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26

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共15篇)

1.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我市开展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自主创新课题调研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区域品牌,是增创加快发展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马鞍山是一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积极促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一)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十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多个,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资达2.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亿多元,其中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共6项。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个。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7亿元,增幅达35.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一是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十五”以来,全市共有7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50项获市级科学技术奖。由马钢股份公司牵头完成的“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等两项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以来,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300多件,授权550多件,均居全省前列;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40多项,技术交易额达3.1亿元。二是科技产业化取得较大成效。积极推进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初具规模,拥有企业近10家,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三是形成一批优势产品。“马钢牌”H型钢、火车车轮和“海狮牌”毛巾三个产品跻身中国名牌行列,10个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35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培育发展19件省著名商标。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以后,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我市共有41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总投资6.95亿元。马钢集团等4家企业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冶华天等16家企业为首批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主动参与自主创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泰尔重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品正由常规产品向大型、超重载型升级转化,2007年实现产值1.95亿元。开元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生产塞隆(Sialon)复合材料,现成为马鞍山市国家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建设基地的陶瓷和耐火材料的领头羊。华骐公司、菲利特公司、惊天液压锤公司等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二是涌现一批国家级自主创新企业。马钢公司成功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生产电工钢等多项工艺技术,攻克了薄板生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了建筑抗震耐火H型钢、高速车轮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星马汽车集团引进、消化和吸收日本三菱技术,先后开发出60多个重卡新产品,成功申报8项国家专利,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和突破,被科技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全国汽车业3家拥有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和全国60家最具成长性企业。马钢和菱公司走科技兴企之路,在做强包装产业的同时,加快向汽车零部件行业拓展,持续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申报专利22项,取得专利证书11项。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矿院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矿业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科技创新的氛围与环境不断优化。围绕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若干意见》、《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马鞍山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马鞍山市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我市财政性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从“九五”末不足1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122万元(2008年为4980万元),投入强度居省内领先水平;县、区政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也都基本达到1.1%的要求。积极改善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工作。“十五”期间,争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工业国债项目1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高技术产业化及“三高”项目21个,获得支持资金近8亿元。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和认定体系,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007年组织开展了15家企业的首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

(四)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明显。科创中心一期15000平方米的1#综合孵化楼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后续工程中2#孵化楼和环保科技园已于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材料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配套服务楼等其他后续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为加大对入驻企业的支持力度,2006年又设立了400万元孵化资金。在孵化成效上,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接纳入孵企业139家,毕业企业36家,目前在孵企业达83家。入孵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上交税金1340万元,转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95项,申请专利技术89项。2006年12月,科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2007年6月,又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服务机构,成为全国55家获得该资质的孵化器之一,依托该资质为入孵企业争取到3个创新基金项目。二是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主体园区,“新型环保设备产业化项目”、“齿科正畸用氧化锆陶瓷托槽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由深圳茂文置业有限公司与深圳著名大企业深业(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茂文科技工业园、由宁波大同轴承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恒创科技工业园等项目也正在加紧施工。慈湖、当涂两个新材料基地分园区建设良好,分别引进14家和9家新材料、电子信息类企业入驻,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三是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加快建设。现已完成园区规划修改完善、园区建设领导机构等,促进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期已入驻44家,其中15家企业建成投产。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全市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699人,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主要集中在钢铁生产、工程设计等领域,我市亟需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等方面人才还比较短缺。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机制尚不健全。我市尚未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基金,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企业对科研成果的承接力还不够强,存在一些科研成果外流的问题。

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为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四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尽管我市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三、进一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努力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观念决定行动,没有群众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很难得到落实。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广泛宣传创

新创业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大力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尊重群众的创新愿望、支持群众的创新活动,使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源泉。一是加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选拔“产业创新团队”和“前沿技术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培育 “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在国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以及在省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骨干;加强对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各类人才计划重点向企业倾斜。二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设立留学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自行开发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对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进行重点创业资助以及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建设;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支持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和国内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三是支持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资源,免费培训农村科技实用人才。

第三,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保障体系,确保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其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经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难题招标以及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项目。建立新产品专项经费,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省级新产品。建立软件、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引导发展经费,重点支持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出口和外包等,支持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大税收、金融、保险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中关于激励自主创新的所得税税前抵扣、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项目、创业投资的紧密合作,加大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保险公司发展科技型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险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投向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第四,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优先支持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对企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新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给予必要的奖励。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企业制定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的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支持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以及实施转化。对企业重大发明专利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技术实施人给予奖励。加强对涉外专利(国际专利)的资助,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五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对落户本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一定金额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联盟,可申请启动补助资金,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必要资金的补助。六是加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建立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定期评定自主创新产品并公布产品目录。对企业自主开发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目录的产品,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地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

第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建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的联合技术公关,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跨越。

(课题组成员:沈隆坤、郑晓佩、叶南东)

2.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3.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根据人事人才工作调研事宜具体安排,结合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局在对目前人事人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材料。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东乌旗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东乌旗全旗总人口58965人。其中城镇人口29678人,牧区人口29287人。全旗现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3681人,其中行政机关1440人,事业单位(包含教育、卫生)工作人员2241人;各类企业从业人员3905人,个体经济组织4268人(包括私营经济组织和自谋职业人员)。

按行业分类。采矿业3052人、电力业229人,交通运输业189人,教育行业856人,卫生行业345人,文化体育行业68人,电力、水利、环境行业229人,服务业等其它行业7887人。

毕业生就业情况。2005—2008年,硕士毕业生来旗报到1人;本科毕业生三年共报到117人,平均就业率 79%;大专(含高职)毕业生报到155人,平均就业率38%;中专毕业生报到99人,平均就业率16%。

1、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我旗目前有国家公务员690人。近年来,我旗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和国家公务员四级联考要求,1999年至今已考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共89名,其中:1999年选拔8人、2000年选拔4人、2001年选拔6人、2002年四级联考43人,2007年公务员考录26人,2008年公务员考录2人;公务人员中,已有

第1页

447人(次)参加了国内各类专门业务培训,公务员在职岗位培训率达到了100%;到2009年3月,国家公务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了61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数的89.1%,比1999年底提高了32个百分点。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有新突破。到2008年底,我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224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90人。截至2009年3月,全旗共事业单位副高职称89人,中级职称502人,初级职称579人;机关、事业单位技师64人,高级工67人,中级工35人;企业副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2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124人;遴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9名、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员134名,有230人获得国家、自治区各种荣誉称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从无到有,全区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程站17家。

2、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至去年底止,我区各地已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入库人选6000多人。全区县、乡、村三级农村人才开发网络初步建立,开展了建立乡土人才库、表彰乡土拔尖人才的试点工作。并积极实施中组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制定的“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要点”,举办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3万多期,培训人数达350万人次。

4、积极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国家公务员考录、考核、培训、回避、轮岗、辞退等单项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任职公

示制度逐步推开,一大批处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任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考核体系基本建成。出口渠道进一步畅通,1997年以来,全区共计辞职辞退公务员1409名。自治区级举行了三次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破格任用了一批厅级领导干部,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5、加强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至去年底止,全区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108个,挂牌的人才市场96个,劳动力就业介绍场所市场118个。大部分地市县人才及劳动力市场有机构、有场所、有业务。

