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2024-09-25

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精选19篇)

1.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一

栖凤渡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具体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切实推动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加速我校教师队伍的成长进程,使我校教师队伍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要,为我校提高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成为品牌学校而努力。

二、培训目标

培训工作将在师德和业务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以教育科研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教育综合素养。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 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思维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培训,营造交流和合作的氛围,有效整合本校教育的优质资源,推进创新教育,提升本校的教育品位,继续打造教育品牌;

3. 通过培训,尝试实践本位的培训理念,摸索教师校本培训的新途径。全面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使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全校各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核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为指向,将重点落实在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努力做到既体现高度的理论学术水平,讲求前瞻性;又注重与教师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讲求务实性。具体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方法和教育教学技能等四大块。对每一位教师提出本学期培训的最基本要求:读一本课改理论书籍;上一节校级示范课和写一篇教学心得的文章。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期半年(2012年2月-2012年7月)。

五、培训形式

培训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教研的需求,培训过程强调参与、对话和互动,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具体的培训形式包括:

(1)学校集中培训:单周一下午统一由教研处集中培训40分钟。

(2)骨干教师培训:由教研处组织骨干教师培训;

(3)科组教师培训:由科组以科组活动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每2周 1次,形式以要籍导读、教育沙龙、集体备课、教材研究等形式,要求教师均能上一节示范课、公开课并进行说课、评课。

(4)教师自主培训:个人自学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每人最少要读一本课改理论方面书籍,写一篇教学心得。

六、培训模式

培训将充分体现“自主研修”的特色,以课题研究为轴,结合本校教研课题:“生本教育理念实施”、数学教学中“如何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如何指导语文活动课”等。以系统读书为主,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培训资源,通过“反思――学习――探究――感悟”的过程,个性化地吸纳培训活动提供和创造的信息,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见解,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水平,迅速提升教师整体教研、教学水平,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七、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每人以160元(最低要求)计算,全校约需经费13000元(包括资料费、交通费、报告出席费等),经费渠道来源以学校自筹为主。

八、培训组织

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成立学校培训小组,明确责任,保证培训的正确方向和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1)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美兰 副组长:雷伟

员:李邦松 邓云峰

(2)校本培训工作组 组

长:曹嵘 副组长:张红霞

员:曹云华 陈巧寅 陈清平(3)校本培训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罗君华(苏仙区教研室主任)曹礼坚(苏仙区教研室副主任)李群学(苏仙区教研室副主任)

九、培训管理

由学校教研处实行对教师的校本培训管理,负责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学习,过程及学习情况的考核,学习成绩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学校、各科组、备课小组的学习;培训活动都要做好记录、出席教师签名、教导处检查、学校主管领导批示等。培训工作结束前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总结,表彰先进科组、备课小组和个人。

2012年2月8日

2.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二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 但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 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 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 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 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 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 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 本科学历310人, 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 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 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 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 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 笔者不断思考对策, 经过多次实践, 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 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 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 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 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 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 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 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 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 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发布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 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 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 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 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 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 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 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 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 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 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 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 发布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 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 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 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 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 笔者在培训伊始, 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 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 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 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 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 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 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 资料也比较充足, 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 技术太深奥。鉴于此, 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 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 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 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 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 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 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 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 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 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 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 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 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 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发布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 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 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 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 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 (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 。二是教师先选课, 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 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 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 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 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 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 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 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 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 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 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 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 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 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 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 这样既能保证进度, 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 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 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 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 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 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 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 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 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 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 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 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3.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三

【关键词】中职 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63-02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因此,不断被赋予新含义的校本培训又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教师培训的主流。本文在实证分析教师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校本培训的改进及几个要注意的关系。

一、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的实证分析—— 以广西某所中职学校为例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研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象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3份。问卷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下面表1的统计数据反映,95.7%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及研究生,76.3%的教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0.5%。综合分析教师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有着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但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居多,他们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多数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青年教师也不同程度地缺乏教学经验,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技巧。

(三)学习培训及期望情况

(1)在“学习培训机会”方面,10.1%的教师认为较多,29.2%的教师认为正常,而40.5%的教师认为较少,20.2%的教师认为没有接受过培训。统计数据反映,教师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

(2)在“学习培训类型和方式”方面,60.2%为校本培训,6.7%为国家级培训,15.5%为省区级培训,16.7%为行业学会等培训。此外,通过数据统计与访谈了解到,在培训方式上,以专家讲座,经验分享,教学与企业现场观摩等为主,涉及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少。总体而言,目前教师学习培训渠道以校本培训为主,兼顾各类培训。形式上较依循旧例,创新不足,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在“学习培训动机”方面,分别设计了7个子项,选择比例分别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57%)、“丰富知识面,增强竞争力”(46.2%)、“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41.5%)、“晋升职称要求”(21.5%)、“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18.3%)、“培养团队人脉关系”(16.1%)、“完成培训任务需要”(2.2%)。调研反映教师培训动机较明确,与自身专业发展较紧密结合。

(4)在“学习培训内容”方面,选择比例为“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38.7%)、“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36.6%)、“提高教学方法技能知识”(34.4%)、“教育教学新理念”(32.3%)、“岗位实践能力”(32.3%)、“教改科研方法知识”(26.9%)、“评价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25.8%)、其他(3.2%)。调研反映,教师培训期望多方面,但都围绕教学一线各要素,这与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现状息息相关。企业用工要求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多样化等因素,迫切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方法与能力。

(5)在“学习培训效果”方面,20.1%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较好,而54.4%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10%的教师认为培训无效果。从调研访谈反映,目前教师培训偏理论性,针对性不强,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培训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提升中职教师专业素质校本培训的探析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校本培训的良性开展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从机制和制度上加强与完善,确保校本培训的良性开展。既要完善组织架构,设立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教师发展中心,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过程管理和指导,又要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不仅要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而且还要建立约束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注重建立教师培训资料库,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也为教师对专业成长过程进行系统反思提供依据和工具,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搭建平台,融入各类培训内容,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目的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具有阶段性特点,且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工作化特征。因此,学校要从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平台,融入“全员培训提高”“新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提升”“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培养”以及“教研、科研、课程开发为驱动的多元培训”等各类培训内容,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有机联动网络。

