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2024-07-24

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11篇)

1.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一

思迥异 做不同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赛尔斯曾经说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必需。它还是人们生活的焦点,是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当我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当我展望未来,会为任重道远而奋斗,更为美好前程而欢欣!

一、前言

人生就是过河卒子,只进不退!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生命清单是必需的,它能使人树立一种精神、理想和追求。通常说“没有目标的船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而职业规划让我们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并已实现这个目标的要求时刻约束自己,给自己寻求更加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动力。

所以,我要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

二、自我分析

第一、我的性格态度

首先是对人的态度,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在群体中一定会涉及到自尊、交往问题,我觉得自己是个自尊心较强,对人比较热情,富有同情心,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其次是对行为方面的态度,包括对学习,劳动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态度。我自认为是个有责任心和义务感的人,至少对于已经开始的事情,我会一心一意的坚持下去的,并且认真的对待。“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至少坚持到底”这就是我的态度。不过,现在我能感觉到我对待某些事情的激情开始慢慢消退,不是那些

事情不重要,而是受环境的影响,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拾起。

再者是对自己的态度,我觉得一个人来评价自己真的很难,个人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一切却不一定有勇气让别人来面对或评价自己的一切。自尊自信是一定有的,认真谨慎也不算过偶尔有些谦虚也会骄傲一下,时常自我批评。

第二,我的观念

一个人的知足、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要主动的知足、快乐。

学习观学习去社会的需要,是个人的需要,是快乐的需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习。

人际观我认为,处理人际关系先要有正确的做人原则(诚信、自信„„),再去主动灵活地迎合别人。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成功观成功仅说明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并不能说在其他方面有什么才能。不管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不会骄傲的。

失败观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站起来的勇气。面对失败我会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看到别人的失败时应该鼓励他人,帮助其渡过难关。

第三,我的习惯

习惯在做事之前先整理一下计划并分析是否可行,提前想好遇到什么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四,家庭教育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父亲教会我的一句名言,也是陪我一次次成长经历困难的信念。再大的风浪,只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为理想拼搏的勇气,我都可以坚持。我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为社会、他人创造价值。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从小到大从社会中涉取了太多的养料,因此,在力所能及之时,就应该回报社会。

三、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学历目标:目前打算考取河北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

职业目标:在外贸行业发展毕业后找一家正规的外贸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进一步学习,深入了解这一行业,最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

四、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中国早已进行改革开放,并加入WTO,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与世界接轨是正在进行时,所以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这样一来,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

商务部颁布实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预示着对外贸易经营已从原来的审批制过渡到现在的登记制,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和指导文件,外贸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降低,中小型外贸企业甚至是个人均可从事外贸。这意味着中小外贸企业必将迅速增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小,聘用的职员数量有限,所以希望毕业生入职后马上就能承担起工作。这就需要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了解外贸流程,熟悉相关单证,对外贸业务的实际工作有一定掌握;同时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以便入职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迅速成长,尽快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外贸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不高,大专、本科学历即可入行,但是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却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入职的一个重要砝码。毕业生持有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从业资格证书,在很多时候就是获得了进入企业的敲门砖。

五、目标分析

实现目标的优势:在学校期间学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部分专业课并考取了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单证员的工作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在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合同、订单、报关、报检、运输、保险等各个环节,无一不是通过各种单据凭证来维持的。因此外贸对单证员的需求较大。由于单证员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业务结汇的时效和成败,从业要求较高,而上海现有的20多万名从业人员中,持专业证书的不到10%。因此,具有单证员证书者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外,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外贸业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大学生进入外贸、外资企业从事外贸工作,一般都从单证操作员做起,因此,单证员证书对今后的就业有一定帮助。

实现目标的障碍:国际经济与贸易有良好的前景所以设置这个专业的学校在增多,各个学校招生的人数也在增多,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的增多。尤其是各大院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每年的增多使得专科生有更大的竞争力。

实现目标的机会: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

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于全球一体化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 力度不断加大。众多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商贸领域有了长足发展。

实现目标的弱点:外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的听、说、写、议的外语能力,更应懂得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金融,虽然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的有些课程但对其研究还是不够专业不够透彻。外语能力是做外贸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尤其是口语会给以后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口语能力是很薄弱的一点。

六、结束语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规划,有计划固然是好事,但要做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只要有努力就一定会有成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靠自己的,不管你的理想有多美好,没有辛勤的汗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美丽的花朵背后是枝叶的风霜雨露,参天大树的下面是纵横百错的根系,成功人士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多少个不眠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小刀,雕刻着理想、信心、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睡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

很多人都说,人生像一场戏。但我认为,真实的人生没有办法像演戏一样,戏演得不好可以重演,但真实的人生走歪了就不能“重演”。

因此,人生规划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生命无法再来一次,一个人也没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个人生涯是可以改造的,我们人生的剧本是可以自己编写的。职业是跨越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规划职业其实也就是在规划自己的一生,认真规划,并加以实施,你的人生便会充实。但只会说华丽的言语是没用的,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期待收获的季节。

后记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成功,不相信幻影。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 博、奋斗。我相信,未来,只掌握在自己手中。挑战自我!永不言败!

