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2025-02-01

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13篇)

1.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一

我们于12 月23日上午到达巢湖,12月24 日下午离开巢湖。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实地的观测,加上周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间的讨论,使我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许多收获。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面对许多问题,确实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促使了我们去思考、探索,,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没来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识却从未见过此等地貌。但是经过这次考察我学到了以往书上未有的知识,也让我更加加深了对以前知识的理解,我想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时,老师、学校不重视我们学生的实践,从而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非常有限,动手能力不强。

还记得在实习中有时候老师也觉得奇怪,明明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不会知道,因为我们缺少实践,缺少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出来实习考察。这次考察也实现了这一目的,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会重视实践去更好的学习。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的新舞台不比高中,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明白了大学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重视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巢湖实习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对大家学习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我们高等院校地质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用到实践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兴奋之余,我们更明白这次实习的重要性。考察不是游玩,爬山,涉水,我们为了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但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当然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的确地质实习是苦是累,我爬山时,当每次自己快走不动路时,但我想这是有意义的;当我采到自己辛苦得来的石头样本时,我忘记了劳累;当我和同学老师们一起讨论时,我收获了知识,。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两天里我收获的最多的东西了吧。再来说说我们学的《地质与地貌学》这门课吧。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和室内模拟,还要求地学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亲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学习地质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触野外去探究他的奥秘。虽然说地质实习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艰苦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地质学。两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但我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有几次实习的机会,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理论,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习中游刃有余。

2.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二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杭州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中直接面向工程应用的而一个学科分支, 是将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与自然地质环境有关的地质问题, 以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和谐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质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该专业除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学等基本地质知识外, 还需要掌握野外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此,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 (系) 利用杭州市区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 开展了多年的大学生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杭州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杭州实习区概况

杭州市及近郊一带位于浙江省北部, 处于长江三角洲之南缘、杭州湾西侧,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9′、北纬30°15′。西倚群山, 东、北接杭嘉湖平原, 南临钱塘江。其自然地理位置属天目山余脉与平原交接处的低山丘陵地带。1.地层。杭州地区东、北部平原区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中部及西、南部低山区丘陵区基岩大面积广泛出露, 大致以西湖为中心, 西、南两侧呈弧形环抱, 从外围向内古生界沉积岩层及中生界火山碎屑岩系由老到新依次呈弧圈型条带状出露。岩浆侵入岩仅上天竺新近发现有辉石闪长岩小岩体局部出露外, 主要为中—酸性脉岩零星分布。地层从老至新分布为:奥陶系 (仅出露其上统上段文昌组) 、志留系 (总厚1393m, 上、中、下统均有出露) 、泥盆系 (下、中统在本区缺失) 、石炭系 (下统地层缺失) 、二叠系 (本区仅有下统地层出露) 、白垩系 (区内仅出露下统地层) 、第四系 (本区下更新统缺失) 。

区内岩浆侵入岩分布零星, 仅于上天竺附近、公路南东侧见一小岩体, 侵入于西湖组地层中, 为辉石闪长岩体, 深灰色, 细粒结构, 斜长石、角闪石为主, 少量正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辉石, 暗色矿物多为绿泥石或方解石交代。其侵入时代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 相当于晚侏罗纪, 与上侏罗统黄尖组火山岩的地层时代基本一致。据物探及区域资料深部有相当规模的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的隐伏岩体存在, 出露岩体为其在地表的局部露头, 辉石闪长岩应为花岗闪长岩体的分异产物。

2.地质构造。杭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坳、余杭—嘉兴台陷。区域构造为西湖复向斜。南东侧为北东向肖山—球川深断裂沿富春江、钱塘江一线展布, 北西侧为北东向茅草山—石荡隐伏断裂, 向斜南西端受北西向孝丰一三门湾大断裂沿留下镇西南横街上—茶科所一线所切割, 而北东端为北西向祥符桥—南星桥隐伏断裂所截。褶皱大致以西湖为核心, 西、南两侧弧形环抱, 呈弧圈型条带状展布, 外圈为奥陶系、志留系老地层, 核部为较新的下二叠统地层, 自外而内由老到新依次出露。断裂主要为北东向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北东东向断裂以及南北向断裂。区内岩层节理普遍发育, 且方向有多组, 沿上述各组断层方向均有发育。

3.山水地貌。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 水光潋滟、山色葱郁, 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 山、石、洞、泉之美, 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 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 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二、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 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 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 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 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溶洞、坍塌等) 野外识别、调查、测绘, 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 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 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 资料收集, 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报告。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 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 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

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 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 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三、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 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 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 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启发教学, 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 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 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 去翻越它, 研究它, 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 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 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 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 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 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 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 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 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 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 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 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 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 学生便可举一反三, 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 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 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 在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 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工作前, 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 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 杜绝单打独斗。

参考文献

[1]杨凤根, 骆祖江, 侯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 :132-135.

[2]肖军, 朱蓓, 王家生, 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 :43-46.

[3]刘勇健, 张丽娟, 李子生, 等.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增刊) :52-53.

[4]孙广忠.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

[5]李广信, 杜修力.土力学教育与教学——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3.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三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素质”已成为2l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地质野外考察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系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巢湖北山系指巢湖市北郊,青台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地,该区域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地质构造典型,地层层序清晰,地质剖面结构清晰,自然现象集中,教学内容丰富,平顶山、马家山一带,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出露完整,层序稳定,沉积环境标志明显,山地道路平坦,地表植被稀疏,易于实习观察,是地质学的一个理想的开放型实习基地。

巢湖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结合地带,目前地貌主要轮廓是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最老的是古生界奥陶系,依次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新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等,最新的为第四系现代堆积物。具有复杂的褶皱、断裂节理构造特征,如炭井村向斜、平顶山向斜、狮子冲口背斜断层、狮子冲口逆断层、王乔洞逆断层、凤凰山南侧逆断层、狮子冲口平移断层、鹅头岩逆断层等。

一、实习准备与安排

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野外实习为期五天,定于2009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由李经田书记带队,实习指导老师由徐先海、倪林担任,学生生活由王萍、戴先英老师安排与管理,学生实习数共121人。10月14日由系领导、实习老师、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参加了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的意义与实习纪律、实习中的生活注意事项与准备以及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二、实线路线设计与内容

