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教案)

2024-10-31

记忆(教案)(10篇)

1.记忆(教案) 篇一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一、教材简析: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概述”和第二节“记忆过程分析”属于普通心理学知识,理论性强,也是学好幼儿记忆特点的基础,故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概念、种类、作用、过程分析和遗忘理论祥加解释、说明。其中“记忆的生理机制”部分因抽象程度高,专业性强,对于幼师学生无太大实际意义,故删去。第三节“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立足于对年龄特征的描述,语言通俗,具体形象,故以学生阅读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找出要点,把握精髓,通过本节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在了解特点的基础上能因势利导,形成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作用、种类。

2、通过对记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忆的方法,并

能自觉地运用于自身的学习过程之中以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期儿童记忆的特点,并培养学

生具备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记忆的概念

2、记忆过程分析

3、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

四、教学难点:

1、表象的特点及作用

2、识记的种类

3、遗忘理论

五、课时分配:四课时

六、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第一课时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2、使学生理解表象的特点及作用。

二、教学重点:记忆概念和形成长时记忆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表象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 【导入部分】

在认识过程中,注意所起的作用是选择认识的对象,感知是将认识对象的信息源源不断输入大脑的过程。那么,大脑对输入的信息是如何处理的呢?

答案是:要么消失,要么保存下来。

消失即遗忘,保存下来即记忆。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一)概念: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方式对

经验的反映。

1、记忆对象:是经验,而不是客观事物。经验是过去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记忆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

2、记忆过程:(结合示意图阐述)

三环节理论: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

(输入)

(储存)

(输出)

两环节理论:

(前提和基础)

(结果和检验)

3、、作用:没有记忆人就无法生活,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人的一切心理生活,没有记忆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

二、记忆的种类:

标准一:记忆的内容

(一)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

(二)语词(逻辑)记忆:语词、数字、符号等概念及其

判断、推理。(也称抽象记忆)

(三)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四)运动记忆:过去做过的动作

每个人都有这四种记忆,但是它们各自在每个人身上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

1、与职业有关:(请学生举例)

2、与性别有关:(请学生判断)

标准二:保持时间的长短

(一)瞬时记忆:〈0。25秒。(补充内容)

(二)短时记忆:〈1分钟。举打电话和考试作弊例。短时记忆的广度即贮存信息的数量是7+2个记忆单位。注意:决定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不是记忆项目的数量,而是记忆单位的数量。(举记忆广度测量一例)

(三)长时记忆:〉1分钟。其来源有二:

1、由短时记忆经过多次反复复习和运用而来。

2、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之所以印象深刻是由于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意义重大。

三、表象

(一)概念: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眼前的形象”和“脑里的映象”,结合下列示意图分析。

感知事物

记忆表象

共同点:(形象性、直观性)

(形象性)

不同点:

鲜明、完整、稳定

笼统、模糊、大体轮廓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

材料

(语词)

(形象)

内容(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三)表象的分类:

(1)单一表象:在某一特定对象的知觉基础上产生的。

(2)一般表象:在一类对象的知觉基础上产生的。

(四)表象的作用:

语言信息量

形象信息量

1000

形象性

表象

概括性

感知

(中介)

思维 【结束部分】

出示投影,结合投影上的要点对本节课的内容要点进行小结。【板书设计】(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识记的概念,并理解识记的种类;

2、使学生了解保持过程中材料的变化,掌握遗忘的概念,并理解遗忘理论;

二、教学重点:识记的种类(无意和有意、机械和意义识记)

三、教学难点:遗忘规律

四、教学步骤:

【开始部分】

提问复习“记忆过程”一节内容。【讲授新课】

一、识记:(注意 + 感知)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标准一:目的性和自觉性

1、无意识记:

指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凡在人们的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和人们的兴趣、需要、强烈的情感相联系着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

2、有意识记:

指按着一定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

有意识记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尤其对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明显。

实验证明,如果识记的客体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把识记包括在活动中识记的效果也常较高,幼儿尤其如此。

此内容结合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内容来分析,主要以引导学生回顾“注意”一章内容为主。

标准二:对材料是否理解

1、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的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的识记。俗称“死记硬背”。

虽然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它也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和用武之地,如一些无法理解的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它实际上也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重要的记忆形式。我们要反对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和需要理解的材料,却去死记它,硬背它。

尤其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机械识记更是他们的记忆优势。现在有专家提倡,应发挥早期的机械识记优势,从小多背一些东西,发扬“背功”。