近年来,我旗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利用和管理,围绕人才吸引、培养、使用和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等环节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引人”机制。旗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制定了《中共东乌旗委东乌旗人民政府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东党[2006]25号);放宽人才引进政策,组织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学科紧缺情况,向区内外高校招聘急需、紧缺的人才;以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及全旗骨干企业为依托,实行“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引进人才;完善“东乌旗人才储备库”,储备库各类人才已达300多人,提供系统和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东乌旗劳动保障网”建设,建立一个反应快捷、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市场信息平台。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旗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毕业生安臵事宜,并出台、落实毕业生优惠政策;加强人才流动服务体系和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拓展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业务,提高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二是强化职业培训,完善“育人”机制。以继续教

育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依托盟技工学校、旗民族综合高中技能培训基地、安顺驾校等为企业开展定向、定单培训;依托旗党校和农牧业服务中心,做好牧区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依托旗劳动就业服务大厅,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与招商相配套,提供免费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2007年以来,我旗已建立定点培训机构2家,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培训3254人。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营造“留人”环境。2007年我旗针对牧民进城务工、劳务派遣推出了牧民工“就业一卡通”,吸引了牧民工,优化了就业环境;强化社会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我旗人力资源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旗人力资源利用和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我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不能满足全旗经济发展需要

我旗人力资源市场不够健全与完善,目前仅有占地总面积533平方米,只能从事简单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与信息发布,无法举办现场供需见面洽谈招聘会,难以形成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能满全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企业招工存在结构性矛盾

在调研期间,大多数企业都能按规定申报企业用工岗位、积极安臵本旗劳动力就业。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旗就业供求在整体保持稳定的状态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与我旗劳动者素质相对低下的矛盾一直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我旗劳动力就业观念落后、嫌脏怕累,致使企业部分艰苦岗位招不到工。以上两方面直接导致了目前我旗工业企业用工“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

3、用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西部和南部盟市就业环境较好,信息较发达,实行“人才代理”,用人机制灵活,有较多的个人发展机会,我旗籍大学毕业生流向该类地区就业和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我旗企事业单位普遍感到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4、人才结构和配臵不够合理

全旗事业编制超编100多人,但教育、卫生、交通、水利、水电、建筑、地质测绘等专业中、高级人才短缺,急需招聘,同时高层人才出现断层,大部分年龄超过50岁;人才配臵也不合理,除教育、卫生等行业,其余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占大多数,而专业人员渺渺无几的情况一直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做好重点工业企业用工服务,加大城乡用工信息的采集力度。一方面就业工作要提前介入,对全旗重点工业企业主动进行跟踪服务;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我旗新出台的《企业用工管理办法》,落实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岗位征集力度。在征集岗位的同时,我们要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各类媒体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使劳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自主选择。

(二)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本旗劳动者素质。按照企业用工需求,积极联合旗内外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多形式、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本旗劳动者素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

度。年内,我们要联合公安、工商、经济、安监等部门,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旗委、政府工作精神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2—3次专项监察。针对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及违反旗委、政府要求的行为要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罚,确保劳动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及旗委、政府有关精神得以落实。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依然存在(四)市场运作,建立完善的用人管理机制。用人机制不完善,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要创新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人事人才管理方面,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政府与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革除一切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弊端。二是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业特点,把不同岗位的责任、工作量的大小、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所承担的风险等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聘任、晋升、培训以及薪酬分配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挖掘他们的潜力。

4.关于银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 篇四

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要改变银行职工队伍的现状,就要从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挂靠高等学府、梯级教学等几个方面去改变培训方式。

一是要建立完完善的培训基地。

在分行层面可以建立培训基地,不一定要像高等院校那样一应俱全,重要的是要做到循环轮训,渐进提高,深入基层,学用结合。要充分利用各银行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力求做到全年满员招生,要在设置中长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基础教育、业务操作和专项业务技能的配课比例,争取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全行员工轮训一次。

要打牢银行员工的专业理论基础,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是什么”,还要让他们弄清楚 “为什么”。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全行员工尽快地提高各自的专业技能。但建立起来的培训基地不能是关门办学,不能仅仅开个什么培训班,由老师照本宣科的读一遍。这样的培训是效果是有限的。真正要取得实际效果,就要组织教职员工经常地深入到基层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培训老师的知识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另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更紧密地联系实际,更有利于促进学用结合。二是要联系当地的专业高等学府。

可以挂靠省地的高等教育学府,每年定向培养一批专业的培训师。随着受教育面的不断扩大,再在被培训对象中产生兼职教员。培训出具有理论专业知识

及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结束目前在分行层面无专职培训师的现状。

三是要实施梯级教学。分行除了要量身打造自己的教学基地之外,从总行到分行还要形成一种梯级教学链。各级均应设置教育部门,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教师,总的要求是越往上,理论层次越高;越往下,专业技能和业务操作水平越熟练。从第一线选拔出来的培训师,他们的理论水平可能不怎么高,但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少走一些弯路,而且教学简捷明了,易学易记,有利于将某项业务技能整体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要通过梯级教育,使银行在岗员工接受教育的面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

5.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人事处:

根据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情况调研的通知》(XX人社办发[XXXX]XXX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单位聘用制度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核定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

根据XX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XXXX所属事业单位“五定”方案的批复》(XX机编发[XXXX]第XX号)文件精神,XXXXXXX为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科级机构4个:办公室、XX科、XX科、XX息科。原事业编制人员20名(2009年成立XXXXXXXXX,调出编制5名),现实有在编在册人员15名。

二、岗位设置情况

本单位共设臵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15个,其中:管理岗位5个,占总量30%(其中中心副-1-

主任1人兼聘5级专业技术岗位1个);专业技术岗位9个,占总量60%。工勤技能岗位1个,占总量8%。

三、推行聘用制度情况

1、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3月31日,XXXXX15名工作人员已经100%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其中:

管理岗位中单位领导岗位5个,其中五级职员1个,六级职员1个,七级职员3个,八级职员1个。

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个,中级岗位4个,初级岗位1个,新聘未定级2个。

工勤技能岗位1个,为二级职工。

2、主要做法

为切实加强岗位设臵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XXX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岗位设臵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宣教中心的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材料的报送,以确保岗位设臵工作顺利完成。

其次制定了实施方案及聘用岗位的标准。组织人员对现有岗位设臵情况清理统计,并根据事业单位设臵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臵方案和聘用岗位的标准。我单位陆续制定了《XXXXXXXX岗位聘用实施方案》(XXXX[XXXX]XX号),岗位说明书、事业单位岗

位设臵与聘用情况总表,明确了岗位设臵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聘用范围、拟聘人员情况、具体岗位设臵办法、实施聘用的办法和步骤、聘期及聘用合同的签订。