考虑到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天气等具体情况,实习路线如下: ① 10月15日上午由学校包车到实习驻地(巢铸宾馆),下午由到7410工厂,实习内容是认识志留系、泥盆纪的岩层,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② 10月16日上午由驻地经皖维中学、炭井村到距嶂山西谷,再到金银洞北山,实习内容是认识泥盆纪五通组,石炭系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二叠系的栖霞组岩层性特征;下午由驻地到麒麟山西坡采石场,认识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的岩层以及认识鹅头岩断层; ③ 10月17日由驻地到龟山观察坟头组,五通组生物化石。

④ 10月18日由驻地到由驻地到紫薇洞、王乔洞,观察喀斯特地貌;晚上讲解实测剖面内容及人员分工与任务安排 ⑤ 10月19日麒麟山实测剖面 ⑥ 10月20日驻地包车回到安庆。

三、实习收获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

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GPS、罗盘、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等工具; ②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③熟练掌握地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学会地质分层和标本采集;

④培养了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⑤培养了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矿床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并完成较高质量的地质剖面图绘制与实习报告写作;

四、实习经验

①野外实习应安排在紧跟理论后,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准备要充分些;

②这次实习时间选择非常好,实习食宿条件也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心情与充分的体力进行实习;

③任务较重,实习时间较为仓促,最好能增加实习时间; ④实习经费紧张,建议增加实习经费;

⑤实习课程最好能多些,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多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

4.地质测量专业毕业实习计划 篇四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所学专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地质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地质测量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同时为写作毕业论文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实习内容

由于地质测量专业具有地质专业和测量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毕业实习时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下面的实习内容有所侧重。下面的时间安排仅供指导教师参考。

(一)、地质方面

课题1:(1周)

收集并了解实习点煤矿的基本地质概况。包括:

1、实习区地层、构造、地貌概况。

2、煤层赋存情况、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

3、煤层储量情况。

4、矿井瓦斯情况。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2:(1周)

储量计算,内容包括

1、储量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

2、储量计算机本参数的确定储量计算方法;

3、储量计算的一般步骤;

4、储量计算误差;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3:(1.5周)

1、熟悉煤矿常用矿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煤矿常用矿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识读煤矿常用图件的基本技能。

4、生产和管理中矿图的应用;

5、计算机在矿图中的应用

6、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4:(1.5周)

地质报告的编制,内容包括

1、地质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报告的内容;

3、地质报告的审批;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5:(1周)

1、研究矿区地下水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规律、化学成分、运动规律及动态变化;

3、进行矿井涌水量计算、矿井涌水条件的分析、矿井水的防治;

4、了解矿井水对煤矿开采的危害,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更有效地防治地下水的危害;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6:(1周)

1、了解生产矿井日常地质工作内容和方法;

2、掌握巷道地质编录方法;

3、编制地质说明书的能力和判断中小型地质构造的能力;

4、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7:(0.5周)

煤田普查及勘探的技术手段,内容包括

1、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

2、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3、勘探技术的选择和综合利用;

4、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8:(0.5周)

1、矿井开拓、开采及顶板管理方法;

2、矿井通风方式和方法;

3、矿井运输系统。

(二)、测量方面

课题1:(0.5周)

1、掌握测量外业的基本作业方法到内业处理方法。

2、掌握常规测绘仪器、工具的构造、性能、检校和使用,初步了解相关新仪器的使用。

3、了解和掌握测量误差的性质、来源、积累规律和精度评价指标。

4、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常规测量方法及地形图的识读及应用。

5、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6、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2:(0.5周)

1、了解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测量专业基本技能。

2、掌握矿山采动变形预计和保护煤柱留设方法。

3、工程建设中的放样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的作业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的实际能力。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3:(1.5周)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内容包括

1、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角度测量;

2、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3、用光电测距仪测量井下导线边长;

4、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

5、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内业;

6、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7、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4:(1周)

井下高程测量,内容包括

1、井下水准测量;

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3、井下单个高程导线的平差。

课题5:(1周)

1、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测量,内容包括

2、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测量的任务;

3、巷道中线的标定工作;

4、巷道腰线的标定工作;

5、激光指向仪及其应用;璇岔及斜巷连接车场中腰线的标定工作;

6、采区联系测量;

7、采区次要巷道测量;

8、回采工作面测量。

课题6:(1.5周)

贯通测量,内容包括

1、一井内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

2、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

3、主井贯通工作;

4、贯通时关于井下导线边长化归到海平面和高斯投影平面的改正问题;

5、贯通测量的施测;

6、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及中腰线的调整。

7、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7:(1周)

矿井联系测量,内容包括

1、联系测量的作用和任务;

2、矿井定向的种类和要求;

3、地面近井点、井口水准基点及井下定向基点的设置要求;

4、地面连测导线的测量;

5、一井定向方法;两井定向方法;

6、陀螺经纬仪的工作原理;

7、陀螺经纬仪的定向方法;

8、导入高程。

9、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8:(1周)

矿井测量图,内容包括

1、井田区域地形图与工业广场平面图;

2、水平主要巷道平面图与井底车场平面图;

3、煤层采掘工程投影图;

4、井上下对照图;

5、矿井地质图;

6、矿井测量图。

7、收集相关资料。

三、实习要求

1、学生在指导老师、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言传身教下,积极学习、收集、了解煤矿生产和管理特点。

2、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服从命令听指挥。

3、学生应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虚心学习,作好笔记,实习结束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上缴所收集的资料和个人小结。

4、实习过程中,由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在现场进行,考核办法可为口试,亦可为笔试。学生的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现场考核结果,实习笔记、完成的资料收集情况,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组织纪律按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四、实习地点

淮南矿业集团各矿、地质勘探处,淮北矿业集团各矿、新集、皖北各矿。

五、指导教师

李垚、熊晓英、王光扣、从弟胜、马清利等。

附:毕业论文题目

地质方面

1、XX矿XX工作面地质情况预测及对采掘的影响

2、XX矿XX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

3、XX矿XX提高防水煤柱回采可能性分析

4、XX矿XX工作面地质分析

5、XX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XX矿顶板砂岩水害分析与预报

7、XX矿底板灰岩水水害分析

8、XX矿区地表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

9、XX矿区地质构造与古应力场分析

10、XX矿区精查地质情况分析

11、XX矿区补充地质勘探设计

12、XX矿地下水开采对井筒及其它地面设施的影响

13、浅议煤矿注浆技术

14、XX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分析

测量方面

1、XX矿井平面控制测量

2、XX矿区高程控制测量

3、XX矿井近井点的设计

4、XX矿区地形测量

5、XX矿井联系测量

6、XX井筒施工测量

7、XX井下控制测量

8、XX贯通测量

9、XX巷通测量

10、XX矿井储量管理

1、XX矿井岩层移动

5.工程地质土木专业实习报告 篇五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11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三)海汇镇水库

4月21号,也就是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海汇镇水库,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分有几种:

a.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b.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d.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e.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我们在此处所测的一处的数据如下:一处的地质产状的测量结果如下:倾向:124.5° 倾角14° 走向29°

(四).三叠泉

实习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三叠泉,我们到售票点的时候天下雨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麻烦,但我们都想看看三叠泉到底是怎样的,因而大家依然很兴奋。刚进大门大门不久,也就是三叠泉的入口处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右边有一座很特别的山,岩石是一层一层的,而且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沉积岩。我们还了解到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老师告诉我们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

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随后我们继续往上走,爬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三叠泉。三叠泉它位于五老峰下部,我们看到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据了解它落差共155米,看起来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此处我们又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

石,白云石,岩盐,石 三叠泉

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非常非常的美!

