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2024-11-24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精选11篇)

1.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篇一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开题报告

题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郑思文学号: 2010412107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陈俊玲

完成日期二○一三年 十二月 三十 日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郑思文

指导老师:陈俊玲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1.研究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物流企业对行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物流信息网迅速发展,以适应物流行业的市场变化。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对现代物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物流行业的人工管理早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鲜明特征。物流行业的发展,使物流的信息化日益被广大从业者和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物流信息网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全符合国内物流企业对行业信息的要求。同时,现代企业的供应链时刻在提醒我们,物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必须要求企业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信息,同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限度挖掘和优化物流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建立高效的物流经济。

物流信息网站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能够迅速的传递,使生产资料和商品得到快速的流动。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最终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物流信息网的优势,提高企业物流效率。

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来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全球化热潮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因此通过计算机来获取物流信息已经是信息时代到来必然要发生的结果。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各类管理决策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了信息标准,规范了基础数据管理。通过建立物流体系,会对

系统涉及到的所有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定义出基础档案的编码标准和管理规范,从而使各部门能以共同的标准对业务信息进行描述,避免理解误差。

二、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首先,信息可以及时的传递。其次,信息通过物流系统传递不会失真。再者,信息的获取方式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总之,物流系统的应用改变了部门间信息沟通的方式,保证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三、规范、优化了业务流程。在实施物流系统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部门和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义,规定其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在形成了流程规范后,还可以在物流系统中进行设置,确保在系统中只能按规定的流程开展业务,从而保证了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四、降低了对基层业务人员能力的要求。在应用了库存管理后,库管员只需要能在系统中输入收发单据即可,报表会自动生成。

3.课题研究内容

基于ASP.NET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综合性的物流信息网站平台的建设。研究的重点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是一套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以运输任务、货品、商务三大线索设计开发。运输任务是该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通过对运输任务中的接收、调度、货物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过程确定任务的执行状态;货物是系统管理的对象,本套软件通过对进入系统的货物的品质、状态的管理能够实时反馈货品所处的状态,即实现动态跟踪功能;商务是伴随着运输任务发生的应收应付费用,通过对应收应付的管理及运输任务对应的收支的核算,能够统计分析出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每笔业务的成本利润明细。

随着流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对环境的 迅速应变能力、第三方物流这种新兴物流形态和管理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会提高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会从根本上改变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第三方物流的竞争主要围绕着信息志愿的占有而展开。

通过物流管理系统,研究以下内容:

系统主要用于物流信息的登记、查看以及自动变更货物的信息,并能安排配

送,可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以往手工登记和查看历史记录的不便,加快了工作效率,并且系统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做到资料的安全保护及资料的完整性。

系统能够通过应用平台,快速处理下订单、分配车辆、分配司机、路线分配等操作。

4.系统功能说明

4.1系统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由:基本信息、销售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基本模块组成。对于各系统模块的功能,具体体现如下:

基本信息:提供已完成的物流信息和运输在途的运单的信息,并提供查询具体信息的功能,以及生成新的订单;

销售管理:记录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并且可调整商品价格;

仓储管理:负责进货,并可调整库存;

配送管理:安排配送货物的始发地和接收地等相关信息;

运输管理:为一趟配送安排运输路线以及所用交通工具。

4.2主要实现的功能:

本系统能够实现各种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

(1)物流企业对企业订单的管理:系统能够生成订单信息,并且进行查询;

(2)仓库及库存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仓库及库存的信息管理;

(3)统计销售情况:通过物流信息分析出各商品的销售情况;

(3)配送管理:系统能对物流的司机信息,车辆信息进行查询及修改;

(4)配送路线管理:系统能够对货物的配送路线进行管理;

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有:

(1)熟悉企业物流的各个流程,确定物流管理系统的有哪些功能

(2)确定用哪些工具来实现物流管理系统

(3)根据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确定界面结构,如何实现目标的功能

(4)对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进行设置,减少数据的冗余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5.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收集相关材料,做到材料准确、全面,保证材料分析的准确性。

(2)类比法。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发展情况,运用类比研究法,吸收掌握国外先进经验。

(3)技术分析法。本课题拟采用ASP.net编程技术,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由于ASP.net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5.2可行性分析

由于传统物流行业操作过程复杂,手续繁多,业务信息多,围绕这些信息的处理也很纷杂。而且,物流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一方面表现在发展客户的市场开拓上,另一方面也存在于收集处理信息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对业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而更高层次上,还牵涉到公司决策层对整体业务的控制和协调。

物流管理系统从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参照先进的物流理念和多家领先的物流公司实际的运营流程开发而成,系统从完善的基础信息设置到货物的托运管理、在线跟踪,信息查询、到最后各种报表的生成,清晰的业务流程,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流程清晰的进行实际的操作,保证物流运作有序而高效的进行。

6.主要进度

2013年秋季学期:

第九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学习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第十周至第二十周: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5-10万个印刷符号与课题或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

第二十一周:上交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指导教师批阅。

2014年春季学期:

第一周至第七周:完成系统的设计与编程。

第八周至第九周:撰写毕业论文,并交指导教师评阅,修改。

第十周: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全部成果交指导教师批阅,准备毕业答辩。

参 考 文 献

[1] 徐锋,陈暄.UML面向对象建模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9

[2] 徐人凤,曾建华.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3] 黎浩宏.Visual C#.NET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1.[4] 郑宇军,王侃.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3

[5] 曾岳,彭军.软件工程案例开发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

[6] Karli,Watson,Christian,Nagel.C#入门经典(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5

[7] 内格尔.C#高级编程(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2.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篇二

在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 物流信息系统从管理、决策、应用等多方面对物流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综合的集成化, 促使物流体系高效、协调地运转。与此同时, 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为标准的现代物流对物流信息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仓储物流是物流系统的核心之一, 是企业物资流通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仓储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仓储物流信息, 这种信息常伴随着仓库订货、货物入库、货物管理、货物出库的发生而发生, 一般具有数据量大、数据操作频繁、信息内容复杂等特点, 为加强对仓储信息的管理, 企业非常需要建立一个能迅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的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来有效提高仓储效率, 减少库存支出, 加快资金周转, 压缩库存量。