(三)丰富培训方法和形式,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丰富校本培训的方法和形式,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非常关键。一是校本培训应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实践性的特征,引入行动导向的培训理念,采取项目化、案例化、现场参观等具有“参与式”“体验式”特点的培训方法,融理论于实践中,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中做,做中学”。二是可设置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导师的集中辅导、以老带新指导、沙龙对话、现场诊断等方式,使教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以行促思,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校企联手,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和“培训+技术”等方式,建立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培训体系,使教师更加准确地理解实际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反馈教学。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突破传统培训的时空局限,使教师可以采用同步和异步,实时或非实时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灵活地根据个人需要安排学习时间、选择课程和教师。

(四)注重校本培训人文内涵,增强教师的认同感

校本培训在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外,也要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注重人文精神熏陶,丰富校本培训的人文内涵,包括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同事及同行之间关系的内容。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让教师对“事业心是从教的前提”“责任感是为师的本分”“创造性是教师的生命”的内涵及意义达成共识,从而促进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增强对校本培训的认同感。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学校与教师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的教学研究与互助交流融合在一起的培训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与教师是两大主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发展,其中教师是关键,学校特色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与反思

对教师而言,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校本教育培训为主要模式,培训活动贴近教师职业生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项目开展研究,创设自我反思、同伴交流、专业支持的校本教育文化氛围,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的内生力,是开展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的成果才能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校本培训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三)团队与个人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与研修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之一,个人的学习研修离不开教师团队文化的土壤,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与沟通—— 深入观察他人的学习研修过程和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研修方式和方法,进而取长补短,习得学习研修策略,是促进学习研修成效的有效途径。个人研修旨在确保教师个体在研修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色;团队研修旨在搭建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和建立交流的通道,形成合作共享的教师团队文化。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既兼顾了教师的个性和主体性,又为教师团队合作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总之,尽管校本培训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被赋予不一样的含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进步以及需要,校本培训所囊括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它不再仅是一种培训,而更主要的是培养、培植、培育,是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的基石,是培植教师团队文化的根基,是培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沃土。

【作者简介】许 毅(1963— ),男,南宁市人,汉族,高级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机械制造与加工;项小华(1972— ),女,福建连成县人,汉族,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4.教师校本培训计划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屯小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主线;以多形式、多层次、学用结合、讲求实效为原则,构建我校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新格局。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要求:

1、培训的内容以学分形式出现。每参加一次培训,就得相应的学分。学期结束后,核算培训的总分,60为合格,70-80为良好,90分为优秀,作为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的依据。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2、参加培训时,请到教导主任处签到,以签到为准,不得代签;不迟到、不早退。

3、培训对象多是自愿参加着,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选择,培训期间不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四、培训菜单:

时间地点培训人或负责人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分值

10月17日 15:55-16:30四13教室王传钧写好粉笔字自愿参加者10分

10月22日 16:10-17:00报告厅何传兰班级管理与小干部培养自愿参加者10分

10月31日 13:10-13:50机房胡安兵ppt以及视频制作自愿参加者10分

11月5日 16:10-17:00报告厅童培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各相关学科教师10分

11月19日 16:10-17:00待定教研组长负责观看学科名师课堂教学光盘自愿参加者10分

11月21日 13:20-14:00美术教室周文如何画好简笔画自愿参加者10分

11月26日 16:10-17:00报告厅胡昕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自愿参加者10分

12月10日 16:10-17:00报告厅许金芝情绪管理和自我减压自愿参加者10分

5.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五

为提高我市新招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尽快掌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增强教育教学技能,成为懂规范、能教学的合格教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实行‘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今年新招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了解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道德风范,明确新时期青年教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学习掌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培训,引导新入职教师在工作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向综合全面发展。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快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培训思路

本着服务教学一线,方便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宗旨,结合新任教师实际及我市教学现状设定教育教学通识和学科教学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内容;采用专家集中面授引领和网络远程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项目的考核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多方评价等方式,让新教师们既能把已丢失的专业知识拾回来,又能领悟到教育大师们传授的宝贵经验,使之在教学中实践中得以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标。

三、培训对象及时间

培训对象: 20XX年前招录的XXX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四、培训时间:

1、第一阶段,集中学习(专题讲座)20XX年7月17日——7月30日

2、第二阶段,网络远程研修

20XX年8月1日——11月9日

3、第三阶段,自主研修及教学实践

20XX年11月12日—20XX年5月

4、第四阶段,考核与结业

20XX年6月-7月

五、培训内容简介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

1、教育政策法规:着眼于当今教育形势下的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为依法执教打下基础。

2、师德修养:着眼于了解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基本礼仪,增强初任教师的专业意识,确立敬业爱岗为教育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正确思想。

3、班主任工作常规:着眼于班级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等,结合实践为新教师提供班级管理的方法。

4、教师心理健康:为新教师应对工作与生活环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为其专业化的发展提供指引。

5、教材教法研修:熟悉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熟知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及重难点。了解基本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法。

6、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着眼于教学中最常用的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网络远程学习操作方法简介等。为新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作引导。

7、说课、听课与评课:让新教师了解说课、听课与评课的基本方法,为其开展教学常规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阶段、网络远程研修

本阶段新入职教师参加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本教师工作坊区进修学校开发,新入职教师参加网络远程学习

第三阶段,自主研修及教学实践

上阶段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将继续开放至20XX年6月30日,供学员自主研修;进修学校和学员所在的学校协作为新入职教师指派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学员接受本单位的工作安排开展教学实践。

本阶段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学科教学、研训活动、班主任工作及其它教育工作。

第四阶段,考核与结业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对学员为期一年的学习进行综合考核。对未合格的学员给与继续延期考核或终止培训,为合格人员颁发结业证书

6.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篇六

以省市育人工作座谈会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暑期校长读书会精神,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校本教研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工作目标及重点

1、树立意识:终身学习、为生服务、立德树人。

2、探索“知心课堂”,提高课堂实效,促教师专业成长。

2、跟踪教师制定的专业发展规划,努力达到目标值。

3、配合学校特色项目“善行文化”教育,收集并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

4、深层探究课题研究和结题工作,共同成长。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构建和谐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学习师德规范,以先进促奋进,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开展师德优秀教师教育经验介绍会,引领全体教师向身边的师德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人民。

