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2024-06-10

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14篇)

1.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篇一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是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避免损失。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生物材料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司实际,必须按“七防”(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防盗、防泄密、防溢水)要求,还包括环境污染的避免与消除,建立健全以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各级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出现一些事故怎样处理和自我保护。

一、重要规定:

(一)着装规定:

1.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工作服。

2.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总局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穿戴防护用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3.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4.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所有过程中需穿著鞋子。

5.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二)饮食规定:

1.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的冰箱或储藏柜。

(三)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危险药品要专人、专类、专柜保管,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各种危险药品要根据其性能、特点分门别类贮存,并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不得私自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3.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时,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4.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名称标识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

5.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必须在通风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操作。

6.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化学药品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的药品柜。

7.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的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8.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9.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所用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同时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的伤害。

10.盛药品的容器上应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溶液浓度。

11.能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12.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3.废弃药液、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应依照分类标示清楚,严禁倒入水槽或下水道,应集中或倒入专用收集容器中统一处理。

(四)用电安全相关规定(防触电):

1.实验室内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2.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3.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如:电泳仪保险丝是1A的,不能用大于1A的保险丝;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4.使用新仪器,先看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弄懂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操作。

5.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

6.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

7.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作的设备或装置,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8.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须经批准后,才能使用。

9.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不能在潮湿处用电器。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

10.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1.电器插座勿接太多插头,以免电荷负荷不了,引起电器火灾。

12.电器装置不能裸露,漏电部份应及时修理好;使用后的设备,闭上开关,拨掉电源;各种电器应绝缘良好。

13.各种设备材料按规定范围使用,发生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开关,再灭火。

(五)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灭菌锅、小型提取系统等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维护、使用情况记录,以便查考。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必须齐全,否则禁止使用。

(六)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

1.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并保持整洁。垃圾清除及处理,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在指定处所倾倒,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2.窗面及照明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

3.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4.养成随时拾捡地上杂物的良好习惯,以确保实验场所清洁。

5.凡有毒性或易燃的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要特别小心,勿使其溅在衣服或皮肤上。废酸应倒入酸缸,但不要往酸缸里倾倒碱液,以免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

6.有机溶剂,如吡啶,二甲苯,氯仿能破坏人体机能,做完实验,回收,集中交由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7.致癌物质(EB)三溴乙锭,秋水仙素等,实验后回收,通过活性炭吸附或化学反应,使其变为无害物质,废渣集中交由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8.微生物实验中,一些污染或盛有有害的细菌和病菌的器皿、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器皿也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后才能再利用,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9.实验中所用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对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按规定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影响健康。

10.实验完毕后,对实验室作一次系统的检查,随时关好门窗,防火、防盗、防破坏。

11.实验室内仪器、装置不得擅自搬动,电源闸刀不得擅自开合。

二、安全防护

(一)防火

引起火灾的三个因素:易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灭火的一切手段围绕破坏形成燃烧的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来进行。进入实验室工作,一定要清楚电源总开关,煤气总开关,水源总开关的位置,有异常情况,关闭相对应的总开关。并了解冲眼水龙头、紧急喷淋水龙头、急救箱的位置;出现情况能做好相应的自我救护。(二)防毒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如 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防毒注意事项: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三)防爆

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防爆措施 :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四)防灼伤

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汞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物质,毒性很大,且进入体内不易排出,形成积累性中毒;高汞盐(如HgCl2)0.1-0.3 g可致人死命;室温下汞的蒸汽压为0.0012 mmHg柱,比安全浓度标准大100倍。安全使用汞的操作规定:

1、汞不能直接露于空气中,其上应加水或其他液体覆盖

2、任何剩余量的汞均不能倒入下水槽中;

3、储汞容器必须是结实的厚壁器皿,且器皿应放在瓷盘上;

4、装汞的容器应远离热源;

5、万一汞掉在地上、台面或水槽中,应尽可能用吸管将汞珠收集起来,再用能形成汞齐的金属片(Zn,Cu, Sn等)在汞溅处多次扫过,最后用硫磺粉覆盖;

6、实验室要通风良好;手上有伤口,切勿接触汞。

充分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急救箱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妥加爱护,安全用具及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

2.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篇二

1 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把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向基层实验室进行宣传贯彻, 基层实验室从单位负责人到实验室负责人和具体的工作人员普遍不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就无从谈起, 缺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没有明确的责任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长期处于无章可循, 无标准操作规程, 疏于管理的状态, 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没有有效的生物安全制约机制, 对实验室建设、布局、设施、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等, 头脑模糊。因此, 各级必须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使基层实验室明白法律、熟悉标准, 各自制定出切实可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 实验室环境设施不合理、防护用品不配备

长期以来, 基层实验室投入低, 实验室用房明显不足, 处于狭窄的环境状态下工作, 布局不合理无法分成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工作人员办公与实验操作在一个室内, 有的甚至病人和非工作人员可以随便进入实验室, 工作人员得不到有效的防护, 非工作人员也存在极大的被感染机会。个人防护用品更是寥寥无几, 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在无个人防护的状态下进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或专门的实验台, 实验室各种含病原微生物的废弃物的暂存和处置更是令人担忧, 室内没有合乎要求的废物桶, 废弃物存放超时, 锐器不是单独分离存放。

3 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以来不了解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条例和国家标准, 形成了个人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意识的淡薄, 使之在个人防护、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实验室消毒等方面不遵守国家法律、条例和国家标准, 对实验室的不良行为可能造成公众的疾病传播不在乎, 对可能造成自身的感染无所谓。有的工作人员长期对可能造成职业暴露的不规范的操作不认识、不醒悟。

2004年国务院就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和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尽管不能明显的知道是何种病原微生物, 但是他们在采样、实验的过程中都有潜在危险。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建立个人监护档案, 没有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对于职业暴露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没有控制和应急措施。

4 基层实验室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非常重视, 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是上级部门对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培训却是很少,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即使在其他业务技术培训中牵扯到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 也没有被基层所重视, 没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作为工作中必须熟悉掌握的内容。

各级应加强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督导基层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帮助基层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使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规程, 树立起生物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 达到保证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处理得当, 个人防护到位。

各单位领导有责任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中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起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 (安全设备) 和二级防护屏障 (设施) , 防患于未然, 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篇三

关键词:卫生理化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98-01

卫生理化实验室作为向社会提供检测报告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技术含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根据相关标准对检测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出具准确?公正的检测报告,为人民?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服务?要想保证卫生理化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准确,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升检验人才队伍的技术能力?在卫生理化实验中,对质量进行检验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从影响卫生理化实验检验质量的因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影响卫生理化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

(一)检验人员

实验室人员要满足实验室需要人才的标准,熟悉本专业业务,并且要定期培训检验人员,经考核后才方可上岗?对所有人员进行职责明确,奖罚能够分明,发挥出每个人员的能力?积极鼓励检验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培养检验人员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检验人员继续深造学习,可以设立多级别的考核考试,对于考核通过的检验人员,可以加薪或者提拔等,通过各种方法让检验人员进行掌握更多的检验知识,从而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二)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的温度?照明?通风?气体污染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仪器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室进行测试的区域,要与办公场所进行分离,预防实验室的环境问题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根据实验室的用途以及功能,考虑环境问题对检测工作会造成的影响,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三)仪器

仪器与设施是卫生理化检验的基础,因此,要满足各项检验分析的要求,例如,仪器的量程范围?分辨率以及精密度等偏差和误差能够在允许范围内?对于,器皿和容器,要保证检验分析用的器皿是合格的,注意交叉污染等问题?对仪器要定期进行维护与管理,从而避免操作出现误差与错误?仪器维护与保养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四)样品的选择

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的样品就是被检样品,代表的是总体样本,具有代表性,与总体样本有直接影响?其检验结果可能对于总体样本的质量结果有偏差?实验室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样本进行采集以及封存运输?样本保留等程序,对每个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比如,检验环境?采样地址?采样容器等?对于采样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才能够上岗的?