2.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微观层面, 对外贸易业务量的快速增多与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 使得社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外贸领域较为优厚的薪酬待遇也吸引着众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时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是, 受到中国社会当前就业和升学双重压力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选择进入高校所学专业时, 并没有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更没有对于学生自己职业人格 (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心理特征, 它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道德文化、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倾向的清晰认识与判断, 而是根据就业前景和升学难易程度来选择专业。这样, 当就业与升学两个指挥棒促使众多学生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并且把国际贸易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领域后, 不少的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即有抱怨, 认为“自己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国贸专业”, 学生的这种抱怨其实是对自身的职业人格倾向与学习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国际贸易职业人格要求相冲突的最直接、最敏感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就业之后, 甚至是经历了职业挫败之后, 才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人格倾向并不适合国际贸易应用领域的工作。

职业人格倾向具有一定的惯性, 并且在学生进入高校特定专业学习之前, 这种倾向即随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初步形成, 如果在高校学习期间这种倾向没有能够得到适当调整与完善, 那么这种倾向最终将极大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 当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 基本上还是在延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即已熟悉的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人才培养途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单方面书本知识灌输完成, 人才培养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参加课程考试是否达到预期分值来判断;同样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多数学生只愿意被动学习那些被纳入课堂上教学范围的知识,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 而所学的知识在考试结束以后又会很快被遗忘。被动式教学中注重单方面知识灌输的传统, 忽视了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与完善, 而事实上, 如果不具备国际贸易实践领域所需的健全的职业人格, 即便是一个精通国际贸易理论与业务操作知识的人也难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就。

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人格培养内容

(一) 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熟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 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情况, 了解不同国家贸易习惯与礼仪规范, 能够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 “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 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 职业人格培养内容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职业人格培养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职业心理

稳定的职业心理是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具有稳定的职业自我肯定意识。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业务范围广阔、变化迅速、竞争激烈、风险巨大的特点。参与国际贸易业务的人员, 无论是从事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还是出口商品跟单业务流程, 几乎都面临极大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中, 成功与失败往往接踵而至, 这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心理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在职业生涯中, 面对成功能够扎实推进, 面对失败能够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正处在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处在开启个人职业生涯的前奏阶段, 在这一时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磨炼稳定的职业心理, 学会正确地对待成长道路上和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成败得失, 应是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内容之一。

2.良好的职业道德

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国际营销与策划、出口报关与跟单等众多环节, 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收益与职业道德风险,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基础, 更是参与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安身立命的重要前提。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 更容易接受正面的积极教育, 也更容易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所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该从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抓起, 在实务课堂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清晰地告诉学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以正面教育为主、兼以反面警示教育, 既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 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也有利于高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从而建成更好的人才培养舆论环境。

3.积极的职业性格

国际贸易业务的复杂性要求参与人员具有勇于开拓、积极奋进的企业家品质和善于沟通、平等磋商的公关能力, 所以成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应具备乐观、外向、进取、善于沟通等性格特征。能否形成积极的职业性格往往可以决定未来事业发展的成败, 因此, 应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的性格显得十分必要。

4.扎实的职业技能

扎实的职业技能是从事特定职业生涯的基本条件, 其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职业技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技能包括进出口业务技能、外国语技能、国际物流业务技能、国际金融技能、国际营销技能、国际企业管理技能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社会职业技能包括再学习与应用技能、团队协作技能、环境适应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跨国文化沟通与礼仪表达技能等。国际贸易领域的复杂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致那些没有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无法胜任国际贸易工作。但是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主要局限在专业知识技能的灌输与训练上, 对于学生的社会职业技能的培养则很少涉及,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学生在离开学校进入职场以后对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从而较早地体验到职业挫败感, 这种早期的职业挫败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加强职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 注重职业社会技能的培养也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健全的职业人格的途径

随着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 许多高校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双语教学、实验课教学、实践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 这些都较为显著地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水平;而事实上,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完全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人格,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注重人文修养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与升华, 以利于学生稳定的职业心理的形成。人文修养课程的设置应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为准绳, 以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自我认同感为目标。在目前本科生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都设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公共基础课程, 而且一般是设立在第一学期;因为是公共基础课, 所以其涵盖面较宽,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特定专业面临的职业环境与稳定的职业心理培养缺乏针对性, 同时, 在第一学期, 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 大多数学生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未来的职业环境没有认识, 所以这门《思想道德修养》课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健全的职业人格的要求。为此,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 可以在高年级专业限选课中开设人文修养类课程,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稳定的职业自我意识。

(二) 注重职业道德课程建设与环境建设

与人文修养类课程一样, 职业道德课程建设应在较高年级本科生开设。教学方式应以主要采用案例教学, 以正面教育为主、辅以反面警示教育, 可以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手段, 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职场中不同主体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心态以及遵守共同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 要注重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的遵守与维护, 发挥教师个人良好品格的教育资源功能, 以自身的爱岗、敬业和文明的职业操守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出示范。另外, 学校还应该积极推进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未来所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联系在一起, 通过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三) 广泛应用探索式教学, 提高学生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

传统的知识灌输式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把知识作为确定的结论传授给学生, 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记住这些结论, 并且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正确、完整的复述, 这样, 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所能体验到的挫败感主要来源于记忆能力的欠缺。而一旦学生把学习上的失败归结为记忆能力的欠缺, 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探索新的领域、进行大胆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事实上, 学校课堂教学中所灌输给学生的一些结论性知识用不了多久就会显得陈旧, 这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如此, 学生在离开学校、开启职业生涯以后普遍面临着终身学习的任务, 这样, 具备学习能力与开拓精神、具备试错勇气与创新意识远比生硬地记住课堂教学中灌输的结论性知识重要得多。为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 塑造学生积极的职业性格,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开始之前先告诉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这个问题的实际背景, 然后由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对问题展开研究并给出相应解答,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学生对问题的艰辛探索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坚韧品格, 而在探索的结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不同的答案又给学生以新鲜经验和创新启示。

(四) 积极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各项校内活动, 它具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环境适应能力, 训练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第二课堂设置应主要以学习社团和文体活动两种类型为主, 以自愿为基本原则, 有针对性地把不同性格、不同环境成长的学生放在同一团队内, 通过各种任务强化团队协作,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中锤炼人际沟通能力, 磨炼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健全的职业人格。

摘要:在受到就业和升学双重压力以及当前的专业教育中倾向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现实影响下,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强化职业人格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这包括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性格、扎实的职业技能四个方面。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人文修养课程的设置, 加强职业道德课程建设, 广泛应用探索式教学, 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以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职业人格。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人格

参考文献

[1]肖晓莺.高校教师职业人格特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J].学习月刊, 2009 (12) .