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需求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2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仓储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围绕仓库进行作业,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仓储活动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 是一个由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构成的, 包括物资入库、库存物资管理、物资出库、物资统计等子系统的动态互动系统。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如下功能模块:仓储业务受理模块、入库作业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出库作业管理模块、盘点模块、报表统计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财务结算模块, 整个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整个仓储业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

2.1 仓储业务受理模块

此模块是物流公司用于受理客户的仓储业务或需保存的配送业务和运输业务管理的基础。公司仓储管理人员根据仓储业务申请判定仓储业务的受理操作, 为入库管理做准备。仓储业务受理模块登记客户需要对货物进行储存业务的相关信息, 以便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仓储管理方案。此外, 还要有对未安排仓储管理方案的仓储业务进行维护的功能。模块包含的信息如图3所示:

2.2 入库作业管理模块

根据业务受理清单列出入库信息, 经过审核确认后, 根据客户要求或货物性质选择仓库, 并根据仓位占用信息进行仓位的分配, 同时修改仓库信息, 从而完成实际入库操作, 同时生成入库货物明细通知, 作业流程如图4。入库管理可以对入库货物明细通知进行维护管理和打印, 维护的同时对仓库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2.3 库存管理模块

负责各种物料的收发存管理, 实时处理入库作业管理系统、出库作业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 随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反映库存的动态变化。该功能模块包括收发存管理、库存状况分析、ABC分类管理和呆滞物料管理等子模块。收发存管理提供某段时间内库存物流的信息状况, 随机显示和打印当前的库存量等信息;库存状况分析提供库存中现有量、计划收到量、已分配量、可用量等库存信息;ABC分类管理对库存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呆滞物料管理提供库存积压货物的品种、数量及积压金额, 便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4 出库作业管理模块

仓库管理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库存情况, 提前做好出库准备。一旦确定出库后, 以最快的速度生成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 同时修改仓库信息和配送业务信息或运输业务信息, 完成出库作业, 并对出库申请进行审核, 以保证出库货物的正确无误。出库管理可以对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进行维护管理和打印, 在维护的同时对仓库信息或配送业务信息或运输业务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出库作业流程图如图5所示。

2.5 其它功能模块

盘点模块。该模块显示品名规格、品牌、批号、前期库存、本期入库、本期退库、本期退货、现库存等信息。

报表统计模块。此模块实现了对入库和出库数据的统计。包括对仓位汇总、费用汇总和库存汇总等的统计功能, 并可打印输出查询结果。

信息查询模块。该模块可以查询所有物品信息, 包括曾经存放过的和现在存放在仓库中的物品信息。为了查询数据的方便, 本模块支持按物品名称查询、物品编码、生产厂商名称、生产厂商代码查询, 数据动态实时更新。

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职工代号、姓名、职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和住址等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

财务结算模块。系统整个财务通过该模块进行统计、结算, 包含运费计算、收款、付款、预付款、代收款等信息。本模块可以管理及查询流水账、成本费用、应收应付账款等。

3 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 需要记录的信息有:物品的基本信息、仓库的基本信息、仓库的操作信息。

①物品的基本信息表包括:物品的编号、名称、生产厂商、种类、规格、等级和物品所属的客户, 其中物品的编号为主键, 因此要建立一个物品列表, 用以储存物品的信息。同时需要为物品基本信息中生产厂商、物品种类和客户建立单独的表。在物品的生产厂商表中包含生产厂商的名称和代号, 生产厂商代号为主键;在物品种类表中包含物品种类的名称和代号, 物品种类代号为主键;在客户表中包含客户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客户代号为主键。这样的设计完全满足BCNF范式, 表格之间的条理比较清晰。

各个表之间的外键关系如下:生产厂商表的主键与物品列表中的生产厂商代号相关联;物品种类表的主键与物品列表中的生产厂商代号相关联;客户表的主键与物品列表中的客户代号相关联。

②仓库的基本信息应包括用于记录职工基本信息的仓库人员管理表, 及用于记录仓库库位信息的仓库信息表。仓库

人员管理表中包括职工的代号、姓名、职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和住址, 职工代号为主键。仓库信息表中包括存放地点 (相当于库位的标号) 、仓库号、区域、货架号、层、行、列、是否为空几个属性, 其中存放地点为主键。

③仓库的操作信息应包括用于储存入、出库及库内移动操作记录的入库表、出库表及库内移动表;用于储存当前仓库中物品记录的库存表;用于记录员工增删情况的人事变动表。入库表中应该记录物品的编码、入库的时间、经手人和存放地点, 其中以物品编码和入库时间联合作为主键;出库表中应该记录物品的编码、出库时间和经手人, 其中以物品编码和出库时间联合作为主键;库内移动表中应该记录物品的编码、移动时间、经手人、原存放地点和新存放地点, 其中以物品编码和移动时间联合作为主键;库存表中应该包括物品的编码、入库时间、存放地点和经手人, 其中以物品的编码作为主键。人事变动表中应该包括操作号、人事变动的内容、变动的时间、变动人员的代号和变动人员的姓名, 其中操作号为主键。

另外, 系统中还需要有用户的登录信息表用于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登录信息表中应该有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其中登录名为主键。为安全起见, 在设计登录界面密码及储存于数据库时, 系统采用MD5加密算法。

3.2 数据库中表的关系

数据库中表的关系如图6所示。它描述了数据库中所有的表以及这些表之间的关系。对于表之间的触发器、为程序设计的存储过程、约束等具体内容这里没有详细列出。

4 结束语

根据仓储物流业务的特点, 本文阐述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在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供应链同质化的今天, 注重物流﹑从物流信息化中要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现代仓储企业进行货物管理和处理的业务操作系统, 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 其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周研波.于.Net框架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06, (24)

[2]李建义, 张红亮.于B/S方式的企业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3, (3) :66-68

[3]温惠英, 冯春平, 徐建闽.基于iDEN专网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5) :180-182

[4]李学军, 张明玉.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1) :104-107

[5]廉小亲, 翁贻方.基于电子标签的仓储物流控制及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10, 2427-2428

[6]王丰, 张剑芳.军事仓储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3.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仓储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1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1 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是物流公司对于客户仓储业务进行受理的模块,它能够对相关的仓储业务进行保存和配送,是运输业务管理的基础。所以公司的仓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仓储业务的申请,对仓储业务的受理进行操作和判定,这能够为相关的物流入库做好准备工作。而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可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登记,同时也能够对货物的储存信息进行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管理的工作。同时,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还需要对未安排仓库管理的方案和仓储业务进行相关的维护。