二?卫生理化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策略

(一)防止环境污染?

主要是防止环境产生交叉传染的现象,例如,对水中的氨氮和水中的总硬度就是不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检验的,在对水中总硬度进行测定时需要用氨水来调节pH至10,因此,这种环境下,实验室会有一定的氨气的残留,在对污染水中测定氨气时,就会造成影响污染水的检测结果?为了防止在操作过程中试剂造成的污染,在大多数检验时,会在相同的容器中加入反应试剂或者是标准溶液?虽然在加入不相同的试剂会选择不同的习惯,但是,对不相同的样品管?标准管加入相同的试剂会使用相同吸管,进行重复的操作,会造成试剂污染现象?因此,要将试剂从瓶子里倒入保证干净的烧杯中进行使用,并且,烧杯中所剩余的试剂是不能够回收使用的?

(二)规范操作

在操作的方法过程没有详细说明时,一定要编制详细的指导书,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操作,比如,对样品准确量取或称取时,要按照取样量保留的小数点来选择量器或者天平的等级;当化学反应要进行一段时间,要按照方法来掌握反应的时间,使可以完全反应,同理,当化学反应需要进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中止反应时,要对样品管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时间的掌握来中止反应,来确保每个样品管的条件相同并且反应时间相同?

(三)实验室质量控制

在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时,首先要对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进行讨论,对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有:阳性对照实验?加标回收实验以及工作曲线核查和分析样品等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特性?实验人员要进行比对,以及对方法的比对等,这些都能够对实验室的内部有效控制?对实验室的外部控制,主要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者能力验证?由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实验室的检验能力的一种考核叫做能力验证?在与同级或者同级以上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组织的范围内进行的考核以及实验室进行比对,称为实验室间的比对?

(四)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检验接受出来后,要用统计技术来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评定结果的选择不确定度能够表述被测量值的分散性,能够帮助我们对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做出判断?当发现结果不可信时,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若错误可能会再发生,就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来进行防止再次发生错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理化实验室主要是以检验质量为目的,因此,不仅要做好培养人才职业素养工作,还要有较好的服务目标,仪器使用要校准,试剂要保证质量,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使卫生理化实验室立足与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对卫生理化进行检验過程中,要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对非实验因素和实验因素进行比较,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使卫生理化实验室检验的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田丽霞.浅析理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要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1).

[2] 顾晓燕,何奕南.关于卫生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J]月.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0).

4.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 篇四

为塑造我院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创造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拟制订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管理条例,对实验室成员提出若干要求,并进行评分。

1、实验室各成员信息标志明显,标牌(一张纸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导师贴在自己座位旁边)统一张贴或悬挂,要求整齐一致;

2、室内布局合理,保证实验室的通风通畅,照明设施良好,电路布局安全、规范,无私拉电线等不安全现象;

3、如果实验室内包含有老师的办公室,应保证老师办公室的整洁,每天打扫卫生并酌情考虑拖地的周期;

4、实验室要排出自己的卫生清洁表,保证每天都有同学进行简单的卫生清洁与物品整理,勤倒垃圾与废水;

5、实验室墙壁、玻璃窗、天花板保持清洁,无蜘蛛网;

6、地面无尘土、积水、果皮纸屑等垃圾;

7、禁止研究生在实验室吸烟;

8、实验室不要堆放过多的杂物,如果有一些不能用的设备(如报废的电脑、报废的实验设备、不能工作的其他设备)应与固定资产管理员联系进行报废处理,不应占用实验室空间;

9、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在实验室使用明火(若因实验所需如使用酒精灯之类则应确保安全);

10、实验室成员要划分区域,明确分工和责任,做好日常清扫工作,同时要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小扫除,每月组织全部实验室人员进行一次大扫除工作;

11、实验室成员理应负责自己座位上的卫生,保持座位周边地面的洁净,同时整理自己桌面的物品,保持自己学习、工作环境的整洁;

12、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维护实验室的整洁,讲究文明礼貌。学院每个学期会多次不定期安排人员(由研究生会安排)对各个实验室卫生与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评分,评选出实验室1、2、3名和最佳设计奖给予奖励,诸如羽毛球拍、篮球、乒乓球拍等,同时,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老师及学院领导会不定时对实验室卫生进行检查,环境卫生恶劣者将通报批评,老师及领导的意见会作为下次评分的依据。

评分采用百分倒扣制度,即每个实验室初始分为100分,当实验室出现以下情况,扣除相应的分数,同一情况最多扣三次,多于三次不累计扣分,最低分为

80。评分细则拟定如下:

1)实验室地面有明显的纸团或者其他垃圾,一个纸团或一团垃圾扣0.5;

2)实验室地面存在可清除污渍,扣0.5分;

3)实验室垃圾桶附近有明显污渍,扣1分,废水桶附近有污渍,扣1分;

4)实验室堆积的杂物过多明显影响实验室成员的出入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一处扣1分;

5)实验室墙壁、窗户、桌子有蜘蛛网,一处扣0.5分;

6)实验室存有易燃易爆物质,一处扣4分;

7)实验室某位成员座位处物品不整洁,一处扣0.5分;

8)实验室某位成员座位处散落有垃圾,一处扣0.5分;

9)实验室无成员信息标志,一处扣0.5分;

10)实验室中玩火或者进行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一次扣4分;

5.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自查 篇五

体育部健身房、体质测试中心自成立实验室以来,严格遵照实验室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专人负责运动健身指导、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以及实验室场馆卫生管理等工作。

体育部健身房承担了每周近十次的本科生教学任务、运动队身体素质训练、学生课余锻炼等多重任务;体质测试中心每年承担我校两万多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任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及时上报测试数据,专人负责仪器操作任务,并对测试学生开出运动处方指导课余体育锻炼。

几年以来,从未发生过意外伤害事件,并确保学生健身、测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1.安全方面

体育部健身房、体质测试中心不但有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而且不同时期均有专人负责学生安全工作,如:在健身房使用中,教学期间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锻炼,运动队训练期间有各教练员负责指导该队的素质训练工作,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过程中有值班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锻炼。如:在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有专门的仪器操作人员,大

一、大二学生在各体育任课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测试,大

三、大四学生在各学院体育辅导员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测试,不但确保仪器的正确使用,并且确保测试的顺利和学生的安全。

两个实验室均配有满足消防要求的消防栓和应急灯,在电线设置方面没有外露电源,并且确保人走关灯、切断电源。

2.卫生方面

不但对场馆卫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设定专人进行定期打扫,在开放时期,设有固定的垃圾筐并且每天清理垃圾。工作人员每天对仪器和健身器材进行清理和维护,保证实验室整洁、干净,做到地板光亮无杂物、器材干净无汗迹,严格达到实验室卫生清洁标准。努力为全校师生创建一个整洁、干净的健身场地。如:每次健身房使用结束后,清洁人员会及时将健身器材整理、清洁,对健身房进行打扫。再如:在每天学生体质测试结束后,有专人将测试仪器归回原位,并对体质测试中心进行消毒处理。3.文化氛围建设

6.安全卫生制度 篇六

一、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和检查督促学生及学校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任老师要精心组织体育课和活动课,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懂得运动、防火、防水、用电、交通等安全知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没两周为学生上一次卫生健康课,专讲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勤洗、勤剪,养成良好的集体卫生习惯。

三、学校明确值周和值日制度,做到随时有人在岗在位,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寻衅滋事或带走学生及其他物品。