[2]张宇馨.对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 .

[3]庄佩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

3.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三

【關键词】思辨能力;研讨课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看,在创新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方面依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展开教学探索与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其实就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在广度与深度方面实现拓展,能够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层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并能够对相关分析展开精确的、清楚地论证与阐释。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国贸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要始终将对国贸专业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加强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是提升当代国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研讨课教学的特点

研讨课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向国际化靠拢,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础,教师在讲课以前可以提前把相关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布置,把相关的资料包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做好充足的预习与准备。将学术会议的国际范式引入到课堂学习讨论过程中,即学生主讲结束以后,先让学生点评人进行点评,接下来再让其余的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辩解和论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自身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做好引导与启发,学生们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反响很好,教学效果很好。

三、研讨课教学的操作模式

(一)研讨课次数的安排

为了使辩论活动更为深入地开展,研讨课采取小班制的形式开设,整个学期的授课采取讲授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常一学期会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安排六次研讨课,关于每次研讨都要把将要辩论的论题及基本要求要提前两周进行公布,使参与此次辩论活动的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这些内容。

(二)研讨小组的确定

研讨课的时间定下来以后,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成员人数是5—6个,分别担任发言者、主持者、点评者、记录者等角色。这对于保障研讨课成功实施十分关键。

(三)研讨内容的确定

1.选择理论基础性相当突出的问题

通过对基础性较强的问题展开辩论,有利于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2.选题要具有可读性与争议性

论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可读性是基本条件,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辩论热情,进而对基本的国贸理论知识掌握取得良好的效果;论题具有争议性才会激发学生进行辩论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与问题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保障所选取的案例材料具有普遍代表性。

3.选取的问题能够体现学科前沿性,贴近学生切身利益

这一点有利于使研讨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可以就“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摩擦对上海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展开辩论。

4.研讨课教学的辩论流程

从研讨课的时间安排来看,应当控制在连续三节课内完成比较合适,包括学生辩论和教师评价两部分。整个辩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在中间做好引导。

四、对研讨课教学探索的几点思考

学生们普遍感觉,研讨课对于提高了自身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方面显示的作用更加突出。学生对收获进行了总结:

(一)研讨课进行小组划分,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二)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相关资料的搜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资料搜集的实践中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提升了学生对多方观点进行整合的多维度思维与辨析能力。学生任何一方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都要对对方的观点做到了解。所以辩论双方一方面要为本方立场准备好充足的论据,同时对于反方论点的不足性也要做到有效的掌握,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五、结语

国际经济贸易在应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对贸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必须在模式与方法上实现创新,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围绕国贸专业进行的研讨课教学尝试与探索,对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对现实经济发展、国贸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本山.“辩论式”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2]孙连坤,康劲松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fJ1.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3]董本云.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5):97—99.

4.国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篇四

该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国际问题理论功底和擅长进行学术研究、科技开发及跨国经营的文理复合型人才。要求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对当代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比较熟悉,能正确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一般国际关系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的相关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的工作。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就业可定位在三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政府对外经济文化部门和学术机构(例如:金融财会与管理毕业生可就业于专业外贸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相关政策研究机构)。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报考国内外大学的研究生。

就业去向:

1.外交外事系统;

2.各种教学、研究机构;

3.各种新闻出版单位负责国际版的编辑、记者、评论员。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5.国贸大学生就业(国际经贸) 篇五

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基于苏南高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

河海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基于对苏南地区近百家外贸及金融类企业和江苏五所211重点高校国贸类大学生的调查,将从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建议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国贸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2010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升的大好态势下,中国的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0.4%,全年GDP总量接近40万亿人民币,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平稳、各项外贸政策基本稳定,我国进出口事业在历经低迷后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高达29727.6亿美元,进出口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适应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全国高校普遍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直接导致近些年来各层次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尤其以本科国贸专业最甚。在宏观环境中,快速发展的进出口事业加上新实行的外贸法降低了外贸准入门槛,推动了企业对外贸类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行业对外贸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大量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艰难。对于这种高需求与难就业并存的矛盾情形,笔者试图通过对苏南地区高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

一、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苏南地区高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以下

问题:

(一)外贸人才流失严重

首先,由于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用人机制尚不完善,加之目前中国的就业市场明显倾向于买方主导,导致企业出现“人才高消费”的情况。对于一些国贸应届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岗位,用人企业一定要求更高的学历或是工作经验,这些应征者往往要求更高的薪金待遇甚至漫天要价,而企业本着人才至上的原则往往听之任之,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恶化了本科类国贸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二)企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在保障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目前企业普遍只注重工资薪金而忽视了诸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毕业生在企业中缺乏稳定感极易导致信心的丧失和工作热情的缺失,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员工士气;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重使用而轻培训,员工缺乏提升自我水平的机会,不仅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持

续提升,也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许多毕业生考虑到诸如以上情况,不愿意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甚至有机会也选择放弃,直接导致企业人才供给的缺口。