每位同志根据自已的职称年限以及工作能力,对照岗位每个等级的要求和标准,填报相应的岗位应聘申请,领导小组对申请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通过考核、评议择优提出拟聘人员的岗位与等级,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明确其具体岗位与岗位等级,并予以公示,审核,备案。审核备案工作完成后,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合同签订并进行签证后,按照有关程序办理工资审批手续。

3、基本经验

(1)公开、透明。将岗位设臵文件精神、政策宣传到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周例会时间学习各项规章、条例;细致、耐心的做好解惑答疑,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岗位设臵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2)公平、合理。在岗位设臵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宣教中心实际及人员结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聘用标准,使工作人员对自已的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差距中找原因,确定今后的目标,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3)科学、民主。我单位在制定方案上,征求各方建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经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详细、周密的条例使工作人员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岗位等级。经个人审报,领导小组审批公示后,在没有任何疑义的情况下完成上报工作。

四、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后管理的建议

1、建立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钢性机制。

2、建立能上能下、因才使用的制度,让有才无职称或低职的人才发挥作用。

6.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关键词】高等幼专 英语学科 课外活动 调查分析

一、引言

开展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笔者任教的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哈幼专”)历来重视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在课堂教学之余已开展一系列学生活动尤其是英语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何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外活动中来,更好地使英语课外活动成为英语学习与实践的第二课堂,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申报了黑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高等幼专英语学科课外活动设置模式的研究”。研究伊始,笔者对哈幼专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校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外活动的现状与问题,以期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优化本校英语学科课外活动体系。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哈幼专2011-2013级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在校生。

2.调查内容: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客观选择题与主观问答题相结合,内容包括学生意愿、活动现状、建议要求等共17 个问题。

3.调查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对调查情况的分析分为三部分:单因素分析,双因素分析和关联性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整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或“很喜欢”英语课外活动;8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活动对英语水平提高有帮助,近80% 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活动不仅是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更是个人生活交际的需要。这些表明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总体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学生对现有课外活动形式的兴趣倾向上来看,“英语歌曲、影视、短剧”获得了近50%的学生的欢迎,说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玩中学”的方式,对于在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中加入所学内容并不反感。同样得票超过40%的还有“考级专项辅导和幼儿英语教学类拓展训练”说明学生们很重于英语在学业和就业的重要性,并乐于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巩固这方面的能力。

2.比较分析。(1)专业差异。各专业学生在对课外活动的喜好和认为对自己的帮助方面都显示出了差异。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与翻译比赛”和“英语演讲培训与比赛”的选择比例均高于其他专业,分别是9%和11%,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专业活动。在对“你课外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和 “你参与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的回答中,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扩大知识面”和“锻炼英语口语”的选择比例高于其他专业;而在“增加阅历积累经验”和“结交朋友”方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选择比例明显的高于其他专业,高达27.3%和30.3%。笔者认为这些差异所表明的更多的是各专业学生间对活动中不同能力发展方向关注程度的差异,这种关注度的差异最终也可能成为其群体发展方向的差异。(2)年级差异。调查结果也显示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频率较低,和对现有课外活动的满意度也是最低的年级。一年级则相反,是表示“经常要参加”课外活动和认为课外活动形式“丰富”、“比较丰富”比例最高的年级,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一年级学生对校园环境还有许多的新鲜感和很大的好奇心。这也要求一年级教师需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不仅是课堂上,课外活动中也同样需要。

3.关联性分析。我们对比分析结果中对参与过的和喜欢的活动的兴趣变化来看,“英语角”、“英语国家交流访问”和“英语广播、影视”喜欢比例多于参与的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表明这三类活动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其他的几种类型却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阅读英语读物”。换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较容易接受的这三种活动形式,客观的看是和学生的身份关系不大的,更接近与社会性的角色。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计划性和持续性。本校每个学期初应该有目的地制订出整个学期的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部门组织的大规模的英语课外活动计划。另一个是以教学模式呈现的英语课外活动课计划。

2.针对性和广泛性相结合。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活动形式。

3.学生主体性与教师指导性。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应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实施,教师退到幕后当“顾问”;但是要使英语课外活动有一定的深度,既有科学性、专业性,又有趣味性还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活动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7.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1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市局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的紧急通知》和《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市)县认真做好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结合《通知》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现将开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部署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2005年下半年,xx区政府向各乡镇、各部门印发了《成都市青白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协同处理能力,能够确保将事故对环境与安全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松花江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后,我们又立即对水业公司水源保护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检查,提出了完善意见。

1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的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区对此高度重视,于次日下午就由区长主持召开了区环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会议,会议向各区级部门负责人通报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随后,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的紧急通知》,并召开了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会议,对全区各部门、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就切实做好污染源排查、危化品清理和放射源的清理登记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局及时根据区政府文件精神向企业印发了相应通知,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通过排查,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及时要求整改,其间,共计对x家企业下达停产整改和报请区政府对x家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

二、环保总局督查组对我区的督查情况

12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行政监察局蒋延东局长等一行9人在省、市环保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对我区落实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环境安全进行了检查。

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区环保局负责人陪同检查组到xx有限公司、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组此次检查非常严格、细致,是历次检查所没有的。通过现场检查,检查组认为青白江区在落实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方面,措施有力,准备认真,资料齐全,对我区在环境安全防范上所做工作总体表示满意,但同时也指出了存在危险源与居住区防护距离不够等环境安全隐患,建议我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进一步完善环境安全工作。事后,在我局的督促下,两企业对照整改意见逐条进行了整改,我局也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市局。

三、研究和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我区为工业区,化工企业相对集中,研究和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就显的尤为重要。随着《xx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xx区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xx区饮用水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我区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预案体系。

同时,为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我局累计投入xx余万元资金进行环保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同时,在软件方面通过完善环保部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增加环境监察、监测频次(改以前对重点企业的监控一月一次为一天一次),四、贯彻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局按照省、市、区三级政府的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监管,扎扎实实地开展限期治理工作。在去年对全区xx家水污染物超标企业下达限期治理进行整治后,我区今年年初又对辖区内4家排污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对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及时下达停产治理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我区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深入开展环保安全大检查工作,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防机制。因企施策,对检查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提出具体整改要求,挂牌督办。

(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把好审批关。

(三)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环境安全是一个系统工作,单靠某一个部门是搞不好的,我们坚持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各负其责,努力营造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舆论监督支持的工作格局。

8.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为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营造学廉、思廉、崇廉的良好氛围,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意识,增强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积极参与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读书思廉”教育活动。

自8月以来,我办利用周会、旬会、月会组织办公室内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讲话报告;学习党内多项政策、法规;学习中、省、市、县的重要文件;阅读多种廉政刊物;学习王瑛、何勇、黄仁光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围绕学廉、思廉、崇廉、守廉等内容,每位干部联系“读书思廉”活动和学习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就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推动方志工作理论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史志资源,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目前,我办全体干部职工仍在继续学习廉政理论和廉政知识,进一步激发锐意进取精神,并决心

通过“读书思廉”教育活动来提升修志工作质量,努力营造县志编修工作更为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实现“以史鉴今、从廉办事、资政育人”的要求,为××的跨越式发展作出××部门应有的贡献。