四、全体学生必须按时上学、回家,不得在路上逗留玩闹,回家后告知家长,再做其他事务。

五、六、中午放学时由老师护送学生处校门,晚上放学由班主任自行组织与护送。校园商店不得向学生出售霉变食品,如果发现食品问题除承担一切责任外,还将由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七、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按时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发现流行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告知家长带回看护。

附则:

1、考核工作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每周公布,每月汇总,每学期实施奖惩兑现。

7.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篇七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轨迹交叉理论,人因分析,物因分析,准入制建设

“刷卡即责”。[4]与先进国家及地区相比, 内地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一项对3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 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 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认知率为13.6%, 三者均认知的学生比例仅为0.9%[5];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验室配备的应急器材的使用方法, 包括灭火器、洗眼器、紧急喷淋等。这些现实说明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十分必要。

2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是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 基本观点是在事故发展的过程中,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运动轨迹中, 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或交叉,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6]例如实验室由于责任制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违章作业等不良行为以及仪器设备、危险物料等物的不良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整改, 由此产生人、物两大因素的运动轨迹交叉, 引发了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图1是轨迹交叉理论模型。

2.1物因运动轨迹分析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危险物料、特种设备等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或高温高压所具有的不安全状态。[7]

(2) 由于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的变质或自然磨损以致失去原有的功能。物的安全状态是相对的, 不安全状态是绝对的, 这些客观存在的物的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运动轨迹。

2.2人因运动轨迹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主动的不安全行为, 如超药量试验, 违背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不穿戴防护服等行为;被动的不安全行为, 如生理、心理、先天身心缺陷, 视、听、嗅、味、触五感能量分配上的差异等。由于人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运动轨迹更为复杂[8], 一旦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就可能导致事故。

2.3物因与人因运动轨迹交叉

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 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因而, 实际的实验室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人、物两条轨迹进行, 而是呈现复杂的因果关系。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切断物或人的事件链, 即消除“起因物”或“施害物”, 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 即可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3轨迹交叉理论在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的应用

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引发事故的根源, 如果物本质安全度高, 那么人的行为将不会导致危险, 所以, 不断提升物的安全水平, 就是在优化物的安全状态, 但不管怎么努力至少现在还无法确保物完全达到绝对的安全状态。因此, 对人行为的管理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通过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强制措施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技术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的观点,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立可以分为人的安全准入和物的安全准入。人的安全准入是指在学生或者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 围绕实验室人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展开培训, 通过相应的考试提升人员各方面的安全素养;物的安全准入是指涉危原料、涉危设备等在进入实验室前, 通过安全评审、安全论证、及时更新、检修等手段, 在安全状态得到充分优化的基础上, 从而提高物的本质安全度。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隔离、改变或者破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 避免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交叉, 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3.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强人员安全培训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是切断轨迹交叉中行为的形成系列。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实验室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形成的过程中占有主导位置。

3.1.1基本培训准入

实施安全准入制度先要进行安全基本培训。目前, 比较普遍的培训方式有安全课程、安全讲座以及网上在线学习等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安全规范以及紧急情况应急等基础知识, 以增强教职工与学生的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规律, 知道保证安全的方法。以我校为例, 学校每年举办易燃易爆性危险试验人员、新进教职工、研究生的安全培训, 并要求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建立了实验室在线知识学习网与安全在线考试系统, 培训对象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并进行考试, 考试一般是30分钟完成50道题, 90分为及格分数, 考试未合格可以选择再次考试, 直到通过为止。考试的目的并非成绩的高低, 而是通过反复学习、反复记忆来强化安全基础知识。在完成在线考试后, 颁发合格证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

3.1.2技术培训准入

在完成基本培训之后, 在进入实验室前, 还须经过导师或专业教师的安全技术和技能训练, 掌握本实验室的应知应会。例如进行化学实验, 导师要指导学生拟定实验计划和方案, 确定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涉及的化学试剂, 对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 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同时, 学生应学习所有试剂的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了解化学品的理化特性 (如p H值, 闪点, 引燃温度、爆炸上、下限等) 、储存和废弃处理方法、 对使用者的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接触控制与个体防护等。[9]又如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 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技能和异常情况下处理的技能。由于实验室开放管理, 人员流动性大, 学生往往要独立操作仪器, 操作不熟练, 掌握设备和系统情况不全面、运用不得心应手, 就容易出事故。所以, 对于操作难度小的设备, 如烘箱、可见光谱仪器和比表面仪等仪器, 由实验室富有经验的博士生对新进学生进行培训, 现场讲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技巧, 并示范操作;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仪器, 要由教师进行专项安全技术培训, 如X射线衍射仪 (XRD) , 学生掌握射线的防护才能进行仪器操作;对于要求比较高的仪器, 如扫描电镜 (SEM) 和透射电镜 (TEM) , 培训周期要适当延长,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在提高实验室安全的同时, 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将提高, 学生在熟知工作原理和使用原理的基础上, 也能够更好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3.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立物的准入与许可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目的是切断轨迹交叉中物的形成系列。[10]

(1)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安全要素, 防止设计缺陷, 这是满足实验室安全的最根本物的准入。例如实验室是否需要抗爆结构, 设计药量的合理性, 是否采用的防爆开关、防爆空调等防爆仪器设备, 特定的材料是否具有防火性等。

(2) 控制危险物料、危险工艺的准入。化学实验经常会涉及易制毒、易制爆及剧毒等危险化学品, 但从必要性的角度往往可以通过工艺替代或者更换反应物来避免危化品的使用, 导师与学生在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 应对进入实验室的危险物料进行论证, 以此提高实验室的本质安全。[11]

(3) 控制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安全状态。实验室新进设备要进行安全评估与论证, 例如实验室内已有氧气气瓶就绝对不允许氢气瓶的进入。同时, 对已有仪器设备, 特别是特种设备要及时进行检测、维护及保养, 例如反应釜、安全泄压装置、压力表等, 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状态。

3.3切断运动轨迹的时空交叉建立区域与时间的准入

高校实验室可以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身份识别系统, 通过门禁来识别实验室的准入权限。[12]新入教职工、学生持有临时的门卡, 在工作时间内进出办公区域, 但不能进入实验室, 在完成了相应培训之后, 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权限, 随着培训的深入, 权限可以逐渐提升, 如能够进入XRD分析实验室、特种设备操作间等。新入校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一定时间 (如3个月) 之后, 可以在非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 而在假期 (非周末) , 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提前申请, 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权限。通过建立区域与时间的准入, 防止人与物的两种不安全因素的运动轨迹时空交叉。

4结束语

8.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篇八

关键词:卫生财政投入;绩效;制度保障

1 财政投入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基础

1.1 医疗卫生的市场失灵

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对于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既负责举办这些机构,又应提供运营经费、负责制定规划和实施监督管理。所以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在医疗服务领域,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追求的就是效率,公平不是市场考虑的范围。那么必须由政府来矫正市场的失灵,来做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1.2 公共财政理念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模式,具有公共性、非赢利性和法制性的特征。公共财政投入的核心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功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1.3 干预方式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大。其主要的作用有:

第一,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比如说,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价廉、质优、安全、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卫生服务社会公平性并能有效调控医疗市场的主要场所。

第二,医疗卫生市场的监管和资源规划。医疗卫生市场具有很多特殊性,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政府的监管至关重要。比如说价格的监管,医疗服务的价格,药品的价格,政府都是要监管的。新药从研发到最后上市,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监管。还有就是质量和数量的控制。质量指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指医疗机构、医生数、各种设备的数量。还有,政府需要制订卫生法律和法规,不仅是制订,而且要严格地执行。所以说,基于医疗卫生市场的这么多特殊性,政府的干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果缺乏政府的明确导向,会出现卫生资源不合理、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大多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占卫生筹资的比重都在70%以上,即使在完全市场下的美国,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也占了46%。但是在我国,这一比重仅为17.93%。 因此,我国必须明确政府对卫生服务的投资责任,改善现在投入不足的局面,坚持卫生事业的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这就要求政府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不能“缺位”,承担起对公共卫生产品和准公共卫生产品的投入责任。