2、实践探索“知心课堂”,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课前准备基于学情,教学组织顾及全体,评价激励关注个体,师生关系体现亲善”,这是我校构建“知心课堂”的初步设想。教导处和各教研组要强化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沉下心来做“真教研”,不断总结和明确“知心课堂”的要素、常规等,引领全体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更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动性,牢固树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意识。要根据我校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准确地研判学情,在教学目标上“重基础”,在教学内容上“降重心”,教师要浅浅地教,使“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拓宽更大空间,让学生能静静地读、好好地想、慢慢地练,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3、助推专业发现,提升教师人生价值。

做好教师专业发展两年规划的动态管理,适时引导、指导教师视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目标调整,并及时做好“期中”考核和“期末”评价,使“规划”真正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展开“双翼”,“飞”起来。“双翼”分别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全体教师要通过自觉、反复地听(听课、听讲座、听报告)、读(读专著、读教辅)、写(写反思、写案例、写论文)、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题)等不断吸纳新理论、实践新理念。通过信心鼓励、培训支持、平台助推等方式来为老师搭台铺路,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4、做好项目研究,保证特色层次。

一要做好课题研究。我校《小学开展善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温州市教科规划课题。切实做好该课题研究的工作,将有助于为我校的发展性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发展性项目的实施,也为本课题研究丰富了行动研究的.机会。因此,各科室和全体教师要以真实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来保障我校课题研究与特色项目的“双丰收”。二要做好课程开发研究。全体教师要在传统文化阅读课和善行实践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加强研究、探讨,不断提炼、收集、整理善行教育的系列主题、内容及序列目标,教导处、少总部要梳理出善行教育读本的雏形。

5、鼓励教师读书,不断提炼自身

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并通过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沙龙等,营造学习气氛,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学年教师必读书目《善有善报》,要求每位教师在周前会上进行“沙龙论学”,与全体教师分享心得体会。

四、培训形式

1、开展一人一课活动。

2、专题交流。请专家讲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观摩研讨。人人上一堂常态课。

4、实践反思。课后反思,总结经验。

5、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论文评比和课题申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素养。

五、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高启罗

副组长:翁士锴

组员:包素琴吴晓燕苏斌英潘剑峰

2、营造浓郁校本培训氛围,让老师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创设良好培训环境,在经费、设施、时间、地点安排给予保证。

3、评价及考核,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全程记录,将纳入绩效考核中。每次培训做到次次记录,次次签到。

4、建立校本培训档案资料

六、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好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开学初师德学习

3、召开上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会

4、随堂听课

5、召开备课组组长会议

十月份:

1、专题培训——善行教育

2、教师读同一本书

3、教师经验交流

4、集体备课

5、师德学习

十一月份:

1、专题培训——善行教育

2、读书心得交流

3、“知心课堂”教学展示

4、召开课题小组会议

十二月份:

1、师德总结

2、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年度考核认定

3、校本年度教师个人学时录

7.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为促进教师内涵的提升, 确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

我们认真分析了“构成教师发展的基本素质”, 即:先进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职业形象, 多元的知识结构, 多向的教育交往, 完善的能力结构, 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我们围绕促进教师成长的诸多要素, 确定了以“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研究项目为培训内容, 并规定这些内容必须内化为教师的素质。由于培训内容全面且系统, 因此每项内容都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作用。我们采取分段 (每三年一个周期循回培训一次) 、分层次 (全体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对应安排培训内容) 、有重点 (对每项培训内容, 每学期都要有专题培训部分) 地安排培训内容, 努力摒弃过去教师终身“磨道式”的发展现象, 积极形成“螺旋式”的有效的发展通道, 促进了教师内涵提升。

二、为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制定了科学多样的培训方法

我们遵循教育专家邓研教授开展的从“外铄”到“内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轨迹理论, 不断强化培训内容, 开展了教育观念、理论业务知识、技能等多项专题培训, 从而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 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在本岗位上的自塑、自练, 让他们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开发, 以积淀育人智慧,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实施的是以训带学, 以学促教, 训、学、教一体化的模式。每一次培训前, 我们都要先进行调研、分析, 切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最需”, 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以增强培训工作的链条效应意识, 从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结束。特别要强调, 每次培训后, 必须要布置一些能让教师回味、思考的问题, 从而让他们形成反思, 有所收获。我们的培训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集中专题培训

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 有针对性地确立专题, 开展专家、领导讲座式的校本培训。其主要内容有:师德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培训、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训等。

(二) 主题培训

每学期或每学年, 每个教研组需确定一个或几个教研主题, 围绕主题以学科课堂为载体, 来进行主题教学研讨, 从而确保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对每个主题的研讨都要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 总体形成“问题与设想——设计与实施——效果与讨论——反思与总结四个过程。

(三) 结队培训

发挥新老教师的各自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效果。学校应把新老结合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来加以落实, 并且每学期都要有明确目标, 最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学校还通过采用同年组结队、名师带教结队等方式, 促进了各层面教师的共同提高。

(四) 自主式培训

班杜拉 (bandurou) 教师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强, 自信心越强, 教学活动中越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并持之以恒。它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主式培训, 就是要让教师产生自我效能感。新课程所需的是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而这样高水平的教师的培养, 不是光靠学校的直接培训就能做到的, 更多要靠的是教师“自主式”的学习, 不断钻研历练自己、质疑自己、挑战自己, 进而逐渐获得专业化的提高。在培训中我们应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主阅读, 多进行理解反思, 构建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五) 课题式培训

课题式培训, 旨在通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 来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 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为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成立了规范高效的培训管理机构

(一) 健全组织, 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以师训副校长为副组长, 以各科室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是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 拟定目标计划, 提供人、财、物、时、信息等方面的条件。副组长的职责是落实教师校本培训的实验方案, 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并扩大管理参与面, 进行校本培训效果的测评等。

(二) 建立一个融培养、培训、管理于一体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

我们在校本培训中推行了教师成长档案盒管理, 即让每一位教师都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 利用档案盒来记录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足迹。盒里有各类信息表、发展计划、教育信息、知识与技能鉴定、培训学习记录、荣誉称号、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论文、精彩案例、个人作品、学生获奖情况及其他个性化内容等。这样教师在档案盒中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教师成长档案盒符合教师评价的动态管理理念, 由以往教师评价的鉴定性、总结性向激励性、过程性转变, 既促进了教师个人的发展, 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校本培训是根据教师的成长需要而开展的, 培训过程要体现出渐进性, 培训内容要体现出适度性, 培训效果要具有实效性, 以促进教师成长的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三项策略, 我校坚持了校本培训的长效化、规范化, 形成了校本培训的有效运行机制, 切实保障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摘要:“校本培训”, 是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 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为目标, 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方式, 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的在职培训模式。它是以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教师自主研讨、自主学习为根本的, 从中可凸显教师个性, 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制度。