(三)国贸类毕业生预期偏高

首先,国贸类毕业生的预期偏高。较高的预期不仅表现在对工资薪金的要求上,也表现在对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时间的要求上。在我们的调查中,国贸类毕业生对薪金的要求渐归于理性,近80%的毕业生选择2000-3000元,15%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1000-2000或是没有最低限制。但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时间以及工作的前途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作地点的问题上,尽管目前国家出台各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发展,但依然有60%的学生选择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选择中西部地区或是乡镇基层的不到10%。并且,调查显示:女毕业生不论是在对薪金的要求上还是对工作地点的要求上都比男毕业生苛刻,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低8.7%左右的现实情况,加上国贸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得本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要比男生更加艰巨。

(四)专业认同感不强

国贸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在调查中只有40%左右的本专业学生会把外贸类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顺位职业选择,35%和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和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较低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本专业专业知识掌握的欠缺,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探究。缺少专业核心竞争力使得毕业生毫无专业优势可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国贸类毕业生与其他毕业生一样,都将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投入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去,如果此时仍然抱着天之骄子的心态去寻找工作,必然会遇到种种挫折。

(五)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合另外,随着中国逐渐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世界范围的激烈经济竞争使得从事国贸类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外贸类知识,而且要熟悉英语商务谈判、微机处理、国际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按照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应届国贸类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合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的艰难。

二、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高校的培养制度来看。

首先,国贸专业设置门槛较低,导致许多高校盲目增设,渐渐呈现出一种泛滥的趋势,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具有开设国贸专业的必备条件,例如相应的师资力量、经典教材及硬件设施的支持等。如此低标准设置的专业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国贸专业毕业生,而这类毕业生的能力同样也很难取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其次,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教学内容的“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部门划分的日益细化,使得高校的贸易专业数量设置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如一些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国贸、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新兴专业。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却没有随之进行有效地变革,而是依然沿袭老的教材、老的理论和老的教学方式。显然这种“老黄瓜刷绿漆”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然满足不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再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大学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型人才,这就会导致一个极端:什么都学,却又什么都不精。从目前国贸类专业的课程的设置来看,国贸大学生在一些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因课时等原因,对真正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学科一知半解。同时,国贸类专业非常注重实际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了解进出口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但鉴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硬件条件有限、课程设置等原因,国贸专业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实践,由此严重限制了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扩展。

从社会整体经济结构及配套措施来看

首先,国贸类大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难,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根本上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结构所导致的。由最新的三大产业结构数据得知,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11.3%、48.6%和40.1%,可见第二产业的比重依然相对领先,以至于现今的中国只能成为世界“工厂”,而非世界“办公室”、“研究室”,同时也就导致了中国生产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需求旺盛,而真正拥有专业知识的白领阶层却面临着就业瓶颈。

其次,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地区受限。一方面,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大学生流向了东部、南部的发达地区,使该地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人才的缺乏,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日益拉大。尽管目前政府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前往中西部地区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隐性的问题,例如目前的优惠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限,很多大学生最终难以享受到真正的优惠;而且这种“志愿者式的支援”很难使大学生真正的扎根到中西部,最后就业压力又会重回发达地区,可见这项举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社会上对于大学生一些刻意的污蔑、丑化,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形象及就业环境的无形黑手。

三、对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针对目前国贸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完善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人尽其用”的用人观念,不仅仅以学历论人,以经验论人,而是要看毕业生是否真正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使毕业生能力得到提高,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完善企业的保障制度,使毕业生真正愿意在企业中扎根,这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对于国贸专业学生而言,除了要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以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符合国贸类从业人员的各项要求。

再次,在学校方面,要使专业设置真正地面向市场,而不仅仅局限在专业名称上,要对专业进行彻底的变革,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有所侧重,比如采取增加专业课时等方法,从而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建设,使国贸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专业的实践活动中。

最后,在社会宏观角度,应该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转变。政府除了继续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工作的政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还应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使大学毕业生真正的扎根中西部,为中西部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6.国贸工商学生自荐书 篇六

感谢您抽空阅读我的自荐信!

本人男,1981年生于江西省修水县。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国家机关工作,这使得我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很早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2001年9月,我被蓝天学院录取,并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国际贸易与工商管理专业。一直以来我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在三年内,学院给了我得智体美全面的教育,科学的安排了;国际贸易、国际工商管理、财务会计、国际结算、市场营销等课程。三年期间修完全部课程并顺利地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三级等等级考试。适应社会和公司对人才的要求。

为了锻炼自己、服务大家,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地加入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现代企业管理协会等学生社团。在社团中,由于我的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为社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分别在五四评优和学期评优中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和企业管理协会“优秀会员”。此外我还以个人名义参加了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全国多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的“中华杯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二等奖。

一、大二暑假期间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了解社会,我先后两次到沿海城市做过暑期工,而且两次所选的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这使得我接触和了解了更多的事物,并且学懂了粤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7.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七

一、地方性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简单狭隘

国贸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地方性大学近几年推行的一些教学改革, 客观上造成了课时结构的变化, 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教学课时的不足, 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被迫删掉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于国贸专业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上很容易重复。如果各任课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 会导致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比如宏观经济学与财政学之间、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与外贸单证实务之间。

各行各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或者外贸公司都需要专业的高素质国贸人才, 但是目前地方性大学的国贸专业开设的课程经济、管理类的占较重的比例, 理工类的一些课程较少涉及, 且国贸专业的专业课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 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存在着不同步的问题。

正是由于课程设置上存在有以上问题, 我们培养出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或者是专业课考试成绩好, 但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或者能够进行简单的业务操作, 但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缺乏应变能力。

(二) 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培养方式

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偏于简单化、陈旧化, 突出表现在一般以课堂讲授法为主, 老师讲概念、流程、操作和例题。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实务性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仅凭“黑板+粉笔”, 或者简单的多媒体教学,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从未接触过具体业务操作的过程, 这样培养出的国贸专业毕业生缺乏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 地方性大学在一些课程上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没有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 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如在一些重要的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上采取双语教学, 使学生一方面面临专业词汇学习的压力, 另一方面面临专业知识学习的压力, 缺乏科学性。