2、意义识记:

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运用有关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时思维活动积极,识记效果总比机械识记效果好,记得快,保持得久。有一些本无意义的材料,如地名、电话号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牵强附会”的处理,人为地赋予其意义,从而达到便于记忆的目的。举5355479一例。

标准三:材料数量的多少

1、整体识记:在一次识记活动中识记材料的全部内容,即从头到尾的反复识记。适宜于短小、容易的材料。

2、部分识记:将材料人为地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识记,即一段一段地识记。适宜于量大、难以理解的材料。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是吃麻雀和吃鸡的差别。

3、综合识记: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复习、考试的记忆过程结合起来谈。

一、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识记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量或质的变化。

量的变化指内容的减少或增加(记忆恢复);

质的变化是指内容的加工改造。记忆的一个特点是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用160页和168页的实验来说明。

(二)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绘制成第一个遗忘曲线。

带领同学对曲线图进行简略的分析。从中得出遗忘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

遗忘的种类:

1、永久遗忘:一旦遗忘,不经重新学习,记忆不能再恢复。

2、临时遗忘:对已识记的东西,由于其它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状态)的干扰,使头脑中保留的痕迹受到抑制,不能立即回忆或再认,但一旦排除干扰,抑制解除,记忆仍可得到恢复。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

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再一次出现在面前时能感到熟悉。

(二)回忆:

过去反映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把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

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回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只是在某种情景下,自然而然想起某些旧经验。如“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是根据某种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

经验。

(三)再认和回忆的关系

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都能回忆。(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识记的种类”和“遗忘理论”结合投影再一次地强调、突出。【板书设计】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并积累起感性经验。

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方法提高幼儿记忆效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2、记忆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效果;

3、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所以主要以学生自已阅读教材为主。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的三个部分联系幼儿园教学的实际作精讲。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重点是第一、二、三部分,时间为十分钟。【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一)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在小班表现得尤其明显)

1.自己不能提出识记的目的,也不能完成向他们提出的识记任务。

2.他们记什么,不记什么,主要取决于:

(1)客观对象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活动着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识记。

(2)客观对象与主体的关系密切:幼儿感兴趣的、所需要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和成为活动对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不会自觉地运用反复识记的方法。

(三)有意识记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主要在中、大班,大班表现尤其明显)

不仅能记住,而且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加强自己的记忆。

二、记忆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效果

幼儿对于直观材料要比抽象材料的原理或词的材料容易识记,而在词的材料中,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或推断容易识记。

因此,对幼儿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直观形象性,教学形式的具体生动性。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发挥词在幼儿的形象记忆中的作用。因为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也取决于词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观和语言相结合的原则。

三、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

原因: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分析、综合和理解力差,所以常常根据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和联系,机械地进行识记。特别是小班儿童,表现得尤为明显。

表现:(举幼儿园教学中实例来说明)

四岁以后的儿童在记忆过程中能对识记的材料进行理解性的改造。

幼儿期中无论是机械识记或意义识记的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其是机械识记的效果总是低于意义识记的效果。

四、幼儿的记忆逐年迅速发展,但并非每年等速发展

(结合书中图表由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进行分析)

五、记忆的精确性较差

(一)回忆时识记材料大量遗漏;

(二)回忆错误率高;

(三)时常有歪曲事实的现象;

【结束部分】

运用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板书设计】(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复习与训练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思考和讨论题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2、通过设计本章的课堂训练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本章知识。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将理论见之于实际,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运用个别提问和集体回答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后思考和讨论题(7题)逐一进行解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示、纠正、总结,尤其对本章重、难点内容突出强化。【第二部分】

课堂训练题(用于课堂训练,并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

(一)填空题

1、记忆是以——、——、——和——的方式对——的反映。记忆过程的三环节是指——、——和——。记忆过程的两环节包括“记”和“忆”,“记”是

“忆”的——和——,“忆”是“记”的——和——。没有记忆人就无法生活,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人的一切——生活,俄国生理学家——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和——,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这四种记忆,但它们各自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因——、——和——而异。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和——。

3、短时记忆的广度是——个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由短时记忆经过————变成长时记忆,二是由于——一次形成的。

4、无意识记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性,凡是幼儿————的、———的、———的和————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影响有意识记效果的因素有二,一是————,二是————。