2 提高卫生财政投入绩效的制度保障

卫生事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引导和干预,卫生财政投入作为政府干预卫生领域的一种手段,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应通过有效的体制构建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以相对低廉的费用,提供成本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提高投入绩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健康保障。

2.1 规范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职责配置

各级政府职责不同,财力有大小,应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为保障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在职责上不能硬摊硬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如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以及当地的财政实力进行科学设定,越是必需的公共卫生产品提供,越应该由更高层级的财政予以保障,同时要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做到卫生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根据这一原则,实力相对雄厚,管理层级较高的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承担主要卫生支出责任,这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中央和省级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较大比重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其中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免费制度和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业处置的筹资责任,省级政府应该承担对本省地方病预防、公共营养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等的补偿。对于财力相对薄弱的县、乡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县一级承担较大份额的公共卫生服务,乡一级承担少量的、局部的和次要的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各级政府应建立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而不是各自为政,推脱责任。上级政府应肩负起对下级经济上的帮助和工作上的指导责任,下级政府也不应该只依赖上级政府的援助,而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所能地完成任务。

2.2 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式与重点

卫生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达成共识的是,加大国家财政卫生总投入的规模与数量,优化政府财政卫生支出的方向和结构,中央和地方政府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

(1)规范政府投入的方式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政府预算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政府预算拨款主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专项经费投入有两个方向,一是投向卫生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保障的能力;二是直接投向广大群众,用于广大群众的卫生开支,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直接投向广大群众需要一些载体,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向载体是各级政府下设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一般挂靠在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投向载体是劳动保障部门下设的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大病救助的投向载体是民政部门。

(2)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首先对现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削减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不必要投入,纠正政府“越位”现象,增加公共卫生等社会性支出;其次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将卫生投入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政府在疾病预防事业的中的投入,严格进行预防监督管理。另外,合理分配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事前和事后投入的比例,提高这部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危机管理的应急能力。国家财政设置专项预算科目用于补贴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费用,甚至可以在税制改革的基础上,设置专项税收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核定各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总费用,列入中央财政的年度预算,按季度通过省级财政直接拨付给县级执行机构。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稳定,必须改进各级财政的预算制度,对公共预算中的医疗卫生科目实行分账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相互挤占和挪用。此外,可以在中央和省级建立专门的医疗卫生基金,以应付各种不时之需,提高中央财政资金在公共卫生投入中的使用效益。

(3)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政府投入力度。

公共医疗卫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这是推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世界银行提出,“政府基于公共卫生的公共产品特征以及公共卫生及其基本医疗保健对穷人减轻贫困重要性,应当在医疗卫生部门发挥主要作用,并用以指导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近些年来,中国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不像政府在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那样,管得太多,而是政府职能严重弱化和不足,所以,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中,虽不能排斥市场的作用,甚至未来还要在一部分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但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政府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设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特别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别。具体而言,进行农村卫生机构的组织变革,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如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可以实行不同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险,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通过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来扶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供给体系建设,实施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与此同时,对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重建乡、村卫生机构与社区的卫生关系。

2.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即使各地政府能够提供基本的,最终大致均衡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目前的转移方式维持了原有的财政资金配置格局,缺少较为合理的分配标准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并没有达到均衡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的均衡提供。

首先,在转移支付的模式上,由于中央政府的财力有限,可以在加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的同时,发展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即地方政府直接进行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实现各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衡。第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对那些最基本、最必要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在这些项目上实现全国各地服务水平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条件扩大转移支付的范围。第三,在现行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下,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增加中央对地方财政用于卫生服务提供基本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以及基层卫生的专项拨款,加大对县乡政府的支持力度。

2.4 完善投入监督机制

为保证财政投入政策落实,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和监督机制。政策执行中若出现偏差,有可能是政策制定时就不完善。政策本身是科学完善的,才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一方面,政策执行者的行为有章可循,不会由于政策空白而随意发挥;另一方面,监督者根据政策要求制定评价指标进行监督、考核和问责,对执行情况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因此,制定一个全面、明确的政策是政策目标能够有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政策执行事前控制的重要部分。在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上,应在进行调研、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投入责任、资金的分配、补助的方式、资金在不同层级间的流动以及最终的落实到位等环节进行科学研究,给予明确规定,使资金从预算到拨付到落实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责任划分。制定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持久性,已制定好的原则、框架不能频繁修改,同时对已有的政策体系要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制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不断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健生.公共卫生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45-49.

[2]刘军民.公共财政下政府卫生支出及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94):20-37.

[3]苗俊峰.我国卫生支出经济效应分析[D].硕士论文,2006.

9.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篇九

一、不得玩具有伤害性的玩具(如:棒棍、刀、枪、弓箭、弹弓、打火机)、易碎玻璃物、有毒物等。

二、不准在教室、寝室和小区里追逐、打闹、推、搡、跳跃、奔跑、打骂、大声喧哗等。不得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不准从楼上向下抛扔物体;爱护楼梯、过道及小区公共财物;不乱写乱画、乱按门铃、电梯。

四、按时起床、按时休息。

五、有事请假、无事不得擅自离开,有病立即报告,就医。

六、午休、晚上、双休日离开时需要请假或签字。

七、不得随意出去玩,不得带游戏机、mp5等电子产品,更不能戏水、上网。

八、乘车时车停稳后再上车,不要拥挤,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九、不喝生水,不买不卫生的食品,不在寝室里吃东西。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放入垃圾桶内。叠放好自己的衣被。注意个人和集体卫生。

十、养成随时关闭燃气阀门的习惯。

十一、说话文明和气,不得使用激将法。

十二、不抽烟不上网、不打架。如有上述情况,经教育不改的一律劝离。

10.机关食堂安全卫生制度 篇十

一、食堂环境整洁有序

1、按规定摆放各种设施,做到方便使用,整齐美观。

2、坚持每餐一清扫,每天一大扫,做到墙角无蛛网,墙面无污迹,地面无灰尘、水迹、痰迹,玻璃干净明亮,门框、门扉无灰尘、污渍。

3、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卫生死角,添设防蝇设施,做到无蚊蝇,无虫鼠害。

二、食堂设备洁净无毒

1、食品用具实行四过关,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2、冰柜、保鲜柜等设备定时消毒,砧板、刀具及小型餐具实施每餐后消毒。

三、食堂人员健康卫生

1、食堂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体检。

2、食堂人员临时出现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食堂人员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期间要穿戴好清洁的工作衣帽,并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两不”(不抽烟喝酒、不随地吐痰)。

四、食品食材卫生安全

1、严格把好采购关。大宗食品采购时要签订协议并索取相关证件。拒进过期、变质、有毒及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2、清洗食品要彻底,加工用具定期消毒,生、熟及半成品食物分盆、分柜摆放。

3、定期清理腐败、变质、过期的食品食材。

五、管理监督严格有力

1、生活服务科负责对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监督。

2、下班后关好水、电、气阀门,锁好门窗。严禁非食堂人员随意进入食堂,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3、严禁在食堂内存放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污染物品,禁止在食堂吸烟、酗酒及其他与食堂无关的活动。

11.美国实验室认可制度简介 篇十一

这些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工作,大体可以包括: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公正、可靠的测量数据,依此作为管理部门制定法律和法规的依据,并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协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其竞争力;帮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安全性能,实现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产品认证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为司法机关或行政管理部门在发生贸易纠纷或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做出调解或进行法律制裁;在与WTO成员发生贸易纠纷时,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供有关测量数据,有助于争端的公正解决。当然,这些实验室的作用,只有接受政府或权威机构对其能力认可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权威作用。

