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与家国情怀

2024-10-27

体育文化与家国情怀(12篇)

1.体育文化与家国情怀 篇一

家国情怀与志愿者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训基地A031周姝

北京对我而言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从小就在电视和书上看到北京的种种,自己却一直没有真正踏上这片土地,这次志愿者培训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我对北京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北师大的课程安排丰富充实,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有一堂非常有趣的课,老师用各个时期著名的红歌给我们讲解了中国风起云涌的近代史,让我们从中领会到家国情怀与志愿者精神的内涵。3月10号,所有志愿者还一起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这次观摩活动也让我感慨万千。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级人们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展览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闭关锁国懦弱的清政府在英国的威逼下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展览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展示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爱国志士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令人感动和震撼。展览最振奋人心的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随之产生。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最终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八年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此外还有第四部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步入该部分,之前沉重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祖国。中国在核技术、航天等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方式新颖活泼,有身临其境青藏铁路列车,坐在座位上可以感受到奔向天路的感觉。另外一列从手摇电话到大哥大再到苹果手机,很能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形象地展示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也深深的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一个展览,走过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荣辱历史,心情时而沉重时而畅快,中国人民辛酸、愤苦、坚定地在这一百多年里将一条充满坎坷路走成了一条复兴之路。每一步都蕴含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中国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大国,我们可以从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它让我对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到我们现在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了一次仿佛身临其境的体会,这是以前在历史书上所学不到的,因为书中没有博物馆中的那种氛围,当我们看着一件件展览品时,我们可以对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感触。

看过整个展览,我心潮迭起,思绪万千。之前的课堂上学习的家国情怀与志愿者精神,在参观了《复兴之路》后,更加明晰的浮现在我的心头。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生活在一种相对安逸富足的环境中,但是要居安思危,经历过历史的人会倍加珍惜现今的生活,看过历史的人要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作为一名光荣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更应该肩负起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传播到异族他乡,为中英两国文化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作为志愿者,我们更应该乐于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2.体育文化与家国情怀 篇二

梁思礼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他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大家梁启超, 他的兄长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然而对了解航天的人们来说, 梁思礼的大名同样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 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 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

1924年, 51岁的梁启超迎来了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在后来的许多年里, 梁思礼每每回忆他与父亲的相处, 总是充满了怀念和温情。他曾说, 在自己众多的称谓里最喜欢父亲留给他的昵称“老白鼻”, 而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便是“爱国”。

“有人曾经问我, 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说‘爱国’”, 梁思礼说, “父亲生前曾说过, ‘人必真有爱国心, 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这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

因着这份爱国心, 梁思礼1949年从美国回国。在此之前, 他先后在卡尔顿学院、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辛辛那提大学导弹控制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已在美国度过了8年时光。

因着这份爱国心, 在最艰难的岁月他仍一心为国, 投身航天。“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 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 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梁思礼曾说。

梁启超曾著《少年中国说》, 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进, 梁思礼却是用了一生始终践行。

航天功臣, 开创“可靠性工程学”

1956年是梁思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入了党、走进婚姻殿堂, 更重要的是, 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 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的发展事业之中。

“当时既无资料, 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 除了钱学森外, 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 简直是两手空空, 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五十年后, 梁思礼回忆说。

如果说1956年是梁思礼人生的转折点, 那么“东风二号”则是他事业的关键节点。1962年, “东风二号”点火发射, 起飞几秒钟后, “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 头部还冒出白烟, 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 这次失败带给梁思礼极大的震撼。

也是这次失败, 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 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在那之后, “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他提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 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 不是试验出来的”。梁思礼一生得过无数奖项, 有过很多头衔, 但是他最珍视的便是火箭设计师。他唯一出版的传记命名为《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梁思礼院士自述》。

此后梁思礼积极推行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 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我国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列, 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80年代后, 梁思礼开始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 又将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梁启超曾著有 《 学问之趣味》, 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 生活才有价值。”这种趣味主义被梁思礼视为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他说, 人的一生要有“趣味”, 没有趣味人生就没有意义。我先搞导弹控制、再扩展到计算机应用, 都是趣味驱使。