5、在识记进程中,采用整体识记还是部分识记,要视材料的——和——而定。一般地说,——、——的材料宜用整体识记,整体识记即————的识记;——、——的材料宜用部分识记,部分识记即————的识记。

6、机械识记是在对识记的材料————的情况下,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地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运用———对材料进行——的情况下进行的识记。

7、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的过程,识记的材料会随着——的推移而发生量或质的变化,量的变化是指内容的——或——,质的变化是指内容的———。

8、对于识记过的东西——再认和回忆,或者是——的再认和回忆都称为遗忘。德国心理学家————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绘制成第一个遗忘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的,即遗忘的发展是“———”。因此,在学习后————是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从遗忘的原因来看,遗忘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即由于其它刺激的

——使记忆的痕迹受到——而不能立即回忆或再认。

9、影响再认的速度和确定程度的因素有二:一是识记的——程度,二是当前呈现的事物同已感知过事物相——的程度;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如有更多的——有助于再认。再认和回忆之间没有——区别,只有保持——上的不同。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能回忆。

10、幼儿时期占优势的三种记忆是————、————和————。

(二)名词解释

1、记忆

2、表象

3、识记

4、机械识记

5、意义识记

6、保持

7、遗忘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9、临时遗忘

10、再认

11、回忆

(三)问答题

1、表象的特点及作用。

2、你认为怎样去识记效果较好?

3、如何和遗忘作斗争?

4、试分析幼儿记忆的特点。【第三部分】

布置课外作业:1、参阅图书“大脑是如何记忆”一书。

2、分析自己的记忆特点及类型。

【板书设计】(见投影片,略)【课后小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86年版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心理学》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第8-17章共10章内容,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每周2课时,共34课时。时间紧,内容多,容量大,且一些知识因教材陈旧业已过时,故对教材作以下处理:

1、各章节涉及“生理机制”的内容删除;

2、一些文字浅显、内容简单的部分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加点拔;

3、最后一章“心理学理论学派简介”因难度大、无实际意义,也将其 删除;

4、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不仅精讲、细讲,而且增加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内容;

5、由于教材编写时间较早,已有15年,故对一些过时的数字、观点、内容作适当的修订。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该科的教学,也掌握了有效的方法。从上学期期终考试的情况来看,结果良好,但尚存在以下问题:

1、单纯记忆性的内容掌握牢固,但需要理解性的知识则有难度;

2、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准,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3、分析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阐述不够完整、全面;

4、将幼心知识运用于幼教实际的能力不足。

1、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社会性及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

2、使学生认识并熟悉各种心理现象在幼儿期发展的特点,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使学生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措施,形成实际从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儿童观和幼教观;

4、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的情感,研究幼儿的兴趣和教育幼儿的能力。

1、从本学期起开始运用投影教学,增加教学法内容的直观形象性;

2、在通过教学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列出每一章的复习提纲和知识点,简化和强化记忆;

3、每章结束后,在原有课后思考题的基础上,编写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题,巩固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4、推荐一些与本学科有关的报刊资料,扩大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2周 试卷讲评课 1课时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1课时 第3周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1课时 第三节 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 1课时

第4周 本章训练与复习1课时

第九章 幼儿期想象发展

第一节 想象概述 1课时 第5周 第二节 幼儿想象发展特点 1课时

第十章 幼儿期言语发展

第一节 言语概述 1课时

第二节 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一)口头言语发展 1课时

第6周 第二节 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二)书面言语发展 2课时 第7周 第十一章 幼儿期思维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课时 第8周 第二节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2课时 第10周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与培养 1课时

第十二章 幼儿期情绪与情感发展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第11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第二节 幼儿期情感发展特点 1第12周第十三章 幼儿期意志发展

第一节 意志概述

第二节 幼儿意志发展特点

第12周第十四章 幼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第13周第二节

教师与幼儿

第三节

幼儿与幼儿

第二节 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第14周第五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

第十五章 幼儿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第15周第十六章 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第一节 个性倾向性概述

第二节 幼儿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和教育 1第三节 幼儿的入学准备 1第16周第十七章 幼儿个性个别性的表现 第一节 个性个别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幼儿能力的发展

第17周第三节

幼儿的气质及其变化

1课时

1课时

课时课时

1课时 五、一放假)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第三节 幼儿的性格及其塑造

1课时

第18周结束课程、总复习

(共32课时)