实验室作用日渐明显

当今,实验室认可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管理模式,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模式。另一类是分散管理模式。我国属于前者。我国实验室认可体系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属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统一负责实验室的资格认可和建立全国运作系统。委员会按ISO/IEC导则58《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认可的通用要求》建立起全国运作系统。美国实验室认可体系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的。美国联邦、州、地方或私营企业执行着若干套认可方案。但是,无论采用什么系统形式,ISO/IEC导则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各国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准则。

美国实验室认可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对实施实验室认可计划十分重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美国对实验室认可制度的重视程度。1996年克林顿总统为了制造业中的一件小小的螺丝钉正式签署了一项美国法案,即《美国螺丝质量法案》。美国何以为此而大动干戈出台这一法案?事情正是由于美国民间和军方屡屡因螺丝质量不合格而引起一连串大设备和大建筑物遭到严重损坏,给军事工业和民间工业造成十分危险的后果,出现了意外的庞大开支。订立此法案,本质上是与实验室认可制度密切相关的。法案的第5节中,要求指定螺丝钉测试的实验室,此实验室必须申请“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执行的《美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的认可,或申请与NVLAP互认机构的认可。这就是说,凡是美国使用的螺丝钉,不管是进口的还是本地生产的,它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决不能含糊。进口到美国的螺丝钉供应商,必须进行各种规定的试验,丝毫不敢懈怠。这是美国法案的严格决定。

众所周知,美国实验室的认可方案的执行方法与大多数国家有所不同。其它国家把这些权力赋予權威的公众组织或政府某种程度参与的机构来执行。可是美国的实验认可方案,则由各级政府和私营机构来共同进行管理。

绝大多数的美国实验室所实施的认可方案,都是为了满足政府和私人公司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实施不同形式的认可方案。评定实验室能力的流程各不相同。基本上分三个层次:

联邦政府实验室认可方案

在美国联邦政府之内,各实验室认可方案有很大不同。美国实验室认可方案由各级政府和私营机构共同管理。美国所采取的不是集中管理的模式。

《全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是一个综合性的认可方案。此方案列于“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手册150(2001年版本)》中。此方案与ISO/IEC导则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基本内容相一致。NVLAP适用于官方和私营的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包括:商用实验室、工厂内部实验室、大学实验室,以及联邦、州、地方政府实验室。NVLAP对实验室的认可,由颁发两个证书来证明:一是认可证书;二是认可范围说明书。

NVLAP标识语(LOGO)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所办理的联邦注册标志。NIST和联邦政府有权控制使用此标识语。此标识语的使用权利授予已经过NVLAP认可的实验室。实验室在宣布他们认可状况时,以及给出的试验报告和校准报告上,可以有权使用标识语。但是,NIST 保留控制此标识语的使用质量的权利。

除NVLAP外,在美国还有其它认可方案,有的只针对实验室资格进行最小限度的审核,有的只是指定实验室进行最初产品的筛选服务,而其重要的测试数据,还得请联邦政府实验室提供。如美国国防部(DOD)的国防后勤局(DLA),只对有能力测试后勤局所需产品的实验室进行认可。国防部的实验室认可方案只对有能力为政府提供产品的机构开放。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实验室认可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要求某些产品,必须通过认可机构(实验室)的检验或测试来管理产品。例如,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建筑材料和电气材料进行管理时,规定这些材料必须通过测试的检查,并加贴已认可的实验室的标志。或者与上面联邦政府管理方案一样,指定一些实验室为产品的符合性试验,作一定的监督和筛选方面的辅助工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实验室,专门负责提供重要的测试数据。

同联邦政府一样,州一级的要求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在不同认可方案中也各有不同。有些方案的认可范围十分全面周到,而另一些方案,只是对实验室能力进行部分认可,过程简单,项目单一。

私营实验室认可方案

美国私营认可团体也管理着实验室认可方案。它协助实验室保持其能力,协助某一行业以承诺自我保证的形式而避免政府进行管制,帮助政府机构执行法规,如从事建筑产品的检测等。美国血库协会(AABB)运作一个血库和输血服务的认可方案,此方案获得许多州政府的认可和采用。又如:美国病理学院(CAP)的方案是对医院和独立医疗实验室进行认可,CAP方案被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A)用于保证VA医疗设备的质量。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所运作的一个认可方案在多个检测领域可对实验室进行认可。

美国致力于实验室认可制度多边合作

现在,美国正积极致力于政府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使测试数据得以互认。这些协议要求任一方接受其它方认可实验室所产生的测试数据。各方认可实验室测试能力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实现这些协议的保障。这种多边协议的例子之一,就是《国际易变质食品运输及其使用特殊设备运输协议(ATP)》。ATP是一个多边协议,它规定了易变质食品运输设备的测试和使用标准。美国农业部(USDA)根据ATP要求,对测试站和实验室进行认证。这些团体可以颁发美国ATP证书,这些证书会得到其它ATP签署国的认可。这些成员国中有: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和南斯拉夫等。

NIST的《全国自愿性实验室认可方案(NVLAP)》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家测试机构协会(NATA)、新西兰的测试实验室注册委员会(TELAR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CC)之间分别签署了双边协议。根据这些协议,其中一方认可实验室所得数据在其它方应予认可。

实验室认可制度是国际上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项制度的推行,在美国得到高度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这种措施能保证:可以用认可实验室的可靠测试数据来提高政府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的水平,并以此来规范商品市场的秩序;可以协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实验室认可制度正在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12.乡镇卫生院检验室质量管理浅谈 篇十二

医学临床检验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 随着国家在基层卫生院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基层卫生院的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 在这一有利前提下, 检验室的质量管理也应该跟上形势, 走上科学化管理。

1 技术人员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是检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 科班专业人才很缺乏, 一般都是非检验专业人员经过短暂进修学习后担任, 作为一位有较高水平的检验室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 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 人员的技术职称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3) 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医院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 这种投入必须是长期的。

2 检验设备与试剂管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高明的检验人才也必须有精准的仪器和试剂才能得出有效的数据, 对于设备和试剂的管理有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1]。对于设备管理要每一台设备归口到每一个人, 使用、养护及维修记录必须责任到人;对于试剂的管理必须做到进、用、存的台帐一目了然, 保管员必须是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

3 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工作准则, 要制定设备和试剂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的管理制度[2]。

4 质量管理

质量是生命线, 必须控制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的质量: (1) 样本的收集必须符合检验要求。 (2) 每一项实验必须是在仪器、试剂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进行。 (3) 对于发出的数据必须严格核对。

5 数据管理

数据完整可查是保证医学科学严谨性的基础[3]。 (1) 设备仪器试剂的各种信息要有案可查。 (2) 各种医学检验数据也要留档备查, 而且要实行微机管理。

综上所述, 虽然乡镇卫生院的设施简单, 病源有限, 但科学化的管理依然很重要, 结合本院实际, 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 可以促使乡镇卫生院的检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趋向科学化, 有助于改变乡镇卫生院诊疗依赖上级医院检验数据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白云, 江新泉.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的实施与思考.卫生职业教育, 2008 (02) :127-128.

[2]李广武.浅谈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01) :97-98.

