试点和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好对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市场的专项检查。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以投诉举报为突破口,施行医师资质、举报电话和医疗单位责任监督员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做好城市饮用水网络监测试点工作。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会同教育部门开展对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认真完成卫生部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任务,配合做好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强化卫生监督信息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吉林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及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开发有关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履行工作职责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推进地方配套法规制度完善,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八大机制”和“六大体系”,切实解决我省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8 — 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复执法。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并实施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依托各部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立本地区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数据库。收集、核查、分析各监管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对较高风险的食品及时报告并发布预警。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及时通报标准制定或备案情况。落实《吉林省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制(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或减轻社会危害,对因监管不力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会同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继续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按要求做好整顿工作信息报告、督查及全面总结。

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科技水平

突出抓好卫生人才培养建设工作,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理念,确定2011年为“卫生人才建设年”,全面启动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医苑新星培养工程”、“医疗卫生后备人才工程”、“基层人才培养振兴工程”和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促进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全面

— 9 — 加强卫生科技平台支撑建设与科研管理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强化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生物安全管理,确保生物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八、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协调相关处室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工作。加强卫生立法和政府行政规章制定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和法制宣传。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卫生政务公开和医院院务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卫生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创造有利于卫生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卫生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强化设备招标、药品采购的规范管理。重点支持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全省医药集中采购工作,建设和完善“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建立全省医药集中采购专家库。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网上集中采购,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绩效评估,专项审计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近年来全省卫生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卫生信访和维稳工作。重视干部保健工作,加强保健管— 10 — 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关心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大力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开展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7.2011年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 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 2011年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我厅《关于印发 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赣卫办字 [2010]74号)要求,我厅制定了《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2011 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紧紧围绕“建机制、重规划、促应用、抓管理、带队伍、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卫生统计、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网站管理,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卫生统计工作

(一)健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制定全省卫生统计调查管理办法,明确各地各单位有关卫生统计工作职责,规范全省卫生统计调查、数据汇审、数据发布等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共享性,避免数出多门,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二)继续开展数据质量年活动。加强日常数据监测,开展数据质量督查,开展数据质量综合评比,通报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交流、现场检查、培训会等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召开全省卫生统计经验交流

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做好医改进展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召开医改进展监测工作交流会,总结2010年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经验,做好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布置、人员培训、数据会审、系统升级等工作。认真做好医改近期重点方案((2009-2011)中期评估工作。

(四)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分析。运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开展专项卫生统计数据分析。各地要积极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利用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定期编发《江西卫生统计信息》。

(五)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管理人员培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统计直报和二级以上医院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技术培训班。继续加强卫生统计业务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熟悉统计制度、熟悉计算机技术、年龄相对较轻的卫生统计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培训、督查等方面的作用。

(六)完成省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制度》,配合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开展涉及卫生系统相关指标的统计调查和数据汇审。做好 2011各类卫生统计数据上报省统计局的工作。

(七)做好全省卫生统计日常工作。撰写 2010-2011 年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 2012 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供参阅材料;维护全省卫生统计基础代码数据库;编发《2010年江西省卫生统计提要》;做好2011年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劳动情况报表的季报和年

报工作;召开全省卫生统计工作会议。

二、卫生信息化工作

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资源,加强卫生信息化项目统一管理,提高全省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

(一)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化工作体制。完善各级卫生部门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和日常管理机构,成立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项目办公室。组建省、市级卫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组,发挥专家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决策咨询、指导和培训作用。

(二)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指导和规范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与有关单位、高校、企业的协作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召开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

(三)认真制定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江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实际,组织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农村基层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四)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协助有关处室抓好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开展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信息

平台)、卫生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的试点工作。

(五)加强卫生信息化技术培训与交流。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培训规划纲要》和2011培训计划,组织编印卫生信息化工作手册和资料汇编,开展卫生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成立江西省卫生信息与统计协会,发挥协会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咨询、培训、交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分类举办卫生信息化专题研讨、技术交流大会。组团赴国内卫生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六)完成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信息化指标。完成2个县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2个县级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全省10%的三级医院和5%的二级医院建立电子病历数据库,有指定科室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达到100%、20%,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知识培训率分别为70%、60%、50%。