第19周 期终考试 第20周 结束工作

2.金色的记忆 教案 篇二

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之

江苏省淮安市青少年宫艺术幼儿园 陈艳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拾穗者》和认识色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色彩,并寻找秋天的主色调。

2、通过综合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艺术形式自主分工及独立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自主分工,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协作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四张已画好的底稿画。(幼儿前一次活动画好的)。

2、色环卡和挂图《拾穗者》

3、水粉颜料、水粉笔、腊光纸、有色纸、皱纹纸等。

4、胶水、小盘子和奖励孩子的五角星等。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拾穗者》请幼儿欣赏画面以及画面的色彩并简单的介绍这幅画(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米勒的作品)。

1)图中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图中画了什么?(画了三位农妇在拾穗子)

3)图中都有哪些丰富的色彩?(淡黄色、橘黄色、柠檬黄、黄绿色等)

4)在这幅图中哪种颜色最多或是以哪种颜色为主?(黄色)

2、出示色环,请幼儿仔细观察。

1)与幼儿共同寻找属于秋天的颜色,并共同探讨它们的名称。

2)在观察中,使幼儿了解秋天的颜色属于暖色调,并知道暖色调的色彩组成。

3、和幼儿一起逛《五彩超市》,分成四组,每组小朋友自己商量,选择各组想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动的作品。

在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

1)找准暖调的颜色。

2)请幼儿自己分组选择各自的需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动的作品。

3)在幼儿选择的时候,提醒幼儿定好画面的主色调,大胆作画。

4)在幼儿作画时鼓励幼儿,“你们是最棒的!”给画的好的幼儿奖励五角星。

4、幼儿和教师共同讲评(体现以幼儿为主的美术活动)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3.记忆训练营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懂得记忆是有规律的,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能力

就会有较大提高。

2、了解一些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简单的记忆训练,开阔学生的思路,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的科学态度,提高记忆兴趣,进而建立愉快的学习体验,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培养专注品质和学习几种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学形式:小品欣赏、记忆力训练游戏

教学时间:一节课

辅导年级:七年级

一、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以下这几个数字,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在哪里会出现? 老师总结:这些分别是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手机号码、电话号码、qq号以及银行卡的密码,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号码不胜枚举,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号码被我们一下子全都忘光了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说的很好,如果这些号码被忘记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由此可见,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一些电视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记忆力非凡的人,大家能举个例子吗?

那么大家是否也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呢,接下来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请看下面的数字,你可任选一行,在一分钟内读完,并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

记忆结果评价:如果把每一行中的12个数字正确的写下来,记忆力是惊人的;如果能写下8个数字以上,记忆力可得优;如果能写下4个数字,记忆力只能算一般:如果写下的数字在4个以下,则记忆力很不理想。

过渡语:不管结果怎样,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记忆训练营,通过记忆训练营的训练,来提高大家的记忆能力。

二、新授:

(一)专注训练: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行,其实是因为注意力分散,不够专注所

1造成的,因此专注是记忆的基础,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两个专注训练的游戏。

1、彩旗,共25面;

2、抓乌龟的游戏:乌龟与乌鸦的故事,森林里的池塘边住了一只乌龟,它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有只羽毛乌黑发亮的乌鸦,飞过乌云密布的天空来到池塘边。突然间下起一阵大雨,乌鸦就躲在池塘边的茅屋下。

乌鸦抬头看到有一个巫婆正在乌龟家门口发抖,乌鸦就张嘴大叫。乌龟听到乌鸦的叫声,打开门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乌鸦看到乌龟就破口大骂乌龟,说乌龟怎么这么笨,看到乌云就应该知道快要打雷了,为什么不赶快请巫婆进屋里躲雨。乌龟听了乌鸦的话,急忙请巫婆进屋里坐。乌鸦也跟着飞进乌龟家。

可是乌鸦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抹黑,就喋喋不休地数落乌龟,乌龟听了很生气就骂乌鸦无理取闹。乌鸦把乌龟家弄得乌烟瘴气,乌龟就叫乌鸦赶快滚到屋外去。巫婆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劝乌鸦好还是劝该劝乌龟好。

(二)进行完两项专注练习,接下来我们来进行记忆的练习:请记住以下这组词:光、书本、警察、奔跑、剑、苹果、虚伪、善良、风、人、小偷、门窗、房子、金鱼、地板、警车、花朵、老师、马路、苹果、园丁、书本、UFO、电、书本、水、物理、化学、房子、牙签、伏特、安培、钱、克隆、学生