13.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三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人员应经常参加食品卫生知识

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与食品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常识,并能对本单位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

2、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做到人人掌握应知应会的食品卫生知识,按要求操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每年组织一次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0学时,并进行卫生知识考试,对卫生知识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进行培训,补考不合格者要调出食品生产经营岗位;

学校食堂食品留样制度

1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都必须由专人负责留样。

2学校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毒的餐具中。3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盖上),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

5食品留样必须立即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

6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

7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满后方可倒掉。8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他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烹饪食品时不得使用亚硝酸盐,学校食堂不得贮存亚硝酸盐;

2、采购食品添加剂要到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商店购买,并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和使用说明书,对产品标签没有卫生许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没有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3、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添加剂时,要在使用前看清其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标签模糊不清的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

4、调料罐必须有明显标记,表明罐内调料的品名,购入调料或向调料罐内重新填加调料,必须向下一班操作人员交接,操作人员在不明调料的来源时,不得使用。

学校食堂库房管理制度

1、食堂库房必须专人负责,为保证食品安全,库房现时上锁,除管理员外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入库;

2、库房内设置食品架,原料分类摆设,食品原料等应离地35cm,离墙45cm,离棚65cm放置;

3、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做好出入库记录;

4、严禁“三无”食品及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等入库存放;

5、保持库房卫生清洁,物品规整,保证通风良好;

6、设置防蝇、防鼠等设施,安全有效;

7、库房管理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佩带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工作;

8、库房管理工作未按上述规定操作,造成纰漏,将追究库房管理员、负责人责任。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携带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2、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

3、所有待使用的容器、用具必须洗净、消毒;

4、食品加工前应检查是否有感官异常;

5、进入烹调间的食品必须洗净,盛装食品的容器必须放在指定的台案上,不得放置在地面;

6、炸制食品的食用油不得反复使用二次以上;

7、各岗位工作时必须随时清扫地面、案台;

8、废弃物应置于污物桶内并将污物桶加盖;

9、无防蝇窗纱的窗户不得打开;

10、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烹调间;

11、负责人定期检查各岗位人员操作情况。学校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员根据每日食谱要求,通知库管员准备每餐所用食品原料;

二、肉、禽类食品用专用清洗池清洗,用专用菜板、专用刀进行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三、蔬菜类根据不同品种进行粗加工:

1、叶菜类摘除不可食部分,用洗菜池清洗干净后,用专用案板、专用刀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根茎类:在洗菜池中清洗干净外皮,需打皮处理的,打皮后再次清洗,然后用专用菜板、专用刀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四、粗加工人员必须穿戴整齐工作衣、帽,佩带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工作。

五、负责人随时监督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操作情况。

学校食堂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食堂原料采购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和采购常识;

2、定点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要索取食品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采购肉、禽类食品要索取检疫证明,采购非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3、建立索证档案,索取的证明要分类并按时间顺序存档管理;

4、每次采购食物均要向货主索要收据,并保存收据至食品进食后无异常;

5、食品原料采购负责人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佩带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1、进入面食间的人员必须携带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必须穿戴工作服、帽,操作前必须洗手;

2、加工面食品的机械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污物,使用后应该清洗干净;面板使用后不得有残留物;

3、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专用;

4、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

5、污物桶必须加盖;

6、个人物品不得带入面食间。

餐具、用餐清洗消毒制度

1、使用后的餐具必须在指定的餐具洗涤槽内将食物残渣和油污洗涤干净,再将餐具置于另一餐具洗涤槽内用洗涤剂冲洗干净;

2、确认餐具已洗净后,将餐具置于待消毒的餐具存放架上;

3、将待消毒的餐具置于餐具消毒设施中消毒;

4、将消毒后的餐具置于餐具保洁柜中待用;

5、厨房内待使用的餐具及供客人使用的餐具必须使用餐具保洁柜中已消毒的餐具,否则不得使用;

6、厨房内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在指定的容器洗刷槽内洗刷,洗刷后置于指定的消毒器内进行消毒(或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

7、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用具不得使用。

学校食堂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餐厅卫生清扫制度,坚持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清分工包干负责制度,并定期检查;

2、餐厅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消灭“四害”;

3、餐厅地面保持清洁(无水、无油迹、无尘土、无垃圾);

4、餐厅服务人员要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工作时间不得吸烟;

5、餐厅服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用流水洗手后上岗;

6、餐厅服务人员出外办事,入侧前必须脱下工作服、帽等,回来后用流水洗手;

7、餐厅服务人员上岗必须佩带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1、建立健全食堂卫生清扫制度,坚持环境卫生清扫“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制度;

2、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每周三下午);

3、食堂负责人自查(每天上午);

4、卫生领导组成员抽查(不定期);

5、按标准严要求,不留死角;

6、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配餐卫生管理制度

1、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携带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

2、每天配餐前后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对配餐间进行空气消毒;

3、配餐间内的一切食品容器、用具、餐具必须洗净、消毒;

4、操作台使用前必须用75%的食用酒精擦拭消毒;

5、杂物及非直接入口食品不得进入配餐间;

6、出售食品的从业人员的手不得接触钱币等污物,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洗手;

7、操作完毕后关闭食品出售窗。

学校防投毒措施

1、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登记制度;

2、严把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各环节的安全关;

3、原料库专人专管,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库房随时上锁;

4、厨房内除本单位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入,工作人员离开时要锁门;

5、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员工防投毒意识;

6、各环节由专人负责,学校卫生管理领导小足定期对防投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纠正,出现安全事故要追究具体管理人员及主管人员责任。

学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包括纯净水生产加工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并取得健康证者方可上岗,工作时要佩带或随身携带健康证;

2、从业人员每年定期体检,合格者领取当年的健康证,健康证超过一年者,视为无证;

3、本制度执行责任人每年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掌握结果,发现“五病”人员及时调离岗位;

14.厨房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一、厨工守则,卫生条例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定,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理发、不要随地吐痰。

2、工作时必须自查食物是否变质、变味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工作时要穿工作服,严禁上班时吸烟。

4、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去操作,防止食物中毒。

5、洗干净后的餐具要整理齐备且有规律地摆好。

6、工作中严格按伙食标准精打细算,以最大限度内尽量做到色香味,花样、品种多样化。

7、整个烹食过程必须认真清洗干净并按时、按质、按量供给。

8、每天清理,每月三次大扫除,确保厨房环境卫生。

二、餐具管理

1、厨房之所有需购物品都必须呈报行政主管,再由行政部门指定人员采购,购回之单据按程序:行政主管签字—总经理审核—财务出纳处销帐

2、厨房所购回之食品,由行政部门每周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内容:食品质量、重量。对不合格食品,拒收并按规定处理。

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拿走厨房之一切物品。

4、餐具必须妥善保管,任何人未经许可都不能将餐具拿走供私人使用。

5、餐具必须每日进行一次清查盘点,除正常损耗外,清查有不足数目时需及时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

厨房卫生管理

厨房卫生是厨房生产第一条需要遵守的准则。厨房卫生就是要保证食品在选择、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中,都确保其处在安全的状态。为了保证厨房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安全性,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是未受污染不带致病菌的,食品原料须在卫生许可的条件下贮藏;厨房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卫生条件;厨房环境设备等要求清洁,厨房生产人员身体必须健康。销售中要时刻防止污染,将食品安全可靠地提供给客人。因此,一切接触食品的有关人员和管理者,在食品生产中必须自始至终地遵循卫生准则,并承担各自的职责。

(一)厨房环境的卫生控制

1.厨房在选址时,要考虑下述两个因素:一是要注意防止周围企业对厨房环境的污染,尽量避开排放“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的企业。二是厨房最好不要设在地下室,因为地下室不利于通风、采光、排放烟尘和防潮,食品也极易霉烂变质。

2.厨房要有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

3.每一个厨房对垃圾和废物的处理,必须符合卫生的规程。室外的垃圾箱要易于清理,要防止虫、鼠的进入,防止污水的渗漏,并按时处理,以保护周围环境不受气味、虫和细菌的污染。厨房内的垃圾桶(箱)必须加盖,并要有足够的容量来盛装垃圾,必须按照卫生要求进行袋装化管理,并及时清理和清洗,桶、箱内外要用热水、洗洁剂清洗。这项工作要安排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