1.2 入库作业模块 入库作业模块,能够根据业务受理的清单将详细的入库信息进行一一罗列,然后通过相关的审查和确认,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或货物的相关性质,选择合适的仓库进行入库处理。它能够根据仓位的占用信息进行仓位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对仓库信息进行修改,进而将相关的实际操作进行完善[1]。这个模块可以同时生成入库货物的明细通知,及较为详细的作业流程。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货物进行明确的通知,同时也有助于对管理的维护和打印,在维护的同时可以对仓库的信息作出相应的修改。

1.3 库存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负责对多种物料的收发存放进行管理,它能够实时地对入库作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处理,而出库的作业管理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对入库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详细地对库存的实际动态变化进行了解。这一功能模块涉及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库存的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还能做好分类管理和呆滞物料的管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某一时间段的详细物流信息状况进行确认,而且还能够对当前的库存量等信息进行显示并予以打印[2]。分析库存状况,能够根据库存中的现有量和计划收到量、已分配量等进行相关的库存信息的确认。而分离管理对于库存的货物能够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管理工作,呆滞物料的管理可以为其提供库存积压的货物品种,积压的货物数量和相关的积压金额,以便于做好及时的处理工作。

1.4 出库作业管理模块 仓库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实际的库存情况,提前做好相关的出库准备工作。确定出库以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的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的确认,同时对仓库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做好配送业务信息和运输业务信息的修改工作,完成相关的出库作业,对于出库的申请进行审核,以便于最大程度上保证出库货物的正确无误。出库管理需要根据出口货物的明细通知,相关的维护管理。在维护的过程中,对于仓库的信息和配送业务的信息应该作出相关的修改。

2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建立数据库 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数据库,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需要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因此需要记录的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基本信息、仓库的基本信息、仓库的操作信息等。物品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编号和名称,物品的出厂信息,物品的种类和规格,物品的等级和所属。而物品的编号信息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物品列表,以此来标注存储物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也需要在物体的基本信息当中,加入物品的生产厂商和物品的种类以及物品的所属客户。物品厂商表当中应该包含生产厂商的名称和代号,物品种类当中应该涉及物品的名称和代号,而客户列表当中应该涉及客户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这样设计就能够完全将表格之间的条理理顺。

同时也需要做好仓库基本信息,这主要用于对职工的基本信息和仓库人员管理表进行确定和记录。还要做好仓库的操作信息,它主要应用于储存、入库和出库的移动操作记录。同时也能够用于对当前仓库中所储存的物品的记录,对于员工增删情况和人事变动情况能够明确。入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号和入库时间进行详细的,同时也要涉及经手人和存放地点,主要以物品的编码和入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出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码进行记录,同时也需要记录到出库时间和经手人,而物品的编码和出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

除此之外,系統当中还应该涉及用户的登录信息和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功能。登录信息列表当中应该涉及登录的用户名和用户的密码,而登录名没主键。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在登录界面设计密码和存储数据库的时候,系统需要采用MD5进行加密。

2.2 数据库中表的关系 数据库中表,描述了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和这些表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表之间的触发器、约束何谓程序设计的存储过程,本研究当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罗列。而数据库中表的关系,请参见图1。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进行讨论,阐述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产品同质化和渠道同质化的背景下,明确了物流信息化当中的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仓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系统,能够方便企业的相关操作,便捷了其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准确性,因此其发展的前景十分明朗。

参考文献:

[1]廉小亲,翁贻方.基于电子标签的仓储物流控制及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26(10):527-529.

4.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篇四

一、引言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出现及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变化”成了当今市场的主旋律,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成了企业成功的关键。本文用“柔性”这一术语描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逐步引申到企业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企业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定义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抗变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衔接能力。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组织的柔性和管理;二是柔性化信息处理系统。笔者试从上述两方面内容来阐述企业柔性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柔性管理内涵与实施途径 1.柔性管理的基本内涵

柔性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市场机会和变化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能够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有潜到显得转化。

2.柔性管理的实施途径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不断提高决策效率,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柔性化管理。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员工内心生出激发起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企业物流柔性管理的核心资源。因此企业应重视人文管理,加大对员工知识学习培训的投入,提高其责任感、主动性、挑战性、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2以企业内部组织的柔性化和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为其组织特征,改革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代之以少层次的网络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网络型的扁平化的组织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3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实现“强-强”合作。每个企业都具备自身的核心能力,虚拟组织之间通过集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从而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取得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共赢。

三、基于SOA的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架简单设计

在传统的系统构架下,物流信息系统很难实现通畅的业务运作(只有在ERP环境下能够部分实现,企业遗留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无缝连接。由于系统缺乏柔性,企业也不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业务流程。而位于一体化物流体系中的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等实体,在进行物流业务时,需要将交互产生的业务数据输入到各自的信息系统中。在常见的实现方式中,使用接口系统或接口模块来完成这种要求信息自流时,由于接口处数据紧密耦合,且难以修改或升级。通过采用SOA框架,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间的耦合,从而提高可重用性,提高业务的敏捷性、客户满意度以及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也就是企业

物流系统的“柔性”。SOA的技术特点

SOA是英文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构架的缩写。本质上说SOA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系统构架,在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中,具体应用程序的功能是由一些松耦合并具有同一接口方式的组件(也就是Service组合构建起来的。

SOA服务具有平台独立的自我描述XML文档。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是用于描述服务的标准语言。SOA服务用消息进行通信,该消息通常使用XML Schema来定义(也叫做XSD,XML Schema Definition。SOA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HTTP和JMS,采用标准化协议(SOAP进行调

用。在一个企业内部,SOA服务通过一个扮演目录列表(directory listing角色的登记处(Registry来进行维护。应用程序在登记处(Registry寻找并调用某项服务。统一描述、定义和集成(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Definition,and Integration是服务登记的标准。简言之,SOA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1独立的功能实体。在Internet这样松散的使用环境中,任何访问请求都有可能出错,因此任何企图通过Internet进行控制的结构都会面临严重的稳定性问题。传统的组件技术,如.NET Remoting,EJB,COM或者CORBA,都需要有一个宿主(Host或者Server来存放和管理这些功能实体。当宿主本身或者其他功能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该宿主上运行的其它应用服务就会受到影响。SOA非常强调架构中提供服务的功能实体的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常见的用来进行自我恢复的技术,比如事务处理(Transaction,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冗余部署(Redundant Deployment和集群系统(Cluster在SOA 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数据量低频率访问。对于.NET Remoting,EJB或者XML-RPC这些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而言,他们的服务提供都是通过函数调用的方式进行的,一个功能的完成往往需要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回很多次函数调用才能完成。在Internet的环境下,这些调用给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SOA系统推荐采用大数据量的方式一次性进行信息交换。