梁思礼90岁时, 央视曾录制一期他的访谈,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唱片, 俨然音乐发烧友的架式。他留学期间曾是摔跤健将, 在比赛中屡有佳绩。他还喜欢游泳, 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 漂浮在泳池中, 脚不着地, 借着失重的状态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 他仍未减少对体育的喜爱, 2010年南非世界杯, 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直播。在微博大热的年代, 他也和年轻人一同关注, 并感慨它“现在有些‘乱’, 但可以汲取的营养更多”。

3.民族史诗与家国情怀 篇三

在鲁剧中,往往能看到人物对于齐鲁文化精神的体现。有报道概括称“鲁剧通过平民英雄表现家国情怀,既具有人文情怀又展现时代特色,低调朴素又厚重无比”。

《大染坊》里的齐文化缩影

一个浑厚历史的沧桑背影,一段至今仍呼吸的古街传奇。幽深的街道,古拙的条石,朴素的民居……周村古商城是电视剧《大染坊》的拍摄地之一。正如某评论所说:“与以往不同,大染坊塑造的是一种齐文化。”

《大染坊》中的齐鲁特色非常明显,剧中的主人公陈寿亭身穿粗布大褂,吃的是大葱煎饼,最大的爱好便是去书棚听书。剧中大量出现民俗世象,如张店的手工染坊、青岛的西式餐厅、济南的聚丰德菜肴甚至许多方言、书法、绘画、象棋、茶道,此外,该剧还首次尝试在剧中全部用山东的真实地名,不仅使本地人倍感亲切,也让外地人对剧中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3年,鲁剧力作《大染坊》登上荧屏,揭开了新世纪鲁剧全面绽放的序幕。《大染坊》讲述了山东印染业奇才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变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传奇历程,民国鲁商的光辉形象在这一作品中得到了艺术的还原。

在之前的《雷雨》、《子夜》、《大宅门》等反映民国企业家的同类作品中,主人公始终承载着浓厚的贵族精英气质,而陈寿亭身上,平民的底色却更加突出。他草根出身、大字不识、性情淳朴,却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吸收商业智慧和为人之道。在与对手的交锋中,他老谋深算屡出奇招,却始终宽厚为本深明大义,即便是败在他手下的商业对手,都被陈寿亭的智慧和人格深深折服。可以说,电视剧《大染坊》重塑了影视作品对民国企业家的叙事模式。

《大染坊》的成功坚定了鲁剧宏大题材、深邃思想和厚重表达的创作思路。当许多电视剧流连于风花雪月的浪漫情爱、市井生活的琐事纠结、后宫嫔妃的争风斗狠以及穿越之旅的莫名恩怨时,鲁剧始终坚持将主题集中定位在宏大题材,无论是探索历史事件真相,再现革命历史画卷,还是重叙民间英雄传奇,关注当代人生存现状,所展现的都是一种关乎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精神的大气魄。

《闯关东》:

传奇移民精神与平民史诗

2008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倾力打造的《闯关东》作为中央电视台开年大戏掀起了一波收视热潮,将鲁剧艺术风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与《大染坊》所展示的个人传奇不同,《闯关东》呈现了一代山东儿女的英雄群像。在中国近代史上,闯关东是一个独特而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先后有两千多万山东人在这一时期迁移到广袤富饶的东北地区创业谋生,这在世界历史上都堪称移民壮举。然而,以往的文艺作品却对这一恢弘的移民史很少涉及。

这部作品的推出不仅弥补这个题材在影视界的缺失空白,更引起人们对闯关东这一历史现象的关注,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寻根热情。在2008年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电视剧《闯关东》收获了包括最佳编剧在内的7项大奖,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电视剧。

导演张新建认为,《闯关东》的史诗性品质和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是促使其脱颖而出的最大亮点。

《闯关东》是一部平民史诗,定位在描述底层人的求生运动,让真正的普通人登堂入室。“为了创作《闯关东》,我们进行了细致采访,行程7000公里,横跨东北三省,以及山东鲁西南、胶东等地,共采访了上百人。”编剧高满堂说:“《闯关东》是我写的最累的一部剧,写完之后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