(七)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抓好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开展等级保护与安全评估,推进电子认证与数字证书,做好正版软件使用管理工作。加强我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管理,完成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维护、升级以及数据上报、备份、迁移。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做好省级平台与县级系统和定点医院的数据对接,推进省新农合信息系统机房二期工程的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和实用共享的要求,认真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成省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建设任务。统筹省-市两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省卫生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工

程。

三、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加强政务网站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江西省卫生厅门户网站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厅网内容保障和安全管理,举办厅网站信息员培训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厅网站政务信息宣传进行考核通报。协助厅办公室做好厅机关内网日常管理工作。

(二)完善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功能。结合实际,对照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直单位指标体系,组织制定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完善方案,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为民服务等功能。

(三)提升全省卫生系统网站建设整体水平。召开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网站建设与管理经验,组织专家对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站进行分类指导和测评,构建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群,促进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共享卫生信息资源,提升整体水平。

8.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八

XX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1年全县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我县爱国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巩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抓好“两个重点”即农村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两个突破”即卫生创建和健康教育,搞好“两个结合”即病媒生物防制和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整体工作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促进我县爱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和谐灵台做出积极贡献。

一、工作重点

(一)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2010-2012年平凉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平爱卫发„2010‟6号),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一是在县城和乡镇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规范摊点摆设、车辆停放等,保持市容和街道卫生整洁美观。二是在农村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柴堆、粪堆,规范家禽、牲畜饲养,搞好室内外卫生。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三是做好重点场所、行业、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强学校、车站、施工工地、乡镇集市、畜禽养殖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等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2、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县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保障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二是加强乡镇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

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3、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督查和执法检查,实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二)全力抓好农村改厕工作

2010农村改厕项目计划在全县 乡(镇)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000座。年内,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配合,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做好示范样板建设,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村卫生改厕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考核。

1、把农村改厕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县爱卫会争取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改厕列入2011年度县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列入全县重点工作,与各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签定工作考核责任书,财政、城建、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县、乡、村要各级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全力推动农村改厕工作。

2、依托新农村建设,抓点带面,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导的原则,采取“整合项目”的方式,把农村改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乡(镇)集镇建设、新农村小康住宅修建、三清五改、移民新村建设等相结合,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改善农村环境。根据农户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通过“项目补助、个人筹措、集体补贴”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户改厕的积极性。因户制宜,突出经济实用,条件较好的地

区选择以完全水冲式厕所为主、三联沼气池厕所和三格化粪池式厕所为辅的建造模式,边远乡镇推广建造三联沼气池厕所和三格化粪池式厕所。

3、严把质量,切实提高改厕的档次和水平。大力开展改厕技术培训,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专业施工队伍。坚持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规格、统一验收,要按照有建必能用、凡建必达标的原则,既抓进度又抓质量,强化督导检查,县上技术人员蹲点入户,现场督导,提高改厕的质量。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2011年,我县健康教育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卫生工作中心任务和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结合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厕和重大疾病防治面向全县城乡居民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城乡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爱卫办要积极请示县委、县政府,落实解决县健康教育所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配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加强能力建设,举办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指导开展全县健康教育工作。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均要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室,开设健康咨询热线,积极为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服务。各中小学校都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从小就能获得健康知识,具备必要的健康安全防护能力,从而健康成长。

2、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县爱卫办要以《健康66条》为基本内容,编制健康66条宣传展板、宣传海报、折

页等传播材料,下发到单位、社区和农村。基层健康骨干要不定期地开展入户传播活动,对广大居民进行面对面地讲解健康知识。各乡镇、行政村和社区要在目标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和主干道设置以健康素养核心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或黑板报)至少2块,并定期更换内容。各医疗单位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咨询室的作用,为就医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并在门诊大厅内不间断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电视片,在每个咨询点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或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月应举办一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更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同时,在基层组织的配合下,建立、管理、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机制。教育部门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活动,组织专家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在学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学生中开展卫生与健康主题绘画、作文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成员,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广电部门要在当地广播、电视上开设“卫生与健康”栏目,充分利用媒体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