(三) 教学内容重理论, 轻实践

地方性大学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比例过大。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过于重视理论课程, 易导致实践课程课时被压缩, 以及实务性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不足, 实验室训练不足, 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

(四) 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地方性大学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与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比较,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 具有趋同性。而基于地方性大学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还有师资力量等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间的距离, 再加上在学校教育资源上向一些优势品牌专业的倾斜, 使得在培养质量上与其他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一) 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 社会和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不仅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 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按其重视程度依次是客户沟通技巧、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国际贸易实务、供应商谈判技巧、国际贸易理论、目标国 (地区) 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可见, 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语言交流的知识维度比较受企业的重视[1]。所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 地方性高校推进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国贸人才的必要举措。

(二) 高等院校社会职能转变的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法》第31条规定, “高等院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此举既要紧密围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又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2]。由此, 高等院校要顺应社会职能转变的要求, 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同时, 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出直接面向市场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三) 解决扩招带来的人才质量下滑问题的需要

经过几年扩招, 国贸专业的生源质量存在某种程度的下滑。高校扩招的同时, 虽然也在不断增加教学资源, 引进新的师资, 但教学资源仍显紧张。师资的培养与扩招的步伐不同步, 实践环节的安排越来越紧张。地方性高校由于资金有限, 在以上方面与综合性研究型高校比较起来, 显得更为不足。由于学生数量太多, 以前的一些实习基地逐渐流失, 实践环节明显缩短甚至缺失, 直接造成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技能的下滑, 所以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四) 应对教育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需要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每年招收的国贸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当可观。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不理性行为, 另一方面是国贸专业这几年被热捧, 高校顺应这一潮流, 却忽视了高校对社会、国贸专业建设和学生的责任。最终导致了教育行业内部竞争不断升级,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 地方性院校有必要针对这种不良竞争的状况, 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对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 树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专才”还是培养“通才”一直是教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但是无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其适应社会工作和地方性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地方型”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决策[3]。由此, 地方性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与研究型大学不同的发展思路, 发挥地方特色经济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本地区贸易企业需要的国贸人才。这样既能避开趋同化的培养冲突, 又能更好地体现地方高校为本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二) 推进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加强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要求课程体系与之相匹配。首先, 根据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优化课程设置, 调整教学内容。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国贸人才, 即不再是传统的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人才, 而是向贸易、投资、金融、营销、管理、法律、谈判等领域全面延伸的人才。据此, 地方性大学的课程设置必须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到实践与理论并重上来, 如保证实务课程的课时, 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适当压缩必修课课时, 增加一些选修课, 要重视国贸专业课程与国际的接轨, 开设广泛的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掌握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 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 科学选择教材,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选用最新的、信息量大的通用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引入最新的行业资讯, 介绍国贸领域的最新动态, 甚至可以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内容, 拓展学生的视野, 拓展知识面。此外, 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要有效整合, 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总之,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侧重上, 即要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又要注重能力训练。最后, 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过程,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应突破传统的讲授法, 对一些实务性课程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讨论, 模拟训练等, 从“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化。

(三) 重视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 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国贸专业的实训中心, 加大软件投入, 这是高校在国贸本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普遍做法。对已经建立的实训中心, 需要根据现实外贸业务的发展, 及时更新软件。除此以外, 地方性大学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本校培养的毕业生资源, 寻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甚至通过相互合作的模式建立一种较为稳定、长期的关系。另外, 地方性大学还可以同兄弟院校, 或者联系较为密切的其他高校寻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努力为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一个丰富的支持环境。

(四) 拓宽培养思路, 建立市场细分化的培养模式

地方性大学要使国贸专业的培养办出自己的特色, 除了充分考虑“地方性”, 还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具有的优势理工科专业, 争取培养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比如化工类专业是我校的优势品牌专业, 就业状况良好, 我们可以将培养方向之间指向化工企业, 针对化工业培养所需的国贸人才。据此,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一些化工专业的课程, 以国贸的学生能够知道、了解、基本掌握为主。在国贸专业课的教学中, 也可以结合化工产品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面对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教育行业内的激烈竞争, 地方性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 推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才能提高本校国贸毕业生的业务水平与就业竞争力。

摘要:在研究国贸专业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结合地方性大学国贸专业的培养现状, 提出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地方性大学发展国贸专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勤.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3) :113-116.

[2]胡文楠, 马云峰.多样化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浅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 (3) :99-100.

8.国贸中心 楼王荣耀登场 篇八

国贸中心三期国际组团楼王即将荣耀登场。现在针对项目三期正在特惠预约中,预约享1千抵1万优惠,还可在其售楼处免费领取“生活护照”,签注一次抵扣200元,此项活动可累计。日进百金的好事,您去哪里找?另外现在预约,开盘还可参与抽奖赢大礼:一等奖iPhone5s一台,二等奖10g金条一根,三等奖2000元新苏天美购物卡一张。想钜惠,赢好礼,您还在等什么?