8.走向教师本位的校本培训 篇八

一、以“教育理论学习”为载体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很早就组建了“教师理论学习社”,从苏霍姆林斯基到赞可夫、从顾泠沅到孙维刚、从李镇西到魏书生,一本本的教育书籍充实了教师的心灵,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有些教师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把个人阅读感悟和教学心得及时整理下来,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看书学习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方式,学习知识理论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二、以“课改沙龙活动”为载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冲突和教学方式的困惑。教师之间迫切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平台,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了“课改沙龙活动组”。在“课改沙龙”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培训走近教师。“课改沙龙”活动给了我校广大教师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遇和良好平台,参加研讨的教师围绕沙龙活动主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课堂。

三、以“教学案例反思”为载体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常常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带给人以直接的借鉴与启示。案例分析凸显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在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们常常就某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片断,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有关情境,然后让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透过教学案例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规律或教学理念,并把自己的观点及时进行整理,对教学实践或教学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四、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

学校在新教师报到之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安排学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督促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从而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五、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

我校积极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学校优秀教师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在本校教师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六、以“教师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活动。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学校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协作组”。随着协作组的成立,学校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内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日常教学;既开展教学观摩,又进行案例反思,从课题研究档案的建立到课题研究的展示,都让人感到学校课题研究的实在和有效。

七、以“学科教研中心”为载体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之间越来越意识到必须让教育科研回归课堂,用新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焕发教育科研的生命。于是在学校教师群体中,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形成了“学科教研中心”。“学科教研中心”由学校教师中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领衔,成员包括学校教师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学科教研中心”的成立,整合了学校优秀教师资源,跨越了年级的限制,改变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成员之间相互主动听课、积极评课已经蔚然成风。

全新的校本培训载体,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让学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9.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九

时间:2010-3-30 16:01:57 点击:1826 热【 字号:大 中 小 】

一、指导思想及培训目标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决定因素,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要结合部署,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立足校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专业技能过硬、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原则

1、以校为本。即基于学校实际,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本,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2、以人为本。即基于教师实际,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组成:校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为成员。

职责:对培训工作进行计划、总结;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对培训进行一定的考核、奖惩。

2、培训负责部门:办公室

3、主要协助部门:工会、教务处、学生处

四、培训内容及主要措施

在认真落实上级统一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前提下,我校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宗旨的校本培训。

(一)、主要内容及任务分工

1、政治理论、师德素养:由工会在党总支的指导下完成。

教工政治理论学习定于间周一次,师德活动月、教师节等要组织专题活动。

2、德育管理(含心理疏导):学生处

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及寒暑假集中进行班主任培训。

通过培训主要帮助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教给班主任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增强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3、教学理论及课堂教学能力:教务处

教学理论:主要是学分制、课程改革理论的研讨学习。

教学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备课、课堂组织与调控等

教科研能力: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培训与研究。

4、专业技能:教务处

专业教师要朝着一专多能的目标努力,每位专业教师确定本的主要培训科目(如数控车工、线切割等),除利用课余时间的自学外,学校根据设备情况集中安排一定时间、指定专门培训教师组织专项培训。并通过校内考评(课由企业命题)、竞赛等方式,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二)、主要培训形式

要做到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统一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1、专家、领导、干部、教师的讲座、辅导报告。

2、借助网络、书刊等进行个人自学、撰写学习体会。开展教师阅读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高质量的学习体会或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将《红蕾•教育文摘》作为校本培训阅读工程必选阅读书刊,每月组织一次以教研组、处室为单位的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上交一篇有内容、有意义的学习体会。鼓励教师积极向教育信息网和《红蕾.教育文摘》有关栏目投稿,对学习体会被录用的教师,学校予以奖励。

3、交流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共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组织研究课、交流会,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自己提高,促整体水平提高。

4、观摩欣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改、教学、师德录像等。

5、通过撰写案例、论文、叙事文章等,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每年进行一次校内专项评比,优秀的文章可大会交流或编辑成册。

6、适当时机地外出参观交流等。

7、组织专业教师深入高校、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利用校外资源做好培训。

(三)、培训管理及措施保障:

1、个人制定自身专业发展中长期目标及培训目标,以此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2、加强培训过程监督:培训活动要有记录,活动后及时通报培训情况。

3、要加强培训工作的考核。学年末组织一次以校本培训成果展示形式为主的总结表彰大会。通过比赛、展示、评选等方式调动大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对培训情况每年进行考核,且将考核情况与岗位聘任等挂钩。

10.白亭东小学暑期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

校本培训方案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科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13年暑期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立足校本、全员参与、理论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以培养具有教学规范意识及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开放灵活的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学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教师,实现培训后能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3、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通过培训,使参加学习的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提升,真正成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的、受学生爱戴和家长欢迎的教师群体。

三、实施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方式,校级领导、业务骨干为主讲人,同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培训体会。

四、培训对象

我校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

五、培训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培训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解读等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师德修

养和法制素养,提升践行师德能力和综合教育能力。

2、学校德育工作培训

着重学习当前学校学生思想特点、教师德育工作重心、方法、策略,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文明、守纪、明理、勤学”的一代新人。

3、教学管理培训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重点在备课管理、单体备课管理、作业训练管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等。

4、教学能手及班级管理能手经验交流

5、修订后的学校规章制度学习

六、培训时间

共2天半,于8月25-27日进行。

每天上午7:40-11:00下午3:30-6:30

七、培训地点

1.集中培训在会议室进行。

2.分组讨论自行安排。

八、暑期培训工作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九、注意事项

1.各位老师要严格按照学校培训方案认真参加培训,培训日每天上

午7:40,下午3:30教师签到结束,培训期间,任何教师不得迟到、缺

席、早退,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学校将培训成绩计入各位教师的业务档案。

4.凡长期病假外,皆需参加培训,如有未能参加者,需向校长请假。

5.学校会议记录员要做好培训记录,教师要做好各人学习记录,写

出学习心得,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结束,学校要将教师签到簿、学

校培记录、教师个人学习记录、校本培训总结、过程图片资料一并上报教

导处存档。

十、培训日程安排

见附件。

麦岭镇白亭东小学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日

附件:麦岭镇白亭东小学2013年暑期教师校本培训安排

附件:

麦岭镇白亭东小学2013年暑期教师校本培训日程安排

11.强化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篇十一

【关键词】培训 学习 反思 互助 引领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4-02“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培训活动。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方式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下面是我校实施校本培训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首先从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始。近年来学校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把创建学习型学校当作学校的核心任务抓,创设浓厚的教师学习氛围,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全校学习”的局面。

1.构建学习网络。建立:学校—教研组—个人的三级学习网络。

2.明确学习内容。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对教师的学习内容作一些相应的规定。要求教师既要学习业务理论,也要学习政治理论;既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也要学习古代教育理论;既要学习普通教育理论,也要学特殊教育理论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理论。

3.规定学习数量。学校每位教师每学年的学习数量要求如下: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系统学习、整理1-2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跟踪阅读《现代特殊教育》、《福建教育》两种杂志。撰写1-2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学校把这些列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

4.讲究学习形式。即:“一个主导思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四个坚持”坚持结合大家的热点问题学习;坚持结合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交流学习。“四个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上班时间学习与晚上、双休日、寒暑假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形式与网上学习形式相结合;阅读和做笔记摘抄积累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建立教师的自我反思机制

自我反思是教师主动发展的一种能力,是教师校本培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特别注重营造反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对教师的反思还提出具体的要求:(1)每位教师每学年上一节诊断式的反思录像课。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许多教师在看完自己的录像课后发现自己讲话的口形,手势、体态、板书以及教学方法、观念上存在的问题。(2)教师在备课笔记中要有课后反思记录。这记录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篇短文,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养成反思的习惯。(3)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1-2次的集体反思活动,特别是对教研课题的反思。(4)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叙事研究文章1-2篇。

三、建立同伴互助机制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学校特别注重为教师营造专业上互相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环境。学校着重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集体备课与评课。每周保证有一个单位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开公开课前教案必须在集体备课时进行讨论,全组教师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后再上课,课后全体听课教师进行评析。(2)结对子,签订师徒合同。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找一位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3)注重教师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办公室是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每天都会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带回办公室。学校首先有意识引导教师把课堂发现的问题,遇到的疑惑进行自由地交流讨论。其次在教师办公室放置教师自制的教具,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教育报刊,教师论文、经验总结等,实现资源共享。(4)定期开好四会: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教学反思会、专题研讨会。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

四、建立专业引领机制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引领制度。(1)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隐性专业引领”。因为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就是与一位大师的对话。近年来学校从及有限的经费挤出一部分用于购买了所有能买到特殊教育的理论和专业书籍,以供教师借阅。(2)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录像。学校不管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专家讲座只要买得到,都买回来让教师观看。(3)请专家名师到校开讲座。(4)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常常用例会时间,让他们作学术小报告。

12.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二

对于校本培训, 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研究, 成果显著, 研究内容也基本上涵盖了校本培训的方方面面, 有对校本培训的概念进行理论建构的;有对校本培训进行模式设计的;还有对校本培训提出实施策略的;等等。在许多研究中, 以概念阐述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张志勇认为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 由学校组织实施的,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 在专家力量的指导下教师全员参与的继续教育活动[1];郭沛认为校本培训以培训内容为依据, 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 旨在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 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2];赵卫博认为校本培训是学校组织开展的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3];根据“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的界定,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4];等等。

从这些概念中,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 有些研究把“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领导”或者“专家”的“指导”作为校本培训的前提, 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校本培训不能脱离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专家的约束, 这无疑削弱了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把“校本培训”从作为一种培训模式, 研究中突出的是“培训”的意义, 而“校本”的含义中的学校, 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培训单位”, 也就是“场所”的意义上定位的。

笔者认为, 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的在职教师培养模式[5], 显然, “校本”之“本”的意义的共同基础就是“学校”, 也就是学校作为关键词奠定了“校本”之“本”的基本的和根本的意义。仅仅把学校定义为“基地”、“培训单位”、“发起者”, 仅仅是表层认识, 必须“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这意味着, 作为一种培训模式, 必须要根据学校的情况, 依据教师在该学校的条件和需要, 结合教师的本职工作来开展, 不能脱离学校。而从培训展开的意义上去研究, 意味着必须考虑到具体学校的条件、环境和需要, 而且是以该学校发展为目的的。因此, “校本”研究, 必须从条件 (环境) 的角度去进行深层的研究。

二、校本培训之“本”探微

校本培训之“本”从条件论的出发就是“基于学校”, 就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所组成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 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 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 将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并积极地展开校本研究、学习行动, 才能达到校本培训的真正效果。

(一) 校本资源

1.专业资源

(1) 书本知识。

学校的资源中, 书籍是一种建构教师个人知识必不可少的东西, 也是校本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教师要加强学习的一般有以下三类:第一, 教育类知识, 这是教师职业的条件知识;第二, 专业类知识, 这是教师的本体知识;第三, 文化类知识, 这是教师的背景知识。前两种知识毋庸置疑, 第三种知识介于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 各门类的知识都蕴含着教育智慧的宝藏, 教师要在更为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 进行广泛的阅读, 摄取人类的文明, 提高自身的素质。

(2) 网络平台。

当今是一个“读图时代”, “读图”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们学习的对象不再仅仅被局限于文字资料, 具体可感的画面和图像也成为我们学习的凭借。在这方面, 现在大学普遍运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同时, 现在很多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共建教师工作网络案例库, 使得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分享教研信息, 可以促进相互间的研讨, 这些也应该是校本培训最便利的资源。

(3) 专家服务。

许多高校实施的校本培训, 都会聘请相应的专家讲学。作为校外研究者, 专家主要的作用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 是在教师需要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他们既不是培训引领者, 不是培训的决定者, 只是一种外在资源。因此, 在校本教研和培训的过程中, 专家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2.教师资源

(1) 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 这些事例述说了教师面对问题的情境、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多种可能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 体现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正确处理偶发事件的智慧。因此, 教学案例可以作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培训资源, 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 问题库。

教学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可以建立一个问题库, 问题可以按教学内容系统分类, 也可以按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类。作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它们对解决本校的实际教学问题有帮助, 能使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 这样的问题库就是培训最好的资源。

(3) 个人知识。

知识本身是人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说, 教师的知识是具有内隐性和个人性的, 是一种内在的知识。这种知识在波兰尼那里被称为“个人知识”, 即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 使其本身的内隐知识与其所学的知识达到视域的“融合”, 从而理解其所学的知识,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自己新的知识, 为其教学服务。

