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的高中记叙文(精选4篇)
1.苦尽甘来的高中记叙文 篇一
人生之路在脚下,它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坎坷不平。但请不要放弃,因为在困难的尽头,将会有彩虹。
呼,风在猛烈地刮着,树叶和折断的树枝在空中无助地乱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耳中听得风把我的衣服刮得呼呼作响。
今天,我的梦想,破碎了。
“为什么我不能进校队?”我质问着他。“你太瘦弱了,很容易就会被撞倒。”他的话,如同一把尖刀,刺进我的心脏。
咣!我的书包被我一把仍在书桌上,发出了一声闷响,惊得我愣了半天。刚刚转过神来,却发现桌角的一个盒子,颤颤巍巍地掉到了地上。
“这不是父亲最爱喝的苦丁茶吗?”我弯腰捡了起来。
打开了盒子,一阵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顿时将我心中的烦闷之情冲刷一空,只留下清新的芬芳。
我小心翼翼地捻起一撮翠绿的茶叶,放入茶壶之中,倒入沸腾的开水,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茶已泡开,我就提起茶壶,拿出爸爸的小茶杯,沏了一杯。杯子是白瓷的,配上嫩绿的茶叶和淡绿的茶水,特别的好看。茶叶荡漾在茶水中,如同被冲刷过似的,特别青亮,让人望之不由得有一份惬意和愉悦。
我满心欢喜地端着茶杯,端详着,欣赏着,回忆着爸爸喝茶那惬意的模样,想象着这杯中的茶水应该也是如何的美味。于是我学着爸爸,咪上了一口。
一瞬间,一股苦涩充满了我的整个口腔,仿佛是从心底泛上来的痛楚,让我一下子记起了曾经的那些艰难的训练时光,横跑、冲刺、三步、投篮,然而今天听到的那句话,一下子让这一切都毫无意义,把我打入了深渊。
正失意间,突然感觉舌底有一股淡淡的甘甜,淡而不浓,但是毫不妥协地席卷整个口腔,流向心田,一下子让我振奋起来。
我恍然,先苦而后甜!茶水这样,世间万物应该也是这样。
是的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前路坎坷总有各种各样的阻碍,但是只要你有恒心,有勇气,希望永远在你身边。先前的苦楚,在努力之中转换成甘甜,难道不值得吗?就像那些伟大的球星:C罗、梅西、麦迪、华莱士、詹姆士、韦德等等,谁不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他们大部分都遭遇了各种挫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梦想。
想到这,我再也无法抑制我的激动,将茶一饮而尽,然后笑着对自己说:“谁都能等待花开,不是吗?”于是我拿出篮球,走向球场。
谁都能守望花开。当你度过一个艰难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有苦涩,更有甘甜,这都是奋斗之后,上苍给你的最好的奖励。
苦丁茶给了我人生的启迪,甘甜的滋味,令我快乐无比。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一个铁盒子,那一杯苦涩甘甜的茶。
2.苦尽甘来的高中记叙文 篇二
一、在记叙中渗透理性,彰显思辨色彩
身边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归纳和筛选,就会从纷繁芜杂和肤浅琐碎的生活中被提取出来,从而提升记叙的思想层次,使之更具味道。
高考作文《他们》,远远不是平常老师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结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和有些比较凌乱、琐碎的记叙文章相比,这种充满理性概述的文章比较少见,不仅大气且有一定的理性高度,同时又不失感性,一些细节的描写让人读来不觉得枯燥,颇具文采,这种能力是很多考生所不具备的。作者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相当丰富,并将这些素材灵活地串起来,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可见作者平时的积累相当广博。这篇满分作文看起来是心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随笔,但却是作者长期观察得出的人生感悟,也是“90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表现,更体现了“90后”的价值观。尽管文章的社会力量也许很微不足道,但作者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文章骨子里所蕴含的敏锐而深邃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积淀历史文化,提升文章品位
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胆驾驭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材料,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开头这样写道: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的丰富而精深的历史知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而惊叹。文章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选用了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可见这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果作者没有充分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平时不用心观察思考历史,那么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作。