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去记忆,时间到,邀请两位学生把记忆的结果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讲述在记忆的过程中发现了的规律。

小结:记忆的规律:

1.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记得较牢。

2.有联系的字词往往容易记住。

3.重复遍数越多的内容,越易记住。

和记忆相对的是遗忘,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信息遗忘得越多;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为“先快后慢”的特点。

过渡:刚才进行了那么多的训练,同学们一定很累了,下面就让大家来轻松一下,欣赏一段小品。

(三)小品欣赏

1、老师提问:从这个小品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2、得出结论:对于我们同学来讲,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及时复习是必不可

少,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记忆的方法。

(四)记忆方法:

1、温故而知新,制定一个复习周期

2、记住一段话——想象记忆法

一个两条腿的坐在一个三条腿上,吃着一个一条腿,这时来了一个四条腿,抢走了一条腿,于是两条腿拿起三条腿打四条腿

例如:中国地图、台湾版图、黄河的形状

3、一些特殊数字的记忆

富士山的高度12365英尺、班超出使西域的时间是73年、***64814、记忆《水调歌头》——音乐记忆法

三、总结本课

4.超级记忆第一周教案 篇四

第一周课程教案

 结合地点法,学习周周率的前40位。 记忆原理的认识。 发散性思维的认识。二.教学目标

 迅速地了解班级学员,以及学员间的认识。 新班级的第一次课,班级纪律的建立-(班规)。

 通过40位圆周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记忆法的轻松及简单有趣。 介绍记忆原理,提出右脑记忆功能强大,强调左右脑的相互协调运用。 介绍发散性思维,重复说明联想的重要性,是提升记忆的基本功。三.教学重点

 数字编码介绍时强调图画的想象,三种编码原则(谐音、形象、意义)的区分;引导想象的图画要夸张及生动。

 地点法(只介绍基础的注意原则,不作详细解说)-顺序的一致性,一个房间布5个小点,每个小点安放两样物体(一样物体为双位数的编码)。 记忆原理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区分左右脑的功能,了解图像联想功能的强大,左右脑同步运用的重要性;遗忘需要复习的解救。

 认识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如何建立联系拓展联想范围,不局限固有思维模式。

 在课堂中感受到记忆方法的神秘及趣味,通过圆周率建立初步的成就感,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四.教学难点  周周率套用地点法时,物体与地点位置两者间的连接;要产生动作的碰撞,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觉效应,让学生加深对记忆内容的想象图画感。 注意内容输入的过程中,对内容复习的把控,一般讲5个新内容就回顾复习,根据学生的表情及表现,检查掌握情况及时处理。

 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度会直接影响课堂质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变化,及时的调整课堂的气氛。五.课前准备

 课件PPT的熟悉;上课流程的准备(上课内容+学生情况);电脑投影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一周为三课时,一课时为一小时)

① 第一课时:自我介绍;班级纪律;40位圆周率编码 ② 第二课时:圆周率前40位的记忆学习③ 第三课时:记忆原理;发散性思维介绍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检查班级出勤情况,调整学员状态进入课堂。

b.老师作自我介绍,组织学员用趣味的方法介绍自己,活跃课堂气氛。c.制定班级纪律,明确课堂及课间纪律要求。d.先引入圆周率,介绍40位圆周率的数字编码。第二课时:

e.检查40位数字编码的掌握情况,进行抽背。

f.简单介绍地点法的原则,把40位编码安放进地点(两个房间)。g.注意图画感的建立,强调物体与位置的动作连接。把握好学员的接受情况。先顺背后单独抽背,个别进行倒背。第三课时:

h.引用40位周周率的记忆,介绍记忆的原理。

i.加入生活的列子,区分左右脑的功能,提出右脑存在的记忆潜能,培养左右脑协调运用的习惯。

j.发散性思维与记忆的联系,为什么要训练发散性思维。联想贯穿始终!课堂总结:

结束时注意对本周学习内容的总结,引导学员对所学内容的展示(展示是一次复习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要先让学员感受到记忆课的神秘以及趣味性,简单好玩喜欢课堂。八.教学反思

5.记忆(教案) 篇五

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U盘教具(5张小木偶图片)

幼儿材料:小剧场游戏图板,小剧场镶嵌块1、2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引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木偶非常喜欢旅游,今天他来到了多彩世界。这里的人非常热情,送给他许多漂亮的衣服,他非常开心。为了表示感谢,他准备穿上这些漂亮衣服给大家表演节目。看!他来了!”