3、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由卫生局负责,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支持参与,不断状大健康教育巡讲专队伍,深入单位、街道社区、乡(镇)村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同时展出健康教育宣传展板,并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保证每季度在每个乡镇至少开展1次巡讲活动、在全县各机关单位全年至少开展巡讲活动一次。

4、深入开展控烟工作。按照全省2011年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的要求,县卫生局要把全面禁烟工作纳入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本单位全面禁烟列入年度目标工作任务,要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和提供戒烟服务等指标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规定。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控烟知识教育。做到有控烟领导小组、有控烟制度、有定期检查、有控烟专(兼)职检查员,全面落实各项禁烟措施。爱卫办制作禁烟标识和控烟宣传画,在公共场所张贴标识和宣传画,要组织开展好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活动,同时,要通过加强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医疗卫生系统实施全面禁烟工作和工作意义,带动其他行业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危害。各学校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烟草危害知识教育,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

(四)创卫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

卫生单位、卫生村创建工作是爱国卫生工作的向高标准、深层次发展的标志,也是全省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的一项重要内空。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创建经验,在创卫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县级卫生单位、卫生乡镇、卫生村,积极向市级、省级创卫生先进单位(村)迈进。各单位要把创建卫生单位作为建设优美工作环境,树立单位良好形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创建措施,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乡镇创建工作要突出重点。做出特色,抓住新农村建设时机,做到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创

建一批县级、市级卫生示范村。

(五)继续做好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

今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继续按照以环境治理为主和标本兼治、治本清源的综合防制原则,全面落实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抓好垃圾粪便收集处理,完善防制“四害”设施和消杀服务机制,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治理,春、冬季城乡集中灭鼠及夏秋季蚊蝇消杀和重点行业、场所、区域开展科学消杀工作。县疾病控制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做好“四害”密度监测和除“四害”用药监督及效果评价,不断提高我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水平。

(六)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

县政府、各部门(单位)及街道(乡镇)要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委员部门工作职责,健全爱国卫生工作运行机制。各部门及街道、乡镇要同时成立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爱国卫生各项工作。县爱卫会积极争取县政府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扎实。各部门(单位)、街道(乡镇)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县爱卫办要积极筹资改善办公条件,争取工作经费,加强工作人员能力建设,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及各乡镇要配备专职、各部门(单位)和村委会(社区)要配备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健全各项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并形成相应的基础档案资料。

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爱国卫生工作是社会卫生的重要内容,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优化投资环境。我们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去认识爱国卫生工作,各单位、各乡镇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分管爱国卫生工作,及时解决爱国卫生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尽可能增加对农村爱国卫生的投入,真正使各项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注重协作,密切联系

爱国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部门通力合作。要继续坚持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的分工负责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支持配合爱卫办抓好各项工作,要切实树立各成员单位分工不分家和“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推动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在资金、职能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开展督导,完善考核

各乡镇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细化责任指标,靠实工作责任,县爱卫会将严格落实阶段考核和年终总评,真奖实罚,尤其是加大对农村改厕和卫生单位、卫生村的考核力度。县爱卫办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爱国卫生工作

开展督导检查,及时通报各单位、各乡镇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通过督导检查,促进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日

主题词: 爱国卫生 工作要点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县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抄 报:市爱卫会 XX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0年 月 日印

共印40份

9.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九

工作要点及措施

2011年,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提高全市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努力实现五个提高 结合省厅方案制定我市今年新农合实施方案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调整完善补偿方案报是财政局联合审批,做好对各县区补偿方案审批和备案工作。努力在筹资标准、保障能力、受益面、服务效率、监管水平等方面实现“六个提高”。

一是提高参合率。我们采取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至县区长一封信、延长筹资时间等措施,截至2月11日,全市参合农民635.45万人,参合率95.91%,实现以县区为单位,继续保持在95%以上水平。

二是提高筹资标准。2011年,新农合筹资标准将由2010年的150元提高到23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00元,省