(五).狮子洞

最后一天我们驱车来到狮子洞,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 hco3-

caco3==ca2+ +co2+

3caco3+h2o+co2 ====ca2+ + 2hco--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 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形成 ca(hco 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 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六).隘口马头山庄

最后一程我们来到了隘口马头山庄,这里以前是一个采石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背斜山,背斜山也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还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因此处的倾角大于45?,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实习总结: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告别了庐山之旅,期末也快来临了,大家又忙碌了起来。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而且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和沉积岩等。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

6.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六

一、教师队伍现状

按中国地质大学的传统, 地球科学学院承担全校地质类专业《地质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 同时也承担课程结束后的地质认识实践性教学。但由于在暑期安排的实习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师本院任务也繁重, 因而可以采取各地质类院系主要承担、地球科学学院协助的模式。从各院系的调查发现, 今后到北戴河参加地质认识实习的专业班级还有可能增加, 所以, 有效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 建立一支稳定、成熟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完成高质量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2011年、2012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几大院系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情况调查如表1。

按照学校野外实习要求, 每个班级配备的指导教师为1.5~2.0, 由表1中可知道, 资源学院和工程学院指导教师人数偏少, 班均指导教师比例偏低, 需要地球科学学院的援助。工学院近年来均得到地球科学学院援助教师2~3人。此外, 从指导教师学历情况了解, 硕士学历以上占约90%, 年龄在40岁以下教师占60%~70%, 且其中有约10%~15%指导教师所学专业属于非地质类专业,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在环境学院和工程学院。

二、提升实践性教学理念, 深化地质学理论功底

实习指导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提升实践性教学理念, 明确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明确该第一次野外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教师本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有较高的野外实践性教学水平, 吃苦耐劳, 给学生做出表率, 生动熟练地介绍实习线路上各教学点相关地质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北戴河的地质认识实习涉及地层、岩性、构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等地质学基础的范围非常广泛。基于各种实际情况, 院系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并非完全是地质出身。所以按惯例, 所有指导实习的教师需要提前到野外备课, 熟悉实习区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地层、构造等地质概况, 根据所在院系专业特点确定7~8条实习路线和具体实习任务。为了保证野外实践性教学效果和质量, 集体备课结束后, 指导教师进行室内教案准备, 进行备课总结。对于第一次指导实习的教师, 由地球科学学院与本院系共同组织, 不论学历、不论年龄, 凡是第一次到北戴河实习基地指导实习的新教师试讲, 通过试讲关。试讲教师从资深教师或队长处随机抽取线路进行试讲, 再由其他老教师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事实证明, 试讲对于第一次带实习的教师, 有很大的督促作用, 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三、勤能补拙, 强化野外技能训练, 提高野外教学水平

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中, 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野外地质技能才能为学生“师表”、为学生“师范”, 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质”。根据近3~4年来的情况看, 指导教师不具备野外地质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情况时有存在, 这种情况在北戴河实习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是不可忽视的, 必须在备课期间通过强化训练达到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典型地质现象的过程中, 需要现场指导学生绘制一些地质素描图, 比如老虎石的连岛沙坝平面示意图、上庄沱大石河河谷阶地剖面, 无论是平面示意图, 还是地质断面图、信手剖面图, 其中包含的地质元素很多, 教师应掌握这些地质素描图的绘制技巧、要领。在备课期间要多观察, 多思考, 多动手练习, 在指导学生现场绘制时才得心应手, 才能应对学生在野外的各种疑问, 获取好的教学效果。

四、及时检查学生的野外记录簿, 增强室内整理的效果

野外记录簿是野外地质信息的第一手资料, 是“野外地质工作中用来承载原始资料的最重要的载体”, 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编录, 培养科学工作的习惯和态度。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野外记录簿,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补救。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对于在学生野外记录簿中发现的问题, 比如野外编录的格式不规范、地质素描图内容要素不全、文字描述的顺序混乱、测量数据擦涂等不复合要求的问题指导教师必须给予重视, 且应在在第一次野外记录簿检查严格要求改正, 所以在最初实习的几天中指导教师最好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簿, 及时掌握学生的野外实习状态, 及时督促, 从实习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野外编录习惯。由于北戴河野外教学资源除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各院系专业外还与其他高等院校各地质专业学生共享, 所以在不同实习线路的教学点上的停留时间受限, 有些地质现象在观察、测量、记录后还需要回到实习基地后再整理补充, 比如一些地质素描图可以在野外现场完成草稿图, 回基地后进行界线修改、填写图例符号、上墨等。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有普遍倾向的问题, 指导教师可以在室内整理, 在教室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给予集中讲解。室内整理通常是每两天的实习任务就安排一天的整理, 但北戴河地区属于典型的海洋气候, 实习期间遭遇暴雨天气的情况比较多见, 为了安全会调整路线和室内整理时间, 指导教师应该能根据实际情况实时予以机动处理, 鼓励学生的地质兴趣, 巩固野外教学效果。

五、“点”“面”结合, “地质思维”