9.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九

关键词:抚顺文化 消费 调研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消费状况为出发点,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为促进抚顺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全面地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一、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问卷调查了20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结果显示,文化消费活动中排在前列的是:电视、广播、报刊、上网、打牌、运动等休闲活动。参观、看戏、收藏等高端文化活动比例极小。90%以上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紧随其后的是看报、打牌和体育运动,分别占全部被调查者的41.40%,29.52%和28.49%。

(二)日均文化活动时间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活动时间较充足。有近70%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有1-4小时可用于文化娱乐活动,其中12.76%的人长达5小时以上,主要是大专院校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日均文化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1.54%,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工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部分自由职业者。

(三)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近70%的被调查者月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月收入的5%以下,占个人月收入6-15%的人占20.03%,占个人月收入16-20%的人仅占8.36%,还有极少数认为文化消费不值得。从年龄结构看,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5%以上的集中在18-35岁年龄阶段,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10%以上的集中在40-55岁年龄阶段。从收入结构看,收入越高,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消费意愿相对越强。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学历越高,文化消费意愿越强。

(四)文化消费的目的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休闲娱乐”和“增加知识、拓宽视野”,选择这三项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2.13%,59.75%和54.33%。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迫切需要,有63.76%的被调查者表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重要,有14.02%的人认为“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迫切。

二、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支出偏低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消费项目大多是简便易行、花费少甚至不用花费的项目。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抚顺城镇居民在文化消费上的人均月支出低于50元,居民文化生活由于投入不足而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对此,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水平。

2.文化消费结构单一

目前抚顺城镇居民的娱乐性消费主要是一般消遣型,娱乐享受型消费比例较小。调查显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打牌,文化消费构成单一,消费层次低。调查还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强健身体、休闲娱乐。这说明目前居民文化需求还处在适当改善生活环境、休闲减压的低级阶段,其构成缺乏活力和消费热点。

(二)居民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居民文化消费偏低,首先因为收入水平偏低,支付能力弱,舍不得在文化消费上多投入。但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之间也有一些特殊现象,即居民文化消费多少并不完全与收入高低呈正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投入普遍较高,而很多学历不高的高收入者还不如较低收入者投入得多。这说明提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与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调查中,60%以上的居民认为文化设施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50%以上的居民认为应多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目前,近70%的居民几乎没参加过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还缘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由过去的生存型需求升级为发展型需求。生存型需求主要集中在物质产品方面,而发展型需求则更关注精神文化类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

三、促进文化消费增长的建议

(一)培育文化消费观念,营造文化消费环境

可以利用学校、媒体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宣传、倡导文化消费的理念,培养文化消费习惯,让文化发展得到全社会重视,引导居民以提高文化素养、充实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为目的,自觉进行文化消费,养成良好消费习惯。与此同时,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制文化事业单位,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引导和督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重点,尊重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使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带动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抚顺地区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所以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进一步培育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三)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文化消费增长点不多是文化消费偏低的重要原因。现代消费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不仅消费“决定”生产,同时生产又“决定着”消费。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可以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所以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需要挖掘和创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首先要挖掘居民热衷的文化消费项目,提升其内涵、层次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从而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让老树发新芽。其次,要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四)立足文化消费现状,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居民文化消费实际,生产适应市场的文化产品,提供适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目前文化市场普遍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文化消费定价高,老百姓消费不起,就出现了“曲高和寡”的局面,所以要以市场导向调整产品和项目,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制定价格和提供服务。

作者简介:

姜广多(1979- ),男,哲学硕士,中共抚顺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10.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

宁长海医办【2016】001号

关于互联网医疗广告自查整改的报告

针对我院在互联网医疗广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于2016年5月3日下午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同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网络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集中整治关于我院在互联网医疗广告宣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规范胡良文医疗广告的宣传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活动。现将我院整改落实问题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我院于2016年5月1日和2016年5月2日在百度推广中出现的医疗广告宣传中,出现匹配原解放军536医院某某医师在我院坐诊的宣传信息,给该部队医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我院及时自查,发现是由于放假期间,我院网站负责审核广告关键词的工作人员休息,网站推广后台未经人工处理,自动匹配以前出现的有些关键词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此我院对解放军536医院深表歉意。

二、整改情况: 1.我院认识到本次广告推广的违规性,现已及时删除了网站后台的所有涉及原来部队医院信息的关键词,并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卫生部令第26号)的有关规定制作符合法律法规的广告内容。

2.同时加强医疗宣传活动的业务管理,并规范业务流程。网络部专门组织学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深入领会规定内容,并制定广告的发布流程,规范医疗广告的发布。同时,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医疗广告审批样稿》的审批要求,制作符合条件的广告内容,3、拒绝医疗陷阱,杜绝发布虚假医疗广告。坚持按照国家卫生部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维护医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努力提高医疗诚信,实事求是地进行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

总之,我院在省市各级主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合法规范执业”的管理原则,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促使医院管理尽快迈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今后工作

1、强化宣传工作,及时自检自查

我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一是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深刻了解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给广大患者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积极参与自检、自查和整改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了专门的检查小组,全面负责今后互联网医疗服务广告的自检自查工作,及时发现、清理和制止虚假违法广告的发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发布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的广告及信息;三是加强网站工作人员对广告发布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切实履行广告发布前的自律审查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认真总结

我院检查小组今后将对发布医疗服务广告及信息的地方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检查,强化网络广告的日常监测和网上巡查工作,坚决杜绝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和虚假信息发布的问题。

三、明确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广告管理制度,严把广告宣传、制作、发布的各个关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抓起,从制度上落实,切实加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广告及信息的监管监测力度,坚决杜绝虚假违法的医疗广告。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机制,不断推出新政策,逐步健全广告管理的长效机制。

11.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各位市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xx市金融工作局积极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将营商环境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并结合当前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切实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去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数、新增数、保费收入等多项金融数据创下历史佳绩;金融机构为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减费让利x亿余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指标屡创新高;以智慧金服为核心成功申报xx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建立全省首家不良贷款清收中心;继虞城签约后,xx市又与智慧金服开展深度合作,“xx模式”的复制推广再次迈出重要步伐;发挥智慧金服平台特色,打造我市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积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荣获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一等奖。截至x月底,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x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x%,全市新增融资达到x亿元(其中,直接融资x亿元,间接融资x亿元),环比增长x%。

抓好工作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联合人行xx中支、xx银保监分局等单位共同做好获得信贷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成立合法权利度指数、企业融资便利度、信用信息深度指数、征信机构覆盖面等x个专题组,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

存贷规模恢复性增长。截至x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x亿元,较年初新增x亿元,增速x%。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x亿元,较年初新增x亿元,增速x%。全市本外币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分别为x%、x%,其中,余额存贷比位居全省第x位,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提升明显。

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发展。通过上市专班、市级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企业挂牌上市“绿色”通道等方式,“一站式”解决企业存在问题。截至目前,龙蟒佰利已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有望成为我市第一家“A+H”股上市企业;皓泽电子上市申请材料已获深交所受理;江河纸业计划x月份通过辅导验收并递交上市申请材料;科瑞森计划20xx年x月份提出上市申请;云台山旅游正加快推进辅导备案。