市县三级财政补助10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仍然是每人每年30元。

三是提高受益水平。全市统一并适当提高乡级住院报销比例(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75%),住院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鼓励使用基本药物,参合农民在县级以上医院使用目录内药品的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科学调整补偿方案,结合省厅医改试点要求,在全市9个县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除潢川县),探索实行住院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按床日定额付费等支付方式,指导试点地区搞好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评价,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力争将参合农民的住院实际补偿比从今年的42.21%提高到48%左右,确保服务质量和受益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提高受益面。一是在去年息县、平桥区、固始县三个县区实行门诊统筹的基础上,今年增加浉河区、罗山县、潢川县共6个县区为门诊统筹试点县,从总基金中拿出25—30%用于门诊统筹,让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看普通门诊和部分慢性病大额门诊也享受按比例补偿,实现保“大病”也“保小病”,保“急病”也保“慢病”;二是并将参合孕产妇错过缴费期的新生儿住院费用随母亲享受补偿,进一步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新农合补偿比例确保达到70%以上,民政部门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偿,切实减轻患儿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季度检查和运行分析,对达不到规定报销比例的县区实行重点督导和通报

五是提高服务效率。

1、继续开展省级及跨省、市住院费用出院即时结报。现参合人员在周边市级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都能享受直接报销。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各县区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公示栏等各种渠道向参合农民广泛告知开展直补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及直补程序,宣传直补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费用情况,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进一步完善即时结报工作程序和运作流程,不断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参合人员看病就医和结算补偿。

2、加强农民工定点医院选建工作。督促各县区11月底前至少新选建1家农民工定点医院,使外出务工农民能够就地参合、就地就医、就地补偿。

3、实现新农合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管、网上办公。扩充支持乡村一体化、农民健康档案和农村公共卫生等。

4、推进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今年全市每一个村卫生室必须配置1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全部实现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县级经办机构联网。切实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6、配合审计局做好新农合审计工作。10月底前配合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7、加大信访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新农合服务“六条禁令”和《信阳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处罚细则》。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举报必查,查必有果。

二、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综合改革,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管理。

1、制定下发《信阳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代市政府起草《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意见》,待市政府常务 下发《关于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意见》后,及时制定下发我局《信阳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

2、指导各县区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督促各县区新建村卫生室100%投入使用,基本设备配备到位、县乡奖补资金兑现到位。

3、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继续实行《信阳市乡村医生系统培训进展情况》月报制度,随时掌握各县区乡村培训进展情况;结合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督查,督促各县区加快培训进度;

4、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乡村 公共卫生服务补 努力提高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对各县区创建情况进行督查。结合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督导安排进行督查;

3、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以千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加强内涵建设,规范乡镇卫生院服务行为,引导乡镇卫生院主动转换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组织考核达标验收。10月下旬各县区进行自查,11月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进行验收,下发验收通报。

5、评选优秀乡镇卫生院及优秀卫生院长、优秀村卫生室及优秀乡村。组织乡镇卫生院综合检查、示范卫生院检查检查验收,并利用相关检查结果及全年村卫生室督导检查结果及各县区上报情况,评选优秀乡镇卫生院及优秀卫生院长、优秀村卫生室及优秀乡村,促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管理。

(四)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认真组织实施“51111工程”乡村医生培训和乡镇卫生院妇产科、B超、放射科人员及乡镇卫生院、卫生局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农村卫生人员整体水平。1、2上旬 制定下发《2011年信阳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细则》。

2、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5月份制定下发《信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实施方案》;6月、9月组织两期约105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培训。

3、组织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培训。选派208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参加在河南省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个月(3月26日-4月27日)的理论培训;3月制定下发《2011年信阳市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进修实习计划》,安排208名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分别在 市级 各县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为期100(4月28日-6月27日)的进修实习;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习;6月收集汇总各县区学员进修实习的相关资料;7月将实习总结上报到省卫生厅农卫处。

4、认真组织乡镇卫生院B超、放射科人员及乡镇卫生院、卫生局局长管理人员培训。

(五)继续推进农村卫生综合配套改革。

1、推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力争在60%以上的乡镇实行行政、业务、考核、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指导各县区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对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绩效考核,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引导乡村医疗机构转换服务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0.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十

2011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神,我所围绕2011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结合我所实际,特制定2011年紫云自治县卫生监督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利民创建、惠民创建”为宗旨,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

二、奋斗目标

2011年我所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树立卫生监督执法形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协调发展。