在指导地质认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以“看到什么讲什么”为主, 就事论事要先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地质现象, 再进行描述、分析, 再把教学现场的“点”与实习区域的“面”结合, 把相关知识点“串“起来, 使学生从对地质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使理论联系实际, 完成“书本知识—野外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应切忌发挥过度, 以免误导学生。在所选的实习路线中, 并非所有教学观察点的地质现象都清楚明了。一些线路上的观察内容不甚明显就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寻找证据。如鸡冠山路线的正断层、汤河地堑、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石门寨路线中的风暴岩成因、奥陶系马家沟组与石炭系本溪组地层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及沉积旋回的沉积历史等。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践性教学中, 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学知识和原理去分析、研究古今地质作用过程的地质思维能力也是指导教师在整个野外教学中贯彻的一个思想。“将今论古”、“以古证今”在各教学路线的教学点都有体现。如, 把鸽子窝—小东山—老虎石的海洋地质作用、大石河中上游的河流地质作用与整个秦皇岛地区 (或华北地区) 的地壳运动联系起来, 对比三级古波切与三级河流阶地高程, 寻找三次大的地壳上升地质证据;观察燕山大学北坡古风化壳露头在垂直方向上岩性、结构、矿物成分等变化特征与规律, 分析其经历的风化条件和秦皇岛地区的气候环境变迁。此外, 视不同专业方向在实习线路内容中渗透一些工程实践内容, 提高学生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兴趣与渴求。比如, 堰塞湖路线可以与边坡工程结合给学生讲解护坡工程、边坡治理工程;上庄坨路线中大石河河流地貌可以讲解工程建设场地的选址问题;沙锅店岩溶地貌可联系地表岩溶塌陷、岩溶突水、水库渗漏等岩溶地质问题;燕山大学北坡古风化壳的工程意义很明确, 更能直观介绍岩石风化程度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七里海泻湖线路中泻湖生物种类的变化与海水污染、生态环境的关系。

六、结论与建议

高水平、高素质、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今后在北戴河基地实习的学生人数可能会增多的情况, 对于指导教师的需求和要求也会更高, 高素质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中国地质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针对一些现实问题, 本人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 院系领导和指导教师本人对地质认识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理念需要加强和深化。 (2) 院系应给非地质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创造有利条件, 帮助提升地质基础知识。 (3) 带实习的老师队伍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 每年频繁轮换不利于实习效果提高, 可考虑2~3年轮换一次, 并保证一定人数的指导教师的稳定性, 保持以“老”带“新”比例, 锻炼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指导教师队伍。 (4) 利用北戴河地区的旅游优势, 在野外实习任务完成后, 各院系组织学生和教师在海滩举行交流节目, 变限制学生私自下海为有老师带领的寓教于乐联欢。 (5) 建议建立学生对带队老师的评分机制, 以督促教师自律和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提高。 (6) 在保证地质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 拓展和开辟专业观摩性教学新路线。

参考文献

[1]肖军, 朱蓓, 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01) .

[2]王家生, 龚一鸣, 等.地质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方法改革和完善——以2010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10, (04) .

[3]王家映.北戴河地质认识实践教学指导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

7.巢湖水文地质专业填图实习 篇七

水文地质部分

一、概述及课程性质

二、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本次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四、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

(二)、气象

(三)、地表水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

(四)、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

2、地下水露头—泉

3、岩溶、岩溶作用

主要内容

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概述 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 本次实习的水文地质工作简述

一、课程性质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野外 综合性 教学过程 过程。教学过程。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实际应用 课程

二、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地质填图:简称填图,地质填图:简称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 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 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而 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 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 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与 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 进行实地观测 工作。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

水文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填图(hydrogeological mapping)不同于)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又涵盖了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 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 部分工作内容。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地质点及(1)对实习区各种地质点及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对实习区各种地质点 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观测 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观测,填绘到地形图上 进行观测,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训练地质填图的基本功。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 基本功。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训练地质填图的基本功 水文地质点及(2)对实习区各种水文地质点及水文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对实习区各种水文地质点 水文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含水层特征、构造控水特征、岩溶)进行观测 并将其填 观测,含水层特征、构造控水特征、岩溶)进行观测,并将其填 到地质图上。绘到地质图上。—熟悉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过程,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 熟悉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过程 熟悉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过程,条件、赋存状态与运动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 初步的研究。条件、赋存状态与运动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

三、本次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培养两种能力: 培养两种能力: 两种能力 实际问题的能力(1)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2)独立从事水文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水文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会两类方法 两类方法: 学会两类方法: 观察、(1)典型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典型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观察 描述、综合分析的基 本方法;

本方法; 图件、报告的 方法。(2)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件、实习报告的编制方法。)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件 实习报告 编制方法 进行一个尝试 一个尝试: 进行一个尝试: 传统的手工 手工填图方法 数字填图方法 传统的手工填图方法 数字填图方法

四、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

巢湖市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巢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市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巢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圆800多平方公里,烟波浩渺,白 多平方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圆 多平方公里 烟波浩渺,帆点点。湖中央有姑山 姥山两个岛屿 湖四周有半汤 姑山、两个岛屿,半汤、帆点点。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 还有仙人、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紫薇、王乔、华阳、泊山五大 溶洞,国家级AAA级银屏山风 溶洞,国家级 级银屏山风 景区,寺庙景点及名人故里等。景区,寺庙景点及名人故里等。

(二)、气象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总的气候特征是: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 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 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 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温度:多年平均气温为15.8℃。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温度:多年平均气温为 ℃ 40.4℃(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 极端最低气温为℃ 年 月 日),极端最低气温为 15.7℃(1969年2月6日)。其中:春季,平均气温 其中: ℃ 年 月 日)。其中 春季,10~22℃。夏季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为 ℃ 夏季最热月为

7、月 28.4~28.7℃。秋季,平均气温20~10℃。冬季,平℃ 秋季,平均气温 ℃ 冬季,均气温低于10℃ 冬季最冷月为1月 均气温低于 ℃。冬季最冷月为 月,平均气温为 2.4~2.7℃。℃

湿度:本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湿度:本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最大为,最大为81%,最,小为64%。夏季最热月平均湿度为 小为。夏季最热月平均湿度为75%,冬季最冷月平,均湿度为68%。均湿度为。降雨量:本地多年平均在1000~1158毫米之间。主要 毫米之间。降雨量:本地多年平均在 毫米之间 集中在5-8月,占年总降水量的 集中在 月 占年总降水量的55%。降水的基本特征。地域差异不太明显;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是:地域差异不太明显;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本区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风:本区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 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 为4.1M/S。其它: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 至 月 日 其它:平均初霜日期为 月10至11月13日;平均终霜 期为3月 至 月 日 无霜期为229-234天。期为 月18至3月22日。无霜期为 天