4.对于厨房内地面、墙壁、下水道、设备等方面的卫生要求,前面已有详述。

(二)厨房各作业区的卫生控制 1.炉灶作业

(1)每日开餐前彻底清洗炒锅、手勺、笊篱、抹布等用品,检查调味罐内的调焖是否变质。淀粉要经常换水。油钵要每日过滤一次,新油、老油(使用时间较长油色发深黄或发黑的油)要分开存放;酱油、醋、料酒等调味罐不可一次投放过多,常用常添,以防变质及挥发。精盐、食糖、味精等要注意防潮,防污染,开餐结束后调味容器都应加盖。

(2)食品原料在符合菜肴烹调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烧透煮透,防止外熟里生,达不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3)切配和烹调要实行双盘制。配菜应使用专用配菜盘、碗,当原料下锅后应当及时撤掉,换用消毒后的盘、碗盛装烹调成熟后的菜肴。

在烹调操作时,试尝口味应使用小碗和汤匙,尝后余汁切忌倒入锅内。用手勺尝味时,手勺须清洁后再用。

(4)营业结束后,清洁用具,归位摆放,清洗汤锅,清理调料。

每日用洗涤剂擦拭清洗吸烟罩和灶面的油腻和污垢,做到卫生、光洁、无油腻。清理烤箱、蒸笼内的剩余食品,去除烤盘内的油污,放尽蒸笼锅内的水。

2.配菜间

(1)每日开餐前,彻底清理所属冰箱,检查原料是否变质。

(2)刀、砧板、抹布、配菜盘等用具要清洁,做到无污迹,无异味。(3)配料、小料要分别盛装,摆放整齐,配料的水盆要定时换水。需冷藏保鲜的食品原料应放置在相应的冰箱内。

(4)在开启罐头食品时,首先要把罐头表面清洁一下,再用专用开启刀打开,切忌用其它工具,避免金属或玻璃碎片掉入。破碎的玻璃罐头食品不能食用。

(5)配菜过程中,随时注意食品原料的新鲜度及卫生状况,认真配菜,严格把关。(6)营业结束后,各种用具要及时清洁,归位放置,剩余的食品原料按不同的贮藏要求分别储存。

3.冷菜间

(1)冷菜间要做到专人,专用具,专用冰箱,并要有紫外线消毒设备。防蝇、防尘设备要健全、良好。

(2)每日清理所属冰箱,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生、熟食品要分别放置。(3)刀、砧板、抹布、餐具等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抹布要经常搓洗,不能一布多用,以免交叉污染。

(4)要严格操作规程,做到生熟食品的刀、砧板、盛器、抹布等严格分开,不能混用。尤其在制作凉拌菜、冷荤菜时一定要用经过消毒处理的专用工具制作,防止交叉污染。有条件的厨房

(5)在冷盘切配操作时员工应戴口罩。

(6)营业结束后,各种调味汁和食品原料要放置在相应的冰箱内贮藏,用具彻底清洗,归位摆放,工作台保持清洁、光亮、无油污。一些机械设备如切片机要拆卸清洗,彻底清除食物残渣,以防机械损坏和设备污染。

4.点心间(1)保证各种原料和馅料的新鲜卫生,定时检查所属冰箱。

(2)刀、砧板、面案要保持清洁,抹布白净,各种花色模具、面杖,随用随清洁,以防面粉油脂等残留物腐败,而影响使用寿命和污染食品。

(3)营业结束后,清洗各类用具,归位摆放。蒸笼锅放尽水,取出剩余食物,用洁布擦尽油污和水分,清除滴入笼底的油脂。烤箱切断电源,取出剩余食物。清洗烤盘,擦干水分。清理灶面调料和用具,清洁灶面、吸烟罩。各类馅料、原料按不同贮藏要求分别放入冰箱贮藏

5.粗加工间

(1)刀、砧板、工作台面、抹布保持清洁,及时清除解冻水池、洗涤水池的物料和垃圾,以防堵塞。

(2)购进的各类食品原料,按不同要求分类分别加工,对于容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应尽量缩短加工时间和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对于原料解冻,一是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二是要迅速解冻,三是各类食品的原料应分别解冻,切不可混在一起解冻。加工后的原料应分别盛装,再用保鲜膜封存,放入相应冷库待用。

(3)食品原料入冷库后,应分类摆放在不同的食品架上,以便于取用。冷库要及时清除地面的污面、积水,定时整理食品架,食物不得超期存放。一般来说,当天需取用的原料应存放于冷藏库(2℃~5℃),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需贮存较长时间的原料则应标明日期存放于冻藏库内(-18℃~-23℃),原料取用时应遵循“先存先用”的原则,不得随意取用。(4)各类食品机械如锯骨机、刨片机、绞肉机、去皮机等使用完毕后,应去除食物残渣,及时清洁,使之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三)厨房工作人员的卫生控制

1.厨房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才能上岗工作。

2.平时要养成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的良好卫生习惯,工作时要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

3.在厨房生产中要避免以下不良行为: ⑴工作时爱用手摸头发,抠耳朵; ⑵把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 ⑶随地吐痰,扔烟头;

⑷工作时间内接触钱币等物而不洗手;

⑸直接用手随意吃拿食物; ⑹嚼口香糖之类的东西;

⑺把工作围裙当毛巾用,擦手、擦脸; ⑻穿拖鞋或无跟、露脚趾的凉鞋上班; ⑼穿背心或光膀子工作;

⑽用脏抹布擦抹盛菜盘子或碗;

⑾对着菜肴大声讲话、咳嗽或打喷嚏; ⑿大小便后不洗手; ⒀穿着工作服到处乱跑; ⒁用手指沾菜肴的卤汁尝味。

(四)其它环节的卫生控制

1.采购人员必须对所采购的物品负责。保证食品原料处于良好的卫生状态,没有腐败、污染和其它感染。食品的来源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凡不是正式食品加工机构加工的罐头、袋装或密封的食品,禁止购买,禁止使用。对无商标、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食品也应禁止采购。

2.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验收,当发现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时应拒绝接受,并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

3.合理贮藏,保证原料质量。贮藏室的卫生要做到“四勤”(即勤打扫、勤检查、勤整理、勤翻晒);“五无”(即无虫蝇、无鼠害、无蟑螂、无蜘蛛网和灰尘、无污水);二分开(生熟分开、干湿分开),防止污染。

4.厨房人员要做到不领用、不加工腐败变质的食品原料,烹调时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保证菜点质量。

5.原料加工场地要与生产和销售场地隔离,杜绝交叉污染。

6.用具、餐具、炊具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要求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一刮就是要刮去残羹剩料;二洗是要用洗涤剂洗去油污;三冲是用清水冲洗;四消毒是要用沸水、蒸汽、电子消毒箱或药物进行消毒;五保洁是指防尘、防污染。

7.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厨房。

(五)卫生管理的职责 1.真落实卫生责任制,层层把好卫生关。管理者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处理违反卫生条例的行为。

2.确处理卫生工作与生产经营获利之间的关系。3.强卫生监测手段,充分发挥食品化验室的作用。

4.期开展卫生培训,学习国家卫生法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卫生意识,对新员工要进行上岗前的卫生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工作。

厨房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是指避免任何有害于企业、宾客及员工的事故。事故一般都是由于人们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事故往往具有不可估计和不可预料性,执行安全措施,具有安全意识,可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每一位员工,都必须认识到要努力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具有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