直接融资水平再上新台阶。市投资集团已成功发行两期共计x亿元的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总规模x亿元的创新基金债已递交发改委,总规模x亿元的焦投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市建投集团总规模x亿元的私募债首期x亿元已成功募集;xx城市发展投资集团x亿元的公司债首期x亿元已成功募集。上市公司龙蟒佰利、风神轮胎、多氟多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x亿元、x亿元、x亿元。截至x月底,全市直接融资较年初增加x亿元,环比增长x%。

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壮大。20xx年,xx中小担保公司在全市融资担保行业中率先开展工程履约担保项目,首笔保函金额x万元,此次非融业务的顺利落地,为我市担保行业拓展新业务奠定了基础。x月底,我市已成功新设x家注册资本约x亿元的小贷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地方金融组织的行业结构、提升了资本规模。

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结合“万人助万企”金融服务活动,建立“首席金融官”机制,确保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金融干部,专项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先后帮助XX电子等企业解决难题十余件。印发《万人助万企融资服务手册》和《防汛救灾专项金融产品手册》千余册,进一步便捷企业获知更多金融产品。7.20暴雨灾情发生以来,及时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排涝泵和不间断电源两项服务,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稳定运转、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协调金融机构为我市累计捐赠防汛救灾资金x万元。全市银行业机构已发放汛情贷款x亿余元,全市保险公司预计将赔付x亿元。

企业办事成本全面压解。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我市地方金融组织年审工作由每年一次全覆盖调整为每年选取1/3、三年内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今年以来,地方金融组织审批、备案等业务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x天,切实实现了让企业少跑腿、不跑腿的目标,推动了管理与服务综合质效的显著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项目和企业规模制约信贷投放力度。一方面,我市存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少、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少、大型技改项目少等情况,影响了银行业机构的信贷投放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市信贷资源的外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等问题,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同时受当前灾情和疫情的叠加影响,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质量整体承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扶持。

二是企业上市进程面临“瓶颈”。部分县(市)区没有充分发挥属地责任,对企业上市工作重视不够,企业上市新增数量停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的经济活跃度。我市新三板、四板、辅导备案企业挂牌奖励资金(20xx—20xx年)近x万元尚未兑现,涉及企业近四百家,严重影响企业上市挂牌积极性(去年以来,全市未新增一家三板、四板企业),同时也影响企业对全市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评价。

三是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受限。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数量有限,部分机构担保能力不足。县域多数机构注册资本金不足,难以达到x亿元的省定考核要求。因资本金补充机制缺失,担保机构缺乏持续降低担保费率的基础,无法很好发挥支小支农普惠金融作用。另外,我市尚未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强化信贷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投放效率。指导银行机构加大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投放力度,确保实现应延尽延,对受灾情影响暂不能营业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银行机构围绕灾后重建,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政金企对接会,便捷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确保年底新增贷款x亿元,余额超过x亿元,增速达到x%;继续组织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力争全年银企对接会不少于x场。

(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抓住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新三板创新层转板上市等利好政策机遇,集聚各方力量推动江河纸业早日完成辅导验收并递交上市材料,加快XX上市工作进程和XX山旅游、XX耐火辅导备案步伐。积极引进外地上市企业,设立上市孵化基金,构建良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全力助推x亿元的基金债和x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早日落地。

12.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二

泰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至今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经多年发展,保护性耕作抗旱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传统耕作模式不具备的特殊效果逐年显现,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一、保护性耕作的优势

(一)深松整地,形成地下水库效应。保护性耕作技术四大主体技术之一是深松整地技术。深松整地耕深达30cm以上,打破了多年形成的犁底层,增强了土壤上下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蓄水能力,建立了土壤水库,既能接天然降水,又能在干旱状态时充分利用地下水分,大大提高了土壤含水利用率,对作物生长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截至去年7月21日的16次小雨、阵雨或中雨,据检测,保护性耕作核心区的江桥、平洋、克利、胜利等乡镇较去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减少107.7mm,经过深松且作业达标的土壤,土壤含水率普遍提高2—8个百分点。在生产实践当中,试验户共同感到,从一次有效降雨过后,深松地块比不深松地块抗旱能力延长5—15天。土壤水库的建立是典型旱作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一大法宝,不仅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使雨水入渗能力提高5—10倍,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20%—28%,相当于每亩多储蓄天然降水2吨。而且充分利用地下水,减少土壤径流60%,减少雨水蒸发35%,提高水的利用率达75%。

(二)减少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素之一是必须有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而秸秆还田覆盖正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传统的玉米生产环节在秋收以后或春播之前,老百姓都把废弃的玉米秸秆焚烧掉,残茬用旋耕机粉碎掉,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荒、硬、瘦现象严重,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保水保肥能力逐年下降,土壤的结构与生产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焚烧玉米秸秆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另外,玉米田表面被旋耕机旋耕以后,造成耕层10—15cm土壤细碎、裸露,结构严重遭到破坏,土壤颗粒极易被风蚀和水蚀,造成养分流失,而且被大风刮走后,是沙尘暴甚至是黑风暴的又一成因,对土壤、人类的生存环境、作物的生长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覆盖,不但涵养水分,减少风蚀,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变废为宝,而且不耕、不翻、不动或少动土减少了粉尘,降低了耕层破坏,用地养地相结合,利用与持续利用相结合的技术机理,从恶性循环改善为良性循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造福。经过检测: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开始富集,地表土层开始松软,可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达60%和土壤扬尘80%,实施秸秆还田覆盖后,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6mg/cm3。

(三)可以达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常规玉米生产环节多,春季拖地、搂秸秆焚烧、旋耕灭茬、起垄夹肥、镇压、坐水播种,苗期喷药灭草、中耕、追肥,旱时灌溉一般2—4次,既费工又费力,大大增加了工作强度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一次性完成免耕播种,既减少了耗油量,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成本,节本增效十分突出。江桥镇艾伦村农机大户王跃文有2500亩玉米田,连续六年实施了保护性耕作,他算了一笔账:往年种玉米每亩作业成本为270元左右,而保护性耕作作业成本仅为190元左右,仅此节本项,他就少花了20万元。几年来的对比测算,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平均每亩节本60—90元左右,省工25%左右,3—5年后,可增产8%—10%。

(四)建设优质高产的粮食安全工程。粮食质量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粮食的产量,同时也涉及到粮食的品质。现今粮食生产存在着重大隐患,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多不但使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化肥、农药施用使环境、水、空气等遭到破坏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保护性耕作由于深松、秸秆覆盖腐烂还田,使土壤原有的生机与活力逐渐得到恢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植株生长性状得到改善,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减少,实施保护性耕作5年后化肥使用量由原来的100斤减少到80斤,比常规种植模式减少20%左右。粮食的品质和产量必然得到提高,粮食安全问题不但从量上得到保证,而且从品质上也会得到改进,是促进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五)玉米秸杆畜牧饲料再利用。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可产玉米秸杆60万吨,秸杆饲料利用率约为30%,即18万吨,可饲喂肉牛5.3万头,每吨黄贮费用246.2元,节省资金3668.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进展不快。免耕播种机在我县普遍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美国满圣6行免耕播种机,价格为24万元,国补4.8万元。另一种是国产的,吉林康达4行免耕播种机,价格为10.5万元,国补3.3万元和2行免耕播种机,价格为6万元,国补1.8万元。免耕播种机价格高,补贴额度小,多数农民购置不起,泰来县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仅占玉米播种面积三分之一。同时,大型深松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小,农户用中小马力拖拉机作业的标准不达标,得不到国家补贴,老百姓深松积极性不高,实际深松面积小。