(三)、地表水

1、地表河流、本区位于巢湖水系中下游,直接与巢湖 巢湖相通的河流有裕溪

本区位于巢湖水系中下游,直接与巢湖相通的河流有裕溪 兆河、白山河、炯炀河、柘皋河等 直接与长江 长江相通 河、兆河、白山河、炯炀河、柘皋河等;直接与长江相通 的河流有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姥下河、石跋河等; 的河流有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姥下河、石跋河等; 另有平行于长江的西河。另有平行于长江的西河。裕溪河是巢湖洪水的主要入江通 牛屯河为巢湖(裕溪河)的分洪道; 道;牛屯河为巢湖(裕溪河)的分洪道;兆河是位于巢湖 中游的一条洪水通道,巢湖的洪水可通过兆河入西河,中游的一条洪水通道,巢湖的洪水可通过兆河入西河,经 凤凰颈排灌站和凤凰颈闸机排和自排进入长江,凤凰颈排灌站和凤凰颈闸机排和自排进入长江,西河的洪 水也可通过兆河进入巢湖。水也可通过兆河进入巢湖。

2,巢湖、巢湖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长江北岸,巢湖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长江北岸,因形似鸟巢 而得名。湖面辽阔,东西长约78km,南北宽约 而得名。湖面辽阔,东西长约,南北宽约44km,总面积为820km2,湖泊 总面积为 蓄水量为36亿 蓄水量为 亿m3,是我国 第五大淡水湖。第五大淡水湖。湖面轮廓似 一只两角菱;又如鸟巢,一只两角菱;又如鸟巢,故 有巢湖之名。有巢湖之名。

湖泊生态系统、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平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有序,相得益彰。平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有序,相得益彰。湖泊面积原为2000km2,人类对湖区的大规模围垦,使 人类对湖区的大规模围垦,湖泊面积原为 湖区面积迅速较少,变成现今的820km2,造成湖泊生态 湖区面积迅速较少,变成现今的 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巢湖为一断陷湖,从其形态看,至少由四组断裂所组成,巢湖为一断陷湖,从其形态看,至少由四组断裂所组成,断陷湖 其中以北北东、北西西两个方向的活动性断裂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北西西两个方向的活动性断裂为主。巢湖 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 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郯(山 东郯城)庐 安徽庐江)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东郯城)—庐(安徽庐江)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从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从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温泉出露种种现象均 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仍然还在继续,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仍然还在继续,只是 表现比较缓慢而已。表现比较缓慢而已。目前,巢湖的主体有不均衡的缓慢下沉趋势。目前,巢湖的主体有不均衡的缓慢下沉趋势。如北岸中庙 一带,已北移数百米,原来沿岸的村庄、农田已没入湖区。一带,已北移数百米,原来沿岸的村庄、农田已没入湖区。

巢湖存在的问题

1、湖岸崩塌 湿地破坏、水进人退 湿地破坏、、湖岸崩塌—湿地破坏 成因: 成因:(1)多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宏观上控制着巢湖崩塌岸)多组北东向、分布,地层岩性微观上影响崩塌程度; 分布,地层岩性微观上影响崩塌程度;(2)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影响水位变化,进而形成)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影响水位变化,湖岸崩塌的时段性; 湖岸崩塌的时段性;(3)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对巢湖大闸不合理调控等人)

人类生产、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进而抬高水位,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进而抬高水位,亦是加剧 崩塌的原因之一。崩塌的原因之一。

2、水质污染 蓝藻、水质污染—蓝藻 成因:工业化、成因:工业化、城市化

(四)、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实习区内除高家边组、龙潭组和殷坑组为主要隔水层外,实习区内除高家边组、龙潭组和殷坑组为主要隔水层外,其余 地层均有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为主要特征。地层均有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为主要特征。(1)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二叠系(栖霞灰岩P 及三叠系灰岩(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二叠系(栖霞灰岩 1q)及三叠系灰岩(膏 主要为裂隙岩溶水。溶角砾岩)中,主要为裂隙岩溶水。赋水较丰富区域喻府大村 向斜和平顶山向斜。向斜和平顶山向斜。(2)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泥盆系五通组和二叠系砂岩中。主要分布于泥盆系五通组和二叠系砂岩中。(3)松散岩层孔隙水)分布不广,仅在冲沟两侧和向斜核部堆积的第四系亚砂土,分布不广,仅在冲沟两侧和向斜核部堆积的第四系亚砂土,夹 碎石块中含孔隙水,受大气降水控制。碎石块中含孔隙水,受大气降水控制。

2、地下水露头—泉、地下暗河、水井、地下水露头 泉 地下暗河、(1)泉)泉在实习基地内较为发育,最富盛名的为半汤温泉,泉在实习基地内较为发育,最富盛名的为半汤温泉,此外 规模较大者还有金银洞(泉)、和白姑洞(泉),规模较大者还有金银洞()、和白姑洞(和白姑洞 半汤温泉:构造上属震旦系—寒武系 奥陶系半汤复背斜,寒武系—奥陶系半汤复背斜 半汤温泉:构造上属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半汤复背斜,半汤温泉受走向30和310两组大断裂控制,为断层泉泉,两组大断裂控制,半汤温泉受走向 和 两组大断裂控制 为断层泉泉,从奥陶纪山仑山灰岩中流出。从奥陶纪山仑山灰岩中流出。金银洞泉:又名金庭洞泉、幸福泉,金银洞泉:又名金庭洞泉、幸福泉,该溶洞为地下河出口 发育在下二叠统栖霞组本部灰岩段(),岩溶发 处,发育在下二叠统栖霞组本部灰岩段(P1q4),岩溶发 育受走向60和310两组节理控制,泉水一般受降水补给,两组节理控制,育受走向 和 两组节理控制 泉水一般受降水补给,属下降泉。属下降泉。

(2)地下暗河)发育在王乔洞、白姑洞()、金银洞 金银洞(发育在王乔洞、白姑洞(泉)、金银洞(泉)等。(3)水井)甘露寺水井、甘露寺水井、平顶山采石场水井以及农村打的浅层地下水 水井(潜水)。水井(潜水)。

3、岩溶、岩溶作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岩溶作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 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 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岩溶现象

溶洞、地下暗河、岩溶漏斗、岩溶塌陷等。溶洞、地下暗河、岩溶漏斗、岩溶塌陷等。溶洞(1)紫薇洞)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地下河流曲折悠长,通过岩洞,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地下河流曲折悠长,通过岩洞,直 达巢湖。紫

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达巢湖。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沿岩层层面 发育。溶洞两壁上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发育。溶洞两壁上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 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2)王乔洞)溶洞也形成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溶洞也形成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中,洞内可见三级地下水 古侵蚀面,代表至少曾有过三次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发生。古侵蚀面,代表至少曾有过三次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发生。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