《闖关东》以朱开山一家的命运来折射“九一八”前后东北地区乃至于整个中国的命运,由家族来反映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闯关东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据统计,《闯关东》收视率最高的地区不是山东或者东三省,而是云南。“《闯关东》所展现的这种勇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和现代人的‘闯劲’相吻合,这就突破了地域限制。”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王汉平说。

后《闯关东》时代的价值共识

这些年来,鲁剧着力创作主旋律作品,不仅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闯关东》总投入近4000万元,产出近6000万元,开创了电视剧高投入高回报模式。该剧编剧高满堂说,“拍《闯关东》就是想证明主旋律剧目也有好市场。实践证明,我们成功了。”

《闯关东》之后,王文杰导演执导的《南下》以及《生死线》《北方有佳人》等鲁剧新作,在播出后也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由陈宝国、冯远征联袂主演的《钢铁年代》更是掀起了当年收播热潮。

在2014年底岁末的跨年之际,《红高粱》《老农民》《大刀记》等多部鲁剧在电视荧幕上大放异彩,新春之际,山东卫视以一部神话巨制《石敢当之雄峙天东》跨年。除此之外,春节期间有8家卫视同播鲁剧,在一片热闹跨年节目之外,鲁剧成为春节期间电视荧屏中的一道风景线。

4.家国情怀作文 篇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篇二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天,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对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

“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形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样,作文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该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形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最终在年代上形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通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通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该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该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作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着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怀的普适价值,才能最终上升到国的层面,拥有了“家”,才最终能拥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家国情怀。

篇三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字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曲《国家》唱响了大街小巷,唱出了人们的心声,爱国爱家情怀油然而生,爱国爱家的故事也萦绕于心……

花木兰替父从军

边关战事告急,一遍又一遍的军帖下发。一边是生死存亡的国家,一边是年老多病、没有大儿的父亲,在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斗中,她身穿盔甲,挥舞刀剑,奋不顾身,拼命与敌人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她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花木兰,对国尽忠,对家尽孝,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她没有豪言壮语,更不想扬名后世。只是尽了一个普通民间女子的责任与义务,却彰显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光未然歌颂黄河

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满怀豪情,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听——“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的一个巨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气势恢宏的语言,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爱国的情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炎黄子孙的母亲。光未然歌颂黄河,就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要以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韩麦尔赞美法语

当法兰西的土地被普鲁士攻占之后,当法兰西人民当了亡国奴的时候,他们也失去了说自己母语的权利,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悲痛万分,慷慨激昂,他痛恨侵略者,他激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法语,用文化武器为法兰西的统一而斗争。正如他所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不忘记自己的语言,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就等于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母语是根,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就可以转化为抵抗侵略者的力量,从而求得民族的解放。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表现在他对自己民族语言的赞美,他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每个学生。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爱国种子,终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家》的歌声依然在耳边回响,爱国的情怀已溢满心房。

篇四

什么是家?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士兵说家就是祖国里的一滴鲜血。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富豪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连忙扶起她说:“先生我来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的我会的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哪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口,有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哪,哪不是我的家,哪只是我的房子罢了。”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电脑,不是用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试想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暴力与冷战,纷争与撕吵。“家”终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争斗的战场。也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到:“我穷的只剩下钱了。”

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当你拥有它时,他平凡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失去她的时候,掏心掏肺也找不回来。

有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即使你不承认,他也依旧依附与你。那就是爱国情,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也依旧抵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与他分享。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会希望他的富强。当你身处异乡时,它会在你梦中萦绕;当你重归故土,它会将你紧紧的拥抱。

它像是一条线,拉着你与祖国,即使之间横亘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这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着他的血液,你的灵魂已经烙印上他的印记

同学们你们都是中国这一条巨龙中的一员,用你们对祖国,对家的热爱来化为巨龙前行的力量吧!