(二)秸秆打包机保有量太少,无法满足需要。一台小型秸秆打包机每天能打包1000包,作业面积50亩,1个作业季作业面积2000亩。泰来县现有打包机15台,实际作业能力仅3万亩。打包机价格一般在18万元左右,且配套动力拖拉机必须是90马力以上,价格约12万元左右,这些设备多数农户买不起。

三、建议

(一)强化政策扶持,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在国补基础上加大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及配套拖拉机购机补贴额度,对免耕播种作业和中马力以上拖拉机深松作业给予一定补贴,提高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二)购置秸秆打包机,为秸秆综合利用奠定基础。不论玉米秸秆还是水稻秸秆,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收集。为此建议对合作社和农户购置秸秆打包机给予补贴,对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秸秆打包作业给予适当补贴。

(三)扶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出台相关政策,对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最终实现秸秆全部利用的目标。

责任编辑:洪峰

13.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级仲裁机构和工会组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构建调防平台,合理引导和反映职工利益诉求,努力化解劳资矛盾,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各级仲裁机构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如扬中市今年上半年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预警信息“月报”和“专报”制度,做到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有排查、有登记、有整改,切实将劳动纠纷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丹阳市在市重点规模企业普遍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风险防范机制,建会企业预警机制建制率达85%以上。润州区实施劳动争议案件基层调解组织先行调解的工作制度,工作关口前移化解矛盾,全区劳动仲裁立案案件下降5%左右。市总工业工委下发了《关于做好企业劳动关系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基层工会及时上报劳动争议发生苗头及发展动态、突发性事件的原因及处置措施、工会预防和参与职工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等方面情况。

二是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中央、省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工作要求,各级人社部门、工会组织以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重点,指导基层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企业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场地、经费、调解制度和工作程序,并指导镇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工作。各地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考核确认工作当中,同时在《XX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镇街道标准》中,将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制、作用发挥情况作为重要考核评价标准。全市有2404家企业独立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92.3%。

三是劳调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各级人社、司法部门,工会组织按照调解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建立了一支以人社部门专业人员、工会干部、法律援助律师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据调研统计,百家企业的劳调组织落实调解人员322名。各级工会组织采取学习、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讲授《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江苏省一办法、七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工会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今年上半年以来,人社、工会联合或分别举办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培训班21期,受训人数达1216人次。

四是劳调工作的社会作用不断显现。各企业调解组织注重调解机制的创新,落实责任制度,在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纠纷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百家企业调解劳动争议纠纷313件,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变更、解除、职工病事假、工资发放、福利待遇、职工奖惩、违纪处理等问题。据各企业工会反映当前职工队伍总体较为稳定,群体性劳动争议能够得到及时、就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组织结构多元化,企业用工形式多样,人力资源流动性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在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尚未建立,新成立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缓慢。调研过程中有20多家企业没有能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一些企业劳调工作虽名义上有组织、有制度、有程序,但单位领导对劳调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不重视,不支持,企业劳调委居中调解劳动争议有难度,影响了作用发挥。

二是部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加强。一些基层调解员怕得罪领导,工作处于被动。很多基层单位调解人员身兼数职、事务繁杂,岗位经常变动,影响了工作连续性,有部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仅靠工会主席一人去做。还有的调解员专业素质、调解水平不能适应工作实际需要,遇到劳动争议,习惯于按信访程序办理,依法依规做调解的少,程序也不尽规范,公信力不高。

三是部分企业劳动关系预防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到位。有的基层单位尚未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应对群体性纠纷时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要等到劳动争议发生后才忙着调动人手、花时间精力去处理,存在着重处理轻预防的现象,导致有些案件未经调解直接走上仲裁。有的企业劳调委对劳动关系中倾向性问题和苗头性信息掌握滞后,有时职工已申请进入仲裁阶段,劳调委负责人对劳动争议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部门协同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机制不灵活,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我市的非公企业点多分散,发生在此类单位的劳资争议案件数量占比在80%以上,做好非公企业劳资矛盾的预防化解的工作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下一步劳动争议调处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原则方针,推进各类企业、行业普遍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处理争议能力,提升调解效能。

一是健全和强化区域性劳调工作机制,做到“联建联动”。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且分散的特点,要加快推进区域性劳调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组建率,形成“广泛覆盖、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劳调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辖市区总、镇(街道)和村(社区)工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实体化建设,积极探索与人社、司法、综治、工会等部门合作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辖市区总、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劳调解组织要建立分级受理、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的调解工作对接,建立会商会办制度,不断完善劳动争议大调解工作机制。

二是指导企业提升劳调工作质量,注重“规范运作”。企业劳调员能否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大部分还取决于劳调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关键在于“是否说得上话”。要重视从企业工会主席、人事劳资科长、部门中层干部和一线职工中选拔合适人选,只有胜任劳调工作,才能提高调解成功率。深入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从组织形式、人员、经费等方面加以规范,保障劳调工作相对独立,从而集中精力协调劳资双方关系,努力把劳资纠纷解决在企业内部。结合企业实际,推行“劳动争议先行调解”、“民主恳谈会”、“约谈企业主”等工作制度,必要时还可提请上级工会和仲裁机构出面,在调解沟通过程中提出整改意见,研究解决方案。

三是健全劳动关系预防预警机制,实行“源头维护”。在重点用人单位设立劳动关系信息直报点和信息员制度,实行信访信息、重大信息限时上报。发挥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作用,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从源头入手预防劳动争议,企业劳调员要主动参与劳动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其他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中去,更多地通过协商形式来化解劳动争议。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形成预防劳动争议的良好法制氛围。

14.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四

4月14日至5月13日,省总工会第一工作组在国庆主席带领下,按照机关开展“三万”活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先后走访中央在鄂和省属有关企业,以及黄石市、武汉市有关企业,通过召开企业负责人、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代表座谈会,进行实地查看走访,发放问卷和个案访谈等多种途径,认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关系、工会工作、职工生产生活等情况,倾听企业行政、工会和职工的呼声和要求,重点加强对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指导,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单亲女职工和劳动模范,完成了走访调研任务,达到了走访调研的目的。现将这次走访调研情况作如下综合汇报:

一、关于走访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的总体情况

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们对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关系、工会工作等有关情况有如下基本判断。