本次实习的水文地质工作简述

8.地质实习总结 篇八

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采样,还有资料的录入工作。此次采样以1:20万的地质图为采样单元,平均每幅图幅要采10个岩石样品和2个土壤样品。所采岩石为每个图幅区域中的各个时代的主要岩石,原则上要采新鲜样品,每组岩石样品采4kg左右。土壤样品一般要进行浅部和深层采样,浅层样品采样深度为5-20cm,深层样品采样深度为100-150cm。特殊情况下可只采浅层样品,每个样品采4kg左右,样品如果过粗的话还要过筛。

此次采样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4人,一辆越野车,一个领队,一个司机,1-2组员。由于是在野外,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早上出去时间和晚上收工时间都没准。我们基本上是一天换一个地方,有时候一天能跑上千里,真称得上是“日行千里”,但有时又很早收工。实习的前几天我还感觉挺新鲜,砸两块石头,挖几锹土,还可以到处跑。但经过几天实习后,我发现这不光是一项智力活,还是一项体力活,我的手臂开始酸痛,手掌上连泡都磨出来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渐渐适应了,手上的泡变成了老茧,手臂也不酸痛了。

我们采样的关键是找到好的岩石露头和土壤剖面,这对于我们专业的要求是读懂地质图和辨认岩石。对于岩石采样,我们最喜欢的情况是由于修公路我们需要的岩石全部被刨了出来,新鲜又好采,直接捡就行。但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岩石露头,我们必须跑上百公里。有时候我们实在找不到露头,就只得放弃那组岩石样品。对于土壤采样,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好的土壤剖面,直接用铲子铲就行。没有土壤剖面的话,我们就得用洛阳铲,这是我最不愿干的事。最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地方用洛阳铲都打不下去,这时我们只能放弃深部采样,只采浅层样品。每天工作结束后,我感觉最美的事是回到宾馆美美的洗上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的汗臭和疲惫。

我们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隔一段时间我们会休息一两天,这时我的工作是负责把野外记录录入到电脑中。但这活也不如想象中好干,前几次的时候录入速度很慢,而且感觉很无聊。但经过几次后,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录入速度明显变快了,虽然还是那么无聊。不过,看着这一行行的记录,就像看着我们这些天的工作成果,感觉很有充实很有成就感。

平时除了干活外,闲暇时间我们还会在车上唠唠嗑,挺有意思的。虽然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交流,但我很喜欢听领队和司机聊他们的实习趣事。

回顾这次实习,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跑遍了大半个内蒙古,从锡林郭勒盟到阿拉善盟,最后到二连浩特市。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我感觉这两个月过得很充实。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接触了很多人和事,豪爽干练的赵博士、幽默有趣的司机、踏实稳重的张师兄等等,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普通平凡工作者的认真,善良还有敬业,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我,并激励着我继续为地质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次实习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这两个月我基本上把各种类型的主要岩石都看了一遍,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我辨认岩石的能力。

9.嵩山地质实习教学研究 篇九

关键词:地质实习,嵩山,中岳,少林运动,河南

1 引言

嵩山意为极高之山, 地处中原大地, 主要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 西起龙门, 东至新密白寨, 北依黄河, 南横颍水, 面积达三千多平方公里。嵩山以中岳、少林寺广为世人敬仰。

嵩山以五世同堂、三动隆升为地质特征, 成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是天然地质博物馆。众多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 张伯声院士在登封市东北3.5公里, 嵩岳寺南一公里的小沟中, 发现泰山杂岩和五台山系石英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 并命名为嵩阳运动;张尔道教授观察到嵩山石英岩与出露在佛光峪以南变质较轻的五佛山系地层, 呈明显角度不整合, 并命名为中岳运动;王曰伦教授在搬倒井石灰岩层中发现三叶虫, 在少林寺岩组中发现藻类化石, 认为“下寒武统底部砂砾岩以不整合的关系超复在前寒武纪各种岩层之上, 这个运动暂称为下寒武系之前的运动, 不可称吕梁运动”, 而后在中国的前寒武系一书中正式把这一运动命名为少林运动。众多的高等院校也把这里定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如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等院校。

2 嵩山地区地质实习优势

嵩山以五世同堂、三动隆升为地质特色, 具体地质实习优势还包括地层完整、岩类齐全、构造发育、矿产丰富、人文丰厚、生活便捷。

2.1 地层完整

嵩山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 华北地台南缘;地层出露齐全,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代的地层在嵩山地区都能见到, 故被誉为五世同堂。太古界登封岩群主要分布于石牌河、郭家窑、老羊沟等地, 主要岩石组合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等;元古界主要分布于罗汉洞、五指岭、庙坡山、花峪、马鞍山、兵马沟等地, 构成嵩山的主体, 主要岩石组合为变质砾岩、石英岩、石英片岩、千枚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等;古生界在整个嵩山地区广泛分布, 主要岩石组合为砂质白云岩、钙质石英砂岩、页岩、灰岩等;中生界主要分布于大金店-告城一代, 为一套陆相碎屑岩系地层, 主要岩石组合为砂岩、泥岩等;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大金店盆地告城-李家一带, 主要岩石组合为砾岩、砂岩、泥岩、冲积砂砾石层等。

2.2 岩类齐全

嵩山地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有辉长岩 (登封市西) 、辉绿岩 (逍遥沟) 、闪长岩 (石牌河) 、花岗岩 (路家沟) 、伟晶岩 (郭家窑) 等;沉积岩主要有砾岩 (大金店) 、砂岩 (陈楼) 、粘土岩 (新新煤矿) 、碳酸盐类 (陈楼) 等;变质岩主要有变质砾岩 (罗汉洞) 、千枚岩 (中岳庙后沟) 、片岩 (郭家窑) 、片麻岩 (三皇寨) 、石英岩 (中岳庙后沟) 、混合岩 (石牌河) 等。