(一)安全管理的目的

厨房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的隐患,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及厨房财产不受损失。厨房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是员工思想上的麻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混乱,客观上是厨房本身工作环境较差,设备、器具繁杂集中,从而导致厨房事故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在加强安全管理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克服主观麻痹思想,强化安全意识。未经培训员工不得上岗操作。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使各项安全措施制度化、程序化。特别是要建立防火安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3)保持工作区域的环境卫生,保证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各种厨房设备采用定位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保证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厨房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厨房安全管理的任务就是实施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通过细致的监督和检查,使员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确保厨房设备和设施的正确运行,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的工作重点可放在厨房安全操作程序和厨房设备这两个方面。

(三)常见事故的预防

厨房常见事故有割伤、跌伤、撞伤、扭伤、烧烫伤、触电、盗窃、火灾等。1.割伤

主要由于使用刀具和电动设备不当或不正确而造成的。其预防措施是: ⑴ 在使用各种刀具时,注意力要集中,方法要正确。

⑵刀具等所有切割工具应当保持锋利,实际工作中,钝刀更易伤手。

⑶操作时,不得用刀指东划西,不得将刀随意乱放,更不能拿着刀边走路边甩动膀子,以免刀口伤着别人。

⑷不要将刀放在工作台或砧板的边缘,以免震动时滑落砸到脚上;一旦发现刀具掉落,切不可用手去接拿。

⑸清洗刀具时,要一件件进行,切不可将刀具浸没在放满水的洗涤池中。禁止拿着刀具打闹。

⑹在没有学会如何使用某一机械设备之前,不要随意地开动它。

⑺在使用具有危险性的设备(绞肉机或搅拌机)之前,必须先弄明确设备装置是否到位。

⑻在清洗设备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清洗,清洁锐利的刀片时要格外谨慎,洗擦时要将抹布折叠到一定的厚度,由里向外擦。

⑼厨房内如有破碎的玻璃器具和陶瓷器皿,要及时用扫帚处理掉,不要用手去拣。⑽发现工作区域有暴露的铁皮角、金属丝头、铁钉之类的东西,要及时敲掉或取下,以免划伤人。

2.跌伤和砸伤

由于厨房内地面潮湿、油腻、行走通道狭窄、搬运货物较重等因素,非常容易造成跌伤和砸伤。其预防措施为:

⑴工作区域及周围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油、汤、水撒在地后,要立即擦掉,尤其是在炉灶操作区。

⑵厨师的工作鞋要有防滑性能,不得穿薄底鞋、已磨损的鞋、高跟鞋、拖鞋、凉鞋。平时所穿的鞋脚趾脚后跟不得外露,鞋带要系紧。

⑶所有通道和工作区域内应没有障碍物,橱柜的抽屉和柜门不应当开着。⑷不要把较重的箱子、盒子或砖块等留在可能掉下来会砸伤人的地方。⑸厨房内员工来回行走路线要明确,尽量避免交叉相撞等。

⑹存取高处物品时,应当使用专门的梯子,用纸箱或椅子来代替是不安全的。过重的物品不能放在高处。

3. 扭伤 扭伤也是厨房较常见的一种事故。多数是因为搬运超重的货物或搬运方法不恰当而造成的。具体预防措施是:

⑴搬运重物前首先估计自己是否能搬动,搬不动应请人帮忙或使用搬运工具,绝对不要勉强或逞能。

⑵抬举重物时,背部要挺直,膝盖弯曲,要用腿力来支撑,而不能用背力。⑶举重物时要缓缓举起,使所举物件紧靠身体,不要骤然一下猛举。⑷抬举重物时如有必要,可以小步挪动脚步,最好不要扭转身体,以防伤腰。⑸搬运时当心手被挤伤或压伤。

⑹尽可能借助于超重设备或搬运工具。4.烧烫伤

烧烫伤主要是由于员工接触高温食物或设备、用具时不注意防护引起的。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⑴在烤、烧、蒸、煮等设备的周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免因空间拥挤、不及避让而烫伤。

⑵在拿取温度较高的烤盘、铁锅或其它工具时,手上应垫上一层厚抹布。同时,双手要清洁且。

⑶无油腻,以防打滑。撤下热烫的烤盘、铁锅等工具应及时作降温处理,不得随意放置。

⑷在使用油锅或油炸炉时,特别是当油温较高时,不能有水滴入油锅,否则热油飞溅,极易烫伤人,热油冷却时应单独放置并设有一定的标志。

⑸在蒸笼内拿取食物时,首先应关闭气阀,打开笼盖,让蒸汽散发后再使用抹布拿取,以防热蒸汽灼伤。

⑹使用烤箱、蒸笼等加热设备时,应避免人体过分靠近炉体或灶体。

⑺在炉灶上操作时,应注意用具的摆放,炒锅、手勺、漏勺、铁筷等用具如果摆放不当极易被炉灶上的火焰烤烫,容易造成烫伤。⑻烹制菜肴时,要正确掌握油温和操作程序,防止油温过高,原料投入过多,油溢出锅沿流入炉膛火焰加大,造成烧烫伤事故。

⑼在端离热油锅或热大锅菜时,要大声提醒其他员工注意或避开,切勿碰撞。⑽在清洗加热设备时,要先冷却后再进行。⑾禁止在炉灶及热源区域打闹。5.电击伤

主要是由于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设备出现故障而引起。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⑴使用机电设备前,首先要了解其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如不懂得设备操作规程,不得违章野蛮操作。

⑵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冒烟、焦味、电火花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申报维修,不得强行继续使用。

⑶厨房员工不得随意拆卸、更换设备内的零部件和线路。

⑷清洁设备前首先要切断电源。当手上沾有油或水时,尽量不要去触摸电源插头、开关等部件,以防电击伤。

(四)厨房防盗 厨房盗窃的主要目标:一是食品仓库,二是高档用餐具。要防止盗窃,就要加强安全保卫措施。

1.食品仓库的防卫措施(1)挂警示牌

(2)仓库环境的防护(3)仓库钥匙的管理 2.厨房内的防卫措施

(1)厨房各作业区的工作人员,下班前要将本作业区里的炊事用具清点、整理,有些较贵重的用具一定要放入橱柜中,上锁保管。

(2)剩余的食品原料,尤其是贵重食品原料在供应结束后,必须妥善放置。需冷藏的进冰箱,无需冷藏的放入小仓库内,仓库、冰箱钥匙归专人保管。

(3)厨房各部分的钥匙,下班后集中交给饭店安全部,由保安人员统一放入保险箱内保管,厨房员工次日来上班时,到安全部签字领取钥匙。

(4)加强门卫监督。加强厨房内部的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查处,切不可隐瞒事故,以防后患。

(五)消防安全 造成厨房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电器失火、烹调起火、抽烟失火、管道起火、加热设备起火以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等。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厨房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厨房的各种电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严禁野蛮操作。各种电器绝缘要好,接头要牢,要有严格的保险装置。

3.厨房内的煤气管道及各种灶具附近不准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煤气罐要与燃烧器及其它4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1.5米。5.各种灶具及煤气罐的维修与保养应指定专人负责。液化石油气罐即使气体用完后,罐内的水不能乱倒,否则极易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因此,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由专职人员负责开关阀门,负责换气。

6.炉灶要保持清洁,排油烟罩要定期擦洗、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工作。7.厨房在油炸、烘烤各种食物时,油锅及烤箱温度应控制得当,油锅内的油量不得超过最大限度的容量。

8.正在使用火源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岗位,不得粗心大意,以防发生意外。

9.厨房工作在下班前,各岗位要有专人负责关闭能源阀门及开关,负责检查火种是否已全部熄灭。

10.楼层厨房一般不得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煤气管道也应从室外单独引入,不得穿过客房或其它房间。

上一篇:hse管理题库下一篇: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