选择国贸中心在于其处于黄金地段,周边配套齐全;规划合理,小区内景观优美;由中建二局承建,建筑品质有保证。作为菏泽首席生活圈,必然是不可被复制的经典:一个城市最核心的地段,升值在即。国贸中心前期在售房源一律停止钜惠!升值之门即将开启。菏泽一线价值圈已经醇熟,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银座商城、新苏天美购物广场、茂业百货、万特数码广场等,城市最精华的商业圈。

9.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考研经历 篇九

稀有板块,稀有学校,专业的帖子,申请加精啊,哈哈

一直都有坛子里的童鞋们说关于上外国贸的东西少,这就贴一下我的经历,我也是从温暖的考研论坛开始我的考研之旅的,要感谢并回报论坛的帮助,也算是一种回归吧!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文如下:

从4月16日11:00的拟录取发榜,及随后6月10日上外所寄出录取通知书的送达,我的考研基本上告一个段落。

以下从2个方面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一,过程准备,包括初试,复试;二,心得体会。

过程准备——初试

考研是大一时候的一个想法,开始准备是从大三上学期,最开始是选学校,在心仪的几所学校中最终选择了我高中时候的梦想: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报考专业上选择了上外的国际贸易学,我本科也是学经济的。此外,上外的国贸研究生就业还是很棒的,学校也非常的人性化,校园很美~ 大三上学期只复习了高数上册(同济版),并搜集相关考研的信息,渠道是:1,考研论坛,数学板块很不错;2,千研万语论坛(上外研究生论坛)咨询很丰富;3,和上一届前辈发邮件。基本上对考研,以及考上外有大致了解,对上外的国贸专业有所了解,并制定针对自己的考研复习计划。大三下学期,正式复习,2-4月复习高数下册(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线代(同济版)教材。5-6月做2李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李永乐线代讲义(很好!),英语单词过了一遍,7-8月复习全书第2遍以及基础过关660题,上辅导班数学课及政治课,专业课同时也开始准备,先看了3,4本非指定教材热身。9-10月做复习全书第3遍,数学真题第一遍,姚梦臣概率统计辅导书2遍,英语真题第1遍,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教材第1遍,尹伯成西经辅导书宏观微观第1遍。11月接着做数学真题以及开始选做经典400题,英语真题第2遍,尹伯成西经辅导书过第2遍,西经教材第2,3遍并对照上外真题做西经的笔记,政治开始复习辅导班上教材。12月做数学总结(平时就带要着总结错题和经典题型),英语总结真题,做点成套模拟题,背点作文,西经过第4,5,6遍以并背诵西经教材,归纳并背诵了20几个大题并加入经济热点,政治做题,部分内容开始背诵。1月边复习边适度放松心态准备迎接考试。

过程准备——复试

初试后彻底开始放松,上外复试名单出来后才开始正式准备复试内容,只有不到14天时间,因此复习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目标是吃透教材。首先看指定教材,上财的《世界经济学》,和一本非指定教材清华的《国际经济学》。虽然今年上外指定了上财的《世经》但是复试的专业笔试范围肯定超越本书,所以清华的《国经》是必看的,2本要看到不留死角,全部搞懂,上外出题风格就是不留死角,常常是以为不考的可就偏偏考到。鉴于上外仅仅指定中文复试教材但笔试几乎每年都考英文专业课题目,所以要积累一些专业英语并要坚持关注经济热点。此外,专业课面试中英语口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多练,可以准备一些常规话,当时准备了近20多个个英文话题和同学每天一起练习几个小时,记住英语不好考上外会吃亏,在初试的时候上外也会对英语单独划线,姣好的语音面貌在复试中导师们很喜欢。另外要自信,穿着得体,上外的复试很公平绝对不会歧视其他的学

校,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今年的复试过程:4.12专业课笔试,中午12:00到13:00,1个小时时间,今年共8题,其中一半题目为英文并用英文作答,一半题目中文用中文作答,这里说一下,09年笔试的题目是全中文5题论述,08年是5选4的专业课英文论述题,题目答案都要求是英

文。题型并不固定!

下午2:00开始外语听说测试,按自己的语种测试,其中英语是人对机测试,先听一段5分钟的英语材料然后回答5个相关问题,材料比较简单,日语及其他语种考生是其他学院老师用该语种提问题并由考生回答,小语种的考生这几年还比较受欢迎。

4.13上午7:30,体检,无需空腹,早点去排队。下午1:30政审(之前在报到以后要回到住处做政审的简答题,政审以此为依据)。

4.14上午8:30专业面试,每人3题答题原则上不少于十分钟,老师会在中间提一些问题。其中选择商务交流方向3题全部英文(商务方向要求最好英语专业八级,或者六级优秀,选方向前会填一张单子),日本经济研究方向考生参加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组织的面试,其他方向考生2个中文题1个英文题,面试做到自信,沉稳,不卑不亢,面带笑容,思维活跃。

4.16中午11:00准时给拟录取考生张榜,下午2:00拟录取考生开会。到此,复试结

束。心得体会:

考研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要明确一点坚决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要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复习计划,然后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贯彻下去。制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上外国贸的初试按技术分排名而技术分算法是:技术分=政治*10%+英语+数学+专业课,可见政治在初试复习过程中极不重要,但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复习能够过国家线。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各个学科的强弱来合理分配有限的学习时间,这种分配有一个技巧(这点很重要):首先在分析历年的初试分数线的基础上预计自己顺利通过学校初试大概每门要考多少分才行,然后根据自己的做题水平划分每门复习时间,此外还可以更加细化到每一门的每一种题型要拿多少分才可以到达单科的分数要求,然后有的放矢的复习。9月份以前大家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复习比较弱的科目像英语,数学,及跨专业同学的专业课,在9月份前一定要打好这些科目的基本功,例如数学到了九月份应该可以达到能做成套的数学真题的水平,英语单词过了几遍等等。从9月份开始,逐渐就要3门4门同时复习,往后基本每一天都是4门同时复习,因此强化某一门的时间必然没有了,底子打不好,越往后走越艰难,复习会越来越痛苦,很多考研半途而废的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时间的分配,让时间白白浪费,归结一点: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个想法要贯穿整个初试和复试的复习过程,相信教材一定会越看越薄,越看越懂,越到后来越轻