1、企业发展总体态势向好,但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走访的企业中,除2家企业亏损外,多数企业自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较好,主要表现在开工较足,多数企业满负荷生产,呈现产销两旺的情况。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都制定了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描绘了企业未来的美好前景,听后令人精神振奋。当然,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原材料涨价、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给企业融资增加负担;二是人工成本增加,“十二五”规划关于增加职工工资性收入及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加大,企业普遍感到压力不小;三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同行业竞争给部分企业带来压力;四是招工难、留人难困扰部分企业生产。在黄石、武汉调研中,企业反映这一问题不在少数。比如,黄石三五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11年,固定工(4年以上)200多人,职工总数600多人,月均工资1200元,包吃住,但员工跳槽频繁。该市赛福摩擦公司效益很好,去年利润580万元,99年改制,职工目前380人。苦累差岗位常年招工常年缺人,今年缺员20人,总是招不满。武汉多家企业反映,职工流动和跳槽已经成为常态。

2、当前劳动关系总体和谐,但职工队伍稳定出现新的情况。近些年来,重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在尊重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普遍提高,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和成效更加显现,广大职工劳动权益的实现和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总体比较和谐。调研发现,在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的大背景下,在当前职工队伍中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也不少。一是部分企业改革重组裁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特别是黄石部分资源枯竭矿山企业生产萧条导致下岗、内退、轮休职工数量增加,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二是分配秩序混乱、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缓慢与物价上涨及医疗、教育费用支出增长较快,低收入职工怨气较大。在与一线职工座谈和个案访谈时,明显感受到职工群众的不满情绪。三是部分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少数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职工加班加点或从事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一些企业劳动争议解决渠道不畅。

3、推进“两个普遍”势头不错,但工资集体协商阻力较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地各企业能够把推行“两个普遍”作为重中之重,在工作部署、具体措施方面显示了很大的决心。武汉市在餐饮行业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成为我国目前覆盖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使45万名职工受益,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企业行政方占绝对主导地位,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难以建立。中央、省驻黄企业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行政方占绝对主导地位,企业工资分配往往由上级行政方核定生产总值、匡定工资总额,而且两者往往是挂钩的。比如十五冶、黄石热电厂、黄石经纬纺织机械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武钢大冶铁矿、灵乡铁矿、黄石邮政局、黄石石油公司、青啤黄石公司都存在这种现象,职工在工资分配中的话语权显得缺失。这些单位在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仅仅在工资总额框架内,如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有一些话语权。一些民营企业比如黄石市茂晨铝材公司、黄石市中天机械有限公司往往为了留住骨干技术人员或操作工,才采取加薪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集体合同不覆盖劳务派遣工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企业内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工“一企两制”的现状普遍存在,大量劳务派遣工被挡在工资集体协商的门外,使其陷入“爹也不管,娘也不管”的尴尬境地。

4、企业工会作用发挥较好,但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所到之处,企业工会围绕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普遍通过抓劳动竞赛、抓组织网络、抓帮扶活动,突出民主管理、突出集体合同,保持了工会工作的稳健势头。但也要看到,工会自身建设尚有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工会组建与会员发展尚有纰漏。黄石中天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反映,职工入会上级没给工会会员证。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869人,工会会员1914人,900多人办理入会手续。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在册职工553人,会员441人,劳务派遣工21人。有的工会干部对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参加职代会还有疑虑。工会干部兼职化越到基层越严重,少数企业工会办事机构不独立,工会组织依附化也比较严重。这次走访的企业均为2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参加座谈的中小企业也是工会组织健全的单位,但这些企业专职工会干部不多,即便是自称为专职的也身兼其他职务。武汉市不少中小企业工会主席多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阳逻电厂工会归属政工部。

二、关于当前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走访调研的企业来看,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多数企业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和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职工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住房等基本得到保障。多数企业普遍坚持把“培训是对职工的最大福利”,注重对职工的培训特别是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但职工工资增长、权益保障、工作环境等热点问题在基层企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但都有不同程度反映。目前职工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1、非公企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一是企业用工时增时减,对职工就业稳定性造成一些影响,劳务工、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处于最被动的地位。当前,一些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不少企业都存在使用劳务派遣工、季节工的情况,少数使用劳务工远远多于企业原有的合同工。中石化黄石石油分公司,930多人,正式工200多,80%为劳务派遣工,每年招20名大学生作劳务工,主要是计量员、加油员、巡检员,少数管理甚至领导岗位也是劳务工。与《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实施”的规定不相符。“同工不同酬、同企不同权”的现象日益凸显。华电湖北分公司2400名正式职工,劳务派遣工1000来人。黄石邮政局在岗职工995人,其中合同工371人,劳务派遣工624人,职工收入合同工3.5万元,劳务工1.9万元。劳务派遣工尚未加入邮政局工会组织中来,出现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二是目前职工就业选择性增强。通过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了解到,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职工不断“跳槽”,原因却只是为了丰富个人阅历、增加工作经验。企业用工紧张,生产工人不稳定,主要由于80后、90后占到职工总数的60%。三是劳动合同短期化影响职工的职业安全感。走访发现,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大多数为有固定期限的,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大多限于过去的老职工。在同美尔雅公司一线职工座谈时了解到,青工进厂的劳动合同基本上是一年一签。

2、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工资收入是职工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职工权益的核心。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在座谈中普遍反映,当前工资低、增长慢,物价高、买房贵,对职工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压力。在一些地方、企业长期以来工资增长缓慢,造成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少数单位年薪、奖金分配不透明。华电集团公司所属的武昌火电厂,由于政策原因,正如他们所说,定价电、市场煤,企业多年亏损,今年目标是能够保证职工工资不下降就是很大的成绩。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黄石热电厂,今年一季度,虽发电量超时间进度3.45%,但利润总额负2939万元,全年利润预计为负6000万元。黄石邮政局一线职工月收入8、900元,做业务好的可达3000元;科干收入与一线职工相差3倍。同时,一些企业中高级管理者与普遍职工工资收入悬殊较大,工资收入分配不尽合理。武钢大冶铁矿“处级”管理者年收入近20万元、“科级”管理者年收入15万元,而一个普通职工的年收入在2万—4万元之间。中铝华中铜业公司在中层管理者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而普通职工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黄石供电公司、离合器公司中层管理者年收入是普通职工的2倍以上。这些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不尽合理,职工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影响甚至挫伤劳动积极性。

3、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程度较重。职工因病致贫、因学致贫问题突出,职工自身自救无望,企业帮扶能力有限,困难职工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工作组走访慰问的困难职工、单亲女职工和劳模,大多因本人或家人患有大病,治疗费开支过大致使个人负担加重、家庭生活困难甚至债台高筑。黄石一些工矿企业部分职工特别是“半边户”生活负担重。同时,年轻职工买房压力大,部分老职工的住房条件较差。武汉葛化集团职工近3000人,平均年工资2万元左右,不少是几代人都在这个企业工作,由于收入低、生活相对有困难,因此导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同时,与职工生活相关的婚恋、交通等诸多现实问题也值得关注,吃、住、行、教、乐、医、购等公共服务都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目前还存在青工婚恋和成家之后两地分居等现实困难。武重等企业搬迁到开发区后,职工上下班路途较远,起早贪黑,不仅个人比较辛苦,而且带来照顾家人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便。