(4) 团体智慧。

学校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促使教师的个人知识转化为“团体智慧”, 并建立良好有效的教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 教师同伴互助、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智慧的交流, 共同研究教学的问题, 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

(二) 校本行动

1.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对于教师发现并积极解决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 但在许多学校并没有形成一种氛围, 在这种氛围形成的过程中, 学校应是主体, 学校管理者要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能否顺利开展, 校长对其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以学校教研机构为依托, 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机构;要保证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要重视并大力支持营造学校的“学习场”, 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化组织, 形成讨论、研究的氛围, 尤其是提倡并促进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讨论,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这样, 才能使校本教研为校本培训提供最有利的文化环境资源。

2.校本学习

校本行动另一个非常重要方面的就是校本学习, 这种学习是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校本学习应该做到全息学习, 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 它强调“三到”:手到——坚持记笔记, 手到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 可以记摘录式笔记、心得式笔记等;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的习惯, 通过思考激发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应用到课堂, 通过“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特别是教育知识读懂、读活, 把理论与实践、观念更新和行为改变统一起来, 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化。这种全息式的校本学习, 将逐渐培养每位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组织中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都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学习也将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摘要:校本培训是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模式之一, 对其研究也涵盖方方面面, 但对校本培训之“本”的探讨比较缺乏, 而由于这种缺乏, 使得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的一种模式, 因此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资源, 积极地展开校本研究、学习行动, 才是校本培训之“本”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本”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25-26.

[2]郭沛.英国校本培训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4) :101-103.

[3]赵卫博.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 2010, (18) :120-123.

[4]陶玉凤, 朱虹.基于“教师发展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6) :107-108.

13.某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三

一、背景分析

林和小学现有学生241人,6个教学班,教师15人。在职教师10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学历达到本科的有7人人,大专的有3人。跨年级跨科目现象普遍,教研力量较薄弱,开展教研难度大。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只有一位教师,难以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热情高涨,学校教师人人参与“九五”继续教育的验证工作,合格率达100%。现在又积极投身到“十五”继续教育工作中,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为实现“学习型。

改革的理论、实施与评价》等课程的学习。

五、制定开发方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校本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能辨别和抵制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

2、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3、学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写《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

4、领会校本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校本培训要以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

校本培训对策:

.l 讲科学、重规律。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

.l 进行开放性学习。健全教师各类型培训、学习制度,开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力推进远程教育、网上虚拟教研活动。

.l 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培训工程的管理和检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使培训过程务实,培训绩效真实有价值。

.l 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在接受培训考核的同时,同样要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这种双向评价产生的最终定论既会激发培训者的潜能,又能体现培训教师的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利于形成互相促进的考核模式。

.六、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叶瑞燕(主抓全面工作的副校长)

.副组长:廖海燕(行政助理)

14.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四

主讲:于宝瑞

时间:2007年10月12日课时数:6地点:学校会议室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

“软” ;“广” ;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

“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1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荣誉

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

(1)起点高。

(2)精神价值凸显。

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

(1)社会现实。

(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

服务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

理想层次

原则层次

规则层次

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二)对待学生的道德

(三)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四)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七、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A.问题与冲突

(一)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在教育过程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

(四)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B.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

(2)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

(3)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2.培养方面的原因:

(1)职前培养不系统

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师范生”体现不明显;

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2)在职培养不受重视。

3.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1)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

(2)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其道德的要求:

“ 人格” 修养不适应;

文化修养不适应。

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1、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和职业待遇;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

(2)实施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全面提高和落实教师的职业待遇:

带薪休假、定期带薪进修学习、购房住房优惠待遇;购买车船票;社区服务等生活优先待遇。

2.为教师的创造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设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1)新闻媒体要坚持尊重事实,全面分析,正面引导的原则,配合政府和学校营造一种学校为主、社会支持、家长协助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2)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为学校、教师、学生“减压”;

(3)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与发展,了解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困境,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1)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管理

定编时坚持“少而精”与“足而余”的原则;

吸引高学历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

(2)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聘任制度,依法优化教师队伍;

4.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和道德修养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2)强化教师综合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检测与咨询;

加强对教师自律和道德修养的养成;

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调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建设: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规则制度,逐步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强化政策导向,对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

(3)完善监督机制。

6.建立职前与在职相互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

(1)职前师德教育要抓好打基础的工作;

(2)在职师德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3)职前与在职培养要重视关联性和互补性。

专题二:中外教师职业道德的比较与借鉴(自学)

——略

专题三:争鸣: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事例1:《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9日的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马祖光、陈学求学习活动》。

事例2:山东省平度市教体局:《重负之下爱之歌》。被神化的师德标杆让老师戴上沉重的光环

争鸣:我们需要提倡什么样的师德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师德舆论:追求高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透支健康亲情第一思考:一个颇有争议的教师:薛瑞萍

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掌握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根在沃野——我的个人阅读体验”》)、她是一个场,有很强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儿子永远是第一位(8小时外属于家,属于孩子)、自卑的狂人观点1:顺乎人性最美把学生当人看待:平等、尊重、善待把教师当人看:普通人、有个性、真实、善意——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观点2: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庄西真)1.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4.课程设计的专家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6.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7.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高度重视师德的结构性缺陷

强调教师的情感培养,不仅仅是业务培养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底线”?

目前存在与师德相悖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氛围中的不和谐音律,对教师的不良影响。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矛盾”的导向;招生中的不正之风,评优课造假,为提高升学率,把学生推出学校,高考、竞赛和教师利益的不当联系引起的问题。

三是认为师德只是爱,对学生过分呵护迁就,推崇无差错的教育,无过错的教育,褒扬之辞信口就来。

四是师德的现状比较多关注的是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及以“爱”的名义所实施的“惩戒”。

——全国劳动模范张思明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他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1997年8月7日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是八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我国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就一直过度重视简约。1991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字数也增至596个字符。

一是粗略;二是遗漏。师德应当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用法律确保教师地位及权利思想 教师是一种专业

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

专题四: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模式:问题——分析

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模式:问题——分析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功能?