(3基于文本的消息传递。在COM、CORBA这些传统的组件模型中,从服务器端传往客户端的是一个二进制编码的对象,在客户端通过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来完成某些功能。但是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语言,不同平台对数据、甚至是一些基本数据类型定义不同,给不同的服务之间传递对象带来的很大困难。Internet中大量异构系统的存在决定了SOA 系统必须采用基于文本而非二进制的消息传递方式。基于文本的消息本身是不包含任何处理逻辑和数据类型的,因此服务间只传递文本,对数据的处理依赖于接收端的方式可以帮忙绕过兼容性这个的大泥坑。

此外,对于一个服务来说,Internet与局域网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在Internet上的版本管理极其困难,传统软件采用的升级方式在这种松散的分布式环境中几乎无法

进行。采用基于文本的消息传递方式,数据处理端可以只选择性的处理自己理解的那部分数据,而忽略

其它的数据,从而得到的非常理想的兼容性。

5.物流信息系统复习 篇五

1.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优缺点

(1)结构化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方法(4)CASE方法

(1)优点

1.开发过程阶段清楚,任务明确,并有标准的图、表、说明等组成各阶段的文档资料。

2.吸收用户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加,每个阶段的成果都经用户审批。

3.采用系统观点和系统工程方法,自顶向下进行分析与设计并自下而上进行实施,强调系统的整体性。

4.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

缺点

1.起点低,开发周期长2文档规格说明难以完善3用户需求模糊,易变

(2)优点:

1.适用于需求事先难确定或变化频繁的情况

2.开发周期短、见效快;

3.开发成本低;

4.适于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最终用户界面;

5.用户参与,能及时纠正错误,有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

缺点

1.只适用于较简单系统,不能替代生命周期法

2.不适用于处理逻辑复杂的大系统;

3.开发人员较难控制,容易造成混乱;

4.多次扩充、结构不理想、不利于推动变革;

5.常常忽略测试和文档工作。

(3)优点

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模拟,使得系统易于构造和理解;

对象的封装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的模块化有利于对象的重用,使大规模的构件重用成为可能;

可减少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

缺点

需要软件基础支持;

不适合大型MIS开发,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

(4)优点

显著加快软件开发速度;

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重用性;

文档也同时生产;

缺点:但软件开发只是 IS开发中的小部分

作为重点的系统分析和方案设计无法自动化;

也即 CASE 的输入难以获得

2.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及基本过程中要完成的工作?

一开发过程

1系统分析

初步调查,即可行性调查

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定的目标和边界是否合理的分析;社会限制的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

详细调查

各组织机构及功能的调查;业务调查;信息调查;处理调查;

2功能分析

构造新系统方案

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实现新系统的目标和各项功能的设想(子系统的划分);确定数据的组织形式,画出数据统计图;进行经济效果评价;

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现行系统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支持新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

二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

确定新系统的输出内容、输出方式以及介质等;根据系统输出内容,确定系统的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输入形式;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运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对新系统进行划分;为系统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制定新系统的引进计划

2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

输入输出详细设计;数据存贮详细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程序说明;输入输出数据和文件的定义;处理概要;

三、系统实施

拟定系统实验方案

设备安装调试程序编码;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

系统转换;

直接转换;平行转换;逐步转换;用户培训

四、系统评价与维护

系统评价

系统性能评价;经济效果评价;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的评价;

系统维护

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硬件的维护;

三 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三个难关

一头,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含糊不清

一中,管理过程的不稳定性——变化频繁

一尾,新系统难以进入实际运行——工作量大

四系统工程

S开发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复杂性大部分在于非技术性问题

IS 不是花钱就能委托他人开发成功的IS 也不是花钱就能买回来用的1-3章 简答

物流信息的定义

从狭义范围来看,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

关的信息。

从广义的范围来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等。

条码的组成静区、起始符、数据符、终止符

(GPS、物流信息化特征出选择)

4章 简答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及方法

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问题,更正确的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方法: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法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E/M法

5章 简答

1.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哪些问题

(1)识别原系统的问题(2)明确信息和功能的需求

(3)改进原系统的流程(4)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2.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和结论

1)管理上的可行性(社会环境和人);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 结论:1)可以立即开发;2.)改进原型系统;

3.)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行开发;

3.系统调查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前做好计划和用户培训。根据系统需要明确调查任务,列出必要的调查大纲,规定每一步调查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等。对用户进行培训或发放说明材料,让用户了解整个调查过程,并参与进来。这样便于开发者与用户协调。使调查有序、高效。

(2)调查要结合组织的实际管理现状,了解实际问题,得到客观资料,避免先入为主。

(3)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解决。

(4)调查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现行组织的各部分细节,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对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5)为方便开发者和用户进行交流和分析问题,调查中应使用简单易懂的图表工具 6章 简答

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

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2建设物流企业内部岗位的目的?

7章 简答

物流信息系统切换的定义和方式

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

直接切换策略并行切换策略试点过渡策略

8章 简答

1物流信息系统运行的任务

一、日常运行管理

(1)数据的收集(2)信息处理及信息服务工作

(3)计算机硬件的运行与维护(4)系统的安全管理

二、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1)有关工作数量的信息2)工作效率3)信息服务的质量4)维护修改情况5)故障情况

三、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检查

1)系统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目标是否需要修改2)适应性、安全性3)经济效益评价 2物流信息系统监理的主要方式

6.物流信息系统流程题答案 篇六

答:消费需求—采购—生产—分配—消费

2、自动化立体仓库中成品入库的流程是?

答:当加工好的成品回到立体库的入库台前时,条形码阅读器将成品的信息(编号、数量等)读入,并提出入库申请。立体仓库结合当前货位情况,根据货位管理原则为该成品寻找一合适的空货位,同时形成成品回库任务单。

3、典型的国际贸易物流流程是?