三、融入内心体验,拓展记叙文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泛泛而谈,而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起来肯定会让人感觉乏味,令人生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知晓人世的年轻人。生活在高中生的内心中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高考作文《站在她的门口》这样写道: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明目张胆地站在她庭院的门口—那个让我景仰崇拜、才华绝代、楚楚动人的奇女子的门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庭院门口,我一眼就望见并认出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整,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一读便知,作者写的是李清照。文章文笔细腻而深刻,情感表达含蓄而隽永。可见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怎会有如此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呢?因而,加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文中,记叙文也能深刻、灵动、感人肺腑,打动阅卷人的心,达成共鸣,赢得高分。
3.高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篇三
下面是江苏省某重点中学2011年高三第二学期一次模考试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很多, 一直以不同的形式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形形色色的人对这些底层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请以“向小人物致敬”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按照道理, 题目既不难也没有特点, 但是调查的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以这次调查的两个普通班为例。121人参加考试, 写记叙文的58人, 议论文的22人, 其他文体的40人。其中有人开头写记叙文后来慢慢演变成议论文, 更有的开头和结尾是记叙, 中间文体不清楚, 夹杂着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比比皆是。写记叙文的同学有的根本不知道文体怎么写, 单凭着初中的记叙基础在虎头蛇尾、胡诌八扯, 其内容有的荒谬离奇、瞎编乱造、立意粗浅, 一眼看到结尾等等。考场上的记叙文更是很少有人触摸, 能得到高分的记叙文则属于凤毛麟角。
笔者认为, 高中记叙文写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体不符合要求。许多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 根本就不看要求, 直接动笔, 结果记叙文不像记叙文, 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弄成个“四不像”。 (2) 一味记叙, 不善于描写。往往, 满纸都是对一件事情的概述, 像是铺叙一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介绍, 没有任何的描写, 更不会把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去解决矛盾, 他们的文章像是皱巴巴的大枣、歪三邪四地横在那里。 (3) 文章缺少一波三折。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可是, 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滞留在初中式的直来直往中, 情节极为简单。整篇文章平淡无奇, 味同嚼蜡。
二、根据现状析原因
我们都知道, 考场上如果能把记叙文写得美妙如花, 那么文章肯定能得到高分。但是往往考生喜欢选择议论文体来写,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平均分值作祟, 考生力求稳当。江苏省的作文分值是70分, 考生只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及格的分数, 在一个小时内要写出800字的文章, 审题构思的时间微乎其微, 这势必要求考生要稳、快、好。所以, 从这个方面权衡利益, 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能很好地切合角度, 熟练运用议论手法就能在作文中取得立足之地。即便分数不是很高, 但是很稳当保险, 如果文笔再好一点, 思维再活跃一点, 那么分数就会保持在中等偏上。而记叙文, 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复杂的构思不论, 单是细腻的描写足够让考生挖空心思。
(2) 选材角度的新颖性决定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选材需要积极向上、新颖创意。记叙文在表达主题上更曲折委婉。记叙文对情感的要求非常严格, 要求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文章要透露作者真实的情感取向。但是我们的考生往往不喜欢看书搜集资料, 所以在考场上只能胡编乱造一些莫须有的情节来凑足自己的字江苏徐州●苗晓丽
数。于是出现了“离婚年”“外婆去世年”“雨中医院”等等老套的没有新意的作文来。所以, 这样就增加了记叙文的难度, 在考场上就很少有人愿意写记叙文。
(3) 命题的要求自由性造成学生选择的偏颇性。高考作文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作文要求文体自选, 这样学生自然都偏向容易拿分的文体。更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暗含着文体的要求, 暗示学生的写作偏向议论性等。比如2006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暗示着要考生写议论文。再比如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就直接要求文体是议论文。
(4) 目前的作文教学的偏颇性也造成记叙文的低潮。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九年级一直要求学生写记叙文, 这种文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可是有些老师在分数的屈从下并不重视。老师在教学记叙文的时候, 也比较难讲解。因为一篇真正的好的记叙文会涉及各个方面, 从结构、选材、语言到裁剪等都得需要认真处理仔细分开, 它们是相互偎依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到全局。不说结构的复杂性, 也不说选材的繁多性, 更不说叙述的间接性, 单是语言就可以讲上一个学期的。从这个角度而言, 大部分教师还是愿意教学议论文的。议论文的结构极其简单, 要不是总分总, 就是分分总, 要不是并列就是递进。师傅教什么徒弟跟着学什么。进行记叙文的教学, 是一定要引起每个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了。