2、我国传统师德内涵中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3、你觉得新世纪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4、撰写师德案例一则,体现你的师德观。

5、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15.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问题探讨 篇十五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己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 但基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某些弊端日趋明显, 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 扬长避短, 探索一些适用的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 促进我国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与任务

(一)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

本文认为,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是指以中小学校为培训基地,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导向, 在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和咨询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 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充分利用网络以及校内外培训资源而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

(二)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任务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当前的任务应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出发点, 在总目标的框架下, 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 以校园网络为依托, 来确定相应的培训任务, 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

培训内容的完成要有相应的培训模式作为载体。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中可以选择的模式很多, 笔者就相关的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 就每种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步骤加以说明, 并对其功能列表进行比较, 以便使用时更好地选择。

(一) 辅导性学习式

网络环境下的辅导性学习是以学科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主, 同时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的人际交互环境和工具, 力求突破课堂环境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受到的限制, 针对不同个体的学习特征, 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自由的课外学习活动, 并引入互动讨论、分组协作机制, 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的辅导性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一般为:

(1) 教师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

(2) 教师以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为起点, 设计组织网上的学习活动, 开展探索研究, 指导学习者在课外搜寻、整理和掌握更多的相关材料, 以此拓展学习内容, 并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获得比课堂上所学知识更深层次、更广视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网上探究的问题及收获还可以在课内集中交流。

(3) 通过搜集、整理、丰富网站的资源, 进行更广泛的探究活动, 以更有效地推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和学习三者的整合, 即整合课堂教学和网上探究, 实施拓展学习。

(二) 自主学习式

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师终身教育的关键。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自主性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内容, 通过多种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 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一般为:

(1) 学习者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 包括学习进程和时间安排。

(2) 在单元内容学习完后, 提示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提出质疑, 概括和回顾学习材料的要点, 回答所估计的后读内容, 提交到数据库的个人学习档案中。

(三)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式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Problem一Based Learning, CPBL) 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 它对于促进学习者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一般为:

(l) 分析学习内容, 确立学习目标。 (2) 建立学习小组。 (3) 设计学习环境。 (4) 设计信息资源。 (5) 设计和组织协作活动。 (6) 评价学习成果。

(四) 研究性学习式

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网上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作为最基本的学习工具, 围绕研究课题展开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实施步骤一般是: (1) 设计学习任务。 (2) 设计学习组织形式。 (3) 设计学习基本步骤。设计学习基本步骤包括:激发兴趣, 确定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收集信息, 澄清问题;制定课题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结题与总结评价。 (4) 设计指导策略。

(五) 专题培训式

专题培训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师校本培训模式是根据本校教师状况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确定专题进行培训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专题培训校本培训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1) 专题性理论辅导。 (2) 专题性技术培训。 (3) 专题性讨论。

结语

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构建, 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反复修正、补充、完善, 才能更具科学性、可行性。以上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的提出, 笔者在实践中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经验的提炼, 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杨秀清.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微[J].福州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16.模式三与教师校本培训 篇十六

关键词:模式三;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6-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现出来,新课程中许多学科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当前,农村初级中学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三”,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认识模式三

要理解“模式三”与校本培训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应该初步了解“模式三”。这里所说的“模式三”是指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一种配置模式,它涵盖了“模式二”和“模式一”,其配置为一套配有DVD光盘播放机和大屏幕电视机的光盘播放系统(模式一)、一套配有计算机和卫星天线的IP资源接收系统(模式二)、一套配备30台计算机的计算网络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三),并配有适量(近300GB)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模式三与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校本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较为薄弱,配备“模式三”的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1.信息技术硬件认识

在信息技术硬件认识方面,可以通过带领教师观看实物认识计算机、打印机、光盘播放机、接收机、卫星天线、投影机、交换机等设备。对于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认识,可以利用废损设备,如光驱、软驱、硬盘、电源、主板、内存条、接收卡等展示给教师们看,撩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弃除畏惧感,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技能学习中。

2.计算机软件知识培训

在培训计算机系统知识方面,利用“模式三”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培训教师,让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于计算机教育中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培训效率,并通过对“模式三”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百年树人资源库以及远程教育IP资源的介绍,引导其对这些资源进行访问、下载,亲身体验到计算机网络的魅力。

3.培训方式

针对教师平时忙于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具体做法为,每周可固定安排两节的集中讲授课,上下午各1节,将通常在下午上课的教师编成一组,安排在早上进行集中培训,另一部分教师可在下午培训。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决了培训与学科教学之间抢时间的矛盾。

三、模式三与教师在校教学能力培养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借助“模式三”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1.新技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培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穿旧鞋走新路”产生的效果犹如“牛车走高速公路”,其结果必然是迟缓。利用模式三的设备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让其掌握计算机、投影机等信息教育设施的使用技巧,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改进过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足,形成新课程所需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2.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新课程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如何把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是每位教师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引导其尝试制作教学课件,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提高整合能力。

3.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

在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设备对所需资料进行查找、收集、分类、存盘等工作过程中,学会了系统化的管理、统筹兼顾的方法,增强了分析判断的技巧,从而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

四、模式三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在继续教育中巧妙运用“模式三”,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室集中培训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学校可将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其观看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讲座;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拷贝到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到计算机教室进行二次观看,亦可以对理解不够清楚的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多次听讲,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促成共享与交流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自学过程中,除了指导教师的个别辅导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学习心得、经验总结等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共享,也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人的精辟见解,加强交流,相互提高。由于加强了共享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理解,使得这种自学更加有效。

五、模式三与校内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潜在动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学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模式三”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1.学科小组教研活动

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以来,此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除了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苦于没有找到相应的教研内容。如果我们利用“模式二”所接收的资源,如《教师发展》、《课程资源》、《课后提高》等内容,利用“模式一”的设备,组织同组教师观看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评课、说课等实录内容,并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探讨活动,将促进教研稳步全面发展。

2.个人教研活动

教研不仅仅是集体活动,作为教师个体,也可以开展教研。“模式二”接收的资源,如《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扩展资源等内容,可以为个人教研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对一些优秀教案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学生和个人教学特点,整合各种资源,编写出更具价值的、个性化的、适合于本校教学的教案,使个人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有实效。

3.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

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也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经验性的认知上升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模式三”在这方面也具有一定作为,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尝试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索等。在论文撰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寻、材料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总之,“模式三”除了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为教师的校本培训提供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它将会给教师校本培训带来潜在的动力,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七

7月1-2日,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在东华大酒店一楼会议厅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暑期校本培训,全校教师15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素养,疏导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激励教师群积极投身到工作之中。为此,学校特地邀请到了全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全国职高委常务理事、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泸州江阳高级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李代慧同志和重庆师范大学的余仕平教授担任本次培训主讲人。