答:

(一)接到国外客户的订单

(二)做形式发票传国外客户,国外客户回签

(三)做生产单传国内客户,国内客户回签

(四)向国外客户要回唛头、彩图、条形码,把唛头、彩图、条形码传给国内客户

(五)紧追国内客户进行生产

(六)在离船期大约有10天左右,向国外客户的货代要订舱单标准格式,按要求填好之后反传船公司订舱

(七)船公司传出正式的S/O

(八)一般是自己的验货员去供应商厂里验货(如果客户在大陆有验货代表一般是要求供应商把货物拖回本公司,再让客户大陆验货代表进行验货)关注更多免费采购流程,采购管理,合同范本,销售管理,销售技巧

(九)把S/O传给拖车行(在S/O面前注明拖柜时间、地点、时间,联系电话等前往拖柜)

(十)做出报关内容即“FAX MESSAGE”,向拖车行问清报关行地址,以方便外贸公司寄出全套单据(能够归类的尽量归类,目的是减少核销单)

(十一)在“FAX MESSAGE”上注明报关行地址,再把“FAX MESSAGE”传给外贸公司

(外贸公司会把报关资料传给报关行),同时给厂家下“装柜通知”

(十二)装完柜之后,把柜号、封条号等资料填好,(需要熏蒸的货物,把熏蒸格式填好)再传给报关行,进行报关

(十三)做出FORM A,把FORM A 传给外贸公司

(十四)做装船通知传给客户

(十五)要回报关单,加上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表,交给财务会计(十六)做提单补料传给船公司

(十七)外贸公司反传正式FORMA

(十八)准备装船通知、产地证明(FORMA)、提单、发票、装箱单、(有时有消毒熏蒸证书),一起传给国外客户,要求国外客户付款

(十九)把提单、DEBIT NOTE(水单)的复印件交给财务,财务付完DEBIT NOTE的费用以后,船公司放行原始提单,本人再把以上原始单据直接寄给国外客户,以便国外客户提货

4、物流数据处理的过程是?

7.物流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篇七

1.1 订单处理业务分析

订单处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客户的初始步骤, 一般而言接受客户订单的方式有两种:托运人亲自委托、网上接受订单。不论是哪种方式获得的订单, 在对订单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订单处理会渗透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 贯穿始终, 对于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接到委托人订单后,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会展开如下业务处理流程:市场部在接受订单后, 对订单的有效性进行核实, 核实无误后一方面对用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查, 及时委派物流任务, 同时还要进行营销分析, 三管齐下, 缺一不可。在委派物流任务后及时确定运输方式, 检查货物的完整性, 最后进行运输。在整个环节中还要做好更新库存记录、整个库存统计报表工作, 让托运人对整个运输过程可以了如指掌, 提升托运人的顾客体验。

1.2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虽然运输管理业务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重要运输流程, 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没有仓储和运输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做好运输管理业务, 就要依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借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流企业的整个运输过程进行有效调节, 使其整个货物运输过程都顺利进行, 借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托运业务后, 对运输工具、仓储地点进行协调调度,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1.3 仓储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仓储管理业务主要是针对货物的仓储地点进行展开的, 主要需要物流关系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协调对货物进入哪个仓库、何时入库、何时出库等仓库管理内容进行分析, 以确保托运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使其能够顺利到达收件人手中, 仓储管理服务还提供在库管理活动,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托运货物在仓库内的管理。

货物的仓储管理可以从货物交到仓储分包商手上的那一刻进行, 下面对货物的出库流程和出库流程进行简要分析:

运输分包商将货物运输到仓储地点, 井货物交到仓储分包商手中, 之后仓储分包商对货物进行入库管理, 在货物入库后进行在库管理, 主要包括:库存预测、分拣理货、库存调整、包装拆卸、流通加工、粘贴标签、拆箱拼箱、盘点作业八项业务, 之后进行出库管理。

仓库的入库管理流程如下:仓库的主管在接到货物的入库通知后, 对货物入库通知进行处理, 之后由仓库管理人员对货物的仓位进行安排, 并对卸货进行点收, 点收无误后将货物搬运至仓库内, 之后由仓库管理员对货物进行再次检查, 检查无误后签字, 在货物在库的过程中仓库管理员要对货物进行残损处理、账务处理, 最后开出入库单。

而仓库的出库管理流程如下:仓库主管在接到出库通知后, 下传通知, 仓库管理员在接到通知后对在库产品进行再次核查, 同时安排合适的车辆, 货物核对无误后, 货物装车发货, 之后应该对剩余货物再次进行核查, 以避免出现货物误差的情况, 之后进行销账处理, 签字放行, 发放出库单。

2 第三方物流企业数据流程分析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委托人的订单之后到最后将货物顺利无误的交到收货人手里, 要想这一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自然离不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它可以称得上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中枢神经, 对于运输流程的动态控制、对于运输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数据流程分析大多是借助多层数据流程图来实现的。[1]借助多层的数据流程图可以实现系统分析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一般而言, 多层数据流程分析图的绘制并不是盲目杂乱的, 有一定的规律可以依循:首先对多层的数据流程图的顶层进行绘制, 之后根据需要对下面的各层进行细化。

3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在第三方物流管理过程中,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工作人员, 他们需要的信息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各方需求, 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工作。

3.1 数据库管理层

数据库管理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物流信息的处理, 由于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设计的层面非常的广泛, 信息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无法通过人工进行数据分析, 所以需要借助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存储。一般而言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内不仅包含客户的信息、货物的基本信息, 还囊括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例如货物中途的仓储信息、货物的出库信息) 、货物的费用信息等繁多的信息, 当前对这些信息处理一般采用表单的方式。

3.2 业务处理层

业务处理层主要是协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处理日常事务, 从第三方接受托运人订单开始, 直到收货人接收到货物中的日常事务都要涉及到, 因此其应该包含以下业务内容:“订单业务处理、运输业务处理、仓储业务处理、运输业务管理运输过程中的单证管理等”[1]

3.3 管理控制层

管理层的控制层是为了更好的物流运输进行管理, 因此在管理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的特征值体系, 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征值体系应该包括: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及质量指标, 而成本运输又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企业总体运营等多项成本。[2]在进行管理控制层设计的时候应该兼顾到各方面的内容, 提高管理效率。