三、工作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巩固、延伸、创新、提高为原则,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凝聚我所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实践等多种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员、干部职工教育之中。

2、坚持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

3、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二)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1、进一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健全完善所文明创建工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

2、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把营造改革发展的工作环境、清正廉洁的服务环境、诚信规范的信用环境、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作为创建活动的深化与拓展,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奋发进取的工作环境,扎实推进和谐单位建设,全面提升单位文明形象。

3、进一步做好文明科室创建工作。要在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明科室创建工作。要把抓业务工作同文明科室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做好文明科室处室创建工作,务求实效。

4、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国庆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四、总体要求

1、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2、要落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要务必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领导到位。根据

《工作计划》抓好落实,做到目标、措施、人员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

4、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创建精神文明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坚持用典型教育干部群众,用典型推动工作,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紫云自治县卫生监督所

11.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 篇十一

2009年,我市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省发〔2008〕22号)文件精神,始终把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当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年工作之中,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融入教育全过程。我们并注重挖掘当地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卫艺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面提升我市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水平,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市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一)全面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一是各地各校均结合实际,广泛开展适合本地本校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在坚持上好体育课和组织好课间操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项目的体育活动,校园内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健身,效果较好。二是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第三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大大促进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各地各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 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使阳光体育运动人人皆知、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市800多所中小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都能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发挥班级的功能和体育教师的作用,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精心制定学校、班级、个人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做到了两个100%(100%的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真正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二)圆满完成中考体育考试工作。2009年,我们对全市2009年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做出了具体调整规定,体育考试分数以50分计入初中学生升学考试总分,全市实行“三统一”的体育考试原则:即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我们坚持“中招”体育考试制度,借助考试这一手段,促使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及其家长高度重视学生体质,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全市体育考试工作阳光、公正、顺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坚持两个“标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从已上报的学校数据反映,我市在校学生的正常体重率、总分良好率,优秀率逐年提高,营养不良率、肥胖率逐年下降,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四)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打造特色形成品牌。一是大力开展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和市级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2009年根据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的文件要求,我们与市体育局一起大力开展了“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和“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评选工作,成功创建蓬江美景小学、新会黄冲小学等11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评选出21所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二是在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我市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如我市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六一杯网球赛”、“华山泉杯乒乓球”、“光彩杯羽毛球赛”等。各地各校也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实际,开展系列富有特色的竞赛和活动。如蓬江区坚持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毽球团体赛、台山市坚持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排球赛、恩平市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篮球赛、鹤山市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足球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广体生活,也为高水平院校和运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为热爱投身体育项目的学生解决了较好的出路问题。三是大力推广开展大课间活动。2009年,我市各地各校全面推广大课间活动,每天要求安排20-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既充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又使学生得到锻炼。现全市中小学校都能按要求,形式多样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如武术、乒乓球操、健身操、集体舞、踢毽子、扔沙包、跳绳等,很好地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五)狠抓体育教研活动,全面提升体育教师水平。我们下大力气重点抓全市学校体育教研活动,促全市学校体育教研上新水平。一是通过邀请省专家到江门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提高体育论文写作水平等;二是通过举办首届江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和组织全市部分优秀体育教师观摩全国十城市体育课评比活动,参加全省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加全省体育教师技能大赛我市荣获团体三等奖,七位教师荣获二等奖,两位荣获三等奖);三是通过举办体育课和论文评比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市学校体育教师的能力。

(六)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竞赛成绩有新的突破。为了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提高掌握各项目的技术水平,我们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6月与市网球协会联合举办了“2009年‘六一杯’江门市中小学生网球比赛”;8月份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2009年江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11月与市工商局联合举办了“‘光彩杯’2009年江门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我们还组队参加全省的多项中学生比赛荣获佳绩。台山一中、台山华侨中学参加2009年全省中学生排球男女子组比赛分别获第一名和第三名。江门市培英高中参加2009年全国中学生定向锦标赛,分获个人比赛第六名和男子团体第十名;参加全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定向比赛,荣获混合接力第三名,个人比赛第七名、第八名的好成绩;参加全省中学生男子篮球锦标赛荣获第三名。江门一中参加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荣获个人三个第三名、一个第五名、一个第六、一个第七名。美景小学太极拳武术队参加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三项冠军、四项亚军、三项季军的好成绩;发展小学乒乓球队在2009年7月参加广东省“白兔陶瓷杯”乒乓球竞标赛获得男子丙组团体和男子双打两项冠军等。