篇五

有人感叹现在的风气变了,许多人心中没有国家了,爱国激情不见了。其实,在生活的大海中,你处处可以看到爱国的浪花。

农家小院屋里正收看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打现场直播。小孩在跺脚,青年在大叫,老年人则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这已是最后一局了,双方打到

了白热化的程度。看!中国运动员胜利了里中国胜了!电视里运动员流着泪互相拥抱在一起,小屋里老年人用袖子擦拭着眼睛,青年人互相捶打着,小孩子拍着手跳啊、笑啊。

小小的乒乓球牵系着三代人的心。这种胜利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人的光荣,也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光荣系着千万家,都是一个爱。”

建筑工地上,晚饭时间。我好奇地问一位把砖垒了又拆,拆了又垒的工人:“别人都去吃饭了,你怎么还在干啊?”“给国家盖银行,可不能出什么差错!”他瓮声瓮气地说,手仍一个劲练着。噢,他是在练砌墙的基本功。

这是一位普通建设者的声音,平凡的话语里包含着不平凡的思想。他手中的一砖一瓦,铸着工人对国家的情,凝着人民对国家的爱。

“苦也无悔,累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爱得更加彻底。”

乡间小路上。一头小毛驴拉着五六袋小麦欢快地跑着,赶车的是个的多岁的老汉。“老大爷,卖粮啊?”“ON,你说到哪去了!公粮没交哪能去卖呢?”老汉似乎生气了,“得,驾!”把鞭子甩得脆响。小毛驴跑得更欢快了。

这是亿万农民中的一员。他对国家怀着纯朴的、深厚的感情。在他心中,至今仍是“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课堂上。历史老师讲完课后,顺便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与教学无关的话题:日本人在中日少年夏令营活动结束后曾高傲地宣布:日本的未来一代胜过中国的未来一代。历史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动起来。同学们不顾课堂纪律,交头接耳:“真气人,怎会输给小日本!”“要是我参加,前面就是万丈悬崖,跌下去立时死了,也决不退缩

!”“说什么也不应该在外国人面前示弱啊!”……这些纯真的话,表现出同学们纯真的心,纯真的感情。民族尊严激起他们心中澎湃的浪花。纯真的心感到不平,纯真的感情更加炽热。

篇六

为什么那些捐躯赴国的义士能被人们永远铭记,而再显赫的商贾权贵也终究只是历史洪流中的过眼云烟?原因很简单,支撑我们铭记的,是血脉深处涌动的暗流,名曰——家国情怀。

家国家国,先有家而后有国。家是国的根基,国是家的延伸。千千万万甘于奉献的你我,组成了一个个的家。在这里,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我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碰撞,最终融聚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于是,便有了国,有了千千万万代薪尽火传的家国情怀,有了无数个甘愿为此牺牲自己的人。

“夫天下有大勇者,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如是写到。家国情怀,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在国面前,再无小我,汇成一个大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时,过多的言语表述已是多余,这时,唯有昂首阔步地站出来,坚定,而自信地呐喊:“我所站立之处,便是我的国,我的家!”

掀开历史的风尘,家国情怀曾无数次地出现。这是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气;是抗金将士“义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悲凉;是拉耶夫斯基“为了祖国,连坟墓都觉得可爱”的无畏;是黑格尔“只有一个生命献给祖国”的遗憾。

拥有家国情怀是每个国家的人所独有的。可是,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地释放我们的情怀。在网络上,常有键盘侠身披“家国情怀”的大衣,对一些不

捐款、不转发爱国新闻的人进行道德绑架。当他们高举“家国情怀”的圣旗,带领更多人走向深渊时,我们,又该如何正视家国情怀呢?

这种行为,对于家国情怀,无异于拔苗助长,花儿非但不能盛开,更有可能凋零。而如何,才能是这朵花儿常开不败呢?

韩非子曰:“言爱国者多,披战甲者少。”这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有时,家国情怀并不是满嘴爱国,而是蕴含于你的一言一行中。是别人侮辱时的一句维护,是看到祖国荣誉时的欣喜与自豪。无须过多言辞,仅此,足矣。

让我们用真正的热爱灌溉,使家国情怀常开不败!