三、记叙文的应对策略
李渔认为写剧本就像剪裁衣服一样, 最初把完整的全部剪碎, 接着再把破碎的拼成凑成整体, 这种破碎容易, 凑成难的问题全部在于针线缜密的缝制。这就充分而形象地说出了记叙文选材方面的烦琐和构思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 就要把原本的生活进行支离破碎地分开然后缝合, 找出文章的灵魂, 而仅仅这项工作就极其烦琐和精细。所以, 学生不选择记叙文就理所当然了, 那么加强记叙文的教学和训练已经势在必行了。
(1) 提高记叙文在高中阶段的地位。最近几年江苏的高考作文已经渐渐趋向了记叙文, 能够加大对记叙文的考查力度, 那么在高中的教学中就会加大记叙文的训练力度。
(2) 从平时琐碎的生活角度, 挖掘深刻的题意。学生写教师, 就一定写备课到深夜, 辅导学生的孜孜不倦;写母亲就写雨天背我去医院等;写友情就写两个人吵架再和好等诸如此类的。如何避免这种陈年老套的文章?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去积累, 深刻挖掘生活的韵味。考生要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从自己最熟悉场景来捕捉人生的意义和亮点, 文章的亮点和深刻的意蕴就表露无遗了。
(3) 写记叙文善于反弹琵琶, 视角独特。合理利用记叙的方式, 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序是我们最常用的, 可是按照顺序写出来的文章好似记流水账, 特别容易让作文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但是记叙文就要能引起读者的悬念和兴趣, 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美丽的语言, 所以考生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记叙文的记叙方式, 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使情节跌宕起伏、韵味无情。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更要善于使用描写、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抑扬顿挫等手法。下笔的时候, 可以多角度想想能否设个悬念、能否奏出高音和低音?能否在结尾上出人意料等。这样就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眼球, 就可以得到高分。
(4)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力。一篇记叙文的好坏在于描写的成功与否。所以说,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就是向高分挑战。我曾经讲过《让描写为文章增色》讲座, 笔者认为描写能力的训练扩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虽说“我手写我口”, 对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 有的放矢地给予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 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必要的仿写
课本是最好的教科书, 课本中的课文篇篇都是精华。选对了有代表性的范文, 让学生模仿这些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 写起来会觉得更容易, 更轻松。《荷花》一课, 语言优美, 段落清晰, 层次分明, 既有具体观察描写, 又有丰富的联想, 既有比喻, 又有拟人, 还有排比, 既有看到的, 又有听到的, 还有想到的, 是一篇经典的写花的上乘之作。教师在帮助学生理出文章的脉络之后, 可以就地取材, 让学生观察班级窗台上的花。将花放在讲桌上, 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 并模仿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描写花开的几种姿态。原句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二三片花瓣, 有的花瓣儿全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仿写, 并可加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可能这样描写仙鹤:仙鹤开花红似火, 有的花瓣全展开了, 像正待起飞的仙鹤,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像一对对飞倦了的仙鹤, 停在深绿色的叶子上, 暂时休息,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羞羞答答地低着头, 仿佛是一个个胆怯的小姑娘, 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
有人会说, 仿写太机械了,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都有了模式和框框, 这样的作文看起来严谨, 有条理, 但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千人一面, 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其实模仿就像学生写大字临帖、描红一样, 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关键是老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文章, 让他们觉得学有榜样, 而且能立竿见影, 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由此及彼, 从中学习变换一些手法, 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如写完仙鹤开花后, 让学生们回家观察其他的花再写一篇, 写完小白鼠再去写什么小猫、小狗、小兔的, 整体的结构不会跑, 更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语言。