松,并且复习起来会越来越自信。

此外,相对于计划而言,对计划的执行更加重要,不执行的计划就是空想。考研终究考的是实力,运气确实占极小一部分,要尽量抓住可控因素,因此归结一点:坚持!坚持到封上最后一门专业课试卷那一刻!数学尤其要坚持从开始复习数学就要坚持每天复习,可以跨学科复习,学科之间交叉复习,几门学科同时复试这样还可以缩短复习时间,勤做题,不要只看题不做题,慢慢下来就能找到做题的节奏和感觉,把这种感觉保持到最后上考

场。

平时还可以和研友们一起讨论商量,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都可以,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缓解复习压力的作用。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自发形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这样使考研不至于太单调而且可以及时调整不好的心

态,心态不好会给复习带来极坏的影响。

平时要注意饮食,加强营养。劳逸结合,拼太猛身体会垮。

希望有志考上外的学弟学妹们,加油了

10.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十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人才市场 人才培养 就业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求职求才“两难”现象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外贸法》实施后,外贸经营权采取登记备案制,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使得具有外贸权的公司和个人大大增加;相应地,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正是由于贸易环境的变化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人才需求剧增。根据我国现有具有外贸权的公司拥有人才的平均比例计算,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远大于我国高等学校每年培养的不到20万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规模。有资料显示,我国外贸专业人才将缺口100多万。

但是,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市场却同时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现象。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国贸专业的学生就业很不理想,许多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只好改行做了销售或翻译,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外贸人才。曾有报道,近期长春市某集团公司到人才市场欲招聘十多名外贸人才,几百名国贸专业毕业生应聘,最后只有一人被聘用,国贸人才的“两难”现象问题可谓十分严重,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两难”现象的成因分析

1.表层原因

(1)毕业生实践技能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形式日益复杂,交易金额巨大,风险无处不在,因此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除要求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背景,还要求能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懂法律金融财会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制单及微机操作,大量用人单位十分强调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学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其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及素质很难满足现有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果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想拥有自己专门从事国际业务人才的公司只好选择将业务交给其他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司或业务员代理。

(2)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人才市场上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占据用人第一大户地位,这些企业或者地处偏远,或者待遇不高,虽然求贤若渴,在招聘总人数中所占比重最大,但因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较大差距,难以招到合适人才。现在仍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高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业期望值偏高,过于看重企业性质和就业地区,追求铁饭碗,非国有单位不去,一味向往经济发达的开放地区,过分计较待遇,宁肯没有工作,也不愿到民营企业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去。

(3)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招聘就业信息及渠道不畅也是导致“两难”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限于财力、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主要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双选或学校所在地的人才招聘会找工作,很少走出去,因此对人才需求信息了解不多,即使通过网络或报刊得到一些信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对信息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投送简历后,常常石沉大海,效果不佳。而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对企业宣传不力,参会企业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就业工作的开展,从而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此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不规范,反馈信息不及时,拟招聘人数与实际录用人数有较大出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率。

2.深层原因

(1)毕业生自身原因: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业观念亟待改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也逐步从国家统分转向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创业。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毕业生不能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调整,只是看到外贸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不管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把自己视为精英,将上大学与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同起来,就业抱有“等、靠”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没有择业的急迫感和危机感,缺乏自主择业的积极性。虽然很多毕业生学业成绩不错,拥有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但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吃苦能力和合作精神欠缺,导致择业“高不成、低不就”。

(2)用人单位原因:人才观念陈旧,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企业用人机制尚不健全。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一些用人单位过时的人才观念和不当的做法也导致了“两难”现象的出现。有些单位尽管自身的发展前景一般,福利待遇缺乏吸引力,但当面对众多的求职者时,仍然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有无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岗位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却要招聘研究生,或有工作经验的,致使许多优秀本科生被拒之门外,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同时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人才培养的科学机制,不能充分认识不同层次学生的素质优势,无法根据岗位的适应性合理地设计人才需求计划和正确地使用人才,并为其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致使招来的优秀毕业生在培养成骨干外销员或户口、档案问题解决之后跳槽到其他企业,结果许多企业担心人才培养成本过高,更加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市场“两难”现象的发生。

(3)高校培养原因: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薄弱。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不断创新,尽管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几经调整,但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手段不科学,无法做出准确预测,致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此外,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各种层次的学校不顾师资力量盲目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完全没有特色。而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上过于注重理论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学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应有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单位后难以立即从事报关、报验和跟单业务,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并不意外。

三、解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两难”問题的对策

其一,国贸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的自主性,积极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遭遇寒霜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出现暂时的就业不畅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及时调整心态,特别是要把握我国入世带来的外贸发展的历史大好机遇,努力学习外贸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择业时更要摆正心态,做到理性而务实,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就业观,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应灰心,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加自身实力,并积累求职经验,提高自我推销的能力,最终取得求职成功。

其二,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完善用人机制。要解决“两难”现象问题,用人单位的人才管理机制必须进行较大改革。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是必然与高学历、高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划等号的, 企业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看重毕业生的真才实学、敬业精神,特别是可塑能力,而不应把学历和是否有工作经验作为选人才的唯一标准。其次,应从战略高度建立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制定中长期人才需求计划。企业人才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只有多层次人才构成的团队才是最科学、最强的,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不仅造成人才高消费引发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这些人才的流失,最终造成企业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和管理的低效,因此企业应立足于发展战略,根据岗位的需要正确地构建人才结构,制定合理的引进毕业生的中长期计划,做到循序渐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再次,招聘人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讲诚信, 重效率,杜绝暗箱操作,唯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最后应尽力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满足毕业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其早日成为企业可用之才。