2.3 构造发育

嵩山地区前寒武纪三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 (嵩阳、中岳、少林运动) 形成了今天嵩山地区的主体地形地貌;嵩阳运动 (约25亿年前) 使登封岩群强烈褶皱, 形成了以东西向为主的线型褶皱和穹窿构造, 在鞍坡山、大塔寺、清泉沟、大仙沟、玄天庙等地均有明显的构造界面, 其中在嵩山主峰南坡界面最为清晰, 表现为嵩山群底部的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登封岩群之上;中岳运动 (约18亿年前) 改造了嵩山群, 使登封岩群遭受了强烈褶皱, 不整合面发生弯曲, 在少林水库西山脊、挡阳关尖哨、唐庄井湾一带均有明显的构造界面, 其中尖哨一带界面最为清晰, 表现为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底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之上;少林运动 (约6亿年前) 使基底断块翘起, 南高北低, 在御寨山、嵩山北坡、尖哨等地均有明显的构造界面, 其中少林寺西山柏峪沟界面最为清晰, 表现为下寒武统辛集组与下伏震旦系罗圈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后期还有加里东 (奥陶纪末) 、华力西 (泥盆纪末) 、印支 (三叠纪末) 、燕山 (古近纪) 、喜山 (新近纪) 等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导致嵩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基底、盖层、断陷三阶段演化, 其中基底演化阶段形成的褶皱构造主要有大塔寺复背斜、五指岭复向斜、御寨山复向斜、摩天寨-石门沟复向斜等;断裂构造主要有嵩山北坡正断层、王峪正断层、龙潭寺正断层、西窑村正断层、鞍坡山逆断层、水磨湾逆断层等;盖层演化阶段形成的褶皱构造主要有登封大背斜、大金店大向斜、登封大背斜南翼断裂带、大金店大向斜南翼断裂带、五指岭断层、唐窑-中岳庙断层等;断陷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了颍阳-大金店-告城一带新生代断陷盆地。

2.4 矿产丰富

嵩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矿产种类41种, 主要有煤炭、铝钒土、石灰石、硅石、花岗岩、麦饭石等, 其中尤以煤炭、铝钒土储量为大, 煤炭保有储量31亿吨, 铝钒土2.4亿吨, 是全国15个商品煤生产基地之一, 是河南省两个铝钒土基地之一, 现代装饰材料花岗石储量30亿吨, 品种齐全, 质量上乘, 硅矿储量8亿吨, 被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誉为神奇的“嵩山药石”—麦饭石储量2亿吨。

2.5 人文丰厚

嵩山意为极高之山。《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 “崇高”之名缘结于此。《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 皆在河洛之间, 故嵩高为中岳, 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主要分为太室山 (启母庙) , 少室山 (少姨庙) , 皆得名于治水泽民的大禹的第一个妻子 (涂山氏) 和第二妻子 (涂山氏之妹) 栖身地。另有儒释道三教荟萃, 北魏时建立的嵩阳书院 (太室山南麓) 是儒家的象征, 北魏时建立的少林寺 (少室山南麓) 是释家的象征, 秦时建立的中岳庙 (太室山东麓) 是道家的象征。历代儒士与僧道交游于嵩山, 在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碑刻, 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等人文景观, 同时也有自然景观“嵩山十二胜景”:潭贯珠琼将流, 嵩阳洞天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钱, 御寨日落苍谷口。石池高耸云崖畔, 石僧迎实站山头。石笋闹林柏涛滚, 珠廉飞瀑震山吼。高峰虎踞云天啸, 猴子观天盼解咒。熊山积雪稍奇观, 峻极远眺天地悠。

2.6 生活便捷

登封市就在嵩山脚下, 作为以“禅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城市, 登封市交通便利、住宿便捷、物产丰富, 生活十分方便。交通有207国道与237、316省道贯通全境, 郑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 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住宿有禅武大酒店、鹿鸣山庄、少林国际大酒店、御寨山庄、天中大酒店、中岳旅社等。

3 嵩山地区地质实习内容

嵩山地区是天然的地质实验室, 有着十分明显的地质优势。众多高校把嵩山作为地质认识实习的基地, 而地质实习线路也众多。

3.1 路线一:登封市区—玉皇庙断层

由登封市区经中岳大街、嵩阳路、县道X048到玉皇庙村西的书院河西岸, 观察玉皇面断层、断层标志及性质, 侵入接触关系, 学习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采集新近系砂砾岩标本, 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路线二:登封市区—逍遥沟辉绿岩墙—峻极峰

由登封市区经中岳大街、嵩阳路、嵩山书院到逍遥沟, 观察辉绿岩墙侵入接触关系, 认识辉绿岩、混合岩, 采集两种岩石标本, 绘制地质素描图, 然后参观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和新建的嵩山地质博物馆, 经老母洞拾级而上, 考察嵩阳运动遗迹, 登“峻极远眺”黄河。

3.3 路线三:登封市区—陈楼煤矿—陈楼古生物化石群

由登封市区经国道207到大金店镇陈楼村, 观察大占砂岩、煤层、陈楼古生物化石群, 认识砂岩, 无烟煤、煤矸石, 腕足、珊瑚、海百合等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 采集砂岩、古生物化石标本。

3.4 路线四:登封市区—教练场—烈士陵园

由登封市区经中岳大街、嵩阳路、颖河路到教练场, 观察各种花岗岩及嵩山麦饭石, 采集各种花岗岩及嵩山麦饭石标本, 返回后瞻仰登封烈士陵园, 缅怀先烈。

3.5 路线五:登封市区—中岳庙—后沟

由登封市区经中岳大街、少林大道经中岳庙到达后沟, 观察少顶山背斜、共轭剪节理, 罗汉洞组石英岩、五指岭组千枚岩岩性特征, 石英岩中的斜层理、交错层理, 采集石英岩、千枚岩标本, 绘制少顶山背斜素描图, 返回后参观黄盖亭和中岳庙。

3.6 路线六:登封市区—三皇寨—少林寺

由登封市区经中岳大街、嵩阳路、大禹路到达三皇寨, 沿少室山西坡栈道至少林寺, 沿途观察太古宙片麻岩、断层角砾岩、远眺“中岳运动”、陡立岩层与尖棱褶皱、石英岩顺层节理, 绘制中岳运动地质剖面图, 参观少林寺。

4 教学考核评价

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 除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 进行全方位教学。

激励方面有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每天评选、中期评选、公开表扬、加平时成绩等措施, 具体优秀方面有: (1) 对野外地质记录规范完整同学的评选; (2) 对野外采集标准样品同学的评选; (3) 对野外素描图和地质剖面图绘制科学同学的评选; (4) 对每个实习点地质工作标兵的评选; (5) 对野外地质实习优秀同学的评选。

考核评价注重阶段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合。阶段性评价主要包括: (1) 每个实习地点在野外工作方法、标本采集等方面表现优秀同学的评价; (2) 每日野外记录、图件绘制科学规范同学的评价; (3) 每个阶段野外地质实习综合优秀同学的评价。综合评价主要包括: (1) 野外地质实习表现 (30%) , (2) 野外地质实习记录 (30%) ; (3)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40%) 。

野外地质实习在注重培养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对学生野外工作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野外工作精神方面包括: (1) 地质工作是探究自然奥秘, 为人类提供可利用资源的工作; (2) 地质工作应有不怕累、不怕苦、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 (3) 地质工作中注重安全和科学的野外工作方法。