二、作文游戏化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 要让孩子在玩中有心, 玩中亲身体味出乐趣。这比从任何作文辅导材料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更亲切、更容易下笔。
园地中, 有一篇习作是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哪些本领, 是怎样学会的, 并将学习本领的过程和体会写下来。这样回忆性的文章, 学生大多已经淡忘, 再回想起来, 也已经是支离破碎, 写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体育组的铁环———遛铁环。现在的孩子却从来没有玩过, 就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本领教给学生们。“老师要教你们玩一个老师和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玩
写最为有力。比如, 我经常给学生一首诗让其扩写, 先是一句一句扩写并且限定字数, 在字眼上要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把整首诗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上下足工夫, 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扩写的乐趣。我要求学生要学会反弹琵琶, 别人写等待亲人、等待友情、等待录取通知书等, 我要求他们写等待一种心情、一种结果、一种气质等等。那么, 这样的一篇文章就是比较优秀的文章。
(5) 训练记叙文的详略。详细的就要不惜笔墨, 大笔宕开, 仔细铺陈。相反, 要求略的时候就要删繁就简、惜墨如金。所以, 一的一个游戏, 你们想玩吗?”学生们必定兴奋起来, 纷纷猜测。把全体学生领到操场上, 先给学生们做示范, 教他们怎样玩。孩子们兴奋至极, 一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由不会到会, 到玩出各种花样, 亲自领略, 体验了学本领的过程, 并真切地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的力量。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都学会了遛铁环, 个个脸上会带着满足的笑, 满头大汗地回到了教室。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尽情地交流自己学习的过程, 是自己琢磨会的, 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的, 之后, 再面向全班交流。刚做的饭菜比剩饭剩菜自然要香得多了, 所以学生们发言踊跃, 出口成章。听听同学写的开头, 就知道他有多高兴了:嘿嘿,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样新本领, 那就是遛铁环!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将自己开始时的笨拙, 虚心的求救, 到后来的驾轻就熟真实地写出来, 一篇文章就轻轻松松完成了。别以为孩子们光玩了, 他们也知道学一样本领不容易, 结尾就会情不自禁地感慨到:今天, 玩铁环让我知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熟能生巧的道理。通过玩铁环, 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样, 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坚持即时性
孩子们不喜欢回忆, 他们喜欢生活在当下, 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容易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孩子善于捕捉生活, 注意细节, 加以引导, 就能使他们写出不错的文章。课前问问同学们最近天气情况, 同学们畅所欲言, 顺势给孩子们出一个题目:老天爷变脸了, 孩子们看到题目就跃跃欲试, 洋洋洒洒, 三四百字, 一挥而就。生活处处皆学问, 捕捉生活, 还要善于看到生活的表面之外更深更远的东西,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正常的天气, 环境的变化, 和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活中你该怎样做?这样的练习还可以写《今天老师不在》《看电影的途中》, 等等。长此以往, 孩子就会练就一双捕捉生活的眼睛, 那么手中的笔就会轻松。
四、坚持记日记
任何一门学问的学成都是艰苦的, 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经过艰苦的锻炼, 本事才会学到手。不能要求学生们每篇日记都要记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但要要求他们养成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每周最少2篇, 多则不限, 有时是我帮他们寻找素材, 有时是他们自己寻找, 有话多说, 无话少说。作文的提高单靠写作文不够, 还要坚持记日记, 没有量变, 谈不上质变。日记其实就是作文。如同一条小船, 有这样两支桨划, 便可以划得顺利, 也可以划得更远!
总之,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有了兴趣, 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那时, 学生们一定会说:“作文, 我喜欢!”
(辽宁省瓦房店市新启小学)
篇优质的记叙文, 既要做到语言有魅力, 也要做到内容详略得当。这种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需要来做, 反之, 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我在训练文章详略的时候, 往往采取多次训练的手法, 每写一篇文章就训练同一项内容, 这能很好地强化详略意识, 从而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4.高中生如何写好写景记叙文 篇四
一、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