(二)游戏“小演员”。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

玩法:

1、教师出示多媒体小演员(帽子、衣服、鞋子同一颜色——两种颜色——三种颜色),请幼儿仔细观察片刻后消失。(观察时教师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照片消失后设置回想情节)

2、让幼儿凭记忆选择相应颜色的镶嵌块镶嵌在自己的游戏图板上,再现出教师出示的木偶。

3、幼儿完成后,教师可再次出示遮住的小木偶,让幼儿对照自查,幼儿之间也可以互相检验是否正确。正确的幼儿可带上自己的小木偶表演节目。

(三)结束活动,为下次教学埋下伏笔

6.记忆(教案) 篇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有效记忆的方法。

素质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记忆的规律;识记方法。

难点: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理论基础】

记忆

1、概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的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2、过程

2.1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2.2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2.3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3、种类

按内容: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2.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按保存时间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准备】

(一)引入

1、机械记忆力的小测试:

呈现一组数字,给学生看1分钟,随后写出: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评断标准:12 超优秀,8~9 优秀,4~7良好,<4 一般

2、集中注意时的记忆力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在上面这些数字里,圈出任意连续的15个数字,比如0到14,2到16等等 评断标准:40秒~60秒优秀,60秒~90秒良好,90秒~180秒一般

知道了自己记忆力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想怎么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或者该怎么提高,那么,什么是记忆呢?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也就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记忆。

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发明和创造。——伏尔泰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惊人的记忆潜力,只要他有志学习,勤于锻炼,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他就一定能提高记忆力。

(二)记忆过程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生活所必需的。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三)识记窍门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记忆要与操作结合起来。

(四)识记方法

7.记忆(教案) 篇七

大比拼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5课记忆大比拼 [分析]记忆大比拼

一、教材记忆大比拼分析

本课记忆大比拼借助主题、图片、起首语假拟了一种竞争状态,力图解决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及空间透视的知识技能。记忆大比拼半遮半掩的物体图片,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写生中融入默写的因素。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运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立体形,以并联的方式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记忆大比拼

活动一学习内容记忆大比拼是添画。参照教材图片中显现部分的物体结构,理解地补充物体被遮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结构连贯而完整的形象,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写实探求心理,又巧妙设置障碍让他们思考理解物体结构转折的变化。记忆大比拼通过添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外形包含了遮挡、收缩和转折等前后空间透视变形的因素。教材中火锅范图的添画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立体感,符合透视规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由于面的收缩,平置的圆形成了椭圆形,如果是侧面的方形也将变窄。在绘画时,应注意归纳轮廓线特征:线的位置包括与其他线相连的起笔位置、转折位置及与其他线的距离位置;线的方向包括线的倾斜状况和转折角度;线的长短总是比较而言的。包括了形的长短、大小比例等;线的曲直反映了轮廓线的凹凸程度。

活动二学习内容是画出完整的立体形。教师需指导学生首先观察立体物的外形特征,然后再分析结构,物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除这几个部分本身的形体变化外,其相互组合使轮廓有了较多的变化,每一部分将如何衔接,特别突出的是各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反映到轮廓线上则是线的遮挡、断连关系,最后再表现细节。儿童描绘形体首先应是画得生动,其次才是画准确。

二、教学目标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思路

儿童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样画,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自己画,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造型原理不断启发、提醒他们。相关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活动一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尝试添画一作业评析一引导观察一了解方法一再次添画一评析交流。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添画茶杯或纸盒,在作业评析中解决一部分技术问题,如用线是否流畅,是否抓住物体大小比例特征,然后出示茶杯或纸盒实物引导观察,并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圆的透视缩形原理及六面体的透视变形原理。教材中的火锅图片进一步明确了画立体形的步骤方法。学生第二次添画作业内容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也可作适当增添、删补。

活动二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出示竞技游戏规则一闯一关:画简单物体一闯二关:画简单物体一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一作业互评、心得交流。学生在竞技状态中发挥潜能快速作画,巩固知识,逐步训练,提升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普遍水平来确定每一关作业的多少、时间的长短。

四、教学选择

.工具材料的使用可以不同:可用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或钢笔来画线条,但切忌用尺来画直线。

2.表现内容可以不同:教师根据当地、当前条件准备物品。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放大图片让学生描画。有的可带实物让学生写生。