二、以人为本,强化管理,脚踏实地的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一)加强传染病防控,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建立健全了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各学校长年坚持晨检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同时逐级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了对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针对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不断扩散和蔓延的现象,我局下发紧急通知部署防控工作,成立了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监测防控工作。在学校出现甲流疫情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疫情,启动晨检、午检和日报告制度,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师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课室、居住场所的通风换气;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均衡营养,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等。累计下发和转发相关的防控文件和工作指引32份,召开专门防控会议3次,举办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2期,发放甲流防控宣传画册4800份,宣传单张15800份,组织专项督查10多次,并根据《广东省2009年秋冬季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指引》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10年1月18日,全市学生90008人已接种甲流疫苗。配合卫生部门完成了碘缺乏病的督查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一是制定了《江门市学校食品采购索证工作指引》,严格控制食品来源,实行定点采购,建立完善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通过采购把关、进货核对等工作,确保食品来路清、质量好;通过规范台账记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学校食品安全。严把学校食堂食品的准入关;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督查。5月26—27日,我局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全市18所高考、中考考场食堂食品卫生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并于6月初联合市普法办举办《食品安全法》宣传知识有奖问答,市直和蓬江、江海区学校22662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局发挥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组织广大师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优化校园环境。在爱国卫生活动月和爱卫突击周活动中,市直学校参加活动人数达45014人次,清理卫生死角462处,面积1185.7㎡;清运垃圾221.92吨;处理蚊蝇孳生地293处,面积1212㎡;清拆窝棚1处,面积80㎡;开展宣传咨询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12059人次;药品消杀“四害”面积363194㎡;印发宣传资料48579份,出版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98份。在2009年江门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考评中我局被评为“模范单位”。

(四)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主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1、部署开展“防近”工作。举办新编眼保健操培训班,在全市推广使用新编眼保健操,并根据防近要求部署做好有关工作。在“2009年全国爱眼日”前后,组织全市学生参加青少年爱眼知识网上有奖竞答,增强学生爱眼护眼意识,提高眼保健水平。

2、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与宝洁、高露洁公司联合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发放牙防五步曲、洗手日海报、健康教育VCD、动物造型牙模等教学材料600多份。

3、加强碘缺乏病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家长信等形式,在全市小学深入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及碘盐鉴别活动进行传播宣传。在“5?15”碘缺乏病日,配合卫生、盐业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

4、加强青春期教育。与强生公司联合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公开课暨师资培训班,市直三区学校近40位健康教育课教师(校医)观摩了公开课并接受培训,发放VCD教学片595份、青春期健康教育挂图595张、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小册子595本。市区17所初中学校开展了“青春与美”健康教育师资演讲比赛和“我的青春有你”师生摄影大赛。在省组织的比赛中,我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市共有4所学校获得广东省青春期健康教育摄影大赛奖项,1所学校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我市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5、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通过组织“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举办防艾教育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专题手抄报、板报比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防艾处方发放率达100%,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举办了两期共165人次参加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 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卫生老师90人参加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大会;发放防艾读本、VCD等25000多份。

6、加强控烟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暂行规定》,加强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工作。联合市卫生局举办“远离烟草,送您健康”主题教育,130多名学生参加知识问答、现场抽奖及明信片寄亲友等活动。

(五)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学校实施新的体检管理办法,为真正落实这一工作,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是与市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健康体检项目、费用标准及支付方法等问题,为体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定下了基调。二是确定41所具有健康体检资质的公立性医疗机构承担我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组织体检单位和学校征订《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管理系统》,并要求统一使用该系统进行体检数据的录入和报送。三是举办江门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上报培训班,使体检医疗机构和学校体检工作负责人懂得使用体检数据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报送和档案管理。目前,学生体检工作已全面铺开,部分市、区已完成体检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三、多渠道提高我市艺术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抓住60周年国庆的契机,我们制订印发了《江门市教育系统庆祝国庆60周年活动方案》,部署安排了国庆六十周年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征文、阅读、文艺汇演等活动,并于国庆前夕举办了“国旗飞扬---侨乡学子献给祖国的歌舞诗”大型文艺汇演。全市师生共同参加了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祖**亲的生日。全市师生都参加了一项获多项的文艺活动,很好地实现我们普及性的目的。