篇七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事实一再证明,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融合,才更加深沉。当个人奋斗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广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早在古时,文天祥就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是相依共存的。如果国家没有着落,个人的利益就无从谈起。公民组成国家,国家会保障个人利益。正如企业家马化腾所说:“如果没有改革的时代洪流,就不可能有腾讯激起的一点小浪花。”充分表现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如果没有国家的长远发展,就不会有无数企业的蓬勃生机;反之,国家的利益也需要个人去维护。钱学森不顾艰难险阻,不顾美国的威逼利诱,一心回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一个杰出的航天农耕社会又能干出什么呢?”美国国务卿曾这样问道。他答:“在我的祖国,我干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时候,“美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我们

不比美国人少个脑子。我发誓我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要让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他便带领着科研队伍,从无到有,造出了两弹一星。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完成国家的兴起,民族的复苏,需要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国家才能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在祖国这颗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记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告诉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

5.学“家国情怀”有感 篇五

20__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亿万中华儿女始终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正是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6.家国情怀初中作文 篇六

近日,——将校训中的“家乡情怀,世界眼光”改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更改,在强调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在提醒广大——学子由乡及国,拓展视野,立足祖国。“达,则兼济天下。”约是如此。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成才与否,都要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世界眼光,则要求我们投目世界,目标远大,争创一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进。

泱泱中华,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几经沉浮却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今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直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国。这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献出心血的结果。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登岳阳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陆游,疾笔书,北望中原气如山。今有罗阳、航母试验为国捐躯;莫言,追求文学,根植乡土;屠呦呦,探寻青蒿,呕心沥血。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心血奉献,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孕育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千年一脉的民族传奇,创造了中华巨龙腾起的民族奇迹。也正是他们的他们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使之渗入每个中国人灵魂最深处。

斑斓世界炫彩夺目,风云变幻,机遇与风险并存,唯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引领世界潮流;林则徐,海国图志,打开中国近代化大眼。钱学森,出国深造,为国防现代化装上虎牙。—,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添加引擎。正是这些伟人的世界眼光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流,也正是这些活流的注入,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正是他们对卓越的追求,塑造了他们。

古人曰:“自古忠义两难全。”今人云:“爱国与追求两难全。”最近,传出李嘉诚撤资大陆,高考状元转籍国外,科研人员大量“外逃”,不禁令人发问:在具有世界眼光。追求卓越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家国情怀?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爱国情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有了根,才能在人世浮沉中保持一份本我,才能在世间磨难中保持本初,在尘世迷茫中保持一份本心。一个有根之人,方能披荆斩棘,直至彼岸。世界眼光是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才能从“世界”吸收养分,壮实自我,进而反馈祖**亲这片沃土。我相信,举国13亿人的力量,足以撑起一片供中国人民发展的舞台。

7.学“家国情怀”有感 篇七

回首往昔,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令人骄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更加昂扬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广阔道路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着国家繁荣发展,也创造着家庭幸福美满。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前进路上奋力奔跑,在风浪中同舟共济,跨过沟沟坎坎,越过激流险滩,干得很辛苦,收获也是沉甸甸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在攻坚克难中磨砺自己、增强本领,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走过,我们更加坚定这样的信念: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只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才更能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深刻道理。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感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中国人民从任人欺侮到自立自强的命运转折,我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未来,我们仍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征程上,会有新的发展机遇,也会有新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8.家国情怀优秀的作文 篇八

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中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有力推动下,共缴鸦片19187箱,合计118万公斤。紧接着便有了让广大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虎门销烟”。销烟连续进行了23天,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赞。林则徐严厉告诫外国商人:“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心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大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虎门销烟体现了林则徐为国为民的胆略和才干,也表明了广大群众禁烟拒毒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民族英雄而感到自豪。啊,林则徐,你真不愧是一位爱国的杰出的民族英雄!