3.课时安排可以不同:活动

一、活动二可分两个课时来上,也可合起来作一课时完成。

五、教学建议

.“观察、记忆、作画”这个过程可以压缩成一个单一的行为,叫做盲画。在盲画时,眼睛要盯着对象,而手则不停作画。全神贯注时,往往会出于本能这么做。盲画在比例精确度方面有所欠缺,在刚开始作画时,这样做却非常有效。

2.教师的教学示范应强调线的起始、转折和收笔处的位置,强调线的方向的大致准确性,给学生以明示。

3.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并大胆地画出物体的每一根线,画错了一根线,可再画一根,不擦不涂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运用叠笔看到了作画的过程,看到了更为精确的轮廓,同样也看到了调整和改正。[教案]习蓉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5课记忆大比拼 年级 4年级下册 执教习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激趣导人

1.cAI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2.教师点击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cAI画面出示水壶半张图片,或利用教材。cAI画面呈现水壶整张图片,或利用教材。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

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教师小结:火锅由炉筒、锅身、底座三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cAI画面出示火锅半张图片,点击后线条慢慢勾出其外轮廓线,再勾出内部结构线。再出示火锅各部位的文字说明。游戏解难

1.游戏——大家来找茬

分组讨论,出示游戏内容。游戏内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 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分析图片。

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就及时分析如何添画,可点击添画过程,并归纳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征。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出示透视缩形学具进行说明。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2.教师小结。

cAI画面出示游戏内容。

cAI画面出示8张规则和不规则的图片,不合理的图片点击可出现合理的结构线。并出现不同物体不同特征的文字说明。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出示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cAI出示作业要求。

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3.教师总结。

8.记忆(教案) 篇八

学目

1、通过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使学生体验音乐的美,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钢琴音乐的高尚情操。

2、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初步认识轻音乐,并培养学生初步分辨音乐优劣的能力。教

学重难点

重点:从音乐的题材、内容、体裁、表现手法、音乐情绪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体验,剖析、理解与评价。

难点:体验音乐的美,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

学准

备 课堂乐器

音响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或钢琴弹奏《童年》这首经典老歌,激发学生兴趣,找回童年的自我。

2、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童年的回忆》(不出示曲名),并问学生:你的童年里所发生的事和刚才歌里唱的一样吗?最难忘的是什么?

3、交流最难忘的事,播放乐曲或钢琴弹奏《童年的回忆》。更能加深学生印象,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听赏钢琴作品《童年的回忆》

(一)、介绍此曲

1、板书课题

2、介绍演奏此曲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二)、再次听赏此曲,完成活动与创作。

1、乐曲为三段体结构,结合自己童年的幸福时光,边听赏边想象不同的主题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A段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上行与下行交替,不断流动,显得明朗活泼、轻松自如。(犹如主人公在一种优雅的环境中信不漫游。)(提示混拍子,变换拍子)

B段以快速的下行旋律为基础,又利用了分解和弦,音乐显得轻快活泼。(犹如少年在嬉 1 戏时的愉快情绪。)(拍子为12/8拍)

C段的速度较前段放慢了一倍,节奏舒缓,旋律平静而安详,显得亲切异常,充满了温馨亲切的情感。(拍子为4/4)(音乐将人们引入一种遐想的意境中。)

2、了解它的曲式结构。

结构为:A+B+C+B+A+C<类似回旋曲>

三、理解复听整体感受。

全曲给人以轻松甜美感。

四、总结: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钢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也是作者用音乐的形式对儿时的一种回忆。

9.记忆(教案) 篇九

2. 李师傅在一次劳务报酬所得8000元。按规定减去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 五年级有女生160人,比男生少20%。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4. 有一袋米,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6千克,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300%。这袋米共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表(理解记忆)

平面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的含义 周长c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S=a2

长方形 a-长b-宽 C=2(a+b)或C=2a+2bS=ab

三角形 a---底边h-a边上的高 S=ah或S=ah÷2或S=

梯形 S=(a+b)h/ a- 上底b-下底h-高 S=(a+b)h或S=(a+b)h÷2

圆 r-半径

C=πd=2πr r-半径d-直径

π-圆周率 C=πd或C=2πrS=πr2

d=或d=c÷π

r=或r=c÷π÷2

圆环 R-外圆半径

S=π(R2-r2) r-内圆半径

R-外圆半径 环=S外-S内=π(R2-r2)