其三,高等学校应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采取有效措施推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完善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随意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此,我国各高校在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师资情况、所在区域,以及所属行业确定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和实务界对外贸人才的新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删减必修课程的学分,增加选修课以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注重突出课程的前瞻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尤其是要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向实习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外贸软件教学、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兼职锻炼,聘请外贸公司、海关、商检、银行等实务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法改革,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其就业的适用性。此外,学校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宣传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介绍应聘技巧,搜集就业信息,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就业与创业平台。

其四,政府应采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市场上的“两难”现象其实只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缩影。在高校逐年扩招和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而社会没有相应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当务之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利用政府资源优势,在目前已建立的松散的、区域性的就业市场信息网基础上,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完全的网上招聘;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可为这类企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貸款,对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学生,按照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将毕业生档案和人事关系挂靠在有人事代理权的部门,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要建立对家在农村、经济贫困、身体残疾等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四是完善教育部门与社会就业大系统的衔接,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功能,积极消除地方性进入壁垒,明令取消各地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11.大学生职业规划国贸 篇十一

1 试题结构和特点

试题题型分为五大块:单词朗读,短文朗读,情景对话,专题演讲,选词造句,满分100分。试题立足平时教学内容,在重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侧重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灵活表达,符合高职教学学生培养的目标与理念,总体难度适中。本次口语考试采取现场录音方式,具体考察点如表1。

2 考情分析

2.1 现就G07国贸5-8班163名学生的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表2

从表2看出,本次考试的总分平均得分在78.86,总的试题难度是0.7886,处于0≤P≤1(P为试题难度值,P值与难度成反比),符合本次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大纲要求,即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不在于筛选多少比例的学生。再观察其他五项考核题目的平均得分和试题难度,判断各类题目的设计基本符合本次考核的目标,但同时也发现,试题难度基本在一个水平,这从某种意义上看将不利于考生具体水平的分辨,影响对学生更加精细的鉴别。编制一份试卷必须含有各个难度层次的题目,并且它们之间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因此,今后试题不同难度层次的设计将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

再看本次考试成绩总分描述统计(如表3)。

该表3数据解释如下。

“总分”项的平均分为78.8589;标准误为0.622417;中值(中位数)为80;模式(众数)为83;标准偏差为7.946486;方差为63.14663;峰值(峰度)1.883443;偏斜度(偏度)为-0.99109:区域(全距)为46;最低分为48;最高分为94;分数总和为12854;有效数据为163个。

从“平均数”、“中值”与“模式”这三者的不十分接近、峰值和偏斜度也偏离0这两点可以大致判定这些数据来自一非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不呈正态分布)(如表4)。

从本次考试成绩总分的直方图(见图1)可以看出,该成绩总分总体呈负偏态和尖峰态(陡峭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同等难度的项目较多,梯度偏小。呈这种分布的试题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分开,分数分布过于集中。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大。因此,呈这种分布的试题虽然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

2.2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如表5)

其中单词朗读所考内容80%来自平时所学词汇,10组单词中每组有1~2两个来自课外或课堂不常用词汇,例如其中一组单词:ability、promise、introduction、especially、adult、dialogue、、apologize、amaze,其中accurate和perception相对来说属于课堂不常用词汇,考生比较容易犯错,一方面说明学生所学词汇基本掌握较好,但课外词汇量仍存在局限,对于发音规则也要进一步牢固掌握。

短文朗读一块主要考核其语音语调和单词的认读能力,发现大部分考生对短文的语音语调把握不够,虽然能基本正确读出单词和句子,但分离相同语意群的状况时有发生,情感上投入明显不够。如下面这篇短文,较多学生会把a fraction of、wasting a little time、the frustration of、in good time等语意群分割开来朗读。一方面,这跟他们没有充足时间准备有关,考试时每个学生都是随机抽题,然后直接开始,基本没有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对该项内容的重视程度相关,平时关注和训练不够。

If you are citing a train,it is always better to be comfortably early than even a fraction of a minted too late.Although being early may mean wasting a little time,this will be less than if you miss the train and have to wait an hour or more for the next one;and you avoid the frustration of arriving at the very momen wh en t he t rai n is d ra wi ng ou t of t he station and being unable to get on it.An ev en hard er sit uati on is to be o n t he platform in good time for a train and stil to see it g o off w it hou t yo u.S uc h an experience befell a certain young girl the first time she was traveling alone.(如表6)

该两项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临场组织、表达能力,也是对其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较好测试方法。话题主要是平时课堂所讨论的内容,如招呼介绍、接待客人、电话预约、旅游观光等等,从上面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总体上对主题把握恰当,基本能进行顺利地交流或话题演讲,但主要失分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中出现多次语法错误、语病,如在谈论关于过去某一次旅游的经历,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混用,部分动词的过去时态错误。(2)部分句意表达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如想表达“这个价格对我来说很合适”,学生们会表达成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3)意思表达不够流畅或自然,等等情况。同时,从上表看出,学生在情景对话上得分相对低于在主题演讲上的得分,因此也可以大致判断,学生组织对话的能力有待思考和分析(如表7)。

最后一题的考核内容基本来自平时所学的词组,如be fond of、have an eye for、hunt for、not to speak of、be familiar with等等,但是这一项却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主要扣分在语法错误,比如用be fond of造句,较多学生在of后面出现动词原形,甚至有个别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I be fond of watch TV.因此,可以基本判断较多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用法并未掌握,在基础语法这一块存在较大问题。

3 结语

由此可见,该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反思和探索,努力做到口语教学应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摸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丽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育,2002(13).

上一篇:描写大雪的词语下一篇:铜陵白姜状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