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清朝统治者在帝国列强的淫威下动摇了。林则徐,这位禁烟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成了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献媚于帝国列强的牺牲品,被道光帝革职,遭到流放。面对诬陷、流放,林则徐坦然面对,在流放地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把流放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林则徐,您为什么能如此豁达、大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从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

是啊!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有一大批像林则徐这样忠心报国的中流砥柱。今天,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千千万万像林则徐这样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分忧的好公仆、好公民正前赴后继,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为21世纪的主人,让我们树雄心,立壮志,铭记昨天,把握今天,以林则徐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9.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 篇九

多年未回家,不知老家是否风光依旧。每每夜深睡,都会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清醒时分冥思苦想却记不得个中画面,只是顿感幸福十分。也许离乡的游子大都如此吧。长久以来,会形成一种形似风筝一样,飘荡在空中。

从大的方面来说,乡愁也是一种家风,一种道德品质。念家,自然是思父母恋故土,这是千年来历来提倡的民族感情。家既是避风的温暖的港湾,也是修身乐园所在。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便放在首位。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大发明家等等都是先从家走出,然后服务于社会,施好处与天下。鄙人不才,不敢谈大道,但自觉凡夫俗子抑或名人轶事国家大事,都需从家伊始。

记得儿时兄弟姐妹多,家里耕地也多,父亲又从事于教师职业,日常唯有母亲多操心,同时兼顾地里庄家的播种收获。生活十分的艰难。好在父母勤劳勇敢又坚强,硬是活生生的把原来家徒四壁的老院升级为混凝土新房。没有机械,那就靠双手;没有电灯,那就使用煤油灯;没有蔬菜,那句自制佐料;没有书籍,那就到处借用。那一辈的劳动人民是多么奋发力争上游的一代,困难并没有吓到全家,反而使不甘平庸的他们更加顽强。自然我们兄妹四人受益匪浅,打心底也形成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慢慢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爱家自然不需要理由,爱国也是义愤填膺。父亲的热衷于国家大事且关切之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入,父母又放远于未来,希冀子女都能发挥应有价值,特鼓励都能出门深造,当时大都并未多想。其实谁人不知,孩子出门如同田野放风筝,飘的多远多高既与放风筝的人有关还与风筝本身及环境有关联。然人的思想总是有限。

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父母已过花甲,兄弟姐妹也各自为家,地理位置上也相距甚远,然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无一人。每每谈起,父母非但不难受,反而甚是欣慰与自豪。父母平均文化不及小学却为国家输出2名大学生2名高中生且各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奉献,想想他们这辈子也算是值了。我辈观之,难掩自责之意。风筝飞远了,线马上就要去 断了。有时风筝遍体鳞伤,还会抱怨放风筝的人为何要这样折磨风筝,严重时会自暴自弃欲挣脱绳的束缚,特别期望“海阔任鱼跃天高任我游”的感觉。然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孩子大了,孩子又有了孩子,也成为了父母,方知父母的辛苦与良苦用心。

10.秉持家国情怀演讲稿 篇十

随着岁月的迁移,伴着成长的脚步,走出家门,妈妈是家的牵挂;走出国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家是相同的血脉,是传承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的大中华;而纵观历史的变迁生民的转换环境的演变,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尝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

家是永远的牵挂。李白仗剑天涯,飘逸潇洒,仍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价的思念托付给北归的大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是杜甫颠簸流离、骨肉离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长剑,行吟“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生命便无从附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谁能懂得辛弃疾这个游子那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剧词帝“李煜”对南唐故土一席的怀念。

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还有2008,5.12大地震的汶川……我们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明天我们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苦难、更大的考验,然而背靠960万平方土地的祖国,面前是13亿双手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度过?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骄子,应该怎样成长,才能无愧于“未来中国的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饱读诗书,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后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今天终将成为历史的昨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心中长久地怀有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日回望,生命定能书写出最辉煌的篇章,我们一定无愧于中国的脊梁!

谢谢大家!

秉持家国情怀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致远学院12级物理方向的王承,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与大家分享我大学四年的青春足迹和心路历程。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

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学身上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在15级新生入学时邀请老党员为新生写信,让同学们对入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我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优秀的致远学子加入了党支部这个大家庭。党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兴同学,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他在大四时决定跟随物理系邢向军教授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

当我问起为什么做出这一选择时,他告诉我,祖国是他尽责的最好阵地,他愿意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个拥有同样理想信念的灵魂产生的共鸣。

出于对致远学院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爱,我在大四下半学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生阶段以学生党建工作辅导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致远,为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辅导员面试过程中,一位评委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担任辅导员,我的回答是:

我希望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希望,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能有更多的致远学子留在国内,或在出国深造后回到祖国,投身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属于中国的学术大师活跃在全球基础科研领域的前沿,让世界为之瞩目!