(二)成功承办了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江门、中山、珠海)片区复赛。

1、举办2009年江门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配合省的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我们制订了《2009年江门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我们在中小学校教师、领导中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我市艺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并制定了本届学生艺术节活动方案,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到位。为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江门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活动组委会,各地各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我局的方案,起草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抓好此项活动。三是加强指导。我们还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活动的具体指导,采取了请专业教师下校指导、在各地各校艺术节节目调演过程中现场点评指导等多种方式,促进中小学艺术活动水平的提高。

在此次艺术节活动中,各地各校大胆创新、思路开阔,有综合性的文艺演出、有系统的体育赛事、有专项的美术、书法作品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广大师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竞争意识、展示了才艺、展示了个性、活跃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增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全面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我们还组织专家从各地各校推荐的作品中挑选了优秀的艺术作品、表演节目和艺术论文参加片区复赛。

2、成功举办片区赛。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江门、中山、珠海)片区赛放在我市举行。我们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专门的承办机构,落实场地、灯光、音响和后勤等各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方案。由于我市的筹备工作细致到位,准备充分,8月18日下午,历时六个多小时的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江门、中山、珠海)片区复赛在我市东湖影剧院圆满完成。来自三地的近1000名学生同台竞技,展示才艺。在展演比赛中,我市的师生代表尽显才艺,用优美的旋律、活力四射的舞姿和精彩的表演歌颂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辉煌成就,展现侨乡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有关领导和评委的好评。

(三)以推优评选,带动我市艺术教育的发展。

为了加强我市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组织参加了多项评选活动。由毛若剑老师设计、指导,蓬江区发展小学孙炼副校长执教的音乐课例《田野在召唤》,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被评为优秀课例;举办“江门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音乐、美术优秀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活动,并选拔部分优秀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送省参加“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美术优秀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江门市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暨优秀文艺家评选活动等。

四、强化军训,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防护能力

学生军训工作通过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学生体验军队生活,其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与技能。2009年我市高中学生军训工作因甲流防控的原因暂停,全市仅鹤山市3所中学、江海区1所中学约3000名高中新生完成了军训任务,其余各学校的军训安排在2010年3-8月进行,部分市、区计划与2010年新生合并开展。从2007年开始,我局与市红十字会合作,在军训中增加了卫生救护培训的内容,由红十字会组织当地医院具有急救技能的医师到校开展培训,时间为半天,内容包括:红十字基本知识、卫生救护知识(现场心肺复苏、外伤出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资产、伤员搬运、溺水急救)等。三年来,全市共有88000多名高中、中职新生接受了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学生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卫生知识和应急救护的方法,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我市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督促检查,提高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工作水平。

2010年工作要点

1、进一步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充分发挥体卫艺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建立健全学校“三节”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的意见》。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促进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健康行动”,适时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市中小学体育传统校比赛以及省级赛的预赛竞赛活动等,开展全市学生体质体能检查评估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掀起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继续大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锻炼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将“运动丰富人生”的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将青春健康的阳光洒遍每一所学校。

4、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精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重点抓好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抓出成效。

5、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重点抓好中小学生防近工作,抓好试点,推动全面,加强防近教育,增强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提高眼保健水平,力争降低学生近视率。

6、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按照教育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范学校卫生室基本配备。

7、广泛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扎实有序组织各种主题晚会。

8、加强体检管理,规范体检统计、结果反馈、数据上报及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等工作,确保学生体检真实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工作措施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9、增强规范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要充分认识体卫艺活动安全防范工作,规范教学活动、生活设施配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教育的公平性,避免学生伤害事故发生。

10、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专项督查。从2010年起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促进体育卫生工作各项要求能得到更好落实,对不按规定落实体育卫生工作要求的学校,将予通报批评,并对成绩优秀的学校进行表彰。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体会参考下一篇:国庆教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