立体图形

图形 名称 字母含义 S-面积V-体积

正方体 a-棱长 棱长和=12aS表=6a2S底=a2

V=S底h或V=a3

长方体 a-长

S=2(ab+ac+bc) a-长b-宽

h-高 S表=2(ab+ah+bh)(两个底面)

S表ab+2ah+2bh(没盖)S表2ah+2bh(没底面)

V=abh或V=Sh棱长和=(a+b+h)×4

圆柱 r- C=2 r--底面圆半径

d-底面直径

C-底面周长h-高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S底=πr2V=S底h=πr2h

S侧=Ch=2πrh=πdh

两个底面:S表=S侧+2S底

没盖:S表=S侧+S底

没有底面:S表=S侧

空心管 R-外圆半径

V=πh(R2-r2) r-底面内圆半径

R-底面外圆半径h-高 V管=V外-V内=(πR2-πr2)h=π(R2-r2)h

直圆锥 r-底半径

V=πr2h/3 h-高r-底面半径

S-底面积 V=Sh或V=πr2h

比、正比例和反比例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 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①前项除以后项②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一个最简比

最简比: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只有1的比叫最简比。

5.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k(一定)

反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7.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练习

一、对号入座。

1.35:()=20÷16=25()=()%=()(填小数)

2.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3)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3.4X=Y,X和Y成()比例。4÷X=Y,X和Y成()比例。

4.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7.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8.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二、明辨是非。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4:5。()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分数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1:2B.2:1C.1:20D.20:1

2.已知X8=1.2、8Y=1.2,所以X和Y比较()

A、X大B、YC、一样大

3.如果A×2=B÷3,那么A:B=()。

A、2:3B、3:2C、1:6D6:1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5.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底面积的比是()。

A、1:3B、3:1C、1:6D、6:1

6.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20%,盐与水的比是()。

A、1:20B、1:21C、1:19

四、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部分与未修部分的比是5:3,又知已修部分比未修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共长5.4厘米,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甲乙两地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长4厘米,乙丙两地相距500千米,画在这幅地图上,应画多长?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经过乙地,去丙地需要多少小时?

4.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12000本,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2:3,故事书有多少本?

5.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如果再读15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

6.每条男领带20元,每支女胸花10元,某个体商店进领带与胸花件数的比是3∶2,共值4000元。领带与胸花各多少?

五、精心操作。

下图是某街区的平面图。

1.学校位于文化广场()面大约()千米。

2.人民公园位于文化广场北偏东600的方向,大约4千米。请你用◎表示出它的大概位置。

10.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查字典,理解本课新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体会想象的神奇,培养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一、题目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以课题激趣,提问:你喜欢这个题目吗?为什么? 2.提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请自己读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本课生字字音读准,特别是授萃涩的读音要读准,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读给对方听听,让同学检查、矫正。2.在自读课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3.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实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师提出。

4.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感悟课文,体会神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2.说说你为什么对这部分感兴趣。

(1)当学生说到第二节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长的是什么模样,老师提问:假如你见到爷爷的爷爷,想象一下,祖孙俩见面该是什么样的情景?表演出来。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爷爷也会看到我在操场上多么顽皮,假设你是爷爷,你会说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2)当学生说到第四节,把宇航员的记忆移植给潜水员,把潜水员的记忆移植给宇航员,他们就都知道了怎样上天入地。

①出示宇航员或潜水员工作时的图片或图像。假设他们都移植了对方的记忆,他们见了面,会说些什么?情景表演。②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3)当学生说到第五节,那又涩又硬的山梨树,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结出了又黄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树,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现的奇迹。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结出的果实图片与山梨对比。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对嫁接感到陌生,教师可在讲解的基础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们,你们感到神奇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由练读抽生扮演解说员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同学们,移植哪里仅限于植物呢?瞧,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医学移植发展历史的图像或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谁呢?齐读最后一节。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六、完成作业

1.书写生字,重点写好涩、懈。2.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参考资料

☆硕士:学位的一级,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机关学习二至三年,成绩合格者,即可授予。☆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宇航:宇宙航行的简称。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太阳系内外空间航行。☆宇航员:指担任宇宙航行任务的人。

☆潜水员:穿着潜水衣在水面以下工作的人员。

☆梨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卵形,花一般白色,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

上一篇:春节的守望作文下一篇:膳食记录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