人文素养培养包括: (1) 嵩山是三教荟萃之地, 天地之中, 荟萃人文精华; (2) 少林禅宗的武德在这发扬光大; (3) 嵩山自然风光雄美,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

总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嵩山这得天独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天然地质实验室的优势, 注重实习的激励措施和考核评价, 注重培养野外工作精神和人文素养, 从而通过地质实习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 训练实践技能, 培养科学精神,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0.地质实习自我鉴定 篇十

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地质认识实习就是引导让一年前对地质学还一无所知的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地球,即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我们过去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地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学过的矿物岩石的知识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就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识别能力会愈来愈强。

此外,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有烈日当头,有雨打风吹,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汗如雨注,下雨时,雨水浸透了衣服和鞋子,最后一天,有不少同学有晕车的现象,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11.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篇十一

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kw。水库在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 十一五 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一遇洪水位为7.23m,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 ,、石方5.01万 、混泥土方1.16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实习总结

12.地质专业实习生的自我总结 篇十二

一、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专业词汇量大是专业性英文著作的重要特点之一。一般英文著作中,专业词汇所占比例可达30%以上,大约需要掌握5000条左右的词汇,才能够比较顺畅地阅读专业文章。因此,掌握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是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著作的基础。

(一)词根、词缀记忆法

了解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对准确理解石油专业词汇的词义有很大帮助,同时使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记忆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知道词根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词缀的意义,就可得出单词的完整含义。下面举几个例子。

1) meta-是一前缀,表示“变化”的含义,-morphic表示“坏的一些性质和东西”,所以,metamorphic (n.)表示变化的东西,即变质岩。

2)-graphy是一个词根,表示“用形象或直观的方式表示或描述”的含义,geo-表示“地,大地”,所以,geography (n.)表示关于大地的论述,即地理学,地理。

3)-fy是一个动词后缀,表示“…化”、“使成为…”、“变成…”,它的对应名词后缀为-faction或-fication。所以,petrify (v.)表示使石化,petrification (n.)表示石化作用。

(二)词形词意法

bed原意表示平坦的面,普通英语中多指床,专业英语中多指河(湖、海)床(底)、一层,bedaccretion为河床淤高;bedded表示已经成层的、层状的,bedded deposit层状沉积、沉积矿床;bedding形象地表示在沉积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层理,horizontal bedding水平层理,beddingsurface (plane)层面、层理面。

(三)专业术语法

许多专业术语都是由专业词汇构成的,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词汇记忆。如:marine geology海洋地质学;structuralgeology构造地质学;mininggeology采矿地质学或矿井地质学;petroleum geology石油地质学。

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些学习词汇的方法,可以使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为复杂长句的句子分析和翻译奠定基础。

二、句子结构分析和翻译

石油地质外文文献中的句子往往结构复杂,长难句较多,虽然专业英语一般都安排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但是对长难句的分析和翻译还是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专业外语的实际教学要在适当复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引领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确定主次关系,增强学生划分主、谓、宾、定、状等句子成分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涵义。例如:

The oiland gas tend to rise and willeventuallyreach the surface ofthe earth and be dissipated unless theyencounter a barrier which stops the upwardmigration.

分析:unless they encounter a barrier which stops the upward migration:unless(除非)是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后面又有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意为:除非它们能遇到阻止他们向上运移的障碍。本句译为:油和气趋于上升,除非它们遇到障碍阻止向上运移,它们垂直升到地球表面消散掉,这样的障碍能够形成圈闭。

句子结构分析的能力,是英语能力的综合体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把这种训练贯穿到课文教学的始终,才能获得成效。在实际授课构成中,教师可以先对课文不做解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来了解大意。在通读后,学生们会发现有的句子已经明白意思,而有些复杂的句子要分析。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概的基础上,教师再对课文中长复句做结构分析,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经教师指导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组织和处理,最后,抽查多个学生的翻译情况。通过学生间译文的比较、分析、修改,最后得到一篇比较理想的译文。必要时,教师还应给出翻译范文。

在训练学生翻译能力时,应根据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适当地介绍一些翻译技巧。如: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长难句的拆分与组合等等。

三、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英语专业英语翻译的教学和改革任重而道远。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高职英语翻译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实现高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新形式下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摘要:专业英语作为一种职业英语, 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都具有不同于基础英语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总结专业英语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教学方法,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词汇,翻译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的发展途径[J].中国翻译, 2004.

[2]高璞, 姚志刚, 赵靖舟等.石油地质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中国地质教育, 2009.

[3]瞿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上海科技翻译, 2004.

[4]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3.

13.地质专业自我介绍 篇十三

My dear professors,Good morning, I am glad to be here for this interview.First of al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 21.I come from ***, Hubei province.I will graduate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in July.And my major is ***.My hometown is located in Jianghan plain, the middle south of Hubei.Jianghan plain has always enjoyed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and the Jianghan oil field is located in it.Benefiting from the surroundings where I grew up, I have showed a great interest in nature since I was a child.Due to this reason, I prefer the earth science than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s as my major aft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Generally speaking, I am an open-minded, modest, hard work, positive person.In my spare time, I like running, table tennis and badminton.I also like reading all kinds of books, especially Chinese literature.Recently I have attended a course of traditional sinology.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relax me but also enrich my knowledge.During four years, I have learned some basic courses of Geosciences, such as general geology,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so on.When I was a sophomore, I applied to serve as a guide of the Yifu Geology Museum and do a good job there.In summer holidays, we have the 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s in different places, like Zhoukoudian and Zigui.These practices provided me good opportunities to enrich my practical skills as well as to travel different places.In the fields, geological phenomenon like fold, fault are everywhere, even the most ordinary rocks have experienced all kinds of complicated geological process.Geochemistry, which is a means of studying geology, provides us some microscope clues of ge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we cannot find from the surface.I think that a geologist is just like a detective engaged in exploring some cases take place on the earth.After four years, I realize that geology is a rigorous and profound discipline.The old generation dedicate to geology career with enthusiasm.Their spirits and knowledge impress me and make me aware of my shortage and innocence as well as my aspiration.That is why I need to pursue further studies.Firstly, I always believe that one will easily lag behind unless he keeps on learning.So I struggle to keep learning in the time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Furthermore, the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ossesses the best professors and the best resources.She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geochemistry research.If I could get the chance to study here, I will try my best to obtain new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xplore truth.I hope my efforts deserve your recognition.That is all, thank you!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案例下一篇:初中数学国培学习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