写景记叙文, 写景不是目的, 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传达人生感悟。因此, 在写景记叙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来进行描写, 或者赋予景物以丰富或特定的含义, 以此来达到传情的目的。如在《别样的灿烂》一文中, 作者对选取的景物就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刚刚立冬, 可初冬的寒意早已笼罩下来, 原本在秋天里怒放的桂花也败了, 唯有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还奋力占着枝头, 没有落下。我捧着一杯热茶站在院子里, 用手去拨弄着星星点点, 很快便在地上落了一圈, 显得毫无生机。我看着地上的桂花, 在茶水泛出的雾气中思绪飞远。
文章开头, 作者就选取了“毫无生机”的“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落在地上一圈的败落之花, 这景物本身既是自然客观现象, 也有着别样的含义, 在文章结尾作者是如此揭示的:
我被手中已经微凉的茶水拉回了思绪, 看着地上那凋败的花朵, 又想到那一地的嫩黄, 那条摇曳的黄腰带, 渐觉出其中不一样的灿烂。正是因为时间之长, 那满树盛放之花我已记不太清, 可这落地之花, 那微酸之香我还清晰记得, 就是因为这种别样的震撼, 别样的灿烂吧。我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 一同呷这最后一抹微酸和最后一抹别样的灿烂。
在作者心中, 所看到的“满树盛放之花”已经记不清, 却始终对这“落地之花”、“微酸之香”记忆深刻, 这种对比就是为了揭示败落之花那种别样的灿烂, 让读者悟出其中深意, 而不单纯以景物观之。
二、寻找特定内涵的环境
写景记叙文还是以记叙为主, 写景为辅助, 文中还是有着具体的事件脉络。对于景物的描写, 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必须借助叙述、描写, 为其寻找一个特定的展示环境, 这个环境往往对景物特定内涵有着非常直接的映衬作用, 使得景物内涵更加凸显。如文中为所写桂花, 描绘了这样的环境:
有一年, 也是深秋, 我随父母去某一游览区游览, 因时间之长早已记不清了。但那里也有这么一园的桂树, 密密地栽在山路的两旁, 树大叶茂, 果真有种遮蔽天日的感觉。树上开了满满的嫩黄, 一簇一簇的花聚在枝头, 相互拥着随风摇摆, 我沿着青石板的盘山小路上山, 竟有一种落日暮微的感觉。后来飘起了小雨, 雨不大, 却细而密, 凉意顿生。雨水打在桂花树叶上, 响声织成一片, 有些许雨水从繁茂的枝桠间漏下, 滴在石板路上, 竟相映成韵了。我的视线下移, 猛然间发现不知何时我的脚下已经被桂花铺就了一条嫩黄的花毯, 薄薄一层。
在写败落的桂花时, 作者在记叙中添加了“深秋”、“山路”、“小雨”、“青石板”,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使得“败落的桂花”在雨水嘀嗒在青石板的山路上的韵律映衬下, 如铺在地上的薄薄一层嫩黄的花毯, 显得格外美丽、灿烂、辉煌, 这样就使得本该是衰败之花那样的动人、那样的美丽, 可以说环境的映衬很到位。
三、描摹带有寄寓的特征
写景记叙文中的景往往寄寓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因此在描写时, 需要借助描摹其中的特征来自然地展示其中蕴含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 可以对景物实写, 以细节来传递其中内涵;也可以对景物虚写, 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赋予景物更加现实的意义。文中作者二法兼用, 这样写道:
我低下头仔细地看着地上的花, 有许多已经被人踩得失了花形, 扁扁地压在地上, 和着雨水都有些泥泞之感, 但很快便被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瓣重新覆盖, 将一切污迹全部掩去, 直到完全消失于天地之中, 连一抔护花的黄土都无法化作。
这一段是实写, 作者对落到地上的桂花进行了客观描写, 从形态特征上写出桂花的败落与受践踏的命运, 接着是虚写, 作者对桂花香味进行揣测与思考:
但当我再探下身子时发现, 它们还有花香!是的, 尽管早已躺在地上, 但还有花香在诉说它们的存在。它们不像还长在枝头的花那么招摇, 那么灿烂, 它们只是用花香, 那有点微酸的花香表现自己, 也许, 它们在怀念曾经的灿烂, 也许它们已经淡忘枝头的美丽, 但它们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一样, 有着同样高洁的情操。
作者以拟人手法来代替桂花揣测落地后的内心, 联想到梅花, 赋予了落地桂花如梅花一样的高洁情操, 这样就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揭示出来了, 只要情操高洁、情怀阔大, 即使沉沦泥土, 也可以别样的灿烂, 值得尊敬。
四、抒发合乎现实的感悟
写景记叙文中的写景, 最终还是为了抒发人生感悟而服务的。但是在抒发感悟时, 一方面要合乎现实, 不能无限度拔高;另一方面, 要将景物所表达的内涵与抒发的现实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如文中, 作者是如此联系现实进行感悟的:
当我登上山顶, 坐在亭中向下看, 刹那间就被震撼, 何止是香!这些躺在路上的花早已成为这个游览区另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俯视之时, 已没有了破败的痕迹, 只见一条绵延的黄腰带盘在山间, 在雨水的浇灌下, 氤氲的水汽中显出朦胧之美, 充斥到鼻下的香气中, 那种酝酿之后的微酸是那么容易捕捉, 它们不再只是连护花黄土都不如的落花, 而是不输于盛放之花的别样之花。就像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 也许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在意, 可是每当社会需要他们时, 地震、水灾、雪灾……一张张汇款单、一涓涓善流、一颗颗爱心都涌向了需要的人、需要的地方, 他们不也正是这灿烂的别样之花么?
作者巧妙地将败落的桂花聚集一起, 形成靓丽风景线, 散发芳香的景物特征, 联系到在灾难中底层平凡的劳动者汇聚爱心、无私奉献的现实上来, 对别样的灿烂作出了合乎现实的感悟, 自然而深刻。
【苦尽甘来的高中记叙文】推荐阅读:
高中温暖的记叙文06-30
高中生活记叙文08-04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07-18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文07-22
高中记叙文800字07-28
高中秋雨记叙文800字06-16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07-05
美丽瞬间记叙文高中作文09-05
懂你记叙文高中作文范文09-16
高中感动作文800字记叙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