3.4 决策分析层

决策分析层主要是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进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使其获得更好的物流战术方案, 在进行决策分析层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认识到决策分析层与管理控制层的不同, 更加偏重于对未来物流战术的可选择方案上, 因此在进行决策分析层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其有效性、与现实的结合能力和灵活性。其中涉及到的决策分析的方法包括对运输工作的日常安排、对货物进行仓储的安排等。

建立一个高效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多层数据流程图还要借助EDI和电子商务的支持。EDI主要是协助系统进行网络化的订单处理, 对在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 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 而电子商务主要是方便客户进行网上订单、网上查询信息, 使物流运输更加便捷化和现代化。

4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1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第三方物流承担着对整个物流过程的整合任务, 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对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涉及到的企业单位的内部网络进行整合, 使其服务于本企业的物流作业, 成为物流供应链的企业外部网。为了能够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需要, 应该对网络进行整合和划分, 使整个网络系统分为外网、内网、中网三层网络拓扑结构。[3]并且三种网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 外网主要是进行企业与外部单位、外部单位与外部单位之间的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任务, 因此可以直接用路由器和防火墙接入网络即可, 而内网是企业内部的网络, 用于企业内部对于物流信息的优化, 是企业网络中最终的部分, 一般由企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最后是中网, 中网是处于内网和外网之间的用防火墙隔离的中间地带, 是一种安全措施, 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人的而已侵入。系统在结构上采用典型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布式的三层体系结构。[4]不同的结构承担不同的任务, 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对企业内的物流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2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其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综合需要, 使最后的设计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功能需要, 还可以使各个板块成为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板块, 而每一个板块都可以满足第三方物流对于某一方面的需求。

简单来说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大致可以分为7个模块:基本信息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运输管理模块、仓储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业绩管理模块, 这七个模块设计相对独立, 可以单独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又贯穿在物流链中, 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物流运输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罗闻泉.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 .

[2]罗闻泉.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徐敏, 黎剑兵, 雷震甲.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2, (03) .

8.浅谈军事物流信息系统 篇八

关键词:物流;军事物流;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1

Discussion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Yang Hongb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22,China)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mechanization war makes battlefield range rapidly widening,the battlefield consumption increase exponentially,this to the military logistics puts forward new higher reques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realize logistics targets,countries armies are strengthening its military logistics power construction,from the staff allocation,equipment updating,technology application,etc.To improve military logistics activity of specialization,modernization level.This thesis aims to military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necessity for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adopting technology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words:Logistics;Military Logistics;Information system

一、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必要性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实现手段,也是军事物流行业迈向明天,实现精确保障、更高层次发展的强大助推剂。

一是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一体化建设管理目标,有必要研制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物质供应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物质标识及编码体系。

二是快速、精确物质供应的需要。要实现多种物资的快速、精确供应,在实现统一标准、供应链整合的基础上需要综合应用GIS/GPS、模拟仿真、末端信息采集等技术辅助手段,提高物质供应的速度和精确度。

三是优化业务流程的需要。科学的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研究需要采用辅助决策手段、模拟仿真技术在分析历史业务数据和模拟数据的基础上产生。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科研和软件研制两部分内容。

(一)基础科研

基础科研包括基础技术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及物流仿真研究等三部分内容。

1.基础技术研究

基础技术研究涉及物流信息化应用的理论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行业领域物流体系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物流组织体制与运行机制、物流安全理论等。

2.标准规范研究

标准规范研究不仅包括对已有标准规范的执行和应用,而且包括对有关标准规范的补充、完善乃至创建。这些标准包括:物资编码标准、单位代码标准、统计指标体系、各专业单位工作流程标准等。

3.仿真研究

仿真研究主要是建设仿真模拟环境、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有关分系统所需的实体或虚拟模型、对物流信息系统各分系统进行仿真协同运行,检验和测试系统质量。

(二)软件研制

软件研制内容包括军事物流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物质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等。

1.数据采集系统

主要描述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物资收发的自动化,减少差错率。

2.信息交换系统

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后勤保障领域不同分支机构及相关企业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

3.物资管理系统

用来完成与仓库物资的收发、存储相关的管理,包括计划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房管理、质量管理、账务管理和统计核算等功能。

4.综合监控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实景模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对仓库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依托数据中心的支撑,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图形化综合信息监控平台。

5.信息服务系统

对外的信息服务是以可靠、合理、稳定的综合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为系统外部提供仓库各类业务数据的信息服务。

三、主要技术路线

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决策分析技术等。

(一)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分为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硬件技术首先是要选用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设备的来源要可靠,性能要稳定;其次是使用专用的安全保密设备,如加密机、电磁屏蔽设备等。软件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安全加密技术、自动备份恢复技术、防病毒技术等。

(二)安全监控技术

目前应用在军事物流领域的较成熟的安全监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盗监控技术,二是自动消防技术,三是温湿度控制技术,四是自动识别技术.

(三)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是:采用基于国产GIS的体系平台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支持物流信息的空间可视化展示、分析等應用。

(四)决策分析技术

9.物流信息系统实训体会 篇九

通过进销存管理流程模拟实验,我们熟悉进销存信息系统的使用,掌握入库流程操作、出库流程操作、库内作业流程、岗位操作等。进销存信息系统可实现仓储业务中的货物信息、销售商品信息、入库、出库、盘点、装车、客户信息、统计查询等核心业务环节和流程的计算机管理。掌握进仓、出库、装车业务数据管理。掌握进仓单、出库单、装车单、制作、查询、打印等操作。掌握进销存数据的查询和综合管理。掌握库存盘点管理。掌握数据管理、数据清理与修复。系统初始数据设置、商品数据设置、客户资料设置。

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蛮多的,主要是对系统的不了解,刚开始还没进入状态,小组成员有点争议,经过慢慢的摸索,经过沟通协商问题,目的达成一致,配合渐渐默契。如果只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学习,一起讨论,提高了完成实训的效率。入库管理和出库管理是互相联系的,要是一步出错,下面的任务就无法进行,我们必须严谨,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进销存管理流程实训,学习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这几天的实训中,虽然时间很紧,但是我们认真的对待,不敢有一丝马虎。这次实训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积累了实际经验,打好了基础。

10.江苏大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篇十

2.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定时的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决策服务的技术机技术服务系统。组成:1计算机硬件平台2 GIS专业软件3地理数据 4 GIS人员 5 GIS模型