4、社会保险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够宽。一方面,企业参加五大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热情也不高。在黄石召开中小企业座谈会时,不少企业负责人和工会干部反映,农民工尤其是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青年职工不愿意交社保。二是个别困难企业缴费能力弱,部分企业欠缴社保费,特别是困难企业缴费标准低的问题更为突出。黄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黄石纺织机械厂,2008年底改制后仍然扭亏无望,于2010年12月引入黄石经纬公司股本55%,改制前拖欠职工社保费。三是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力度不大,个别企业只为少数有专长的业务、技术骨干和高中层管理人员办理社保。

5、个别企业超时加班情况严重。一些企业劳动时间安排不合法不合理,劳动者休息时间和安全生产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在劳动条件差的工矿生产企业显得比较突出,重视生产,忽视对劳动时间、劳动标准的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双休日在这些企业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大部分企业每月只休息一到两天。(黄石)三环离合器公司车间党支部书记罗光利说,企业是全资国企,有几个车间个别工种对开12小时工作,工人早上7:30上班接班晚上8点才能走。黄石市茂晨铝材公司招工基本是四川来的农民工兄弟兵、父子兵,工作环境差,劳动时间长,用他们的话说是“对挖”(即两班倒)。按照《劳动法》规定,加班每月不能超过36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黄石市工矿集团公司、黄石市中天机械公司有的职工为了多拿计件工资和超产奖,主动要求每月休息1天。黄石兴华生化公司在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前是3班2运转(后整改为4班3运转)。黄石赛福摩擦材料公司工人每周休息1天。

6、职工民主权利缺乏有效保障。一些企业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还不健全、运行还不规范,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武汉部分企业职代会流于形式,甚至没有召开。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打算今年6月把职代会建立起来,明年召开工作会时同步召开职代会,集体合同也未签订。

7、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贫乏。随着职工生产生活节奏相应加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相对提高。尽管企业及其工会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但仍然不能满足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体设施普遍不足,硬件投入偏少,与目前职工精神文化多元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包括像劲牌公司这样高度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企业,职工代表代表座谈时对企业各方面都满意,就是提出了改善文化设施的一条建议。不少企业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等同于文娱活动,往往简单地体现在标语口号和符号之中。职工生产生活压力传导到精神和心理层面值得注意。大冶有色冶炼厂现有职工3345人,患有精神疾病就有3、40人。

三、关于基层创新举措及反映的问题

总体来看,所到企业工会工作基础较好,部分企业近年来创造一些的好经验,东风汽车公司合资公司“四项机制”建设、湖北能源工会服务前方职工“110”和武汉铁路局“三不让”的帮扶品牌、武钢“四个每一天”的工会工作理念等好的做法得到发扬光大。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和谐企业典型和新的工会工作亮点。黄石百年企业华新水泥公司改革不改好传统、关爱员工筑和谐的做法值得总结宣传;劲牌公司企业福利待遇好、员工幸福指数高是一个突出特点,劲牌员工有引以为豪的“一补二金三检四免五险”福利。武汉开发区的两家民营企业——凯迪公司的民主管理、苏泊尔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部队企业——凌云集团“四个不允许”(不允许有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允许一个职工家庭困难导致子女上不了学、看不起病、没有住房)给我们工作组一些留下深刻印象。

在走访调研中,部分企业也反映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包括省总工会在内的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给予协调。

1、二七纪念馆的修缮问题。武汉铁路局反映:二七纪念馆一直由武铁管理,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陈列方式陈旧,布展手段落后,是否请省市联动,省、局共同投资改善;二是大罢工的一些原始房屋文物随着武汉市大建设大开发如何保存,老二七纪念碑如何处置,在一个地方同时存在新旧两个纪念碑不妥,建议把旧的纪念碑搬迁到纪念馆保存较好。

2、理顺工会组织体制问题。中国华能集团湖北分公司在鄂企业包括华能阳逻电厂、荆门热电厂筹建处、应城热电厂筹建处和恩施清江大龙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员工1650人,其本部机关26人。2010年7月16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能湖北分公司首届工会委员会、经审会和女工委员会。该公司提出工会关系归属省总工会领导,其在鄂企业工会归口其总部工会领导。

3、工资集体协商规范问题。武钢工会反映,基层分厂不是独立法人,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合同,对此感到困惑。《劳动合同法》第五章针对目前企业工资分配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或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按照目前通行规定,企业工会主席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当担任本方首席代表。那么,作为分厂这样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单位,尽管有独立的工会委员会,但如何规范集体协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

四、几点建议

这次 “进万家企业、访万名职工、解万家困难”集中走访调研活动,无论是动用全会上下的人力、物力,还是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组织资源,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运用好走访调研的成果,使之转化为制度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涉及企业和职工问题的解决、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从源头上加大参与力度。走访调研结束后,重点就企业职工生产生活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争取在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方面能有实质性的进展。要突出重点,从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劳动关系复杂、职工生产生活问题突出的特点出发,着力推动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依法经营、规范用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切实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牛鼻子”,宣传推广武汉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经验,引导国企和法人代表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企业率先带头,点线面相结合,遵从“行业谈标准,区域谈水平,企业谈增长”的协商原则,稳步推动各类企业形成合理确定和调整工资水平的协商共决机制,重点推动非公企业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标准等事项与职工进行平等协商,确保职工工资这一核心利益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得到更好保证与发展。

3、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规制劳务派遣制度。企业劳动管理和用工形式多元化,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特殊工时制的大量涌现,加剧了企业用工竞争性和工资标准逐步走低。对此,应加快地方立法进程,推动省人大出台劳务派遣企业管理《条例》,明确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基本形式和法律责任,完善招工手续和派遣程序,依法规制劳务派遣制度,维护我国一元化为主导的劳动用工制度,同时,可以建议政府合理安排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关系,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实施“同工同酬”义务,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的“共同雇主”地位;按照《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对劳务派遣“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作出界定,公布适用的特殊单位、行业工种和劳动岗位名单。

4、理顺工会组织体制,确保工作指挥更加顺畅。比如,我们走访遇到华能湖北分公司提出归属省总直接领导的问题,工作组认为,鉴于目前该公司工会已经成立,可以明确省总工会领导,其下属企业工会关系待下一步理顺。建议类似这样的央企应本着有利于工会工作的原则来理顺组织管理体制。

5、加强分类分层指导,增强服务基层的针对性。今年全省各级工会要围绕“五项任务”、抓好“十件大事”、办好“五件实事”,尤其是“两个普遍”任务艰巨,必须依靠全会力量特别是基层工会来落实。因此,机关工作重心必须下移,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建设上,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对于基层企业和单位提出的诉求,省总工会可以一事一议予以回应。比如,武铁提出的二七纪念馆有关问题涉及面大,建议由省总工会会同武铁联合写出报告上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拿出解决办法。再比如,武钢工会反映基层分厂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合同问题,建议法律部给予政策指导。

15.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篇十五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上一篇:四年级难忘的第一次作文:第一次炒菜下一篇:学科素养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