7月1日上午,八点三十分,暑期培训正式开始。当日,重庆师范大学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生命的元素》的讲座。讲座中,余教授以“自私的扩大化”为题,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为我们阐释了怎样实现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随后,就如何建立自我人格魅力、如何读懂学生行为心理问题,余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引人共鸣。

7月2日上午,李代慧校长则对职校教师职业倦怠有针对性地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心理、情绪健康以及如何调适教师的职业倦怠等。从理论到事实,从群体到个案,在轻松睿智的讲座环境中娓娓道来、层层推进,让人受益良多。

18.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八

2014年中小学校(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全乡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圆满完成校本培训工作目标任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费用报销标准的通知》赫教〔2014〕32号文件和相关继续教育培训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根据“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的指示和上级安排,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校本培训。

二、培训目标

1、各校以校本培训的要求,在以往的基础上做好学时培训,搞好教育理论学习(学校组织教师每人每学期读两本书以上的书,写两篇读书体会或心得)。

2、各校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加强教职工对《赫章县教育局关于深化<赫章县教育系统“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实践活动补充>的通知》(赫教[2014]34号)的学习,“道德讲堂”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3、加强教师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要求教师把法制知识渗透到各学科、各教学环节中。

4、开展教师培训,配合教育局搞好对教师进行教育政策法规、师德修养与教师成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5、加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总结提炼)的培训。

6、学校组织的自定培训项目。

三、计划指向、经费保障

1、积极落实培训文件精神,根据文件指标积极派教师外出培训(培训后,教师一律写心得体会并交教管中心)。

2、各校要积极完成校本培训任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在本校开展继续教育,填好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里的表四。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培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有教案、教学课件)。

3、本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培训者劳务费按每学时(1小时)30元计发。

4、每次培训必须进行无记名测评,满意度达80%方可报教管中心审核。

5、报销培训费时需将培训方案或培训计划、课程表、学员签到册、满意度测评情况、简报等印证资料报教管中心审核签字后再报教研室审核签字方可报账。

6、教师培训费用由教管中心从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培训费科目中列支。

7、报销培训费时如有弄虚作假、虚拟培训费用的,教育管理中心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

达依乡教育管理中心

19.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十九

一、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能力, 是指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1]。

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产品的各种能力的复合体。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任务, 因而郭桂英等[2]认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学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两者复合而成的。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从涵义来理解, 知识创新能力也可以称为科研创新能力, 可细分为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两个范畴。从个性上看, 教学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活动中形成, 而科研创新能力更多的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不论是教学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 都是由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综合表现出来的。

1. 教学创新能力内涵。

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角度来分析, 教师的教学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方案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总结分析教学经验等。这些形成了教学创新链[3]。

2. 科研创新能力内涵。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就是指把握科学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 以科学知识生产为目标, 对科研活动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实验技术装备、图书情报系统、科学劳动结构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重构, 建立起效率更高的科研活动系统, 从而采用新的科研方法、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突破性重大成果的过程。

二、校本培训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 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

(1) 校本培训含义。一般认为, “校本”包括三个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及基于学校;“培训”多指在职、在业人员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 如“岗位培训”等。可见, 教师的校本培训, 一般是为了学校及其本校教师的发展, 由学校组织与发起的校内教师在职在岗培训活动。 (2) 校本培训特征。校本培训特征主要包括:针对性强。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需要产生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中, 培训的场地主要是在本校, 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可以针对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设计和安排;时效性强。由于培训的地点在教师任职的学校, 他们能够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学校也能够及时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估, 可以将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吸收, 对教学进行改进;形式多样。校本培训的方式不拘一格, 能够使培训目标易于达到, 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而且还能够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4]。

2. 校本培训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分析。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的潜能,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1)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在学术争鸣中, 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 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灵感。一方面, 高校内学术争鸣氛围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如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讨、集体备课、优质课的评比和答辩、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的讨论、技术攻关等来营造;另一方面,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 既符合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 又在他们周围形成求知、探索、思考的学习氛围。 (2)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可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 这里是“大师荟萃之地”, 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师构成了高校最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库。高校校本培训可发挥校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许多前来交流、访问的外来教授的引领作用。这种校本培训,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来开展。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 (3)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多科知识整合提供平台。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 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通晓百科知识。那么, 开展校本培训就可以把各种零碎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因为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便利地实现各个学科 (专业) 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达到多学科交融;在培训方式上又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科 (专业) 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在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教师形成多种技能, 提高教师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创新人格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教师从事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德、创新个性特质[5]。创新意识是指驱使教师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 它不仅是指创新构想, 更是指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创新理念包括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 是教师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奋斗目标、责任和使命。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 包括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不是先天的、既定的, 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 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从师德教育入手, 营造良好的创新风尚。一名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 应注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纪念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吸引教师普遍参与, 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 用先进典型引领, 唤起强烈的创新激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中的“教学名师”、“学术大师”、“科技标兵”就是创新的典范。校本培训经常请这些名师、大师来讲课, 不仅可以发挥名师大师在教学、科研的示范作用, 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模范和学风典范作用。校内的先进也是很好的创新培训资源。校本培训中应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 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 (3) 以自我反思主导, 树立发展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努力。因此, 校本培训应秉持教师自我发展、尊重教师自主性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从自身发展角度关心自我提高与完善, 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对教师作出的安排。

2. 高校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手段, 包括创新知识和创新智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创新和科技创新时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 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对智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 直接转化为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智力化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 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中校本培训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 校本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必须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因为, 从学校角度来看, 各个高校办学层次不同, 如研究型大学与普通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师的创新需求不同, 因此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应有不同;从教师角度来看, 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 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处于相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师, 亦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1) 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 培训内容可以是教育观念方面的, 可以是课程教法方面的, 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范例、资深教师的教学讲座、精品课程展示、教育技术学习与实践、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模式可以是微格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观摩、教研活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2) 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 结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分层次实施人才培训。首先, 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 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这类高校普遍依托“211工程”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 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相结合, 以任务、目标为引领, 重点落实平台中的科研团队及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 2006, (4) :192.

[2]郭桂英, 姚林, 李怀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2 (1) :47-50.

[3]卢小驰.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6) :69-70.

[4]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247-249.

上一篇:做一个自信的女人下一篇:玻璃幕墙劳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