3.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组成:空间卫星系统、4.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大数据的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迅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大数据3个特点: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

5.数据库挖掘的两个根本目标:预测和描述。

数据库数据挖掘:生成已知数据集的系统模型。

数描述型数据挖掘:在数据集上生成新的、非同寻常的信息。

6.系统生命周期:是指从立项、功能确定、设计、开发成功、投入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修改、完善,直至被新的系统所替代,而停止该系统使用的全过程。

7.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癿存储讴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应用:百度云盘、金山快盘、360云盘

8.Web技术:采用超文本媒体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与传递,能把各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图文并茂的信息集成能力及超文本链接能力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

9.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开发步骤:

A系统规划:由用户提出系统开发请求,然后组织调查小组对现行系统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初步方案

B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员对组织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数据流程和业务流程,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考虑实现的可能性,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完成系统的设计报告。

D系统实施:包括程序设计,软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运行,系统转换。F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投入运作后,主要是日常维护的工作,使之满足实际要求。

10.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达到掌握和控制信息流的目标,由一定的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程序和数据组合的集合。

11.决策支持系统:能够综合运营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辅助高层管理者解决半结构化和少数非结构化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12.数据字典:对企业数据流图中的所有数据元素进行规范定义的一份详细清单。

13.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4.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实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联系:实体各属性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为实体之间的联系。

15.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达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框架

16.供应链管理SCM:强调核心企业不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技

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地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体现经营一体化。

17.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倒无法透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有效的运用。

18.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就是管理企业信息资源,包括制定信息正文案,定义信息需求,进行数据规划化,编制数据字典,维护数据质量标准,组织,控制信息处理等活动的一整套特别的组织功能。

1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把物流和信息结合一个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式选择收集输入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的数据。经过由针对性的、由目的的计算机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的一种系统。

20.物流系统的组成:运输系统、储存系统、装卸搬运系统、电子商物管理系统。

21.计算机系统:a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讯设备B软件系统:系统软件、编程语言、应用软件

22.数据库系统(DBS):以数据库为核心,并对其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DB):载计算机存储器中用于存储数据的仓库。

23.数据库系统的构成: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

24.数据模型分为两类(1)概念模型(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25.数据库用户指管理开发,使用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成员,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和终端用户。

26.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27.一条形码:由一组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人们据其形状称为条形码。

28.二维码:由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载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条码信息包含图像数据,声音,多种语言文字,签字指纹等。

29.全球三大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INMARSAT,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30.第三方物流:由供需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3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3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步骤:1面向对象分析2面向对象设计3面向对象编程

33.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缺点:优点:a以对象为中心,各阶段模型可以过渡,减少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复杂性,缩短了开发周期;b由某子类的对象组装而成,可用性和维护性好,系统过程中的复杂性,缩短了开发周期。缺点:对于大型系统开发,不先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总体规划,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

34.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优缺点:优点:a强调系统的观点,先自顶而下的分析设计,再自下而上的实施完成,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b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都要严格审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上和工作过程中的混乱。缺点:a信息需求和求解过程不能预先确定下来,b设计者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查,并完成许多图表和说明书,且各阶段的用图表文档不能自然过渡和转换,开发周期长。

35.原型法的优点:1.开发效率高;

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的规律;

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原型法的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

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35.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表达。

36.现代物流: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37.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 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行

38.物流的总体目标:在尽可能低的物流总体成本支出的条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服务品质,降低物流成本。

39.一体化物流: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的全面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结果。

40.一体化物流的核心是物流需求计划,它是物资需求计划与有机结合和系统集成。

41.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用来描述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42.SQL:是一种资料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资料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联式资料库系统。

43.采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步骤:A.确定所有的实体集合;B.选择实体集应包含的属性;C.确定实体集合之间的联系;D.确定实体集合的关键字,用下划线在属性上表明关键字的属性组合;E.确定联系的类型,在用将线表示联系的菱形框联系的实体集时,在线旁注明是1或n(多)来表明联系的类型。

44.数据设计的目标:A.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存取;B.实现对数的关联性和优化;C.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D.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要求;E.减少冗余数据

45.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a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完全性完整性要求b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d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储存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e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f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46.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指建立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1.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

一、国际物流作业信息活动模式

国际物流作业信息活动模式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第三方物流的观点来分类,二是从国际物流中心作业的角度来分析应包含那些信息模块,最后是从信息分享的方向与协同的理念来定出信息与流程整合。

首先依专业分工与实体作业地点来分类,第三方物流又可归纳成储存与运输二种分工的模式,以确保在仓储及运输两个领域都能有最好的表现。其次,在国际物流的作业中参与的成员虽然很多,若依实体作业来区分也可以把它视为二个以上的国内物流中心作业再加上进出口的报关与海空运(运输)作业来看待,而国际物流中心亦整合了进出口报关作业,提供一致性的服务为其竞争的利器之一。第三,国际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由单独的公司来进行所有的作业是不可行的。所以,必须有整体信息运作的架构,方能建构出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的运作方式。

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基本构成

国际物流作业中参与的成员虽然很多,按照实体作业来区分可以把它视为二个以上的国内物流中心作业再加上进出口的报关与海空运(运输)作业来看待,这里根据功能大致归纳成以下五个部分:

1、采购管理

采购作业最主要的功能是接受委托客户的委托有条件的办理客户产品的进货事宜,免除客户需时常注意产品于物流中心的存货状况,只需专心于市场的反应即可。采购作业除了可以有效缩短进货作业的前置时间外,尚可以掌握供货商交货日期的正确性。

2、卷标系统

从货物进货开始就将其贴上条形码,条形码上的数据包含货品数据、委托客户数据……于出货时再贴上送货客户数据、交货地点、预定送达时间等等信息,整个物流作业的过程中均需要经过读条形码的动作,以方便客户查询货物情况。

3、客户服务

提供给客户的加值服务大多与信息分析有关。例如,送货客户的交货状况、最近出货变动分析、存货管理信息等,以协助客户实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并迅速的响应配合。

4、货况管理

一般来说客户将产品委托给物流中心后,只能被动的通过一些定期报表或向物流中心查询才能得知产品的现况。要获知产品现况最好的方法,是由统一的机构来负责搜集国际物流作业中的各项信息,客户再通过此渠道(因特网)来主动获得产品于交货过程中的各项状态。而送货客户、供货商也能利用此方式来预估,是否需要提高产品库存等等之后续的作业。有了这种渠道,能有效加强上下游之间的伙伴关系。