谢谢大家!

秉持家国情怀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国情怀,我的中国梦

你只看到我的挑战,却没看到我的发展,你有你的美国梦,我有我的中国梦,你否定我的现在,但我决定你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是处到处山寨,我可怜你总是在经济奔溃中徘徊。你可以轻视我们贫穷落后,我们会证明21世纪是谁的时代,复兴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我们会恢复昔日的荣光,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代言。

我想世界绝对忘不了2010年,那一年,有一场旷世绝伦的世界博览会,56个国际组织,160个国家,250个会馆,万人空巷。没错,是上海世博会。如果我跟你们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如果我跟你们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你肯定会想废话这不已经发生了。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个人在103年前的梦想,20世纪初,军阀混乱,战争频发。外有强敌,内有动荡,那个年代,那个环境,竟然有人胆敢提出如此梦想,创立万国博览会,那个人叫陆士谔,1910年他出版了《新中国》一书,书中大胆畅想了举办万博博览会的盛况,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强大的新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是岌岌可威的,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的板上鱼肉,他的梦想被扼杀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即使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生命危险,他积极参加各种革新活动,把自己的想法写种新闻舆论,广播宇宙,1944年,这位伟大的畅想者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你的努力定会换来梦想成真的一天,因为我们亲自证明了这一点,你看,在那浩浩荡荡的70年里长江壮,黄河猛,泰山熊昆仑堡,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北斗升空,杭甬动态,我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梦想,但那是他们的梦想。

11.2020家国情怀观后感 篇十一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十余年前的中国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坚持反思,在自然馈赠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反哺自然。

推开时光之门,走上新征途,面对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前行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丰收?我想,唯有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唯有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双提升,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才能真正做到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经济是社会发展之根,效率是经济发展之源。30多年前,落后的经济、滞后的发展,让中国在其他国家面前黯然失色,小平同志痛定思痛,擘画了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的宏伟蓝图。一个大党的深谋远虑,一个大国的雄心壮志,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奋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今,我们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唯有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真正在世界的东方让雄鸡高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新时代领路人在各大会议上一直强调的中国发展道路。这不仅是作为国家领路人的长远眼光,更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甚至是地球人内心深处的渴求。因为我们一切发展的资源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我有关系,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如果环境被破坏,我们就再也体会不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美好,也体会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所以,请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带着环境保护上路,且行且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展望新征程,如何让国家更富强、社会更公平,充满正义?放眼新时代,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将中华文明推向新高度?我想,唯有奋斗方可展现力量,唯有和谐方可换来美好,唯有不断开拓方可赢得芳华。难得者时,易失者机。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行之者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必将成为我们开拓前行的新起点,奋斗筑梦的新征程。

12.家国情怀疫情 篇十二

面对严峻疫情即刻行动,展现出一个大国的担当。在民众的企盼鼓舞下,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迅速建成,让人们感动、骄傲。近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对患者的救治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时此刻全国各城市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共同助力武汉,打赢这场艰巨的战“疫”。

面对特殊情况积极应变,突显行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春运期间,疫情的出现打乱了出行的脚步。铁路部门免收退票费的举措一出,得到了旅客的点赞与叫好。在持续低位运行的同时,铁路部门将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以确保旅客安全。许多企业的生产线也在此时转变方向,开始为医院提供防护服、口罩。还有很多公司为了职工的安全,为了抗击疫情,延长复工时间。特殊时期,国家有号召,同胞有困难,各行业就有超常之举,体现了同舟并济、携手共进。

战“疫”中,铁路人勇担使命,体现出平凡人的家国情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只彰显医护人员的仁心本色,也体现在每一个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身上。以往春运,他们肩负着旅客回家团圆的使命;今年面对特殊的春运,他们承担起保卫旅客健康的重任。岗位上,他们收藏起对小家的担心和思念,将全部精力注入工作之中。那些战“疫”中的夫妻档、父子兵,还有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工作者,不计报酬、不问生死,共同为战“疫”贡献力量。

上一篇:有关美术教学工作计划集合下一篇:教导主任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