5、接口管理

国际物流中心的营运活动在于提供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不同对象(委托客户、送货客户、物流合作伙伴、海关)与文件(信息)往来,而各个对象所需耗费的时间、文件数据皆不相同,因此必须有一个专责的系统来规范与转换彼此所需要的信息。

三、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流程

在信息分享与协同作业方面,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最主要功能是将有用的信息往上游或下游传递并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流程整合在一起,再根据当时作业现况做最佳化安排。包括:基本数据。基本数据具体包括:产品信息、客户信息和供货商信息。进出信息。进出信息包括:采购信息、进货信息、订单信息、出货信息、拣货信息、简易加工信息和退货信息。财会信息。财会信息包括:请款信息和付款信息。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包括:需求信息、交货信息、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其它信息。其它信息包括:装柜信息、关务信息和运输信息。

在国际物流作业流程里参与的机构很多,包含有进出口地之供货商、专业物流公司(运输业者、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物流中心)、海空运业者、海关以及货主。

若以进口货物的国际物流作业为例,当供货商完成产品生产后,随即委托给物流业者处理,该批货物的物流信息即开始展开信息协同作业的流程,由客户的订单信息转为供货商的出货单、发票(Invoice)以及包装明细表,在并货中心阶段数据已转成收货的订单信息和报关所须的相关文件,经由空运的打盘或海运的装柜作业,会产生舱单的内容,同时出口地的物流业者已将货物信息传递到进口地的物流合作伙伴,一方面成为国际物流中心的进货订单,同时也进行着通关作业和商品审验的文件处理,最后货物经由运输业者的配送作业送到客户手中。这些运送的文件也早已在运输业者的系统之中,等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取得货到证明文件,结束进口货物的国际物流作业。

四、国际物流中心的信息协同模式

在国际物流作业流程里参与的机构很多,包含有进出口地的供货商、专业物流公司(运输业者、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物流中心)、海空运业者、海关以及货主,由单独的公司来进行所有的作业是不可行的。所以,整体信息运作的架构,必须要符合下列理念,方能建构出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的运作方式。

国际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国际物流作业的数据收集点,所产生的信息会对相关作业的伙伴,造成重要的影响,为使运作效率达到最高,必须充分安排各项作业资源与系统的安全控管。

提供客户从选货、运输工具、运送时间、货况追踪至交易成功等过程中所有的信息。

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与物流伙伴的配合,达成快速的收货以及最短时间配送到客户的能力,减少中间的库存。

由于国际物流作业非常复杂而且牵涉的成员众多,通过信息的协同将物流作业的部分信息透明化,让成员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以及进行流程整合,这样可以缩短上下游之间产品的流动时间,降低相关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协同模式将国际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联盟伙伴本身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整合,这种信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交换接口管理

数据交换接口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共有客户电子数据交换、战略伙伴电子数据交换、报关电子数据交换等三种。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物流成员与客户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例如执行电子数据交换所需要的通讯软件与转换软件。实务上,许多跨组织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都依赖电子数据交换的技术才能顺利进行沟通,因为它降低了企业与供应链伙伴间的作业成本。另外国际物流中心也是将有关物流方面的处理信息,通过客户电子数据交换,将配送产品、数量、到达时间、地点等讯息传递给委托客户、送货客户。

2、关务系统管理

通过第三方物流业者传递给国际物流中心的进口产品的物流信息,先由关务人员进行确认,再将相关的电子信息透过数据交换接口传送到关贸网络,并等待海关的回复,最后把结果传递给物流信息系统。整个报关作业均由国际物流中心关务人员来负责统筹,可以有效的节省信息传递的时间及作费费用。而此系统还包含查询服务子系统,提供给海关、货主来查询有关报关的相关信息。

3、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

利用因特网的便利性,设置网站提供成员或客户通过联机直接在网站上面做数据传输或查询相关的关务讯息,也可以让客户可以直接在此下订购单。另外设置Web 服务器,可以有效分担Client 与Server 端的工作量,可以提升信息系统的运作效能,并统筹与管理物流作业进一步降低国际物流作业的复杂性。

4、物流信息系统

这一信息系统包含了采购、卷标、出货订单、流通加工、仓储、拣货、出货、财会、营运、设备等系统的物流数据,每个物流作业点完成后会将数据传到Web数据库,在于协议的时间内自动进行与伙伴间的数据交换,定期将货品的状况传递给货主。除了客户关系的管理外,还可以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信息或物流服务,加强客户的忠诚度。

5、运输管理系统

由于各送货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保留各自的运作弹性,因此本系统并不负责送货客户的配送的规划,仅负责汇总送货客户的出货要求给运输者,由运输者自行与送货客户协商并提出配送计划给国际物流中心以便回报委托客户。

6、客户服务系统

国际物流中心除了物流作业外,信息提供也可以提升本身的附加价值。通过信息的分享可以将市场的信息,通过适当的分析后迅速反馈给客户,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数据库摆在客户端一样,供客户自行取用,彼此并创商机。

使用这一系统各成员均可以通过国际物流中心来彼此联系,节省各自建立、信息传递、数据转换的成本,日后的货况查询与信息分享也非常便利,对于整体物流作业而言利大于弊。在此系统架构下,对于企业或是战略伙伴的物流作业,并不会额外增加负担,还可以通过系统的辅助做更有效率的安排,进而达到合理的分配储位、多频率的配送、妥善的车辆调度、人员派遣的目标,使得物流成员间各司其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由于运输业者保留了本身的物流配送系统,因此运输业者也可针对地域性的不同进行联盟,如此便可将产品送至远处,也因为配送范围变的更广且更多,因此实务上可南货北运或北货南送增加国际物流中心的收益,也可降低配送业者的经营成本,除了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外,也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点,替物流业者创造竞争优势。

总之,在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系统架构下,除了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外,也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点,帮助物流业者提高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崔炳谋.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程国全.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 center

Huang Haifeng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Abstract: Smooth ope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helpful for shortening supply chain time. However, as well as the input of information equipm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cutting costs to coordinate the sou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ata sharing between partner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 Center;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上一篇:英语节主持稿(英文)下一篇:郑伯克段于鄢等知识点